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两年,可否进行椎间盘内亚甲蓝服药后尿呈注射治疗

  生物通报道:来自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最新研究,他们从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入手,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腰痛各个环节开始了系列研究工作。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ain》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警总医院的彭宝淦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和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医疗水平高,手术技能好,能熟练诊断和治疗脊柱外科方面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开展了多项国内或国际领先的脊柱外科临床新技术。并且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包括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ain,Spine,JBJS)发表论文70余篇。
2008年彭宝淦教授研究组在Nature子刊《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上发表了椎间盘源性疼痛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在世界上首先对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彭宝淦教授发表的相关论文已被国内外学者在论文、专著中引用达500余次。
脊柱退变性疾病是一组与椎间盘退变相关联的疾病群,包括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颈椎不稳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滑脱和不稳症等,椎间盘退变是所有这些颈腰椎疾病的病理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从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入手,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腰痛各个环节开始了系列研究工作,在之前发现的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开始寻找治疗药物,他们发现只需要将1毫升亚甲蓝注射入退变的椎间盘,就可使被腰痛折磨数年的患者重新挺起脊梁。
研究人员利用亚甲蓝注射治疗了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腰痛已经8年,通过这一治疗,第1天腰痛症状明显减轻,第3天症状消失,已随访5年腰痛无复发。近期研究人员进一步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即随机双盲的临床对照试验观察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这是一标准的临床试验,可排除安慰剂作用。
实验选取了72名患者,这些患者都是经过椎间盘造影证实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且病程都在6个月以上。采用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变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一组椎间盘内注射安慰剂,采用101点数字评定分级(NRS-101评定)进行疼痛减轻程度评定,采用ODI评分进行功能评定。通过24个月的随访,发现亚甲蓝注射组疼痛平均减轻(NRS-101评定)52.5%,而ODI评分平均减少35.58%,满意率达到91.6%;相比之下,安慰组分别为0.7%,1.68%,14.3%,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亚甲蓝注射组没有出现副作用或并发症,证实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intradiscal methylene blue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clinical study revealed that chronic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could be treated by intradiscal methylene blue (MB) injec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intradiscal MB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in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e recruited 136 patients who were found potentially eligible after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72 became eligible after discography. All the patients had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lasting longer than 6 months, with no comorbidity. Thirty-six were allocated to intradiscal MB injection and 36 to placebo treatment. The principal criteria to judge the effectiveness included alleviation of pain, assessed by a 101-point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101), and improvement in disability, as assessed with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At the 24-month follow-up, both the groups differed substant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primary outcomes. The patients in MB injection group showed a mean reduction in pain measured by NRS of 52.50, a mean reduction in Oswestry disability scores of 35.58, and satisfaction rates of 91.6%, compared with 0.70%, 1.68%, and 14.3%, respectively, in placebo treatment group (p & 0.001, p & 0.001, and p & 0.001, respectively). No adverse effects or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discal MB injection. The current clinical trial indicates that the injection of methylene blue into the painful disc is a safe, 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and incapacitating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作者简介:
彭宝淦 1964年生。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任职: 颈腰痛杂志副主编;国际骨科学杂志编委(原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审稿专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审稿专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和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医疗水平高,手术技能好,能熟练诊断和治疗脊柱外科方面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开展了多项国内或国际领先的脊柱外科临床新技术。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包括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ain,Spine,JBJS)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11部,多篇论文在全国大型学术会议上获奖。在脊柱外科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提出了多项新理论。首次研究表明退变的、非突出的椎间盘是致炎的,在此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颈椎病发病的新理论-炎症机制。首次发现并通过病理学证明骨科学上著名的Schmorl结节实际上是椎体的局灶性骨坏死。国际上首次发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是纤维环外层撕裂后血管肉芽组织和疼痛神经纤维沿着撕裂的长入。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纤维环损伤和随之的愈合过程是椎间盘退变的启动因素,一些生长因子如bFGF、TGF-b1在椎间盘细胞去分化和退变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我来说两句(0)
[Ctrl+Enter]
知名企业招聘
医药/产业</
相关文章:
加载相关文章......
今日文章:
加载今日文章......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热词相关学者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对比研究.pdf 2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xe600;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研究论文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
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对比研究
………”“…………………………“…
前言………………………0日{J吾”””““””““””“”‘
0…………………………………………4
材料与方法………………………………………………………………4
结果………………....…………一……………””…””“”………“一“6
附图………………………………………………………………………8
附表……………………………………………………………···…···10
讨论……………………………一“”....”…………………”..…..“·11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综述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16
致谢…………………………………………………………………………27
个人简历……………………………………………………………………28
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
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
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每组20例,I组行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
II组行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对两组患者术前、术
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
随访时MacNab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7个月,平均19.3个月。
随访期间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3天、3个月、6个月、12个
月ODI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衅O.01);
于I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欧O.05)。
结论: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
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Disc.FX系统经皮髓
核钳夹、射频消融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相比更加
关键词:Disc.FX系统;椎间盘源性腰痛;经皮髓核钳夹术;射频消
融术;亚甲蓝
clinicaloutcomesof
comparison
percutaneous
combinedwith
discectomy
radiofrequency
blueectionin
systemmethyleneinj
thetreatment
discogenicpain
theclinicaloutcomesof
Objective:Tocompare
combinedwith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学军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成型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
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成型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
&&& 慢性约40%为椎间盘源性,目前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保守治疗失败后通常采取椎间融合术或长期止痛药物治疗。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therapy,IDET)作为一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微创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且疗效确切。
1&&发展背景
&&& IDET在20世纪90年代末首先由美国康复医师Jeffrey Saal和Joel Saal设计并应用于临床。据《Back Letter》统计在全美已经有640名医生用该方法对1100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但到目前为止在杂志上公开发表的仅有Saal等的2篇文章。此方法在1999年和2000年北美脊柱大会(NASS)上有数篇报告,均为十几例至数十例的短期随访。上海瑞金医院放射科童国海于2003年11月率先将该技术引入国内,目前已开展了40余例。
2 基本原理 
&&&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椎间盘内裂征(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 ,即髓核退变伴放射状裂隙向纤维环周围延伸至纤维环外1/3层,而此处有窦椎神经纤维末梢。约20%~30%的IDD患者MR成像表现为T2加权像纤维环后方出现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IDET治疗腰痛的原理:①
局部热疗使产生裂隙的纤维环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收缩发生再塑形使撕裂处愈合;②加热灭活椎间盘内炎症因子及降解酶,从而消除化学性致痛因素;③热能使分布在纤维环外层的痛觉神经末梢灭活而失去接收和传递疼痛信号的能力;④深部热疗作用,改善椎管内的微循环。
3 适应证和禁忌证
3.1 适应证:①慢性持续性腰痛6个月以上;②保守治疗无效;③ 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④直腿抬高试验阴性;⑤MR检查无脊髓受压表现,并提示椎间盘内有高信号区(HIZ);病变节段椎间盘造影能诱发典型的下腰痛,相邻节段诱痛实验阴性。刘保卫等认为IDET治疗腰痛,除应严格掌握上述适应证外,存在以下情况时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①年龄<40岁;②非吸烟者;③病程<4年;④椎间盘轻度退变;⑤加热探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佳者。
3.2 禁忌证:①椎间盘;②有脊柱手术史;③严重椎管狭窄;④MR提示脊髓或神经根受压;⑤椎体滑脱;⑥椎间盘高度小于正常的50%。
4 操作方法
&&& 术前禁饮食6~8小时,适量应用镇静剂。患者取俯卧位,局麻后X线透视引导下将一17G穿刺针经后外侧入路自疼痛较轻侧刺入病变椎间盘,直达椎间盘髓核中央或纤维环内层与髓核交界处。经穿刺针置入具可屈性、可转向的带温控热阻线圈的导管,继续插入该导管至椎间盘前方纤维环内层,并沿其表面转向对侧纤维环的后外侧区。在明确电热丝位置无误的情况下(尤其要明确其未接触硬膜囊和神经根)可进行加热。具体的加热温度及维持时间各家报道不一。有研究表明,在有效温度范围内,相对长时间的低温加热与短时间内的高温加热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别。一般加热时间为15~17分钟,从65℃逐渐升温,并密切注意患者反应,通常在75℃时患者自诉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最高温度不超过90℃,并持续4分钟。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剧烈腰腿痛等神经根症状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加热并检查电热丝位置是否准确,在重新定位并确保无其他不当操作的情况下方可继续治疗,必要时中止治疗。童国海等认为由于国人和西方人解剖上的差异,加热温度控制在80 ~85 oC更加安全。
5 疗效与并发症
&&& 文献报道接受IDET治疗的600余例患者中,身体机能及疼痛有改善者占72~75%,久坐耐受性及行走能力有改善者占60%。
&&& 目前资料显示,IDET的并发症极少见。Hsiu报道1例56岁女性患者L4~L5与L5~S1间盘接受IDET治疗时,术中出现放射性左下肢烧灼样疼痛,透视发现导管置入椎管内,拔管后疼痛好转,但术后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随访6个月无好转。
6 展望  
&&& IDET治疗难治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初期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微创、费用低、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特别对多间隙或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出现IDD者。但IDET毕竟起步较晚,目前尚缺乏长期的临床随访资料,且无随机双盲、前瞻性设计的临床试验,临床疗效尚需进行更严格的评价。此外,IDET后胶原、神经及血管组织的转归尚缺乏组织学证据,对IDET过程中盘内温度分布尚有不同意见,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动物实验观察及生物力学研究。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8:07
赵学军大夫的信息
赵学军大夫电话咨询
赵学军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学军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学军大夫提问
赵学军的咨询范围:
只接受14岁以上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咨询。
赵学军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好评科室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甲蓝试验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