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跟脱发和吃味精有关系吗吗

原标题:味精致癌?错怪它了

味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但是近年来关于味精是否有害身体健康却是争议不断。有人说味精吃多了会致癌,有人说味精是化学合成产物,是化工产品……那么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由日本科学家在1907年通过蒸发大量海带汤得到的。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在很多天然食物中都存在,并不是有毒物质。

但是,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呈现谷氨酸盐的状态,而产生“鲜”味。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激发人的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通常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通过发酵或生物工程技术制取,制成谷氨酸钠后,再进行提纯等处理得到味精。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原料”。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过收集文献及实验数据得出了“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无害”的结论。我国也通过相应毒理学实验得出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当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以上时,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这也就是传说中味精致癌的罪魁祸首。然而焦谷氨酸钠并不致癌,温度过高只是会使味精丧失鲜味,所以味精最好在70℃到90℃下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会用鸡精代替味精增鲜,他们认为鸡精是从鸡肉、鸡汤中提取出来的产物,与味精相比其更天然更健康。

事实上,鸡精的主要原料之一是谷氨酸钠,只是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40%左右。也就是说,鸡精中40%为味精。

不过,鸡精中除了味精之外,还有淀粉、增味核苷酸、糖、其它香料。

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形象地画着一只肥鸡,或者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其实,绝大多数鸡精中并不含有任何鸡肉成分,更不是从鸡汤中提取的,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谷氨酸钠)和盐。或许有些厂家生产的鸡精含有鸡的成分,但含量一定不高,所以鸡精比味精更安全、更健康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在实际生活中,作为增鲜和调味,选择味精还是选择鸡精,这主要看烹饪食材和每个人的口味要求。与味精相比,鸡精的优势就是鲜味更复杂,口感更丰富,非常适合炖菜等。而味精的鲜味单一,适合用于烹调鱼类或凉拌菜肴等。鸡精与味精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

味精和鸡精都含一定量的“钠”,高钠饮食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所有需要限制钠的人群都应该控制味精或鸡精的摄入量。一般认为,菜肴中味精添加量为0.2%左右就可以产生足够的鲜味了,放太多会让人觉得口干。

成年人每天摄入味精不超过1克到2克为宜。另外鸡精含有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对于痛风患者应控制鸡精的摄入。孕妇、婴幼儿、儿童不宜过多吃味精或鸡精。

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到90℃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使用味精时要注意,不要在滚烫的锅中加入,而应该在菜肴快出锅时加入。因为谷氨酸钠在温度高于120℃时,会转化为焦点谷氨酸钠,食入后对人体有害,而且难以排出体外。

此外,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高汤、鸡肉、鸡蛋、水产制出的菜肴中也不用再放味精,而鸡精溶解性比味精要差,如在汤水中使用时,应先溶解后再使用。

除了鸡精、味精以外,许多调味料,比如,酱油、蚝油、大酱、辣椒酱等调味料中都含有大量的钠。因此,如果不想钠摄入量超标,要少吃各种口味咸鲜的调味料。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网友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网友回答仅供参考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原标题:味精吃多了会致癌、脱发?关于味精的真相,这次全为你说清楚

不知你是不是和小编一样,从小就很少吃味精。因为爸爸妈妈常说:味精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甚至可能致癌!

味精的故事要从1908年讲起。

那年的某一天,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在喝了妻子做的海带黄瓜汤后,发现味道鲜美极了。

“海带和黄瓜怎么会产生如此的鲜味儿呢?”池田决定好生研究一番。

最后他发现,从海带中可提取出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物质,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这个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从此,味精顺理成章地诞生并逐步走上系统生产之路,很快风靡世界。

资料图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长沙晚报

值得一提的是,提取味精的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并无特殊之处。

关于味精有害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但可以说,它们都是谣言……

最典型的恐怕要数下面这几条:

谣言1. 味精能导致记忆力下降甚至变傻

据人民网报道,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营养专家阮光锋表示,根本没有证据证明味精能让人变傻。

甚至恰恰相反,合理食用味精,能让人“变聪明”。

味精里的谷氨酸钠在胃酸作用下可转化为谷氨酸。谷氨酸是参加人体脑代谢的唯一氨基酸,能促进智力发育,维持和改进大脑机能

因此味精对改善智力不足及记忆力障碍有帮助。由于味精会使脑内乙酰胆碱增加,因而对神经衰弱症也有一定疗效。

谣言2. 精超过100℃会突变致癌

味精里的谷氨酸钠,在加热后可转变成焦谷氨酸。一般人们认为会致癌的就是它。

但江苏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东旭副主任医师表示,100℃温度加热1小时,才有0.6%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不用担心什么。

而且从新京报、环球网等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出的四级致癌物中,没有焦谷氨酸或味精的身影。

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文章,在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权威部门的评审中,从来没有关于吃了味精会脱发的说法。

除了前文提到的谷氨酸,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还可转化为谷氨酰胺和酪氨酸。而这些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怎么可能导致掉头发呢?

在国际权威机构JECFA和美国、欧盟的监管体系里,味精都被认为是安全的,在食品中的使用也无限制。

不过当然啦,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出问题……糖、盐、酱油、醋等调味料都一样。

话说,味精的吃法可是大有讲究的哦。

1. 温度太高时,不宜放味精

味精溶解的最佳温度是70℃-90℃,在150℃时味精会脱水,产生结晶。温度再高些,会出现焦谷氨酸。

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所以做菜或汤要等临出锅时,再加入味精为佳。

2.放醋的食物,不宜加味精

在酸性条件下,味精的溶解度低,鲜味效果下降。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就不用考虑味精啦。

3.拌凉菜时,不宜放味精

如前文所说,味精在温度为70℃-9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

如果做凉菜时你坚持非要放味精,也不是不可以,但要先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4.炒肉菜时,不用放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除了肉类,在用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带“鲜味”的食材调制佳肴时,也没必要再放味精

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以及孕妇、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该少吃味精。

那么,味精该如何选购及判断质量呢?

据新华网、中国质量新闻网等总结,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尽量选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包装袋上印有“QS”标志的产品。

2. 尽量使用谷氨酸钠达到99%的纯味精。

3. 最好选购晶体味精,不易掺假。

4. 味精应完全溶于水,水溶液应澄清透明,有强烈鲜味、无异味;味精晶体应洁白、均匀、无杂质、流动性好、无结块。

另外,粉体味精中含有食盐,易吸湿结块,虽不影响其内在质量,但使用不便。平时贮存时要密封防潮,放在干燥通风处。

如果,你实在是对味精不放心……那也没关系,可以利用一些天然食物自制味精!

将虾皮用流动的清水洗3次以上,将锅烧热不加油,放入虾皮小火炒干后晾凉,用擀面杖磨碎成末即可。

在盆中放水加入适量淀粉,放入蘑菇清洗后,掰成块状,用微波炉烘干后晾凉,用搅拌机磨成粉末即可。

资料图 图文无关 钟学满 摄

由于黄豆有豆腥味,把黄豆放入锅中翻炒可去除腥味,晾凉后用搅拌机打成粉末,可用于烹饪肉类的食物中替代味精。

将干贝、香菇洗净,掰成小块,热锅烘干后晾凉,加入少量冰糖用搅拌机打成粉末即可。

总之,说味精有害那是不正确的,它是安全的调味品,能让食物变得更鲜美。在日常烹饪中,根据自己的口味适量加一点,完全没问题!

信息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南丰最美女神摄影大赛... ...请点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发和吃味精有关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