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吃了几天金匮肾气丸加味又加吃了右归

范文一:医古文断句,加点字解释

《伤寒论》序,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夫伤于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焉。即病者。发于所感之时。不即病者。过时而发于春夏也。即病谓之伤寒。不即病谓之温与暑。夫伤寒温暑。其类虽殊。其所受之原。则不殊也。由其原之不殊。故一以伤寒而为称。由其类之殊。故施治不得以相混。以所称而混其治。宜乎贻祸后人。以归咎于仲景之法。而委废其太半也。吁。使仲景之法。果贻祸于后人。伤寒论不作可也。使仲景之法。果不贻祸于后人。伤寒论其可一日缺乎。后人乃不归咎于已见之未至。而归咎于立法之大贤。可谓溺井怨伯益。失火怨燧人矣。夫仲景法之祖也。后人虽移易于穷。终莫能越其矩度。由莫能越而观之。则其法其方。果可委废太半哉。虽然。立言垂训之士。犹不免失于此。彼碌碌者。固无足诮矣。(夫惟立言垂训之士。有形乎着述之间。其碌碌者当趑趄犹预之余。得不靡然从令争先快睹而简略之地乎。夫其法其方委废太半而不知返。日惟简便是。此民生之所以无籍。而仲景之心之所以不能别白矣。)呜呼。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也。后人能知仲景之书。本为即病者设。不为不即病者设。则尚恨其法散落所存不多。而莫能御夫粗工妄治之万变。果可惮烦而或废之乎。是知委废太半。而不觉其非者。由乎不能得其所以立法之意故也。

殊:不同。 原:病原,原因 。 一:全部,都。 贻:遗留,留下。 咎:过失,罪过。 委废:闲置,弃置。

使:假如,假若。 矩度:标准 惮:畏惧,害怕。 正因为创立新的理论和法则的人士将错误的认识写在了书中,那些平庸的医生在遇到困难而犹豫不决之下,能够不一边倒地去顺从其意、争先恐后地希望尽快看到其书、去追求那粗疏的境地吗,~后人把张仲景的法则、方剂抛弃大半而不迷途知返,一天天地只是追求简单方便,这就是百姓的生命没有依靠、且张仲景的思想不能被辨 别明白的原因了~

《大医精诚》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

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燋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也。川渎竭涸。天地之燋枯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鍼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节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

恨:遗憾的是 嗟:感叹,悲叹。 拜:授与官职;任命。 事:侍奉,对待。 迭:更替,交替。 常数:一般规律。 否(pǐ 音痞):阻塞不通。 五纬:五纬,亦称五星。 薄:亏损,与“蚀”同义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迺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

。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此始。其间或有得失

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髫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辄不自揣。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令崧专访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有自。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崧题。 次:编次,按类编排次序。 得失:偏义词,义偏“失”,失误。 法:法则,准则。 标指:指出。

游行:循行。 不啻(chì 音赤):不异于。 恨:遗憾。 世业:祖传。

? 梃刃:刀杖。 ? 自:根由,原因;依据。 我本是个平庸愚昧之人,从幼年到壮年,用心深入地研究这门学术,终于对其中的道理稍有领悟,于是不自量力,参考比较了各种版本,再次做了一番校正的工作。我家里藏有旧本《灵枢经》九卷,共八十一篇,校正之后,又给增订了注音和释义,附在卷末,最后共刻印成为二十四卷。希望使得爱护生命的人们打开书卷就容易明白其中的旨义,完全没有歧误之处。

《病家两要说》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萬物生成之道,惟陰與陽,非陽無以生,生者神其化也;非陰無以成,成者立其形也。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王;陰主血,故血盛則形強,人生所賴惟斯而已。然人之初生,必從精始,精之與血,若乎非類,而丹家曰: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靈物總屬陰。由此觀之,則凡屬水類,無非一六所化。而血即精之屬也,但精藏於腎,所蘊不多,而血富於衝,所至皆是。蓋其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無所不及。故凡為七竅之靈,為四肢之用,為筋骨之和柔,為肌肉之豐盛,以至滋臟腑,安神魂,潤顏色,充營衛,津液得以通行,二陰得以調暢,凡形質所在,無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賴此血。故血衰則形萎,血敗則形壞,而百骸表裏之屬,凡血虧之處,則必隨所在而各見其偏癈之病。倘至血脫,則形何以立,氣何所歸,亡陰亡陽,甚危一也。然血化於氣而成於陰,陽虛固不能生血,所以血宜溫而不宜寒;陽亢則最能傷陰,所以血宜靜而不宜動,此盈虛性用之機,苟能察其精義而得養營之道,又何血病之足慮哉。

惟:只有。 王:通“旺”,旺盛。 一六::指天地。 属:同类。 机:事物的关键;枢纽。 精义:精髓要义。

《于薛寿鱼书》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黄帝作《内经》,史册载之,而其书不传。不知何代明夫医理者,托为君臣问答之辞,撰《素问》、《灵枢》二经传于世,想亦闻陈言于古老,敷衍成之,虽文多败缺,实万古不磨之作。窥其立言之旨,无非窃拟壁经,故多繁辞,然不迨拜手赓扬、都俞吁 之风远矣~且是时始命大挠作甲子,其干支节序占候岂符于今日,而旨酒溺生,禹始恶之。当其玄酒味淡,人谁嗜以为浆,以致经满络虚、肝浮胆横耶,至于十二经配十二水名,彼时未经地平天成,何以江淮河济、方隅畛域,竟与后世无歧,如此罅漏,不一而足。近有会稽张景岳出,有以接乎其人,而才大学博,胆志颇坚,将二书串而为一,名曰《类经》,诚所谓“别裁伪体”者欤,惜乎疑信相半,未能去华存实。余则一眼觑破,既非圣经贤传,何妨割裂,于是鸡窗灯火,数更寒暑,彻底掀翻,重为删述,望闻问切之功备矣~然不敢创新立异,名之曰《医经原旨》,为医家必本之经,推原其大旨如此。至于针灸一法,另有专书,故略收一二,余多节去。其据文注释,皆广集诸家之说,约取张氏者为多,苟或义理未畅,间尝缀以愚见,冒昧之责,何所逃避,际此医风流弊之日,苟有一人熟读而精思之,则未必无小补云。

乾隆十九年岁在甲戌,扫叶老人薛雪撰。

(一)利用特殊的文言词语

1、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 为了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 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 《文心雕龙·章句》 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的确如此。

文言文中, “夫、惟、盖、凡、且、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 现在句首; 而 “乎、 哉、 也、 矣、 欤、 焉、 耳” 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而 “以、 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 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 是故,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2、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 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也就 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 2004年北京卷考 题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句中动词 有“亡” “入” “吊” ,因此可区 分出两个句子。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 “归” “贺” , 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二)利用特殊的文言句式

解题时, 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 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 特点。如 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与② “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这两个句子是对称的, 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又如⑤ “故 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 \深不可测也” ,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 正确断句。

从文言句式角度作些辅导, 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 如判断句, ??者??也, 在“者”后应停顿。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 双方,在相应的提示语后停顿。

如 2004年北京卷考题(材料见上)中有三处“其父曰” ,应在“曰”后停顿。 [NextPage]

将下列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二)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 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 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三)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 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 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 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四)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 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 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 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五)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 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 路

(六)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 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 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 书》 )

(七)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 而死(《礼记 檀弓下》 )

(八 )(赵围于秦 ) 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

(九 )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 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 作草堂

(选自 《白居易·草堂记》 ) (十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

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 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 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NextPage]

(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 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 /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 掘出了一块金子, 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 照常 干活; 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 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 门 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 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 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 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

(二)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 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译文: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 提拔才能出众 的人,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 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 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 家家 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三)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 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译文: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 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 他们认为好的, 我 们就推行它, 他们憎恶的, 我们就改正它。 这是我的老师啊,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四)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 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 宾客。

译文: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 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 的事情, 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 让他 谋划怎样做可行, 怎样做不行。 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 一切准 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五)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 减。

(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 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 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晋书》 )

译文:乐广有一个好朋友,好久没有来了,乐广去问原因。朋友回答说:“以前 在你办公的地方坐着, 蒙你给酒我喝。 我刚刚要喝酒, 看见杯子里有一条蛇。 我 感到很恶心,喝了酒之后,就病了,就好久没有拜访你。 ”当时,河南官府办公 的地方, 墙上挂着一张用牛角装饰的弓, 弓上用漆画着蛇。 乐广猜想他杯子里的

蛇是弓的影子,就请朋友再来原来的地方摆酒,对朋友说:“酒礼貌是不是又出 现了蛇?” 朋友回答说:“跟以前见的一样。 ” 乐广把原因告诉了他。 朋友顿时明 白了,病一下子就好了。

(七)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 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 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 ” (刘 基《郁离子·捕鼠》 )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 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 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 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 墙壁, 啃我的用具, 我就会饥寒交迫, 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 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八)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 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 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 檀弓下》 )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 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 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 有个人饿得 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 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 ? ”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 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 ”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 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 之于齐楚 / 扞蔽也 // 犹齿之有唇也 // 唇亡则齿寒 // 今日亡赵 / 明日患及齐 楚矣 // 且救赵 / 高义也 // 却秦师 /显名也 // 不务为此而爱粟 // 为国计者 /过矣。 [NextPage]

② /为可断可不断,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③“救赵”后断句, “却秦师”后也必须断句,反之亦然,否则减 1分。

④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 1分,减完为 5分为止。

(赵国被秦国围困) 齐国、 楚国去解救赵国。 赵国人粮食匮乏, 向齐国请求救助, 齐王不答应。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犹如牙齿 有嘴唇, 如果嘴唇没有了, 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 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 马上祸 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 况且, 救赵国, 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 击退秦国的 军队, 可以张显我们的名声。 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 这不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啊。 ”

(十 ) 【解析】答案:匡庐奇秀 /甲天下山 //山北峰 /曰香炉 //峰北寺 /曰遗爱寺 //介峰 寺间 /其境胜绝 /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若远行客过 故乡 /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 /作草堂

评分说明:①学生答卷一律用“ /” 。 “ //”是为方便阅卷评分设计的标志。②“ //” 处断句每处得 1分。 “ //”和“ /”以外处断句,酌情减分,减完 5分为止。

这道题考查文言断句, 这种方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是一种 “一巧拨千 斤”的考查方式。

文言文断句的题目没有要求加标点,而是要求用“ /”断句。这样考查既符合文 言文“句读”的特点,又降低了难度,是一种合理的命题方式。可能是考虑到选 文内容较为陌生, 命题把原文分成了两段, 进一步降低了难度。 但是, 本题看似 简单,实则不然,考生只有读懂大意,才能按照文言文表达的习惯断句。

第一段, “甲天下山”处的断句若在“甲天下”后断似乎也可以,而且“桂林山 水甲天下”的说法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但是,如果这样断,下文的“山山”连用 就无法说通。实际上,第一个“山”字属于前句,第二个“山”字属于后一句; 所以,断在“天下山”后才妥当。 “曰香炉”处的断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断在“香炉峰”后较顺口,但是下文的“北寺”就显得很突兀,其实这两句话的 结构和内容 (交代位置和名称 ) 都较为相似,这样看来断在“香炉”后更为合理。 另外, 在古诗文中一些专用名词的中心词往往不出现, 如 “自古图牒, 未有雁荡” 中的雁荡山,就只用了“雁荡”二字,又如“天姥连天向天横”中的天姥山,就 只用了“天姥”二字。 “曰遗爱寺”处的断句,如果把上文的两句话当成对偶句 处理,断到“遗爱”后,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这样一来,下文就成了“寺 介峰寺间” , 与上下文不搭调, 因此断在 “遗爱寺” 后才合理。 本段中的两个 “曰” 字也颇具干扰性, 文言文中 “曰” 字后常常有停顿, 这时 “曰” 字往往译为 “说” , 可是这里的“曰”是“叫”的意思 (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以故其后名 之曰褒禅”中的“曰”字用法相同 ) ,断在“曰”后把动宾拆开,显然不妥。

第二段的陈述对象较为明确——“太原人曰乐天” ,断句的关键是弄清句意,弄 清陈述对象。 “见而爱之” 处的断句较好确认, 由于 “而” 这个承接虚词, 将 “见” 和“爱”两个动词紧密连接在一起, “之”字是它们共同的宾语。 “恋恋不能去” 处的断句,由于陈述部分动词较多,谓语动词不易确认,但虚词“因”字提示了 前后两部分是顺承关系, “不能去”后的断点就较好判断。

完成这道题,考生如果单纯以某些固定程式 (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 “曰”字后 多要停顿等 ) 作为标志,而忽略断句的主要依据是理解文意,显然不妥。必须以 读懂语句为根本,才可能断对。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祛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2.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 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 柴胡白芍姜枣随 3. 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 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 甘桔桑皮劳热宜 4. 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嗽除蒸敛汗高 5. 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羸鳖甲柴 地骨当归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 肺劳蒸嗽服之谐 6. 紫菀汤

紫菀汤中知贝母 参苓五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 咳血吐痰劳热久 7.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 8. 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 顺气生津嗽哽宁 9.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 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 阴班劳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 麦夏苁蓉仔细哦 10. 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增辑

独参功擅得嘉名 血脱脉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浓取汁 应知专任力方宏 2. 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最守真 补人三宝气精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 益寿延年实可珍 3. 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 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 持纲三气妙难言 4. 还少丹

还少温调脾肾寒 茱淮苓地杜牛餐 苁蓉楮实茴巴枸 远志菖蒲味枣丸 5. 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 熟地淮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 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 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 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 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札菊 归芍参麦各分途 6. 右归饮

右归饮治命门衰 附桂山萸杜仲施 地草淮山枸杞子 便溏阳痿服之宜 左归饮主真阴弱 附桂当除易麦龟 7.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有奇功 归少芪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 别名止汗玉屏风 8. 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何首乌 菟丝牛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当归合 专益肾肝精血虚 9. 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 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 远志茯苓共养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 劳心思虑过耗真 10. 虎潜丸

虎潜脚痿是神方 虎胫膝陈地锁阳 龟版姜归知柏芍 再加羊肉捣丸尝 11. 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膝苁蓉 二地天冬杜柏从 五味锁阳归杞子 真元虚弱此方宗 12. 斑龙丸

斑龙丸用鹿胶霜 苓柏菟脂熟地黄 等分为丸酒化服 玉龙关下补元阳 TOP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伤寒服此汗猎漓 2. 桂枝汤

灌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阳如疟此为功 3. 大青龙汤

大囙龙汤桂麻黄 杏矟石膏姜枣藏

太阳螢汗兼烦躁 风寒 ? =解此为良 4. 小青龙汤

小龙青汤治水气 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 细辛半夏兼五味 5. 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 二味加汝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 有汗加葛无麻黄 6.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钱氏 再加芍药甘草是 阳明发热与头痛 再加芍药甘草是 亦治省疫 S 胙舭 ? 疽真已出慎勿使 7.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划用防崇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三阳解來益姜葱 阴虚气弱人禁用 加减临时载变通 8. 神术散

杀术散用樖草苍 细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经祛风湿 风寒泄泻总煱尝 太妻神术即平胃 加入菖蒲与藿香 海藏神术苍防草 太戶无汗代麻黄 若以白术易苍术 太阳有汗此为良 9. 麻黄附茄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发表温经两法彰 吏非眒里相兼治 少阴反热曷能康 10. 人参败毒散

朗参败毒茯苓草 钘桔柴前羌独塥 薄荷少许姜三片 四时感 C 坝衅婀 ? 去参名为败毒散 加入蟵风治亦同 11.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 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 阳虚无汗法当蚁 12. 麻黄人参善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 桂枝五味麦冬襄 贯芪甘草汗兼补 虚人外感伏耶康 13. 神白散

神白散用白芷甘 姜葱淡豉与相拔 肘后单煎葱白豉 两督举儡散风寒 14. 十神汤

十神汤里葛升麻 陈草芎苏白芷加 麻黄赤善兼香附 时邪感冒郊堪夸 增辑

银翘散主上焦医 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 风温补窹此返宜

啡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2.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 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掿轻清剂 热盛阳明入母膏 3. 防风解毒汤

防电解懂荆薄荷 大力石膏竹叶和 甘桔连翘知木枳 风温痧贞肺经多 4. 竹叶柳蒂汤

竹味柳蒂干葛知 蝉衣荆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参甘麦 初起风痧此可施 5&华盖散

华盖麻黄杏闄红 桑皮苓草椣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 表散风寒捆最雄 TOP

大承气汤用芒硝 枳实厚朴大黄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 急下阳明有数条 2.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实黄 谵狂痞硬上焦强 益以羌活名三化局蟹绫帐悼上 ?

调胃承气硝黄草 甘缓微和将胃保 不用朴实伤上焦 中焦燥实服之好 4.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 枳柏茱连棱术随 大黄黑丑兼香附 芒硝十丸量服之 一切实积能推荡 泻痢食疟用咸宜 5.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首大黄 芩哩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 丸服 湿热积滞力能攘

若还后重兼气滞 木香导滞加槟榔 6. 搪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7. 蜜煎导法

蜜煎导法通大便 或将猎胆灌肛中 不欲苦寒伤胃腑 阳明无热勿轻攻 增辑

芍药芩连与锦纹 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 枳壳加之效若神

香连治痢习为常 初起宜通勿遽尝 别有白头翁可恃 秦皮连柏苦寒方 3. 更衣丸

更衣利便治津干 芦荟朱砂滴酒丸 脾约别行麻杏芍 大黄枳朴蜜和丸 TOP

瓜蒂散中赤小豆 或入藜芦郁金凑 此吐实热与风痰 虚者参芦一味勾 若吐虚烦栀豉汤 剧痰乌附尖方透 古人尚有烧盐方 一切积滞功能奏 2. 稀涎散

稀涎皂角白矾班 或益藜芦微吐间 风中痰升人眩仆 当先服此通其关 通关散用细辛皂 吹鼻得嚏保生还 TOP

小柴胡汤和解供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2.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邪成郁逆 敛阴泄热平剂扶 3. 黄连汤

黄连汤内用干姜 半夏人参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枣 寒热平调呕痛忘 4. 黄芩汤

黄芩汤用甘芍并 二阳合利枣加烹 此方遂为治痢祖 后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姜与半夏 前症皆呕此能平 单用芍药与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营 5.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 调经八味丹栀着 6.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大腹苏 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 感伤岚瘴并能驱 7. 六和汤

六和藿朴杏砂呈 半夏木瓜赤茯苓 术参扁豆同甘草 姜枣煎之六气平 或益香薷或苏叶 伤寒伤暑用须明 8. 清脾饮

清脾饮用青朴柴 苓夏甘芩白术偕 更加草果姜煎服 热多阳疟此方佳 9.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 防风白术煎丸酌 补演并用理肝脾 若作食伤医更错 增辑

何人饮治久虚疟 参首归陈姜枣约 追疟青陈柴半归 首乌甘草正未弱 若名休疟脾无虚 参甘归乌甘草酌 四兽果梅入六君 补中兼收须量度 更截实疟木贼煎 青朴夏榔苍术着 2. 奔豚汤

奔豚汤治肾中邪 气上冲胸腹痛佳 芩芍芎归甘草半 生姜干葛李根加 3. 达原饮

达原厚朴与常山 草果槟榔共涤痰 更用黄芩知母入 菖蒲青草不容删 4. 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 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壳兼碧玉 湿热轻宣此法良 TOP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枣表兼里 妙法内攻并外攘 柴胡芒硝义亦尔 仍有桂枝大黄汤 2.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 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 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 外科疡毒总能消 3. 五积散

五积散治五般积 麻黄苍芷归芍芎 枳桔桂姜甘茯朴 陈皮半夏加姜葱 除桂枳陈余略炒 熟料尤增温散功 温中解表祛寒湿 散痞调经用各充 4. 三黄石膏汤

三黄石膏芩柏连 栀子麻黄豆豉全 姜枣细茶煎热服 表里三焦热盛宣 5.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甘草四般治二阳 解表清里兼和胃 喘汗自利保平康 6.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 内伤外感此方推 参前若去芎柴入 饮号芎苏治不差 香苏饮仅陈皮草 感伤内外亦堪施 7. 茵陈丸

茵陈丸用大黄硝 鳖甲常山巴豆邀 杏仁栀豉蜜丸服 汗吐下兼三法超 时气毒疠及疟痢 一丸两服量病调 8. 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即九味 已独知连白术暨 散热培阴表里和 伤寒两感差堪慰 TOP

平胃散是苍术朴 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驱瘴岚 调胃诸方从此扩 或合二陈或五苓 硝黄麦曲均堪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 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 即是此方加夏藿 2.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 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 亦可方中用麦芽 大安丸内加白术 消中兼补效堪夸 3. 健脾丸

健脾参术与陈皮 枳实山楂麦薜随 曲糊作丸米饮下 消补兼行胃弱宜 枳术丸亦消兼补 荷叶烧饭上升奇 4.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 山约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5.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全 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 清热破结补虚痊 6. 鳖甲饮子

鳖甲饮子治疟母 甘草芪术芍芎偶 草果槟榔厚朴增 乌梅姜枣同煎服 7. 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 TOP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木香苍术易白术 调中益气畅脾神

乌药顺气芎芷姜 橘红枳桔及麻黄 僵蚕炙草姜煎服 中气厥逆此方详 3.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 又六郁汤苍芎附 甘苓橘半栀砂仁 4.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橘半归 前胡桂朴草姜依 下虚上盛痰嗽喘 亦有加参贵合机 5. 四七汤

四七汤理七情气 半夏厚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 痰涎呕痛尽能纾 又有局方名四七 参桂夏草妙更殊 6. 四磨汤

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 实者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饮子白酒斟 7.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用人参 半夏甘姜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力能禁 8. 正气天香散

绀珠正气天香散 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郁兼除痛 气行血活经自匀 9.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治呕呃 参甘半夏枇杷麦 赤莛再加姜枣煎 方由金匮此方辟 10. 丁香柿瞪汤

? ! 香柿呝人扤姜 呃逆因寒菩曝戕 济申香 5俳龆 ? 或加竹┵用皆良

定喘爸箋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嗽杏黄芩兼ㄊ草 肺寒膈热喘忴尝 增辑

伺合徝丸麝息香 木丁连陆气崿芳 犀冰白术沉香附 衣撁朱砂中恶尝 2. 顾蒌薤白汤

瓜蒌 ? /白治胸痹 益略白酒温肺气 加夏加朴枳桂枝 治法稍殊名朽异 #.丹参饮

丹参饮里用闈砂 心胃诸痛惂验哨 百合汤中乌舀佐 专初郁气捇须

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碖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 气應双榔功独崇 再加宦芪与肉桂 十全大补补方愛

十 ? +初却芷礨草加粟

人参养营及十葖 除却川芎五味联 陈陇 ? 6志加姜枣 肺脾嗻血 ? 9方先 3. 归脾汤

归脾汤用实财晕 归草茯杀敹志随 酸枣漠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 镇忡健牲迹可却 硠风崩偐总能医 4. 养心汤

养心汤用矟芪参 二茯塥归柏子涟 夏曲远志兼桂味 再加酸枣总狞心 5&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驭芍 细辛甘草木扫着 再加大枣治阴厥 脉细唁猩由血弱

D 谟芯煤 咏 ? 发表温中蛨经骡

不用附子及干姜 謟阳过剂阴反灼 6*桃埵承气汤

桃仁承气五 0闫 ? 甘操硝称并桂枝 葓结膀胱少腹胀 犁狂蓄血桩蟕颐 7.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 血升胃热火杏干 斑黄阳毒皆堪諲 或益柴芩总伐肝 8. 咳血方

咳血方中诃子收 瓜 ]浜 #石山栀投 青黛蜜丸口噙化 咳嗽痰血服援駥 9.G 剀窗资 u 丸

秦艽白术丸东詪 归尾桃仁枵实攒 地榆泽胁皂角子 糊丸癣痔点艰难 仍有苍术防风剂 润血疏血燥湿安

槐花散用治肠风 侧柏黑荆枳壳砫

唯末等分米饮下 宽宝凉血逐风功 11. 小蓟饮子 小蓟饮酌藕 F 鸦 ? 暮通滑石生地襄

归草黑栀淡竹 R ? 血淋热结 之良

四生丸用三般露 侧柏艾荷生地协

复元活血睦柴胡 花粉当归山甲入

桃仁红花在黄草 损伤瘀血酒稿

黄帕汤将远血医 胶芩地术附甘随

更謯赤豆当欓散 进血服 ? . 效亦破

黑地黄丸觾地黄 还同苍术味干姜

多缺便應脾虚陷 燥湿滋阴伣擅长

癫狗咬毒沃妙芳 毒传迅速有牧当

桃仁地鳖大浧共 蜜酒浓煎连滓尝

血府逐瘀归地桃 红花枳磺膝芎饶

柴胡赤芍甘桔梗 血化下愋不作劳

少腹逐圉芎炮姜 歇胡灵脂芍茴香 蒲黄棱桂当没药 调经止痛是良方 6. 补阳还庡汤

补阳还五赤芍芎 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 血中瘀滞用桃红 TOP

小续命汤桂附芎 漏黄参芍杏防风 黄兴防襋兼甘拜 六 ? -风中此方通 2.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羌 6婪 ? 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甘术 风邪散见咳通尝 3. 三生饮

三生馀用乌附星 三皆生用木香听 加参对半扶元气 卒中痰迷楟此灵 4.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山茱斛 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枣服 喑厥风痱能治之些汛归肾阴精足 5.6阑钐 ?

独活虁中羌喞防 芎归辛桂参夏倥 茯神远志白薇草 瘛从昏愦力能匡 6. 顺风匀气散

食风匀气术乌沉 白芷天麻苏叶参 木瓜甘草青皮合 剐僻偏

7.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黄柏苍术天南星 桂枝防醒及威灵 桃仁察花龙胆草 羌芷川芎神曲停 痛风湿热与痰血 上中下通用之听 8. 独活寄生汤

独活祭生艽防辛 芎硅地芍桂傔均 杜瀑牛膝人参草 冷剁顽痹屈能伸 若去寄生加芪续 汤名三痹古方珍 9. 消风散

消风散内羌防荆 芎朴参苓陈草并 僵蚕蝉蜕藿香入 为末茶调或酒行 10.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偶 目昏鼻塞风攻上 正芦头痛悉能康 方内若加僵蚕菊 菊花茶调用亦臧

清空芎草柴芩连 羌防升之入顶巅 为末茶调如膏服 正偏头痛一时蠲 12. 人参荆芥散

人参荆芥散熟地 防风此枳芎归比 酸枣鳖羚桂术甘 血风劳作风虚治 增辑

资寿解语汤用羌 专需竹沥蒸鳃姜 防风桂附羚羊角 酸枣麻甘十味详 2. 小活络丹

小晃络丹用二乌 地龙乳没胆星俱 中风手足澰麻木 _痰湿流连一服驱 大活络丹多味益 恶风大症此方需 3. 羚角钩藤汤

俞氏羚羊钩藤汤 桑叶菊花鲜地黄 芍草茯苓川芎茹 凉肝增液定风方 4. 膨肝熄风汤

张氏镇肝熄风汤 龙牡龟牛制亢阳 代赭天冬元芍草 茵陈川楝麦芽襄 痰多加恿胆星好 尺脉虚浮萸地匡 加入石膏清里热 便溏龟赭易脂良 TOP

理謵汤主續中乡 甘草人 2问鹾诮 ? 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总回阳 2. 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 茯苓术芍附蓏姜 少阴腹蛿有水气 悸眩润惕保安康 3. 四逆尷

四逆汤中姜附草 三阴厥逆太阳沉 或盖姜葱参芍桔 通阳复脉力能任 4. 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尿猪胆汁 干姜附讚兼葱白 热因寒用妙义深 阴盛格阳厥无脉 5.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人参枣 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 厥阴头痛皆能保 6&益元汤

益元艾附与干姜 麦味知连参草将 姜枣葱煎入童便 内寒外热名捶阳 7. 加阳急救汤

加阳救急用六君 桂附干姜五螙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 三阴 ? . 厥见奇勋 8. 四神丸

四神故纸吴茱萸 肉蔻五味四般须 大枣百枚姜八两 五更肾泻火衰扶 9. 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陈草苓 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 虚寒胀满用皆灵 10. 导气汤

疝气方用荔枝核 栀子山楂枳壳益 再入吴茱入厥阴 长流水煎疝痛释 12. 橘核丸

橘核丸中川楝桂 朴实延胡藻带昆 桃仁二木酒糊合 颓疝痛顽盐酒吞 增辑

参附汤疗汗自流 肾阳脱汗此方求 卫阳不固须芪附 郁遏脾阳术附投 2.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木茴香 川楝槟榔巴豆姜 再用青皮为细末 一钱酒下痛疝尝 3. 黑锡丹

黑锡丹能镇肾寒 硫黄入锡结成团 胡芦故纸茴沉木 桂附金铃肉蔻丸 4. 半硫丸

半硫半夏与硫黄 虚冷下元便秘尝 金液丹中硫一味 沉寒厥逆亦兴阳 5. 浆水散

浆水散中用地浆 干姜附桂与良姜 再加甘草同半夏 吐泻身凉立转阳 6. 来复丹

来复丹用玄精石 硝石硫黄橘红着 青皮灵脂复元阳 上盛下虚可镇宅 TOP

乌梅丸用细辛桂 人参附子椒姜继 黄连黄柏及当归 温藏安蛔寒厥剂 2. 化虫丸

化虫鹤虱及使君 槟榔芜荑苦楝群 白矾胡粉糊丸服 肠胃诸虫永绝氛 增辑

集效姜附与槟黄 芜荑诃鹤木香当 雄槟丸内白矾入 虫啮攻疼均可尝 十二、祛暑之剂

三物香薷豆朴先 若云热盛加黄连 或加苓草名五物 利湿祛湿木瓜宣 再加参芪与陈术 兼治内伤十味全 二香合入香苏饮 仍有藿香葛传 2.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参草芪 当归麦味青陈皮 曲柏葛根苍白术 升麻泽泻姜枣随 3. 缩脾饮

缩脾饮用清暑气 砂仁草果乌梅暨 甘草葛根扁豆加 吐泻烦渴温脾胃 古人治暑多用温 暑为阴证此所谓 大顺杏仁姜桂甘 散寒燥湿斯为贵 4.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 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脉绝急煎斟 5. 六一散

六一滑石同甘草 解肌行水兼清燥 统治表里及三焦 热渴暑烦泻痢保 益元碧玉与鸡苏 砂黛薄荷加之好 TOP

五苓散治太阳腑 白术泽泻猪茯苓 膀胱化气添官桂 利便消暑烦渴清 除桂名为四苓散 无寒但渴服之灵

猎苓汤除桂与术 加入阿胶滑石停 此为和湿兼泻热 疸黄便闭渴呕宁 2. 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行水散痞有生姜 加桂除夏治悸厥 茯苓甘草汤名彰 3. 肾着汤

肾着汤内用干姜 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痛与腰冷 亦名干姜苓术汤 黄芪防已除姜茯 术甘姜枣共煎尝 此治风水与诸湿 身重汗出服之良 4. 舟车丸

舟车牵牛及大黄 遂戟芫花又木香 青皮橘皮加轻粉 燥实阳水却相当 5. 疏凿饮子

疏凿槟榔及商陆 苓皮大腹同椒目 赤豆艽羌泻木通 煎益姜皮阳水服 6. 实脾饮

实脾苓术与木瓜 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蔻附姜兼厚朴 虚寒阴水效堪夸 7. 五皮饮

五皮饮用五般皮 陈茯姜桑大腹奇 或用五加易桑白 脾虚肤胀此方司 8.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羌独芎 甘蔓藁木与防风 湿气在表头腰重 发汗升阳有异功 风能胜湿升能降 不与行水渗湿同 若除独活芎蔓草 除湿升麻苍术充 9. 大橘皮汤

大橘皮汤治湿热 五苓六一二方缀 陈皮木香槟榔增 能消水肿及泄泻 10.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治疸黄 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 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 仲景柏皮栀子汤 11. 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 匾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 煎加灯草痛淋蠲 12. 萆解分清饮

萆解分清石菖蒲 草梢乌药益智俱 或益茯苓盐煎服 通心固肾浊精驱 缩泉益智同乌药 山药糊丸便数需 13.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羌防升 猪泽茵陈芩葛朋 二术苦参知母草 疮疡湿热服皆应

五淋散用草栀仁 归芍茯苓亦共珍 气化原由阴以育 调行水道妙通神 2. 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 朴夏白通滑竹伦 水用甘澜扬百遍 湿温初起法堪遵 3.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 茵陈滑石木通草 芩翘贝母射干薄 暑疫湿温为末尝 4. 鸡鸣散

鸡鸣散是绝奇方 苏叶茱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煎冷服 肿浮脚气效彰彰 5. 中满分消汤

中满分消泊朴乌 归萸麻夏荜升胡 香姜草果参芪泽 连柏苓青益智需 丸用芩连砂朴实 夏陈知泽草姜俱 二苓参术姜黄合 丸热汤寒治各殊 6. 二妙丸

二妙丸中苍柏煎 若云三妙膝须添 痿痹足疾堪多服 湿热全除病自痊 TOP

炙甘草汤参姜桂 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 虚劳肺痿效如神 2. 滋燥养营汤

滋燥养营两地黄 芩甘归芍及艽防 爪枯肤燥兼风秘 火燥金伤血液亡 3. 活血润燥生津散

活血润燥生津散 二冬熟地兼瓜蒌 桃仁红花及归芍 利秘通幽善泽枯 4. 韭汁牛乳饮

韭汁牛乳反胃滋 养营散瘀润肠奇 五汁安中姜梨藕 三般加入用随宜 5. 润肠丸

润肠丸用归尾羌 桃仁麻仁及大黄 或加艽防皂角子 风秘血秘善通肠 6. 通幽汤

通幽汤中二地俱 桃仁红花归草濡 升麻升清以降浊 噎塞便秘此方需 有加麻仁大黄者 当归润肠沁名殊 7. 搜风顺气丸

搜风顺气大黄蒸 郁李麻仁山药增

防独车前及槟榔 菟丝牛膝山茱仍 中风风秘及气秘 肠风下血总堪凭 8. 消渴方

消渴方中花粉连 藕汁地汁牛乳研 或加姜蜜为膏服 泻火生津益血痊 9. 白茯苓丸

白茯苓丸治肾消 花粉黄连萆解调 二参熟地覆盆子 石斛蛇床篦至要 10. 猪肾荠尼汤

猪肾荠尼参茯神 知芩葛草石膏因 磁石天花同黑豆 强中消渴此方珍 11.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参芪草 二地二冬枇斛参 泽泻枳实疏二腑 躁烦消渴血枯含 12. 酥蜜膏酒

酥蜜膏酒用饴糖 二汁百部及生姜 杏枣补脾兼润肺 声嘶气惫酒喝尝 13. 清燥汤

清燥二术与黄芪 参苓连柏草陈皮 猪泽升麻五味曲 麦冬归地痿方推 增辑

沙参麦冬饮豆桑 玉竹甘花共和方 秋燥耗伤肺胃液 苔光干咳此堪尝 2.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参草杷 石膏胶杏麦芝麻 经霜收下干桑叶 解郁滋干效可夸 3. 琼玉膏

琼玉膏中生地黄 参苓白蜜炼膏尝 肺枯干咳虚劳症 金水相滋效倍彰 4. 黄连陈胶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 芍药黄芩合自良 更有驻车归醋用 连胶姜炭痢阴伤 5. 滋肾通关丸

滋肾通关桂柏知 溺癃不渴下焦医 大补阴丸除肉桂 地龟猪髓合之宜 6. 增液汤

增液汤中参地冬 鲜乌或入润肠通 黄龙汤用大承气 甘桔参归妙不同 TOP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柏黄芩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斑黄均可使

若云三黄石膏汤 再加麻黄及淡黄 此为伤寒温毒盛 三焦表里相兼治 栀子金花加大黄 润肠泻热真堪倚 2.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 痞乃热邪寒药治 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 温药下之妙异常 3.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 法在降阳而和阳 4. 白虎汤

白虎汤用石膏偎 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 躁烦热渴舌生苔 5.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生姜兼粳米 暑烦热渴脉虚寻 6. 升阳散火汤

升阳散火葛升麻 羌独防风参芍侪 生炙二草加姜枣 阳经火郁发之佳 7.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8. 清心莲子饮

清心莲子石莲参 地骨柴胡亦茯苓 芪草麦冬车前子 躁烦消渴及崩淋 9. 甘露饮

甘露两地与茵陈 芩枳枇杷石斛伦 甘草二冬平胃热 桂苓犀我可加均 10. 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 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 口疮吐衄及牙宣 11. 泻黄散

泻黄甘草与防风 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 胃热口疮并见功 12. 钱乙泻黄散

钱乙泻黄升防芷 芩夏石斛同甘枳 亦治胃热及口疮 火郁发之斯为美 13. 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 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 肺炎喘嗽此方施 14. 泻青丸

泻青丸用龙胆栀 下行泻火大黄资 羌防升上芎归润 火郁肝经用此宜 15.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力能排 16. 当归龙荟丸

当归龙荟用四黄 龙胆芦荟木麝香 黑栀青黛姜汤下 一切肝火尽能攘 17. 左金丸

左金茱连六一丸 肝经炎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已 热泻热痢服之安 连附六一治胃痛 寒因热用理一般 18. 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 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 引热同归小便中 19. 清骨散

清骨散用银柴胡 胡连秦艽鳖甲符 地骨青藁知母草 骨蒸劳热保无虞 20.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芩连鼠 玄参甘桔板蓝根 升柴马勃连翘陈 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 大头天行力能御 21. 清震汤

清震汤治雷头风 升麻苍术两般充 荷叶一枚升胃气 邪从上散不传中 22. 桔梗汤

桔梗汤中用防已 桑皮贝母瓜蒌子 甘枳当归薏杏仁 黄芪百合姜煎此 肺痈吐脓或咽干 便秘大黄可加使 23. 清咽太平丸

清咽太平薄荷芎 柿霜甘桔及防风 犀角蜜丸治膈热 早间咯血颊常红 24. 消斑青黛饮

消斑青黛栀连犀 知母玄参生地齐 石膏柴胡人参草 便实参去大黄跻 姜枣煎加一匙醋 阳邪里实此方稽 25. 辛夷散

辛夷散里藁防风 白芷升麻与木通 芎细甘草茶调服 鼻生息肉此方攻 26. 苍耳散

苍耳散中用薄荷 辛荑白芷四般和 葱茶调服疏肝肺 清升浊降鼻渊瘥 27. 妙香散

妙散山药与参芪 甘桔二茯远志随 少佐辰砂木香麝 悸悸郁结梦中遗 增辑

紫雪犀羚牛朴硝 硝磁寒水滑和膏 丁沉木麝升玄草 更用赤金法亦超 2. 至宝丹

至宝朱砂麝息香 雄黄犀角与牛黄 金银二箔兼龙脑 琥珀还同玳瑁良 3. 万氏牛黄丸

万氏牛黄丸最精 芩连栀子郁砂并 或加雄角珠冰麝 退热清心力更宏 4. 玉女煎

玉女煎中地膝兼 石膏知母麦冬全 阴虚胃火牙疼效 去膝地生温热痊 5. 清瘟败毒散

清瘟败毒地连芩 丹石栀甘竹叶寻 犀角玄翘知芍桔 瘟邪泻毒亦滋阴 6. 化斑汤

化斑汤用石膏元 粳米甘犀知母存 或入银丹大青地 温邪斑毒治神昏 7. 神犀丹

神犀丹内用犀芩 元参菖蒲生地群 豉粉银翘蓝紫草 温邪暑疫有奇勋 8.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 阴分伏热此方攀 夜热早凉无汗者 从里达表服之安 TOP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 利气调中兼去湿 一切痰饮此方珍 导痰汤内加里枳 顽痰胶固力能训 若加竹茹与枳实 汤名温胆可宁神 润下丸仅陈皮草 利气祛痰妙绝伦 2. 涤痰汤

涤痰汤用半夏星 甘草橘红参茯苓 竹茹草蒲兼枳实 痰迷舌强服之醒 3. 青州白丸子

青州白丸星夏并 白附川乌俱用生 晒露糊丸姜薄引 风痰瘫痪小儿惊 4.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星夏橘 杏仁枳实瓜蒌实 芩苓姜汁为糊丸 气顺火消痰自失 5. 顺气消食化痰丸

顺气消食化痰丸 青陈星夏菔苏攒 曲麦山楂葛杏附 蒸饼为糊姜汁抟 6. 礞石滚痰丸

滚痰丸用青礞石 大黄黄芩沉水香 百病多因痰作祟 顽痰怪症力能匡 7. 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前胡辛 半夏荆甘赤茯因 煎加姜枣除痰嗽 肺感风寒头目颦 局方不用细辛茯 加入麻黄赤芍均 8.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参芪橘柏及干姜 苓泻麦芽苍术曲 太阴痰厥头痛良 9. 常山饮

常山饮中知贝取 乌梅草果槟榔聚 姜枣酒水煎露之 劫痰截疟功堪诩 10. 截疟七宝饮

截疟七宝常山果 槟榔朴草青陈伙 水酒合煎露一宵 阳经实疟服之妥 增辑

三子养亲痰火方 芥苏莱菔共煎汤 外台别有茯苓饮 参术陈姜枳实尝 2. 指迷茯苓丸

指迷茯苓丸最精 风化芒硝枳半并 臂痛难移脾气阻 停痰伏饮有嘉名 3. 紫金锭

紫金锭用麝朱雄 慈戟千金五倍同 太乙玉枢名又别 祛痰逐秽及惊风 4.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夏蒌 宽胸开结涤痰周 邪深大陷胸汤结 甘遂硝黄一泻柔 大陷胸丸加杏苈 项强柔至病能休 5. 十枣汤

十枣汤中遂戟花 强人伏饮效堪夸 控涎丹用遂戟芥 葶苈大枣亦可嘉 6. 千金苇茎汤

千金苇茎生薏仁 瓜瓣桃仁四味邻 吐咳肺痈痰秽浊 凉营清气自生津 7.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痰饮尝 和之温药四般良 雪羹定痰化痰热 海蜇葶荠共合方 8. 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用二陈 再加熟地与归身 别称神术丸苍术 大枣芝麻停饮珍 9. 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 陈皮桔梗草荆添 紫菀百部同蒸用 感冒咳嗽此方先

金锁固精芡莲须 龙骨蒺藜牡蛎需 莲粉糊丸盐酒下 涩精秘气滑遗无 2. 茯菟丸

茯菟丸疗精滑脱 菟苓五味石莲末 酒煮山药为糊丸 亦治强中及消渴 3. 治浊固本丸

治浊固本莲蕊须 砂仁连柏二苓俱 益智半夏同甘草 清热利湿固兼驱 4. 诃子散

诃子散用治寒泻 炮姜粟壳橘红也 河间木香诃草连 仍用术芍煎汤下 二者药异治略同 亦主脱肛便血者 5. 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治便数 参茯龙骨同龟壳 草蒲远志及当归 补肾宁心健忘觉 6. 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诃粟壳 肉蔻当归桂木香 术芍参甘为涩剂 脱肛久痢早煎尝 7. 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治汗出 芪柏芩连生熟地 泻火固表复滋阴 加麻黄根功更异 或云此药太苦寒 胃弱气虚在所忌 8. 柏子仁丸

柏子仁丸人参术 麦夫牡蛎麻黄根 再加半夏五味子 阴虚盗汗枣丸吞 9. 牡蛎散

阳虚自汗牡蛎散 黄芪浮麦麻黄根 扑法芎藁牡蛎粉 或将龙骨牡蛎扪 增辑

桃花汤用石脂宜 粳米干姜共用之 为涩虚寒少阴利 热邪滞下切难施 2. 威喜丸

威喜丸治血海寒 梦遗带浊服之安 茯苓煮晒和黄蜡 每日空心嚼一丸 3. 济生乌梅丸

济生乌梅与僵蚕 共末为丸好醋参 便血淋漓颇难治 醋吞惟有此方堪 4. 封髓丹

失精梦遗封髓丹 砂仁黄柏草和丸 大封大固春常在 巧夺先天报自安

真人活命金银花 防芷归陈草节加 贝母天花兼乳没 穿山角刺酒煎嘉 一切痈疽能溃散 溃后忌服用毋差 大黄便实可加使 铁器酸物勿沾牙 2. 金银花酒

金银花酒加甘草 奇疡恶毒皆能保 护膜须用蜡矾丸 二方均是疡科宝 3. 托里十补散

托里十补参芪芎 归桂白芷及防风 甘桔厚朴酒调服 痈疡脉弱赖之充 4. 托里温中汤

托里温中姜附羌 茴木丁沉共四香 陈皮益智兼甘草 寒疡内陷呕泻琅 5. 托里定痛汤

托里定痛四物兼 乳香没药桂心添 再加蜜炒罂粟壳 溃疡虚痛去如拈 6. 散肿溃坚汤

散肿溃坚知柏连 花粉黄芩龙胆宣 升柴翘葛兼甘桔 归芍棱莪昆布全 增辑

醒消乳没麝雄黄 专为大痈红肿尝 每服三钱陈酒化 醉眠取汗是良方 2. 小金丹

小金专主治阴疽 鳖麝乌龙灵乳储 黑炭胶香归没药 阴疮流注乳癌除 3. 梅花点舌丹

梅花点舌用三香 冰片硼珠朱二黄 没药煎葶蟾血竭 一丸酒化此方良 4. 保安万灵丹

万灵归术与三乌 辛草荆防芎活俱 天斛雄麻全蝎共 阴疽鹤膝湿痹须 5. 蟾酥丸

蟾酥丸用麝蜗牛 乳没朱雄轻粉俦 铜绿二矾寒水石 疔疮发背乳痈瘳 6. 一粒珠

一粒珠中犀甲冰 珍朱雄麝合之能 痈疽发背无名毒 酒化一丸力自胜 7. 六神丸

六神丸治烂喉痧 每服十丸效可夸 珠粉腰黄冰片麝 牛黄还与蟾酥加

阳和汤法解寒凝 外症虚寒色属阴 熟地鹿胶姜炭桂 麻黄白芥草相承 TOP

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 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 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动血漏名胶艾 虚痞朴实颇相当 脉沉寒厥亦桂附 便秘蓄血桃仁黄 安胎养血先为主 余因各症细参详 后人法此治经水 过多过少别温凉 温六合汤加芩术 色黑后期连附商 热六合汤栀连益 寒六合汤加附姜 气六合汤加陈朴 风六合汤加艽羌 此皆经产通用剂 说与时师好审量 2. 胶艾汤

胶艾汤中四物先 阿胶艾叶甘草全 妇人良方单胶艾 胎动血漏腹痛全 胶艾四物加香附 方名妇宝调经专 3. 当归散

当归散益妇人妊 术芍芎归及子芩 安胎养血宜常服 产后胎前功效深 4. 黑神散

黑神散中熟地黄 归芍甘草桂炮姜 蒲黄黑豆童便酒 消瘀下胎痛逆忘 5. 清魂散

清魂散用泽兰叶 人参甘草川芎协 荆芥理血兼祛风 产中昏晕神魂贴 6. 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杏薏仁 防独芎归又茯神 酸枣木香和甘草 子痫风中可回春 7.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产后腹痛蓐劳匡 亦有加入参芪者 千金四物甘桂姜 8. 达生散

达生紫苏大腹皮 参术甘陈归芍随 再加葱叶黄杨脑 孕妇临盆先服之 若将川芎易白术 紫苏饮子子悬宜 9. 参术饮

妊娠转胞参术饮 芎芍当归熟地黄

炙草陈皮兼半夏 气升胎举自如常 10. 牡丹皮散

牡丹皮散延胡索 归尾桂心赤芍药 牛膝棱莪酒水煎 气行瘀散血瘕削 11. 固经丸

固经丸用龟板君 黄柏樗皮香附群 黄芩芍药酒丸服 漏下崩中色黑殷 12. 柏子仁丸

柏子仁丸熟地黄 牛膝续断泽兰芳 卷柏加之通血脉 经枯血少肾肝匡 增辑

交加散用姜地捣 二汁交拦各自妙 姜不辛散地不寒 产后伏热此为宝 2. 天仙藤散

天仙藤散治子气 香附陈甘乌药继 再入木瓜苏叶姜 足浮喘闷此方贵 3. 白术散

白术散中用四皮 姜陈苓腹五般奇 妊娠水肿肢浮胀 子肿病名此可医 4. 竹叶汤

竹叶汤能台子烦 人参芩麦茯苓存 有痰竹沥宜加入 胆怯闷烦自继根 5. 紫苑汤

紫菀汤方治子嗽 天冬甘桔杏桑会 更加蜂蜜竹茹煎 孕妇咳逆此为最 6. 失笑散

失笑蒲黄及五灵 晕平痛止积无停 山楂二两便糖入 独圣功同更守经 7. 如圣散

如圣乌梅棕炭姜 三般皆煅漏崩良 升阳举经姜栀芍 加入补中益气尝 8. 生化汤

生化汤宜产后尝 归芎桃草炮姜良 倘因乳少猪蹄用 通草同煎亦妙方 9. 保产无忧方

保产无忧芎芍归 荆羌芪朴菟丝依 枳甘贝母姜蕲艾 功效称奇莫浪讥 10. 泰山磐石饮

泰山磐石八珍全 去茯加芪芩断联 再益砂仁及糯米 妇人胎动可安痊 11. 抵当丸

抵当丸用桃仁黄 水蛭虻虫共合方 蓄血胞宫少腹痛 破坚非此莫相当

安胎饮子建莲先 青宁还同糯米煎 神造汤中须蟹爪 阿胶生草保安全 13. 固冲汤

固冲汤中芪术龙 特蛎海蛸五倍同 茜草山萸棕炭芍 益气止血治血崩 附:(一 ) 便用杂方

望梅丸用盐梅肉 苏叶薄荷与柿霜 茶末冬冬糖共捣 旅行赉服胜琼浆 2. 骨灰固齿散

骨灰固齿猪羊骨 腊月腌成煅碾之 骨能补骨咸补肾 坚牙健啖老尤奇 3. 软脚散

软脚散中芎芷防 细辛四味碾如霜 轻撒鞋吉行远道 足无箴疮汗皆香 附:(二 ) 幼科

回春丹用附雄黄 冰麝羌防蛇蝎襄 朱贝竺黄天胆共 犀黄蚕草钩藤良 2. 抱龙丸

抱龙星麝竺雄黄 加入辰砂痰热尝 琥珀抱龙星草枳 苓淮参竺箔朱香 牛黄抱龙星辰蝎 苓竺腰黄珀麝僵 明眼三方凭选择 怠惊风发保平康 3. 肥儿丸

肥儿丸用术参甘 麦曲荟苓楂二连 更合使君研细末 为丸儿服自安然 验方别用内金朴 苓术青陈豆麦联 槟曲蟾虫连楂合 砂仁加入积消痊 4. 八珍糕

八珍糕与小儿宜 参术苓陈豆薏依 淮药欠莲糯粳米 健脾益胃又何疑 5. 保赤丹

保赤丹中巴豆霜 朱砂神曲胆星尝 小儿急慢惊风发 每服三丸自不妨

(谨)遇:招待 间(舆):私下 (血脉)治:正常

诞(之):欺骗 重(难治):很 由(扁鹊):遵循

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和圣人一样洞察隐微的病变,让良医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

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心的是担心治疗方法太少。

(黄琬)辟:征招 (七八)狀:量词,一灸为一狀 应(除):立即

属(使):同“嘱”,嘱咐 寻(差):随即 含宥:宽恕

故(当死):必定 (使)木亟:疲惫

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

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仲尼)没:死 闵(焉):忧虑 删(其要):选取 及(失):至于 (之)际:会合 序(方技):依次排列

1)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

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生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发百病的根源,生死的界限,而用

以来揣度针石灸法,调配出各种适宜的药物。

2)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

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依据草石的寒温性,丈量疾病的深浅,借助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

辩五脏六腑所使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出寒凉与温热的药剂,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才)秀:出众 赍(百年):持 徇物:追求身外之物

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

1)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

译文: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

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是自己外表华丽而内在憔悴。

仁寿:长寿 遐迩:远近 (不) 忒:差错

式(为):用 龟镜:借鉴 (既)淹:久

惟(明):肯定 (累)属:接续

1) 夫释缚脱艰, 全真导气, 拯黎元於仁寿, 济羸劣以获安者, 非三圣道, 则不能致之矣。

译文:解除疾病的束缚和痛苦,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拯救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域,帮助体弱

多病的人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晨星:稀少 长物:多余的东西 渔猎:广泛博涉 (医书)觏:看见 盍(锲):何不 共(天下):供给

(仙)遗:赠送 诧(为):欺骗 侈(功德):夸大

亡如:无奈 阙如:存疑不言 亟(矣):频繁

向方:遵循正确的方向 (不)厌:满足 攄(生平):抒发

1) 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

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译文:喜爱学习的医生都知道趋向正道,但是贪求常规的医生仍然各自认为老师的学说正确,

厌恶听取高明的理论,那些技术不高明的医生又只稍微了解一些粗浅的内容,不能明白精辟的含义,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它,很少能取得满意疗效。

(由来)尚:久远 妍蚩:美丑 (同)患:厌恨 大段:尤言十分 隐忍:克制忍耐 邀射:谋取

谅(非):确实 鄙俚:粗俗

1)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

译文:自古以来名医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

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是说到爱惜生命,任何畜牲都是一样的。损害别人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厌恨的,何况是人呢?

(慎)简:选择 无似:犹不肖 摄:代理

鲁邹:指孔孟那样的圣人 昭(余):显示 信(宿):再宿

(大)隳:毁坏 猛浪:即孟浪,鲁莽 经权:义偏于权,权变 格致:格物致知,探求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 会(精神):集中

守中:保持内心的虚无清净 怀玉:怀抱仁德 倾信:完全相信

1) 危急之际, 奚堪庸妄之悮投?疑似之秋, 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 此生付之矣。

译文:病情危急的时候,哪能经得起庸医误诊?病证真假难分的时候,怎能受得了不同意见

互相干扰?一步错了,病人这一生就交出去了。

多歧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画饼:比喻虚名没有实用

车薪杯水: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之火焰,比喻无济于事

便佞:巧言善辩 浸润:讒言 (难)必:决定

1) 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於败坏,嫁谤

译文:如果病在危险而又有疑难的阶段,连高明的医生也难以决定,须极其仔细慎重,还有

希望治愈,这班人贪图功劳,随意地用药,等到疾病恶化,便推卸责任,掩饰自己。这是贪图侥幸的一类医生。

亘(昼夜):贯穿 泠然:清凉貌 (其) 流:变化

敛袵: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噬脐:比喻后悔不及

如鼓应桴:好像桴鼓相应,比喻效验迅捷 (为)厉:祸害

1) 子南晨诣,愠形于色,究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次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

译文: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怪沈医师轻率的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师先

知,完全不说曾经服用凉药,并要向沈医师则求疗效,必要痊愈才肯罢休。

擘(目):分开 望洋:仰视 浪(决人):随便

遽(辞):急忙 讵(日):至 (未)昃:日西斜

1) 有医人工草书者, 医案人或不识, 所系尚无轻重; 至于药名, 则药铺中人, 岂能尽识草书乎 孟

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 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译文:又有对于草书擅长的医生,医案人们又的不认识,关系到的问题还不要紧,至于药名,

那么药铺中的人难道都能认识草字吗?鲁莽的人约莫抓药就造成祸患,谨慎的人来回询问便延误时机。

1. 少时:年轻的时候 2. 奇(之):以?为奇,意动用法 3. 谨(遇):恭敬 4. 遇(之):接待 5. 閒(与):与“私”同义,私下 6. (传)与:给

7. (与)公:代词,你 8. 毋(泄):不要

9. 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10. 悉(取):全、都 11. 殆(非人):大概 12. 以(其言):按照 13. 垣(一方):矮墙 14. 一(方):副词,乃、竟 15. 或(在齐):有时 16. 当(晋召公时):值、正当 17. 专(国事):独揽 18. 皆(惧):感到恐惧 19. (血脉)治:正常 20. 而(何怪):代词,你 21. (必)閒:病愈 22. 居(二日半):到 23. (治)穰:通“禳”,除过消灾的

24. (暴)蹷:通“厥”,气逆上而晕

25. 何如:什么 26. 收(乎):殓葬 27. (未)能:及 28. (未)尝:曾经 29. 生(之):使?活 使动用法

30. 得无:莫不是。得无?乎,莫不是? 吧

31. 诞(之):欺骗

32. (诞)之:代词。我 33. 因(五藏之输):依循 34. (之)输:同“腧”,腧穴 35. 诀(脉):通“决”,疏导 36. 搦(脑髓):按摩 37. (揲)荒:通“盲”,膏肓。揲,持

38. 爪(幕):用指甲掐 39. (爪)幕:通“膜”,膈膜 40. 湔浣:洗涤

41. 漱涤:洗涤 42. 易(形):矫正 43. 曾(不可以):竟然 44. 咳(婴):小儿笑声 45. 终日;良久

46. 以管窥天:用竹管窥天 47. (以)郄:空隙。郄,“郤”的异

体字;郤,通“隙”,空隙 48. (视)文:同“纹”,图纹 49. 写(形):审察 50. 见(于):显现 51. (不)瞚:同“瞬”,眨眼 52. 挢(然):举起 53. 窃(闻):私下 54. 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 55. (不得) 反:通“返” 56. (未)卒:完 57. 因(唏嘘):于是 58. 服臆:心气郁结 59. (流)涕:眼泪 60. (长)潸:眼泪 61. 忽忽:忧伤 62. 厉(针):同“砺”,研磨 63. (以)取:选择 64. 更(熨):更替 65. 更(适):又,再 66. 但(服汤):只 67. (复)故:原样 68. 客(之):把?当做客人 69. 腠理:肌表

70.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 71. 左右:君主两旁的侍从 72. 好(利):喜好 73. (退)走:逃跑 74. (问其)故:原因

75. 司命:古代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

76. (体)病:患疾病 77. (逃)去:走、离开 78. 使(圣人):假使 79. (得)蚤:及早 80. 可(己):治愈 81. (所)病:担忧 82. (不能)适:调适 83. 阴阳:阴阳

84. (阴阳)并:偏聚 85. (形)羸:身体瘦弱 86. 重(难治):很 87. 贵(妇人):以?为尊 88. 带下医:妇科医生 89. 伎(不如):医技 90. 由(扁鹊):遵循

1. (数)经:儒家经典著作 2. 举(孝廉):推举

3. 孝廉:汉代选举人才的科目 4. (黄琬)辟:征召 5. (不)就:依从 6. 养性:养生 7. (年)且:将近

8. 节度:指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9. 辄(愈):就

10. (七八)壮:量词,一灸为一

11. 应(除):立即

12. (某)许:处所,此指部位 13. 行(差):即,将要 14. (行)差:病愈 15. 刳(割):剖开 16. (便)饮:喝 17. 须臾:一会儿 18. 无所:没有地方 19. 膏(摩):药膏 20. 视(脉):诊察 21. 下(之):使?下,使动用法 22. 苦(四支烦):患 23. (四)支:同“肢”,肢体 24. (不)汗:出汗 25. (而)绝:死去 26. (共)正:居住 27. 或(难其异):有人 28. 难(其异):质问 29. (宜)殊:不同 30. (并)起:病愈 31. 自如常:像原来一样 32. 卒(头眩):通“猝”,突然 33. (扶)将:把 34. 中宿:半夜 35. 诣(佗):到?去 36. 劳事:房劳之事 37. 御内:房劳之事

38. 省(之):探望 39. 交接:房劳之事 40. (中)间:间隔 41. 一(如):完全 42. 胃管:中脘穴 43. (胃管)讫:结束 44. (不)得:中 45. 中(肝):刺中 46. 甘(减):一天天地 47. 怀躯:怀胎 48. (故)令:使 49. 不时:不及时 50. 之(厕):到、往 51. 虿(螫=螯):蝎类毒虫 52. 螫(其手):刺 53. 无赖:无奈 54. 温汤:汤药 55. 渍(手):浸、泡 56. 卒(可):很快 57. 数(为):屡次 58. 煖(之):暖,加热

59. 除名: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

60. 有顷:一会儿 61. (已)结:深结 62. 促(去):速 63. (五日)卒:死 64. 应时:立刻

65. (所)刻:预计、限定 66. 病(咽塞):患病 67. 车(载):用车 68. 语(之):告诉 69. 向来:刚才 70. (卖)饼:面食 71. (蒜)齑:蒜汁 72. (大)酢:醋 73. 县(车边):悬挂 74. 造(佗):往 75. 逆(见):迎面

76. (我)公:代指华佗 77. (车边)病:寄生虫 78. 无何:不久 79. (留)书:书信 80. 属(使):嘱咐 81. 嗔恚:愤怒 82. 不快:有病 83. (寿)俱:全部 84. 不足:不值得 85. 故(自):还要

86. 痛痒:义偏于“痛” 87. 寻(差):随即、不久 88. 竟(死):终于 89. 脉(之):诊脉 90. 斯须:一会儿

91. 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 92. (三升)许:左右 93. 左右:两旁

94. (针)鬲:同“膈”,膈腧穴 95. 伤娠:小产 96. 案(脉):依据 97. (妇)稍:逐渐 98. 小(差):略微、稍微 99. 多(脊痛):常常 100. (长)可:大约 101. 见(业):立

102. 笃重:同义词,同指重 103. (此)近:大概 104. 当(得):方才、刚刚 105. 暂(还):短暂 106. 累(书):屡次 107. 书(呼):写信 108. 敕(郡县):命令 109. 犹(不):还、还是 110. 信(病):确实 111. (四十)斛:十斗 112. 收(送):拘捕 113. 考验:审讯验实 114. 首服:同“首伏”,犹言坦白, 供认伏罪

115. (实)工:高明 116. (所)县:维系 117. 含宥:宽恕 118. 考竟:刑讯致死 119. 养(吾病):此指故意拖延,不予根治

120. 病困:病危 121. 散(两钱):药物的剂型,药 末

122. (两)钱:指钱匕,古代量取 药末的器具 123. 将(爱):调养 124. 故(当死):必定 125. 卿(今):你,对人表示亲热 的称呼 126. 去(药):藏 127. 已(故):随后 128. (适)值:赶上、遇到

129. 见(收):被 130. 全(济):保全 131. 劳动:活动 132. (使)极:疲惫 133. (五)禽:鸟兽总称 134. 沾濡:沾湿湿润 135. 因(上):就 136. 善(针术):擅长 137. 凡(医):凡是 138. (皆)瘳:治愈 139. (为)率:比例 140. 轻(体):使身体轻便 141. 处所:处处 142. 云:文末语气词

《丹溪翁传》 1. 讳(震亨):指已故尊长的名 2. 日记:一天的记忆量 3. (千)言:言语 4. 治(经):研究 5. (拜)焉:拜谒

6. (起)之:代词,指疾病 7. 向(所习):以前 8. 一(于医):专一 9. 时方:当时 10. 鲜(克):少 11. (鲜)克:能 12. 治(装):整理 13. 叩(之):叩问 14. 寺人:宫中近侍 15. 旁(通):广泛 16. 褊(甚):谓心胸狭窄 17. (愈)笃:诚恳 18. 北面:面向北

19. 敷扬:传播宣扬,陈述并加以

阐发 20. 一(断):完全 21. 涣焉:消散貌 22. 末(疾):四肢 23. 良(验):的确 24. 声闻:声誉、名声 25. 消息:斟酌 26. 寻(其):探求 27. 指归:主旨

28. 辐凑:亦作“辐辏”,聚集

29. 凡几:共计多少 30. (得)诸:之于 31. 班班:明显貌 32. (无)伦:次序 33. 盖(得之):大概

34. (酒且)内:谓行房事 35. 治(入参膏):配制 36. 促(灸):急忙 37. 内观:内视 38. 辟如:通“譬”,辟如 39. 大吐:使?吐得厉害 40. 衣裾:衣襟 41. 皮工:制革工匠 42. 皱(其皮):使?皱 43. 少选:一会儿 44. 恻然:同情、怜悯 45. 庶几:或许 46. 靡(所):没有

47. 靳靳:固执、拘泥的样子 48. 卒(与):终究

49. 声随影附:形影不离 50. 亹亹:勤奋不倦貌 51. 春秋:年岁、年事 52. (乃)徇:顺从 53. 节宣:此指饮食起居 54. (不)友:结交 55. 拂(衣):愤怒 56. (去)就:亲近 57. (将)浼:玷污 58. 卓卓:超群不凡貌 59. 庶(使):希望

60. 蓍龟:蓍草与龟甲,古代占卜

61. 利害:义偏于”害“,祸害 62. 源委:指水的发源与归宿 63. 毓(神):养育 64. 一(语):或 65. 不暇:来不及 66. (利)溥:广大 67. 信(矣):确实

68. (直)谅:诚实可信 69. 少(之):轻视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1. (仲尼)没:同“殁”,死亡 2. 从衡:合纵连横,从同“纵”,

3. 患(之):忧虑 4. 燔(灭):焚烧、烧毁 5. 迄(孝武帝):到 6. 书(缺):文字 7. 简(脱):书简 8.

朕(甚闵):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自称 9. 闵(焉):同“悯”。忧虑 10. 诏(光禄大夫):命令 11. 校(经传):校勘 12. 条(其篇目):按条编排,分条

13. 指意:内容意义 14. 会(向卒):适逢 15. 卒(父业):结束、完毕 16. 删(其要):选取 17. 右(医经):以上 18. 原(人):推究、探究 19. (以)起:阐发 20. (而)用:用来 21. 箴(石):同“针”,针刺 22. 假(药味):凭借、依靠 23. 因(气感):依据 24. 辩(五苦):通“辨”,辨别 25. (于)平:正常 26. 及(失):至于

27. 中医:中等水平的医生 28. (之)际:会合

29. 节文:谓指定礼仪,使行之有

30. 寿考:寿命长久 31. 聊(以):姑且 32. 同(死生):把?看成一样 33. 怵惕:恐惧

34. 索隐行怪:求隐暗之事,行怪

35. (有)述:遵循 36. 生(生):使生长 37. (一)守:职守 38. 晻(“暗”的异体字)昧:堙没39. 序(方技):依次排列,名词活

1. (才)秀:出众 2. 曾(不):竟然 3. 企踵:急切仰望 4. 孜孜汲汲:急急忙忙、迫不及

5. 崇饰:崇尚修饰 6. 华(其外):使?华丽 7. 悴(其内):使?憔悴 8. 婴(非常):被?所缠 9. 钦(望):恭敬地 10. 束手:毫无办法 11. 赍(百年):持 12. 重器:宝贵的器物 13. 厥(身):他的、其他的 14. 重泉:九泉、黄泉 15. 举(世):整个 16. 进(不能):进身为官 17. 知(人) :照管 18. 退(不能):隐退为民

19. 游魂:苟延残喘的无用之人 20. 徇(物):追求 21. 冰谷:险境 22. (十)稔:年 23. 感(往昔):感叹 24. 沦(丧):沦落 25. 伤(横夭):哀伤 26. 横夭:意外地早死 27. 撰(用):选取 28. 平(脉):辨 29. 思过半:收益多 30. 自非:如果不是 31. 理致:义理情致 32. 演(其):推演

33. 口给:言辞敏捷,能言善辩 34. (不)参:验证 35. 短期:病危将死之期 36. 髣髴:仿佛、模糊 37. 明堂:鼻子 38. 阙(庭):两眉间 39. (阙)庭:前额

40. 窥管:喻见文狭隘片面 41. 视(死):辨别 42. 亚(之):次 43. (博)识:记 44. 宿(尚):向来 45. 尚(方术):崇尚 46. 事(斯语):奉行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黎元:百姓

2. 仁寿:长寿 3. 羸劣:瘦弱多病 4. 序(尚书):为?作序 5. 三坟:泛指古代典籍 6. (代)革:更改 7. 其人:适合的人 8. 趣(深):旨意 9. (之)候:征候 10. 遐迩:远近的事理 11. (斯)契:符合 12. 之(事):其 13. (不)忒:差误 14. (之)宗:本 15. 奉生:养生

16. 蒇谋:完备的见解 17. 标格:规格

18. 诂训:对古书的诠释

19. 目无全牛: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20. 命世:著名于当世 21. 蒸人:众民

22. 华(叶) :同“花”,像花一样 23. (天之)假:借助 24. 弱龄:弱冠之年 25. 夙(好):一向 26. 式(为):用 27. 龟镜:借鉴 28. 纰缪:错误 29. 披(会):翻阅 30. (披)会:领会 31. (既)淹:久 32. 袭(以):沿用 33. 都(为):汇总 34. 脱简:竹简脱落 35. (奚)为:做

36. (莫)适:到?地方去 37. 并(有):兼 38. 得失:收获 39. (深)遂:实现 40. 环周:连贯周密 41. 冰(释):像冰块一样 42. 师资:授学的依据 43. 用(传):使、让 44. 勒(成):汇总 45. 童蒙:初学医的人 46. 昭(其义):使?明晰 47. 错简:书简次第错乱 48. 碎文:文字残缺不全 49. 朱(书):用红色

50. 昭彰:使?显明、明晰 51. 敷畅:阐明、全面陈述 52. (列)宿:星宿

53. 鳞介:指鱼类和甲壳类水生物 54. 夭枉:夭折枉死 55. 夷夏:各族人 56. 俾(工徒):使 57. 徽(音):美 58. (累)属:接续 59. (岁)次:在

1. 讨论:研究讨论 2. 发明:阐发说明 3. (大)而:方面 4. 肇端:起始 5. 曲折:详细情况 6. 缕指:逐条指明 7. 胪列:罗列

8. 寿域:长寿的境域 9. (岂)直:紧紧 10. 规规:浅陋拘泥 11. 辟(之):驳斥 12. 臆度:主观猜测 13. 弁髦:弃置无用之物 14. (皆)理:道理 15. (皆)法:符合法则 16. (而)然:这样 17. 杀(于):减少 18. 先人:父母 19. 赤子:百姓

20. 涂地:喻灾难困苦 21. 夭殃:灾祸 22. (奥)衍:繁多 23. (之)邈:遥远

24. 敷演:陈述,加以发挥 25. (何)裨:益处 26. (之)与:语气词 27. 究心:潜心研究 28. 绎(之):探究、研究

范文一:医古文断句,加点字解释

《伤寒论》序,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夫伤于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焉。即病者。发于所感之时。不即病者。过时而发于春夏也。即病谓之伤寒。不即病谓之温与暑。夫伤寒温暑。其类虽殊。其所受之原。则不殊也。由其原之不殊。故一以伤寒而为称。由其类之殊。故施治不得以相混。以所称而混其治。宜乎贻祸后人。以归咎于仲景之法。而委废其太半也。吁。使仲景之法。果贻祸于后人。伤寒论不作可也。使仲景之法。果不贻祸于后人。伤寒论其可一日缺乎。后人乃不归咎于已见之未至。而归咎于立法之大贤。可谓溺井怨伯益。失火怨燧人矣。夫仲景法之祖也。后人虽移易于穷。终莫能越其矩度。由莫能越而观之。则其法其方。果可委废太半哉。虽然。立言垂训之士。犹不免失于此。彼碌碌者。固无足诮矣。(夫惟立言垂训之士。有形乎着述之间。其碌碌者当趑趄犹预之余。得不靡然从令争先快睹而简略之地乎。夫其法其方委废太半而不知返。日惟简便是。此民生之所以无籍。而仲景之心之所以不能别白矣。)呜呼。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也。后人能知仲景之书。本为即病者设。不为不即病者设。则尚恨其法散落所存不多。而莫能御夫粗工妄治之万变。果可惮烦而或废之乎。是知委废太半。而不觉其非者。由乎不能得其所以立法之意故也。

殊:不同。 原:病原,原因 。 一:全部,都。 贻:遗留,留下。 咎:过失,罪过。 委废:闲置,弃置。

使:假如,假若。 矩度:标准 惮:畏惧,害怕。 正因为创立新的理论和法则的人士将错误的认识写在了书中,那些平庸的医生在遇到困难而犹豫不决之下,能够不一边倒地去顺从其意、争先恐后地希望尽快看到其书、去追求那粗疏的境地吗,~后人把张仲景的法则、方剂抛弃大半而不迷途知返,一天天地只是追求简单方便,这就是百姓的生命没有依靠、且张仲景的思想不能被辨 别明白的原因了~

《大医精诚》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

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燋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也。川渎竭涸。天地之燋枯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鍼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节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

恨:遗憾的是 嗟:感叹,悲叹。 拜:授与官职;任命。 事:侍奉,对待。 迭:更替,交替。 常数:一般规律。 否(pǐ 音痞):阻塞不通。 五纬:五纬,亦称五星。 薄:亏损,与“蚀”同义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迺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

。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此始。其间或有得失

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髫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辄不自揣。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令崧专访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有自。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崧题。 次:编次,按类编排次序。 得失:偏义词,义偏“失”,失误。 法:法则,准则。 标指:指出。

游行:循行。 不啻(chì 音赤):不异于。 恨:遗憾。 世业:祖传。

? 梃刃:刀杖。 ? 自:根由,原因;依据。 我本是个平庸愚昧之人,从幼年到壮年,用心深入地研究这门学术,终于对其中的道理稍有领悟,于是不自量力,参考比较了各种版本,再次做了一番校正的工作。我家里藏有旧本《灵枢经》九卷,共八十一篇,校正之后,又给增订了注音和释义,附在卷末,最后共刻印成为二十四卷。希望使得爱护生命的人们打开书卷就容易明白其中的旨义,完全没有歧误之处。

《病家两要说》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萬物生成之道,惟陰與陽,非陽無以生,生者神其化也;非陰無以成,成者立其形也。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王;陰主血,故血盛則形強,人生所賴惟斯而已。然人之初生,必從精始,精之與血,若乎非類,而丹家曰: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靈物總屬陰。由此觀之,則凡屬水類,無非一六所化。而血即精之屬也,但精藏於腎,所蘊不多,而血富於衝,所至皆是。蓋其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無所不及。故凡為七竅之靈,為四肢之用,為筋骨之和柔,為肌肉之豐盛,以至滋臟腑,安神魂,潤顏色,充營衛,津液得以通行,二陰得以調暢,凡形質所在,無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賴此血。故血衰則形萎,血敗則形壞,而百骸表裏之屬,凡血虧之處,則必隨所在而各見其偏癈之病。倘至血脫,則形何以立,氣何所歸,亡陰亡陽,甚危一也。然血化於氣而成於陰,陽虛固不能生血,所以血宜溫而不宜寒;陽亢則最能傷陰,所以血宜靜而不宜動,此盈虛性用之機,苟能察其精義而得養營之道,又何血病之足慮哉。

惟:只有。 王:通“旺”,旺盛。 一六::指天地。 属:同类。 机:事物的关键;枢纽。 精义:精髓要义。

《于薛寿鱼书》断句,加点字词解释

黄帝作《内经》,史册载之,而其书不传。不知何代明夫医理者,托为君臣问答之辞,撰《素问》、《灵枢》二经传于世,想亦闻陈言于古老,敷衍成之,虽文多败缺,实万古不磨之作。窥其立言之旨,无非窃拟壁经,故多繁辞,然不迨拜手赓扬、都俞吁 之风远矣~且是时始命大挠作甲子,其干支节序占候岂符于今日,而旨酒溺生,禹始恶之。当其玄酒味淡,人谁嗜以为浆,以致经满络虚、肝浮胆横耶,至于十二经配十二水名,彼时未经地平天成,何以江淮河济、方隅畛域,竟与后世无歧,如此罅漏,不一而足。近有会稽张景岳出,有以接乎其人,而才大学博,胆志颇坚,将二书串而为一,名曰《类经》,诚所谓“别裁伪体”者欤,惜乎疑信相半,未能去华存实。余则一眼觑破,既非圣经贤传,何妨割裂,于是鸡窗灯火,数更寒暑,彻底掀翻,重为删述,望闻问切之功备矣~然不敢创新立异,名之曰《医经原旨》,为医家必本之经,推原其大旨如此。至于针灸一法,另有专书,故略收一二,余多节去。其据文注释,皆广集诸家之说,约取张氏者为多,苟或义理未畅,间尝缀以愚见,冒昧之责,何所逃避,际此医风流弊之日,苟有一人熟读而精思之,则未必无小补云。

乾隆十九年岁在甲戌,扫叶老人薛雪撰。

(一)利用特殊的文言词语

1、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 为了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 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 《文心雕龙·章句》 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的确如此。

文言文中, “夫、惟、盖、凡、且、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 现在句首; 而 “乎、 哉、 也、 矣、 欤、 焉、 耳” 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而 “以、 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 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 是故,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2、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 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也就 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 2004年北京卷考 题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句中动词 有“亡” “入” “吊” ,因此可区 分出两个句子。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 “归” “贺” , 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二)利用特殊的文言句式

解题时, 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 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 特点。如 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与② “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这两个句子是对称的, 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又如⑤ “故 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 \深不可测也” ,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 正确断句。

从文言句式角度作些辅导, 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 如判断句, ??者??也, 在“者”后应停顿。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 双方,在相应的提示语后停顿。

如 2004年北京卷考题(材料见上)中有三处“其父曰” ,应在“曰”后停顿。 [NextPage]

将下列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二)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 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 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三)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 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 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 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四)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 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 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 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五)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 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 路

(六)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 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 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 书》 )

(七)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 而死(《礼记 檀弓下》 )

(八 )(赵围于秦 ) 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

(九 )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 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 作草堂

(选自 《白居易·草堂记》 ) (十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

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 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 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NextPage]

(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 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 /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 掘出了一块金子, 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 照常 干活; 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 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 门 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 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 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 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

(二)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 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译文: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 提拔才能出众 的人,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 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 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 家家 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三)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 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译文: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 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 他们认为好的, 我 们就推行它, 他们憎恶的, 我们就改正它。 这是我的老师啊,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四)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 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 宾客。

译文: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 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 的事情, 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 让他 谋划怎样做可行, 怎样做不行。 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 一切准 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五)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 减。

(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 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 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晋书》 )

译文:乐广有一个好朋友,好久没有来了,乐广去问原因。朋友回答说:“以前 在你办公的地方坐着, 蒙你给酒我喝。 我刚刚要喝酒, 看见杯子里有一条蛇。 我 感到很恶心,喝了酒之后,就病了,就好久没有拜访你。 ”当时,河南官府办公 的地方, 墙上挂着一张用牛角装饰的弓, 弓上用漆画着蛇。 乐广猜想他杯子里的

蛇是弓的影子,就请朋友再来原来的地方摆酒,对朋友说:“酒礼貌是不是又出 现了蛇?” 朋友回答说:“跟以前见的一样。 ” 乐广把原因告诉了他。 朋友顿时明 白了,病一下子就好了。

(七)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 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 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 ” (刘 基《郁离子·捕鼠》 )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 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 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 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 墙壁, 啃我的用具, 我就会饥寒交迫, 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 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八)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 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 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 檀弓下》 )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 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 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 有个人饿得 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 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 ? ”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 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 ”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 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 之于齐楚 / 扞蔽也 // 犹齿之有唇也 // 唇亡则齿寒 // 今日亡赵 / 明日患及齐 楚矣 // 且救赵 / 高义也 // 却秦师 /显名也 // 不务为此而爱粟 // 为国计者 /过矣。 [NextPage]

② /为可断可不断,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③“救赵”后断句, “却秦师”后也必须断句,反之亦然,否则减 1分。

④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 1分,减完为 5分为止。

(赵国被秦国围困) 齐国、 楚国去解救赵国。 赵国人粮食匮乏, 向齐国请求救助, 齐王不答应。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犹如牙齿 有嘴唇, 如果嘴唇没有了, 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 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 马上祸 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 况且, 救赵国, 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 击退秦国的 军队, 可以张显我们的名声。 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 这不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啊。 ”

(十 ) 【解析】答案:匡庐奇秀 /甲天下山 //山北峰 /曰香炉 //峰北寺 /曰遗爱寺 //介峰 寺间 /其境胜绝 /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若远行客过 故乡 /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 /作草堂

评分说明:①学生答卷一律用“ /” 。 “ //”是为方便阅卷评分设计的标志。②“ //” 处断句每处得 1分。 “ //”和“ /”以外处断句,酌情减分,减完 5分为止。

这道题考查文言断句, 这种方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是一种 “一巧拨千 斤”的考查方式。

文言文断句的题目没有要求加标点,而是要求用“ /”断句。这样考查既符合文 言文“句读”的特点,又降低了难度,是一种合理的命题方式。可能是考虑到选 文内容较为陌生, 命题把原文分成了两段, 进一步降低了难度。 但是, 本题看似 简单,实则不然,考生只有读懂大意,才能按照文言文表达的习惯断句。

第一段, “甲天下山”处的断句若在“甲天下”后断似乎也可以,而且“桂林山 水甲天下”的说法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但是,如果这样断,下文的“山山”连用 就无法说通。实际上,第一个“山”字属于前句,第二个“山”字属于后一句; 所以,断在“天下山”后才妥当。 “曰香炉”处的断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断在“香炉峰”后较顺口,但是下文的“北寺”就显得很突兀,其实这两句话的 结构和内容 (交代位置和名称 ) 都较为相似,这样看来断在“香炉”后更为合理。 另外, 在古诗文中一些专用名词的中心词往往不出现, 如 “自古图牒, 未有雁荡” 中的雁荡山,就只用了“雁荡”二字,又如“天姥连天向天横”中的天姥山,就 只用了“天姥”二字。 “曰遗爱寺”处的断句,如果把上文的两句话当成对偶句 处理,断到“遗爱”后,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这样一来,下文就成了“寺 介峰寺间” , 与上下文不搭调, 因此断在 “遗爱寺” 后才合理。 本段中的两个 “曰” 字也颇具干扰性, 文言文中 “曰” 字后常常有停顿, 这时 “曰” 字往往译为 “说” , 可是这里的“曰”是“叫”的意思 (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以故其后名 之曰褒禅”中的“曰”字用法相同 ) ,断在“曰”后把动宾拆开,显然不妥。

第二段的陈述对象较为明确——“太原人曰乐天” ,断句的关键是弄清句意,弄 清陈述对象。 “见而爱之” 处的断句较好确认, 由于 “而” 这个承接虚词, 将 “见” 和“爱”两个动词紧密连接在一起, “之”字是它们共同的宾语。 “恋恋不能去” 处的断句,由于陈述部分动词较多,谓语动词不易确认,但虚词“因”字提示了 前后两部分是顺承关系, “不能去”后的断点就较好判断。

完成这道题,考生如果单纯以某些固定程式 (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 “曰”字后 多要停顿等 ) 作为标志,而忽略断句的主要依据是理解文意,显然不妥。必须以 读懂语句为根本,才可能断对。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祛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2.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 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 柴胡白芍姜枣随 3. 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 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 甘桔桑皮劳热宜 4. 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嗽除蒸敛汗高 5. 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羸鳖甲柴 地骨当归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 肺劳蒸嗽服之谐 6. 紫菀汤

紫菀汤中知贝母 参苓五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 咳血吐痰劳热久 7.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 8. 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 顺气生津嗽哽宁 9.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 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 阴班劳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 麦夏苁蓉仔细哦 10. 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增辑

独参功擅得嘉名 血脱脉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浓取汁 应知专任力方宏 2. 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最守真 补人三宝气精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 益寿延年实可珍 3. 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 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 持纲三气妙难言 4. 还少丹

还少温调脾肾寒 茱淮苓地杜牛餐 苁蓉楮实茴巴枸 远志菖蒲味枣丸 5. 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 熟地淮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 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 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 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 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札菊 归芍参麦各分途 6. 右归饮

右归饮治命门衰 附桂山萸杜仲施 地草淮山枸杞子 便溏阳痿服之宜 左归饮主真阴弱 附桂当除易麦龟 7.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有奇功 归少芪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 别名止汗玉屏风 8. 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何首乌 菟丝牛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当归合 专益肾肝精血虚 9. 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 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 远志茯苓共养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 劳心思虑过耗真 10. 虎潜丸

虎潜脚痿是神方 虎胫膝陈地锁阳 龟版姜归知柏芍 再加羊肉捣丸尝 11. 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膝苁蓉 二地天冬杜柏从 五味锁阳归杞子 真元虚弱此方宗 12. 斑龙丸

斑龙丸用鹿胶霜 苓柏菟脂熟地黄 等分为丸酒化服 玉龙关下补元阳 TOP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伤寒服此汗猎漓 2. 桂枝汤

灌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阳如疟此为功 3. 大青龙汤

大囙龙汤桂麻黄 杏矟石膏姜枣藏

太阳螢汗兼烦躁 风寒 ? =解此为良 4. 小青龙汤

小龙青汤治水气 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 细辛半夏兼五味 5. 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 二味加汝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 有汗加葛无麻黄 6.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钱氏 再加芍药甘草是 阳明发热与头痛 再加芍药甘草是 亦治省疫 S 胙舭 ? 疽真已出慎勿使 7.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划用防崇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三阳解來益姜葱 阴虚气弱人禁用 加减临时载变通 8. 神术散

杀术散用樖草苍 细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经祛风湿 风寒泄泻总煱尝 太妻神术即平胃 加入菖蒲与藿香 海藏神术苍防草 太戶无汗代麻黄 若以白术易苍术 太阳有汗此为良 9. 麻黄附茄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发表温经两法彰 吏非眒里相兼治 少阴反热曷能康 10. 人参败毒散

朗参败毒茯苓草 钘桔柴前羌独塥 薄荷少许姜三片 四时感 C 坝衅婀 ? 去参名为败毒散 加入蟵风治亦同 11.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 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 阳虚无汗法当蚁 12. 麻黄人参善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 桂枝五味麦冬襄 贯芪甘草汗兼补 虚人外感伏耶康 13. 神白散

神白散用白芷甘 姜葱淡豉与相拔 肘后单煎葱白豉 两督举儡散风寒 14. 十神汤

十神汤里葛升麻 陈草芎苏白芷加 麻黄赤善兼香附 时邪感冒郊堪夸 增辑

银翘散主上焦医 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 风温补窹此返宜

啡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2.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 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掿轻清剂 热盛阳明入母膏 3. 防风解毒汤

防电解懂荆薄荷 大力石膏竹叶和 甘桔连翘知木枳 风温痧贞肺经多 4. 竹叶柳蒂汤

竹味柳蒂干葛知 蝉衣荆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参甘麦 初起风痧此可施 5&华盖散

华盖麻黄杏闄红 桑皮苓草椣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 表散风寒捆最雄 TOP

大承气汤用芒硝 枳实厚朴大黄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 急下阳明有数条 2.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实黄 谵狂痞硬上焦强 益以羌活名三化局蟹绫帐悼上 ?

调胃承气硝黄草 甘缓微和将胃保 不用朴实伤上焦 中焦燥实服之好 4.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 枳柏茱连棱术随 大黄黑丑兼香附 芒硝十丸量服之 一切实积能推荡 泻痢食疟用咸宜 5.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首大黄 芩哩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 丸服 湿热积滞力能攘

若还后重兼气滞 木香导滞加槟榔 6. 搪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7. 蜜煎导法

蜜煎导法通大便 或将猎胆灌肛中 不欲苦寒伤胃腑 阳明无热勿轻攻 增辑

芍药芩连与锦纹 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 枳壳加之效若神

香连治痢习为常 初起宜通勿遽尝 别有白头翁可恃 秦皮连柏苦寒方 3. 更衣丸

更衣利便治津干 芦荟朱砂滴酒丸 脾约别行麻杏芍 大黄枳朴蜜和丸 TOP

瓜蒂散中赤小豆 或入藜芦郁金凑 此吐实热与风痰 虚者参芦一味勾 若吐虚烦栀豉汤 剧痰乌附尖方透 古人尚有烧盐方 一切积滞功能奏 2. 稀涎散

稀涎皂角白矾班 或益藜芦微吐间 风中痰升人眩仆 当先服此通其关 通关散用细辛皂 吹鼻得嚏保生还 TOP

小柴胡汤和解供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2.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邪成郁逆 敛阴泄热平剂扶 3. 黄连汤

黄连汤内用干姜 半夏人参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枣 寒热平调呕痛忘 4. 黄芩汤

黄芩汤用甘芍并 二阳合利枣加烹 此方遂为治痢祖 后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姜与半夏 前症皆呕此能平 单用芍药与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营 5.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 调经八味丹栀着 6.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大腹苏 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 感伤岚瘴并能驱 7. 六和汤

六和藿朴杏砂呈 半夏木瓜赤茯苓 术参扁豆同甘草 姜枣煎之六气平 或益香薷或苏叶 伤寒伤暑用须明 8. 清脾饮

清脾饮用青朴柴 苓夏甘芩白术偕 更加草果姜煎服 热多阳疟此方佳 9.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 防风白术煎丸酌 补演并用理肝脾 若作食伤医更错 增辑

何人饮治久虚疟 参首归陈姜枣约 追疟青陈柴半归 首乌甘草正未弱 若名休疟脾无虚 参甘归乌甘草酌 四兽果梅入六君 补中兼收须量度 更截实疟木贼煎 青朴夏榔苍术着 2. 奔豚汤

奔豚汤治肾中邪 气上冲胸腹痛佳 芩芍芎归甘草半 生姜干葛李根加 3. 达原饮

达原厚朴与常山 草果槟榔共涤痰 更用黄芩知母入 菖蒲青草不容删 4. 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 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壳兼碧玉 湿热轻宣此法良 TOP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枣表兼里 妙法内攻并外攘 柴胡芒硝义亦尔 仍有桂枝大黄汤 2.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 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 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 外科疡毒总能消 3. 五积散

五积散治五般积 麻黄苍芷归芍芎 枳桔桂姜甘茯朴 陈皮半夏加姜葱 除桂枳陈余略炒 熟料尤增温散功 温中解表祛寒湿 散痞调经用各充 4. 三黄石膏汤

三黄石膏芩柏连 栀子麻黄豆豉全 姜枣细茶煎热服 表里三焦热盛宣 5.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甘草四般治二阳 解表清里兼和胃 喘汗自利保平康 6.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 内伤外感此方推 参前若去芎柴入 饮号芎苏治不差 香苏饮仅陈皮草 感伤内外亦堪施 7. 茵陈丸

茵陈丸用大黄硝 鳖甲常山巴豆邀 杏仁栀豉蜜丸服 汗吐下兼三法超 时气毒疠及疟痢 一丸两服量病调 8. 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即九味 已独知连白术暨 散热培阴表里和 伤寒两感差堪慰 TOP

平胃散是苍术朴 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驱瘴岚 调胃诸方从此扩 或合二陈或五苓 硝黄麦曲均堪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 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 即是此方加夏藿 2.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 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 亦可方中用麦芽 大安丸内加白术 消中兼补效堪夸 3. 健脾丸

健脾参术与陈皮 枳实山楂麦薜随 曲糊作丸米饮下 消补兼行胃弱宜 枳术丸亦消兼补 荷叶烧饭上升奇 4.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 山约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5.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全 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 清热破结补虚痊 6. 鳖甲饮子

鳖甲饮子治疟母 甘草芪术芍芎偶 草果槟榔厚朴增 乌梅姜枣同煎服 7. 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 TOP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木香苍术易白术 调中益气畅脾神

乌药顺气芎芷姜 橘红枳桔及麻黄 僵蚕炙草姜煎服 中气厥逆此方详 3.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 又六郁汤苍芎附 甘苓橘半栀砂仁 4.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橘半归 前胡桂朴草姜依 下虚上盛痰嗽喘 亦有加参贵合机 5. 四七汤

四七汤理七情气 半夏厚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 痰涎呕痛尽能纾 又有局方名四七 参桂夏草妙更殊 6. 四磨汤

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 实者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饮子白酒斟 7.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用人参 半夏甘姜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力能禁 8. 正气天香散

绀珠正气天香散 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郁兼除痛 气行血活经自匀 9.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治呕呃 参甘半夏枇杷麦 赤莛再加姜枣煎 方由金匮此方辟 10. 丁香柿瞪汤

? ! 香柿呝人扤姜 呃逆因寒菩曝戕 济申香 5俳龆 ? 或加竹┵用皆良

定喘爸箋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嗽杏黄芩兼ㄊ草 肺寒膈热喘忴尝 增辑

伺合徝丸麝息香 木丁连陆气崿芳 犀冰白术沉香附 衣撁朱砂中恶尝 2. 顾蒌薤白汤

瓜蒌 ? /白治胸痹 益略白酒温肺气 加夏加朴枳桂枝 治法稍殊名朽异 #.丹参饮

丹参饮里用闈砂 心胃诸痛惂验哨 百合汤中乌舀佐 专初郁气捇须

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碖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 气應双榔功独崇 再加宦芪与肉桂 十全大补补方愛

十 ? +初却芷礨草加粟

人参养营及十葖 除却川芎五味联 陈陇 ? 6志加姜枣 肺脾嗻血 ? 9方先 3. 归脾汤

归脾汤用实财晕 归草茯杀敹志随 酸枣漠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 镇忡健牲迹可却 硠风崩偐总能医 4. 养心汤

养心汤用矟芪参 二茯塥归柏子涟 夏曲远志兼桂味 再加酸枣总狞心 5&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驭芍 细辛甘草木扫着 再加大枣治阴厥 脉细唁猩由血弱

D 谟芯煤 咏 ? 发表温中蛨经骡

不用附子及干姜 謟阳过剂阴反灼 6*桃埵承气汤

桃仁承气五 0闫 ? 甘操硝称并桂枝 葓结膀胱少腹胀 犁狂蓄血桩蟕颐 7.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 血升胃热火杏干 斑黄阳毒皆堪諲 或益柴芩总伐肝 8. 咳血方

咳血方中诃子收 瓜 ]浜 #石山栀投 青黛蜜丸口噙化 咳嗽痰血服援駥 9.G 剀窗资 u 丸

秦艽白术丸东詪 归尾桃仁枵实攒 地榆泽胁皂角子 糊丸癣痔点艰难 仍有苍术防风剂 润血疏血燥湿安

槐花散用治肠风 侧柏黑荆枳壳砫

唯末等分米饮下 宽宝凉血逐风功 11. 小蓟饮子 小蓟饮酌藕 F 鸦 ? 暮通滑石生地襄

归草黑栀淡竹 R ? 血淋热结 之良

四生丸用三般露 侧柏艾荷生地协

复元活血睦柴胡 花粉当归山甲入

桃仁红花在黄草 损伤瘀血酒稿

黄帕汤将远血医 胶芩地术附甘随

更謯赤豆当欓散 进血服 ? . 效亦破

黑地黄丸觾地黄 还同苍术味干姜

多缺便應脾虚陷 燥湿滋阴伣擅长

癫狗咬毒沃妙芳 毒传迅速有牧当

桃仁地鳖大浧共 蜜酒浓煎连滓尝

血府逐瘀归地桃 红花枳磺膝芎饶

柴胡赤芍甘桔梗 血化下愋不作劳

少腹逐圉芎炮姜 歇胡灵脂芍茴香 蒲黄棱桂当没药 调经止痛是良方 6. 补阳还庡汤

补阳还五赤芍芎 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 血中瘀滞用桃红 TOP

小续命汤桂附芎 漏黄参芍杏防风 黄兴防襋兼甘拜 六 ? -风中此方通 2.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羌 6婪 ? 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甘术 风邪散见咳通尝 3. 三生饮

三生馀用乌附星 三皆生用木香听 加参对半扶元气 卒中痰迷楟此灵 4.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山茱斛 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枣服 喑厥风痱能治之些汛归肾阴精足 5.6阑钐 ?

独活虁中羌喞防 芎归辛桂参夏倥 茯神远志白薇草 瘛从昏愦力能匡 6. 顺风匀气散

食风匀气术乌沉 白芷天麻苏叶参 木瓜甘草青皮合 剐僻偏

7.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黄柏苍术天南星 桂枝防醒及威灵 桃仁察花龙胆草 羌芷川芎神曲停 痛风湿热与痰血 上中下通用之听 8. 独活寄生汤

独活祭生艽防辛 芎硅地芍桂傔均 杜瀑牛膝人参草 冷剁顽痹屈能伸 若去寄生加芪续 汤名三痹古方珍 9. 消风散

消风散内羌防荆 芎朴参苓陈草并 僵蚕蝉蜕藿香入 为末茶调或酒行 10.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偶 目昏鼻塞风攻上 正芦头痛悉能康 方内若加僵蚕菊 菊花茶调用亦臧

清空芎草柴芩连 羌防升之入顶巅 为末茶调如膏服 正偏头痛一时蠲 12. 人参荆芥散

人参荆芥散熟地 防风此枳芎归比 酸枣鳖羚桂术甘 血风劳作风虚治 增辑

资寿解语汤用羌 专需竹沥蒸鳃姜 防风桂附羚羊角 酸枣麻甘十味详 2. 小活络丹

小晃络丹用二乌 地龙乳没胆星俱 中风手足澰麻木 _痰湿流连一服驱 大活络丹多味益 恶风大症此方需 3. 羚角钩藤汤

俞氏羚羊钩藤汤 桑叶菊花鲜地黄 芍草茯苓川芎茹 凉肝增液定风方 4. 膨肝熄风汤

张氏镇肝熄风汤 龙牡龟牛制亢阳 代赭天冬元芍草 茵陈川楝麦芽襄 痰多加恿胆星好 尺脉虚浮萸地匡 加入石膏清里热 便溏龟赭易脂良 TOP

理謵汤主續中乡 甘草人 2问鹾诮 ? 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总回阳 2. 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 茯苓术芍附蓏姜 少阴腹蛿有水气 悸眩润惕保安康 3. 四逆尷

四逆汤中姜附草 三阴厥逆太阳沉 或盖姜葱参芍桔 通阳复脉力能任 4. 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尿猪胆汁 干姜附讚兼葱白 热因寒用妙义深 阴盛格阳厥无脉 5.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人参枣 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 厥阴头痛皆能保 6&益元汤

益元艾附与干姜 麦味知连参草将 姜枣葱煎入童便 内寒外热名捶阳 7. 加阳急救汤

加阳救急用六君 桂附干姜五螙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 三阴 ? . 厥见奇勋 8. 四神丸

四神故纸吴茱萸 肉蔻五味四般须 大枣百枚姜八两 五更肾泻火衰扶 9. 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陈草苓 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 虚寒胀满用皆灵 10. 导气汤

疝气方用荔枝核 栀子山楂枳壳益 再入吴茱入厥阴 长流水煎疝痛释 12. 橘核丸

橘核丸中川楝桂 朴实延胡藻带昆 桃仁二木酒糊合 颓疝痛顽盐酒吞 增辑

参附汤疗汗自流 肾阳脱汗此方求 卫阳不固须芪附 郁遏脾阳术附投 2.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木茴香 川楝槟榔巴豆姜 再用青皮为细末 一钱酒下痛疝尝 3. 黑锡丹

黑锡丹能镇肾寒 硫黄入锡结成团 胡芦故纸茴沉木 桂附金铃肉蔻丸 4. 半硫丸

半硫半夏与硫黄 虚冷下元便秘尝 金液丹中硫一味 沉寒厥逆亦兴阳 5. 浆水散

浆水散中用地浆 干姜附桂与良姜 再加甘草同半夏 吐泻身凉立转阳 6. 来复丹

来复丹用玄精石 硝石硫黄橘红着 青皮灵脂复元阳 上盛下虚可镇宅 TOP

乌梅丸用细辛桂 人参附子椒姜继 黄连黄柏及当归 温藏安蛔寒厥剂 2. 化虫丸

化虫鹤虱及使君 槟榔芜荑苦楝群 白矾胡粉糊丸服 肠胃诸虫永绝氛 增辑

集效姜附与槟黄 芜荑诃鹤木香当 雄槟丸内白矾入 虫啮攻疼均可尝 十二、祛暑之剂

三物香薷豆朴先 若云热盛加黄连 或加苓草名五物 利湿祛湿木瓜宣 再加参芪与陈术 兼治内伤十味全 二香合入香苏饮 仍有藿香葛传 2.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参草芪 当归麦味青陈皮 曲柏葛根苍白术 升麻泽泻姜枣随 3. 缩脾饮

缩脾饮用清暑气 砂仁草果乌梅暨 甘草葛根扁豆加 吐泻烦渴温脾胃 古人治暑多用温 暑为阴证此所谓 大顺杏仁姜桂甘 散寒燥湿斯为贵 4.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 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脉绝急煎斟 5. 六一散

六一滑石同甘草 解肌行水兼清燥 统治表里及三焦 热渴暑烦泻痢保 益元碧玉与鸡苏 砂黛薄荷加之好 TOP

五苓散治太阳腑 白术泽泻猪茯苓 膀胱化气添官桂 利便消暑烦渴清 除桂名为四苓散 无寒但渴服之灵

猎苓汤除桂与术 加入阿胶滑石停 此为和湿兼泻热 疸黄便闭渴呕宁 2. 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行水散痞有生姜 加桂除夏治悸厥 茯苓甘草汤名彰 3. 肾着汤

肾着汤内用干姜 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痛与腰冷 亦名干姜苓术汤 黄芪防已除姜茯 术甘姜枣共煎尝 此治风水与诸湿 身重汗出服之良 4. 舟车丸

舟车牵牛及大黄 遂戟芫花又木香 青皮橘皮加轻粉 燥实阳水却相当 5. 疏凿饮子

疏凿槟榔及商陆 苓皮大腹同椒目 赤豆艽羌泻木通 煎益姜皮阳水服 6. 实脾饮

实脾苓术与木瓜 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蔻附姜兼厚朴 虚寒阴水效堪夸 7. 五皮饮

五皮饮用五般皮 陈茯姜桑大腹奇 或用五加易桑白 脾虚肤胀此方司 8.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羌独芎 甘蔓藁木与防风 湿气在表头腰重 发汗升阳有异功 风能胜湿升能降 不与行水渗湿同 若除独活芎蔓草 除湿升麻苍术充 9. 大橘皮汤

大橘皮汤治湿热 五苓六一二方缀 陈皮木香槟榔增 能消水肿及泄泻 10.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治疸黄 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 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 仲景柏皮栀子汤 11. 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 匾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 煎加灯草痛淋蠲 12. 萆解分清饮

萆解分清石菖蒲 草梢乌药益智俱 或益茯苓盐煎服 通心固肾浊精驱 缩泉益智同乌药 山药糊丸便数需 13.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羌防升 猪泽茵陈芩葛朋 二术苦参知母草 疮疡湿热服皆应

五淋散用草栀仁 归芍茯苓亦共珍 气化原由阴以育 调行水道妙通神 2. 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 朴夏白通滑竹伦 水用甘澜扬百遍 湿温初起法堪遵 3.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 茵陈滑石木通草 芩翘贝母射干薄 暑疫湿温为末尝 4. 鸡鸣散

鸡鸣散是绝奇方 苏叶茱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煎冷服 肿浮脚气效彰彰 5. 中满分消汤

中满分消泊朴乌 归萸麻夏荜升胡 香姜草果参芪泽 连柏苓青益智需 丸用芩连砂朴实 夏陈知泽草姜俱 二苓参术姜黄合 丸热汤寒治各殊 6. 二妙丸

二妙丸中苍柏煎 若云三妙膝须添 痿痹足疾堪多服 湿热全除病自痊 TOP

炙甘草汤参姜桂 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 虚劳肺痿效如神 2. 滋燥养营汤

滋燥养营两地黄 芩甘归芍及艽防 爪枯肤燥兼风秘 火燥金伤血液亡 3. 活血润燥生津散

活血润燥生津散 二冬熟地兼瓜蒌 桃仁红花及归芍 利秘通幽善泽枯 4. 韭汁牛乳饮

韭汁牛乳反胃滋 养营散瘀润肠奇 五汁安中姜梨藕 三般加入用随宜 5. 润肠丸

润肠丸用归尾羌 桃仁麻仁及大黄 或加艽防皂角子 风秘血秘善通肠 6. 通幽汤

通幽汤中二地俱 桃仁红花归草濡 升麻升清以降浊 噎塞便秘此方需 有加麻仁大黄者 当归润肠沁名殊 7. 搜风顺气丸

搜风顺气大黄蒸 郁李麻仁山药增

防独车前及槟榔 菟丝牛膝山茱仍 中风风秘及气秘 肠风下血总堪凭 8. 消渴方

消渴方中花粉连 藕汁地汁牛乳研 或加姜蜜为膏服 泻火生津益血痊 9. 白茯苓丸

白茯苓丸治肾消 花粉黄连萆解调 二参熟地覆盆子 石斛蛇床篦至要 10. 猪肾荠尼汤

猪肾荠尼参茯神 知芩葛草石膏因 磁石天花同黑豆 强中消渴此方珍 11.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参芪草 二地二冬枇斛参 泽泻枳实疏二腑 躁烦消渴血枯含 12. 酥蜜膏酒

酥蜜膏酒用饴糖 二汁百部及生姜 杏枣补脾兼润肺 声嘶气惫酒喝尝 13. 清燥汤

清燥二术与黄芪 参苓连柏草陈皮 猪泽升麻五味曲 麦冬归地痿方推 增辑

沙参麦冬饮豆桑 玉竹甘花共和方 秋燥耗伤肺胃液 苔光干咳此堪尝 2.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参草杷 石膏胶杏麦芝麻 经霜收下干桑叶 解郁滋干效可夸 3. 琼玉膏

琼玉膏中生地黄 参苓白蜜炼膏尝 肺枯干咳虚劳症 金水相滋效倍彰 4. 黄连陈胶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 芍药黄芩合自良 更有驻车归醋用 连胶姜炭痢阴伤 5. 滋肾通关丸

滋肾通关桂柏知 溺癃不渴下焦医 大补阴丸除肉桂 地龟猪髓合之宜 6. 增液汤

增液汤中参地冬 鲜乌或入润肠通 黄龙汤用大承气 甘桔参归妙不同 TOP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柏黄芩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斑黄均可使

若云三黄石膏汤 再加麻黄及淡黄 此为伤寒温毒盛 三焦表里相兼治 栀子金花加大黄 润肠泻热真堪倚 2.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 痞乃热邪寒药治 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 温药下之妙异常 3.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 法在降阳而和阳 4. 白虎汤

白虎汤用石膏偎 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 躁烦热渴舌生苔 5.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生姜兼粳米 暑烦热渴脉虚寻 6. 升阳散火汤

升阳散火葛升麻 羌独防风参芍侪 生炙二草加姜枣 阳经火郁发之佳 7.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8. 清心莲子饮

清心莲子石莲参 地骨柴胡亦茯苓 芪草麦冬车前子 躁烦消渴及崩淋 9. 甘露饮

甘露两地与茵陈 芩枳枇杷石斛伦 甘草二冬平胃热 桂苓犀我可加均 10. 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 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 口疮吐衄及牙宣 11. 泻黄散

泻黄甘草与防风 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 胃热口疮并见功 12. 钱乙泻黄散

钱乙泻黄升防芷 芩夏石斛同甘枳 亦治胃热及口疮 火郁发之斯为美 13. 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 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 肺炎喘嗽此方施 14. 泻青丸

泻青丸用龙胆栀 下行泻火大黄资 羌防升上芎归润 火郁肝经用此宜 15.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力能排 16. 当归龙荟丸

当归龙荟用四黄 龙胆芦荟木麝香 黑栀青黛姜汤下 一切肝火尽能攘 17. 左金丸

左金茱连六一丸 肝经炎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已 热泻热痢服之安 连附六一治胃痛 寒因热用理一般 18. 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 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 引热同归小便中 19. 清骨散

清骨散用银柴胡 胡连秦艽鳖甲符 地骨青藁知母草 骨蒸劳热保无虞 20.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芩连鼠 玄参甘桔板蓝根 升柴马勃连翘陈 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 大头天行力能御 21. 清震汤

清震汤治雷头风 升麻苍术两般充 荷叶一枚升胃气 邪从上散不传中 22. 桔梗汤

桔梗汤中用防已 桑皮贝母瓜蒌子 甘枳当归薏杏仁 黄芪百合姜煎此 肺痈吐脓或咽干 便秘大黄可加使 23. 清咽太平丸

清咽太平薄荷芎 柿霜甘桔及防风 犀角蜜丸治膈热 早间咯血颊常红 24. 消斑青黛饮

消斑青黛栀连犀 知母玄参生地齐 石膏柴胡人参草 便实参去大黄跻 姜枣煎加一匙醋 阳邪里实此方稽 25. 辛夷散

辛夷散里藁防风 白芷升麻与木通 芎细甘草茶调服 鼻生息肉此方攻 26. 苍耳散

苍耳散中用薄荷 辛荑白芷四般和 葱茶调服疏肝肺 清升浊降鼻渊瘥 27. 妙香散

妙散山药与参芪 甘桔二茯远志随 少佐辰砂木香麝 悸悸郁结梦中遗 增辑

紫雪犀羚牛朴硝 硝磁寒水滑和膏 丁沉木麝升玄草 更用赤金法亦超 2. 至宝丹

至宝朱砂麝息香 雄黄犀角与牛黄 金银二箔兼龙脑 琥珀还同玳瑁良 3. 万氏牛黄丸

万氏牛黄丸最精 芩连栀子郁砂并 或加雄角珠冰麝 退热清心力更宏 4. 玉女煎

玉女煎中地膝兼 石膏知母麦冬全 阴虚胃火牙疼效 去膝地生温热痊 5. 清瘟败毒散

清瘟败毒地连芩 丹石栀甘竹叶寻 犀角玄翘知芍桔 瘟邪泻毒亦滋阴 6. 化斑汤

化斑汤用石膏元 粳米甘犀知母存 或入银丹大青地 温邪斑毒治神昏 7. 神犀丹

神犀丹内用犀芩 元参菖蒲生地群 豉粉银翘蓝紫草 温邪暑疫有奇勋 8.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 阴分伏热此方攀 夜热早凉无汗者 从里达表服之安 TOP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 利气调中兼去湿 一切痰饮此方珍 导痰汤内加里枳 顽痰胶固力能训 若加竹茹与枳实 汤名温胆可宁神 润下丸仅陈皮草 利气祛痰妙绝伦 2. 涤痰汤

涤痰汤用半夏星 甘草橘红参茯苓 竹茹草蒲兼枳实 痰迷舌强服之醒 3. 青州白丸子

青州白丸星夏并 白附川乌俱用生 晒露糊丸姜薄引 风痰瘫痪小儿惊 4.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星夏橘 杏仁枳实瓜蒌实 芩苓姜汁为糊丸 气顺火消痰自失 5. 顺气消食化痰丸

顺气消食化痰丸 青陈星夏菔苏攒 曲麦山楂葛杏附 蒸饼为糊姜汁抟 6. 礞石滚痰丸

滚痰丸用青礞石 大黄黄芩沉水香 百病多因痰作祟 顽痰怪症力能匡 7. 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前胡辛 半夏荆甘赤茯因 煎加姜枣除痰嗽 肺感风寒头目颦 局方不用细辛茯 加入麻黄赤芍均 8.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参芪橘柏及干姜 苓泻麦芽苍术曲 太阴痰厥头痛良 9. 常山饮

常山饮中知贝取 乌梅草果槟榔聚 姜枣酒水煎露之 劫痰截疟功堪诩 10. 截疟七宝饮

截疟七宝常山果 槟榔朴草青陈伙 水酒合煎露一宵 阳经实疟服之妥 增辑

三子养亲痰火方 芥苏莱菔共煎汤 外台别有茯苓饮 参术陈姜枳实尝 2. 指迷茯苓丸

指迷茯苓丸最精 风化芒硝枳半并 臂痛难移脾气阻 停痰伏饮有嘉名 3. 紫金锭

紫金锭用麝朱雄 慈戟千金五倍同 太乙玉枢名又别 祛痰逐秽及惊风 4.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夏蒌 宽胸开结涤痰周 邪深大陷胸汤结 甘遂硝黄一泻柔 大陷胸丸加杏苈 项强柔至病能休 5. 十枣汤

十枣汤中遂戟花 强人伏饮效堪夸 控涎丹用遂戟芥 葶苈大枣亦可嘉 6. 千金苇茎汤

千金苇茎生薏仁 瓜瓣桃仁四味邻 吐咳肺痈痰秽浊 凉营清气自生津 7.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痰饮尝 和之温药四般良 雪羹定痰化痰热 海蜇葶荠共合方 8. 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用二陈 再加熟地与归身 别称神术丸苍术 大枣芝麻停饮珍 9. 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 陈皮桔梗草荆添 紫菀百部同蒸用 感冒咳嗽此方先

金锁固精芡莲须 龙骨蒺藜牡蛎需 莲粉糊丸盐酒下 涩精秘气滑遗无 2. 茯菟丸

茯菟丸疗精滑脱 菟苓五味石莲末 酒煮山药为糊丸 亦治强中及消渴 3. 治浊固本丸

治浊固本莲蕊须 砂仁连柏二苓俱 益智半夏同甘草 清热利湿固兼驱 4. 诃子散

诃子散用治寒泻 炮姜粟壳橘红也 河间木香诃草连 仍用术芍煎汤下 二者药异治略同 亦主脱肛便血者 5. 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治便数 参茯龙骨同龟壳 草蒲远志及当归 补肾宁心健忘觉 6. 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诃粟壳 肉蔻当归桂木香 术芍参甘为涩剂 脱肛久痢早煎尝 7. 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治汗出 芪柏芩连生熟地 泻火固表复滋阴 加麻黄根功更异 或云此药太苦寒 胃弱气虚在所忌 8. 柏子仁丸

柏子仁丸人参术 麦夫牡蛎麻黄根 再加半夏五味子 阴虚盗汗枣丸吞 9. 牡蛎散

阳虚自汗牡蛎散 黄芪浮麦麻黄根 扑法芎藁牡蛎粉 或将龙骨牡蛎扪 增辑

桃花汤用石脂宜 粳米干姜共用之 为涩虚寒少阴利 热邪滞下切难施 2. 威喜丸

威喜丸治血海寒 梦遗带浊服之安 茯苓煮晒和黄蜡 每日空心嚼一丸 3. 济生乌梅丸

济生乌梅与僵蚕 共末为丸好醋参 便血淋漓颇难治 醋吞惟有此方堪 4. 封髓丹

失精梦遗封髓丹 砂仁黄柏草和丸 大封大固春常在 巧夺先天报自安

真人活命金银花 防芷归陈草节加 贝母天花兼乳没 穿山角刺酒煎嘉 一切痈疽能溃散 溃后忌服用毋差 大黄便实可加使 铁器酸物勿沾牙 2. 金银花酒

金银花酒加甘草 奇疡恶毒皆能保 护膜须用蜡矾丸 二方均是疡科宝 3. 托里十补散

托里十补参芪芎 归桂白芷及防风 甘桔厚朴酒调服 痈疡脉弱赖之充 4. 托里温中汤

托里温中姜附羌 茴木丁沉共四香 陈皮益智兼甘草 寒疡内陷呕泻琅 5. 托里定痛汤

托里定痛四物兼 乳香没药桂心添 再加蜜炒罂粟壳 溃疡虚痛去如拈 6. 散肿溃坚汤

散肿溃坚知柏连 花粉黄芩龙胆宣 升柴翘葛兼甘桔 归芍棱莪昆布全 增辑

醒消乳没麝雄黄 专为大痈红肿尝 每服三钱陈酒化 醉眠取汗是良方 2. 小金丹

小金专主治阴疽 鳖麝乌龙灵乳储 黑炭胶香归没药 阴疮流注乳癌除 3. 梅花点舌丹

梅花点舌用三香 冰片硼珠朱二黄 没药煎葶蟾血竭 一丸酒化此方良 4. 保安万灵丹

万灵归术与三乌 辛草荆防芎活俱 天斛雄麻全蝎共 阴疽鹤膝湿痹须 5. 蟾酥丸

蟾酥丸用麝蜗牛 乳没朱雄轻粉俦 铜绿二矾寒水石 疔疮发背乳痈瘳 6. 一粒珠

一粒珠中犀甲冰 珍朱雄麝合之能 痈疽发背无名毒 酒化一丸力自胜 7. 六神丸

六神丸治烂喉痧 每服十丸效可夸 珠粉腰黄冰片麝 牛黄还与蟾酥加

阳和汤法解寒凝 外症虚寒色属阴 熟地鹿胶姜炭桂 麻黄白芥草相承 TOP

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 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 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动血漏名胶艾 虚痞朴实颇相当 脉沉寒厥亦桂附 便秘蓄血桃仁黄 安胎养血先为主 余因各症细参详 后人法此治经水 过多过少别温凉 温六合汤加芩术 色黑后期连附商 热六合汤栀连益 寒六合汤加附姜 气六合汤加陈朴 风六合汤加艽羌 此皆经产通用剂 说与时师好审量 2. 胶艾汤

胶艾汤中四物先 阿胶艾叶甘草全 妇人良方单胶艾 胎动血漏腹痛全 胶艾四物加香附 方名妇宝调经专 3. 当归散

当归散益妇人妊 术芍芎归及子芩 安胎养血宜常服 产后胎前功效深 4. 黑神散

黑神散中熟地黄 归芍甘草桂炮姜 蒲黄黑豆童便酒 消瘀下胎痛逆忘 5. 清魂散

清魂散用泽兰叶 人参甘草川芎协 荆芥理血兼祛风 产中昏晕神魂贴 6. 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杏薏仁 防独芎归又茯神 酸枣木香和甘草 子痫风中可回春 7.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产后腹痛蓐劳匡 亦有加入参芪者 千金四物甘桂姜 8. 达生散

达生紫苏大腹皮 参术甘陈归芍随 再加葱叶黄杨脑 孕妇临盆先服之 若将川芎易白术 紫苏饮子子悬宜 9. 参术饮

妊娠转胞参术饮 芎芍当归熟地黄

炙草陈皮兼半夏 气升胎举自如常 10. 牡丹皮散

牡丹皮散延胡索 归尾桂心赤芍药 牛膝棱莪酒水煎 气行瘀散血瘕削 11. 固经丸

固经丸用龟板君 黄柏樗皮香附群 黄芩芍药酒丸服 漏下崩中色黑殷 12. 柏子仁丸

柏子仁丸熟地黄 牛膝续断泽兰芳 卷柏加之通血脉 经枯血少肾肝匡 增辑

交加散用姜地捣 二汁交拦各自妙 姜不辛散地不寒 产后伏热此为宝 2. 天仙藤散

天仙藤散治子气 香附陈甘乌药继 再入木瓜苏叶姜 足浮喘闷此方贵 3. 白术散

白术散中用四皮 姜陈苓腹五般奇 妊娠水肿肢浮胀 子肿病名此可医 4. 竹叶汤

竹叶汤能台子烦 人参芩麦茯苓存 有痰竹沥宜加入 胆怯闷烦自继根 5. 紫苑汤

紫菀汤方治子嗽 天冬甘桔杏桑会 更加蜂蜜竹茹煎 孕妇咳逆此为最 6. 失笑散

失笑蒲黄及五灵 晕平痛止积无停 山楂二两便糖入 独圣功同更守经 7. 如圣散

如圣乌梅棕炭姜 三般皆煅漏崩良 升阳举经姜栀芍 加入补中益气尝 8. 生化汤

生化汤宜产后尝 归芎桃草炮姜良 倘因乳少猪蹄用 通草同煎亦妙方 9. 保产无忧方

保产无忧芎芍归 荆羌芪朴菟丝依 枳甘贝母姜蕲艾 功效称奇莫浪讥 10. 泰山磐石饮

泰山磐石八珍全 去茯加芪芩断联 再益砂仁及糯米 妇人胎动可安痊 11. 抵当丸

抵当丸用桃仁黄 水蛭虻虫共合方 蓄血胞宫少腹痛 破坚非此莫相当

安胎饮子建莲先 青宁还同糯米煎 神造汤中须蟹爪 阿胶生草保安全 13. 固冲汤

固冲汤中芪术龙 特蛎海蛸五倍同 茜草山萸棕炭芍 益气止血治血崩 附:(一 ) 便用杂方

望梅丸用盐梅肉 苏叶薄荷与柿霜 茶末冬冬糖共捣 旅行赉服胜琼浆 2. 骨灰固齿散

骨灰固齿猪羊骨 腊月腌成煅碾之 骨能补骨咸补肾 坚牙健啖老尤奇 3. 软脚散

软脚散中芎芷防 细辛四味碾如霜 轻撒鞋吉行远道 足无箴疮汗皆香 附:(二 ) 幼科

回春丹用附雄黄 冰麝羌防蛇蝎襄 朱贝竺黄天胆共 犀黄蚕草钩藤良 2. 抱龙丸

抱龙星麝竺雄黄 加入辰砂痰热尝 琥珀抱龙星草枳 苓淮参竺箔朱香 牛黄抱龙星辰蝎 苓竺腰黄珀麝僵 明眼三方凭选择 怠惊风发保平康 3. 肥儿丸

肥儿丸用术参甘 麦曲荟苓楂二连 更合使君研细末 为丸儿服自安然 验方别用内金朴 苓术青陈豆麦联 槟曲蟾虫连楂合 砂仁加入积消痊 4. 八珍糕

八珍糕与小儿宜 参术苓陈豆薏依 淮药欠莲糯粳米 健脾益胃又何疑 5. 保赤丹

保赤丹中巴豆霜 朱砂神曲胆星尝 小儿急慢惊风发 每服三丸自不妨

(谨)遇:招待 间(舆):私下 (血脉)治:正常

诞(之):欺骗 重(难治):很 由(扁鹊):遵循

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和圣人一样洞察隐微的病变,让良医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

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心的是担心治疗方法太少。

(黄琬)辟:征招 (七八)狀:量词,一灸为一狀 应(除):立即

属(使):同“嘱”,嘱咐 寻(差):随即 含宥:宽恕

故(当死):必定 (使)木亟:疲惫

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

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仲尼)没:死 闵(焉):忧虑 删(其要):选取 及(失):至于 (之)际:会合 序(方技):依次排列

1)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

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生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发百病的根源,生死的界限,而用

以来揣度针石灸法,调配出各种适宜的药物。

2)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

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依据草石的寒温性,丈量疾病的深浅,借助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

辩五脏六腑所使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出寒凉与温热的药剂,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才)秀:出众 赍(百年):持 徇物:追求身外之物

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

1)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

译文: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

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是自己外表华丽而内在憔悴。

仁寿:长寿 遐迩:远近 (不) 忒:差错

式(为):用 龟镜:借鉴 (既)淹:久

惟(明):肯定 (累)属:接续

1) 夫释缚脱艰, 全真导气, 拯黎元於仁寿, 济羸劣以获安者, 非三圣道, 则不能致之矣。

译文:解除疾病的束缚和痛苦,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拯救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域,帮助体弱

多病的人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晨星:稀少 长物:多余的东西 渔猎:广泛博涉 (医书)觏:看见 盍(锲):何不 共(天下):供给

(仙)遗:赠送 诧(为):欺骗 侈(功德):夸大

亡如:无奈 阙如:存疑不言 亟(矣):频繁

向方:遵循正确的方向 (不)厌:满足 攄(生平):抒发

1) 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

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译文:喜爱学习的医生都知道趋向正道,但是贪求常规的医生仍然各自认为老师的学说正确,

厌恶听取高明的理论,那些技术不高明的医生又只稍微了解一些粗浅的内容,不能明白精辟的含义,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它,很少能取得满意疗效。

(由来)尚:久远 妍蚩:美丑 (同)患:厌恨 大段:尤言十分 隐忍:克制忍耐 邀射:谋取

谅(非):确实 鄙俚:粗俗

1)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

译文:自古以来名医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

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是说到爱惜生命,任何畜牲都是一样的。损害别人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厌恨的,何况是人呢?

(慎)简:选择 无似:犹不肖 摄:代理

鲁邹:指孔孟那样的圣人 昭(余):显示 信(宿):再宿

(大)隳:毁坏 猛浪:即孟浪,鲁莽 经权:义偏于权,权变 格致:格物致知,探求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 会(精神):集中

守中:保持内心的虚无清净 怀玉:怀抱仁德 倾信:完全相信

1) 危急之际, 奚堪庸妄之悮投?疑似之秋, 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 此生付之矣。

译文:病情危急的时候,哪能经得起庸医误诊?病证真假难分的时候,怎能受得了不同意见

互相干扰?一步错了,病人这一生就交出去了。

多歧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画饼:比喻虚名没有实用

车薪杯水: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之火焰,比喻无济于事

便佞:巧言善辩 浸润:讒言 (难)必:决定

1) 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於败坏,嫁谤

译文:如果病在危险而又有疑难的阶段,连高明的医生也难以决定,须极其仔细慎重,还有

希望治愈,这班人贪图功劳,随意地用药,等到疾病恶化,便推卸责任,掩饰自己。这是贪图侥幸的一类医生。

亘(昼夜):贯穿 泠然:清凉貌 (其) 流:变化

敛袵: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噬脐:比喻后悔不及

如鼓应桴:好像桴鼓相应,比喻效验迅捷 (为)厉:祸害

1) 子南晨诣,愠形于色,究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次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

译文: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怪沈医师轻率的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师先

知,完全不说曾经服用凉药,并要向沈医师则求疗效,必要痊愈才肯罢休。

擘(目):分开 望洋:仰视 浪(决人):随便

遽(辞):急忙 讵(日):至 (未)昃:日西斜

1) 有医人工草书者, 医案人或不识, 所系尚无轻重; 至于药名, 则药铺中人, 岂能尽识草书乎 孟

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 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译文:又有对于草书擅长的医生,医案人们又的不认识,关系到的问题还不要紧,至于药名,

那么药铺中的人难道都能认识草字吗?鲁莽的人约莫抓药就造成祸患,谨慎的人来回询问便延误时机。

1. 少时:年轻的时候 2. 奇(之):以?为奇,意动用法 3. 谨(遇):恭敬 4. 遇(之):接待 5. 閒(与):与“私”同义,私下 6. (传)与:给

7. (与)公:代词,你 8. 毋(泄):不要

9. 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10. 悉(取):全、都 11. 殆(非人):大概 12. 以(其言):按照 13. 垣(一方):矮墙 14. 一(方):副词,乃、竟 15. 或(在齐):有时 16. 当(晋召公时):值、正当 17. 专(国事):独揽 18. 皆(惧):感到恐惧 19. (血脉)治:正常 20. 而(何怪):代词,你 21. (必)閒:病愈 22. 居(二日半):到 23. (治)穰:通“禳”,除过消灾的

24. (暴)蹷:通“厥”,气逆上而晕

25. 何如:什么 26. 收(乎):殓葬 27. (未)能:及 28. (未)尝:曾经 29. 生(之):使?活 使动用法

30. 得无:莫不是。得无?乎,莫不是? 吧

31. 诞(之):欺骗

32. (诞)之:代词。我 33. 因(五藏之输):依循 34. (之)输:同“腧”,腧穴 35. 诀(脉):通“决”,疏导 36. 搦(脑髓):按摩 37. (揲)荒:通“盲”,膏肓。揲,持

38. 爪(幕):用指甲掐 39. (爪)幕:通“膜”,膈膜 40. 湔浣:洗涤

41. 漱涤:洗涤 42. 易(形):矫正 43. 曾(不可以):竟然 44. 咳(婴):小儿笑声 45. 终日;良久

46. 以管窥天:用竹管窥天 47. (以)郄:空隙。郄,“郤”的异

体字;郤,通“隙”,空隙 48. (视)文:同“纹”,图纹 49. 写(形):审察 50. 见(于):显现 51. (不)瞚:同“瞬”,眨眼 52. 挢(然):举起 53. 窃(闻):私下 54. 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 55. (不得) 反:通“返” 56. (未)卒:完 57. 因(唏嘘):于是 58. 服臆:心气郁结 59. (流)涕:眼泪 60. (长)潸:眼泪 61. 忽忽:忧伤 62. 厉(针):同“砺”,研磨 63. (以)取:选择 64. 更(熨):更替 65. 更(适):又,再 66. 但(服汤):只 67. (复)故:原样 68. 客(之):把?当做客人 69. 腠理:肌表

70.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 71. 左右:君主两旁的侍从 72. 好(利):喜好 73. (退)走:逃跑 74. (问其)故:原因

75. 司命:古代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

76. (体)病:患疾病 77. (逃)去:走、离开 78. 使(圣人):假使 79. (得)蚤:及早 80. 可(己):治愈 81. (所)病:担忧 82. (不能)适:调适 83. 阴阳:阴阳

84. (阴阳)并:偏聚 85. (形)羸:身体瘦弱 86. 重(难治):很 87. 贵(妇人):以?为尊 88. 带下医:妇科医生 89. 伎(不如):医技 90. 由(扁鹊):遵循

1. (数)经:儒家经典著作 2. 举(孝廉):推举

3. 孝廉:汉代选举人才的科目 4. (黄琬)辟:征召 5. (不)就:依从 6. 养性:养生 7. (年)且:将近

8. 节度:指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9. 辄(愈):就

10. (七八)壮:量词,一灸为一

11. 应(除):立即

12. (某)许:处所,此指部位 13. 行(差):即,将要 14. (行)差:病愈 15. 刳(割):剖开 16. (便)饮:喝 17. 须臾:一会儿 18. 无所:没有地方 19. 膏(摩):药膏 20. 视(脉):诊察 21. 下(之):使?下,使动用法 22. 苦(四支烦):患 23. (四)支:同“肢”,肢体 24. (不)汗:出汗 25. (而)绝:死去 26. (共)正:居住 27. 或(难其异):有人 28. 难(其异):质问 29. (宜)殊:不同 30. (并)起:病愈 31. 自如常:像原来一样 32. 卒(头眩):通“猝”,突然 33. (扶)将:把 34. 中宿:半夜 35. 诣(佗):到?去 36. 劳事:房劳之事 37. 御内:房劳之事

38. 省(之):探望 39. 交接:房劳之事 40. (中)间:间隔 41. 一(如):完全 42. 胃管:中脘穴 43. (胃管)讫:结束 44. (不)得:中 45. 中(肝):刺中 46. 甘(减):一天天地 47. 怀躯:怀胎 48. (故)令:使 49. 不时:不及时 50. 之(厕):到、往 51. 虿(螫=螯):蝎类毒虫 52. 螫(其手):刺 53. 无赖:无奈 54. 温汤:汤药 55. 渍(手):浸、泡 56. 卒(可):很快 57. 数(为):屡次 58. 煖(之):暖,加热

59. 除名: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

60. 有顷:一会儿 61. (已)结:深结 62. 促(去):速 63. (五日)卒:死 64. 应时:立刻

65. (所)刻:预计、限定 66. 病(咽塞):患病 67. 车(载):用车 68. 语(之):告诉 69. 向来:刚才 70. (卖)饼:面食 71. (蒜)齑:蒜汁 72. (大)酢:醋 73. 县(车边):悬挂 74. 造(佗):往 75. 逆(见):迎面

76. (我)公:代指华佗 77. (车边)病:寄生虫 78. 无何:不久 79. (留)书:书信 80. 属(使):嘱咐 81. 嗔恚:愤怒 82. 不快:有病 83. (寿)俱:全部 84. 不足:不值得 85. 故(自):还要

86. 痛痒:义偏于“痛” 87. 寻(差):随即、不久 88. 竟(死):终于 89. 脉(之):诊脉 90. 斯须:一会儿

91. 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 92. (三升)许:左右 93. 左右:两旁

94. (针)鬲:同“膈”,膈腧穴 95. 伤娠:小产 96. 案(脉):依据 97. (妇)稍:逐渐 98. 小(差):略微、稍微 99. 多(脊痛):常常 100. (长)可:大约 101. 见(业):立

102. 笃重:同义词,同指重 103. (此)近:大概 104. 当(得):方才、刚刚 105. 暂(还):短暂 106. 累(书):屡次 107. 书(呼):写信 108. 敕(郡县):命令 109. 犹(不):还、还是 110. 信(病):确实 111. (四十)斛:十斗 112. 收(送):拘捕 113. 考验:审讯验实 114. 首服:同“首伏”,犹言坦白, 供认伏罪

115. (实)工:高明 116. (所)县:维系 117. 含宥:宽恕 118. 考竟:刑讯致死 119. 养(吾病):此指故意拖延,不予根治

120. 病困:病危 121. 散(两钱):药物的剂型,药 末

122. (两)钱:指钱匕,古代量取 药末的器具 123. 将(爱):调养 124. 故(当死):必定 125. 卿(今):你,对人表示亲热 的称呼 126. 去(药):藏 127. 已(故):随后 128. (适)值:赶上、遇到

129. 见(收):被 130. 全(济):保全 131. 劳动:活动 132. (使)极:疲惫 133. (五)禽:鸟兽总称 134. 沾濡:沾湿湿润 135. 因(上):就 136. 善(针术):擅长 137. 凡(医):凡是 138. (皆)瘳:治愈 139. (为)率:比例 140. 轻(体):使身体轻便 141. 处所:处处 142. 云:文末语气词

《丹溪翁传》 1. 讳(震亨):指已故尊长的名 2. 日记:一天的记忆量 3. (千)言:言语 4. 治(经):研究 5. (拜)焉:拜谒

6. (起)之:代词,指疾病 7. 向(所习):以前 8. 一(于医):专一 9. 时方:当时 10. 鲜(克):少 11. (鲜)克:能 12. 治(装):整理 13. 叩(之):叩问 14. 寺人:宫中近侍 15. 旁(通):广泛 16. 褊(甚):谓心胸狭窄 17. (愈)笃:诚恳 18. 北面:面向北

19. 敷扬:传播宣扬,陈述并加以

阐发 20. 一(断):完全 21. 涣焉:消散貌 22. 末(疾):四肢 23. 良(验):的确 24. 声闻:声誉、名声 25. 消息:斟酌 26. 寻(其):探求 27. 指归:主旨

28. 辐凑:亦作“辐辏”,聚集

29. 凡几:共计多少 30. (得)诸:之于 31. 班班:明显貌 32. (无)伦:次序 33. 盖(得之):大概

34. (酒且)内:谓行房事 35. 治(入参膏):配制 36. 促(灸):急忙 37. 内观:内视 38. 辟如:通“譬”,辟如 39. 大吐:使?吐得厉害 40. 衣裾:衣襟 41. 皮工:制革工匠 42. 皱(其皮):使?皱 43. 少选:一会儿 44. 恻然:同情、怜悯 45. 庶几:或许 46. 靡(所):没有

47. 靳靳:固执、拘泥的样子 48. 卒(与):终究

49. 声随影附:形影不离 50. 亹亹:勤奋不倦貌 51. 春秋:年岁、年事 52. (乃)徇:顺从 53. 节宣:此指饮食起居 54. (不)友:结交 55. 拂(衣):愤怒 56. (去)就:亲近 57. (将)浼:玷污 58. 卓卓:超群不凡貌 59. 庶(使):希望

60. 蓍龟:蓍草与龟甲,古代占卜

61. 利害:义偏于”害“,祸害 62. 源委:指水的发源与归宿 63. 毓(神):养育 64. 一(语):或 65. 不暇:来不及 66. (利)溥:广大 67. 信(矣):确实

68. (直)谅:诚实可信 69. 少(之):轻视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1. (仲尼)没:同“殁”,死亡 2. 从衡:合纵连横,从同“纵”,

3. 患(之):忧虑 4. 燔(灭):焚烧、烧毁 5. 迄(孝武帝):到 6. 书(缺):文字 7. 简(脱):书简 8.

朕(甚闵):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自称 9. 闵(焉):同“悯”。忧虑 10. 诏(光禄大夫):命令 11. 校(经传):校勘 12. 条(其篇目):按条编排,分条

13. 指意:内容意义 14. 会(向卒):适逢 15. 卒(父业):结束、完毕 16. 删(其要):选取 17. 右(医经):以上 18. 原(人):推究、探究 19. (以)起:阐发 20. (而)用:用来 21. 箴(石):同“针”,针刺 22. 假(药味):凭借、依靠 23. 因(气感):依据 24. 辩(五苦):通“辨”,辨别 25. (于)平:正常 26. 及(失):至于

27. 中医:中等水平的医生 28. (之)际:会合

29. 节文:谓指定礼仪,使行之有

30. 寿考:寿命长久 31. 聊(以):姑且 32. 同(死生):把?看成一样 33. 怵惕:恐惧

34. 索隐行怪:求隐暗之事,行怪

35. (有)述:遵循 36. 生(生):使生长 37. (一)守:职守 38. 晻(“暗”的异体字)昧:堙没39. 序(方技):依次排列,名词活

1. (才)秀:出众 2. 曾(不):竟然 3. 企踵:急切仰望 4. 孜孜汲汲:急急忙忙、迫不及

5. 崇饰:崇尚修饰 6. 华(其外):使?华丽 7. 悴(其内):使?憔悴 8. 婴(非常):被?所缠 9. 钦(望):恭敬地 10. 束手:毫无办法 11. 赍(百年):持 12. 重器:宝贵的器物 13. 厥(身):他的、其他的 14. 重泉:九泉、黄泉 15. 举(世):整个 16. 进(不能):进身为官 17. 知(人) :照管 18. 退(不能):隐退为民

19. 游魂:苟延残喘的无用之人 20. 徇(物):追求 21. 冰谷:险境 22. (十)稔:年 23. 感(往昔):感叹 24. 沦(丧):沦落 25. 伤(横夭):哀伤 26. 横夭:意外地早死 27. 撰(用):选取 28. 平(脉):辨 29. 思过半:收益多 30. 自非:如果不是 31. 理致:义理情致 32. 演(其):推演

33. 口给:言辞敏捷,能言善辩 34. (不)参:验证 35. 短期:病危将死之期 36. 髣髴:仿佛、模糊 37. 明堂:鼻子 38. 阙(庭):两眉间 39. (阙)庭:前额

40. 窥管:喻见文狭隘片面 41. 视(死):辨别 42. 亚(之):次 43. (博)识:记 44. 宿(尚):向来 45. 尚(方术):崇尚 46. 事(斯语):奉行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黎元:百姓

2. 仁寿:长寿 3. 羸劣:瘦弱多病 4. 序(尚书):为?作序 5. 三坟:泛指古代典籍 6. (代)革:更改 7. 其人:适合的人 8. 趣(深):旨意 9. (之)候:征候 10. 遐迩:远近的事理 11. (斯)契:符合 12. 之(事):其 13. (不)忒:差误 14. (之)宗:本 15. 奉生:养生

16. 蒇谋:完备的见解 17. 标格:规格

18. 诂训:对古书的诠释

19. 目无全牛: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20. 命世:著名于当世 21. 蒸人:众民

22. 华(叶) :同“花”,像花一样 23. (天之)假:借助 24. 弱龄:弱冠之年 25. 夙(好):一向 26. 式(为):用 27. 龟镜:借鉴 28. 纰缪:错误 29. 披(会):翻阅 30. (披)会:领会 31. (既)淹:久 32. 袭(以):沿用 33. 都(为):汇总 34. 脱简:竹简脱落 35. (奚)为:做

36. (莫)适:到?地方去 37. 并(有):兼 38. 得失:收获 39. (深)遂:实现 40. 环周:连贯周密 41. 冰(释):像冰块一样 42. 师资:授学的依据 43. 用(传):使、让 44. 勒(成):汇总 45. 童蒙:初学医的人 46. 昭(其义):使?明晰 47. 错简:书简次第错乱 48. 碎文:文字残缺不全 49. 朱(书):用红色

50. 昭彰:使?显明、明晰 51. 敷畅:阐明、全面陈述 52. (列)宿:星宿

53. 鳞介:指鱼类和甲壳类水生物 54. 夭枉:夭折枉死 55. 夷夏:各族人 56. 俾(工徒):使 57. 徽(音):美 58. (累)属:接续 59. (岁)次:在

1. 讨论:研究讨论 2. 发明:阐发说明 3. (大)而:方面 4. 肇端:起始 5. 曲折:详细情况 6. 缕指:逐条指明 7. 胪列:罗列

8. 寿域:长寿的境域 9. (岂)直:紧紧 10. 规规:浅陋拘泥 11. 辟(之):驳斥 12. 臆度:主观猜测 13. 弁髦:弃置无用之物 14. (皆)理:道理 15. (皆)法:符合法则 16. (而)然:这样 17. 杀(于):减少 18. 先人:父母 19. 赤子:百姓

20. 涂地:喻灾难困苦 21. 夭殃:灾祸 22. (奥)衍:繁多 23. (之)邈:遥远

24. 敷演:陈述,加以发挥 25. (何)裨:益处 26. (之)与:语气词 27. 究心:潜心研究 28. 绎(之):探究、研究

医生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射不出精子有很多原因,最常见的还是前列腺炎,精囊炎,所以一般来说的话,吃补肾益气的药物效果是不好的,还是应该检查一下前列腺液常规,如果存在炎症的话,选用清热利湿,通淋利尿的中成药治疗效果会更好。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这两者可以同时服用,不过如果检查结果没有正常精子存在,那一般是很难恢复的。

  • 不建议同时服用,可分隔一段时间,避免药物相互冲突影响。

  • 你好,考虑是肾阳亏虚导致的啊,可以温补肾阳,可以口服金贵肾气丸

  • 如果身体有应用的适应症是可以吃的,但如果身体正常就不要吃。否则可能会产生付作用的...

  • 可以口服复方玄驹胶囊和左卡尼汀口服液和维生素E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匮肾气丸加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