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突然升高的症状,到底怎么回事

→ 糖尿病血糖突然升高什么原因
糖尿病血糖突然升高什么原因
健康咨询描述:
你好医生,我是2型糖尿病,没有吃降糖药,一直早晚锻炼,空腹血糖一直在6左右,饭后血糖在6~8之间浮动,昨天做了些体力活,然后血糖突然升高9~14之间。空腹也变成10以上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怎么办,需要喝降糖药控制吗?:
想得到的帮助:
这是什么原因,怎么办,需要喝降糖药控制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2225次
&&&&&&病情分析:&&&&&&这种情况要警惕酮症酸中毒。&&&&&&指导意见:&&&&&&可能会出现烦躁、嗜睡、多尿多饮食加重,饮食减退,呼吸急促,要注意啦。查血尿酮体,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对于婚恋人际,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疑病症,精神分裂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5747次
&&&&&&病情分析:&&&&&&你好,这个考虑是跟饮食不当有关的。&&&&&&指导意见:&&&&&&建议坚持饮食调节和运动调节,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密切监测血糖,如有波动大,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擅长: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4096次
&&&&&&病情分析:&&&&&&这种情况的话建议检查一个糖化血红蛋白的。&&&&&&指导意见:&&&&&&这样才能发现现在的血糖水平。如果这样高的话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的。&&&&&&以上是对“糖尿病血糖突然升高什么原因”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哪些原因会导致血糖升高?
核心提示: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易引发高血糖,非糖尿病高血糖也很常见。而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避免血糖升高。
  空腹血糖≥7.8毫摩/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称为高血糖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易引发高血糖,非糖尿病高血糖也很常见。而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避免血糖升高。下面我们就看看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吧。   1. 应激性高血糖,强烈的应激因素,如严重、大手术、、、等所致应激状态,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而出现血糖升高。一般应激后7~10天空腹血糖恢复正常。  2. 药物性高血糖,能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很多,包括利尿剂、抗癌药、降压药、女性、三环类抗抑郁药、糖皮质激素、、消炎痛、、甲氰咪胍、甲状腺素等。  3. 妊娠性高血糖,胎盘分泌生长泌乳激素可使血糖增高,分娩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30%左右的产妇发展为真性糖尿病。  4. 垂体性高血糖,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而引起糖代谢异常,发生高血糖,主要表现为身材高大、。  5. 性高血糖,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胃肠吸收葡萄糖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原产生增加,组织吸收葡萄糖减少,糖原分解增加等原因而致血糖升高。  6. 肝源性高血糖,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脏广泛性损害,使肝脏合成糖原功能障碍,肝糖原储备能力下降,易发生餐后高血糖。
  7. 胰原性高血糖,由于胰腺切除、胰癌、胰腺急性炎症反应等,直接使胰岛受损,抗体应激反应大,胰高血糖素过度释放,都可以导致一过性高血糖。  8. 内分泌肿瘤引起高血糖,柯兴氏综合征、胰高血糖素瘤、胰岛A细胞瘤、胰岛D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等,都可引起血糖升高,主要与各种激素使体内糖代谢异常有关。  9. 血色病古铜色面容、肝硬化、心血管病变、性功能减退患者血糖增高,应怀疑血色病。系铁沉着于胰腺,胰岛β细胞受破坏所致继发性高血糖。
适应症:避孕
最高零售价:¥55/盒
网上药店:CFDA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血糖自我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可协助进行日常的自我管理。有一些研究证据显示,自我监测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如果是注射胰岛素和妊娠期的患者,为了达到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必须进行血糖监测。妈妈十几年的糖尿病了,已经因为这种病影响到了视力,肠胃.走路久了腿会肿,有伤口不爱好,一侧肾积水.因为吃药总是有抗药性,所以总是会在有效的药里面换来换去,现在几乎所有的药她都吃过了,前一种药已经没效了,最近一个月以来血糖特别高,空腹竟然到了十点多.妈妈比我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在这
妈妈十几年的糖尿病了,已经因为这种病影响到了视力,肠胃.走路久了腿会肿,有伤口不爱好,一侧肾积水.因为吃药总是有抗药性,所以总是会在有效的药里面换来换去,现在几乎所有的药她都吃过了,前一种药已经没效了,最近一个月以来血糖特别高,空腹竟然到了十点多.妈妈比我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在这里想请问大家有这种病的亲戚朋友们,遇到过哪家医院或者哪个医生治疗糖尿病好,(北京)或者是吃过什么新药比较有效果的,
根据你的说法,必须要用胰岛素了,再迟预后更不乐观,到尿毒症就更不好了。不仅如此,该病的并发症很厉害。我老爸和姐就这病,症状如你所说,白内障、下肢溃疡发痒难愈合、怕感冒等,这还是看的见的。所以我知道。楼上说的可能对,但太理论化了,不实用!我姐重点,开始只吃“降糖优”等,不行,后来用了胰岛素,效果很好,治疗成本下降,就是麻烦点,血糖太低也不是好事,人可能会晕倒,要注意。吃方面:多餐少吃,多吃面食少吃米饭,豆腐是推荐食品。一年多后,我姐的各方面情况好多了,啥都吃,体质也好了,并发症也好多了,象没事人。
建议;立即用胰岛素,紧急控制!其它降糖药停一下,前几个星期身边不要断人,测血糖试纸备足。注射量一定要控制好,听医生的,不能忽多忽少波动太大。饮食要稳,人的情绪也要稳。胰岛素的作用不是一般药能替代的。效果是:半年左右血糖会逐步趋于正常,并发症状减弱,体质增强。医生一般有经验,但病不再他们身上,对病人不会太重视,还是要靠自己把握。
其他答案(共8个回答)
的向红丁比较有名。
最后才用胰岛素吗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糖尿病防治中心
60岁的老王最近因为口干、多饮去医院检查,结果空腹血糖达到12.0mmo1/L、餐后2小时血糖27.0mmo1/L、糖化血红蛋白11.0%。医生说他患了2型糖尿病,并建议他先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老王心里很纳闷,不是说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吗?既然我是2型的,为啥要用呢?
65岁的老钱患2型糖尿病3年,现在口服达美康4片/日、二甲双胍3片/日。经检测,空腹血糖7mmo1/L,餐后2小时血糖11mmo1/L,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尿。医生劝他改用胰岛素治疗。老钱问:胰岛素是给病情重的人用的,我的血糖控制得还可以,干嘛要用呢?
其实,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老王和老钱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认为胰岛素只有1型糖尿病病友或者病程很长、病情很重的2型糖尿病病友才用,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造成的,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治疗当然只有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病病友也在使用胰岛素,甚至对于一些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友,医生也建议他们先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这样做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让我们先来谈谈体内制造胰岛素的机器--胰腺的胰岛B细胞,它承担着产生胰岛素的重要职责。胰岛B细胞一天24小时都在分泌着较少量的胰岛素以供机体所需,而当我们进食后,胰岛细胞受到刺激,迅速分泌较多的胰岛素,以降低餐后的高血糖,使机体的血糖处于较平稳的状态。
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后,就出现了高血糖。而高血糖对人体是有毒性作用的,它会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使胰岛功能更加恶化,最终走向衰竭。
糖尿病发病之初,胰岛功能往往已经受损一半以上。在本身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如仍然继续使用较强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无疑是在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加速它的衰竭。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是一个蓄满水的水池,只要您拼命地抽吸,终有一天它会被完全抽干。
给予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使自身胰岛细胞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保存残存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B细胞功能的部分恢复。
临床上已经观察到,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友在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尽快达标后,可以较快解除体内高血糖引起的毒性作用,延缓了胰岛功能的恶化,甚至有部分病友的胰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恢复,停止胰岛素治疗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可以不用任何药物而维持血糖的稳定。
所以,除2型糖尿病合并急、慢性并发症及重症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应激情况时,胰岛素为最佳选择外,新诊断的病友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服用较大量的降糖药而效果不佳或伴有较多种危险因素时,胰岛素也是理想的治疗选择。
各位病友,您有类似老王、老钱的情况吗?如果有的话,当医生建议您使用胰岛素时,请不要再恐惧、犹豫了。
在给糖尿病\" target=_blank>糖尿病病人看病时,病人经常会问:我必须用胰岛素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并不容易。必须使用胰岛素的理由有些是它可以救命,而有些则是因为它能够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改善生活质量。哪些人必须使用胰岛素呢?
  1、1型糖尿病患者
本型糖尿病以前也被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该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并不是像有些人“望文生义”,认为胰岛素依赖就像吸毒成瘾一样可怕。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被完全破坏,彻底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不通过注射的办法向体内补充胰岛素,该型的糖尿病患者体内就要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并进而发展至昏迷和死亡。在1921年胰岛素被发现之前,几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都死于酮症酸中毒性昏迷。因此,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首要的是用来救命,然后才是用它来治病,即通过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减少慢性并发症。
  2、“久病”的患者
2型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体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二是对胰岛素不敏感而使胰岛素相对缺乏。由于体内尚能分泌胰岛素,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不会因为不使用胰岛素而出现生命危险,所以以前也把该型糖尿病称作“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但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多数患者大约在患病8—10年左右就不能仅靠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了,这时如果不用胰岛素,血糖就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由高血糖所导致的糖尿病并发症就会出现明显的进展。因此,从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的角度上讲,当疾病进展到一定的阶段,也必须用胰岛素。
  3、早期患者强化治疗
  此外,我们和国际上其他研究人员还发现,给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为期2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后,可以使有些患者在3年内不需要任何药物,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就能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
  因此,刚被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和运动治疗的效果不好,也最好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这样可以让患者的胰岛β细胞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能更好地分泌胰岛素。
  4、“多病”的患者
  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其他疾病或者状况可能引起致命性的代谢紊乱,比如需要做大手术、遭受严重创伤、伴有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可能会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的高渗昏迷,危及生命。二是其他疾病会引起口服降糖药蓄积中毒。比如肝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缺氧(比如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因为口服降糖药在体内代谢不畅,可使药物蓄积,副作用加重。
  胰岛素是生物体内的天然物质,是目前所有的降糖药中最安全的药物。糖尿病患者在需要使用胰岛素时,应该毫不犹豫地接受胰岛素治疗。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或因血糖控制不好而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缩短寿命。
  5、糖尿病孕妇
  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控制糖尿病孕妇的高血糖,但药物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却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而胰岛素是生物体内自然的激素,它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因此,糖尿病孕妇当血糖高到依靠饮食和运动而不能控制时,必须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保证母婴安全。
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多年来经过对糖尿病的调查研究,父母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发病率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高。
孪生儿的研究表明,单卵双胞胎中,一人在50岁以后出现糖尿...
胰岛就是脾,她不是孤独的脏器,五脏六腑是相生相克互相依赖的。糖尿病不是单独胰岛有病,是以肾虚为主整体虚弱的疾病。应该用中药进行整体调理治疗才对。
人们只知道胰岛...
  对于糖尿病,一般来说,一旦发现血糖、尿糖高,病史都在3年以上,多数是在有明显症状才发现患有糖尿病,所以现在治疗也不是早期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您首先需要明确是否和糖尿病有关系,如果有的话,需要把血糖控制到最佳水平试试看,以及有无酮症。
男性糖尿病对怀孕的影响来讲,可能会影响性功能,需要治疗。除此之外,如果您是用胰岛素治疗的话,应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以怀孕。如果是用一些抗糖尿病的药物,有些...
一般指葡萄糖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0.7~0.52 mmo1(31-93 mg),定性试验阴性。每日尿糖超过0.83 IIUnol门 p)时用定性试...
一般指葡萄糖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0.7~0.52 mmo1(31-93 mg),定性试验阴性。每日尿糖超过0.83 IIUnol门 p)时用定性试...
一般指葡萄糖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0.7~0.52 mmo1(31-93 mg),定性试验阴性。每日尿糖超过0.83 IIUnol门 p)时用定性试...
一般指葡萄糖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0.7~0.52 mmo1(31-93 mg),定性试验阴性。每日尿糖超过0.83 IIUnol门 p)时用定性试...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糖尿病患者时常莫名其妙的血糖会升高,可能是这六个不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时常莫名其妙的血糖会升高,可能是这六个不常见原因!感受生活与增长见闻百家号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能够稳定血糖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但有时,一天似乎饮食挺好,也按时打胰岛素了,但是血糖还是莫名的升了,这是为啥呢?可以考虑以下6点原因。以下是导致血糖升高的6个不常见原因:1、是否饮用了咖啡在临床上,一般是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喝咖啡的。这是因为咖啡会导致肾上腺水平升高或游离脂肪酸动员,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血糖升高。2、是否在外就餐在外就餐,特别是像一些中餐和西餐就餐时,比如披萨、或者类似火锅油重的菜。由于饭菜中的高脂肪,一方面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而另一方面,高脂肪的食物会引起消化延迟,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刚吃完饭血糖不会升高,等3个小时后血糖值就上去了。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高血糖患者吃太过油腻的食物的原因。3、手指残留糖分由于测血糖的时候是通过刺破指尖来取血测量,所以如果手指触碰过其他糖类或者含糖的食物,可能在取血的时候就会出现血糖升高了的现象。所以一般护士取血时会要求先洗手,而且会去掉第一滴血后再测。4、苏木杰反应所谓“苏木杰”反应是指,在低血糖后出现的反跳性高血糖现象。这是因为,在低血糖时,机体会打开自我保护系统,努力升高血糖。但用力过猛就会出现反跳高的“苏木杰”反应。所以高血糖患者应按时就餐,注意饮食,谨防出现低血糖。5、胰岛素出问题胰岛素的保藏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建议未开封的胰岛素,储藏在2~8℃的冰箱冷藏室,避免冷冻和阳光直射,防止反复震荡。而已开封的可室温保存,在28 d内使用是无菌的,但随存放时间延长,药物效价下降,因此应减少药液开启后的存放时间。存放不当,则会导致胰岛素变形,自然也就起不到降糖的作用。6、晨起空腹血糖高早晨时间,由于人体的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会导致早上空腹血糖升高。如果确定为该现象导致的血糖升高,需要增加晚餐的药量。结语:不管怎样,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控制血糖的关键。特别提醒,当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在紧张、生病或者吃了甾体类药物时,也会引起血糖升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感受生活与增长见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感受生活,增长见闻;开阔眼界,收获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胰腺癌信号:突发糖尿病 血糖突然升高难降_网易健康
胰腺癌信号:突发糖尿病 血糖突然升高难降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专科主任 陈汝福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王海芳 谭浪平
胰腺癌,因为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而被称为“癌中之王”。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在某些糖尿病的背后,潜伏着胰腺癌的踪影。近日,在穗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胰腺病学大会暨第六届岭南国际胰腺外科高峰论坛上,专家指出,年过不惑突发糖尿病,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效果差,尤其是那些既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也不肥胖,却突然发生糖尿病的人,最好及时进行胰腺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排除胰腺癌。
突发糖尿病
可作为早期胰腺癌的预警
近年来,因为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大幅升高,特别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已成为胰腺癌高发区,发病率从以往的4-5/10万上升至11-12/10万,与西方国家持平。胰腺癌的危险之处在于恶性度高、治疗效果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十分接近。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专科主任陈汝福介绍,胰腺位于中上腹,毗邻肝脏、胆囊、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等器官,早期临床症状易被忽略,或与胃病、胆囊疾病等混淆,不易被发现。
近年来医学界发现,新发糖尿病可作为早期胰腺癌的预警信号。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有所不同,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找出哪些人会得胰腺癌,是拯救胰腺癌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经过深入研究,陈汝福所带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胰腺癌可通过一种叫做炎症因子的物质引起糖尿病,而这种炎症因子中的MIF(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可引起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胰岛细胞就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若胰岛细胞功能出现问题,糖尿病就跟着来了。
血糖突然升高难降
要及时排查胰腺癌
我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约一亿,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他们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吃、多喝、多尿、体重减轻,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病情缓慢发展的特点。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自己可能“伴有胰腺癌”?
陈汝福介绍说,有别于1型和2型糖尿病,和胰腺癌相关的糖尿病被称为“3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显著特点——起病急、血糖突然升到很高、病人年龄偏大(一般四五十岁)、突然暴瘦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用胰岛素和降糖药治疗往往不见效。如果这部分糖尿病患者能够重视这些预警信号,进行相关检查,确诊是否患上胰腺癌。一经确诊并及时手术治疗,生存机会可大大提高。
胰腺癌与新发糖尿病(3型糖尿病)为何密切相关?陈汝福指出,因这两种疾病实际上同出一源——胰腺。糖尿病是因胰腺内分泌细胞胰岛素出了问题所致,而胰腺癌多因胰腺外分泌结构恶变而来。早期胰腺癌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胰腺组织,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从而出现一系列糖尿病症状。也正因为病因不同,所以,用于治疗常规糖尿病的药物对于这类病人往往无效。
胰腺癌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目前最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期的办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所以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陈汝福建议,胰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防癌体检”。目前认为,胰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有上腹痛或背部疼痛、消瘦、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慢性胰腺炎多年。他强调,突发糖尿病或有不典型糖尿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定期筛查,除了抽血检验肿瘤标记物CA19-9外,建议加上多排螺旋CT及高端MRI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糖突然升高身体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