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银英同人,银河英雄传说 洁西卡卡的《四季》系列(毕缪),跪谢

有小伙伴说这句话太不友好了& &本博客所有原创文章禁止引用全部或部分内容时不标注原文地址及作者。& &有道理,那我再多加说明一句:它只是个自保措施,博主是个逗比二货,欢迎鲜花,当然也欢迎鸡蛋板砖西红柿,O(&_&)O~
《黎明篇》最后部分的故事是亚姆立札会战。说起来,莱因哈特希望人类的文明能够发展、杨提督希望人类能够和平。但是老话讲了,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小莱和杨虽然在本书中贵为男主,在这一点上可也是不例外的。亚姆立札会战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场战役,以对两国命运的影响来说,它的重要性可能仅次于“诸神的黄昏”。从这场战役可以估算的一些数字,对了解原著的设定也很重要。所以这次我特别把俩男主拼一起,他们已经互相关注对方啦,哈哈~
不过八卦战争之前,来看一个杨提督的爱情萌芽吧,这里面又涉及到翻译的问题。以及上回关于杨家的瓷器,我犯了个错误,这回一起道歉修正。
在爱情观方面,田中给我的感觉是他似乎比较认可那种“非常般配”的爱情。在他访谈中也提及他喜欢韩世忠和梁红玉那样的,也就是想法和行动上的“一路人”的类型,他写不来罗密欧和朱丽叶那种的。在第一本书《黎明篇》的第六章,前一部分写小莱找参谋,中间部分写同盟的最高评议会通过了进攻帝国的计划,末尾写了的则是杨威利请求辞职,未通过,而与格林希尔父女以及尤里安在三月兔亭吃饭。
桌上放了几个餐盘的时候,格林希尔上将提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对了,杨,你好像还没打算结婚吧?”
杨和菲列特利加的餐刀同时在餐盘上敲出很大的声响,身为传统陶艺爱好者的老服务生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是啊,我想等和平的时候再说。”
菲列特利加什么也没说,低头动着手中的餐刀和叉子,不过动作似乎微微有些粗暴。尤里安饶有兴味的看着自己的监护人。
“我有个留下未婚妻战死的朋友,想到这一点,我就很……”
联系书中之前对菲列特利加的描写,这一段对她的动作的理解应该没有争议,她喜欢杨。但对杨的动作的理解,就可能有如下几种:
1、杨喜欢菲列特利加;
2、杨喜欢杰西卡;
3、杨没喜欢哪个女生,他只是单纯不希望也给未婚妻杯具;
4、杨同情杰西卡,也不排除他有喜欢的女生,但不确定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也不确定是谁。
简单粗暴上结论,我对这段倾向于最后一种理解。原因在于,首先从文本本身来说,杨只是跟菲列特利加动作一致,还不足以认为他喜欢她;而提到留下未婚妻战死的朋友,也不足以认为是喜欢那个未婚妻;同时我们的杨提督是一个颇为成熟理智的人,不太可能因为单纯不希望给未婚妻杯具,就对格林希尔上将的问题产生跟恋爱中的菲列特利加一样的动作反应——因为你得先有个对象,没对象也没别的原因就这反应属于杞人忧天。所以比较大的可能性,是他确实对杰西卡和拉普的杯具非常在意,同时他可能自己有喜欢的女孩子,但他自己未必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也不想跟格林希尔说(整场对话他都在应对上将“多种多样的奇袭”),于是只照实说了不打算结婚的原因。
那么进一步想想田中写这段的原因。实际上,我觉得他想写杨喜欢菲列特利加的意图已经出现了。换了别的作者,别说餐刀同时敲出很大声响,就是盘子一起摔碎,都不好说是想推哪个CP,但是田中不一样,这个家伙没有兴趣搞迂回曲折旁敲侧击的爱情,在这么写杨菲之前,在第一本书的第四章,他是如此写杨和杰西卡的:
“除了你之外,我看同盟军的提督们都应该感到羞耻。他们在一次会战中竟然让死亡人数达到一百万以上,都是些不顾道义的家伙。”
杨的想法和她略有不同。他认为除了杀害非武装人员,或是破坏停战协定的蛮横行径,没有其他标准可以判定一位将领是否有违道义。因为无论名将还是愚将,杀人无数的记录都是一样。区别仅仅在于愚将杀害了己方一百万人,名将则杀了敌方一百万人。在宁可被杀也绝不杀人的绝对和平主义者眼中,两者没有什么不同。
愚将们应当感到羞耻的是他们缺乏军事才能,这和道义是不同层面的问题。杨心想,要让杰西卡了解这些并不容易,因此并未说明。
很明显,杨和杰西卡的想法很不一样,而且杨认为跟杰西卡不容易说明白。前者还好,后者就不符合田中对于“天生一对”的定义了。
不过这里我发现电子书又跟实体书不一样,电子书里的杨对杰西卡的想法正好相反:
“我看同盟军的其他提督们应该觉得惭愧。一次战役就死了一百万以上的人。道义上该觉得可耻。&”
“那不一样,洁西卡。除了杀害非武装人员,或是破坏停战协定的蛮横行为之外,没有其它可以判定此一将领是否为道义之人的标准。从道义上来说,名将和愚将是一样的,差别是愚将杀害了一百万的同伴,&名将则杀害了一百万的敌人。&而在绝不杀人的绝对和平主义者眼中,两者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他的这番论调逗得洁西卡扑哧一声掩嘴笑了起来。&看到她初次展现笑容,&杨心里感到很高兴。&
——不但杨就直接把想法说了,杰西卡也马上就理解了。关于这个差别,我认为电子书有问题,并且我非常怀疑这是电子书原创的剧情,也就是说,可能不是田中改书闹的,因为OVA里也没有这一段。日文原著是跟实体书一样的:
以前两本书来说,电子书跟实体书的不同好多,跟台湾的繁体版也是,不过大部分并不是这种情节明显相反的情况——然而这也足以把我搞得无所适从了,特别是我偶尔脑袋还会犯抽。上回八卦到杨泰隆老爹留下的瓷器,我写“书里没有写那个瓷器是个盘还是瓶还是什么”,这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书里写了,在《螺旋迷宫》里,写着那是一个红釉彩的壶。之所以会错得这么囧,是因为我当时注意力都放在了核对第一本书的文字,看到只写着是五彩瓷器,就以为自己原本的印象不对——“我记得有写过的啊……记错了吗……”——于是就那么发出去了,还忘记改开头部分的“本篇要八卦小吉的度假故事”(实际上写完之后我看太长决定把它分到下一篇了)。好在之后我始终还是感觉不对,于是将“瓷”这个字在电子书里搞搜索而找到了,然后去对日文版,关于这个壶的翻译,电子书应该是没错的。我现在对大家表示歉意,也已经在原文更正过了哈。
经此一回我大概永远都不会忘记杨家的瓷器是万历红釉壶以及他爱吃爱尔兰炖羊肉了,哈哈。另外还有个关于杨的细节,就是他偶尔会搞错方向。从三月兔亭回家的途中,因为交通中心的电脑出了问题,杨对尤里安说偶尔走走也好——
少年快活地答应着,轻快地迈出步子,却又忽然停下来。杨不解地回过头。
“怎么了,尤里安,不喜欢走路吗?”
句尾透出一份不快,似乎让他的声音有点尖锐了。
“不,没有。&”
“那为什么不跟着走呢?”
“那边方向反了!”
杨走回来。他倒是没有说“宇宙舰队的指挥官只要不搞错舰队的前进方向就行了”之类不服输的话。其实有时他真的会失去自信,所以才对副司令官费雪正确无比的舰队调度给予高度评价。
之所以交通管制中心的电脑会出问题,是因为经过长年的战争,同盟的各个岗位都缺人手,新手输入资料时出现了人为的过失,于是调度失灵了。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同盟还是决定接着打下伊谢尔伦的胜利步伐,进攻帝国。其实杨心里本来是打算就此喘口气,歇歇,觉得同盟可以跟帝国讲讲条件谈个条约,不指望它就能保证啥吧但总算自己这个国家眼下应该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了。然而有些人,就是打算让人类继续为了政治思想的不同浪费精力。比如霍克准将,这个家伙可谓完美诠释什么叫做“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简直比特留尼西特还要令人恼火。他通过私人管道向同盟的最高评议会提出了进攻帝国的计划,然后最高评议会6票赞成,3票反对,3票弃权,认(满)认(足)真(私)真(利)地通过了这个计划。
特留尼西特虽然一向主战,但这回却是反对,他在为不久之后的大选做准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打不赢,他的计算是,到时候民众一定会更加佩服他的见识。但不知他那时有否想到,这场战役的“打不赢”这三个字,直接导向了连他的国家元首宝座一起葬送掉的道路。
这场战役首先涉及非常重要的故事背景,就是田中到底是怎么设定人类对宇宙的开发的,包括为什么同盟需要调度这么多人,又为什么小莱的坚壁清野的策略可以实行,&为什么同盟军不让占领地的居民靠狩猎和采集寻找食物(这是之前我碰到的一个想法),诸如此类问题,都可以一并回答。
同盟军以伍兰夫提督的第十舰队为前锋,侵入帝国领域内有五百光年之遥。超过二百个以上的恒星系落入了同盟军手中,其中有三十个是低度开发但有人类居住的星系。合计有五千万人口的老百姓。原本支配他们的总督、边境伯爵、征税官、军人等都逃亡了,可以说是在没有受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被占领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与之前我们提到艾尔&法西尔行星的时候相似,帝国和同盟边境上的行星的人口都不多,大概仅相当于地球上一个普通城市的规模。地球一个行星,人口数前十的城市都破千万。而帝国被占领的这三十个行星,总计五千万人口,则平均下来每颗行星只有167万人。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原文的四个字:“低度开发”。低度开发是什么概念呢?以原著设定来看,就是这个行星原本的条件并不十分适合于人类甚至生物生存,但又具备一些其它的条件,经过改进,可以让人类居住。而像地球、海尼森这样能让人类上去就直接住的行星,边境上基本是没有的。
那么每颗行星上的这不到二百万人,是凭借什么养活自己的呢?
人类学家估计,在采集和狩猎的时代,大致地球能养活800万人,而从约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伊始的农业革命,使地球上的采集人口降到一两百万,农业人口则从几乎没有涨到2.5亿。按马尔萨斯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多余的生产力转化成了人口。而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整个西方世界都在扩张领土,全球的人口整体呈现增长。葛剑雄教授在他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分析清朝时中国人口为什么破三亿,最先提到的就是当时全世界人口都在增长(这里面世界各国互相的影响我就不写了,感兴趣可以像杨提督一样读历史书),各国的贸易和交流增多,明代引进我国的一些作物在清朝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种植。而在我们比较近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之后,到今天,我们的地球养活了70亿人。
如果整个工业文明体系及其粮食产出全数遭到破坏,就又会变成只有800万到2亿人有东西可吃了,剩下的六十几亿人要喝西北风。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因为以地球的体量来说,目前凭人类自身,不足以把整个星球的物资储量破坏到一万年或两千年以前。但以帝国边境的行星来讲,论体量完全可以被征收殆尽,但在此之后要靠原始条件养活自己又显人多——且不论那些行星不具备让人类狩猎和采集的条件(它们很可能原本没有进化出自己的生物),即使具备,也养活不了167万人。这些人原本的粮食生产必然依赖了工业时代及之后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除了政治上,同盟不可能不供给粮食,在现实上,占领地也需要人为保证粮食供应直到下一茬作物成熟。
这是一个细思不至于恐极但还是要为原作者点赞的数字设定。很多硬科幻小说喜欢把所有的科学技术能否实现都写清楚,当然是很好的,银英传没有这么做,但并不代表作者就没有考虑过类似的问题。说田中读历史书读得多,还是看得出来的。
在动画版中,收缴那几十颗行星的粮食的工作交给了未来的宪兵总监克斯拉:
克斯拉对小莱一直有着绝对的信任和忠诚。
这是一个原著当中没有但非常合理的设计(不过克斯拉确实在外传中被派往边境,只是第一本书中并没有说)。克斯拉的办事效率一向很高,做事牢靠,这件事不说非他莫属但也是最佳人选,尽管原著没有写出来,但如果写的话,相信也会是克斯拉。
接下来就是要聊聊同盟军自己的粮食问题。我也曾经见到有人问,为什么战舰不自己搞个内循环来让粮食自给自足,长征一万光年的时候不是走了那么久都没事。实际上我觉得这个问题相当二,大概类似于马随便找个地方吃草就好了为什么古代军队还要运粮“草”。不过我又觉得这个问题虽然二,也并非不能展开来八卦,那么就来818~
首先是古代的粮草。马确实随便找个地方吃草就好了,但是打仗的马,是战马。出去旅游或者冒险,你可以入乡随俗见什么吃什么,充分发挥你的生存能力和想象力,但是出门打仗,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让我们看看同盟军给杨提督的营养供应达到了什么水平:
通信显示屏上的影像消失后,杨转过头来,看到菲列特利加&格林希尔中尉端着菜盘站在一旁。菜盘上有包着香肠和蔬菜的小麦蛋白烤肉、四棱豆做的汤、强化钙质的黑麦面包、拌着酸奶的水果沙拉、掺有蜂皇浆的碱性饮料……
被明确提到的食物包括:香肠、蔬菜、烤肉、四棱豆、黑麦面包、酸奶、水果、蜂皇浆。
是的你没看错,虽然这是舰队司令官才有的待遇,但军队想要保证作战质量,确实必须为从军人员供应包括粮食、蔬菜、肉、蛋、奶、水果在内的多种食物,保证各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只喝哈药六厂生产的口服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得吃真正的食物。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想我吃过豌豆扁豆豇豆毛豆四季豆,就是没吃过四棱豆,于是去搜索了一下——
度娘表示四棱豆长这样,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南方3-6月份播种,北方地区6月左右份播种。最适宜发芽温度28-30℃,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最适宜沙性土壤栽培。栽培方法类似于架豆、豇豆一类植物。四棱豆含多种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丰富的脂肪、膳食纤维。它所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铁、钙、锌、磷、钾等成分的含量尤为惊人,远远超过其他蔬菜,是补血、补钙、补充营养的极好来源,属保健型蔬菜。在此。
于是问题来了,四棱豆先不谈,小麦稻米黑麦玉米各有各的生长环境需求以及周期,出征时播种,也许仗打完回来了它们也还没长好,长好了也不是直接能吃,需要设备剥皮研磨之类的;肉蛋奶虽然可以借助蛋白质合成装置但那也需要原料;水果有很多长在树上;蔬菜更是要求不一,需要专业人士照顾。
↑以上这些,认为战舰里全都能自己搞定,我实在觉得极困难也没必要。除了食物和水,同盟的军人和战舰需要的东西可能还包括卫生纸、姨妈巾、服装、各种医疗设备及药品、武器、能源……这些都需要后勤系统予以保障。
所以为什么同盟八支舰队出征,总动员人数达到了三千万呢?如原著所写:
在非战斗人员方面,技术、工兵、补给、通信、管制、整备、电子情报、医疗、生活等各个部门,都调用了最大限度的人数。
总动员人数三千零二十二万七千四百名。这等于是动员了全自由行星同盟的六成兵力。而这个人数是同盟国总人口一百三十亿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所谓的总动员人数,并不是实际上前线的人数,这个道理表面看起来好理解,但在真正的历史学研究中,并不是谁都能意识到。在读《剑桥中国秦汉史》的时候,我发现西方学者对于我国古代先秦时代动不动出兵几十万的记载态度很明确:这不可能是真正上前线的人数。但同样的问题在国内,却始终是有争议。这方面的分析,知乎有个答主写得非常好,特此推荐:
根据那位答主的估算,先秦时代号称四十万的军队,实际作战的兵力大致应该是小十万人这么一个量,大致四比一。故事里的同盟远在未来,由于科技进步,后勤能力已经提高了很多,从最后阵亡两千万而这并非全军覆没的数字来看,同盟的纯非战斗员应该少于一千万,除八支舰队本身之外,他们还供应了的“统称为陆战部队的装甲机动步兵、大气层空中战队、水陆两栖战队、水上部队、骑兵部队及其他各种独立部队,连国内治安部队之中的重武装人员”。
至于这八支舰队及其指挥官,分别是:
第三舰队、司令官路菲普中将。第五舰队、司令官比克古中将。第七舰队、司令官赫伍德中将。第八舰队、司令官阿普顿中将。第九舰队、司令官沙列姆中将第十舰队、司令官伍兰夫中将。第十二舰队、司令官波罗汀中将。第十三舰队、司令官杨中将。以亚斯提星域会战中受到重创的第四、第六舰队为主,此次又把第二舰队的残存战力也编入了杨的第十三舰队。也就是说,在构成同盟军宇宙舰队的十个舰队之中,留在国内的只剩第一、第十一舰队而已。&
(看小莱这,两支舰队让他打得剩下的人加在一起凑不够半支舰队。)
&在动画版中,同盟开作战会议时这些舰队指挥官都出现了。后续的作战中,同盟军一开始兵力分散,小莱就安排了自己的舰队指挥官们分别去应对,各个击破。
这位是路菲普中将,在后来的作战中,他的对手是瓦列,动画版中他牺牲了,原著里我没找着他最后怎么样了。
比克古中将后来对手是罗严塔尔,比克古且战且退发现摆脱不了罗严塔尔的追击,最后下令全速撤退。伤亡三成兵力。
赫伍德中将碰到的是小吉,实在打不过(情有可原),最后投降了。
阿普顿中将跟梅克林格是对手,伤亡超过三成时得以撤退,但退到亚姆立札之后仍然旗舰被击沉,中将也牺牲了。
沙列姆中将碰上了米达麦亚,打到受重伤。
伍兰夫中将我们见过,他后来的对手很不幸是毕典菲尔特,于是牺牲在了前线。
波罗汀中将的对手是鲁兹,也很不幸牺牲了,第十二舰队最后投降。
第十三舰队的司令官杨提督我们都熟,就不特意在这截图了,他的对手是坎普。
对以上的同盟将军还是要表示敬意的,实际上他们的作战指挥能力并不差,对此次作战也都——嗯,从图上可以看出,多半一副很沮丧没信心的样子,说明他们也都不笨,觉得这进攻计划很不靠谱,如果不是补给不到军心已散,想要打败他们很难。毕竟即使需要那么多物资,同盟也不至于没有足够的储备,只要运过去就好了。
所以问题就出在这里。
当史考特提督率领运输舰队出发之后,半路杀出小吉来,于是整个运输队都杯具了。
小吉成功的消息传回奥丁,小莱立刻命令大家出发。
“我军已经胜券在握。现在必须让它成为完全的胜利。一切条件都已完备,别让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叛乱军生还。愿大神奥丁的恩宠加诸众卿之身。干杯!”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动画版的时候,国语配音版把小莱那句“我军已经胜券在握”翻译成了“我军已经确定获胜”,我听到的当时完全叹为观止,心说这真可以的啊,仗还没打他说已经确定获胜了……那种感觉就是……嗯,真是当场就想,我要是生在帝国肯定跟着你。
在各个舰队一对一的作战中,杨威利还是有非常好的表现,有费雪的舰队运动做保障,他先进攻坎普的舰队的右翼,当坎普加强右侧防御之后改成进攻左翼,之后又变成进攻右侧,最后摆成了个半月阵型。
坎普跟他玩轮子实在玩不过,决定先后退重新编组队形,趁此机会,杨提督下令: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但这回是打得过也得跑了,因为局势如此。
罗伯斯元帅终于发现兵力如此分散是不行的,决定向亚姆立札星域集结。但此时,同盟军所剩的比较完整的舰队就只有第五、第八、第十三舰队,分别由比克古、阿普顿、杨中将指挥,正面要面对的是小莱麾下七位将军的进攻。毕典菲尔特一马当先冲垮了第八舰队。
但毕典菲尔特接下来太心急了,本来想从后面攻击杨舰队,却换早了武器,被杨舰队打得很惨。同盟刚刚得以喘息,后面小吉又杀回来了。
本来在后方布置了机雷屏障,结果没起到什么作用,被小吉一顿杰夫粒子打出了缺口。小吉的兵力相当于完整的四支舰队,在前进过程中被着急逃亡进入亚空间的同盟军影响,不得不先退后编组,杨得到机会后退。最终在大的包围圈上,杨舰队从毕典菲尔特那里冲出重围,成功撤退。
在小吉、米达麦亚、罗严塔尔、毕典菲尔特、坎普、梅克林格、瓦列、鲁兹八个中将围上来的情况下,同盟军的第五和第十三舰队能够撤退,已经是尽力了,特别是他们还要掩护一些残存的其他友军,最终第五舰队剩下的兵力也不到七成。加上国内无损的第一和第十一两支舰队,同盟此时剩下的兵力——大概只相当于帝国的一半。当莱因哈特后来率领大军从费沙达到同盟时,同盟会觉得根本挡不住,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亚姆立札的战事本身,可能最大的问题不是帝国是怎么赢的,而是同盟怎么会这样,居然讨论通过一个将官们多数都觉得不靠谱的计划。关于此,只能说,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当那种儿子死在战场上还觉得光荣,要把孙子也送上战场的人存在的时候,即使也有很多人为亲人的牺牲质问政府,但真的投起票来,确实有可能结果会是这样。这种发疯是国之将亡的征兆,照此发展下去,绝无吉祥啊。
帝国这边也没有好太多。得胜而回的小莱得到一个消息,弗列德里希四世皇帝驾崩。皇太子早逝,公主的丈夫都希望自己的女儿继位,但宰相更希望皇孙继位,很常见的宫廷斗争,小莱也不出意料坐等宰相来寻求他的军事力量并与之合作,准备跟大贵族们开战。这一战在具体的战术上也是没有太多悬念的,大贵族的子弟嘛,拿小莱的话来讲,都是皇宫的装饰,言下之意都八旗子弟,不怎么会打仗,虽然人多,但只要不出意外,小莱是会胜利的。
但从亚姆立札开始,不同的人对小莱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杨威利:
“实在做得太漂亮了,罗严克拉姆伯爵。&”
自己的话绝做不到这么彻底。即使明知如此做会得到胜利也绝做不到吧!这就是罗严克拉姆伯爵和自己之间的差别了,也是自己对他感到害怕的原因。
再如奥贝斯坦:
过了一会,莱因哈特打破沉默,重新下令:“从现在开始,切断和毕典菲尔特的通信,以免敌人从旁探知我军的窘境!”
奥贝斯坦紧紧盯着把视线再度落在屏幕上的莱因哈特。
头发半白的参谋长认为,莱因哈特的处置非常冷酷,但也很正确。不过,他能否对每一个人都平等地下这样的命令呢?一位霸者的心中是不可以有禁区存在的……
“吉尔菲艾斯还没到吗?”
“还没有!”
参谋长简单地回答。不知是有意或无意,他以充满试探味道的语气问道:&“很担心吗?阁下!”
“不是担心,只是想确认一下!”
莱因哈特仿佛被人说中心事般地回应着,随后沉默地凝视着萤幕。
最后是小吉。因为毕典菲尔特几乎全军覆没,让同盟军逃脱,小莱非常生气,说回奥丁之后要惩罚他。小吉坚决认为这样做不合适,于是去劝盛怒的小莱:
“那么,莱因哈特大人,真正令你生气的是毕典菲尔特提督的失败吗?”
“明知故问!”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莱因哈特大人,你气的其实是你自己,你恨自己让杨再一次成名,毕典菲尔特只不过是代罪羔羊罢了!”
莱因哈特欲言又止,紧握的双手神经质地颤抖,吉尔菲艾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不觉用满是怜惜的眼神注视着金发的年轻人。
“成就杨提督的威名让您那么悔恨难当吗?”
“我不甘心!那是当然的!”
莱因哈特大叫,两手猛然相击。
“亚斯提会战之时,我可以忍受一次,但是,第二次却又发生了!为什么那家伙总是在我即将大获全胜时出现,使我功败垂成?”
“他一定也对现状感到不满啊!为何他不能从一开始就和莱因哈特大人平起平坐正面交手?”
“阁下,没有一条通往目标的道路是完全平坦的,往高处攀爬时,难免会遭遇困难,阻挠你的不只是杨威利而已,你认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排除所有的阻碍吗?”
“只因为一次失败就漠视所有的功勋,是不能赢得人心的,阁下前有杨威利,后有门阀贵族,腹背受敌,在此前提之下,你不能在部属之间再树立敌人了!”
莱因哈特久久地一动不动,之后长叹一声,感到浑身无力。
“我明白了。是我错了。”
上面那段有点长,但我还是都拷贝上来了,根据实体书大致校对了一下。
杨提督关注的是小莱会不会变成第二个鲁道夫,奥贝斯坦关注小莱能不能当个没有弱点的霸主,小吉关注小莱能否赢得人心。他们的想法不同,却达成了一种动态平衡,在后文书小希上线之后,与米罗毕缪等人一起,在小莱身边会组成非常合适的人员结构,虽然杨提督把他气得握着拳神经质地颤抖(真是之前从来没有气成这样过),但在征途上有真正的对手,对他来说也是好事。所以在出征大贵族之前,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第二本书绝大部分时候也都在控场。但这种平衡在第二本书的末尾随着小吉牺牲和安妮罗杰的离开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原书中写着:
在莱因哈特的精神领域当中,没有所谓高贵与卑劣的差距,却有两种心灵上的角色,一面像个十足的、现实的实务家,另外一面则是个充满梦想、单纯,只能注视正面,而且容易受伤的少年。这两种角色时而互相融合,时而分离,但是却一直并存在莱因哈特的心中……
小吉和安妮以外的大家,是在小吉牺牲之后才措手不及地发现莱因哈特人格特质中那个少年的角色,以至于后来大家多次感慨,如果小吉还活着就好了。但事实上,因为这个少年一直在这里,所以小吉是不可能真正离开的。对于莱因哈特来说,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题——自我救赎。于他而言这比和同盟的对战要更艰难,对战是第一本书就没悬念了,而人格方面的考验才刚开始。
由于那两种心灵角色的存在,小莱有一个略复杂的人格模型,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莱因哈特,但每一个都是对的。就模型图及其中的人物,不同的读者也会画出不同的样子来。所以下一次轮到聊第二本和第三本书,也涉及之后的书,我决定用一个六边形的模型,任意两个顶点不可合并。图如下(解释权归我有,求不要先望图生义以为这是在说姐姐和小吉对小莱完全一样什么的……):
具体的呢,下回分解~【因为分解难度大于此前任何一次的八卦,所以肯定需要些时间啦~~~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端洁西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