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偏高已经穿刺阴性,但抗原值高,什么原因

前列腺穿刺活检后发生严重感染者日益增多
作者:步步非烟
一项基于人群的瑞典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TRUS)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项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5月6日Journal of Urology上。Medscape医学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瑞典于默奥大学泌尿科顾问医生Lundstr?m博士表示,欧美每年完成超过100000例活检术,即使该项检查并发症风险小幅度增加,也会影响到很多人。因此,仔细监测以确定患者并发症的比例是否增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倘若结果表明发生率确有增加,那么就要明确导致该结果的风险因素。该研究收集了2006年至2011年期间接受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信息,该人群队列共有51321名患者,研究人员对其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Lundstr?m博士表示,在瑞典行该项活检前给予患者单剂量、单一抗生素用药是预防感染的最常见形式。研究发现,3210人(6%)在活检术后1月内接受了治疗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处方,其中有54%的人在术后1周内就兑现了抗生素处方。此外,587人(1%)因感染并发症住院,其中74%是在活检术后1周内住院治疗的。行活检前6个月就诉有尿路感染者更有可能在术后进展为尿路感染(OR值1.59)。此外,糖尿病患者在行前列腺活检术后更易发生尿路感染(OR值1.32),Charison合并症指数高分者也易发生尿路感染(OR值1.25)。前列腺穿刺活检后抗生素处方量自2006年至2011年下降了约20%(OR值0.79)。在此期间,瑞典政府开始鼓励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该项倡导很可能导致了这段时间内抗生素使用量的降低。然而,前列腺穿刺活检后住院治疗的风险2011年是2006年的两倍之高(OR值2.14)。研究人员认为,该项指标的升高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增加的表现。在瑞典和其他国家内,肠杆菌科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合并症评分较高的人群发生感染需要住院治疗的风险最高(OR值1.54);住院患者相较没有住院治疗的患者而言,其死于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OR值12.6)。不过,研究队列中只有34例(0.07%)患者死于尿路感染或脓毒症,前列腺活检后发生感染患者与未感染者相比,两组间人群90天死亡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活检术仍然可行一般情况下,前列腺活检术仅在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癌后生存率或发病率有所改善的前提下才予实施。对于年轻患者而言,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使其获益最大。 Lundstr?m博士认为,如果怀疑患者有前列腺癌,那么所有预计超过10年生存率的患者以及那些患局部晚期病灶者都应行活检术。而其他情况下的部分患者就不适宜行活检术了,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高于100ng /mL者、触诊可及前列腺癌者和骨扫描检查发现有骨转移者,活检结果阴性不会改变这部分患者治疗方案,仅会带来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对于那些存在明显合并症且因此发生死亡风险较高者,以及已经存在操作后合并感染的风险较高者而言,活检术是否适宜这部分人群尚存争议。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系统性回顾研究也显示,活检后发生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详见Eur Urol. -892)。这篇综述的作者认为,感染发生率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区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结果。经会阴穿刺活检不失为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彼得麦卡勒姆癌症研究中心Murphy博士解释道,目前为了尽量减少脓毒症的发生风险,很多临床医生使用经会阴穿刺的方法替代经直肠路径行前列腺活检术。 Murphy博士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与其他证实TRUS前列腺活检术后发生脓毒症和感染比例增加的研究数据相一致。出现感染比例增加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抗生素耐药造成的,一项加拿大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达20%的患者在行活检术时直肠就定植有耐环丙沙星的细菌。解决前列腺穿刺发生感染的一个很明显的办法,就是避免穿刺针经直肠将细菌接种到前列腺上。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多个中心使用经会阴的路径行活检术,已完全消除发生前列腺活检脓毒症的顾虑,并且还证实该方法具有更佳的诊断价值。Murphy博士也表示他本人已有10多年没有做过所谓“经直肠路径”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泌尿外科Gil-Vernet博士认为,TRUS前列腺活检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的情况越来越多(至少是严重感染),可能反映了瑞典等地肠杆菌科细菌出现较高比例耐药的事实。现在是时候对TRUS前列腺活检术后预防尿路感染提出新对策了。 Gil-Vernet博士等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530例行TRUS前列腺活检术的患者中,10%在术前经直肠予以了30g聚维酮碘,其中仅1例术后进展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导致的急性细菌性附睾炎(详见Arch Esp Urol. -466)。每例患者还在术前一天开始接受预防性环丙沙星1g /天×3天的治疗,以及清洁灌肠的处理。 Gil-Vernet博士等基于之前的这项研究,目前使用相同的凝胶涂布在肛门直肠黏膜上,连同预防性环丙沙星用药对患者进行预处理。与抗生素效用随时间减低不同,碘的杀菌效果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弱。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对聚维酮碘产生耐药性的菌株。 Gil-Vernet博士表示,“我们使用这种简单、便捷且低廉的技术手段进行穿刺活检,出现尿路感染的比例仅为0.25%,至今只1例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我们认为,未来研发并使用外用抗菌凝胶,有可能揭开TRUS前列腺活检术后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新纪元。”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脓毒症相关文章
尿路感染相关文章
前列腺癌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第一次前列腺穿刺阴性,哪些情况下需要重复穿刺?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非典型性增生或高级别PIN0
(2) PSA大于10 ng/mL,任何 f/t PSA 或 PSAD。
(3) PSA 4?10 ng/mL,复查f/t PSA或PSAD值异常,或直肠指检或影像学异常。
(4) PSA4?lOng/mL,复查f/tPSA、PSAD、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均正常。严密随访,每 3个月复查PSA。如PSA连续两次大于10 ng/mL,...
(1) 第一次穿刺病理非典型性增生或高级别PIN0
(2) PSA大于10 ng/mL,任何 f/t PSA 或 PSAD。
(3) PSA 4?10 ng/mL,复查f/t PSA或PSAD值异常,或直肠指检或影像学异常。
(4) PSA4?lOng/mL,复查f/tPSA、PSAD、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均正常。严密随访,每 3个月复查PSA。如PSA连续两次大于10 ng/mL,应再次穿刺。
(5) 重复穿刺的时机:两次穿刺间隔时间尚有争议,目前多为1?3个月。
(6) 重复穿刺的次数:对两次穿刺阴性结果,属于上述(1)?(4)情况者,推荐进行两次以上 穿刺。
(1) PSA&4 ng/ml,无法排除非癌因素引起。
(2) DRE和超声检查异常。
(3)穿刺结果为高级前列腺上皮内瘤。两次穿刺间隔时间尚有争议,目前...
做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不会导致前列腺癌细胞扩散的,做这个检查建议选择当地三甲医院检查。祝早日康复。
1建议去正规医院看看,肾穿能不穿就不穿。
肾穿刺有后遗症吗?
  肾穿刺有后遗症吗,肾穿刺活检全称为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法,是肾脏病病理诊断的...
(1)直肠指检(DRE )异常,任何PSA值。
(2 )超声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或MRI发现异常信号,任何PSA值。
(3 ) PSA& 10 ...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都高,说明什么
PSA 前列腺特异抗原(9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升高,正常前列腺,尤其是增生、发炎的前列腺中也...
答: 危害一:引发不育,精囊与前列腺、输精管、尿道、膀胱等紧邻,并且相互交通,因此精囊炎的发生往往继发于尿道生殖系统其他器官感染,单纯精囊炎是比较少见的,但慢性精囊炎...
答: 最佳答案提问者采纳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莫旭威职称:来自:东直门医院 男科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男...
答: 病情分析:
您好,治疗阳痿的方法最好的还是得靠平时锻炼,饮食上多吃些高蛋白食物还有洋葱,韭菜,山药等保健蔬菜.
指导意见:
首先要调节情绪,保持情绪乐观,消除压...
答: 早泄的诊断:在性交时,男子勃起的阴茎未纳入女子的阴道之前,或正当进入时,或刚纳入后,便已泄精,阴茎随之软缩,使性交不能继续下去而中止,称为早泄。也有人认为,阴茎...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当前位置: >
前列腺癌的治疗 带你正确认识前列腺癌
来源:寻医问药网
发布者:xywy
  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在2012年就已经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是一种发发病率极高的癌症。那么你知道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到底是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前列腺癌的相关知识,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前列腺癌的介绍 2、前列腺癌的病因  3、前列腺癌的检查方法 4、前列腺癌的诊断  5、前列腺癌的症状与表现 6、前列腺癌的治疗  7、前列腺癌的预防 8、前列腺癌患者饮食注意  前列腺癌的介绍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  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  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  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  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在55岁以下的患者占43%。  前列腺癌的病因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无患前列腺癌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绝对危险度为8,则遗传型前列腺癌家族成员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5,绝对危险度为35~45。  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性活动、饮食习惯有关。性活动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高脂肪饮食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种族、地区、宗教信仰可能有关。  饮食因素  病因学的研究提示前列腺癌和西方生活方式相关,特别是与富含脂肪、肉类和奶类的饮食相关。  美国出生的亚裔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与其在美国居住的时间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密切相关。国内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证实前列腺癌患者的脂肪摄入量和脂肪所占的能量比明显高于对照者。  脂肪酸过氧化过程中可产生具有致癌损伤的过氧化物。研究发现参与脂肪酸过氧化的酶AMACR-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但不存在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  因为牛肉和奶制品是日常支链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前列腺癌中AMACR的上调可能有助于解释西方饮食和前列腺癌的相关性。  除此以外,动物脂肪可能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在高温烹调加工过程中产生致癌物等途径促使前列腺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的研究同样提示了许多有前景的预防前列腺癌的食物,如大豆和番茄。大豆被认为是亚洲国家发病率低的原因之一。  其富含植物类雌激素,在动物实验中能够缩小肿瘤体积并减少PSA的分泌。番茄中富含一种抗氧化剂DD番茄红素,摄入量大的人群相对于较小者减少了16%的患病危险。  激素和其他危险因素  雄激素在前列腺的发育和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动物实验中,雄激素和双氢睾酮能够诱发前列腺癌。  然而,流行病学研究并未肯定雄激素浓度在前列腺癌患者与对照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雄激素的致病作用是在肿瘤形成前数十年间所产生的,同时目前的研究忽略了复杂的激素网络的相互作用。  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也是前列腺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按胰岛素浓度均分为四组,浓度最高组的人群患前列腺癌的危险为最低组的2.6倍。  IGF-1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参于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前瞻性研究显示:与IGF-1浓度最低的人群相比,最高组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为4.3倍。  近年来,慢性炎症和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成为关注热点。有性传播疾病或前列腺炎病史的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增高,并且遗传流行病学提示的前列腺癌高危基因是炎症反应的调控基因。  当然,与许多未提及的危险因素一样,炎症的致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年龄和种族  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与年龄密切相关,美国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5岁。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39岁以下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几率为0.01%,40-59岁的几率为2.58%1/39,60-79岁的几率达14.76%1/7。  国内也呈现高年龄组发病率高的分布,年上海75岁以上前列腺癌患者占总数的51.2%。  除了年龄,不同种族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差异也很大。美国黑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最高,达到185.7/10万,是美国白人发病率107.79/10万的1.7倍,比中国上海居民2.97/10万高出几十倍。  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的发病危险是普通人的2倍,并且当患病亲属个数增加或亲属患病年龄降低时,本人的发病危险随之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因素的作用在年轻患者中体现更为明显。台湾地区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6%的前列腺癌患者有阳性家族史,而发病年龄小于70岁的患者中9.1%有阳性家族史。  前列腺癌家族聚集性的原因包括:基因易感性、暴露于共同的环境因素或仅由发病率高偶然引起。  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的前列腺癌同病率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1996年对前列腺癌高危家族的基因组研究首次将前列腺癌可疑位点定位于1号染色长臂,称为HPC1基因座。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位于HPC1基因座的RNASEL基因在部分连锁家族中出现种系突变,导致其基因产物核糖核酸分解酶的表达异常,使前列腺细胞凋亡失控。  然而RNASEL基因的突变仅占遗传性前列腺癌的一小部分,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复杂的基因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前列腺癌的检查方法  显微镜检查  1.尿液涂片找前列腺肿瘤细胞。此种方法不能代替前列腺活检,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2.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此种方法的准确率较高某些报道称可达86%。  3.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这种实验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简便而敏感的肿瘤抗原检测方法。  生化检查  1.酸性磷酸酶PAP测定,这是前列腺肿瘤的诊断方法之一。  2.骨髓酸性磷酸酶BMAP测定。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4.精浆蛋白r-Sm测定。  5.血清肌酸激酶CK-BB测定。  6.碱性磷酸酶测定。  7.相对酶指数。  8.癌胚抗原CEA。  9.激素受体测定。  10.免疫蛋白分析。  11.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的检查。  12.尿内多胺物质Polyaraine测定。  13.尿液生化羟脯胺酸Hydroxy Proline测定。  14.血浆锌测定和维生素A/锌的比值。  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常用来诊断前列腺肿瘤的骨转移。  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也是一种常用的诊断项目,患者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感。医生可采取经会阴、直肠穿刺,取活体组织检查,其诊断的正确率可达70%&80%。  还可经直肠按摩前列腺,收取前列腺液检查,其阳性率可达90%以上。绝大多数病例可由此得到确诊。  直肠指检和超声  直肠指检是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比如前列腺炎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诊断。用食指触摸前列腺。如果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即便是无症状者,也应该进一步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  经直肠超声波检查  将超声波的探头像直肠指检一样放入直肠。此项检查对血清PSA有升高作用。因此应该在抽血后进行。经直肠超声波检查可以看到病灶的结节,或直肠指检没有发现的病灶。  血清PSA检查  这种检查方法是通过检查来观察患者的PSA指标,如果异常就有可能是前列腺癌。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PSA低于4微克/毫升。  患前列腺癌及其他前列腺疾病时则升高,这是目前筛查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如果PSA水平高于4微克/毫升,应该复查一次,复查时,不再作直肠指检。  如果仍然升高,且排除炎症或其他因素影响者,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的诊断  直肠指检  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DRE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价值。考虑到DRE可能影响PSA值,应在PSA抽血后进行DRE。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PSA作为单一检测指标,与直肠指诊等比较,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阳性诊断预测率,同时可以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增加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国内经专家讨论达成共识,对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进行常规PSA和DRE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定期检查随访。  对DRE异常、有临床征象如骨痛、骨折等或影像学异常等的男性应进行PSA检查。血清总PSAtPSA&4.0ng/ml为异常,对初次PSA异常者建议复查。  当国人tPSA介于4~10ng/ml时,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15.9%,血清PSA受年龄和前列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患者年龄特异性tPSA值各年龄段分别为:40~49岁为0~1.5ng/ml,50~59岁为0~3.0ng/ml,60~69岁为0~4.5ng /ml,70~79岁为0~5.5ng/ml,大于80岁为0~8.0ng/ml。这构成了进行前列腺癌判定的灰区。  经直肠超声检查  在TRUS引导下在前列腺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寻找可疑病灶,并能初步判断肿瘤的体积大小。  但TRUS对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较低,发现一个前列腺低回声病灶要与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内瘤样病变、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梗死和前列腺萎缩等鉴别。  在TRUS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的系统性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检查,10针以上的穿刺阳性率明显高于10针以下,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  前列腺穿刺指征包括直肠指检发现结节时,B超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或MRI发现异常信号时,PSA&10ng/PSA 4~10ng/ml,f/t PSA异常或PSAD值异常。  另外,当PSA4~10ng/ml,如f/t PSA、PSAD值、影像学正常,应严密随访。因前列腺穿刺出血影响影像学临床分期,因此,前列腺穿刺活检应在MRI之后,在B超等引导下进行。  当第一次前列腺穿刺结果阴性,并在以下情况需要重复穿刺。  1.第一次穿刺病理发现非典型性增生或高级别PIN。  2.PSA&10ng/ml,任何f/t PSA或PSAD。  3.PSA 4~10ng/ml,复查f/t PSA或PSAD值异常,或直肠指检或影像学异常。  4.PSA 4~10ng/ml,复查f/t PSA、PSAD、直肠指检、影像学均正常。严密随访,每3个月复查PSA。  如PSA连续2次&10ng/ml或PSAV&0.75/ml/年,应再穿刺。第二次穿刺间隔时间目前多为1-3个月。如果2次穿刺阴性,并存在前列腺增生导致的严重排尿症状,可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将标本送病理进行系统切片检查。  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1.计算机断层CT检查  CT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低于磁共振 MRI,前列腺癌患者进行CT检查的目的主要是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肿瘤的临床分期。对于肿瘤邻近组织和器官的侵犯及盆腔内转移性淋巴结肿大,CT的诊断敏感性与MRI相似。  2.磁共振MRI/MRS扫描  MRI检查可以显示前列腺包膜的完整性、是否侵犯前列腺周围组织及器官,MRI还可以显示盆腔淋巴结受侵犯的情况及骨转移的病灶。  在临床分期上有较重要的作用。磁共振光谱学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是根据前列腺癌组织中枸橼酸盐、胆碱和肌酐的代谢与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线,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MRI检查在鉴别前列腺癌与伴钙化的前列腺炎、较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瘢痕、结核等病变时常无法明确诊断。因此影像学检查TRUS、CT、MRI等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都存在局限性,最终明确诊断还需要前列腺穿刺活检取得组织学诊断。  3.前列腺癌的核素检查ECT  前列腺癌的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ECT可比常规X线片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  一旦前列腺癌诊断成立,建议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特别是在PSA&20ng/ml,Gleason评分&7分的病例,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准确的临床分期。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妇科综合][妇科综合][生殖孕育][生殖孕育][小儿综合][外科其它]
大家都在搜:p2PSA、phi与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病,50岁以上男性中70%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疾病大抵分为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率依次递减。但是前列腺癌对患者的健康影响是最为严重的。在美国,前列腺癌超越了肺癌,在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中排第一位,在导致男性死亡的肿瘤中排第二位。 前列腺癌的发病具有显著的种族和地区差异,中国通常被视为前列腺癌的低发地区,但是近年来发病率持续迅速增加。有研究显示: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由1998年的2.88/10万增加到2008年的6.73/10万 ,相应的0-74岁累计发病率由0.30%增加到了0.70%【1】。这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诊断和筛查手段的普及有关。
新型前列腺肿瘤指标——phi
Jansen等人于2010年发表的文章中【2】,首次描述了p2PSA和phi在前列腺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证明了新型前列腺肿瘤指标——phi对前列腺癌活检阳性的特异性显著好于tPSA和%fPSA。而随后更多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Jansen的发现。
2013年发表在ClinChem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所有PCa患者组的p2PSA比fPSA百分率(%p2PSA)以及前列腺健康指数(phi)比非PCa患者组有非常显著的升高。相对于其它前列腺肿瘤指标%p2PSA、p2PSA、%fPSA或tPSA,phi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PCa的预测有着更好的临床表现性。在前列腺癌多变量分析模型中,phi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性【3】。
重要的是,新型前列腺肿瘤指标phi还可以帮助区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前列腺癌:更高的phi值则意味着罹患侵袭性前列腺癌的风险也更高。在Gleason分值 7的患者里,可以观测到phi的中位值比Gleason分值<7的患者有着显著的升高。而且恶性PCa患者(Gleason分值 7)phi值也相对较高(表1)【3】。另一项来自Guazzoni的研究还显示,前列腺肿瘤指标phi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手术前预测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和Gleason分级,以帮助评估手术方案【4】。
此外,血清p2PSA检测和phi还可以帮助减少过度穿刺。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当phi的切点值设定在27.6时,15.5%的前列腺穿刺可以避免【5】。
对于肿瘤体积较小,未扩散和Gleason分值较低的隐匿性前列腺癌,往往并不行前列腺切除术,而只是保持监测。对于有较大风险发展为侵袭性前列腺癌的病人,需要重复穿刺以积极监测肿瘤的发展。但是,怎样挑选出有这部分病人是一个难题。有文献指出:隐匿性前列腺癌病人的phi的基准值和变化值,都可以用于预测肿瘤的发展【6】, 【7】。另外,在已经接受了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中,p2PSA也可以帮助区分生化复发(PSA升高但是肿瘤并没有复发)和真正复发前列腺癌的病人【8】。
2015年NCCN前列腺癌早期检测指南(第二版),推荐“PCA3、phi、4K Score”,为前列腺肿瘤早期检测的推荐指标。【10】
PCA3 最初被称为差异显示代码3(differential displaycode 3,DD3),1999年Bussemakers等应用差异显示分析法发现 PCA3定位于人类第9号染色体9q21-22,全长约25 kb ,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PCA3 特异性高表达于前列腺癌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具有前列腺癌高度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根据美国26个中心针对1012例患者的多中心研究显示,4K score对前列腺癌有很强的鉴别诊断能力( AUC为0.82)。据研究结果显示,4K score可以避免58%的病人遭受不必要的前列腺活检,同时检出了231例Gleason≥7的前列腺癌患者【11】。
Phi的预测准确性等价于4K score. 4K score预测全部前列腺癌、Gleason≥7的前列腺癌患者,AUC分别是69、71.8。 Phi预测全部前列腺癌、Gleason≥7的前列腺癌患者,AUC分别是74、71.1【12】。
综上所述,欧美的各项研究充分证明了p2PSA和phi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活检,在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监测和预后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然而,这些都是基于西方人群的数据,在中国人群中,p2PSA和phi是否也能获得同样的表现呢?
新型前列腺肿瘤指标——phi
综针对该问题,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进行了中国人群的研究,采用贝克曼库尔特的p2PSA, tPSA和fPSA试剂盒进行检测,得到了与西方研究类似的结果【9】:在接受前列腺活检的636个病人中,phi是一个显著的预测活检结果的指标,并且独立于其他的临床变量(表2)。在用于区分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时,不论病人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是在以下哪个区间,ph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始终高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所有病人(0.88 vs. 0.81),tPSA在2-10ng/ml区间(0.73 vs. 0.53),tPSA在10-20ng/ml区间(0.81 vs. 0.58),和tPSA高于20ng/ml(0.90 vs. 0.80)。在所有的对比中,这些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为了达到636名受试者中90%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如果基于phi切点值,需要对362人进行活检;如果基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切点值,需要对457人进行活检。使用phi可以减少21%的活检。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区分高分级的前列腺癌,我们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群中,p2PSA和phi同样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筛查的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在男性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表1:各项指标与肿瘤侵袭性(活检Gleason分值)的相关性。
表2:各项临床指标对于预测前列腺活检结果的表现,其中phi具有最大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中国人群)。
1.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李长岭,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年4月第18卷第4期
2.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Isoform p2PSA in Combination with Total PSA and Free PSA Improves Diagnostic Accuracy in Prostate Cancer Detection. Jansen et al., European Urology -927
3.Multicenter evaluation of [-2] pro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and the prostate health index for detecting prostate cancer.Stephan et al., Clin Chem. 2013 J 59(1) :306-14
4.Preoperativ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Isoform p2PSA and Its Derivatives, %p2PSA and Prostate Health Index, Predict Pathologic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Prostatectomy forProstate Cancer. GuazzoniEurUrol -466
5.Serum Isoform [S2]proPSA Derivatives Significantly ImprovePrediction of Prostate Cancer at Initial Biopsy in a Total PSA Rangeof 2–10 ng/ml: A Multicentric European Study. Lazzeri et al., European Urol 63
6.ProPSA and Diagnostic Biopsy Tissue DNA Content Combination Improves Accuracy to Predict Need for 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 Among Men Enrolled in an Active Surveillance Program. Isharwal et al., Urology
7.Association of [-2]proPSA with Biopsy Re-classification During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Prostate Cancer. Tosoian Journal of Urology 1-1136
8.A pilot study evaluating serum pro-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in patients with rising PSA following radical prostatectomy. Sottile Oncology Letters -824
9.Performance of serum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isoform [-2]proPSA( P2PSA) and the prostate health index (phi) in a Chinese-hospital-based biopsy population. The Prostate 74( - 1575
10.NCCN Guidelines Version 2.2015,Prostate Cancer Early Detection Panel Members
11.A multi-institutional prospective trial in the USA confirms that the 4Kscore accurately identifies men with high-grade prostate cancer. Eur Urol. ):464-70
12.Comparison Between the Four-kallikrein Panel and ProstateHealth Index for Predicting Prostate Cancer.European Urology Y6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列腺特异抗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