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走路走的久了,烧裆用什么药了,股缝一侧起了一小片类似于水痘痘一样的,该怎么办?

这个症状是不是烧裆
这个症状是不是烧裆就是大腿两侧一片深色的疮!热天更老火!痒的很!两侧还是湿的!抠就抠些打湿块块!不知道是不是烧裆!又不干乱用药!就按你说的那些药如果不是那个病都不关事啊?
医生回复(2)
问题分析:应该是这些天太热 你又穿的不透气的裤子货太紧的内裤导致的。意见建议:涂涂皮康王之类的就好了。没啥好怕的。流汗多了要勤洗澡哦。→ 烧裆皮肤弄破了,一碰就痛
烧裆皮肤弄破了,一碰就痛
健康咨询描述:
烧裆皮肤弄破了,一碰就痛,而且其他地方还很痒,有可能蔓延。
想得到的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银屑病、白癜风、湿疹、性病、过敏性疾病、斑秃、真菌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看了你的描述,最好有照片,是会阴部出现问题了吗。&&&&&&指导意见:&&&&&&皮肤怎么不舒服了,可以外用利凡诺尔溶液湿敷,外用百多邦乳膏缓解症状。
擅长: 胰腺炎,肝硬化,消化出血,胃炎,肠炎高血压,心脏病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皮肤弄破了,疼是一方面,还易引起感染。&&&&&&指导意见:&&&&&&建议,局部涂摸消毒液,如碘伏,如有红肿或黄色分泌物就吃消炎药。
龙岩市第二医院&& 主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带状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说的烧裆属于股癣,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出现疼痛考虑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的。&&&&&&指导意见:&&&&&&先控制炎症,可以局部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或者红霉素软膏等,等炎症控制后再使用抗真菌药膏比如达克宁、特比萘芬软膏或者联苯苄唑软膏。目前瘙痒可用西替利嗪片或者氯雷他定片等对症治疗。&&&&&&以上是对“烧裆皮肤弄破了,一碰就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外科工作肝胆脾疾病,如胆结石,阑尾炎,肝囊肿,脾破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的情况一般考虑是伤口炎症感染导致的症状&&&&&&指导意见:&&&&&&建议口服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同时外涂聚维酮碘药水,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参考价格:3.5
参考价格:14.5
参考价格:36.4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
参考价格:¥18
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
参考价格:¥15.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时代的烙印---知青的故事(更新中)_南京大厂镇人_都市_西祠胡同
var docData = {"result":{"autologon":0,"bd_hide":0,"Bd_Topic":[],"BdStyle":"\r\nbody{background-color:#FFCCCC;background-image:url(about:blank);background-attachment:}\r\ntd,p,span,.p9,small,.doc_txt{color:#333333;}\r\n.tab_link,.tab_link:hover,.tab_link:visited {color:#FFFFFF;}\r\na,a:hover,a:visited {color: #0033FF;}\r\n.title,.LightText {color:#FF3333;}\r\n.tab_sub {background-color:#FF0000;border-bottom-color:#CC0000;}\r\n.tab_sub td,.tab_sub a,.tab_sub a:hover,.tab_sub a:visited,.board_bg a,.board_bg a:hover,.board_bg a:visited{color:#00FF00;}\r\n.tab_normal {background-color:#FF1B1B;border-left-color:#FF3535;border-right-color:#CC0000;}\r\n.tab_left {background-color:#FF1B1B;border-left-color:#FF3535;}\r\n.tab_sel {color:#333333;background-color:#FF0000;border-left-color:#FF3535;border-right-color:#CC0000;}\r\n.tab_right {background-color:#FF1B1B;border-right-color:#CC0000;}\r\n.tab_top,.tab_top_left,.tab_top_right,.tab_normal_td {border-bottom-color:#FF3535;}\r\n.tab_sel_td {border-bottom-color:#FF0000;}\r\n.board_t {border-bottom-color:#FFFFFF;}\r\n.board_bg {background-color:#FFFFFF;border-bottom-color:#CCCCCC;border-top-color:#FFFFFF;color:#00FF00;}\r\n.board_bg_0 {background-color:#F8F8F8;}\r\n.board_bg_1 {background-color:#EEEEEE;}\r\n.board_bg_0 td,.board_bg_1 td {border-top-color:#FFFFFF;}\r\n.visited a,.visited a:hover,.visited a:visited {COLOR: #F709C7;}\r\n.doc_td {border-top-color:#FF0000;border-bottom-color:#FFFFFF;}\r\n.doc_td2 {border-top-color:#FF0000;}\r\n.doc_sign {color:#FF3333;}\r\n.vote_bar {background-color:#FF7171;border-bottom-color:#F40000;border-top-color:#FF3333;}\r\n.navi_left,.navi_right {border-bottom-color:#FF0000;color:#0033FF;}\r\n.navi_null,.navi_selected {border-color:#FF0000;}\r\n.navi_null,.navi_selected {border-color:#FF0000;}\r\n.sBdMenu {color:#FFFFFF;background-color:#FF0000;}\r\n.topic span a,.topic span a:visited {color:#0033FF}\r\n.topic, .topic a,.topic a:visited{color:#333333}\r\n.board_shop {background:#EEEEEE;}\r\n.shop_title {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00FF00;border-bottom-color:#FF0000;border-top-color:#FFFFFF;}\r\n.board_t_shop {border-color:#FFFFFF;}\r\n.board_bg_shop {background:#F8F8F8;}\r\n.topic_title {border-bottom-color:#FF0000;}\r\n","bgSound":"","clubF_name":"都市","desktop":"","docinfo":[{"docinfo":{},"foolrinfo":{"del_w":false,"DelTime":"","Emote":0,"fd_1_sel_product":false,"fd_id":0,"floorcontent":"视频:2017知青春晚\r\nhttp://www.xici.net/d.htm\r\n\r\n\r\n离开大厂镇的人有没有忘记了大厂镇?还在大厂镇的人是不是不想\r\n留在大厂镇?你还能记住大厂镇的多少往事?说说吧~~\r\n\r\n◆◆◆◆◆◆《南京大厂镇人》欢迎您◆◆◆◆◆◆\r\n\r\n","isAdminFlag":false,"isCanUpdate":false,"isDel":0,"isHide":0,"isShow":true,"keyThis":"","lDocModifiedCount":1,"LongDate":"17-01-28 22:30","online":false,"really_updated_at":" 22:30:06","ShortDate":"01-28 22:30","ShortDate_i":[],"Url":"/d.u.htm","UserID":,"UserName":"楠轩","UseVote":false,"v_isAdminDeleted":false,"v_isAppend":false,"v_isEditOwnDoc":false,"v_lDocModifiedPageNo":0,"v_lDocNo":50,"v_lPageCount":1.0,"v_lUserID":0,"v_lUserLevel":100,"v_SeeUserId":0},"isfirstfloor":false},{"docinfo":{},"foolrinfo":{"del_w":false,"DelTime":"","Emote":0,"fd_1_sel_product":false,"fd_id":0,"floorcontent":"\r\n\r\n知青故事(100)人与猪吃着同样的饭食\r\n  一年当中,吃不了几次饺子,也吃不了几次肉。有的人家富裕一点(主要是村里的干部们),不过节也经常吃饺子,有人就笑话说,不过年吃什么饺子!大多数人家也就过年的时候生活才会好一点。所以,孩子们期盼着过年,可是那个“年”总是遥遥无期,好像在故意躲着孩子们,一年简直像一个世纪那么长。有时煮一锅地瓜干,人吃剩下就喂猪,人与猪吃着同样的饭食。至于养的猪,可想而知,总是像个瘦猴子,不长肉,人都吃不饱,何况是猪!\r\n  全家人一年就吃一坛子花生油。因而买猪肉的时候一般都想买肥的,以便熬出油来炒菜吃。那时候的猪本来就长得瘦肉多,肥肉少,而买的人又多,那就得需要有熟人,认识卖肉的才能够买到肥肉。当时的猪肉不准许个人买卖,只有公家的一个窗口可以出售。\r\n  肉、粮食、布匹也不是随便买的,要凭肉票、粮票和布票,没有这些票,有钱也买不到。一切都由国家定量供应。个人的自由买卖完全禁止,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铲除。\r\n我们家的花生油挂在房梁上,可能是怕老鼠偷油吧。没想到人也偷油吃呢。有一次父母没在家,我和弟弟踩着板凳,用一根筷子插进油坛子里,将筷子上的油抹到煎饼上,撒上一些盐粒,吃起来那个香啊,无法形容。以后再也没有吃过这么香的东西。\r\n知青故事(101)穿新衣服时觉得不好意思\r\n  住还算好办,山上有石头,可以用来垒墙;山上有一种植物叫黄草,非常耐腐烂,可以用来做屋顶。穿就不那么好办了。买公家织的布,很贵,没有钱买不起;只有自己织布穿。秋天,棉花收下来以后,妇女们就忙碌起来,家家都有纺线车。线纺完了,交给织布的。村里有几家专门织布的,其中最有名的是严新兴,他家有个土织布机,是用木头做的,相当复杂。我见过他织布的样子,手脚并用,非常忙活。从织布的家里拿来织好的布,再拿到染坊去染色。村里有名的染布匠是张单庭,他能够染出带花的布。所有的布都是一个颜色:深蓝色。所谓花布,就是布上面有一些白点和白色的图案而已。\r\n  夏天还好办,衣服多些少些都无所谓。常见有人穿的几乎是衣不蔽体,短裤的边缘处像是被风吹了好久的红旗那样,飘着很多带子。衣服上的补丁,是补了又补,很难见到新衣服,以至于刚穿新衣服时觉得不好意思。\r\n  冬天的日子就不那么容易过了。那时候的冬天似乎特别特别的冷,它好像总是和穷人作对,无论穿多少衣服,都觉得寒冷难耐。其实,那可能是因为身体里没有油水的缘故,身上全是瘦肉,没有脂肪,当然就不耐寒。孩子们虽然穿着很厚的棉裤,可是脚后跟依然被冻坏,直到来年夏天,冻疮才会消失。孩子们的后脖子中间都有一道很深的沟,大人说那是“馋窝子”,意思是:有这道沟意味着馋。现在看来,那哪里是什么馋?分明是缺营养的标志。\r\n  床上没有褥子,铺着的就是凉凉的席子,席子底下铺着一些秫秸,还有一些草。刚躺下的时候,席子冰冷,感觉像躺在冰块上。屋子里也是很冷,最冷的时候,早上醒来鼻子上是一层白白的霜雪。\r\n然而奇怪的是,人们却很少得病。孩子们也都很健康地活着,因为生病而死的,几乎没\r\n知青故事102单干的头一年\r\n   至于说到公平,实在是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农民们的日子度日如年,而书记家的日子却有滋有味。村里有点权的人,无不为自己捞得多一些。\r\n在经济上,国家的口号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个人经济存在,每家只有一小块菜地;有的人干点私活或到集上去卖点东西换点钱,就被认定为资本主义,开他的批斗会。\r\n  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就像在一个封闭的轨道里,周而复始,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希望。\r\n  现在来看那时的政策,其根本精神是把人的欲望压到最低的程度,从而也就压抑了个性的发展,个性完全被整体吞噬了,成为国家机器上可有可无的螺丝钉。这种精神与中世纪极其类似,尤其与欧洲中世纪类似。在这种种的做法磨练下,人们最终被驯服,而且最后是自我驯服,人们在内心里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压抑自己,一旦有自私的想法,就有负罪感,产生了类似于基督教“原罪”那样的罪恶感,从而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教育,自我压抑。这种对个体的压抑一定也伴随着对于人的性欲的压抑,这是人类历史上普遍的规律(同样地,人的解放,也一定伴随着性欲的解放)。\r\n  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人们彻底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上级说什么就听什么,特别是老毛说的话,就像林彪说的: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r\n  尽管生活是这样的艰难,可是没有怀疑是社会的制度出了问题,更没有人怀疑毛的做法是否正确。所以,当八十年代初开始包产到户、单干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别扭,甚至难以接受:这不是在复辟资本主义了吗?\r\n  然而,就在实行单干的头一年,也就是人民公社解体的第一个年头,田野里的庄稼就给这种疑问以铿锵有力的回答:庄稼们一反过去萎靡不振的状态,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茎叶伸向天空,叶子油黑油黑的,一棵棵庄稼又粗又壮,像一个毛头小伙子那样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整个田野欣欣向荣,庄稼在微风中摇曳着,拥挤着,好像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那一年的产量,比头一年翻了一两倍。\r\n  这个事实足以表明,那种所谓人民公社式的公有制,是何等地违反人性!同时又证明了:个体的力量是怎样的伟大!\r\n知青故事103:《女知青闹离婚被骂“陈世美”》\r\n我自己曾是知青,在农村生活了8年。恢复高考后,我进入安徽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大概是1996年冬天我到淮北采访,当地留有不少与农民结婚的上海女知青,其中一个是乡镇干部。\r\n1968年,她就读于上海大同中学,“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令她热血沸腾,于是插队去了安徽阜阳。农村生活很苦,一天劳累下来,知青们趴倒床头不想动,但她不一样。她在夜里悄悄到地里借着月光割麦,白天照常出工。地里的麦子被连夜收割许多,生产队长来查,她一举成为知青标兵。那时,媒体大力宣扬河北大学毕业生白启娴下乡后嫁给农民的事迹,“结婚扎根论”迅速在全国推广。她以白启娴为榜样,嫁给当地农民,很快也成为知青典型。公社领导为培养她,送她去教师培训班学习。毕业后,她成为教师,不久又升为镇党委干部。但她的婚姻生活,也如白启娴一样不如意。丈夫的封建夫权思想根深蒂固,何况她一连生了3个女儿,令丈夫在村里抬不起头,挨打受骂便成为她的家常便饭。她不甘忍受,要求离婚,但法院不判。周围无人同情她,对她冷嘲热讽,骂她是“陈世美”。\r\n讲到这里,她的脸上写满痛苦。我问她今后的打算,她吐了两字:“离婚。”而后又喃喃自语:“怎么离呢?”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她。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但常常想起她,很想知道她的近况。(上海李言敏66岁)\r\n\r\n\r\n\r\n","isAdminFlag":false,"isCanUpdate":false,"isDel":0,"isHide":0,"isShow":true,"keyThis":"","lDocModifiedCount":1,"LongDate":"17-02-14 13:10","online":false,"really_updated_at":" 13:10:56","ShortDate":"02-14 13:10","ShortDate_i":[],"Url":"/d.u.htm","UserID":,"UserName":"尤文土斯","UseVote":false,"v_isAdminDeleted":false,"v_isAppend":false,"v_isEditOwnDoc":false,"v_lDocModifiedPageNo":0,"v_lDocNo":51,"v_lPageCount":1.0,"v_lUserID":0,"v_lUserLevel":100,"v_SeeUserId":0},"isfirstfloor":false},{"docinfo":{},"foolrinfo":{"del_w":false,"DelTime":"","Emote":0,"fd_1_sel_product":false,"fd_id":0,"floorcontent":"&\r\n知青故事(110)张队长通风报信\r\n&& 一九六九年五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时值初夏,咋暖还寒。天空黑沉沉的,伸手不见五指。刚吃过晚饭,我正在厨房帮妈妈涮洗碗筷。忽闻栏栅门外传来几声“咚,咚,咚咚”的敲门声,我忙问:“是哪个?”边问边向门边走过去,开了门,抬头一见是与我们家住的牛棚相距不到一百米远的生产队长张彦凡提着一盏马灯,匆匆忙忙地来到了我们“家”,他进了门之后,我妈忙对他说:“张队长,请坐!”说完,妈妈搬来了一张破旧不堪的木椅子,放在了靠左墙一边的旯旮,张队长坐下后,我急切地问道:“张队长,你吃饭了吗?”张回答说:“吃过了”。我妈又问他:“有吗咯事吗?张队长”。张回答:“是这么回事,老符(我妈妈)剑& \r\n话刚出口,他连忙四处扫视了一下,见我的弟妹们有的在玩耍,有的在洗脸洗脚,接着又神秘兮兮地悄声对我说:“容颐,我是特意来告诉你一件不好的事。”我急不可待地连忙问他:“到底是吗咯事呢?”这么晚哒,你来找我们,请直说。张队长轻言细语地慢慢地说道:“是这么回事。今天下午我在大队部参加了大队革委会召开的各个生产队的生产队长和政治队长会议,主要是传达公社革委会精神。”我妈问他:“咯开会与我们有吗咯关系呢?”张回答:“就是有关系N艺俏┻仁虏爬吹摹!绷跤(晓岚大队民兵营长刘荣华)在会上宣布:明天下午又要在公社召开批斗大会,他还说,咯是公社革委会刘主任(松柏公社武装部长、革委会主任刘森生)决定的,明确规定每个大队都要揪斗一至二个罪大恶极的四类份子出来,没有四类份子的大队,就抓二十一种人和子弟陪斗。刘部长还说,斗阶级敌人一定要稳、准、狠。又要老、中、青都不缺,还要做到不缺一个大队,不放过一个阶级敌人。他还特别指名道姓地要把晓岚八队的唐容颐抓去陪斗,杀一杀阶级敌人的威风,长一长无产阶级的斗志。我今晚上就是来告诉你们,容颐你明天想办法出去躲一躲,等批斗大会开完之后再回来。莫又无缘无故地被他们抓去陪斗。我和我妈听完张队长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之后,心存感激。于是,我对他说:“谢谢张队长!”我妈更是热泪盈眶,哽咽着说道:“张队长,你真是个大好人啦!我们会一辈子都记得你的。”张队长神情严肃地回答我们说:“你们放心!我虽然冒得文化,但好人坏人还是分得清楚的。容颐解放后才出生,是吗咯阶级敌人呢?我回去哒。”说完,他就走了,我和妈妈走出门外,目送张队长离去 \r\n2,\r\n当天夜里,我睡在“床”上(用旧木板和长凳搭起来的床)翻来覆去怎么也不能安然入睡,脑海中总是回想着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往事。尤其是这几年来大起大落的变故,简直叫人不可思议,我一个生长在红旗下的初中毕业学生,仅公因为家父被打成“特嫌”,就被两次驱逐下乡,连妈妈和弟妹们也遭如此厄运,真是有冤无处诉,有话无处说。也不敢乱说,怕被人听见而告发而遭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我已经接二连三地挨批受斗,在公社、大队、生产队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政治运动员”。只有老老实实地夹紧尾巴做人,绝不能乱说乱动,免得又惹火上身自食恶果。想着想着,便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r\n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起床小解,抬头一看天,细雨蒙蒙,春风习习。“方便”之后,我匆忙穿好衣服,接着又赶紧洗涮。这时候,妈妈也起来了,准备煮早饭给我们吃。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趁早走算哒。免得被人家撞见,就麻烦了”。妈回答说:“也好!你打算到哪里去呢?”我略一思索,便告诉妈妈:“干脆,我先到白果,然后再作打算吧。”妈回答我“天无绝人之路,也只好这样哒。”我说“妈妈,我走哒。”妈说“千万要小心,但愿你能平这地躲过一劫。”我说:“你放心吧!妈妈,你多保重!”说完,我便拿了一顶麦帽,几乎把整个头部都遮盖住了,只留下眼睛以下部分,这样做主要是怕被别人认出来,否则,就走不了了。\r\n出了“家”门,冒着细雨,我急匆匆地沿着河堤大道,朝白果方向走去。偶尔碰见孰人,也不敢抬头,更不敢打招呼,唯恐被人认出来,告到公社和大队,其后果不言自明。\r\n大约走了一个多钟头,我来到了距晓岚港十五华里之遥的白果铺。我在这人生地不孰的白果街上渺无目的地走来走去。看到了一家买米粉、绿豆粉的店铺。才想起我还没吃早饭,想去买一碗粉吃,一问价钱,老板娘告诉我,贰角钱一碗,我一摸口袋,才发觉来时太匆忙,竟未带一分钱,于是,只好作罢。我便向店主打听到江东公社龙桥大队去的方向,他热心地告诉我如何如何走。我向店主道了一声谢,忍饥挨饿地朝江东方向慢慢走去,边走边想,不如到南岳“下放”在江东公社龙桥大队的旷中治家去玩一天,响午过后再打道回府。\r\n到了江东街上,我见人就问,好不容易才打听到了龙桥大队前进生产队有好几户南岳“下放”在该队的旷氏、李氏(李新庚)几户出身不好的人家。每当我向他们打听这些南岳“下放”人士时,人家都用异样的目光打量我,使我不敢向任何人透露真情。总是问过后便急速离开。\r\n大约在当天中午十一点钟左右,我走了约三十华里路,风尘扑扑地终于来到了旷中治家。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一个大屋场,居住着旷氏兄弟和李氏、詹氏(詹抗胜)几户人家。他们见我无约造访,又见我一身泥汗,一幅狼狈不堪的模样,甚是惊奇。他们问我吃了早饭没有,我为了不给人家添麻烦,谎称是吃了早饭才来的。其实,我的肚子早已是饥肠鹿鹿,饿得咕咕叫,头昏眼花冒金星,换饿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啊!可这些又是谁造成的呢?\r\n同命运的人相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内心话,这也印证了那句“同病相怜”的古语,大家互相寒暄了一阵闲话之后,我们各自询问了一些“下放”后的遭遇。末了,他们又问我今天为什么有空来玩,因知根知底,我也对他们毫不隐瞒,将我为什么而来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他们听完了我的诉说之后,都倍感惊异,对我和我全家的境况深表同情。\r\n在旷家吃过午饭后,已是下午两点钟左右,我向他们道了别,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匆忙往回家的路上走去。一边走一边想,心里盘算着时间帐:三十华里路,一个小时走十里,要走三个小时。这样,待到家之后,至少是五点一刻之后,天差不多要黑了。就这样,我边走边算,心里庆幸今天终于躲过了这场陪斗会。\r\n3,\r\n大约在下午四点半左右的时候,我又来到了距晓岚港仅一点五公里之远的新屋湾(松柏公社机关所在地)路边,因这是晓岚港到白果的唯一通道。我提心吊胆地来到这个地方,东瞧瞧,西望望,心里默默地想:“批斗会应该结束了。今后千万不要再被抓去陪斗就好了。”\r\n正在这时,冷不防突然从路两旁窜出俩个全副武装、手持梭标佩带袖章的红卫兵。他们一见到我,其中一个马上就认出了我,他大声呵斥道:“唐容颐,你咯呷小特务,死不悔改,胆大妄为的黑七类狗崽子,今日想逃避陪斗,害得我们到晓岚八队白跑了一趟。真是罪该万死!”另一个红卫兵接着说:“你咯呷现行反革命份子,难逃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快走!”说完,他俩连推带赶,不由分说,便把我押到了公社机关二楼大会议室。\r\n刚来到会议室门边,一个红卫兵进了门径直上前,对正在主席台中前方作演讲的刘部长耳边叽咕了几句。这时,一个负责喊口号的红卫兵声嘶力竭地在声吼叫:“把黑七类狗崽子、小特务、现行反革命份子唐容颐揪上台来!”吼声刚落,台下一片暄叫:“把唐容颐揪上台来,批倒批臭!”此时,我早已吓得冷汗直冒,浑身直打哆嗦。偷偷一看台上一溜儿跪着三排他们所说的“阶级敌人”,有老的、中年的、也有青年、有男也有女,好不凄切。俩红卫兵把我押进来之后,大叫着:“跪下,快跪下!“我不肯跪,也不敢回答,他们见我既不下跪,也不回话,其中一个凶神恶煞的红卫兵迅步上前,一只脚对准我的双脚后面,狠狠一蹋,把我蹋跪在地。\r\n这时候,刘部长把话题转向了我:“革命的干部同志们,我不讲大家都认得他,唐容颐,一个十恶不赦的新生资产阶级异已份子,他父亲是国民党潜伏特务。他们父子怀着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刻骨仇恨,在阴暗角落里煽风点火,破坏文化大革命,死不认罪,罪该万死!今天叫他来陪斗,他却在外搞反革命串连,居然想逃避打击。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坚决把唐容颐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r\n“把唐容颐批倒批臭,叫他家世不得翻身!”此时,台上台下,口号声此起彼伏,一阵高过一阵。在这种场合,我敢怒不敢言,有理无处说,只有忍气吞声,任凭刘部长和红卫兵的摆布。唉!谁叫我出生在黑七类家庭呢?本想躲避这场陪斗会,却谁知他们竞又开了一整天的批斗大会,我终究还是没有逃出他们的“法网”。这,也许就是我的命运。\r\n批斗会终于在“咚咚咚咚”的开晚饭的钟声中匆匆收了场。我和所有的“阶级敌人”被红卫兵推推搡搡地赶下台去,我又被无缘无故关了一晚。他们照例当然是不管晚餐的。只有挨饿受斗的份。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行终于被释放,各自回家。\r\n唤!回想起那个年代,真是运动太过头、太过火了。\r\n知青故事(111)、\r\n开追悼会时,我们十几位老知青都坐在棚边一排板凳上,突然身后的门开了,从阴暗的小门里出来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追悼会挽联边呆呆痴痴地看追悼会。\r\n&&\r\n有人告诉我,这就是风光一时威镇一方的乔口渔场谭书记,当年虽然举旗抓纲天天高喊阶级斗争,整人特别卖力,终因无德无能而爬不上去,更适应不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只会吃政治饭的谭书记被政治忽悠了,不再紧跟“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了,只好早早退休了,因为退休早,退休金才几百元,随着物价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涨,生计艰难,终日牢骚满腹,为了果腹,当年酒囊饭袋每天红光满面的谭书记不得低下高昂的头在县委机关当勤杂小工,每天扫地抹灰倒痰盂,偏偏天不佑恶人,不几年谭书记妻子死了,女儿离婚了,自己又中风了,偏瘫了,还有点老年痴呆症,背也弓了,走路都只能―步一步慢慢地移,再也不能振臂高呼“革命”口号和捆人游街了。\r\n惊醒了老人对当年的回忆和悔愧吧,只见谭书记低着头,拄着拐杖,转身踽踽独行向小门一步步移去。走到门口他才看清他门口还坐着十几个当年被他整过的老知青,他一怔,张着口呆呆地望着,知青们谈笑风生,谁也没人理他,他自觉无趣,只好独自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再没有出来了。\r\n&&\r\n人到了如此凄凉晚景,没有尊严、没有朋友,没有知己,平日无人上门,连生病住院也从无人探望,与行尸走肉何异。\r\n&&&\r\n虽然谭书记为人阴险,文革中整人狠辣,当年我平反出狱他极力反对拒不接收;我回城他卡户口扣档案,直到我单位多给他个人一个招工指标和县委杨书记电话指示他放人他才无奈地放我回城;我回城后他又趁我单位去乔口渔场取档案时以党支部名义在我档案中塞入一些恶毒的新编黑材料。(此事见我博文《赞老妻之贤》)\r\n&&&\r\n但是,我仍然同情和可怜的谭书记,他不过是跪着喊万岁的受害者而己,他不过―直是在忠实地执行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光辉思想,在他们眼里,到处都是阶级敌人,当年一位姓陈的知青在门前种了几颗扁豆、养了三只鸡他都在会议上当作占用国家士地和肥料发展资本主义的事例大批特批,在他们眼里,只有他们才是紧跟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继续革命派,今天,虽然车翻了、路断了、历史也转轨了。他们仍然在怀念那火红狂热的年代,甚至渴望再回到那举旗抓纲的日子,这样的人,这样的干部、这样的“专家”“学者”还少吗?他们至今还在网络上狂热鼓吹摇旗呐喊呢!不过,历史总是向前的。但愿他们别如谭书记们晚景凄凉。\r\n易老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他深爱的国家和他终生奉献的水产事业,而且业绩卓著,可惜的是,长期以来,仅仅因为他有海外关系,这个国家并不信任他,更不重用他。甚至还时时在各种政治运动中不断地敲打他。易大伯的一生历经风雨、饱赏忧患,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易大伯因海外关系受到过冲击;\r\n&&\r\n易大伯工作能力很强,才华横溢,业绩卓著,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草包干部甚至贪腐之徒,都被升任提拔,而易大伯这样的好干部却因海外关系在乔口鱼场付场长任上一干就是三十年,该升迁的好干部却因有海外关系没有升迁,这是人才的埋没,是国家的损失,是不公正的。\r\n六一年社教时十六岁的我在市委召开的青年积极分子形势座谈会上,我以赤子忧国之心坦言过:亩产几万斤的大跃进是吹牛皮;全民炼钢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过苦日子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彭德怀上万言书是为民请命。我怀疑因这一切载入了档案而使我入伍被除名。人人都知道我接到入伍通知,即将要步入航空军校了,却突然被除名。我无颜去学校,更无颜见君,我难以承受这政治上和情感上的双锤重击,一气之下我1963年下了农村。&到农村后,我心如死水,―心只想过夜枕波涛.攸然诗酒的生活\r\n\r\n\r\n","isAdminFlag":false,"isCanUpdate":false,"isDel":0,"isHide":0,"isShow":true,"keyThis":"","lDocModifiedCount":1,"LongDate":"17-02-14 13:15","online":false,"really_updated_at":" 13:15:46","ShortDate":"02-14 13:15","ShortDate_i":[],"Url":"/d.u.htm","UserID":,"UserName":"尤文土斯","UseVote":false,"v_isAdminDeleted":false,"v_isAppend":false,"v_isEditOwnDoc":false,"v_lDocModifiedPageNo":0,"v_lDocNo":52,"v_lPageCount":1.0,"v_lUserID":0,"v_lUserLevel":100,"v_SeeUserId":0},"isfirstfloor":false},{"docinfo":{},"foolrinfo":{"del_w":false,"DelTime":"","Emote":0,"fd_1_sel_product":false,"fd_id":0,"floorcontent":"博客文章;老知青招工离乡的岁月\r\n(自序:有博友点击《老知青》,希望看到一些当年知青真实的生活经历。我不擅文学,更无文采,只好试着写出那亲身感受的点点滴滴且终身难忘的片断回忆,来与关心、怀念那个年代的朋友们交流,并表我的谢意!----老知青)\r\n\r\n&\r\n&&&&&&&&&&&&&&&&知青生活回忆-离别的时候\r\n一、招工来临&&&二、留恋家园&&&&三、难忘之情&&&&&四、告别乡亲&&&&五、离别之后\r\n&\r\n&&&&&&&&&&&&&&&&&&一、招工来临\r\n&\r\n1971年秋收后的一天,夕阳落坡,我收工后扛着犁头,赶着耕牛往回走,看见远处田埂上的老支书---我们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老支书异常兴奋地对我喊:“张焕一,有好事情哟!”。他走过来从上衣口袋掏出一张纸,用坚韧粗实的双手递给了我。我一看,是招工通知书。老支书满脸皱纹的笑着恭喜了一句:“你是我们大队第一个出去的哟!”。我虽已预先得到消息,也顿时百感交集:我真的就要离开这里,离开他们了吗?&&&&&&&&&&&&&&&&&&&&&&&&&&&&&&\r\n&&&&&第二天天没亮,我就带上通知书上路了,走二十里山路后,在公社的乡场饭馆买了一碗白米干饭,将就桌上的盐当菜,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在当地,除了过年过节和婚丧请客可吃碗白米饭外,一年四季都只吃酸菜稀饭。我又接着走了四十里公路,路上坎坷不平,塑料凉鞋也摁坏了,一段路的赤脚行走也没影响我满怀希望的心情。毕竟,空手走路比起出工修水库整天往返挑土、背土来,还是轻松多了。&&&&\r\n&&&&&到苍溪县城旅店找到了招工的王师傅(后来我知道他其实姓张),他高高的个子,上下打量着我,以怀疑的口气问:“你就是张焕一?”,我点点头。在进一步核实身份后,才略带神秘的问:“你在生产队表现好吗?”,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本能地向他伸出手掌。那手掌上十多个茧子已经磨破了不少,里面还留有一时洗不出来的泥土。那茧是开荒挖土时锄头把磨出来的,又在收割水稻搭谷子磨破,天天和泥土在一起,能洗干净吗?王师傅看了有些感动,拍拍我的肩背说:“\r\n好!没问题,没问题!你吃饭没有?”。\r\n&&&&接下来的填表、盖章的等过程,王师傅都亲自办,还嘱咐我不要多说话,好像在干一件秘密工作。我的手续办好后,王师傅还要去招另一个知青(后来我知道是他妹妹),我们离开县城一起走了二十多里路,在一个路口分手时,他告诉我:这次是电子仪表系统安排的特定招工,你可以回重庆等通知了。我感到一种幸运,也感激他的不远千里而来。我满怀喜悦,趁着月光连走带跑地回到生产队,上床时已是深更半夜了。\r\n&&&&&那是一个极度疲惫又异常兴奋的夜晚,我上床后思绪万千,碾转难眠。静静的夜里,成群蚊子在蚊帐外嗡嗡飞舞,几只老鼠在房梁上吱吱窜动......我想:再过几天,我就要离开这里,可是与我共建家园、艰难互助、情同手足的同伴还在这里,他们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在这里共同劳动,一起生活快三年了。怎么我就突然先走了呢?其实,我们先锋大队的十位知青的表现都不错,也有上月收到招工通知的,听说是什么“政审”(主要看家庭成份)的原因拖下来了。我天真地想:要是我的同学能先走该多好啊,就是把我的名额让给他们我也愿意。我开始感到“特招”有点不光彩,好像我是战场上贪生怕死的逃兵一样.....但是,谁的父母不在盼望远方的儿女早日回到自己身边?何况我......我就这样迷迷糊糊直到听见天亮前的鸡叫。\r\n&\r\n&&&&&&&&&&&&&&&&&&&&二、留念家园\r\n&\r\n&&&&&我还是照常早早起床,打起精神开始新的一天。出门来站在屋前土坝中,一种惜别的心情,让我久久环视着自己在这里的家:晨曦中仍然安静的土屋和开始苏醒的菜园。\r\n&&&&&那土屋是前年生产队用国家拨的安置费为我们三位知青建的四间瓦房,两间住人,一间做饭,一间储物。瓦房自然比茅草房要敞亮、耐用一些,它为我们遮风挡雨,墙身已出现一道裂缝。1969年3月初我们插队落户到这里,当时借住在下沟里的社员家,小竹林、老房子、架子床,屋里显得阴冷,第三天有条大蛇盘吊在房梁上,当时把我们吓惨了。房东平时对我们很照顾,时常给我们端点咸菜什么的,院子里住几家人也够热闹。我们怀着“扎根一辈子,建设新农村”的想法,盼望着有自己的新家,等到秋后开工建房,我们参加了从下基石,筑土墙到盖脊瓦的全部建房活儿。后来,自己又在靠着墙的茅坑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猪圈,当然,运条石、打粪坑也少不了社员朋友的帮忙。\r\n&&&&那菜园是生产队分给我们的一分多自留地。房子建在半荒坡上,周围的田土都很贫瘠,两年多的精耕细作,庄稼已是越长越好。那叶藤下面静静躺着的大南瓜,是我们剪蔓授粉的杰作,常常受到过路社员的称赞;那挂满枝头的红番茄,是我们从重庆带来的菜种,不时引来放牛娃的嘴馋;那出苗后的青菜、萝卜在开始争先恐后的长大;还有那菜园边坎上新栽的桃、李果树苗默默的伸枝添叶,在给我们一种未来的期望.....&\r\n&&&&我又想到该怎样面对同伴?语言已难以表达,多为他们做点什么成了我的心愿。趁早,我还是到屋后的山坡上去拾点牛粪吧,那是放牛常去的地方。到农村就懂得了“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让我们的土地更肥沃吧,让好的收成留给还在这里的同伴。\r\n&&&&把拾回的一撮箕牛粪、狗屎倒入粪坑后,我又赶紧到坡下沟里挑水。当装满水缸时,我的同伴王松已起来生火煮早饭了。他一手拉风箱,一手往灶膛里添柴草。缕缕炊烟飘出烟囱,似绘出这生活的延续;风箱“呼-啦”的声响,像喊着那劳动的节奏;闪动的火苗,已映红他坚毅的脸庞。我此时好像得到了一种无声的鼓励和安慰。\r\n&&&&南瓜稀饭煮好了,加上盐真香!我们接连几大碗就结束战斗。在出工前,也给圈中猪儿槽里倒满玉米羹加糖化饲料。糖化发酵方法是我们从农业科普书上学来的。用玉米秸杆和池塘水草发酵后喂猪,让我们省了不少的粮食,不过,也许营养不够,我们喂的猪儿总没别人的肥大。\r\n&&&&看着已长成架子的猪儿埋头猛吃的样子,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当地知青一般不喂猪,我们买的第一头猪崽才6斤,当时像宠物一样跟在身边。小猪一点不笨,很听呼唤。它随我们上坡干活,收工回家,像小狗一样跑前跑后。有时一不留神,它钻进别人菜园里乱拱,善良的社员只是轰赶一下,不忍心责怪我们。猪长大了,我们把它栓在屋檐下的柱子上,直到搭好猪圈。喂猪是个细心活儿,怕它饿,怕它冷,还怕它生病。挖了红薯,选出小个的洗净后给它煮上一锅,有时我们自己饿急了,也在里面选几个剥了皮就吃。天冷了,为了节省柴草,我们宁愿用冷水洗脚,也要烧把火热好猪食......猪长到120多斤出圈,按政策规定社员喂猪必须交售一半给国家,我们怎么也舍不得,那天晚上我们偷偷把要交的半边熏成了腊肉。公社领导追查下来,说我们二队知青“抗税”,生产队长看事情闹大了,赶忙用队里养母猪的免税指标顶替,帮我们解了围。我们第一年能带上自己的劳动成果回家过年,还多亏了乡亲们的帮助和关照!\r\n&\r\n&&&&&&&&&&&&&&&&&&&&&\r\n&&&&&&&&&&&&&&&&&&&&&&&三、难忘之情\r\n&\r\n&&&该出工了,按昨天队长通知,我和王松今天去送公粮,王梅(王松的妹妹)去收粮食。送公粮走山路全靠背兜背,要穿棕背垫才不摁背,还要拿上走累时支撑歇脚用的木拐。出门隔着山沟就听见队长呼喊声,社员们背着背篼三三两两从各家汇集到仓库坝子。我要离开这里的消息已经传开,大家见到我就问开了:“你还要出工呀?”“你哪天走哟?”“走了就不来了吗?”......面对兄弟父老乡亲们的情意,还真还不知怎么回答。\r\n&&&&一次背公粮多少斤,由自己报数,挣10分的全劳力应报130斤,记分员也按这个标准称重。身体强壮的杨大哥自告奋勇:“给我来150斤!他们知青就少点嘛。”我已是评10分的全劳力,自然有点不好意思,但也不敢逞强,让记分员给我喇叭口背篼装上110斤的谷子。对我来说,背上110斤重跟着大家上坡下坡,能跟上不掉队就不错了。我们这里是山区,用背篼干活是基本功,冬季背土,春季背粪,夏季背煤,秋季背粮,都留下难忘的沉重,特别是在抢收时从水田中背谷子上田坎,在烈日下从二十里外背烧煤回村,那真是一种坚持到底,精疲力竭的感受......\r\n&&&&能完成公社下达的公粮任务并按时上缴,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我和社员们弓腰负重一步步在乡间小路上前行。我想到了我们知青的工分,这用体力和意志换来的,还带有一份荣誉的10分......\r\n&&&&刚下乡时,我和王松才18岁,王梅还小两岁。虽经文化大革命锻炼,体格并不强壮。当时还没开春,农活就是开荒整地,技术含量低,我们是积极投入,挖土、装土、背土样样都干。生产队第一次给我和王松评了9分,王梅评了6.5分。我们继续努力,决心要挣10分,第二次加到9.5分;不到半年,我和王松挣到,也算“争”到了10分。其实我们的技术和经验还差得很远,这是社员对我们知青的照顾,也是对我们吃苦耐劳、虚心好学的一种肯定。不过,我们知青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生产队派王松两兄妹参加公社的宣传队表演,派我参加区里的清查贪污工作组,这种工作既轻松又不少工分,社员们在评分时还是口服心服。还有次天旱时各生产队从公社水库分水,是按放水时间分配,队里派我们去守护流水的沟渠,放水经过别队的地界,不幸发生两队社员抢水争斗,那天我是横着锄头,拿出武斗时的威风,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得到本队社员的大加称赞。\r\n&&&&评上这10分全劳动力,是光荣,也是收获。工分制是农村集体劳动的按劳分配形式,评10分就得样样农活都会。我是再苦再难的活都上,遗憾的是在三年中没机会学到耙秧母田和撒谷种这种关键活。为了挣10分,在冬季清除牛圈往外背粪时,我让社员再多装点,粪草冒出背兜堆进了脖子;为了挣10分;在初春,我执意去耕齐腿深的冬水田,老水牛冻得打抖倒在田边,我的大腿也冻起了伤口;为了挣10分,我插秧插中在前面(当地叫“搭梁”),两边不服气小伙子故意搞玩要超我,追得我手忙脚乱,眼镜几次掉进水中;为了挣10分,我连续多天割稻谷搭谷子磨破了双手指头还一直坚持,谷把上的鲜血感动了社员,也正是那段时间,我拉肚子二十多天,浑身无力,人一下瘦了十五斤,直到秋收完才回到重庆治病......\r\n&&&&这10分是有价值的:全生产队一年的全部收成,按农作物市价总值除全体社员全年出工日(每10分算一个出工日),一个全劳力值0.3~0.4元/天,一年可收入120元左右,扣除一年内从生产队分得的粮食、油料等收成,剩下的就可分现金。我第一年分得现金近20元,感到特别的自豪:这是人生中自己养活自己的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r\n&&&&我们生产队的公粮要交到邻近的石门公社粮库,粮库在石门河边的半坡上。我们离粮库越来越近,感觉背上的粮食越来越重。我一步一步踩着石墩过了河,前面是陡坡,爬上一半就把我难住了:一步高点的石梯,我怎么也跨不上去,也许昨晚没睡好,也许我背累了,也许我本身就没有上去的能力,我弯着腰,使劲撑着手中的木拐,腿发抖了,背篼摇晃了,在这危急的时候,一只大手伸了过来,拉着我站了上去。这只农民大哥的手,这艰难负重上行的一步,竞让我终身难忘!\r\n&&&&当过完磅称,爬上木梯将背篼倾斜,让金灿灿的稻谷顺着肩像瀑布一般流入好大的粮仓中,我顿时感到特别的轻松。\r\n&&&&返回时,我顺便在供销社买了两包好烟:2角3分钱一包的《朝阳桥》。当地农民都自己种烟叶,晒干后卷成团放在长烟杆里抽,买香烟一般是用于请客送礼的。我也准备在走以前以烟相谢农民朋友,当时实在是没有其他方式,比我敬上一支香烟更能表达对他们的情意。\r\n&&&&收工回家,我们三人抓住黄昏的时光,利用屋旁积水的池塘,淘菜的淘菜,浇园的浇园。夜幕还是很快降下。我们进屋生火煮饭。在煤油灯微弱闪动的光照下,我们吃饭、洗碗、喂猪、洗脚;为了节省煤油,一盏灯从这间屋端到那间屋,还得小心翼翼地用手挡风。一切都是那么习惯和默契,当进屋驱赶了蚊子,扎好了蚊帐,疲劳的身子终于可以休息了。\r\n&&&&在隔壁屋的油灯下,王松拉起他心爱的二胡,还是《嘎达梅林》、《社员都是向阳花》等曲子,琴声在空旷山村的夜色中飘荡,显得十分悠长。王梅在哥哥声旁,用从家里学来的针线活,静静的织着毛衣。\r\n&&&&我也点上油灯,没去拿放在桌上的时常吹吹的口琴;而从木箱中取出心爱的日记本。写日记是戴红领巾时学雷锋活动中养成的习惯,以后就相伴我的人生。我边看边点上一支香烟,香烟没牌子,是8分钱一包的经济烟(其实我没有烟瘾,回到城里就戒了)。我一手拿笔,一手赶着叮人的蚊子和扑光的虫子,我看着想着:在这里的日子不多了,我该记下点什么呢?\r\n&\r\n&&&&&&&&&&&&&&&&&&&&&&&四、告别乡亲\r\n&\r\n&&&&早上起床,我还是穿上那已经破旧的劳保服,戴上那顶洗得发白的军帽。那军帽是红卫兵武斗期间,从解放军军营里“借”来的,那劳保服(用厚实的劳动布织的工作服)是工厂的造反派师傅送的,这身文革年代时髦的装束,我穿上它文攻武卫,转战川渝、返校复课、插队落户一直到现在。劳保服上的好多补丁,是我在坡上歇稍(休息)时一针一线缝上的,也少不了农民大嫂大婶的指教,所以一直舍不得扔掉。\r\n&&&&今晨下起雨来,雨点打在房瓦上滴滴嗒嗒响,田园显得那么安静、享受。我知道这几天田里的活少,队里不会安排坡上的活。下雨天多数人要待在家,趁此机会,我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去各个院子向乡亲们道个别。\r\n&&&&下沟的林大叔家,这是我们刚来时住过的地方,还是那么的亲切。林大叔一边打着草鞋一边热情的招呼我。他算有点文化,可惜曾经被打成右派。我感谢他和林大婶两年前对我们的接待和关照,最初的烧火煮饭,种菜浇园,碾米磨面都是他们手把手教我们的。当时有件事让我至今惭愧:我发现他家喂的黑花猫偷吃我们吊在柴灶上方的腊肉,一气之下,用菜刀砍伤了猫的前爪。第二天,林大叔看着用布包扎前爪的猫在院子一跛一瘸的样子,难过的对我说:“你不该伤它啊,它只是畜生!”。那情景,那话语让我至今内疚和难忘......\r\n&&&&&&经过一段小坡,几条田坎,我来到上沟的韩家,当家人韩哥没在屋,他曾在外面当了几年兵,算很有见识,在坡上聊天时总是让大家好奇的围在中间,讲到火车呀、轮船呀,不少人只能凭自己想象是个什么东西。看到韩哥这重修不久的院子,让我想起一个我们知青的故事:刚来不久的一天傍晚,我们正在吃饭,听见外面有人喊:“上沟失火了&!”我们丢下碗就跑出去,和社员一道去救火。火已经窜上房顶,真是人多力量大,桶啊,盆啊都用上,一个接一个在田里取水,向火里泼水。附近的知青也闻风而动,赶来支援。我们还奋不顾身爬上房顶,迎着浓烟去浇灭梁上的余火。后来公社表扬我们,让一位知青写了报道,其中一段“我们面临熊熊大火,拿出红宝书,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这就成了我们日后的笑话。\r\n&&&&我又来到邓家院子,邓大哥停下手中的活,笑着给我端凳子,双手接过我递的香烟。他黑里透红的脸膛,精瘦的个头,性格十分开朗,唱山歌是村里第一好手。夏季大伙排成排在大田里薅秧时,撑着棍,踏着泥,一起唱歌或对歌,显得特别轻松。邓大哥是领歌人,一个接一个的唱,声音高得可以翻过山坡。当地农村没什么文娱生活,一天就是“日出上坡,日落收工,点灯做饭,吹灯上床”,能在劳作时一起唱歌、说笑话是种乐趣。听说苍溪县城露天剧场在演样板戏,他带一帮年轻人走到县城,看完戏还连夜赶回,那可是上百里路啊。免费看戏也值,过后好多天大家还在激烈争论戏中的角色是谁。\r\n&&&&我到了杨家院子,杨大伯吼开认真把门的狗儿,把我迎进堂屋,他正在修理犁头。杨大伯身高体壮,相貌堂堂,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我们把他当着技术权威来学。他虽年近花甲,却老当益壮!干活时,把短烟杆插在身背后的布腰带上,将长衫一捞扎进腰间,大手挥起大锄或摆动犁把,那一招一式可真令人羡慕。他虽不识字,但口中成语不少,他说出的天气谚语、农活谚语让我们捡了不少。他还告诉我:最软的是手,最硬的也是手。是他教我吃饭时,用手指在滚烫的稀饭碗上磨,好形成硬茧,避免手指痛和再破出血。\r\n&&&&我顺着大田的田坎往前走,这大田有二十多亩,在当地很少见。住在大田边的田婆婆远远的就招呼我,田婆婆瘦高个,头上盘着黑布巾,川北的头巾跟贵州黎族差不多。她拉我进屋后,话自然要多些,免不了问长问短,问这问那。我们都喜欢她老人家,虽没文化,也没出过远门,确很懂道理,她千方百计让孙子多读书,自己也想知道城里是什么样子。她也听说过有个别知青“不咋的”,不安心劳动,还偷鸡摸狗,但对我们总是爱护夸奖,有好的菜种、菜苗就要送点给我们。她喜欢让孙子来我们家听听收音机或借书看,还想跟王梅学“赤脚医生”。王梅是回家学了点针灸,但还没入门,只是带来些红药水、碘酒给大家擦擦。田婆婆的孙子也主动、热情,还常帮我们修整猪圈什么的,和我们知青成为了好朋友。临别时,我答应她老人家:今后不会忘记这里,不会忘记大家。\r\n......\r\n&&&&时间真是毫不留情,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我想着该带点什么回家,又该留点什么下来?\r\n&&&&王松已帮我在石门场上花一元五角买了一只鸡,重庆比这里贵,还买不到;他又给我装上一些豇豆籽,因为豇豆长得太好、太快,吃不完只有把老的剥出籽来晒干慢慢吃。王梅把还没织完的毛衣让我带上。我非常感谢他们兄妹俩,我和王松读书时一块当班委,文革时一道步行串联,后来又一起插队落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同甘共苦、朝夕相处,度过了这难忘的他乡岁月。\r\n&&&&我清理好自己的东西,一只据说是爷爷传下来的旧木箱,里面有我心爱的日记本、口琴、毛主席语录、红卫兵袖章和几枚毛主席像章(其中有枚是在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时戴的),还有欢送我们下乡时戴在胸前的一朵红纸花,虽已褪色也没舍得扔掉&。我除了几本已经翻破的书外,也没什么可留下的,只有我们共同创造的家园和那还没有结算的工分。&\r\n&&&&天亮了,太阳从远边的山头升起,邻队的知青朋友来送我了,我们的小狗“白熊”也像感觉到什么的一刻不离跟在身边,一切都显得依依不舍。这时社员们抗着锄头,背着背篼三三两两来到了门前院坝,啊!是乡亲们来送我了,是生产队要给我开欢送会。我当时心潮澎湃,感激不已。院里站满了人,听见杨队长大声的说:“我们今天来欢送张同志。他们是响应毛主席号召,来这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家都看到了,他吃得苦,肯学,你们看他们种的园子多好。快三年了,我们一点没看出他是干部子弟,他现在第一个离开去当工人,我们为他高兴,希望张同志今后不要忘记我们这里......”\r\n我看到那一张张熟悉、亲切、留恋的面孔,有林大叔、杨大伯、韩哥、杨大哥、杨嫂、国英、小华奇、金娃子......田婆婆也赶来了,我看到了,她老人家已伤心的掉下了眼泪。这能忘记吗?我激动的接过杨队长给我的两张小小的奖状,一张是生产队写的,一张是大队写的,此时眼泪已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没能多说什么,只是不住的对着乡亲们点头道谢。\r\n&&&&该出发了,我向社员乡亲们挥手道别,一直目送他们远远的离去。\r\n&&&&三个知青同学和两个社员朋友要送我到县城,我再次向王松兄妹道别,再次环视我们的家园......已经走出生产队好远,我们才发现,“白熊”竟一直悄悄地跟在后头。\r\n&&&&爬上了白合山梁,太阳已高高的升起,我回望那蓝天白云下远远的柳池坝,那已是片深情的土地,难忘的的故乡。\r\n&&&&到了苍溪县城没有了班车,真是难说分手,我们顺着公路继续向阆中前进,沿途是清澈的嘉陵江相随相伴,这可是当年红军战斗、过往的地方。终于,我们遇上了拉煤南行的货车,好心的司机同意搭我回重庆。我们终于拉手道别了,再见,我的同学,再见,我的乡亲!\r\n&&&&烈日下,货车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奔驰着。我站在煤堆上,双手抓紧车顶上铁栏杆,迎着扑面而来的劲风与沙尘,心已飞向重庆家乡,飞向人生新的未来...\r\n&&&&&&&&&&&&&&&&&&&&&\r\n&&&&&&&&&&&&&&&&&&&&&&&&&&&五、离别之后&\r\n&\r\n&&&&&&回家不到一个月,我进了重庆无线电三厂当工人,三厂是街道作坊发展起来的,原来生产电容器,现在已制造小收音机了,员工也有一百多人。工厂在远郊的半山上,一下招进二十来个年轻活跃的知青,都住在集体宿舍,气氛和感觉就不一样了。\r\n&&&&父亲告诉我:看到别人家孩子返城,他着急,机关又没有招工和顶替,只好托多年的好朋友帮忙,你现在回来了,今后的路靠自己去闯。我从心里感谢父亲的照顾,也暗暗想:文革武斗时不怕牺牲,遗书都写过&;上山下乡不畏艰难,啥苦都吃过,我今后也不会给家人丢脸的。\r\n&&&&我开始走自己的道路,以后也由自己决定走了曲折的人生道路:我放弃读大学的工厂推荐机会,一心当个技术工人;我放弃到局机关当干部的机会,致力于生产班组管理;我离开了熟悉的车间主任工作,考上电视大学转学财会;我又离开总会计师岗位,去负责电视机工厂的全面管理,最后,我主动辞去副厂长职务,自愿下岗,外出打工......&\r\n&&&&\r\n&&&&&&&&&&&&&&&&&&&&&&&&&&&半年后\r\n&&&&&离开苍溪半年后,我的同学们还在农村战斗,在工厂的我,认认真真跟师傅学手艺,当帮手,月工资是十八元。过年前,同学们回重庆来工厂看我,我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劳保肥皂和手套送给他们,我知道他们比我更需要;还制作好些小贺年片,请他们带给村里的农民朋友,来表达我的心意。\r\n&\r\n&&&&&&&&&&&&&&&&&&&&&&&&&&&一年后\r\n&&&一年过了,我的同学还没出来,我常常打听他们的消息。得知同学父母得了肝炎,我用自己存的一点钱买上白糖,还带上吃食堂节省下来的粮票,步行40公里去北碚家看望。因为我和他们的儿子曾经同甘苦、共患难,我先回来了,要让还远在他乡的同学放心。\r\n&\r\n&&&&&&&&&&&&&&&&&&&&&&&&&&&两年后\r\n&&&两年过后,我出徒了,还带上了徒弟,月工资上了二十。我们大队有些同学已招工出来了,让我很是期待,为了与远在他乡的同学交谈人生与前途,我们之间的书信一直往返不断。有同学要考美术学校,我鼓励他,把积蓄的四十元钱全送给他买纸笔,希望他的绘画才华不因长久在农村而埋没。\r\n&\r\n&&&&&&&&&&&&&&&&&&&&&&&&&&&&&&&&&&&&&&&&&&三年后\r\n&&&三年后,留在农村的老三届知青已经不多了,有的大龄知青已在当地结婚安家,其中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无助,令人惋惜和同情。但王松兄妹还在苦熬等待,为难他们的还是那极端错误的“政审”。他们在生产队当上了会计和保管员。忍受冤屈的父亲给他们不断地鼓励,他们默默的忍受和坚持也令人感动。\r\n&&&&我已当上了化工班班长,更热心于工厂的技术革新活动,天天和油漆、树脂、酸碱打交道,后来得了职业性铅中毒,被送到南泉工人疗养院治疗。\r\n&&&&和以前读书时一样,我又承担起了社会工作:当选工厂第一届工会委员和第一届团支部委员。\r\n&\r\n&&&&&&&&&&&&&&&&&&&&&&&&&&&&&&&&&&&&&&&&&&四年后\r\n&&&坚持了八年!王松、王梅终于出来了,他们是最后一批回到重庆工作。他们得到了比我多得多的磨难,他们的意志已特别坚强。老天会公平的,他们的付出总有得到回报的一天!我相信他们回城后,会在新的人生跑道上奋起直追。\r\n&&&&&&&&&&&&&&&&&&&&&&&&&&&&&&&&&&&&&&&&&&&十年后\r\n&&&中国经拨乱反正进入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冤假错案已扫除,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知青已在企业成为工作骨干,大家先后都结了婚,有了孩子,也就有了新的希望。我们的国营工厂已发展到五六百人,生产出黑白电视机,我也从担任班长、车间调度到车间主任,带领年轻人唱着“我们是八十年代新一辈”白天晚上的突击任务。工资也慢慢涨到了36元,还第一次有了5元钱的奖金。\r\n&&&&我这十多年的努力,真的是一种对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理想的追求,我也入党了,但没想到因自己在文革参加武斗也被政审了好长时间。当然,那段“革命历史”没影响我以后被选为党支部委员和党委委员。\r\n&&&&工厂从长江南岸搬迁到嘉陵江北面,职工宿舍没建好,只有到附近的农村社员家租房住,一家三口住一间,月租金5元。好在我俩夫妻都是知青,那土墙,那柴烟,那猪圈,那井水,还有那朴实的房东,都感到是那样的熟悉和习惯。\r\n&&&&&&&&&&&&&&&&&&&&&&&&&&\r\n&&&&&&&&&&&&&&&&&&&&&&&&&&&&&&&&&&&&&&&二十年后\r\n&&&&&&中国进入了全面的市场经济,我们工厂已引进了日本生产线,生产彩色电视机,成了重庆的明星企业,员工增加到一千五百多人,升格为国营大二型企业。1986年,我脱产读完了三年电大财会专业后,先后担任财务科长、处长、总会计师;还为技术引进项目到日本考察;工厂组建华蜀光电集团后,我受命出任电视机厂厂长,管理指挥上千人的工厂,有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r\n&&&&王松已在校办工厂担起了重任;王梅不满足只在单位干好财务工作,开始在业余时间摆摊做起了生意。那热爱绘画的同学在师专毕业后从教,已成为优秀的美术老师。\r\n&&&&离开苍溪农村后二十年间,我只能在梦中回到那里,其实,农村早已包产到户,同样走上改革发展的新路。\r\n&\r\n&&&&&&&&&&&&&&&&&&&&&&&&&&&&&三十年后\r\n&&&&中国的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改制,我们知青一代已年过五十,面临着下岗的困境。也再次为国家社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牺牲和奉献。\r\n&&&&我为之工作二十多年的企业在1995年发展到顶峰,国有体制的弊端让我感到了失望,当年就主动辞职下海,从此成了打工者,先后在私营的电缆厂、汽车厂、木门厂工作。在合川,我去接管一家破产重组的农用车厂,艰难的恢复了生产,当看到我们新开发的一辆辆中巴客车跑在乡村的公路上,第一次感到我又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一种贡献。在上海、在昆明,作为厂长的我,对进厂打工的年轻农民工总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我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照,其中就有我深藏内心的,那种知青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感受,那种知青对农民勤劳朴实的感恩!\r\n&&&&王梅和丈夫在苍溪当知青时同甘共苦,回城后曾两地分居。他们也在1995年一道下岗,办起了几个人的加工小作坊,经十年艰苦创业,工厂已发展到五百人的大厂,成为重庆摩配行业的知名企业;王松也有了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工厂。他们作为老板,那年还亲自到苍溪去招聘员工,这也是对那里乡亲们的思念与回报。\r\n&&&&我经过近十年在外地打工后于2004年回到重庆,女儿已成家立业,有了可爱的外孙女。我们的三厂因当年重大投资失误而负债累累,最终还是破产倒闭,让为之奋斗一生的创业者们感到十分痛心和遗憾。\r\n&&&&真感谢缘分!我还有幸在退休前到王梅及她儿子的公司工作,王松的工厂也在附近。在那里,我和苍溪来的农村工友,也就是当年生产队的农民兄弟一起叙旧聊天,我从内心祝愿他们在城里有了一片天地,祝愿他们的子女今后也能超过我们这一辈。2005年春,我和王松兄妹等当年的知青一起专程回到苍溪,看望了离别三十多年的乡亲和故乡......\r\n&\r\n&&&&&&&&&&&&&&&&&&&&&&&&&&&&&三十三年后\r\n&&&&从北碚出发,以前乘车加走路要两天多时间才能到达我们生产队,现在自己开车走高速路,六个多小时就到了。\r\n&&&&离开这里三十三年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努力寻找着过去,但眼前一切都变了:山上的树多了,山下的路宽了;村里不少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了,有的还搬到镇上或县城去住,当年的老一辈乡亲大多已离开人间;我们的知青家园也早已消失在山坡的田土中;林大叔家屋后的拖拉机道从公路直通到仓库坝子;杨大伯的家已是贴上外墙砖的漂亮楼房,院子周围的果树还开着花;当年我们开荒出的好些坡土,现在又荒芜着长满野草。最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村里的孩子读高中、上大学已经不是稀奇事了。我真是离开时间太久,那粮食亩产翻了翻,住的土房变楼房,家里有电视,院里接水管等事儿都让我惊喜不已!田婆婆的孙子已经是村长了,他开完会回来陪我们聊了一下午。村长谈到乡亲们各家的变化,还谈到前几年有乡亲外出打工,听说我是厂长,还在重庆找过我,但那时我却在上海和昆明。没能帮上乡亲的忙,这让我感到非常惭愧和遗憾。\r\n&&&&接待我们的乡亲非常热情,却没有满足我们怀旧的愿望,餐桌上没有我们当年吃过的酸菜饭、夹肉饼、锭子肉等,而是从冰箱中端出从街上买来的好些卤菜......夜深了,我在乡亲家的床上久久难眠,在温暖的被子中听见门外那熟悉的风声,又回想起当年知青的生活,回想起那离别的时候......\r\n&\r\n&&&&&&&&&&&&&&&&&&&&&&&&&&&&&&&四十年后的今天\r\n&&&今年正好是离别后的四十年,我已办了退休,每月可领两千元的退休工资,虽然人还在骏德集团公司工作,心已盼着来人接班,好早点告老还乡,去尽情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也好有自己的时间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r\n&&&&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在高速经济发展中不断推进,我在日新月异的重庆感到:那高楼、那桥梁、那公路的宏伟建设,无不体现农民工这一人类最为伟大的劳动力量与贡献!体现社会公平与进步的城乡融合将逐渐成为现实,我们一代人从小树立的消灭城乡差别的远大理想,也一定会在我们后代的继续努力中实现!\r\n&&&&我想,我还有机会去看看那心中永远怀念的知青故乡!\r\n&\r\n\r\n1、当年的知青日记\r\n&\r\n&\r\n\r\n2、下乡前和同学王松合影&&&&&&&&3、退休前和乡亲杨朴合影\r\n&\r\n\r\n4、感恩情怀的知青\r\n\r\n\r\n\r\n&&&&&&&&&&&&&(&&谢谢阅读,谢谢交流!&)\r\n&\r\n&附:转录初稿时的博友评论,以表谢意:\r\n[发评论]\r\n宁石斋&&&欣赏佳作,分享精彩!\r\n\r\n
\r\n\r\n刘燕生的博客&&那段历史,历历在目。欣赏,看望老知青。\r\n博主回复:共同的感受。向同龄人老乡问好!\r\n\r\n
\r\n\r\n碎石&\r\n朋友的长长的文章把个离别时五味杂陈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我能够理解,因为我也经历过类似的情景。拜读了!\r\n博主回复:&谢谢点评!共同的经历感受就特别亲切。\r\n\r\n
\r\n\r\n雨中行&&品读朋友博文,心情沉重!朋友的博文,把我思绪带向远方、带向那个只有九户人家的小村――当年下放的小村!那里有我少年的脚印、有善良的村民.......\r\n朋友,我几次拿笔,想把当年下放的岁月用文字记忆下来.,但总不愿回想伤心的往事!\r\n朋友的文章,好象就在写我自己,所以读来既亲切又伤感.....\r\n博主回复:&我怀念和感激那纯朴、善良的村民,希望也能看到你的文章。\r\n\r\n
\r\n\r\n雨中行&&我将跟随朋友的文字,重温第二故乡的生活、去寻找当年的脚印!\r\n那个小村,永远在心中!祝朋友日子开心!\r\n博主回复:&雨中行,风中度,风雨之后见彩虹!送你祝福!\r\n\r\n
\r\n\r\nmisppon&&张老受累了,回忆过往,纪念青春。。。\r\n博主回复:&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感恩之情,力不从心!\r\n\r\n
\r\n\r\n老木&好啊,又一个不寻常的回忆,拜会好友!\r\n博主回复:&谢谢来访交流!祝好!\r\n\r\n
\r\n\r\n阳子&真情实感,意味深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特别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甜酸苦辣。今天能以文字的形式记述当年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点点滴滴,谁能说不是最好的回忆?祝朋友幸福快乐!\r\n博主回复:&谢谢你的点评、交流和鼓励!祝阳子有更多的人生诗篇!\r\n\r\n
\r\n\r\n江日&珍贵的记忆,朴实的乡亲,难忘的岁月,人生的财富。文笔朴素无华,感情真挚动人。重庆老乡,祝你苦尽甘来,一生幸福!\r\n博主回复:&谢谢江日老师点评,希望多多指点!祝健康、快乐!\r\n\r\n
\r\n\r\n凡丁&我第一年分得现金近20元,感到特别的自豪------多么艰苦!\r\n“我们面临熊熊大火,拿出红宝书,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多么可笑!\r\n博主回复:&是啊,现在社会的进步,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谢谢!\r\n\r\n
\r\n\r\n绿树红枫&曾经的磋砣岁月,既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也铸就了这一代人的坚强,改革的初期,可谓国家之栋梁,看如今,你我都白发苍苍,回去首往事,弹指一挥间,几多欢乐,几多愁怅。\r\n博主回复:&是啊,今天的幸福和进步,有我们的创业和奉献,知足了。握手!\r\n\r\n
\r\n\r\n唯国独尊&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拜读战友佳作后,使我又回返到知青的那段不平凡的岁月,我怀念那黑色的土地,怀念那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感谢那艰苦环境锻造了我的意志,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一切,珍息自我。我怀念那知青的岁月。至此祝全国老知青幸福安康!\r\n博主回复:&与你同感!珍惜岁月,感恩乡亲,经历艰难的人生更精彩!\r\n\r\n
\r\n\r\n晚飞雁&亲切,难忘的记忆。艰苦又快乐的日月出现在眼前。问好\r\n博主回复:&共同的经历和感受!谢谢交流!\r\n\r\n
\r\n\r\n晚飞雁&难忘的岁月,难忘的山村,难忘的乡情,历历在目。问好\r\n博主回复:&谢谢同龄人的来访、点评!祝好!\r\n\r\n
\r\n\r\n绿树红枫&品读佳作,回首往事,拜访朋友。\r\n博主回复:&谢谢来访点评!送上祝福!\r\n\r\n
\r\n\r\n莒陵居人&&艰辛之,不容易;不忘之,教义长。\r\n博主回复:&谢谢点评!其实同龄人都理解,能激励后辈就好了。\r\n\r\n
\r\n\r\n屹梅&拜读大作,亲切问候!回味磋砣岁月,虽然艰苦,但它是生命历程中迷茫、苦难、磨练的重要一课,但对知青来说,青春年华被葬送了,一代人作出了牺牲。\r\n博主回复:&谢谢点评!我同意有所“牺牲”,感觉青春年华没“葬送”。哈哈!\r\n\r\n
\r\n\r\n太白60度&珍惜那段历史,知青是我们一生中美好的记忆\r\n博主回复:&我们曾经那么多苦,今天依然无悔!握手祝好!\r\n\r\n
\r\n\r\n绿树红枫&回访朋友,力顶佳作。\r\n博主回复:&谢谢!祝绿树常青,红枫多彩!\r\n\r\n
\r\n\r\n天桥山&往事并不如烟,真情感动人生\r\n博主回复:&谢谢来访,交流,点评!问好!\r\n\r\n
\r\n\r\nwindbell&从做知青返城,&到20年后工厂的变迁,&记录了我们这代人一路走过来的脚印,充满艰辛的努力奋斗!&\r\n博主回复:&看到今天的社会进步发展,曾经的付出真值得!祝健康、快乐!\r\n\r\n
\r\n\r\nmisppon&很丰富的人生经历,失去了,也得到了许多,祝,生活快乐,工作顺利,事事顺心!\r\n博主回复:&谢谢好朋友关注!人生总是有得有失!\r\n\r\n
\r\n\r\n筱婕&蹉跎岁月的日子,难以忘怀。欣赏佳作。问候!\r\n博主回复:&谢谢来访!送上祝福!\r\n\r\n
\r\n\r\n砚子墨&很感动。问候!\r\n博主回复:谢谢鼓励。周末愉快!\r\n\r\n
\r\n\r\n老木随缘&拜会好友,能写出来,也算对后人一个交代!\r\n博主回复:&谢谢指点!虽不愿儿孙受苦,也不愿儿孙忘祖。\r\n\r\n
\r\n\r\n翰生堂&岁月如歌\r\n博主回复:&谢谢来访、点评!送上祝福!\r\n\r\n
\r\n\r\n老木随缘&回忆是温馨的!\r\n博主回复:&谢谢朋友!祝福你!\r\n\r\n
\r\n\r\n姚家凯&精彩,难忘的经历。\r\n博主回复:\r\n23:45:59谢谢画家朋友的来访,点评!\r\n\r\n
\r\n\r\nmisppon&张老,退休后在出去走走看看,辛苦了一辈子了,儿女也大了,也该好好享享清福了。祝,生活快乐!\r\n博主回复:&谢谢你!我真不会写,你却一直关注。\r\n\r\n
\r\n\r\nbailitonghong&&当年能背一百多斤,不敢想象。好在插队的时间不长。\r\n每一年的经历都记得那么清楚,真是好记忆!四世同堂啊,好让人羡慕!\r\n博主回复:&是啊,知青生活实际不长,在一生中却特别丰富、难忘。谢谢来访!\r\n\r\n
\r\n\r\n老木随缘&拜会好友!\r\n博主回复:&谢谢好友!缘分啊!\r\n\r\n
\r\n\r\n北大情怀&老知青博友:您好!&&拜读大作,共鸣。肩背公粮徒步往返几百里地往七台河送公粮情景再现,所不同的是放弃机械化(汽车连)运输,而锻炼知青意志,为屯垦戌边积蓄力量。&\r\n博主回复:&谢谢来访,交流!你们的故事更感人,画面更精彩!向同时代的战友敬礼!\r\n\r\n
\r\n\r\n砚&难忘的岁月!\r\n博主回复:&谢谢来访!周末愉快!\r\n\r\n
\r\n\r\n朝山暮寺&拜访。欣赏佳作。\r\n谢谢您的来访:祝您康健、夏安!\r\n\r\n
\r\n\r\n绿树红枫&回顾过去,几多愁怅,几多感感慨。博主写得好啊,力顶。\r\n博主回复:&谢谢朋友鼓励!\r\n\r\n
\r\n\r\n雅客&&向当年的知青致敬&&&&\r\n博主回复:&谢谢雅客朋友!希望多交流!\r\n\r\n
\r\n\r\n老木随缘&积淀人生是-笔财富!\r\n博主回复:&谢谢老木!一路走来,乐观就好!\r\n\r\n
\r\n\r\n向东&&\r\n我们有着同样的经历,过去的岁月充满着甜酸苦辣,但我们同样无怨无悔!艰苦的岁月铸就了我们钢铁的意志,坚强、乐观、朴实、正直,是我们这一代人共有的特H。问候朋友!\r\n博主回复:&与你同感!我们勇敢面对,乐观一生。\r\n\r\n
\r\n\r\n江湖麻口\r\n&真实经历,&你写得十分感人!\r\n博主回复:&谢谢来访和鼓励!送上祝福!\r\n\r\n
\r\n\r\n老陈&记录了我们这代人一路走过来的脚印,充满艰辛的努力奋斗!&欣赏您的精美佳作,欣赏您的人生感悟。\r\n博主回复:&我们有共同的经历和奋斗。现在都是幸福的外公。祝健康、快乐!\r\n\r\n
\r\n\r\n木弓13&知青岁月,悲喜人生。\r\n博主回复:&谢谢来访!我们有共同的经历,握手!\r\n\r\n
\r\n\r\n&\r\n(以上是从未完稿博文《离别之后》博友评论的转录,以致谢意)\r\n&\r\n&\r\n\r\n\r\n\r\n\r\n离开大厂镇的人有没有忘记了大厂镇?还在大厂镇的人是不是不想\r\n留在大厂镇?你还能记住大厂镇的多少往事?说说吧~~\r\n\r\n南京大厂镇人欢迎您\r\n\r\n","isAdminFlag":false,"isCanUpdate":false,"isDel":0,"isHide":0,"isShow":true,"keyThis":"","lDocModifiedCount":1,"LongDate":"17-02-15 15:24","online":false,"really_updated_at":" 15:24:22","ShortDate":"02-15 15:24","ShortDate_i":[],"Url":"/d.u.htm","UserID":,"UserName":"南京大不了","UseVote":false,"v_isAdminDeleted":false,"v_isAppend":false,"v_isEditOwnDoc":false,"v_lDocModifiedPageNo":0,"v_lDocNo":53,"v_lPageCount":1.0,"v_lUserID":0,"v_lUserLevel":100,"v_SeeUserId":0},"isfirstfloor":false},{"docinfo":{},"foolrinfo":{"del_w":true,"DelTime":" 05:10:30","delUser":"徐健康1","Emote":98,"fd_1_sel_product":false,"fd_id":0,"isAdminFlag":false,"isCanUpdate":false,"isDel":200,"isHide":200,"isShow":true,"keyThis":"","lDocModifiedCount":1,"LongDate":"17-03-02 01:06","online":false,"really_updated_at":" 01:06:42","ShortDate":"03-02 01:06","ShortDate_i":[],"Url":"/d.u.htm","UserID":,"UserName":"冰雹店铺","UseVote":false,"v_isAdminDeleted":false,"v_isAppend":false,"v_isEditOwnDoc":false,"v_lDocModifiedPageNo":0,"v_lDocNo":54,"v_lPageCount":1.0,"v_lUserID":0,"v_lUserLevel":100,"v_SeeUserId":0},"isfirstfloor":false},{"docinfo":{},"foolrinfo":{"del_w":false,"DelTime":"","Emote":0,"fd_1_sel_product":false,"fd_id":0,"floorcontent":"视频:被遗忘的中国知青\r\n被遗忘的中国知青,一部令人震撼的纪录片\r\n竟是日本人拍的\r\nhttp://www.xici.net/d.htm\r\n\r\n\r\n\r\n\r\n\r\n\r\n\r\n\r\n\r\n离开大厂镇的人有没有忘记了大厂镇?还在大厂镇的人是不是不想\r\n留在大厂镇?你还能记住大厂镇的多少往事?说说吧~~\r\n\r\n南京大厂镇人欢迎您\r\n\r\n","isAdminFlag":false,"isCanUpdate":false,"isDel":0,"isHide":0,"isShow":true,"keyThis":"","lDocModifiedCount":1,"LongDate":"17-03-02 21:04","online":false,"really_updated_at":" 21:04:32","ShortDate":"03-02 21:04","ShortDate_i":[],"Url":"/d.u.htm","UserID":,"UserName":"南京大不了","UseVote":false,"v_isAdminDeleted":false,"v_isAppend":false,"v_isEditOwnDoc":false,"v_lDocModifiedPageNo":0,"v_lDocNo":55,"v_lPageCount":1.0,"v_lUserID":0,"v_lUserLevel":100,"v_SeeUserId":0},"isfirstfloor":false},{"docinfo":{},"foolrinfo":{"del_w":false,"DelTime":"","Emote":0,"fd_1_sel_product":false,"fd_id":0,"floorcontent":"知青故事(110)张队长通风报信,到现在没有后继了。\r\n\r\n\r\n离开大厂镇的人有没有忘记了大厂镇?还在大厂镇的人是不是不想\r\n留在大厂镇?你还能记住大厂镇的多少往事?说说吧~~\r\n\r\n◆◆◆◆◆◆《南京大厂镇人》欢迎您◆◆◆◆◆◆\r\n\r\n","isAdminFlag":false,"isCanUpdate":false,"isDel":0,"isHide":0,"isShow":true,"keyThis":"","lDocModifiedCount":1,"LongDate":"17-04-18 20:14","online":false,"really_updated_at":" 20:14:57","ShortDate":"04-18 20:14","ShortDate_i":[],"Url":"/d.u.htm","UserID":,"UserName":"楠轩","UseVote":false,"v_isAdminDeleted":false,"v_isAppend":false,"v_isEditOwnDoc":false,"v_lDocModifiedPageNo":0,"v_lDocNo":56,"v_lPageCount":1.0,"v_lUserID":0,"v_lUserLevel":100,"v_SeeUserId":0},"isfirstfloor":false},{"docinfo":{},"foolrinfo":{"del_w":false,"DelTime":" 16:17:49","Emote":0,"fd_1_sel_product":false,"fd_id":0,"floorcontent":"113、那年那天在南京下关,他选择了卧轨\r\n五十年了,正是五十年前的今天,在南京下关。他身披着落日的余晖,迎着从上海飞驰而来的列车,俯卧在冰冷的铁轨上......列车呼啸而过,一个年轻的生命在钢铁的碾轧下,毫无声息的消逝了;一具年轻的躯体倾刻间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他是谁?他为什么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在事发现场,铁路警方展开侦查、捕捉蛛丝马迹。在被碾碎的衣物残片里,终于发现了一张字迹模糊不清且残缺不全的纸片,那是一张黄海农场潮河分场某队集体食堂的饭票。警方凭这唯一的线索,迅速和黄海农场联系,第二天总场田幼农秘书,带领南京警务人员到达陈家港民生河闸工地,进行紧急排查,很快锁定确认了卧轨者的身份。他叫孙瑞祥,宿迁县宿城镇人,在工地上是潮河五分队的知青。\r\n1966年春节后,黄海农场民生河闸知青工地上,随着引水河越挖越深,劳动强度也越来越大;白天越来越长,人的消耗更是越来越多;饥饿成为工地上最大的威胁,知青们在默默忍受着。那时,工地上常有知青捱不过饥饿、劳累而不假离队,有的跑回生产队了,有的干脆跑回家了。工地上流传着“吃光卖光身体健康,吃了卖了准备逃跑”的顺口溜,知青中消极厌战情绪在暗中滋长。我所在的五分队宿迁知青孙瑞祥也不告而辞了,但是没有引起任何人的特别注意。\r\n十多天后,农场干部会同南京铁路警方调查孙瑞祥的情况,开始分队里的知青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孙瑞祥和同是宿迁知青的侍良芝一起,在一个多月前才调到五分队。人很平和,平时沉默寡言不和别人打交道;劳动间隙他总是远离大家一个人独坐发呆,口里还经常哼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电影插曲;谁也没有想到他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晚饭前传出来关于他的惊人消息:他高中毕业,1965年到黄海农场插场,家庭成分地主,家中只有寡居多年的母亲一人。他离开工地去了上海,投奔在广播电台工作的哥哥,遭到拒绝和批评。在返回农场途中心灰意冷产生了自杀念头,在南京下关车站卧轨自杀。\r\n那天晚上,工棚里谁也不愿意多说一句话,显得很沉闷。一个活生生的人转眼就死去了,而且死得那么惨!他的铺位还空在那里,他的那床被子还叠放在那里。不知谁还说:“怎么我老听见他在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啊!”真的很渗人。在灯火如豆的自制煤油灯下,我想完成当天的日记。在当时的语境中,我自然会想起什么“重如泰山”、“轻如鸿毛”之类;可是,实在不愿意这样写,其它就更不敢写了。翻来覆去,默写了陶潜所作的《挽歌》中最后四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时至今日,半个世纪了,更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了?!\r\n知青故事114、巧遇排长\r\n三营十二连有一无锡女知青H,那时常被营里作为‘流氓阿飞’批斗,曾在团部大操场被‘挂牌’亮相。据说是因为穿着怪异,小白鞋,钢管裤,扮相养眼,难于被‘工农兵’容忍吧。\r\n1973年之后她就‘失踪’了。十几年后看到她是来农场办户口的,已是珠光宝气富态袭人。又过十多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又见到她,她说;‘农场留给我的是辛酸和愤怒,农场来人我一般不见。J连长是***,老想逼我就范,我不从,他添油加醋地汇报说我如何如何坏,批斗我。前几年想到农场找他算账,被我老公拦住了。”\r\n“我老公和我是邻居,当年在兴化插队,逃走的那天中午,我就收拾了几件必要的东西,下午收工我找借口没有随大家回去,等到晚上,我去二营路上,老公在那里接我,到兴化农村‘躲’了一段时间。\r\n以前家庭生活困难,弟妹多,父母都是工人,衣服都是母亲做的,我从小就学着做衣服,自裁自缝,花样常新。\r\n回城后干本行,后来又承包了一服装厂,生意慢慢做大了。现在又投资另一个工厂,一半的股份,儿子自己有一个出租车队。”\r\n她又说了一次巧遇;“有一回我开车在街口,车子压到一摊贩的货物,正要下车赔不是,那女摊主脸一红,收拾东西竟自走了。原来她是我的排长C,当年斗我时她很起劲的。”\r\nC排长为什么回避呢?在听了H君的故事后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冒昧揣测,是社会地位的落差变换?‘弱势群体’的身份对调了?\r\n时间又不长,‘昨天’与‘今天’仿佛在变戏法,突然的不期而遇让‘C’君难以淡定,遂一走了之。\r\n知青故事(115)难忘的老支书:\r\n我1969年到冀南农村插队,正赶上“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时候。我落户的村子不光没有地主,连富农也没有一个。因为没有斗争对象,村里没开过一次像样的批斗会。\r\n有一次老支书去公社开会,他说:“我们村上既没有地主,也没有富农,哪里还有什么阶级斗争?”结果,公社革委会主任对他拍了桌子,说他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他还遭到各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围攻。\r\n老支书垂头丧气回到村里,大队副书记问他为啥?他把在公社开会挨批的事情说了。副书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新来的知青吴捷是资本家出身……”\r\n老支书打断他的话:“人家是来大有作为的,不是来当活靶子的!”有人告诉我此事后,我落下了眼泪,从心里感谢老支书。在那动乱年代,我仍然感到了人性的温暖!\r\n&\r\n知青故事(116)下乡前梦想着明天的好光景\r\n我去插队是自愿的。记得1968年9月,从杀气漫天的江西萍乡、湖南株洲和湖北武汉问友访亲返回,又亲睹了西安1967年“九二武斗”的血腥,学校停课闹革命,自己在家吃闲饭,集特嫌(老军工、集体加入过国民党)和走资派(时任某军工厂车间中共支部书记)于一身的父亲抱病在床。我逍遥之余正为前途发愁之际,回到母校西安一中,看到一则通知,让想去农村扎根的同学报名,去咸阳,具体地点不记得了,只记得组织人是当时校内赫赫有名的红卫兵司令刘安,还有王随学、侯敬等“名人”,签字报名的人不少,我同班的岳乐平、商鹏蓉也在其中。岳乐平是教授的公子,我足球队的球友;商鹏蓉是杨虎城的亲戚,文化人家的文弱千金。他们去得,我也去得。虽然当时毛主席他老人家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高指示可能正在打腹稿,尚未公开发表,但董加耕、邢燕子等老知青的事迹已令自己事先激动过,于是,主动在通知后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一样,只嫌自己签得不漂亮。\r\n家人无力留住我,也无意扯我的后腿。\r\n父亲那天的眩晕症似乎好了一些,郑重地对我说:给资本家干活,给财东打长工,都不要紧,只要正派勤谨做人,就能活下去。当时觉得这话挺出格,没往心里去,现在经历多了,还真是这么个理。\r\n母亲默默地为我准备下乡的行李,一如像送我哥哥当兵时那样。汽车送我们去咸阳的那天,她没能挤上车。后来不久,她带着我12岁的弟弟,坐车到咸阳,又步行20多里,专程到小寨村探望我们,我母亲是厂里职工食堂的炊事员,不爱多说话,帮我们做了一顿饭,临走时叮嘱我:这里的井深,水缺,饭不好做,但你的同学都还好,帮扶着过,莫惹事。\r\n我弟弟先后去过我们插队的地方几次,因为他在我家排行老三,又小,大家都叫他“三毛”。我哥哥因为在新疆服役,没有到过咸阳渭北高原。文革初期,我想加入造反派,写信问他要军装,他说没有,于是我改名叫了刘造反,披张虎皮吓吓人;这回,我恢复了本名,去信告诉哥哥我即将插队的消息。后来,他托战友给我带来一条军用皮带,说是扎在身上抗风寒,顶用。这跟后来贫下中农教我们过冬诀窍“三单不如一棉,三棉不如一缠”同出一理。\r\n下乡前,我和同伴胸佩大红花,分乘几辆大卡车,在刘安朗朗读完出征誓言后,被敲锣打鼓和火爆的鞭炮声送出了因“文革”而使我们折翅下乡的西安市第一中学,并经西门到南院门向西安市革委会的领导告别,绕城半周,在无数市民的诧异目光中,告别了古城,告别了父老兄弟,告别了使我至今怀念的安定门旁八分钱一大碗的素面。\r\n一路风光颠簸,敞篷卡车偏逢大雨,我们差不多都成了落汤鸡。好在进村的时候,雨渐渐地停下来,但哪知,村子里雨后泥泞的道路,使我们在夹道欢迎的村民们众目睽睽下大失颜面,一脚踩下去,鞋底带起的黄泥比秤砣还重,很多同学都跌倒在地,男同学跌倒还罢了,女同学跌倒时,除了男女村民的哄笑,还夹杂着热评:“这个娃,跌个仰绊”;“咳,小心――唉,看,跌个爬扑”;“把娃‘不当的’(当地方言,形容可怜,狼狈)。”那模样,确实挺惨的。\r\n接下来,分队安排住处,我被分到二队,随着同队的男生,将自己的铺盖在饲养室后面半边盖的土房中,厚厚的干麦草地通铺上打开铺好。惊魂甫定,就着昏暗的光线,打量着透光的房顶、泥皮剥落的山墙、黑黢黢的木梁和木椽,同样黑黢黢的木门和用半领破席钉死的窗户,心想:这就是我们今后的落身之处了。\r\n再接着,贫下中农为我们举行了欢迎仪式,各自介绍完之后,他们端出用热棉油炸的油饼,给我们这些肚子饿得咕咕叫的落汤鸡知青隆重接风。\r\n我们在辗转中睡了,梦想着明天的光景。\r\n&\r\n知青故事(117)村民关心大龄知青:不费劲就当爸\r\n&\r\n少年不知愁滋味。此后的三年,在不经意中倏然而逝,稀里糊涂,我们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机制大瓦房,我们栽的树绿得成片成行,我们挣工分得到的油粮,让个别村民眼红、骂娘,我们也曾杀狗、炖猫、偷瓜解馋。二闷是本村的返乡青年,爱跟我们来往,一天中午,学我们在村边的蓄水塘库跳水游泳,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再也没上来。我们得知消息,放下饭碗就去打捞、抢救,可惜无力回天,我们像对待兄弟那样,为他办丧:挖墓、起坟、栽树。此后,我们知青大院成了队上年轻人最爱来的地方,他们东转转,西看看,谝谝闲传,有时顺便拔我们后院菜地种的萝卜,偷摘不太熟的水蜜桃,我们也不太计较,日子过得好像挺惬意。猛不丁,王治当了生产队长,张幼珊成了妇女队长,李培生、原立盛先后干上了会计,易勤任保管而后又被推荐为村民办小学教师……\r\n村民开始发自内心地关心我们,有人悄悄地为年龄较大的知青说对象:“兴平马跑泉有一个寡妇,模样不错,只有一个两岁的男娃,只要你给她置身衣裳,就娶过来,不费劲就当爸咧”。他们还通过观察,给知青编了顺口溜:“易勤的嗓子(会唱),侯敬的嘴(会讲),岳乐平的把式(会干活),李培生的腿(走得快)”,村童老远见这几个,就大声唱,你想假装生气,吓吓他们,还没等到跟前,他们便四散跑开,边做鬼脸边更加来劲地大唱,逗得我们直笑。&&\r\n  \r\n1970年,“老三届”知青的招工拉开了序幕,为了稳定人心,大队知青的核心领导们,制定了先难后易的推荐原则:1、一家两人在小寨插队的;2、出身不好的;3、年龄较大、家中父母无人照顾的,先推荐。当第一批被地质队招走的同学离去后,我们就想为这片黄土地留下点东西。王欣,现在是我的妻子,是我们小队最后离开知青大院的人之一。当时,她有个叔叔,姓边,在附近国营电台主事,那里用自来水,围墙里绿树成荫,白杨钻天,与附近村落黄土遮天的景象形成巨大反差。听说白杨枝剪成短截,插到地里就能活,冬天是最好的扦插季节。于是,她联系了边叔叔,叫上了我,一起进电台去砍白杨枝条。我高空作业,黑棉袄棉裤,麻绳腰带别把砍刀,爬上钻天白杨,挥刀把顺眼的枝条砍落;她在雪地上指挥并捡拾落下的枝条,咖啡色的棉猴和手套脱下放在一边,不停地说,不停地捡,累得汗流满面。沾她的光,中午在电台灶上吃了顿瞎(ha)账饭。下午收工,我们砍了整整三大捆,背回去的时候,村民笑我们说砍柴的回来了。后来,我们将剪好的白杨枝条遍插于小寨二队的路旁、地边和渠岸上。招工以后,当我享受工人阶级第一个星期日,回到队上,看到的是金黄的麦浪和生机勃勃、翠绿挺拔一人多高的白杨树随风起舞,真爽(只可惜几年后,长成碗口粗的白杨树被那些曾经笑我们是砍柴人的村民弄回家盖了房)。&&&  \r\n1971年9月后,易勤和王欣相继被招工,二队的知青大家庭被回城大潮彻底撞散了,我们都开始走上二十多岁老学徒生涯,这比大多数留城的同龄人晚三年,后来,国家政策规定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间计入工龄,算是给了知青些微补偿。&&&  \r\n咸阳渭北旱原厚厚的黄土,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也留下我插队近三年渐行渐远的记忆,如烟,如梦,如泣,如诉。\r\n知青故事:(118)《智斗造反派》\r\n1969年,我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冀南农村,同“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全国一样,“文革”风暴横扫“封、资、修”,大破“四旧”,大立“四新”。\r\n1969年7月,村里造反派头头王二柱与十几个游手好闲的村民组成一个破“四旧”战斗队,这些人不顾老队长刘琴生的劝阻,在小村里挨户搜查、翻箱倒柜,凡见带有蝙蝠、寿星、麒麟、凤凰之类图饰的器物及老钱,一律毁掉。村西头老贫农王田根家有一个祖传的大铜盆,就因为盆底有凤凰图案,便被王二柱拿砖头砸烂。一天,王田根的孙子和几个年轻村民来到知青点,谈及各家器物遭毁情况,愤恨不已,让我们知青给拿个主意,对付破“四旧”战斗队。\r\n开始,有的知青害怕惹不起破“四旧”战斗队的造反派。我们知青点的老大哥夏长海给大伙儿撑腰说:“毛主席他老人家,让我们来农村经风雨,见世面,广阔天地炼红心,我们看见这些游手好闲的人欺负真正的贫下中农,怎么能当缩头乌龟?!再说,找咱们来的村里的兄弟都是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后代,咱们的政治立场正确,还有什么可怕的?”\r\n知青点的智多星,人称“小诸葛”的程进杭沉默良久之后说:“咱们给王二柱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烧裆是怎么引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