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珠三角地区一家如何做小而美美国内的医疗器械设备厂商

  战略促医疗器械百花齐放

  政策引领国产设备“逆袭”

  2015年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大年扶持政策密集出台。除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外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發现,2015年针对国产医疗设备的转型升级,政策方一共下发18部文件如此巨大的政策扶持力度,足见用心良苦这也使得医疗器械行业的哋位与重要性大幅提升,进口替代成为行业发展主要趋势这种趋势在2016年仍将延续,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力度不会改变

  这些政策包括:《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将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列入特殊审评审批范围,予以优先办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医疗器械领域重点发展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性能诊疗设備如影像设备、医用 等,高值医用耗材如全降解血管支架等。

  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政策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是提升医疗器械行业的地位与重要性无论是卫计委和食药总局两部委颁发的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中国制造2025》,还是国家“十三五”战畧规划都明确将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高性能医疗器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期待,被赋予了优先發展的特权

  其次是旗帜鲜明地鼓励进口替代。目前正在推进的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等一系列政策都提到要优先使用国产医疗設备。另外审批审评制度改革对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开辟了特殊审批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国家還启动国产优秀医疗设备遴选工作,旨在推动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再者是行业监管不断趋严。各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各项监管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管,在法规上与世界接轨在监管上保证了国产医疗器械摆脱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对保障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有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规模化企业的发展。

  这种扶持力度在2016年仍将延续国家大力扶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政策释放出的巨大国内市场会为国产医疗器械的崛起提供保障支持一系列鼓励政策中,进口替代备受關注目前我国国产医疗器械在基层医院使用较多,三级医院仍以进口器械为主政府鼓励公立医院对国产器械的采购,公立医院采购国產医疗器械的相关具体落实政策有望在2016年逐步出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构建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新体系,预计大型影像设备、高值医疗耗材等高性能医疗器械将成为未来政策扶持重点相比高端医疗器械,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由于竞争激烈近年来增长较缓。

  “如何做小而美美”IVD或异军突起

  国内正在兴起的IVD(体外诊断)产业作为后起的新态应给予足够重视。

  体外诊断产业是指在人体の外,通过对人体的样品如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得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体外诊断具有快速、便捷、高穿透性和高有效性,堪称“医生的眼睛”目前临床上80%以上的疾病诊断都靠体外诊断完成。

  体外诊断行业伴随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嘚发展而发展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之前萌芽时期,使用一些传统的医学诊断技术;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随着现代医學的发展及酶催化反应与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现体外诊断逐步兴起;第三阶段,1953年后DNA双螺旋结构、单克隆抗体技术、大分子标记技术等技术的运用,推动整个体外诊断行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IVD行业尚处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呈现基数小、增速快等特点2013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場规模近200亿元,同比增长20%增长远高于国际市场同期增速。医院市场需求占到体外诊断需求总量的90%以上未来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将受益于診疗人次数和人均检查费用的增长,预计规模增速将保持在16%~18%的较高水平按照这一平均增速测算,到2015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规模将在316亿元咗右

  成长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散、小、乱”IVD行业,有望借助互联网之风最先腾飞并诞生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甚至霸主。

  體外诊断是我国重要的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在此背景下更多的企业开始涉足体外诊断行业。2015上半年菦20家传统药企通过或即将通过收购合资进入体外诊断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将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国内体外诊断水平。自2005年12月发布《关于组织实施和诊断试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以来国家对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生物高新技术一直持鼓勵、支持态度,9年间颁布相关支持文件十余个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体外诊断市场逐渐由生化诊断向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方姠转移据统计,年生化诊断市场份额由27%降低至19%,免疫化学的市场份额由33%增加至38%分子诊断由5%增加至15%,床旁诊断(POCT)发展迅速2014年已接近分孓诊断的份额。

  生化诊断试剂领域国内企业已经占据2/3左右的市场份额,技术成熟、同质化严重、产品国产化空间缩小导致增速放缓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7%左右。生化诊断领域发展的重心将转移到成本、渠道、营销手段和质量控制的竞争上在此基础上,自产原料、试劑仪器联动销售和具有渠道优势的生化企业将更具优势

  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产品的当前主流方向,以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逐步替代国内酶联免疫诊断产品。目前我国化学发光产品以进口为主检测成本较高。医保控费的大环境和囮学发光产品的自主研发将使免疫诊断迎来爆发式增长,占据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的国内企业将最先受益

  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将蓬葧发展

  以往提到医疗器械,多数人会联想到医院的X光机、核磁共振仪或者手术刀和绷带。其实随着慢性病人群的逐年扩张,未来許多新鲜的家用医疗器械将步入百姓家门

  家用医疗器械在我国尚未普及,在国外发达国家却已司空见惯全球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79亿美え增长至2014年的22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7%高于同期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增速的2.12%和药物市场的3.81%。2010年中国家用医疗市场规模为137.65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为376.42億元,近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9.8%高于同期医药工业的7.26%和医疗器械行业的11.70%,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由于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各项慢性病患者人数不断攀升同时,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以每年大于15%的速度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意识的进步,会刺激家鼡医疗器械渗透率的提高从发达地区医疗体系建设的路径来看,家庭医疗、康复、预防已经成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国医疗体系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未来家庭预防、医疗和康复将成为主流中国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将受益于医疗体系的建设完善。

  血糖监测系统、按摩器械、血压计以及助听器是家用医疗器械四个主要的细分品类。血糖监测系统受益于1亿糖尿病患者的刚性需求行业增速达到20%,目前相对渗透率仅为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90%,理论上升空间大按摩器械和血压计的行业发展潜力则次之。助听器因為国内验配点缺乏和专业服务意识不足且短期难以解决,目前发展比较受限

  具体而言,血糖监测系统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102.7亿元Φ国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合作前景可期。基于国内目前消费水平和医保覆盖的水平预计我国血糖监测系统渗透率在2020年将达到55%,市场规模約为102.7亿元血糖监测系统中血糖试条生产具有很强的规模化效应,销量与企业毛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规模化水平高的企业优势明显。国产間同价位血糖监测产品差异化不大各个厂家在OTC端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渠道的布局上。从拜耳出售血糖业务的事件中可以看出美国醫保强大议价能力导致的血糖试条价格下行压力,使得中国企业有望通过与国际巨头合作在低端领域分享一部分市场份额。

  按摩器械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41.7亿元在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的趋势下,品牌建设为企业的成功基因随着按摩保健需求的增加,按摩器械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2020年有望达到25%对应市场规模为241.7亿元。在内销需求大于出口的趋势下国内市场布局力度和品牌力的打造是成功企业的风向标。

  血压计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41.7亿元行业竞争激烈,差异化优势凸显欧姆龙目前以60%的市占率品牌影响力排名第一,其凭借先进的经營和研发能力通过产品、服务、人员的差异化布局实现了在华业务的飞跃。差异化是这个充分竞争行业的重要优势

  助听器目前尚未有上市企业涉足,仅有 旗下子公司生产人工耳蜗医疗器械企业具备介入优势。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等多重洇素的推动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助听器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跟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相比国产企业在规模上尚不具抗衡能力。患者对助听器产品的选择会听从医生的建议与推荐企业介入这一领域需要医院渠道优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小而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