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品价格格对不对

男子78元买一盒药换家卫生院只卖27元 相差近3倍_网易新闻
男子78元买一盒药换家卫生院只卖27元 相差近3倍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同样一盒破伤风抗毒素,在都里镇卫生院需要78元一盒,而林州东岗卫生院每盒只要27元,仅一盒药品差价就达51元。
日,安阳市殷都区都里镇杨先生到都里镇卫生院购买了一盒破伤风抗毒素,生产企业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地址为江西省吉安市井岗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价格为78元。回到家里,杨先生感觉药品价格不对劲,因为从事肉羊养殖,每年给羊进行绝孕手术时,都要使用破伤风,这次感觉比以前贵出不少,由于距离林州东岗镇较近,他就又到东岗镇卫生院购买了同样的一盒破伤风抗毒素,从外包装上看,生产厂家,规格,适应症,用法,用量和在都里镇卫生院买的破伤风抗毒素是一模一样,但价格却只要27元,比都里镇卫生院每盒便宜51元。这时候,杨先生就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一盒破伤风抗毒素,在都里镇卫生院需要78元一盒,而林州东岗卫生院每盒只要27元,仅一盒药品差价就达51元。杨先生越想越生气:“都是乡镇卫生院,为何都里的老百姓购买药物就要每盒多掏51元?”随后,杨先生将自己遭遇到的问题反映到安阳的卫生监督部门,但截至到目前,一个半月过去了,造成同一种药品都里镇和林州东岗镇贵51元的具体原因仍没得到答复。2月1日上午,就杨先生反映的问题,安阳市殷都区都里镇卫生院姓赵的院长表示,破伤风抗毒素在乡卫生院价格确实是78元一盒,而且是按照要求统一配送的,他们进价就是78元,执行药品零差价,所以对外出售也是78元。就杨先生反映的问题,市长热线、物价局以及上级卫计委都已经与都里镇卫生院联系过,而且也看过医院的进货发票,但就为何同一种药品,两个乡镇的价格每盒能相差51元,赵院长表示不太清楚,可能是供货渠道不同导致,这个问题他也在等待上级部门作出答复。据记者了解的,林州市东岗镇卫生院医药配送渠道是国药控股,而安阳市殷都区医药配送是华润医药。同样一种药,在同一个安阳地区,差距如此之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记者与殷都区卫计委一名姓刘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对方答应尽快给出答复,但截止到发稿时,安阳市殷都区卫计委没有做出任何解释。那么,为何同一种药,同在卫生院,为何每盒相差50多元?我们将继续关注。(记者 贾利超)
本文来源:映象网
责任编辑:岳丹杰_HN01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热搜:||||
您的位置:>>
“票不对货”不被允许 药店或被处罚!
添加日期: 阅读:391
用医保卡买的珊瑚癣净,结果打出来的医保收费收据上却是复方氨酚烷胺片和咽炎片,虽然价格是一样的,但是票据却与实际买的药品不一样。不少市民都曾在刷医保卡买药时,遭遇过类似情况。那么,药店这样开具医保收费收据可以吗?为何刷医保卡买药会出现“票不对货”的情况?刷医保卡是不是什么药品都可以购买呢?
【市民问政】
问政一:为何出现“票不对货”,药店这样做行吗?
问政二:刷医保卡是不是什么药品都可以购买呢?
【记者调查】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西宁市多家药店发现,“票不对货”的情况普遍存在。在采访中,许多市民都表示,刷医保卡购买药品时,经常会遇到“票不对货”的情况,却没有人清楚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药品与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不一样,万一食用药品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的话,这样的票据怎样保障我们的权益呢?”市民张先生质疑说。
3月8日,记者先后在西门口两家知名连锁药店购买药品,买的是补中益气丸和众生丸,一共175元,结果打出来的医保收费收据上显示的却是抗病毒口服液12元、苏黄止咳胶囊93元、头痛宁胶囊70元。对于为何会出现“票不对货”的情况,药店工作人员表示,药品的价格是一致的,没有影响,这样开票,是为了方便下账。
【部门解答】
解答部门: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综合科
“票不对货”不被允许
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综合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出现“票不对货”的情况多半是药店工作人员偷懒导致,他们习惯将自己熟知的一些药品进行价格拼凑,凑成顾客购买的价格。对于这种行为,他们一经发现,便会进行处罚。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也会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以及后台监控。
任何药品都可以购买
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综合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医保卡是可以购买所有药品,以及有蓝帽标志(即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的保健品,还有医疗器械等。
责任编辑:田月华
分类新闻: -
最新招商公司
最新产品信息已帮助患者:15467
指导意见:
您好,根据描述来看初步判断是中耳炎,咽喉炎症,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另外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便于毒素排泄,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另外使用阿莫西林,康复新液口服促进恢复。祝早日康复。
已帮助患者:67638
目前状况考虑可以用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一次用一支。
已帮助患者:9596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已帮助患者:28475
已帮助患者:27037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已帮助患者:111732
已帮助患者:25308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
相关疾病: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用微信扫一扫药品也怕热,温度不对疗效打折扣!你放对了吗?|药品|温度|冷藏_新浪网
药品也怕热,温度不对疗效打折扣!你放对了吗?
药品也怕热,温度不对疗效打折扣!你放对了吗?
药品保存:温度适合才能留住疗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到药房取药时,有的药品包装摸上去很凉,药师还会嘱咐一定要放在冰箱里冷藏。查看说明书时,也会发现药物的储存条件分别为“室温、冷藏、阴凉避光、凉暗处”等。实际上,不同的药物或同种药物不同的剂型对于储存的温度要求各不相同。药品储存温度要辨清随着公众用药安全知识的普及,很多人知道有些药品应该放在常温下,有些药品需要放在冰箱中。但具体到一些药品,甚至在不同“阶段”要求的温度都不一样。药典中,药品的储存条件明确规定为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4种。阴凉处温度要求不高于20℃,凉暗处指的是避光且温度不高于20℃,冷处指的是环境温度控制在2℃~10℃之间,常温指的则是10~30℃之间。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如未规定具体的储存温度,则为常温储存。对于患者而言,拿到药品后,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或咨询相关药师,了解药品的温控要求,尤其是在酷暑严寒的特殊时间段。对于急救药物则更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条件来储存、运输和使用,以免药效降低,贻误病情。温度会影响药品质量在购买食品时,尤其是需要冷藏的食品,人们常会关注其有效期。同样,对于药品而言,有效期也是患者最为关注的信息,而温度对于药品的有效期会产生影响。药品的降解速率越快,有效期就会越短,而温度则会显著影响药品降解的速率。一般温度每升高10℃左右,药品降解的速率就会增加2~4倍。因此,对于家庭药箱中的备药,尤其是一些抢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薄衣片、可乐定、麝香保心丸、哮喘用药等,应当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需冷藏保存的药品,若温度过高会导致药物的降解、药效的下降,若降解物含毒性成分则可能会引起更加严重的毒性反应;对于含有挥发成分,如酒精(比如藿香正气水)或含有挥发油的药品或药材(比如桃金娘胶囊、吉诺通)而言,温度过高会导致其有效成分的流失;对于温度特别敏感的剂型而言,如栓剂,则可能会软化,甚至融化,从而使其形状发生改变,以至于无法正常给药。不同药品所需温度各异1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注射的胰岛素,一般未开始使用之前需放置于冰箱中冷藏;开始使用后则可以放置于温度不高于30℃的室温下,必须避免阳光直射,且必须在4周内用完。若天气炎热,室温过高,也可以放置于冰箱中冷藏。但使用前需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室温条件下预热30分钟左右,以免剂量标定不准确或刺激皮肤产生疼痛感。2栓剂栓剂一般在塞入人体腔道时才会发生融化继而产生药效。而温度过高,如超过40℃则可能会出现软化、融化或变形的情况,影响药物的使用,一般应放置于阴凉处或冰箱中冷藏。一旦出现初步的溶剂化现象,则应及时置于冰箱中进行挽救,待其硬化后方可使用。但如融化严重,则应考虑丢弃不用。3活性菌制剂对于口服的活性菌制剂,如双歧杆菌胶囊或散剂,需冷藏保存,以保证质量。服用时则应用不超过40℃的温开水或冷开水送服或冲泡,以避免水温过高而导致活菌失活。4其他对于常温保存的药品如乳膏剂(比如尿素霜),一般不建议放置于冰箱中,以免温度过低或冰箱中的水分过多而导致乳膏水油分离且发生吸潮,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事实上,在药品温度的控制上,“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中国药价为何“虚”高?专家:混杂了医生价格_凤凰财经
中国药价为何“虚”高?专家:混杂了医生价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网财经12月29日讯 2010年的天价芦笋片事件一出,众声哗然——治病救命的医疗行业竟然这么黑?!几天前,央视再次报道了普遍存在的回扣问题——六年过去了,为啥问题就是解决不掉,症结到底在哪?对此,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主任朱恒鹏从九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了剖析,他认为,中国的药价中混杂了另一个东西,就是医生(医疗服务)的价格。简言之,为何中国药价“虚”高?“虚”高的这一部分就是医生的价格,或者说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现为回扣。
中国网财经12月29日讯 2010年的天价芦笋片事件一出,众声哗然——治病救命的医疗行业竟然这么黑?!几天前,央视再次报道了普遍存在的回扣问题——六年过去了,为啥问题就是解决不掉,症结到底在哪?对此,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主任朱恒鹏从九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了剖析,他认为,中国的药价中混杂了另一个东西,就是医生(医疗服务)的价格。简言之,为何中国药价“虚”高?“虚”高的这一部分就是医生的价格,或者说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现为回扣。 以下为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主任朱恒鹏观点原文:为什么药品回扣屡禁不止?医生和医院吃药品回扣已经是常态。关于原因,绝大部分人的因果关系链条是这样的:首先,药品回扣成为常态,其前提是药价虚高,否则根本不可能有回扣空间。其次,医院和医生之所以采购和处方价格虚高的药品,是因为医疗服务价格太低,不通过虚高药价养医(养医院和养医生),医院无法生存。再次,医疗服务价格之所以太低,是因为政府的价格管制,行政定价定得太低。结论是什么呢?看起来好清晰,也好简单:1)政府别管制医疗服务价格,你又管不好,何必要管?2)增加财政投入,财政给医院和医生补足,他们就不会以药养医了,就不会拿药品回扣了。实际上,这个逻辑是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的。我们从头开始抽丝剥茧地分析一下:一问:药价虚高、回扣泛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药价,本来仅仅是药品的价格,这就是国外的情况。但是,中国的药价中混杂了另一个东西,就是医生(医疗服务)的价格。简言之,为何中国药价“虚”高?“虚”高的这一部分就是医生的价格,或者说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现为回扣。问题是,为何医生的价格不直接体现在医疗服务价格中,非要混在药价中?上面的逻辑说了,因为政府行政定价把医疗服务价格定得太低。那我们首先应该追问一句:政府为何要管制医疗服务价格?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是公医体制。和美国不同,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公立教育,医学生大部分学习培训费用是财政掏钱。中国绝大部分医疗机构是公立医疗机构,医院所占土地由政府无偿划拨,所需建筑和设备由财政投资(至少京上广深是这样)。政府给了公立医院垄断经营执照。医生部分工资财政支付,医生的退休金财政支付(同样,至少京上广深做到了这一点)。很显然,在这么多医疗服务成本由政府承担的情况下,政府当然不能再让医院和医生自主定价。这是为什么?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定价机制决定于资源配置机制。有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机制,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定价机制。医生是自由流动的自由执业者,医生的价格(薪酬)或者说医疗服务价格就会由市场决定。医生是由行政配置的(行政决定公立机构和编制的数量),医生的价格即薪酬就是行政定价。因此,既然医生不是自由流动的自由执业者,医生的价格就不会是竞争性市场价。政府养着医生还赋予公医行政垄断地位,怎么可能让你自由定价?问题是,公立医院及其医生有市场势力,或者说市场垄断力,市场势力就是定价权。政府管住了医疗服务价格,却管不住医生开药。于是乎,医生就把这个市场定价权转移到药价中去了。到现在,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公医体制上,还在那里批评政府价格管制不当,根本没有说到点子上。二问:其他国家比如英国也有公立医院,为什么他们没有出现回扣现象?其他国家比如英国有公立医院,却没有公立医生(事业编身份的医生),没有公医体制。人家的医生都是自由执业者,公立医院仅仅是作为和民营医院一样平等的雇主,在市场上雇佣医生。比如,市场上,赵医生自己开诊所,一年起早贪黑收入30万元;到私立医院工作朝九晚五,私营老板给他开25万元;公立医院打算聘他,如果谈工资待遇:“赵大夫,到我们公立医院来工作吧,一年20万,收入是比私立医院低一些,但是没有失业之虞啊,你也知道公立医院嘛,干活没那么辛苦,我们可不像资本家那样压榨你!一年休假比私立医院多,政府给的养老保险很不错,来不来啊?” 简言之,政府如何确定医生的收入?参照市场价!低于市场价太多,公立医院招不到医生,就必须提高。就这么简单,这样定,纳税人也提不出意见,大家都能接受。 三问:很多医生认为以药养医、回扣泛滥的原因是政府投入太少了,对不对?如果认为政府财政投入少了,那应该问一个问题:财政投入多少才合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城镇职工一年缴纳一万亿的医疗保险,基本都支付给了医院,城乡居民缴纳大约五千亿医保,其中财政补贴三千多亿,这也都支付给了医院。财政每年还补贴给公立医疗机构四五千亿,财政为老干部和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每年还支付几百亿医疗费用,财政投入和大家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一年加起来有两万多亿,还不够吗?财政的钱来自大家交的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谈财政投入,要想想我们缴纳了多少钱,国家又有多少钱呢?四问:可是医生还是觉得工资太低,有种说法“N次医改,政府最该改的地方——医务人员的薪酬——丝毫没有变化”,这个说法对吗?公立医院的医生,现在合法的收入已经是同学历、同资历的公务员和老师的3倍以上了,比如北京,一个部委的处级干部的月收入也就六千多元,一个主任医副主任医的月收入怎么也有两万左右。有没有“变化”,看合法收入的数字就很清楚。比如高中同学,同时参加高考,你考上了北大中文系,毕业去中学当老师,年薪15万;他考上了北大医学部,毕业去了北京三级医院当医生,年薪30万,已经是同等学力的同学的两倍多了,这样看,还觉得医生的工资低吗?五问:可是医生工作很辛苦啊!不是吗?公务员和教师也很辛苦。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公务员加班加点是常态。一个医生,早上送孩子去上学时,孩子的老师已经等在教室门口了;下午去学校接孩子时,孩子老师还在教室陪着孩子。老师不辛苦吗?六问:可是国外医生都是高收入的?说国外医生“都”是高收入,其实是一种以讹传讹。咱们还是用数据说话,先不说国外了,就说中国台湾地区吧,台湾人均GDP2.2万美元,台湾医生平均收入大约在40多万人民币,高年资医生也不过60万左右,也就是说台湾医生收入大约是人均GDP的2.5-4倍;北京人均GDP大约10万人民币,北京三级医院医生的合法收入平均在30万以上,高年资医生在60万元以上,已经是人均GDP的3-6倍以上了,上海情况也是如此。你说是北京上海的医生收入高,还是台湾的医生收入高?要知道,台湾医生的劳动强度也很大,不低于大陆。再看看日本吧,日本2014年人均GDP3.62万美元,医生平均年收入在万日元之间,折合人民币是59-65万元,大约是日本人均GDP的3.8倍左右。和日本医生相比,京沪医生收入不能说低了。七问:医生收入水平到底多高是合理的?怎么判断合理与否?再打个比方,全北京就我一家可以卖白菜。白菜我卖多少钱群众都觉得太贵!可是如果满大街都是卖白菜的,你在朝阳问价3元一斤,到西城还是3元一斤,到海淀、到丰台、到通州都是3元一斤,你就认为3元一斤是合理的。到东城你发现有人卖4元一斤,你就会说他不合理。同样的,一个月给你开多少工资合理?满中国就我一个雇主,我给你开多少工资你都认为我剥削你。可是满大街都是医院,你愿意开诊所也随便,你自己开诊所一年累死累活最多挣30万元,王老板问你跟着他一起干,一周休一天,一年24万干不干?李老板问你到他那里,一周休两天,一年25万元干不干?公立医院院长问你到公立医院一年20万,一周休两天,一天朝九晚五不超过8小时,还给上五险一金,干不干?哪个合理你自己比较就是了。这就是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这么简单的常识,竟然还会争论这么多年。八问:药价虚高,医院和医生没有责任,药价都是政府定的,又不是医院和医生定的。这种说法合理吗?表面看是这样,事实却并非如此。最终的高药价,就是由医院和医生决定的。为什么?原因如下:1)尽管药价是政府制定的,比如最高零售价是发改委价格司制定的,政府集中招标的中标价是招标办选定的,但是政府却不会一种药品只保留一个单价。以招标为例吧,一般同一种药品至少让三种档次的药中标。比如抗生素头孢曲松,一般是如下三个药品中标:原研药中标价70元左右,某个中档药中标价35元左右,某个国产仿制药中标价1.24元,对90%的患者这三个药品疗效是一样的(原研药已经过了专利期,另外两种是仿制药)。但是,医生一般只处方那个35元的头孢曲松,因为这个药品回扣大,那么最终患者支付的头孢曲松价格就是35元而不是那个1.24元。这样看看,药价到底是政府定的还是医生定的?答案是:挂牌价是政府定的,实际支付价是医生确定的。2)药品的中标价是谁定的?招标办?不是。中标价是专家组定的,而专家组是由三甲医院主管药事的副院长、药剂科主任、主要的科室主任组成。中标的药价,其实是这些院长和医生定的。我们并非是把药价虚高完全归因于医生。药价虚高的根源当然是体制。但是医生说虚高药价自己无责,却不符合事实。再补充一个真实的故事吧。上海的药品招标工作现在改由社保局负责。为了稳妥推进,上海社保局没有大动干戈重新招标,而是挑选了前几年处方量很大的几个高价药品进行了单独谈判,大幅度降低了药品采购价,结果呢?这些去年医生还大量处方的药品,今年药价大幅度下降后处方量也大幅度下降。自然,相关政府部门非常恼火,原因大家心知肚明。九问:您也不要仅仅是主张废除医生的事业编,仅仅主张推进医生自由执业,您应该从普通医务人员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某些政府部门、以及公立医院的院长,是如何依附这种公立单位体制获利,并最终成为现行体制的维护者,成为建立合理的医疗体制障碍的?我理解你们的意思,但问题的核心就是医生的公医身份,也就是事业编制身份问题。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医生没有了事业编,医生开始自由流动了,局长们、处长们、院长们也就不会拥有那么大的行政权力了。你们看,现在记者和编辑大部分没有事业编身份了,自由流动了。尽管媒体的主编和社长还有行政级别,还是政府任命的,但是他们就没有卫生系统官员和院长那么大的行政权力,如果他们耍横,有水平的记者和编辑就会跑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谁还受你那窝囊气?打个比方吧,如果甄嬛们能够自由流动,能够离婚离开皇宫,皇帝和皇后还横得起来吗?道理就这么简单。
复盘大师【fupan588】:关注这个号的人都在股市赚钱了,资深分析师为你揭秘后市操作策略,次日热点早知道,让你提前布局,尽情在股市赚大钱。ps:定期抽大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播放数:151902
播放数:149267
播放数:158689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药品价格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