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家人买一些国外好的英国保健品必买清单,请问有什么放心的渠道或者网站吗?

778被浏览568分享邀请回答zhihu.com/question/64875964/answer/如果简单几句话概括下,这个东西就是藏红花泡水的科学升级版本,品质和提取手段都会科学很多,萃取的是藏红花有效的成分,听说还有专利。我自用的话主要改善精神状态和睡眠。我自己用效果很好,目前刚开第三盒。其他的功效也包括了情绪调节,减压,活血,和针对女性用户的经前问题,祛斑什么的。顺便吐槽一下官方取的名字,Saffronia素颜丸,素颜丸这种充满了性别歧视的东西看起来对男性很不友好,可能品牌方当时就没把我这种人当做潜在客户。另外,本周晚点说一下乐康膏吧,之前饱受其害。首先声明一下:本文会涉及不少代购圈的水,当然更深的没扒也暂时不敢扒,算是我很久之前就想写的澳洲保健品行业扒皮系列的一个开端吧,作为在一名产供销链上都混过多年的从业者也憋了很久了。先简单扒下代购,主要扒点产品,有机会再推荐点真正的好产品。先说个总结性的话吧:澳洲保健品行业是好的,很多好货值得买,但是水也不浅,具体到挑产品的方面主要还是围绕着性价比来选择。第一个问题:澳洲保健品们值不值得买?看了下面很多答案觉得怎么说呢?让我想起以前看鹿鼎记的时候的一个小细节,韦小宝在谈论如何说谎的经验的时候提到的。如果要想让别人觉得你说的是真话,那么细节要越详细越好,越是绘声绘色的细节,大家就会被细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大的方向。这句话听起来很难听,但在这里一样试用,试着看看这些答案,有多少人没有把自己的微信号放上去呢?再看看有多少人的签名栏就是自己的微信号呢对吧?利益相关什么的,说多了没意思。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多数是没学过市场营销学或者药理学的,不少人估计对软文也一无所知,你看到的朋友圈代购们转的炒火的产品们,文章们,背后有多少都是专业写手们字字斟酌写出来的文案?比例估计不那么高,也就99.89%吧。澳洲保健品历来都是水分很深的一个东西,从产品原料,生产,到不良代购的手段,再到借鸡下蛋,再到漂洋过海做两趟飞机的某些XX知名牌子,能说的东西远远不止我这一篇文章。然而瑕不掩瑜,尽管水很深,但因为CGMP和我大土澳药监局 (TGA Australia) 的存在,保证大家买到的澳洲保健品,只要是澳洲生产的,都是正品,值不值后面再说。(注意是保健品哈,而不包含那些紫色的熊之类的,那些算是另外一个领域了,水更深,在此不做探讨,能少得罪点人就少得罪点)那么,什么是CGMP?先圈个幼儿园英语单词。万能的国外百度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是Good,就是好。那么全称是什么呢?英文Current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的缩写,即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也翻译为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它要求在产品生产和物流的全过程都必须验证,为国际领先的药品生产管理标准。同理还有TGA(Therapeutic Good Administer)在监管,但凡在澳洲市场上出现的任何正规保健品,无论是大牌子保健品比如Blackmores, Swisse, Nature's way, BioIsland 还是新兴的牌子,旗下的产品都是完全经过这两轮验证的,安全性基本上来说毋庸置疑(安全性哦,不是效果)。不会像国内那些xx明星xx网红或者是那些勤劳的微商们代理的部分敷脸烂脸面膜,吃完没用的保健品。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有需求,想真的买点保健品补一补,那么买澳洲的,肯定比你国内买的好,这点毋庸置疑。好不好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在哪里买的问题了,可能这也是我会被很多利益相关群众狂撕的点了。我跟一些答主的认知是相同的,能在大地方买最好在大地方买,chemistwarehouse,priceline 等澳洲连锁药房以及各家大牌子的天猫店,厂商直接供货,英文不溜的可以考虑在这边,价格如果相比淘宝七七八八的货偏高,那正常,依旧在官网买不含糊,起码保证是正品(虽然也听说过有保税区电商掺假卖的,不过感觉旗舰店不至于)。英文好棒棒的,可以去Chemist warehouse等网站直接下单,还是那句话,价格么就看缘分,不那么美丽。接下来就要谈到我们比较关心的事情了,代购们究竟值得信任吗,但在这之前,就不得不提一下拿货渠道了。澳洲本地的分销渠道很多,这又是个大坑要填,简单说一下,主要分两派,药房和华人礼品店。药房,店大,人多,满足本地市场,价高,同时利润自然也就足足的,面子上听起来也就很好,澳洲药店哦这可是,大写的正规,客户们都喜欢。华人礼品店,主要是语言交流顺畅,也因为大家都懂得华人喜欢互相压价的原因,买到的通常比药房都便宜一些。但偶尔有的负面消息,什么借鸡下蛋之类的,导致客户也不是很待见。(在透露一点:有些华人代购店本身就是开来做靠保移民的,人家薄利多销不亏或者亏一点就行,搞的其他正经做礼品店的老板们都不好做。)想知道更多的也可以点下面的链接去参考我之前回答的一个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机智的客户,你喜欢那家的产品?是听着就高大上,有质量保证但是有点点贵的药房呢,还是听起来就比较low价格便宜给人一种便宜没好货的感觉的华人店?我想答案毋庸置疑。但这样下来还会有人光顾华人店的生意嘛?他们怎么活?是在夹缝中苟且偷生的活还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活?那可不是,华人店可是遍地开花,从大学旁边到各大华人区,倒闭几家餐馆就有几家新代购店冉冉升起,生意可好了。是不是觉得画风不太对?答案就藏在你身边的代购里哦以下内容只diss 无良代购,不包括各个良心代购们!(认真讲本人碰上很多代购还是很认真负责,正点外快也不容易。)因为前几天某三线网红穆XX来悉尼这边hursvile药房直播,直播了三个小时,选了好多贵货说要送给粉丝做福利。然后,下播了,把所有贵的东西退了,然后就被保安赶了出来。可是呢,被她的粉丝认了出来,这事情就曝光了。当然,事后公关也是很给力,该澄清的澄清,该逼迫删帖的删帖,毕竟水光针的势力也不是盖的。虽然看着很恶劣,但其实这事情还比较常见,一些代购都这么做。穆XX吃了瘪只因为她是网红所以影响力大了那么一点,所以被打了出头鸟,而其他类似行为并不少。平时大家买东西,亲眼看着代购们药房拍完心满意足,却不知转个身代购就回国礼品店发货。Blackmore 400粒无腥鱼油,药房28,礼品店21,保质保量,一样的货,一样的品质,代购们只是换个地方发货就赚多了三分之一。不然你这客户老爷还真觉得自己是上帝呢?做你一单的钱还不够买一碗唐人街老北京的麻辣鸡丝面,谁要去跑?!当然,你在朋友圈看到的看到的价位永远是priceline,chemist warehouse等药房里面的价位。这些是小代购,那些大代购,能直接找品牌商拿货的,一进货就进好几板货的代购,价格就更低,利润也就更高。所以呢大家跟代购的关系怎么样,代购本身靠不靠谱,就很重要,究竟选正规网上商城还是自己的代购,相信大家自己也心里清楚。其实话说回来,虽然代购这些方面会让人不痛快一些,但我要是不说你也不知道。而且代购们也不容易,大家都是要讨生活的。至于买来的产品,礼品店的和药房也没区别,吃进嘴里涂在身上的东西也大多数都是好东西,所以也不那么要紧。真正坑的是什么?是智商税,是那些没什么用但你却一直在吃的东西,我接下来也要同时扒一下那些坑货和值得买的好货,长期更新(感觉给自己填了个天坑)。。。。。坑货排行榜-----------------------你的时间非常珍贵之月光宝盒首先呢,咱们先来个大菜直接开开胃,这个是在前年年底开始被炒的很火月光宝盒,效果如图所示,扒效果之前咱们说下名字,起的是真好,首先,我猜看我这篇文章人能读出来的这个英文名不超过十个,月光宝盒,其次,勾起了大家对大话西游的回忆,联想起里面紫霞仙子,名字好感分就是满分,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次,标签定义,天然美容,美白,抗氧化神器,哇塞这么神奇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做的呢?那咱们不得去药监局官网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药监局产品备案链接如下产品的主要成分呢?十分简单粗暴:Active ingredients,有效成分看到了吧,是什么神器的宝贝呢?如下Ascorbic acid 40mg-------维生素C 40mgSilicon dioxide 20 mg----dioxide很熟悉吧,中学写作高频词汇carbon dioxide中的一份子呢,在这里就是二氧化硅 20mg,swissee胶原蛋白主打成分。说不定还有很厉害的东西呢,别急,慢慢看,后面还有个100mgVitis Vinifer 100mg -------------------其实就是葡萄籽, 但是每粒所含的原花青素多少?没提,除了包装上写了大大的OPC。哦,原来时光倒流用这些就可以,我还以为要买a pair of black glasses呢。这个东西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葡萄籽了,也是保健品中的常客,什么blackmore葡萄籽thompson葡萄籽,既然这种东西是宝盒主要成分,咱们看看他是不是比其他兄弟姐妹们优秀呢?100mg葡萄籽说不定很多哦.咱们拿Blackmore,台湾人品牌金装healthy care,还有新西兰大牌子Thompson含量看看里面的葡萄籽含量。1. Healthy Care 澳洲葡萄籽销量第一的产品,有效成分是100mg,药房打折时价格$19.492. Blackmores 葡萄籽,有效成分诶?还是100mg, 价格贵了一些,不过发现每粒所含的原花青素( OPC) 是95mg3. Thompson 葡萄籽(半价16.47,原价32.94),葡萄籽提取物含量118.75mg,原花青素含量(150mg) 果然贵有贵的道理,性价比看出来了吧。好了,看上去你也就很普通么,大家都是100mg甚至更多,那月光宝盒这么好卖这么有名是为啥呢?实惠便宜么?哦,也就是比其他同类产品多了个百位数而已,虽然是同样的效果,但你吃了我就显示你的地位啊,和吃那些十几到三十几的产品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好么,记住,我可是月光宝盒哦。法国花青素创始人MQ博士授权,配上月光宝盒的名字。就像翻天娃辣条被范冰冰代言,在改名叫初恋的火热一样,只有高贵的你,才值得拥有。差不多了,今天先到这改天接着扒。预告一下接下来必扒的产品:袋鼠精,乐康膏,各种清肺灵,也欢迎大家主动留言你想知道的产品,有空我就更。1116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6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千亿级市场强者却不强,中国保健品如何制胜?
金毅/林江翰/徐莹/沈忱
[ 亿欧导读 ]
过去20多年间,保健品在中国诞生、发展,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海外产品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放眼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将走向何方?
需求升级。中国市场大且增长快,消费者人群进一步细分,其需求从单一元素补充向复合型及个性化发展,消费者需求正发生根本性转变。
产品为王。伴随市场,优质产品、强品牌力将成为未来引领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入“产品为王”的竞争时代。
跨国合作成为“新常态”。海外知名品牌虽然在电商渠道有较快发展,但正日益受到更加严格监管的影响,未来跨国合作、资源互补将成为“新常态”。
中国保健品市场存量大且增长快,消费者人群细分且需求转变
过去20多年间,保健品在中国诞生、发展,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海外产品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放眼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将走向何方?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相比2005年的约450亿元增长了2.7倍。纵观全球,美国与中国占据了保健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增速达到13%,居世界首位;美国市场规模排名第一,但增速仅为6%。
对比中美保健品消费习惯可发现,中国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美国的保健品渗透率达50%,而中国仅为20%;其中,美国有60%的保健品消费者属于粘性用户,而中国仅有10%;此外,就人均消费金额而言,中国仅为美国的1/8。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预计仍将以高于本国GDP的速度增长,年的年均增速将约为8%,市场规模预计至2020年将约为1800亿元。
其中,草本及传统类保健品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占有率,约达30%。源于中医文化,草本及传统类产品天然、长效且副作用小的理念在中国消费者中深入人心。未来,在国家中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推动下,草本及传统类保健品仍将在中国保健品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预计发展增速将略高于整体市场。
推动中国保健品市场迅猛发展的主要力量有四方面:从治疗向预防消费诉求的转变、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需求的精细化,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保健品的追求。
政策驱动“治疗向预防”转变:与发达国家类似,中国医疗卫生体系面临着医保资金入不敷出的压力,中国医改亦在积极鼓励从治疗向预防的转变。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尤其要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将“”提升为国家战略。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出标志着国家历史性地从政策高度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凸显出保健品行业的价值所在。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中国的人口亚健康情况日渐凸显,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目前中国符合健康定义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约15%,而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则高达70%左右。因此,包括改善身体状况、保持健康状态在内的消费意愿明显提升,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人均GDP达十万元以上的城市,人均健康支出均高于其他城市约30%。
健康需求精细化:中国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功能需求呈现出细分化趋势。我们在2016年的消费者市场研究发现,女性更关注美容养颜、清肠减脂、孕期健康等功能,男性则对肝肾养护、运动营养等有更高需求,婴童的需求多为益智类、骨骼类产品,老年人则关注助眠、心血管健康类的产品。各人群均对基础营养、免疫提升、抗疲劳减压类产品有所需求,但亦需依据人群特征细化产品设计。不同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增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为保健品企业带来了差异化发展机遇。
追求高品质保健品:中国快速崛起的2-3亿中产阶级开始追求产品品质,我们的多项消费者研究表明,通过细致地分析、研究和品牌定位,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可享受“天然”的品牌溢价,消费者也愿意为其支付溢价。跨境电商的兴起亦为消费者选购国际高品质保健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基于我们的消费者调研,约有40%的1-3线城市消费者通过跨境海淘购买国际&品牌保健品,其中约70%认为国际品牌代表高品质,并愿为其支付溢价。
保健品已成为重要的跨境购物品类。例如,主营澳洲进口保健品的Chemist Warehouse在2016年“双11”购物节当天成为跨境电商领域首个单日销量达亿元级别的天猫国际商家。相比其他传统渠道,电商正高速发展,未来将成为保健品的主渠道之一,国外保健品产品通过此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
政策环境呈现出政策利好与严格监管并举态势
中国保健品监管起步较晚,保健品相关新政自2014年以来加速出台,行业正逐步从“监管缺位”向“规范发展”转变,从“严格管控”向“有序管理”演进。
一方面,从政策利好来看,中国于2016年引入保健品备案制,对产品进行分类管理。在该制度下,符合要求的产品仅需3-6个月即可完成全部资质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上市时间。目前备案工作细则已发布征求意见稿,预计将于2017年5月起全面实施。
观察美国保健品市场政策演进可发现,1994年颁布的《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扩充了保健品的定义范围,正式确立保健品备案制,弱化了注册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从上市前管控转向上市后监管。该法案出台后,美国保健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之后五年的行业复合增速高达23%。而中国直销牌照的发放于2015年起加速步伐。2015年至今,新发牌照27张,其中21张覆盖保健品品类销售。截止目前,中国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总数达80家,较2014年增长了近50%。
另一方面,行业规范化整顿加速。新《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2016年版)》在研发要求、配方设计等各方面对“蓝帽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的注册及延续注册提高了要求,短期内将淘汰一批研发能力较弱、产品质量存疑的低质厂商。同时,随着跨境电商税收新政的实施以及《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出台,对进口产品和跨境电商的管控亦正日趋严格。
我们判断:未来五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将呈现出政策利好与严格监管并举局面。这要求相关企业正确理解政策动向,把握政策监管带给品质产品的红利窗口,积极提升自身研发、生产和质量实力。
优质产品、强品牌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前五强的总市场占有率约为34%,前二十名约共占60%的市场份额。末端长尾则聚集了众多品牌薄弱、品类较少的小型地方企业,保守估计约有2000多家,总市场占有率约42%。
造成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散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过去较长时期内,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注册审批时间比药品短, 临床试验难度比药品低,但行业利润率比食品行业更高,从而吸引了大量食品厂家进入。同时,由于过往“蓝帽子”资质管理不严格,大量低质保健品企业得以通过“贴牌”进入市场。
“强者”不强
当前,领先的国内企业相较国外成熟品牌仍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产品力、品牌力薄弱,以及产品研发能力欠缺。
消费者洞察及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导致本土企业产品组合缺乏“宽度”和“深度”
就“宽度”而言:外国品牌产品线普遍比本土企业更齐全。以中美领先保健品品牌为例,美国GNC旗下有1500多个产品,涵盖诸多品类;而中国汤臣倍健的产品虽覆盖主要的大类保健功能,却仅有约150个产品,为GNC的1/10。
之所以造成该现状,既有外部政策的限制原因,也有企业重营销轻品质的传统因素。未来,随着保健品注册/备案细则及《总局关于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管理的意见(征)》等新规的落地,政府将在规范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放开对原料、功能声称的限制,助推市场发展与产品升级。
就“深度”而言:中国企业产品设计仍较为粗放,往往欠缺具有生命力的明星产品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细分产品。在保健品市场发展初期,此做法可以通过一个产品辐射尽可能多的客群,利于快速扩大销售。但随着行业日趋成熟与需求细分,“通吃”的产品结构一定会逐渐被有针对性、定制化的产品所替代。
以复合维生素类产品为例,美国市场已将系列产品细化至不同人群,但中国80%以上的产品仍为覆盖全人群的粗放式产品。虽然保健品在产品开发难度上低于药品,但若要推出合适中国不同人群的产品线,仍需要对细分市场消费者需求有深入了解,持续投入产品研发,并培育消费习惯。
本土品牌的总体形象较低端,消费者信任度较低
中国消费者协会调研发现,目前仅有约9%的消费者认为中国本土保健产品优于国外产品。中国品牌多倾向于粗放式广告投入、夸大宣传等方式推销产品,虽起效快,但难以持续,而且往往由于欠缺科技含量,产品功效难以达到宣称效果,导致国内保健品企业的相关负面新闻屡现,对整个行业带来不良影响。
相比之下,国外品牌通常在“专业”的价值点上持续积累品牌资产。例如,通过与体育运动员合作拍摄广告、赞助或冠名大型体育赛事等方式,品牌得以与“强身健体”建立强关联。由于运动员人群具有“强壮”、“健康”、“更注重营养摄取”的专业形象,其代言可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体现品牌的专业度。
随着消费观念的日趋成熟,辅以行业领先企业的正向带动,洗脑式广告将愈发难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此前,部分中国本土企业的负面形象已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保健品的整体信任度,从而使国外品牌具备“天然”的品牌优势。
国际品牌备受推崇,但发展面临掣肘
至2015年,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海外保健品企业的新增长点。澳大利亚品牌Blackmores自2013年起瞄准中国市场,2015年直接或间接销售至中国的产品占其总收入的40%,在华销售额增速超过100%。澳大利亚Swisse也通过跨境电商一跃成为中国线上销售排名第一的保健品牌,2015年的总销售额同比增长65%,在华销售额超过其总销售额的50%。
然而,国外保健品企业在华发展正日渐受到政策监管的影响。一方面,在线上渠道,随着《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出台和跨境电商税改的实施,保健品跨境电商面临着税率增加和正面清单的双重限制与监管。
另一方面,在线下渠道,资质获取成为最大障碍。国外保健品企业若想获得在中国线下售卖的产品批文,除了需要同本土企业一样递交关于产品及企业资质的基本材料外,还需准备生产国政府机构或法务机构出具相关资质证明、安全性报告等文件。
因为本国政府及法律体系较之中国不同,许多国际企业从未开具过相关的证明,甚至本国无相关机构存在,导致其难以提供符合中国审批要求的文件,从而使“蓝帽子”注册进程大大滞后。截止2016年10月,中国总计15703个“蓝帽子”中,仅有664个为进口“蓝帽子”。
凭借研发、生产等天然优势,制药企业纷纷加入保健品阵营
相较于保健品企业,药企较为注重产品研发与品质把控,自身的品牌价值使其在向保健品延伸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例如,辉瑞的善存系列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业绩,跻身前十强,这也促使辉瑞近期收购其代工企业,布局中低层级市场,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在美国保健品市场,前十强中有四家为全球领先制药企业——辉瑞、雅培、拜耳和强生。
博弈将继续
直销与分销渠道的博弈将继续,短期内直销将胜出;电商发展迅猛,抢占药店渠道份额
中国政府于2006年开放直销牌照,过去十年是保健品直销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保健品而言,熟人之间的分享推荐至关重要。相较于分销,直销模式门槛低,利润高,资金周转快,并具备面对面推荐式的销售特质,因此大大推动了保健品的市场渗透与发展。
目前,中国保健品前十强中,直销占据七席。保健品的消费品属性也使得企业能够以分销模式获得成功,较为成功的企业包括汤臣倍健、东阿阿胶等。目前,分销模式多高度依靠药店渠道,传统的商业零售渠道仅为补充。
近年来,电商快速兴起,已取代药店成为仅次于直销的第二大销售渠道,保健品亦成为电商渠道排名前五的大品类。跨境电商的兴起与国际保健品牌的进入是关键推动因素。基于2016年淘宝天猫保健食品数据,销售排名前十位的保健食品中超半数为进口品牌。
研究美国保健品市场可发现,其零售环境在不同城市地区层级间差异不大,严苛的法律环境也阻碍了直销的快速发展,极高的诉讼成本可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再加上消费者保健品教育已基本完成。因此美国市场呈现多样化的渠道分布:涉及直销、药店、超市/卖场、折扣店和诊所医师等。美国保健品前十强中,直销仅占一席。
我们判断,有别于美国等成熟市场,中国的渠道布局将走出自身特色:直销与分销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长期共存,各具特色,但短期内直销恒强;电商地位日益凸显,同时,随着互联网药品交易B证、C证审批的取消,线下实体药店的网上销售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以药店为代表的传统线下分销渠道需积极思考转型。
跨国合作、资源互补将成为“新常态”
在中国保健品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许多国际品牌在其本国的市场份额日趋饱和,以Blackmores,Swisse等为代表的国际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在中国迅速取得成功,使诸多国际品牌也纷纷瞄准中国市场。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外资品牌虽看好中国机会,但在资质申请、渠道拓展等方面屡屡受阻。随着跨境电商税提高、进口保健品正面清单等政策落地,进口品牌迅猛增长赖以生存的电商渠道亦将面临阻力。
在此背景下,年间,诸多中国企业纷纷以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嫁接国际资源,实现中外互补。如2016年初,汤臣倍健与美国最大的保健品企业NBTY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汤臣倍健成为控股股东,并取得其两个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权,以期在电商渠道获得更好增长;NBTY也希望借助汤臣倍健以顺利进入中国广阔的线下渠道。
我们认为,基于中外双方资源禀赋优势,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进行多样化的合作,将会成为未来致胜中国保健品市场的途径之一;跨国合作、资源互补将成为市场“新常态”。在中外合作过程中,双方需在业务模式、品牌定位、渠道布局、组织架构及人员管理中寻求协力,并进行贴合中国市场的特点规划和构建。
中国保健品市场“致胜”策略性构想
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快速增长,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各类企业要在保健品市场有所作为,需要在“产品及品牌,渠道,国际合作”三个关键方面做好准备:
产品/品牌力提升:企业需深入理解及把握消费趋势,夯实消费者洞察,积极布局高增长细分市场,打造明星单品,即“深度”,同时完善产品线布局,即“宽度”。研发实力将成为企业成功注册/备案、实现产品快速上市的前提,保健品企业可在夯实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外部合作等多种模式,做好产品储备,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聚焦目标客群、细分功能的专业化品牌形象。
准确布局渠道:企业可考虑获取直销牌照切入保健品市场,同时积极布局快速增长的电商渠道。在线下渠道的拓展中,需思索传统药房渠道的突破与转型,例如把握政策窗口,以线下实体药店为抓手,积极布局线上,打造独特的“产品及服务特色”,或通过O2O模式,带来销售创新,重新激活药店渠道生命力。
国际资源嫁接:本土企业可积极寻求国际资源的合作与嫁接,从而快速获取国外优质保健品品牌、产品或配方,迅速提升产品质量及品牌形象。国际企业亦可充分利用中国企业在政策洞察、渠道布局等方面的优势,快速获取中国市场的潜在收益。
在中国消费升级和积极政策的双重利好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将成长为世界第一。然而,在这块“大蛋糕”上尚有许多待捕获的市场机遇。谁会基业长青,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健品企业在产品/品牌、渠道及国际资源嫁接等关键领域的布局与耕耘。
日,亿欧将在广州举办,就跨界玩家、创新药研发、产业基金、CRO、两票制、处方外流、医院和药店管理运营等热门话题,携手业界大咖进行交流分享,以期在认知层和方法论给行业带来新思考、新启发。
诸多利好不及行业自勉
你知道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017发展热点看热词
快来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吧!
微信扫码登录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问题
我在注册/找回密码的过程中无法收到手机短信消
我先前用E-mail注册过亿欧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通过它登录,我想找回账号
其他问题导致我无法成功的登录/注册
账号密码登录
关联已有账户
曾经使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网账户的用户
创建并关联新账户
曾用微信登录亿欧网但没有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的用户
没有注册过亿欧网的新用户
先前使用邮箱注册亿欧网的老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特别通道
填写个人信息
扫描二维码,下载亿欧客户端
Android & iOS
亿欧公众号
小程序-亿欧plu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被骗买保健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