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的耳石症复位后耳朵疼会有点疼正常吗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有耳石症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耳石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要了解耳石症的症状,并积极预防。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耳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头晕目眩竟是这部位有石头

  75岁的梁阿姨近十年被一种怪病折磨,就是她每天起床的时候都会感到难受,有天旋地转,恶心、想呕的感觉,不过几分钟后又会消失。

  为治疗这个怪病,梁阿姨看过很多医生,住过好几次院,钱没少花,但还是反复发作。

  日前梁阿姨又因头晕来到某医院住院治疗,再被介绍到耳鼻喉科会诊,经主任医师接诊检查后发现,梁阿姨患的是“耳石症”。

  不久后医生就为她做了不到半小时的耳石症手法治疗,手术之后梁阿姨的头晕症状奇迹般消失了,身体恢复了正常。

  “明明是头晕,怎么跟耳朵扯上关系了?耳朵里面怎么会有石头?‘耳石症’是什么病?”梁阿姨对医生的诊断充满了疑惑。

  “耳朵里确实有‘石头’,不过很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主任医师解释说,在耳朵深部的内耳前庭结构中,有椭圆囊和球囊,其内壁均有一种感受直线加速度的结构,称为囊斑。它的表面有一层耳石膜,内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俗称耳石。

  耳石主要就是一些灰白色的微细碳酸性物质,这些物质往往都会粘连在内耳前庭内,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让我们人体感受到直线加速度。

  “这种眩晕多发中年患者45—50岁,只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产生,比如起卧时,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仅数秒或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而且发病时无耳聋、耳鸣表现,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医生提醒。

  因为耳石症可继发于一些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因此,在对这一疾病诊断的同时,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一般先要排除颅内病变,避免遗漏严重的病变。

  耳硬化症患者直系先辈后代中有相同病的较多,约为54%有家族史,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半数以上病例可以发现异常基因。

  2、内分泌紊乱因素

  本病多见于青春发动期,以女性发病率高,且于妊娠、分娩与绝经期都可使病情进展加快,被认为与激素水平有关。

  3、骨迷路包囊发育因素

  人类出生时骨迷路包囊已发育完成,唯独在前庭前边缘的内生软骨层内遗留有发育和骨化过程中的缺陷,称窗前裂。

  裂内有纤维结缔组织束及软骨组织,成年后可继续存在或发生骨化而产生耳硬化病灶,临床及颞骨病理所见之耳硬化症病灶,亦多由此处开始。

  4、自身免疫因素及其他

  研究发现在活动性病灶中,有粘多糖聚合作用改变及组织纤维、胶原纤维减少、断裂现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理变化相似。

  专家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的方法再次证实,耳硬化症病灶属于胶原性疾病或间质性疾病。此外,还有人发现酶代谢紊乱,是使镫骨固定形成的原因。

  耳石症的三个特殊性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要注意不要让耳朵进水,进水后容易引起耳朵发炎的。

  如果不慎进水,应该让耳朵朝下使劲的空空水才行。然后轻轻的用纸巾或棉棒擦拭干净,特别是小孩子,家长给孩子洗头要特别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进水。

  有噪音时要捂住耳朵

  当周围出现很大的噪音时,比如飞机起飞、放鞭炮等,要捂住耳朵,以免耳朵耳膜受到影响。虽然很多人不以为事,但是时间长了会对耳朵造成一定损伤的。

  掏耳朵过频了是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小心会伤到耳道甚至耳膜的,很多人觉得掏耳朵很舒服,但是要注意频率,而且要使用棉棒掏,不能用太尖锐的东西。

  身体发烧等有炎症要及时吃消炎药

  很多人不拿感冒发烧当回事,生病了也不按时吃消炎药,这样如果身体抵抗力低了,会诱发中耳炎的,对耳朵不好,要特别注意。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走路、上班用耳机听音乐,这样时间长了对耳朵很不好。

  特别是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  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如果经常吃高脂肪食物,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会使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  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平常应该少吃动物肉类,多吃蔬菜水果。

  耳朵如果有不适感,应该定期的去请专业医生检查,不能自己盲目的处理。

  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发生耳蜗功能障碍发生率很高的,应及时治疗,防止循环障碍,延缓听力减退速度。

  六大耳朵保养法收藏

  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  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因此,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龟龄丸等,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结语:通过上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头晕目眩竟是这部位有石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生活中耳石症患者并不少见,当发现自己有头晕目眩,并且伴有呕吐现象的时候就要引起重视了,往往都是自己患上了耳石症的表现。

耳石症复位以后左耳耳鸣怎么办?

提示: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擅自治疗存在风险。

耳石症复位以后左耳耳鸣怎么办(男,34岁)

你好!请问以前有耳鸣吗?血压正常吗?

以前没有耳鸣,就耳石症复位以后才有,血压正常

耳鸣常见的原因是局部缺血缺氧,建议使用活血的药物治疗看看

我都吃了一个星期了,还要复位吗

你觉得复位后有效果吗?



该条问诊记录已由春雨医生整理点击查看总结

耳石症复位以后左耳耳鸣怎么办(男,34岁)

耳鸣常见的原因是局部缺血缺氧,建议使用活血的药物治疗看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石症复位后耳朵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