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不足恐惧症晚期,你们一天老说火炮如何如何,你们看

【迷彩虎讲堂】256:中国火力不足恐惧症没救啦 2万门大炮都治不好

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

【迷彩虎讲堂】256:中国火力不足恐惧症没救啦 2万门大炮都治不好

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

淡定明志:丧心病狂!就为了治愈解放軍90年的老病根——火力不足恐惧症!

本文中的丧心病狂和令人发指,是贬义褒用,别的词,实在无法表达我对种花家发展各种武器的那种执着精神的无以复加的敬佩和感动。

建軍90周年大阅兵,40%的新装备亮相,亮瞎了很多人的双眼。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武装到牙齿。

在解放軍历史上,“武装到牙齿”并不是什么好词,都是用来藐视敌人的,它形容过日軍,形容过国軍,形容过朝藓战场的美軍。现在,终于可以形容自己啦!

说实话,解放軍是个苦命的孩子,诞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南昌起义胜利后,虽然有两万多人,但城外有十几万国軍,面对敌人的围剿,不得冒着酷暑一路南下。

为啥选择南下,因为北边是北洋軍阀,长江流域是蒋介石汪精卫地盘。而南边的广东是大革命的发源地,工农基础好,而且靠海,可以获取共产国际的援助。

结果刚打进广东,形势就很危急,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建軍大爷中有详细情节),这时候需要派一个可靠的人留在三河坝阻击三天,为起义軍赢取时间,防止主力腹背受敌。

朱德挺身而出,率领3000多人留下了。成功而艰难的阻击了三天之后,朱德率领剩下的800多人,按原计划去跟主力会合,结果主力已经没有了(分头突围被被打散),自己这800多人变成了主力。

没办法,朱德陈毅就率领着这800多人,就去投奔太祖开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陈毅用“激流归大海”来描述井冈山会师,这充分反映了太祖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新生的、未满周岁的人民軍队,终于不用颠沛流离、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为啥选择井冈山?因为这里敌人薄弱。为啥这里敌人薄弱?因为这里条件差,敌人看不上。所以这里也注定了条件会非常艰苦,随着队伍的发展壮大,武器装备严重跟不上,这是太祖最大的苦恼之一。

比如陈毅的红20师,有5000人,但50个人才有一把步枪,其他人怎么办,用梭镖。所以这个师人称梭镖师,陈毅就是梭镖师师长,就这照样能打仗,而且是打胜仗。

举个例子,比如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红軍布置了五道防线,第一道是竹钉阵;第二道是竹篱障碍;第三道是滚木雷石;第四道是壕沟。这四道防线比一千年前的水泊梁山高不到哪儿去。

只有第五道防线,红軍才布置枪械,但是每个战士只有3~5发子弹。所以火力严重不足!逼得红軍没办法,用假机关枪来震慑敌人。那就是铁桶里放鞭炮!可见红軍的武器有多差!

由于层层的封锁,想买也困难重重。多亏了黑社会的渠道,但是价格贵得离谱,坐地起价,汉阳造步枪的价格都飙到了25块现大洋,驳壳枪甚至都飙到了120块!

虽然打土豪可以获得现大洋,但土豪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打越少,也得省着用。最后偶然发现,从国軍逃兵手里可以买二手枪,八成新步枪只要20块!

后来有一批国軍兵油子,专门干这个事情。参軍(國軍)领枪,然后携枪逃跑,卖枪给红軍,然后再换个部队参軍,继续领枪逃跑,再卖枪给红軍,就这样循环往复。最后导致二手枪价格暴跌,最低跌到了3块!

但这个毕竟还是少数,红軍更多的武器补充,主要靠缴获。太祖最爱用诱敌深入,待敌伏击,围而歼之的战法,第一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第二补充自己的武器弹药。

1936年太祖在他的名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幽默地说:我们的基本方针是依赖帝国主义和国内的敌人的軍事工业。伦敦和汉阳的兵工厂,我们是有权利的,并且经过敌人的运输队送来!

比如,第二次反围剿缴获两万支步枪,第三次反围剿缴获一万五千支。也因此,凯森公后来还获得了运输大队长的美誉。

太祖一贯的思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思想早在井冈山的时候就有,对于武器,刚上井冈山,就开了兵工厂,摸索着自己造。

但限于设备不足和原材料困难,翻修的多,生产的少。土法生产的弹药质量很差,打出去的子弹速度很低,射程很近,还在空中翻跟头。刘少.奇在1934年的报告中说,兵工厂的子弹,有三万多发根本打不响,枪连续射击不能超过五发……

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红軍依然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是体现出了民心所向,到第五次反围剿前,红軍发展到了30多万。

刚有了点儿家底,王明又开始嘚瑟,放弃了机动灵活优势,开始修堡垒,打算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蒋介石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于是派了百万大軍,带着飞机大炮,对着红軍阵地整天的狂轰滥炸,红軍虽然非常顽强,但由于火力不足,根本招架不住,伤亡惨重,兵力锐减到8万人(枪不足三万支),不得不长征。

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红軍伤亡很大,锐减到三万多人,为了加快行軍速度,不得不忍痛把缴获的重武器山炮野炮全部丢入湘江,我想着,这个感觉与割肉无异。

长征过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红軍被改编成国民革命第八路軍(第18集团軍),南边的游击队被改编成新四軍,但武器装备依然是奇差无比,万国造的不说,数量还不足,每位八路軍战士也仅有几发子弹。

原来长征扛过来的枪,也磨损严重。利雅可夫曾描述到:中国红軍扛着它走遍全国的破枪,子弹装进去时,有的就会裂开,但是现在许多的熟练射手却用它来捍卫国家独立!

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给一点点軍费,还有一定数量的弹药,但是不愿意给武器。1941年以后,所有供给都断了。

那怎么办?自然是开源节流,首先就是节约,用李云龙的话来说,就是不打赔本的买卖。百团大战期间,一个步兵团打掉了7000发子弹,被批大手大脚,浪费子弹。

而山炮炮弹,打一发要旅长批准才行。大家不要觉得旅长好像级别不太高,抗日的时候陈赓才是个旅长,许世友才是个副旅长(当然,八路軍都超编好几倍)。

新四軍一师缴获三门山炮,打一发需要师长粟裕亲自批准。而四师有一挺缴获的大口径极强,火力威猛,可以击穿炮楼墙壁,但是动用它出山,需要师长张爱萍亲自批准。

八路軍打完仗战场都打扫得非常仔细,弹壳都要回收。有时候撤退过好几天,还专门跑回来捡弹壳。可见,八路軍和新四軍过的日子有多抠门!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按照太祖的部署,日本的兵工厂也可以有我们的股份。

比如在平型关大捷中,缴获九二式野炮1门、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余支、掷弹筒20多个,战马53匹,日币30万元,以及大量的食品及棉衣(据说够全师每人一件)。

但是从日軍手中缴获是非常困难的,作战失利他们会砸毁武器,他们受到的教育是:被敌人缴械是死都不得报的耻辱。这么困难,到抗战结束,八路手中有了9万多支日本产的三八大盖,成为八路軍最喜爱的主力武器。

1941年,八路軍山东纵队还缴获了一件威力巨大、很多高级指战员都未见过的奇怪武器,那就是日本最新的九二式重机枪,在整个山东只有两挺,被山东的日軍当做命根子。

命根子被八路缴获后,日軍心疼坏了,如同被阉了。为了追回它,对八路软硬兼施,甚至喊出了“还我重机枪,即停大扫荡”的口号,作为优厚条件。

但是依靠从别人手里夺,总不是个事儿,依靠外来援助,也得过国軍和日軍的双重封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自己会造。正如兔子家自古的家训: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太祖也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于是在各个根据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兵工厂。比如1939年在太行山的黄崖洞,就有一个著名的兵工厂,能生产小枪、机关枪、掷弹筒、迫击炮等,年生产量可以装备16个团。

各个根据地沟通困难,条件也不一样,采用分散制造、就地取材的原则,有用黑火药的,有用黑火药跟TNT混合的,各地生产了不同型号、形状怪异的手榴弹、地雷、土枪、土炮。

没有钢铁,大家就去扒日本铁路。好钢用到刀刃上,地雷上不舍得用,就用陶罐装火药。

最常见的地雷就是装黑火药的“铁雷”,名字挺吓人,其实就是个大炮仗,主要靠里边混合的铁片和石子杀伤,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烧伤……

电视里那种地雷一响鬼子就满天飞的场景,是对我们伟大抗战的侮辱,很多时候轰的一声过后,鬼子岿然不动,只是变成了一个黑不溜秋、浑身冒烟、头发烧焦的“黑山老妖”……

虽然说炸不死,但轰的一声,起码能吓它一跳,分散注意力,涣散敌軍士气,减弱敌軍的战斗力,创造击毙敌人的机会。

针对杀伤力不足,我抗战軍民也想尽办法弥补。平乡县的县委发明了毒地雷,就是把砒霜、巴豆、狼毒粉混入黑火药,鬼子烧伤后皮肤溃烂,奇痒难熬,有时候会致死。敌伪内部疯传八路的地雷是神秘武器,外号“一粘死”。

手榴弹是八路軍最喜爱的武器,主要是自己能造,用起来不像子弹那么心疼,所以八路軍把手榴弹玩出了花。

各地区的炸药和铸铁水平不一,但大体上质量都不好,有时候一个手榴弹只能炸成两半,还有时候手榴弹根本没炸,杀伤力有限。相反,日軍的手榴弹至少能炸出15片,杀伤半径12米,有的能炸48瓣。

记得有个真实的故事,几个八路被敌人包围了,而且弹尽粮绝,为了不当俘虏,班长留了个手榴弹,最后几个人围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结果几个人一个没死……

弹药不足,不能成为中国人消极抗战甚至投降当汉奸的理由。通过发动群众,通过敌后抗战,成功把倭寇拖入到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抗战中的花式武器,就体现出来了,很多不起眼的东西,都能成为抗战的武器,在抗战中立功。

比如铡刀,铡刀经常在伏击中割破日軍的轮胎(平型关大捷中就是如此);红缨枪,在贴身格斗中,长两米的红缨枪让日軍无法近身,加上人多力量大的优势,格斗中也让日軍头疼。

辣椒炮,这是八路的生化武器;高粱杆反坦克(烧坦克消耗氧气);青蛙兵扰敌休息(给青蛙灌辣椒水,整夜狂叫),后来他们出来逮青蛙,于是民兵又在青蛙腿上绑了地雷引信,被炸得黑不溜秋……

正是这种恶劣的斗争环境,方显出抗日的艰苦卓绝;正是这种艰苦,方显出抗战的伟大;正是这种残酷,才锻炼出了一支钢铁般意志、战斗力超强的軍队。

那种抗日神剧中的包子雷,是对伟大抗战的极大侮辱,是对亿万抗日軍民的污蔑,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亵渎,蛋总强烈谴责,坚决抵制!

抗战中,吃够了火力严重不足的苦,所以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八路軍和新四軍十万大軍进入东北,原指望通过苏联接管日軍留下来的装备,可惜斯大林不看好这帮“土八.路”,跟常凯申签了协议,能拉走的拉走了,拉不走的移交给了国民政府。

结果10万大軍没钱、没枪、没冬衣,也没根据地,只能自己想办法,负责人朱瑞提出了“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十六字方针,一方面筹建炮兵学校,一方面在东北大地上,像遛红薯一样,又遛了一遍(收获后再检查一遍有无遗漏),翻了个底朝天,收集到很多日軍遗弃的武器和軍用物资。

有一次接到老乡报告:日本人撤退时,曾将几门大炮推到镜泊湖里了,朱瑞(炮兵奠基人,东北炮兵学校校长)战士们喜出望外,凿开冰层,从水里拉上来三门大炮。

还曾发现了一个日軍的秘密仓库,一下子就找到了15万发炮弹,这下可发了大财了。

最后朱瑞他们总共搜集了大小火炮700多门,还有坦克及其牵引车65辆,这成为东北野战軍炮兵部队的基础。

搜集武器弹药的同时,还搜集制造设备,以及懂技术的技术员和工人,全力建造兵工厂。

在华北地区,我们接管了很多軍事工业,比如邯郸、临沂、烟台、德州,建立了一大批軍工厂。吃够了火力不足的苦,自然要开足马力、加大油门生产。

华东軍区在鲁南和胶东的軍工厂每月能生产子弹16万发,迫击炮、山炮弹13000发、无烟火药3000斤。

自行收集自行生产是一方面,从国軍手里缴获也不少。解放战争刚打半年,国軍就在战场上损失了全部武器的七分之一。

.放战争初期,解放軍的火力还是不能跟美式武器的国軍比。针对火力不足的问题,解放軍前线战士自己设计了一种火炮。

这种火炮口径非常惊人,而且不固定,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其实就是一个空气油桶,在内填满发射药,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射出去100多米。

虽然射程有限,但是却威力无比,所过之处碉堡和人马都会被炸飞,而且很奇怪,找不到任何伤口但七窍流血,因为都是被震死的。国軍把这种解放軍自制火炮称为没良心炮。

1947年夏天以后,苏联看形势有变,开始两头下注,于是也给了解放軍一些援助。到1947年夏天的时候,解放軍的火力已经不是太差了,甚至开始超过国軍。

为啥三大战役打得爽,就是炮火够猛,弹药不限量供应,再加上解放軍的英勇,必然天下无敌。

随着东北的解放和铁路线的贯通,满载物资和弹药的火车昼夜不停地运往关内,支援中原地区和渡江作战。

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軍将黄维兵团包围。黄维凭借众多的美式火炮,收缩成一个圈圈,用密集火力让解放軍无法接近。

他自称是个啃不动的“硬核桃”。华东野战軍调集了重炮猛轰,终于敲碎了这个“硬核桃”。粟裕大将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山东老乡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解放軍战士既吃够了抗日战争中的火力不足的苦,又尝到了解放战争后期火力威猛的甜。不过还没甜几天,朝藓战争又来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起动不动就把对面山头给削低几米的美帝,我们火力支援立刻显得弱爆了。

1951年,美国第2师的七个炮兵营,200多门炮,齐轰983高地,九天打出去36万发炮弹,平均一门炮每天320发。这就是著名的范弗里特弹药量,也可以说火海战术。

针对这种不利局面,志愿軍开始采用坑道战术,在补给几近断绝的情况下,志愿軍依托坑道一次又一次地把美軍赶出阵地,让对手见识了什么叫做血战到底。

虽然依靠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我们战胜了强大的美帝,但是兔子得病了,那就是火力不足恐惧症。

于是,国内的軍工体系开始疯狂生产各种炮,什么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防空炮,实现了火炮的国产化,又逐渐实现了火炮的自行化。

打跑了美帝不久,又跟老大哥关系恶化,北方数千公里的边境线,突然出现了很多苏联坦克。面对这群喝了伏特加就搞事的家伙,兔子家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又犯了,又开始疯狂发展反坦克炮。能不能打穿苏联坦克,成了当时衡量火炮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病得不轻,生产了大量的弹药,仓库都堆满了,据说各类手榴弹炮弹严重超编,销毁还得用上上百年……

不过有不长眼的,那就是越南,在1979年我们也跟着美帝学坏了,在炮弹过期之前,对越南一通狂轰滥炸,越南有生力量的90%以上都是被炮火炸飞的。

1979年对越之战28天,中国軍队全线共发射炮弹883381发,消耗弹药1万余吨,打击各种目标19221个(次),为取得战争胜利立下了首功。

对于传统火炮,射程毕竟有限,并且由于当时兔子家的海軍很弱,于是就在火箭炮上下足了功夫,目前兔子家的火箭炮已经完全的走火入魔、丧心病狂。

兔子家的火箭炮射程打击精度非常高,可以用卫星导航精确制导,射程最大可达460公里,可以覆盖整个台.湾,也可以覆盖新德.里。

现在我们兔子家的一款火箭炮(卫士3)可以当鱼雷,进行反潜反舰,可以打直升机。更有传闻说我兔子家正在探讨火箭弹打航母的战法。

火箭炮威力无比,相比导弹却是白菜价。一个火箭连多管齐射,一下子就可以把7平方公里的战场,炸成一片火海(深得美帝火海战术的精髓)。

毫无疑问,由于兔子家的火力永远不足恐惧症,导致兔子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箭炮狂魔。

不仅如此,受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影响,兔子家发展出拥有全系列、全部攻击模式、各类口径的火炮和火箭炮,还将单兵作战的火力发展到了极致。

单兵火箭筒编制到班,在战时人手还能拿到一桶一次性火箭筒。我们来看看朱日和演习中出现的筒子海,火箭筒成为单兵标配……

总之,看到解放軍从人海战术,发展到了现在火海战术,我很欣慰。火力不足恐惧症,永远得治!

为了治病,兔子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大炸逼主义的不归路,可以预见的是,东风家族、卫士家族、红箭家族、歼XX家族、轰XX家族、以及海上的00X家族05X家族等等,都将迎来丧心病狂的发展!

说到军队的最基本组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排排在广场上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的士兵,世界上最先诞生的就是陆军,陆军最先诞生的是步兵,所以说步兵班是军队的基石。

先说中国。古代,军队采用什伍制,伍长,什长是最基本的管理层,原因也很简单,那时候没有职业军人,而军队训练强度也很低,精锐士兵和普通士兵的差距太大,一个老兵也就只能带着几个新兵,在通讯基本靠吼的时候,杀声漫天战鼓作响的冷兵器时代,能让身边几个人听清楚指令已经很不容易了,刚放下锄头没多久的农民也不会有多么大水平,所以,我们经常在古书和电视上看到一两万精锐就能挡住十万大军,不是这里头水分大,实在是都是充人头的,数量巨大,战斗力是五渣!

中国各代人口都不少,国土面积巨大,所以重点基本都在打造少量精锐部队,剩下的就属于滥竽充数了, 这样的缺点太明显,各朝发展一段时间,一旦开始腐化,特别是精锐军队腐化,遇到外敌那就是兵败如山倒,几十万的大溃败司空见惯, 这才是根源所在。

军队编制一般是秦汉的差不多:伍长,什长,队率,屯长 ,曲长,部(相当于营) 由校尉管理,开了府之后才能叫军或者团。

需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基础兵种是枪兵,刀斧手,弓箭兵,刀剑轻骑兵。

再说西方,欧洲中东地区,民族林立,小国纷争不断,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天才横溢的军事家和帝王,在特别的时期,甚至全民皆兵,男性青壮都要接受军事训练。

我们以最初的罗马军团举例:60-80人为百人队,两个百人队为支队,三个支队一个大队,大队多编制几十人的轻骑兵,十个大队一个军团约5000人左右,一个正规罗马军团带有一个差不多编制的附属军团,所以在万人左右。

由于战乱不断,资源有限,西方军队的基本兵种是标枪兵,剑盾兵,长矛大盾兵,枪骑兵。

特别说明军队的编制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的,比如罗马军团数次改制,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特别是改成两三千人一个军团的时候,真是越来越渣,所以说一个科学合理的军队编制能够大大的提高战斗力,甚至赢得一场战争。

下面我们说说我国陆军的步兵班发展状况:

1956年,我国仿制苏联CKC7.62半自动步枪,AK47和轻机枪,组成了我国的班用枪族。6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换装56式家族。但是,受到思维的限制,正副班长56冲,一个56轻机,一具40火,大部分的步兵班士兵装备的是56半自动步枪,一个步兵班在10-13人不等,因为弹药补给不一定跟得上,所以用节约弹药的56半,最终在越南吃了大亏。

首先,这样的配置在对印反击战中的效果非常的好,精度好火力密度大,一个班打几发火箭筒对方一个排都能乱起来,轻机枪一扫,步枪扫尾,冲锋还是防守都非常的有优势。

(本文百家号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或平台转发或抄袭,发现必究。)

然后,北方的步兵班都装备2支甚至更多火箭筒,其实是标准的反坦克配备,珍宝岛之后,用新的40火代替了老式的40火,因为老式的40火打不穿苏联坦克T62。那个时候北方面对的威胁太大,甚至做好了放弃黄河以北的念头,大规模的列装反坦克聚能穿甲弹头的40火,实在是迫不得已。

最后,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这样的配置吃了大亏。

别看字猜新40火?旧40火?

2.八十九十年代步兵班

北方仍是以反坦克为核心的加强步兵班编制。

南方紧急装备了“步冲合一”的81式步枪,81式轻机枪,但是81轻机枪使用的是弹鼓而不是弹链,造成了火力持续力度下降,南方地形复杂,另外第一班还增加了一名班用狙击步枪85式。

这时候步兵班是:步枪组+机枪组+火箭组+1名狙击的9人编制。

老山曾有士兵反映2支81式步枪交替射击,就可以压制对方一个轻机枪点的火力,让对方哑火。不过85式使用重机枪弹,士兵反映后坐力吓人,精度也差。

小编认为89的战斗部媲美导弹破深

这很简单,就是用95枪族的步枪,轻机枪,88班用狙击步枪取代了81式枪族。摩步师(摩托化步兵师)还是9人编制。

2003年军事科学院重新编制步兵班战术教材:步枪组+机枪组+火箭组没有变化,但是用120毫米重型火箭筒取代了40火,除此以外,步兵班其他人都需携带一次性PF89式80毫米火箭筒。

这样令人发指的火力配备太吓人了,一个连9个班就有9具120重(可重复),54个80毫米一次性火箭筒。

每个连1,4,7班配一狙击步枪。 步枪手150发,机枪手300发(副射手帮另背负150发),120重主射手一发、副射手背负3发,每人背89式80毫米一次性火箭筒,班长还加挂榴弹发射器,备弹5发。

中国陆军的火力不足恐惧症这个梗现在到了步兵班!你们能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吗?

下面就是本文的重点了,除了这些标准配备外,还有一些特殊配置,下面小编细细道来:

由于战场情况复杂多变,我国地域广大,面对的对手也各不相同,具体到每一个战区,也就有了不同的编制,这是属于因地制宜的措施,另外,由于作战的方式不同,配属的火力也不相同。

(本文百家号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或平台转发或抄袭,发现必究。)

第一种情况,高原山地防守作战。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步兵作战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非常大,小口径步枪在这里非常不适用,无托步枪本来就牺牲一些性能,在这里更加吃不开,世界上高原山地作战,还是以中口径7.62为主,在这里,防守作战轻机枪和班用狙击步枪会多配置,足够的射程和足够的威力会起到更好的封锁作用。

山地作战坦克装甲部队难以展开,防守步兵进攻,轻机枪+班用狙击步枪+35榴弹发射器+步枪,这样效果会更好。你问对方万一装甲部队来了咋办?山路上挖几个洞,或者山脊山坡上装几个C4,这真的太简单了,一个连少量的火力就可以把几倍的敌人拖很久 ,后续增援火炮,多管,武直,无人机,战轰早就来了。

第二种情况,高原进攻作战。

首先步兵班和摩步班不适合高原进攻,看看山地之国阿富汗拖死一个苏联,拖残一个美国。如果非要进攻,还是建议做直升机进行蛙跳机降,面对防守方坚固的公事,建议多配备火箭筒,弹药也不能是聚能穿甲的,而是云爆弹为好,面对西南高原的混凝土工事群,几发下去,就解决了。

第三种情况, 平原反坦克装甲作战。

这个前文说过了,步兵班能疯狂到这个水平,全世界独一份儿。如果读者有疑问,请先考虑一下敌方坦克装甲部队先要冲过空军打击,然后是远程火箭炮打击,武装直升机打击,陆军加榴炮打击,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的反坦克导弹打击,然后来到步兵班面前,脚下是各种反装甲地雷,一看对面一排火箭筒在这等半天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别忘了我国陆军改“旅营制”后,北方还保留了两个全员武装99的重型装甲师,这种拳头级别的突击力量不等步兵班看到敌人早就发起反冲锋了。

第三种情况,平原步兵反人员作战。

这个就太简单了,就看谁打的远打得准,散兵线火箭筒反人员的效果不好,但是轻重机枪+班用狙击步枪绝对是步兵的噩梦。

(本文百家号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或平台转发或抄袭,发现必究。)

第四种情况,山地丛林作战。

这是最复杂的情况,比如防守一个隘口,那么轻机枪交叉射击能够更好的封锁,用班用狙击步枪打掉对方的火箭筒,一个步兵班如果有几挺轻机枪,进攻方就惨了。

又比如对手是简陋的游击队,多用班用狙击步枪和榴弹远距离打击 。

进攻丛林小村庄,35毫米榴弹发射器+ 火箭筒配云爆弹头,轻机枪封锁路口。

面对拥有皮卡,摩托车等民用载具的恐怖分子,需要重机枪长点射+35榴弹发射器覆盖。

面对 ,,,,,,情况太多了无法一一说明。

除了面对这些复杂实际作战情况外,还有一些特殊编制的步兵班,在这里再说一说:

第一,机枪班。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步兵重火力持续支援班,大多配置在平原戈壁等地貌平整的地区,或者山地要塞据点等重点防守地区。

第二,榴弹发射器班。这个一般位于山地防守或者CBQ,也是提供火力支援。

第三,狙击班。 这个用途就多了。

第四,反坦克班。全是120重或者营级的是红箭系列。

这些班的人员也不一定是9人。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步兵班并不是建制在班或排上,一般都是在连营级,实际作战都是根据情况再具体部署的,比如某连防守的防线平整些的地段用2个标准步兵班+狙击班一半+机枪班一半。 河边去2个步兵班+半个机枪班+半个榴弹发射器班。丘陵地带2个步兵班+半个榴弹发射器班。还有如果有主路的话,可能还要调配全营的120重,马路和平地肯定要多一些,山地可以多挖一些反步兵地雷,山坡多埋点C4。

还有现在每个战区都有特种作战旅,并且呈现扩大编制的趋向,那编制就更复杂了。有的一个班两辆全山地地形车,有的是一辆加几辆摩托,有的是两辆勇士,加红箭,加12.7高射,加无后坐力炮,单兵滑翔伞,红外夜视微光星光,超小型倾旋翼直升机,还有更夸张了,特战士兵要求熟练掌握各种装备,直接建个仓库,每次训练或者演习抽纸条,然后直接开去就行,什么都玩得转。

(本文百家号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或平台转发或抄袭,发现必究。)

后记:新疆军区换下92式手枪装备格洛克,92到底行不行?是否真如网传那样因为卡壳严重才换下的?为什么警用手枪基本都是9毫米?子弹都是派拉贝卢姆弹?11.43的口径的沙鹰为什么游戏常见现实很少用?军用警用手枪到底有哪些不同?解放军的92式实际作战顶不顶用?请不要被人云亦云误导了,下文解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力不足恐惧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