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宝宝脊柱四肢影像图解hb125是什么意思

我女儿6岁,有尿床的毛病,医生说可能是脊柱裂请问怎_百度知道
我女儿6岁,有尿床的毛病,医生说可能是脊柱裂请问怎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孩子尿床属于遗尿症,发现有隐性脊柱裂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情况,隐性脊柱裂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就长好了,要是第五腰椎隐性脊柱裂影响会比较大,骶椎隐性脊柱裂影响比较小。孩子尿床主要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造成的,中医中药调理治疗,都是可以治好的。河北省占卫中医药研究院遗尿症治疗中心随振立医生建议您,遗尿症是病需要引起重视,有隐性脊柱裂也不需要特别害怕,注意饮食,配合治疗,相信是可以治好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数字骨科”技术让脊柱手术精确到1mm
时间: 5:46:27
&&&&&&&&1/200&&&&【题名】学科新闻:“数字骨科”技术让脊柱手术精确到1mm&&&&【作者】无&&&&【刊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文摘】解丨放军广丨州军区总医院应用数字化骨科技术为1例脊柱侧弯患者成功实施手术。33岁的张先生因先天发育畸形,脊柱向侧后方凸出,畸形程度达到了罕见的110°。由于神经长期受压迫,他的下肢已开始麻木,随时有瘫痪的可能,胃肠也因长期受压而影响了消化,导致身体一直很虚弱。&&&&&&&&&&&&&&&&2/200&&&&【题名】侧弯少年,如何“昂首”&&&&【作者】吴继功&&&&【刊名】家庭医学:新健康.2009(10).-10-11&&&&【文摘】文涛是一个很活泼的少年,11岁的时候,父母发现文涛两个肩膀不一样高,当时×线片显示他的脊柱已出现明显的侧弯畸形,畸形的角度达到45度,但当地医生建议保守观察,待恶化再治疗。仅仅过了4年,文涛的脊柱侧弯畸形病情已从“轻中度”演变成“极重度”,左侧胸廓塌陷了,右侧的背部隆起来了,呈一个剃刀背样。尽管开始发育,文涛身高仅1.66米,体重才40公斤。“如果不治疗,在2—3年内他会因畸形加重而丧失呼吸功能”——医生的话,让文涛父母听得心惊胆颤,后悔当初对儿子的病情没有足够重视。&&&&&&&&&&&&&&&&3/200&&&&【题名】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作者】孙艳玲[1]吴五洲[2]刘菊英[1]许先成[1]秦成名[1]&&&&【刊名】郧阳医学院学报.).-378-380&&&&【文摘】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固定牵拉可能导致脊髓功能障碍,因此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是预防术后脊髓永久性损伤的关键。术中唤醒试验作为一种监测脊髓功能的方法,具有简单、安全和可重复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时对唤醒试验的影响,以期增加唤醒试验的可调控性。&&&&&&&&&&&&&&&&4/200&&&&【题名】韦以宗教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经验介绍&&&&【作者】田新宇[1]牛晓磊[2]&&&&【刊名】世界中医骨科杂志.).-34-35&&&&【文摘】韦以宗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对祖国医学倾力相守,治学严谨,孜孜不倦,继古拓新,学术思想自成体系。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匪浅,在此仅将韦以宗教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经验介绍如下,管窥之见,以飨同仁。1.病因病机认识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已对AIS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遗传因素学说、激素学说、生物异常学说以及神经肌肉学说等等理论,但其发病原因仍不明确。韦教授根据中国整脊学理论和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认为:AIS源自腰椎,主要是椎旁肌肉结构和病理改变,&&&&&&&&&&&&&&&&5/200&&&&【题名】脊柱运动八段锦&&&&【作者】无&&&&【刊名】中华养生保健.2009丨(8).-47-48&&&&【文摘】(二)脊柱侧弯法&&&&1.身体略下蹲,右膝关节稍屈,左足向左迈一大步,两足间宽约60厘米,双膝关节屈曲,身体下沉,上体保持中正。松静自然站立,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上体慢慢弯向左侧,重心渐渐移向右腿,右膝屈曲,全脚掌着地,左腿自然伸直,使右侧颈腰部尽量伸展,同时,头向右侧旋转,目视右上方略停片刻。然后,上体渐向右侧弯屈,动作同左侧,方向相反。左右为一次,连续3次,恢复自然势。&&&&&&&&&&&&&&&&6/200&&&&【题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研究国外进展&&&&【作者】张强&&&&【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5).-&&&&【文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还有很多争论和未解决的问题,最困难的问题是病理发病机制不清楚。尽管支具治疗已经作为有曲线进展危险的侧弯患者标准的治疗方法,无论在功效和作用方面还不能经历严格的评价。随着对手术治疗的重视,技术大大改进,增加了手术安全性,保持脊柱的平衡,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长期的效果还不得知;外科手术可以减少畸形,防止曲线进一步进展,因此可以减少将来心肺功能出问题的危险,但是长期防止脊柱侧弯的其他负面作用还不清楚。本文讨论一下目前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病理发病机制,自然病史,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概念。&&&&&&&&&&&&&&&&7/200&&&&【题名】6丨4层螺旋CT在脊柱侧弯扫描中的应用&&&&【作者】高亚枫&&&&【刊名】苏州医学.).-57-58&&&&【文摘】脊柱侧弯可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和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身高一般明显低于同龄人。严重的脊柱侧弯可引起胸廓肋骨发育不良,影响心肺功能,引起腹盆腔的发育不良及泌尿系统畸形等,更严重者可发生脊髓压迫及瘫痪。同时,脊柱侧弯患者特别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常合并其它畸形或者疾病,如合并脊椎、脊髓畸形。由于脊柱侧弯特别是合并症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形体美观,常引起青少年的自卑心理。因此,外科矫形手术显得尤为重要,对改善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8/200&&&&【题名】磁共振成像在脊柱侧弯诊断中的应用&&&&【作者】唐敏张鑫秦国初周正扬朱斌陈君坤&&&&【刊名】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620-621&&&&【文摘】脊柱侧弯常合并其他相关脊椎畸形及脊髓发育畸形,以往文献关于脊柱侧弯X线、脊髓造影、CT检查报道众多,但这些检查对于脊髓畸形的评价作用皆有限,诊断率较低。由于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功能,成为目前脊柱及脊髓病变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判定脊柱侧弯是否伴有脊髓畸形及伴有何种畸形。本文收集100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前全脊柱MRI扫描资料,现总结如下。&&&&&&&&&&&&&&&&9/200&&&&【题名】SLOT全脊柱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成像的应用&&&&【作者】彭晓阳李佐华胡中军&&&&【刊名】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34-237&&&&【文摘】目的探讨SLOT全脊柱拼接在青少年脊柱侧弯畸形成像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岛津公司SonialvisionSatireⅡ设备系统和具有全脊柱拼接功能的SLOT后处理工作站对76例青少年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左、右侧弯位影像进行拼接处理后作必要的测量。结果63例(8丨2.9%)密度均值D〈1.0者,颈4至尾椎骨均能显示清晰,胸腰椎体照片密度值范围在0.5—1.0之间,照片图像符合良好X线诊断密度值的范围;13例(17.1%)密度均数D〉1.2者影像显示欠佳,密度值的范围在1.0—1.8之间,其对比度和清晰度略差,但都能达到诊断及脊柱侧弯测量的要求。结论SLOT全脊柱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后测量上的误差,可为临床手术提丨供了更精确的参考。&&&&&&&&&&&&&&&&10/200&&&&【题名】脊柱侧弯不用治?&&&&【作者】郑召民&&&&【刊名】家庭医生.2009(15).-25-26&&&&【文摘】当蕾蕾脱下春装,开始穿起清凉的吊带衫时,妈妈敏丨感地发现,孩子的肩膀竟然一边高一边低。原以为是孩子不注意站姿,可无论蕾蕾如何站,肩膀依然如此。&&&&最后,妈妈带着蕾蕾到医院,医生检查完,下了“脊柱侧弯”的结论。这把妈妈吓得不轻。&&&&&&&&&&&&&&&&11/200&&&&【题名】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者】柯扬(综述)[1]刘汝落(审校)[2]&&&&【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3).-990-994&&&&【文摘】青少年脊柱侧弯是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脊柱畸形,不仅影响患儿的体型和外观,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畸形严重的病儿,甚至早期出现心肺功能的衰竭。文中综述了该病发病原因,国内外发病情况,普查方法,最新基因芯片技术,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希望通过研究为本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丨供依据,达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通过支具等非手术治疗,避免日后侧弯加重而不得不手术的情况出现。&&&&&&&&&&&&&&&&12/200&&&&【题名】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作者】阳珍金&&&&【刊名】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141-142&&&&【文摘】目的总结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脊柱侧弯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脊柱侧弯围手术期的患者,术前完善各项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正确的体丨位护理,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做好引流管护理,重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3/200&&&&【题名】35例脊柱侧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作者】樊凡&&&&【刊名】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2).--&&&&【文摘】目的总结2007年至2008年期间手术治疗脊柱侧弯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采用1年前后路手术治疗的35例脊柱侧弯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35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1年前后路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患者,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卧床大小便。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预防迟发性神经损伤,做好引流管及翻身的护理,重视健康宣教,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14/200&&&&【题名】1例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护理配合&&&&【作者】于军陈晓凤毛鹏鹏&&&&【刊名】甘肃医药.).-235-236&&&&【文摘】特发性脊柱侧弯约占脊柱侧弯的70%,发病年龄多为10-16岁,发生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且早期常被衣服掩盖,不易被家人或患者发现。若初期未留心和矫正,侧弯角度极可能快速增加,非但外观受影响,且会造成心理功能异常,严重者可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因此如何及早发现,及时矫治,是防止和减少该畸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的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15/200&&&&【题名】脊柱侧弯患儿佩戴矫形器的家庭指导&&&&【作者】顾军养虞优娜&&&&【刊名】护理与康复.2009丨,8(5).-432-433&&&&【文摘】总结10例脊柱侧弯患儿佩戴矫形器的家庭指导,认为护士要利用患儿就诊时间进行指导,内容为心理指导、运动指导、佩戴矫形器的方法及时间指导,并定期对患儿进行家访指导,同时做好皮肤观察与护理等,对患儿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16/200&&&&【题名】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作者】于振刚仲春光王林&&&&【刊名】中医正骨.).-61-62&&&&【文摘】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scoliosis,IS)是指脊柱有侧弯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合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是最常见的结构性脊柱侧弯,占脊柱侧弯总数的80%左右,国内外发病率为2%~4%,女性尤其多见,男女比例大约是1:4。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原因进行探讨,但其病因至今仍未明了,目前有神经肌肉、脊柱结构、姿势平衡及遗传因素等学说。&&&&&&&&&&&&&&&&17/200&&&&【题名】脊柱侧弯能做牵引治疗吗&&&&【作者】吴彦&&&&【刊名】求医问药.2009(5).-23-24&&&&【文摘】编辑同志:&&&&我患有严重的脊柱侧弯,最近经常感到胸闷甚至呼吸困难。请问,这种病该怎么治疗?我可以在家中做牵引治疗吗?&&&&&&&&&&&&&&&&18/200&&&&【题名】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40例围术期护理&&&&【作者】刘红黄化云&&&&【刊名】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116-117&&&&【文摘】月,我们收治40例脊柱侧弯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后路矫形术,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9/200&&&&【题名】矫盆整脊治疗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238例&&&&【作者】刘剑平&&&&【刊名】医学理论与实践.).-312-313&&&&【文摘】目的:观察矫盆整脊手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探索新途径。方法:针刀松解后进行四维调曲、手法矫盆整脊、口服自拟生骨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果:最终对238例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优良率达80%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传统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病及脊柱连带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应用韦以宗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和椎体板块移动与椎曲论,配合以宗四维整脊牵引床治疗,疗效更佳。&&&&&&&&&&&&&&&&20/200&&&&【题名】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弯&&&&【作者】郭海龙盛伟斌普拉提詹玉林金格勒买尔旦&&&&【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326-329&&&&【文摘】[目的]介绍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安全操作及探讨其融合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自2000年2月~2006年7月对16例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矫形。男10例,女6例;年龄16~29岁,平均21.4岁。其中单纯半椎体11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5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2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6丨4°~108°,平均84.7°;脊柱后凸角28丨°-91°,平均52.6°;躯干偏移3—23.6mm,平均15.4mm。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分隔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31min,术中出血平均1400ml。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固定融合节段8~14个椎体,平均10.6个。侧凸Cobb’s角18°-47°,平均38.5°,平均矫正率54.5%;后凸Cobb’s角15°-40°,平均27.7°,平均矫正率47.4%;术后躯干偏移0.11.4mm,平均为4.6mm。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椎弓根骨折2例;L1神经根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可靠。&&&&&&&&&&&&&&&&21/200&&&&【题名】脊柱侧弯患儿配戴矫形器的护理体会&&&&【作者】杜晓红周玉萍余小梅&&&&【刊名】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72-74&&&&【文摘】患儿由于自身生理与心理变化特点,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心理表现,在配戴矫形器时缺乏依从性。本文通过正确的康复指导及健康宣教,使患儿能自觉主动地配戴矫形器进行矫正治疗。&&&&&&&&&&&&&&&&22/200&&&&【题名】术前健康指导、术中及术后护理对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术的影响&&&&【作者】李正兰李志钢&&&&【刊名】实用医学杂志.).-6丨48-650&&&&【文摘】目的:讨论脊柱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并胸廓成型治疗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术前各项健康指导的锻炼与准备,在术中及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收治了15例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通过心理指导、术中唤醒指导、卧位的指导、牵引的指导、呼吸功能指导以及肢体训练。结果:术前各项健康指导功能锻炼的准备,为术中的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结论:15例患者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能积极配合术前的功能锻炼、术中术后的功能检查和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3/200&&&&【题名】认知行为干预减轻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疼痛的效果&&&&【作者】羊海琴高春燕&&&&【刊名】解丨放军护理杂志.2009,26丨(4).-12-13,45&&&&【文摘】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疗法(cognitive—behaviorintervention,CBI)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后青少年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人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20例),双号设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常规的同时增加CBI治疗。术后第2、4天使用视觉疼痛量表(visuala丨nalogscale,VAS)测量其疼痛程度。结果术后第4天VAS评分较第2天的评分各组均有明显降低。术后第2天,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知重组干预和教导患者疼痛应对技巧,能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24/200&&&&【题名】健康教育光盘在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应用研究&&&&【作者】何燕余宁先何晓红曾伟萍卢春秀方菊飞&&&&【刊名】护士进修杂志.).-200-201&&&&【文摘】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光盘在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制作健康教育光盘前后来我科进行支具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8例。实验组给予观看健康教育光盘及文字资料,并辅以口头讲解及实践指导。对照组给予阅读文字资料及口头宣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的正确掌握率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4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脊柱畸形外观及cobb’s角均有改善,总有效率为95.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光盘对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质量,从而提高佩戴支具的疗效。&&&&&&&&&&&&&&&&25/200&&&&【题名】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作者】许伟华杨述华杜靖远&&&&【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7-19&&&&【文摘】[目的]探讨单纯经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对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21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儿,单纯经后方入路切除半椎体,并一期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比较术前、术后和最后一次随访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并记录脊柱侧弯及后凸的Cobb’s角。[结果]本组病例脊柱畸形明显改善,冠状面,半椎体节段侧弯术前平均41.5°,术后15.1°,矫正率63.6%;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14.7°,矫正6丨4.6%;冠状面主侧弯术前平均46.9°,术后18.4°,矫正60.8%;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17.5°,矫正62.7%;矢状面,半椎体节段术前有15.4。后凸畸形,术后恢复至正常生理曲度范围。手术后头侧和尾侧代偿弯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单纯后方入路切除半椎体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术,可满意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在骨骼成熟之前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预防继发性的脊柱改变。&&&&&&&&&&&&&&&&26/200&&&&【题名】术前CT测量椎体变异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意义&&&&【作者】吴宏斌郑启新杨述华邵增务杜靖远&&&&【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68-70&&&&【文摘】[目的]探讨术前CT测量椎体变异对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椎体变异,以指导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内固定植入这一新方法前后,两组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使用率,矫形率差异等情况。[结果]未使用CT测量椎体变异组患者27例,椎弓根钉使用率65%±21%,术前Cobb’s角61.7°±9.0°,术后Cobb’s角29.7°±4.8°,矫正率为52%±4%;使用CT测量椎体变异指导手术内植物植入组患者23例,椎弓根钉使用率94%±9%,术前Cobb’s角6丨4.0°±7.6°,术后Cobb’s角21.1°±4-3.1°,矫正率为67%±6%。两组病例在椎弓根钉使用率和畸形矫正率上有极显著差异,P值皆小于0.001。[结论]使用CT测量椎体变异能提丨供固定椎体椎弓根直径、内倾角、椎弓根钉的可使用长度等重要个性化资料,能提高术中植入椎弓根钉的植入成功率,提高侧弯畸形的矫形效果。&&&&&&&&&&&&&&&&27/200&&&&【题名】钉棒系统矫治15例脊柱侧弯的体会&&&&【作者】李晓耘周琼芳王建华查华荣胡正刚王敏&&&&【刊名】中国医疗前沿.2008(6).--&&&&【文摘】目的介绍应用钉棒系统矫治脊柱侧弯的体会。方法本组共15例,男4例,女11例,年龄13~21岁。特发性脊柱侧弯10例,神经纤维瘤所致的脊柱侧弯1例,脊柱后突3例,结核病致脊柱侧弯1例。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11例,15例均获随访。结果15例患者均经矫正,术前侧弯Cobbs角平均78.4°,术后为24.3°,平均矫正率为54.1%。结论钉棒系统对矫治脊柱侧弯矫形效果满意,具有操作方便,植入器械稳定性好及安全性高等特点。&&&&&&&&&&&&&&&&28/200&&&&【题名】自发性气胸并脊柱侧弯报告1例&&&&【作者】刘睿汪胜来余发全许世江&&&&【刊名】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2008(6).-108-&&&&【文摘】1临床资料患者,男,8岁,因特发性脊柱侧弯检查时发现右侧气胸入院.查体:胸廓狭长扁平,不对称,左肺呼吸音清晰,右肺呼吸音消失;脊柱呈右凸左凹侧弯畸形.&&&&辅助检查:胸正位片:右侧气胸,右肺压缩约90%.胸部CT平扫:右侧液气胸,胸椎呈右凸左弯畸形;支气管三维成像显示气管树发育正常.动脉血气:PH7.45,PaO275mmHg(1mmHg=0.133Ka),PaCO230mmHg.……&&&&&&&&&&&&&&&&29/200&&&&【题名】有关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手术中唤醒试验的研究&&&&【作者】肖莉张洁吴献伟吴丽&&&&【刊名】美中国际创伤杂志.).-47-48,3&&&&【文摘】脊柱侧弯在希腊文中称scoliosis,Galen公元131-201年首先用此名词命名,早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就已对脊柱弯曲有过描述。Andree于1741年就用弯曲的脊柱作为矫形外科学的标记。这种脊柱畸形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小儿多见,分为先天性和特发性两大类。&&&&&&&&&&&&&&&&30/200&&&&【题名】基于迭层实体技术的脊柱侧弯快速原型制造&&&&【作者】聂文忠[1]张建国[1]汪正宇[2]王成焘[1]刘祖德[2]&&&&【刊名】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文摘】目前医生主要通过患者的X光片来观察、讨论脊柱侧弯病人的情况,但由于人体脊柱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医生难以直观地从X光片确定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模拟或者对脊柱侧弯支具的设计进行指导。我们从医工结合的角度,讨论了由患者CT数据生成人体骨骼快速原型模型STL文件的技术路线,建立了脊柱侧弯的实体模型,通过与快速成型制造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利用迭层实体制造(LOM)技术制作了一例具有完整解剖结构的人体脊柱侧弯模型,对医生们讨论手术方案和进行手术模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医工结合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1/200&&&&【题名】三维有限元法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模型&&&&【作者】汪学松吴志宏王以朋阎家智刑泽军王储邱贵兴&&&&【刊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86丨10-8614&&&&【文摘】背景:目前国外有很多脊柱侧凸方面的有限元研究,均是在建立良好的有限元脊柱侧凸模型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国内尚未有建立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的报道。&&&&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设计、时间及地点:三维有限元建模,于08—05在北京协和医院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对象:经北京协和医院选取女性志愿者1名,17岁,发现脊柱侧凸4年,为双弯畸形。上弯为胸弯,下弯为腰弯,Risser征Ⅳ度。&&&&方法:获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CT资料,导入医学建模软件mimicsll.11,获得医学仿真模型。利用获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医学仿真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7,通过表面网格体网格化、定义材质属性、定义接触、定义连接、模拟韧带等建立PUMCⅡd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有限元分析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建立模型的节点和单元数、韧带的弹簧单元模拟数目、表面接触数目。&&&&结果:建立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有限元模型,共包含节点数:6丨48034,单元数:3074881,单元类型为C3D4,为一阶单兀,共计定义表面224个,表面问接触34对,表面间绑定78对(tie接触),定义弹簧单元162个。&&&&结论:利用计算机软件abaqus成功地建立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仿生效果及生物逼真度。&&&&&&&&&&&&&&&&32/200&&&&【题名】CT三维重建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椎弓根个体化置钉中的作用研究&&&&【作者】张文通马若凡叶伟张良明黄东生苏培强&&&&【刊名】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680-683,686&&&&【文摘】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特发性脊柱侧弯胸腰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新方法。方法:徒手置钉组和重建指导组各20例患者,重建指导组术前CT扫描及三维重建得出置钉点以及该点的进钉角度参数,术中用所得重建点以及自行研制的外展角导向器指导置钉;徒手置钉组用Lenke所提出的徒手技术置钉。术后用CT平扫比较两种方法置钉的准确率。结果:两组共分别置入椎弓根钉330枚和333枚,准确率分别为86丨.4%和94.3%,重建指导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徒手置钉组(P=0.01)。结论:术前对脊柱的CT扫描和三维重建,能够为每一个椎体椎弓根提丨供精确置钉点及置钉方向,显著提高脊柱侧凸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率。&&&&&&&&&&&&&&&&33/200&&&&【题名】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作者】韩鹏飞赵胜吕智&&&&【刊名】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丨,39(11).-&&&&【文摘】目的分析和总结脊柱侧弯患者手术治疗疗效的各种影响因素,为该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丨供参考。方法对08—07骨科手术治疗的75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侧弯矫正效果和植骨融合情况,并根据其性别、年龄、脊柱侧弯类型、侧弯原始角度、手术人路、手术方式、植骨方式、植骨来源、内固定系统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和总结侧弯患者手术治疗疗效的各种潜在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脊柱侧弯患者间分别比较,侧弯矫正良好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不同侧弯类型、不同手术人路以及不同内固定系统的患者间分别比较,矫正良好率无统计学义差异(P〉0.05)。不同植骨方式、不同来源的患者之间分别比较,植骨融合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侧弯疾病复杂,手术治疗在方式、入路、时机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侧弯原始度数、骨骼成熟度、脊柱柔韧性、躯干的平衡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34/200&&&&【题名】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作者】彭美霞朱良丽&&&&【刊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丨,17(34).-&&&&【文摘】2006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脊柱侧弯患者12例,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均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35/200&&&&【题名】1例颈胸段半椎体脊柱侧弯经颈前、后路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手术护理&&&&【作者】俞莉胡晓莉赵杉杉&&&&【刊名】中国自然医学杂志.).-305-306&&&&【文摘】先天性脊柱侧弯是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或/和形成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性畸形。随着医学的发展、实践,认为针对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前后路植骨融合是脊柱畸形节段达到牢固融合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防止畸形进展。Deviren、Berven等曾报道成功切除T7、T8半椎体,而上胸椎和颈椎半椎体切除未见报道;且颈、胸椎联合矫形也未见文献报道。中国人民解丨放军第三。五医院麻醉手术科于日为1例先天性颈、胸段半椎体脊柱侧弯畸形的患者采用经颈椎前路半椎体及椎间盘切除减压、&&&&&&&&&&&&&&&&36/200&&&&【题名】泉州市区少年儿童脊柱侧弯患病普查&&&&【作者】张建新[1]林国文[2]曾晓东[3]高天海[1]刘宪俊[1]&&&&【刊名】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丨(4).-1-4&&&&【文摘】目的:调查泉州市区少年儿童脊柱侧弯的患病情况,以提高对脊柱侧弯的防治水平。方法:以2002年9月~2005年3月间对泉州市区11所中小学21112名学生为对象,对其脊柱侧弯患病三检法(体格检查、脊柱侧弯测量尺检查、X线检查)。结果:泉州市区少年儿童脊柱侧弯的患病率为0.748%,7~10岁、11~14岁、15~18岁各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比男性稍多,男女患病率之比为0.841:1;侧弯20°以上者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276:1;特发性侧弯占96丨.84%,先天性侧弯占2.53%,神经肌肉源性侧弯占0.63%。结论:泉州市区少年儿童脊柱侧弯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女性患病率较高,且侧弯角度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脊柱侧弯患病的普查能为防治少年儿童脊柱侧弯提丨供理论依据。&&&&&&&&&&&&&&&&37/200&&&&【题名】实验性脊柱侧弯椎旁肌肌纤维型分布的观察&&&&【作者】李祁伟周永德吉士俊&&&&【刊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z1).-16-18&&&&【文摘】目的:通过脊柱侧弯动物模型,观察脊柱侧弯对椎旁肌肌纤维型分布的影响,探讨肌纤维型分布不对称现象的原因.方法:选用6~8周龄家兔36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每组各7只),3个对照组(每组各5只).实验组兔右侧肩胛骨与股骨之间用钢丝牵拉固定,制成脊柱侧弯模型.于固定后3,4,5个月分批处死,取其椎旁肌,用肌球蛋白ATP酶法染色,光镜观察肌纤维型分布并计数.结果:实验组脊柱侧弯角度从平均18°逐渐增至77.7°,凸侧椎旁肌Ⅰ型肌纤维含量明显高于凹侧,且随侧弯角度增加而增加.凸侧椎旁肌Ⅱ型肌纤维含量低于凹侧,凹侧变化相反.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肌纤维型分布凸凹侧不对称现象为脊柱侧弯继发改变的结果.&&&&&&&&&&&&&&&&38/200&&&&【题名】脊柱侧弯患儿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作者】张红李娜李丙娥&&&&【刊名】齐鲁护理杂志.2001(8丨).-594-595&&&&【文摘】脊柱侧弯矫形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可累及多个器官,并且患儿年龄较小,耐受性差.因此,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的手术前后护理十分重要.……&&&&&&&&&&&&&&&&39/200&&&&【题名】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作者】马海萍姚剑英刘素云罗燕萍&&&&【刊名】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8丨,9(10).-134-134,138&&&&【文摘】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不明原因的脊柱偏离正中线,形成向左或向右的不同程度的弯曲畸形,多发于青少年,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和体形,胸段侧弯可致心脏移位、心肺功能不全、甚至截瘫,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手术的目的是纠正脊柱侧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严重,故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科自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0例,临床疗效满意,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40/200&&&&【题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后疼痛护理的体会&&&&【作者】桑乃华高德华&&&&【刊名】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文摘】特发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为骨骼发育未成熟期间,脊柱向侧方弯曲〉10°的脊柱畸形,以女性多见。手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是这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脊柱侧弯手术创伤大,而患者大多为青少年,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较成年人差,不准确的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进行有效的术后疼痛护理,往往会造成患者情绪低落,睡眠不良,并且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造成患者伤口愈合不良,影响手术效果,剧烈的疼痛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造成患者精神及身体紧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引起术后出血,甚至产生疼痛性休克,危及生命。&&&&&&&&&&&&&&&&41/200&&&&【题名】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呕吐的原因分析&&&&【作者】韩鹏飞赵胜吕智&&&&【刊名】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丨,39(10).-939-941&&&&【文摘】目的探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呕吐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以减少术后呕吐所致的窒息和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08—07骨科全麻术后的75例脊柱侧弯患者根据性别、年龄、脊柱侧弯类型、侧弯矫形改善率、禁饮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等进行分组统计,总结侧弯患者术后呕吐的各种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呕吐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弯矫形改善率以及手术持续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以上各组患者术后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脊柱侧弯类型以及禁饮食时间的患者术后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术后Cobb角的改善率也是患者术后发生呕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加强术前临床观察和预防对于防止术后呕吐的发生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42/200&&&&【题名】幼儿脊柱侧弯非融合性手术技术进展&&&&【作者】龚凯(综述)罗卓荆(审校)&&&&【刊名】华中医学杂志.).-323-324&&&&【文摘】幼儿脊柱侧弯分为进展型和非进展型,其外科治疗十分困难,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十分有限。通过支具治疗推迟手术年龄的方法对脊柱侧凸的矫正作用有限,患儿佩戴支具也难坚持。在支具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大部分手术撑开矫正的同时都必须作植骨融合,从而影响脊柱的生长发育。在儿童侧弯治疗中,因后路牢固的固定和植骨引起“曲轴现象”的并发症屡有报道。因此如何既矫正脊柱侧弯又不影响儿童脊柱生长和运动成为骨科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国内外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43/200&&&&【题名】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陈小明(综述)张宏其(审校)&&&&【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丨,16(19).-&&&&【文摘】脊柱侧弯中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最常见,常伴有胸廓和肋骨的畸形,更重要的是胸廓的扭曲和肺功能的限制。鉴于脊柱侧弯患者畸形对肺功能的限制和通过矫正畸形达到防止肺功能的恶化甚至改善的目的,脊柱侧弯手术矫形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的规律越来越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共识。&&&&&&&&&&&&&&&&44/200&&&&【题名】脊柱侧弯的护理综述&&&&【作者】袁文贤&&&&【刊名】常州实用医学.2008丨,24(3).-207-209&&&&【文摘】脊柱侧向畸形,称为脊柱侧弯症。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很多,骨骼、肌肉、神经病变等引起结构性脊柱侧弯;而疼痛、炎症等引起非结构性脊柱侧弯。依据其偏曲情形,可分为C型或S型曲线。C型曲线又称为单纯性或整体曲线。S型曲线(亦称为复合曲线),则是原发性与继发性或代偿性曲线。若侧弯角度小于10度,称之为脊柱不对称,侧弯角度大于10度,称之为脊柱侧弯症,此种畸形除了造成身体外观不雅外,&&&&&&&&&&&&&&&&45/200&&&&【题名】骨水泥加强长节段钉棒置入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退变性脊柱侧弯22例&&&&【作者】喻林石志才白玉树章筛林&&&&【刊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丨,12(35).-&&&&【文摘】选取8-05解丨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伴骨质疏松症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22例,女18例,男4例,平均年龄67.3岁,根据患者脊柱畸形程度、神经症状等,将患者分为两组:冠状面严重畸形(cobb’s角〉20°)或合并椎体旋转半脱位以及合并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患者14例为第1组,采取拟减压节段全椎板切除,部分切除小关节突,松解神经根,以充分减压,采用骨水泥强化的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矫形;冠状面畸形程度较轻(cobb’s角〈20°),无明显椎体旋转脱位或病理性骨折,神经症状较轻,或X射线片显示椎体间部分有骨桥形成及腰椎不稳表现较轻的患者8例为第2组,采取拟减压节段椎板蝶形减压,切除增生黄韧带以扩大椎管,采用骨水泥强化的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有限矫形及固定,同时行后外侧融合。所有病例均进行36丨~48个月随访(平均40个月),未出现断钉、断棒,椎弓根钉拔出、松动、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以及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腰椎矢状面前凸角均高于术前(P〈0.05),冠状面cobb’s角均低于术前(P〈0.05),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神经症状JOA29分评分明显改善。&&&&&&&&&&&&&&&&46/200&&&&【题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护理体会&&&&【作者】林春霞&&&&【刊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文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种青少年多发的脊柱畸形,女性多于男性,常在青春期进展迅速。脊柱侧弯时有一个或几个节段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胸廓、肋骨、骨盆甚至四肢的长度都随之变化,甚至影响到呼吸功能,导致心脏变化甚至脊髓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03年3月-2006年10月对1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47/200&&&&【题名】脊柱侧弯者更需要关爱&&&&【作者】海涌&&&&【刊名】医药与保健.2008(7).-12-13&&&&【文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弯着背走路的人,看到后也许有些人会窃窃私语:“小罗锅”,这就是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的发病率大约为1.06%.可以说不是一个罕见的疾病.但依然有很多人对这个疾病不是很了解。其实脊柱侧弯也像其它疾病一样给患者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48/200&&&&【题名】脊髓纵裂合并骨性分隔及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作者】崔绍杰魏荣贵白小军贾云凤史铁军杨志峰&&&&【刊名】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丨,29(4).-516-517&&&&【文摘】目的探讨脊髓纵裂合并骨性分隔及脊柱侧弯的术前检查、术前定位、手术方法及手术目的。方法总结74例脊髓纵裂合并骨性分隔及脊柱侧弯的手术选择及方法。结果74例骨性分隔切除硬脊膜囊成型手术取得较好效果,为脊柱侧弯矫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部分患者原有的神经损害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脊柱侧弯患者在进行矫形手术之前,宜行系统的脊柱X线、CT及MRI检查,了解是否合并脊髓纵裂、骨性分隔。单纯脊髓纵裂可以不处理,合并骨性分隔需行骨性分隔切除术和硬脊膜囊成型术,为脊柱矫形术打下基础,这对于生长期的青少年尤为重要。&&&&&&&&&&&&&&&&49/200&&&&【题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的护理&&&&【作者】黄春晖沈皓珍徐菲麦慧英蓝柳红&&&&【刊名】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丨,21(8).-977-978&&&&【文摘】目的:总结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结果:经正确治疗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术前认真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功能锻炼的指导,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50/200&&&&【题名】中文版SRS-22问卷在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评价中的应用(跨文化修订和可信度分析)&&&&【作者】赵黎[1,3]张勇[1]尚磊[2]孙效棠[1]杜青[3]&&&&【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丨,16(13).-996-997&&&&【文摘】[目的]将脊柱侧凸研究会问卷(SRS-22Questionnaire)引入中国,评价该问卷在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的测量特性。[方法]依据国际生活质量评价(theinternationalqualityoflifeassessment,IQOLA)计划规则,将SRS-22患者问卷翻译改编为中文,由专家组研究确定最终版本。使用该问卷对86例(男11例,女75例)正规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初次测评,患儿年龄在10~18岁,平均13.9岁;侧凸角度在25°~45°,平均35.6°。初测3~4周后,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重测。[结果]SRS-22问卷总体α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97。问卷中的五个因素的α系数分别为:功能活动0.70,疼痛0.80,自我形象0.80,心理状况0.88,对治疗的满意程度0.81.重测信度分别为:功能活动0.85,疼痛0.96,自我形象0.96,心理状况0.95,对治疗的满意程度0.91。因素分析产生6个公共因素,结果累积解释方差贡献为72.29%。[结论]SRS-22问卷翻译改编成中文后具备合格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应用该问卷测量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生活质量。&&&&&&&&&&&&&&&&51/200&&&&【题名】舒适护理在严重脊柱侧弯颅骨重力牵引病人中的应用&&&&【作者】王倩陈正香&&&&【刊名】护理研究:中旬版.丨).-&&&&【文摘】人性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学的需要,舒适护理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严重脊柱侧弯行颅骨一重力牵引病人治疗过程中引用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增强病人的适应能力,减少护患间的矛盾,增加病人的舒适度,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宗旨,顺应了护理学的发展。现将40例颅骨蘑力牵引病人牵引期间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舒适护理报告如下。&&&&&&&&&&&&&&&&52/200&&&&【题名】儿童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作者】陈月香丁晓媛王晓华&&&&【刊名】临床护理杂志.2008丨,7(3).-49-49,79&&&&【文摘】目的探讨儿童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最佳护理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5例患儿术前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包括心理护理和肺、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术后给予整体护理,包括舒适的体丨位、严密观察各系统的并发症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本组均治愈出院,13例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尿潴留,1例Ⅰ°难免性压疮。结论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可以增进护患沟通,详细了解病情,减少护理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53/200&&&&【题名】脊柱侧弯应用PRSS矫正过程中的力学性能研究&&&&【作者】张仲文[1]叶启彬[1]张亦良[2]王亲猛[2]张柏青[1]&&&&【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丨(11).-848-851&&&&【文摘】[目的]脊柱侧弯时椎体和椎间盘出现凹侧低、凸侧高的楔形变,造成两侧的不对称应力;而在应用PRSS侧推矫形后不对称应力相应减少。本实验用模型实验方法研究PRSS矫正脊柱侧弯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方法]椎体模型选择铝材,椎间盘及韧带模型材料选择聚碳酸脂,建立5个椎体、4个椎间盘的脊柱模型并模拟轻度侧弯情况,分别取纵向载荷为0kg、5kg、10kg、15kg、20kg,横向载荷分别为0kg、3kg、6kg、9kg、12kg。按原型矫正过程的载荷,进行加载试验,利用光弹性法及应变电测法测量了模型应力。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并验证实验的可靠性。[结果]脊柱受矫正力后,脊柱处于纵向力和横向力的联合作用状态,界面法向应力分布明显改变,凸侧的法向压应力增加,凹侧的压应力降低并可转变为拉应力。拉应力值与矫正力成正比关系。在一定的矫正力作用下,模型凹侧压应力值逐渐减小,直至出现拉应力,而凸侧依然是压应力,并且应力值比施加矫正力前更大。[结论]脊柱侧弯应用PRSS矫正过程中,随着矫正力的增加,凸侧的压应力增大,同时凹侧的压应力迅速减小并可产生拉应力。这样可促进凹侧骨的生长,抑制凸侧骨的生长,使脊柱生长变直,从而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的目的。&&&&&&&&&&&&&&&&54/200&&&&【题名】1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作者】陶宏兰胥红菊&&&&【刊名】重庆医学.).-&&&&【文摘】万州区中医院于日成功地在全麻下施行了三峡库区首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切开矫形加内固定和植骨融合胸廓成形术,效果满意。它的成功表明,本院脊柱外科在严重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其技术水平又迈入了一个新台阶。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特发性脊柱侧弯,未经任何治疗,轻度肺不张,活动后气促,易疲劳。患者9年前不明原因开始出现脊柱胸段右侧弯曲且逐渐加重,3年前开始出现右侧背部隆起,形如剃刀。近6个月来,患者发现右侧弯曲加重,同时出现胸闷、活动后呼吸困难症状,查体脊柱向右弯曲,胸廓剃刀背样畸形,左侧塌陷,两肩和骨盆不等高,臀沟至第7颈椎所作垂线2cm,脊柱活动度明显减小,双下肢感觉、运动、反射基本正常。&&&&&&&&&&&&&&&&55/200&&&&【题名】脊柱侧弯手术前后的护理&&&&【作者】王妙珍车爱枝信鸿杰张玉莲程方陈婷婷秦晓宇&&&&【刊名】内蒙古医学杂志.).-500-501&&&&【文摘】目的:总结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护理。方法:对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的6例脊柱侧弯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6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患者,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卧床大小便。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预防迟发性神经损伤,做好引流管及翻身的护理,重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56/200&&&&【题名】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16例护理配合&&&&【作者】陈莉程坤&&&&【刊名】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6丨4-65&&&&【文摘】2004年6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16例,经密切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57/200&&&&【题名】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矫正脊柱侧弯的护理&&&&【作者】田勤&&&&【刊名】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47-47,56&&&&【文摘】脊柱侧弯影响外观,严重的胸段影响心肺功能,重度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弯会伴发长期腰背疼痛,加速腰骶椎退变^[1]。目前采用后路植骨融合、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弯,尽可能矫正畸形,使脊柱骨盆和肩部在冠状面和矢状面达到平衡,保留和维持下腰段运动,使脊柱高度增加和改善外观。该手术具有安装简单、&&&&&&&&&&&&&&&&58/200&&&&【题名】严重脊柱侧弯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作者】李美妮纪慧茹&&&&【刊名】护士进修杂志.2008丨,23(7).-668-669&&&&【文摘】术后腹胀是严重脊柱侧弯手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食欲不振、腹痛、甚至烦躁、焦虑等,严重者可使隔肌上升,导致呼吸困难,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并可直接影响到创伤的治疗及恢复。临床上这一症状常被医护人员所忽视,以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探讨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减轻腹胀,解除病人痛苦。我科针对2005年7月~2007年7月不同原因引起的80例术后腹胀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具体病例总结如下。&&&&&&&&&&&&&&&&59/200&&&&【题名】脊柱侧弯患儿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作者】尹代琴&&&&【刊名】护理实践与研究.).-75-76&&&&【文摘】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患儿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儿的心理状况,通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探视,向患儿讲解脊柱侧弯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麻醉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例子,健康宣教等,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脊柱侧弯患儿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通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患儿的焦虑、抑郁心理。&&&&&&&&&&&&&&&&60/200&&&&【题名】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特发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融合术中应用&&&&【作者】贾全章[1,2]吴雪晖[1]许建中[1]周强[1]罗飞[1]卞传华[2]陈伟民[2]杨东明[1]徐格[1]殷翔[1]&&&&【刊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6丨41-6丨43&&&&【文摘】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融合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实验组应用同种异体骨融合共30例,对照组应用自体骨共28例。对两组术后体温、血沉、切口反应和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脊柱融合情况进行对比、统计。结果随访平均6个月。术后体温、血沉和切口愈合情况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有5例术后6~9d切口出现轻度红肿,无渗出,未行处置于第12天红肿消退;术后3个月X线片见植骨颗粒已经模糊;术后6个月见脊椎后弓结构已显示不清,为高密度骨覆盖。结论在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融合术中,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具有同样的融合效果,并且可避免自体骨移植存在的不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材料。&&&&&&&&&&&&&&&&61/200&&&&【题名】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在脊柱侧弯术中唤醒试验的应用&&&&【作者】宋先荣张咸虎&&&&【刊名】实用全科医学.2008丨,6(4).-349-350&&&&【文摘】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AEP)监测用于脊柱侧弯术中唤醒试验时预测唤醒时间的可行性。方法30倒ASAⅠ-Ⅱ级初次行后路矫正内固定手术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2组:Ⅰ组瑞芬太尼组(n=15)和Ⅱ组芬太尼组(n=15)。Ⅰ组麻醉用药为异丙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Ⅱ组麻醉用药为异丙酚+阿曲库铵+芬太尼。唤醒试验完成后,立即加深麻醉。分别记录2.组唤醒时间,记录以下3个时点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值:开始唤醒前即刻(T1)、患者对指令有反应时(佗)、唤醒试验完毕麻醉重新加深后(T3)。结果2组患者在唤醒时A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唤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Ⅱ组中有1例进行2次唤醒,其余患者均一次唤醒成功。任意时点的AAI值与MAP、HR无相关性。结论利用AEP监测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脊柱侧弯术中唤醒试验时患者的苏醒。&&&&&&&&&&&&&&&&62/200&&&&【题名】一次手术完成前路松解后路固定治疗脊柱侧弯&&&&【作者】耿博民李学岭息子龙袁柱赵明君郑增华&&&&【刊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丨,2(4).-91-91&&&&【文摘】脊柱侧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确诊后治疗比较困难。以往的治疗多选用后路矫正固定,往往复弯率高,断棒、拔钉时有发生,有的采用先前路松解2周后行后路矫正固定,造成二次手术痛苦,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我院自年采用一次手术前路松解,后路固定治疗脊柱侧弯1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63/200&&&&【题名】MRI诊断脊柱侧弯的价值&&&&【作者】余正贤朱斌周正扬张冰&&&&【刊名】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丨(2).-142-143&&&&【文摘】目的:探讨MRI诊断脊柱侧弯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用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34例脊柱侧弯进行脊柱扫描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34例脊柱侧弯中,椎体及附件发育不良25例、脊髓纵裂4例、中央管扩大或脊髓空洞8例,Chiari氏畸形9例和脊髓栓系综合征2例。结论:MRI可准确诊断各种脊柱侧弯畸形。&&&&&&&&&&&&&&&&6丨4/200&&&&【题名】后方入路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护理配合&&&&【作者】冯彩虹杜彩华曾裴田鸿雁刘长祥&&&&【刊名】天津护理.2008(1).-17-18&&&&【文摘】正位X线片脊柱侧凸角度(Cobb角)大于10°称为脊柱侧弯,〉40°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对手术的认识已上升到三维畸形——冠状、矢状、轴状。后路矫形器械为三维畸形矫正,可使畸形得到一定改善,躯干达到平衡,外观改善,为患儿解除心理压力。我院近年来开展后路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65/200&&&&【题名】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唤醒的临床研究&&&&【作者】林万春[1]于天超[1]孙启芳[2]&&&&【刊名】黑龙江医学.).-32-33&&&&【文摘】目的研究脊柱侧弯手术术中唤醒试验(wakeuptest,WUT)的麻醉方法。方法12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全麻诱导用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1.0~2.0mg/kg、芬太尼2.0~4.0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静脉注射,插管前用2%丁卡因3.0mL做喉部表面麻醉。麻醉维持异丙酚4.0~8.0mg/(kg·h)^-1,瑞芬太尼0.2~0.5μg/(kg·min)^-1氧化亚氮:氧气=1:1,辅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唤醒前10min将异丙酚减量5min时异丙酚和氧化亚氮停用,将瑞芬太尼减至维持量的1/4。结果唤醒成功用时为(582±70)s。唤醒质量均满意。结论这种麻醉方法用于唤醒试验平稳、安全和可控性强,且技术成熟,操作方便,不失为一种满意的方法。&&&&&&&&&&&&&&&&66/200&&&&【题名】脊柱侧弯患儿父母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作者】王慧梁瑛琳刘秀梅&&&&【刊名】解丨放军护理杂志.2008丨,25(2).-28-29&&&&【文摘】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脊柱侧弯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能力。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法(SCL-90)对40例脊柱侧弯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与对照组和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脊柱侧弯患儿父母SCL-90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全国常模。结论早期了解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护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有着重要意义。&&&&&&&&&&&&&&&&67/200&&&&【题名】PRSS治疗早发幼儿型进展性脊柱侧弯&&&&【作者】庞晓东叶启彬彭宝淦匡正达曹燕&&&&【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丨,16(1).-39-42&&&&【文摘】[目的]评价PRSS治疗幼儿进展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和观察脊柱生长期维持矫正的情况。[方法]2000年6月以来,作者对23例幼儿进展性脊柱侧弯用PRSS进行一次性矫正,不植骨融合,随诊分析手术时年龄分布,手术前后脊柱侧弯角度变化,脊柱固定节段的生长情况和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年,5例在5年以上。术前平均侧弯角度为80.7°,术后矫正角度30.5°,平均矫正率62.2%。随访侧弯角度平均34.7°,与术后进行比较P〉0.05,表明侧弯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脊柱固定节段平均生长13.3mm。[结论]PRSS治疗进展性幼儿脊柱侧弯,不需植骨融合一次手术即可满意矫正侧弯和在脊柱生长期维持矫正且不影响固定节段的脊柱生长,是一种较理想的矫正生长期儿童脊柱侧弯的矫形装置。&&&&&&&&&&&&&&&&68/200&&&&【题名】不同类型青少年脊柱侧弯支具治疗疗效观察&&&&【作者】康学文[1]王栓科[1]陈向东[2]&&&&【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70-71&&&&【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少年脊柱侧弯支具治疗疗效,探讨不同类型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支具选择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总结本科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间接受支具治疗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9~15岁(平均12.4岁),其中King-Moe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2例,半椎体畸形2例,胸段脊柱分节不良1例。分别采用胸腰骶支具外固定,支具固定前Cobb’s角平均29.9°,支具治疗后Cobb’s角平均20.8°。[结果]侧弯Cobb,s角平均矫正9.1°,矫正率35%。King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支具治疗后有改善,Ⅴ型支具治疗后无改善,其中3例先天性侧弯支具治疗后加重。26例观察0.5—2.5年,Cobb’s角逐渐加大,失去支具治疗指征而采取手术者8例。[结论]支具治疗轻、中度Ⅰ、Ⅱ、Ⅲ、Ⅳ型特发性脊柱侧弯效果良好;参与侧弯椎体数越多支具治疗疗效越好;柔韧度好者支具治疗疗效良好;复杂脊柱侧弯及先天性脊柱侧弯支具固定可以预防术前快速加重。&&&&&&&&&&&&&&&&69/200&&&&【题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后护理体会&&&&【作者】李徽张青&&&&【刊名】青海医药杂志.2007(11).-33-34&&&&【文摘】通过对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呼吸功能,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手术后加强体丨位、呼吸道、胸腔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疗效满意.&&&&&&&&&&&&&&&&70/200&&&&【题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及氨基己酸在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作者】郑曼张萍张媛王丽君王斌陈正香&&&&【刊名】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5).--&&&&【文摘】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及氨基己酸的使用在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全麻行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术中常规输液、库存血;B组于全麻诱导后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控制性降压,优先使用自体血;C组于全麻诱导后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控制性降压结合使用氨基己酸,优先使用自体血。比较3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的出血量、术毕液体出入量、凝血指标和术后引流量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术毕出血量B组少于A组,C组少于B组和A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皆不同程度输入库存血,但输入的库存血量相差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术毕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A、B两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A、B两组(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中,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并复合使用氨基己酸,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输入库存血,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71/200&&&&【题名】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C-D内固定术的护理&&&&【作者】林秀格&&&&【刊名】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7(11S).-499-500&&&&【文摘】C-D矫形术是用金属棒和多个钩子治疗脊柱侧弯的手术。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除常规观察外,牵引、创口、体丨位、轴线翻身和及时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是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72/200&&&&【题名】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作者】韩淑杰&&&&【刊名】中国伤残医学.丨).-83-84&&&&【文摘】脊柱侧弯是脊柱冠状面侧弯、矢状前凸或后凸,轴状面旋转的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的结构和形态上的畸形,病变通常为脊柱的多个节段共同向侧方弯曲,常引起继发性胸廓、肋骨、骨盆畸形,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及心脏功能,甚至发生截瘫,青少年多见。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行脊柱后路器械矫形融合术,该手术操作时间长、创伤大、出血量多,对护理工作要求高。&&&&&&&&&&&&&&&&73/200&&&&【题名】有关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手术中唤醒试验的研究&&&&【作者】肖莉张洁吴献伟吴丽&&&&【刊名】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7,6丨(4).-44-46&&&&【文摘】脊柱侧弯在希腊文中称scoliosis,Galen公元131-201年首先用此名词命名,早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就己对脊柱弯曲有过描述。Andree于1741年就用弯曲的脊柱作为矫形外科学的标记。这种脊柱畸形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小儿多见,分为先天性和特发性两大类。手术矫正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脊柱侧弯的继续发展及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由于手术比较复杂,所需时间长,对病人刺激大、创伤大、出血多,而且术中要求监测脊髓功能,因此对麻醉也提出了严格要求。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该手术麻醉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在术中唤醒试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本文对其研究状况作一综述。&&&&&&&&&&&&&&&&74/200&&&&【题名】胸廓成型术在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治中的应用价值&&&&【作者】贾全章[1]许建中[1]周强[1]卞传华[2]陈伟民[2]罗飞[1]徐格[1]殷翔[1]&&&&【刊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36丨4-2366&&&&【文摘】目的探讨胸廓成型术在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治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组在矫治术中辅助胸廓成型术共15例,对照组在矫治术中不辅助胸廓成型术共13例。采用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刀背高度、躯干不对称角度和患者外观满意度4项指标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实验组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51.16%,对照组为45.18%;刀背高度矫正率平均为51.72%,对照组为26.31%;术后躯干不对称角度矫正率平均为58丨.69%,对照组为11.10%;患者外观满意率平均为8丨9.0%,对照组为46.0%;两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5例术后出现胸腔积血,经胸腔引流而愈。结论辅助胸廓成型术可提高侧弯矫正率,降低刀背高度,患者外观满意度高,但是,增加了气胸、血气胸等并发症。&&&&&&&&&&&&&&&&75/200&&&&【题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凸凹侧椎旁肌平均肌电比值与Cobb角度相关度的分析研究&&&&【作者】许轶[1]王楚怀[1,2]赖建洋[1]李丹[1]&&&&【刊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文摘】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比值与相应的Cobb角度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所有患者均执行BST实验,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计算凸凹侧AEMG比值,并与相应Cobb角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EMG比值与Cobb角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4,(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IS患者AEMG比值与Cobb角呈正相关,表明Cobb角度越大,凸凹侧的肌力差异越大,失衡越明显。&&&&&&&&&&&&&&&&76/200&&&&【题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作者】郑杰张冬生杨永宏楼肃亮邹庆钱金黔&&&&【刊名】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705-707&&&&【文摘】目的:探讨矫形、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月,对55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侧弯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评估及随访。结果:侧弯冠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35.11°±10.32°矫正到术后23.06°±9.13°,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情况JOA评分术前平均11分,术后3个月平均23分,术后1年平均25分,术后2年以上平均26分。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X线片检查,均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随访时Cobb角丢失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改善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解除神经根的牵拉,从而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77/200&&&&【题名】脊柱侧弯矫正术3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作者】韩淑莲&&&&【刊名】齐鲁护理杂志.).-73-74&&&&【文摘】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行脊柱侧弯矫正术3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11~18岁。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78/200&&&&【题名】脊柱侧弯手术中正常体感诱发电位时频特征分析&&&&【作者】姜帆[1]谢小波[1]陆瓞骥[2]胡勇[1,2]&&&&【刊名】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丨).-453-457&&&&【文摘】目的提取脊柱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参数,确定时频域特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选取199丨8年9月至2006年1月脊柱侧弯手术病人183例,其中皮层诱发电位168例有效(92%),女性129例,男性39例.年龄7~40岁(平均年龄16.8岁);下皮层诱发电位183例有效(100%),女性144例,男性39例,年龄7~40岁(平均年龄16.69岁)。运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对手术中采集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处理,提取信号在时频域的三个特征参数.并与时域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谱峰功率比波幅的变异系数更小,SEP(Cz’)的谱峰时间以(41.2±4.1)ms为中心.范围是29~55ms,谱峰频率以(53.6±6.2)Hz为中心,范围是37~79Hz;SEP(Cv)的谱峰时间以(30.1±2.9)ms为中心。范围是21~39ms,谱峰频率以(8丨1.8±4.9)Hz为中心,范围是67~111Hz。结论运用短时傅立叶变换获得的脊柱手术时频谱具有稳定的时频特征参数分布,为建立自动判别标准及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79/200&&&&【题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作者】吕锦瑜许建安魏成建李志伟王培民茆军陈巨鹏&&&&【刊名】海南医学.).-132-133&&&&【文摘】特发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病,约占脊柱侧弯的70%,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治疗也比较复杂。我院自2004年以来开展了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80/200&&&&【题名】CR全脊柱一次摄影对脊柱侧弯畸形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作者】黄水平[1]卢春花[1]舒信勇[2]刘庭贵[2]&&&&【刊名】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7,8丨(9).-99-100&&&&【文摘】目的:利用CR全脊柱一次摄影的少辐射和丰富的后处理系统对幼少儿脊柱侧弯畸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收集各不同年龄组40名脊柱侧弯畸形患儿摄片,并进行Cobb角测量,然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治疗。结果:Cobb角不同的患儿,采用相应治疗措施治疗,症状和体症都有明显改善。结论:脊柱侧弯发病年龄多为幼儿,青少年。具体病因目前没完全确定,大多认为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影响。在此期间,由于此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家长很容易忽视,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期影响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此病唯一最有效方法。&&&&&&&&&&&&&&&&81/200&&&&【题名】脊柱侧弯患者云纹图法诊断的研究&&&&【作者】郭伟刘益善冯宇王飞&&&&【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文摘】[目的]探讨云纹照相检出脊柱侧弯的有效性和云纹照相技术在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形变化的应用意义和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背部云纹图、腰椎X线对脊柱侧弯的检出率,其中32例进行对比治疗前后云纹图的变化。[结果](1)云纹图检查与X线脊柱检查脊柱侧弯,2种方法在检出率上是一致的,符合率较高;(2)治疗前后对照云纹图检查,差异显著。[结论]云纹图照相在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测量方面有重要意义。&&&&&&&&&&&&&&&&82/200&&&&【题名】矫形支具配合矫正体操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作用&&&&【作者】范亚蓓王彤王红星王春兰赵勇李涛钱开林&&&&【刊名】中国康复.).-334-335&&&&【文摘】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器配合矫正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均每天穿戴矫形支具时间23h并配合脊柱矫正体操练习,要求达到凸侧肌肉收缩,凹侧肌肉牵伸,每次30min,每天1—2次。穿戴期间定期X线片检查脊柱Cobb角。结果:1年后随访,40例患儿中33例能坚持穿戴矫形支具和进行矫正体操练习;胸椎、腰椎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单弧侧弯治疗的效果比双弧更明显(P%0.05)。结论:矫形支具配合矫正体操治疗能矫正脊柱侧弯畸形,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83/200&&&&【题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作者】王珏王利民翟福英&&&&【刊名】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丨(5).-397-39丨8&&&&【文摘】1.1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丨2.3(51~7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背痛,站立、坐位及行走时加重,平卧时症状明显减轻。39例患者(97.50%)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17例(42.50%)患者前屈动作症状不缓解;33例(82.50%)感觉减退;2例(5.00%)下肢根性疼痛;&&&&&&&&&&&&&&&&84/200&&&&【题名】磁共振3D重建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作者】刘宁[1]卢晶[1]张毅军[1]李振宙[2]何建军[1]&&&&【刊名】医学影像学杂志.).-&&&&【文摘】目的:探讨磁共振3D重建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脊柱侧弯的患者,在磁共振扫描中。采用自旋回波T1WI及快速自旋回波T2WI列,扫描完成后,将各序列分别进行3D重建,在1幅图像上显示整个脊柱及椎管内脊髓全貌。结果:16例均可在1幅图像上完整显示扭曲的脊柱及椎管内脊髓全貌,了解脊柱侧弯的程度,椎管内脊髓受压变形改变及脊髓内的病变和其完整的范围。结论:磁共振3D重建技术的应用,准确直观的诊断了脊柱畸形病变,对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比较大的指导作用。&&&&&&&&&&&&&&&&85/200&&&&【题名】儿童脊柱侧弯与频发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作者】秦越&&&&【刊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丨(28).-&&&&【文摘】脊柱侧弯系数个椎体偏离中线而向侧方弯曲和旋转,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觉,导致因脊柱侧弯而就医的儿童极少,这就给研究脊柱侧弯早期对儿童及青少年呼吸系统造成的损害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就诊率相当高,所以笔者采取在频发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发现脊柱侧弯的方法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86/200&&&&【题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作者】崔泰铭[1]陈胤[2]王健[1]&&&&【刊名】中国学校卫生.2007,28丨(9丨).-856-859&&&&【文摘】公元131—201年,古希腊医生Galen第一次提出脊柱侧弯(seoliosis)。脊柱侧弯又称为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脊柱侧弯是脊柱最常见的三维畸形。国内外发病率为2%~4%,女性尤其多见,女:男的比例大约为4:1。&&&&&&&&&&&&&&&&87/200&&&&【题名】不同药物用于小儿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唤醒试验研究&&&&【作者】韩雪萍孙振涛&&&&【刊名】中原医刊.).-31-32&&&&【文摘】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儿脊柱侧弯矫正术对唤醒试验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丨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例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n=10)和芬太尼组(n=10),两组分别以丙泊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或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病人唤醒前15min、自主呼吸恢复时、唤醒即刻、唤醒后10min各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病人的唤醒时间及唤醒质量。结果芬太尼组唤醒即刻的HR、MAP均高于瑞芬太尼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唤醒时间为(6.2±1.9)min,明显低于芬太尼组(14.0±5.9)min,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泵入全静脉麻醉可在术中随时唤醒,使唤醒更具可控性,并且唤醒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较小,是比较满意的术中唤醒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88/200&&&&【题名】电视胸腔镜下脊柱侧弯前路松解术患者的护理&&&&【作者】张卫民焦琦琦刘慧&&&&【刊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31-32&&&&【文摘】脊柱侧弯是青少年的多发病,发病率约1%,不但影响美观,也给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甚至导致截瘫,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严重(Cobb角〉75。)脊柱侧弯的前路松解术的传统标准化人路是采用前方凸侧开胸手术松解,开胸手术前路松解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肌肉功能受限、伤口瘢痕疼痛等。&&&&&&&&&&&&&&&&8丨9/200&&&&【题名】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作者】杨叶香欧肇兰陈碧英&&&&【刊名】现代护理.Z).-118丨-119&&&&【文摘】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5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做好骨盆牵引及呼吸道准备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整体护理评估。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疼痛管理,加强对管道及预防并发症护理,并按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结果5例患者术后脊柱侧凸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无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整体护理及评估,术后完善的基础及专科护理,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锻炼指导是青少年脊柱侧凸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90/200&&&&【题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脊柱侧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作者】张萍郑曼张媛马正良王丽君朱泽章陈正香夏永泉&&&&【刊名】江苏医药.丨).-888-890&&&&【文摘】目的观察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脊柱侧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或Ⅱ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施行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目标红细胞压积(Hct)为0.25。术中输血指征:血红蛋白(Hb)达60g/L,使用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指标观察ANH前、ANH后15min、自体血回输前、回输后15min凝血功能变化。结果ANH前后,R值、K值、MA、CI及TT均无明显差异(P〉0.05);PT、APTT、INR、Fig及Plt较ANH前明显改变(P〈0.05),但均在能满足凝血需要的范围内。自体血回输后除CI以外各检测指标均较回输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脊柱侧弯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91/200&&&&【题名】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作者】吴群荣卫平李延梁锋王丽&&&&【刊名】西南军医.).-155-155&&&&【文摘】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不明原因的脊柱偏离正中线,形成向左或向右的不同程度的弯曲畸形,多发于青少年,影响病人的生长发育和体形。发生脊柱侧弯的可能因素较多:如不良坐姿,先天因素,饮食因素,内分泌因素,脊髓空洞,小儿麻痹后遗症等,脊柱侧弯不仅影响美观和劳动,而且对身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的目的是纠正脊柱侧弯,&&&&&&&&&&&&&&&&92/200&&&&【题名】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作者】何敏娟&&&&【刊名】解丨放军护理杂志.B).-46丨-47&&&&【文摘】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弯行后路椎板减压加短节段椎间植骨融合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肺功能训练、唤醒试验训练和体丨位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肺功能监测及胃肠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切口引流液、皮肤的观察和护理,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结果56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缓解情况按Oswestry评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obb角由术前平均32°矫正到术后的19°,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有效、标准化的术前后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促进其早日康复。&&&&&&&&&&&&&&&&93/200&&&&【题名】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弯术中监护的应用&&&&【作者】江澜张旻&&&&【刊名】中国康复.).-270-270&&&&【文摘】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脊柱侧弯畸形患者24例,男4例,女20例;年龄12-58岁;病程2-5年。24例均行脊柱侧弯畸形矫正手术,术中采用便携式神经电生理监护仪进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在麻醉前将刺激电极置于下肢内踝胫后N处,记录电极置于皮层C2处,参考电极置于FP2处,CSEP刺激频率为3Hz,强度10-15mA,以拇指微动为准。扫描时间100ms,迭加次数200次。&&&&&&&&&&&&&&&&94/200&&&&【题名】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护理&&&&【作者】史淑芳&&&&【刊名】实用骨科杂志.).-510-512&&&&【文摘】目的总结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护理。方法对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的23例脊柱侧弯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23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患者,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卧床大小便。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预防迟发性截瘫,做好引流管及皮肤护理,重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95/200&&&&【题名】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护理&&&&【作者】张晶洁&&&&【刊名】重庆医学.2007,36丨(15).-&&&&【文摘】在我国脊柱侧弯的发病率约为1%左右,且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且胸段侧弯还严重影响呼吸功能,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目前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后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为最常见。由于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的应用以及矫正程度增大,同时也增加了脊髓损伤的危险。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唤醒试验能有效的监测脊髓功能,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96/200&&&&【题名】胸腔镜下前路松解术在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作者】刘立岷宋跃明李涛&&&&【刊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825-828&&&&【文摘】目的介绍胸腔镜下行前路松解术治疗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7月对24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11~21岁,平均14.7岁;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现脊柱侧弯1年5个月~9年。术前胸椎冠状面Cobb角为65~125°(平均为78.3°);按Lenke分型,型17例,型7例;右胸弯22例,左胸弯2例。5例患者下肢浅感觉减退;所有患者的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均有中-重度的肺通气储备功能下降。全麻下侧卧位建立胸腔镜工作孔道后,行胸椎椎间隙松解与植骨融合;一期或二期完成脊柱侧弯后路的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结果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100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100~150切口均期愈合,每例完成4~6个椎间隙松解,平均5.5个。后路矫形完成后冠状面Cobb角为25~75°,平均45.6°,矢状面生理曲度正常,外观改善。术后均获随访3~18个月,平均9.3个月。双肺纹理清晰,矫形段脊柱融合,无矫形度的丢失,可正常生活和工作,外观明显改善,心理状态和社会参与度显著提高。结论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松解术可有效松解胸椎侧弯,提高脊柱的柔软性,其优点为创伤小,显露脊柱快而清晰。&&&&&&&&&&&&&&&&97/200&&&&【题名】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护理&&&&【作者】卢有琼李明张德文黄小海&&&&【刊名】护理实践与研究.).-26-27&&&&【文摘】目的:探讨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护理。方法:对我院199丨8年1月~2003年1月采用支具治疗获得随访的196例AIS患儿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指导患儿正确穿戴支具;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教会患儿行脊柱功能训练等综合措施进行护理。结果:在随访的196例AIS患儿中无明显肢体神经受压、肌力减退、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症状等支具并发症出现,均完成了支具穿戴要求时间。全部病例经过1~5年,平均3年的随访,181例患儿脊柱畸形外观及Cobb角均有较大改观,总有效率为91.41%。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对Cobb角〈40°病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支具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9丨8/200&&&&【题名】成人腰椎侧弯的治疗方法:后路手术及前后联合手术&&&&【作者】PatederDB丨Keb丨aishKMCascioBM张颖(译)&&&&【刊名】脊柱外科杂志.).-191-192&&&&【文摘】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已经有大量关于后路手术还是前后联合手术的讨论。但对于成人的侧弯,却没有相关的研究。医师通常对于僵硬的侧弯采用前后联合人路治疗。但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回顾研究155例腰椎侧弯手术患者的资料,术前均有退变性或特发性腰椎侧弯,角度为40°~70°。其中80例行后路手术(特发性35例,退变性45例),&&&&&&&&&&&&&&&&99/200&&&&【题名】2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作者】李洪伟李坤李辉南张旭&&&&【刊名】新疆医学.).-24-25&&&&【文摘】特发性脊柱侧弯,人群的发病率为0.13%~10%,约占全部脊柱侧弯的72%,病因不明,好发生在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2~4.此病常在青春发育期发病,快速进展至青春发育结束,多数患者成年期发展缓慢,可致严重畸形及心肺功能障碍。我院自2004年始使用与国人青少年脊柱解剖数据相适配的脊柱内植物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20&&&&例,临床效果良好。&&&&&&&&&&&&&&&&100/200&&&&【题名】孕育问题,困扰脊柱侧弯女性&&&&【作者】张权&&&&【刊名】家庭医生.2007(08X).-40-41&&&&【文摘】前不久,我中学时的老丨师从家乡给我来电话,说她女儿莉十岁时被发现脊柱是弯的,当时作了治疗,尽管没有完全矫正,也没有发展到严重的地步。如今的莉已结婚两年,可因为脊柱侧弯,不知道妊娠会对脊柱侧弯病情有何影响,也不知道脊柱侧弯对胎儿有何影响,故莉的生育问题令全家深感忧虑。&&&&&&&&&&&&&&&&101/200&&&&【题名】脊柱侧弯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内固定的手术配合&&&&【作者】李玉辉&&&&【刊名】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7).-80-81&&&&【文摘】通过对3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MossMiami内固定术的配合,总结了该手术的洗手护士以及巡回护士在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利于更好的配合。&&&&&&&&&&&&&&&&102/200&&&&【题名】19例板-棍矫正装置治疗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作者】黄红桂&&&&【刊名】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6).-29-30&&&&【文摘】回顾性总结19例板-棍矫正装置(PRSS)治疗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支持、肺功能训练、术前常规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卧位与翻身、并发症的预防与饮食调护、功能锻炼与出院指导等。认为围手术期科学、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103/200&&&&【题名】前路ADS联合后路PRSS应用治疗重度僵硬脊柱侧弯&&&&【作者】庞晓东叶启彬匡正达纪慧茹&&&&【刊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871-872,I0002&&&&【文摘】[目的]研究前后路联合矫形治疗僵硬脊柱侧弯畸形。[方法]男6例,女12例;年龄11.18岁,平均15.2岁,先天性胸腰段侧凸8例,胸段侧凸+胸腰段侧凸9例,其中Luque氏棒后路矫形后翻修1例。均采用前路松解后,进行ADS(anteriorderotationspondylodese,ADS)前路矫形,2周后再进行后路P丨RSS(p丨late-rodsystemforscoliosis)矫形。[结果]本组病例获得6个月-2年(平均18个月)随访,其矫形效果满意。术前平均Cobb’s角99.4°(70°~110°),术后平均Cobb’s角42.4°(30°-6丨4°),平均矫正率57.4%。侧弯(冠状面畸形)矫正效果良好,平背或后凸畸形者与腰椎前凸术后基本达到正常的矢状重建。无明显并发症。仅内固定棒断裂1例。[结论]前后路联合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畸形可取得较好的矫正结果。&&&&&&&&&&&&&&&&104/200&&&&【题名】后路凹侧双棒法手术矫治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的对比研究&&&&【作者】贾全章许建中周强谢肇何清义代飞罗飞殷翔&&&&【刊名】重庆医学.).-&&&&【文摘】目的探讨后路凹侧双棒法手术矫治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实验组行后路凹侧双棒法共18例,对照组行常规后路钉棒法共19例。对手术前、后和术后18个月随访的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顶椎偏距、身高、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进行统计。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实验组主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47.15%,对照组为39.56%;手术后18个月比较试验组45.15%,对照组37.62%;主凸顶椎偏距矫正率平均为40.26%,对照组为35.37%;身高增长率平均为4.20%,对照组为1.8丨9%;以上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凹侧双棒法是一种矫正率高、安全的方法。&&&&&&&&&&&&&&&&105/200&&&&【题名】退行性脊柱侧弯不同手术方式疗效观察&&&&【作者】王珏王义生刘宏建翟福英&&&&【刊名】医药论坛杂志.丨).-18-20,42&&&&【文摘】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51-74岁,平均62岁;40例患者被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椎管减压术联合后路内固定融合;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融合。随访期间观察症状减轻优良率,侧弯的矫正效果,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随访6丨-48个月,平均16个月,症状减轻优良率分别为:78.57%、75.00%、85.71%,三种手术方式术后症状减轻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内固定的患者侧弯Cobb角度平均矫正率分别为:46丨.05%、47.87%,在随访期内纠正角度、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率分别为75.00%、85.71%;未使用内固定的患者侧弯角度未加大。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侧弯程度、节段性椎管狭窄程度、锥体半脱位、锥体稳定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多种情况综合考虑。&&&&&&&&&&&&&&&&106/200&&&&【题名】成人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洞症手术疗效分析:脊柱侧弯和神经症状之间的关系&&&&【作者】唐宇军(译)&&&&【刊名】脊柱外科杂志.).-124-124&&&&【文摘】儿童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但对成人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空洞症却很少有治疗方面的报道,缺乏详细的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对成人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洞症进行脊髓空洞、脊柱侧弯和神经系统的相关数据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脊柱四肢体格检查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