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固定手术视频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摘要】:正 我院自一九九七年三月起,开始施行第一例用记忆合金抓做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现已完成四例,有明显的优越性。 传统的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交叉柯氏针固定比较多,此法对骨折定位较差,如为粉碎性骨折更不易固定,且术后柯氏针不方便;而用记忆合金抓做髌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则对骨折定位较好,对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韦加宁,李延妮,王澍寰;[J];北京医学;1980年03期
邹学颜;刘淑坤;蔡世达;;[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邹学颜;黄德坊;;[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庄保信;周斌;袁宝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1年Z1期
刘行健,郑祖根,唐天驷;[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荣新;杨泉森;严世贵;;[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张彬;徐震纲;祁永发;唐平章;;[A];2000国际暨第六届全国头颈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林秀格;苏贺;刘玉琴;;[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徐芬华;钱小平;吕亚景;;[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邱海萍;;[A];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毛艳群;;[A];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王继雄;;[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蒋初阳;;[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孔建中;潘骏;;[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天津医院教授 张铁良;[N];健康报;2000年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张作辉;张士宴;[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自荣;[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贾海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魏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摘要: 目的:回顾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7例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诊6~25个月,平均9.5个月.钢丝环扎加张力带联合固定组26例中25例优良,AO改良张力带固定组31例中有1例发生脱钉内固定失败,再次手术治疗,28例优良.结论: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固定法是基层医院髌骨骨折较合适的固定方法.  

猛烈收缩或直接撞击所引起,髌骨骨折累及

,常伴有股四头肌扩张部撕裂和关节内血肿,易发生

功能障碍及损伤性关节炎,髌骨骨折的治疗要求

,牢靠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并修复股四头肌扩张部。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可用非手术治疗外,大多数髌骨骨折须手术治疗,其中青壮年髌骨横折,移位明显,两骨折块的大小近似,可行切开复位

;对骨折块一大一小者可以切除小骨块后修复;其余的髌骨骨折,如有移位的粉碎性骨折、有移位的老年人髌骨骨折、有移位的

1.伤员一般情况不好,或并发

者,必须先行抢救,待休克稳定,一般情况好转后,才能进行手术。

2.如有危及生命的头颅、胸腔或腹腔等重要脏器损伤,必须首先处理,骨折的治疗退居次要位置,可先行临时外固定,待病情稳定后再处理骨折,或采用非手术治疗,尽可能争取较好的复位。

3.骨折局部有超过8~12小时的开放性伤口。

2.切口、显露 前侧U形切口较为适宜,显露较横切口充分,术后切口与骨折部分不易发生粘连而影响屈曲功能;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向上翻开

块。损伤严重者,骨折块的分离较大,两侧的

扩张部的撕裂亦大。将近、远两端骨折块拉开,即可进入关节腔,显露并探查

前面,彻底清除关节内积血、骨碎屑以及骨折块间夹有的软组织;

,以松弛股四头肌,利用巾钳夹住骨折块牵拉对拢,使之复位并由助手暂时保持定位;

5.内固定 对两骨折块较大的髌骨横断折,常用不锈钢丝作为内固定物。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下列3种:

⑴环扎固定法:用18~28号不锈钢丝,以粗圆针引导,紧贴髌骨缘在周围软组织内缝合一圈,然后将髌骨折复位,把钢丝逐渐收紧、拧牢。这方法比较简单,固定也较完善,但易产生成角畸形,一般适用于移位不太大的骨折或尚能复位的

⑵贯穿固定法:用2mm钻头在近侧骨折块断面上1cm的内外侧,垂直于髌骨纵轴,钻一隧道;用同样方法,在

骨折块的相应部位也钻一隧道,8形穿过钢丝。但须注意隧道应位于髌骨全厚中点的后方。用巾钳复位、拧紧钢丝固定之。这种固定直接、有力、比较牢靠,适用于移位较大的骨折。由于钢丝在髌骨前面交叉,可以防止屈膝时引起的向前成角;

⑶张力带固定法:用直径1.5mm的

,自近折块折面的内、外侧钻入,沿髌骨纵轴,自骨折块的顶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至针头刚露出折面。复位后,用同一克氏针从近折块向远折块折面的对应点钻入,沿髌骨纵轴自远折块的下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使两端在肌膜外面露出约3~5mm,针尾弯成钩状,然后用18~28号钢丝绕过两枚克氏针的后面,逐渐收紧拧牢。拧紧时,注意钢丝应穿过克氏针的后侧并收紧。这样,钢丝收紧后,克氏针将受到一定的压力,促使骨折块互相靠拢,加速愈合;还应注意决不可使纵行跨过骨折线的钢丝过分偏向侧方,从而失去张力带固定的作用;

6.修复四头肌扩张部及

完全对合,关节腔内无积血及碎骨后,将两侧撕裂的

用丝线间断缝合。然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的处理,重点在于争取髌骨关节面的

及修复伸膝装置。术中绝不能满足于髌骨前面的平整而忽略关节面的正确对合。固定完毕后,应当用手指从

。有条件时,术中应摄片,观察骨折块有无向后张开及关节面的对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2.选择切口时,应注意使皮肤切口与筋膜切口不在同一平面,以免互相粘连,而影响屈膝功能。

3.如远骨折块较小,应将小骨折块切除,修整近侧骨折面与

断端后,将二者直接缝合,这对关节功能并无影响,反而愈合快、效果好。缝合以

、丝线亦可。缝合方法:先将肌腱断端作褥式缝合,再在髌骨大骨折块的顶端两侧斜向后方各钻一隧道,从骨折面的靠近软骨面处钻出。这样,缝合后髌骨断端不会向后旋转,肌腱内侧与软骨面会合处在同一平面,可以避免日后磨损

。然后,将缝线穿过髌骨的隧道、拉紧、对合断面,再结扎或拧紧。为了避免缝合时撕裂肌腱断端,也可保留一小横条骨质在腱的顶端,以免撕裂。

,或髌前筋膜时,勿作重叠缝合,以免使股四头肌短缩,而影响屈膝功能。

术后用前后长腿石膏托固定

于伸直位,并抬高伤肢。10日后拆线,并适当锻炼股四头肌,2周后扶拐不负重行走,4~6周后可除去外固定,主动锻炼伸膝及屈膝功能。

  • .上饶之窗健康频道[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髌骨骨折固定手术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