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环唑的作用与效果对马蹄安全吗

该病俗称“马蹄瘟”,广泛分布于马蹄产区,植株感病后地下茎不结荠或结小茎。初生病斑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或近圆形,略凹陷,以后病斑呈暗绿至灰褐色,梭形或椭圆形,上生黑褐色小点。小病斑扩展连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后,可造成茎杆枯死倒伏,呈浅黄色稻草状。早晨露水未干或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见大量浅灰色霉层。病原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危害。此病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发病,发病高峰为9月中、下旬,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病发生。

该病是马蹄主要病害之一,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以9月中旬至10月最严重。其症状有青枯病和枯斑病。①青枯病表现为从杆端或一侧失水呈青枯状,并向下扩展,最后整杆枯死,尤其在雨后天晴时,其症状在田间最为明显。病株一般不结荠或结白荠,危害较大。②枯斑型一般比青枯病发病迟,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表现症状:马蹄杆中上部呈现灰白色枯斑,病健分界十分明显,略凹陷,病斑间可相互连合成大斑。病株一般较正常,危害较小。

该病一般在9月份盛发,发病的叶状茎外观症状为枯黄色至褐黄色,病茎较短而细,发病部位多数在叶状茎的中下部、病部初呈暗灰色,后为暗色不规则病斑,病健分界不明显,且病部可产生暗色稀疏霉层。

其症状主要是红尾不干苗或只在顶端的一小节茎秆上干枯。该病多发生在8-9月初,产生的原因是多年种植马蹄的土壤缺少硼、锌、铁、锰等微量元素。

二、马蹄生育期管理技术

2.1培育壮苗,适期定植

1、培育马蹄健壮苗是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长江流域伏水马蹄在7月份定植,原则上早栽产量和大果率最高。

2、施足基肥 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复合肥25KG,硼砂、硫酸锌各2KG做基肥,7~10天后定植(马蹄较耐肥,农家肥以施用牛粪最好,氮肥以施用尿素最好,钾肥以施用硫酸钾最好,含氯化钾复合肥尤其是氯化钾对马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3、合理密植 马蹄球茎的充实膨大依赖地上叶状茎源源不断地供给充足的光合产物,群体愈合理,球茎的膨大发育愈充分。球茎苗移栽,每亩株,行距50~55CM,株距35~40CM。

4、移栽时正值高温季节,缺水易使地表温度高而灼伤幼苗,应及时灌水5~6CM。

1、幼苗形成后不断长高增粗,叶状茎色变绿,基部陆续产生分蘖,形成母株丛;同时侧芽向土中抽出匍匐茎,水平方向生长,匍匐茎长出3~4节后,距母株10~12厘米处向上抽出一丛叶状茎,形成分株;分株又以母株相同的方式再生分蘖和分株,形成株丛。

2、第一次追肥:分蘖分株初期每亩施尿素10KG;

3、活棵至8月下旬,始终保持水深3~5CM,选择阴天或气温较低时露田。

2.3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并进期

1、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日照逐渐变短,分株停止发生,叶状茎同化功能(将光合作用产物储存于植物自己体内)最为旺盛。与此同时,可抽生花茎进入花期。

2、第二次追肥:8月下旬至9月初,每亩施硫酸钾10KG,尿素10KG,促使马蹄早封行,稳健生长;

3、9月份以干湿交替、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纵横生长及分蘖生长。

1、在地上部停止分株前约1周,母株及各分株叶状茎基部的侧芽抽生的匍匐茎由最初的水平方向生长转为斜向插入土中生长而成为结荠茎,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地上部叶状茎开始衰老黄化,球茎也逐渐定型充实,皮色由最初的白色逐渐变为棕黄色,最后为棕红色,乃至红黑色。

2、第三次追肥:10月上旬,每亩施硫酸钾30KG,尿素5KG,并喷0.2%磷酸二氢钾,使马蹄叶色保持青绿,防止早衰,促使球茎膨大充实(每次施肥时要排干水,使肥料渗入土中,让其自然露干后再灌水至原来深度)。

3、初期排水保持浅水层,利于匍匐茎向下生长,早形成球茎;封行后及球茎膨大期水层要加深到8~10CM,抑制无效分蘖分株的发生,减少养分的消耗,促进养分向球茎转运;成熟后水层逐渐下落,保持干干湿湿,

一般12月份以后,地上叶状茎枯黄15天左右,温度降低,球茎内含糖量增加,皮色转为鲜红色,味甜多汁,采收品质最好。土壤湿度大,可于收获前5~7天在田中开1~2条横沟和竖沟,排干田水,割去马蹄茎秆后再采收。越冬以后采收的球茎皮色由红色转黑褐色,品质降低,应适时采收。

第一次使用:送嫁药(移栽前5-7天),醚菌酯+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芸苔素内酯;

第二次使用:封行前5天左右,醚菌酯+甲霜·锰锌+苯甲丙环唑+芸苔素内酯;

第三次使用:封行后10天左右,醚菌酯+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芸苔素内酯;

第四次使用:果实膨大期(封行后25天),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芸苔素内酯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氟环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