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排菌期什么症状怎样知道是不排菌了

请输入疾病/症状找问题

肺结核治疗期间还会持续低烧吗?

38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肺结核治疗期间还会持续低烧吗?

医师  内科_心血管内科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种情况是有可能低烧的,一般来说病情控制后不会发烧 14:00

主治医师  泌尿外科

肺结核是麻烦的疾病,在治疗期间是会有发热的,需要行药物继续治疗,定期复查。 13:57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杆菌飞沫喷出体外,使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其典型的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是危害人类健康历史久远的慢性传染病,曾经蔓延全球,造成数百万人死亡。我国现在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目前我国现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估计有200万。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云南 开远 66160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痰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查(tb-pcr定性)及血液中白细胞总数(wbc)的动态观察,探讨c-反应蛋白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浓度,用全自动分析仪分析血常规,用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查试剂对患者痰液进行tb-pcr测定。结果 痰tb-pcr阳性的肺结核患者c-反应蛋白增高较白细胞总数增高明显。结论 在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中,c-反应蛋白敏感性较白细胞总数高,痰tb-pcr的特异性较高,对肺结核有互补的辅助诊断作用。

【关键词】  肺结核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存在于人体血浆中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正常情况下c-反应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极微,但当机体受到炎症侵袭时,其含量会出现特征性改变,敏感性也较高,这对炎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所以研究肺结核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痰tb-pcr定性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可以探讨其对肺结核辅助诊断的作用。

  收集2006年6月~2007年5月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104例患者(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颁布的结核病诊治指南),其中男性72例,女性32例,年龄≥40岁者40例,年龄<40岁者64例。留取静脉血同时作血常规与crp检查,并留取清晨清水漱口后第一口深部痰液作痰tb-pcr检查。

  血常规分析仪作白细胞计数;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浓度;痰tb-pcr测定使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

  按前述诊断标准诊断确立后,作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一组为痰tb-pcr检查阳性,一组为痰tb-pcr检查阴性;分别将两组对象的crp检查值、白细胞总数值进行定量计算,并按下述标准进行阴、阳性判断及灵敏度比较:当crp超过40mg/l时,临床上即可基本确定有细菌感染[1],故crp>40mg/l设为阳性(a1),crp≤40mg/l设为阴性(c1);wbc正常值在4~10g/l之间,取中间值,wbc>7g/l设为阳性(a2),wbc≤7g/l设为阴性(c2)。

  按前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诊断成立的患者无论痰tb-pcr阳性还是阴性,crp的敏感性均高于wbc的敏感性,见表1,表2。表1  痰tb-pcr阳性中crp阳性的资料整理表(略)表2  痰tb-pcr阴性中crp阳性的资料整理表(略)

  c-反应蛋白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是炎症损伤的标志[2]。细菌感染时,炎症细胞浸润后释放内源性递质,刺激肝细胞生成crp,crp浓度增高,可在感染后5~8h升高,48h达峰值,血浆半衰期为19h[3,4]。肺结核患者是因肺部感染结核菌而致病,所以crp在结核菌感染时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在早期的检测中发现,但它对结核菌感染无特异性的诊断作用。本试验结果中,痰tb-pcr阳性的患者,crp增高较白细胞计数增高明显,也反应了crp敏感性较高。痰tb-pcr对肺结核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尤其对肺结核活动期排菌的患者,由于临床上肺结核患者排菌的不同和留取痰标本的差异,导致其实验检查阳性率不高,影响了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因此,c-反应蛋白,痰tb-pcr定性在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互补作用,综合分析上述检查结果,检测crp对于防止临床肺结核漏诊、误诊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子宫,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对结核菌有较大的抵抗力,结核菌一进入胃内,很容易被大量胃酸杀死,除非吃了大量结核菌,否则不容易被感染,但呼吸道则不一样,只要有1~2个结核菌吸人到肺泡,一旦机体抵抗力低下,即可引起发病。消化道结核多数由于饮用未经煮沸的牛奶引起。我国内蒙古有项调查,发现农牧民肺结核病人中10.6%为牛型结核,他们有喝生牛奶的习惯。结核病是一个人畜共患的疾病,许多动物如猪、猫、狗、牛、羊、鹿、猴等均可患结核病。人类和这些动物经常接触,既可被患有结核病的动物所传染,也可将自身结核病传给所饲养的动物。北京动物园曾有观赏的动物犀牛被确诊为肺结核,它的痰菌经鉴定为人型结核杆菌,说明是观众传染给它们的。

  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与传染的,传统的观点偏重于尘埃带菌传染,现称菌尘气溶胶传染,即指因肺结核排菌病人随地吐痰,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人而引起感染发病。因此过去在结核病防治措施中,特别强调肺结核病人痰的消毒,主张肺结核病人的痰不论在医院或家庭,都要求吐在一个痰瓶内经煮沸以后再倒掉,在农村可以把痰深埋等,在群众中广泛持久地开展宣传,禁止随地吐痰。此外,也强调病人要和健康人隔离,能分房的分房,不能分的可分床或分头睡,注意病人的食具消毒,防止消化道传染。

  以上的传染方式固然应该注意,但对排菌病人说话、咳嗽、打喷嚏排至空气中的微滴核的传染性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现代研究关于呼吸道传播的机理认为,排菌病人平时大声谈笑、唱歌、咳嗽、打喷嚏把带传染性的唾沫飞沫(微滴核);散播于空气中,它的颗粒在4微米以下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引起感染。如果微滴核大于5~10微米;吸入支气管后进不了肺泡,最终可经支气管管壁纤毛运动和病人的咳嗽而排出体外、不致引起传染。结核菌的传播主要在夜间,和排菌病人同住在一个房间内的儿童和青年最容易受感染。

  肺结核病人在呼吸时所散布的具有潜在传染性的微滴核数量与呼出气体的速度有关系。正常呼吸时,病人向周围呼出的微滴核数目较少,但一次咳嗽可使具有传染性的微滴核增加到3000个,这相当于大声说话5分钟内排放出的微满核颗粒数,而一次喷嚏排放出的微滴核数目可高达100万个。咳嗽次数多少与传染性大小有密切关系,有人曾观察过病人夜间咳嗽情况及同屋唾觉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结果咳嗽次数多者小儿结核菌素的阳转率就高。除咳嗽次数外,有痰咳嗽和无痰咳嗽的传染情况也不一样,排菌病人有痰咳嗽者,家庭密切接触的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较之干咳无痰者密切接触的小儿明显增高。当肺结核病人经过化学药物治疗后咳嗽症状会随之好转,有调查发现;治疗1个月时半数以上的病人咳嗽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则全部消失,同时化疗后痰中结核菌数量也随之减少,说明合理治疗后的病人可减少传染性,也即减少了传播机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结核排菌期什么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