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了,能用点药控制一下控制近视发展有效手段吗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但是,仔细观察一下周边生活的人群,会发现近年来戴眼镜的近视患者已明显增多,尤其是在学生中。孩子出现近视之后家长都很着急,通常很多家长首先都会选择带小孩到医院检查配镜。

  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增长

  大多数近视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的综合作用,如果父母是高度近视(近视六百度以上,亦可隔代遗传),那么小孩的基因中就可能存在近视因子,容易造成近视眼。其次用眼不当,照明不足,长时间用眼,玩电脑,看电视等也是造成近视的原因所在。

  从医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近视的机理有几种:一是由于眼轴增长或眼角膜曲率变陡,而眼轴增长和眼角膜曲率变陡的根本原因至今尚未弄清。二是角膜与晶状体的屈光力增强。眼球中的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睫状体中睫状肌的收放可改变晶状体曲度,引起屈光力的改变,如果睫状肌持续痉挛,过度调节,就会出现近视。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近视的方法,而矫正近视的方法主要有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普通隐形眼镜和手术治疗。控制近视的方法目前被临床普遍认可的就是现代角膜塑形镜,尤其是对18周岁以下,近视度数正处在快速增长期而又不能进行准分子手术的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在睡梦中矫正视力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根据近视患者的角膜几何形态和近视屈光度数而设计的一种特殊的硬性角膜接触镜,是高度透氧并有塑形功能的隐形眼镜。通过夜间配戴,配戴后镜片内表面与角膜外表面之间夹着一层分布不均的泪液,通过泪液的流体力学效应将角膜中央上皮细胞向中周部(外)拉。同时,闭眼和眨眼动作所产生的合力作用,可慢慢改变角膜形态,逐步降低近视和散光度数,最终获得全天清晰的裸眼视力,白天可恢复清晰的裸眼视力。普通的近视眼镜是白天戴,晚上睡觉时取下来。而角膜塑形镜则正好相反,

  晚上睡觉的时侯戴,白天取下。可免除配戴眼镜的不便,也不会影响学习、运动以及工作的需要。在青少年时期,长时间配戴可以起到延缓近视发展、控制近视的目的。

  角膜塑形镜与手术治疗方法的矫正原理相同,但在适用人群上则有所不同。前者更适用于青少年,在近视矫治对象上有很好的互补性。角膜塑形镜是可逆的和无创的,手术是一次性治疗近视。

  角膜塑形镜的矫正治疗分为治疗期和维护期,第一个月为治疗期,每天晚上配戴8~10小时,一个月左右视力达到稳定,进入维护期,以后就根据验配师的检查,看具体情况,可相应缩短配戴时间,低度数的也可以隔夜配戴。等成人后,视力稳定,根据个人需要,选择继续配戴或换框架眼镜。

  安全使用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和软性隐形眼镜在材料、矫治效果、镜面设计上存在不同之处。角膜塑形镜的摘戴和护理与软镜也不完全一样。软镜护理液可以直接接触眼睛,硬镜如采用博士顿护理产品的,要用凉开水冲洗干净,然后再配戴;软镜配戴时可以戴在巩膜上,通过转动眼睛调整镜片位置,硬镜配戴时一定要戴在角膜上。软性隐形眼镜与硬性隐形眼镜护理方式一般不通用,不可互换使用。

  如何安全使用角膜塑形镜呢?1.生病或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暂停配戴角膜塑形镜。2.切勿用自来水冲洗镜片,须使用凉白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镜片。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眼部红、畏光、流泪等异常不适,请及时联系验配医师或复诊。4.戴镜时不要揉眼睛,摘镜前一定要用舒润液,确定镜片有活动后方可摘镜。5.不要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下使用。同时,镜片护理时也应注意:1.镜盒需每日清洗,护理液需每日更换,镜片需及时彻底清洗、消毒。2.护理产品均在开瓶90天后必须弃用,更换。3.夏季镜片和护理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4.每次复查需带镜片定期检查,以保证使用安全。

  清晰视力、无视觉疲劳有助于眼健康,减缓近视发展。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要时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2.照明亮度以40瓦护眼灯亮度为佳,光源位于左前上方投照桌面。3.精细用眼30分钟,出现眼酸、胀,视物模糊时为视疲劳,应立即休息10分钟。4.休息以远

大量研究表明近视与遗传有关

1961年,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的中小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视力普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这一组调查数字,使当时的许多人意识到,保护中小学生视力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然而那个年代乃至之后的很多年,中国人对近视的深入了解都不多,人们只能把近视的原因归咎于一些表象。比如把容易引起眼睛不适的阅读习惯当成近视原因——长时间阅读、昏暗光线下阅读、车上阅读等;比如把物理损伤当成近视原因——人们认为电视荧屏的射线会损伤眼睛;比如把用眼习惯当成近视原因——人们认为近距离看书会使眼睛缺乏远视锻炼。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意识到人体的一些表现往往是由基因决定,而不是环境塑造的。这时候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也有一种“近视基因”,只要你身体携带了自然就会患近视?如果这种猜测是对的,那么近视者的子女应该更容易患近视。调查数据证实了这一推断: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研究者做了非常多的调查,绝大多数都显示双亲有近视的子女更容易近视,将这些结论综合起来可知:如果父母两人都是近视,子女也会是近视的可能性高达33%~60%;如果父母只有一方是近视,子女近视的可能性降低到23%~40%;如果父母两人都不近视,则子女近视的可能性只有6%~15%。

针对双胞胎的研究更有说服力。我们知道,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因完全相似,而异卵双胞胎遗传基因不同,如果同卵双胞胎都患近视的比例显著大于异卵双胞胎,那么说明遗传基因对近视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我国上海的眼病防治专家胡诞宁在1980年发表的论文指出:他们对上海静安区中小学生中49对有近视的同卵双生子和33对有近视的异卵双生子进行比较,发现双生子同患近视的比例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双生子之间近视度数的差异前者显著低于后者,说明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基因有密切关系。2001年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科研人员对226对同卵孪生成年人和280对异卵孪生成年人的研究,以及丹麦研究者对53对同卵孪生成年人和61对异卵孪生成年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这些研究说明,人体内的确有某个“近视基因”,如果你有这个基因,则可能会近视;如果没有,那么无论怎样“不健康用眼”也不会近视。但是对“近视基因”的研究还没有大的突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控制近视发展有效手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