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发生什么是丙肝能治好吗感染,什么是丙肝能治好吗有哪些危害

当前位置: >
血液透析后30患者染丙肝
来源:寻医问药网
发布者:xywy
 本报讯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安徽霍山县人民医院做血液透析的就医者患上丙肝,据一受害者称,感染丙肝病毒者达到30多人。对此,霍山县人民医院表示此事属实,但人数暂时无法确定。  记者调查中发现,霍山县的储先生,因为身体不适在霍山县的一家医院做了体检,结果发现自己患上丙肝。而此前,储先生曾先后在霍山县人民医院做过100多次血液透析。  储先生表示因患尿毒症,他在霍山县人民医院透析治疗。但透析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身体不舒服,他起初以为身体不适是尿毒症引起的,但不少一起透析的患者称感染丙肝病毒。他开始对霍山县人民医院表示怀疑,到其他医院检查了一次。化验结果称其丙肝病毒呈阳性。据储先生了解,血液透析的患者中,至少有30多人和他一样感染丙肝病毒。  对于储先生反映的事,霍山县人民医院医生王某证实,的确发现有一部分的透析病人感染丙肝病毒。院方正在对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对于因透析而感染丙肝人数是否是30多人,王某表示人数暂时无法确定。  王某表示现在结果还没有出来,医院正在调查处理此事,医院透析中心正在进一步的规范改造之中。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中草药问][中草药问][丙肝][心脏病][肾病综合][肾内科]
大家都在搜:时评:陕西血透室丙肝感染事件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时评:陕西血透室丙肝感染事件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
这两天,有一条新闻已经刷爆了透析界的朋友圈。这就是陕西镇安县医院血透室的丙型肝炎感染事件。还没关注这条消息的朋友,请看如下央视新闻的视频,看过的请直接跳过。事实上,这一事件并非孤案,随便上网一搜,就发现近年来类似事件在全国各地的透析中心时有发生:2009年2月,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和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丙肝;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妇幼保健院血透患者感染丙肝;2011年8月,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2012年2月,安徽省淮南市新华医院血透患者感染丙肝事件;2014年9月,安徽寿县医院7名血透病人感染丙肝;2016年2月,这次轮到了陕西镇安县......这次事件一出来,很多朋友纷纷发来消息,说,卡哥,你不写点啥吗?虽然我本人就是血液透析的直接从业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我所在中心在至少10余年之内,从未发生过一例乙肝和丙肝交叉感染的案例,所以,对此问题其实关注的并不是很多。因此,在接到这个话题任务的时候,多少还有点忐忑,生怕自己写错了些什么,贻笑大方事小,混肴视听乃至于影响透析从业者和患者的心情甚至于干扰卫计委领导们的决策才是大事呀。但既然是本行业内部的案例,还是写点什么吧。写之前,照例,先复习一下新闻。新闻看上去很美的样子,标准的程式:发现问题(镇安县医院例行复查传染病,26例患者丙肝阳性),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找专家站台,丙肝感染的后果很糟糕),找到问题的根源(一笔带过,少数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然后解决问题(该问责问责,该下岗下岗,患者该治疗继续治疗)。坏事最终变成了好事,皆大欢喜。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新闻真的把问题的关键说清楚了吗?丙肝到底是怎么传染到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呢?该透析室是否是复用透析器?新闻中提到的整改措施中分机器、分区什么的,真的是问题的关键吗?换句话说,导致这次丙肝院内感染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呢?但可惜的是,新闻中对这些问题要么没有提到,要么语焉不详,目前,我们只能通过新闻中的一些描述以及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解读。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丙型肝炎病毒(HCV)。这就是一个HCV的病毒模型示意图,其病毒体呈球形,直径小于80nm(在肝细胞中为36~40nm,在血液中为36-62nm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由HCV导致的肝炎就是所谓的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是经血传播,所以,针刺、输血、吸毒等行为是传播丙型肝炎的高危途径。事实上,丙肝病毒是在1989年才被成功克隆出来并被命名的,所以,很多早期的丙肝患者都是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的。其他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等。一般的日常接触,如亲吻、拥抱、共进食物什么的都是不会传播的。那么透析过程中,如果发生了HCV的感染,可能发生在哪些环节呢?新闻中说,据初步调查,发生此次院内感染的原因系少数医护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的。这里所说的操作规程,应该指的是卫生部于2010年颁布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业内也简称SOP。在这本SOP中,关于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治疗中,有如下规定:第3章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4、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新闻中后半段的整改措施中,开辟专机专区隔离透析,这似乎与SOP的要求是相符合了,而且,似乎在暗示未分区分机器透析可能是造成此次感染的罪魁祸首。不过,新闻中还提到,该中心之前是有乙肝病区的,所以,应该是按照SOP要求进行了分区的,只不过之前没有接收过丙型肝炎的患者而已,所以,没有专门开出丙肝病区来。而且,通过新闻中最开始该中心在进行”例行“体检时发现了丙肝阳性患者这一事实来看,该中心每年两次进行血液途径传播传染性疾病的检测也是基本到位的。而这也是与SOP要求相符合的。第3章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十、感染控制监测2、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2)对长期透析患者应该至少每6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好,既然按照规定常规定期检测,那至少半年之前,该中心是没有丙肝阳性的患者的,而且该中心也是进行了分区分机器的(乙肝有分区)。应该说至少在这两方面,该中心是遵守了SOP的要求的。那么,为何还是发生了丙肝感染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分区分机器是否真的对降低丙肝感染发生率有效呢?说起来,美国KDIGO早在2011年就发表了一部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的指南。让我们来看看吧。关于透析患者HCV的预防,该指南中是如此建议的:3.1 Hemodialysis units should ensure implementation of,and adherence to, strict infection-control proceduresdesigned to prevent transmission of blood-borne&pathogens, including HCV. (Strong)Isolation of HCV-infected patients is not recommended&as an alternative to strict infection-control procedures for&preventing transmission of blood-borne pathogens.(Weak)The use of dedicated dialysis machines for HCVinfected patients is not recommended. (Moderate)Where dialyzer reuse is unavoidable, it is suggested that&the dialyzers of HCV-infected patients can be reused&provided there is implementation of, and adherence to,&strict infection-control procedures. (Weak)3.2 Infection-control procedures should include hygienic&precautions (Tables 18 and 19) that effectively prevent&the transfer of blood—or fluids contaminated with&blood—between patients, either directly or via contaminated equipment or surfaces. (Strong)It is suggested to integrate regular observational audits of&infection-control procedures in performance reviews of&hemodialysis units. (Weak)翻译一下:3.1 血液透析中心应当确保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防止包括 HCV 在内的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强)●不推荐将 HCV 感染患者隔离以替代严格血源传播感染控制措施。(弱)●不推荐 HCV 感染患者专用透析机。(中)●在血液透析器复用的透析中心, 在 HCV 患者透析器复用不可避免情况下, 建议 HCV 感染患者的透析器在严格遵循感染控制措施下复用。(弱)3.2 感染控制措施应当包括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 防止血液或污染有血液的体液在患者间直接传播或通过污染的设备或物体表面传播。(强)建议对血液透析中心进行整体的常规感染控制措施监测。(弱)诶,这怎么跟我国SOP的要求不一致呢?咱们要求必须分机器分区,美国咋还不推荐分机器呢?换句话说,同一台机器,如果先给丙肝患者透完了之后,再给下一个阴性患者透析,第二个患者是否会被传染上丙肝呢?首先,从理论上讲,如前所述,丙肝病毒的直径是36-40纳米,而透析器的膜孔径是50-150个埃。埃是啥?埃指的是一个氢原子的直径。大概10个埃相当于1个纳米。40个纳米的个头,要通过5-15个纳米的膜孔径,您可以想象一个胖子挤门缝时的场景。所以,理论上,丙肝病毒是不会通过透析器的膜进入透析机里面去的。具体来说:如果说透析器反渗导致感染,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病毒第一班从感染患者的血液侧到达透析液侧——不可能;病毒停留在机器透析液内部循环,而现代透析机的透析液是单向流动的——不可能;第二班再通过透析液侧到达第二个患者血液侧——不可能。这就是美国KDIGO指南中针对HCV患者不建议专机透析的理论依据。事实上,这两天在我的一个有美国专家参与其中的一个专业微信群中,一位美国的透析中心的专家也证实,在美国HCV患者确实是不分机器的。这一观点也在DOPPS研究中得到了证实:隔离措施对于控制HCV感染并无特殊益处。既然不是专机专区问题,那么,又会是什么问题呢?在KDIGO指南中关于HCV的预防中,更加强调的是医护人员的标准操作规程。这其中,手卫生问题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具体应当如何做呢?在KDIGO指南中,做出的是如下建议:在接触病人或透析设备前后,工作人员必须采用肥皂洗手或抗菌洗手液洗手和冲洗,在没有明显污染时可用含酒精干洗手液擦手;除洗手外,工作人员在照护病人或接触任何可能的污染表面必须戴一次性手套,离开透析时脱下手套;病人到达和离开透析应该洗手或采用含酒精干洗手液擦手。而我国SOP中,对手卫生问题是如下建议的:1.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2.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3.工作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4.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5.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手卫生这事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拿KDIGO指南中举的一个案例,西班牙的一项研究显示,接触患者后,仅有36%的医护人员洗手,而仅有14%的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进行了洗手。扪心自问,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也不是那么到位。可见真正贯彻落实这一措施的难度。当然,除了手卫生之外,其他的预防措施还包括医患的宣教、机器的消毒(包括机器表面和内部的消毒)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理。具体到镇安县的案例,到此是否找到答案了呢?从新闻中透露出的蛛丝马迹来看,所说的”少数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是否指的就是手卫生什么的呀?一共43个患者,26个感染了丙肝。这比例都60%左右了。这平时的防控措施得多差才有可能导致如此大面积的爆发呢?想想这种可能性也不是很大。那么,还剩下最后一个环节了:透析器的复用问题。所谓复用,指的是透析器的重复使用。我国目前没有完全禁止复用透析器,但应该满足如下几个条件:一、可复用透析器。如果标称一次性透析器的进行复用,违规;二、全自动复用机复用。如果进行手工复用,违规;三、透析用的管路不允许复用。如果管路复用,违规。想象一下,一拨患者下机了,大部分是复用的透析器,而如果还是手动复用,所有复用的透析器都扔在一个大池子里。这时,如果有一例丙肝感染患者,那么,在不进行严格消毒和隔离措施的情况下,是否其他透析器也都容易沾染上丙肝病毒?思前想后,也只有这一种可能,能够造成短期内如此大规模的丙肝院内感染。而且,从之前发生的几次其他医院的丙肝感染报道中,不正规的复用透析器正是导致大规模感染的关键因素。可惜,这一次,至少截止目前从新闻中得到的信息中,关于这一最关键的因素,仍是语焉不详。前面的层层剥笋,此次陕西镇安县血透室丙肝感染事件的真正元凶似乎已经能够露出水面了,那就是不正规的进行复用透析器。只不过,这一点尚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全是我个人的一种猜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还有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首先,复用并不是原罪。美国很多透析中心直至目前还在复用,单支透析器甚至能够复用80次之多。一个患者每年仅需两支透析器,想一想都觉得好省钱。所以,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我甚至认为,复用透析器在若干年后还有可能慢慢重新成为主流——真的能给国家省钱呀!但一定要正规复用,那种如同手工作坊式的复用模式必将慢慢淘汰。其次,看一下这张KDIGO指南中的图:这是世界各国(没有中国数据)透析患者HCV感染比例。可以看到,即使透析质量最高的日本,其透析患者中HCV阳性的比例都高达20%,其他国家中甚至有高达68%的。这说明,血透患者确实是丙肝的高发人群。在我国目前这种血透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而透析患者井喷式增长的时代,发生类似于陕西镇安这种事件,偶然中也确实有很多的必然性。这至少说明我们的透析事业还有很多亟需改善和加强的地方。但是,请万万不要因为这些个案而对整个透析事业进行摸黑。您可能也注意到了,文章最前面所提到的几个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基层的医院。而国内大部分透析做的比较到位的医院,其交叉感染率甚至是可以降低到0的。最后,视频中那位肝病专家的话一定要正确理解。丙肝病毒感染后,确实有可能导致肝脏的炎症、纤维化、甚至于肝癌。但是,这一比例毕竟是非常小的。大部分患者仅仅是感染后呈现携带状态而已。问题发生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采取鸵鸟政策,让我们拭目以待,再继续关注事件的发展吧。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BDGJXYZ>>>>热点专题:||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原因来源:&& | &是种隐蔽性,前期极难发现,而且丙肝容易发现传染,尤其透析患者容易感染丙肝。那么为什么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丙肝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原因1、共用透析设备。中东地区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没有为丙型肝炎专设透析机前,透析患者中的丙型肝炎的年感染率为6.8%;在对丙型肝炎进行隔离,专用病房和透析机后,年感染率下降到1.01%。2、反复输血。透析患者常常会发生,因此输血治疗的机会较多。我国有文献报道,每输一次血,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增加1.8%。3、透析器反复使用。透析器复用可以降低首次使用综合征和过敏的发生率,并可减少透析费用。但据巴基斯坦报道,复用透析器的患者丙毒的感染率为60%,而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的患者丙肝病毒感染率仅17%。4、护士的行为。沙特阿拉伯的研究显示,护理丙型肝炎患者后,护士的洗手液中丙肝病毒的检出率为23.75%。如果护士不注意洗手,再去为其他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就有可能造成丙型肝炎的传播。5、透析患者多存在、贫血等并发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更容易感染丙型肝炎。6、透析设备消毒不严格。意大利的研究显示,在透析病房未采取任何措施之前,透析者中的丙型肝炎感染率为25%~39.4%。后来他们对丙型肝炎不分机,但对透析设备进行严格消毒,2年后丙型肝炎的年感染率降低至0.54%;又经过3年,他们对丙型肝炎采取既分机透析,又严格消毒透析设备后,丙型肝炎的年感染率下降到0.36%。比利时的透析病房透析器反复使用,但对丙型肝炎采用严格的分管分机和消毒措施后,54个月使丙型肝炎的感染降低为0。综上所述,透析室里的严格规范管理和消毒隔离对丙型肝炎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如有健康疑问,可到全球医院网公众号(webQQYY)咨询。(责任编辑:格林)掌上淘医安卓版
全球医院网公众号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分享到:相关阅读:······上一篇:下一篇:疾病热文阅读推荐········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我来说两句肝病编辑推荐····疾病热点排行榜········精品推荐····热点药品全站热点推荐省份地区科室不孕不育呼吸内科脑外科血管外科其他科:精神病科急诊科肝病合作商家
(C) 版权所有
本站常年 :福建八闽律师事务所 陈学龙律师、 北京大成(福州)律师事务所 陈杰律师特别声明: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公司移动应用掌上淘医安卓版掌上淘医TV版分享到:丙肝比乙肝还严重&哪些情况不会传染丙肝?
&&&&来源:&&&&
原标题:丙肝比乙肝还严重 哪些情况不会传染丙肝?
  目前,尿毒症病人有三种方法,除血透外,还有腹透和肾移植。血透是通过透析机净化血液,每次治疗时都要进行血管穿刺,多人使用同一台透析机或复用透析器,一些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就容易借此传播,其中包括丙肝。病人血透时间越长,感染丙肝的几率就越高,我国的感染几率在30%左右。
  丙肝的凶险程度不亚于
  乙肝几乎无人不晓,大家已经对其有了足够的重视,然而近年来丙肝的发病率悄无声息地增加却少有人知,让人们猝不及防。中国有9000万至1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丙肝的数字也不低于4000万。而丙肝之所以能“逍遥法外”,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症状隐匿,另一方面是人为的“忽视”。俞海英说,因为目前常规体检中不设丙肝检查,患者往往是在看别的病的时候被检查出丙肝的,至于究竟什么时候患上的病,几乎一无所知。
  更为要紧的是,丙肝病毒可对肝脏进行持续性破坏,该病毒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癌、肝硬化的几率要大于乙肝。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25年后有5%-25%发展为肝硬化,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年后肝功能失代偿30%,每年肝癌发生率为1%-3%。目前,丙肝报告死亡数已上升至报告传染性疾病中的第五位。
  丙肝的三个传播途径解读
  1、血液传播
  ⑴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⑵ 经破损的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预防丙肝要从这两点切入
  1。丙肝在个人预防措施上:在经血接触的方面应注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消化道等的有创检查须到专业正规的医院;纹身、刺眉、扎耳洞等有创要到消毒彻底的正规场所;输血的话要采用正规血站供应的血液和血制品等,在个人血液接触问题上做到位,对丙肝的预防是很关键的一步。
  2。丙肝预防在医疗卫生上的强化:对手术器械、介入性检查器械等应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才可实施第二次使用;强化献血人员及器官移植供者的抗-HCV筛查;加强对血制品的严格检测以确保安全无污染;加大丙肝预防措施的宣传力度等,在卫生事业上做到认真负责,可有效预防因医疗引起的丙肝传播几率。&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为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所以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杀手”,因此建议丙肝的易感人群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从而降低感染丙肝病毒的几率,很多人认为做血液透析也会感染丙肝,那么做血液透析感染丙肝是真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丙肝的传染性很强,传染途径很多,但其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血制品等都可能引起丙肝的发生。丙肝所谓的经血液传播是指乙肝病毒进入健康患者的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细胞内即可导致感染,一下是常见的丙肝血液传播情况: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百分之七十以上是丙型肝炎。2、注射、、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百分之八十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丙肝病毒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3、母婴传播:母亲为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感染丙肝病毒的机率约百分之十。4、其他:清毒操作不严格如果有以下的行为发生,提醒您有必要到医院进行相关的筛查:在非正规医疗机构输过血或献过血,割双眼皮,纹身、修面及扦脚、打耳洞,非正规医疗机构拔过牙等。丙肝是怎样通过血液传播的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丙肝虽然没有乙肝传染性强,但是,一旦感染了丙肝病毒也是后患无穷,所以,预防丙肝十分有必要。
本文延伸阅读
丙型肝炎是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是通过输血、血制品、血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途径,而引起的血源性传播...
丙肝也叫做丙型肝炎,这种疾病往往就是因为丙肝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肝部疾病,对于丙肝相信很多朋友对这种肝病是比较熟悉的,很多患者都为自己患上丙肝一...
丙肝患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有助于疏肝气、养肝气、解肝郁、利肝胆,提高身体免疫力,可点肝俞穴、理三焦、按期门、拨阳陵。...
丙肝是一种比较复发的肝病,由于每个丙肝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所以治疗重点不同,选用的药物也有一定的差别,不过,要想彻底治愈丙肝,关键在于抗...
丙肝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肝病,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地对...
北京协和医院
东院: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西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
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丙肝把血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