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残局老卒搜林破解视频的人大便怎样

“红光满面”为哪般,扒一扒关云长患高血压的可能(下)
上一回,我们从现代医学角度列举人脸红的各种原因,去理解关云长“面若重枣”为哪般。有读者反映,历史上的关云长不见得是“脸色发红”,更可能的是因为红色是英雄本色,是正统的,正义的,代表着反抗精神的,所以关公的“面若重枣”很可能是底层平民的意愿,宣示着民间的一种反抗斗争精神。
当然,文化因素也可能是关公脸红的一种原因。
认真说来,关二爷是不是高血压,我们只能分析其可能性,却不能确定其必然性。
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分析关二爷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提醒自己和亲朋好友,定期测量血压,控制血压,保护自身健康。
在古代没有给关云长明确诊断高血压,我们只能从一些资料去分析推测一二。
第一点是关云长“夜读春秋”的故事。
据民间传说,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东征刘备(下邳之战),刘备败奔袁绍,关羽和刘备的甘、糜二夫人成为曹操的俘虏。
在张辽的游说下,关羽以“三约”回应“三便”,降汉不降曹,曹操一概应允,关羽方降。在馆驿安歇时,曹操安排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一个房间,想让关羽乱君臣之礼,然而关羽让两位皇嫂在里屋安歇,自己门外秉烛夜读孔子所著《春秋》,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也许“夜读春秋”是民间对关羽形象的一种美化,然而如果关二爷是“熬夜高手”呢?
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可通过加速心率,提高交感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和加重钠潴留,最终增加高血压的易患性。
第二点是关羽的性格及情绪特点。
关羽的忠、义、智、勇已然是公认的,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是易怒的。
其一,诸葛瑾涉江替孙权世子求婚,“欲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云长一听此言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
虽然小编也觉得这婚姻政治色彩很浓,但总算也是携手做大做强的一番美意。纵然不愿允婚,好歹客气两句,居然用“犬子”形容孙权的儿子,反应如此激烈。关老爷这种速怒症的情况在演义里有很多,这里不细说了。
其二,费诗捧诰命投荆州来。云长出郭,迎接入城。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
要说起来,本应是“英雄不问出处”,老黄头还与关二爷交过手,人品武艺也没得说,老黄头投靠刘备后,收川立功,定军扬威,斩杀夏侯渊于定军山,也并非无名之辈……关二爷如此瞧不上老黄头,还因为与老黄头一同受封“五虎将”而大怒。
其三,关羽右臂受箭伤后,众对曰:“某等因见君侯右臂损伤,恐临敌致怒,冲突不便。众议可暂班师回荆州调理。”公怒曰:“吾取樊城,只在目前;取了樊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剿灭操贼,以安汉室。岂可因小疮而误大事?汝等敢慢吾军心耶!”凭关羽一己之力莫说径到许都,剿灭操贼,就连眼前之樊城也无法战取,傲慢的关羽在水淹七军后,愈发自我膨胀!试想,若面对现实,班师回荆州,哪来后患?
综上所述,关羽的身体一定不太健康。从中医讲他是肝阳上亢,用西医的病名是:高血压。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如果周边的亲人、朋友、同事40岁以后出现红光满面的表现,有可能就是高血压症状,切莫不要以为是身体健康的表现,一定要建议他去查个血压,血脂。高血压诊断很简单,治疗也很容易,如果不慎患上高血压,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少盐、少油。尽量不吃腌制的、酱菜等含盐量多的食品。不要吃动物性的油脂,食油尽量选择花生油、葵花籽油和豆油等植物油。可以在每天早晨、黄昏或者晚上睡觉前挑选两个时间到户外散步15~50分钟,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呼吸清新空气,能够简单有效地防治高血压。此外,如果高血压不严重,可以进行慢跑和长跑。
最后,小编希望大家多关注周边亲人、朋友是否有红光满面的症状,如果有,一定要及时检查,及时就医。
(1)《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关系的现况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13年9月第11卷第9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MzQyMDIx.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在病痛困境中咱们共闯难关
在病痛困境中咱们共闯难关
&&2月20日晚上我摔倒了,右腿剧痛,躺在地上动不了。急救车送我到同仁医院,拍片检查,股骨颈断了,股骨头掉下来了,需要手术。可是我没能立即住院。骨科已经没有了床位;我84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手术有风险,接纳我也有一定难度。急诊室的陈主任在医院内协调商议良久未果。我的孩子去催问,急诊室很为难又很委婉地劝说:可以到别的医院试试,或可考虑回家养着去。到别的医院,我手术的风险不是依然存在吗?回家养着不就是意味着在不停歇的剧痛中等候死亡吗?无奈中我甚至想到自杀。
&&儿子儿媳孙子焦急地和医院交涉,单位老干部处处长也赶来交涉。我于剧痛中躺在急诊室两夜一天后,在陈主任的努力下,我进了病房。感谢给我主刀的赵鉴非主任医师,他肯冒很大风险接受我。在手术前,他来看望了我,并利用等候化验结果的时间,很耐心地把我儿子儿媳找去详细谈了风险之大,有出意外的可能,容易发生医患纠纷。我们在病房开了家庭会议,我身体的条件确实很不好,手术难度很大,医生冒着风险来拯救我已很难得。我们做好两手准备,即使死于手术台上,也绝不会闹纠纷。我儿子儿媳向赵主任表明态度时,赵主任说了一句极有分量又极具高度的话:“咱们共闯难关!”这六个字使我们无比感动,极大地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鼓舞着我们配合医生勇对困难。
&&当我进手术室前,我心情平静地对儿子儿媳说:“即使发生意外,我就此走了,也无遗憾,我是在亲人的爱和医生的仁爱中走的,是幸福的。”这可能是我们的诀别。我相信他俩会在我走后将这话传达给我的老伴,每天在家等候我信息的86岁老人。不要悲伤痛哭,和六十多年风雨同舟的伴侣做温馨和平的诀别吧!
&&手术非常成功。我从麻醉中醒过来,睁眼看到守在床边的儿子,强烈的幸福感充满了胸膛。我从重症监护室转到病房,赵鉴非主任又来看我,告诉我:“你以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这对我又是极大的鼓舞。从2月20日手术后,几天时间好像是浓缩了的岁月,集中地经历了突然的苦难,死亡的逼近,向乎无望的等待,自杀的考虑,诀别后活下来的欢乐,医患和谐一体的切身体验。特别感谢赵鉴非主任。我提供给他极难的条件,他给我最完美的答案:以他的仁心、仁术搀扶我跨越了死亡的鸿沟,消除了剧痛的折磨,恢复了活动的能力。
&&难能可贵的是我还有两个好邻居:陈军、杨志舫。从我摔伤的当时,我就得到她俩有力的帮助。我摔倒在地时,因为动换不了,大声喊老伴儿。他年老耳聋听不见,隔壁的杨志舫第一个赶来把躺在地上的我抱到怀里。陈军闻信后也于我儿孙从自己家赶到前来到,给120打电话,准备齐全去医院的证件等,还准备了在急救车上裹我的棉被,怕我冻着。又让他儿子下楼到楼门口接急救车。我儿子儿媳孙子和急救车同时赶到。这两位邻居安抚我老伴儿在家等候,和我的儿孙一同送我去医院,直忙到后半夜才回家。
&&陈军在我们社区当了12年居委会主任,很了解我们两个80多岁的老人生活的困难,退休后就来我家帮了很多忙。她婆婆去世前瘫痪了12年,有照顾老年病人的经验。杨志舫住在我隔壁,平时就对我们两个老人很照顾,她曾经到敬老院做过义工,对老年人的处境很同情。而且她做过和我同样的大腿手术,了解我的痛苦。
&&想不到,我出院五天后,腰出了问题,又是剧痛,可能是骨折,也许是软组织挫伤,也许二者兼有,总之痛得站不了,坐不了,大小便都下不了床,卧床不起了,靠止痛药度过漫长的日日夜夜。陈军、杨志舫给予我极为感动人的帮助。早上擦澡,晚上烫脚,接屎接尿,喝水吃药,一日三餐,到医院取药,到超市买尿不湿……不是偶尔为之,不是三天五天,我卧床三个月,她们自始至终耐心地服侍着我。除了耐心地照料,她们抓住我身体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帮我克服焦躁不安,提醒我树立信心,不仅给予我生活的帮助,更给予我精神的支撑。
&&现在我已经下地活动,行走和正常人一样。我感谢给予我帮助的一切人,尤其是赵鉴非医生和陈军、杨志舫两邻居。
&&一个医生,两个邻居,超越了泛泛的医患、邻里关系,以他们仁爱之心的魅力与力量挽救了我的生命,使我在伤痛的困境中,得以幸福地沐浴在医患、邻里之间亲密和谐的美好氛围中。
&&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多,许多人都有感觉。怎么对付这个“终身”疾病,不少患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医。中西医怎样结合来防治糖尿病?最近,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民力健康传播中心、北京慢病防治管理协会、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主办,本报协办的中医药发展高端座谈会——糖尿病防治专题会上,针对中医药结合治疗糖尿病,中医治疗优势等问题,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强调,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要弄清优势,做科研,多学科交流。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王彦峰理事长说,一方面是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思路放开,要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相结合来思考,少一个病人,多一份健康,才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糖尿病的“三五防糖法”
&&向红丁&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中国糖尿病现状不容乐观,一是病人数量剧增,二是花费很大,三是并发症危害严重。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我总结为“三五防糖法”。
&&第一个“五”是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比如遗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这些因素中有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呢?为此,我们设计出第一个“五”,即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放松一点、药服一点。
&&第二个“五”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糖尿病的治疗方式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这五驾马车也适用于其他慢性病的治疗。
&&第三个“五”是监测糖尿病的五项达标。糖尿病的达标有很多项,有五项最关键。第一是体重,不达标准就要减肥。第二是血糖达标,血糖高就要降糖。第三是血压达标,血压高就要降压。第四是血脂达标。第五是血黏稠度达标。病人远离这五个“杀手”。
&&另外,我认为糖尿病特别适合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但应该各自摆好位置。我的理解是,西医有明显的、强大的降糖、降压、调脂的作用。而中医能够因人施治、辨证论治、可以根据每个病人的特点调节用量。同时,中医的活血化瘀理气功能对于糖尿病许多并发症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突破治疗难点&发挥中医优势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难点和发展方向上,我觉得有几个点是很值得进行研究的。一个是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保护,探寻有效的中药及配方是一个方向。再一个是糖尿病疑难并发症。其实中医在治疗并发症上底气是比较足的,像糖尿病重症神经病变治疗,眼底病变治疗,以及糖尿病三期、四期、五期以后的肾病治疗,老一辈有一些代表性的研究,非常值得中医进一步做更大规模的研究。
&&另外就是在糖尿病的预防上,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在预防方面有非常好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前期,现代医学并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而中医药正可利用毒副作用小的优点来开发相应的药物。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综合征,病人往往是在肥胖的基础上有代谢紊乱的情况,中医在这方面的治疗也很有潜力。尽管现代医学在降糖、降脂、降压方面有非常强的疗效,但是如何解决代谢综合征“一石多鸟”的问题,现代医学没有解决,中医也没有完全解决,所以在这方面中医有很大的空间。
&&中西医结合要“1+1大于2”
&&梁晓春&&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医疗模式,两者结合是很有前景的。西医治疗糖尿病,治疗靶点明确,对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调节疗效显著,起效快。中医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防治方法,从体质、饮食、心理等多方面综合调理,在中医古籍中都有记载。但医学发展到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因为典型的“三高一低”症状来就诊的,而是在查体中发现血糖异常,这就需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中西药联用。大家一般认为西药作用强,副作用大,而用中药缓和、安全,所以中药西药都用。但大家没有去研究中药西药合在一起用时,它在体内的代谢状况和作用机制。中西医何时一起用?在体内是不是“1+1大于2”,还是此消彼长,现在这样的研究还没有。中西药联用,首先要考虑安全不安全,如果安全才考虑有效没效,所以中西医结合的时候,安全性和有效性能不能1+1大于2是很重要的。我们希望中西医联用能够减轻毒性、增大疗效。
&&中西医结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赵进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并发症有大血管的,有微血管的,也有血管神经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最典型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被称为“三联症”。这些并发症在早期的时候,症状往往不是很典型。比如糖尿病肾病在早期干脆就没有症状,仅仅表现为蛋白尿。视网膜病变也很容易忽视,有些人自认为是上了年纪眼花了。而这些并发症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肾衰、糖尿病足等。
&&对于糖尿病肾病等这些不容易被察觉的微血管并发症,首先应该强调早诊断、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该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总的原则:“防治结合,寓防于治,分期辨证,综合治疗”。
&&另外,糖尿病防治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降低血糖,而应是健康长寿,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来减少并发症。比如对糖尿病肾病,就要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等。另外,就是多种方式结合治疗,包括中医药治疗、针灸按摩、推拿、气功,再加上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等。既强调综合治疗、整体认识疾病,又强调个体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开展生活方式干预,使已经得糖尿病的少得并发症,已经得并发症的别让它发展,最终降低致死、致残率。
&&中药开一种方子
&&吃半年&不可取
&&李怡&北京医院中医科
&&在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中,老年人是个核心人群。我认为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治疗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是老年人必须要强调的,尤其一些高龄老人,病程较长,预期低血糖发生的危险较大,各种并发症较多。所以干预方法也要个体化。比如饮食,老人如果是北方人,吃了一辈子面食,为了控制血糖,非让他改成米饭,老人吃完胃肠道不舒服。虽然血糖控制好了,但生活质量并不高。另一方面是要整体、综合的治疗。一些老年人不单有糖尿病的问题,还有其他疾病。所以如果光考虑降糖的问题,可能就有所偏颇。干预方法也不应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糖尿病上,而是考虑其他相关疾病,在治疗时同时兼顾。
&&从这两个方面来说,中医药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方面,尤其是老年人,建议尽量能用非药物疗法就不用药物,能用中药就尽量不用西药。另外,中药讲究药证相符。如果一种药吃了两三个月,症状没有明显改变,就不要再吃。那些开一种方子吃半年甚至一年的行为是错误的。最后,在持续高糖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不建议再使用中药了,这时候该用西药就得用西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
&&要科学评价
&&刘铜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虽然有几千年历史,但是一直被人们所质疑。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优势是什么?
&&第一,我觉得应该针对不同的病人去进行治疗,每个病人的情况和生活质量都不一样,所以必须有一套跟现代医学结合的评价体系,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就很难说服大家。
&&第二,中西医结合方面一定要有依据。比如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如果在这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了更科学的效果评价,就有了合用的必要性。再就是药理学上的研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也应该拿出实际证据来。
&&第三,应该多增加一些对于成方制剂的研究,以客观证据证明成方制剂的作用。另外,在药物剂量和疗效的问题上,也应该有更多的研究,因为有些药物增加剂量,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害,疗效可能还不如中剂量。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要占有一席之地,要想真正突出优势,就必须有一套客观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医仅是经验医学的内容不利于中医发展,我们要找依据、找方法、找不同,才能真正突破。
&&魏军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糖尿病的非药物疗法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疗法和日常护理等方面。
&&■饮食疗法: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进行药膳治疗,再通过患者的饮食规律和饮食量进行调节,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跟饮食调理应该是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补益作用主要靠食物。
&&■运动疗法:有助于血糖控制、减肥和代谢,还有助于防止相关并发症。运动疗法在初发的糖尿病病人中,还可以改善心血管的状况。
&&■心理疗法:正所谓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忧伤脾,情绪的变化可以引发血糖波动。患者应该有良好的心态,这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非常有帮助,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调整。
&&■针灸推拿:这不是指病人自己随便去做针灸、推拿,而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比如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出现肢体麻木、刺痛可以通过推拿来改善,推拿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或者辅助来改善血糖,但对一些糖尿病新型合并症的病人不建议做推拿。
&&■气功疗法:气功疗法具有心身疗法和体育疗法的双重作用。静功偏于心身疗法,动功偏于运动疗法。气功强调自然、放松、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有利于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防治。
&&■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家庭的关爱、护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用药护理,病人配合医生用药,达到心理平衡,来提高生活质量。
&&冯兴中&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
&&用药物治疗糖尿病,大部分病人都面临两种选择,中药还是西药?实际上,超过半数的病人是中药西药同时用。这两类药物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选,怎么结合最好?
&&糖尿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高血糖,西医的治疗是针对高血糖来进行靶向治疗,比如胰岛素。这类化学药物降糖作用迅速,强度也非常大,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但这些药物不能够解决糖尿病所有的问题。比如并发症,即使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前提下,也很难完全杜绝或者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特别是某些糖尿病的特异性慢性并发症,即使血糖控制得非常好,到了一定的年限也会出现并发症。因此目前来看,单纯使用西药虽然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却不能解决全部的糖尿病问题。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除了传统的中药汤剂之外,也研发了很多糖尿病中成药。其降糖效果远远比不上西药。但我们要明白一点,中医药治疗任何疾病从来不是针对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患者的功能状态、所处的身体内环境进行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调节和整合,起到调节、稳定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和病损情况,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通过改善他的身体内环境来提高患者或者人体自身的自组织能力,来对抗糖尿病。还可以通过抑制还原酶、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机制来缓解或减缓糖尿病进程。
&&总的来讲,治疗糖尿病中药和西药各有所长。中西药并用,发挥中药和西药的各自优势对糖尿病人有益。
&&高彦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如何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费用,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发挥好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非常有必要。
&&治未病有三个层次,一是未病先防,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采取中医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二是已病防变,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中医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或防止病情加重;三是已变防渐或者病愈防复,对已诊断的糖尿病并发症,采取中医干预措施,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残废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病先防的具体操作:一是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概括讲,糖尿病饮食应是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二是根据病人的年龄、体力情况制定个体化体育锻炼治疗方案,太极拳是非常好的运动,每天的锻炼时间在30分钟到1小时,每周5天以上为宜。三是控制体重,如果超重的话,应该在1年内把体重降低5%到10%。四是中医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通常不是肥胖就是年龄较大,这些人往往表现出口干乏力,大便干、爱发脾气。这些其实是气阴两虚,这就应该用中医的方法进行干预调节。
&&■已病防变的具体方法:用中医药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尤其是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综合性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降糖、降压、调脂)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丹七片、银杏叶片等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益。
&&■已变防渐:是把“治未病”扩大化。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病、眼病等,通过中医治疗后,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如对于糖尿病性心脏病可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活血理气的中药;对于糖尿病脑血管病可用化痰开窍、活血通络的中药;对于糖尿病肾病可采用中药分期辨证论治,使患者尿白蛋白明显减少、肾功能明显改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肾衰的进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采用滋补肝肾、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的中药;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中药口服、中药外洗、配合穴位按摩,可使患者下肢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成语与健康
&&“夜不成寐”源于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八·虔州城楼》: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原文是“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予因道昨见者。是日徒于孤独,竟夜不能寐。”
&&然今日之夜不能寐竟成了遍及全球的普遍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全球约10%的人有慢性失眠(入睡和保持睡眠困难)。中国是最高发的国家之一,有一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时启动的有关睡眠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万多被调查者中有45%的人有睡眠障碍。有关专家反映,失眠已成为神经科门诊的第二大疾病。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人在24小时内有一个“睡眠——醒觉周期”。当我们的睡意来临时,正是这个周期睡眠阶段的必然反应。可对于失眠者来说,就是“睡眠——醒觉”循环遭到了破坏。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睡眠——醒觉”的同步循环错乱呢?主要因素有:
&&1、易感素质:这与个人体质上存在着一种弱点有关,个性偏于内向的人,精神比较敏感,遇事容易多思多虑,对某一件事总是放心不下,以致易患失眠症。
&&2、精神心理因素:由于精神心理上受到某种强烈的外因刺激。如家庭离异、邻居吵架、单位同志之间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等,引起焦虑、不安、过度兴奋,难以安眠,导致失眠。失眠本身又成为焦虑、紧张的刺激原因,使失眠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3、环境因素:因住家周围环境或家庭房间内如噪声、强光、温度等干扰,工作中的“三班倒”,学习时的“开夜车”,出差异地环境不适应,或出国远程旅行时差调整不佳等,均会扰乱正常睡眠和觉醒的节律,引起失眠。
&&4、疾病因素:有心脏病、肝炎、肾病、哮喘、溃疡病、关节炎、疼痛、咳嗽等躯体疾病,特别是脑动脉硬化、颈椎病影响脑动脉供血而引起脑缺血的病人,常会失眠。
&&5、药物因素: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焦虑药或安眠药,还有扩血管药、某些抗菌素、抗结核病等药物均有发生严重失眠的副作用,要引起注意。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除去因服用药物和其他物质引起的失眠外,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
&&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痰热内扰: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不寐;阴虚火旺: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五心烦热,耳鸣健忘,心烦不寐;心脾两虚: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多梦易醒;心胆气虚: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睹异物,或涉险临危,表现为胆怯心悸,遇事易惊,噩梦惊扰,夜寐易醒。
&&如何有效地恢复“睡眠——醒觉”循环?除了需要医生的辨证施治,患者在生活起居上的积极配合甚为重要。
&&一、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二、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
&&三、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四、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等;
&&五、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
&&六、不要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工作。平时要坚持定时休息,晚上准时上床睡觉、早上准时起床的生活习惯;
&&七、讲究睡姿。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是向右侧卧,微屈双腿。这样,心脏处于高位,不受压迫;肝脏处于低位,供血较好,有利于新陈代谢;胃内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肠推进,可促进消化吸收。同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呼吸匀和,心跳减慢,大脑、心、肺、胃肠、肌肉、骨骼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氧气供给;
&&八、多亲近自然,放松紧张烦躁的心情。
“钟声”能防病?
&&“晨钟暮鼓”,是指过去寺庙用早晨撞钟,黄昏击鼓来报时。苏州市西的寒山寺有口大铜古钟,每每发声音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声波,据说能杀灭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调节人体神经功能,起到气功中的物理治疗作用。更有报道说:居住在寒山寺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因常闻其钟声,极少患心理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且高寿老人也为数不少。这一说法有待进一步证实。不过,钟声能“驱邪去病”的传说由来已久。
&&古钟为古乐器之一,古代祭祀、宴乐、奠基、丧殡、治病等都要“鸣钟”驱邪。至于音乐有益健康,古人也早有认识。我国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中有“五音配五脏”之说,即不同的音乐对五脏六腑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效应。《史记》也载:音乐可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更明确提出:“乐者,亦为药也”。
&&古钟之声是怎样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呢?近年来,已有研究人员对古钟的养生功效做过研究。研究证明,敲钟时除了产生普通声波外,大多数古钟还能产生强大的超声波,因此,这是钟声能“驱邪防病”的奥妙所在。因为试验证明,一定强度的超声波不仅能杀灭一些致病微生物,还可杀死狂犬病毒、脑炎病毒,对百日咳、白喉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另外,医疗上曾利用超声波照射灭菌,可以获得防护血清,而这种血清可以用来对抗结核菌。
&&其实,古钟发出的这种特殊声波,又与人们的心理活动相联系。钟声音质深沉、回声悠长均匀,可给人以一种舒适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内心趋于平衡、安静。当然,这种联系不单纯是物理与化学的有机联系,而主要是一种不可言状的情绪和意念的相互影响。所以,钟声可能对一部分有神经系统方面疾病者有效,比如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精神紧张等。另外,钟声对某些人可能只是一种心灵上的希冀和觉醒,如闻声者会觉得通体清寂,并能驱除心灵悲哀,有的会唤起美好的人生信念,杜甫诗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即是此意。
文人笔下的另类中药
&&在传统中医手里,中药的主要功用是治病除疴;而在中国文人的笔下,中药则有另一番的功用。
&&讲故事——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笔下,中药成了他铺陈故事、渲染情节的道具。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写了一首特殊的《西江月》词——他用中药名描写和叙述了孙悟空率众猴奋起反击来花果山捣乱猎户的一则故事和一幕场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全词用了9个中药名: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把个打斗场面写得是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绘风景——在宋代诗人孔平仲的笔下,中药成了他以文绘景的画笔。
&&北宋诗人孔平仲,“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他任朝廷集贤校理期间,曾写过两首《药名体》诗:“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读罢两首诗,不难发现,诗中竟然嵌进了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种中药名。不要小瞧了这16种中药,正是它们,在诗人的笔下,勾勒出了一幅林泉休闲养生图:住在茅屋里,坐在林荫下,听微风过耳,清爽怡人;看麻麦青黄,心境悠然!一种种中药,拼出了一个香格里拉式的人间天堂。
&&抒心绪——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笔下,中药成了他抒发心绪、排遣情怀的棋子。
&&南宋淳熙年间,辛弃疾曾写过一首《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词虽不长,但却嵌进去(包括谐音)多种中药名: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栀子、紫草(知子草)、防风、海藻(海早)、甘松等。全词看似写的是山水石草风雨等自然景观,实则是作者借景抒发出内心的感慨和愤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最让人佩服的是,词中的中药名,居然极贴合词意,没有任何的补赘、强拉之嫌,读来让人赞佩不已。
&&诉疾苦——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笔下,中药成了他痛陈百姓疾苦、心系万民的意象。
&&唐代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反映农民疾苦的诗——《采地黄者》:“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这首诗,看似写的是中药地黄的功效,实则是通过药农采挖地黄的过程,反映药农生活的艰辛!“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药农贪黑起早挖些地黄,为的是卖掉换点口粮,而他们所说的口粮,竟是富贵人家喂马剩下的饲料!一味地黄中药,俨然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底层农民的一滴滴眼泪!
&&传情爱——在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笔下,中药成了传递情爱、表达感情的情书。
&&以“三言二拍”而著称的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一生著作等身,他在时调集《桂枝儿》、《山歌》一书中,用中药写了一封奇特的情书:“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冯梦龙不愧是文字高手,他巧妙地把枳实、地骨皮等14个中药名嵌入情书之中,不仅展示了作者本人在中药学上的造诣,也借14味中药名,把两个青年男女之间的绵绵深情、融融爱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与那封流传已久的药名信“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有异曲同工之妙。
毛豆炒小青菜南国“小青衣”
&&近年,从生活实践中渐悟出一个真理:“素”乃“食”之最高境界。“神人”告知:植物属“天降之物”,它们依靠阳光雨露长大,以自己的生命为果实服务奉献于众生,多食植物性食品对人类健康大有裨益。
&&愚以为,素菜与荤菜最大的区别是:做素菜,力求让其本真的味道和营养最大程度地绽放;而料理荤菜,则需要尽最大的可能去除鱼、肉本身的腥臊之气,于是葱姜蒜花椒大料等辛香调料便有了用武之地。
&&自家厨房常出品几道素菜,亲友访客食之无不赞许。古人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今人坚信,“菜不在多,有香则赢”。先说这道“毛豆炒小青菜”。此为南方百姓家家户户皆拿手之“下饭菜”,亦可美其名曰“闾巷菜”或“坊巷菜”,但“落户”皇城脚下的百姓厨房后竟备受宠爱。
&&记得有次小设家宴,三菜一汤,中西结合。汤是西式奶油蘑菇汤,之后是老北京酱牛肉,私房菜四杯鸡,最后毛豆炒小青菜唱“压轴戏”。报出素菜之名,宾客无人雀跃。待菜炒好,用乳白色瓷盘端上桌,众才女拾筷夹菜入口,遂惊呼:这菜太鲜香!一盘毛豆炒小白菜片刻一扫而光。席毕,我请各位女史为几道菜肴打分。“最佳”一致投给了小青菜,理由是它的色彩和清香都洋溢着青春和大地的气息,简直是一位可爱的“小青衣”!
&&次回请一位青年商人,此君“无肉不欢”。我事先提醒,此次餐聚主旨乃弘扬素食文化,请注意领教素菜的魅力。青年不以为然地笑笑,大概心想:省肉钱不是?他随我走进厨房,但见我将小白菜洗净,切得长短一致,放入盆中,撒盐“杀”之,片刻后,用手将菜攥出水,一而再,再而三。完毕,锅放油,油热,先煸毛豆,片刻,盛出,再放油,煸小白菜。片刻后再将煸好的毛豆放入,两者共煸,入盐少许,稍后盛出放置盘中。经盐杀过的小白菜暗绿如翡翠,毛豆则润如青白玉。豆香和菜香,在油煸炒的过程中彻底绽放出来,那“气场”早已盖过鸡精味精之流。待我将菜端上桌,但见来人已盛好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迅速用筷子夹了一柱青菜入口,然后说:您要是不介意,我想把菜都倒我碗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局老卒搜林破解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