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肋间神经痛位置图片怎么调养,调理方法,饮食指南,治疗方法

肋间神经痛的针灸治疗
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发生剧烈疼痛,并随咳嗽、呼吸、打喷嚏,疼痛加重,发病呈阵发性,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较为少见,继发性多因邻近器官感染,外伤异物压迫所致。其中有胸膜炎、肋骨外伤骨折、主动脉瘤等胸腔疾病引起者,也有单纯性因肋骨劳损导致者。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胸痛”范畴。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气不舒和寒邪客肋,闪挫跌仆等因素,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肝经气滞和血瘀产生疼痛。
1.肝郁气滞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肋骨疼痛剧烈,夜间、咳嗽、呼吸、喷嚏疼痛加重,每因情绪波动而疼痛发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瘀血阻络寒邪客肋或肋骨损伤,闪挫跌仆,导致瘀血阻络,不通则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
1.本病治疗以消除疼痛为目的,因此治疗以行气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
2.单穴取穴
第一穴:内关穴,适于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型。
第二穴:外关穴,适于寒邪客肋,气滞血瘀型。
3.治疗方法用毫针治疗。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0.5~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捻转,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兼并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间隔10分钟捻转1次,以增强针感,捻转3~5次,每日治疗1次。轻者7天为1个疗程,重者10天为1个疗程。
外关穴,腕背横纹后2寸,尺桡骨之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用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外关穴,深0.5~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捻转1次,捻转3~5次,轻者7天为1个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微信号:xuezhong18分享.
验案1:气滞血瘀型
马某,女,73岁,退休工人,日初诊。
右肋下疼痛2天。初因情志不遂而发病,咳嗽、深呼吸、翻身、身体转动而疼痛加重。患病以来因疼痛影响饮食、睡眠,情绪紧张,焦虑。检查第七肋骨边缘有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西医诊断:肋间神经痛。
中医诊断:胁痛。辨证为肝气郁结,瘀血阻络,不通则痛。
治则:行气活血止痛,选内关穴。
针法:令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前臂平放在桌面上,在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偏桡侧,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1寸余。出现酸、胀、麻感,捻转约2分钟,右肋下疼痛立刻缓解。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1次,至酸、胀、麻感为止。仅治疗1次。随访多次,半年内未反复。
按:肋间神经痛是指一根或数根肋间神经及肋间支配区域经常性疼痛。疼痛呈带状,放射至前胸、后背或肩部。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重。本案针刺内关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可宣通上、中、下三焦气机,平冲逆之气。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循行上胸膈,遍历胸腹间,调理气机。单取内关穴针刺,治疗肋间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验案2:肝郁气滞型
马某,男,46岁,干部,日初诊。
右后背肋痛2日。2天前,因劳累,加情志不遂,晚上后背肋痛,第2天呼吸、喘气、翻身、转身均疼痛加重,检查局部无红肿,第7、8、9肋骨下缘有触压痛,胸透无异常发现。饮食尚可,两便调,睡眠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西医诊断:肋间神经痛。
中医诊断:胁痛。辨证为肝郁气滞,瘀血阻络。
治则:疏肝、宽胸、利气,活血通络。选外关穴针刺。
针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寸半不锈钢毫针直刺外关穴,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捻转,1~2分钟,右后背肋疼痛明显减轻,咳嗽、呼吸疼痛缓解,转身灵活,未再疼痛,15分钟运针1次,留针60分钟,针后诸痛消失。第二天复诊,后背早起略有疼痛不适感,用上方重复治疗一次。此后,未再反复。
按:本案针刺外关穴,两次获愈,疗效甚佳。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其循行“……入缺盆,布脑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针刺外关穴可起到通行三焦气血的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验案3:寒凝气滞型
任某,女,70岁,日初诊。
咳嗽、胸肋背痛5天。5天前因连续劳累加受凉,后背及两肋疼痛,每咳嗽、深呼气、打喷嚏、翻身,疼痛加重。某三甲医院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未见显效。来诊时,后背左侧第6肋骨及右侧第7肋骨下缘均有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西医诊断:肋间神经痛。
中医诊断:胁痛。辨证为寒凝气滞,瘀血滞脉,不通则痛。
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宜先选后溪穴,后选内关穴针刺。
针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平刺右侧后溪穴,并透合谷穴,用烧山火补法治疗,1~2分钟左侧后背有温热感,咳嗽、背后疼痛即刻消失,15分钟捻转运针1次,留针60分钟,此后,左侧后背未再疼痛、咳嗽。但胸前、两肋仍疼痛,咳嗽,改刺内关穴针刺,用烧山火补法捻转,1~2分钟,胸肋疼痛、咳嗽又即刻消失,每15分钟捻转1次,共4次,针后咳嗽、胸痛未再反复。第2天复诊,前胸后背疼痛均未反复。
肋间神经痛疼痛剧烈,随着呼吸、打喷嚏、咳嗽疼痛加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甚为痛苦。西医对症止痛治疗容易反复。我们用单穴针刺治疗,取后溪穴或内关穴,能迅速控制症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肋间神经痛,胸背部位,取后溪穴烧山火补法治疗,胸肋部位取内关穴或外关穴,用烧山火补法治疗,均为1~2次治疗获愈,关键在于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循经治疗,因此针刺后溪穴和内外关穴,用补法治疗,是治疗肋间神经痛的有效经验。
★(更多中医学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igeyuexuezhenjiu(一个月学针灸),个人微信号:xuezhong18 .网站:http://www.xuezhenjiu.cc/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中医学习证书资讯报名找申申老师电话(微信号:xuejiufa就是手机号
轻松拿证,高薪就业,全国联网可查,开店必备。中医调理催乳针灸康复理疗证书申报办理
今日搜狐热点艾艾贴肋痛调理,肋间神经痛艾灸艾艾贴使用方法
&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胁痛的发生常与情志不畅、跌仆亻损伤、饮食所伤、外感湿热、劳欲久病等因素有关。肝脉布胁肋,足少阳经循胁里,过季胁,胁肋部为肝胆经络所过之处,故本病病位在胁肋,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胆,与脾、胃、肾有关。基本病机是肝胆脉络不通或脉络失养。
  西医学中,胁痛多见于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蛔虫症等疾病中。
  【辩证要点】
  主症胁肋部疼痛。
  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痛无定处,常因情志波动而发作,伴胸闷嗳气。苔薄白,脉弦。
  肝胆湿热:胁肋胀痛灼热,拒按,伴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或有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涩。
  肝阴不足:胁肋隐痛,绵绵不已,劳则加重,伴头晕目眩,咽于口燥。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艾艾贴艾灸调理】
  艾艾贴艾灸调理机理疏肝利胆,活络止痛。取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艾灸主穴:
  期门,阳陵泉,支沟,丘墟。
  艾艾贴艾灸配穴:
  肝郁气滞配太冲、内关;
  肝胆湿热配行间、阴陵泉;
  瘀血阻络配膈俞、血海;
  肝阴不足配肝俞、肾俞。
  方义:肝胆两经布于胁肋,期门为肝的募穴,位居胁肋部,取之既可疏泄肝胆气机,又可直接疏通胁肋部经络而止痛;阳陵泉为胆的下合穴,支沟为三焦经经穴,二穴均为治胁痛之验穴,一上一下和解少阳,疏泄肝胆;丘墟为胆的原穴,与阳陵泉相配,瘀血阻络者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再加拔火罐。
  【按语】
  1.艾艾贴艾灸调理胁痛有较好的效果,但胁痛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如系传染性肝炎,应注意隔离。
  2.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心情要舒畅,忌恼怒急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血虚的症状和调理方法
造成血虚疾病的原因非常多,每一个人患病时候的诱发原因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失血过多、还有久病阴血虚耗或者是脾胃功能失常都有可能引起该疾病。血虚患者会表现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等,那么了解它的症状,就能够找到适合治疗的办法。血虚体质常见易患疾病1、血瘀体质的人体型有胖有瘦。血瘀体质肥胖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痛风、糖尿病等。血瘀体质消瘦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极有可能是阴虚兼杂,最易生肿瘤;2、偏头疼、胁肋间神经痛。不同于气郁体质的胀痛,血瘀体质的偏头痛是固定的刺痛!常见于气温下降、七情不和时发作或加重;3、抑郁症;4、肿瘤是体内气血津液的凝滞。是血瘀体质最典型、也是最严重的病症之一。血虚体质很有可能被这些问题困扰1、皮肤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小包块;2、容易脱发,而且不好治;3、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瘀血严重的人舌根部两边小静脉怒张;4、表情抑郁、呆板。面部肌肉不灵活;5、健忘、记忆力下降。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血虚的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有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减轻身体疲倦、身体强壮了就不会容易血虚。想还要在生活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情,遇到任何事情千万不能急躁,否则病情就会加重。多吃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
发病时间:不清楚
肋间神经痛如何治疗?_肋间神经痛所以最近我自己真的很困扰和烦恼,很想知道和了解更多关于肋间神经痛的相关问题有谁能回复我吗?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精选回答(1)
副主任医师
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二医院
擅长: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及肺炎、糖尿病、泌尿系感染、传染病、皮肤性病科等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肋间神经痛除了特殊疾病,比如带状疱疹、肿瘤等之外,很多时候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比如熬夜劳累休息不足以及情绪波动等,所以很重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劳累保证足够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必要时可以使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药物,比如谷维素,或者使用黛力新抗焦虑治疗,而针对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神经痛,除了治疗原发疾病,对症处理可以使用卡马西平等
医生回答(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全科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指发生在肋软骨部位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又称非化脓性肋间神经痛。可导致肋软骨增生,其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劳累、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抑郁或外伤有关。在人们搬运重物,急剧扭转或因胸部挤压等使胸肋关节软骨造成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或伤风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等有关。基本病理改变是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肋间神经痛的原因
肋间神经痛与病毒感染有关,好发于冬春或秋冬之交气候转变季节,而且许多病人曾在发病1周内患过上呼吸道感染;有的病人发病也与上肢用力,胸肋关节软骨或胸肋关节内韧带受到磨擦损伤有关,常发生在搬运、扛抬重物之后;有的病人的胸肋间神经痛与受风寒,血流不畅有关,胸肩部受风凉之后发病。肋间神经痛的治疗
思华堂骨科的舒肋消肿膏精选防风、羌活、柴胡、川芎、郁金、香附、秦艽、桂枝、甘草、白芷、知母、连翘、乳香、没药等多味名贵药材,精细配伍,遵古法炮制而成,选用一系列具有活血行气、通滞化瘀之功效中药成分,针对疾病病源之风寒湿邪、气血瘀滞,可达驱风除湿、调和气血之功效,外治之法直接敷贴,药性渗透作用强,从而快速治愈肋间神经痛顽疾。以奏消肿止痛、祛风通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功,标本兼治肋间神经痛。中医胁痛(肋间神经痛)病症是指腋以下腰以上的胸胁部位出现疼痛的病症。  现代医学虽无此症名,但现代医学中的很多病症(如助间神经痛、干性胸膜炎、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慢性肝炎、肝癌等)出现以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按中医“胁痛”病证辨证治疗。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是指胁肋部,在胸壁两侧,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分的统称。故胁痛即是以部位合自觉症状而命名的一种病证。  ……  3)单方、验方  1. 取香附、紫苏梗各10克,生姜3片,葱白2根。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胁痛。  2. 用白芍30克,当归、杞子、生地各15克,青皮、枳壳各10克。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肝阴不足之胁痛。  4)食疗膳方  1. 活血黑豆汤  取猪瘦肉、红萝卜各250克,黑豆150克,葱15克,姜、丹参各10克,红花、桃仁、陈皮各6克,盐5克。丹参洗净,切片;陈皮洗净,切丝;红花、桃仁洗净;猪肉洗净,切3厘米见方的块;萝卜洗净,切5厘米见方的块;黑豆出杂质;姜切片,葱切段待用。猪肉、萝卜、黑豆、丹参、红花、桃仁、陈皮、姜、葱、盐,同放炖锅内加水1000毫升。炖锅置于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每日1次,佐餐食用,每次吃猪肉、黑豆各30--50克。  本方补气血,化瘀滞。适用于肋间神经痛,气滞血瘀的患者食用。  2. 马铃薯奶饮  用牛奶250克,马铃薯200克,白糖15克。马铃薯去皮,切碎绞取汁液待用。牛奶放入奶锅内煮沸,加人马铃薯汁液、白糖拌匀即成。每日1次,当茶饮用,每次1杯。  本方顺气消炎,生津活血。适用于肋间神经痛患者食用。  5)针灸疗法  1. 主穴;外关、丘墟、阳陵泉、太冲、足三里、胆俞;配穴:发热,配曲池、合谷;脘闷纳差,配中脘、上脘;  ① 手法:中强刺激,针感后每次留针半小时,每日1--3次。  ②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所致胁痛。  2. 主穴:胆俞、胆囊穴、阳陵泉、太冲。配穴:痛剧,配迎香透四白、人中、合谷;呕吐,配内关,足三里。  ① 手法:强刺激,得气后可留针20--30分钟。  ② 主治:胆道蛔虫、胆囊炎所致胁痛。  3.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胆俞、足三里。配穴:发热兼黄疸配至阳、阴陵泉,大椎;胁痛甚配支沟、期门、阳陵泉;恶心呕吐配内关、太冲。  ① 手法:中刺激,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针刺1--2次。  ② 主治:急、慢性肝炎所致胁痛。  6)预防护理  由于胁痛是以气病为先,故在预防方面应保持情志愉快,防止气机郁滞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起居劳动亦当注意,避免外邪侵袭,防止过劳,跌仆等,以免造成胁痛。同时,饮食应少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以防湿热内生,而形成胁痛。  对于胁痛的护理,应注意劳逸结合,以安静休息为主,活动锻炼为辅,忌辛辣肥甘之品,多吃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等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勿食生冷不洁、不易消化之物。  无论外感内伤胁痛,只要治疗调养得法,一般预后良好。但胁痛亦可演变为徴瘕、肝痈等,此则预后不佳,故应积极治疗,防止变生它证。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希望以上我的回复对你有用,祝你生活愉快!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擅长:全科
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膈、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 肋间神经痛分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由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继发根性的肋间神经痛;肋骨、纵膈或胸膜病变会继发干性的肋间神经痛。原发性的肋间神经痛少见。 肋间神经痛发病时,可见疼痛由后向前,沿相应的肋间隙放射呈半环形;疼痛呈刺痛或烧灼样痛。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多发于一侧的一支神经。 体检发现,胸椎棘突旁和肋间隙有明显压痛;典型的根性肋间神经痛患者,屈颈试验阳性;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常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您能提供的信息较少,我只能按书本上的东西给您一些解答,不知能否何您意思?常用的止痛药物考虑选择卡马西平等,其他应明确原发病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药物、理疗、针灸、推拿等。
向医生提问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症状起因:一、病因: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二、诱发因素:各种可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力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风湿、儿科肋间神经痛中药方
肋间神经痛中药方
学习啦【古代药方】 晓明
  肋间痛是指沿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区发生疼痛。病因多由于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如感染、中毒或寒冷刺激等引起。一般表现为一个或数个肋间分布区疼痛,呈钝痛、刺痛、烧灼样痛,甚至刀割样痛,常因、喷嚏或深或负重屏气时诱发加重,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相应皮肤区可有感觉过敏,病变肋缘有压痛,活动受影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肋间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肋间神经痛中药方
  本病属于祖国&痹证&范畴。多因肝气郁结,横逆而攻窜作痛,引起肝经走行部位(胸胁)症状;或因痰饮内停及外伤局部瘀血停滞,络脉不通,气血不畅,不通而作痛。
  (一)饮食调养法
  (1)猪排5000克,藕节、海带、苏子各100克,生姜、葱、盐各适量。加水适量,温火炖至肉排熟烂,去药渣,食肉饮汤,每日3次,分2日服完。本方具有舒筋活络,润肺健脾胃之作用。可常服。
  (2)生南瓜500克,煮熟后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次10~15分钟,可连续使用至痛止或南瓜泥用完。
  (二)药物调养法
  (1)肝气横逆型:胸胁疼痛,走窜不定,胸脘胀满不舒,常伴嗳气。疼痛程度及发作与情绪波动有关,舌红,苔薄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活络。方用醋柴胡10克,香附10克,炒枳壳8克,川楝子10克,郁金8克,炒山栀8克,黄芩6克,青皮6克,川芎6克,丝瓜络6克,王不留行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痰饮停滞型:胸胁剧痛,痛引肩胛,胸闷喘满,咳唾稀涎,脘痞不舒,舌苔白腻,脉沉弦而滑。治当平肝解郁,利湿化痰通络。处方: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生甘草8克,炒枳壳8克,郁金8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佛手片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3)瘀血阻滞型:胁助部刺痛难忍,固定不移,昼轻夜重。大便色黑,舌色紫黯,脉沉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处方:当归尾10克,川芎8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泽兰10克,白芷10克,柴胡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血竭末(分冲)2克,老酒为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4)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调养之法,以清利肝经,,止痛为要。处方:龙胆草10克,山栀8克,苍术10克,黄柏8克,连翘15克,双花10克,生甘草8克,苍耳子10克,浮萍6克,泽泻10克,赤芍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以上各型证治,虽有行气、化痰、活血化瘀、利湿解毒等不同,然俱寓止痛之法于内。祖国医学强调&通则不痛&,此即其理。本法究属治本,还当根据情况,选择其他调养方法以达治标――止痛之目的。配合应用,则疗效明显而巩固。
  (三)调养法
  1.毫针刺法
  主穴:支沟、蠡沟、内关、阳陵泉、病变肋骨相应节段夹脊穴。
  配穴:肝郁气逆型加肝俞、太冲、后溪;瘀血阻络型加期门、太冲;痰饮阻滞型加章门、阴陵泉、丰隆。
  针法:用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针1次。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2.梅花针刺法
  选穴:支沟、骶骨,患部相应节段脊柱两侧及患部肋间隙。
  方法:中度或重度刺激,打刺至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两次施术后局部,防止感染。
  3.隔物灸法
  取穴:膻中、巨阙、期门、章门、膈俞、胆俞、至阳、支沟、阴陵泉。
  药饼制法:取木香15克,生地30克,制成细末,和匀,加适量水制成直径约1.2厘米的药饼,备用。
  灸法:将药饼置于上,再将锥形艾炷(高和底径均为1厘米)置于饼上,点燃。每次选用4~6穴,每穴灸1~2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四)调养法
  患者骑跨靠背椅,胸部前俯椅背而坐。按压天鼎、缺盆两穴,各半分钟。在患者肩背部依次使用、推、抹、叩、揉等手法,使肩背肌肉放松。然后令患者坐直,双手交叉后抱项部,用力上提患者双肘环,再令其做左、右侧屈运动,配合深呼吸,反复3~4次。
  (五)贴敷调养法
  处方:白胡椒末3克,肉桂末2克,葱白泥3克,混匀,加适量水调成糊状。
  用法:将药物贴敷于背部及肋部压痛点,上覆塑料纸,再加纱布、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六)熨敷调养法
  处方:透骨草30克,红花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酒大黄10克,元胡10克,川乌10克,赤芍10克。上药共为粗末,装入药袋。
  用法:加适量水煎煮药物20~30分钟,取下后蘸取药汁涂于患处,然后袋热熨患处(温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宜),待凉再放入药汁中加温。每次30~45分钟,每日1~2次。每剂药可使用1~2次,一般治疗2~4天即可见效。
  注意:治疗中及治疗前后应注意避风保暖,以免着凉。热熨中可辅以熨引手法,如推、擦、揉、按等,力度宜适当。药袋温度高时手法宜轻快,温度稍降,手法可稍重一些。
  局部有破损、感染及者禁用本法。
[肋间神经痛中药方]相关的文章
【古代药方】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肋间神经痛会自己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