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腿上血栓怎样治疗形成

当心血栓盯上你 预防要“动起来”_网易健康
当心血栓盯上你 预防要“动起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静坐一个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一成,预防血栓要“动起来”
静坐一个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一成,预防血栓要“动起来”
医学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教授
宅在家中静坐不动,当心血栓盯上你!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记者从“栓不住·动起来”主题宣传活动上获悉,血栓是诱发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共同机制。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研究显示,每静坐一个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可增加10%。医生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共同应对血栓栓塞性疾病带来的沉重负担。
静脉血栓发生率是动脉的四倍
“血栓形成是指在动脉或者静脉中形成血栓,可导致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即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教授介绍说,心肌梗死、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已被公众广泛了解,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害却被公众低估。
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人。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然而,去年的“世界血栓日”,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针对20000人的调查发现,49%的受访者不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害。
专家指出, 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如果血液具有血脂多、凝血因子多等凝血条件,那么血细胞就会堆积,就像河道里泥沙聚结成团、阻碍水流一样,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血栓。
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由血流缓慢或淤滞所引起。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包括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淤滞。静脉血栓形成常常引起血管腔闭塞,多发生于大静脉,常见的如腘静脉、股静脉、髋静脉,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皮肤颜色改变。阮长耿指出,静脉血栓栓塞症通常是在腿部和肺部发生的血栓,其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
癌症手术很成功 病人却死于静脉栓塞
“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不断升高,高病死率引发临床医生的警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教授指出,血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医疗纠纷增多,在临床上不胜枚举。记者获悉,不久前,广州一家医院曾经遇到这样的案例:一位复杂肝癌病人成功地挺过了手术难关,却在即将转出ICU时,因突发肺静脉栓塞不幸去世。家属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将矛头指向手术医生,令医务人员非常委屈。
研究显示,长时间住院会导致2/3以上的患者出现腿部血栓。手术尤其是髋关节、膝关节手术以及癌症手术,由于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专家指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约有50%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最终会发生肺栓塞。而肺栓塞患者约有八成会首先出现深静脉血栓。
临床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现状并不乐观,发病隐匿,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甚至导致病人死亡。研究显示,有50%的致死性肺栓塞患者在生前没有得到明确诊断,起病突然。
胖人患血栓风险是瘦人的三倍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身上。研究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就可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飙升一倍。
除了手术后长期卧床,长途旅行时没有站起来或者长时间没有来回走动,也是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
和男性相比,女性是血栓经常“光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使用含雌激素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患者、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高于普通人。
专家指出,血栓高危人群还包括以下三类人:一是高龄老人, 80岁的人所承受的风险是40岁人的5~6倍。二是有血栓家族史的人。三是体重指数(BMI)大于30的人,这类肥胖者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是非肥胖者的2~3倍。
预防血栓要“动起来”
专家指出,约有80%的深静脉栓塞病人没有明显症状。然而,一旦你的一条腿上出现这些信号,要当心可能是血栓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警报:1.疼痛或压痛,经常是从小腿开始。2.肿胀,包括踝关节和足部肿胀。3.发红或明显的变色。4.发热。
另外,出现以下警报需警惕肺栓塞的风险:1.不明原因的气促。2.呼吸急促。3.胸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时加重的胸痛。4.心跳加快。5.头晕或失去知觉。
王深明建议,多增加运动,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外科手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这对于预防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很有意义。”每天保障正常的营养摄入,饮食要均衡。同时应多饮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
有研究指出,如果超过4个小时不运动,比如驾车、坐公共汽车或者飞机进行长途旅行,或者仅仅是在办公桌前端坐、膝关节弯曲,都要防范血栓形成的危险。一般建议每坐一个小时,就要站起来伸展腿部,在附近走动一下。
王深明指出,一旦发生了静脉血栓栓塞,首选的治疗方法就是抗凝治疗。有些患者需要长期采用抗凝治疗,防止病情复发。传统抗凝药个体用药差异大、需要频繁监测、起效慢,并且有食物药物相互作用。目前,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克服了上述局限,且患者无需进行常规凝血监测、剂量调整或饮食限制。 (责任编辑:时间)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这四种方法可预防血栓
&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会听说过血栓,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那么,呢?它有哪些症状?平时要怎么预防血栓?接下来,大家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通俗的来说,血栓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会堵塞身体各部位的血管,从而导致相关的部位没有血液供应,导致突然死亡。在脑部血管容易导致脑梗,在冠状动脉容易导致心梗。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不会形成血栓。但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流变缓、凝血因子病变、血管损伤时,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  在长时间乘坐火车和飞机的途中,由于缺少水分和运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血液内的栓块更易挂壁、沉积,形成血栓。  又如,当人体内血管受损后,血栓开始自动形成来修复血管壁,保护血液不再外流。通过反馈机制调节血块形成的速度和大小,正常情况下,当受损部位痊愈之后,血块降解并消失。可当凝血因子病变或一些其他原因导致血块形成过程出现问题时,就导致高凝状态发生,痊愈之后血块仍然会增加,形成异常或过量血栓阻塞血管。    睡觉流口水  若是老人在睡觉的时候会经常流口水,总是一侧流,要注意可能有心脑血栓的风险。这多是由于脑血栓多会造成咽腔局部肌肉功能不协调导致的。  出现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清晨起床时发生最多。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如果在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的眩晕,或者在疲劳、洗澡后也会出现眩晕感,则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肢体麻木  如果感觉腿部有点麻,你可能会以为是压到了或者是累着了,直到发展为疼痛才会想到就医。但其实这可能是由于心脏或者其他部位的血栓进入了你的动脉。  腿动脉栓塞以后,这部分腿部就会缺血,变得皮肤苍白、温度降低,甚至连足背动脉都可能摸不到了。  胸闷胸痛  若是长时间不运动,或者是整天都是一个姿势,这样血液容易形成凝块。若血凝块脱落,随着血液流到肺部,当体积大或者是比较多的时候,容易卡在肺动脉较大的分支上,这样容易导致大面积肺脏梗死。  而我们这时候会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猝死。  
相关阅读推荐:
甘草的这种功效应该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同时也是这种...
豌豆是我们常见的谷类食物。一般在米粮店或者超市都...
在我们周围有人有脚臭吗?脚臭是一件特别尴尬的一件...预防血栓迫在眉睫,生活中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血栓形成呢?预防血栓迫在眉睫,生活中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血栓形成呢?爱与恨番百家号昨天是第4个“世界血栓日”。(世界血栓日为每年10月13日。2014年,第1个世界血栓日由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纪念RudolfVirchow博士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血栓是什么?百科中解释: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variableflowdependentpatterns)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其实,简单来说,血栓就好比河道中的垃圾、小石子等等,一旦垃圾积聚一定程度,那么水流的速度以及通畅度也将大大受影响,甚至最终堵塞河道。血栓就是垃圾、小石子,而我们的血液就是水流,不知道这样讲,大家是不是明白。近几年,血栓早已不是陌生的疾病,我们的饮食习惯、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体质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或者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栓的患病人群并不是特定的,任何年纪都有可能发生,当然,中老年患者会相对偏多一些。而血栓的危害也不是大家能够想象到的,更直白一点说,血栓其实就是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像心脏病、脑中风、心梗等,任何一种心脑病的发生都有可能致命。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外死于血栓的人已经达到上百万之多,该死亡数据也远远超过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死亡人数,面对如此庞大骇人的血栓致死数据,我们是不是应该警醒了!预防血栓形成迫在眉睫,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血栓形成呢?及时补水这也是预防血栓形成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大家尽可能养成饮水习惯,切不要等待口渴再喝,要及时补充水分,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ml左右为宜。运动不可少久坐不动其实最伤害身体,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患有心脑疾病者,长时间一种姿势并不健康,所以尽可能有个运动计划,每周进行3-4次的运动为宜,当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预防血栓当然建议大家动起来,特别是切记不要久坐久站,经常走路活动,有助于肌肉的放松,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饮食预防血栓形成,一般在饮食上多注意补充高密度脂蛋白食物,像深海鱼、大蒜、洋葱、芹菜、黄瓜、木耳以及胡萝卜等,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对于血栓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保证良好作息其实,保证良好的生活作息是对众多疾病的最好预防,特别是心脑疾病,保证作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尽可能睡前不要有吃东西的习惯,平时晚餐可以早一点吃,这样的话不会因为不能及时消化而影响正常的睡眠。及时增减衣物最近这段时间,气温逐渐在降低,特别是北方一些城市也都穿起来秋衣秋裤,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衣物的及时增加,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尤其本身患有三高的人群,他们的适应能力会比较弱,可能气温骤降会诱发中风危险,一定要警惕!(免责声明:文章所用图片源于网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详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爱与恨番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 不爱我是吧信不信我揍到你爱我为止?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如何预防血栓形成,让老人家这么做
我的图书馆
如何预防血栓形成,让老人家这么做
& & 说到血栓往往预示着疾病的发生,想到的都是担心中老年人健康。因为血栓的形成破坏了人体微循环,血流遭到阻塞,各个器官养分不足的情况下它们频率步调就开始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很多疾病,如中风;脑梗塞的偏瘫失语;心肌梗塞;甚至猝死。那么,作为中老年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预防呢?从行为和食物中告诉你们,这么做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你行动还很方便。& & 健康人体内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如二磷酸腺苷和凝血黄素A2、纤维蛋白及钙等,能使血小板凝集成块,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另一种是抗凝血物质,纤维蛋白溶解酶和前列环素等,有抗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外于动态平衡状态,则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作用,保持人体健康。&& & 老年人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凝血黄素A2也增多,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易诱发血栓形成。如血糖增高时,糖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全身组织缺氧,这时血小板凝集性增强,粘度增大,容易促进血栓形成。1、参加体育活动。& &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2、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 它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还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3、晚睡前喝杯开水。& & 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4、多吃健康食品。& & 多吃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适当饮醋、饮茶。5、常泡澡。& & 每周泡次热水澡,水温能加速血液流动,从而使溶栓能力随之增加。每次20分钟,水温以舒适为宜。6、鞋袜松。& & 衣服、鞋袜不要太紧,血液循环差会促使血栓凝聚。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食物预防血栓形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