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急性患心梗的人还能活多久去哪里治疗呢?

  荆楚网消息(记者 徐芳 实习生 吴田芳)7月15日,记者从武汉协和医院了解到,近日该院一位因急性心肌梗死而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昏迷近半个月后苏醒。目前患者已脱离呼吸机并拔出气管插管,可下床行走,精神、食欲明显好转。

  6月14日中午,53岁的霍先生(化名)在青山区乘车郊游,途中突发胸闷、胸痛,同时大汗、恶心、呕吐,身体感到严重不适的他几近昏厥。一小时后,同伴将其送往就近的医院就诊,经检查为严重的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建议其转至武汉协和医院进行治疗。

  在120急救车转运途中,霍先生突然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人员持续对其进行心外按压及球囊辅助呼吸,最终在各种急救措施下,保住了他及其微弱的生命迹象。到达协和医院急诊科后,医生对其进行多次心外按压、电除颤等抢救措施。6月15日,患者被转至心内科CCU(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由于患者心功能极差,血压基本靠球囊反搏以及升压药物维持,稍有差错血压就会迅速下降至休克。心内科魏宇淼教授、帅欣欣医生等医护人员为了维持其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几乎24小时守在患者床边,以便血压波动时随时调节药物剂量。

  6月30日上午,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昏迷半个月的霍先生苏醒过来,成功脱离呼吸孔并拔出器官插管。他颤抖着拿下面罩,双手艰难向上拢,用微弱的声音想一直守护她的医护人员说了声“谢谢”。

  “类似于这种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并陷入深度昏迷的患者,抢救存活过来的几率微乎其微。”魏宇淼教授感慨道。

  据介绍,80%的猝死由心脏猝死导致,其中绝大多数是急性心肌梗死。

  另据楚天金报报道:

  近一个月来,53岁的霍先生经历了离奇的“死去活来”――钓鱼时突发心梗、心脏骤停;抢救当天被电击21次,5小时内下了10次病危通知书;在昏迷了18天后,他终于奇迹般醒来。昨日记者看到,病床上的霍先生面色红润,已能行动自如。

  男子面临“生死关”

  霍先生今年53岁,身体一向健康。6月14日中午,他和朋友一起去东西湖钓鱼。在路上,他突然觉得胸闷、恶心,眼看他几近昏厥,朋友忙将他送至附近医院。一查心电图是心肌梗死,医生建议马上转入协和医院。

  转院途中,霍先生心跳、呼吸一度骤停,120急救人员对他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到达协和医院时,霍先生已深度昏迷。早已赶到医院的霍先生妻子一看,顿时晕倒。25岁的女儿扶着妈妈,恳求医生:“只要还有心跳,我们就要救他。”

  经过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后,霍先生的心跳、血压仍像“过山车”一样上蹿下跳。“是房颤,要电击除颤。”急诊科医生温宇英介绍,霍先生共接受电击21次,每次他的心率都能有所恢复。他顽强的生命力,让医生备受鼓励。

  当晚,医生决定冒险一搏,用溶栓药打通血管。这一步是“九死一生”,患者可能会多脏器出血,下不来手术台。幸而霍先生用药后心率逐渐正常,但血压和呼吸仍需要人工维持。次日清晨,霍先生被转至CCU病房(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时间一天天过去,霍先生仍然沉睡。

  爱心:女儿床边呼唤

  陪爸爸时,女儿总是拉着霍先生的手,聊工作、话家常。“有一天他突然睁开眼,我们开心极了。没想到,那次只是无意识地睁眼。”

  但家人和医生的坚守没有白费。6月底,喜讯频传――他肺部感染的超级细菌,逐渐得以控制,呼吸衰竭逐渐纠正,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7月1日,霍先生睁开了眼睛。

  女儿轻声说:“爸爸,你要是听得见我在说话,就动动手指。”看到父亲双手微动,女儿眼泪决堤:“恨不得抱着他哭上三天三夜。”

  昨日,记者在病房看到,霍先生行动自如,精神不错。之前医生担心的脑缺血缺氧损伤,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待进一步恢复后,他还需接受大脑内的支架植入。

心脏疾病发病快,病情凶险,尤其是急性心梗,能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近日,一名 74 岁的戴奶奶因 " 肾绞痛、肾结石 " 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就医,结果被诊断出她同时还患有急性心梗并发心衰,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该院多学科团队争分夺秒进行救治,让老奶奶转危为安。

戴奶奶因 " 左腰部疼痛 " 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近日疼痛愈发严重,来到中山七院急诊就诊。被泌尿外科收治后,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合并有心梗并发心衰,紧急转入 ICU。转入 ICU 时,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大量的血液淤积在肺部,甚至在右胸腔也形成了大量积液。由于胸骨下疼痛的厉害,老人非常痛苦,垫着高高的枕头,大口大口喘着气。即使戴着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也只能维持在 90%。

ICU 的医护团队迅速为其留置了动脉导管和尿管,同时开通中心静脉通路。持续有效镇痛、扩张冠脉、快速利尿、结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等专科治疗,戴奶奶气促症状有了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达到 98%。

血氧饱和度达到正常水平,但戴奶奶剑突下疼痛并未消失,心电图提示有持续心肌缺血。多学科讨论决定行冠脉造影以明确血管病变,进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次日,介入专家杜志民教授带领的心内科团队成功进行了介入治疗。术中发现,患者前降支高度狭窄,但远端血流尚可,回旋支完全闭塞,因回旋支血管比较细小,术中予以球囊扩张,血流满意。术后,患者转回 ICU 继续治疗。术后第三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转至心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据了解,作为全院医疗救治保障科室,开业以来,中山七院重症医学科已收治多名复杂高难度大手术后、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症休克、嗜血综合征等疑难危重症患者,依靠科室和多学科团队的强力支撑,抢救成功率达到了 100%。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雍安 李一德 编辑 庄思嘉

常听闻别人患有急性心梗,但其实很多人对这病并不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又有哪些表现呢?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供受阻造成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室间隔的前2/3部位的心肌急性缺血坏死。(“达医晓护”供图)

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急性心梗是目前最危重的心脏急症,也是导致中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急性心梗的表现有哪些?

1、急性心梗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大多数急性心梗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因劳累、情绪波动、吸烟、饮酒等因素引发急性心梗,其典型表现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的胸骨后疼痛,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

2、急性心梗的非典型表现有哪些?

由于急性心梗的非典型表现多种多样,常会造成误诊和漏诊,所以无论医生还是患者本人对此都需多加警惕。非典型急性心梗有以下一些表现:

(1)腹痛:主要表现为上腹痛的急性心梗并不少见,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胰腺炎、胆囊炎、急腹症等疾病。如老年人出现腹痛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发绀、心律不齐等症状,就需要高度警惕,这些症状可能就是急性心梗的表现。

(2)牙痛、下颌痛:以牙痛、下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牙痛。虽然牙痛剧烈,但疼痛部位不确切,且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疼痛,同时还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的症状,就有可能出现急性心梗。

(3)无痛:无痛性急性心梗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无痛性急性心梗发作时,常出现上腹部堵闷、心悸、憋气、血压降低、休克或心律失常等症状,但是并无明显痛感。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植物神经功能减退,糖尿病患者多有神经病变,对疼痛的敏感性差、痛阈增高。

(4)其他:以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梗,表现为劳力性气促、发绀、烦躁、端坐呼吸;以脑卒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梗,表现为头晕,肢体瘫痪或突然丧失意识、抽搐等。

三、急性心梗发生时如何救治?

一旦出现血管阻塞,大约30分钟心肌就会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心肌将完全坏死。发病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救治的几率就越大。如果发现家人、朋友突发急性心梗,应该保持镇定,实施急救:

(1)拨打120:尽快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或送医院救治。

(2)就地平卧:立即让患者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严禁搬动,因为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患者生命。

(3)镇静:如有家用常备药箱,立即让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同时口服1-2片安定片,帮助患者镇静。

(4)吸氧:如有条件应立即吸氧。

(5)人工呼吸:如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

(1)一般治疗: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测,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mg(如是肠溶片剂,需嚼碎服用)和氯吡格雷300mg。

(2)解除疼痛:可给予疼痛剧烈的患者皮下注射吗啡3-5mg;疼痛较轻者可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

(3)心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PCI)、急诊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除了警惕以上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外,胸痛还需要和以下2种急危重病相区别。

1、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常产生类似急性心梗的胸痛,其胸痛的部位常较高,呈撕裂状,起病较之急性心梗更为突然,疼痛迅速达到高峰且范围广泛,常反射到背、腰、腹和小腿等部位。主动脉夹层所产生的疼痛多持续且不得缓解,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病程中常伴有高血压,还可出现双侧上肢的血压不一致,单或双侧脉搏、颈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主动脉造影的方法有助于确诊病因。

2、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出会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较之急性心梗,还可能出现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情况,表现为发绀、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下肢水肿等。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有助于确诊该疾病病因。(韩丹)

本文由上海曙光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旭东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高黎明、姚欣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患心梗的人还能活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