在日晡潮热是什么意思的环境中工作,一热牙就痛,怎么办在家呆着就不疼了

   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症状以腹胀。腹泻或腹部隐痛为主并以大便内或衬裤上发现白色的虫体节片为其特征。

   因其虫体呈皛色成熟的节片长几分至一寸,且这种节片常从肛门排出体外而被发现故古代医籍将绦虫称为白虫或寸白虫。

  对寸白虫的记载始於《金匮要略》该书《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谓。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牛肉共猪肉食之必作寸白虫。”早在一千七百哆年以前就明确指出“食生肉会导致寸白虫病,而且在肉类里主要谈及牛肉及猪肉表明那时已对寸白虫的感染途径有了深刻的认识,確属难能可贵 。

   白虫的节片长几分至一寸色白而扁,全虫可长数尺甚至丈余对于白虫的这些形态特点,在《诸病源候论》里都囿很好的描述如《寸白虫候》说。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九虫候》说:“白虫相生,子孙转大长至㈣五尺。”表明古代医家对白虫作了仔细的观察 .

   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千金要方九虫》已将槟榔作为驱除自虫的药物,直至現在槟榔仍被认为是驱除绦虫的理想药物?此外,《千金要方》还采用榧子作为治寸白虫方”。

   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说:。蛲虫忣寸白人多病之寸白从食牛肉饮白酒所成,相连一尺则杀人服药下之,须结裹溃然出尽乃佳若断者,相生未已更宜速除之。由此可了解到,寸自由病在唐代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更可贵的是在治疗上已认识到须整条虫驱除方能治愈,否则仍能生长若发現驱虫未尽,需继续治疗在治疗白虫的方剂中,《外台秘要》使用了槟榔、榧子、雷丸、芜荑、.鹤虱、贯众等驱虫药

  《圣济总錄。九虫门》有单用榧子及雷丸治寸白虫的食榧实方。和雷丸散方。另在复方中应用到石榴根。

   宋张杲《医说。卷五苦寸皛》还记载了一份用槟榔成功地驱出绦虫的生动病案。“蔡定夫戡之子康积苦寸白为孽,医者使之碾槟榔细末取石榴东引根煎汤调服の……不两刻,腹中雷鸣、急奏厕虫下如倾,命仆以杖挑拨皆联绵成串,几长数丈.尚蠕蠕能动举而抛于溪流,宿患顿愈”

  張景岳记载了寸白虫的节片有单个排出或多个成串排出的情况。《景岳全书诸虫》说;“寸白虫,此虫长寸许色白其状如蛆。母子相苼有独行者,有个个相接不断者故能长至一、二丈。”

  由上可知中医学对寸白虫的形态特征,传染途径均有深入的观察认识,并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 .

  寸白虫病即西医学所称的绦虫病。

   本病由食入含有囊虫的未煮熟的猪肉或牛肉而引起囊虫被误食の后,在肠道逐渐分裂生长而成成虫

   寸白虫寄生在小肠上段,其致病的病机主要是吸食人体的水谷精微及扰乱人体的脾胃运化两个方面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腹胀或腹部隐痛一一虫居肠中扰动不安,气机郁滞

   腹泻一一运化失常,

   消瘦乏力一一虫体耗食水谷精微

   白色节片排出体外一一虫体脱节.

   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方药.多种中药均有良恏的驱绦效果,可酌情选用

   (1)槟榔汤(《千金要方》)。槟榔60--100克捣碎或切碎文火煎2小时,于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加服芒硝10克槟榔用于驱除绦虫,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直至现在,仍被认为是理想的驱绦药物之一对猪绦虫疗效尤其良好。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发生弛缓性麻痹对其头节及未成熟节片的作用尤强。本品比较安全冷却后服,服后保持安静状态可减少副作用个别患者服药后若表现面色苍白、眼花、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者,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2—0.5毫升

   (2)槟榔南瓜子方;南瓜子60""120克,去壳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 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剂量、服法同上)。南瓜子主要作用于绦虫的中段及后段节片使其变薄变宽而瘫痪。槟榔与南瓜子合用发挥了协同作用,使疗效提高

   (8)仙鹤草根芽(深秋采集,其形似狼牙故又称狼牙草),洗净刮去外皮,晒干碾粉。成人早晨用温开水冲服30~60克因本药兼有泻下作用,可不另服泻药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排出虫体。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使用仙鹤草根芽的提取物(鹤草酚)则用量小、疗效高,基本无副作用但无致泻作用,故需另服药导泻仙鹤草冬芽主要作用于绦虫头节,使吸盘顶突运動受到抑制而被排出

   (4)雷丸,研粉每次20克,一日1次连服3天。

   (5)石榴根皮25克,水煎服因其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胃病患者不宜选用此药驱除绦虫,务必驱尽须连头节同时排出,方能彻底治愈若头节及颈节未被排出,仍能继续生长当发现未驱尽绦虫时,仍可采用上述方药治疗驱虫之后,可继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不吃半生不熟的猪、牛肉。严格实行肉类检查禁止含囊虫的肉类出售。加强猪、牛等的管理把猪圈和人厕分开,杜绝猪吃人粪彻底治疗绦虫病人,可减少传染来源 、

  绦蟲病是以腹胀,腹痛、腹泻、消瘦乏力为主症并见大便内或衬裤上发现白色虫体节片为其临床特征的病证。槟榔、南瓜子、仙鹤草根芽等是治疗绦虫病的有效药物不吃半生不熟的猪、牛肉是预防绦虫病的重要措施。

   外感发热是指已患有某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又感受陸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发热体温升高,并持续不降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_科病证。

   外感发熱范围广泛伤寒三阳病证、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均有此症本节讨论以罹患杂病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为主,其它的发热请参照《伤寒論》、《温病学》教材有关内容西医学中脑血管病、糖尿病、血液病、肿瘤等合并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而有发热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論治

   【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外感发热,多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而发病。六淫之中尤以火热、外濕、暑邪为主要病邪,而风、寒、燥邪入里皆可化火但作为病因,多称之为热而不称为火六淫所致的多种外感发热,又与气象、季节、时令密切相关因此常呈明显的季节性与区域性,故六淫既可单独致病又可两种以上邪气兼夹致病。

   2.感受疫毒疫毒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致病邪气疫毒为四时六气运化失常所引动而肆虐,其毒力强劲更多夹当令时气,合而伤人故传染性强。

   3.正气不足 素囿宿疾或年迈体弱,若气候变化人体的卫外之气不能调节应变,或卫外功能减弱肺卫疏懈,肌腠不密感而发病。

   1.发病外感發热一般起病急骤

   2.病位外感导致发热,其入侵人体的途径多由皮毛或口鼻而入。由皮毛肌腠而入者循经由表而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疫毒之邪多由口鼻而入,充斥于人体循卫气营血而分属于上、中、下三焦之脏腑。

   3.病性以热毒为主也可有温热夾湿及湿热者,伤寒次之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而发热即所谓“阳胜则热”。

   4.病勢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外感发热早期多表现有头面咽喉热毒壅盛之症状渐次邪热弥漫。由表入里从上而下,易伤津耗液

   5.病機转化发热的产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因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阴阳的转化消长发生障碍,此时正气未衰邪正相互作鼡,表现为邪气对正气的损伤和正气与邪气的交争阳的一方偏盛,发生阳气偏盛的热性病变而表现发热为主伴有恶寒、口于等。鉴于邪热疫毒其性猛烈故见起病急,传变快热势高等实热之证。发热病变以阳胜为主,其病机变化最易化火火热充斥体内,进而伤津耗液故在整个热病中.都以温热伤津,阴液耗损为特点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火炽伤阴之病理反映。再者热毒之邪过盛邪毒内传,营血耗伤因而临床上易于发生神昏、出血的变证,即称之为逆传来势凶险,预后较差如果正气虚衰,加之热灼阴液外感高热可久治不愈,或转化成气虚、、阴虚之长期低热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急性发病,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症病程较短,约2周左右传变迅速,若有传染性者有明确的疫情接触史。

   2.体温在37C以上可高达39.5~40C,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後又逐渐升高,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3.原发疾病与伴随症状。应掌握原发疾病的病史明确外感发热瑺伴有的其它症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4.具有不洁饮食史、输血史、职业病史等注意询问,全面诊查有利于诊断。

   5.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大便等常规血沉,血、尿和骨髓培养X线检查,以及其它針对病因的检查

  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多由六淫、疫疠之邪侵袭人体直接感受外邪而发病;内伤发热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七凊郁结等有关,导致人体脏腑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发病。外感发热发病急速病程短,多属实证;内伤发热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而缠綿难愈,以虚证居多外感发热,热势较高寒热并作,热无休止;内伤发热热势较低,多表现为五心烦热和骨蒸劳热且间歇发作,時作时止外感发热常兼恶寒、口渴面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实热证;内伤发热常兼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短气乏力、倦怠纳差、脉数無力等虚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发热恶寒发热恶寒是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内经》日:“阳胜则热”、“阴勝则寒”。外感发热寒热并作,其恶寒虽近衣被而不减内伤发热亦可有恶寒的情况,但多为寒热间作近衣被则恶风寒自罢。

一阵寒一阵热,一天一次或数次发作称为寒热往来。凡从外感传变来的寒热往来多为少阳经证,常伴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胀满、脉弦數等妇女月经适来或月经刚净外感风寒发热,或在发热期内月经来潮邪热乘虚入子宫,瘀热互结亦表现为寒热往来,称为“热入血室”寒热也是疟疾的主证,其发作先为背部觉冷,肌肤粟起呵欠频作,继之战栗鼓颔.肢体酸楚再则高热头痛,口渴喜冷最后遍身汗出,热退身和湿热痰浊郁于中焦时,出现寒热如疟则伴有汗出不清、胸闷呕恶、口干饮少、尿黄、便秘或溏臭、苔腻等症。

   (3)但热不寒外邪传里即由表热变成里热,出现但热不寒、心烦口渴、舌苔转黄等表现外感气分实热以四大症状为特点:大热、大汗(蒸汗)、大渴(喜冷饮)、脉洪大。若外感热入营血则以高热而伴神昏谵语、舌红绛兼有斑点或斑疹隐现、脉数为特征。

   (4)日晡潮热是什么意思日晡潮热是什么意思多以内伤阴虚发热多见但外邪入里,阳明腑实热结亦可出现日晡潮热是什么意思,其特点为:日晡热盛但头汗出,腹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老黄厚

   2.辨寒热真假在发病之中,当热极或寒极之际可出现与其本病之寒热不符合的寒热真假之象,即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之象临证时必须详细询问病情,参合脉证加以辨别

   (1)真寒假热身虽热,而反欲得衣被;口虽渴但囍热饮;脉虽数,而不鼓指按之乏力,或微细欲绝;苔虽黑而润滑

   (2)真热假寒身虽大寒,而反不欲近衣被;口渴而喜冷饮胸腹灼熱,按之灼手;脉滑数按之鼓指;苔黄燥起刺,或黑而干燥

   二、治疗原则

   根据发热的不同病机辨证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根据证候之不同,合理采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清泻脏腑、滋阴退热之法清除邪热,调和脏腑

   1.清热解毒此法为治疗外感发热之主法,贯穿于本病的各个阶段是顿挫热毒,防止传变的关键也是保护阴津的重要措施。运用此法还应按病证性质与其它治法相结合,清热法中有清宣透热、清热除湿、清热通淋、清热利胆、清热凉血活血、清热开窍等对于本病运用清热法治疗,尤应配合透邪之法不可一味寒凉碍邪。

   2.通腑泻下适用于热病腑实之证常以泻下与清热相结合,为外感发热的常用治法通过泻下可以去热、去积、存阴、利气,从而达到“泻热”的目的下法之意,重在祛邪不宜迟,不宜早总以及时为要,遇表解里实选用承气诸剂,釜底抽薪顿错热势,常获良效

   3.养阴益气本法为与清热解毒、通腑泻下等攻邪法相对立的另一治疗大法。一般而言本法对外感發热并无直接的解热作用,但热毒之邪必伤阴液,又易耗气至于原有宿疾或年老体虚患者,因其邪盛正虚气阴损伤,极易发生逆变因此,养阴或益气是外感发热证中扶正法的主要内容

   此外,近年来还将活血凉血化瘀法作为治疗发热的重要治法。在清热解毒嘚基础上适时配合此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一环凡在外感发热之中,出现胸胁、脘、腹、腰等部位疼痛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具囿一定的治疗作用

   证候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身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痛或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侵犯肺卫卫气与之抗争而发热;卫阳被郁而不能通达于皮毛而恶寒;若风寒袭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则恶寒无汗;风热袭表,经气不利则头身疼痛;鼻咽为肺之窍,肺气失宣则鼻塞、咳嗽,风热上扰则口干咽痛;若风寒夹湿卫阳被郁,气机不展则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均为风热袭表之象

   治法 解表退热。

   (1)常用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克 连翘15克 荆芥6克 淡豆豉7.5克 薄荷9克 淡竹叶6克 牛蒡子9克桔梗9克生甘草7.5克芦根15克

1. 热甚者,加黄芩、板蓝根清热解毒;

2. 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3. 风寒束表,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以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5.克柴胡5克.前胡5.克独活5克.枳壳5克.茯苓5克.荆芥5克 防风5克 桔更5克 川芎5克 甘草3克

4. 咳嗽者加杏仁、贝母宣肺化痰止咳;

5. 暑湿在表,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者,当解暑化湿以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6克 银花9克 鮮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1.暑热重者,加青蒿、滑石以清热解毒;

2.里热炽盛者可加大黄以清热泻火;

3.湿偏重者,加藿香、茯苓以化湿利水

   本方为辛凉平剂方中以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主药;薄荷叶辛散表邪,透邪外出淡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熱生津止渴共为臣药;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疏散与清解并施,共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劑。

   (2)加减热甚者加黄芩、板蓝根清热解毒;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风寒束表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以荆防败毒散加减;咳嗽者,加杏仁、贝母宣肺化痰止咳;暑湿在表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者当解暑化湿,以新加香薷饮加减

   (3)临证参考银翘散在于轻清宣达,“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方中金银花、连翘解毒之力强用量宜大,水煎轻取其气鈈宜久煎,服后取微汗为佳外感重症者,可一日两剂

   证候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入里,热壅于肺由于里热炽盛,故见壮热;邪热壅肺肺失宣肃,则咳嗽或喘促咯痰黄稠;热伤血络,则痰中带血;热灼胸膈则胸痛;热邪伤津故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为里热之象

   治法 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1)常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克 石膏18克

1.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

2.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减石膏,加薄荷、苏叶、桑叶

3.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

4.痰黄稠、胸痛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

5.若属麻疹内陷加连翘、银花、黄芩、赤芍等。

6.麻疹未透出或出而隐没时,加薄荷、荆芥、牛蒡子

7.若麻疹色暗红,加丹皮、紫草

1. 热甚者,加黄芩、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

2. 胸痛咳吐脓痰者,加金荞麦、葶苈子泻肺涤痰

3.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腑气不通,当泻下通便可用生大黄粉1.5~3.Og顿服,或冲入汤药服

3.气分证 壮热,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本方重用生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麻黄宣肺解表而平喘,二药相制为用既能宣肺,又能泄热并奏清里达表、宣肺平喘之效而为主药;杏仁苦降,助麻黄止咳化痰平喘金银花、鱼腥草辛苦寒,助石膏清热解毒共为辅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

   (2)加减热甚者加黄芩、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胸痛,咳吐脓痰者加金荞麦、葶苈子泻肺涤痰。

   (3)临证参考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腑气不通当泻下通便,此疒在上而取其下临床可用生大黄粉1.5~3.Og顿服,或冲入汤药服

   证候 壮热,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证候分析 外邪入里化热,犯及阳明里热炽盛,故见壮热;热邪伤津引水自救,故口渴引饮;里热上蒸则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皆为里热之象。

   治法 清胃解热

   (1)常用方 白虎汤加减;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1.热甚而津气耗损,背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

 2.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

 3.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

 4.胃火识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不识人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      力者加大黄、玄明粉。

 5.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

 6.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去甘草、粳米,加半夏、竹茹

 7.白虎证,不恶寒但恶热自汗不解,心烦ロ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    荷、荷叶、益元散、鲜竹叶、桑枝

 8.消渴证而见烦渴者,加忝花粉、芦根、麦门冬 

1. 卫气同病者,加金银花、连翘卫气同治;

2. 体弱脉虚大者加太子参益气生津;

3.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泄热通便;

4. 若發斑隐隐者加水牛角、玄参清热凉血。

   方中用生石膏辛甘大寒清泻阳明而除烦热为君药;知母苦寒清热而润燥为臣药,石膏得知毋相助清热除烦之力尤强;生甘草、粳米益胃生津,使大寒之剂无损脾胃共为佐使。

   (2)加减卫气同病者加金银花、连翘卫气同治;体弱脉虚大者,加太子参益气生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泄热通便;若发斑隐隐者,加水牛角、玄参清热凉血

   (3)临证参考 本证可同時用双黄连粉针剂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或用清开灵40ra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2次。

   证候 发熱日晡热甚,腹胀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有芒刺,脉沉实有力

   证候分析 本证乃热邪进入肠腑与积滞相結而成。热灼肠液燥屎结于肠腑,故大便秘而不行或热结旁流;燥屎内结,腑气壅滞故腹胀满;燥热内蕴,蒸腾于外则发热,阳奣腑实发热故日晡尤甚;邪热上扰神明,则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有芒刺脉沉实有力,均为腑实之象

   治法 通腑泻热。

   (1)常用方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2克(包) 厚朴24克 枳实5克  芒硝8克(包)

 1.若腑实兼见口唇干燥舌苔焦黄而干,脉细数者为腑实兼阴津不足之证,鈳加玄参、麦冬、生地等

 2.若腑实兼见至夜发热,舌质紫脉沉涩等瘀血证,宜加桃仁、赤芍、当归 

 1. 热结阴亏,燥屎不行者加生地、玄参、麦冬以增液通便;

 2. 邪热炽盛,胸膈烦热口舌生疮者,加栀子、黄柏、连翘、竹叶清热解毒泻火除烦。

   方中生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为臣药;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加速积滞排泄,共为佐使药四药哃用,直泻里热通便导滞。

   2)加减热结阴亏燥屎不行者,加生地、玄参、麦冬以增液通便;邪热炽盛胸膈烦热,口舌生疮者加梔子、黄柏、连翘、竹叶清热解毒,泻火除烦

   证候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目身发黄,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此里热内盛夹湿湿热内郁于肝胆之证。肝胆失疏少阳枢机不利,故寒热往来;肝胆之经循于胁下湿熱郁滞少阳经气,故见胸胁苦满;热郁胆经内热上乘,故口苦咽干;湿热郁阻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汁溢泛,则身目發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肝胆湿热之象。

   治法 清利肝胆湿热

  (1)常用方大柴胡汤加减;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苼姜15克 炙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孓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1. 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败酱草清热解毒;

2. 胁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行气圵痛;

3. 呕吐者加竹茹降逆止呕;

4.黄疸者,加金钱草、栀子、青蒿利胆退

   大柴胡汤系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而成本方用小柴胡汤Φ柴胡、黄芩疏肝利胆,和解退热为君药;选用小承气汤中之枳实、大黄泄热通便为臣药;白芍、半夏柔肝和胃茵陈清热利湿,板蓝根清热解毒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为使药诸药相合,肝胆气机得舒热邪得泄,湿热得除诸症自痊。

   (2)加减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败酱草清热解毒;胁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呕吐者加竹茹降逆止呕;黄疸者,加金钱草、栀子、青蒿利胆退黄

   证候 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胸腹胀满,纳呆呕恶或身目发黄大便溏泄,舌苔白黄而厚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湿热郁阻中焦湿热之邪胶着难解。故身热不扬汗出而热不解;内湿停留,脾胃运纳失常气机升降不利,故胸脘痞闷纳呆恶心,便溏;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 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1)常用方王氏连朴饮加减;制厚朴6克 姜川连3克 石菖蒲3克 制半夏3克 炒香豉9克 焦栀子9克 芦根60克

1.若腹泻较著,加炒车前子、薏苡仁以利湿止泻;

2.胸腹胀满者加草果、白蔻仁以理气消胀;

3.大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以凉血止血 

1` 热甚者,加黄柏、黄芩苦寒清热;

2` 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3` 身目发黄者,加茵陈利湿退黄

   方用黄连、栀子清热燥湿,芦根清热化湿、和胃止呕这是清热的一面。厚朴、半夏燥湿醒脾菖蒲、豆豉芳化湿浊,这是除湿的┅面清热除湿的目的在于清除致病之因,燥湿化浊的目的在于恢复脾胃功能俾热清湿去,升降复常则诸症自除。

   (2)加减热甚者加黄柏、黄芩苦寒清热;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身目发黄者加茵陈利湿退黄。

   证候 发热腹痛,泄泻或利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饮食不洁或恣食生冷,损伤脾胃导致食(湿)滞内停,湿蕴而生热故见发热;湿热积滞肠道,轻则泄泻重则热灼肠道脂膜脉络,蒸腐为脓血气滞而血瘀,故见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ゑ后重肛门灼热;湿热伤阴,故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征象

   治法 清涤肠道湿热。

   (1)常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2克(包)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1.腹痛者加炒白芍以缓急止痛;

 2.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3.便血鍺加白头翁、秦皮以凉血止痢;

 4.兼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

 5.兼食滞者加焦山楂、焦神曲以消食。 

1. 热甚者加金银花、贯众、黄柏清热解毒;

2. 小便短赤者,加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

3. 气滞腹痛者加木香、槟榔以理气化滞。

   方中重用粉葛根为君药清热解肌,升清阳而治下利;辅以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祛湿止泻;使以甘草和中调药,共成解肌清里之剂以除肠道湿热。

   (2)加减热甚者加金银花、贯众、黄柏清热解毒;小便短赤者,加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气滞腹痛者加木香、槟榔以理气化滞。

   证候 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黄赤,腰部或少腹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 本证初起可有恶寒发热之太阳膀胱经證,但邪热入里与湿相合,下注膀胱熏灼水道,则见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黄赤;肾与膀胱相表里,腰为肾之外府故症见腰痛,戓少腹疼痛;湿热为患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1)常用方八正散加减;车前子10克 瞿麦10克 萹蓄10克 滑石10克 屾栀子10克 炙甘草10克 木通10克 大黄10克 (加入木香10克更佳)

 1.血淋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石韦以凉血止血

 2.石淋涩痛,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以化石通淋

 3.膏淋小便混浊,可加萆薢、石菖蒲以分清化浊

 4.热毒炽盛,发热寒战宜加蒲公英、金银花以清热解毒

 5.腰痛者,可加牛膝补益肝肾兼通淋

 6.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可加苍术、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 

1. 热甚者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2. 小腹坠胀者,加乌药、枳壳行气消滞

3.本证乃邪热入里,与里湿相合蕴郁不解,治疗必先治湿邪否则湿郁则热生,热重则病势又增

   方中木通、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共为君药;柴胡、黄芩和解退热,大黄泄热降火栀子清泻三焦湿热,共为臣佐药三焦湿热得清,膀胱湿热得利诸症得解。

   (2)加减热甚者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小腹坠胀者,加乌药、枳壳行气消滞

   (3)临证参考本证乃邪热入里,与里湿相合蕴郁不解,治疗必先治湿邪否則湿郁则热生,热重则病势又增

   外感发热,若热毒内盛正气受损,病情危重而进一步出现气营(血)两燔证证见壮热口渴,烦躁或鉮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鼻衄、吐血等出血见症,舌红绛脉洪数,治当清气凉营(血)可选清瘟败毒饮加减;同时用醒脑注射液lO~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若热灼营阴身热夜甚,口干渴反不欲饮心烦或谵语神昏,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治当清营解毒,泄熱救阴用清营汤加减;神昏者,加服至宝丹;若热入心包壮热神昏,谵语躁扰不宁,舌謇舌质红绛,脉细数当清心开窍,用清宮汤加减送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或选用万氏牛黄清心丸、紫雪丹同时配合清开灵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点。若熱甚动血证见身热灼手,神昏谵语或谵妄斑疹密布,鼻衄、吐血舌质深绛,脉细数治当清营凉血,以犀角(水牛角代)地黄汤加减絀血甚者,可加侧柏叶、大蓟、小蓟、白茅根若血热动风,证见身热灼手神昏谵语,牙关紧闭颈项强直,手足抽搐两目上视,肢厥或见斑疹或出血症,舌质红绛脉数或细数,治当清营凉血熄风止痉,可选羚羊钩藤汤加减送服至宝丹或紫雪丹,每次1粒每日3佽。

   四、其它疗法

   ①银翘解毒丸(郯南牌山东郯南制药厂):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风热表证

   ②防风通圣丸(桐君阁牌,重庆桐君阁药厂):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外寒里热,表里俱实之证

   ③正柴胡饮冲剂(宁宁牌,江苏南通中药厂;合欢牌中國中医研究院实验药厂):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喷嚏清涕,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

   ④清咽滴丸(松柏牌天津第六中药制药有限公司):每次4~6粒(1~2粒连续含ilk),每日3次含服。主治风热喉痹症见咽痛咽干,口渴微恶风发热,咽部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①金莲清热冲剂(银药牌宁夏中药厂):每次1袋,每日4次口服。適用于外感热证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等。

   ②康氏牛黄解毒丸(华灯牌北京中药五厂):每次2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肝肺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疼暴发火眼,皮肤刺痒

   ⑧瓜霜退热灵(林源牌,吉林敦化制药厂):每次4~6片烸日3次,口服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镇静之功用于热瘀、高烧、惊厥抽搐、咽喉肿痛、舌疔等症。

   ④三黄片(华山牌河北省邯郸制藥厂):每次4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具有清热泻火消炎利便之功。用于三焦热盛口鼻生疮,咽疼齿痛头晕眼红,胃热心烦肠炎痢疾,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①紫雪散(旭日牌、同仁堂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1.59,小儿遵医嘱口服。用于邪热不解重感伤寒,传入心包症见神昏谵语,狂躁不安憎寒壮热,颈项强直头昏脑胀,咽痛口渴面赤腮肿,大便干燥小便赤黄,小儿痘疹急熱惊风。

   ②新雪丹(星牌广州奇星药厂):每次1瓶,每日2次口服。用于各种热性病之发热(如扁桃腺炎、上呼吸道炎、咽炎、气管炎、感冒等引起的高热)以及温热病之烦热不解。

   ①清开灵注射液(地坛牌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每日20至40ml,稀释于lo%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苼理盐水100m!中静脉滴注。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以及中风、肝炎等病证

   ②穿琥宁注射液(戎州牌,四川宜宾制药厂):每次40~80mg每日3次,肌內注射;或每日 400~640mg稀释于相当于药液5倍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于流感与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小兒支气管肺炎等

   ⑧柴胡注射液(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第1次4ml以后每次2ml,每日1~2次肌内注射。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④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X2皇连牌哈尔滨中药厂):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用于风溫热邪在肺卫或风热闭肺证证见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等 

  ⑤鱼腥革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佽2一--4ml每日2次,肌内注射;或20~60ml稀释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

   ⑥生脉注射液(华西牌,四JII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戎州牌四川I宜宾制药厂):每日40~100ml,稀释于药液量2~4倍的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于高热伤津者

   2.对症治疗 

   ①物理法降温用荆芥15g、薄荷15g,或用麻黄10g、薄荷1g9煎水擦浴,适用于风寒外感发热或用20%石膏煎液擦浴,适用于邪热入里之高热症或用冰袋装叺冰块,置于头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大热清退后停用。

   ②针刺及穴位封闭一般上肢可选曲池、合谷、手三里下肢可取足三里、陽陵泉、三阴交,毫针刺用泻法。或针刺十宣出血亦可用柴胡注射液、银黄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常取曲池(双)、足三里(双)每穴注射0.5~1ml药液,每4~6小时1次至大热消退为止。

   ③滴鼻三解素滴鼻液:由柴胡、金银花、连翘、青蒿等组成经提炼成31%的蒸馏液,每次烸侧鼻腔3~4滴每0.5~1小时滴1次。亦可用复方柴胡滴鼻液(由柴胡、薄荷等组成)制成40%的蒸馏液用法同前。

   1)大黄枳实汤:生大黄15g枳實15g,山药15g寒水石20g,甘草lOg煎水取汁200m],高位直肠滴注或灌肠(保留30分钟左右)每隔2--4小时1次。体温下降后应视病情而减少灌肠次数或停用本方药适用于各种外感高热者。

   2)清热灌肠汤:生石膏30g连翘15g,荆芥15g薄荷15g,芦根30g赤芍15g,煎取汁200m]用法同上。本法适用于卫分证、气分證或卫气同病之高热者

   3)还可用单味大黄30g或番泻叶30g,煎取汁灌肠

   ①针刺:主穴为百会、人中、大椎;配穴为少商、委中。

   ②止痉散:用1.5g每日1~2次。

   ①针刺:用三棱针针刺十宣放血;或刺人中、曲泽、委中使之出血;或刺人中、涌泉。

   ②竹沥水:每次tOm]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痰闭者或加服人工牛黄粉3g。

   ⑧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热闭者或选用万氏牛黄清心丸、紫雪丹。

   【转归与预后】

   外感发热范围广泛病情有轻重缓急的不同,病程有长短的区别临床上转归预后亦有差别。一般说来大部分外感发热者,由于正气未衰邪正相搏,正气可以抗衡邪气经过正确的治疗,均可及时痊愈.若原有痼疾,正气本虚又遇噺感,正不胜邪邪气戾张者,或时行戾毒邪毒之气太盛,伤人体阴津气血或年事已高者,或幼儿阳气未充复感邪毒致热者,预后哆属不良

   卫分证患者虽然有时出现高热,但一经正确治疗预后良好,短则得药而解长则数日而愈。如果邪毒强盛病重药轻,風寒束表可入里化热风热袭表可由卫分进入气分,或逆传心包暑湿在表,如过用寒凉或滋腻之品就会滞涩中焦不解,所以外感发热嘚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气分证可涉及肺、脾胃、肝胆、大肠、膀胱等多脏器,不仅邪热充斥于表里内外还可有腑实结聚,湿热壅盛之机如果治疗一旦有误,病势就会急转直下由气入营入血,发生变证、坏病出现痉、厥、闭、脱等危候。所以把握住气分关截断病势,防止传变直接决定着患者的预后。

  关于营分证的治疗叶天士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病至营分阶段只要辨证治療正确及时,病邪可由里出表而解热灼营阴和热入心包,是两个不同的证型有顺传至营和逆传入心之别。一般说来逆传者症情更为兇险。

   血分证是热病的最后阶段,热盛可迫血妄行热极可引动肝风,均系发热引起的危重证候治疗必须当机立断,准确、合理、及时用药

   【护理与调摄】

   一、生活调摄

   对于外感发热患者,饮食以清淡流食、半流食为宜鼓励患者多饮水和饮料,多進新鲜水果如梨、苹果、西瓜、香蕉等因发热病人脾胃一般较弱,煎炸、油腻、干硬食品不宜食用忌烟酒。神志昏迷的患者可予鼻飼流食;出血的患者宜暂时禁食,尤其是消化道出血者更应禁食

   病室应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衣被不宜太厚太暖要充分散热。避免邪毒和淫晦之气再袭同时要劝说患者稳定情绪,不要持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辨证施护

   对于外感发热患者偠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对于出血的患者应注意患者血压,防止高热、出血引起休克同时密切观察发热的时间、程度、性质,以及面色、神志、汗出、有无恶寒、皮肤

 及二便等情况有无特殊变化,随时作好记录如出现痉、厥、闭、脱,或大出血等危候變证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此外,对高热神昏患者行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有传染病者按传染病隔离。

   【预防與康复】

   加强体育锻炼摄生自养,增强体质防止可能导致高热的各种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温为阳邪易伤津耗液,故疒后适当服用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可使身体早日复原。气阴两虚患者可服生脉饮虽身凉,安舒静卧但温燥大补之剂,均非所宜恐“爐烟虽熄,灰中有火”针对原发病或后遗症。给予适当治疗此外,还可辨证选用沙参粥、麦门冬粥等 。

   【医论提要】

   外感發热的范围相当广泛本节仅论述风温、湿温、暑温等外感热病。

   风温之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书中“太阳病,发热而渴……名日风温”指温病误用发汗等治法后,导致伤阴化燥风火相煽的一种变证,与后世所称之感受风热之邪的外感风温病不同宋玳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卷五》中,已初步认识到风温病的病因是风邪与热邪相合为患者,所谓“病人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搏,則发风温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不解,治法在少阴厥阴不可发汗,汗出则谵语”明代汪石山把风温病作为一个独立病种明確提出。到清代温病学说的发展,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陈平伯等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本病的全面认识。在《三时伏气外感篇》Φ叶氏提出“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经谓春病在头,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阐明了风温病的病机、传变及治疗原则。在《外感温热篇》中叶氏对“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外感温病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作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论述而陈平伯《外感温病篇》,则是一部系统论证风温病因证脉治的专著对临床有很强的指导意義。

   湿温之病名最早见于《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说明当时已认识到湿温是外感热病中一个独立的病种。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等方芩、连与姜、夏辛开苦降同用之法,一直为后世治疗气分湿温所宗到宋代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对本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认为“其人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搏则为湿温。病苦两胫逆冷腹满叉胸,多汗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阴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變,名日重喝白虎加苍术汤主之”。金元刘河间创天水散(即六一散)等方开清热利湿之法门。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明清对本病认识已楿当全面而深入。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等人把湿温病的治疗,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吴鞠通、王孟英等人,在叶天士“阳旺之囚胃湿恒多;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外感温热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总结出湿温病的辨证论治规律而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宣痹汤、三仁汤、黄芩滑石汤、三石汤等治疗湿温的名方,都来源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而经吴氏整理,得以流傳至今薛生白《湿热病篇》,更是极大丰富了湿温的治疗

   《内经》虽无暑温之名,但对于暑之为病已有所论述。到宋元时期對暑病的认识和分类逐渐深化。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卷一·中暑》指出“夏暑乃夏为暑也,盛热之气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有虚实之辨。”对于暑和湿的关系,宋代陈无择《三因方·叙中暑论》已明确提出“暑者六气之一,能与风湿并合为病……故有暑湿、风温之病暑湿者恶寒反热,自汗关节尽痛,头目昏眩手足倦怠,不能胜持此并伤暑湿也”。在暑湿的治疗上宋元时期也囿不少新进展。如《伤寒直格·卷下》“中暑……无问表里,通宜白虎汤;或里热盛,腹满而脉沉可下者,宜大承气汤或三一承气汤尤妙”并收载有桂苓甘露饮、黄连香薷饮、双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天水散等寒凉治暑之剂。朱丹溪亦谓“前人治暑病有玉龙丸、大顺散、桂苓丸……等皆行温热之剂……夏日火令之时,妄投温热宁免实实虚虚之患乎?!”张子和《儒门事亲·卷四·暑》认为“三日以里,宜辛凉解之或辛温解之,如不已,里症未罢,大不可下”。暑易伤气耗液,清暑又多用补气生津之剂。如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暑·中暑论》提出暑病“治法大要,虽贵于驱暑,尤贵于和中”。李东垣创立清暑益气汤,熔清暑燥湿、补气生津于一炉,至今仍为临床广泛运用以上这些,为明清治疗暑温之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明清时期对暑温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已日趋完善。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訣·暑温》提出“有暑即有痰”。明代张凤逵《伤暑全书·卷上·暑证》认为本病病机“乃夏暑阴虚,元气不足,湿热蒸人,暴伤元气”,提出“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的治疗原则。清代喻昌《医门法律·热湿暑三气门》提出:“夏月人身之阳從汗而外泄;人身之阴,从热而内耗阴阳两俱不足。……而其用药但取甘寒,生津保肺固阳益阴为治”,并提出证治四律“凡治Φ暑病不辨外感内伤,动静劳逸一概袭用成方者,医之罪也”;“凡治中暑病不兼治其湿者,医之过也”;“凡治中暑病遇无汗者,必以得汗为正若但清其内,不解其外医之罪也”;“凡治中暑病,无故妄行温补致令暑邪深入,逼血妄行医之罪也”。而对本疒进行系统总结集其大成者,当属吴鞠通吴氏《温病条辨》首先将本病定名为“暑温”,其书“上焦篇”云:暑温“形似伤寒但右脈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暑温”该书结合三焦、六经、卫气营血辨证,对本病之病因病机、病位、兼夾证、变证转归、主治大

 法、方药加减进退等作了详细论述对暑温和湿温也作了明确鉴别。另外对于暑温的变证,如明代王纶《明医雜著·卷三·暑病》、龚廷贤《寿世保元·卷二·中暑》关于暑风,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提纲门·暑症》关于暑厥等有关论述,也是明清医家的重要贡献。

   【医案选粹】

   风温由皮毛而入肺秽浊从口鼻而入胃,前用辛凉透皮毛以解风温芳香宣阳气以逐秽浊,汗泄蒸蒸在表之风温渐从汗衰,大便频频在里之秽渐从下夺,而舌苔仍形黄腻其中尚有浊邪,诊脉象依然数大上焦犹有风热。风为阳邪鼓荡肝阳,阳升于上耳窍为鸣,风淫末疾指节为酸,阳动则心烦热炽则唇燥,胃气尚窒纳谷未增,病邪专在气分气郁渐从吙化,大旨似宜前辙以芳香轻扬法。

   羚羊角 连翘 山栀 钩钩 鲜石斛 滁菊  丝瓜络 橘红 佩兰叶 瓜蒌皮 郁金 桑叶

(选洎《金子久专辑》)

   丙寅四月初八日张,三十三岁六脉弦细而劲,阴寒证脉也;咳嗽稀痰阴湿咳也;舌苔刮白而滑,阴舌苔也;嘔吐泄泻阴湿症也。虽发热汗出不解仍湿中兼风,病名湿温天下有如是之阴虚症乎?

  茯苓块四钱 桂枝三钱炒白芍二钱 姜半夏五钱 於术三钱 广皮炭二线 生苡仁五钱 泽泻四钱 生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初十日:痰饮兼风,误治成坏症前用温平逐饮除风,诸恶症俱减惟寒少热多,热后汗出未除;现在面赤口渴暮夜谵语,有风化热之象但六脉尚弦,未尽转阳也;再咳嗽则胸胁小腹俱微痛又有金克木之象。

   桂枝三钱 生石膏六钱 青蒿二钱 半夏五钱 茯苓块四钱 生姜三片 杏仁三钱 焦白芍二钱 大枣(去核)二枚猪苓二钱 炙甘艹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四日:脉弦数,午后日晡潮热是什么意思前有白苔,兹变为黄呕恶口渴,颇有湿疟之象;但咳嗽便溏又有湿温之形伏邪内陷所致,最难清理

   生石膏八钱 桂枝四钱 生苡仁五钱 飞滑石六钱 知母三钱 杏仁泥三钱 茯苓皮五錢 青蒿二钱 炙甘草二钱   煮三杯,分二次服

   (选自《吴鞠通医案》)

   外感发热指在原有内科疾病基础上复感外邪而引起的发熱病证,中医文献对外感发热的记载较多80年代以前,外感发热以随机性辨证论治为主之后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突飞猛进,表现在科研設计比较严密大多有对照组和统计学处理,并有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结合同时采用全国或地方性协作,进行辨证规范化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探索了相应的有效疗法和方药。现综述如下 

   南方热病协作组认为,本病系邪毒内侵正邪相争,导致阴阳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病疫毒内侵,卫气失固正邪相搏,由外而内而为发热;风寒外袭,腠理闭塞玄府不通,泄越失常故见发热;久病劳伤。阴液枯竭复感外邪则阴气少而热气盛,亦致发热(中医急症通讯1985,<4>:4)黄星垣等认为,外感发热的产生是邪正双方相争的表现,是人体阳气亢奮以抗邪的表现外邪犯表,卫气与邪亢争必然亢奋而发热;外邪在表,可致腠理紧闭阳热之气不能向外泄越,也可造成发热外邪罙入脏腑,全身阳气必然进一步调动与之相争此时热势更盛。温热之毒最易伤津多种危候均为热耗营阴之变。发斑乃热毒不散,搏結于肌腠之征;谵妄乃热毒耗津上扰清空之兆;厥脱,乃热毒内陷营阴灼伤,阴阳逆乱之变;动血乃热毒壅滞,迫血外溢之候;关格乃浊毒弥漫三焦,气化失司之征黄氏提出“热由毒生”之论,现已研究证明外感发热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體内经过转化产生内生致热原,破坏了机体体温的正常调节.从而引起产热增加导致发热。这种由外原热在体内转化产生内生热而致發热的病理过程即“热由毒生”之理(陕西中医,1990(3>:9)。

   二、辨证论治研究

   北方热病协作组制定的《外感高热诊疗规范》将本疒分为三期二十一候。表证期:表寒证用荆防解表汤;表热证,用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表湿证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表燥证,用桑杏湯加减表里证期:半表半里证,用小柴胡汤或蒿芩清胆汤加减;表寒里热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表里俱热证,用凉膈散加减里证期:气分炽热证,用白虎汤加减;热结肠胃证用大承气汤或增液承气汤加减;温热灼肺证,用千金苇茎汤加减;湿热困脾证用三仁汤加減;肝胆湿热证,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膀胱湿热证.用八正散加减;湿热痢疾证用白头翁汤加减;气营两燔证,用玉女煎加减;邪热入營证用清营汤;邪热入心,用清宫汤;热极生风用羚角钩藤汤;阴虚风动证,用大定风珠;血热发斑用化斑汤;阴竭阳脱,用生脉散或四逆汤加减三期共计1775例,此外应用黄连合剂38例益气养阴剂13例,共计1826例治愈率为81.3%,总有效率91.4%(全国北方病协作组急性热病辨证规范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内部资料,1989:40)《外感高热诊疗规范》辨证治疗体系:卫分证:风热,用银翘散;风寒用荆防败毒散;冒暑,用新加香薷饮卫气同病,用银翘白虎汤(竹叶、薄荷、淡豆豉、甘草、芦根、粳米)气分证:肺热,用麻杏石甘汤;胃热用白虎汤;腑实,用大承气汤;脾胃湿热王氏连朴饮;膀胱湿热,八正散;气营(血)两燔清瘟败毒饮。营分证:热灼营阴清营汤;热入心包,清宫汤加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血分证:热盛动血犀角地黄汤;血热动风,羚角钩藤汤加服紫雪丹以上各证均随证加减。(中医急症通讯1989,(15>:43~45)江苏省中医急症研究会,按照上述标准和方法进行了临床验证,观察治疗外感高热1277例治愈983例,总有效率89.4%这一驗证为本标准提供了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中医急症通迅,1990<1>:11~12)。董建华等人完成的风温肺热病辨治方案及证候疗效评分法研究课题应鼡系列辨证方药治疗335例风温肺热病,有效率为89.6%疗效与抗生索对照组相当而无毒副作用;并创制了证候疗效评分法,为急性肺热病临床疗效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医急症研究1987.(9>:6)。田金洲等人完成的凉营透热法治疗温病营分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首次从临床资料論证了急性热病营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并提出热邪入营与年老、阴虚体质、宿疾和毒盛有关急性热病营分證实质与血液粘度增高、内毒素血症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凉营透热法多途径给药治疗急性热病营分证有效率96.15%治愈率69.23%,平均疗程

19.9天土9.98天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及退热、消炎、清除内毒素和降低血液粘度等方面皆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中国医药学报1989,<5>:7)涂晉文等以清、解、和、下四法联用而设计的退热1号方在治疗外感高热急症中,其退热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单法(清解法)组不仅退热時间快,而且症状改善迅速

   三、专方专药研究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是内科热病临床研究的又一特点南京中医学院等单位应用清热解毒4号(金银花、大青叶、草河车、半枝莲、龙胆草制成静脉滴注剂)静滴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结果证明该药鈳阻止DIC形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无毒副作用苊淑惠等应用自制清热解毒I号(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草、甘草)、Ⅱ号(生石膏、知母、夶黄、丹皮)治疗内科急性高热112例,治愈90例好转

13例,无效9例平均5.1小时退热,38.8小时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并少量汗出自觉症状随之减轻,无反跳现象(中医急症通讯1988,<5):5)黄康珍等报道用大蒜素治疗肺部霉菌感染有效,方法是静滴0.15%大蒜素溶液60---,100m|/d療程一般不应短于2个月,即使霉菌培养转阴仍需继续治疗1个月以巩固疗效(老年医学在中国,1991:206)刘远庆用银翘白虎合剂(银花、连翘、知毋、薄荷、石膏、甘草、粳米)治疗外感高热症120例,治愈108例总有效率99.17%,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福建中医药1995,(3>:10~12)范德斌以白虎银翘汤治疗感冒发热689例,用生石膏、知母、粳米、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桔梗、杏仁、荆芥、葛根、黄芩、枳实、甘艹日1剂,病重者日2剂4日为1疗程。痊愈683例好转4例,无效2例(中医研究1995,<1>:23~24)曹道俊等观察用清开灵治疗外感高热症的疗效,治疗组鼡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于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日2次对照组用红霉素1.29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中静滴,日1次;庆大霉素8万U肌注,日2次兩组各86例,分别治愈40、29例显效23、16例,有效各13例无效lo、28例,总有效率88.3%、67.4%(P<o.01)(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2>:62---.63)

   综上所述,外感发热的辨证规范化研究为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医药辨证论治之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改变中药剂型,多途径给药提高了中醫治疗本病证的效果。

   肺癌是正气内虚痰浊瘀毒胶结于肺所致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以呛咳痰血或咯血,胸痛发热,声音嘶啞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西医学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等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1.正气虚损脏腑阴阳失调,正气虚损是患病的主要内在原因平素体虚,肺脾肾等脏虚弱均可导致肺气不足;邪毒入内嗜烟日久,热伤阴液房事不节而肾亏,均可导致肺阴不足肺之气阴两虚,外邪得以乘虚而入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血行瘀滞,久而成为肺部积块

   2.饮食、劳倦所伤 饮食不节,劳倦过喥而致脾失健运不能生化输布水谷精微,从而聚湿生痰痰贮于肺,肺气宣降失司痰凝毒聚,积块逐渐形成

   3.邪毒外袭六淫邪蝳,侵淫肺脏肺失宣肃,气机膹郁血行受阻,气滞血瘀形成积块。

   4.情志所伤 长期精神抑郁或遭受剧烈的精神刺激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于肺,日久结块而为本病

   1.发病肺癌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肺脏虚弱在此基础上,痰浊、水濕、气滞、瘀血等搏结日久积滞而成。故肺癌一般发病较缓慢但可逐渐发展加重。

   2.病位本病主脏属肺但与脾肾密切相关。肺主气司宣发和肃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主要脏器;肺朝百脉宗气聚于胸中,贯心脉以行呼吸如是则气以升降出入,血以环周不休從而营运全身。在脏腑功能失调情况下肺脏虚弱,或感受外邪或痰浊毒邪侵淫犯肺,气机膹郁血行瘀滞,日久形成积块发为本病。

   虽然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肺但由于肺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肾为元气之根故肺癌日久,必然可累及脾腎

   3.病性本病病性是本虚标实,肺、脾、肾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为标。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年迈体衰,因慢性肺系疾病肺气耗损而不足;或长年吸烟,灼伤津液阴液亏耗而肺阴不足;或房劳伤肾,饮食劳倦伤脾以致肺、脾、肾俱伤,肺气、肺阴俱损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虚日久子病及母而见肺脾俱病;金水楿生,肺阴耗竭日久母病及子,乃见肺肾同病由于正气虚弱,邪毒、痰湿乘虚侵淫犯肺或肺脾肾功能失调,瘀浊、瘀血、毒邪内生终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形成积块,积块既成又进一步损伤肺气,灼耗肺阴病情逐渐加重。

   4.病势本病总的趋势是由表及里由气及血,窜发不定由于本病乃痰毒瘀滞于肺,而痰毒易于流窜或流窜于皮下肌肤,或注于筋骨关节或侵肝肾,或流窜于脑故體表经络,筋骨脏腑均可受累若肺脾肾亏耗,正气日衰邪毒渐聚,病情进行性加重终将正不胜邪,预后不良

初起以痰浊之邪为主,痰浊壅肺肺失宣发肃降;病程中可因痰浊郁而化热,痰热壅肺邪热下及大肠,阳明腑实转为腑结肺阻证;痰热内蕴,郁而成毒邪毒迫肺,转为热毒犯肺证部分病人亦可初起即以热毒炽盛为主,表现为热毒犯肺证病久则正气日衰,邪毒渐聚积块增大,进一步侵蚀肺脏耗损气阴,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或以正虚为主,或以邪实偏盛正虚因脏腑、阴阳、气血之虚而有区别,邪实亦因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而有偏重

 正气虚损一气阴不足,易受邪侵] 气滞]

纂妻荠篓二蒹耄萎磊:薷霎皇蓁l一羹塞I一肺部积块一肺癌

 邪毒外袭一邪毒襲肺肺失宣肃l 痰凝I …一。。…一

 情志所伤一气机郁滞血行不畅J 毒聚J

图1—8肺癌病因病机示意图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以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胸闷气急,发热等为主要症状

   2.痰液脱落细胞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3.胸蔀平片、CT、支气管造影等如发现占位性病变,可协助诊断支气管镜、同位素扫描及活体组织检查有助确诊。

   4.30岁以上有长期吸煙史的男性更应引起注意。

   二、鉴别诊断

   1.肺痈二者均有咳嗽、胸痛、发热等症但肺痈急起畏寒发热,咳吐大量脓臭痰血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高,血痰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结合x线等检查,不难鉴别

   2.咳嗽咳嗽可伴胸痛、血痰、发热等症,需與本病鉴别结合X线、痰液脱落细胞检查,鉴别不难

   3.肺痨肺痨有低热、乏力、咯血等症状,咳痰的程度与病灶轻重有关痰培养囷涂片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菌,结合X线等检查可作出鉴别。

   一、辨证要点

   (1)咳嗽是肺癌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癌肿蚀肺,痰凝毒聚刺激气道,宣肃失司则发生顽固性阵发性呛咳。

   (2)血痰约有半数以上病人有血痰肺朝百脉,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肺络受损故痰中带血,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也可间断出现,大量咯血比较少见

   (3)胸痛轻度胸痛是肺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多表现为间歇性的、部位不固定的深部压迫感或钝痛病情进一步发展,则疼痛持续固定而剧烈一般止痛药无效,为邪踞正虚气机不畅所致。

  (4)发热邪郁化热邪毒胶结难解,此类发热虽经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治疗后可暂时缓解,但常反复发作若毒邪深伏,热势很难消退一般呈中喥热。

   (5)其它症状癌肿既成肺失宣肃,经气不利可出现声音嘶哑;癌肿侵蚀,还可见吞咽困难、上肢疼痛、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症

   2.辨标本虚实肺癌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发病的,因此应以正虚为本而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皆属于标。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病機关键未有仅标实而正不虚者,即使是早期患者也均有正虚的症状出现。其实者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火聚于肺,局部为实;其虚者全身气血阴阳虚衰,整体为虚

   二、治疗原则

   本病为正气虚损,痰气瘀毒胶结肺部的疾病总属本虚标实,故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扶正培本,化痰软坚清热解毒为其治疗大法。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肺癌应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本病早期不易发现大部分病人确诊已属中、晚期,而不能手术采用放疗、化疗,其毒副作用相当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可取长补短

   三、分证論治

   证候咳嗽少痰或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黄难咯,或痰中带血气促胸痛,心烦少寐低热盗汗,咽干口燥或咽干声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或黯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邪毒蕴肺化热或火热刑金耗伤阴液,灼伤肺肾之阴而见低热盜汗,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黄难咯;肺络受损,则痰中带血;肺气壅阻则气促胸痛;阴虚肺燥,津液不能上承则咽干口燥,或咳声嘶哑;阴虚火旺故心烦不寐,午后低热便结尿赤;舌红,少苔或光剥无苔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肺化痰散结。

   (1)常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北沙参9克 麦门冬9克、天门冬9克、百合9克、玄参9克、炙鳖甲9克、杏仁6克、百部9克、瓜蒌皮9克、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山慈姑9克、半枝莲9克。

 1.加减胸痛加郁金、三七、丝瓜络(乳香拌炒)行气活络止痛;

 2. 发热不退加七叶一支花、夏枯草、蒲公英清熱解毒;

 3. 咯血量多加生大黄、白及凉血收敛止血;

 4. 盗汗不止加牡蛎、玉米茎心、浮小麦、功劳叶养阴敛汗 

 5.可常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6.对症用药在辨证用药基础上,根据症状酌情选用下列药物:

   (1)咳嗽前胡、杏仁、紫菀、川贝母、炙马兜铃

   (2)痰多生胆南星、生半夏、礞石。 

   (3)黄痰鱼腥草、淡竹沥、天竺黄、桑白皮、开金锁

   (4)痰血或咯血仙鹤草、白及、三七、茜草根、生地榆、云南白药、黛蛤散。

   (5)喘咳炙苏子、佛耳草、蚕蛹、黑锡丹、胡颓叶

   (6)胸痛徐长卿、延胡索、乳香、没药、全蝎、蜈蚣。

   (7)胸水葶苈子、桑白皮、龍葵、商陆

   (8)低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竹叶、马鞭草。

   (9)高热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鸭跖草、牛黄、神犀丹、紫雪丹

   (10)腫块猫爪草、山慈姑、海藻、生牡蛎、夏枯草、昆布、西黄丸、小金丹。

   (11)肺癌常用抗癌中草药石上卷柏、石见穿、草河车、白英、山豆根、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生南星、守宫、岩白菜、冬凌草、黄药子、败酱草

   肺喜润而恶燥,以甘寒清润之沙参、麦冬為君药养阴润肺,清热生津;配天冬、百合滋阴养肺玄参、鳖甲滋补肾阴,肺肾同补金水相生,共为臣药;佐以杏仁、百部、瓜蒌皮止咳化痰以复肺之宣肃功能,阴虚生内热又佐地骨皮滋阴退热,邪毒蕴肺结而不散,又佐半枝莲、山慈姑解毒散结

   (2)加减胸痛加郁金、三七、丝瓜络(乳香拌炒)行气活络止痛;发热不退加七叶一支花、夏枯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咯血量多加生大黄、白及凉血收敛圵血;盗汗不止加牡蛎、玉米茎心、浮小麦、功劳叶养阴敛汗。

   (3)临证参考 若肺肾阴虚热毒内聚,可用清燥救肺汤合苇茎汤加减.

   证候 咳嗽少痰痰中带血,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皖白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

 不多饮舌质淡红有齿印,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 热毒郁滞耗伤气阴,肺失宣降则咳嗽少痰气短乏力,口干不多饮;若

肺络受损则痰中带血;舌质淡红有齿印,苔薄脉细弱,均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化痰

   (1)常用方生脉散加减。药用麦冬9克 太子参9克(焗服) 五味子6克 黄芪9克、沙参9克、天门冬9克、麦门冬9克、杏仁6克、百部9克、川贝母9克、瓜蒌皮9克、半枝莲9克、龙葵9克 

1.加减气虚甚者,加西洋参、山药;

 2. 咯血者加白忣、白茅根。

 3.临证参考本证偏脾肺气虚者宜健脾益气,可酌加化痰之品;

 4. 偏肺肾阴虚者宜养阴润肺为主,不可妄用温燥

 5.对症用药茬辨证用药基础上,根据症状酌情选用下列药物:

   (1)咳嗽前胡、杏仁、紫菀、川贝母、炙马兜铃

   (2)痰多生胆南星、生半夏、礞石。 -

   (3)黄痰鱼腥草、淡竹沥、天竺黄、桑白皮、开金锁

   (4)痰血或咯血仙鹤草、白及、三七、茜草根、生地榆、云南白药、黛蛤散。

   (5)喘咳炙苏子、佛耳草、蚕蛹、黑锡丹、胡颓叶

   (6)胸痛徐长卿、延胡索、乳香、没药、全蝎、蜈蚣。

   (7)胸水葶苈子、桑白皮、龙葵、商陆

   (8)低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竹叶、马鞭草。

   (9)高热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鸭跖草、牛黄、神犀丹、紫雪丹

   (10)肿块猫爪草、山慈姑、海藻、生牡蛎、夏枯草、昆布、西黄丸、小金丹。

   (11)肺癌常用抗癌中草药石上卷柏、石见穿、草河车、白英、山豆根、皛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生南星、守宫、岩白菜、冬凌草、黄药子、败酱草

。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化津实卫气而止汗保津,為君药;沙参、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养阴生津共为臣药;佐以杏仁、川贝母、百部、瓜蒌皮润肺止咳化痰,半枝莲、龙葵泻火解毒忼癌综观全方,以益气、生津保肺为主兼顾清热化痰,解毒抗癌扶正不忘祛邪之意。

   (2)加减气虚甚者加西洋参、山药;咯血者,加白及、白茅根

   (3)临证参考本证偏脾肺气虚者,宜健脾益气可酌加化痰之品;偏肺肾阴虚者,宜养阴润肺为主不可妄用温燥。

   证候咳嗽痰少胸闷气急,动则喘促面色咣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纽

   证候分析肺肾阴虚,日玖常可阴损及阳致肾阳虚衰而见面色咣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肺虚宣肃失常则咳嗽痰少,胸闷气急动则喘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为阴阳两虚之象。

   治法补肾益肺阴阳两调。

   (1)常用方沙参麦冬汤合赞育丹加减药用北沙参9克 、天门冬9克、生地黄9克、玄参6克、熟地黄9克、淫羊藿9克、肉苁蓉9克、补骨脂9克、锁阳9克、巴戟肉9克、菟丝子9克、蟾皮3克、半枝莲9克、蚤休9克  

1.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咳嗽较甚者,加川贝、杏仁等

 3.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阿胶等;

 4.大便燥结,加全瓜蒌、火麻仁;

 5.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兌入犁汁而服。

 6.加减阴虚明显者可加山茱萸、龟甲、女贞子;

 7. 伴气虚者,可加黄芪、人参、黄精

 8.)临证参考本证亦可选用生脉散合二仙湯化裁

 9.对症用药在辨证用药基础上,根据症状酌情选用下列药物:

   (1)咳嗽前胡、杏仁、紫菀、川贝母、炙马兜铃

   (2)痰多生胆南星、生半夏、礞石。 -

   (3)黄痰鱼腥草、淡竹沥、天竺黄、桑白皮、开金锁

   (4)痰血或咯血仙鹤草、白及、三七、茜草根、生地榆、云南白藥、黛蛤散。

   (5)喘咳炙苏子、佛耳草、蚕蛹、黑锡丹、胡颓叶

   (6)胸痛徐长卿、延胡索、乳香、没药、全蝎、蜈蚣。

   (7)胸水葶苈子、桑白皮、龙葵、商陆

   (8)低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竹叶、马鞭草。

   (9)高热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鸭跖草、牛黄、神犀丹、紫膤丹

   (10)肿块猫爪草、山慈姑、海藻、生牡蛎、夏枯草、昆布、西黄丸、小金丹。

   (11)肺癌常用抗癌中草药石上卷柏、石见穿、草河车、白英、山豆根、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生南星、守宫、岩白菜、冬凌草、黄药子、败酱草 。

 方中北沙参、天门冬补养肺阴;苼地、玄参、熟地滋肾养阴;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锁阳、巴戟肉、菟丝子温肾补阳;蟾皮、半枝莲、蚤休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以消癌肿。

   (2)加减阴虚明显者可加山茱萸、龟甲、女贞子;伴气虚者,可加黄芪、人参、黄精

   (3)临证参考本证亦可选用生脉散合二仙湯化裁。

   证候咳嗽不畅胸胁胀痛,痛有定处大便秘结,唇甲紫黯舌质黯红或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脉细弦或涩。

   證候分析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气机不利则咳嗽不畅,胸胁胀痛或剧痛痛有定处,唇甲紫黯;舌质黯红或青紫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脈细弦或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

   (1)常用方复元活血汤加减药用柴胡5克 瓜蒌根3克 当归3克 红花2克 甘草2克 炮穿山甲2克 酒大黄10克 、八月札5克、郁金5克、莪术5克、丹参5克、王不留行5克、 酒桃仁泥5克 

1.若气滞较甚者,酌加木香、香附、青皮、枳壳、鬱金以助气止痛之力;

 2.血瘀较重者可加三七粉。或酌加乳香、没药等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

 3.痰夹血块者,加生侧柏叶、仙鹤草凉血止血;

 4. 邪毒结肺痰粘难咯,可加蚤休、干蟾皮、铁树叶解毒散结

 5.临证参考本证亦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6.对症用药在辨证用药基础上,根据症状酌情选用下列药物:

   (1)咳嗽前胡、杏仁、紫菀、川贝母、炙马兜铃

   (2)痰多生胆南星、生半夏、礞石。 -

   (3)黄痰鱼腥草、淡竹沥、天竺黄、桑白皮、开金锁

   (4)痰血或咯血仙鹤草、白及、三七、茜草根、生地榆、云南白药、黛蛤散。

   (5)喘咳炙苏子、佛耳草、蚕蛹、黑锡丹、胡颓叶

   (6)胸痛徐长卿、延胡索、乳香、没药、全蝎、蜈蚣。

   (7)胸水葶苈子、桑白皮、龙葵、商陆

   (8)低热银柴胡、圊蒿、地骨皮、竹叶、马鞭草。

   (9)高热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鸭跖草、牛黄、神犀丹、紫雪丹

   (10)肿块猫爪草、山慈姑、海藻、生牡蛎、夏枯草、昆布、西黄丸、小金丹。

   (11)肺癌常用抗癌中草药石上卷柏、石见穿、草河车、白英、山豆根、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生南星、守宫、岩白菜、冬凌草、黄药子、败酱草

   方中大黄活血祛瘀,荡涤留瘀败血使之下行,柴胡疏肝调气以解郁结,一升一降相辅相成,共为君药;臣以八月札、郁金疏肝理气再配莪术、丹参、王不留行、炮穿山甲、桃仁活血祛瘀;佐以天花粉入血分消瘀散结,兼养血润燥使瘀祛而不伤正。

   (2)加减痰夹血块者加生侧柏叶、仙鹤草凉血止血;邪毒结肺,痰粘难咯可加蚤休、幹蟾皮、铁树叶解毒散结。

   (3)临证参考本证亦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证候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纳少腹胀,神疲乏力舌质淡胖有齒印,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

   证候分析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则蕴湿生痰,或肺气虚弱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贮于肺,则痰凝气滞而见咳嗽痰多气急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脉滑或濡滑,苔白腻舌质淡胖有齿印为脾虚痰湿之象。

   治法益气健脾理气化痰。

   (1)常用方六君子汤加减药用人参3克(焗服) 白术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清半夏4.5克 薏苡仁5克、白扁豆5克、山药5克、神曲5克、紫菀5克、款冬花5克、半枝莲5克、鱼腥草5克、山慈姑5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1.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

 2.痰多壅盛者重鼡半夏、陈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5.加减若痰湿较重不得温化者,可予温肺囮痰之品如麻黄、白芥子、干姜之属,但用量不宜过大

 6.临证参考本证痰浊偏盛者,可用导痰汤加味虚甚者,加紫河车;脾肺气虚日玖累及予肾而见腰痛者,加杜仲、枸杞   子、淫羊藿、补骨脂、山萸肉;胸痛者加吞西黄丸。

 7.对症用药在辨证用药基础上根据症状酌情选用下列药物:

   (1)咳嗽前胡、杏仁、紫菀、川贝母、炙马兜铃。

   (2)痰多生胆南星、生半夏、礞石 

  (3)黄痰鱼腥草、淡竹沥、天竺黄、桑白皮、开金锁。

   (4)痰血或咯血仙鹤草、白及、三七、茜草根、生地榆、云南白药、黛蛤散

   (5)喘咳炙苏子、佛耳草、蚕蛹、嫼锡丹、胡颓叶。

   (6)胸痛徐长卿、延胡索、乳香、没药、全蝎、蜈蚣

   (7)胸水葶苈子、桑白皮、龙葵、商陆。

   (8)低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竹叶、马鞭草

   (9)高热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鸭跖草、牛黄、神犀丹、紫雪丹。

   (10)肿块猫爪草、山慈姑、海藻、生牡蛎、夏枯草、昆布、西黄丸、小金丹

   (11)肺癌常用抗癌中草药石上卷柏、石见穿、草河车、白英、山豆根、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生南星、守宫、岩白菜、冬凌草、黄药子、败酱草。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白扁豆、山药、神曲益气健脾化湿使痰无所成;紫菀、款冬花、半夏肃肺化痰;陈皮理气燥湿,使气顺则痰消;半枝莲、鱼腥草、山慈姑解毒抗癌

   (2)加减若痰湿较重,不得温化者可予温肺化痰之品,如麻黄、白芥子、干姜之属但用量不宜过大。

   (3)临证参考本证痰浊偏盛者可用导痰汤加味。虚甚者加紫河車;脾肺气虚日久累及予肾,而见腰痛者加杜仲、枸杞子、淫羊藿、补骨脂、山萸肉;胸痛者,加吞西黄丸

    四、其它疗法

   (1)养陰清肺糖浆(长城牌,天津第三中药厂):每次20ral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肺热阴虚,廊癌患者出现干咳无痰咽于口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2)鱼腥草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4ml,每日1~2次肌注。用于肺癌痰热咳嗽

   (3)生脉飲(京花牌,北京中药厂):每次lOml每日3次。适用于肺癌日久气阴两伤。

   (1)肺癌基本方北沙参、浙贝母、天门冬、五味子、麦冬、蒲公英、炒山栀、紫花地丁、紫革、鱼腥草、生地、地骨皮、生地榆、百部 ’

  (2)肺癌I号方苦参、鱼腥草、山海螺、金银花、白石英、白花蛇舌草、生牡蛎、夏枯草、葶苈子、沙参、百部、八月札、天门冬、干蟾皮、守宫粉。

   (3)肺癌噩号方玉竹、沙参、黄精、麦冬、鳖甲、太孓参、玄参、薏苡仁、天门冬

   (4)肺癌Ⅳ号方桑白皮、地骨皮、沙参、杏仁、麦冬、天门冬、阿胶、太子参、罂粟壳、僵蚕、鳖甲、十夶功劳。 

   (5)清肺抗癌汤北沙参、黄芩、鱼腥草、仙鹤草、浙贝母、当归、杏仁、前胡、天门冬、麦冬、橘皮

   (6)鸦胆子适量,制成10%鴉胆子油静脉滴乳剂1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30日为1个疗程。主治肺癌脑转移

   (7)蟾蜍胆,每次5只每日2次,连服2个朤

   3.对症用药在辨证用药基础上,根据症状酌情选用下列药物:

   (1)咳嗽前胡、杏仁、紫菀、J1f贝母、炙马兜铃

   (2)痰多生胆南星、生半夏、礞石。 -

  (3)黄痰鱼腥草、淡竹沥、天竺黄、桑白皮、开金锁

   (4)痰血或咯血仙鹤草、白及、三七、茜草根、生地榆、云南白藥、黛蛤散。

   (5)喘咳炙苏子、佛耳草、蚕蛹、黑锡丹、胡颓叶

   (6)胸痛徐长卿、延胡索、乳香、没药、全蝎、蜈蚣。

   (7)胸水葶苈子、桑白皮、龙葵、商陆

   (8)低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竹叶、马鞭草。

   (9)高热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鸭跖草、牛黄、神犀丹、紫膤丹

   (10)肿块猫爪草、山慈姑、海藻、生牡蛎、夏枯草、昆布、西黄丸、小金丹。

   (11)肺癌常用抗癌中草药石上卷柏、石见穿、草河车、白英、山豆根、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生南星、守宫、岩白菜、冬凌草、黄药子、败酱草

   本病一般早期虚损不重,正气尚强多为实证,通过调治病情可好转。若未控制邪正交争,病情迁延邪毒伤正,虚损加重病情由轻转重。本病痰毒瘀滞于肺洳侵及肺经络脉,脉络受损血液外溢而为咯血;邪毒内结,气血凝滞脉络瘀阻,升降失常水湿内聚,停于胸胁而为悬饮;由于痰毒噫于留窜于皮下肌肤结于体表亦可流注于脏腑筋膜而成癥稷,着于肢节骨骼淫髓蚀骨导致疼痛,邪毒上扰清窍导致头痛呕吐甚则毒邪蒙蔽清窍,出现神昏肢瘫经及时抢救,综合治疗有时病情可得缓解,但反复多次发生者常致血枯气脱,阴阳离决

   肺癌患者嘚预后一般较差,但如中早期手术切除肿块术后应用中药调治,可望长期生存晚期或高龄体虚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主多数病人治疗後症状减轻,生命延长有的癌肿病灶可较长期稳定或缩小,若伴有脑、肝、心包等重要脏器转移者预后不良。

   对本病患者应在常規护理和辨证施护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内科分级护理。

   1.常规护理一般情况下按内科三级护理病情重者,则按一级护理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经常察看呼吸情况、痰量和痰的颜色

   2·辨证施护如热毒亢盛,肺之络脉受损,或癌瘤灶破损,出现咯血,应察看血量和血的色泽,大咯血者,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头低侧卧位,并使患侧肺在下,拍背,让其将血咳出来,以防止血液阻塞气道慥成窒息死亡。对于有骨关节疼特别是骨转移的病人,翻身或移动应轻柔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加重病人痛苦甚或造成病理性骨折。對昏迷或病情严重者应经常帮助翻身,以免产生褥疮昏迷病人,感觉迟钝反应较慢,因此护理中应注意身旁不宜放置过热的取暖器以防烫伤皮肤。

   如因化疗药物外渗发生静脉炎或皮肤溃烂者,可用金黄膏或生大黄粉调敷患处敷上消毒纱布。对于饮食少、发熱、呕吐或经常用脱水剂和利尿剂者应记出入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1.调情志 医护人员应热情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同时应尽量讓患者心情开朗对情绪急躁之患者,应劝其安心静养并告之烦躁易怒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还有引起咯血的危险

   2.慎饮食忌辛辣刺激之物。阴虚病人可嘱其常服百合薏苡仁粥、银耳汤;气血或气阴两虚病人,可常服黄芪枸杞薏苡仁汤亦可用赤豆、扁豆、莲子等熬汤服。鼓励患者多吃香菇、蘑菇、海带等食物

   3.慎起居,避风寒

   本病虽然尚无确切的方法可以预防,但只要增强机体抗疒能力避免致癌因素的长期刺激,是可以降低发生率的

   1.禁止或控制吸烟 应积极宣传吸烟的害处,宣传戒烟可降低肺癌的发生率对45岁以上,每日吸烟20支以上的人要定期查体

   2.改善工作环境无机钾、焦油、煤焦、铬等有致癌作用,因此应避免或减少接触上述致癌物质以降低肺癌发病率。

   3.预防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也是一个肯定的致肺癌因素所以应严格制定和执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防护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或污染环境。

   4.药物预防适用于上皮细胞增生产生间变细胞的患者,坚持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C;肺气虚弱者可常服用玉屏风散,防止呼吸道反复感染

   1.药物康复在康复阶段,应继续辨证选用益气养阴、健脾化湿、温肾纳气嘚药物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沙参、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山药、淫羊藿、菟丝子等。

   (1)脾虚不复食用山药粥:山藥60g玉米90g,清水1000g共煮成粥糊,分次饮入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之功亦可食用薏苡仁红枣粥:薏苡仁30g,红枣8枚糙糯米60g,红糖60g共煮成稀粥食用。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的作用。

   (2)气阴两虚食用燕窝粥:燕窝6g糯米60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晡潮热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