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长水泡是什么原因怎么办???原因是啥啊??一大早睡觉起来,脚脖子哪边脚上长水泡是什么原因了!!!一脸懵逼!!超级疼!

#每日一TED#努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更正确 | MOOC学院
#每日一TED#努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更正确
迷茫是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与同路人坚持到底~
“404找不到页面”的故事 49/49今天的ted在最热里面的第一页,这种小创意更能引发大家感慨。虽然不属于技术盲,但作为一个告别理科生涯多年的人来说,技术应用问题实在离我太远了,平时的网络浏览,集中于手机应用以及单纯的视频剧集。当然,因为工作原因,404找不到页面是我常见的,我从未有过任何联想。就在刚刚手机网络出问题,mooc演讲还出了这么一出,真是应景。怀着满心的希望以及期待搜索,点击后却发现无法找到页面,并且在多数人观念中,4并不是个吉利的数字,404的出现加重了人们的烦燥怨恨,就像讲述者的几类比喻,一点都不过分。但正是在这种错误之中,网站技术人员将一个搞笑视频链接嵌入,当人们看到页面时,符合心境的搞笑视频让人一笑而过,怨恨也因此减轻。各个网站相继模仿,这是创意的展示,也是诚意的表达。我想起了曾经的一个小故事,说一部电梯时间较长,等的人也多,因此在电梯外等待的人都比较急躁,在等待过程中心情烦燥有时爆发口角,还会加快梯的按键以及财边墙体及花草的损坏率,而后,有人在电梯外装了一面镜子,从此,抱怨声音少了,有了镜子,人们等待的时间似乎不再显得那么长,人们在镜子面前整理仪表,观察自己举止,每个人似乎都谦和平各多了。虽然时间相同,但小小的改变,给人的心理造成的反映是不同的。生活中人性化改变取得影响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产品以及事物是存在问题的,有些受限甚至是无解的,竞争如此激烈,面对挑剔的用户,如何在错误里寻找机会,就比如今天ted中说到的人性化的体验便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谅解。同样是网页搜索出了问题,反馈出的内容都是无法找到网页,但是如此人性化的设计,却增加了人们的好感,这也恰恰反映出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并不是冷冷的纯理性头脑,如何了解用户需求,如何抓住用户的心,是创业者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考虑受众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冷冰冰的,但使用技术的人却不是,将自己作为顾客,换位思考,会有很多启发,而有时,你如果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可以反过来思考,用户讨厌什么。我没有很理解讲述者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一个小错误让我看到了你的缺点,也同样提醒我,我为什么爱你。感谢视频下的几条评论,提醒了我,错误和缺点恰恰是你反映自身本性、显示诚意甚至是打造亮点的机会。近几天都会加班,但答应自己的,就要竭尽全力做到。
为什么有人能坚持每天锻炼,有人却觉得很难?50/50自我鼓励一下,今天评论完算是过半了,像昨天说的,渐渐将此作为习惯,还需要坚持巩固。今天也是奔着标题来的,昨天刚看了一个关于节食者的,今天来看运动,讲述者的声音很清晰很好听,但关于锻炼的主题,我认为完全没有她前面讲所视觉原理让人感兴趣。为了让大家理解锻炼没有那么难,讲述者铺垫很多,从一张照片引入,提出了思维视觉过滤,而后,以腰臀比作为身材好差的标准,选择人员进行了几组对比实验,通过对负重跑的预估距离反映对锻炼所持有的心态,结果发现有明确目的的和相信自己的会认为距离短,以此推出要使锻炼运动显得简单的方法。原谅我这么理解,通过讲述者的描述,根本不用证明,这似乎是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有明确目标的和自信的人,不仅会觉得锻炼简单,做其他事同样会觉得简单。对于运动是否在意目标,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持怀疑态度,在日常锻炼中,往往不去想跑了多少圈还剩多少圈,只专注于脚下,或者听听音乐看看周边的杀风景,反而会让锻炼觉得轻松起来。这是过度关注目标可能造成的心理负担。当然,这也可能会与距离远近有关,如果你跑5公里,还剩最后400米的时候,想一下你的目标,你会觉得很快实现,心里便轻松,而如果你是刚开始跑了400米,还剩下4600米时,你的步伐会相当沉重。Ted中讲述者强调视觉作用,因此她所说的是可见的目标,这样理解,确实她所说的“聚焦激励”是有作用。但是,我依然会觉得,就题目而言,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没那么容易,但只要你有足够的欲望与动力,并且充满信心努力坚持,任何事情也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因此,我想强调的是,大家的关注点不要在为什么会觉得难,而是你想要达到目标,就要去做,不管多难。今天的ted,反而是最初的视觉原理让我有更多的想法,她认为,人们看到的是经过大脑加工后的图像,是主观的,人的视觉聚焦范围是很小的,焦点外的主体辨别,大脑会进行自己辅助加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行脑补,你所看到的与实际存在的可能有很大差别。“眼见不为实”,眼睛常常会欺骗你,我不想从真相伪装这个角度去想,单纯从视觉来说,现在的很多魔术就是利用视角盲点以及成像原理进行,让人惊奇,换一个角度,或者在高速摄影下,你会恍然大悟。微博上也有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错觉图片,当然还有令人称奇的3D绘画。我们眼中蓝天、星空,无一不是光反应给予的视觉感受,这证实了我昨天看ted 时不懂的那句话,我们的眼睛存在局限,但也正是这些局限才造就了美好事物在我们眼中的形象,光与影的交织,色彩与明暗的搭配,见与不见的微妙,宇宙广袤,奇妙浩瀚。假如真的理性的将这一切实物化,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生动了。世界级的画家眼中的事物和我们不同吗?没有时间的概念高维生物眼中完全交织在一起的画面又会是如何?回到最初,发现自己没法应题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号召大家爱护眼睛吧,为了更爱这个世界,我也出去远眺一会。
有时,单调也是一种美 51/51预想今天的时间很紧张,会没有时间完成任务,因此利用早上时间抓紧看完,本以为白天零散时间可以写评论,发现所有计划都不如变化快,就如同之前看到的一篇ted中说的,为什么工作会在下班是出现,工作中零散时间根本无法让人集中思考,并且早上看完后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很快就消失了,即使再重新温习一遍,还是不如第一遍看时那些新鲜想法多。回到今天的ted,讲述者说了现在常见的一个现象,随着人们居住空间的增加,人们的东西还是会放不下,有时常常会购买自己用不到的,留存着很久不会用一次的东西,空间的利用率也很低,如何做到精简生活,讲述者提出了三个方法,1.edit ruthlessly,2.think small,3.make multifunctional。印象很深的是他的40平米房间展示,处处隐藏玄机。第一点里讲述者的翻译用了两个词“铁面无情”“毫不留情”,用来告诉你马上处理自己那些多余的东西,两个都提到了情字,其实你购买那些物品时可能是因为喜欢,有些是因为有留念不舍。印象中那些老一代人的习惯,可能由于经历过艰难,所以节省是他们的标签,所有的东西都想重复利用,所以想起老家,就会认为什么都没有,但哪都是满满的,那些所谓的破烂也是抹不去的回忆。在这看来,遇事果断、义无反顾,可能是无情,但我认为是非常优秀的品质。第二点讲述者所说小而有魅力,现代人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追求大而过量,超出实用,正如讲述者说的很多小巧以及套嵌的物品更有创意,更加节省空间,一个小想法,很多人不想在小事情上纠结,会觉得花时间在小物品研究空间利用,还不如我努力赚钱换大房子,那样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其实不然,我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即使空间大了,没有整合和秩序的观念,同样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且多有时并不是全面,我们都明白身外之物有很多限制与牵绊,那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拿一个小小的旅行箱和背一个背包,对你的自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三点,是利用多功能空间和家具,现在微博上有很多精致的小空间装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让人心动,设计是一门学问,投入不同,产出的效果也必定不同,想起那天电视上一个买房的知识讲解,其中一点就是买房时注意看房子的垃圾面积,也就是讲的空间的利用率。讲述者还说到了宿舍,确实学生宿舍是相当简洁的,那么小的空间,为了整洁,学生们会有很多创意,而稍加调整加工就会变得美观与实用。讲述者提倡活得精简,少一些东西,多一点空间,人们也就会多一些自由和时间,最后一句更加关键,多留点空间给重要的东西。如果空间是大脑,同理,思考简单一些,烦恼少一些,快乐才会多一些,有些记忆该忘的就忘记吧,留点空间多学点知识,让开发不多的大脑填充些有用的东西。看完ted后有一种将房间里的东西都扔掉的冲动。
你不快乐,因为你知道的太多了 52/52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每一期的标题是谁起的,是翻译者根据ted的内容自拟的吗?今天的ted让我感觉像一场大演讲中的一段,听完之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讲述者内容的选择都来源于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心理,鲜明反差的实例,让每个人容易投入角色,跟着他的思路一步步前进,之所感觉意犹未尽,是因为心理学的内容往往铺陈开,面非常大,相互之间有着关联与影响,一层层深入,无穷无尽,一个小现象就会引发很多疑问。心理学的奇妙之处可能也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的思想写照,活生生的,拎出来,晒在太阳下,噢,原来是这样。知道的太多了,看似是句玩笑话,但真真切切的反映了现代人的焦虑,讲述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举例说明“人是天生的本质主义者”,他认为人们往往不是以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来做判断,而是以人们的信奉作为标准。讲述者举的例子很形象,从孩子听到麦当劳售卖的胡萝卜就会多吃,到年轻人认为昂贵酒瓶中的酒好喝,再到情人眼里出西施,人们认为他的价值高便会提高他的价值。进述者最后回到艺术,说明了艺术品价值产生的来源,真正的艺术品与赝品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欢乐如此,悲伤也是如此,主观认为痛苦是故意施予的,会让痛苦的感受加倍。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一个成语故事,邻人偷斧。跟风,不是个新鲜的词汇了,如果带有专家性评判或者品牌鉴定,人们就会不自觉的跟随,很多奢侈品也多数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微博微信晒图同样如此,你认为的物品价值是向别人显示出来的价值和别人认同的价值,你内心真正感受到的可能并不如你所想象的,切题,就是你原本的快乐受到了自己的认知与别人的观点的影响,反而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对于品牌,我倾向于偏带贬义,而口碑,偏带褒义。表达的直接一些,就是你的思想掰弯了你自身的感觉。人呢,应该简单一些,自我一些,当然都不能太过,生活是自己的,不管他人的眼光,对得起自己就好。其实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可厚非,但绝不是拿来炫耀的目的和价值,更愿意看到那些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坚持自我的人,而在这个模糊分界的世界里,那些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人更可靠,更让人觉得可爱。其实我们的ted打卡活动,最终还是为了自己,别人看也好不看也罢,明白自己的目的就好。今天一天很忙碌,评论分开写完的,赶在了12点前。有时候我会翻翻打卡的网页,曾经一天打卡五页多的网页现在已经剩下不到四页了,有很多人没有坚持下来,也提醒自己,无关乎比较,只求坚持自我。
如何利用大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 53/53一项工作到今天告一断落,晚上估计大家会玩到很晚,抓紧先把今天的任务完成。玩就痛快的玩。大数据,现在不管哪个行业都在提这个词,最常见的是你浏览网页,根据你的点击情况,网页自动为你筛选你想看到的信息,购物时根据你的浏览及消费情况给发送广告,你会发现现在很多软件都有猜这个功能,记录你的历史记录,查看你的关注收藏,然后给你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不去讨论那些可能的隐私问题,但是这确实给商家带来了便利,在大量的数据堆积下,你的轮廓慢慢变得清晰,像解题,原来未知的的情况变得部分已知,求解便容易得多了。讲述者用一个曲线形象的呈现了现在的电视制作数量与质量,内容好评分高的少之又少,多数是平庸之作。为明确制作何种电视剧,电视制作公司利用大数据记录分析大家对于剧集的喜好,但两家公司作法不同,一家公司只是做出了一个评分平均的一般剧,而另一家却做出了高于九分的纸牌屋。成也数据,败也数据。讲述者认为,数据只是利于对一件事物进行分析剖析,越精细越深入,而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分析只是第一步,而接下来是整合,如何通过分析数据整合出一个观点,这就需要依靠智慧的大脑。过于依赖数据,只依靠数据反映来决策,反而没有了特色。因此,一方面,我们不能仅依据表面得出的数据就做出严肃的决策,另一方面,也不能依据那些所谓的评分系统检测系统,用人们编写出的一串串明确的代码帮我们做判断。风险也收益相关,在哪个方面都是,风险越大,可能得到的回报越高,有了数据这个确定的量表,恰恰是给了你一个安全的依据,最稳妥的当然是好的,但却不是最出色的。我们常说的剑走偏锋、出其不意才会取得奇效。 讲述者所说的更加成熟的方法,就是利用好数据这个工具,然后用智慧的大脑做出判断,也是我所认同的,一个好的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不必事无俱细,只要面对上报的各类信息,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其实,我有时也搞不清楚,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以致于大数据与我的工作相结合只是显得那么高大上(实际上并没有),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相信,数据关联发生的作用会相当大,而在某些领域要真正实现仍任重道远吧。最后,既然提到了电视制作,借着昨天斯内普教授的不幸逝世,表达一下哀悼,同时说一下对电视剧的看法,我们与美剧的边播边拍随时跟随市场反应不同,我们现在电视排档的剧集有些全篇都是槽点,但有些电视剧在我们心中是经典,从四大名著到金庸琼瑶的武侠言情,虽然那时候的制作不是那么精良,但并不影响在我们心中成为经典,当然近来,甄嬛传得到广泛好评,再后来的伪装者和琅琊榜,都被认为是良心制作诚意满满,我们的电视剧制作方向在转变,相信同样是大量数据反映出了这种需求。其实,大数据的分析是让你清晰的看到了他人,知道了他人的需求,但按内心来说,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自己,越来越清晰的自己,并且明白自己的表达,不受大众影响而做出的表达,不是那种为了迎合大众品味而无止境添加搞笑、言情、动作街道各种元商无一不缺的商业式的电视电影,是真的的表达自我,表达思想。不过,我承认,这个世界缺一不可,否则会枯燥很多。人为制造的快乐有时让人更加快乐。
潜意识是如何工作的+最好的礼物+十个黄金省时的快捷键 54/54昨天早些完成任务是非常明智的,因为一些任性突然的决定,以致于凌晨2点才回来休息,而之后的代价就是今天基本睡了一天,现在精神还是有些恍忽,年纪大了,不能熬夜了……今天之所以写了三个标题,是确实看了三个,原来有些非常简短的ted看过后,觉得时间太短用来不想拿来当主题评论,而确实有些ted是知识类干货型的,有些只是一件事作为启发点,所以将这些作为一种新组合,当作今天的任务。第一,这类视频我也是很喜欢的,语速快不给你思考的时间,短时间内简单粗暴的灌输知识能调动起人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这时候效率是较高的,心理学里的一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曾在大学时被我从图书馆中借出,厚厚的一本大致翻翻,现在只记得关于梦境与小时候记忆的观点(因为借书就是奔着我奇怪的梦境去的),至于常用的本我、自我、超我类的论述却没有很深的感受。视频中告诉大家,很多行为以及习惯是我们通过潜意识完成的,科学家们用对比实验也说明了心理学里的启动效应,这似乎是我们经常说起的,潜意识里存在的一种印象,带有先入为主的思想。潜意识的作用与能力很重要也很强大,自己能够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意识吗?潜意识里有很多被压抑的记忆,说到压抑的潜意识,我有一个小感慨,关于酒精,人们醉酒后的状态是不是一个人的本质?酒后很多人压抑的性格被释放,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潜意识里的自己?第二,一共三分钟的ted,前两分钟都在描述这个礼物的美好,引发人们的好奇,究竟是什么礼物能让满足人们这么多愿望,而后的照片揭晓了答案,里面放了一颗脑瘤。想起了看到了乔帮主以及那个世界最丑的女人所做的演讲,绝望、死亡、重生,人有时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接近死亡才能那么真切的感受生命的美好,想想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人,遇到难题,我们不能再不负责的说,死亡才是解脱。道理都懂,世界还是这样,只要改变心态,一切就都变了。但是对于一些事情,你会愿意放弃原来坚守的观点吗?第三,关于这个ted,吸收新知识吧,在此记录,十个快捷键的知识点。一是浏览网页,不用鼠标按空格键就可以向下翻,按shift加空格就可以向上翻。实验,现在常用的两种浏览器按空格都可以向下,但是按shift无法向上。二是用tab切换后遇到下拉菜单直接输入首字线就可以选择。这个常用。三是浏览网页时用crol加+号或者-号就可以调大减小字体。实验可用。四是用手机输入时按两下空格就可以输入句号。输入法有符号没有歪果人的烦恼。五是按手机拨打键两次就可以拨出上一次拨打的电话。有这功能但常常受此困扰拨出不想拨的电话。六是语音信箱用#等快捷键就可以跳过提示语音的时间。没用过语音信箱。七是google搜索直接在搜索栏输入你想解决的单词或者问题直接会出现答案,不需要点搜索。亲试百度也可。八是编辑文档双击可以选中,选中后直接修改。常识。九是对于运动对象拍照,提前半暗快门进行对焦减少时滞影响可以抓住动作。学过,工作中常用。十是幻灯片播放时按B黑屏,再按B恢复,按W白屏,再按W恢复。亲试可用,对于我来说是新知识点。学起来,省时就是争取有意义生命的时间。
无人驾驶是如何看清路况的 55/55 第一部分今天的ted技术性语句太多了,大脑有些跟不上。到现在还无法区别讲述者所说的驾驶辅助系统究竟是什么。只能在讲述者所举的各类实例中感慨无人驾驶汽车的伟大。无人驾驶汽车在科幻电影大片里常见,在那些高速驶过只剩闪耀光线的车辆追逐战中,流线型的车里帅气主角按动一个按钮,然后出现了手动驾驶的方向盘,这样的场面总会想起那么一两个。讲述者所说的无人驾驶,落脚点在于服务那些无法自行驾驶的人们,我认为动机是十分高尚的。说无人驾驶原理,最震憾的是那些模拟线条,一开始是简单的直线方框标注车辆与道路,而后一层层复杂起来,有着周围的景观,不期而至的行人,究竟这些无人驾驶汽车是如何看清路况的呢?各类传感器的信息搜集、大数据的分析,接下来,应该就是昨天ted中所说的,整合作用了,按理来说,应该是用人类的大脑吧?对各类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决策如果真的实现,在这个ted中就是通过尽可能穷尽的现象以及类比现象的分析,那应该就是人工智能的实现,最后主持人说的很恰当,他所做的就是给汽车装上了一个大脑。交通工具的不断革新,对于人类发展作用巨大,人类迁徙、信息传递,时间的争取,双手的解放,都为人类进步铺就着台阶,但人类进化何去何从呢?大脑会不断发达,四肢作用弱化,不敢想象的将来。
无人驾驶是如何看清路况的 55/55 第二部分远离技术多年的我,听着一点头绪都没有。现在的交通已经不想吐槽了,路挖开了修,刚修好再挖开,里面牵扯的名利常常让人对这个社会感到绝望。看到评论里面说到节省启动时间的问题,突然想起曾经看到有人说起日本的交通,似乎就是每两辆车之间的距离都是固定的三米(忘记多少了),在变灯后,所有等候车辆同时加速启动,所有人遵守秩序,同时节省了时间,那时这样的例子还有,在别的国家在路上出现事故,所有司机同时移动车辆让出车道,让救护车前行,这些都是在对比某些人们见缝插针以及不遵守交通秩序的现象。由于人们的主观选择以及个人私利的存在,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车辆都规则化与程序化,会使出行简易很多,最起码会避免那些开情绪车的人。但像评论中很多人担心的一样,程序一旦出错可能会导致问题,真正会手动驾驶的才能保命。就像在最初学驾驶证时都会要求会修理汽车,而现在的驾证考取,培养了那么多所谓的马路杀手,一时出现问题,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交通事故的出现人为因素居多,如果真的解决人类的注意力与驾驶技术这个因素,那么,事故减少是必然的,对于整个社会也是有益的,同大家一样,期待中,但是如同现代社会很多情况一样,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们会同意准入吗,技术的革新会推动着一系列新的配套的事物产生,我最期盼的还是看到人们思想上的改变。
生理特征决定我们的命运?56/56讲述者语速很快再加上很多长句子的使用,使得今天的ted内容量很大,典型的理性居多的女性研究者。讲述者从一开始对于男女解剖学的历史性研究讲起,然后延伸到了种族、死亡、道德以及民主。科学的进步,也改变了原来有的一些界限,很简单的例子就像我们寿命的延长使得我们的结婚生育年龄也在延后,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规则,生理学的定义也不断在扩张,也有了很多争议,挑战着曾有的道德观。我们不说那些无解的争议,也就讲述者所说的男女观念进行一下联想。人们思想中都有一道固化的界限,这是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所引起的,我也承认我有些女权主义,当讲述者问出那个问题,就是女权主义的女性化在哪时,我有些懵,我认为主义不是男性专用的词,而讲述者所说的女性思维善于感受复杂关系以及同情弱势群体也不是女性的专利,男与女的思维定势是从古就有的,也是从小就有的,我相信人类最开始男女除了生殖器官的不同,其他方面应该趋同,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雌性个体是比雄性个体更大更强壮,而自然选择为什么会使人类男女分化越来越明显,是思想文化文化影响了进化方向,还是进化方向作用了思想文化?而现在,男女的界限又再一次模糊,同性恋思想受到接受,人们的外在以及思想开始中性,女汉子、伪娘等词也常常出现,这些都打破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中对于男与女特征的认识,而其中的好坏与标准是人们长期固化的群体观念,我们以此标准来判定这个人不正常,心理不健康,但谁又能说因为和普通大众不一样所以他们才不正常?讲述者说双性人其实身体都是健康的,而他们之所以要做外科手术进行改变是由于人们的固有观念,因为不同于其他,所以是不正常的。同样的,如果人们生活的方式也有着深刻的思维定势,各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一个职业身份应该做什么,都是这个群体长久以来形成的规定,如果与普通大众不同,那么就应该受到谴责吗?我不是说人可以肆意妄为,讲述者也同意一些标准是必要的,为了维持生存秩序,保护人类良性发展,有些限制是必需的,但是我希望社会要包容那些与人无害的所谓的异类者,也许很久很久以后,当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再回头看这段历史,全都是受限于人们思想观念的一种陈旧。想说一下贵族血统的小感想,当时唐顿庄园为大家还原了当时贵族精致而次序的生活,贵族血统是装不出的,是从小在氛围中耳濡目染的,这也是为什么老师的孩子我们说是书香门第,而只有大家闰秀才能算得名媛,如果看世界级的宴会中,受邀请的不是那些星光熠熠看起来高贵的明星。现在还有很多国家仍采取世袭制,包括英国女王、日本天皇,这些礼仪性的代表这种基因的传递是有必要的,血统可能不能证明一切,但不得不承认,优良DNA的逐代选择,可能出现优异者的几率要高,就像姚明和叶莉的孩子出生就早已被好几个篮球队预定了一样。逻辑思维中有一期一开始讲的就是优生学,想采用物竞天择的方式,只是用智商来衡量人们,但通过三十多年的观察,高智商的孩子并没有都发展如预期,有些还进了精神病院,而筛选出去的不达标的人群中则出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种天赋特长可能会伴随着其他的短处,而一种可能不适应生存的特征可能还有着另一种优势。一个人要如何衡量?现代社会普遍采用的绩效考核能用来评价员工吗?某些部门的成绩选择出的是真正的优秀人才吗?由此看来,正是因为考核的不全面、考核的确定性才有了能够选择的标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人间也应该都各有优势,但是从实用主义来衡量,必须要从具体的某一方面出发,要有一个优劣的次序。讲述者说她很佩服建国者,独立宣言中就是强调了自然的力量而非上帝的力量,马丁路德金最有名的I have a dream的演讲也是,强烈人们之间的平等。但讲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按人种、血统、要如何来判别,真的依据人们的品德来评判,实践中要如何实施,如果将来有一天真的可以用仪器测量出人们的品德,那人们会不会愿意用这个标准呢?我也同样的疑问。
你存钱的能力跟你用的语言有关 57/57今天的ted是从语言的角度跟大家讲解了经济学思维,最后落点也在希望大家为了将来理性投资与储蓄。讲述者口音纯正,特别是ted最后那句thank you的标准英音,我反复学却怎么也学不好。关于各类语言的特殊性,讲述者所举的关于uncle的例子常被那些以中文更难学而不愿意学习外语的人拿来安慰自己,中文四级也是网络上经久不衰的段子。而关于论述与结论我反复看了三遍才理清里面的关系。讲述者通过研究发现,有将来语态国家的国民比没有将来语态国家的国民存储率要高。当然,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天讲述者的思维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我想我表达不好,因为人的行为最终会归因于心理,基本上所有的行为都能从心理那里找到答案。语言是一个地域文化习惯的表征,就如同讲述者分析的那样,没有将来时态,他们对于将来的概念没有那么深刻,没有认为将来那么遥远,因此忍受能力强,更倾向于储蓄。终究还是文化氛围影响了人的思想心理,从而影响了人的行为。研究者的结论可以通过心理大体推之的。但是如何通过科学数据研究两个看似无关事物其中的联系?讲述者作为经济学家和其研究小组搜集了尽可能多的数据,将经济、政治、受教育程度、家庭组成甚至宗教等各方面进行分类,找出近似的家庭,然后通过语言的不同研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发现没有将来语态的人更倾向于储蓄。在研究中,控制对照组,找到单一变量,然后进行对比。这是很简单的研究过程。但难的是研究对象是人,是主观可变的,也是无法控制变量的,放眼于一张世界地图,那么多的数据和家庭,需要对分类进一步精细,然后细致的筛选,再找到趋同的方向,这种工作量与严谨的研究的精神值得学习。发现了联系,然后通过举证分析确实相互间存在影响,再一步步推理出,存储率与语言有关。而后的论述,我认为是很精彩的,就是讲述者点明了人的存储行为表现的是通过今天的痛苦换取将来消费的愉快,于是再从反面寻找一个例子,一种以今天的快乐换取将来痛苦的事情,就是吸烟,然后研究吸烟与语言语态之间的关系,发现没有将来语态的国家国民吸烟比例要高。这种将科学数据与心理归因相结合的方式,也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就是找到心理原因,然后通过数据证明,再反推通过更多数据论证发现都契合,不知道为何这种方式给我的感觉很奇妙也很舒服。最后,我要说的是,经常听到人们说学点经济学,用经济学思想去思考,那么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容易的多。原来认为经济学家会以成本来考虑一切似乎太现实与功利,慢慢发现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有时让我感到更加简洁直接,直中要害。对于我这种在理想主义与理论主义里漂流了太久也容易纠结的人,是时候理清思路、踏实的去思考些实际的问题了。 正好ted里有经济学的内容,一共四十集,一集十分钟,对应着最后百天任务的剩下的四十多天,每天加量,在此先表决心。大家一起努力。
狗狗也会抑郁 58/58看了五十多个ted,有的介绍先进的科技,有的讲解学习方法,有的鸡汤加鸡血一起灌,但今天的ted很有趣,难得如此平和欢乐的看完。这种感觉也像动物给人带来的感觉。动物也有精神疾病,讲述者从自己的经历切入,讲述了一个个动物的情绪故事,动物有自己的经历,有情绪反应,有恐惧、有焦躁,并且和人一样需要恢复治疗。讲述者讲的例子图文并茂,很生动,特别是那些故事,吸尘器与猫、残疾的猩猩与兔子、退役兵与狗等等,故事中的动物就像一个个鲜活的人,有着人的情绪和反应,那些创伤恢复的例子听着让人动容。这似乎是童话,或者可以拿来拍动画片。我在想,当我用这些拟人的词汇形容动物时,我是否还在用高人一等的眼光寻找乐趣似的看待这些,包括继续用它形容动物,而不是她和他。里面关于动物强迫症的例子是网络微博中常出现的视频,不管是自定的标题还是逗趣的配音,都是人们根据人类行为主观臆测的,拍的人看的人都是哈哈大笑,又有几个真正会想,你的动物伙伴是得了精神疾病?当然,我也相信每一个接触动物的人都会有猜测动物情绪的思考,会跟动物说说话,认为动物理解自己,与动物有了感情也自然更加拟人化,如同讲述者所说,这些拟人化有好的,也有糟糕的,当你逼迫着你的动物伙伴穿五彩的衣服,染一个奇怪的颜色,剪一个奇怪的造型,动物也许并不情愿也不开心。动物的安抚与治愈作用不用多说,不管是萌照还是日常的陪伴,而动物的精神疾病同样需要治疗与安抚,动物也吃精神药物,而药物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人类的帮助,在ted最后,讲述者也举例说,当一只服务犬跟着一个有恐高的人时,狗最终也有了恐高的表现,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而治疗也是双向的。动物更像是幼小的儿童,当你发现你的动物伙伴出现异常行为时,不要只关心它的吃饭休息,你要问问自己,是否给予了它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人类也是动物,这些所谓的精神疾病是感知动物都会有的消极面。人类给予动物最好的礼物就是拟人化,不再单纯从物种的角度看待动物,而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多些关注与关心,像讲述者所说,首先接受动物与人类的相似,然后做出假设,再慢慢了解它们的思想。我相信,拟人化虽然是人类之外动物的描述,作为同样生活在这个世间的生物,善待动物共同相处也是对人类本身的一种塑造与提升。比较惊异的是讲述者说,大约在1/5的美国人患有精神疾病,人们每天都必须服用药物,我不知道在我们国家这个比例有多少,因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精神病症仍然受忽视。我想,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精神疾病,在前行的路上不断的修炼自己的内心,无法避免伤害,只能强大自愈能力。
为什么蹲久了脚会麻+树叶脱落前变色的真正原因 59/59看ted如同上课,专心的听讲,记笔记,然后找出自己关注的点进行复述和联想,最近发现写的东西很多都是重复的,所以听从朋友的建议换个题材,但有自知的我意识到,知识储备的缺乏才是没有接触其他题材的原因。今天我纯粹的学习新知识。第一,我不知道为什么标题这样起,蹲久了脚会麻,这样的形象描述会让人脑海里不自觉得想到卫生间……回归正题,手脚发麻有刺痛感学名叫paraesthesia,肢体麻木。知觉神经感受触觉、压力、温度等,因为压迫或者其他方式阻碍血液流动时,那部分知觉神经得不到充足的氧和能量,你会感觉到麻木,而知觉神经的无法工作以致传往大脑和脊髓的信号受到干扰,无法向大脑传送正常正确的信号。当你活动身体,压力消失后,大脑接受的是麻木的信号,因此,神经还是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视频提倡保持一个动作很久之后要活动一下,否则会给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麻木时间较长以及本身存在缺陷的人们。如果想感受麻木的感受可以敲打神经,视频中所说的就是手肘处,因为那里的皮肤与脂肪组织较薄,神经较容易被击中。因此,今天的知识点就是麻木的引起是神经信号传输所致,如果只是说血液受阻是不准确的。第二,秋天树叶为什么变黄,这个问题像是幼儿读物里的为什么,但真正了解里面的知识似乎是到了初高中的生物课堂。将视频中的点逐一记录。落叶树每年落叶是为了降低冬天的消耗,但叶子里有一年来树木辛苦从土壤中吸收的珍贵营养,单纯落叶有些浪费,于是树木会在落叶前将叶子里的营养进行回收,即将树叶中的细胞和光合器进行拆解,回收N和P,等待来年用于生长新的枝叶。分解开始后,叶绿素仍在吸取太阳能,但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多余的能量会使氧分子被激发,产生危险的反应,破坏树叶中已经在进行回收营养盐的过程,使之逆转运回。为了保证此过程,树木将叶绿素拆解为低危险分子,这些分子通常是透明的,有些有黄色的,因此树叶呈现黄色。有些树采取额外的防御,形成新的特殊色素,比如红色和紫色,遮挡了叶绿素,防止其吸收阳光,直至叶绿素被分解。这种机制会帮助树木回收树叶中50%的NP。虽然对于如何将高危险分子被为低危险分子仍不清楚是什么原理,但原因解释出来以后,比单纯的说叶绿素被分解,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故事性。好吧,再加些不纯粹的个人感受因为是科学比较严谨的问题,我特地去百度了下,结果,第一个关键字手脚麻木输入后,全部是求医问药的答案,什么大脑心血管有问题,什么医院医生和药物专治,于是我改为全部的标题,搜索为什么蹲久了会脚麻,出来的基本就是ted最初的答案了,血液流通不畅导致缺氧,以致麻木,接着就是普及如何养成良好上厕所的习惯等等,其中最好的一个答案讲了一大段血液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机制,但对于问题也是上面的一句话带过。第二个问题同样是关键字输入,为树叶秋天为什么会变黄?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正常的,叶绿素被分解,类胡萝卜素显现。但如同ted中这么详细生动的讲解还真的没有。我们的网络充斥着什么,真正需要得到的答案真的能通过百度得到解决吗,抄袭、广告、排名交易,各类吸引眼球的信息会主动弹到你的眼前,网络畅通了信息的传递,而我更希望在知识传播与思想交流上更加纯粹些,我们有时想到学校的美好也是在于思想交流学术探讨的兴奋,对于网络上一个段子,就是加到了一群物理数学系的群组中,人们都在讨论**千米高空落下的一滴水会不会砸死人,然后说了一句你们没淋过雨吗就被拉黑了。人们的关注点都是书呆子讨论无用的话题,还不如真切的现实有用。但是,我也希望人们看到另一方面,认识这个大千世界是很有趣的,只要你愿意深入了解,有些理论与研究并不枯燥,哪怕只是对于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心中的疑问,再深入一步,再多了解一些,大脑再多汲取一些,渐渐的你的思维会产生不同。我相信,爱知求真是人类的本能,我们需要这样的地方,果壳、松鼠会、知乎大神等(原谅我只知道这些)越来越将这群内心有着共通点的人们聚集,其实,连树都知道不要浪费一年做出的努力为了来年新生树叶回收养分,我们人呢,对于流逝的时间、对于一年的努力,对于个人的将来,更应该努力积累、倍加珍惜。对吗?
你的密码有什么问题 60/60讲述者是个女人,是个研究计算机的女人,这一点就让我很佩服。在整个过程中,她所展现出的基本就是我前面有次说到的女性理科学术研究者的特质,带有女人天生的单纯害羞,而对于自己所擅长的侃侃而谈,会发散很多联想,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简单美好,乐在其中,而作为听众多数很可能get不到她的点,让我表述,就是一种在自信与不自信、理性与感性之间游离的状态,很可爱。今天的内容讲的是密码,讲述者一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想方设法将人们常用的密码进行搜集研究,发现人们制定密码的分布性,二是将这些密码用破译工具进行破解,研究何种类型的密码相对安全。通过研究,她指出,人们对密码设置如果过于复杂会觉得厌烦,人们习惯用与自身相关的单词数字做密码,而这些很容易在密码文件中被黑客猜测出。讲述者希望网站在提示密码尺时要用更加强烈刺激的形式提示大家密码设置的太过简单,并且希望大家在设置密码时不要只想象与自己相关的、自己喜欢的,为了密码安全,尽可能设置较长的无序的密码。说到密码,想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谍战剧、比如推理小说、再比如自己设置的有意思的密码。当然,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与朋友一起看密码学,相互传纸条破译密码,什么移位替代之类,那时的时光充满乐趣。现代社会基本所有的信息都会要求设置密码,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特别是金钱相关业务的层出不穷,所有的个人账户基本都会关联账户,也就是说,很悲哀的,我们现在基本找不到付费账户与免费账户不区别对待的业务,另一方面呢,可能是隐私意识的提升,很多信息都是保密的,不想让人看到,这是网络匿名带来的特点,有好有坏。另外,越需要安全也就越反映出现代一些人对于个人隐私的八卦心理。扯远了,单说下我经历的几种密码,网页密码是常见的,之后有了保密卡,通过随机对应的数字输入当密码,再之后就是U盾,数字证书认证之类,这里面的原理我就不懂了,我只是觉得,有种感觉,生活中密码越来越多,但人的心里却不再安全。回到ted,我们要学习的是这种设置密码的规则,反观下我们自己的各类密码,密码设置常常带某个人的自身特点,与他的喜好、习惯或者周围的事物有关,更容易猜测,这也是为什么讲述者提倡大家用无序密码的原因。说点其他,我很是佩服当讲述者的研究小组甚至国家所谓的标准检测部门要求提供密码做研究的时候,那所学校理直气壮的拒绝了。这是一个从业者的操守,也是一个国家国民以及整个社会对于个人隐私的重视(我已经无力吐槽我们的信息安全问题)。当然研究者最后通过一个锁着的电脑,由掌握密码的人进行操作运行软件最终得到了研究数据,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启发。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协商谈判讨价还价我觉得是很高的智慧,折中,不仅是在于纠纷矛盾解决上有作用,当解决一件事存在利益交换时,也要采取这样的策略,让渡出部分权利,获得更在意的结果,这也是研究小组所所表示的诚意,有时候当决策权在对方时,更要为对方着想,让对方处于一种舒适的、毫不为难的状态下做出你想要的选择。也就是所说的双赢吧。今天一场雪仿佛让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迎接我懒懒的周末时光。
药品对女性的副作用 61/61今天的讲述人是一个急诊医生,她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观点,关于用药应该有男女之分,她说有80%的药被建议退出市场是由于对于女性的副作用,这个数字是让人惊讶的。讲述者的理由很充分,现在医学研究多数都是用雄性个体的细胞以及人体进行实验,一方面对于育龄期女性的人文怀,另一方面,男性由于荷尔蒙活动幅度不大利于获得稳定的检测数据,这样导致了对于女性而言,除了生育以外,其他方面针对性的研究很少,她举了一个例子,一种安眠药被建议对女性用量减半,因为女性对于药物的代谢慢,以致于早上醒来时还有药物残余会致使交通事故发生率升高。讲述者痛心疾首,如果这些药物在上市前就能够做出区别的检测,那么会避免因此产生的各类事故,挽救更多的生命。讲述者的这个比喻很形象,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女性也并非是有胸和卵巢的男性,人体的每个细胞都有性别,不同于社会性别,也不单是XY的区别,性别基因所决定的是整个人体的差异性,不仅性征激素,是人体生存的区别。讲述者说她们成立了一个组织,在网络上对人们进行教学,让更多人注意到问题所在,通过学习救护服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救护能力,来促进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实现。我同意讲述者的观点,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是将来的趋势,今天的ted不是仅局限于男女,更是对于当下的每一个人,为什么有些人感冒喝热水就行,有些人却必须要到医院打吊瓶,我们的共识是每个人抵抗力与抗药性不同,这么小的问题都存在区别,所以,当一种病症出现时,那些普世的药物的局限性就体现的更明显,目前的问题是,无法解决个体的差异性,因为对于每个人制定不同的检测标准是极不现实的,医疗资源是那么缺乏,这样就与讲述者的目标就相同了,学习,当越来越多的个体有了医学常识以及个体护理意识后,加之科技的发展,有些困难是可以慢慢克服的。说到科技对于医学,想起前些天听到的一个观点,信息化数据化对于医院以及病人有作用,很多医院试图建立个人的电子档案,国外曾花费大量的精力与金钱,但建成后,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由于计算机操作,有医生就会用复制粘贴来对相似病症进行描述,导致医生对于病症描述的能力下降,对于病人个体化差异表示的不是那么精细,反而对于病人是不利的。这也算是今后个体化医疗服务要注意的问题。今天的ted内容还让我联想起一个问题,就是犯错后的反应。当今召回制度在很多行业适用,发现问题后改正是最基本的,不能因为所谓的理由,便置人的健康与安全不顾。这里有个刚看到的例子,夏洛克第二季里的考文垂难题,两个国家的部门都知道在一架客机上有恐怖分子放置的炸弹,而为了不暴露获得信息的渠道,则两边都选择沉默,最终客机爆炸。关于得失衡量的问题,我知道站的立场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同,第一季奇葩说就讨论过一个话题炸死一个人救一百个人还是不管那一百个只救这一个,还有前几天一个上的一篇小说,从多维空间这个角度讨论让一个人死亡以及其他维度里地球的毁灭来换取这个维度里地球的存活的意义究竟何在。所以,这些也只能是讨论,无解。好吧,思路跑的有些远了。我本来要说的是犯错后的反应,正应了今天微博热议的最强大脑的话题,关于人的基本素质的讨论。我不说其他,只是在此做下检讨,看到节目上某些人的反应,我在反思自己,爱憎分明应该宣扬,但是分清立场,对人要有最起码的尊重,我相信我会改。最后,讲述者说,不能将问题扔给领导,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对这个社会负责。值得称赞的社会责任感。应了她最开始说的那句话,就是医生的责任在于治病救人。像我们现在的相关部门,流行这么两个词,就是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部门的职责其实是可以分得清(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部门职责有些混乱),所以,我也像讲述者一样,更寄希望从每一个单独的个体开始,责任意识不应该因为社会的残酷而使原有的标准消失,也不应该因为职责的分工而让这种意识受到局限。
如何坚持实现目标
62/62今天没有精神,寒冷的天气让大脑没法运转。今天的ted三分多钟的内容基本我一直在暂停摘抄,因为要强迫自己精神集中,并且要告诉自己,要坚持实现目标。今天的内容就是认真的笔记记录。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给两组学生布置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打字,快的给予奖励,一组给300美元,另一组给30美元,结果,完成好的人有95%在奖励高组里。第二个任务是做数学题,结果奖励高的组却比奖励低组速度慢32%。这是“干扰效应”,经济和情绪压力会使人们分心,从而表现欠佳。通过医学角度,研究者对大脑结构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出于乐趣完成挑战与为了奖励完成任务进行对比,大脑活动是相同的,但若第一次给予奖励,而第二次没有,大脑的前部纹状体和前额区(大脑有关自我激励的部分)活动跃度就会下降。这表明,奖励可以抵消我们原本对游戏的兴趣。事实证明,“玩”是延长行为变化的最强动力,所以我们会坚持做喜欢的事。这里所说的也就是兴趣的重要性了,兴趣是坚持最好的动力,但通过实验,我们也可以发现,兴趣与奖励能够使同一个大脑区域活跃,这不由得让我想到我们做事情的动机,有时候会发现一种现象,不管是现在的企业文化或者宣传统一价值理念,作为主管人员部署工作,如果是其他人喜欢感兴趣的,那么事情会做的心甘情愿,不需要奖励也可以使工作完成,而如果你发现并不能使其他人主动喜欢一项工作时,你要怎么做,是不断的强调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伟大意义?现在这个速食社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对事情有自己的考量标准,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而我们要的只是完成工作而以,因此,因人而异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足矣。视频中说,健身卡有67%都会闲置,说明我们大多数选错了实现目标的刺激因素。通过研究发现,目标在于减重的人的日常运动时间比以健康为目的的人少30%。因此,目标本身很重要,选择真正喜欢的事去做。而现实社会往往不是你所想象的,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以及不做你不喜欢的事,于是,我在想,如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何寻找认同,如何不去在意,如何坚持?也许关键点在我自己,去寻到共同利益,找到那些结合点,挖掘剩余时间,挖掘可利用价值,找到那个目前状态下自我感觉最舒服最充实的状态。视频说,态度积极是好事,但乐观不一定就是最佳策略。积极的想法会让大脑误以为已经达成了目标,给你精神鼓励并降低积极性,但这并不表示消极是好的。最好的方法是,想象目标实现,并且思考中途可能遇到的障碍,这就是心理对照。并且要尽量避免,算了吧,效应。也就是大家说的破窗理论吧。告诉自己可以随时随地开始,而意识到问题后要马上解决。视频中统计发现,45%的人们会在提出目标后一个月放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我自己的日常目标打卡记录总是只有半月。2016年的第一个月马上要结束了,并没有制定年计划的我只是有些困惑,今天状态不好,不要理会我。
我们的那些粒烂学校,我受够你们了 63/63先检讨再写正题,在过去的三个小时里面,除了20分钟听ted之外,其他的时间我不知道去哪了。回归主题,教育是一个陈旧的话题,如果美国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必须承认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讲述者是一个成功的演说者,激动的情绪恰到好处,这种气愤是一个教育从业者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觉得对下一代负有责任,因为不想顺应世俗的想法而违背自己的意愿才会产生,这种气愤是可爱可敬的,所以他赢得了很多掌声。讲述者强调了两个字,就是创新。他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只要知道假如一所学校新一年的教学计划与去年没有变化,那他就可以推测新一年教学成果会是怎样,因为没有变化,所以也不会有变化。教育体系所形成的行业习惯已经很久,讲述者呼吁教育改革,呼吁教育平等,并且表示不能再等了,因为事关下一代的人才储备,事关世界今后的发展,必须引起全体的重视。教育与考核方式似乎原来唠叨过很多。很多问题受限于社会,你无法迅速改变,讲述者最后说,只要在乎,国家便可以不在乎其他着手实施,而我们必须看到我们这个庞大的社会体系里埋藏的问题不只这一个,牵一发必须动全身,有些问题的根本不变,其他都无法改变。其中,他提到了一个例子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就是银行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早上10点到下午3点,中间还有休息的时间,那么一般在银行有存款的人这个时间都在工作,谁还会去银行,这个时间段闲的人没有稳定的工作,甚至连工作都没有,哪来的存款到银行办理业务呢?这个例子让人忍俊不禁,如同讲述者所说的,人的出发点一般都是自己,而某些行业里,所谓的行业规范所形成的习惯其实是一种联合的绑架,你不得不去遵守,如果你不适应这个规则,那么倒霉的只有自己。例子里面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说学生一般考试是在4月,而拿到成绩后是6-7月,再之后就是一段漫长的假期,接着新学年开始。考试是一种检测,而我们却无法及时获得检测的数据,甚至只是一个标记,然后就让成绩成为过去,成绩单束之高阁。虽然大家意识上有认同,拿到成绩后要好好的开展分析,要做出改变,然后呢,一个假期磨灭了你对自己的审视,然后变成了新学年一年重新开始的承诺,这些滞后的数据已经无用,你也不会再用。在刚刚的三个小时的时间中,有近两个小时,我在同别人聊天,对于一个行业一种工作现状的讨论,如同讲述者最开始便指出的,教育工作者都习惯于墨守陈规。这种习惯比比皆是,特别是收入较为稳定的职业,因为这种稳定,不同于历经风浪风险的行业,需要创新才能适应变化,因为他们旱涝保收,所有不需要变化,更没有动力去创新,而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子,才真正让人害怕。这个社会在变,人的心态在变,气氛已经不同了。有些沉闷,当面对无奈却又是现实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无力感。创新是冒险的,也是值得称赞的,如果行业现状无法改变,那么在当下,我们要做的是,对自己负责的创新,对日子的点缀,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还是专注于自己,今天是有收获的,特别是对于数据的比较,我今天就会做一些改变,当天的数据对比就要当天处理完,然后第二天早上我要重新看下,不要因为一晚上的休息让这些对自己的审视轻易翻过。
一位TED演讲者的噩梦 64/64精神状态差到极致,只想睡觉。我想看看演讲者做了什么噩梦,有没有现实更可怕,于是点开,刚在纸上写下太阳能三个字后,情况突然改变了,跟着音乐,看着讲述者茫然的表情,有那么一种刺激让我清醒些了。茫然,像台上的讲述者一样,但是我很欢乐,于是又看了好几遍,我知道这是表演,但对于想表达什么始终摸不到头绪,于是翻看大家的评论,果然还是集体的智慧力量大,这给我提供了思路和角度。太阳能这个词能让人想起很多,大到卫星,小到玩具,我们这儿太阳能的路灯就设计的很漂亮。太能阳这种清洁无限的能源也越来越受人青睐,我们的太阳,温暖美好,特别是冬日的暖阳,想象着蜷缩在很大的落地窗跟前,手捧杯子,闭目享受。太阳,无私的太阳。因为视频中音乐的欢快以及色彩的炫丽,让我的想象也很美好,这种带动和投入的情绪就是讲述者想要的。这就是一场ted,讲述者第一句话所表述的,就是他呈现的标题,unexpected discoveries,我相信他是真正的太阳能专家,而他所说也是他们正在探索的,就是更好的使大家融入自然,方法就是croud-sourcing众包,我特地百度了下,意思是,从一广泛群体,特别是在线社区,获取所需想法、服务或内容贡献的实践。它将任务分解和分配于一个公众的、未加定义的群体而不是某一特定群体。常用于分解枯燥工作。太阳能推广应用以及技术革新,需要这种不特定的社会力量,更需要全体的参与。那个旋转的七彩的mac加载标志,台下旋转的彩虹伞,以及身着七彩的人们,也寓意着太阳所散出的光彩,我们可能不懂发生了什么,也许讲述者这个太阳能的专家也是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很多未知无法预料的情况,但是我们同他一样真切感到到了,我们被太阳光环绕,一切都很奇妙,我们融入自然,我们很快乐。因为很困,我想再提一点就是创意,一个作品的创意,形式只是载体,但有时它决定了人们以何种的方式对待你想讲述的内容。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必须让你的作品有记忆点,我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近来印象很深的几个广告,其中有一个酒店的,用简笔画描述酒店为顾客服务的故事,以小见大所营造出的温馨氛围是能让人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的。还有一个卖房子的,以一个售房员的角度,记述没有卖房成功的故事,很文艺范。现在的产品都深入挖掘人的心理,引发普通大众对于一种产品的好奇和好感,新鲜创意,我想,关键的第一印象,那是你最先表达出来的诚意。
把时间放慢千倍,你会看见什么 65/65有些ted你回看是因为没有看明白,有些是想再一次回味,今天的就是后者。镜头下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而这一切都存在于我们活生生的世界。Ted中说了三种摄影方式。第一种是延时摄像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我们能够察觉到微乎其微的变化,加快时间,让植物的生长呈现在眼前,动态的变化,让我们拓宽对生命的理解,真切的感受到成长。记得微博微信里很多人转发的有一张图,是展示一个人一生的动态图,从母亲腹中到出生到长大到结婚到生产到死亡,一步步的变化也让人触目惊心,也正是将你的人生时间轴拉缩短,在十几秒内,你才会有这样的感受。Ted里对于几十年航线的标注叠加以及地球的自然气象变化是那么美。讲述者说这种技术可以感受到地球的自转,(突然脑海里想起曾有人答应带我去我们这最高的旋转餐厅)假如我们能感受到地球自转,会不会是一样的感觉,前提是我们能看到黑暗的宇宙星海。第二种是高速摄像技术,可以让我们看到高频高速的影像,这在技术在我们现在的运动比赛中常用,也就是慢镜头回放,大学时跟同学们一起到现场看球,只看着双方互相拼抢,什么犯规、进球都看不清,只是跟大家一起大喊大叫,有了这样的技术,竞技中精彩画面才得以展现。想起上一季最强大脑,有一个挑战就是挑出电影里插入的其他帧,我们看到只是画面不自然的跳动了一下,挑战者却能看出画面,后来讲解似乎是视觉停留效应之类,虽然他没有晋级,但人们还是很震憾。人的肉眼是有界限的,像上次说关于视觉效应的ted,今年的春晚又要开始了,魔术类的节目又要面临在高速镜头下的破解了。说起加快和放慢,是一种特殊的渲染形式,在电影电视,甚至在小品中都手动演示,可能只要是与我们日常肉眼所见不同与不符合我们认知常识规则的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吧。第三是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向大家展示了肉眼观察不到的世界,周围密布着我们看不见的物质,纳米技术将来有很大的前景,记得三体上也是通过纳米技术横向切割了叶的三体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那些微小的生物放大后竟有些吓人。生命是多么的神奇和伟大。我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描述精细化程度,如果我们是童话里的姆指姑娘,麻雀是不是就可以带着我们飞翔?如果存在更加高等的生物维度,会不会比我们更大,他们会不会像看蚂蚁一样看着我们?显微镜,我在上学时曾接触过,很羡慕朋友现在还能接触到这些仪器,总觉得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是这样一种世界,多数看检测、观察、数据,这种根据规则就可以明确或者两分的世界,跟我们的现实不同,那里简单的诱人。讲述者通过视频展示延时让我们感受生命,高速让我们改进技术,显微让我们探索结构。还有后面视频中的X光成像、热感应成像,相信还有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天文奇观,真的很叹服人类的智慧,也感谢讲述者能够用影像记录下这一切,正像他最初说的,这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科技让我们发现了美,而美激励我们继续探索科技。就让这些看不见的领域,open your mind,touth your hear。也许这个标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把时间放慢千倍,就是让你放慢脚步,留心周围的一切,不管是可见的还是未知的,时刻保持好奇与思索,热爱并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
把思想转移到另一个身体里这种事可能吗 66/66今天的工作没有预想中顺利,所以现在的自己有些着急,因为没有提前完成,以致于离十二点还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才开始写今天的ted打卡。现在的大脑不是很听话。其实看这种视频比一般的有主讲人的大脑接受的信息更快更多,而我需要不断暂停记录,基本将全部内容记录整理。视频中指出,大脑有约860亿个神经元,相互间通过电流递质等传递信号,科学家认为记忆是以神经元网络的形式存储,当神经元建立连接同时活动时,便产生了记忆。每次回忆时,同一个神经元网络就会同时发送信号,科学家也已经证明,如果用电刺激大脑的特定部位,能让个体回忆起特定的记忆。这样如同视频最初所说电脑中的操作就是将记忆下载与上传,通过追踪回忆时正在活动的神经元网络,然后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活动方式成像,就可以复制记忆,而上传视频中讲,是通过光遗传学技术,目前的理论技术是通过对神经元注入有光敏反应藻类DNA,并通过光刺激使特定神经元活动,从而激活神经元网络,形成记忆。很奇特。先记忆这个结论。似乎过去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是这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使科学幻想更加受到关注,而斩获多个奖项的盗梦空间也是对于人类大脑记忆的一种改造。常常有电影里出现,人们拿着一个小机器,在人们眼前一照,人们的记忆就消失了,如果深究,是什么原理,消除了神经元间的连接?记忆最深刻的还有那部电影,就是蝴蝶效应,那个男孩每一次回忆都会产生新的连接,新的记忆的产生,跟随而来的是一个新的人生。突然想到曾经看到过奇闻异事,有的人有上辈子的记忆,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人胚胎是父母精子卵子的结合,而DNA的重组排列,原本就带有父辈们的基因,不仅决定着表现的各种性状,还应该包括记忆吧?也许只是没有表现的形式。那我们祖辈的记忆也会像基因特征一样一代一代积累着,如果科技真的能够探索还原,那么你存活于世是那么的神奇和传大,真的可以用那句哄人的话说,你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也常常会感慨这样的事,什么时候能够忘记,看了今天的内容,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特意刺激大脑的特定部分时,神经元不再产生连接,神经元网络也不再活动,那么就是真的忘记了。今天的主题是记忆复制和转移,超能查派这个电影很吸引人的一点也是这,有了自主的记忆意识,机器人的身体、人类的身体、各种各样事物都只是一个载体,而人的意识与记忆才是主宰。当人类不断进步,大脑高度发达,而不再受表现于外的躯壳的限制,会是什么样?人们会通过思想意识就可以交流,一切都退化,除了大脑。视频中最后说的也让人感慨,大脑是复杂的,人是多变的,大脑会不断的自我重塑,既时反映需要人通过整个人生去塑造。记忆复制后只是一个副本,一旦有了新的连接,那便是一个新的个体,人的特殊性也就产生了。所以,珍惜每个人独有的记忆。(自带BGM,我喜欢你是我独家的记忆~)。关于self less这部电影,周末不妨找来看看。
可以后悔,但不要一悔再悔 67/67这个ted一直在最热里,我曾经打开过两次,都在听了不到一半时关闭,换了其他。今天决定看完,也决定重新翻找自己的悔恨。讲述者从自己纹身的感受,讲了自己对于悔恨的看法。悔恨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情绪反应,(不会后悔的人如果没有反社会性格特征那便是大脑出了问题),是人们以为如果做出不同的选择决定,那结果一定会变好的一种假想。她列举了人们常常后悔的六大遗憾,教育、事业、爱情、子女教育、自我决定认识、闲暇时间利用等,相比这些,理财投资遗憾是相当小的问题。并且有一种现象,都是没有成功,但是越接近成功越后悔。因为越接近,人们越认为自己当初如果改变某些决定便可以改变这样的后悔。讲述者认为悔恨有四个阶段,一是denial否认,遇到困难不找问题的原因,只是希望错误消失,二是bewilderment困惑感,不理解当初做决定的自己,从而不喜欢并且隔离那部分自己,三是punishment自我处罚,从不理解到怨恨以致于想惩罚自己,四是perseveration执拗,表现为不停地重复以上三个阶段。我相信每个看ted的人都在对应着自己,每个人都有后悔的事情,我也同讲述者一样,是个完美主义者,稍有缺憾便会想很久。这样的想法往往会让人不敢去尝试,因为怕结果不如人意。而讲述者最终改变了,加上了第五个阶段,就是existential wake-up call自我觉醒,她找到了面对悔恨的方法。第一,意识到悔恨存在的普遍性,第二,学会自嘲,第三,时间治愈。最后,讲述者展示了那个曾令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纹身,确实看上去并不像她说的那么糟,并且根据她的讲解,有着独特的意义,而这个纹身也已经对她有了新的意义。ctr+z型的人,作为偶尔码字但经常删改的我,这个组合健我使用很频繁,这也是为什么习惯于电脑打字,反而对日记本无从下笔的原因,因为写下的就无法修改了。control z变成zero control,原来不知道英文中的文字游戏也很有趣。很多人都说做了就不后悔,真的会是这样吗,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去想像假如,那些不后悔的理由,是不是你对自己已经经历的痛苦以及浪费的时间的一种自我安慰呢?借用最后讲述者的话,不是生而无悔,而是不要用后悔而厌恨自己。关于后悔我曾在以前说过很多,我也一度在怀疑自己与怀疑世界中煎熬着,靠自己对自己的欺骗熬了过来,然后慢慢的理解了并认清了一些事,我曾经试图寻找答案,适应结果,也试图冷静的远离自己重新看待自己,但在今天,和一个朋友通完电话,我最终还是无法抑制住激动的情绪,我始终矛盾着、犹豫着,所以今天的自己并不理性,也没有其他的联想,或许这种对自己的审视和反思也是一种收获。我想说点题外话,因为讲述者一开始提到25岁,前些天给一个同事庆生正是25岁,一大群人围坐在桌边,我们定了规矩,每个人轮流敬酒然后说一下自己曾经的25岁是什么状态。我默默无语,这样的空白像把刀子,在刺痛自己的同时,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生命中无意义的空缺,我感到可怕,在那条生命带上,那么一长串的空白,没有收获,没有波澜,没有记忆,我希望我不要再重蹈覆辙。 今天将最后讲述者所说的进行摘录:We need to learn to love the flawed,imperfect things that we created,and to forgive ourselves for creating them.我们应该学会去爱我们制造出来的不完美有缺陷的东西,并原谅自己导致了这样的结果。Regret doesn’t remind us that we did badly,it reminds us that we know we can do better.遗憾不是要提醒我们所做的糟糕的行为,而是提醒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重视每一次 “差一点的成功”68/68今天的ted和昨天的有些关联。差一点成功会让人更加悔恨,而差一点成功也确实是会让更加正确的对待差距,这样的衔接正好。讲述者有着文艺工作者所有的特质,我所想象的在博物馆、展览馆、或者纪念馆里工作的人们,应该有这样的特质,被本身文化所熏陶和影响的气质,而不是像某些景点里作为谋生手段毫无感情的陈述着眼前一切的导游。讲述者告诉大家,如何将成功转化为卓越的成就,成功着眼于一次的终了,而卓越是不停的追求,通过追求不断的缩小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讲述者举了例子,包括那些未署名未认可的最初阶段画作、经典的“下一次”答案、还有比赛中金银铜获得者的心态。虽然从结果看,差一点成功与失败是相同的,但是差一点成功是是追求成功路上离成功最近的阶段,它提醒我们,你所想要的追求和你将要做出的努力,当你站在差一点成功的点上,你会明白原本的差距不是想像中的差距,你坚持的追求还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正是那么多差一点成功的积累,才会助推你向前,去达到你想追求的成功。“达克效应”,当你越熟悉,越发现其中的不解,了解的越多,疑惑越多,发现未知越多,想探索越多。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把书越看越薄,然后,把书越看越厚。有意的缺陷,不是完美主义者所认同的,但是确实为下一步进步留下了台阶,这一点在竞技比赛中常有体现,比如田径比赛在冲刺时稍微的收力。我所理解的差一点成功所指的就是目标不断的前移,永不停步的追求,像讲述者所说,这是一个对自己追求的承诺,一切都没有终结。由于身体不适,懒得动,看了很多视频打发时间,我发现自己缺少一种沉静的气质,那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与无能,所以才更加慌张。
保持联系,却仍旧孤单 69/69人是近的,心却是远的,距离很远,心却很近。人与人的关系很微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相处之道大抵如此,掌握距离才是关键。讲述者从现代技术角度分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现状,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兴奋,改变了我们原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利、快捷,但也改变了我们本身。很多人习惯发短信、邮件,而并不喜欢与人面对面交流。因为无法控制。短信、邮件、照片都可以进行多次的编辑修改,使之成为我们想呈现的样子出现在他人面前。而真实的自我越被隐藏,人越不想与他人面对面交流。人们希望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出现,可以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但正如讲述者所说,对于机器科技的期待越高,对于其他人的期待就越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减少,也会影响自己与自己的联系,而自我认知与反省也会降低。科技在进步,人类却在后退。我很赞同讲述者所说,现代人都很孤单,但害怕亲密的感觉。网络缩短了距离,也拉远了距离。有一个视频同学聚会,每个人都在看自己的手机,上菜拍照,吃饭需要在群里发消息,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了当前大家对于手机的依赖,每天手机浏览和发送消息占用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讲述者说,这是因为人们害怕独处,独自时会焦虑,所以才会转向电子设备。并且人们在分享中才能认同自身,这是另一种病,而不是对于自我焦虑的治愈方法。网络技术让人惊叹,我曾经也想过,如果不是网络,我们这辈子怎么能与千里之外的人认识聊天?它是把双刃剑,它让人们足不出户了解到了世界,和各地的人们交流,但也正是这样,限制了人们的脚步。我也想起上学时还会用信件去联络感情,那样一月一封的期盼以及感动已经无法找寻,现在一个微信发出去,几秒就会回复,而如果当天不能及时收到回信,一天心情就会受到影响。人们期待结果,而缺少了耐心,这也是快速带来遗憾。其实今天的主题不是手机依赖,而是信息与面对面交流的差别。我也是这样,一个人时不自觉地会摸手机平板,无所适从,我的精力无法集中,我会觉得联系很麻烦、交谈很危险。我很感谢今天的ted让我知道我的独处不是真正的不怕孤单,我也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一样,没有独处的能力,那种与自我交谈的心境,我也感谢在特定的时间一些事情的发生和变化让我跳出思想怪圈能够反思自己。
你最应该结婚的对象,是你自己 70/70讲述者40多的女性保养的让人羡慕,尤其是她乐观的心态和潇洒的生活态度。父母劣迹入狱,换过20多个寄养家庭,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婚姻,哪一个拿出来都是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但她笑着讲述一切,并依旧期待并享受美好的生活。像她问自己的,如何让一个有过三次失败婚姻的人来讲婚姻观?那就是这种女性应该有的自信与独立。也许在稳固的婚姻关系中的女人无法认同这种独立与自由,而将婚姻作为苦心经营事业的人更不会有这种洒脱与坚持。评论中很多说这是纯女性的观点,男人完全不懂。我也是慢慢才知道男女的思维方式是那么不同,你所认为的理所应当,在男人的世界里就是无理取闹。我的问题过于纠结于这种不同,并试图说服他人认同于同一观点,这就是自典型的自讨苦吃。人是社群动物,需要陪伴,我也承认多数女人都缺少安全感,而婚姻是一个安全的保证,生活的现实是残酷的,每当那一点点的幻想想要起飞,便会被沉重的心理拖着。悲观主义者不认同两全,总让一方让度另一方的利益。而你若选择了所谓的生存,是不是也会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有着那么一点点不甘心?讲述者说嫁给自己,不论何时何地、无论生老病死,只有自己陪伴自己、照顾自己。要学会拥有并掌握自己。这样,那种缺失感便不复存在,你会感觉人生的圆满,婚姻不再是急于证明圆满的保证,自己才是真正关键的那一部分。并且,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我很喜欢讲述者所说的那种相亲的感受,就是她关注自己在他陪伴下的感受,而不是他是否喜欢自己。这不是自私。专注于自己的感受,才是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负责。我觉得我被朋友说中了,我对感情始终存在偏见,大脑的沟回里隐藏着太多衡量的理由,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感受。从今天的ted,我学到的,第一是要对自己坦白,对自己的感觉坦白,第二想让别人如何爱我,我先要学着同样的爱自己。第三, places where you have the biggest challenges are the places where you have the most to give.愈是困难之处,愈要迎难而上。给自己安全感的永远不是婚姻,而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充实。
对半开的同性恋 71/71忘记对这个问题是否已经谈论过。选择今天的ted,是因为昨晚我刷了一个小时有关这个主题的微博。讲述者其实是幸运的,在一个开放的城市一个开明的环境里成长。最重要的是她坚持了自己,仅仅6岁便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按自己的意愿成为了一个伪装的男孩。而之后随着年龄与生理的变化,她经历了我们所谓性别认同的多次反复,最终她决定做她自己,不需要其他人界定的自己。为了帮助这个群体,她发起了一项活动,给认为自己有同性倾向的人拍摄无处理的肖像照片,她发现群体里的多数人并没有绝对的两分,是处于同性与异性之间的地带,单纯的同性划分也是狭隘的,根本没有标准去区分和划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正视被标注为同性恋的这个群体,并推及那些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更真切的感受到人性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认同那些每一个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也就是她的活动主题,不证自明的真理。我不想特定的将同性恋或者异性恋分开,有人说,爱情的产生是奇特的,不特定的发生在某些人之间,你之所以现在是异性恋,是因为你还没遇到那个让你心动的同性,而同性之间的爱不掺杂其他欲望才更美好而纯粹。当然,我目前认定自己是异性恋,假如真要我坐在投票的现场,面对那4比4的结果,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投出那决定的一票。而多数人也是迫于家庭与传统观念的考虑,特别是无法面对父母的失望,记得奇葩说有一期专门讨论了这个话题,蔡康永声泪俱下,而金星与在场的许多人也对此颇有感慨,在第二季最初,他们也说过,他们想营造一个没有对性别以及取向严格划分的氛围。我打算一会再找那期关于出柜话题的重新看下。(这是我跟我朋友年初说的话,就是今年的自己要做到说话算话,因为很多事在承诺这后便没了后文。所以再强调一遍,我要改掉拖延症。现在我就先去缓存……在搜索后发现已经找不到了,顺带百度了下原来已经被某部门以挑战道德观念被要求永久下架了,呵呵。不过,我已经成功下载了,晚上看^_^)。我只是想说,虽然很多事情被认为天经地义,但时代始终是前进的,思想观念也在进步,最大的进步应该就是思想的包容。据说脸书上注册人自我描述的性别有36种选项。而当美国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时,微博也是一片欢腾。我也曾看过新晋国民老公郭的感人故事,也专门搜索过比如昨天某百合的微博,我所感慨的是那种为爱无惧非议的勇敢以及坚持,女孩的微博里透出的是无比的坚定与甜蜜,没有任何的怀疑或者无奈,出柜是人们给予的定义,如果当社会接受认同之后,就没有了所谓的柜之限,应了讲述者说的那句话,不是社会给予的柜子太多了,而是柜子太少了。我们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现象产生了,观念也会随着改变,然后也会产生相适应的规则。并且在很多事情上,没有绝对的标准去规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以不能直接否认某种价值理念的存在,也许你不认同,但希望大家接受,包容这个多元化的世界,然后等待着时间去检验。除了今天的主题,我感触较深的一点是最开始讲述者所说关于群体的划分,人们总是习惯于找寻自我被认可的环境,一个话题点的切入找到同类然后才不会那么无所适从,急早的将自己归类,这也是之前几天一直在说的,缺乏安全的表现,在自我认知中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所以要认同自己,要塑造自己,然后自信的独立于他人。因为讲述者说到了朋克,我插个题外话,我年轻学生时代一个阶段也是每天听着朋克,跟着欢快的鼓点节奏以及贝司迷幻的音墙,大声的宣泄着自己的内心的压抑与叛逆。也许越是传统家庭成长的孩子,受压抑的程度越大,越会在某个时间点受到突然的刺激而重新审视自己,就那么迷茫又确定开始狂奔。同微博上大张伟进入热搜这个话题一样,那么多人又开始感叹青春的消逝,感慨生活与现实的无奈,说大老师14岁就才华横溢的漫出来,说两张专辑后发生了什么,说窦唯只能孤独的抽烟而他放下身段让变得无比商业化,说他在赚钱后会重回摇滚圈做自己想做的音乐。所以,昨天在所谓的网络春晚上,我多看了大张伟几眼,似乎也想试图去发现他眼角的无奈,然后去搜索了所谓的大V的安利,他们说大张伟是个活的很明白的人,迫于生活压力必须放弃追求而去赚钱,而在积聚后还会去寻找初心,确实很安利。但我认同的是他采访里面的那句话,大体意思如下,时间都去哪了,其实自己最清楚,不要用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种话来麻木自己,到了六十岁,你还是可以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想年轻随时可以。
演奏乐器如何增强大脑功能+耳虫:那些回荡在你脑子里的歌 72/72已经有过年的味道了,过年真累。第一,视频中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形象的比喻,演奏音乐时大脑在放烟花,基本就呈现出了视频内容。通过对大脑功能的监测,研究者发现在研究数字以及文字等问题时,只会引起大脑某特定部分的活动,而聆听音乐时能引起大脑多区域共同活动。视频中的研究者通过对比,发现演奏音乐比其他的艺术运动形式对于大脑的开发和功能提升有更好的作用,音乐家演奏音乐,能增加大脑胼胝体(联结左右脑的桥梁,传递信息)的容量和活动,更是综合运用了视觉、听觉、运动皮质、以及对情感的认知分析,并且音乐家往往有着更高的记忆力与执行力。第二,根据视频的描述,我所理解的就是大脑中突然出现一段旋律,并且挥之不去。90%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25%的人每天会经历好多遍,常发生在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心理学家称之为特殊的声乐性的心理意象,它的产生由来以久,并随着科技声音录制技术的发展而加重,虽然重复听到某一旋律便会导致此种现象,但重复不是唯一的触发点。研究者认为,可能与音乐在记忆里的呈现方式有关,旋律都是顺序性的,通过这个现象,可以作为研究大脑运作方式的切入点。看第二个视频,我脑子里最先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洗脑神曲,它所说的重复性,就是有标志性的节奏和魔性的旋律,让你不停的单曲循环,符合这个特征的近年来太多了,有的是歪打正着进入大家视野,有的是刻意追求人为制造的效果。这也是说一种记忆点,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有记忆点才能脱颖而出,也难怪大家都喜欢给自己贴一个独特的标签。当然,重复一首歌的原因也有很多,也许是旋律优美,也许是歌词符合心境,也许只是情绪始然。人当然是情绪化的,想毁掉一首歌,那么就把它设置成闹铃。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伯牙子期,知音难觅。就在刚刚,写下题目到72字样时,脑子里闪过的就是那首“美丽极限,爱漂亮没有终点~”这也算是一种触发形式吧。而近来,通过最强大脑,夏洛克这些知道了联想对于记忆的重要性,大家都在抱怨现在流行音乐很难长久的停留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但人们大脑的联想关联,有许多音乐就会在特定的时间再翻出来听,比如现在满大街超市都在播放华仔的恭喜发财,再比如每年双11的单身情歌,每年都是。我好像跑偏了,回到视频,音乐在记忆中的表现形式是独特的,顺序性的,回想看到一句歌词,你要立刻想起旋律真的很难,确实需要从头往下顺,人的大脑工作方式真的很奇妙。演奏音乐对于大脑的开发作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有很多科学家都很擅长一种乐器,音乐是他们集中精力思考、放松心情以及创新的方式。现在的孩子家长从小便会让孩子学习各种乐器,但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孩子家长表示后悔让自己孩子学习了钢琴,因为受限于器材无法在班里表演,让人唏嘘。培养兴趣也好、陶冶情操也好,我希望大家接触音乐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感受,让你达到你理想的状态,可能是放松、兴奋、平静。如同前面曾看到一个ted,再高的仿真品与真正的艺术品与之间所承载的文化以及艺术家寄托的心境感受是无法比拟的,演奏音乐同样,希望那些所爱的音乐以及音乐人不要被过度的包装化。年龄虽然大了,依然可以学门乐器,对吧?
秒规则是真的吗?73/73纯知识吸收。掉在地上的东西会迅速捡起再吃掉吗?我们从小听说的就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研究者专门对此时行了假设和研究,发现时间的长短确实与细菌的转移数量有关系,通过对地板沙门氏菌转移到食物上的的研究,发现5秒内食物上的细菌是150-8000个,而1分钟后就达到了10倍。视频中先向大家普及了一下接触的定义,并没有真正的无缝接触,从亚原子层看,电子间会互斥,之所以会发生接触的表象,由于分子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会出现偶极现象,从而产生相互影响的力,如果时间较慢,这种影响作用会较明显,人被淋湿,毛细现象等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分子动力学,研究者用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发现运动的衡量时间单位是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则如果时间少于1飞秒,室温下细菌便没有时间受分子间力的影响,也就来不及发生转移了。但考虑到事物表面是有纹理、裂痕的,虽然相互间有排斥并有缝隙,但在接触时会深入这些纹理裂痕进行黏合,称为机械粘合,如此以来,即使飞秒单位也来不及阻止细菌转移到食物上,因此,视频告诉大家,不要碰掉在地上的食物。有趣的知识点,第一,香蕉是对人类食物中辐射最强的东西之一。50%的男的70%的女的会捡起来吃,因为女人过日子吗?我也学习到了香蕉要从中间分掰开。第二,淋浴后,人的体重会上升1磅多(0.45kg),身体吸附了水分子。第三,飞秒,我似乎初高中时学过,然后我忘记了,第四,两本书书页重叠可以产生相当大的摩擦力。今天的学习,我想到了两点,第一点就是视频说到的分子运动,如果时间足够短,不足以发生运动,这让我想到了绝对零度,全部粒子都没有振动的死亡状态。因此视频中才会说前提是常温下,我们也常常会在科幻小说里看到冷冻技术,人体会被保持在一个相当低消耗的状态。不可见的微观物理与宏观物理一样奇妙。第二点是关于我们强大的免疫系统,今天恰好去看一个生病的同事,因为癌在家休养,沾上这个字谁都害怕,但看着他的精神状态我真的有些担心,乐观是一个人面对困难时最大的力量,如果整天担惊受怕压力山大,那对于身体病变就是加重作用。不要小看人体的自愈能力,药物终究是异己,在自身免疫系统与病毒进战斗时,不要放弃,要给免疫系统加油鼓劲。
为什么X代表未知数?+学习多种语言对大脑有益吗? 74/74年味越来越重了。第一,在阿拉伯语中有一个al-shalan表示未知事物,但在西班牙语中没有sh的读音,于是最初的翻译者制定了规则,借用古希腊里面的ⅹ即ck音来表示sh音,而后来翻译成欧洲通用语时,则用拉丁语的的X代替了ⅹ,于是X表示未知数便延用至今。第二,双语者的大脑构造和运作方式跟单语者不同。学习语言主要学习四种能力,说、写、听、读,前两种为主动能力,后两种为被动能力。双语者分为三种,复合型(从小接触两种语言,用同一概念学习了解知识)、并行型(青少年时期分阶段分环境接触两种语言,用两组概念学习语言)、从属型(成年后学习新语言,用母语体系学习另一种语言)。因此,儿童时期学习其他语言更容易,并且儿童的学习充分利用了左右脑,而成年后多数侧重于左脑来学习语言。通过脑神经学家的研究,发现双语者大脑灰质密度大,并且,新语言的学习以及双语的切换,可以刺激脑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活动增加和强化,这部分掌管了人们的决策、任务切换、解析、精力集中、以及信息过滤等功能,另外,运用多种语言还会延缓大脑衰老以及脑部的发病。因此学习多种语言可以使你的大脑更加健康、复杂、活跃。第一个ted中讲述者决定学习阿拉伯语,阿拉伯语讲究精确性,是最具有逻辑性的语言,他的描述是像解一道题一样。有关阿拉伯语,除了数字之外,在我的观念中,阿拉伯语都长一个样,点点划划,稍微多一个点就变成了另一个单词,以致于每每对天书的想象的样子就是阿拉伯语的样子。现在娱乐圈主持界的何炅似乎就是教阿拉伯语的大学老师吧,前段时间被同事举报以致于公开道歉辞职着实让举报者引起了公愤,其实学习小语种学习很有意思,想我高中毕业前后几年,小语种就有很好的工作机遇。呃,跑的远了。讲述者所说的X作为未知数的过程其实是个意外,前段时间很多都在推荐文明都是副产品这本书,很多创造和人类的进步都是无心而为之,有时候我们对于现实中现象,多问个为什么,深入去探究,说不定都是有意思的历史故事。第二个视频关于学习多种语言,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我认为学习其他语言都应该是简单的,但真正难的就是所说的作为成年后再学习的从属型双语者,所要克服的是你原本的母语体系的影响,依赖联系虽然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假如我们能像孩子一样作为零基础一张白纸一样,完全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是不是学习就会更加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导演选角有时想要的是一个从没有表演经验的人,更容易塑造和打磨。飞鸟集的翻译前段时间被批,即使再精准的翻译,要真正了解国外文字中的深意,你必须掌握了解世界的钥匙,那就是语言。虽然工作后与外语并无交集,但我很庆幸我的朋友圈,还有那么几个朋友始终是我的榜样,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和追求。所以,不管是娱乐也好,好奇也好,尝试去学习另一种语言吧。
为什么有事业雄心的女人,头顶都是平的? 75/75腊月二十八,明天这个时候大家应该都围坐在一起过年了吧。因为标题才点进了今天的ted,虽然平时没注意,但我明显意识到了有一个踩的记录,似乎原来并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情况,当看完之后,果然评论集中爆发,相信那个踩的记录就是大家围攻的那个所谓的直男癌患者。讲述者黛姆·斯蒂芬妮·雪莉,从容坦然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小在难民营,获救后到了英国,她珍惜生命努力进取,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科学技术,开始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她向陈旧习俗发起挑战,公司只雇佣女性,结合专业适应商业思维,使她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事业成功的背后,作为一个母亲,她有着自己的伤心往事,孩子2岁被诊断为自闭症,从此她转向慈善事业,建立了自闭症相关的慈善机构项目,虽然孩子最终还是离她而去,但她坚强的面对一切,笑对生活。十多分钟的演讲她的话其实并不多,适时的停顿与台下的听众互动,情绪得到共鸣,作为获得如此成就的她,并没有在演讲中讲述她在创业时面对的困难以及一步步去克服的艰辛,她只在最后说了一句,想将创业的想法变为现实很难,需要巨大的精力、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以及承担家庭问题的风险和勇气,她是一个工作狂。一切都是轻描淡写,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出她所在意的是什么,想传达给大家的是什么。她说,因为失去过人权,所以她更加珍惜平等,她向陈旧社会风俗挑战,她的企业只给女性提供就业机会;因为懂得感恩,所以她要让人生更加有意义,在工作取得成功后转向慈善事业。当她说到,“谁能想到协和超音速飞机上黑匣子的程序是出自一群在家兼职的女性?”“平等就业法案出台后,不得不让男人进入企业”“当企业估值超过30亿时,男人佩服说出well done”这些自信而自豪的笑容背后,我们能体会她付出了多少努力。You can always tell ambitions women by the shape of our heads,they’re flat on top for being patted poctronizing by.回答标题的答案,她们的头顶很平那是用来屈尊俯就让别人拍打的。她是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女人,直面问题,毫不退缩。讲述者教给大家两个成功的秘决。Surround yourself with first-class piople and piople you like.让自己周围就是精英,和自己喜欢的人。Choose your partner very very carefully.谨慎再谨慎地挑选自己的搭档。她云淡风清般的讲述着自己的人生。但在说起自己的孩子时,眼含着泪水有些哽咽。这样成功的女性内心依然是柔软的。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回首自己人生的那种自豪与无悔。一个陈旧的话题,高知女性做全职太太是不是浪费?没有答案。但你若选择了职业女性,并且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你面对的是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这个带着有色眼睛的社会,想要被平等对待,想取得应有的成就,那你就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下面的评论多数也在为这个问题争辩,人各有志,各有所长,无所谓说服或证明,做自己就好。我对于工作的心态一直没有调整好,一直游离在无望与不甘之间,始终无法达到一个确定的地点,不管是目标也好,起点也好,我想要一份确定的心态。我将她最后的几句话都摘录了下来。I belilve in the beauty fo work when we do it properly and in hamility work is not just something I do when I’d rather be doing something else.We live our lives forward.so what has all that taught me,I learned:the tommorow’s never going to be like today,and certainly nothing like yesterday.and that made me able to cope with change,indeed,eventually to welcome change,though I’m told I’m still very difficult.我相信,当我们以谦逊的心态做正确的事时,就能发现工作的美,工作不是那种我明明有别的更好的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嘴角长水泡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