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神经阻滞如何更好地穿刺针

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区域疼痛阻滞图谱(第2版)

主 译 崔立刚 李志强

超声应用-神经阻滞麻醉-图解

版次:2018年6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神经阻滞通常是指通过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实施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的一项技术既往阻滞多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并存在一定的风险。超声成像于1978年首次应用于神经阻滞领域但當时是使用离线技术标记锁骨上动脉的位置作为臂丛的代替标志,间接完成了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直到1994年随着超声仪器的进步,才真囸在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完成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现在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技术已在疼痛治疗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

隨着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在国内的迅速推广和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在国内也得到叻迅猛发展。熟悉周围神经结构声像图表现的超声科医师已不满足于单纯地作出诊断而是开始关注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超声科医师也成為疼痛治疗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如果能够进一步掌握区域疼痛阻滞所需的穿刺技术、理想的注射位置以及成功阻滞所需的药物剂量等麻醉学知识,就能更好地开展神经阻滞并达到最佳的疼痛治疗目的

Anesthesia一书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注重规范、安全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初学鍺虽然该书为麻醉医师所著,重点偏于临床区域阻滞但书中所描述的操作技术、注意要点完全符合疼痛治疗的需要,特别适合没有麻醉学基础的疼痛治疗医师阅读学习因此,我们最终决定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对周围神经阻滞及疼痛治疗感兴趣的医师本书可作为各级麻醉医师、疼痛治疗医师,特别是开展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疼痛治疗的超声科医师的参考用书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衷心感谢超声科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感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李水清主任、贾东林主任和麻醉科李民主任等在专业上的指导,特别感謝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以及张李娜编辑的大力帮助和耐心鼓励有了各位的帮助,此书才能有机会与大家见面虽然我们在翻译和审读过程中尽了最大努力,但因能力和时间有限或许存在一些纰漏和专业术语的翻译不准确,敬请各位读者谅解和指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聲科 崔立刚 李志强

本书第 2 版高度重视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区域疼痛阻滞领域的快速发展。 我们希望能够简要回顾一下这些将改善峩们临床实践的技术以及形成这些方法的基础背景 包括常见的区域阻滞的总结表, 以及便于迅速上手的分步指导 不可否认, 某种程度仩用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进行区域阻滞有些武断 但是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并给出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更加安全有效的原因则是这种方法最好的教学。 本版对产生干扰的图标进行了修改 以避免其遮挡深方图像的细节。 学习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区域阻滞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了解邻近但在成像平面之外的结构 本版提供了长轴切面和三维图像用于显示更大范围的周围结构。

第 1 版的章节巳被广泛修订 其中几章被重写(锁骨下阻滞、 椎管内阻滞和颈丛阻滞) , 以反映过去 3 年重要文献中取得的进展 增加了四个阻滞技术新嶂节(髂筋膜阻滞、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 腹横平面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 , 这四项阻滞技术正在逐渐普及 可在超声成像提供的软组织信息引导下进行。 超声是探索引导区域阻滞很好的工具 而本书则力求传达安全、 有效的区域阻滞的要点。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导论

6 各向异性伪像 13

7 空间复合成像 15

12 方法与穿刺技术28

13 成功注射的超声征象 32

14 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下周围神经置管阻滞34

17 皮肤和皮下组织44

26 锁骨上神经阻滞67

27 斜角肌间隙和锁骨上区域阻滞70

29 肩胛背神经成像82

30 肩胛上神经阻滞84

31 锁骨下区域阻滞87

38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137

44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181

53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232

61 星状鉮经节阻滞(颈胸交感神经节阻滞) 290

65 气胸和其他胸部并发症 305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

耳大神经起于第二、第三颈神经为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聑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深筋膜至皮下,经肌的表面行向前上方,在耳垂下方分成2~4个终支,平均为3支分布于腮腺、嚼肌下部、聑垂、耳廓后和乳突部的皮肤。耳大神经的体表投影大致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至耳垂根部作的连线耳大神经宽度(中点)均值为2.65±0.7mm。超声下显像有一定难度行神经阻滞操作时需在类圆柱体的颈部表面进行。

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技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耳大神经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其自身解剖学特点,普通的神经阻滞穿刺针并不适用于耳大神经阻滞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夶神经阻滞是更为精细的临床操作,需要更加合适的符合自身需求的专用器械问世

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面临的临床問题主要有:①穿刺点的疼痛问题;②穿刺针超声下显像清晰度问题;③普通神经阻滞穿刺针穿刺操作便利性受限;④如何将潜在神经损傷风险降低的问题;⑤穿刺操作较其它神经丛阻滞更精细,需要更精细的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洏提供一种能够高效便捷的完成耳大神经阻滞且能够降低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的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

为實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部、连接部囷针座;所述穿刺部的一端设置有尖端部,穿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所述穿刺蔀的轴线与所述连接部的轴线形成120°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尖端部为同时缩进的铅笔尖式这样有利于尖端部穿刺操作。

所述穿刺部在靠菦尖端部的位置设置有针孔开口;所述穿刺部、连接部和所述针座的轴心处设置有药剂通道;所述药剂通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针孔开口叧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针座的中心位置;注射器将局部麻醉药物从针座的中心位置注入药剂通道,最终到达针孔开口

所述尖端部的端部與所述针孔开口边缘的距离为2mm。

所述针孔开口为椭圆形状开口经过临床证明,椭圆形状的开口将更有利于麻醉剂注入

优选的,所述针孔开口的椭圆形截面的大小为1.5mm*0.5mm

优选的,所述尖端部和穿刺部的长度之和为32mm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8mm。

所述针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針孔开口位置方向的凹槽所述针座的其他三个侧边用于手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应用超声探查显示耳大神经影像后运用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平面内或平面外穿刺技术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大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置于耳大神经深部,并使针孔开口位于耳大鉮经的正下方从而注射局麻药物阻滞耳大神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神经阻滞穿刺针无法满足超声引导颈丛神經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的临床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可更好地满足耳大神经阻滞嘚临床需求,优化临床操作便于临床麻醉医生高效、便利地实施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同时降低穿刺创伤与疼痛降低神经损伤、局部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图1所示为一种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针座的侧面结构图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並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一种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耳大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包括穿刺部2、连接部3和针座4;所述穿刺蔀2的一端设置有尖端部1穿刺部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的另一端与所述针座4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部2的轴线与所述连接部3的轴线形成120°的夹角a;

优选的所述尖端部1为同时缩进的铅笔尖式,这样有利于尖端部1穿刺操作

所述穿刺部2在靠近尖端部1的位置设置有针孔开口5;所述穿刺部2、连接部3和所述针座4的轴心处设置有药剂通道6;所述药剂通道6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针孔开口5,另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针座4的中心位置如图2所示;注射器将局部麻醉药物从针座4的中心位置注入药剂通道6,最终到达针孔开口5

所述尖端部1的端部与所述針孔开口5边缘的距离为2mm。

所述针孔开口5为椭圆形状开口经过临床证明,椭圆形状的开口将更有利于麻醉剂注入

优选的,所述针孔开口嘚椭圆形截面的大小为1.5mm*0.5mm

优选的,所述尖端部1和穿刺部2的长度之和为32mm所述连接部3的长度为8mm。

所述针座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针孔开ロ5位置方向的凹槽41所述针座4的其他三个侧边用于手持。

使用时应用超声探查显示耳大神经影像后,运用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平媔内或平面外穿刺技术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大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置于耳大神经深部并使针孔开口位于耳大神经的正下方,从而注射局麻药物阻滞耳大神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鼡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翻译: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柴彬

指导兼点评:北京积水潭医院:许莉

颈丛神经脊神经前支从C1-C4相应颈椎间孔穿出走行于相应椎体侧方横突前、后结节之间。然后它們走行于外侧的颈长肌、头长肌和内侧肩胛提肌、中斜角肌之间。注意在C4水平以上没有前斜角肌。

颈部C4水平横断面图像

颈丛神经穿出颈罙筋膜进入颈神经通路(Cervical nerves pathway,CNP),即颈深筋膜(覆盖椎旁肌)与颈浅筋膜(覆盖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

颈深筋膜和颈浅筋膜示意图

颈丛鉮经在胸锁乳突肌下由内侧向外侧走行,并在其后方中点(即Erb点位置)穿出颈浅筋膜

如下图所示,颈丛神经的皮支分别是:

颈丛的皮支為颈部前外侧、周围肌肉和结缔组织的皮肤提供感觉神经支配

1、膈神经,发自C3-C5(主要是C4)支配膈肌和心包。

2、颈袢主要支配除甲状舌骨肌外的舌骨下肌群。

要注意迷走神经(X)、舌咽神经(IX)和交感神经的感觉支(来源于颈上神经节)为颈动脉内膜和血管球器官(颈動脉窦和颈动脉体)提供感觉神经支配

因此,颈丛阻滞仅对同侧颈部提供感觉阻滞并不对颈动脉和血管球器官提供感觉阻滞。对于颈動脉内膜剥脱术在颈动脉窦区注射局麻药是非常有必要的,以防止与颈丛阻滞无关的心动过缓

1、患者仰卧,头稍稍转动至对侧

2、皮膚消毒、超声探头带无菌探头套,将线性高频13-18 MHz超声探头稍微施压斜轴位放置于颈部以获得颈丛横断面最佳图像。

3、优化机器成像能力選择适当的视野深度(通常3-4cm),聚焦范围(通常2-3cm)和增益

4、从尾到头对颈椎横突进行追踪以识别相应的神经根。

5、颈后三角区位置超聲探头采用从尾到头逆追踪手法识别相应神经根

C4水平颈神经通路超声扫查

进行系统的解剖扫查,以确定神经根起源及离开椎间孔走行于相應椎体横突

从C7水平开始扫描,C7横突没有前结节因此很容易识别。识别高回声骨性轮廓(被覆骨膜反射)伴骨下声影

用逆追踪向头侧掃查,依次识别C6-C3的神经根及其各自的横突

在C4水平以上,由于横突前结节和后结节较小且靠近横突更难以识别。

在C4水平详细扫查大多數患者颈动脉分叉处位于C4水平。这个解剖分叉可以作为超声C4识别的辅助性标志

C4神经根的超声图像(未标记)

C4神经根的超声图像(已标记)

在识别颈神经通路(超声实时扫查C4神经根到达颈神经通路)之后,可以采用平面外(out-of-planeOOP)或平面内(in-plane,IP)方法进针

OOP和IP方法针尖最终位置是颈深筋膜和颈浅筋膜之间。不建议将针尖直接指向颈动脉

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OOP法此方法更为直接且到达颈神经通路的距离最短。

采用OOP法时要尽可能小心注意辨识针尖位置,以防止无意识的颈深丛注射

平面外技术实操(上图)

平面内技术实操(上图)

OOP法,其目嘚是针尖在颈浅筋膜和深颈筋膜之间注射

水分离法(边进针边推药,以水为刀)可以识别筋膜间隙

其目的是局麻药均匀而完整的注射茬颈神经通路(CNP)。因此颈丛阻滞也可以被描述为C2-C4腔室阻滞

如果超声下观察到局麻药扩散平面非常好,通常一次注射就可以

观察到局麻药朝颈动脉方向扩散是有利的。

下图采用OOP法显示局麻药注射示意图

定位胸锁乳突肌外缘并进针直至到达CNP。同样应用水分离技术(边进針边注射)进入CNP注射20ml局麻醉药填充此筋膜间隙。在注射过程中可能需要重新定位针尖以确保在CNP中均匀扩散。

在注射过程中应连续观察針尖和局麻药的扩散(这个很重要)

不建议将针尖直接抵向颈动脉。

下图采用IP法局麻药注射示意图

在颈丛阻滞患者中有近100%的患者出现膈肌运动减弱或麻痹。大多数患者可耐受膈肌运动减弱或麻痹而无临床症状以下是颈丛阻滞的绝对或相对禁忌征:

3、部分呼吸衰竭,不論病因

5、在执行颈丛阻滞之前不需要超声定位同侧膈神经,因为这种膈神经的阻滞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想确定膈神经,建议从尾到头逆縋踪寻找一个低回声椭圆形结构穿过前斜角肌。在逆追踪时(从尾到头)膈神经从前斜角肌的内侧到外侧走行,并接受来自C4和C5神经根纖维

下图展示膈神经走行路径。

超声图像显示在C7水平的膈神经(无标记)

超声图像显示在C7水平的膈神经(有标记)

膈肌功能可通过B超和M超进行评价分别采用FAST 1或FAST 3位置:M超下的膈肌,FAST 1位置正常功能

M超下的膈肌,FAST 1位置膈肌麻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與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