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全都不婚不育育是未来趋势吗

剩女斗士罗爱萍:不婚不育只是生活方式 不允许单身女性冻卵就是歧视_网易新闻
剩女斗士罗爱萍:不婚不育只是生活方式 不允许单身女性冻卵就是歧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剩女”被大众媒介塑造出一种刻板印象&问:2014年你和两个女性朋友经过四年的时间,共同完成并出版了《中国剩女调查》,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国内第一部剩女真实生活图景调查实录。”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写本有关剩女内容的书?罗爱萍:2008年,我和第二作者王蜂在网上认识,当时我31岁,正是社会上所说的“剩女”。我和王蜂在网上一个小组里和十几个女人讨论“剩女”话题,其中大部分都是未婚。看了媒体一些报道后,越了解越发觉媒体上所描述的“剩女”状态和自己的生活不大符合。认识王蜂之后,对这个话题的探讨就越来越深入,我们就商量写一本关于剩女的书。&问:大众媒介塑造出的“剩女”是什么印象?罗爱萍:民间对“剩女”的界定是凡是27岁以上还没有结婚对象的女人都是剩女。2007年,教育部定为汉语新词之一,即“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门户网站在2004年开始出现剩女的文章,我们将媒体报道搜索时间定在了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结果有3341条新闻。剩女被媒介塑造了一种刻板印象:择偶高标准,长期焦虑不安;总是高高在上,强势、干练、聪明,把追求者远远拒之门外;她们不是把自己锁在很小的交友圈、工作氛围中,就是孤傲地品味生活。另外一些各方面不算太优秀的剩女,便成了焦虑的怨妇或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恶性循环似的继续跌入“剩”的深渊。媒体报道主要以相亲大会为主,女多男少,女孩子们总是呼天抢地。媒体对“剩女”人群的呈现上,仍集中在婚恋上,常忽略了工作和生活。我觉得直到现在都是一个歧视和污名化的过程。&问:那么跟你的生活不符的点是什么?罗爱萍:当时我也在相亲,没觉得31岁就会被冷落,而且可选择的范围还挺广,并没有媒体报道中所谓的落差,关键我的生活还挺愉快。正是我的感受和媒体报道的不一样,我才想去了解下“剩女”群体到底是怎样的状况。在2010年4月份左右,我忙完了申请去英国读书的事情,开始在广州试着访谈“剩女”。但学术方面还欠缺专业知识和能力,只是抱着一种想了解其他大龄未婚女性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一种热情去找人访谈。每次访谈后,我发现每个人都有有趣的故事,一共访了16个,内容竟没有重复,涉及到恋爱婚姻生活工作甚至收入等,我觉得她们的生活和媒体上呈现的有很多不一样。每一个都是很可爱很丰富很立体的人,而在媒体上看到的都是扁平的。&&婚恋网站、相亲节目等推动了“剩女”污名化和歧视化&问:美国女博士洪理达曾写过一本书《剩女:中国性别不平等死灰复燃》,她认为对剩女的污名化主要是政府部门先带头掀起了一股剩女的舆论。罗爱萍: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从2003年开始有世纪佳缘网,随后几年报道就跟着上来。洪理达所指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全国妇联网站,但我发现,妇联网站是2007年开始使用剩女这个词。我觉得对剩女污名化和歧视化是婚恋网站、电视相亲节目等资本推动起来的,当然政府也是其中一股力量。&问:媒体的剩女舆论是怎么被婚恋网站推来的呢?罗爱萍:刚说了剩女成为新词是在2007年,但以剩女为标题关键词的新闻出现频率的高峰期却开始在2009年,当时也是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显著的一年。当时许多婚恋网站合谋推起了剩男剩女的舆论风潮,成功制造了全民催婚的舆论环境。最初他们举办线下收费的大型相亲活动,从媒体运作规律看,这是个新鲜事物,具有相当高的新闻价值,传统媒体报过后会被网站转载并加速传播。后来由于不断重复,大型相亲活动丧失了新闻性,婚恋网站改换手段,又开始以调查者的身份发布婚恋调查报告,恰巧契合了媒体对数据新闻的需求,再度成为媒体的宠儿。&问:在对”剩女“群体污名和歧视化的群体中,你提到了电视相亲节目的推动,比如曾经盛极一时的《非诚勿扰》。罗爱萍:我觉得《非诚勿扰》这个节目确实做的很现代,非常迎合大部分人的趣味,而且很善于制造噱头。拜金女马诺、气质美女马伊咪、艳照外流的闫凤娇、女博士许庆等明星女嘉宾相当吸引眼球,还有像乐嘉的一些评点也都很吸引眼球,但实际上我觉得加强了大家对剩女一个污名化的的印象,使“剩女”这个标签家喻户晓,而且有一个很重要的副作用,因为看电视的很多都是在家里的父母,他们的观念被影响,导致他们更焦虑,父母直接又把这种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子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恐谎营销”,以对单身女性的恫吓来提高节目收视率。&&在英国感受到极大的尊重和自由&问:2010年9月,你开始到英国学习,这件事情跟你要研究剩女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罗爱萍:其实当时没什么必然联系。那时已经做了一些“剩女”的访谈。从后面结果看来,如果当时我不去英国,可能就写不出这样一本书。在那边我我感受到极大的尊重和前所未有的自由。在英国接受了研究方法的训练。那边也有很丰富的关于不结婚女人的一些文献。&问:在英国的学习期间,除了学业上收获良多,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罗爱萍: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社会景象,现在还清晰记得MSN首页有一篇给单身男女10条建议的文章,让我很惊愕,其中一条是“不要和你不喜欢的男人约会”,这是我在国内媒体上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过去,常常有人教我装傻维护男人的自尊心,劝我降低对男人的要求。那时起,我开始留意英国的性别文化。伦敦街头经常有带着孩子的男人,也没有听到男人说“女人应该怎么样”的话。比如说原来我觉得自己很胖,在国内根本买不到合适好看的衣服,但在那边却能够买到我喜欢我能穿的衣服,而且可以去挑,没有人因为你胖而有什么异样的眼神。在英国我变得很有勇气,没有人打击我,所有人都是鼓励。比如说老师,我在做作业或者闲聊时,会提到在做的剩女调查,他们全部都是鼓励,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个问题,但在中国出现了,是个有趣的现象,鼓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有个老师说,其实在他们国家也曾有这样一段歧视大龄未婚女性的历史。当时我就很惊艳,他对这个问题没有反感,还很有兴趣的样子,而且他对英国那一段历史还稍稍比较有了解。&&“剩女”被剩下只能说她们经济独立&问:你们一共对多少个大龄单身女性进行了访谈?能否简单介绍下她们的基本情况。罗爱萍:书中最后采用了43个,其实访了49个,主要通过朋友介绍。她们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南宁和绵阳八个城市工作,按照原生家庭所在地计算,又是分别来自26个城市。一人是明确的不婚主义者,两人正与未婚男友同居,一人处于与已婚男友半同居,其他均为单身。最大的是48岁,最小的是27岁。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是博士,最低的是初中。性取向上,有两人为双性恋。行业遍布政府机关、外企私企、金融、房地产等。有15人购买了住房。&问:你们想通过这本书最终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罗爱萍:我们也想知道她们在什么年龄段会出现什么样的焦虑。在写书的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她们为什么会剩下?我觉得这也是大众最大的疑惑。然后按照她们的特点分门别类写剩下的原因。如果非要用一句话说,只能说她们经济独立,这是最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经济独立的最低标准就是能养活自己。深入研究下去发现,养老,重大疾病对他们也是个问题。但是,她们就是因为有了很基本的生存条件后,对情感的要求就提高了,就是我非得要嫁一个爱的人,其他的就不考虑了。&&太多人觉得不结婚不恋爱就是有问题&问:中国社会为什么对“剩女”的容忍度这么低呢?罗爱萍:我觉得整个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评价标准仍然停留在结婚和生孩子上,女人的幸福与丈夫孩子无关。中国社会好像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不结婚的群体。再加上资本的推动,我觉得一下子把这样的一个群体推到公众面前了。父母那代人也是受害者,他们也受到一种舆论的影响。在父母眼里觉得一个女孩子肯定要结婚。如果你跟父母一起住,那就压力最大。&问:通过你的个人经历以及这些年与单身女性的接触交流,你觉得在生活上面临的压力都有哪些呢?罗爱萍:中国社会有两种时代病,一种是结婚强迫症,一种是恋爱强迫症。已婚人士的优越感常常在面对大龄未婚男女时显露得淋漓尽致。有人没说几句就说人不结婚肯定不行,你得结婚。有的人刚说完“不结婚没什么”,马上又说“一定要谈恋爱”。普通人、记者、情感专家、两性关系作家一直在反复表达这样一种意思:不谈恋爱的人有问题。在他们的观念里,爱情是伟大的,可以容忍你不结婚,但绝不允许无视爱情,暴殄天物。这种观点的流行度很广。我觉得30岁之前她们肯定都很着急结婚,很多人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找老公身上。找到的自然就结了,有的将就的也结了。没有找到的,进入三十、四十之后,或者当她结婚无望又回望一下现在的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是经济上落后,一个是事业上落后了。很多人没有买房的意识,就会发现资产上是和已婚同龄人相比是落后很多。事业上,因为大部分时间放在恋爱和找老公上,对工作可能会有忽略。30岁之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起点变得太低了,和男性比起来,在职场上的发展就会显现差距。&&&准备明年两会游说人大代表提出修改冻卵规定&问:社会上还有一种声音是说,大龄单身女性在身体上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易得乳腺癌,宫颈癌等等。罗爱萍:出现这种声音,可能他们觉得没有性生活可能会影响身体机能。实际上这在西方的历史上,西方社会倾轧那些不结婚的女人时,这种声音也是主流。但根本就没有那么一回事。不结婚不代表没有性生活,但没有性生活其实也没什么。从我接触到的一些论文数据来看已婚妇女的妇科病还是蛮严重的。在性生活这一方面,其实没结婚的女人可以有一个很自主的控制权。&问:书中专门列举了一些名人明星,比如说韩寒、周立波、六六、姚晨发表过的比如“世界由男性主宰”“女人过了24岁就打折”“女人的天性和生理决定是从属于男人的”等言论。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逐一批判。最近徐静蕾冷冻卵子的事情又引发了大家对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关注。韩寒还发微博上力挺了一下徐静蕾。罗爱萍:我觉得名人的影响力巨大,对社会价值观和民众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尊重不同群体是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但很遗憾,中国的公众人物并没意识到这一点,舆论和民众对他们也很纵容。冷冻卵子这事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说明现在觉醒的女性越来越多,是社会的意识和氛围都在改变。就韩寒这个事来说,我不相信他的思想已经转变。比如说根据以前报道看徐静蕾是他的好朋友,可能他会挺徐静蕾。而且现在女权很热,冻卵这个话题很热,如果他来参与一脚,方向对的话,也可以增加他的美誉度。我觉得他可能是有利益存在的。&问:作为单身女性,你怎么看待冷冻卵子这个事儿呢?罗爱萍:我觉得我们国家不允许单身女性冷冻卵子,是很明显的一种歧视。不过这个规定是在2003年出台的,当时社会上可能还没有这种需求,或者说需求没有那么大,现在十几年过去了,社会已经改变,所以相对来说这个规定很落后。我打算明年两会的时候去游说人大代表,要求修改这个规定。&&男性高龄生育的弊端反被大众忽略&问:社会上大部分大龄单身女性面对生育问题都很焦虑,因为主流声音是说女人过了35岁再生育就是高龄产妇,对孩子对大人都不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罗爱萍:就我自己的经历还有我调查的结果,我觉得女人的生育意愿是在变动。比如说我在三十岁左右时候觉得,无论如何都要生一个孩子。现在我38岁了,我的决定是不生,很认真很严肃的去考虑生孩子的时候,会发现压力太大,我不敢肯定我有足够的精力还有金钱去养好这个孩子,而且还不降低我的生活质量。说什么高龄产妇的问题,这是原来的观念太强。比如男性高龄生育的弊端,这是我们大众媒体一直忽略的。现在医学已经很昌明。50多岁生孩子的都有。虽然说高龄会使怀孕几率下降,生产风险提高,但也是在可控的范围。关键是现在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很高。&&日本已经开始正视不婚群体&问:女性不婚率低下是整个亚洲的普遍现象。你曾提出以后文化上我们只能依靠日本,为什么这么说?罗爱萍:我翻了一些文献,二战之后,不婚率低下是亚洲普遍的一个现象,以日本最为突出。文化上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日本,像高桥直子《一个人住五年》那样的著作,中国还没有。在日本这个群体也曾是被污名化,但是现在他们文学影视作品已经开始正视这个群体。所以当我看日剧《女人40》这种不结婚女性题材时就会发现,他们怎么可以拍的这么亲近现实并且没有偏见。我觉得很有认同感,感觉到编剧对像我这类人的尊重。说到底我觉得就是对人还没有尊重,具体到大龄剩女也是不尊重。比如说关于生孩子,不管是谁,关系亲近与否,都爱问“什么时候结婚啊,结婚了之后会问什么时候生啊,生完之后还问什么时候生二胎”。其实整个社会对人都是没有尊重的。&&反逼婚方面&剩女比剩男更有勇气&问:单身男人也会被污名化,可能会被人认为自己没本事,娶不到老婆,甚至会说性取向有问题。罗爱萍:我觉得舆论没有对准单身男人这个群体,一个是男权社会始终是消费女性的,剩男也会存在,其实他们的问题有一些是和剩女相似的。比如说父母也会逼婚,有的也是不想结婚。当时我在上海和北京做过几个未婚男性的访谈。我发现可能是男女的性别差异,男人不大愿意敞开胸怀,可能跟我是女人也有关系。所以我当时就停止访谈了。后面我陆续接触了一些单身男性,有的也说想结婚,再问他为什么想结婚,他说父母压力。我说如果没有父母压力呢,他说那觉得现在也挺好,还说看身边哥们结了婚压力好大,还要养孩子之类,他就不想那样子。这种情况下,我通常鼓励他要坚持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过他们最大的担心就是父母,说父母会伤心,觉得他不孝。&问:说到孝道,中国大部分单身人士被父母逼婚时都会听到这些话,比如不结婚就是不孝,比如你们不能那么自私,要为老人着想等。罗爱萍:我提倡重新定义“孝顺”这个词,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的前提就是要互相尊重,父母和子女是都是平等独立的个体。不要越过界限去管对方的一些事情,包括恋爱婚姻,这对双方来说都属于个人自由和权力。目前来说,好像剩男在顶住父母压力这一块儿做的相对弱一点。我接触过的很多单身女性自己摸索到一套比较好的反逼婚的方法,如果她摸索不到,她宁愿自己痛苦也不会将就去结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剩女比剩男更有勇气。&&我只是表达立场&婚姻中女性权利确实有困境&问:有人说你自己就是剩女,做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会不会不客观?罗爱萍:这个问题实在被问过太多次了。最开始我第一反应是我怎么就不客观。现在,我会说我为什么要客观呢?我就是要表达一种立场,对于歧视剩女群体的人们来说,他们怎么不问问自己是不是客观。书里讲了很多婚姻方面的一些女性权利的困境,如果你觉得哪一点是错的,你可以把它指出来。问题是对方指不出来。因为我讲的都是客观事实不是观点。&问:有网友在你的微博上也会评论说你的观点还蛮偏激,比如书中专门谈了已婚女性的权利困境。罗爱萍:我觉得偏激可以用另外一个词代替,就是前卫。已婚女性的权利困境包括家庭暴力惩罚轻,婚内性自主权被剥夺,家务劳动不被承认,割裂与娘家关系,隔绝舆论支持,最重要的是不生育权难实现,还越来越普遍的男人出轨,还有已婚女人性生活满意度低,这也是是有调查数据支持的,还有代价昂贵的离婚等等。但婚姻有一个很重要不能否认的就是一个经济联盟,有相当大比例的家庭财产是一加一大于二。我觉得会比单身的时候经济实力强很多。婚姻是双方的一种投资,包括养孩子,也是对未来的投资,只不过是说回报率不确定而已。既然是投资,就都有风险,那么把风险列出来。&问:这些言论是不是得罪了身边的已婚女性朋友?罗爱萍:得罪应该还说不上,但是应该会让她们不舒服一下吧。她们倒也和我没有疏远多少。因为到我这个年纪,好多已经结婚的女性朋友都已经忙于家庭、孩子,很早就开始和我不怎么联系。这种疏远关系其实很早就开始而且是由于她结婚的原因。&&年龄越大爱人的能力越强&仍旧是群居动物&问: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是没结婚的女人可能缺少爱的能力,不会和男人相处,没结婚或没有男朋友是女人自己的问题。罗爱萍: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是没有逻辑的。说到爱的能力,我觉得特别的奇怪,好像爱的能力就是一种形式,旁边有个男友就有爱的能力。如果有人跟我说,我基本也就不理了。我觉得我自己的经验就是年纪越大越成熟,爱人的能力会越强。以前年轻的时候可能对一个男人很挑剔,他这不好那不好。现在我就会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子?我会去包容他的缺点,学会欣赏他的优点,站在他的立场和处境去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问:你之前谈过恋爱吗?如果有,这些恋爱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影响你现在的价值判断?罗爱萍:我享受过两段亲密关系。我谈恋爱比较晚,我觉得要去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类型的男人去谈恋爱。在谈恋爱里面我会发现,原来我跟这一类男生谈恋爱我的表现是这样子的,跟另外一类又是另外一种样子,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然后会发现哪一种状态之下的自己是更舒服的,那让我处于那种状态之下的男生可能就会更加适合我。&问:你觉得结婚和生孩子是不是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呢?有人会说人本身是一个群居动物,自己长期一个人生活久了,会很孤独。罗爱萍:就这么简单,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感觉社会还是很抗拒多种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我没有结婚也没有男朋友可也是群居生活呀。群居生活应该指的是说社会的分工合作,而不是说两个人在一个屋子里同睡一张床。实际上我比较很多时间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的这种状态,我适应了这种生活状态,并把它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感觉恋人或丈夫的功能已经被弱化,陪伴的功能也被弱化了。&&单身女人要有理财观念&问:你一直很强调单身女性的理财。一个有房有车的女人,在婚恋市场上是否会估值更高?还是说这种单身女人可能更难找男朋友。罗爱萍:单身女人可能更难找男朋友的说法其实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她是因为收入高有房子所以才可以不结婚。没有房子的女人,收入低的女人为什么都结婚?是因为她们没办法不结婚。我和同学讨论时说过上海男人很精明,喜欢娶有钱的比较强的老婆,这样他的生活压力就不大的,大家一起努力,或者是老婆出得力会更多一点,他就轻松一点。某种程度上可能还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他享受到婚姻的好处会更大。说到买房,我提倡的是你有能力的话,婚前一定要买个小房作为婚前财产。婚后还是属于个人财产。&&希望有一天社会对“剩女”的歧视会消除&问:你如何定义自己?女权主义者还是斗士?罗爱萍:从个人生活方式上,还有在剩女这个议题上,都是。&问:那么你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有可能让“剩女”这个词消失吗?罗爱萍:我觉得没办法让这个词消失,因为这是一个很有力量和权力的一个词,全中国所有人都熟知的一个词。背后是一种权利,对未婚女性群体定义的一个权利。我觉得只要以后社会风气变了,对于剩女的歧视慢慢消除的时候,这个词的内涵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关键不是改变这样一个词,我的目标是希望那些歧视单身女性的政策开始修正,这是最实际的,最能影响剩女生活的,比如说单身生育,还有领养法,还有未婚女性人流的医保这一块。短期目标是在写作方面出一系列关于单身的书。今年出的“反逼婚”教大家怎样解决逼婚的问题。然后开一些单身课程,如何规划好单身生活。做一个婚前的法律课堂,教会大家怎样做好自我保护。关于社会舆论,整个社会的意识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其实我相信这个过程会加快。&问:你觉得未来有一天大家就不会歧视这个群体了?罗爱萍:我认为是这样子的。就像对同性恋这个群体。因为我看西方的历史,它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不要看现在什么美国、法国、英国好像都没有剩女这样的说法,实际上他们以前黑暗的时候比我们这边还要黑。我觉得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可选择的生活方式多了,衡量过利弊之后觉得我还是单身一个人也不错,可能就会增加。但是会不会像日本增加的那么迅猛,也说不好。主要日本不结婚的女性其实也是很优秀的经济独立的女性。不结婚的男性大部分都是经济实力比较差的那些。&问:你书中访谈的这些人,他们现在是一个什么状况?有结婚的吗?罗爱萍:我在上海也回访了几个,有结婚的。目前正式回访的就一个。另外一些人我是保持联系的,有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过的是我们熟知的那种,比较操劳的家庭生活。有的是像当时说的因为爱情结了婚,有的是因为爱情结了婚,但婚后感情不是那么顺利。目前还单身的人中,有的事业发展特别好。&&&爱情像甜品可有可无&暂时想法是不结婚&问:你对爱情和婚姻是如何理解的呢?罗爱萍:没做调查之前,我属于随波逐流,学业进修工作稳定后,别人都结婚,那我就结一下,相亲了一段时间没有成,发现事业上好像已经落后,马上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然后去英国进修。其实当时我还不敢说以后一定不结婚。去英国之后,我也不敢说一定不结婚。因为当时心里害怕,毕竟不结婚之后,重要的问题是养老,还有女人可能要对面对生育的问题,女人对孩子有很大的情感存在,不生育可能会割舍掉一个情感。在英国做文献研究时,发现英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不结婚的女人年轻时生活不错,因为有工作有工资,年老时因为没办法工作,收入下降,随之生活质量下降。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心里就很慌,好像看到自己的未来一样,更不敢说不结婚。后来写完这本书,觉得写书的过程也是我对婚恋思考的一个过程。我也时常被问到“你渴望爱情吗?”我回答“不渴望”。爱情是一道甜品,偶尔吃一吃,是一种享受,天天吃也会腻,不吃一点不影响健康。况且,不是所有甜品都做得好吃。&现在我很认真的去思考单身生活可能面临的困难,应该怎么解决,我发现可以找到很多办法去解决。工作一定要很努力,然后不断提高工资做好理财买好房子,攒好养老金,这样老年生活是不用担心的。
目前我的想法是不结婚,但不代表没有情感生活,同居啊谈恋爱啊,我觉得机会还是很多。&&&& &&&&&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范晓萱不婚不育真相 隐情令人心惊心疼
说起这位女孩在众多的网友心中这位女孩一定就是曾经十分的卡通的女孩,而之前的时间因为一首《健康歌》使得不少的网友瞩目。而事实上就小编的了解得知虽然至今为止大多数人的印象还是在那个扎着蝴蝶结,在舞台上蹦蹦跳跳唱着&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可爱女生。但是这位女孩现在也已经算是四十岁的男士,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孩受到网友瞩目的就是这位名叫范晓萱的女孩为什么知己那都是不婚不育。
事实上就小编的了解这位女孩曾经因为小魔女的形象真的是曾经红遍了全亚洲,并且还是一举拿下两届台湾金曲奖歌后。并且曾经范晓萱年少成名,起点高于、和,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孩,最近的一段时间却渐渐的名不见经传的样子,而事实上在颜值方面也是完爆这几位歌手的,并且这位女孩也是一位创作型的歌手,而就是这样的女孩有着这样的才华,最终为什么没有成为长盛不衰的歌手。
上一篇: 下一篇:
与本篇相关的热点文章
12月2日已经47岁的台湾男明星江宏恩大婚,他在酒店内迎娶了比自己小六岁的圈外女友Vanessa。江宏恩在台湾出...
台湾女演员近日正在拍摄电视剧《春风爱河边》,但是12月1日却在脸书上晒出自己虚弱打点滴的照片,由于她过...
今年36岁的钟欣潼单身四年终于脱单,经好友介绍与台湾医生赖弘国交往数月,虽然男方比自己小四岁,但是长相...假如某个国家的年轻人都不婚不育了,有什么关系吗?_百度知道
假如某个国家的年轻人都不婚不育了,有什么关系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国家就准备消失了
那有什么关系吗?
不婚不育怎么有下一代老的死了就没人了
这样有什么关系吗!
你多少岁,
不看那来的人
不生育就不能持续发展人类,你如果是独子或独女,你不婚不育你家就绝种了
你还有传宗接代的观念,我没有
你现在正合适结婚生子
不着急,慢慢拖
那要有人接受才行,不育你父母同意吗?对方父母同意吗?你的对象同意吗?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不婚不育趋势酿台人口危机 将影响财政及劳动力_百度宝宝知道
不婚不育趋势酿台人口危机 将影响财政及劳动力
小短腿要早睡
宝宝1岁4个月LV.12
  岛内不婚不育蔚为趋势,根据“主计处”得统计,近年来两代核心家庭比例却已跌破五成,不育的“丁克族”及单身贵族却呈现倍增趋势,社会学家忧心忡忡地指出,不婚不育将造成劳动力不足,势将台湾地区造成巨大冲击及长远负面的影响。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专家指出,不婚、不育的直接影响就是岛内的人口出生率降低,“内政部”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出生婴儿数为20.6万多人,比2004年再减少5.2%,出生率约为千分之九点一。由于出生率大幅降低,“经建会”也将人口零成长的年限,从2021年提前至2016年,人口危机期将提前来临。
  专家还指出,不婚、不育将造成家庭功能式微,甚至带来社会解体的现象,不仅对岛内造成现时冲击,也会导致长远、负面的影响。
  “经建会”表示,靑壮人口下降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不足,就业人口负担增加,经济发展势必受到阻碍。“经建会”预估至本世纪中期,靑壮年人口比例将减至57%。劳动力不足,导致工资上涨,相当不利于出口竞争者。而需要劳力的产业必须引进大量外劳,还会引起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少子化引发的另一个危机,就是对台湾地区财政的冲击。社会学者指出,新生儿骤减,将造成人口迅速老化,这对社会发展相当不利,主要是造成医疗上的庞大支出。据推估,目前岛内是平均8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但到2051年,将形成3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的局面。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全都不婚不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