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儿嫁人了父亲伤心死了,这几天想起来人伤心掉眼泪,去医院时候却人没眼泪,谢谢了,心理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一直以为,能有梦想去追逐是美好的决定。如果可以,这里给予一次旅行,不用行囊,不备车票,单纯得在路上。&或许你我方向从不曾交叠,但有如此这个地方令你我相遇,何其幸运。&这里乐于与你分享所有心理学知识、电影、讲座、调研;或者,只是突然流过心头的一句话。&只是纯粹得,让心灵休息一会。&从今天起,做一个美好的人。
范德堡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VU CP Phd录取分享
范德堡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VU CP Phd录取分享来源:金东方留学 时间:
  学生姓名:王同学
  学生背景:国内本科,新加坡master。
  GRE:770+800+3.5.
  TOEFL: 101.
  申请学校: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专业:临床心理学
  先说两句吧。
  我自己绝对不是有实力的人,现在就一个offer。只能说自己运气很好这次。
  本科是南开,总分第一,专业第二。当时申请美国都没戏,就来了新加坡。
  在这其实没做什么实际意义的事。有帮助的是TA吧,教统计,这个挺重要,Vanderbilt一个老师就是看上我统计还有点经验,主动联系的。
  研究方面,没有paper,不过在帮几个老师做东西,应该是可以出paper的那种类型,我做的有统计的,有发展的,还有一些偏临床的。不过也都是社会,人格方面的。
  申请临床,真的不是特别容易。我老是之前的两个学生,都比我强,却都没结果,人家还都是新加坡人,英语很好。一个还有好多个paper。他们还是申请neuro方面的。所以我真的觉得运气是很难说的。
  临床重要的当然是clinical experience.之前有个Missouri的面试,还是counseling,但是后来说我clinical experience少,就没戏了。Vanderbilt幸好是重视research,我的缺陷就不那么明显了。
  我觉得推荐信也挺重要,这边的老师都是美国回来的,都很有实力。Vanderbilt一个老师给我发他的文章,让我先看看,其中一篇就引用了很多其中一个老师的文章,我想多多少少是有点印象分的吧。
  G其实挺重要,但只是敲门砖,我看那些好的学校的学生G通常都在1400以上(临床),如果是华人的话,不上1500就会有些危险。不过G高也只是让老师有可能看你的材料而已,重要的还是和对方是不是match。
  想clinical很多年了。虽然中间在新加坡折腾了两年,但我也知足了。总算是实现了。
  还有就是很难说counseling和clinical哪个更容易申请。相对来说,counseling更重视经验,clinical更重视research。就看自己哪方面是强项了。
  大家都加油吧。一直走下去,一定会看到光明的。
  学校介绍:
  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又名范德比尔特大学,是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学校创立于1873年,是闻名全美的名牌大学,也是位于美国南方的少数的顶级名校之一(其他南方名校有Duke,Emory,Rice等),以其出色的教育质量和强大的科研实力,享有&南方哈佛(Harvard of the South)&的美誉。学校名称来自于19世纪末的美国铁路和航运大王、海军准将考尼列斯 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他捐赠一百万美元建立了这所学校,希望能够弥补南北战争给南方造成的创伤。
  19世纪末华尔街资本家金融巨鳄考尼列斯 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 捐赠一百万美元建立了范德堡大学。这所精英学府在商、法、医、教四大学术领域稳居北美顶尖行列,享有南方第一贵族名门的盛誉。范德堡法学院则为美国法学院中的老牌劲旅,依赖于强大的校友会,与一些显赫的商业财团和华尔街最有权势的律师事务所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亲历者说临床心理学博士专业申请误区
博文作者:Chris-纽约客 (新浪微博)
申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写这篇博文纯粹出于对国内一些留学论坛和网站上对于美国心理学申请要求的歪曲,特别是对于咨询和临床心理学申请难度的极度夸大,比如&临床这一专业对于申请者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成功申请的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是医学院出身,同时具有3.6以上GPA、1400(新G330)以上GRE及100以上的托福成绩。(腾讯教育)&
这类&攻略&非常坑爹!美国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如此苛刻的硬性规定,也不知到文中所言&成功申请的中国学生&大部分来源何处?激愤之下, 写文辟谣,避免学弟学妹因为看到这类文章而放弃来美学习心理学的梦想。不可否认我下面写到的内容也受到我个人申请背景经历和眼界的影响, 信息不完整或不精确之处严重欢迎各位博友增补。以下是自述先。
本人本科英语专业毕业。大学期间选修了一些基础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统计课程;毕业后两年工作经验(非心理学相关工作), 医院精神科暑期实习志愿者;第一次由亲戚帮忙申请,全军覆没;第二次完全自己申请,投了大约20所,得到美国佛罗里达一所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的奖学金(第一年全奖;第二年助教奖学金);硕士两年真的就是草牛的生活,拼命读书,无偿帮老板做研究,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给本科生上课,在大学的心理诊所做实习;毕业前夕申请了大约15所心理学的博士项目,获得四所大学的奖学金(其中三所为全奖;包括一所临床一所咨询,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咨询心理学给了我头两年的学费,后面全部靠助教和自理)。哥大一面时全美申请人大约有200多,一面44人,最后挑选了7人,我成为了这幸运的七分之一。目前博四,纽约城市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心理咨询师,咨询经历5年,咨询个案过百。
口水了半宿,下面进入主题:
误解一:&临床和咨询心理学申请要求太高,中国人几乎没有读这个专业的。&
这个误解可以说是所有误解中最害人的。如果说和工程计算机等传统留学热门专业相比,学习这个两个专业的中国人目前确实是少数。如果如果因为过去不存在,就判定将来不可能,那么结果就是一个"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我实现的寓言)。曼德拉说过,所有的事情在成功之前都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在我周围过去三年中,哥大教师学院的咨询和临床心理学博士和硕士项目都有招收中国大陆学生。我周围的中国朋友中,也有不少在各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学习咨询和临床心理学的(比如纽约大学, Lehigh大学,密苏里大学等等),而且人数在逐年增加 。另外,来自于台湾和香港的中国学生学者在美国心理学界非常活跃,而且他们特别善于同辈间的友导和资源的共享,学生学者的数量和影响也在逐年增加。
误解二:&成功申请的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是医学院出身。。。&
这个误解大多是由于对咨询和临床心理学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在美国,只有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需要经历医学院的培训,而其他可以专业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比如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咨询心理学家(counseling psychologist),咨询心理师(counselor),社工(social worker)等等,都不需要有医学院的教育背景。主要的区别是精神科医生在各州都有处方权,而其他人员主要进行的是非药物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只在少数几个州具有处方权。所谓申请咨询和临床需要有医学院出身,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不排除有人这样做过,but again, 学校没有要求,大多数申请者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误解三:&申请临床心理学要具有3.6以上GPA、1400(新G330)以上GRE及100以上的托福成绩&
这个不多说了,看楼主的个人经历。如果按上面的分数要求,楼主估计现在还在国内等待中。分数只是申请的一个要素,但申请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博弈,实力只占50%,对个人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和申请策略占50%。美国教育体系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她给每个人都有一份机会,只要你善于整合你的资源,在申请资料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体制上不是应试教育,因此每个申请人也都会被当成一个个体对待。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对各个具有博士资格授予权的项目都有特别的规定,每年都要在项目网页的显著位置公布学校过去7年的录取指标(例如 历年被录取学生的平均GRE, GPA, 学费,奖学金来源等) 。哥大临床和咨询的数据大家可以直接到学校网站上查,其他学校的"Full Data Disclosure"都可以轻易的查到,根据个人条件来选择(这个只针对博士)。即便是常青藤联校的哥大临床心理学博士课程,2010年录取学生的平均GRE成绩也只有1324分,本科平均GPA是3.55,和上面所说的&标准&大相径庭,而且这只是对博士生的要求,硕士就更不用说了。
误解四: &学临床和咨询的,英语都要特别牛。。。&
这个在和一个微薄朋友交流时提过,临床和咨询在申请时对语言没有格外的要求(即只有一般性的托福,GRE基本要求)。如果你是英语牛人,这个绝对是你的优势和资源;但这并不是说,英语水平一般的人就能或者不应该申请。
暂时就写这些了。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博友提问和增补,可以直接给我发私信,我会收录起来不断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课程及申请 Clinical Psychology PhD Program
临床心理学博士课程及申请 Clinical Psychology PhD Program
最近有不少人询问临床心理的课程及申请,恰好今晚不太忙,总结一下这半年来的经历和感触,希望对想做临床心理的同学多少会有些帮助。当时申请的时候自己也是一路摸黑走过来,最后误打误撞跑来了现在这个地方,我懂得这过程的艰辛和迷茫,因为关于临床心理的信息是少之又少。
首先申明:加拿大的临床心理课程和美国是基本一致的,有APA和CPA的认证,2015年开始只有CPA认证,因为两者最近签了合约、将互相认可。其次:clinical和counselling还是有不少差别的,临床是临床,咨询是咨询。国内没有临床的体制,这里不讲两者的差别,我也不清楚咨询的具体状况。再次:为啥clinical psychology一定是PhD?因为只有博士学位才可以拿执照从业。
Clinical Psychology不是以科研为主的:自己已经在clinical psychology的PhD program半年,就目前经验来看,大多数在读的还是以进医院、或私人营业为首要目标(临床实践),而单纯的科研、进大学仍为少数,因为教职毕竟有限,精神健康的市场需求较大,很多人觉得在医院的环境可以实践与研究并行,会更理想,而且很多人拿到degree时年龄已经不小,再去熬tenure track不太实际。同时,clinical psychology的PhD program一般还是临床和研究并抓的,当然不同学校的比重不同,比如我现在读的program大概是50:50,前两年和最后一年侧重于临床多些,因为一个硬性指标就是要在最后一年成功申请到accredited residence internship。
与Psy.D. program相比,clinical psychology PhD program的优势在于:1. 便宜,因为有研究的部分,所以有奖学金,这也是为什么CP PhD program这么多人抢。2. 申请internship成功率较高,这个是听placement说的,有优先权,接受程度较广。3. 出路比较宽,因为有研究的背景,医院比较倾向于请clinical psychology的PhD,无论是in-patient还是out-patient,或者可以去大学做研究、教临床。4. PhD的临床训练并不会成为瓶颈,大多数PhD program会请不少adjunct professor,有很多placement。
一些理解上的错误:1. clinical psychology PhD的申请和普通PhD是有不同的,至少方式和标准是不一样的。因为今年目睹了admission的过程,panel寻求的要么是有数年临床经验的、想深入发展的(大概30岁上下),要么是才毕业、但是有不少临床研究经验的(23-25岁,很多做了一两年full-time RA)。2. clinical psychology的毕业时间:clinical psychology的毕业时间反而是相对固定的,一般dissertation都会在第五年完成、通过答辩,然后第六年去做住院实习。有的人延迟一年毕业,并不是答辩没通过,而是住院实习没申请到,只好再等一年。3. clinical psychology的研究比重:一般的program都有in-house clinic,提供系统训练。不象其他research program,CP并没有太多&造&科研成果的压力,比如我们program里面连RA都不提供,我和我的supervisor是没有金钱关系的。4. 尽管不同地区政策、牌照制度不同,clinical和counselling还是有区别的,这个一般公众不清楚。两者所面对的人群不同,工作的机构也不同,临床主要在医院和诊所,后者针对亚健康和正常人群。
对于有心想申请clinical psychology PhD的同学们:1. 这条路真的很难走,特别是对于外国人,而且就算读下来了,以后的职业发展也很头疼,回国也不是,留下来也不是。2. Research是关键,特别是临床的研究,应该大学留出两年去各种lab做RA,混个publication和reference letter。3. 临床实践经验要有,国外读大学的同学稍微有优势(但是又未必好找),国内的有些clinical experience不一定被别人接受。4. 有钱的可以考虑Psy.D. 但是前途一样艰难...PhD也是要准备点生活费的。5.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local被录取时都三十开外了,所以如果你觉得这是你的梦想,就要能够坚持下来,这也是录取时的一个重要标准。6. 再强调一次:作为外国人,读的时候也很痛苦...
新加的部分(谢谢某水同学)
Clinical Psychology的课程设置:用我supervisor的原话,临床就是同时读两个degree,一是full-time research PhD,二是professional degree,所以课程的设置很是独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研究、上课,和临床实践。
研究:无论之前有没有硕士学位,前两年要完成一个master project,后三年再完成一个PhD dissertation,前者大约是1-2个experiment,后者比较复杂,大多由3个experiment组成。但是与其他研究性心理学PhD相比,临床的研究任务相对轻很多,如果将来不想做faculty,就没有publication的压力。一般来说,毕业的时候平均有两个publication,去2-3个conference。
上课:总的来说,课业负担很重,而且都是小班教课。感觉像是回到了中学似的,课程是一早定好的,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前两年:主要训练临床测试和诊断,课程包括psychopathology,ethics,multi-cultural,cognitive assessment,和diagnostics。大概每个学期会有5-6门课同时进行,课堂上一半授课,一半讨论。后三年:主要训练临床治疗,课程包括CBT,couple therapy,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therapies, 和neuropsychology,和前两年相比,后三年的课业负担要轻松不少,每个学期大概4门课,这个时候学生开始见病人,并在督导下做完整的治疗。
临床:这一块占用时间最多,都是在department的in-house clinic展开,对的,就是那些有着摄像头和one-way mirror的小房间。。。话说最近我们clinic花了大价钱安装了全自动的摄像系统,所有录像都可以网上远程播放。
前两年的临床训练:和课程相一致,在in-house clinic观察两个cognitive assessment(5-6 sessions),然后亲身做2-3个cognitive assessment(两个小孩,一个成人)。临床诊断主要外包,第一年暑假前完成diagnostic interview的训练,暑假要去医院或诊所做为期四个月的全职实习(侧重于assessment),在此经历之上,第二年会接手clinic的一些intake interview还有clinical research interview, 平均下来一周可以做一个诊断的case。
后三年的临床训练:以治疗为主,依据经验、兴趣不同,会接手不同的病人。大多数program还是以CBT为主,简单的case大约做10个session,复杂的会延长至20个session,每周一个session,一般有两个case同时进行。在第三四年时,很多人会去医院做part-time placement,一周上一天班,大概持续一整年,这样可以见到一些社区里少见的病例。重点是要积累到足够的钟数,为住院实习的申请做准备。
申请的注意事项:临床的program通常会邀请所有的short-listed申请人参加一个两天的school visit,一方面是介绍院系结构、课程设置和诊所的情况,另一方面把interview做完(一般会有senior student带着applicant去吃个免费午餐啥的。。。)这个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这个program的基本情况,比如是侧重于成人还是小孩,研究和临床的比重如何,诊所的设备和督导怎样,还有过去学生成功申请住院实习、拿到执照的数据,最好可以和在读的学生多打听打听,看看他们的职业规划。
大多数情况下,是program选我们,不是我们选program,所以拿到offer就赶快上吧!
一个北大心理学学生申请心理学学博士的经历
心理学/神经科学 英国博士申请篇作者&:&&
0. lz背景 & 申请结果
1. 学心理学&&要不要出国
2. 出国&&美国?英国?欧洲?
3. 美国心理学的申请
4. 英国心理学的申请
& &4.1 硕士还是博士?
& &4.2 英国心理学博士的申请
& &4.3 英国博士奖学金的申请
5. 欧洲心理学硕士、博士的申请
& & & & 这篇文章是很早之前答应了小学妹要给《心韵》写一篇有关在英国读心理学的感想的,一直拖拖拉拉了好几个月没写,先随便写点儿,抛砖引玉吧,之后再好好整理一下交差。
& & & &我大四上学期(2011.10)的时候申请了一年美国,一个博士的offer都木有;今年(指的是2012.10)又申请了一年北美,依然一个博士的offer都没有。实在是没有精力也没钱再申请第三次北美了,于是就打算从了英国的offer,留在英国读博士了。
& & & &北京大学心理系08级本科,现在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的硕士在读,今年十月份去剑桥读社会心理学的博士
& & & &大四上申请时候的GPA:3.68/4 & &专业课GPA: 3.78/4
& & & &硕士申请时候本科的GPA:3.58/4&&&&(大四时候差点挂了C语言和物理这种事儿我会乱说吗!!!)
& & & &托福 106 &雅思7.5&
& & & &GRE(2010)Verbal 660(94%)+Quan 730(77%)+写作4.5(67%)
& & & &有俩很水的英文的poster,一个中文的talk
& & & &本科期间,7个酱油非酱油的的research project,跟着5个不同的人做过,包括两个北大的老师,一个香港的老师,一个美国的老师,和一个英国的老师
& & & &2011年申请时候拿到的offer:NYU psychology的硕士,KCL的psychiatry博士,UCL的cognitive neuroscience的硕士(从了这个),其实还有个剑桥的博士,但是因为过了奖学金申请的时间了,就withdraw掉了
& & & &2012年申请时候拿到的offer:Cambridge的博士(从了这个)
1. 想要致力于研究心理学,要不要出国?
& & & 心理学的方向太多了。根据我和一些师兄师姐的交流以及自己的感想,联系北大心理系的情况,我认为:1)由于文化/热门度原因,临床心理学出国难度很大,保研比较靠谱,不管是留北大还是去清华中科院北师大;2)基础心理学,包括神经科学、注意、意识、语言、情绪等等,国外研究的人比较多也相对更牛一些,出国相对容易;3)发展心理学,苏老师每年出国情况都很不错的样子;4)IO-工业组织心理学:施老师的学生近几年出国都很猛,具体可以咨询07的曹、牛师兄,08的盛、刘二位和09的孔同学;5)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和临床心理学的难度差不多。实话说,北大的社会心理学领域太弱了,战斗力太渣,真的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出国读吧。
& & & 目前北大系里几位比较牛的老师,都有海归的背景;招新老师的时候,似乎也把海归背景纳入其中了。如果想回国到比较好的院系里做老师,出国读个博士是个不错的选择。
2. 美国还是其他?
& & & 我在被北美博士全拒之前,都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国家,英国根本不入我的眼。。。现在的趋势也是,牛人都去了北美,去其他国家的人大概都是退而求其次的态度。原因大概有几点:
& & & 1)美国的心理学研究确实比较先进,这点不得不承认。但是究竟比其他的国家好多少呢?
& & & & QS world University- psychology ranking 2012
& & & &这个QS的排名是英国排的,自然不会让美国的学校占据所有的前20 =..= 但是由于它对美国几大心理高校的排名相对公平,和US NEWS的排名几乎一致(除了哈佛不该排在S和B之前之外),我姑且相信它的排名相对公正,水分占30%左右。放眼望去,前15名的学校里面,美国占了10名,尤其前十里面占了8席,实在是非常牛逼;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英国高校在前十五里面依然占有了三席,包括剑桥、牛津和UCL(伦敦大学学院)。至于15-30里面,澳洲、日本、香港、英国、中国大陆的学校则占了12席。
& & & 所以,美国的心理学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如果你能够进入到极其牛逼的心理学高校,包括斯坦福、伯克利、哈佛、耶鲁、U-MICH、普林等,那真的是完美;但是如果进不去,倒也不妨考虑一下别的国家。申请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 & (PS neuroscience大概要另外考虑,因为虽然psychology也做neuroscience,但是neuroscience的排名远远不只是参考了psychology中neuroscience的成绩)
& & &&2)跟风
& & & 我在被全拒之前没考虑过美国之外的国家,大抵也有跟风的心理吧。觉得只有去美国才是牛逼的,因为牛人都去美国了嘛。现在想想,美国不过是众多国家中的选择之一,干嘛那么轴,一定要去美国呢?别的国家也有不一样的精彩啊。
& & &&3)移民
& & & &很多人出国是有着移民的目的的。而英国这一点是很讨厌的,极其难移民,但是对博士来说相对容易;不过,听说现在美国也没那么容易移民了。。?
&&& & 4)费用
& & & &美国的博士几乎都是全奖,或者通过RA TA能覆盖自己的生活费;但是英国的博士奖学金相对难申请,硕士也几乎没有奖学金,这就让许多囊中羞涩的学子不得不放弃英国这一选择。
& & & 于是对于问题2,心理学博士,美国还是其他,我的建议是,能去成美国的牛逼的学校固然好;但是如果去不了美国很好的高校的博士,不妨也考虑一下别的国家。
3. 美国博士的申请
& & & 听说09级的师弟师妹们申请心理学博士的蛮少的,拿到很棒的offer的也不算太多。且不说北大心理系的学生培养有没有什么问题,美国的心理学博士的确一年比一年难申请了。由于财政问题,美国高校博士项目从今年起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心理学则首当其冲。典儿说,西北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方向今年一个人都没招&&没钱也没的招人了。
& & GPA/GRE/TOEFL这些东西,尽量搞的高一点,一定是没有错的;科研做的好也一定是没错的,但是并不是有了paper就一定有好offer。去年我们班一个大牛姑娘有一作的SCI,依然没拿到social neuroscience领域的offer;不过这个姑娘今年牛逼大发了,这是后话了。据我观察我们班拿到offer的同学们,大抵都是在套磁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的。至于怎么套磁,多看paper多发邮件吧。至于具体怎样,还是问拿到offer的人最靠谱。我就不瞎扯淡了=..=
4. 英国博士的申请
& 4.1 硕士还是博士?
& & & & 英国是这样的,国际学生可以直接由本科申请博士,但是英国人包括欧洲人大多都会先读一个硕士再读博士。原因在于,美国的博士,大多是前两年又要上课又要在不同lab之间rolling的;而英国的博士几乎不用上课,是全职的researcher,也只有1个主要的导师,最多还有个酱油的第二导师,3-4年里你几乎只是给一个老板干活。这种选择是很大的很重要的,换老师不是不行,但是很麻烦。于是,先上一年的硕士课程,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方向,然后博士期间专心给老板打工。。。英国的博士3-4年就可以毕业,就因为免去了上那么多课的时间了。
& & & &&英国博士有个特点是,没有TA的任务,你不用给学生上课不用被嘲笑。。。优缺点都有。自己悟吧&&
4.2 & 4.3 英国博士的申请和奖学金的申请
& & & &英国博士申请的特点是:你可能有博士的offer(条件录取,即你需要满足语言啊本科成绩啊等条件之后才能发你无条件录取),但是木有钱!!木有钱的博士啊啊啊啊!!!简直不能忍受啊啊啊啊!!!感觉就是AD有木有啊!!!&比如我现在,就是有剑桥的offer,然后申请了多个奖学金,在等奖学金的结果。最差的结果就是,自费博士。。。
& & & & 英国给国际的博士生的奖学金非常非常少,非常不好申请,于是自己带钱来的博士都是非常容易拿到offer的。
& & & & 学费和生活费来源不过几个:老板给钱,学校给钱(剑桥的学院有可能也给钱),自己国家给钱(中国的国家公费博士),其他来源(比如在剑桥读书的学生可以申请新鸿基奖学金,北大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申请一个广州的奖学金)。但是除了前两个之外,条件都不少,比如要回国服务几年之类的。
& & & &别的学校不太清楚,我说说牛津剑桥、UCL和KCL的心理学(神经科学)博士申请及奖学金申请。
& & & &1)需要的材料:
& & & & Detailed research proposal
& & & & IELTS 雅思
& & & & CV/Resume
& & & & GRE几乎不需要;托福有时候可以替代雅思,但是一般都要求4个25
& & & &2)申请时间
& & & &申请带奖学金的PhD几乎都有时间限制。比如剑桥的neuroscience的DDL是12.1,心理系的DDL是12.4,牛津的心理系/psychiatry是1.4,UCL的neuroscience的PhD也在1月。KCL去年带奖的PHD申请也比较早,具体日期我忘了。但是如果自费的博士,牛剑的申请可以到3月份,UCL某些项目可以全年三次申请,KCL本年秋季入学的DDL可以到五月份等等。
& & & &3)申请方式
& & & &UCL的neuroscience的项目,是四年的,第一年rolling,因此不用选导师;但是牛剑和KCL的psychology/neuroscience都是要①先选好导师 ②问导师想不想招你 ③写好proposal给导师 ④导师给你回复有木有意象挺你,想不想招你 ⑤牛剑的导师和你一起弄好proposal,KCL是导师和你一起写一个research的approval form,递交申请 ⑥两位导师面试你 ⑦等结果
& & & &我在11月份和我剑桥的导师联系,他对我挺满意的,proposal也挺上心的帮我改,在我还没交申请的时候就很强烈的表达出了想要我之后当他苦力的意思。。。然后我12.4交了申请,12.19面试。面试当时他就告诉我我肯定能拿到offer,就是要考虑怎么申请奖学金的问题了。2月14号我拿到了剑桥的正式的conditional offer。3.25拿到了国王学院的录取(牛津剑桥和世界上所有的大学都不一样的是,依然保留着学院制,学院管研究生的生活,而系里只是你上学的地方。具体理解可以参考哈利波特。。。)。
& & & &今年英国博士的申请,我只申请了剑桥。牛津本来也打算申请,但是12月份我就知道能去剑桥了,申请的压力一下子小了。牛津本已经在11月份和未来导师面聊甚欢,导师是个丹麦人,大牛,可惜我一心喜欢剑桥,也不想多写个几千字的proposal,又想省50镑的申请费,最后也没提交牛津的申请。。。
& & & &英国博士申请的难度,对我来说,远小于美国博士申请的难度。首先,所有我发邮件陶瓷的老师,都回了邮件,回邮件率百分之百。虽然我12年申请的时候也给所有美国的老师发邮件了,他们也都回了,回邮件的概率也是百分百,但是明显模版率更高一些...我实在是不喜欢那种给美国一个学校N多老师发陶瓷的感觉,所以美国申请不到也怪我自己&&毕竟套磁套的不到位&&第二,如果不说奖学金的话,我很有自信,我申请的所有的英国program都能拿到offer,但是拿奖就难多了。
5.&欧洲的心理学、神经科学的博士申请
& & & &欧洲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我并不太了解,但是德国的马普所、Berlin school of brain and mind、瑞士的苏黎世大学、日内瓦大学都很不错。德国博士几乎免学费,生活费也不贵,是个好的选择,但是大多项目都希望你稍微会点儿德语;瑞士的博士如果你拿到了钱,会生活的非常舒服,但是申请也并不太容易。
& & & & &CSC申请。CSC是Chinese Scholarship Council的缩写,中国留学基金委。这个组织太牛逼了。。。中国真有钱。。。每年送那么多学生公费留学。
& & & & &分两种。一种是申请学费+生活费。这种非常难申请,不容易拿到。
& & & & &另一种是只申请生活费,比如我申请的就是剑桥-CSC专项,剑桥出学费,国家出生活费。今年专项有30个名额。今年的申请时间是3.20-4.5,出结果大概在五月份吧。
& & & & 啊对了,感觉英国人普遍比美国人懒点儿,周末博士们几乎都不上班啊。。。平时也是早上10点来,晚上6点走&&英国的老师也没美国老师那么push&&
& & & & 以及,英国食物都是翔,没有例外。但是,英国天气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烂啦。
& & & & & 实在是困了,写不动了。欢迎师弟师妹们的各种讨论、咨询。
耶鲁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申请事项
(原文来自百利)
耶鲁大学是美国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被公认为全美乃至世界最好的大学。
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基本信息
USNEWS排名:4(2014年USNEWS心理学专业排名)
学费:$36,500
申请截止日期:12月15日
申请费:$100
申请人数:602
平均就读年限:5.3年
招生人数:19
学生人数:82
PhD毕业率:89%
耶鲁心理学系通过文理研究生院申请,不要求申请者提供GRE&Subject成绩,也没有划定最低GRE、GPA、TOEFL等的要求,但申请难度非常大。其中又以临床心理学最难,这个专业近年来共有360人申请,仅有4人获得录取。
心理学系专业必需进行申请面试,面试时间一般在1月底2月初,一般1月中旬会通知申请者准备参加面试。
其它申请要求与奖学金状况请见"&耶鲁文理研究生院&/a&的申请说明。
二、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专业设置
耶鲁心理学系(Department&of&Psychology)研究生只招收PhD学生
共开设有五个专业,分别是:临床心理学(Clinical&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发展(育)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 社会心理学(个性养成)(Social/Personality&Psychology)&
三、耶鲁大学文理研究生院
耶鲁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学年各专业学费为$36,500,其它花费约$21,085(9个月)。
耶鲁文理研究生院(Yale&Graduate&School&of&Arts&&&Sciences)是耶鲁最重要的一个研究生院,共提供60多个PhD专业以及20多个硕士专业。此外还与法学院、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及公共卫生学院开设有不少联合项目。那么申请耶鲁文理研究生院同学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百利天下留学专家为同学们详细讲解。
1、申请时间
耶鲁文理研究生院的所有专业,包括联合专业都是通过该学院申请。该学院学年的申请截止日期尚未公布,学年日起开始申请,截止日期共有3个,分别是:
12月1日,生物类专业申请截止;
12月15日,化学、经济学、历史等专业申请截止;
1月2日,其它所有专业。
录取结果大致在每年的1月-3月间公布。
2、标准化考试
都需要有GRE成绩,管理科学(与商学院联合开设)PhD专业需要有GMAT或GRE成绩,递交时间可以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后,具体要求见各系所的申请说明。
3、大学成绩单
无需正式成绩单,无需公证,直接在线上传,被录取之后才需要邮寄正式的纸质成绩单
4、推荐信&&3封推荐信,只允许在线递交,不接受纸质推荐信;
5、个人陈述
6、申请费国际学生为100美元(也有个别系指明国际学生需125美元,未详孰是),只能使用Visa或Master&Card信用卡在线支付。
7、奖学金:大多数情况下,耶鲁文理研究生院的PhD学生在录取是均会自动获得全额奖学金(Fellowship),该奖学金包括全部的学费以及医疗保险费,奖学金金额随着录取函告知,一般不会少于$29,000元,无需单独申请。硕士专业一般情况下没有奖学金,需要学生联系导师去获取。
科学家用一群老鼠做实验,解开了人类青春期叛逆之迷
Elizabeth Kolbert 文 澎湃新闻记者贾敏 编译
08:31 来自&
【编者按】:本文为澎湃新闻据《纽约客》&The Terrible Teens:what's wrong with them?& 一文编译,有删减。原作者Elizabeth Kolbert为《纽约客》特约撰稿人。
&过度饮酒,滥交,没事儿从高处往水很浅的池子里跳着玩,用膝盖开车,青少年爱干的很多事都让人觉得不可理喻。有时候出离愤怒的父母会歇斯底里地想,他们的小孩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伊丽莎白&科尔布(Elizabeth Kolbert)发表在 《纽约客》上的一篇文章通过脑神经科学家近期的一些研究向人们解释,青春期人群的行事作风之所以那么不着边际,可能确实是脑子的问题。
&为了解开青春期叛逆之迷,美国天普大学的研究者们在一群老鼠身上做了一项实验。这种编号为C57BL/6J的近交系实验用鼠有显著的行为问题,例如易患肥胖,嗜好吗啡,攻击同伴,并且还是一群酒鬼&&只要给酒精,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灌醉。
&一共有86只老鼠参与了实验,其中一半年龄四周大,对鼠科来说正值青春期;另一半则是12周的成年鼠。它们被单独或3只一组关在有机玻璃制成的笼子里。研究者们在它们的饮用水中加入酒精,然后通过录像记录它们的反应。
&录像结果显示,平均而言青春期的小鼠们要比成年鼠贪杯,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饮酒模式:当青春期的雄性鼠被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时,消耗的酒精与成年雄性鼠基本持平;一旦和同伴关在一起,青春期雄性鼠平均消耗的酒精是独处时的2倍,雌性则是1.3倍。
&这一实验结果发表在《发展科学》杂志上,研究者们在文中称,&因为显而易见的伦理原因,类似的实验不可能在人类青少年身上进行&。可是,在实验室以外的地方,这种实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深受美国青少年喜爱的喝酒游戏&整箱竞赛&,就是比赛哪一队人马能在最短时间内喝完一箱30瓶装的啤酒。
&每个成年人都曾走过青春期。有研究表明,当人们被要求回顾过去的人生时,人们会倾向于更多地回忆10-25岁这个年龄段之间发生的事情,这种记忆现象被称为&怀旧性记忆上涨&(Reminiscence bump)。但对成年人来说,青春期像是一个迷团,生动如昨去无法触碰。连喝15瓶啤酒这种事成年人能理解吗?谁又能想明白把两瓶1.2升的麦芽酒用胶带绑在手上到底有什么好开心的?
&弗朗西丝&詹森(Frances Jensen) 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作家和神经病学家。在与艾米&埃利斯&纳特(Amy Ellis Nutt)合著的《青春期大脑:来自神经科学家的青少年养育生存指南》(&The Teenage Brain: A Neuroscientist&s Survival Guide to Raisi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一书中,她提供了一种缀以最新脑成像研究的养育指南。据她说,青少年的大脑有类似于汽车发动机中的次品火花塞的缺陷。&是额叶和前额叶部分的大脑皮层令我们行为明智,但青少年的大脑不能完全发动位于额叶的那些气缸,所以不该对他们一刻不停制造悲剧性错误大惊小怪。&
&额叶可以被看作是大脑的执行官,负责对大脑其他部分产生的冲动进行核查。詹森指出,处在青春期的大脑正忙于在其不同区域间建立联系,这一过程包括在负责传递电脉冲的轴突周围增加髓鞘质。这些联系是从大脑的后部开始建立的,额叶是最晚被接入大脑系统的部分之一。额叶的髓鞘要到20多岁甚至30多岁才能完全发育完成,换句话说,想要拥有&正常&的大脑,至少得等到青春期结束。
劳伦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是天普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也是一位父亲和&醉酒鼠&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还是《机遇时代:青春期新科学研究的启示》(&Age of Opportunity: Lesson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Adolescence&)一书的作者。和Jensen一样,他也认为青春期的大脑跟成人的大脑有所不同。分歧在于,斯坦伯格觉得问题出在增大的伏隔核上。
&请试着想象下面的场景。一天下午,你坐在办公室里,鼻子里塞了棉花球。办公室的一个同事烤了一盘巧克力曲奇,香气弥漫在空气里,但由于你的鼻子被堵住了闻不到气味,所以你继续工作着。突然,你打了个喷嚏,棉花球掉出来了。曲奇的香气袭来,你立刻冲过去吃了一块又一块。
这个场景是一个比喻,斯坦伯格说,成年人的鼻子里总是塞着棉花球,因此对各种诱惑有足够强的抵抗力,而青少年的嗅觉对于哪怕是百步开外的诱惑也极端敏锐。伏隔核被称作大脑的&快乐中枢&,在童年时期逐渐变大,在青春期的时候达到最大状态,然后开始逐渐收缩。
&&快乐中枢&的增大和其他感官的感受力增强是协同发生的。当儿童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大脑会萌生出更多的多巴胺接收器。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人体神经系统中分饰多角,其中最性感的一项功能就是产生愉悦感。
据斯坦伯格观察,&不管是与友人出游,做爱,吃冰淇淋,夏夜坐在敞篷车里兜风尖叫,听最爱的音乐,无论什么时候做这些事情,都比不上在青春期的时候做那么快活。&这也就反过来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会做很多蠢事:从神经学的角度看来,并不是他们在估计危险方面的判断力不如成年人,而是潜在的回报实在要高出太多太多了。斯坦伯格写道,&认为青少年的鲁莽是因为缺乏判断力的看法是荒唐的。&
&通常来说,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是非常好的,比更小的孩子要好。但是,青少年的死亡率高很多。在美国,15-19岁的青少年的死亡率是1- 4岁儿童的两倍。青少年死亡的主因是事故,这种现象被称为&事故驼峰&。
&斯坦伯格把这种情形解释为进化不协调的产物 。我们的祖先为了寻找配偶必须冒险离开亲族,进入危险地带的奖励是性交的机会和随之而来的繁殖,而理智地呆在家里的代价是基因的湮灭。尽管2015年的青少年用手指滑过手机屏幕就能在Tinder上找到性伙伴,他们仍然保留了猿类的神经生理学特点。
&青少年的生理设定本身就意味着疯狂的冒险,而当几个青少年在一起的时候尤其如此。举例来说,青少年开车的时候如果车上有同龄伙伴,那么发生交通意外的概率将是单独驾驶时的四倍。(对成年人来说不管车上有没有乘客,发生交通意外的概率是恒定的)。这一现象的通行解释是分心或者同伴压力,青少年们会相互煽动直到进了急诊室才善罢甘休。斯坦伯格在人类和鼠类的青少年身上都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同伴的在场甚至是想象性的在场可能起着更为本质的作用。
&在一项实验中,斯坦伯格让参与者玩一种模拟赛车游戏。他发现,不管是否被允许跟同伴交流,只要有同龄人在场,青少年就更倾向于冒险,比如说冲黄灯。在另一次试验中,他告诉他的被试有一些青少年在另一个房间看他们玩赛车游戏,事实上另一个房间没有人,但结果与前一项试验是一致的。实验鼠也是这样,它们的同伴并不能揶揄它或者叫它是胆小鬼,但同伴的在场同样会激发冒险的行为。
脑成像研究显示,同龄人的观看会激活青少年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从而激励他们寻求更多的回报,所以他们才能做出把麦芽酒用胶带绑在手上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来。斯坦伯格在书中写道,&事实上,当青少年清楚知道可能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同伴在场对于鲁莽行为的增强作用恰恰是最强的。&
&从神经学的角度看待暴力行为也会得到新的认识。犯罪率在13岁时急剧上升,在18岁达到顶峰然后开始回落。将这些数据以图表的方式呈现时,这条所谓的&年龄-犯罪&曲线看起来像是马特洪峰。这个范式一个世纪前就被注意到了(心理学家霍尔在1904年就描述过这一现象,他被称为青春期的&发明&者),并且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也同样成立。斯坦伯格和詹森都认为犯罪驼峰是尚不牢固的额叶和过度敏感的愉悦中枢的共同结果,并以此为那些误入歧途被判几十年刑期的青少年辩护。
&近代的很多新发明,比如汽车、迷幻药,iPhone,越野车,30瓶一箱的啤酒,半自动武器,都使得青春期大脑与环境之间的不匹配更加恶化。如今的青少年所面临的诱惑之多是早年的人们做梦都无法想象的。不过话说回来,在当代,很多在早年非常可怕的威胁已经消退了,诸如猩红热,白喉,饥饿,天花,瘟疫等等。当下的青春期是从一个每个年龄段都面临生存威胁的时代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跨度才演变而来的。这是最危险的时代,也是最安全的时代。
NIH宣布拨付BRAIN脑计划第一笔研究经费
NIH宣布拨付BRAIN脑计划第一笔研究经费
作者:yangtao来源:生物谷 14:39:10
日讯 /BIOON/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年初宣布,将汇集美国各大科研单位的力量进行一项名为"使用先进革新型神经技术的人脑研究"(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 BRAIN)的计划,该项计划将是继克林顿时代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项大手笔。根据美国政府的报告,这一计划预计耗资将超过45亿美元之多。
而就在日,美国国家健康中心(NIH)宣布,这一计划的首批经费共计4600万美元已经下拨,此次经费预计将资助超过100位科学家的相关课题,资助范围不仅包括美国15个州的研究人员,还包括海外的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科学家希望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来从全新角度理解人类大脑的工作进程。研究人员介绍说,科学家希望通过这一计划更好地研究人类大脑中神经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并据此对大脑工作原理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而这一计划也将为未来医学工作者开发治疗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等脑部疾病的有效疗法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此次,Salk Institute将获得约3百万美元的资助用于研究神经元内部DNA甲基化的进程,这一过程被认为是与人脑内特定基因表达以及特定蛋白质合成有着直接联系。西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获得约150万美元用于研究一种可穿戴设备,这种设备将帮助研究人员绘制大脑神经元图谱。普林斯顿大学和MIT等科研重镇也分别获得此次投资用于进行相关研究。
无独有偶,日前刚刚公布的201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也被颁发给了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夫妇。这很难不令人联想到,或许生物技术引起的新一次革命即将出现。(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谢谢!
详细英文报道:
President Obama's ambitious BRAIN Initiative--short for 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has awarded its first round of grants, totaling $46 million.
The grants will support the projects of more than 100 investigators in 15 states and several countries aiming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rain through new tools and technologies.
The long-term goal of the BRAIN Initiative is that by gaining new insight into the neural circuit function of the brain, researchers will be able to design more effective drugs to treat a wide range of brain disorders and diseases.
Among the recipients of this round of grants are teams from leading biomedical institutions like MIT,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nd others.
A $3 million grant to the Salk Institute will fund research on DNA methylation, which turns off genes and prevents certain proteins from being produced. The research will be used to create an epigenetic map of each cell type that can be connected with existing brain gene expression atlases and connection maps. The map is intende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comparison with maps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 states such as schizophrenia or Alzheimer's disease, to reveal more about neurological disease.
Another team, from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has received $1.5 million to develop a wearable, mobile molecula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 device capable of producing 3-D images of metabolism and other cellular processes of the brain during everyday activities, such as walking, playing a piano, or socializing. Tradi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require a person being scanned to remain still, while this helmetlike device could be worn while in motion.
In an effort to better understand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Brandeis University is using a $1.2 million grant for research on how brain cells have evolved specialized features.
Meanwhile, MIT has won more than $3 million spread out across 6 different projects, and Princeton University nabbed more than $2 million for two projects.
The grants are the first in a planned $4.5 billion investment in the BRAIN Initiative over the next 5 years.
(责任编辑:yixin.zhang)
谷歌加入脑计划(BRAIN)提供数据处理服务
日讯 /BIOON/ --201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被颁发给在神经科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夫妇,这也促使生物医药产业和生命科学领域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宣布进行的一项名为"使用先进革新型神经技术的人脑研究"(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 BRAIN)计划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最近美国国家健康中心正式启动了这一计划。最近NIH正式下拨了这一计划的第一笔研究经费,共计4600万美元。(相关阅读推荐:)这笔资金将用于资助总计58个研究计划。与此同时,谷歌公司也强势宣布将加入这一计划并为BRAIN计划提供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众所周知,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趋紧密,而关于神经科学等最前沿的生命科学领域更是走向时代,可以说每一秒钟,生物学家们都将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储存和处理。而此次谷歌公司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合作开发一个足以储存BRAIN计划中所有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这一系统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超大号的"移动硬盘",它还肩负着将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并帮助生物学家构建"虚拟大脑"的重要使命。今年来,谷歌公司似乎不再满足于作为一个IT巨头出现在世人面前,它通过旗下的和公司不断深入生物技术产业领域,并在这一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预见,谷歌公司加入BRAIN计划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生物技术产业的优势,并引发一场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结合的改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 谢谢!详细英文报道: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has kicked off the BRAIN Initiative by awarding $46 million to 58 projects. And Google ($GOOG) has come on board as a commercial partner to develop software and infrastructure to handle the petabyte-scale data sets the projects are expected to generate.Google's first task is to team up with the 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 to develop scalable systems for the anticipated data deluge. Collaborations with 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s Janelia Research Campus and several academic partners are also in the pipeline. The broad goal of the projects is to give the neuroscience community tools to help turn data into insights about the brain's circuitry and the underlying neurobiology of mental processes.The collaborations move Google deeper into life sciences, a field in which it has expanded on multiple fronts in recent years. In 2014, the search giant has introduced Google Genomics, joined the Global Alliance for Genomics and Health and signed up to provide cloud computing resources to the DREAM Challenge, while also advancing its biotech startup Calico and investing in Flatiron Health. Google's role as an enabler of BRAIN echoes some of its work in genomics.Other groups involved with BRAIN are also tackling the problem of how to handle the data.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s addressing the topic as part of its $40 million commitment to BRAIN, notably by partnering with research institutes in Asia and Europe to create and analyze big data sets, as well as teach people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o neuroscience. Carnegie Mellon's funding is part of the $240 million foundation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ommitted to BRAIN.&&&(责任编辑:yixin.zhang
从美国医生培养和训练看美国高等教育的淘汰制度
在美国当医生你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了吗?
&&&& 美国住院医生的培训从七月到第二年的6月。到了每年的12月,科室会开会讨论住院医生的表现,对表现差强人意的住院医生更是重点讨论,以决定他/她能否获得下一年的合同,留下来继续接受训练。大多数主治医生对一位来自伊朗的住院医生不满意,主任问道,大家说了那么多,问题是,我们应不应该让他留下来。大家彼此相看,没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主任说,这样吧,我们投票来决定他的命运。投票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投了反对票。主任把决定通知他,让他有六个月的时间来寻找另一个训练单位。听到这个坏消息,他难过极了,他求主任再给他机会,求主治医生帮他说好话,同时他开始四处散发履历表。 & &从大学到医学院&& &美国医生要读四年普通大学,再读4年医学院而获得博士学位。大学生可以毕业于任何专业,但是一定要有数学,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必修课的学分才有资格来考医学院。一般来讲四年大学需要120个学分才能毕业,如果你学的是英语专业,这专业不需要学习前面所提到的课程,为了能拿到英语学位又有资格考医学院,你得在四年内完成120个英语专业学分之余再修上述必修课的课程,毕业时就有130多个学分了。化学和生物学专业一般含有医学院所需要的课程,所以有志考医学院的学生大多选择这些专业。&& 大学成绩的计算方式如下:A-4分,B-3分,C-2分,D-1分,F-0分来计算。学生某学期拿了英语3个学分,得了A;数学4个学分,得了A;化学4个学分,得了C。平均成绩就是(3x4+4x4+4x2)/11=3.27。一般来讲,好的成绩是3.7以上,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科目的成绩是A,少数科目是B;中等成绩是3以上,3以下就是低成绩了。大多数医学院学生的大学成绩都在3.7以上。除了平均总成绩外,医学院还要看数学化学等必修课的成绩。例如一位英语系毕业生的成绩是3.7,而必修课的平均成绩是3分,显然这位学生英语课程的成绩很好,把整个平均成绩拉高了。医学院的招生部会小心地全面衡量这个学生在科学方面的学习能力。&& 大学毕业后,学生要考一个医学院入学考试,所以大学平均成绩和入学考试成绩就是申请人的硬件。其他方面的条件包括了工作经验,来自各方(工作的老板,学校的教授等)推荐信,义工,种族等等。&& 人人都说医学院难考,每年申请人和被录取者的比例在数十到100比1(我查了资料: & 2005年,一共有37,364人递交了448,820份医学院的申请表,平均每人递交12份申请表。17,044人进入医学院。从申请人数来讲,入学率是约50%,从申请表/入学人数之比:26,3/1,所以我应该说:申请表和被录取者的比例)。一般学士的工资在4-5万左右,医生的最低收入在年薪10万以上,少数能挣50万甚至100万。目前婴儿潮人群正迈入60岁,他们对于医疗的依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医生的工作机会和工资都会比较保障,再加上老百姓对医生非常尊重,这些都是许多人愿意当医生的原因。 & 究竟医学院有多难考?下面用一些例子来谈一下。&& 某年波士顿大学的医学预科有72人毕业,只有2人考上医学院。这个专业大概没有严格的淘汰制度淘汰学生,导致录取率如此低。&& 许多大学有非常严格的淘汰制度,例如一间大学医学预科的广告宣称90%以上的毕业生能进医学院,不过入学的新生在四年中不断被淘汰,毕业时人数寥寥无几。换句话说,考不上医学院的人早就被淘汰掉了,由此换取极高的录取率。&& 来自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医生说,在上有机化学时,许多学生跟不上,只好取消课程(drop the course)。我惊讶道,如此名牌大学的学生会读不了有机化学吗?她说,你想考医学院,这种科目的成绩得B以上,勉强读个及格,考医学院无望,还会拉低整个学习成绩,毫无价值。不如选读自己强项的专业,成绩好,将来进一步的硕士博士学习都容易些。对必修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院的顾问也会毫不客气的叫你放弃当医生的梦。据我所知,耶鲁,哈佛等名牌大学都是采取类似的淘汰机制,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也不笨,没有希望又劳民伤财的事是不愿意干的。况且,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好,不当医生还是有很多前途美好的工作等着他们干。&& 李医生幼年随家人移民到美国,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高考成绩属于高分,但不算顶尖的成绩,他在高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曾任学生会会长,高中毕业后被史丹福大学录取。他的哥哥也是高中毕业第一名,但由于在高中时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未被史丹福录取。李医生在三年内获得学士学位,成绩约3.68。他说,在大学里,除了学习外,我就去玩,懒得参加别的活动。像我这种东方人孩子,大学成绩较好,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较好,在东方人中实在是普通得很,想进医学院难得很。为了增加竞争力,他花了一年时间完成社会学硕士学位,勉强考上一间普通医学院。他的哥哥痛定思痛,成绩好之余积极参加大学的各种活动,考上了比李医生更好的医学院。&& 医学院的入学考试成绩也是很重要的,故此补习班盛行。这种补习班收费昂贵,为了提高成绩,很多学生仍一掷千金,但求成绩理想。&& 大学毕业后未被医学院录取的人只好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试和继续申请。通常他们到与医学有关的实验室或医院工作参与研究工作,和医生博士们共同发表论文。如果他们的工作表现良好,在某篇论文的众多作者们中占一个位置,实验室的博士领导为他们写封漂亮的介绍信。他们以自己的工作表现证明自己的成熟和能力,这样,即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一点,工作经验和表现能让招生处的官员对他们另眼相看。&& 有些美国大学毕业生屡考屡败,还是不肯放弃医生梦,他们还有一条路,到加纳比海的岛国或南美国家的医学院来获得学位,再回美国参加美国医生执照考试。这些医学院的学生来源就是&落第&的美国人,这些美国人给这国家/医学院带来了美金收入。所以医学院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考上美国的医生考试。由于这些医学院的入学条件低,学生素质相对较低,为了保证毕业生能成为美国医生,学校把那些没有希望的学生淘汰掉。一位来自这类医学院的医生告诉我,他入学时有180余人,毕业只有30余人。另一位告诉我,入学时有230人,毕业时170余人,这间大学的毕业率大概算是高的。&& 医学院学习每年平均的费用达每年3万-5万,公立医学院的费用要低得多,竞争更激烈。除了少数有钱学生的家庭能付如此昂贵的费用,大多数学生是靠贷款来过日子。很多医学毕业生的贷款高达10万-20万,毕业后来还也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即使进了医学院,并不等于你就能够毕业。我所知道的某些医学院四年的淘汰率达10%。某些医学院规定,学生读完头两年的基础课就要参加全国医生执照基础课统考(USMLE Step 1),考不过的不能读第三年。那些考试不及格者得停学来考试,直到及格后才能回学校读第三年。第四年学生要参加全国医生执照临床课统考(USMLE Step 2),考试不及格者不能获得博士毕业文凭。只好呆在家里复习考试直到及格才能正式毕业。在这种制度下,那些无法通过统考的学生被淘汰掉了。 & &关系学&&& 如果说大学成绩和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是硬件的话,那么申请人的推荐信和工作经验就是软件。许多人找教授或主任帮忙,那么如何能获得好的介绍信就得看你和各种人的关系了。 & 一谈关系学,很多人会想到阿谀奉承,拍马屁,几乎和卑鄙无耻划上等号,一定是坏事,&&&&&&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在大学府里当教授主任的都是博士级的人物,见闻识广,你跑到某教授面前说:&你真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教授。&他瞪大眼睛看着你,不知你想说什么?除非你事先把这教授的履历表给背了,他写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都读了,能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你的观点,最好能和教授讨论其著作或论文的内容或观点,否则的话,你的马屁一定拍到马蹄上。教授们水平高,三言两语就可以试出你的水平,不是那么好阿谀奉承的。不过,你有本事和教授讨论他的论文,你的知识水平和准备工作都是一流的,这么努力而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加上硬件又好的话,还有什么高等学府你进不了呢?&& 看电影,美国人在酒席上拿着个酒杯游来游去找人攀谈,觉得怪怪的。其实这是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是拉关系的机会。即使是讲天气,讲旅游,也要懂得如何去聊。举个例子,我的同事去过中国,他们和我谈起中国之旅时,一位同事说:以前报道说中国如何贫穷,***如何差,但中国给我的印象则完全不同。中国人看来生活得不错,衣衫整洁,脸带笑容,很开朗的样子,没有受压迫,心情压抑的感觉。另一位同事说,五星级酒店美轮美奂,但是我也到小巷看了看,可以看到一些贫穷的迹象,但是我没有见到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中国人,我想中国有贫穷的一面,但是衣食住行还是过得去的。再一位同事谈起他们在中国发生的趣事,大家哈哈逗笑。他们的谈话简单但是很有水平的。第一,他们知道我是中国人,他们不会在我面前说中国的坏话。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你不能在某国人面前说某国的坏话。纽约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因为不满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或生活方式移民到美国。但是他们还是对自己的国家有感情,不能容忍别人来诋毁自己的国家。第二,他们的话语表明了他们平时有看书,对中国有了解。他们到中国后,用心地去看,对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细心地想,究竟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有什么样的人民?最后他们通过书本知识,实地观察,对照分析得出结论。第三,也许他们的结论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但是他们对我这个中国人就只说中国的好话,或只是非常客观地指出事实,基本是不说负面的话语,他们不会得罪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中国人。这样他们避免得罪任何人,也不谈意识形态方面的题材,更不会在宴席上演出一场中美大战。&& 我曾经读到很多人对出国人员的批评,轻的批评是责备他们不爱国,重的批评则指责他们是叛徒内奸工贼。在美国这个移民大熔炉,各国移民在这块大陆上求生,仍然保持自己本国的文化和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离乡背井,成为美国的居留者,并不等于他们不爱祖国,当上自己祖国的叛徒内奸是极少数。没有任何人愿意接受别人说自己祖国的坏话,像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揭露中国旧社会婚姻不合理的事实,美国人看个新鲜热闹,我们却觉得无瘾。不是说电影拍得不好,也不是说电影描述的不是事实。在美国的下层社会中,有些美国人像动物一样,生活没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今天挣钱今天花完,性关系糜烂,赖着国家的福利来过日子,有哪一个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想把这种生活搬上荧幕?这种丑陋上了荧幕也不会有观众,谁愿意看人生丑陋的那部分?似乎中国人比较喜欢揭开自己丑处让别人欣赏,听外国人叫好,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宽宏大量,理解和尊重人们到外国居住的各种原因。 & 语言是人类进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合适的场合应用合适的语言是一个学问。有的人神憎鬼厌,一开口就得罪人,这种人如何和同事在工作中交流配合?除非这人是天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否则这种人的提升是很难的。学会聊天绝对是有利于自己的工作,也是学校教学的内容之一。&& 美国人进学校,找工作都离不开推荐信,他们要想办法让别人喜欢自己,所以他们为人处世还是很圆滑的。那些不懂得如何处世的人往往制造很多麻烦,给自己和单位带来困扰。 & &&从医学院到住院医生培训&&&&&&&&& 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流传千年,医学院学生从中学到医学院毕业大概是过十关斩十二将,步步艰辛,可以说是踩着失败者的肩膀上,终于他们毕业了。&& 大学的毕业典礼叫做&Commencement&,Commencement的原意是开始,开端。在我的心目中,大学毕业是&革命已经成功,同志无须努力&,怎么能叫做&开始&呢?当我参加某大学的Commencement时,听着各位发言人的话语,突然感到悲哀。我总觉得读书很辛苦,期望着毕业的那一天,再也不用读书,再也不用承受考试的压力啦!毕业的那天我就是解放的一天,挣钱享受人生啦!谁会想到那是人生的Commencement,岂不是等于告诉我说人生的压力还在后头呢!&& 是的,医学院学生毕业的那天也是医生生涯的开始。 & 医学院的第三和第四年是在医院中的各科轮转中度过的。第四学年的开始,学生开始申请住院医生的专业和位置。 & 我问过许多医学生,他们为什么要当医生?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和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有关,我从来没有听过&当医生是为了解除人类病痛,救死扶伤&这么伟大的回答,同样,医学生在选择专科时往往考虑到该专业的工作性质和收入。在电影电视中医生似乎只有外科和内科两种,在各类专业中,医学生心中比较吃香的是皮肤科,原因是皮肤科的医生收入高,不用值夜班和应付紧急病重的病人。&& 大多数女性选择内科和儿科,工作时间比较固定,有利于照顾家庭;外科仍是男性的天下,常年随身带着传呼机,就算正在和家人吃团年饭,一被呼叫,拔腿就往医院跑。救死扶伤确实够英雄,可不能算是好丈夫好父亲。说起来好笑,传呼机在中国已经消失了,而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医生们仍然带着传呼机,也够落后了吧!普通外科的工资比内科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男性医生的妻子们基本不外出工作,把家庭大小事物全揽了,让丈夫们能全心全意地工作。少数女性因为爱好外科,选择外科成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可是愿意做妻子的坚强后盾,把家务全揽的男人可是稀有动物,很多女外科医生不是婚姻触礁就是终身不嫁,这代价还是满沉重的。&& 而其他不同专科的吃香程度要根据当年各科的行情。1996年美国开始大规模地进行&管理性的医疗照顾(management care)&,保险公司开始对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加以限制,一时间手术量下降,麻醉住院医生完成培训后无法找到主治医生的工作,结果那一年,除了少数喜爱麻醉工作的医学毕业生愿意当麻醉住院医生外,绝大多数麻醉培训单位无法找到足够的医学毕业生加以培训,麻醉住院医生的人数巨减。近几年,麻醉科的收入大增,这一小科成了医学毕业生所爱,竞争激烈,只有优秀的学生才能进麻醉科。&& 小时所受的教育,似乎得有崇高的思想才能做伟大的工作。在这种教育下,老师是&培育祖国幼苗&的伟大园丁,***是&惩恶锄奸&的英雄,医生是&悬壶济世&的白衣天使。当这些职业中出了少数败类,惊叫声,漫骂声铺天盖地。美国的这些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份工作,家庭收入的来源。尽管人们基于各种原因选择这些职业,工作起来仍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很有责任心很负责的,具有非常强烈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例如,9/11事件中,许多医生从家里跑回我们医院来帮忙,其中包括两位麻醉师,一位已退休,一位则已病休。许多已下班的***和消防员主动回到单位和同事们赶赴世界贸易中心现场参与救援工作而成为这场灾难的受害者。&& 美国的住院医生制度已进行了近百年。过去住院医生一般工作80-120小时/星期,连续工作24-36小时不是什么稀罕事,还要利用空余时间读书应付考试。老一辈的医生解释这种训练方式的理由是,病人的病情发展是24小时/天,训练期间一天只工作8个小时如何能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观察疾病的全过程。这样的工作量当然是人人怨声载道,但是怨你可以尽管怨,做还是得做。一天,一位外科住院医生在36小时内只歇了两个小时,刚做完一个手术,已是傍晚时分。病人还没离开手术室,她就接到消息,还得去做另一个紧急心脏手术,她马上哭了起来。哭完以后,她又干了个通宵。大概几年前,有一位医生连续工作36小时的时候,因疲劳过度造成医疗事故以至病人死亡。纽约州才立了法,规定住院医生每星期工作不超过80小时,连续工作不得超过24小时。实际上这个法律,并没有被各个培训单位严格执行。请注意,尽管住院医生是这个法律的受益者之一,这个法律的本质是保障病人利益,为病人的安全着想,并不是为了保护住院医生。&& &医学院的第3年和第4年,医学院学生基本是在医院度过的。他们亲眼看到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的工作情况,思想上对住院医生的艰苦工作早有准备。即使他们有思想准备,有极少数的住院医生还是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叫苦连天,常常不能完成工作量。对这些住院医生,如果是疾病造成的,科室会允许他们看病,治病,休息,直到身体健康再回来工作。对于精神压力所造成的忧郁或焦虑症,科室会建议他们看心理学家,获得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不过,治病,休息所花去的时间还是得补回来才能够完成培训。他们回来后工作量不变,工作要求不降,还是这么艰苦。说白了,你想当医生,要吗你有足够的体力和意志来承受其工作量和精神压力,要吗你就别干了。培训单位不会因为少数人而降低其培训水准。如果你觉得你无法忍受这样的训练,或者你的表现仍然差强人意,科室会忠告你该转行了,也许这个行业是不适合你的。如果你能接受这个忠告,科室会尽量帮助你转行,例如提供合理的建议和信息,为你写介绍信,打电话(这可不是走后门)。美国人在这些方面似乎比较看得开,我知道有极少数的美国医学院毕业生放弃了医生这个行业,到银行,华尔街,药厂任职。也有人转行做时装设计,有人到大学里担任生理,病理,解剖等课程的合同教师。他们的收入也许比医生多,也许比医生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 &从临床业务来讲,美国的医生只有两级,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住院医生是在主治的指导下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主治医生对病人治疗负全部责任。各科主任是行政职位,负责管理工作。主治医生是能独立处理医疗状况的负责人,可以说,在处理病人上,他们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可是,英雄好当吗?举例来说,大多数的急诊室只有一个急诊医生值班。半夜你做出了阑尾炎的诊断,病人要做手术。你打电话把住在家里的外科医生吵醒,报告病情,再把他从被窝里抓出来开车到医院。再举一个例子,内科医生在办公室看胸口痛的病人,如果诊断是心肌梗死,你要叫救护车把病人送到急诊室,还要联系心脏科医生报告病情,使病人得到迅速正确的治疗。可是,正如医生们常常抱怨的,病人往往不按照医学教科书来生病,许多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检不典型,医生们就得用经验甚至第六感来做判断,这就是医生们所说的,&医学是技术,也是艺术。&技术还可以教,艺术就要凭个人悟性了。上述阑尾炎的例子,如果急诊室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外科医生只好去做这手术。如果错了,外科医生只好开车回家。可是一个晚上就这么给折腾没了,第二天他还得上班,他心里不高兴,骂骂咧咧的,难听死了。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形,你打电话之前就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不打这电话,延误病程你要负责。同样,以胸痛为主述来看病的病人并非少见,你不可能把每个胸口痛的病人往急诊室送,同时你也不能误诊心肌梗死的病人,那可是性命交关。麻醉值班主治的责任重大,从700克重的不足月新生儿到一百岁的老人,从颅脑手术到脚尖病变,外科要做什么手术,你就得做相应的麻醉处理。所有这些工作和挑战都是压力,有些医生水平不太行,或者性格是属于优柔寡断的类型,遇到实际情况倍感压力,战战兢兢的。所以有的医生完成住院医生培训后会选择容易的工作来做。例如有的外科医生,永远只做手术中的第一助手而不愿成为主刀,这样工资会低些,压力也少得多,而且对病人也有好处。 & 主治医生是能独立处理医疗状况的负责人,性格坚强的人会很享受这工作中的挑战和正确处理后带来的成功感。大多数医生还是希望成为独当一面的主治医生,也是住院医生培训的主要目的。 & &&& & & & & & & & & & &住院医生训练中的问题和淘汰&&&&&&&&&&&&&错误。可是当他和别的主治医生一起工作时,继续犯了大量不该犯的错误,例如,一个星期内给病人做硬膜外时,他打穿了三个病人的硬膜;主治医生叫他准备0.25%的局部麻药,他却把0.5%的麻药抽进针筒,这浓度会出医疗事故。那主治医生发现了他的错误,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我们科室对他进行个别辅导,给他机会,可是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我们最后决定,这一年的培训他不及格,没有挣到培训应得的学分。如果他找新的培训单位,他还得重做一年住院医生来获得学分。可是,由于他是外国医学毕业生,加上在本单位的表现,是被我们淘汰出去的,他找到愿意接收他的培训单位的机会是微乎其微。&& 在讨论对他处理的会议上,我们也考虑到他未来前景的难处,也想放他一马,让他留下来。可是想到他成为主治医生后可能给病人带来的危害,还是狠心地让他工作到六月底就离开,有时看见他那彷徨的神情也有点心戚戚。就在我们觉得内疚的时候,他又出了事。一天中午,他在手术室做麻醉时,拉下口罩吃三文治被人发现了。结果他被开除了,这个处分更严重,他的前途更渺茫了。有时我实在不明白他的大脑里装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手术室是无菌的地方,根本不能吃喝。有时工作忙没时间吃饭,也有极少数人偷偷地把糖果塞进口罩内嘴里充饥,像他那样,面临处分的风头火势上来明目张胆地在手术室吃东西还真没听说过,真是玩火自焚也!&& 根据美国麻醉协会公布的资料,麻醉三年的培训,淘汰率约20%,这个百分比也适合于我们的单位。不是我们愿意淘汰这些住院医生,而是不愿意把不及格的医生送到社会上,对病人造成伤害;在淘汰这些医生之前,我们都反复和他们交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给时间让他们改进。科室里也反复开会,严肃讨论他们的情形,淘汰这个决定影响这人的一生,我们是不应该轻而易举地毁掉某人的前途。 &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20%的淘汰率是根据第一年和第三年的麻醉住院医生数字计算出来的,应该包括了这些医生的病退和死亡,当然住院医生年轻,疾病和死亡的数字不应太高。还有一些医生由于各种原因选择离开麻醉而转到别的专业,甚至别的行业。也许这些医生不应该被计算为被淘汰,但是根据我的观察,许多所谓的转业或转行都有无奈的因素,他们一般表现不如意,与其说被开除,不如自己辞职,自动选择出路。我不知道如何定义这20%,只好粗糙的定位为淘汰。 & &&住院医生被辞退的过程&&& 伊朗医生被开除是一件严肃的事,当我把他的事和一位朋友聊起,他问道,是不是他是伊朗人,美国人不喜欢伊朗,就把他辞掉了。我回答道,天地良心,他的例子绝对与歧视无关,我们给了他很多机会,整个过程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在美国,大机构辞退雇员是有一套制度的,并不只是经理不喜欢某人,就可以辞退某人。如果在辞退过程中一不小心,公司可能会被雇员告上法庭。理由可能是: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等。&& 我们科室有住院医生培训委员会,由主任,主治医生,住院医生代表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委员会要开会讨论住院医生的问题,主要讨论表现不好医生的情况和解决办法。问题严重的住院医生更是重点讨论,会后主任或某主治医生会把讨论结果和这位医生交谈,指出问题和提出改进要求,并把交谈的过程记录在案。 & 如果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发生矛盾,主治会给住院医生穿小鞋吗?很难。主治医生可以向主任和培训委员会反映某住院医生的问题,但是对这住院医生的处理却不是一言堂的,要有事实根据,人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和某位主治一起工作所发生的某一事件并不足以达到处分该住院医生的程度(当然,违反主治医生的指示把病人杀死了那又另当别论,这是极其罕见的,并且可能是刑事罪了)。&& &伊朗医生犯了很多错误,开始时,科室只是口头讨论,和他交谈。当这些错误积累增到一定程度,主任叫主治医生们把他的错误记录下来,这就是处分他的前兆了。&& &我把这种做法在下边显示出来,为了省时间,我只是照抄前面提到不同住院医生所犯的错误,大家明白这个过程就好,我并不是试图污蔑伊朗医生。主治医生大都是美国人(白人,黑人,西班牙人,朝鲜人,欧洲人,非洲人等等) ,我只是用张三李四的中国名字简单化罢了。 & 记录: & 张医生:&& 某年某月某日: 伊朗医生在做颅脑手术麻醉时,病人血压低,他只用升压药而没有做鉴别诊断。 & 李医生:&& 某年某月某日: 伊朗医生把救命的传呼机留在手术室自己去吃饭。 & 王医生:&& 某年某月某日: 伊朗医生在做心脏手术时,不能很好的控制病人的血液动力循环。 & 某年某月某日: 主任和伊朗医生进行个别交谈,指出错误。 & 陈医生:&& 某年某月某日: 伊朗医生做硬膜外时穿刺病人的硬膜。 & 何医生:&& 某年某月某日: 伊朗医生做硬膜外时穿刺病人的硬膜。 & 黄医生:&& 某年某月某日: 伊朗医生在手术室里,脱下口罩吃食物。 & 某年某月某日: 主任和伊朗医生进行个别交谈。 & 如此这般,每个主治医生都要把发生的事件写出来(一般要比我上面所写的详细得多),作为证据。由此可见,伊朗医生得罪了某位主治医生并不十分重要,把所有人都得罪了问题就大了。&& 事实上,伊朗医生被开除后,他前途渺茫,无奈之下,他要求医院给他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医院领导,不同科室的领导们,律师都有参与。由于我们科室提出的证据确凿,他无法推翻开除的决定。否则的话,说不定什么歧视的罪责会落在我们科室的头上。 & 麻醉护士的情况&& 麻醉护士是硕士学位,申请者要有护士学士学位,有的学校要求申请者有两年重症科的护理经验。学习时间一般是两年,全职学习,有的学校提供18个月的学习计划,不过这十八个月是没有假期的,实际上是把假期砍了来缩短学习时间。学习麻醉护士是相当艰苦的事,学习跟不上的会被淘汰掉。学习完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来获取证书,不及格者是不能担任麻醉护士的工作。&& 麻醉护士的工作一般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大医院的麻醉护士是在麻醉主治的指导下工作。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医院,麻醉护士是在外科医生的指导下工作,外科医生根本不懂麻醉,&指导&只是一个麻醉护士独立工作合法化的一种说法。不过,偏远地区很难找到麻醉师,又能让麻醉护士独立操作,这也是两全其美的做法。&& 我们医院麻醉护士的年薪是十二万美元一年,还有其它福利,例如健康保险,误医保险等等,如果你愿意多干活晚上值班的话,那工资就更高了。据说某些偏远地区的麻醉护士年薪高达三十万美元,是否属实不敢下结论。&& 寄人篱下的工作不是麻醉护士愿意干的,所以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协会,做研究,到国会游说,希望能够获得真正独立工作的权利,和医生一较高低。当然医生们也不是省油的灯,读了八年的博士,谁愿意和硕士平起平坐?他们也做研究,证明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高,对病人有好处(当然他们不会提起医学博士服务给人们带来的安全而昂贵的服务,可能已是美国人民承受不起的事实)。&& 我本人也和麻醉护士一起工作,一般来讲,他们的水平不如医生。但是,给健康的疝气病人做麻醉,他们还是胜任有余的。他们的投资只是6年的学习,毕业后就可以有相当高的工资,应该是投资回报很好的一个专业。与医生比较,医生要有8年的学习,毕业后还要经历3到8年的住院医生艰苦生涯。我的一位女同学,在政府医院当内科医生,年薪也不过是十万多一点,和麻醉护士差不多。我们这些从中国来的医生,奋斗多年才能重新入行,并不容易。但是我们没有学费贷款,至少不是&负翁&。美国的本土医学毕业生,几乎人人&负翁&,拿那十来万年薪,想还债真是杯水车薪,难啊!所以他们当主治后拼命工作,一周工作70-80小时是常有的事。我的这个同学有家庭,不能拼命工作而不要家庭,少挣点钱也得把家庭弄好。不过,医生自己独立工作,有自主权,不用看上级的脸色,而麻醉护士要听主治医生的指示,工作不愉快时也没有办法。&
【心理学疾病】谁都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
心理是什么?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事物,通过头脑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
  下面为大家带来10种人类无法抗拒的心理,看看你曾经遇到过几种。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3、责任分散效应
  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5、晕轮效应
  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6、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7、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