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怎么调理中医怎么来调理?


心阳不足型症状:多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 力,懒言,倦怠嗜卧,头晕目眩,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咣 白无华,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而润,脉 沉迟无力或结代。心阳气虚患者,釆用温阳补气,鼓动心脉之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精选几款中药治方

处方:人参5克 (另煎兑服),附子3 克,黄芪10克,细辛3 克。水煎服,日1剂, 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温阳助心,推动血循,治心动过缓,每分钟少于60 次,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差,无力等表现者。(段易常)

本方以益气、补血、通阳为主。炙甘草汤方加减,重用炙甘草。附子、桂枝通阳,黄芪、党参益气、丹参、郁金活血化瘀。

仙灵脾50克,生地25克,红参15克,桂枝、沉香各10克。水煎,每日1剂,服2次,10天为1疗程。服药1-2个疗程,有效率达100%。

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窦性心律过缓可以用中医治疗吗?

你既然把治疗的希望寄托与中医,那么我就用中医的理论来回答你。
窦性心动过缓 在中医里属于:心悸,怔忡,心动悸的范畴。而造成心悸,怔忡的原因很多,如: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肺气虚,气血两虚,痰饮内停,水饮内停,水气凌心,气滞血瘀,痰火扰心,阴虚火旺,心阳不振等等。
1.体虚久病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饮食劳倦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燸,蕴热化火生痰,或伤脾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劳倦太过伤脾,或久坐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神不潜藏,而发为心悸。

3,七情所伤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或情怀不适,悲哀过极,忧思不解等七情扰动,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

4.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之气血运行受阻,发为心悸;或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之气血阴阳,亦可引起心悸。如温病、疫毒均可灼伤营阴,心失所养而发为心悸。或邪毒内扰心神,心神不安,也可发为心悸,如春温、风温、暑温、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见心悸。

5,药物中毒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害心气,甚则损伤心质,引起心悸,如附子、乌头,或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当用药过量或不当时,均能引发心动悸、脉结代一类证候。

心悸的发病,或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为惊悸;或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悸动不已,则成为怔仲。

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心神动摇,悸动不安。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如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动悸。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发病。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或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均可发为心悸。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主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则心悸不安。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致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都可引发心悸。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表现,如临床上阴虚生内热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不能蒸腾水湿而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气血运行滞涩而易出现气血瘀滞,瘀血与痰浊又常常互结为患。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脉象以迟脉为特点,或兼见结脉。代脉。

心悸虚证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者,治当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并配合应用养心安神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心悸实证常因于痰饮、瘀血等所致,治当化痰、涤饮、活血化瘀,并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临床上心悸表现为虚实夹杂时,当根据虚实之多少,攻补兼施,或以攻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具体应用还需要中医的辩证施治。

总之:心悸由体虚久病,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感受外邪,药物中毒等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以心的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或气滞、痰浊、血瘀、水饮扰动心神而发病。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肺有关。可由心之本脏自病引起,也可是他脏病及于心而成。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虚证主要是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实证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浊、水饮扰动心神,心神不宁。虚者治以补气血,调阴阳,并以养心安神之品,使心神得养则安;实者,或行气化瘀,或化痰逐饮,或清热泻火,并配以重镇安神之品,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主要分为以下七个证型:心虚胆怯,治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心脾两虚,治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用归脾汤;阴虚火旺,治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心阳不振,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水饮凌心,治以振奋心阳,化气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心血瘀阻,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用桃仁红花煎;痰火扰心,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积极配合治疗,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康复。

建议:找当地有经验的中医详细辩证后,有针对性的用药。在没有确定发病的原因之前,不可自己随便用药,尤其是那些广告宣传的滋补剂。以免贻误病情。中医治疗心悸证(窦性心律过缓)可以说效果是相当好的。且不必担心服用西药的那些毒副作用。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mifang/true/mifang/33199.htmlTechArticle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精选几款中药治方

 窦性心动过缓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常常可以引起患者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临床上常以多见,但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能优势互补,且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为此,寻医问药网特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汤连玲副主任医师为广大网友讲授窦性心动过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专家说: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主持人: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有哪些?

汤教授: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其他原因包括:(1)颅内疾患:如脑膜炎、、脑肿瘤等;(2)严重缺氧;(3)代谢降低:如低温、重度营养不良、脑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4)、血管抑制性虚脱及精神分裂症等;(5)药物所致:胺碘酮、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6)电解质紊乱:如等;(7)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主持人:从中医辩证的角度如何分析窦性心动过缓?

汤教授:窦性心动过缓属于中医心悸范畴。窦性心动过缓从中医辩证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气血不足、心阳不振及瘀血阻络型。心主血脉,心气虚无力鼓动血脉,心血不足,不能养心致心悸;心阳不振,不能温养心脉而心悸不安;气血不足或心阳不振,血液运行不畅,久则瘀血内停,痹阻心脉,心失所养而致心悸。

主持人: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心率持续低于60次/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以不予治疗么?

汤教授: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心率持续低于60次/分,但未低于40次/分且无长达3s的R-R间隔,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可以不予治疗。

专家说: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均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

主持人:目前,临床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药物都有哪些?阿托品、麻黄素等药物是否可以长期使用?

汤教授:目前临床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药物西药有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但上述药物长期应用往往疗效不确定,且易发生严重副作用,故不宜长期应用;中成药有心宝丸,益心舒颗粒和益心复脉颗粒也可辩证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动过缓怎么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