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不举的问题,常常使得六盘水周荣妻子问题不满意。长期下来,甚至导致出现隔阂。人在昆,山,去哪里可以看阳痿?

2017年11月教师读书通讯
作者:教科室
东海县教师读书通讯
东海县教师读书活动办公室& &&&&&&&&&&&&&&&&&&&&&&&&&&2017年11月&
――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你会吗?………………………………………………张春铭
――用阅读“升级”人生……………………………………………………………张绍山
――读钱梦龙《教师的价值》………………………………………………………刘& 华
――读黄厚江老师教学实录有感……………………………………………………王生兰
――《珠心算教学法》读后感………………………………………………………王会敏
――读魏南江的《语文教学散论》有感……………………………………………李& 云
――读《走出生命的沼泽地――试论班级边缘生的形成和转变》………………马文瑞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马& 英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冯光君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读书笔记……………………………………………胡继康
――《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读书笔记………………………………………王东影
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你会吗?
作者:张春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这个时代既然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网上获取,我为什么还要读书?既然网上都能搜到,我何必还要背《离骚》?”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成员李煜晖在论坛上抛出了这个问题。
11月25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云舒写教育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新时代教育阅读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拉开序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问道整本书阅读》。顾德希、刘德水、史建筑、李卫东、李虹霞老师、李怀源、吴欣歆、李煜晖、余党绪等语文界的特级教师们对语文老师的专业阅读进行了研讨。
论坛上,由教育出版社和云舒写教育共同主办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导读计划同期发布,计划秉承专业引领、交流促进、知行并举的理念,选择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所需要的经典书目,邀请作者、学者、名师等专家导读,建立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共同阅读和集体研讨。
为什么语文老师要进行专业阅读?
虽然抛出了信息时代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但是李煜晖却是一个从小读着名著长大的语文老师,他说名著的阅读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信息时代还要不要读书的问题,李煜晖说:“最近几年,随着时代进步,人们认识到很多问题是科技和经济解决不了的。比如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人的精神世界荒芜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毁坏。我们要靠什么解决?要靠人文教育来解决。当老师以后我也特别希望把名著对我的影响传递下去。”
专业阅读除了解决人类发展的问题,北京市顺义区教研员、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刘德水认为,专业阅读能帮助老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现在课改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一旦自主,就会提出很多问题,需要老师去帮助解决。”刘德水说。
刘德水以自己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他教授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学生提出诗中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问刘德水:十余亩不小,七八间不少,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条件是不是很好?这个问题难倒了刘德水。陶渊明田原居只有条件差,他放弃舒适、富裕的生活才显得高尚,如果是自由、清闲,比官场还舒服,品格价值就低了。
这个时候,刘德水的“杂览”就发挥了作用。他查到:魏晋时期,一亩相当于今天的0.69亩。袁行霈先生研究,陶渊明五个儿子,再加上妻子,七个人。古代一尺约等于今天23厘米,一间房大概九、十平米,草屋九八间,不过八十多平米,小三居,还要住七口人,生活居住条件并不是很好。为了讲清这个问题,刘德水参阅了《陶渊明集校注》、《中国历代诗歌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陶诗的深度》《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等10多本书。“把这点给学生讲清楚,学生理解可能就更深了。教师进行专业阅读的效率就是让我们遇到问题,知道去哪儿找资料。” 刘德水说。
“我想一个老师的专业,借用朱永新老师的话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如果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大脑,那么对教师而言,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适宜的专业阅读。”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虹霞说。
“语文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肯定跟一般的阅读有很大的不同。语文老师的专业阅读是很复杂的事情,阅读水平高不一定教学水平高,但是阅读水平不高,教学水平是很难提高的。”北京四中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顾德希说。
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专业阅读?
提起读书,顾德希总是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乱读生涯。中小学时,只要能看到的书,都会翻来看。顾德希在当地一中读初中,一中图书馆,解放后新的小说他全都看完了。感觉“有限,不经看,很快就看完了”。于是顾德希最大的兴趣是周六周日偷偷去租外边的武侠小说。读大学的时候,在首师大图书馆里面,把世界名著的中译本,也几乎看完了。瓶颈期是在自己当了老师以后不知不觉到来的。“一篇文章,不看教参讲不出来。不看教参说不出来的话,教学生干什么?老师不就比学生多一本教参么?没劲!”顾德希说。这个瓶颈期,顾德希摸索了很长时间。有一次,顾德希把《水浒传》的资料认真搬出来读和写的时候,发现自己有点明白了:“语文老师的专业阅读,不光看完、记得还得有发现。书读百遍而义自见。读一百遍,发力点在哪儿,不是没用脑子干读是不行的。”
“语文教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是说谁上来能干。”顾德希说,教师的专业阅读,要了解专业用语,很多阅读不好读,就是专业用语不好读。
在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卫东看来,教师的专业阅读要从“购书”开始。李卫东买了无数的书,冬天的北京地坛书市,“冻得哈哈的”,手都冻红了,哈着气,一去就是一天。“你做学问线索、研究的线索、课题的线索,从哪里来?就是购书,购书是一种训练,在筛选过程中培养一种眼光。”李卫东说。
李卫东买了很多书,有些还来不及看,李卫东自嘲:“女老师不是也经常去商店买衣服,那衣服也没见你都穿嘛,那是培养你一种眼光。”引起台下一片会心的笑声。
在读书方面,李卫东的方法是“粗览细读总相宜,适合你的就是好的。”语文老师的读书结构,李卫东建议要合理化一些,语文课程教学论是基础;教育学、心理学的书也肯定要读,是专业;语文学科,文学、语言学等,包括进而再延伸,本体知识这方面的书籍,中文专业的书,也要读。读书,一定随着自己教书生涯贯穿整个教书的一生。人文社科、美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包括一些流行的读书榜的书,也要涉猎,进而包括小说、散文、非虚构性的作品也要去涉猎,进而涉及其它。“读书要广泛,只要知识面宽了,才能挖深。”李卫东说。
李卫东还建议老师们有写书的意识。“写作是最好的阅读。阅读、读书的目的有好多,读书不一定会写。如果我们教学一天,就想到若干年后出一本书,那本书就应该是什么模样,我们整个的教书、读书过程就在为写那本书做准备。给自己绘一张蓝图,用成果导引自己读书。”
北京十一学校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史建筑建议语文老师的专业阅读要跨学科阅读。“跨学科阅读会带来视域的拓展,比如说自然科学书籍,给我们很多的视野。跨学科阅读还带来一定高度的提升。给我们带来一些思维模型,包括一些脑科学、心理学等,它带着一种特别清晰的思考问题的层次和角度。跨学科阅读还会带来连接的因子。跨学科阅读还带来工作的路径,比如管理学方面的书籍,有了这样一些书之后,我们发现,每一位老师管理学生是必修课,你带着这帮孩子要通过我们目标的设定,要走到我们要设定的一个高度。让老师清清楚楚地教,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跨学科阅读还能带来辐射的影响。老师要去影响学生,让学生继续前进。”史建筑说。
语文老师该怎么带领学生读书?
这已经是李虹霞第五次为了看一场音乐剧,自费往返北京和上海之间。戏剧和语文教学有关系吗?在中关村三小,李虹霞将戏剧融入教学,带着一年级的小朋友研究语言的韵律、音乐的韵律,舞蹈的韵律,发现三者的关系。有人问李虹霞:你疯了吗?带一年级学生去研究这个。“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你掌握了孩子成长的节律,你也找到了好的教育节奏。”李虹霞回答。
“一个语文老师自己读书固然是很重要,但如何转化到学生身上,带着孩子去起步更重要。我相信量变一定会发生质变,因为我们让孩子们和好书遇见,孩子们在书中能经历那么多种人生,他们的生命的宽度和高度,也因为语文老师变长变厚,我想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能带着孩子走进整本书的阅读,不能让孩子回过头来跟老师说,感谢老师,让好书走进我的生命里,我想应该说是语文老师的失职。”李虹霞说。
和李虹霞一样,顾德希也认为,语文老师在专业阅读中特别需要做的一件事是,要考虑教学研究。“老师讲得深入深出一定不是好课。现在语文教学最可怕是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才能正道。”顾德希说,语文教师在专业阅读中要考虑教学文采,要考虑教学研究。教学的原则是深入浅出、温故知新、举一反三。通过专业阅读,让自己的教学,给学生启发,就是好的。这些都是教学研究。顾德希也建议语文老师在专业阅读中,重视工具书。“很多老师熟悉的词源很少,不行。工具书得多一点。”
“教书和读书一定要结合起来”也是李卫东很赞成的。“我们老师非得要原创吗?我们基于所有学术成果,基于所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进行创造转化,让学生接受,让学生建构,这就是我们的原创。我们原创并不是说在学术上要有原创,而是我们利用学术的原创作品来塑造学生,让学生成长提高,这就是我们的原创。”李卫东说。
“阅读是所有学科学习活动的支点,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的接受。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不仅反映在语文学科、文综文课,即便在理科学科,我们看到信息量也是不断增加。”李煜晖说,学生这个年龄,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是他阅读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黄金时代,学生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强大,心底最纯净、感情最丰富,求知欲也是最旺盛,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取决于20岁之前读了多少书,读书效果是怎样。这个时候,我们学校就应该通过阅读的教育帮学生做好打底子的工作。这个底子,第一个是阅读的底子,教会学生如何读书。第二个底子,写作的底子,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基础上形成它的写作动机,形成他对读书内容的思考,形成他自己的观点和见识。
李煜晖给学生推荐书目有几个原则:读经典、读原著、读源头、读高峰,在高峰之中尤其读一读中国的书,了解不同的时代的不同使命。
整本书阅读是很多专家推荐的方式。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怀源认为,我们认为阅读什么很重要,我们目前是课本、读本和整本书,未来我们希望建一个整本书,学习语文功能是学习基本思维和基本表达。小学的课本更倾向于识字课本,有利于学生学习规范,课外阅读是课本以外的阅读而不是课堂以外的阅读。课外书的定义应该是课本以外的书,是教科书以外的课而不是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说:整本书阅读里边比较重要的要素,就是我们的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课程设计和自己的教学安排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他特别强调两个词:一个是影响,第二是引导。要进入学术、文化还有教育本质的层面。
“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读懂它,它原本是什么?第二是要以对话的姿态,知道这本书表达什么。第三个是如何用。”余党绪说,整本书阅读中,一本书的教学价值、主要文本价值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切合点,非常重要。“整本书阅读对我们教师的价值观包括课堂教学的经验、自己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都是一个挑战。真正的阅读和读写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方向和问题,人只要有了问题,他的情感和思维就会被激活,读写是思维训练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吴欣歆说:“我想未来新时代阅读教育会有一个新常态:学生到线上完成能力测评,拿到自己阅读能力测评的水平分级,根据他的水平分级在线上选择,跟他能级匹配的书目来阅读。在日常阅读当中,他有比较好的阅读行为,能够每天坚持阅读10到15分钟,稳定持久,每年可以读30本以上的书,每本书读完选择线上学习提交作业,线上学习有大量志愿者、名师和老师做指导者,借助指导者的反馈,学生完成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之后跟大家一块交流研讨,积累自己的阅读经验,同时也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一个轮次完成进入下一个轮次。希望这样的一个新时代阅读教育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新常态能够尽快的走进每一所学校,尽快成为每位学生日常学习状态,让他真正促进我们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当中真正有所收获。”
“阅读既是个体的事、家庭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是一等一的好事。今年,是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第四个年头。当阅读从少数人的权益和责任,变成了一种全民的行动,从社会层面的行动,提升到国家战略。阅读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将会越来越凸显。这是教育的进步,是文化的进步,是国家的进步,也会是每个个体的进步。”教育科学出版社副社长郑豪杰说。
对于阅读,李怀源说自己有三句话和大家分享:阅读是让世界更美丽的事情。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上了路就一直走,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春铭)
用阅读“升级”人生
作者:张绍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电脑的迭代,主要来自操作系统的升级。微软从1983年发布Windows1,直到今天Windows10,迭代了十几个版本。如果把人比喻成一台电脑,人的“操作系统”来自认知系统,管理着人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际界面,整合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猎豹移动的傅盛说,认知几乎就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有一天上课,我给学生讲,各位同学现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十年二十年后,有的同学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有的同学一事无成、人生困苦?那是因为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反复有人在线或离线提醒你系统升级,需要打补丁,你都无动于衷,还在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出身不好。没有看看自己的操作系统始终处在Windows1,打开那些事业与家庭双丰收同学的操作界面,他们用的都是Windows10。
靠什么去升级认知系统?需要依靠持续不断的阅读与思考,坚持终身学习。新东方的俞敏洪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给2600名中小学教师讲课,让读过5本非教科书类图书的人举手,结果只举起了20双手,他感叹教师不读书,又怎么指望学生读书?教育人应该首先受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深度阅读是一件脱离舒适区,先让你痛苦、后让你快乐的事情。由于这样的开始是比较逆人性的,人们往往会逃离阅读,也就逃离了短暂的痛苦。为了逃离得冠冕堂皇,还会编织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没有时间阅读,读了记不住,读了没有多大用处。有效的阅读必须对这些困惑进行有效的破解。
有效破解阅读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既可以枕边放一本、书房放一本、办公桌放一本、车上放一本、提包里放一本,也可以在上下班途中,在散步锻炼时,戴上耳机听知识类音频。还要利用固定时间阅读,比如每天晚上10点到11点,把这个大多数人看电视、刷朋友圈或无效社交的时间,安排出来阅读。再比如,周末或节假日上午、下午、晚上排出固定时间,即使某一段某一次不能坚持,也只能算例外。这样日积月累,既积少成多,又养成习惯。
有效破解阅读成效。有人说记性不好,读了记不住。可以边读边做读书笔记,也可以把读书心得写在书中或笔记本上,哪怕是碎片化的三言两语。读完后过一段时间,几个月或一年两年,再翻一翻读书笔记,算是温故而知新,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还有人说,读了派不上用场。原因是没有建立自己的思想超市,成功掌握知识密码。我们都到过生活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得条分缕析,有需要的时候,能随时放进你的购物车。如果一个大超市,几百万种商品,乱七八糟堆放,谁愿意去逛?一个人天天看书,如果你不能把学过的东西归纳整理提炼,不仅等于零,还会被这些乱七八糟、互相矛盾的知识,搞乱你的思想,变成勤学的糊涂蛋。我们需要把读到的横向和纵向知识交叉摆放,在三维甚至四维空间中螺旋摆放,这样形成无数个链接点,这些链接点就是知识密码。
打个比方,就像你把每天挣到的钱存进银行,却永远找不回密码,存再多的钱也是徒劳。读书就要找到知识的密码,才会让你学有所用、用有所成。有的人或读书不多,或喜欢与读书人聊天,但是他讲起话来头头是道,看问题既看得远也看得透,就因为他掌握了知识的密码。
杨绛先生曾说,一个人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本来读书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想太多也是好事。问题在于想太多而不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读也不想。我们要做的是,先读太多再想太多,再由想太多又读太多,形成正循环、经纬网、螺旋式的人生操作系统。
(作者系重庆教育管理学校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13日第10版&版名:读书周刊?教师书房
将智慧课堂深化为“草根式”研究
――读钱梦龙《教师的价值》
东海县实验小学 刘华
假期有了丰富的时间,捧着钱梦龙先生的《教师的价值》,徜徉在教育的世界里,心中有很多感触。钱老先生与魏书生老师一样,一直以来是基础教育的标杆性人物,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践行。
翻阅钱老的《教师的价值》能够感受到钱老师浓浓的教育情,以及对青年教师的关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让我的年轻的同行们也能在不断的求索中获得一份精神的愉悦。”从钱老的“现身说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可以“快快乐乐地活着”,可以“快快乐乐地教语文”。
钱梦龙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了,钱梦龙的理论早就如雷贯耳,他的教学理概括起来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三句话。这是他在八十年代初提出来的,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讲来讲去依旧是这三句话。三十多年来,这三句话不断被人提及,被人议论,被人实践,被人传播,证明这三句话是站得住脚的。钱梦龙的这三句话,不但和叶圣陶等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相呼应,和一些现代理论,比如“对话理论”也是不谋而合,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钱梦龙的三句话,最难的是第三句,“训练是主线”,如何设计问题,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合适的问题,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要对文本充分理解,了然于胸,还要知道学生处在怎样的思维水平,不断实时调节,这一点我还做得不够好。
一、“草根式”智慧课堂
记得几年前,我有幸在常熟中学听了一场钱梦龙老先生的《“草根式”研究》专题报告。彼时,钱老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并再次提到了他当年有关这三句话的“草根式”研究。期间,钱老提到课堂教学应充满智慧。他说,你们一线教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有着宝贵的实践,从课堂中反思,从教学中提炼,如果能将智慧课堂深化为“草根式”研究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的组合,一线教师的素养提升会大有益处的。的确,正如钱梦龙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的“教师要反思,不要死教书”,任何老师,在课堂上均有智慧的火花,如果能将这些“星星之火”收集起来,足可以“燎原”。
说到智慧,钱老提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可以让人明理,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书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质朴不再质朴,明了不再明了的话,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平时,我们看书实在是少了,虽然学校有读书活动,有读书激励措施,但种种借口,种种托词,还是对书敬而远之,如今专家们的箴言,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借此机会,改变自己的不好读书的习惯。
“草根式”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基层。如若我们能将课堂上出现的疑问、收获、心得加以反思,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价值的实践积累,然后再应用与课堂教学,这样往往而事半功倍了。教者素质自然提升,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用程红兵老师的一句话来说:我们经常只看到这堂课上得好,而不是看到一位把课上好的老师。一个能把课上好的老师,必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是一个会反思的教师,是一个来源于“草根式”研究的老师。
钱梦龙在从教55年的纪念会上说,他认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教师的光辉不在于金钱、权力、地位,而是教师所从事的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工作,这就是教师的“光辉”所在,也就是“教师的价值”。现在看来,钱老在书中所阐述的就是他所认为的“教师的价值”,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追求的价值。
二、“打破常规”放光彩
初读《教师的价值》,便深深感受到这位老先生的人生真是丰富精彩。从“差生”到中学教师,从“优秀教师”到“极右分子”……到最后的特级教师,他从未放弃,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也正因为如此他抓住了每一的机会,从而破茧成蝶。钱先生在“我的教学传奇”中,从混入教师队伍开篇,告诉我们他的人生传奇与教学传奇是特殊年代与自身因素共同作用。这样的开篇亲切中带有几分释然,不由得让我走进这本书细细品读。
从教师职业角度看,钱梦龙先生,他的“打破常规”的语文教学在现在依然绽放着属于他的光彩。从一位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不知怎么去交,怎么不误人子弟到从自身考虑,找到教好语文的门径,与其说是幸运,我更相信是这是必然的。钱先生在备课便已与众不同。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而是怎样鼓励学生自己读文章。在教前自己反反复复地读,一直品读到味,才决定怎么去教。“教”是让学生自己钻进课文找到老师想要的结论。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文章中“遭遇‘杂牌兵’”这一章节。《中国石拱桥》是初二的课文,但钱先生的课堂上却跨越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这样的课堂我们如何去上,这对老师的经验以及应变能力有着极大的要求。钱先生在这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一份心灵沟通便将学生工作分配清楚,让原先各怀不同心态而来的学生带着新的心态进入到学习的角色中去,学生在课堂上个个表现积极,完成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而这次教学也为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埋下了种子。1981年,多年教学探索,在思维的整合下终于形成了他自己的教学观的“语言外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模式。而《故乡》的教学模式也成为历史铭记的扉页,就像钱先生说的那样“三主”它就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他的全部教学活动,岂不知也为我们后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信念明确了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教授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学习。看到语文教学四境界,不由感叹我们还在“不言春做苦,常恐负所怀”的第一境界上苦苦追寻。对第二境界“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思维上有所感亦不敢努力的实践。读到钱老的寄希望于后来者,心中热血澎湃,也希望自己能踏入到第三、第四境界。想到自己当前的教育,老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然突出,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有些被动,同时孩子们借助工具书的现象与人比较明显,所以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也不由得让我反思,自己在今后如何去教。
钱梦龙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了,我的老师们是他的学生,我当然不敢自称是“学生的学生”,但是钱梦龙的理论早就如雷贯耳,他的教学理念也早就变成实践,出现在我自己的课堂上。用钱老师自己的话讲,他的理论“卑之无甚高论”,无非就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三句话。这是他在八十年代初提出来的,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讲来讲去依旧是这三句话。
我也听到有些老师议论,说钱梦龙靠这三句话混了三十年,没有进步。这点我是不同意的。在他们眼中,所谓的创新就是不断讲新理论,而这些理论仅仅就是理论而已。钱梦龙的理论不是从国外教科书上抄来的,也不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从自己的读书教书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三十年来,这三句话不断被人提及,被人议论,被人实践,被人传播,证明这三句话是站得住脚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书要靠自己读的,别人是替代不了的。自己读书,自己动脑子,就能学好,完全靠老师讲,自己记笔记,是没有用的,不经过自己的大脑,终究是别人的东西。所以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就是主体。要是学生不爱学,学不会怎么办,老师就从旁启发指导,把学习中有趣的事情揭示给他看,让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就是老师的主导作用。钱梦龙讲得好,学生总是会因为自己动脑子解决了问题而高兴的。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怎么动脑子,让他们高兴高兴。训练不是操练,不是一直在那里做题,上课回答问题也是训练,朗读也是训练,不训练,老师就不知道学生到底懂不懂,学生自己也学得迷迷糊糊的,那当然不行。钱梦龙的这三句话,不但和叶圣陶等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相呼应,和一些现代理论,比如“对话理论”也是不谋而合,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
钱梦龙是一边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一边上课的,我们很多的语文教育专家也是这样,讲起来都是“我们学语文的时候如何如何”,所以学语文就应该如何如何。你们是语文老师,是中文系教授,你们用这个方法能学好,是不是等于其他人也能学好呢?钱梦龙是做过教学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显示,导读法是有效的。这说明一点,学生自学自读不仅仅是“好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一般学生也是这样的。青浦的顾泠沅在数学上搞过大规模的实验,后来被称为“青浦实验”,“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教学模式和钱梦龙的导读法也有相通的地方。然而,要想成为“大师”级人物还是需要人格魅力的。读硕士的时候,请钱梦龙给我们来上课,非常亲切,两个多小时娓娓而谈,不觉时间之长。讲毕给我们留了邮箱,欢迎我们写信。邮箱是“龙之梦”什么的,因为在中山北路校区,隔一条马路就是“龙之梦”,大家笑了一场。
钱梦龙的三句话,最难的是第三句,“训练是主线”,如何设计问题,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合适的问题,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要对文本充分理解,了然于胸,还要知道学生处在怎样的思维水平,不断实时调节,这一点我还做得不够好。
三、教师的价值在于读书
教师的价值是什么?教师的价值在于他对学生的唤醒、鼓励和引导。钱梦龙老师在小学读书的经历验证了教师的价值。
钱老在小学五年级之前,是个名符其实的“差生”,顽皮贪玩,不爱学习,旷课、逃学是家常便饭,以至小学五年中共计“创造”了留级三次的“辉煌记录”。老师和同学都说他是“聪明面孔笨肚肠”,他也自认为是个笨孩子,完全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幸运的是,在五年级留级以后遇到了武老师。
钱老这样回忆到:武老师教我们国语课兼级任教师,上课的第一天就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一本四角号码小字典,对我说:“现在我教你四角号码查字法,如果你能学会,就可以证明你不是什么‘聪明面孔笨肚肠’。你想证明一下自已吗?”我当然很想知道自已究竟笨还是不笨。结果在武老师的指点下很快学会了这种查字法,这使我对自己的信心大增。接着武老师又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在他每教新课之前,由我把课文里的生字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这一项本来十分平常的工作,但对一名素来被同学看不起的“留级生”来说,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啊!我由于爱武老师,也爱上他的课,对他布置的作业都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于是又不断在国语课上受到表扬。到六年级时,武老师又把我的一篇作文推荐给县里的一份报纸,居然发表了。当我看到自已的名字变成了铅字,清清楚楚地印在报纸上时,真比登台领奖还要风光百倍!
最难忘领小学毕业证书和成绩单的那一天。记得武老师在把成绩单发到我手里的时候,亲切地拍着我的肩膀说:“钱梦龙,看看我给你写的评语吧。”我至今对打开评语栏时看到的第一句话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印象,这句话是:“该生天资聪颖”!我知道,这是武老师两年来帮助我一步步克服自卑、自弃心理的最后一步。至此,“聪明面孔笨肚肠”那句话投在我心灵上的阴影,已被自信的阳光驱散得无影无踪了。
从钱老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一个“差生”的唤醒、鼓励、诱导,直至成绩报告单上有意写下的评语,可以看到教师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在想,如果钱老没有遇见武老师,钱老的今天会怎样?
作为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新教师,作为没有多少管理经验的班主任,我们的每一句话该多么重要,不要轻易给学生扣上“笨”、差生“的帽子,虽然在鼓励、引导学生方面我们还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我们只要树立关爱学生的理念就为发挥教师的价值奠定了基础。掌握了关爱学生的艺术和技能会让我们教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的价值还体现在他的课堂教学中,钱老之所以成功,源于他积累了厚实的语文功底与不断的实践探索。
钱老这样回忆,现在回想,无非靠这样两条:第一,我在学生时代经过自学形成的读书能力,使我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读写时游刃有余,至少不致手足无措;第二,我从自学经历中感悟出的以鼓励学生自学为主的教法,使我的语文教学在当时显得颇具特色。所以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多读书,回想自己参加工作以来,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使自己没多少时间看一些与教学相关的书籍,即使是教材中的文章,也没有下钱先生那样的功夫,钱先生每备一篇课文,总要先反复阅读,细细揣摩,直到认为确实已经读出了味儿,有了个人的心得,才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在钱先生看来,语文课上的“教”,无非就是教会学生读文章,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学会读文章,然后把自己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读书之法。钱先生课上短短几十分钟的课,是他几十年的积累与准备。我在想,我们现在的成长环境比起钱先生不知要好多少,如果我们有他那样对教育的挚爱,那样的努力,五年后、十年后、那时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呢?
读钱老的这些文字,让我更深的感受到做一个好的教师就要有对教育的挚爱,就要掌握鼓励、引导学生的技能与方法。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应该不断的学习、积累,厚积而薄发。就应该不断的实践探索。钱梦龙在从教55年的纪念会上说,他认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教师的光辉不在于金钱、权力、地位,而是教师所从事的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工作,这就是教师的“光辉”所在,也就是“教师的价值”。
读黄厚江老师教学实录有感
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王生兰
一.现状中的迷惘
随着工作年限的不断深入,越发地感觉到上课已力不从心,现在的学生面临着无人可教的地步;并且我感觉现在的语文课堂已失去了语文味道,很多课堂没有学生的参与,老师在唱独角戏,语文课堂变成了习题课。在迷惘之时,读了黄厚江老师的几部作品,很有触动、颇有收获!
现在课堂,学生不愿说话,课堂死气沉沉,教师上课不是一种享受,而更多的是一种煎熬!如何能将课上出彩来,我想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极力思考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中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追问法。因为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习动机、引领学生快乐地进入到学习氛围里,又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有着很大的促进或是抑制作用。课堂追问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通常是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产生教学上的互动,来教授知识传播文化。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的追问,加强追问的有效性,采用各种形式的追问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拥有一个精彩的“阶梯”。这样的课堂一直是我追求中的至高境界并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当中!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持久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而思维总是始于问题,又终于问题的。或者说,思维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既然贯穿于思维的始终,教育当然也应该围绕问题开展自己的工作。语文学科,作为诸多学科当中的基础学科,它更多地采用着问题式教学,通过合理的设问、追问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二.阅读中的启发
最近研读了黄老师的几本作品,每每都有所得!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带头人,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大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300多篇.主编、参编各级教材、教参60余种。曾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语文教学讲座、执教公开课300多场次。《人民教育》《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先后推荐为封面人物或进行专栏介绍。
断断续续的读黄厚江的文字,读黄厚江的语文域,读黄厚江其人。
首在务本求实。黄老师带着游走于现实的理想,虽不仰望,却有脚踏实地的质朴。开篇便不讳言关于对分数的重视,在他的教育教学故事中,也可见他于应试一途的成功,亦不隐藏其中淡淡的喜悦。由此一点,令我生敬。任何一种教育教学的愿景,如总是过度超越和落后于社会的时代的土壤,都易受到失败,流于虚谈,唯有务实的探索和前进更为合理与理性。
黄老师是个实践者,他的那些短短的小论文支撑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一切从实践中来,一切到实践中去。不掩盖自己的缺点(如普通话不好、如试上课效果糟糕),他按自己的方式认真的上语文课,为自己的一点一滴的成功而真诚的欢喜。黄老师是个草根的“大家”,给人并不“高端”的感觉,只需平视,甚至透过书页,可以“看到”他真诚的眸子。整个一本书的文字,没有高深的学理,没有玄虚的口号,只有实实在在的经验所得,却是珠玑之句甚多,对于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堪称大有裨益的前辈教诲。
其次便是一个中庸。黄老师的语文观根子就是一个实用理性,深得儒学“度”之道。几十篇小论文读下来,黄老师本着“过犹不及”,理性的分析一个个的观点,一个个的做法。中庸永远不该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也许永远无法企及的大追求。读黄老师其文其人,怎一个本色、简约了得!
三.反思中的顿悟
&&& 在读了黄老师的《&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后,很有触动,受益匪浅。这两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的名篇,&有许多共同点。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用简约的文笔勾勒出了富有人文气息的情境,&鲜明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西地平线上》的作者高建群则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富有激情与文采地描述了我国西部令人震撼的“雄伟风光”――&落日之美。写出来,以飨读者同仁!
&&& 曾几何时也想着将题材相近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如将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食指的《相信未来》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放在一起教学,几番尝试后,效果不是很理想,以致搁浅下来!当我在黄老师的作品中看到他居然将&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后,没想到黄老师居然如此处理,大为震惊深受启发!从心里暗暗佩服黄老师的匠心,也佩服黄老师的追问技巧。
黄老师先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自由朗读后,让学生读后交流读过这两篇文章后的第一感受,追问学生更喜欢哪一种写作风格的作品?为什么?喜欢《江南的冬景》的同学可以选一段读出自己的情感,喜欢《西地平线上》也选出一个段落试着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如此切入,激发学生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这就打破了学生三缄其口的“陋习”,值得好好研究。
&&&& 接下来让生进一步走进文本,和文本深层次对话。几个问题如下:
1.要求生进一步阅读文本内容,要求给“西地平线上”后面补充一个词,使之更切合文章主旨
&同学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学生很有兴致。最后敲定:西地平线上的大美。黄老师切口很小,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值得学习!而我们上课更多的时候都是参考教参教案,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们的思路,所以以后教学中,应自己多解读文本,不要被参考书牵着鼻子走!我想说,刚开始工作的教师可以这样做,但带了几年的老师应该要有自己的东西了,一味的窃取人家的东西,无异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最终失去了自己!
2.要求小组活动:西地平线山的三次落日各有何不同?江南的冬景又是怎样的冬景,具有怎样的特色
要求学生筛选归纳,锻炼了学生的删选信息整合信息能力,抓关键字句,在书上进行圈画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让生养成圈点勾画好习惯、学生动起来也就不容易困倦,也很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组展示
a、江南冬景的特点,最终生敲定三个词,分别是:具有生气、充满明朗、富有温和。b、三次落日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出三次落日写出了博大、庄严、神秘的特点,同时写出了它给读者的强烈震撼与震惊。
4.在理解了了文章内容之后,教师进一步追问,两篇文章有哪些异同点
生回答出很多点。如:语言风格不同,一篇用明快优美的文词来写优美的景象,一片用刚劲的言辞写雄伟壮观的特点。相同:两篇文章都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且都是有关大自然景物方面的。描写状物写作手法不同。如《江南的冬景》写了北方的冬景,写了闽南的冬天,又写了北方的夏夜,――运用对比手法!而《西地平线上》在表现落日的庄严、神秘、博大时,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成吉思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三次有没有直接写落日――引导学生说出联想想象、侧面描写的写法!教师事先预设及引导都很到位,考虑到了学情!
&& 进一步追问延伸拓展:
1.思考西地平线的大美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内涵
――壮美。《江南的冬景》有着怎样的美?――柔美。比较阅读,做好铺垫,有的放矢!化二为一,教师将二者有机结合,有种“亏他想得出”这种感觉,黄老师上课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想这应该是我们选择两篇课文比较阅读的最关键的点吧!
2.请说出你对雄浑和柔美的认识
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文章作答,可以用诗句回答,可以用自然景象总结,学生活动热烈课堂氛围很好。教师进行总结:壮美与柔美是分不开的,生活当中处处有壮美和秀美。谛听天籁,你可以用心感受!样听到大自然的美?学生回答踊跃,效果很棒!教师的每一次发问都使得学生有话可说,而且给我们教师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对文本解读有独到之处,足见黄老师的功底与功力,所以我想语文课是需要我们多用心多用力多用脑的!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来自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愉悦轻松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教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收获并不成正比,教得愉快,学得轻松,收效也会显著。反之,教得艰辛,学得疲惫,收效也不会太好。即使有效果,长此以往,教师、学生都会觉得筋疲力尽,影响以后的工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动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出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进行愉快的教学;要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黄老师深谙此道,教学深入浅出,处理得天衣无缝,真的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好好研究!
& 提问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学习技能、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的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而课堂追问是在提问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它把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方法、所要形成的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犹如“阶梯”似的,使得课堂生成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地“踏实迈进”。适时地、有创意地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表现。在有效高效地追问中,教师和学生都以生活着、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并互相影响,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境界。
&&& 多读专家的作品、课堂案例是很有收益的!读罢方知文章居然可以如此“教授”。黄老师的课堂显得大气磅礴,内容厚重有力,老师预设及控制都在掌控之中。他不但采用了比较教学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活动中又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充分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很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借鉴与学习的。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跟名师学习,才显出自己的寡闻少识。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好好积累与总结,争取在三尺的讲台上开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另外想补充一点的是,也可以多看专家讲座的视频,最近参加省网络培训,从视频中学到很多东西!总之,语文教师走出去、多读书、多涉猎,会对我们的教学有大大的好处,名家教师的解读、专家学者的示范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地研究与学习。学校的公开课组内公开课都可以借鉴学习,孔子有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我们只有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才能有进步!
总之,学无止境,要终身发展!在困境中可以寻找一条出路,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语文课堂定会充满生机,那时作为语文老师,你的感受一定会是一种享受而不再是一种煎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珠心算教学法》读后感
为了课题《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珠心算的应用研究》的进一步研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本人利用假期时间,我研读了《珠心算教学法》一书,书的作者祁冰洁书,通读全书,共六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是对珠心算进行一个客观合理的概述,通过学习,我了解了珠算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计算功能、教育功能和启智功能,细读本书各个章节,算与数学学科教学的处理上也有独到之处,做到既是珠心算学习,又离不开数学知识,使珠心算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珠算式心算(简称珠心算)以珠算为基础,把珠算内化在心,使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具体的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心算过程中,将珠码映于大脑,运用珠算原理,通过大脑中的珠码反复刺激大脑,激活脑细胞,达到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功效。珠心算以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为核心目标,促进儿童注意力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记忆力,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珠心算训练磨练了儿童坚强的意志,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儿童的身心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我对珠心算教学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珠心算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恩科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从幼儿园“寓学于乐”中一下转入到“以学为主”,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及课堂学习,特别是对数学课,他们感到枯燥乏味。算盘是一种看的见、摸的着的学具,学生在拨算珠时,不仅看到了算珠排列出的各种有趣的图案,而且不时听到从自己手下发出的悦耳动听的“劈劈啪啪”的算珠声,既是学习又似游戏,这样既 激起学生学好珠心算的愿望,又能提高训练的效果。
2.珠心算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珠心算的基础是珠算,使用手指是一个始于知而终于动作的反应过程。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用右手做事,而左手很少用到。而珠心算却要求学生左右手共同完成拨珠。左手得到了大量的锻炼,通过眼、手、脑、口的并用,使学生的左右大脑活动协调配合,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得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珠心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珠心算的主要形式是听心算和看心算,特点是珠动数出,过后不留痕迹。学生在训练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才能主动地获取信息,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锻炼。随着训练位数的增多,报数的速度加快,大量数字信息传入大脑,学生要迅速译珠象,逐个加减,必须边算边记忆,才能最终报出(或写出)得数。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水平将会不断提高。记忆力的增强将会对学生的各科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细读本书各个章节中有关珠心算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使我对珠心算的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通过理解内化,本人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着力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珠心算教学。
二、珠心算教学具体做法
1.着眼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珠心算,基础培养是关键。基础培养包括:常规培养、基础知识的掌握等。常规培养是说,从开始学习时,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拨珠姿势,并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正确的拨珠姿势将提高学生拨珠的速度;安静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算。我们在上每节珠心课前,都要用儿歌对学生进行正确坐姿训练:双脚――并拢,小腰――挺直,身体――放松,算盘――放正,算珠――靠框;同时明确规定学生拿算盘的同时就要夹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到珠算课,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做好了准备,朝着我们预期的目标稳步发展;而且还发现学生不仅珠算课如此,其他课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坐姿,同时用珠算阶段的双手拨珠法的训练矫正学生写字姿势,从客观上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首先体现在坐姿上,珠心算要求双脚踏地,后背挺直,头顶心顶天,眼光往前下方落,看算盘。其次,体现在双手拨珠上。我们采用的是双手四指拨珠法。左右手小臂抬起(以肘不触桌面为宜),两臂环形与踏地的双脚形成较稳定的框架,有助于身体保持正直。第三,算盘在算题的上前方,右手回收写得数。左手清盘与右手写数同时进行,即使得数为0,左手也不能收回,只是右手回来写得数,也客观上保持了坐姿的立体框架。至此,基本勾勒出了一个正直的坐姿,一个准确得写字姿势。由于坐在凳子和椅子上双脚踏地,能很好地稳定身体重心。双臂稍抬,不触桌面也时刻制约着身体不往前倾。最后的关键是至少还有左手始终保持与身体的立体弧形结构,似搭了个稳固的架子。右手偶尔抽回写得数,也是瞬间完成。然后又保持双手打算盘姿势。如此训练,日久见功,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与写字习惯是一条有效途径。
2.“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的教学都会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切入口,珠心算教学也不例外。在学生初识算盘时,都会产生一些好奇心理,所以他们不会听教师的指导而是自己或推、或拨、或摸,忙得不亦乐乎,看到这热闹的场景使我灵机一动,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算盘。”这一句话使学生立刻产生了“玩”得浓厚兴趣。我就顺势介绍了算盘各部位的名称,然后介绍怎样“玩”即运用某个手指拨某一个珠。这样一来学生对算盘这一新鲜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便掌握了清盘、握盘、拨上珠、拨下珠的方法。
在教1-9的认数时,如果只是直拨珠子,一定是非常枯燥无味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形象化教学,创设拨珠儿歌,带领学生一边念儿歌,一边全盘拨入拨去:111,拨入1,一只小鸡叽叽叽,去去去,拨去1,一只小鸡回家去;222,拨入2,2只小鸭嘎嘎嘎,去去去,拨去2,2只小鸭回家去;333……当我们教学6-9的拨珠时,就让学生自主创设儿歌,利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和算珠交朋友,学生兴趣十足,又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珠码影像,再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拨珠训练,让“数译珠”、“珠译珠”由珠算向心算过渡。
3.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创设情境
感性知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而多媒体的图、文、声、色并茂,恰为学生的感知创设了情境。在教学珠心算时,我们从感性出发,联系实际,运用多媒体设置一些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满5加》的珠心算教学时,创设多媒体动画情境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树上原来有1只小鸟,又飞来了4只,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呢?”通过图文配合,再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1+4”的拨珠过程,让学生知道:先拨入“1”,再“下五去一”,“下五”和“去一”要同时进行,我们把这样的动作称为“双下”。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双下”,比起老师枯燥地解说,动画演示更加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学会了用口诀“下五去一”拨入“1+4”,为学生们往后学习“2+4、3+4、4+4……”等奠定扎实的基础。
利用多媒体教学珠心算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易于新知识的接受,更便于理解和记忆,真是一举多得。
三、小学珠心算训练方法的注意事项
1.合理分配教学训练时间&
珠心算是一项技术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教学与训练时间的配比适当就显得非常关键。&
在珠心算教学中,教学时间和训练时间的比例一般是1:4。相关实验学校的“认知行为学对比测试实验研究课题”的对比测试情况显示:教学与训练时间达到这个比例的实验学校,其实际开智效果都很好;凡是不注重训练的实验学校,小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效果大打折扣。&
2.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从开发小学生智力潜能的角度出发,只有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促进小学生脑神经网络发育的目的。
珠心算采用的是“精讲多练”的启发式教学训练方法,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珠心算的所有训练中,均强调训练的强度和难度。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可以激活更多脑区和加大脑区的激活强度。因为“随着运算难度增加,与简单运算相比,部分原有激活脑区的范围和强度增大,而且出现新的特定脑区的激活”。&
3.训练方法多样化
在珠心算训练中,教师除采用听珠算、看珠算、听心算和看心算之外,还大量地采用了闪珠、闪数、闪和、闪差、闪积等卡片系统训练(即根据教学进度,把算珠、数码、和、差、积画在或印在卡片上,利用闪卡等形式训练)。在珠心算教学的初期,主要是采用闪珠和闪数的训练,位数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闪珠和闪数的位数一般比珠算、心算的位数要多一位到两位。随着加减法的进程,在闪珠、闪数的同时,再引入闪和、闪差的训练;在学习和初步掌握了一位乘多位乘法后,就可以在闪珠、闪数、闪和、闪差的同时,再引入闪积训练。&
卡片训练,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更是小学生脑中形成清晰脑珠像的重要训练方法。所以,要求出示闪卡的时间要合理、科学,不能过长也不能短。每次出示闪卡时间的长短应根据位数和笔数的多少来确定,出示时间长了达不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目的,出示时间短了会让小学生失去信心。出示闪卡的时间一般应掌握在3 秒时间为宜。&
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小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兴趣高涨,这种方法对心算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上三个方面是训练心算能力(表象操作能力训练)的主要方式、方法和手段,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
看完此书,我深深地感触到,珠心算作为一种传统又新颖的事物,其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孩子兴趣,开发孩子智能,不断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使其终身受益。作为当代小学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让阅读之花溢香
-----读魏南江的《》有感
&& 东海县驼峰中心小学&& 李云
&&&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我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一直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摆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但是放眼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存在假、空、浅和掩饰真实意图等虚假的现象;在文本解读上对文本的把握有所偏差;在课程与多媒体整合上存在错误认识;过分强调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朗读意识十分淡薄等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地解决这些问题,读了魏南江教授的《语文教学散论》一书,我受到以下启发:
一、寓教于“趣”,学生爱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强学生阅读的愉悦感。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阅读、高效阅读,从中吸收知识,汲取营养。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上下功夫。
(一)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以挂图设置悬念导入,挂图直观形象,不仅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唤起其求知欲的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以音乐设置悬念导入,音乐轻松活跃,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情景表演,提高阅读兴趣
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综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施展学生才华的天地。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演一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完课文后,根据角色让学生演课本剧。同时不只看学生的“演”,还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比如突出 “台词”――可以对原著直接引用,也可以超出文本的独特修改,还可以自由添加一些更精彩的语言。从而引导、组织学生去品,去析,去赏!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个个都喜形于色的表演起来。通过表演,不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阅读课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寓教于“法”,学生会读书
学生自主阅读不是仅靠兴趣就能星火燎原的。萨特曾说过:“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这话很值得我们琢磨。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得到突破。
(一)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批判,优化学生的探究性阅读
文本对读者是一个开放性的“召唤”结构,反之,读者对文本而言也有一个“期待视野”,著名接受美学家姚斯用这个概念来说明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主体性对文本的渗透和确定。例如,文本的题目、插图以及社会对这篇文章的有关评论等,都会在读者原有的个人体验结构基础上,引发他们所期望的答案,使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发展结果形成一定的猜测。
阅读期待纯属个人探究性的行为,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推进学生的探究阅读。为了用好阅读期待,从美学的角度说,我们有时不妨尝试“陌生化教学法”。例如,据笔者对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观察,于老师在上公开课前很注意“保密”,从不把自己的课题透露给当地的师生,以防他们反复预习,形成“审美疲劳”。上课前,他利用这种“陌生化效果”,常常能较快地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期待。当然在常规课堂中,不是非要都这么做的。但是于老师的做法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预设我们的课堂,留有悬念推进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
另外,阅读教学中,对所选知识点的反思和批判和批判也有助于形成真正的探究性阅读。如一位老师在上《孔子游春》时,在拓展延伸环节,引领学生围绕文章最后一段“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写写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同学不仅回顾了文本的自然之春、师生情谊之春,更有甚者提出了孔子的“教育之春”。不同的感悟充分表达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情感倾向。
(二)利用朗读,优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4个教学段(1~9年级)的阶段目标表述中,有一个目标始终不变,那就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读是学生学习文本最好的方法。朗读的过程是一个人全方位感悟自得、形成语感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灵魂就是语感。语感“就是人体内的与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感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需要感觉层面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
老师作为学生品读文本的合作者,我们要做的是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例如,笔者在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小草和大树》一文时,教者在引导学生感悟“逆境”时,设计了几个有梯度的说话练习: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夏洛蒂在……;别的孩子在撒娇的时候,夏洛蒂在……;烈日炎炎,别的孩子……,夏洛蒂……。学生在对省略号处的补白练习,“逆境”在他们的头脑中丰满起来。教者在赞许学生的回答时说:“孩子,你真有一颗善于感悟的玲珑心,是的,我们读书就要这样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字里行间展示的画面……”。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首先得是个技艺高超、富有朗读激情的创造者,这样才能实现师生本的完美对话,才能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寓教于“行”,学生好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一)讲& 魏老师班级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二)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问&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培养阅读能力,同时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
&&四、寓教于“评”,学生想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因此,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成为当务之急。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价主体多元,促进互动学习
老师得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统天下,垄断评价的现状,带领学生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例如:在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了课文后,老师可引问“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学生就会积极反思自己的朗读中存在哪些优点,还有哪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改进。这样的自我评价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不难看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接着老师可追说,“你想听听同学们的建议吗?”及时引导展开生生互评,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在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不仅仅是学生在评价中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高自我,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
(二)评价方式多样,激励学生阅读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的,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的。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评价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老师除了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应变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外,还必须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样课堂评价才会常评常新,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言语实践活动的开展、阅读评价的运用上下功夫,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迎来绚丽的春天,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所幸!我们已行走在路上。
特别关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读《》
东海县桃林中心小学  马文瑞
&& &本文根据我校围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一主题,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全体学生的质量意识,研究解决是“边缘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学好的信心,在教学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老师的赞赏。通过各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边缘生”的转化工作,在深读了纪旭的《走出生命的沼泽地――试论班级边缘生的形成和转变》后,在行为上要有了转变。矫正以往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不开小差,边听边思考,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树立了信心,学习上充满动力。对学习充满兴趣,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一、尊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帮助他们增强自尊和自信
需要帮助的学生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们。对于“边缘生”来而言,我们可以设定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情景,让他们体验成功。往往是因为一时的贪玩或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部分知识掌握不好,这样的学困生只是阶段性的,如果不注意引导也许就会成为长期性的学困生,我通过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边缘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尽可能多的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和老师的赞许,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就会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不让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搞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立足于边缘生的进步,着眼于“边缘生”的提高
&&&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边缘生”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相互作用产生的,“边缘生”如果能获得积极的教育关注,并适当引导,是可以回到课堂教学中心的;反之,如果一直漠视他们的发展,对他们不闻不问,“边缘生”就有可能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和信心,走上问题学生或差生的道路。
测验作为检测学生的一种手段,但是不能成为我们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而且对于不同的知识点也会有不同的体现,对学生的进步教师切记不能持否定的态度,要客观。对于阶段性的学困生,他们时而进步,时而后退,当他们进步时一定要给予鼓励,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长期性的“边缘生”而言可能我们很难找到他们的进步,就连在课堂上也很难找到他们突出的表现,我对待这部分学生,在他们主动回答问题时,只要有一点点道理也不放过对他们的鼓励。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边缘生”的教育,给予他们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关注他们的发展动向,积极引导他们回归课堂。
据此,笔者总结出对“边缘生”进行转化的对策:家长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语文教师转变教育价值观、“边缘生”克服心理障碍、创设和谐的班集体以及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环境。本研究克服了当前认为“边缘生”就是学习成绩处于中游或差生的片面概括,而是从国内外有关“边缘群体”的研究文献中总结出较为严谨的定义。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参与到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与边缘生共同学习了三个月的时间,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向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54份,同语文教师、“边缘生”家长们谈话近60次,从微观层面对边缘生的成因和对策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引起我们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反思,积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语文问题,既可积累语文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最佳途径。  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6、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不愿动脑思考,一遇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
例如有位同学,意志力较差,平时做题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不能认真思考,只想从老师和学生或家长那里寻求帮助。为培养该生良好的意志力,平时就注重对该生单独进行训练,例如,出两道难题,即比平时学的知识稍难一点的题,给该生一定的时间,让他攻克。在给题的同时首先给他讲出题的目的和锻炼要求,让该生能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通过训练不仅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取胜的喜悦。&&& 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 边缘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相信需要帮助的学生会越少。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寻求有效的针对性策略,转变“边缘生”学习的观念
(一)感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台湾师大教授郭生玉说:“往往有这种情况:学生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他教的学科。若师生关系不好,学生甚至可能放弃这门学科。”对我们语文教师来说,要认识到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思维活动的过程,对学生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
(二)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兴趣的情感目标,把认知过程和培养兴趣的过程双重目标和谐统一在一起
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对于情感目标往往感觉不好把握。其实如果要让教学设计当中情感目标这一环节起作用,有效果的方法应该还是有很多的,只是平时我们不会重视或者不会注意到,如创设良好的情境就是有效实现情感目标的一个途径。
(三)硬性要求,培养预复习的良好习惯
再好的教学手段,如果学生不主动参与,也就事倍功半了,因此也需要通过硬性的要求,来实现“及格边缘生”比较高的教学活动参与率。
通过预习、复习的训练强化了知识的连贯性,降低了听课的难度,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听课效率。很多同学在下一次测验跳出“边缘生”后,仍把这个好习惯保留了下来,自觉性比较差的同学也因为是硬性要求,都实实在在完成了,实际的结果是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考试失分明显减少,不及格同学的分数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弹性操作,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认真纠错的好习惯
对“边缘生”学生布置弹性作业,让他们可以不做当天作业中指定的题,不过必须在订正纠错时补上,而且在订正纠错时必须能够口述该题解法的来龙去脉。一天的所有课余时间段里面,只要自己时间不冲突,“及格边缘生”学生都可以进入纠错状态。教师随身带名单,常到教室走动,订正的批改也打分,打分时鼓励及时快速的订正给时间分,鼓励完整正确的订正给态度分。教师每天都会很累,但学生获得了更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胆子都大了不少,做过的题再错的情况很少发生。
(五)奖惩并行,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很多“边缘生”同学上课只能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然后就开始“梦游”了,要在40分钟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确是很难的,所以记笔记就是一个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对此我指定了一个制度,定期检查“边缘生”同学的笔记本,要求他们把课堂上重点的内容记下来,书上没有的内容记下来,不懂的内容课后要及时弄懂,并且可以把预复习的内容、自己做的课堂练习、自己整理的思路也算作笔记的内容,对检查的结果定期公布加分和扣分的奖惩。
开始的时候免不了要生气,而且课堂时间比较难控制,但一段时间后,就顺利起来了,作业碰到上课讲过的题,很多学生能依葫芦画瓢做出来了,格式也规范了很多。
五、帮助“边缘生”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
1、在教学中为他们特设一个层次,让“边缘生”学会参与。
2、通过具体学法的指导,让“边缘生”学生掌握应有的技能。
学法指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在平时课堂中渗透学法指导,如有必要甚至可以专门开课;可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相互交流;也可让学得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也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上三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要结合实际使用。
3、利用“边缘生”学生出现的思维偏差,鼓励他们学会拓展思考。
一学期起来,通过对“边缘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究和实施,充分调动了“边缘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信心,提高了他们对学习困难的克服。我们发现:潜“边缘生”的学习自觉性、信心一旦被调动起来后,许多“边缘生”“旧貌换新颜”,学科成绩明显进步。
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边缘生”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心理上自信心增加,对产生想学的兴趣的兴趣。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边缘生”。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的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并教给他们科学发展自我的方法,使他们在一次次成功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同时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笑容,不留遗憾。通过不断的探究与解决对策,“边缘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东海县青湖中学& 马英
做教师很多年,教学论文也写了不少。但总感觉小打小敲,研究很肤浅,总是浮在表面。前几年,开始陆续参与了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有了一些了解。但因为都是参与者,对课题的整体设计以及研究策略等都知之甚少,甚至有些茫然。本学期初,开始有意读些课题研究方面的书,以弥补课题研究的短板。
一、内容梗概
在仔细研读了董奇教授的著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版)后,有一种寻路的感觉,寻到了一条通向专业课题研究的路径。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在编写案例上以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为主线,读该书的目录,就如同参观一个课题研究的一路风景,清晰而明确。作为一个课题研究的新手,我懂得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是包括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查阅研究文献、进行研究设计、收集数据资料、定性定量分析数据资料及解释与呈现研究结果等等方法在内的完整统一体。课题科学研究细致而复杂,不仅需要极高的研究热情和坚韧的研究毅力,更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读书心得
(一)如何选择课题
该书指出“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任何一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书中详尽介绍了课题选择的意义与原则、课题选择的策略。其中,课题选择的“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使我对选题多了一些清醒的认识。原来我一直简单地认为,课题就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殊不知,从问题到课题,还有如此多的问题。比如选择研究课题时,应注意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虽然我们仅是中学一线教师,选题时可以有所侧重,但在全局上应二者兼顾。那种重应用、轻理论的做法是不对的。再比如,选题时,不善于研究前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其实人家都已经研究比较透彻了,自己还在埋头做自己的课题,课题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也就做了徒劳或没有价值的事。
通过阅读此书,我认识到研究文献在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一项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研究文献的查阅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懂得如何查阅研究文献成为研究者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文献主要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心理与教育科学知识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
&&& 2. &&&
3. 1.2.3. &&& 4.
1.2.3. &&& 6. &&&
(三)搜索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及原则
搜集、研读研究文献后,常常需要对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某一学科或专题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较全面的综述,以便更好地论证选题,做好设计等工作,要注意如下问题: & 1.及时性,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时间性很强的工作。研究专题一经确定,即应立即着手资料工作,甚至早在确定课题以前已先期进行资料工作。很多资料往往过目即逝,时过境迁,再想搜集,事倍功半,甚至失而不得。资料到手,应尽快整理入档,避免遗忘或丢失。 
2.全面性,无论横向还是纵向,要使占有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广度。资料既要有一定数量,更要有一定质量、有典型意义。从效率观出发,争取以尽可能少的资料,包容尽可能多的内容,提高资料利用效率,为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3.独创性,推动研究的因素,是资料中的独创性因素。这是每份资料的主要价值所在。独创性是指对问题的认识能有新的水平。否则,全然重复性的资料,原无必要重新进入交流,只能增加阅读者的无谓的信息负担。
4.批判性,任何文献资料,都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撰写者的立场、观点和学识水平。因而,搜集材料的过程,同时也应是一个判识材料的过程。教育科研工作伊始,就应该用分析批判的眼光,对已有材料的真伪正误进行鉴别,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它们的学术价值,以便在自己的研究中加以妥当运用。
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的倒查法;
2.在范围和数量上应有所限制;
3.应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
4.应注意搜集代表各种观点、得出不同甚至相矛盾的研究文献;
5.不但要搜集与自己研究的课题、领域直接有关的资料,而且还应注意跨学科、跨领域地搜集有关资料。
再次要注意文献综述的格式和内容、步骤与方法都具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我们只要严格按照要求,才能规范地完成文献综述。
(四)课题工作计划和安排的撰写
该书指出,制定出周密、科学的研究工作计划和安排,是研究工作中十分关键的一步。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完善,不仅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进程、代价,而且还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作者系统地阐述了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研究设计的标准、研究对象取样的设计、研究变量的确定与研究指标的设计、研究变量与指标操作定义的设计等概念及要求。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计划,计划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打算。我们的科研工作计划,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只要说清楚“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么做”的问题就可以了。要求简单、清楚和可操作。
1.指导思想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要明确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规律,服务教育教学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科研工作的内容、方法、措施、制度、工作方式、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并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可以近期解决,哪些原因的解决需要一个怎样的过程。
2.工作目标
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工作规划(计划),抓住主要问题来回答本学期科研工作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一个具体的、可行的、多层次的、分阶段的标准。语言表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切忌套话。
3.工作内容
确定工作内容:
根据学校所确立的科研工作内容,寻找完成所确立的工作目标需要的内容,并进行分解,安排好实施内容的先后顺序。
‚设计活动:
根据所确定的内容及其先后顺序,确定活动。
在设计活动安排时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为了实现所确定的工作目标,根据时间顺序,设计什么活动?
b、每一个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c、每一个活动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采取哪些形式?通过哪些步骤来完成?需要教师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
作为课题研究的新人,在研读这些要求时,感受到一种规范的力量。我将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题研究设计,使其达到科学、规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将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题研究实践中,使自己课题研究逐步规范、科学起来。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东海高级中学& 冯光君
随着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时间延长,本人越来越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读了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是我对心理与教育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对于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有了切身体会,原来认为数据收集仅仅是一个简单易行,随便做做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其中大有学问。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有六种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研究、现场研究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一)观察的类型
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不同的类型。
1. 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根据观察的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的,还是在人为干预条件下获得的,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所谓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状态下,对儿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实验观察法指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者的某些心理和行为表现,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它们进行观察,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2.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进行的活动之中,观察法可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之中,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故又称之为局内观察。。非参与性的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这种方法比较客观、公正,能获得初步的事实和资料,但不深入。
3. 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可以将观察法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有结构观察指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的内容和项目,制定出相关的观察表,并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其进行观察记录。这种方法可靠、详实,所得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但费时。无结构观察指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但没有详细的观察项目和内容,亦无具体的记录表格,因而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常常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有选择地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灵活、简便,但所获得的资料较零散。
4.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二)观察的设计
进行观察研究必须首先进行观察设计。观察设计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确定观察内容。其次是选择观察策略。常用的观察策略有参与观察策略、取样观察策略以及行为核查表策略等。第三是制定观察记录表。虽然观察可以是非结构的定性观察与记录,但从研究的角度说,我们总是希望通过观察收集到的数据尽可能地定量化,因此制定一个合理、可靠的观察记录表是很重要的。目前,在制定观察记录表时,通常采用观察代码系统,它是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方便而制定出的一些代码系统。
(三)观察法的注意事项
运用观察法研究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要注意下列问题。首先,对要观察的问题应有清晰的了解,观察目的要明确。例如,研究师生互动时,观察者要深入课堂,观察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板书与面部表情等。其次,尽量使儿童自然放松,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之中,不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成为观察者的研究对象。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儿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访谈法的分类
与观察法相似,根据不同的标准,访谈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我们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可以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等。其中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是人们最常提及的访谈分类。
(二)访谈法的设计
要使访谈法能收集到所研究问题的资料,在访谈之前进行认真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访谈法的设计问题涉及研究问题的确定,访谈程序的制定、访谈对象的选择以及访谈人员的选取与训练等许多方面。在其中,研究者应着重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惩罚妻子罚跪举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