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看懂腰椎间盘突出CT图片报告单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检查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X线平片与CT。在CT广泛应用之前椎管造影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方法。笔者收集我院1995年10月至2007年5月经X线平片、腰椎管造影及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72例资料比较完整并经临床证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本组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8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18~79岁,平均39岁,病程1周~20年不等。主要症状:腰痛162例,占94.2%;下肢放射痛166例,占96.5%;腰痛同时伴有下肢疼痛、麻木、乏力及感觉异常138例,占80.2%。主要体征:腰骶椎压痛164例,占95.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60例,占93%;腰部活动障碍116例,占67.4%;跟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76例,占44.1%。
  1.2 方法 172例患者均先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有36例症状明显行椎管造影检查,造影剂为水溶性Omnipaque;最后172例患者均行CT扫描。CT常规扫描L3~S1椎间隙,层厚层距为3~5 mm,扫描层面平行椎间隙,CT机为TOSHIBA TCT-300Ez和GEHispeed NX/i全身扫描仪。
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X线平片提示病变104例,诊断符合率为60.4%;36例椎管造影中有32例能够明确诊断,占88.9%;172例均行CT扫描发现178处椎间盘突出,其中有6例为T?4~5和L5~S1同时突出。172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中以L5~S1椎间盘居多为103例,占59.8%;其次为L4~5椎间盘为73例,占42.4%;L3~4椎间盘2例,占1.2%。
  2 X线及CT表现
  2.1 X线平片 因椎间盘为纤维组织,X线平片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仅依据其突出后所引起的间接征象进行诊断。表现为腰椎侧弯,椎间隙左右宽窄不等,前窄后宽,椎间隙变窄及间隙内积气,椎体骨质增生等。由于椎间隙变窄引起的关节增生、错位、椎间孔狭小,甚至小关节突断裂、椎体滑脱等一系列征象。
  2.2 椎管造影 表现为造影剂在椎管内阻塞变细,于神经根或椎间盘处硬膜囊侧缘或前缘连续性中断或受压缺损,以深度>3 mm为标准(正常为0~2 mm)。本组32例中平均深度约5.1 mm。当表现为神经根鞘抬高、受压弧形移位或截断为更可靠征象。造影检查有2例诊断为2个椎间盘同时突出,后经CT及手术证实为椎管内脂肪堆积。
172例均行CT扫描,主要表现为突出于椎体后缘局限性略高密度影,形态及外缘均不规则,硬膜外脂肪层减少或消失,神经根受压并推挤移位。依据国内学者将椎间盘突出CT表现分型为[1]:①后正中型;②后外侧型;③外侧型;④韧带下型;⑤游离型;⑥硬膜囊内型。不同分型有不同的CT表现。本组172例患者中CT检查累计有178处椎间盘突出,其中有6例2个椎间盘同时突出,以后外侧型及后正中型多见。另外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诊断侧隐窝狭窄33例、黄韧带肥厚12例、椎管狭窄55例,椎间盘积气76例,椎间盘后缘钙化38例,椎体滑脱及椎板峡部不连9例。同时CT扫描能够观察椎体终板许莫氏结节压迹及向椎管内突出情况。因此,CT扫描时应同时照软组织窗及骨窗,以便观察椎间盘突出及椎间盘钙化和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情况。
  椎间盘突出也称椎间盘疝,最多发于腰部,除了退行性病变外,急性外伤也是引起椎间盘疝的重要原因[2]。随年龄增长,髓核出现脱水、变性、弹性减低,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等退行性改变,为椎间盘突出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的外因[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严重时患者行走困难。在CT机应用之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放射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及椎管造影。X线平片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作用。但因椎间盘为纤维组织,在平片检查时不显影,仅靠其所引起的间接征象来诊断,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确诊。椎管造影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其征象表现为神经根鞘扬臂征、夹笔征、喇叭征或神经根变细时诊断是可靠的,本组36例椎管造影明确诊断32例椎间盘突出。但因其有一定危险性、操作复杂且患者痛苦大等缺点,患者不易接受,现在基本由CT或MR所取代。随着CT机的广泛应用,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诊断符合率高,本组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其优势首先表现在CT机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直观性,不仅能够较清晰的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及程度,同时尚能够发现X线平片或椎管造影所不能发现的诸如椎间盘钙化、恻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小关节病变及硬膜外脂肪堆积等改变,本组有2例造影诊断为双节段突出,后经CT及手术证实为硬膜外脂肪堆积;其次CT检查具有简便快捷、无痛苦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同时CT检查对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或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0-763.
  2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1-662.
  3 陈世勇,赖清泉,郭天德,等.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11(8):468-471.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病,很多患者因为“腰痛、腿痛”来门诊就诊,骨科医生接诊后,经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的询问及检查,往往都会让患者去拍“片子”、做检查,但是拍的是什么“片子”?做的是什么检查呢?患者往往并不理解,更别说怎么看懂“片子”,怎么看懂检查报告单了。

骨科医生一般会开那些检查?

腰痛的病例,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是正、侧位X线片。这些简单的X线片,发现异常的机率相当高。

X线片显示的腰前凸畸形、椎间隙变窄等,也可以看到骨质增生,也是腰椎术后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是对腰椎不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要知道,若确定有明显的腰椎不稳,就需要通过内固定手术治疗了,比如下面的病例:

这位男性患者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诉入院,并伴有两条腿的疼痛麻木感,通过腰椎前屈后伸位的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后伸时腰2和腰3椎体明显移位,而前屈时移位又消失了,这说明腰2和腰3椎体是不稳定的,这就是患者以上症状的原因所在。

最后通过内固定手术纠正了患者的腰椎不稳,此后,患者的腰一直都没疼过。

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单纯通过腰椎的放射线就可以决定手术方案了吗?

当然不是,腰椎放射线检查的意义固然重要,但是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在放射线上看到的,而相对而言,腰椎CT可以给骨科医生提供关于腰椎更多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哪根神经受压迫?受到了谁的压迫?压迫的程度怎样?

CT最明显的就是骨性结构的显示,同时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在诊断脊柱疾病时,CT这种非介入性无痛的门诊检查方法,比以前通常需要住院的一连串介入性和非介入性检查方法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但CT不能确定椎管内肿瘤和蛛网膜炎,也不能区别瘢痕形成和新出现的椎间盘突出。

凭借着腰椎放射线和腰椎CT,就可以确定腰椎疾病的治疗方案了吗?

当然不是,虽然放射线和CT可以观察到腰椎的很多问题,但是也有很多局限性,目前没有哪一项腰椎辅助检查可以代替其他所有的检查;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作为骨科医生的我们也希望有朝一日会有一项技术可以代替其他所有检查。

磁共振成像是在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

此技术的优点包括能显示椎管内肿瘤、检查全脊柱并能根据含水量的减少来确定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大部分MRI扫描图像能够显示一个完整的脊柱节段,也能清楚地显示椎间孔部位和椎旁的软组织。

通过腰椎CT我们可以初步的判断腰椎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具体神经受压的程度是怎样的呢?我们还需要通过腰椎MRI进一步确定。

若患者间盘仅仅为膨出,神经轻微受压,我们往往建议患者口服一些药物就可以了。

但如果患者吃了几个月药都没什么效果,腰背部还是那么疼,甚至疼痛加重,出现了双下肢疼痛麻木的状况,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首先,腰椎间盘突出较轻,突出尚未钙化,我们本着骨科手术微创原则,会首选腰椎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手术,当然,有的老年患者因为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开放性手术,或是有的患者符合微创的条件,也可以考虑选择椎间孔镜技术。

也有很多患者的病情较重,间盘突出较大且钙化特别严重,腰椎管明显狭窄,黄韧带明显增生肥厚的,对这些患者而言,首选的椎间孔镜技术并不能够解决这些复杂的腰椎问题,这时我们会建议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如下图患者,腰背部疼痛多年,并有两腿的疼痛麻木感,腰椎间盘突出明显,脊髓严重受压,同时还伴有腰椎代偿性侧弯,综合评定患者病情,决定行腰椎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以上症状明显缓解。

难道手开放性手术就没有相对微创一点的吗?也不是,微创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腰椎的Mis-TLIF手术就是一种微创手术。

常见腰椎检查报告单术语

很多人拿到骨科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之后,都是拿着报告单左看右看,越看越蒙,明明报告单上面的字都认识,但是连到一起怎么就读不通顺了呢?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很多骨科学术语的不理解,很多术语是不能用字面意思去理解的;看不明白报告单是小事,不懂装懂,吓唬自己就没必要了。

正常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脊柱的生理弯曲对保持身体各部平衡,缓冲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又称"腰椎曲度变直",是各种腰椎疾病常伴有的腰椎病变的改变。正常的腰椎在矢状面上(即侧面观看)形成一个向前弯曲的弧度。腰椎的生理曲度能使脊柱附有弹性,缓冲和分散运动给躯干带来的震动冲击。

当腰椎的生理曲度变直后,患者的躯干极易受到震动的冲击而受到损伤。除此之外,腰椎生理变直是进行腰椎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腰椎疾病产生的前兆,腰椎的生理曲度变直会导致腰椎关节之间的结构的改变,从而出现腰椎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在腰椎放射线中经常可以看到报告单上写着“骨质增生”,那么神秘的骨质增生是什么呢?

腰椎骨质增生一般由年龄、劳损、创伤、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变形、关节边缘及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基本上分为病理性增生和退行性增生。中老年人骨质增生多为退行性增生,以女性多见,多数为体力劳动者或长期处于不合理体位者,一般骨质增生明显,增生部位多为椎体前缘及侧缘,临床症状较轻,有的可无症状。

上面这段话看起来很难理解,但是换一个说法就好多了,骨质增生是正常人体骨骼发生退变或适应负荷积累后发生的正常形变,本就是一种正常现象,正如头发会变得花白、皮肤会出现皱纹一样。

椎间隙变窄时由于腰椎退变而导致的一种常见骨科退行性病变,一般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水分丢失,弹性下降,椎小关节退变增生,造成整个椎间隙高度降低。较轻是可无症状,但是椎间隙严重狭窄时可导致椎间孔狭窄,进而神经根受压,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肌力下降等症状。

4、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要从腰椎间盘的解剖入手。

而腰椎间盘突出的本质就是硬膜囊及神经根,进而导致了腰腿痛等症状的发生。但是新的问题产生了,为什么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就会出现酸凉胀痛麻的神经症状呢?

首先,脊髓被外周的一层称作硬膜囊的薄膜包裹,具有保护脊髓的作用。而硬膜囊受压也可以视为脊髓的受压,只是阶段和程度不同受压的程度不同而已。再说说神经根,神经根相对硬膜囊好理解一些,就是脊髓发出的分支,支配着下肢的感觉和运动。无论是脊髓还是神经根受累都会导致腰部及下肢的症状出现。

而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发展趋势,髓核的突出会逐渐加重,最后会进展为脱出甚至游离型,同时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受累也会越来越重。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越来越重的主要原因。

而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受压在放射线检查的片子上是看不到的,只有在CT和MRI上才可以看到。所以如果医生高度怀疑患者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想看看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情况,都会建议患者做CT和(或)MRI检查。另外,不得不说的是,相对于CT检查,MRI对软组织的显示会更加清晰,所以想知道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具体情况,MRI检查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想看到是否存在骨化,甚至是骨化严重情况,CT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无论是放射线、CT还是MRI,都有各自的特点及作用,没有哪个更“好”一点,也没有哪个检查可以取代另一个。

腰椎间盘突出在影像学中的表现

根据髓核突出的部位分型

(1)后外侧(旁中央)型,向后外突出到侧隐窝压迫神经根,此型最多见(约88%) ;

(2)中央型,突出物向后正中突出压迫椎管引起椎管狭窄。真正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是髓核物质通过纤维环后部中间突出达后纵韧带下,后纵韧带代偿性增厚,压迫脊髓。当后纵韧带退变、极度受力可被撕裂,使髓核突人椎管内。

(3)极外侧型,突出物位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发病率很低,只占腰椎间突出的4%一14%,国内的报道比国外低。

骨科的专业术语还有很多,在这里只说说比较常见的一些,把这几个简单的骨科名词看明白,相信你对骨科报告单也能读明白个大概意思了。但是具体治疗方案是怎样选择的呢?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治疗方案是因人而异的,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本文来源:头条号/骨科医生王岩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间盘突出c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