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综述投稿好综述,防止被拒稿

审稿编辑的回信:为什么你的论文曾被4次拒稿,并且我也不能接收
我的图书馆
审稿编辑的回信:为什么你的论文曾被4次拒稿,并且我也不能接收
当小硕面对投稿诸多事宜的困惑——一份长长的Email答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整理电脑文件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份长Email。内容有点意思,也有点典型,主要是针对硕士研究生。再联想和一位在读的某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聊天,说导师让其写综述,可之前他连综述是什么都没有听说过,可见现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相当参差不齐……××同学的Email您好!在论坛看到您发的帖子,感觉您是一个负责的编辑。怀着崇高的敬意以及学习的目的向贵刊投了一篇论文(编号××××),这篇论文的投稿困惑我很久。我是一个普通院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的课题为×××,为A、B和C的交叉领域,跟我的专业有点不搭边,由此写的论文投稿也遇到很多困难。我投了本专业A在国内比较牛气的杂志《×××》,被编辑直接退稿,理由是与杂志报道的范围不符合,建议转投B科学类杂志。于是我又改投B专业××××学报,又被编辑直接退稿,意见也是选题与本刊不符,建议改投C类期刊。于是我又改投C专业《××学报》,初审又被编辑拒稿,理由是不是本刊报道的范围。这下我就郁闷了,一篇论文被国内杂志这样推来推去,我到底该投哪类杂志?在网上查了半天,包括逛了论坛,听了网友的建议,近期,鼓起勇气投了国内某核心期刊,谢天谢地,总算通过编辑初审,送外审了。过了一个月,外审回来了。一看外审意见,我顿时石化,外审专家对于我们专业来说就是外行,他甚至不懂什么是×××,胡乱就找了几个理由拒稿了。哎!这编辑找的外审专家!不懂我们领域也给审稿了,而且给的理由让人不信服。我觉得我们国内期刊编辑找的外审专家都存在这个问题,明明是外行,还答应审稿,让人哭笑不得。我给您发的这封邮件的目的是希望我这次投《xx科学》,能让我论文水平得到提升,结果倒是无所谓。我的导师平时比较忙,也没时间管我们,甚至没时间修改我们写的论文,论文一直是自己在琢磨,所以论文只有在投稿的过程中得到专家的意见,修改后,提高档次。我最多的一次拒稿为7次,最后第8次终于被核心期刊录用,当时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所以我希望能得到李老师的帮助,仔细审核我的论文,给我提较为详细的意见,这样投稿才有意义。希望李老师能满足我的要求,将无比感谢!期待得到您的回复。
××同学好!下面是我针对你的Email疑惑的答复,我尽量写得比较宽泛一些,有些内容你现在可能看不太懂,没关系,你的未来之路还很长,希望这些答复对你有些用。1关于投稿和选择期刊:由于国内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核心期刊在很多专业都是相当“核心”的。这种核心有人为因素,也有长期圈内的科研工作者的认同;而后者对核心期刊的形成、威望乃至退稿率、发表都是有相当影响的。正如你所感悟的那样,想投行内最好的专业期刊,但是往往这些期刊退稿率都非常高,那么像你论文这样的交叉和小众读者,初审被权威的核心期刊退稿是非常正常的。你说有一次投了7—8次,跌跌撞撞,这对于新的研究生来说往往是常态,一方面是缺乏导师、师兄师姐的指导引导,另外一方面对所“研究”(注意我用的是引号)的专业也是从一摸黑开始的.小心翼翼的话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走弯路、费工费力甚至事倍功半或者前功尽弃的也很常见。你提及的那些期刊,譬如《××科学学报》、《××学报》等都是专业顶尖的学术期刊,不入他们的法眼很正常。这就涉及到一个定位问题,你对自己的论文的定位,哪些读者可能会对你的论文感兴趣?而哪些期刊发表过类似的相关论文?这些期刊的口碑如何、是否核心?需要你在阅读文献和阅读拟投稿的期刊过刊中去体会。很遗憾,尽管你的论文涉及的是××的模拟、验证,但是从《xx科学》的角度来说,肯定是不太适合接受类似的论文的,因为我刊的读者往往不会对这种****感兴趣,这从我刊发表过的论文就能看得出。你的论文属于工程技术示范或者技术运用的体现,因此建议投往一些侧重技术应用和应用基础的**工程类期刊(我不太了解你们学校的具体核心期刊要求,否则倒是可以推荐一二)。这种A/B/C的交叉研究,我不否认你的确也做了一些成果,可能投往一些不太牛叉的期刊或者那种大而全的期刊才可能被发表。2关于审稿和退稿:审稿是决定一个学术期刊质量的灵魂和标志,没有之一。无论是SCI还是国内的学术期刊,一般都是视审稿系统为核心和生命。但是,的确在国内不少比较牛的中文刊以及一些不怎么样的核心期刊,对于初审以及审稿流程的控制和把握都是差强人意,甚至令人失望的。研究生在人生的第一次甚至前几次投稿中受到像你这样的不公正待遇的很多,也有太多的研究生选择习惯、容忍,甚至以为这是常态。应该说,比较牛的中文核心期刊,在送外审的过程把关还是相对比较正规和严格的,同时也有太多太多类似你遇见的情况——搪塞,不替作者着想,不严格,不认真,甚至审稿人完全乱评一气。但是对于年轻的研究生,我还是希望你们要相信有公正有学术有热心奉献的审稿/有对你裨益颇多的审稿意见/甚至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编辑队伍存在,否则对学术界的失望或者偏见充斥了年轻研究生的头脑,是无法继续走这条路的。对于一篇两篇你的论文而言,也许是靠“人品”,也许是时候没到,也许你还没有真正感悟到做学问的妙处和境界不够,论坛也有太多贴感谢审稿专家和审稿意见的(尽管以外文期刊为主)。在我这个小小的《xx科学》这里,我尽量保持一颗负责的心和替研究生着想的出发点,但是对于审稿和退稿也无法做到100%的公平公正公开。3关于论文写作: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看过有关科技论文写作的专著,有关IMARD以及论文关键之前言、讨论部分的撰写技巧?其实只要你有数据有想法有原创,写论文就是类似古代的八股文。可惜99.9%的研究生并没有领悟到这点,有时间因素,也有赶鸭子的因素。首先,前言部分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八个字,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文献调研阅读后就是选择性的围绕自己的想法组织。还有就是要考虑读者,你的论文(潜在)读者他们已经知道什么,希望从你的论文了解到什么,以及你是否真正了解他们(编辑、审稿人也是读者)的需求?格式规范之类属于小技,很容易模仿,但是背景知识的掌握和让读者认同你就是这行业的内行却并不容易。比如,对于A方面你可能熟悉一些,但是对于B方面似乎不了解,而显然你的论文发表在纯技术类期刊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对于拟投稿的B(工程)类期刊读者,你如何说服他们认同你就是让他们感兴趣而且是“圈内人”?目前你的论文这方面缺陷还比较多,前言部分让B行业的人一看就是你是外行,对于×××的认知,以及对于×××的描述不少都是让B专业的人不忍卒读的。多看看中外文文献,为什么××××关于××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再退而反思自己的论文,××××××,选题意义无形中就打个折扣,那么在此基础上如何说服读者认同本文还是有创新有发表价值呢?时刻记住,想发表的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说服读者的过程,对于本文而言,你需要告知读者×××研究的意义何在?本文对哪些读者可能有启发或者有借鉴?千万不可闭门造车,自说自画,这在讨论部分撰写时也要时刻注意这点。4关于你的论文:上面的很多话可能未必现在能真正领会或深刻体会。具体到你这篇论文来说,有至少有以下方面是需要提高的(除却那些格式规范以及图表表述方面的以外):文献阅读和筛选能力有待提高:不是所有在知网或者万方数据能查阅检索到主题词关键词的论文都是能拿来佐证或者被引用的,要甄别筛选,不可以讹传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权威的核心期刊对参考文献有明确的要求,或者说编辑很容易从你引用的文献(哪些文献,来自哪些期刊)就几乎能判断你的论文缺陷或硬伤在哪。因为在一堆鱼龙混杂的文献基础上撰写你的论文凝练你的选题意义,甚至拿来佐证你的思路,会让懂行的读者判决立下。前言部分对××/××方面的表述太不专业,尤其是第一段的内容。对本文的选题意义凝练不够明晰,选题意义究竟是什么?对读者有何帮助或裨益?讨论部分缺少,文章流于报告性,你模拟得出的图表的意义在哪?对××××、×××有什么价值?另外,本文的不足是什么?本文未来如果进一步做下去,接下来做什么?至于格式规范/图表表述方面的不足,恕我没有逐一列出。这些也比较重要,也有太多的可供参考的模仿的学习的文章/贴或者经验,《xx科学》网站上也有一些……当然,这些要求对于一个硕士研究生来说很多是苛求了,即使是对于博士生来说,也许都是奢望。这也是为什么从社会从生态系统来说,定位/错位永远存在,不同的期刊处在不同的位置,不同水平和境界的作者投稿不同级别或档次的期刊,甚至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在阅读不同水平的期刊论文。希望你做一个聪明的选择者和适应者,同时也是一个善于利用不同位置的期刊/编辑的有思想有主动选择和判断能力的研究生。罗嗦了这么多,希望能尽量回答你的提问或疑惑。祝学业进步!
感谢关注我们!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 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 的学术媒体!1.机械工程领域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公布(2016版)2.《Nature》在线刊发我国高校机械工程学科首篇成果 (内附北航陈华伟教授介绍团队投稿过程与经历)3.2017年《机械工程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重点刊登方向4.机械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知多少版权声明:来源:李万春科学网博客。特别声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益。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写综述,综述投稿被退修,杂志社修改的要求有点困惑?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信息图:远离期刊拒稿的6个技巧
已有 932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稿件提交后的漫长等待本就是个揪心的过程,更不要说最后等来的结果是拒稿了。拒稿是研究人员时常遭遇的问题,有些拒稿情况会让为研究付出大量心血与努力的作者备受打击。因此,在提交稿件之前,作者须仔细检查期刊相关信息。了解最常见的拒稿原因,远离可以避免的错误,才能进一步审核稿件内容,获得答疑、提问和重投的机会。希望以下信息图中的实用技巧,能够帮助科研人员赢得更多的出版可能。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更多精彩文章,请英论阁学术院或关注英论阁微信公众号enagocn§博客内容皆由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Enago英论阁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附近人在搜什么
软文公关如何写好综述稿件?
  (速途网专栏 作者:公关小常)大家都知道公关稿件的分类,新闻稿、评论稿、产品稿、用户体验稿等等,其中最见功力当属综述稿件。所谓综述稿件一般是指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对一个企业或者品牌进行深入的阐述。表面看是某个行业产业现状的分析,实际上在此过程中植入企业、产品的信息,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你的观点和要传播的品牌价值。
  那么综述稿件如何写呢?
  一般我们看到综述稿件,篇幅长一般在2000字以上,而且内容丰富、结构宏大,展现了整个行业趋势和产业现状,似乎很难的样子,其实写综述稿件是有一些小窍门的。
  窍门1、先搭框架
  写稿子前找资料找了一大堆,发现哪个都用不上,或者陷在一推材料中反而理不清自己的思路。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呢?
  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先搭框架,先想好文章分哪几步走,第一步些什么?第二步写什么?框架搭好了,再去找每部分需要的内容和材料,需要什么找什么,这样写作也快,每部分内容也有逻辑性。
  但是这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对行业熟悉,这个前提不仅是写综述稿子的前提也是写任何公关稿件的前提,不了解行业,等于瞎子模象,很难全面和抓重点。
  那么如何了解行业呢,这就是平时的功夫了,最快方法我认为反而不是查资料而是跟客户聊天,因为客户往往是最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当然你不能直接问你的趋势是什么?你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而是应该侧面了解比如竞争对手是谁?各家发展如何?客户在行业中的站位是怎么样的?你再根据这些消息去查资料会事半功倍。
  窍门2、逻辑性
  说到搭框架,有人会说“我也知道搭框架,问题是怎么搭啊?”这就要讲到搭框架的逻辑问题。
  我们在写公关稿件的时候,是不是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框架有,内容有,观点也提了很多,客户还是不买账,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逻辑性,没有逻辑、就是一盘散沙,客户找不到他想要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论据,肯定不买账。
  对此一位媒体前辈的理论对我特别有帮助,他说大部分综合稿件不外乎三段式,即文章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一个小标题,三个部分间是递进关系,逐层深入,彼此相连。而最常见的三段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来我看大部分综述稿件,可以说百分之四五十都是这样的结构。
  当然还有写一些其他的三段论,比如总-分-总。第一部分提出总的问题,第二部分对分问题进行剖析,第三部分再总结。
  又例如:第一部分讲背景,第二部分讲发展现状,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基础上进行剖析。
  再例如:第一部分讲现在,第二部分讲过去,第三部分讲未来。
  再例如:第一部分讲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为什么有这个现状(从某个角度),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有这个现状(从更深的层面)。
  写文章之前可以根据你要论述的问题、选择的内容,来套用合适的逻辑关系。
  窍门3:写作技巧
  说完文章整体逻辑性,再看看具体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小窍门。
  第一就是如何开头?
  文章的开头非常重要。咱们一般怎么写开头?很多人喜欢一上来就讲道理,或者一上来就下定论。例如写移动互联网的稿子,第一句就是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移动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这样的干巴巴的调子,读者与客户都不会有太大感觉。
  所以开头最好不要一上来就说理,最好是开头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话吸引读者,或者选用一些有现场感的新闻事实。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开头:
  “腾讯威胁论”再度升级。近日,有消息称国家将发放虚拟运营牌照,再次让三大电信运营商绷紧了神经。试想一旦腾讯获得监管部门颁发的虚拟运营牌照,从而合法从事电信业务,国内三大运营商无疑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再来看下面这个开头:
  山雨欲来风满楼
  明年6月国家将颁发虚拟电信运营牌照的传闻,再一次将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放到了风口浪尖。面对以腾讯为首的虚拟电信运营商们的步步紧逼,如果再失去政策和牌照的保护,三大实体运营商的未来不容乐观。
  这两个开头大家感觉如何?第一个是不是觉得干巴巴的,而第二个就是刚才那篇文章的开头又有情景渲染、又有新闻事实的造势,“山雨欲来风满楼”看似没有什么行业、也没有写三大运营商,但是却正是三大运营商目前现状的真实写照,真的是风雨即将到来的感觉,下面紧接着写到……的新闻事实是不是很有现场感呢?
  第二如何运用材料?
  在写公关稿件时,常常会涉及产品介绍、企业价值等等有利有与客户的信息。这些信息最好不要直接给出。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口说出来。例如产品类的可以通过顾客嘴巴来说,企业优势的,可以通过专家的嘴来说,等等。换一种说法会更有信服力。
  第二个是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其实不是主体,它一定是为某个观点服务的,或者是想说明个什么问题。所以,最好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就是这一段材料要说明的问题、要支撑的观点,这样读者才能明白这些材料是什么意思!
个人分类:当前位置:
&本人写了一篇综述,投了两个核心都被拒了,怎么办?写的真的很差,怎么改也就那样了
本人写了一篇综述,投了两个核心都被拒了,怎么办?写的真的很差,怎么改也就那样了
作者 夕凝夕凝
本人写了一篇综述,投了两个核心都被拒了,怎么办?写的真的很差,怎么改也就那样了,先投的食品与发酵工业,后有投食品工业科技,几天就被退稿了,我改怎么办?
静下心 多点外文资料 我当时引用了一百多篇…
还是将精力多放在实实在在的研究上,综述这东西当作文献阅读总结一下就好了,不是大牛少去想发表的事情,
发表综述做什么。。浪费钱。。。。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拒稿意见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