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m5 lFLT3-ITD等位基因比率率为0. 6%,悬名还是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医学论文-恶性血液病FLT3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核仁磷酸蛋白(NPMl)基因突变及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分析NPM1与FLT3-ITD突变在135例初诊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NPM1与FLT3-ITD突变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 115例AML患者NPM1突变阳性率29.6%(34/115),FLT3-ITD突变阳性率19.1%(22/115),NPM1及FLT3-ITD突变同时存在共7例;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1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NPM1或FLT3-ITD突变。NPM1+AML患者初诊时BPC较高(P0.05)、伴有特异性融合基因患者比例低(P0.05)、免疫表型CD34阳性患者比例低(P0.05)。单纯NPM1突变阳性AML患者有预后较好相关趋势。FLT3-ITD+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P0.05),化疗后有低缓解率趋势。两种突变均与初诊时中位WBC数及染色体正常核型患者比例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NPM1和FLT3-ITD突变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AML临床特征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温莉娟,孟昭彦,刘利明,侯美仙,陈丽燕;[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04期
徐升,李丽,朱子玲,张日;[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年03期
上海市中美白血病合作课题组;[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年06期
夏云金,万楚成,郭仁慈;[J];微循环学杂志;2005年02期
李玉芹;戴琼;龚武清;杨晓秋;;[J];淮海医药;2007年04期
刘凯奇;秘营昌;李大鹏;白洁;井丽萍;卞寿庚;王建祥;;[J];继续医学教育;2007年04期
肖志坚,王建祥,郝玉书,李建波,陈佩贞,卞寿庚,钱林生,孟庆祥;[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达;葛志红;吴顺杰;梁冰;;[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范洵楠;邵晓雁;杨永公;陈兵;许景艳;孙雪梅;欧阳建;;[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华佳叶;庞缨;蔡晓东;叶絮;冯莹;;[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王建祥;;[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杨文华;;[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顾龙君;帖利军;陈静;潘慈;董璐;陈静;叶辉;薛惠良;汤静燕;王耀平;邹佳音;;[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张晓燕;李军民;;[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陈赛娟;王月英;王兰;周光飚;梁洋;焦波;武传凤;陈竺;;[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金洁;;[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王迎 王建祥;[N];健康报;2013年
通讯员 章巍 记者 程守勤;[N];健康报;2013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LT3-ITD等位基因比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