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与渐冻人力

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重症肌无力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重症肌无力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重症肌无力
08:11:47 本文行家:
重症肌无力(英文名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所引起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特点是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性。患者轻则眼睑下垂,复视或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重则四肢无力,全身疲倦,呼吸气短,颈软头倾,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咀嚼乏力,语言构音不清,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丧失劳动力;严重的会引起呼吸困难,发生危象,危及生命。重症肌无力是目前各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中研究得最为清楚的病种之一,抗原、抗体最为明确,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对较为清楚,有可能成为攻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突破口。因此,社会公众认知、预防重症肌无力,关爱重症肌无力病人群体,对全社会卫生健康、促进人类医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病情具有可逆性,只要及时、恰当治疗,较易达到“临床痊愈”或临床近期痊愈。重症肌无力不影响人的寿命,而只要预防得当,病人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复发及危象的发生,远离生命威胁。因此,病人与家属正确认识重症肌无力的疾病特点,及时、恰当、坚持治疗,病人完全有可能“与疾病和平相处”,回归正常生活。病因
一、重症肌无力发病机理重症肌无力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受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它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造成对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破坏与受体减少,导致神经与肌肉突触的传导功能受阻,常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总之,重症肌无力主要是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体免疫性病。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复杂关系,用电灯开关的例子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打开开关,电灯亮了,即神经冲动正常传递到肌肉;打开开关,电灯不亮,检查开关电灯都没问题,那是电线有问题;电线是靠金属离子传导的,电线好比人体的神经,金属离子好比人体的乙酰胆碱之类的物质,重症肌无力这种病,就好比电线里面的金属离子传导有问题发生了障碍,中药西药作用,就是要使这种传递障碍得以恢复;或者说积极地防止它可能出现的这种障碍。二、重症肌无力发病原因:由于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除遗传因素外,医学界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可能使重症肌无力复发或加重的因素:1)发烧、感染(如吸入性肺炎、感冒)。2)药物使用不当,或自行停止治疗药物。3)服用有抑制“神经肌肉传导”的其他药物。4)开刀或受伤。5)过度疲劳。6)情志不畅或精神压力。7)吸烟与饮酒。8)女性生理期或怀孕前后。9)胸腺瘤复发。10)甲状腺功能异常。11)不明原因的“自发性”复发或加重。症状
1、特点:1)本病主要影响骨骼肌,患者会随骨骼肌肉的使用出现无力加重的现象;2)休息或睡眠后症状得到缓解;3)往往晨轻暮重:早晨起床时肌肉力量正常且活动自如,到下午或傍晚时,却出现无力症状。4)本病大部分症状可以控制,病情可逆,无力疲劳症状可以通过恰当治疗达到缓解。2、临床症状:1)眼皮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2)讲话大舌头,鼻音重,声音沙哑,构音不清;3)咀嚼无力,无法搅拌食物,食物吞咽困难;4)喝水饮呛,或从鼻孔流出;5)无力咳痰,呼吸困难,发生窒息;6)抬头无力,举臂无力,走路无力,难以跑跳,无法完成重复性的动作;7)举臂困难,走路困难,下蹲、爬楼、上车、蹬高困难。重症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呼吸肌功能受累导致严重呼吸困难的状态,可危及生命。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有“急”、“重”、“险”“可治”的特点,即使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或已经上呼吸机,经过恰当治疗,仍然可以获得新生,甚至通过后期治疗,回归正常生活。重症肌无力病人的危象有三种:1)肌无力危象:因病情发展而致。如呼吸道感染或发热、过度疲劳、精神刺激、外伤、分娩、手术、月经、气候寒冷、或误用对肌无力慎用药物等等,出现吞咽与咳痰无力,呼吸次数增多而浅促,严重时烦躁不安及大汗等。2)胆碱能危象:见于长期服较大剂量的“溴吡斯的明”的患者,或一时所服过多,出现大汗,唾液及气管分泌物明显增多,肌肉跳动,泛恶,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吞咽及咳痰不能,呼吸困难等。3)反拗性危象:所服“溴吡斯的斯明”剂量未变,但突然失效,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常见于急性爆发型,或发生于胸腺切除术后数天。也可能为感染、电解质紊乱,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与预防:1)无论是哪一种性质的危象,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应当立即、迅速拔打120,送往医院急救。2)通常在医院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给病人鼻饲。3)通常采取冲击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过滤)缓解危象症状,采取激素冲击等进行治疗; 4)延髓情况较重,有呼吸困难的病人应严防过度疲劳、感冒、肺感染或误用药等情况而发生。5)吞咽困难的病友应格外注意饮食,缓慢进餐、吞咽流食,避免咳呛造成的窒息。严重的肌肉无力≠重症肌无力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明显的特征就是“肌肉无力”,而许多疾病也会引起“肌肉无力”的症状,所以在未确诊之前,十分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对于未明确诊断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肌肉无力”的“肌无力”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都会引起,而医学所指的“重症肌无力”是指以乙酰胆碱受体为靶子的自体免疫疾病。所以,某些“严重的肌肉无力”症状并不一定就是“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因此,患者切勿把其它疾病引起的“严重的肌肉无力”当作“重症肌无力”,以免延误病情。 易与“重症肌无力”混淆、症状相似的主要几种疾病有:1、运动神经元2、肌营养不良症&3、肌无力综合征4、多发性肌炎:5、多发性硬化;6、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是神经—免疫类疾病,是一种病情可逆性的非退行性疾病。病人需要在神经内科确诊。切勿通过症状自行判断,或误认为退行性疾病,从而失去信心,放弃治疗。诊断
1)药物试验(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试验:肌内注射1~1.5mg新斯的明针剂,若注射后10~15分钟症状改善,20分钟达高峰,持续2~3小时,即新斯的明试验呈阳性。2)胸部CT扫描据研究称,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约有80%的人伴有胸腺增生现象,部分患者伴有胸腺瘤。因此,患者均需进行胸腺CT扫描明确,以排查这个问题。由于胸腺位置的特殊性,许多患者需要做加强CT才能确诊。3)重频电刺激利用每秒3次或5次的电极刺激运动神经,记录肌肉的反应电位振幅,正常情况下肌肉电位振幅不会有衰退情形(国内以波幅下降15%为阳性),若患者神经肌肉交接处已有病变时,肌肉电位会逐渐衰退。高频重复电刺激,出现波幅递增,可鉴别肌无力综合征。4)单纤维肌电图记录单一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传导异常时,传导时间会异常增加。在所有肌无力症的检查中,单纤维肌电图灵敏度最高。5)抗体检测&&&&&&&&&&&&&&&&&&&&&&&&&&&&&&&&&(1)AchR抗体:以验血方式检验血液中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简称AchR抗体)。正常人不论年纪大小,AchR抗体的效价都会很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则有较高的效价。在个别患者体内,抗体效价的高低与临床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2)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抗MuSK抗体):部分AChR抗体呈阴性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检测到(抗MuSK抗体)抗体,其余患者可能存在某些神经肌肉接头未知抗原的抗体,或因抗体水平/亲和力过低,使现有手段无法检测。(3)抗横纹肌抗体(包括抗titin抗体、抗RyR抗体等):伴有胸腺瘤或病情较重且对治疗不敏感的MG患者中此类抗体阳性率较高。治疗
一、重症肌无力的日常治疗:(一)药物治疗1)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溴吡斯的明”可以短时间内缓解无力症状,一般服用后约15—40分钟会显效,症状得到改善。其药效最长可以维持约3—6小时。长期较大剂量使用,其效果将逐渐减弱,乃至最终超过上限用量而无法改善症状,并有损害肌肉突触受体的危害。长期采用较低药量以维持体力是可取的。本药用于对症治疗,并不能缩短病程或解决病因。2)免疫抑制治疗A强的松:治疗重症肌无力最常用、最广泛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抗发炎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特点是价格低,开药方便。B硫唑嘌呤/依木兰:属于“抗代谢物”类药物,当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较为严重时,可考虑用此类药物。这类药物服用后不会立即产生药效,约在3-12个月时作用较明显。硫唑嘌呤与依木兰是同一种药物,国产的名为“硫唑嘌呤”,进口于德国的又名“依木兰”。C环孢素:“可抑制T-细胞”是一种潜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是最近被认定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种新药,服用后药效在1-2个月后产生,与激素合并使用可以调降激素的使用剂量。D他克莫司:是一种广泛用于器官移植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近年来也逐步用于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他克莫司是继环孢素后发现的另一种真菌代谢物,其结构与环孢素不同,但作用与环孢素极为相似。(二)血浆置换:一种短期治疗方法。将患者的血液从血管抽出,经离心或过滤方式把血液中的血球与血浆分开,血浆部份可以全部丢弃,或以再过滤方式除去血浆中的抗体,然后由静脉输回人体。血浆分离术能迅速移除血液中的乙酰胆碱接受体抗体,对呼吸困难者、胸腺手术前或使用放射线的重症患者可有短暂的改善。若未辅助其他疗法,则效果不超过2个月。 (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由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项昂贵的短期治疗,其效果与血浆置换相当,但但副作用少,使用方便。一般疗程为连续5天(每次0.4克/kg),通过手臂上小静脉每天5小时缓慢滴注完毕。治疗起效一般1-2周,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可改善,若未辅助其他疗法,则效果不超过6周。(四)胸腺切除手术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健康人的胸腺会在青春期前发育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被脂肪组织所代替。重症肌无力的成年患者,胸腺不但没有萎缩,并约有10%合并胸腺肿瘤,约70%有良性的胸腺增生。据统计,胸腺切除后,患者血清中的乙酰胆碱接受器抗体会下降,约有80%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但症状的改善并不是在术后立即出现,大概需要在2年后达到最大疗效。由于手术的疗效出现后,也有病人有复发可能性。因此是否需要手术,病人应与医生讨论个体情况后决定。二、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定方法重症肌无力并非不治之症,大部分患者能够临床痊愈或临床近期治愈。国内医生通常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临床分型及定量评分(QMG)”或“许贤豪北京医院临床绝对相对评分”来评价病人的疗效。由神经科专家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共分为五级: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停用一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三年以上无复发。2)临床近期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停用一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或药量减少四分之三以上,一个月以上无复发。3)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好转,能自理生活、坚持学习或轻工作,治疗重症肌无力药物的药量减少二分之一以上,一个月以上无复发。4)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好转,生活自理能力有改善,治疗重症肌无力药物的用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上,一个月以上无复发。5)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甚至恶化。三、重症肌无力病人就诊指南1、建议疑似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尽快到具备相关医疗水平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2、初发病就呈现急进重症表现的患者,确诊后应在具备重症肌无力急救医疗水平的综合医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3、可以就近选择省级或市级三甲综合型医院的神经内科,以减少经济负担。4、不可有“有病乱投医”的求医心态,不轻信医院门外伪装成“陌生病友”的医托、医骗;不轻信网络、报纸、电视上的医疗广告,不要轻信“彻底治愈”的任何承诺,不轻信小医院广告中的“高科技概念”或“祖传秘方”。坚持长期正规治疗,是最快的康复方法。5、信任自己的主治医生,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长期诊疗。6、病情严重,发生呼吸严重困难时务必马上拔打120,送往医院急救。7、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饮酒、过度疲劳、感冒、肺感染以及滥用药物,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过度波动。8、外出随身携带“爱力·重症肌无力慎用药物卡”,并主动向主治医生说明既往重症肌无力病情与病史。9、遇到拔牙、流产、外科手术等问题,务必与主治医生沟通后进行,并在有重症肌无力急救能力的综合性医院实施。10、及时领取爱力手册,了解重症肌无力疾病相关知识,充分了解疾病特点与自身病情。
参考资料: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我是互动百科的老用户了1. 病因及发病机制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与自身抗体介导的突触后膜AChR的损害有关。主要依据有:
动物实验发现,将电鳗鱼放电器官提纯的AChR注入家兔,可制成重症肌无力的实验性自身免疫动物模型,其血清中可检测到AChR抗体,可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免疫荧光发现实验动物突触后膜上的AChR的数目大量减少。
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血清输入小鼠可产生类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和电生理改变。
80%~9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AChR抗体,并且其肌无力症状可以经血浆交换治疗得到暂时改善。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有与其他自身免疫病相似的改变,80%患者有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10%~20%的患者有胸腺瘤。胸腺切除后70%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得到改善或痊愈。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天疱疮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表明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AChR抗体介导,在细胞免疫和补体参与下突触后膜的AChR被大量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导致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而发生肌无力。骨骼肌烟碱型AChR分子量为250kD,由α、β、γ、δ4种同源亚单位构成五聚体(α2、β、γ、δ)跨膜糖蛋白,α亚单位上有一个与ACh结合的特异结合部位,也是AChR抗体的结合位点。AChR抗体是一种多克隆抗体,主要成分为IgG,10%为IgM。在AChR抗体中,直接封闭抗体可以直接竞争性抑制ACh与AChR的结合;问接封闭抗体可以干扰ACh与AChR结合。细胞免疫在MG的发病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MG患者周围血中辅助性T细胞增多,抑制性T细胞减少,造成B细胞活性增强而产生过量抗体。AChR抗体与AChR的结合还可以通过激活补体而使AChR降解和结构改变,导致突触后膜上的AChR数量减少。最终,神经一肌肉接头的传递功能发生障碍,当连续的神经冲动到来时,不能产生引起肌纤维收缩的动作电位,从而在临床上表现为易疲劳的肌无力。
引起重症肌无力免疫应答的始动环节仍不清楚。一种可能是神经-肌肉接头处AChR的免疫原性改变。另一种可能是“分子模拟”发病机制。由于几乎所有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都有胸腺异常,并且增生的胸腺中的B细胞可产生AChR抗体,T细胞可与AChR反应,故推断胸腺可能是诱发免疫反应的起始部位。正常时胸腺是使T细胞成熟的免疫器官,T细胞可以介导免疫耐受以免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胸腺中存在肌样细胞,具有横纹,并与肌细胞存在共同抗原AChR。推测在一些特定的遗传素质个体中,由于病毒或其他非特异性冈子感染后,导致“肌样细胞”的AChR构型发生某些变化,成为新的抗原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AChR抗体,它既可与“肌样细胞”上的AChR相作用,又可与骨骼肌突触后膜上的AChR(交叉反应)相作用。增生的胸腺的B细胞还可产生AChR抗体并随淋巴系统循环流出胸腺,通过体循环到达神经-肌肉接头与突触后膜的AChR发生抗原抗体反应。AChR抗体的IgG也可由周围淋巴器官和骨髓产生。另外,家族性重症肌无力的发现以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lc antigen,HLA)的密切关系提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 流行病学
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同南方发病率较高。
胸腺: 8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重量增加,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增多;10%~20%合并胸腺瘤。
神经-肌肉接头:突触间隙加宽,突触后膜皱褶变浅并且数量减少,免疫电镜可见突触后膜崩解,其上AChR明显减少并且可见IgG-C3-AChR结合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等。
肌纤维:肌纤维本身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少数患者肌纤维和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涧,称为“淋巴溢”。慢性病变可见肌萎缩。
4. 临床表现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小至数个月,大至70~80岁。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20~40岁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40~60岁发病者以男性多见,多合并胸腺瘤。少数患者有家族史。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精神创伤、全身性疾病、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有时甚至可以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
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肌肉连续收缩后出现严重无力甚至瘫痪,休息后症状可减轻。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波动现象称之为“晨轻暮重”。
受累肌的分布和表现: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多以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最先受累。肌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范围逐步扩大。首发症状常为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如上睑下垂、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运动明显受限,甚至眼球固定,但瞳孔括约肌不受累。面部肌肉和口咽肌受累时出现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连续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说话带鼻音、发音障碍。累及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时则表现为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四肢肌肉受累以近端无力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常。
重症肌无力危象:指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需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口咽肌无力和呼吸肌乏力者易发生危象,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手术(包括胸腺切除术)、精神紧张、全身疾病等。心肌偶可受累,可引起突然死亡。大约10%的重症肌无力出现危象。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这是重症肌无力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
病程特点:起病隐匿,整个病程有波动,缓解与复发交替。晚期患者休息后不能完全恢复。多数病例迁延数年至数十年,靠药物维持。少数病例可自然缓解。
成年型(Osserman分型)
Ⅰ 眼肌型(15%~20%):病变仅限于眼外肌,出现上睑下垂和复视。
ⅡA轻度全身型(30%):可累及眼、面、四肢肌肉,生活多可自理,无明显咽喉肌受累。
ⅡB中度全身型(25%):四肢肌群受累明显,除伴有眼外肌麻痹外,还有较明显的咽喉肌无力症状,如说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但呼吸肌受累不明显。
Ⅲ急性重症型(15%):急性起病,常在数周内累及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肌无力严重,有重症肌无力危象,需做气管切开,死亡率较高。
Ⅳ迟发重症型(10%):病程达2年以上,常Ⅰ、ⅡA、Ⅱ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Ⅲ型,常合并胸腺瘤,预后较差。
Ⅴ肌萎缩型:少数患者肌无力伴肌萎缩。
约占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的10%,大多数病例仅限于眼外肌麻痹,双眼睑下垂呵交替出现呈拉锯状。约l/4病例可自然缓解,仅少数病例累及全身骨骼肌。
新生儿型:母亲患MG,约有10%可将AChR抗体IgG经胎盘传给新生婴儿而使之产生肌无力。患儿出生后即哭声低、吸吮无力、肌张力低、动作减少。经治疗多在1周至3个月缓解。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出生后短期内出现持续的眼外肌麻痹,常有阳性家族史,但其母亲未患MG。
少年型:多在10岁后发病,多为单纯眼外肌麻痹,部分伴吞咽困难及四肢无力。
肌无力危象
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根据不同的原因,MG危象通常分3种类型:①肌无力危象大多是由于疾病本身的发展所致。也可因感染、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月经、分娩、手术、外伤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吞咽和咳痰无力,呼吸困难,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等症状。②胆碱能危象见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溴吡斯的明”的患者,或一时服用过多,发生危象之前常先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泪、皮肤湿冷、口腔分泌物增多、肌束震颤以及情绪激动、焦虑等精神症状。③反拗危象“溴吡斯的明”的剂量未变,但突然对该药失效而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也可因感染、电解质紊乱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
以上3种危象中肌无力危象最常见,其次为反拗性危象,真正的胆碱能危象甚为罕见。
血、尿、脑脊液检查正常。常规肌电图检查基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ating nerve electric stimulation,RNES):为常用的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方法。应在停用新斯的明17小时后进行,否则可出现假阴性。方法为以低频(3~5Hz)和高频(10Hz以上)重复刺激尺神经、正中神经和副神经等运动神经。MG典型改变为动作电位波幅第5波比第1波在低频刺激时递减10%以上或高频刺激时递减30%以上。9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低频刺激时为阳性,且与病情轻重相关。
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re electromyography,SFEMG):通过特殊的单纤维针电极测量并判断同一运动单位内的肌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是否延长来反映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功能,此病表现为为间隔时间延长。
AChR抗体滴度的检测: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85%以上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血清中AChR抗体浓度明显升高,但眼肌型患者的AChR抗体升高可不明显,且抗体滴度的高低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胸腺CT、MRI检查:可发现胸腺增生和肥大。
其他检查:5%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T3、T4升高。部分患者抗核抗体和甲状腺抗体阳性。
MG患者受累肌肉的分布与某一运动神经受损后出现肌无力不相符合,临床特点为受累肌肉在活动后出现疲劳无力,经休息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可以缓解,肌无力表现为“晨轻暮重”的波动现象。结合药物试验、肌电图以及免疫学等检查的典型表现可以作出诊断。另外,还应该行胸腺CT、MRI检查确定有无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并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免疫学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下述试验有助于MG的诊断:
疲劳试验(Jolly试验)
嘱患者持续上视出现上睑下垂或两臂持续平举后出现上臂下垂,休息后恢复则为阳性。
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
新斯的明(neostigmine)试验:新斯的明0.5~1mg肌肉注射,20分钟后肌无力症状明显减轻者为阳性。可同时注射阿托品0.5mg以对抗新斯的明的毒蕈碱样反应(瞳孔缩小、心动过缓、流涎、多汗、腹痛、腹泻和呕吐等。
腾喜龙(tensilon)试验:腾喜龙10mg用注射用水稀释至1ml,静脉注射2mg,观察20秒,如无出汗、唾液增多等不良反应,再给予8mg,1分钟内症状好转为阳性,持续10分钟后义恢复原状。
7. 鉴别诊断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为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自身抗体的靶器官为周围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和ACh囊泡释放区。多见于男性,约2/3患者伴发癌肿,尤其是燕麦细胞型支气管肺癌,也可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需与重症肌无力鉴别。此病患者虽然活动后即感疲劳,但短暂用力收缩后肌力反而增强,而持续收缩后又呈疲劳状态,脑神经支配的肌肉很少受累。另外,约半数患者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出现口干、少汗、便秘、阳痿。新斯的明试验可阳性,但不如重症肌无力敏感;神经低频重复刺激时波幅变化不大,但高频重复刺激波幅增高可达200%以上;血清AChR抗体阴性;用盐酸胍治疗可使ACh释放增加而使症状改善。这些特征可与重症肌无力鉴别。
肉毒杆菌中毒:肉毒杆菌作用在突触前膜阻碍了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功能,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脑神经损害和骨骼肌瘫痪。但患者多有肉毒杆菌中毒的流行病学史,新斯的明试验或腾喜龙试验阴性,与重症肌无力不同。
肌营养不良症:多隐匿起病,症状无波动,病情逐渐加重,肌萎缩明显,血肌酶明显升高,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抗胆碱酯酶药治疗无效。
延髓麻痹:因延髓发出的后组脑神经受损出现咽喉肌无力表现,但多有其他定位的神经体征,病情进行性加重无波动,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抗胆碱酯酶药治疗无效。
多发性肌炎: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多伴有肌肉压痛,无晨轻暮重的波动现象,病情逐渐进展,血清肌酶明显增高。
1. 胸腺治疗
胸腺切除:可去除患者自身免疫反应的始动抗原,减少参与自体免疫反应的T细胞、B细胞和细胞因子。适用于伴有胸腺肥大和高AChR抗体效价者;伴胸腺瘤的各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年轻女性全身型MG患者;对抗胆碱酯酶药治疗反应不满意者。约70%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或治愈。
胸腺放射治疗:对不适于做胸腺切除者可行胸腺深部60Co放射治疗。
2. 药物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抑制ACh的水解,改善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增加肌力。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以能维持日常起居为宜。
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成人每次口服60~120mg,3~4次/日。应在饭前30~40分钟服用,口服2小时达高峰,作用时间为6~8小时,作用温和、平稳,不良反应小。
溴新斯的明(neostigmine bromide):成人每次口服15~30mg,3~4次/日。可在餐前15~30分钟服用,释放快,30~60分钟达高峰,作用时间为3~4小时,不良反应为毒蕈碱样反应,可用阿托品对抗。
辅助药如氯化钾、麻黄碱可加强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AChR抗体的生成,增加突触前膜ACh的释放量及促使运动终板再生和修复,改善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MG。
冲击疗法:适用于住院危重病例、已用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者。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L)1000mg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3~5日,随后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7~10日。临床症状稳定改善后,停用地塞米松,改为泼尼松60~100mg隔日顿服。当症状基本消失后,逐渐减量至5~15mg长期维持,至少1年以上。若病情波动,则需随时调整剂量。也可一开始就口服泼尼松每天60~80mg,两周后症状逐渐缓解,常于数月后疗效达高峰,然后逐渐减量。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初期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危象,应予注意。
小剂量递增法:从小剂量开始,隔日每晨顿服泼尼松20mg.每周递增10mg,直至隔日每晨顿服60~80mg,待症状稳定改善4~5日后,逐渐减量至隔日5~15mg维持数年。此法可避免用药初期病情加重。
长期应用激素者应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如:胃溃疡出血、血糖升高、库欣综合征、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或因有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而不能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者。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周围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脱发,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肝、肾功能受损等。
环磷酰胺:成人口服每次50mg,2~3次/日,或200mg,每周2~3次静脉注射。儿童口服3~5mg/(kg·d)。
硫唑嘌呤:口服每次25~100mg,2次/日,用于类固醇激素治疗不佳者。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减少AChR抗体生成。口服6mg/(kg·d),疗程12个月。不良反应有肾小球局部缺血坏死、恶心、心悸等。
禁用和慎用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巴龙霉素等可加重神经一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奎宁、奎尼丁等药物可以降低肌膜兴奋性;另外吗啡、安定、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普萘洛尔等药物也应禁用或慎用。
3. 血浆置换
通过正常人血浆或血浆代用品置换患者血浆,能清除MG患者血浆中AChR抗体、补体及免疫复合物。每次交换量为2000ml左右,每周1~3次,连用3~8次。起效快,但疗效持续时问短,仅维持1周至2个月,随抗体水平增高而症状复发且不良反应大,仅适用于危象和难治性重症肌无力。
4.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外源性IgG可以干扰AChR抗体与AChR的结合从而保护AChR不被抗体阻断。IgG 0.4g/(kg.d)静脉滴注,5日为一疗程,作为辅助治疗缓解病情。
5. 危象的处理
危象指MG患者在某种因素作用下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须紧急抢救。危象分三种类型:
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为最常见的危象,疾病本身发展所致,多由于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如注射依酚氯铵或新斯的明后症状减轻则可诊断。
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 crisis):非常少见,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患者肌无力加重,并且出现明显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如肌束颤动及毒蕈碱样反应。可静脉注射依酚氯铵2mg,如症状加重则应立即停用抗肌碱酯酶药物,待药物排除后可重新调整剂量。
反拗危象(brittle crisis):由于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而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腾喜龙试验无反应,此时应停止抗胆碱酯酶药,对作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可采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待运动终板功能恢复后再重新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
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最危急的状态,病死率曾为15.4%~50%,随治疗进展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不论何种危象,均应注意确保呼吸道通畅,当经早期处理病情无好转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以减少气管内的分泌物;选用有效、足量和对神经-肌肉接头无阻滞作用的抗生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给予静脉药物治疗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大剂量两种球蛋白;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
重症肌无力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危象的死亡率较高。
可能使重症肌无力加重或复发的因素
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精神创伤、全身性疾病、过度疲劳、女性生理期前后、妊娠、分娩、吸烟、饮酒、胸腺瘤复发等。
重症肌无力患者慎用药物
抗生素类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杆菌酞、多粘菌素、妥布霉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慎用。
降脂药慎用。
非那根、安定、安热静、吗啡、乙醚、麻醉肌松剂、普鲁卡因、氨基甙类药物。
奎宁、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冬眠宁、奋乃静。
箭毒、琥珀胆硷。
胸腺素、卡增舒、秉宁克通、免疫增强剂。
蟾酥及中成药,如:六神丸、喉疾灵等、珍珠层粉。
不要随便给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服用市面出售的各种自称含有增强免疫作用的口服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肌无力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