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又出现新的病灶,是多发性硬化之家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研究进展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研究进展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21:00:4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研究进展
关注微信公众号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儿童多发性硬化的诊疗进展(综述)
作者:幸福的味道
在过去的七年内,我们对儿童和青少年期起病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诊断,神经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病理生理研究进展已经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近期《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更新了一篇有关儿童多发性硬化的综述,详细论述了儿童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总结了相关的基因和环境危险因素,提供了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方法,并讨论了用于治疗成人多发性硬化的药物是否可用于儿童中。全文编译如下:简介自上一版我们的综述——儿童和青少年(规定年龄区间为13岁-17岁11个月)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MRI以及病理学特征发布以来,我们获知一些国家中儿童多发性硬化详细的队列研究数量在不断增加。目前神经影像学的进展已能够使我们完全了解多发性硬化对CNS完整性的影响。基因和免疫学分析支持如下的观点,即不同年龄阶段发病的多发性硬化有共同的生物学特征。免疫学的研究明确了一些含有CNS组织自身抗体的患者,如髓鞘少突胶质细胞(MOG)蛋白等;这些患者可能发展为不同的病理生物学疾病或者特定的多发性硬化亚型。在该综述中,我们总结了与儿童多发性硬化表现相关的基因和环境危险因素;描述了病灶特征的MRI分析,以及通过高级MRI技术直观看到的多发性硬化影响的总体评估;并讨论了治疗方法,特别是有关首项儿童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即将发布的结果。CNS急性脱髓鞘首次临床发作可被描述为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2007年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定义了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的分类,2013年进行了更新,总结如下:目前临床定义儿童单相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首次多灶性临床事件2.
脑病定义为意识状态的改变,并不是由于发热,系统性疾病或者发作后期所致3.
临床出现症状的前3个月内异常的脑部MRI表现,通常表现为:主要累及白质的弥漫性界限不清的较大(&1-2 cm)的病灶;也可见丘脑,基底节,深部灰质或脊髓(主要是纵向延伸)病灶。4.
在症状发生的前3个月内,未出现新的临床症状或者MRI异常多相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
两次符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标准的临床事件,时间间隔超过3个月2.
在两次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发作之间MRI显示没有临床静止性新病灶形成的证据儿童临床孤立综合征(所有均需要)1.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首次单灶性或多灶性临床事件2.
不出现脑病的表现(除非短暂性或由发热引起的)3.
对于在12-18岁之间的患者,基线MRI检查不符合2010McDonald有关时间和空间分布的MRI标准儿童多发性硬化1.
与典型的MS发作相一致的两次临床事件(不伴脑病),两次时间间隔至少大于30天,累及超过一个脑区,视神经或脊髓2.
在12-18岁患者中与多发性硬化一致的首次临床事件,基线MRI满足2010年McDonald 标准中MRI病灶时间和空间散在分布的特点3.
一次典型的多发性硬化临床事件(不伴脑病),在首次发作后超过30天进行MRI扫描显示至少一个新的T2病灶4.
首先发生一次符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标准的临床时间,再发生第二次非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事件(发病后超过3个月),并且第二次时间与新的MRI病灶相关,且病灶符合2010年McDonald 标准中空间散在分布的特点视神经脊髓炎(所有均需要)1.
视神经炎2.
至少满足以下2条:超过3个脊髓节段的纵向脊髓病灶脑MRI不符合多发性硬化的标准抗水通道蛋白-4 IgG抗体阳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之后出现复发性视神经炎1.
首发表现符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标准2.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之后出现复发性视神经炎需要有客观视觉损害的证据3.
视神经炎的发生必须在至少超过4周的无症状间期之后出现,不能作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或复发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一部分4.
支持标准CSF中未检测到寡克隆带抗水通道蛋白-4 IgG抗体阴性初次MRI检查显示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表现一致的脑部或脊髓T2病灶;然而,其后进行的影像学显示缓解或者几乎缓解,在视神经炎发作期间没有出现新的脑部或脊髓病灶。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视神经病1.
视神经炎,并且至少一次视神经炎的复发2.
客观的视觉功能损害的证据3.
抗水通道蛋白-4 IgG抗体阴性4.
眼眶部MRI成像显示急性炎症的视神经对比增强5.
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好,减量或撤药后症状复发儿童和青少年中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的总体发生率为0.6-1.6/10万儿童/年。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的表现因研究不同而各不相同,22-36%的患者表现为视神经炎,19-24%的患者表现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3-22%的患者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炎,9-16%表现为单灶性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2-4%表现为视神经脊髓炎。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5年内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的比例也因研究不同而有差异:澳大利亚为13/88(15%),加拿大为63/302(21%),法国为52/116(45%),英国为13/28(46%)。这种很高的异质性部分是由于不同国家研究中入组标准的不同以及转诊偏倚。大约2-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会在18岁之前发病。在英国威尔士一项全国性注册研究中,2068例患者中有111例患者(5.4%)在18岁之前发病,只有0.3%的患者在10岁之前发病。每10万儿童中每年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如下:法国0·13,加拿大0·18 ,荷兰0·66 ,德国0·3 ,美国 0·51。在一项德国研究中,每10万儿童中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为0.6,但如果只考虑14-15岁之间发病,这一数字上升至2.64。一次偶然的发作会是多发性硬化首次发作的可能性根据一些因素不同而不同(表1),这些因素包括:临床表现,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的发病年龄,性别,MRI特征(其中有一些直接为诊断标准的一部分),鞘内合成寡克隆带(OCB)的证据以及环境和遗传危险因素。表1. 儿童多发性硬化易感性或疾病活动性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研究人群结果儿童MS对照组方法比率,校正(95% CI)校正因素Banwell et al性别(女性)&16岁,随访3.51年,63例,41例为女性单相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16岁,随访3.06年,231例,112例为女性散发性脱髓鞘的前瞻性全国性研究HR1.87(1.11-1.34)无Langer- Gould et alBMI&18岁,75例&18岁健康儿童,913172例病例和健康对照研究超重vs正常体重OR1.58中度肥胖OR1.78重度肥胖OR3.76年龄,性别,邻居教育程度Mikaeloff et al二手烟暴露10-16岁,90例,62例有暴露年龄,性别和地域匹配的对照者,708例,337例有暴露对散发性MS和对照者进行的前瞻性全国性研究RR2.49(1.53-4.08)MS和其他疾病家族史,家族首领社会经济学状况Disantoet al≥1 HLA-DRB1
等位基因&16岁,MS患儿,随访3.5年,64例单相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16岁,随访3.1年,231例散发性脱髓鞘的前瞻性全国性研究OR 3.2 (1.7–6.1)年龄,性别Banwellet al远隔EB病毒感染&16岁,MS患儿,随访3.5年,49例,37例有感染单相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16岁,随访3.06年,185例,82例有感染 散发性脱髓鞘的前瞻性全国性研究HR2.58(1.33-5.02)年龄Waubantet al远隔EB病毒感染&18岁,189例,164例有感染健康对照者28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8例,共66例,34例有感染病例和健康对照者研究,来自美国六个研究中心OR3.72(1.48-8.85)采样的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及DRB1*阳性Waubantet alCMV血清学阳性&18岁,189例,53例有感染健康对照者28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8例,共66例,23例有感染病例和健康对照者研究,来自美国六个研究中心OR0.27(0.11-0.67)采样的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及DRB1*阳性,抗EBNA-1阳性Banwellet al维生素D(血清水平增加10
nmol/l)&16岁,随访3.51年,63例,41例为女性单相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16岁,随访3.06年,231例,112例为女性散发性脱髓鞘的前瞻性全国性研究HR0.9(0.8-1.0)发病年龄Mowryet al维生素D(血清水平增加10
nmol/l)MS或CIS患儿,≤ 18岁,随访1.7年,110例队列内复发率的分析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IRR0.66(0.46-0.95)季节,民族和种族 女性和11岁以后发病与最后发生多发性硬化可能性高相关。正常的脑部MRI表现,有时候可在视神经炎或横贯性脊髓炎患儿中见到,这提示最后发生多发性硬化的可能性较小,至少在发病5年内是这样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患儿以及那些有多灶性临床特征的患儿通常在脑部病灶上也表现为多个,并可能有脊髓的病灶。一些研究对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的关键MRI特征与那些首次多发性硬化发作的患儿进行了比较(表2),或已经评估了在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者中提示最终会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的MRI特征。表2. 儿童多发性硬化及其类似疾病的MRI特征 最常见的MRI特征通常的MRI特征提示其他疾病的特征MS&1个的脑室周围T2病灶垂直于胼胝体的脑室周围病灶&1个T1低信号病灶钆增强阳性或阴性病灶丘脑体积下降近皮层病灶脑干或大脑病灶全脑体积下降基线没有T2病灶没有显示T2病灶的增加脑膜钆增强在1.5T或3T核磁T2成像上可见皮层病灶局灶性皮层体积下降ADEM(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个脑室周围病灶没有非增强的T1低信号病灶弥散性边界不清的多灶性双侧病灶纵向扩展横贯性脊髓炎(当脊髓受累时出现)所有病灶均强化NMO(视神经脊髓炎)纵向扩展横贯性脊髓炎长的视神经病灶间脑病灶导水管周围病灶弥散性边界不清的脑部病灶片状病灶交叉性病灶视神经或脊髓不受累单独出现的界限良好的病灶局灶性脊髓病灶CRION(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视神经病)没有脑或脊髓受累单侧或双侧视神经受累钆增强的视神经病灶交叉性病灶视神经扩展性病灶MRS乳酸峰CNS血管炎脑膜钆增强局灶性皮层T2病灶MRA病灶血管造影显示串珠状表现多灶性T2病灶视神经炎和脊髓病灶脑MRI正常或接近正常没有皮层病灶 仍存在一些诊断方面的挑战:并不是所有复发性脱髓鞘均符合多发性硬化的标准。除了定义单相综合征之外,上述的定义还总结了儿童复发性疾病的目前标准,如视神经脊髓炎,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会发生下次视神经炎发作的特征。儿童多发性硬化鉴别诊断需要考虑的其他疾病的全面讨论并不在本综述的讨论范围内。儿童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儿童和成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均取决于CNS一些部位炎症性疾病活动性的证据以及时间的分布。尽管之前的诊断标准已经包括10岁以后发病的多发性硬化,但目前2010年McDonald诊断标准正式解决了儿童多发性硬化诊断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在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应用MRI检查的特殊备注。在一次散发发作时就明确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的能力在McDonald标准中是独一无二的,该标准指出多发性硬化典型临床特征以及MRI 4个最常见累及部位(脑室周围,近皮层,脑干或脊髓)中出现2处T2病灶,且至少一处临床静止性增强病灶以及非增强性病灶。已在儿童人群中对2010年McDonald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评估,尤其是应用于基线扫描时。所有的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McDonald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增加,并提示采用2010年McDonald诊断标准可以进行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在一项纳入212例儿童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者中,在前瞻性地进行超过2年的临床和MRI评估后发现,基线应用的2010标准对于随后进行多发性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59%,阴性预测值为100%。当排除表现为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儿,且将该标准应用与大于11岁的儿童患者时,该标准的阳性预测值上升至76%,这与成人首次发作人群中观察到的结果一致。2010年McDonald诊断标准将脊髓病灶作为空间散在分布的4个病灶之一。然而,对于脱髓鞘的儿童并不常规进行脊髓影像学检查,除非临床表现提示为脊髓受累。然而,即使当进行检查时,脊髓的T2高信号的病灶通常为临床静止性病灶,并且在36例研究的儿童中,只有10例(27%)病灶扩展了。一项针对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发作儿童的影像学研究显示脊髓影像学检查使2010年诊断标准的诊断能力增加了10%。对基线就符合2010年McDonald诊断标准的多发性硬化患儿和那些MRI不符合标准的患儿进行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疾病发作的前几年内复发率相似,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这提示2010年McDonald诊断标准对于临床更为严重的多发性硬化的患儿并没有选择性。临床特征及结局97%的在18岁之前发病的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均呈现复发缓解性病程,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原发进展性多发性硬化十分罕见,如果出现需要更加详细的评估,以排除其他诊断的可能性。在一项不同的发病年龄人群中临床表现的研究中,与年龄较大的患者相比,小于11岁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表现为多灶性的特点,更容易累及脑干或出现运动缺损,且更容易出现更多的急性损害。但较小的儿童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轻微的感觉缺损或者提醒父母出现轻微的视觉损害的症状,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一项研究显示,与110例成人起病的MS患者相比,21例儿童MS患者在发病后的前几年内复发的频率更高。在德国进行的一项对88例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首次发作后第一年内,每年平均复发的人数最多,儿童组为2.2.,14-16岁组为1.8;两组患者在第5年时年复发率均显著下降。在德国这项研究中,没有充分评估治疗的影响,但80%多的儿童接受了免疫调节剂的治疗。与成人MS患者相比,儿童期起病的MS患者其首次发病到出现残疾(采用EDSS评分评估)之间的时间间隔更长,尽管儿童期起病患者残疾出现的生理年龄要早10年。上述提到的德国研究88例儿童患者在发病后2年中位EDSS评分不到1分,10年为1.2分,15年为2.5分。儿童多发性硬化发生在关键的教育形成期和活跃的大脑成熟期。收集了300多例儿童MS患者的3项研究结果发现,30%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执行功能,处理速度以及视觉运动整合功能,其中注意力是最常受累的功能。更小的发病年龄以及较低的智力功能评分是预测认知功能领域损害更严重的因素。MS患者学习成绩指标也受到了影响,一项研究显示26%的MS患儿数学成绩更差。来自两项纵向研究结果显示28例患者在1年之后7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56例患者在2年之后42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后面我们将讨论认知功能和MRI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认知康复也是一个目前讨论活跃的领域,但尚没有见到增强认知储备改善认知功能的有效干预方法报道。儿童多发性硬化MRI检查疾病活动性的MRI分析有假说认为与成人期起病的MS患者相比,儿童期发病的患者首次发作时病灶的负担较轻,因为许多儿童MS患者年龄较小,且在MRI亚临床病灶的自然增长方面存在随时间变化的年龄相关性的自身限制。然而,对于儿童期起病的患者与成人期起病患者(病程是相匹配的,且早期进行了影像学检查)进行T2病灶体积的分析发现,两组患者T2病灶的体积是相似的。成人期起病患者T1病灶的体积较大,但儿童期起病患者其幕下病灶的T1像评估体积更大。这些MRI研究的发现与报道的儿童期起病的MS患者脑干症状发生率更高的结果是相一致的。需要更多联合性研究以进一步评估病灶的负担以及在更大的队列研究中进行病灶评估。已提出了在临床实践中对MS患儿评估的标准化的MRI评分方法。一项来自美国儿童多发性硬化网络进行的影像学数据分析再次强调了标准化MRI操作方案的重要性。局灶性以及全脑完整性的MRI分析采用非常规性MRI序列,如弥散张量成像(DTI)或者磁共振传递成像(MTI)等进行的研究为脑组织的结构完整性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认识。在儿童MS患者进行DTI检查的队列研究中显示,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相比,MS患者中外观看起来正常的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降低,在脑叶内以及胼胝体中均是这样的结果。两组中观察到一致性的FA差异,但弥散性的差异在两组中并不一致。在一项纳入34例年轻MS患者研究中显示FA下降与数学成绩差以及处理速度受损相关。来自两项基于纤维束的分析结果分别显示,在14例MS患儿和10例MS患儿中外观看起来正常白质中FA下降。总体来说,来自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早期MS中存在髓鞘结构的破坏,但需要更大型的系列评估以及纤维束的分析以进一步评估多发性硬化随着时间变化髓鞘的改变。磁化传递率(MTR)成像可作为一种评估髓鞘完整性的方法。MTR成像主要是基于氢离子与大分子结合的能力,当其被磁共振脉冲所激活时,其传递兴奋性与游离的氢离子是不同的。与正常白质相比,脱髓鞘病灶的MTR降低,但髓鞘重新形成时,MTR上升。一项纳入11例青少年和11例成人MS患者研究显示,与22例健康对照者相比,MS患者外观看起来正常的脑组织内MTR异常。需要更长期的更大型队列研究进一步完全了解MTR分析在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应用。已有研究对多发性硬化对脑容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儿童患者中,对年龄预期的成熟的大脑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一项纳入38例平均年龄为15.2岁的MS患儿的横断面分析中显示,MS患者全脑容积比年龄预期的对应值下降了1个SD。丘脑体积,即使当对全脑体积进行校正后,在儿童MS患者中也更容易受累,这提示丘脑在早期MS中的易感性。在儿童期起病的MS患者中,丘脑及胼胝体区体积下降能够把那些伴有认知功能损害和认知功能完整的患者鉴别开来。功能性MRI有关功能性MRI能够为神经网络活动性提供相关信息的潜能,不管是静息态成像还是特定的神经元神经元连接,是目前MS研究中兴趣日益增加的一个领域。一项对17例儿童期MS患者应用功能MRI检查的研究显示,与成人患者在特定任务下连接增加相比,MS患儿连接系数正常。当对特定的感觉运动任务进行分析时,儿童起病的MS患者显示功能性储备保留。作者假设连接性的保留可能是儿童期起病MS患者早期残疾水平较低的原因。对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功能MRI研究可能有如下限制,包括儿童发育中的神经网络随年龄增加正常的变化,在不同的患者中神经网络能力的个体差异,多发性硬化相关的改变可能导致脑内连接代偿性增加随后随着疾病进展发生连接减少等情况。需要鉴别这些不同类型的方法以及增加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基因和环境危险因素对于儿童MS和成人MS患者,最强的遗传风险因素均为位于主要组织兼容复合体(MHC)HLA-DR等位基因特异性单倍体突变,而作用较少的遗传风险因素为大部分免疫相关功能的部分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一项评估HLA-DRB15等位基因频率研究中,纳入了64例儿童MS患者,206例单相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儿以及196例对照者,研究结果显示至少伴有一种DRB1*15等位基因的儿童更可能诊断为多发性硬化。在一项美国的队列研究中也报道了儿童多发性硬化,病毒感染以及HLA-DR15*01之间的相关性。在一项纳入188例儿童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其中53例诊断为多发性硬化),与466例成人起病的多发性硬化和2046例成人对照者相比的研究中,通过全基因组相关性分析(GWAS)明确了57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单相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儿相比,诊断为MS的患儿中更容易检测到这些SNP的频率,与成人起病MS类似。尽管在成人MS患者中进行的大型GWAS研究的结果不会在儿童患者中进行重复,但在成人研究中涉及的候选基因区域能够在儿童中进行评估。一些队列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多发性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且显示维生素D浓度与复发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多发性硬化风险增加还和青少年期相关,这种相关性可能会因肥胖与血清低维生素D水平相关而混淆。然而,在一项纳入1830例患者和2015例对照者的多国家成人研究中显示,低维生素D水平与伴有青少年期肥胖病史的患者多发性硬化风险增加相关。尽管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特定的感染是MS的病因,但暴露于特定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与多发性硬化发病风险增加以及降低相关。85-88%的儿童期起病的MS患者存在远隔EB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而在同区域内健康对照者中这一比例为44-77%。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EBV暴露的健康对照者相比,儿童期起病的MS患者中抗EBNA1血清滴度更高。在一项针对EBV潜在感染者的免疫控制的为期1年的研究中发现,在EB病毒阳性的多发性硬化患儿中,每月口腔拭子检查EBV DNA的发生率为66%,而在同地区年龄匹配的对照者中这一比例为20%。巨细胞病毒的暴露与儿童期起病和成人起病的MS发病风险存在一种阴性的预测相关性。尽管带状疱疹病毒(HSV)暴露不单独影响MS的发病风险,但在HSV暴露且存在一种或多种HLA-DRB15等位基因的患者中,MS发病风险增加。一项纳入散发性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儿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分析了遗传因素,病毒暴露以及维生素D同时存在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所有三种HLA-DRB15等位基因,远隔EBV感染以及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最终16例患者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相关(共28例患者)。而剩下12例患者尽管都具备这三类危险因素,但最终仍为单相病程。在没有任何一类危险因素的20例患儿中,只有1例最终被诊断为MS,表明这三类危险因素均没有时具有保护作用。脑脊液分析在一项纳入107例儿童期起病的MS患者的脑脊液特征分析研究中,与67例青少年期(11-18岁)起病的患者相比,40例在11岁以下就起病的儿童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与那些11-18岁起病患者相比,年龄更小(&11岁)的儿童患者脑脊液中也更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严格限制在CSF(而不是血清中)中免疫球蛋白(OCB)在蛛网膜下腔内合成是多发性硬化的一个标志物。在同一项研究中,49例(63%)11-18岁MS患儿以及21例(43%)年龄更小的患者中可检测到CSF OCB。在一项纳入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的儿童患者的研究中,170例患者中44例可检测到OCB,当患者随后诊断为MS时,这一比例增加值60%。在德国一项纳入88例MS患儿的研究中,47例&11岁的患者中有28例患者可检测到OCB,41例年龄&11岁的患者中有30例患者出现OCB。在其后出现的发作中重复进行CSF分析显示,47例年龄更小的患者中有43例患者出现OCB,41例年龄更大的患者中35例患者出现OCB。该研究也对脑脊液IgM进行了分析,显示70例儿童患者中44例患者出现IgM鞘内合成。CSF IgM的出现与复发率增加相关,尤其是在疾病的前两年以及在女性患者中。这些研究发现并没有在接下来的队列研究中得以复制,并且与在成人中有关CSF IgM结果不太一致。对19例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儿童患者的脑脊液蛋白组学分析显示,在平均为期4.88年的随访期内9例患者最终确诊为多发性硬化。与那些持续单相的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儿相比,最终发展为MS的患儿脑脊液中没有检测到致密髓鞘抗原(其通常被认为是MS的潜在疾病靶点)。在所有脑脊液蛋白中,MS患者中已知定位于轴突胶质细胞连接区域的蛋白浓度是单相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者中相应蛋白浓度的41倍。当对单相病程患者与发展为MS的患者相比较时,一些轴突胶质装置蛋白,比如OMGP,神经胶质蛋白,ADAM22, TENASCIN-R以及CASPR4等可把两者相鉴别开来。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复制以及研究其与抗轴突胶质蛋白血清抗体的相关性,如接触蛋白-2,神经束蛋白-155以及神经束蛋白-186等是十分有意思的。来自65例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儿的血清学分析没有发现针对接触蛋白2或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的抗体。在一项对25例儿童期起病的MS患者以及67例儿童和成人对照者的分析中并没有发现非髓鞘蛋白tau,磷酸化tau或S-100B等蛋白浓度的差异,这些蛋白的浓度在CNS损伤的情况下可出现增加。对9例儿童MS患者急性发作期脑脊液分析显示CSF tau蛋白浓度增加,这提示其在急性损伤时会出现短暂性增加,或者因为疾病活动期的患者CNS损伤更严重。血清抗体在25-50%伴有急性CNS脱髓鞘的儿童患者中可检测到直接针对髓鞘蛋白的血清抗体。在一项入选多发性硬化患儿(其中25例同时具有血清和脑脊液样本)以及106例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的研究中,91例多发性硬化患儿中22例(24%)可检测到直接针对成熟以及未成熟髓鞘基质蛋白(MBP)的抗体,与对照者中比例相似(20%)。在同一研究中,一些出现血清MBP抗体阳性的患者也同时在脑脊液中出现抗MBP抗体。在这些儿童患者中检测到的血清抗髓鞘抗体具有很高的亲和性,这是基于可溶相以及等离子共振分析的结果。一些研究探索了针对MOG反应的抗体,这是一种在髓鞘最外层表达的髓鞘蛋白,可能作为一种抗原的靶点。检测髓鞘抗体的方法因研究不同而不一,即使是基于细胞基础的分析。采用基于细胞的分析时,MOG可以以其最天然的构像形式呈现,19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中有9例可检测到高滴度的IgG抗体反应,而25例临床孤立综合征的患者中有9例,在健康对照组或其他神经疾病对照组中没有患者检测到IgG抗体反应。此外,通过采用一种不同的基于细胞的分析方法,Rostasy及其同事们在2例单相性视神经炎(共10例,脑部MRI检查均正常)患儿,12例复发性视神经炎(共15例,仅视神经症状复发,MRI不符合MS的诊断标准)以及3例以视神经炎为首发症状的MS患儿(共12例)中检测到抗MOG抗体。在由相同的作者进行的第二项研究中描述了8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患者,其中3例MOG抗体阳性,2例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3例MOG以及水通道蛋白-4抗体均阴性。通过基于细胞分析方法对126例儿童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者抗MOG抗体进行分析后显示31例患者存在抗MOG抗体。系列血清学分析显示其后证实为MS的8例儿童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者中6例持续存在抗MOG抗体,但在1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中则没有持续抗体存在,他们只是在疾病急性期可检测到MOG抗体。因此,抗MOG抗体可能可以鉴别CNS脱髓鞘的患儿与脑炎的患儿。致密髓鞘成分可能不仅仅只是CNS脱髓鞘患者免疫反应的唯一靶点。采用一项基于ELISA分析方法发现,47例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者中27例(57%)可检测到直接针对钾离子整流通道KIR4.1的抗体,而所有62例对照者(44例为其他疾病,18例为健康儿童)中均没有检测到。KIR4.1抗体阳性的患儿进行人脑组织学切片染色模式与成人KIR4.1抗体阳性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类似。而KIR4.1抗体阳性的患儿中没有检测到血清MOG抗体,这表明这是一个独特的血清学特征。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既没有在成人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到KIR4.1抗体,也没有检测到来自多发性硬化病灶胶质细胞KIR4.1表达的缺失。细胞反应一些研究对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中T细胞情况以及功能性反应进行了探索。在一项集中于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研究中,比较30例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67例年龄匹配的对照儿童以及26例成人中循环血中原始和调节T细胞比例以及近期胸腺移植的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T细胞特点与同年龄段的儿童显著不同,其表现为与调节T细胞相比相对较高的原始T细胞比例,且相对没有近期胸腺移植;但这些特点与成人中情况类似,这表明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其免疫系统功能有提早成熟的趋势。此外,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与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相比,其调节性T细胞抑制能力降低,提示其免疫控制功能缺陷。在一项关注效应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中,在10例未经治疗的儿童起病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0例成人起病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以及20例年龄匹配的对照者中评估T细胞对髓鞘的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所有三组中均出现T细胞针对髓鞘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在儿童MS患者中最为明显。儿童MS患者与多照着相比,T细胞有更高的白介素因子17的表达,这提示了Th17中枢记忆反应在儿童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多发性硬化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介入。需要内科,心理科,认知评估以及精神科治疗,同时需要有社会支持能够参与治疗,对学校系统进行多发性硬化相关疾病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应用于儿童患者中一线免疫调节剂治疗整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干扰素β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脏转氨酶暂时性升高,尽管如果采用起始剂量为足剂量1/4开始治疗,逐渐滴定的方法副作用会少一些。减少剂量可能会缓解转氨酶升高,这种患者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耐受增加至足剂量。在一项纳入300多例儿童患者的研究中,干扰素β-1a治疗的安全性与成人中治疗类似,即使是在小于12岁的儿童中。采用醋酸格拉替雷治疗的患者尚未见重大不良反应报道,尽管有一例患者报道过肝脏毒性。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研究小组(IPMSSG)以及一个欧洲共识小组回顾了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开始一线治疗的原则。共识声明提倡对所有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提供治疗,因为没有可靠的方法明确患者不会复发。有一些治疗成人多发性硬化的药物已经获批(不是所有药物在所有国家中均获批),包括口服和注射治疗。但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药物在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中进行了研究,尽管可以期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最近的一些综述和IPMSSG也讨论了有关在儿童MS患者中使用这些药物的一些重要考虑。基于以下三点因素考虑支持采用新的治疗方法:大约30%的儿童MS患者不能耐受一线的注射治疗;相比于注射治疗,儿童MS患者普遍倾向于口服药物治疗;对于干扰素β或醋酸格拉替雷治疗反应不足的患者新型作用机制的药物或许能有更好的疗效。患者对一线治疗反应差的定义尚没有统一标准。IPMSSG已经提出了对一线治疗疗效评估的指南,其中指出需要患者首次需接受至少足剂量治疗6个月。在首次治疗周期结束后,以下三个因素决定治疗反应不佳: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续12个月之间复发率增加或无减少;MRI上出现新的T2或增强病灶;或在12个月内出现2次或以上的临床复发。决定是否开始二线治疗需要对治疗风险获益进行详细的评估。目前,最有希望的治疗药物为那他珠单抗,因为其具有明确的降低复发率以及显著减少MRI活动性病灶的疗效,尽管没有在儿童MS患者中进行该药物的研究。那他珠单抗治疗最主要的风险为脑部JC病毒活动性感染,从而导致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发生。对于从未接触过JC病毒以及在采用那他珠单抗治疗过程中未包括过JC病毒的患者,发生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风险几乎可忽略不计。由于一般认为初次JC病毒感染发生在青少年晚期或者成人早期,因此一部分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可能暴露风险较低。在高质量的实验室中检测抗JC病毒抗体对于在进行治疗患者风险估计以及持续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在暴露于JC病毒的患者中,发生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风险可通过采用那他珠单抗治疗的持续时间来估算,在采用那他珠单抗治疗之前使用过其他免疫抑制剂(比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硫唑嘌呤)治疗的患者其发生风险最高。由于急性毒性反应以及长期癌症风险,对于已有那他珠单抗的国家中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常使用环磷酰胺以及米托蒽醌治疗。结论及展望目前为止,有关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儿童临床特征和预后的数据均来源于多发性硬化高发地区的研究,在多发性硬化发病率低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和赤道周围的国家其获得性脱髓鞘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是否会有所不同,对于研究来说是十分有意思的。采用标准化MRI操作方法以及对临床和研究质量成像的评分方法对于多中心合作研究至关重要。采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为观察多发性硬化对局部组织损伤的影响,年龄预期的脑发育损害,以及其与认知相关性等提供了一个窗口。最后,功能性MRI研究为代偿性神经网络激活以及功能障碍提供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作为一种新型的了解多发性硬化在发病时尚不成熟的神经网络结构的发展的方法。过去几年的研究支持如下的观点,即儿童期起病的多发性硬化与成人期起病的多发性硬化享有共同的危险因素特征。血清和脑脊液抗体特征表明需要重视针对MOG的免疫学反应,其在年轻儿童患者中表现最为显著,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中可能短暂存在,在复发性视神经炎患儿中尤其流行。免疫细胞亚群的研究显示原始免疫细胞相对减少,近期胸腺移植数量减少,调剂免疫细胞池紊乱,并且研究观察提出了有意思的可能性,即儿童期起病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特定的免疫细胞亚群发生提前老化。通过高质量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将会改善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情况,在开始治疗之前我们需要确保这些治疗方法应用于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情况类似。北美和欧洲当局要求对所有已经在成人多发性硬化治疗领域中获批的治疗方法进行儿童多发性硬化的研究提议。儿童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需要多中心,跨国的患者招募以达到分析所需的足够的患者数量,一项有关该主题的国际性会议中提出这是几大挑战之一。关键性临床3期研究一般都需要一系列临床终点来评估效力,如复发率,EDSS评分,或者证实残疾程度进展的患者比例。在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尽管疾病早期的复发率会超过成人患者,如果将复发作为一项主要终点评估指标,则显示治疗疗效所需的患者数量非常多。在成人多发性硬化患者中采用MRI检测到新病灶的频率远高于临床上识别到的复发,因此,新出现的或扩大的T2病灶可作为多发性硬化临床2期研究中关键性预后评估指标。一项对多发性硬化患者首次发作后随访病灶发展的分析预算了在儿童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中显示治疗疗效差异所需的患者人数。次要MRI指标,如脑体积,也可用于测量,尽管在短时间的临床研究中可检测脑体积的变化有限,且需要考虑急性复发治疗引起的潜在混杂因素以及皮质激素治疗相关的脑体积短暂的增加。儿童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这严重限制了招募足够的患者进行多种药物有意义的临床研究,甚至是多个国家联合性研究的可能性。必须对儿童和青少年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进行合理的管理引导,这也是IPMSSG及其成员的一个主要关注领域。对儿童多发性硬化认识的增加是我们提高了对临床特征的认识,尤其是在那些年龄特别小的儿童中。基因学,血清,脑脊液以及基于细胞分析的研究大部分都支持儿童期起病的MS患者与成人起病的MS患者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并且当对首次发作的儿童进行研究时,能够为该疾病的生物学特征提供独特的理解。对多发性硬化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检测以及有关全脑和局灶性年龄预期的脑容积损害的MRI证据均表明,多发性硬化的神经退行性特征并不是疾病长期的后期并发症,这种退行性变不因为年龄而有所减轻,强调了需要对所有多发性硬化患者开发神经保护性治疗策略的需求。尽管目前的证据表明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的疾病,但年龄确实在疾病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如儿童并不等于年龄小的青少年,青少年也不等于年龄小的成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主要的髓鞘形成一直持续到成人早期,可能会影响局灶性病灶形成以及髓鞘修补能力。在整个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神经网络的成熟很大程度上影响局灶性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的表达,因此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脑内连接以及代偿性网络形成与CNS已经成熟的成人多发性硬化患者连接不同。直接针对髓鞘完整性的功能性MRI研究以及分析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最后,由于多发性硬化治疗方法不断增加,临床医生应确保对每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免疫效果,监测措施,感染及其他风险,选择治疗方法的原则以及治疗调整或加量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儿科培训项目目前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教育,需要进一步对临床医生进行医学教育,建立与其他熟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专科医生之间的联系。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脑炎相关文章
脑脊髓炎相关文章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ecist 1.1 新病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