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破裂修补手术后要多久怎样才能恢复胰腺功能正常,对以后生活

→ 我是一位做过胰腺断裂手术的患者,手术后基本正常
我是一位做过胰腺断裂手术的患者,手术后基本正常
女 | 0个月
悬赏2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您好,我是一位做过胰腺断裂手术的患者,手术后基本正常,就是61天了引流管积液还有210ml左右,医生说胰周围双引流管出现肠瘘,别的都很正常,现在没有别的方法需要回家修养每天吃消炎药(左克)。我想问一下引流管积液能否没有,这样下去能行吗?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好药,我现在很着急。另外我想去北京等出名医院看一下,有没有危险(我这里离北京坐火车5个小时左右),不知哪个医院在治疗胰腺断裂这方面的病好一些,知道的朋友可提供一下联系医院和电话等。先表示谢意。
为了使您更了解病因附医生出院时诊断和CT印象摘录如下:
医生出院时诊断:患者于到医院2小时前被木版击中左腹部,当日8月2日入院,诊断为腹部闭合伤,急诊手术治疗。胰腺断裂,肺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挫伤,中结构肠静肺破裂,行胰体横断近端缝闭,远端roux-en-y吻合,中结构肠静肺破裂修补,空肠造瘘术。术中顺利,术后抗炎补液,营养支持,用抑制胰腺分泌液药物。手术切合口良好,术后胰周围双引流管出现肠瘘,引流运畅,无发烧,复查胰腺周围CT胰周围无积液,血淀粉酶正常,住院治疗2个月(61天)进食少量多餐,无明显腹痛病及腹胀,胰周围引流液每日210ml左右,无其它不适。
CT印象:胰腺断术后改变,胰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完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见不规则液性密度影,并似见点状气体密度影,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胰囊体积增大,胰同侧仍然见有引流管影。
问题补充:感谢回答,因为我不清楚在那里发表感谢,所以通过这里对问题回答者表示谢意,祝您健康幸福!
heibeitangshan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根据您所叙述的情况建议您到北京的协和医院和海军总医院检查一下。协和医院:医院地址: 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010-电子邮件: 医院主页: http://www.pumch.ac.cn/Index.asp乘车路线: 海军总医院医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邮政编码: 100037联系电话: 010-电子邮件: 医院主页: 乘车路线: 121、335、336路公共汽车路公共汽车或地铁白堆子站或马神庙下车
疾病百科| 腹痛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对急性腹痛者,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能给予强效镇痛药,更不能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杜冷丁)等麻醉性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或贻误诊断。
概述:&&&&&& 腹痛(abdominal&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强...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疼痛、肠道痉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参考价格:52
参考价格:61
参考价格:17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
参考价格:¥88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胰腺破裂的问题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胰腺破裂的问题
我爷爷已经70岁,前一段由于时间由于外伤,脾脏和胰腺破裂,全脾切除。现在已经出院了快一个月了,身上还插着引流管。我爷爷有前列腺炎,还有过轻微的糖料病的症状(但是我爷爷没有糖料病)。以前也有过外伤,现在颈椎和腰椎还有点问题,他还有白内障。平常他的身体还好,在我的映像中,他虽然得过感冒,但是不频繁。听说胰腺要愈合的差不多了才可以拔管,请问以我爷爷的身体状况,他的胰腺大概要多久愈合?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胰腺的愈合有时不太好估计,因为需要看损伤的部位、程度、是否伤及主胰管等。如果没有伤及主胰管,一般时间在1-3月。应该是在脾脏手术时发现胰腺破裂,不知术中是否进行缝扎修补,网膜覆盖等处理。最好复查一下CT看局部是否有积液,如果没有,引流量逐渐减少,就会比较快了。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病人各种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单叶全切术 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 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 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 ,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 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 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 2~3%,甲状腺全切术、 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 (一过性发生者可在 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 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 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
8、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
9、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 10、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 3~5%,死 亡率约 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
1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2、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
13、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
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 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 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 20%以 上)
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术后切口疝
13、女性不孕症(约 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斜疝修补/成形术 直疝修补/成形术 滑疝修补/成形术 复发疝手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 (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 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
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
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
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
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
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
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
10、疝复发(复发率 2~3%,需二次手术)
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
四、肝脏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肝癌切除术 肝血管瘤切除术 肝脓肿切开外引流术 肝囊肿切开内引流术 肝内结石、肝部分切除术 肝外伤、肝修补或切除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下腔静脉、肝动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3、肿瘤无法切除
4、术中损伤胆道(术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
5、术中损伤肠管、肠漏
6、术中损伤肾、肾上腺等
7、术中损伤膈肌,致气胸(需胸腔闭式引流术)
8、术后腹腔内出血,需二次手术(发生率&5%)
9、术后急性及慢性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肝性脑病) ,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顽固 高热、顽固腹水等,严重者死亡
10、术后肝肺综合征(动脉低氧血症) ,呼吸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
11、术后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
12、术后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严重者死亡
13、术后膈下积液、脓肿和肝内感染
14、术后胸腔积液
15、术后腹腔内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率约 8~20%)
16、粘连性肠梗阻
1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愈合延迟
18、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五、胆囊切除、胆道结石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单纯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 胆肠吻合术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成形术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3*、胆道损伤,胆汁性腹膜炎,致肝胆管狭窄、黄疸,胆管炎等(发生率约 1~2%)
4、肝脏、胰腺、胃肠道损伤(发生率&1%)
5、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
6、术后胆漏、胰漏、肠漏发生(发生率&1%)
7、术后早期胆总管“T”管脱出或部分脱出,胆汁性腹膜炎,须立即再次手术
8、术后 2 周拔除“T”管后胆瘘或胆汁性腹膜炎发生
9、长期带管或“T”管折断
10、术后肝肾功能衰竭、DIC、ARDS 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11、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逆行性感染、肝脓肿
12、术后胆道感染、腹腔感染
13、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发生率约 2~3%)
14、术后结石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约 20~30%) 上述二者需胆道镜取石或二次手术,6-8 周后经胆道镜反复多次取石,最终仍可能残留结石
14、应激性溃疡,胆道出血
1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长期腹泻、疼痛症状不缓解)
16、粘连性肠梗阻
1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愈合延迟,切口疝
1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死亡率约 25~30%
六、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脾切除、食道胃底周围血管离断、食道横断吻合术 门腔人工血管搭桥分流术 脾肾分流术 *手术只能减少消化道出血机会,无法治疗肝病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手术死亡(发生率约 3~5%)
3、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4、术中胆道损伤(术后胆漏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5、术中脾切除时胰尾损伤(术后胰瘘及感染发生,严重者死亡)
6、术中胃壁损伤(脾切除术) ,肠道损伤,消化道漏发生
7、术后腹腔出血,需二次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减退所致)
8、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不理想,近期上消化道再出血,死亡率增加,以及远期消化道出血 (发生率约 10~20%)
9、术后膈下积液、感染(脾切除术后常见)
10、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出现发热、腹痛,严重者死亡
11、脾切除术后脾热
12、断流术后食道胃瘘、吻合口瘘、出血,食道狭窄,纵膈及胸腔感染
13、术后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
14、术后肝性脑病,肝昏迷,严重者死亡
15、术后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
16、术后肝肺综合征,呼吸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
17、术后肝功能衰竭,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导致死亡
18、术后顽固性腹水
19、粘连性肠梗阻
20、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等
21、术后深静脉、肠系膜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
22、胃肠道功能障碍,顽固性胃潴留
七、脾脏手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脾动、静脉损伤)
3、术中胰尾损伤(术后胰漏及感染发生增加,严重者死亡)
4、术中胃肠道损伤-胃漏、肠漏
5、术后腹腔内出血,需二次手术
6、术后急性胰腺炎发作(发生率约 1~2%)
7、术后肠系膜血栓形成
8、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 (发生率约 3~5%,儿童较多见) 9、脾切除术后脾热
10、膈下积液、血肿,胸腔、心包腔积液,感染
11、腹腔内感染
12、残脾感染、梗死
13、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减退
14、粘连性肠梗阻
15、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
16、术后复脾残留(易发生于 ITP 患者) ,导致治疗失败
八、胰腺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胰腺囊肿切除术 胰腺囊肿内引流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胆肠吻合术 胰体尾切除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损 伤)
3、术中周围脏器损伤,包括脾、胃肠道、胆道、肾脏、肾上腺等
4、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腹腔内出血或吻合口出血)
5、术后胰瘘-胰皮肤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率约 10~20%,死亡率约 10%)
6、术后胆瘘
7、术后胃肠吻合口瘘和十二指肠瘘
8、术后腹腔感染
9、术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
10、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11、胰性脑病(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约 10~20%)
12、术后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13、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4、全胰切除术后糖尿病
15、术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顽固性腹泻等
16、术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等
17、术后胰源性胸水和腹水
18、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
19、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九、胃十二指肠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胃大部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根治术 胃癌姑息切除术 胃空肠吻合术 全胃切除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腹腔动脉、肠系膜血管、脾动静脉、门静脉等 重要血管损伤)
3、肿瘤不能切除,只能行短路手术
4、肿瘤侵犯周围脏器,需合并切除胆囊、部分胰腺、结肠或肝脏等
5、胆总管损伤,致胆汁性腹膜炎、术后胆管狭窄、黄疸、肝功能衰竭
6、胰腺损伤,致术后胰瘘
7、术后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吻合口出血,需二次手术(发生率约 1~2%)
8、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率约 1~5%)
9、术后胃肠吻合口瘘或胃残端瘘
10、术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输入袢、输出袢梗阻,狭窄性肠梗阻
13、术后倾倒综合征
14、碱性返流性胃炎(Billoroth II 式多见)
15、吻合口溃疡(发生率约 2~3%)
16、残胃癌
17、脂肪泻
18、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
19、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20、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贫血
21、远期胆石症发生率增加
十、结直肠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结肠癌根治术 结肠癌姑息切除术 短路手术 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骶前静脉、髂血管、肠系膜等重要血管损伤)
3、肿瘤不能切除,只能行短路手术
4、肿瘤侵犯周围脏器,需合并切除胆囊、部分胰腺、胃、小肠或肝脏等
5、胆总管损伤,致胆汁性腹膜炎、术后胆管狭窄、黄疸、肝功能衰竭
6、胰腺损伤,致术后胰瘘
7、脾脏损伤,需行脾切除术
8、输尿管损伤(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发生率约 1~2%)
9、膀胱和尿道损伤(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发生率约 3~5%)
10、盆腔神经损伤,导致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发生率约 25~ 100%)
11、术后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吻合口出血,需二次手术(发生率约 1~2%)
12、术后吻合口瘘,导致粪性腹膜炎,严重者死亡(发生率约 20~30%)
13、术后腹胀、恶心、呕吐
14、尿潴留(男性发生率约 50%,女性发生率约 30%)
15、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6、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会阴部切 口延迟愈合)
17、肠造瘘口并发症(造瘘口粘膜炎、周围皮炎、狭窄、肠脱出、疝形成或肠管坏死与回缩)
18、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19、术后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大便失禁等)
十一、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死亡
2、术中损伤股动静脉,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3、曲张静脉剥脱不全,术后早期复发
4、出血和血肿(多出现在腹股沟区或大腿中上段)
5、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发生肺栓塞、死亡(发生率 20~30%)
6、术后肢体肿胀
7、术后症状不缓解或病情加重
8、切口积液、感染导致愈合延迟
9、下肢皮肤感觉功能障碍
10、远期复发
11、患肢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等无法治愈
十二、腹膜后肿物手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 (腹主动脉、髂血管、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脾动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3、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
4、损伤胰腺-胰皮肤瘘
5、损伤胆道-胆瘘
6、损伤胃肠道-肠瘘
7、损伤脾脏、膈肌,女性子宫、卵巢、输卵管
8、肾、输尿管、膀胱损伤
9、术后腹膜后血肿、感染,严重者死亡
10、术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
11、术后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12、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3、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
14、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虽然外科技术已日致完善,大多数病手术后都可顺利康复,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从总体上可将术后并发症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一般性并发症,即各专科手术后共同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和肺炎等;另一类为各特定手术的特殊并发症,如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
手术后出血
(1)病因与病理: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2)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3)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生术后出血,应立即输血,并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如保守措施无效,应尽早手术探查并止血。再次止血后仍应严密观察,防止再度出血。
肺不张与肺炎
(1)病因与病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以肺不张最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吸烟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气管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而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和镇静剂,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过于粘稠的分泌物无力咳出时,可阻塞小支气管,所属肺泡内的空气被完全吸收后,肺组织萎陷。轻者仅限于肺底部,严重者有大块肺组织萎陷,使纵隔拉向患侧,引起呼吸功能障碍。肺不张常常伴有肺部的感染,使病情更加严重。
(2)临床表现:少数病人仅在胸片上显示有肺不张,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数病人表现为术后2-3天开始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严重者伴有紫绀、缺氧,甚至血压下降。病人常有咳嗽,但粘稠痰液不易咳出。合并感染时,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加等。患侧肺叩诊发实,呼吸音消失,有时呈管状呼吸音。胸部透视或拍片,即可确诊。
(3)防治措施:预防的环节是:术前严格禁烟,并积极治疗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术后强调早期活动,帮助病人咳嗽,排出粘痰;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肠胀气对呼吸的影响。想尽一切办法清除支气管的粘痰是治疗的关键,口服祛痰剂,定时作雾化吸入可使粘痰变稀,容易咳出。必要时经导管行气管内吸痰,或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吸出粘稠痰。重危或昏迷病人,因无法咳嗽,可考虑行气管切开术。合并肺部感染时,可适当应用抗菌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病因与病理: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关因素有: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手术 创伤和组织的破坏后,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术,可引起静脉壁的损伤,有利于血栓的形成;严重的脱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栓好发于下肢的深静脉内,尤其是多见于左侧腓肠肌静脉丛内,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静脉和髂静脉内。已经形成的血栓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
(2)临床表现:一般无全身不适,初期局部体征也不明显,随后病人自觉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肿胀。如果髂、股静脉内形成血栓,则整个下肢严肿水肿,皮肤发白或发绀,局部有压痛,浅静脉常有代偿性扩张。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
(3)防治措施:手术后应加强早期活动,尤其是下肢的自动或被动活动,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 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对容易发生静脉栓塞的病人有一定预防作用。如证实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全身应用抗菌素,局部理疗,并早期应用链激酶和尿激酶,对血栓的溶解有一定作用。
急性胃扩张
(1)病因与病理:水电解质的紊乱,麻醉口罩下加压呼吸时大量氧气灌入胃内,腹部术后持续性幽门痉挛,严重感染和休克等,均能诱发急性胃扩张。发病后胃壁张力降低,静脉回流障碍,大量体液与电解质进入胃内,使胃容量迅速、急据增加,胃腔扩大。
(2)临床表现:病人觉上腹饱胀和重物感,呈进行性加重。频繁、无力的呕吐,每次呕吐物的量很少,呕吐后自觉症状不减轻,呕吐物为棕绿色或褐色,潜血阳性。严重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迅速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调,甚至发生休克。查体见上腹部或全腹部膨隆,伴压痛,振水音阳性。胃管减压时,可吸出大量胃液,随后腹胀有所减轻。
(3)防治措施:腹部手术后应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是预防急性胃扩张的主要措施。治疗的方法:立即更换口径较大的胃管,彻底减压,并持续3-4天,以保证胃壁张力的完全恢复。同时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入适量的全血或血浆。
泌录系感染
(1)病因与病理:手术后泌尿系的任何部位均可并发感染,但以膀胱炎最为常见。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潴留,多次导尿和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均容易引起膀胱炎。膀胱的感染又可沿输尿管逆行向上,蔓延到肾盂。导尿本身的刺激,也可引起尿道和尿道球腺的感染。
(2)临床表现:单纯的尿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道和尿道口的疼痛,排尿时尤为明显尿道有脓性分泌物。膀胱炎发生后,则出现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和尿痛,有时伴有排尿困难。如出现发冷、发烧和肾区疼痛,则表示肾盂已有感染。
(3)防治措施:正确预防和治疗尿潴留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关键。已发生感染时,应碱化尿液,保持充分的尿量和排尿通畅。局部理疗、热敷和口服解茎药物,可解除膀胱颈的痉挛,减轻疼痛,同时可全身应用抗菌素。
切口感染和裂开
(1)切口感染:
1.病因与病理: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内源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近年来,肠道内的无芽胞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受到临床的重视。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10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
2.临床表现:手术后3-4天,已经正常的体温重新上升,应首先想到切口的感染。如同时出现切口的胀痛和跳痛,应立即进行检查。切口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的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溢出,均说明已发生感染。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3.防治措施:切口感染的预防应遵循的原则是:(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2)广谱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3)严重污染切口的延期缝合;(4)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等。近年来采用术前单次剂量的灭滴灵静脉滴注或肛门内应用,较明显地降低了腹部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感染的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切口已化脓时,应立即折除缝合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并剪去已经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膜和腱膜。脓汁应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缩短治疗时间,可加强交换敷料后肉芽新鲜的创面行二期缝合。
(2)切口裂开
1.病因与病理:切口裂开主要发生在腹部的手术切口。裂开的时间大多在术后1-2周左右,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术后切口愈合不佳;(2)切口局部张力过大,切口的血肿和化脓感染;(3)缝线过细,缝扎不紧,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缝合时腹膜被撕破;(4)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呕吐,术后胃肠胀气。
2.临床表现:病人在一次突然腹部用力后,随之切口疼痛并有血性渗出,有时甚至能听到切口崩裂的响声。严重时,有内脏由裂开的切口脱出,常见为大网膜和小肠袢,可发生休克。检查时可见腹部切口有不同程度的裂开,裂开可分为两大类:(1)完全性裂开一指腹均各层组织均已裂开,伴内脏脱出;(2)部分性裂开一皮肤缝合完好,皮下各层裂开,故无内脏外露。
3.防治措施: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如切口已裂开,无论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没有感染,均应立即手术,在腹肌完全松驰的情况下,重新逐层缝合腹壁,并加减张合线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运动才能增强胰腺功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