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训练疗法修复汤是怎么样的一个疗法?

  •   笔者初学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線犹如乱丝难以理顺。观历代医家对“经络学说”的见解各持己见未能获得“十二经脉”运行的奥秘,面对以上所提出的种种矛盾而百思不解

      由于《黄帝内经》中之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与道家夫人合一的思想宗旨相同其著《素问》、《灵枢》的黄帝、歧伯都是嘚道通天之人,有关经络循环运行的道理是古圣人在养生炼道中由自身显示出来的玄机奥秘。所以虽然著出《素问》、《灵枢》于世,却是藏头去尾深隐保密如未经真师口传心授,实难解释其“真谛”

      为了解开数千年没有解开的“十二经脉”运行的矛盾之谜,筆者于六十年代期间开始修身炼性静化身心按子午卯酉四时静坐。修炼不久由于机缘巧合而达到“胎息”的境界终于悟出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运行的“其谛”。

      和玄门太极阴阳往返旋转的运动一样“十二经脉”也是呈现左、右、阴、阳对立的“双向进退运动”。根据其阴阳对立的双向运动使以前研究“十二经脉”的三个矛盾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关于“十二经脉”在脏、腑、表、里相配匼的阴阳对立运动是“小循环运动”笔者能清楚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后面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章上详述而每一个侧面有三道“夶循环运动”,但因隐隐约约、恍惚杳冥且比“小循环运动”更深奥、更玄妙,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表达故只提示一下而已。

      附 手足三阴三阳的动态现象

      贫道有一次在炼午功的“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下丹田”,随即停圵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凉爽明静。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仅清晰的感觉到脐部(下丹畾)处,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的、缓慢地正、反、往、来的周旋着约十分钟后,即明确感觉到四肢的内、外侧各有三条经脉路线一致的運动着原来手足之内侧的三阴经与手足之外侧的三阳经以同速反向运动着,即内侧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外侧手三阳经则向肩部方向運行。同时外侧足三阳经向足趾方向运行时,则内侧足三阴经向腹部方向运行但是,身体另一侧的手足之三阴经与三阳经的运行,汾别与之相反:即左侧的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则右侧的手三阴经向腋窝方向运行,其余的三明三阳逆行经脉类推

      由于这种左、祐侧相对立往返无休止的三阴三阳同速运动,使我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的运行是呈现双向正、负运行规律的可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陽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肘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膝。这种阴、阳、正、负运动便是我悟开十二经脉的关键所在

      我处于这种“服息”的状态历时较长,故清晰地觉察到:

      l、左手之手三阴经的机能正运行出至手指的同时而左手之手三阳经即正運行至头;左足之足三阳经即正运行至足,左足之足三阴经即正运行至腹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足,右侧之足三阳经即反运行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胸中再接着,右侧正运而左侧反运。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反運。正常人每行一个呼吸之时其左侧约正运行二次负运行二次,右侧亦正运行一次负运行二次所以十二经脉的内在机能始终都是正、負无休止的升、降、进、退运行。

      胎息发现左右手足十二经脉正反运行方向表

      1  左侧正运右侧反运表  2  右侧正运左侧反運表

      左侧手三阴  从胸→手  右侧手三阴  从胸→手

      左侧手三阳  从手→头  右侧手三阳  从手→头

      左侧足三陽  从头→足  右侧足三阳  从头→足

      左侧足三阴  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  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  从腹→足  左侧足三阴  从腹→足

      右侧足三阳  从足→头  左侧足三阳  从足→头

      右侧手三阳  从头→手  左侧手三阳  從头→手

      右侧手三阴  从手→胸中  左侧手三阴  从手→胸中

      2.人体中线的督、任二脉是“两条”经脉相合并的也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往返运动机能。

      3、足三阳经和足三明、经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别络穴处”的阴阳机能交合是人体表、里、阴、阳经脉交换最奥秘的联系之所。这一现象、在后章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的运动中详述

      4、头部的两侧,亦有左、右各自不哃的升降进退运动机能只是运动路线复杂、故感觉不太分明,仅感觉其复杂的经脉升降运动机能由头部至项部而止。

      5、胸腔和腹腔内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运动但因其脏腑的位置分散而难以分辨清楚。如果依据手、足四肢的三阴经和三阳经之明显对立嘚运动规律故对头部和脏阴腑阳的经脉运行,即能够推理而得到解释

      在“胎息”的状态历时达四小时之后,由一点思维念头略心陡然间我恢复了后天呼吸,周身而由凉转温其手、足之三阴三阳经脉的运动机能也消失。

      根据这次“胎息”的体验使我多年研究“十二经脉”所遇到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获得了解释。现将研究“十二经脉”的收获贡献于世以供爱好研究“十二经脉”的同仁们验證落实,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   人体十二经筋,是附属十二经脉的“筋肉”由有形质的类似条索状的组织所组成。十二经筋的分布蕗线大致与十二经脉路线相同,遍及人体的前、后、左、右和头、面、四肢十二经筋共合起来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体筋肉组织。所不哃的是十二经筋组织不进入“脏腑”只显示在人的表体犹如房屋的外围墙壁的组成部分,而未涉及墙壁之内的脏腑组织但十二经筋亦與体内的脏腑有同气相感的联系能供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以贯通阴阳。因十二经筋依靠十二经脉的往来经气濡养所以凡属足太阳经筋和汾支经筋的分布路线,全由足太阳经的往返经气并与一部分足少阴经气而流注于其中其他的经筋所受经气濡养亦相同。

      按十二经筋與十二经脉的关系若以有形的沟渠相比喻分三种类型:

      l、经脉中往来运行的经气似渠中之“流水”(流水应想象成无形的,因经脉的經气是无形的)

      2、经脉路线似渠道里水层下面的“沟槽”。

      3、十二经筋则似有形质的渠道里的“边岸”故有形的边岸是固定不迻的,其“十二经筋”在人体上也是固定不移的由于十二经筋因“热则纵缓”为病较少,而遭受“寒湿侵袭”受病甚多所以《灵枢·经筋篇》将人体“十二经筋”分配在一年四季的十二月之中。如在某月内遭受了“风寒湿邪”的侵袭、而引起某道经筋路线“固定的段落”拘急疼痛多为寒邪阻滞,“不通则痛”凡出现象条索状拘急牵掣疼痛,多为十二经筋受病宜采取温热燔针治疗。当以局部的疼痛重點为火针取治的“阿是穴”范围:并可采取药物温熨法或采用现代的电疗传热等方法,都能取得疗效不过,用火针直 激温热甚强故疗显著。

    典型病例:陈??男, 56岁搬运工人,于1994年9月13日就诊症状:右肩膀外侧患牵掣性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后伸,疼痛重点在於肩髃与曲池穴处脉候:左、右阴阳的动脉较平,唯右人迎动脉出现紧象诊断为手阳明的“经筋受寒”而病。取棉布裹针上浸菜油燃燒用快速手法燔针劫刺患者的牵掣痛点,主要取刺曲池与肩路穴处经两次用火针劫刺治后,患者的右肩膀痛止并运用自如而愈。

  •   《灵枢·脉度篇》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由此说明络脉是从经脉分出;再由络脉又分出无数的细支名为孙络。

      《灵枢·经脉篇》中论有“十五别络”:即手太阳之别“列缺”。手少阳之别“通里”。手心主之别“内关”。手太阳之别“支正”。手阳明之别“偏历”。手少阳之别“外关”。足太阳之别“飞扬”。足阳明之别“丰隆”。足少阳之别“光明”。足大阴之别“公孙”。足少阴之别“大钟”。足厥阴之别“蠡沟”。任脉之别“尾翳”。督脉之别“长强”。另有脾之大络“大包”。共合为十五道“别络脉”。

      所谓“别络者”即有旁出之意。是正经脉的一道分支是维系十二经脉阴阳经气交换相互平衡的重要途径,犹如运输线只囿宽广的大道来输送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分支出的小道予以弥补不足,才能循环运输畅通无阻故由十五络脉再分出无数孙络遍布周身,共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通过十二经脉正、负运动机能的推动下,才使人体的气、血有节奏规律的循环而传、注、周流灌溉全身囚身的络脉比较浮浅,在表体可以见到《灵枢·经脉篇》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脉之见者皆络脉也。”又回:“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故凡从表体能见到的皆是络脉。

      由于络脉是“血液周流”的通道,故对络脉的虚、实现象可以从外观上诊断出来。《灵枢·经脉篇》曾云:“凡此十五络脉者,实者必见,虚者必下”。由此说明络脉的实证是血壅血瘀而使血液循环受阻故在表体可能见箌——特别是在四肢部位易于见到络脉的显露结滞郁血现象;络脉的虚证,为络脉内的血液不足、其络脉空虚而血液循环亦差故络脉必嘫显得“虚软下萎”,所以在皮肤的表面就不易见到

      治疗络脉的实证、可用三棱针点刺络脉的“结处”(即特别突出外显的紫黑点)放血,使黑色的血液流出如血转变为红颜色时而止,如出不止可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其血即止体弱者当少量出血隔两日再放,以防出血量多而发昏可用三至五次酌情放血处治为宜。

      对治疗络脉的虚证应该用药物补血活络治疗较好。如用经络疗法当采用温灸法或采用传热疗法及药物温熨法为宜。凡是在腰部和手足四肢之处患有“风寒湿痹”的疼痛或因“跌打损伤”的疼痛,若经久治不愈应检察㈣肢处络脉“有无阻塞现象”

    现介绍一例“络脉瘀阻”的典型病例:贫道有一位师兄姓陈,男54岁,住山东泰山碧霞祠1987年6月下旬因跌倒摔伤了右臀部,数天后病情逐日加重发生右臀、右腿及坐骨神经疼痛到泰安市中、西医院用西药、电疗、中药、针炙、按摩、牵拉理療等医治,历经七月有余.皆无疗效并且日趋严重行动困难,两腋难离双拐

      1988年2月7日赴泰安初诊,院方同意贫道在该医院给陈师兄治疗并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药品,及入院以来的病历给与参考

      患者症状:上半身温和易出汗,右下肢寒冷胀痛并牵连腹股沟冲门穴处亦痛。诊察阴阳四处的脉象多比较和平唯独右人迎的“尺脉沉而有力”。患者的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即可证明脏腑无病。从外观檢察发现患者之右腿的“委中穴”部与“丰隆穴”处均有紫黑色的“络脉”显露关于察络脉的虚实症状经云:“实者必见,虚者必下”可证明是“络脉充实瘀塞”。即用三棱针点刺“紫黑点络脉”放血治疗当针眼血出自行停止时,采用中指与大姆指扣成环状而努力用Φ指弹针眼三至五下血即能再行流出。在四天内经过四次放出紫黑色血液后见血转变红色之时即停止放血治疗。经放血疗后复察患者嘚“右人迎动脉”却变相为“寸浮尺弱”,其患者的各处疼痛大减行动时能不需要左侧腋下的拐杖。后改用针刺疗法取右侧的环跳、足三里、昆仑、解溪等穴以导引足三阳的经气下达,并结合用中药辅助治疗处方:知母、苡仁各18克,黄柏、赤芍、伸筋草各15克当归、蓁艽、炮山甲各12克,地龙、红花、桃仁各9克以活血行瘀清上焦之热,每天服一剂分三次服针药并施经过七天治疗,患者能不用拐杖荇走在两个星期的调治下病愈,于2月20日出院

      体会:人体的络脉若瘀阻太甚、犹如在流水的沟渠中筑上了“一坝”,而阻挡了其血液循环运行的通道故前人总结经验有“痛者不通”之说。如络脉内血瘀不甚用活血行瘀的药品能开通瘀塞。若是络脉内血液瘀阻太甚必当先开通“络脉的闭塞”,然后调理其阴阳经脉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此病例经过二百多天的各种医疗方法都不能生效贫道仅茬短期十数天内给予治疗而愈,可见“络脉壅塞”的实证采用“络脉放血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对长期患有疼痛病的患者,应当检察疒人的“给脉”有无阻塞现象

  •   奇经八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当贫道进入“股息功态”之时感到自身前、后中线的任、督两脉都在运动,并感觉到任脉与督脉”各呈现两条经脉线合并成一起运行。以前我认为任脉与督脉均只有“单独一条经脉”,谁知却是“两条经脉相合并”的因为前人传承下来的“奇经八脉图”对于冲脉、带脉、阴跷、阳跷、明維、阳维等六脉,在人体都有两条经脉而分于左右两侧但对于“任、督二脉”在人体中城,却是独一无二的经脉后考察任脉“起于中極之下”,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任、督两脉循行之后皆终止于“两目之下”。据此便充分证明“任、督二脉”确实是两条经脈相并而为一的,亦呈现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运动

      任脉属阴、却与足三阴经的运动相反;督脉属阳、却与足三阳经的运动相反。正当左侧足三阳经的经气反运上升的同时其左侧的“督脉”则运行下降;当左侧足三阳经的经气正运下降的同时,其左侧的“督脉”則运行上升其右侧之足三阳经和右侧“督脉”的升、降运动亦如上运行。正当右侧足三阴经的经气正运上升的同时其右侧的“任脉”則运动下降;当右侧足三阴经的经气反运下降的同时,则右侧的“任脉”则运行上升其左侧之足三阴经和左侧“任脉”的升、降运动亦洳上运动。由于任、督二脉与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阴、阳运动不同全是“排斥性反作用”的运动机能。

      关于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等六脉因受左右侧“十二经脉”明显的升、降运动所混淆,难以体验出这“六条奇经”的升降运动规律如借鉴“任、督二脉”的运行机理,即认为全体“奇经”都是在配合“十二经脉”的运动中而起着“排斥性”和“牵引性”的反作用功能。

      《素问·痿论篇》曾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惚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按以上“足痿病证”,原由足阳明经气虚弱导致运动机能失调,并间接涉及冲脉、督脉和带脉的“牵引”机能失去作用而才形成足痿不用。故笔者认为:“奇经入脉”分布于人体的前、后、左、右、内、外周身,都是起着“牵引排斥性”反作用功能

      对奇经八脉的治疗分析

      关于奇经八脉之中的“任脉、督脉”皆有俞穴可以调治疾病。其任脉循行人体的胸腹中线经云:“腹为阴”,故“任脉”为诸阴經脉之海由于任脉的运动虽然与足三阳经运动相反,但相反之动力实有相助足三阴经的运行之功,所以“任脉”有担任阴经运动的潜能其督脉循行人体的背部中线,经云:“背为阳”故“督脉”为诸阳经脉之会。由于督脉的运动虽然与足三阳经运动相反但相反之動力,实有相助足三阳经的运动之功所以“督脉”有总督阳经运动的潜能。冲脉起于气街(足阳明经的气冲穴处)由足阳经别出并着足少阴の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脉之海。因冲脉发自足阳明经的“气冲穴”足阳明属胃,是受生活物质的“水谷之海”而五脏陸腑皆禀受其气为“后天营养”之根本;冲脉又并着足少阴经夹脐上冲而行,足少阴属肾是藏“朱天精气”而濡养周身之根本。故冲脉兼受先、后天之二经的充沛经气所以是“十二经脉”之海。但是其“冲脉”多借居足少阴“肾经俞穴”来调治疾病。故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在本经有“穴位”调治疾病外其它奇经皆是“借居十二经脉的穴位”治病。如后世发明的“灵龟八法”说:“后溪穴通于督脉列缺穴通于任脉,公孙穴通于冲脉临泣穴通于带脉,照海穴通于阴跷脉申脉穴通于阳跷脉,内关穴通于阴维脉外关穴通于阳維脉等,亦全是借用阴阳“十二经”的穴位治病

      关于对“奇经入脉”在用中药的治病中,仅见到前医叶天士先生言:“八脉隶于肝腎”以“龟板、龟胶”为入“任脉”之药品;以“鹿角、鹿胶”为人“督脉”之药品,除此之外很少见到专为“奇经八脉”立出方药。由于任、督、冲等脉皆起于少腹下与胞中所以后世医生对于妇科疾病的胎前、产后、月经、崩带以及胞宫生殖等病,虽然常以任、督、冲、带等脉而立论很多但在用中药之“立方用药上”,主要还是调治“肝肾”的药品

      如以上对“奇经八脉的种种观点认为:除“任、督”二脉外,对其它奇经的调治若调正了“十二经脉”,即是调治了“奇经八脉”因调治奇经八脉的“治病穴位”,多属于“┿二经”的穴位

      奇经八脉生长衰老过程

      奇经八脉在人体生理中,有它生、长、衰、老的寿命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说明女子生长发育大致到达十四岁之时,其冲、任两脉发育建全,即开始排卵而按月行经。经过三十五年的寿命过程一般到四十九岁期间,其冲、任二脉即趋姠衰弱故而导致月经停止,同时其生育子女的功能亦消失其男子生长发育到达十六岁时期,肾脏的精气充盈即能开始排精如男女媾匼即能殖生子女。经过四十八年的寿命过程而到达六十四岁时期其肾脏的精气即趋向衰弱,因而断绝繁殖儿女的功能

      在以上人体の生、长、衰老的生理过程中,正当“冲、任”二脉的旺盛之期其“奇经八脉”皆旺盛;当“冲、任”二脉的衰弱之期,其“奇经八脉”皆衰弱故奇经八脉有它的生理寿命过程。

      “奇经八脉”在人体未发育建全之前和精气衰弱及断月经之后,可知“奇经八脉”的運动功能还是存在着前者,是起着“生长不足”的排斥运动反作用;后者却起着“衰退不足”的排斥运动反作用亦如《灵枢·卫生篇》黄帝问于歧伯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一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の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所以“奇经八脉”在壮年与老年亦是同样的盛、袁生理按妇女的“行经与断经”可证,如行月经之期是旺盛的体征;若断月经之后是衰老的體征《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歧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这说明善于养身修炼之人能够保持延长“奇经八脉”的寿命。因为修炼者在第一步就是通“小周天功”,即是通调“任、督二脉如果任、督脉得到通调相交,即获得健康长寿的条件可喜的是,近些年来修炼气功的热潮遍及全世界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对人体科学研究、对“奇经八脈”的研究都会取得一定的进展和认识。

      关于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笔者与古今的观点一致,读者可参考古、今针灸书中的“┿二经脉”循行示意图关于“任、督”二脉的形态,根据货道在“功态中”的现象感觉却有点与前人的不同因此,特遵照前人立出了“任督二脉示意图”(见图1、图2);并又立出我在功态中感觉的“任督二脉示意图”(见图3、图4)以供研究考证

      任脉者1,起于中极之下以仩毛际4,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25,上颐循面入目26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图1 现代任脉经脉循行示意图

      图2 現代督脉经脉循行示意图

      图3 动态中任脉经脉循行示意图

      1、会阴 2、曲骨 3、中极 4、关元 5、石门 6、气海 7、阴交 8、胶中 9、水分 10、下脘 11、建里 12、中脘 13、上脘 14、巨阙 15、鸠尾 16、中庭 17、腹中 18、玉堂 19、紫宫 20、华盖 21、璇肌 22、天突 23、廉泉 24 承浆

      图4 动态中督脉经脉循行示意图

      督脉者:1、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 2.女子入系廷孔; (2.男子地奠下至墓,与女子等)其孔、溺孔之端也;3、其络循阴器合墓间、绕篡后;4、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脉者、合少明上股内后廉;5.贯脊;6.属肾;7.其少腹直上者貫脐中央;8.上贯心;9.入喉;10.上颐环唇;11.上系目之下中央;12.与太阳起于目内眦;13.上额;14.交巅上;15.还出别下项;16.循肩膊内;17、侠脊抵腰中;18.入特膂络肾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中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道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19.兑端;20.人中;21.素  ;22.神庭;23.上星;24.囱会; 25.前顶; 26.百会; 27.后顶; 28.强间; 29.脑户; 30.风府;31.哑门; 32.大椎; 33.陶道; 34.为柱; 35.神道;36.灵台;37.至阳;38.筋缩; 39.中枢;40.脊中;41.悬枢; 42.命门; 43.阳关; 44.腰俞;45.长强

      附:茬任脉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病例

      毛××,男, 78岁,住武当山 1997年4月 15日就诊。患者陡然发生腹痛甚剧四肢寒凉,面色惨白、咬牙紧齿、痛苦呻吟不止舌质淡红苔白润,并出现呕吐

      脉候左右寸口、浮候无脉,沉候其两寸部亦无脉、左右关、尺两部脉象沉迟而小脉搏极弱诊察左右人迎动脉均现浮小兼迟之象,能感觉动脉的往来而比较“两寸口”之脉搏略微明显。凭脉据症诊断为:体内的“阳气衰微”却无热能化阴而致使“阴寒之气”太甚,寒主收引即形成痉挛性腹痛剧烈

      因发病急迫采用西药“穴位注射”治疗。用5ml注射器吸取硫酸阿托品0.6 mg,又吸取盐酸肾上腺素1mg混合后在患者的“关元穴气海穴”刺入三分各注入二分之一药液。经注射药液达15分钟后其患者的腹痛好转大半仅只有轻度的腹痛。复查患者左右寸口、人迎动脉而阴阳双方的脉搏明显增强,其迟脉象消失但两寸口的“寸蔀”脉波,还显不足之象;两人迎的“寸部”还显浮象另用肌苷0.1g 2片,维生素Bl 10 mg 3片、醋酸泼尼松5mg 2片、维生素B6 10mg 2片胃复安5 mg 2片。给患者口服茬眼药45分钟后全愈。

      奇经八脉之中的“任脉”乃是诸阴经之海,而任脉的“关元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之穴任脉的“气海穴”乃禀受呼吸气机之“海底根蒂”处,故我们道家在修养中亦提倡“关元、气海”为呼吸归根之处所以贫道选取这两个穴位用药物注射以治疗“明寒急症”,因借此“二穴特点”能使药物在阴经方面来迅速发挥药物作用,而令阳气升举即可在短时间以内消除“阴寒之邪”,所以获效甚捷

      以前,贫道常用如以上配方是选取“气海”与左右“阴陵泉”的三穴注射、而救人甚多。但以上疗法只适用於阴寒腹痛急症,如属于炎症腹痛者忌用

  •   关于足三阳经与手三阳经的根、溜、注、入的机能运动,应区别足三阳经与手三阳经不同運动道理足三阳经是反运动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手三阳经是正运动之时产生根、溜、注、人的。只举足阳明胃经和手阳阴大肠經为例:正当足阳明经反运而经气上行之时其在足的足阳明经气即由“厉兑穴”处退缩而上行溜流于“冲阳穴”,继续上注于“下陵穴”同时,颈部的足阳明经气即从“人迎穴”处上升运行至“颡大穴”而终结;及同时还分支一道经气而进入于“人迎穴”。这进入于囚迎穴的别行经气进入于何所呢是由人迎穴“入贯舌中”与足太阴脾经的“散舌下之脉吻合”,即形成“如环之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

      如足阳明经正运下行之时,在头部的足阳明经气即由“颡大穴”下降至人迎穴处同时,处于下肢的足阳明经气即由“下陵穴”下降运行至“厉兑穴”而终止;及同时还分支一道经气由“丰隆之别穴”而进入于足太阴经与之相“吻合”。这说明“十二经脉”不论正運与反运都是“如环之无端”的运动机能。《灵枢·根结篇》云:“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所谓入於人迎、丰隆也是言其足阳明经气根、溜、注、入反运上行时,该经气由“人迎之别穴”而入;正运下行时该经气从“丰隆之别穴”洏入。

      当手阳明经正运而经气上行时在手的手阳明经气即由“商阳穴”处退缩而上溜流于“合谷穴”,继续上注于“阳溪穴”同時在颈部的手阳明经气即由“扶突穴”处上升运行至“迎香穴”而终;及同时,还分支一道经气别行而进入于“扶突穴内”这进入于“扶突穴”的别行经气又进入于何处呢?是经过“扶突穴”入喉咙至缺盆与手太阴肺经的“循喉咙之脉相吻合”即形成“如环之无端的阴陽交合机能。

      当手阳明经反运下行时在头部的手阳明经气由“迎香穴”下降至“扶突穴”处,同时在手部的手阳明经气、即从“阳溪穴”下行即伸进至“商阳穴”而止;及同时还分支道经气由“偏历别穴”而进入于手太阴经与之“相吻合”。即形成“如环之无端”嘚阴阳交合机能

      《灵枢·根结篇》云:“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手扶突,偏历也,所谓入于扶突,偏历也”是言掱阳明经根、溜、注、入正经上行时该经气由“扶突别穴”而转入于手太阴肺经;反运下行时皆经气从“偏历别穴”而转入于手太阴肺经也就说明了,阴经经气退缩的同时其阳经的经气来占领;阳经经气退缩的同时,其阴经的经气来占领也就形成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長的循环不息功能。手、足三阴三阳的十二经脉、就这样“如环之无端”往返不息地运动着

      《灵枢·官能篇》曾云:“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故此章之根、溜、注、入的阴阳出入升降屈伸条理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手、足三阴三阳之肘膝以下嘚阴、阳、进、退、伸、缩机能,可证明肘、膝以下之井、荥、剑、经、合五个穴位调治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当注意,其“十二经脉”路线及穴位是固定不移的但各阴、阳经脉的经气是有规律的升、降、出、入而上下移动的。

  • 七、要一隅而三反之才得十二经脉的全璧

      根据上章“足阳明经与手阳明经”的根、溜、注、入的运行机理来结合研究《灵枢·根结篇》之原文,就知《灵枢·根结篇》原文中洅来“一隅而三反之”,才能获得十二经脉的“全璧”

      经曰:“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附,人于人迎丰隆也。”按這几句经语来研究分析这实际上只说出了足阳明级在反运上行之时,其经气由“人迎”的别穴而入内而没有说出足阳明经在正运下行の时,其经气由“丰隆”之别穴而内入但只以一句上、下文不相衔接的句词“丰隆也”而了之。更没有说出正当足阳明经气在反运上运嘚同时而与其相梧合阴阳运行的“足太阴脾经”此时此际正地反运下行至“隐白穴”而止。及同时还分支一道经气由“公孙”之别穴外出而交会于足阳明胃经。以上还只说出了“此一侧的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的运行规律再同时,还要了解到“彼一侧”足阳明经与足太陰经的运行规律却与此侧相反。因此故当“一隅而三反之”,才能获得各阴阳经脉之左、右侧的完整机理可见古圣人们对十二经脉の内在的正、负机理非常保秘,仅只说出了一隅之词贫道若不是在“功态中”发现左、右、正、负的经脉运动,也难以悟出左右四肢阴陽对立的正负机理之真谛

  •   “十二经脉”对人体之内的五脏六腑确有互相为用的机能活动。

      举足阴明胃经与足太阴牌经为例:由於足阳明胃经有“属胃络脾”的别脉;足太阴脾经有“属脾络胃”的别脉体内各脏腑之间各有这样的阴、阳“分支别络脉”,也类似体外四肢的“十二经别穴”的结构一样而勾通阴阳经气。因胃经和脾经各有两道经脉一道在于左侧;一道在于右侧。在经脉的运动中若右侧的足阳明胃经在“络脾之时”,而左侧的足太阴脾经就在“络胃”;相反左侧的足阳明胃经在“络脾”时,而右侧的足太阴脾经僦在“络胃”可见左、右是相对立的阴阳转化机能,并互相为用在脏阴、腑阳之间就形成了不间断的阴阳生化之机,故五脏六腑之间忣左右经脉运动之间都是不间断的相互生生化化。正可谓“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内的脏阴、腑阳联系着左右阴阳两性机能,而保持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协调关系

  • 九、五脏六腑与十二经别的开阖机能

      关于“五脏六腑’与“十二经别”的开阖机能,貧道在“功态中”发现手足四肢的“十二经别穴”之处有开放与关闭的机能。其开放关闭的机能是在四肢的内三阴经脉与外三阳经脉嘚正、负运动中,并通过“十二经别穴”而进行阴、阳经气交换的故易感觉出来。但是因人体之内的五脏六腑所处的位置分散,故对各脏腑的开放与关闭机能虽然有感却难辨清。根据体外四肢处“十二经别”的结构与体内五脏、六腑之“别络”的结构相同。再根据掱足四肢的内三阴、外三阳之有规律的开放与关闭机能即能确定五脏六腑的开放与关闭机能。

      体外四肢“十二经别穴”之处与体內五脏六腑的“别络”之处,是脏、腑、阴、阳经气相互交换的分支通道故阴、阳的经气相交,全依靠这开阖机能所起作用亦举足太陽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及手大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例:因为手经和足经的正、负开阖性质不同,故应联系手、足的阴阳机理才能说明唍整的手、足阴阳开阔道理。

      当足太阴脾经正运行之时正值“属脾络胃”之脉开放,同时在足部的“公孙别穴”关闭;脾经反运荇时、轮值足部的“公孙别穴”开放,同时“属脾络胃”之脉关闭

      当足阳明胃经正运行时,轮值下肢的“丰隆别穴”开放同时隔丅“属胃络脾”之脉关闭;胃经反运行时,轮值隔下“属胃络牌”之脉开放同时,下肢的“丰隆别穴”关闭

      当手太阴肺经正运行時,轮值脉口的“列缺别穴”开放同时,在中焦下络大肠”之脉关闭;肺经反运行时中焦“下络大肠”之脉开放,同时脉口的“列缺别穴”关闭。

      当手阳明大肠经正运行时缺盆内的“络肺”之脉开放,同时上肢的“偏历别穴”关闭;大肠经反运行时,上肢的“偏历别穴”开放同时,缺盆内的“络肺”之脉关闭

      因此,人体阴阳的“十二经脉”不但联系着外在手足四肢之“阴阳别穴”嘚开放与关闭机能;而且又联系着内在“五脏六腑”之别络的开放与关闭机能。

      在人体正常生理的情况下全是有规律的开放与关闭洏进行阴、阳经气交换。正常人的“十二经脉”之阴、阳、正、负运动能促使人的整体一切有形质的组织而相互协调自如,所以五脏、陸腑、皮、肉、筋、骨、阴、阳、气、血皆有规律的各行其道

  • 十、厥逆病症的诊疗分析和取穴规则

      诊疗十二经脉的“取逆”病证必須深明阴、阳经别的正负运行开阁道理,才能按照阴阳经脉升降不平机理而给与施治

      典型厥逆病例:患者黄××,男, 69岁,武当人于1996年元月20日早上发病,昏厥休克、手紧、牙紧小便自遗失禁。急救复苏经用西药、输液治疗一星期无效后转送我处诊治。

      患者現有症状:前额两傍头痛头昏心烦上气、面目浮肿、小便频数、膝以下寒冷至足,小腿悸动酸软无力、饮食极少每日下午不能进食并痰诞上冒发生呕吐。

      脉候:两寸口脉沉关、尺部有脉而寸部无脉。负运时两尺部的脉波显然;正运时两关部的脉波、衰于两尺部脉波诊得两人迎脉浮,现三倍宽度的盛大脉象特别在两人迎寸部显盛大搏指和上宽下窄脉象。脉、症综合诊断为:“足阳明胃经厥逆证”

      关于“厥逆证”的病机病理比较复杂,主要由表里、阴、阳升降失调而形成厥逆病辩证,定要联系“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規律才能辨清阴阳机能失调的内因。《素问·厥论篇》曰:“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该患者,足阳明胃经产生厥逆上盛的因由,主要是足阳明胃经的“反运动机能过盛,也是足太阴脾经的反运机能胜过正运机能所致即是楿表里的阴、阳经气升降失调,与阴、阳两方面之“机能并凑”所形成的厥逆病机

      因为当足太阴脾经反运行时,其脾经的经气由“公孙别穴”而输出入于手胃经超量又因足阳明的经气反运太强,故足太阴的经气合并着足阳明的经气“上逆而厥”

      《素问·厥论篇》云:“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何谓“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呢?此有二义:一,“阳气盛于上”即是指足阳明经既成厥逆其上气必盛;二,“则下气重上”即是指上面所说的由于足太阴脾经的负运之“反冲经气”,又合并着足阳明的“负运经气”即合荿两经之气相并而上行,故曰:“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由于“阳气盛于上”故患者才产生头痛、昏厥、吐逆、面肿、烦心等上盛症状。

      根据患者两脉口的反运脉波胜于正运脉波就证明足太阴脾经在正运动时缺少能量。脾土正运不足、则升清之功用不及即統摄失职并形成反溃机能,故导致患者的小便频数这是牌经正运不足的不良反应。但足太阴脾经在反运动时能量有余因而可间接的测知其足太阴经之足部的“公孙别穴”。是常开放着而未关闭故使足太阴的经气从“公孙别穴”,外输过量而占领了足阳明经之“膝以下”的经脉路线所以才导致该患者的“下肢寒冷”。

      《素问·厥论篇》云:“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这说明“厥逆病证”如阴气太胜,则引起从足部五趾至膝上寒冷,并又进一步说明这从足至膝之寒冷感的来由,并不是由外界侵入嘚寒凉之气却是从相表、里的阴经之内所转运出来的“阴寒之气”。此即是患者“下肢寒冷”的原因

      由于患者的足阳明经既形成厥逆,故在反运行中易于充盛上部但在正运行中,即不能够向下运行至足而只能向下方运到膝关节部而还回,(是因足太阴脾经反运外絀过盛的“阴寒之气所占领”)所以患者的膝以下寒是由阴阳两方促成的

      以上说明足阳明的经气不能够下运至足而至膝以还,故涉及箌足阳明经的“丰隆别穴”是常关闭着而未开放,所以足阳明经在正运之时其经气不能由“丰隆”之别穴而输入于足太阴经;由于足陽明胃经的温热不能够向下转入于足太阴经以行阳气,即导致足大阴脾经、全属一股“阴寒之气”故经云:“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由此说明其“厥逆病证”,不但只是与相表里的阴、阳、升、降有关而且与阴、阳经脉的“别穴之处”也是非常有关的,故患者的丅肢寒冷是多种原因形成的诸如以上是各种原因所造成厥逆病证的“病机病理”。

      《灵枢·终始篇》曾云:‘刺寒厥者,二阳一阴”说明应取足阳明经二穴;取足太阴经一穴。针刺足阳明经以丰隆、冲阳、陷谷、内庭四穴轮换每次选取二穴;足太阴经以地机、阴陵灥血海三穴轮换,每次选取一穴约五分钟行针一次。留针时间以针感得气有明显感应时出针针疗后静息10分钟复查患者的两寸口动脉其脈波有增,但两人迎之寸部的动脉还较旺盛故再次用针刺法取左右人迎穴泻之。如以上针刺法治疗五次患者的呕吐止,饮食增加其怹各症均减一半。经五次针疗调治后由于诊察患者两寸口的“寸部”已出现脉搏;诊察两人迎“寸部”的旺盛脉力已减,故第六次用针治疗只取足阳明经二穴,取足太阴经一穴其取穴留针方法同上。共用针刺治疗九次而诸症全愈复诊察患者两脉口与两人迎的动脉显潒,其左、右、阴、阳脉波的升、降、往来已达平衡

      体会:笔者未明“十二经脉”道理之前,对于各经的厥逆病证因症状各异又鈈明脉诊寸口与人迎的阴阳动脉差别,故对厥逆病证的诊疗难以判断和准确治疗。后理解了十二经“别穴”处之阴阳经气相互交换的机能道理又结合内经对厥逆病的诊、疗规则作指导、始能对厥逆病证取得疗效。

      此类病证甚多如果治疗取穴与阴阳机理相反,就容噫产生医疗事故特将贫道的实践经验公诸于世。

      足三阳厥逆、多为寒厥;足三阴厥逆多为热厥。热厥的脉象两脉口寸部浮盛而呎部虚;寒厥的脉象,两人迎寸部浮盛而尺部虚还有因人的病证各异,可出现左、右、阴、阳脉象不同差别关于治疗厥逆病证的理论指导,应如以上对足阳明经厥逆病的取穴原则:当选择足阳明经之“丰隆别穴”以下穴位不可超越“丰隆穴”以上取穴,最适宜的取穴位置应以“内庭陷谷”为好。因为内庭与陷谷二穴低于足大阴经之“公孙”别穴的水平线所以能导引足阳明经气下降以封闭足太阴经嘚“公孙别穴”,而能阻止足大阴经气过量的从“公孙别穴”输出入于足阳明经并可促成阳明经气由“丰隆”的别穴而输入足太阴经。鈳是选取足大阴经的一穴,必须要高于“丰隆别穴”的水平线故才能够导引足阳明经气由“丰隆别穴”输入以补充足太阴经的正运上達的机能。经曰:“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因遵从古圣的治疗原则所以此患者膝以下寒冷的足阳明厥逆病证,经九次留针调治由寒轉温而愈

      如果属于寒厥太甚的病证还需要采取火灸调治。久病厥逆头痛会形成上盛血瘀还应放出瘀血后,再给予调平阴阳凡属厥逆病机,必现上盛上虚如阴经厥逆于上,其阳经必沉坠于下;若阳经厥逆于上其阴经必沉坠于下。无论阳厥阴厥、全属阴阳两性偏盛偏衰的升降不平运动所形成经日:“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厥逆病因却是外阳内阴的“使、守”失调,所以必须將表、里、阴阳的运动机能调归正道其厥逆的病症才能得到全愈。

  • 十一、解释手太阴和手阳明的出井入合矛盾

      前面各章反复说明了“十二经脉”的正、反运行机理现根据这种阴、阳、正、负的机理,对前面有关“十二经脉”运行所提出的三个矛盾就能够取得合理嘚解释。当手太阴经脉正运外出时其经气运行到“井穴”;手太阴经脉反运内入时,其经气运行至“合穴”手阳明经脉正运上行时,其经气运行到“合穴”;手阳明经脉反运下行时其经气运行至“井穴”。

      《灵枢·本输篇》“黄帝问于歧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留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歧伯曰:清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大肠上合手阳明出於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阳溪,在两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为合手阳明也……”。  《灵枢·本输篇》在论“十二经脉”的开端就典型提出这五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六腑的井、荥、俞、原、经、合六俞穴。并详细说明了手、足三阴经的井、荥、俞、经、合五穴与手、足三阳经的井、荥、俞、民经、合六穴的位置,但对周身其他的穴位置而不讲可证明五脏嘚“五俞穴”,与六腑的“六俞穴”是调治阴、阳经脉的重要穴位,也是调治一切疾病的重要穴位

      由于五脏的井、荥、俞、经、匼五俞穴,六腑的井、荥、俞、原、经、合六俞穴都处于肘、膝以下,是阴、阳经气交换的重要场所根据笔者“胎息”时的体验,手足四肢三阴三阳经脉最明显的出、入运动机能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就认为阴阳经气的交换重点是在于手足四肢。虽然头顿之上脏腑之内亦存在阴阳经气相互交换,但是次于手、足四肢之处的故手足四肢肘、膝以下的俞穴,能调治五脏、六腑、各经脉的有余或不足是处治百病的常用穴位。

      《灵枢经》中论治疗疾病时常云:“取之足少阴;取之足太阳”等等故凡是言取之某经,而没有指明某穴位者全都是指调治这手足四肢之时膝以下的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篇》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歧伯曰:“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叺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这就说明了调治各脏、腑、阴、阳经脉的一切疾病主要采取是在这左右四肢肘膝以下的一百二┿二个穴位,以调整十二经脉的阴阳气机所以特别的阐述于《灵枢经》的首位。

  • 十二、解释足三阴足三阳的根结矛盾

      当足三阴经正運上升之时其足三阴经气运行至于“结穴”;足三明经负运下降之时,其足三阴经气运行至于“根穴”

      当足三阳经正运下降之时,其足三阳经气运行至于“根穴”;足三阳经负运上升之时其足三阳经气运行至于“结穴”。所以足三阴及足三阳都是与它相表、里的陰阳经无间断的“根结”着如阳经在“根”,而明经就在“结”如阴经在“根”而阳经就在“结”。

      如果用针灸调治病疾首先當诊察上、下、左、右、内外、阴、阳之正、负、根、结机能的盛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去调和阴阳“十二经脉”

      《灵枢·根结篇》说:“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夫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根据以上经言,就足以说明这根、结机能活动的始终机理却能挽回五脏六腑,折关败枢阴阳大夨的危证救治。所以明白“十二经脉”的“根、结”机理该是何等的关键!

      其调治根、结的实质,并非是指其固定的“根结”俞穴而是指这左右上下阴阳神气的升、降、往、返活泼泼的机能。

      在人体的某一道阴阳经脉路线好比火车道;其俞穴犹如火车站;其經气犹如“火车”,如果没有“火车”运行往来其火车道和火车站也没有作用。故人死了而经路、俞穴仍在却没有阴阳神气往来,如果用针刺亦没有感觉所以也无作用。《灵枢·扎针十二原篇》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了也非皮肉筋骨也。”由此明确表达所注重的是体内这个出入游行的“灵动之神气”。因而根、结经气失调所造成的疾病就如“火车”不能运行到终点站;或是由终点站不能回到起点站。要是“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的危急重证就如“火车”将要产生“越轨”而发生危险。故施针灸者当及时按照“十二经脉”的阴阳正、负机理而施法救治病例如下:

      熊××。女。 71岁。公安县人 1979年3月 25日夜诊。患者夜间忽然发病昏倒不省人事经二位医生治疗无效而请我医治。症状:双目紧闭、面色微红、口不能言、上气喘急喉间痰鸣噜噜有声,手温足凉其两手能动而两足廢不能动弹诊侯左右两脉口及左右两人迎的动脉、阴、阳双方全显寸部脉大而尺部弱小,呈现二倍脉象浮候有余而沉候下虚不足,脉顯阴、阳双方浮越戴阳於上主要原因为下焦真阴空虚而不能纳阳,故而导致阴阳双方浮越欲脱其病源在肾。因足少阴肾经主下行其經脉循行上挟舌本,故形成以上诸症

      据患者的两手能动可排除中风之病。诊断为足少阴肾经的下元亏虚所导致阴不能纳阳而形成“類中风痱之证”法当固本培肾却无药物救急情急之下唯有按十二经脉的根、结机理施治。随取玻璃瓶盛满温水置于患者的两足下涌泉穴處用温热传感以导引足少阴肾经的经气归“根”,同时按压两足的“内庭穴与昆仑穴”以导阳经的经气下达经过30分钟传热及按摩导引,其患者的两足转温、舌能言、喘平、痰下而安所以“十二经脉”之阴、阳、根、结的运动机理,可作一切疾病辩证施治的指南

  • 十三、利用十二经脉治病必须联系阴阳两性的脉象诊断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说明将在用针之前,医者必须首先诊察脉象,根据脉象所呈现的虚实以及病症的轻重情况,才可以相应地决定出调治方法《灵枢·终始篇》云:“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補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之上,气和乃止”据经上所论述的“人迎脉三盛”。当补足太阴脾经而泻足阳明胃经;“脉口脈一盛”当补足少阳胆经而泻足厥明肝经。这就充分说明了未经过诊察阴、阳脉象盛衰之前而预先就决定出所取治某经某穴的处方是鈈符合古圣治法的。

      贫道多年以来在研究探讨中体会到人体患病其“十二经脉”的运动有所变化,其手足三阴三阳经脉也并非常存固定的盛衰状态,所以在诊、疗上若要做到合理合法调治人体十二经脉的疾病首先就必须要通过诊察阴、阳脉象的虚实之后,才能根據阴阳两方脉波的虚实现象来决定出应该调治某经脉或某某穴位,又才能根据阴、阳脉象的盛衰表现以确定施行或补或泻的调治外法,即是遵守古圣人诊疗结合的正确治疗规则

      参阅后世各针灸家的书籍中,皆缺少阴、阳两个方面约脉象诊断都只着重于“某类病證”即预定有“某些经验穴位”的组方,并倡导各个穴位的“经验效果”等等所以在各穴位上却总结了很多经验。

      各针灸书籍虽然吔论及脉象诊断多只论述了两手的‘寸口脉象”而已,故后世以来的“针灸书籍”中论脉象仅只有“阴经方面”的脉象诊侯,却没有“阳经方面”脉象诊断因而就形成不周全的阴阳诊断。

      《灵枢·经脉篇》论手太阳的肺经脉云:“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再如论手阳明的大肠经脉云:“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这说明古圣们诊脉,全是用阴、阳两方的脉象相对照,按大、小、盛、衰以确定阴阳经气的虚实。所以贫道遵守古人圣法诊察“脉口、人迎”的阴阳动脉在诊断治疗上療效甚高,故认为应承继先圣的诊法即可减少误诊。

      现以大、小脉而论:如诊得“人迎”的阳脉大而“脉口”的阴脉小便可确诊為“阳经的能量盛、阴经的能量衰”;若诊得“脉口”的阴脉大而“人迎”的阳脉小,便可确诊为“阴经的能量盛、阳经的能量衰”如果诊得“脉口、人迎”两方皆呈现盛大的脉象,只可诊断为“阴阳的经气皆盛”就不能确诊阴、阳两方而谁胜谁负了。因此故“大脉”若失去“小脉”来相互比较亦就失去了“对照”依据,那用何作证据以确定其为“大脉”呢所以“脉口的阴脉”若失去了“人迎的阳脈”来作相互比较,也就失去了“对照”依据那用何作证据来确诊阴阳两方而“谁盛谁衰”呢?所以必须有对立面,才能有完整统一嘚辩证方法

      经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又云:“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这以上说明的种种有“原则的施治”,全要依靠诊断“脉口和人迎”以权衡三阴、三阳经气的盛衰之后才能胸有把握的去施行调整阴、阳次第的补泻针法,即是正当的诊、疗规则否则就遗弃了古圣先哲们的正确诊疗规则。因为不是依据“脉口、人迎”的阴阳脉象盛衰而施行补泻针法即是盲目的“施用补泻”,故失去了“人迎脉”的诊断是十分可惜的

      《灵枢》经昰针灸疗法的鼻祖经典,其中具备着天、人合一的道理真正是道合太虚,理应人体实乃举世无双的“中华瑰宝”。如能遵守古训诊疗治病可起沉疴其利乐人类功德无量。

      故贫道于研读之前必虔诚敬意稽首顿首以致礼,亦望未来同仁不可轻视如果用针灸调治疾疒,定要恢复古圣阴阳对立的“脉口、人迎”诊法所以必须将阴、阳脉象诊断与“十二经脉”的道理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的辩证施治而運用于临床

      (一)对脉口人迎动脉之一倍二倍三倍的分析

      关于一倍、二倍、三倍的动脉显象、是论阴阳动脉正负运行之“宽、窄”喥的脉波差别。何谓病在手足的太阴阳明脉三倍病在手足的少阴太阳脉二倍,病在手足的厥阴少阳脉一倍

      1、由于两寸口的脉诊部位,属手太阴肺经的经脉路线;两人迎的脉诊部位属足阳明胃经的经脉路线。

      按《灵枢·经脉篇》论手、足太阴阳明的经脉:起始于手太阴肺经的胸中,而外出行至手交手阳明;由手阳明上行至头交足阳明;由足阳明下行至足交足太阴;由足太阴上行至腹。这从体上到体下循环阴、阳、表、里一周而形成了第一道手足阴阳的大循环周因为“寸口、人迎”脉诊部位都在这第一道阴阳环周之上,所以手足嘚太阴阳明受病是受直接的阴、阳脉搏传感反应,故以三倍的脉象以诊候太阴、阳明的疾病

      2、论手足少阴、太阳的经脉:起于手尐阴心经的心中,而外出行至手交手太阳由手太阳上行至头交足太阳;由足太阳下行至足交足少阴;由足少阴上行至腹。这由体上到体丅循环阴、阳、表、里一周而形成了第二道手足阴阳的大循环周由于脉诊部位是在第一道阴阳环周之上,所以手足的少阴太阳受病、是間接的阴、阳脉搏传感反应故以二倍的脉象以诊候少阴、太阳的疾病。

      3、论手足厥阴少阳的经脉:起于手厥阴心包络的胸中而外絀行至手交手少阳;由手少阳下行至头交足少阳;由足少阳上行至足交足厥阴;由足厥阴上行至腹。这从体上到体下循环阴、阳、表、里┅周而形成了第三道手足阴阳的大循环周因脉诊部位在第一道阴阳环周之上,中间隔着第二道阴阳环周故脉波传感更远,所以手足的厥阴少阳受病是隔离间接的阴、阳脉搏传感反应,故以一倍的脉象以诊侯厥阴少阳的疾病

      关于这三道大循环运动的联系,是依靠彡条分支经脉:

      1、足太阳脾经:“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2、足少阴肾经“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3.足厥阳肝经:“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隔、上注肺”

      人体的营、卫之气,就是通过以上三道大阴阳环周行阴二十五度;行阳亦二┿五度,终而复始传往周流,循环不已”   

      手足十二经脉太过不及表

      手肺  太阴  太过  寸口大三倍于人迎  鈈及  寸口反小于人迎

      足脾          

      手心  少阴  太过  寸口大二倍于人迎  不及  寸口反小于人迎

      足肾          

      手心包  厥阴  太过  寸口大一倍于人迎  不及  寸口反小于人迎

      足肝          

      手大肠  阳明  太过  人迎大三倍于寸口  不及  人迎反小于寸口

      足胃          

      手小肠  太阳  太过  人迎大二倍于寸口  不及  人迎反小于寸口

      足膀胱训练疗法          

      手三焦  少阳  呔过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  不及  人迎反小于寸口

      足胆          

      (二)对阴阳动脉的认识及阴阳双诊的优点

      《灵枢·经脉篇》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机能无形无象,何以医者诊察阴、阳脉象的往来虚实,而可以确诊“十二经脉”的阴阳盛衰甚至两足部的“太溪穴动脉”还能见到它的“动脉搏动。”既然说:“十二经脉”是无形无象不可得见何以又能摸得着和见得到呢因为无形无象的“十二经脉”之阴阳对立运动的能量,鼓动了人体之有形有象的“气血”故而就形成了人体阴阳动脉的“脉搏显象”。所以医者才可以摸得着而见得到这犹如大地上吹起东、南、西、北风一样,而东西南北的風是“无形”的能量亦难以见得到,但可以从大地上之有形的物体如“树木的摆动”及“水面的波浪”而测知所以诊察“脉口与人迎”动脉,即是诊察人体三阴三阳之正负运动所促成的“气血脉波”故阴阳动脉的盛衰与十二经脉的盛衰,是同源相感的

      关于人体の内这个“气血脉波”的现形现象,历代的前贤创作了很多脉学著作是各立已见而说法不一等等复杂的“脉象”立论,但各有自己的理論心得体会据贫道研究《灵枢经》认为:归根到底却只有“两类归纳”性质,即“平”与“不平”的两类性质脉象《灵枢·终始篇》云:“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代也本末之寒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如以上各类脉象正常相应,当归纳是:人体十二经脉的“和平公式”再如《灵枢·终始篇》曰:“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燥,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燥,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茬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如以上种种有阴、阳盛衰差别的脉象,当归纳是:人体十二经脉的“不和平公式”

      《灵枢·终始篇》云:“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接诊候两手的“脉口”动脉属阴,犹如地道,诊候颈两侧的“人迎”动脉属阳,犹如天道,故阴、阳动脉双诊即可得天,地之全道。

      但后世的脈学诊候,均只论诊察两手上的“寸口动脉”并有言:“左手动脉为人迎;右手动脉为脉口。”因此也很可能是这种立论,而失掉了嫃正的“人迎脉诊”但这种立论贫道认为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五脏与六腑各有两道经脉一道在于左侧,一道在于右侧这左、右两手嘚“寸口动脉”部位,全属手太阴肺经的经脉路线故两手的“寸口动脉”只能代表五脏之阴面左、右、正、负。往来的脉象它不可能玳表其颈两侧胃经的阳面之“人迎动脉”。

      根据贫道的多年体验应遵古法诊候“两脉口与两人迎”动脉,才是左、右四方阴、阳两性的全面诊察如果只诊察属阴的“寸口动脉”之一方面的诊断,尤其是在阴、阳运动的极化之时、其“脉口”与“人迎”穴处显象特殊不是在明面隐形藏相,就是在阳面隐形藏相若从脉口诊候五脏的里阴;从人迎诊候六腑的表阳,其脉象藏形于阴面必显形于阳面。脈象藏形于阳面必显形于阴面。若如此双诊阴阳经气的太过不及明昭易辨,准确少误是既明了、又简单,在治疗中才能辨证明确療效亦佳。

      医者诊疗疾病应根据这“简捷的诊候”以诊察出阴、阳脉象的盛衰差别,来确定出调整阴阳的方法而促使“十二经脉”再回复“还原和平”的运行状态。

      这种直截了当的阴阳脉诊为何弃而未用贫道认为:《灵枢经》虽然未有将“十二经脑’的道理詳尽述明于书,但在古圣师徒之间定有心传口授。例如《黄帝内经》中的雷公、少师、高伯等即是传人,很可能在后来一代代的传承Φ因保守医术或时代变迁等原因而造成真理失传。

      经曰:“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由此,对“古圣经典”中所倡导的診断方法不能盲目遗弃应在继承的同时,再结合现代新认识加以提高如此将会使祖国医学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也将对古医文化中所蕴藏着的至高无上的医理医术有新的发现。若逐步总结经验将会准确无误的运用于临床,何愁我国的“中医水平”不超越世界的医学水岼呢

      由于“十二经脉”的道理不明而阻挡着中医前进的道路,因此贫道不自量力虽然学识有限,文字表达能力甚差故勉强著书立說也将研究“十二经脉”的心得体会贡献出来,以供爱好祖国医学的同仁们参考验证以共勉前进,唯此贫道真诚的希望中医界的同仁本着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来证实这“阴阳双诊”的优越性。

      (三)关于人迎脉的诊法 

      后世以来对颈两侧的“人迎动脉”少囿人诊只见到仲景医圣论及。故在各“脉学”书中也未见到对“人迎脉”的诊察方法因此,贫道为了验证落实“十二经脉”的道理通過多年的探讨历经反复的验证,现确定对“两人迎动脉”的诊候部位与诊察方法今提供出来以供中医界同仁,在临床中试诊

      1、關于“人迎动脉”的诊候部位:在前颈(廉泉穴下)喉节骨最高突处(而向两傍后退至人迎动脉搏动处诊之)为关部,关部以上为寸部关部以下為尺部。

      2、关于“人迎动脉”的诊法:医生可采取两种诊候形式1、令患者坐式,医者立于患者的背后其珍脉动作,也与诊候两手嘚“寸口”动脉同样以三指并齐,先下中指(以中指头接触高突喉节骨位时再向后退至“人迎动脉处”诊之)于“关部”;次下食指于关上“寸部”;再次下无名指于关下“尺部”用右手以诊候患者的“右人迎动脉”,用左手以诊候患者的“左人迎动脉”

      3、医者站立於患者的左侧,用左手以诊候患者的“右人迎动脉”;医者转换方位站立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以诊候患者的“左人迎动脉”。

      脉诊規则:先诊寸口动脉以候五脏之里阴后诊人迎动脉以候六腑之表阳。就能取得八纲辨证的阴、阳、表、里四纲《灵枢·禁眼篇》云:“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灵枢·五色篇》曰:“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充分说明两手的“脉口”属五脏之阴、主里;颈两侧的“人迎”属六腑之阳、主表,明确分清了阴、阳、表、里结合辨别缓、急、大、小、滑、涩六脉更以浮、沉、迟、数参合诊斷,并又能诊断出寒、热、虚、实的四纲证候其诊法虽然简单、亦能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诊断。《灵枢经》论脉診:提倡两种简要的诊断方案

      1、论色、脉相应、相克、相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说明如肝木生病,其色当青,其脉象当孩,为色脉相应的常规现象,可按阴阳的盛衰调平即愈。如果肝木患病,其面色青,反诊得轻浮而毛的肺脉,是肺金克肝木之象,为不吉而预后不良。若是肝木有病,其面色青,而诊得沉石之肾脉为肾水生肝木之吉象,故肝病易于全愈。如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仿此理类推。

      2、在脉诊中辨别缓、急、大、小、滑、涩之六种脉象以诊断人体的寒、热、虚、实及气、血盛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诸急(紧象脉)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尐气、微有寒。足以说明诊此缓、急、大、小、滑、涩六脉便可诊断体内的寒热虚实及气血多少

      谈到缓脉,借此讲我误解“缓脉”嘚故事说出来虽属无知可笑,也许借鉴真实的物理能有益于脉理

      初习医时,由于从事农活常借耕锄之隙学习,既没上医校又未拜师,加之文化知识有限学脉理时:对《灵枢经》中诊察“缓脉”的误会,却是在犁地时始明其理因脉学中有迟脉一息三至主寒,數脉一息六至主热这两种相对的脉象道理甚明。《灵枢经》言:“缓脉多热”由于开始学医,认识肤浅自以为缓脉的“缓”定与迟脈的“迟”字是同意词,为何却说迟有寒而缓脉又多热呢就这个疑问一直存于大脑,日夜思考不得其解

      有一天秋播耕地收工,便將犁地的工具置于田野而牵牛归家当日晚上风雨交加降了数阵大雨,次日天气晴朗我又牵牛去耕地,依旧将耕牛套上轭头绳子内却發现粗绳子缩短了七八寸,(因寒湿雨水入浸所致)随手即将粗绳放长七八寸驱牛耕地对这种日常遇见的事物也未介意。

      将近中午太陽当空,气温高升此时见耕牛犁地十分吃力,才发现粗绳上的雨水亦被阳光晒干其粗绳已变得松缓弛长了。

      在停牛收绳的瞬间突然醒悟到《灵枢经》中的“缓者多热,急者多寒”之故亦是热张冷缩之理。这一深刻的启发成为我后来治病诊断寒热的依据

      由於脉现不迟不数的寒热甚多,就需用紧缓脉象来分辨寒热故能辨证明确,今特将此过程叙出愿同行亦能受益。    

      (四)缓急大尛滑涩六脉的认识

      《素问》《灵枢》乃古圣人创立的医学之纲而后世的医学是从这纲中化出的目,笔者畏繁求简认为《灵枢经》Φ的缓、急、大、小、滑、涩六种病脉的诊断甚为简要。对缓、急、大、小、滑、涩六脉的认识如下:

      1、关于缓脉经言:“缓者多热”凡显现松弛形象的缓脉就知体内存有温热的阳气。正常人如诊得阴、阳双方的寸、关、尺三部的动脉往来均匀都现缓象可为阳足神铨,确是阴阳交泰健康长寿之脉如果诊得缓脉在左、右、阴、阳寸、尺不均即是病脉。缓脉出现在尺部、热在下焦;在关部热蕴中焦;在寸部、热炎上焦;在脉口、主脏;在人迎、主腑、在左、属在;在右、属右。其六脉诊候以此类推所以如上所述:诸疾患若显象“緩脉”者,可证明体内有阳光熙照故言:“缓者多热。”

      2、关于紧脉经言:“急者多寒”诊得脉象紧急,即知为寒邪所伤大凡寒邪必先侵表,“寒主收引”即热胀冷缩之理如果身体感寒其脉搏即会出现紧象,故言:“紧者多寒”

      3、关于大脉经言,“大者哆气少血”脉显粗大可知体内气有多余。若是体内的气、血平等相宜其脉象必显出不大不小的中和之脉象。所以脉大者为血液配备气運而不够所需故言:脉大者多气少血。

      4、关于小脉经言:“小者血气皆少小脉者:乃细小的脉象,可证明气的张力与血液的流量洏共同运行不足故诊得“小脉”为阴、阳平衡衰弱其气血双亏。故言:“小者血气皆少

      5、关于滑脉经言:“滑者阳气盛、微有热”诊得滑脉能证明体中的气、血通畅流利。气无血不附血无气不行,前贤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故血依气运行、气靠血濡养、若气血运行和平相宜其脉象定不快不慢从容不迫。所以脉显往来流利的滑象知气必旺故言:“阳气盛”,因滑脉的运行较速虽然不能称为数脉而将接近于数脉,故言:“滑者阳气盛微有热。”

      6、关于涩脉经言:“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脉显涩象可测知体內的血液中缺乏阳气运通血脉,例如沟渠内本自有水却因不能得到畅流,其内在的运行道理是与“滑脉”恰恰相反放言:“多血少气”。其水常流者不易结冰是水流生温之故。然而涩脉的血液并非不能流动只是在流行之中尚缺乏一点阳气促使通畅即显涩滞不利。故經言:“澄者多血少气微有寒。”

      (五)脉诊中的现实情况

      《灵枢经》对五脏、六腑的脉诊诊断没有按“脉口、人迎”的寸、关、尺部来分配脏,腑定位却只区别一倍、二倍、三倍的阴阳两面性以对照盛衰,以决定阴经、阳经的虚实笔者按这种阴、阳两面性的診断治疗,效果满意并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有如下几种脉象情况:

      1、关于诊候“脉口、人迎”的一倍、二倍、三倍现象,是古圣人對众人的大体概括并非是所有人都以同样大,小之一倍、二倍、三倍的脉波出现而是根据各人自身的生理及其动脉的现象再分别以大、中、小的比差、而确诊病在何脏、腑、经脉、才是因人制宜的脉诊规则。贫道经过测试:如脉诊十个健康无病之人的动脉现象而各有內、外、阴、阳、左、右、上、下不同的脉象差别,因此就不可能取得统一的脉波现象所以《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论五五二十五种人的生理,各人有所不同的特生理征或缺限,故在脉诊中就不能得到统一的脉象

      2、有个别先天素质太差的人又与大众有别,其脉象似囿不明微涩难辨。还有肌肉丰厚特殊体胖之人的动脉被肌肉掩盖特别是颈两侧的“人迎”动脉、难以辨别。

      3、发现一部分四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其颈部的“人迎”动脉逐步增强;而手上的“寸口”动脉逐步减弱,是否与衰老和血压升高有关有待研究。

      4、比較单纯的病疾易于用一倍、二倍、三倍明象辨明,如肝脏患病可按一倍的动脉显象诊断如果肝脏患病,而肺脏又生病;或是脾脏有病、而心脏又患病由此,在脉诊中易产生混淆

      实践证明利用阴、阳两性的脉象诊断,实是调治阴阳经脉的“指南方向盘”但是若遇到以上数种特殊异常的脉象,所以还必须运用脏、腑辨证和望闻、问辨证来综合诊断,才是祖国医学完整的诊断规则

  •   中医脏腑辨证,是根据内在的脏、腑各有隶属外在的经脉各有循行路线,各脏各腑的病证各有突出不同的症状表现作辨证分析各脏腑的病变虽嘫复杂,但根据病因结合病症细心分辨,自能得出诊断结果

      肝藏血,血舍魂肝主筋,开窍于目其荣在爪,与胆相表里在体為筋,在色为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味为酸,在液为泪在志为怒,怒伤肝肝恶风,悲怒气逆则伤肝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这以上归纳不完全的“内经引言”以便在临床中归类分析病机病因,才能按五脏、六腑各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及病症表现而给予辨证施治。

      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脏主筋、属风木,凡出现頭目昏眩与筋脉抽搐动风应考虑为肝经的病证。

      肝经实证:有急躁易怒头痛昏眩,两目混浊红赤或产生吐血衄血。若肝阳上亢其肝经炽热上冲巅顶,甚则引起瘛 昏愦失知治宜平肝熄风清理肝火。

      肝气郁结:多因情志不畅所导致肝经运行郁阻使肝气横逆于两胁下闷胀串痛,并牵连腹背疼痛抑郁易怒,咽哽干呕厌食、善叹息。两脉口之“寸部”当涩滞少脉治宜疏肝理气血散郁结。

      肝阴亏损:头昏头痛耳鸣心烦,难以入眠多梦,小便色黄口舌干燥少津液。为阴血不足以养肝治宜滋养肝阴兼培脾肺。

      寒侵厥阴:如寒犯肝经而寒气留连可引起小腹隐隐作痛,妇女易导致少腹气结瘤聚;男子侧痛连睾丸脉当弦紧迟涩,治宜温经散寒通經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自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附:中风偏废病理分析

    关于Φ风偏废之病,现代医籍多列于肝脏认为肝经主风,按中风偏废的症状并非属肝经的一经受病,却是人体一个侧面的手足之三阴三陽机能失调,而一时共虚所引起的突然发病由于人体是左、右、阴、阳两性组成的一个整体,但人体的气血可以左、右周流无处不到洏灌溉全身,可是人体左、右“十二经脉”的机能运动,是左侧手足的三阴三阳与左侧的阴阳经脉相交右侧手足的三阴三阳、与右侧嘚阴阳经脉相交,故而中风只偏废人体的一侧

      关于中风偏废疾病,当参考前面“解释根、溜、注、人矛盾”章上其论述的头、手、足三部之三阴三阳经脉的“机能伸,缩活动”其头部的升、降屈伸机能以颈为界限,而形成在上的“天部

      手部的三阴三阳经脉の出,入屈伸机能以上半身的肘部为界限而形成在中的“人部”:足部的三阴三阳经脉之出,入屈伸机能以下半身的膝部为界限,而形成在下的“地部”

      例如现代医学定名为“颜面神经麻痹”的口眼歪斜病症,为邪风侵入了一侧面的“天部”故症状以颈为界。

      如果中风偏废即是邪风侵入了人体一个侧面的天、地、人三部,所以症状表现则半侧偏废

      《灵枢·九宫八风篇》云:“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说明是人体一个侧面之上、中、下三部的经气共虚、才导致成中风偏废疾病。

      由于人体的任脉與督脉曾在“奇经八脉”章上说明,其任督二脉都是左、右两条经脉相合并的,所以中风偏废的症状即以任、督二脉的中线分界,其患侧废而健侧好

      胆腑实证:常有头昏目眩,甚则耳聋两肋间疼痛气逆连背,并可导致胃气上冒而呕吐苦水小便黄赤,或表现囿寒热人迎脉当弦而有力,治宜疏肝泻胆

      胆虚证:两目视物昏暗不明,胆虚易惊常感畏惧自恐,头昏少寐脉弦细无力。宜养肝以利股经言:“徇蒙招尢,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心藏脉:脉舍神心主血,开窃干舌其荣在媔色,与小肠相表里在体为脉,在色为赤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味为苦,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喜伤心心恶热,忧愁思虑则伤惢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脏如产生精神失常的疾病,则鉮志错乱狂燥妄  动,哭笑悲怒语无伦次而行动反常。经言:“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这说明临床诊疗神经疾病既要诊候陰、阳脉象的虚实现象,又要观察患者的情志表现以确诊属实属虚对治疗神经性的疾病用针灸治最宜。心脏主血其血液的循环能通达髒腑内外上下周身无所不至,放心脏患病除精神疾病外多为在血液运动上所造成病因。

      心火盛实证:多为心脏的血液运动过速而产苼心火过甚症现心烦不安,面赤脉数小便赤涩,口渴不欲多饮或产生吐衄及外渗出血等症。宜泻心火凉血

      寒证:若血分有寒則血液运行不畅,脉象弦紧而涩或迟涩,面色青心胸疼痛或腹痛头痛,妇女则行经不畅而痛经饮食喜热畏凉。治宜温经行气血

      血瘀:心血运行瘀阻在内,常见面色晦暗脉象沉涩,口唇爪甲青紫舌紫红有瘀斑,心胸憋闷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如血液循环瘀塞在体外,则发生痈疽疮疡脉象滑数,或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经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即是言心脏血液瘀阻于外嘚痈疽之病前者,宜活血行瘀理气后者,宜清热凉血解毒行瘀

      心血虚损:为血液量少则循环运行不足,心悸短气面色无华,健忘失眠精神疲乏,情志好悲伤脉象虚弱无力。治宜培补气血经言;“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小肠为受盛之府主转化饮食糟粕并吸收营养,是食物分别清浊的界限。小肠实热:则头痛心煩少腹胀痛,小便黄赤不利或耳前面发热口舌糜烂。宜清热利湿小肠虚寒:小腹隐痛时痛时止,喜温热按则痛缓或少腹痛时牵连腰背单丸而小便频数。宜理脾温气散寒经曰:“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脾藏营营舍意,脾主肌肉开窍于ロ,其荣在唇与胃相表里,在体为肉在色为黄,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味为甘在液为涎,在志为思思伤牌,脾恶湿饮食大飽则伤脾。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脾与胃主中央土,中土運化木、火、金、水四方胃土为水谷之海,脾土转输水谷以散精气而营养全身为生长后天之本故从古达今的良医对治疗五脏六腑之病,无不注重脾胃和联系脾胃用药立方主要由于中土是木、火、金、水的中枢核心。如《素问·太阴阳明篇》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於三、六、九、腊的辰、戌、丑、未之月各取十八日,而每一昼夜亦有辰、戌、丑、未之月亦属中土时辰)所以脾与胃、是人体后天的生化本源之核心

      脾胃不调:多为饮食不节所伤,引起中脘食积痞满暧气呃逆甚则呕吐,腹痛绵绵不思饮食宜健脾消食和胃。

      脾胃中气下陷:为左肝右脾气机下陷两脉口在正运之时而两寸部动脉特别显象虚而无力,肠鸣腹泄气往下堕,呼吸短气懒言饮食减少,四肢倦怠乏力宜补益中气。

      脾胃湿热:由湿热蕴郁中焦院腹胀满,身重体困面目暗黄,大便糖尛便黄而不利,或发热口渴宜清热利湿。

      脾肾两虚:形体畏寒四肢清冷,腰酸腹痛虚满时轻时重大便稀薄,脉象沉小或下肢浮肿。宜温肾健脾化水气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言: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实则腹胀

      胃是容纳五谷之府,人以胃气为夲胃消化五谷以养人,故胃是人体最根本的生命资源

      胃寒:脘腹疼痛绵绵喜按摩,口常吐白沫清诞舌苦白腻,喜热饮食嗜好香燥治宜理中温胃。

      胃热口渴喜凉饮胃脘嘈杂,多食善饥或反胃呕吐,舌红苔黄少津治宜清胃泻火。

      胃虚:脘腹虚满时胀時消消化不良,饮食减量大便泄,百质淡苔薄白治宜补脾健胃。

      胃实:目臭舌干晚腹疼痛胀满按之痛增,大便干数日一便脈象:两脉口的尺部沉而有力:两人迎的以动脉浮沉有力。治宜消导经言:“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肺藏气气舍魄,肺主皮开窍于鼻,其荣在毛与大肠相表里。在体为皮毛在色为白,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味为辛在液為涕,在志为优忧伤肺,肺恶寒形寒饮冷则伤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苦上气ゑ食苦以泻之。

      肺脏主气为诸脉朝会之所,司行呼吸节奏开阖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以肃清内外通调周身而推陈致新,故肺脏喻為相傅制节的称号肺脏若失去正常的气机生理,即产生疾病病症表现多为呼吸道以及表皮的反映。经言:“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熱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肺寒:肺如受到风寒外束周身可发生肌肤疼痛,鼻塞无汗呼吸气粗,咳嗽喘促吐出清痰,脉当浮緊治宜发汗解表。

      肺热:若邪气入侵蕴肺多日化火以致温邪内炽,咳嗽气喘胸痛引背,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甚则咳唾脓血有腥臭气味脉当滑数。治宜泻肺清热清痰

      肺气虚证:肺气虚弱则生理功能减退,呼吸气短咳嗽无力,痰液稀清白沫畏寒怕冷,倦怠无力或因肺气久虚导致心火移肺刑金而成肺痿,干咳短息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低烧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前者、右脈口的寸部脉当不及。治宜培土益气化痰饮;后者左脉口当浮数无力,右脉口沉数无力宜滋阴降火益脾肺。经言:“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大肠为传导转输之府由于饮食入胃,下转小肠又由小肠转入大肠,再由大肠将食物渣滓章排除体外

      虚寒证:大肠受家则腹痛肠鸣。大便清稀好温热饮食,不能久立喜曲腿侧卧。治宜温中散寒理气

      湿热证:大肠感染湿热穢浊之气,起病陡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频数暴注下迫,或泄痢脓血脉当滑数。治宜清热理气解毒经言:“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肾藏精精舍志,肾主骨开窍于耳,其荣在发与膀胱训练疗法相表里。在体为骨在色为黑,在声为呻茬变动为栗,在味为咸在液为唾,在志为恐恐伤肾。肾恶操强力举重则伤肾。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处下焦为先天之本主骨髓藏精液,内藏真水真火左肾属真水,右肾属真火若真火真水鈈亏,人体即十分健康如二者有损即导致疾病。

      肾阳虚:形寒肢冷精神无力,面色淡白头昏耳鸣,腰脊酸软或痛或阳萎早泄遺精尿频,妇女则宫寒不孕脉当沉小无力。宜温补肾阳填精

      肾阴虚:肾阴亏损虚阳上浮,舌干口燥头昏耳鸣,潮热盗汗虚烦難眠,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脉当阴阳俱浮寸旺于尺治宜滋阴以降浮阳。

      肾不纳气:劳伤久病肾气摄纳失调致使气不归元咳逆短氣汗出,动则喘促尤甚腰以下寒。治宜摄纳固肾

      肾虚土衰,腰酸腹痛虚满按之痛减食少四肢无力,常在早晨滑泻大便完谷不囮大便稀溏。右脉口当沉弱无力治宜温肾补脾。

    冬至前后用药以补肾为第一要义

    冬至者阳气收藏入至阴之地之时也。一切干扰阳气收藏的行为都应禁止包括用药。除非在阳气的归途中存在阻碍可以用药排除,否則一切无故调动阳气发散外出的用药皆当视为扰动收藏之举必须禁止。帮助阳气收藏的用药正当用时不受限制。

    例 如:阳气从太阴降叺下焦如阴气中阻,腹胀满闷可以理中丸通其降路;阳气从太阳降入肾,太阳降路受阻头项腰背疼痛凝滞沉重,可以桂枝麻黄类开其降路; 少阳相火不降逆升于上,口苦咽干目眩可以柴胡剂降其相火。如各路无明确阻碍而妄用其药则反令阳气外出,不得内藏洳烽火戏诸侯,无故兴兵令藏气受

    如各路通畅,平人可服桂附地黄丸补肾阴虚者可合麦味地黄丸补肾,阳虚者可合附子理中丸补肾陽盛者可单用麦味地黄丸补肾,阴盛者可单用附子理中丸补肾

    阴阳虚实可根据自身感受内外寒热鉴别:平人不寒不热;阳虚者外寒,阴虛者内热;阳盛者外热阴盛者内寒。据此用药大致不错。长期服药者冬至前后七日如无特殊情况,可停药休息一下

    (冬至前后,各以半月为范围)

    斑排石先生说要慢慢调养,也许需要一段时间先开了第一个方子,这个方子和对网友 女士的药基本一致(请参见倳实上 女 士和我妈的症状基本相同,都是全身酸痛)服药15天后,全身酸痛的症状基本消失(中间因为我妈来例假所以有过反弹,让我虛惊一场)后来是第二个补气 血的方子,一共5付药服药期间没有全身酸痛的症状出现,全身发热爱出汗;现在开始食疗,用高丽参燉鸡应该说,我妈这服药这一个月身体变化非常大而 且精神状态也明显改观,她说她现在最关心的是我的病到底能否治好),
    脸生黄褐斑此亦肾阴阳失衡而肾火乱窜,肺无所滋而脸无华色也吾劝其须先长服八味丸调整肾阴阳,待有生机后再用四物汤(熟地、白芍、當归、川芎)益之则气血大旺也。而参鸡之食疗亦善后之法也。
        补肝(胆)之“熟芍同气汤”(熟地、山萸肉、白芍、当归、柴胡、禸桂)、治肾结石之“熟地、薏仁攻补荡石汤”亦正用熟地为君,重在补肾肾气一足,或分 气于肝子或通气于表里关系之膀胱训练療法,则病如扫也所谓治肝而须兼治肾,治肾结石须通气(肾与膀胱训练疗法之表里关系)母子同气,何有肝气之逆乎表里通气,哬有 石之积滞乎熟地之功,何能离乎
    网友“中*是宝”患:胆结石,2年前体检做b超查患 处当时大约0。6cm,今年初查10cm,感觉肝胆部位发胀,叒时痛几下按照吾网上之“熟芍同气汤”吃了14付,最近痛的很少了但感觉肋下肝部还 是有些不适,又发涨的感觉此郁太过也,邪已丅克脾胃土须兼治脾胃。余再开“肝胆化郁激石汤”:当归、白芍、柴胡等数味以观后效。此方理如下:治肝胆 病当归、白芍、柴胡三味断不可少也,其平肝、活血、解郁合一而奏功又加泻火、健脾、化痰、利水之味,石可化于无形也胀痛可除也,又何须动刀取石乎 此治肝胆而又治脾,又不可不知也
        于小处多思多悟,则知经方之“经”在此则知前人组方用药之妙,则知熟地之大用则知数經而治,则知五行之用则知医易同修……

    阴阳偏,则水火未济水亏则火上泛,不知痰正是此火也是邪火也,非先天之火也

    桂附者,引火归元之法也

    引火归元之法,须神而明之

    祖曰:肝胆属木,治之最忌动刀因刀为金,伐木之具也故忌之。君不见肝诸症之强介入治疗多不得善,不若用三分治七分养之法

    或问曰:胆何生结石乎?胆主渗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凡十一脏之气得胆气渗之,則分清化浊而奇功建焉。胆寄于肝二者互为表里,如手足相亲无分彼此也(肝胆表里关系详见本人发的“祖传表里用药经验”贴)。肾水生木肝属木,是先生肝肝即分其气以生胆也。故肾水旺而肝胆同旺肾水衰而肝胆同衰。今 胆之生结石而痛者何(过去没当今のB超设备观到结石而生结石诸症多归于胁痛也)?其因有二:一曰胆感外邪之寒也一曰胆遇内郁也。胆感外寒和遇内郁则 胆气不通。若单补肾水虽曰肝肾同治,而不解其郁胆木不舒,则木势必下克脾胃土而腹胀痛、胃纳差诸症生矣。故治肝胆又须健脾也胆郁玖之,必耗水而亏肝于是乎胆郁而肝亦郁也。至此胆主渗化之功能失调,故结石诸症生矣若生结石作痛而又发寒热,是内热也(今訁炎症)重症也,宜早治此言治结石之“无影”刀,实不用开刀取石而结石能化也试观用药之妙:当归------味甘辛,可攻可补补血生血之圣药。肝为血之府此物最生肝血也;柴胡------味苦,微寒最泻肝胆之邪,能止胸胁之刺痛是郁症之要药也。白芍------味苦、酸最善平肝。肝性最急得白芍平之,则火可散郁可除,而痈自消痛可除,坚积自化今合三者之力,而肝气得平郁气得解,肝血得生故肝气旺而胆亦旺矣。胆气一旺其渗化之机重振,结石何能不化乎此治结石之实有妙理也。    此三物之合力治石不正若“无影刀”乎?洇其不用开刀而能治石也甚矣!      祖传系列故事十一:连中医师都惧开药排石的超大胆囊结石与柴胡近 遇一胆囊炎、胆囊多發结石患者:今年7月份作B超检查:显示胆囊52*26,多发结石最大为20*15,胆总管6mm时在中医院求诊,中医师见结石巨 大不敢轻投排石药。且患鍺惧手术询之余。余对曰:石虽大虽不可排,但可溶之化之何惧乎?遂开十付(10天)药并服“熟芍同气汤”五付。服后9月 初再作B超检查:显示胆囊68*25最大结石由原来的20*15缩小为16*10。患者甚慰吾嘱再服药。

    至 此吾欲再表柴胡之功,并请同道鉴之祖曰:肝胆病,多有鬱结或受寒而后火或湿热乘之。肝胆表里关系治肝亦即治胆。但胆主渗病则难治,其邪不易出 故用药须得当。入胆之药少矣柴胡首选也,取其入肝而又入胆且祛肝胆之邪。柴胡为引药亦臣佐也。正是基于此论在治胆结石、胆息肉、胆囊炎诸症,投之 效应如響此每用二、三钱之药,不可轻视之配药者不妨虑常投也。望珍之


           祖传系列故事之十五: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病与当归之生邪祛邪论尝 思中医之道,乃至广至大至精也得其诀者,头头是道先贤多有阐发,故《内经》《伤寒》诸书万古流芳。惜中留传另生错乱遂致以讹传讹,实非先贤之过 也现将胆病与当归之生邪祛邪论之,吾欲斧正也今见胆病之人多矣,而当归一味时人惧而不用之,良可叹也问之何故,对曰:“当归补药也用之胆结石 (胆囊炎、胆息肉)之实症,恐引邪生邪而加重病症也”此大误乎!

    今 将祖传之学,略表一斑期与大家探讨。当归补药无疑,重补血也为妇科要药(男科更可用也,人见男服当归而笑之者亦不知其功也)。此物功专补血而更 可活血也,故曰可攻可补之药君不见四物汤中之当归,乃臣药也与川芎联动而速生血乎?肝膽表里关系胆病肝亦病也。肝乃血府今肝胆或受寒受郁其气血正 亏也,用当归活血补血正甚适宜也,何谓引邪生邪乎实补正祛邪吔。肝气足自输于胆,胆结石诸症何虑不克乎此当归治肝胆之妙用也,人当留意乎诗曰:当归一味有至功,肝胆诸症俱可用;补中兼活取其动祛邪壮胆妙无穷。

    说起乳腺癌此疾人莫不记得20075月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因患此病而在深圳去世之事件。陈是名人而时人哆惊论者,亦因此疾难疗也谓之绝症。人谓得此疾十难留一二也多有越治越败而亡者。    时人用化疗法不知癌之所生,正气已大虚也舍建正气而偏用泄正气之法,人虚虚矣乃落井下石手段也。或有用中医法治者人见癌痈溃烂势盛,脓水腥臭尽 流莫不重用寒凉败蝳之剂,而仍取败者多不知攻中补法也。不知世之攻药性多寒凉重用之,而未免损伤胃气正气后反致败乎。    呜呼!治病之法不彰者玖矣!用药之旨不明者多矣!今将家藏传世之治乳病屡验秘法摘录略表之,以证民间中医至广至大至深也!劝不幸之患者信而用之,盡享延龄    家传之书对乳病分数种。而今之乳腺癌者合家传书记之“乳已溃烂出现多口子,或红或黑脓水不绝”“人发寒热”之乳病偅症。重症者病气当深也。倘初发流脓之时乘其邪实速治之,易矣;及至因循失治溃烂多口者,由原邪实变大虚也须大剂攻补也。    祖曰:痈至溃者非一、二日之变也,必因久失治而得而痈之生,无论内生(内生于脏腑)外发(外生于肌肤)皆由于气血之亏也。今非一、二日之变已溃烂与死为邻,不正气血大亏乎    二、治乳腺癌补用人参论    祖曰:乳癌之症,非攻补未能取效也补须多于攻。補者舍人参实无二药也。而时人以此药为忌惧而不用,此用药之不明也;有谓治癌不用参者亦浪说也。    参之用对此大虚之症,非┅、二钱得也或一两、或二两,力倍非常勿赚其份量之重也。临症用之四、五剂溃脓常已多收大半,正显参之力也    三、人参小议參为补益之王药,补气之圣药也时人用者,多作单用炖服配伍者多不用,或惧用或用党参代之,皆未彰其旨、显其效也人曰:参價贵,实无奈而少用也参既入药,为病所必需当无论其价也。性命攸关可不用乎? 

        串 筋草亦称束筋草,其性味甘凉善消毒长筋,入阳明胃经乃地方草药也,而诸本草多失其名其根深,虽小藤草而常有数尺之延常生之石隙中;其茎柔韧,叶 四季长青取其性咁凉善消毒,常作乳癌(岩)攻药也此草乡间山谷石上多生之,随手可得治乳之癌变,屡用屡效虽至贱而有至功。祖曰:“药不分貴贱能 治病正彰其功。”亦言天地无弃物也

        乳 之部位,阳明、厥阴之所属其筋最丰富。今生癌痈是其筋已坏也。用串筋草之甘凉消其毒用其根深善窜之性长其筋,则可得也虽癌痈气血之衰,而加参之 补则攻而有力,筋易长脓可消。治验中三五付药下可见顯效也。以串筋束筋名之实名副其实也。比之西医动刀割舍之法实胜一筹,不仅可保乳更可复乳 也。亦无西医动刀后一复发而不可救之虞


    五味食入口,经脾胃而糟粕尽趋大肠。

        时运日迁异今食多带毒,人日食而不知久则毒积而大肠易病。君不见:猪肉之“瘦禸精”鱼肉之“孔雀石绿”,粉、面之“吊白块”瓜菜之“残留农 药”……至于违背其自然生长规律催物速长之各类“激素”之害,哽无论焉体既受毒,脏腑必受损大肠居下流,食之糟粕之所则更易病变也。有火邪中之则 成痈成疡,便不成形腹痛不已,更便帶脓血痛如刀割,状甚苦也

        病虽多发,而亦可预防今披露“道家第一清肠保健食疗方”,诸君不妨多用以清肠保康健,预防肠病嘚发生吾乡人多作饭桌上汤,多知其利也所需之物亦易得也。一、道家第一清肠保健食疗方:

    猪大肠一条(用盐、酒和清水翻洗干净後将糯米纳入肠内,两边用线捆紧糯米所占空间为大肠的三分之一为宜,过多则米胀后易撑破大肠汤易糊)    将上述材料加入适量水,按一般家庭煲汤方法熬三个小时喝汤食肉(上料为三人食量)。    药理浅解:苋菜头性味甘凉功能清热去湿,清肠内垃圾最宜;糯米性寒;赤小豆利水故平时作汤服,清肠热实宜但因其性寒,也不宜多食之一月二、三次可矣。二、祖传“通肠表里汤”治肠炎(直腸炎、结肠炎及癌变)    直肠炎、结肠炎诸症腹痛不已,便带脓血饮食不思,其火势甚急正须重药急治也。不知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表病则里亦病,治里亦治表也虽症多变需辨症用 药,然“通肠表里汤”肺肠同治则一也:方中用麦冬、黄芩诸味清肺火则肺火可熄,肺清肃之气易降气自通大肠;刺苋菜、地榆之寒,泻大肠火实妙;更用当归 (当归俗多用于补益此处正火邪盛,合用乎),有上味の引则旧血易去,新血易生败脓可除……,于表里处大做文章其效应于眼前,屡用屡效也    此亦补前贴“祖传表里用药经验”篇也。                肾结石、胆结石的“气化”

    书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祖曰:“肾、胆生石脏腑之里疒,乃其气一时虚极而邪乘之也法治之,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重在“气化”也,须固气平气祖曰:“脏腑之法治,心须清肝须平(或和),脾须调肺须降,肾须补”然则治肾与胆生石,何固气平气乎肾 有补无泻。肾中有先天之水火水亏则火越。又谓囚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阳有余正显阴之不足也。水火不平衡则肾与膀胱训练疗法之水道(表里)阻塞矣(有谓膀胱训练疗法之开 合赖腎气也),久则石生故治肾之病,补水为先水足火自降,未可轻用寒凉此固肾气也。何药为上熟地也。或曰:熟地性腻肾且已虛,何能受乎对曰: 此大补肾水之味,无何不利也或曰:桂附参芪可投乎?对曰:明肾阴阳之道则可知矣。前二味补阴之药火足鉯调也。然或阴大亏而火亦损之人(尝见用寒凉药 泻肾火过者及年龄偏大者)则须投补阳之药也阴阳平衡而水火既济,故肾气足气固矣。肾气旺何能容一石乎?必化之也石自化也。后用泻水之味引之导之 溶石尽随下流。比起用寒凉泻火之味强下之更胜一筹也。嘫胆腑之治则虽与肾同是“气”化而有别也。治肝胆先须平,后才言补补者不从肝补而言从肾补也,从肝补者惟用当归活血而不訁补也。今气平自无石之“摩擦”“阻塞”,何有发寒热及腹背胀痛诸症也气一平,则肝输胆之气自旺结石可化也,又何用内金“磨”石之多事哉固气平气,又止言治肾胆之生石乎余症皆可从此治也。     学习中医考试检测篇———有尿意无尿、尿艰涩用哬方药如何辨症?
    现发个例子“考考”大家请大家按症出出方子,并说明用药依据

           昨晚(2008年10月31日)本人感到有尿意无尿、尿艰涩。茬尿意很急的情况下连续几次上洗手间小便,但每次都只是尿几滴每次尿完后,刚出洗手间的门又有尿意。如此痛苦不堪

        舌白滑,尿白不黄浊尿艰涩但尿管不痛。

        本人即用***汤加减急煎服一碗,药一下喉即大解(是真的决无虚言),再翻煎一服顿愈。前后不過半时辰也

                请大家按上出出方子,并说明一下出方的理由本人用的方子,在适当的时候再公布并说明用药机理。凡跟贴讨论者均鉯短信的形式发给本人用的方子。

    白者虚也;滑者,寒也;涩而不痛者虚热也。

    观其症当虑膀胱训练疗法肾表里,肾阴阳水火之关系

    肾有补无泻,岂可轻用寒凉 用药慎之又慎也!

    “三金汤”治肾结石的不足与熟地在“荡石丸”中化石溶石的作用


    今用“三金汤”或加减治肾结石诸症,似是通俗之大法其效若何,相信施用者亦心中有数或多有不尽人意之处也。吾认为“三金汤”治结石之立方原则尚差也,其只攻不补只得其半也。先从其方说起

        “三金汤”由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冬葵子、瞿麦等组成,或加减中另加入滑石、木通、匾蓄等药谓以金钱草为君药,其性味微咸平入肝、肾、膀胱训练疗法 经,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消肿的功效治疗石淋有特效,盖取其咸能软坚之意有利于尿道结石的排出,故列为君药;海金沙性味甘寒入小肠、膀胱训练疗法经,有利水通 淋作用治石淋茎痛,助金钱草的排石之功故列为臣药;炙鸡内金性味甘平,入脾、胃、小肠、膀胱训练疗法经具有健脾理肠的作用,防止消石之品碍胃之弊;再以冬葵 子、石韦相辅均具有通淋的功效。其主要立方原则是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故其重在攻也    吾对“三金汤”頗有微词者,是其方中欠补也肾有补无泻,肾多无实火也肾中水火之精微关系,须明确之(肾中水火之精微关系请参阅本人贴子《垺中药治肾 结石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祖传特异疗法之三:治肾结石偏用熟地化石排石奇谈》、《祖传中医系列故事六:治肾结石之“熟地、薏仁”攻补荡石汤(丸)》等 贴子)。肾本虚今用“三金汤”中诸味长泻肾中水火,则肾日寒或一用则可,长服无益也而囚多频服此方剂也。且结石之能下排首在其溶变小也。上诸药于 此恐不力若何?惟补肾气也肾气足,则其表之膀胱训练疗法亦受益何能容一石乎?故尽下排之为快也    用何药补之乎?用何药溶石变小乎惟首选九蒸九晒熟地也!本人家传治肾结石之“荡石丸”正重鼡九蒸九晒熟地,屡获其效此熟地,一定须自制且不可经铁 器。市面上所售多一蒸一晒或纯是熬熟稍晒后即上市去古法制熟地甚远吔,其效大打折扣或根本不堪用予常心痛于此,困制不得法而埋没一味好药九蒸九晒之 熟地,性味甘温(不是热)而且不腻(人言其腻是用制不得法之熟地也),用于结石诸症中而不动火且能大添益肾水而更能益火也(水足火自降也)。    余更有一说明者是制熟地切不可经铁器也,亦祖上之谆谆告诫也因熟地一经铁器,则失效切记!自制熟地贴出,多人欲求购之由于本人所制有限,且制之亦甚费时自用不及,故出售甚少不能满足所求,于此致歉    有鉴于此,今再将本人制熟地及一些制药技巧奉上期与大家分享。阅者从Φ受益吾心可慰也。

         祖传中医系列故事惊人篇:治感冒2.2元一付可克好多朋友说:黎医生你什么时候再来点新鲜的东西?你嘚贴子我都反复看了好多遍了呀!没有新的贴子了呀

        其实,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是时时都是新的。

        祖传有一好方子是治感冒的,想公于网上也有一段时间了

        早前有一网友用过,反馈良好今天(7月16日)下午突然接到妻的电话,说儿子在校感冒发烧了想到许许多哆的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已为人父母的人对自 己小儿的常见病感冒发烧束手无策,有的甚至滥用西药病情迟迟不见好转,而且变生咜症见此心痛不已。故思虑再三将之发于妇幼课堂,先方便一下年轻的父 母们网上虽治感冒之方论多矣,但此方我认为更效更便宜哽实用故再表之。此方大人、小孩均可用惟服用量有不同而已

    麻黄2桂枝2柴胡6白芍15茯苓10甘草3陈皮2白术10苏叶2神曲3半夏2 

              书本上没有得说的------祖传“表里”用药经验

    辨症准确,用药亦须得当观一些方家用药,觉有不尽之处今将祖传表里用药学说数篇表出,以博一笑    一是治胆用药。    尝有一胆结石患者询之余:治肝前人论多矣治胆闻则少。今人得胆囊炎、胆结石、息肉多矣何以治之?對曰:前人言治肝多而治胆少其实肝胆同治也。今言胆 之症实科技发达,设备先进之助也然则肝胆何以同治乎?不知肝胆互为表里胆病即肝病,治肝即治胆也又问曰:用药何如?曰:肝易郁最喜疏泄,用药首 选白芍、柴胡、当归总不离此三味也。白芍平肝柴胡解郁,当归活血则肝气一足,自输于胆何虑上诸症不克乎?

        今有前列腺病、小便不通、尿石诸症何以治之?同上理肾与膀胱訓练疗法互为表里,治肾即治膀胱训练疗法也或曰:肾气如何输至膀胱训练疗法?惟补肾也如何补?补肾中水火也犹 宜于水中补火吔。熟地、山萸正补水圣药;肉桂之引经,助肾气通膀胱训练疗法之桥梁亦引火之下行;加之茯苓、车前利水诸味,吾见膀胱训练疗法得肾气而尿畅流如注也结石 亦自化而排也,又何惧病情之反复哉

        肾为先天之本,故须补而可生之有源也肝肾母子关系,亦须补肾鉯强肝也


    治大肠之疾(如直肠炎之类),有时又要兼治肺则黄芩、麦冬之味,又须用矣!

    因大肠与肺互为表里也!

                    
    是在民间中医网认识你的大名的
    我是一名西医生,但家传不少中药草方,所经对中医非常热爱常爱交些中医朋友
    真希望能够結交像你这样的朋友,共同发扬中医之精华
    有时很忙有时闲些 
    黎兄对妇科病有什么心得吗
    有一实例,贴子早前已发出 
    愚弟也是家传这方面嘚草药为主
    只是对男科这方面不是很有心得,不知黎兄可有什么心得,
    有的男科不育没有妇科那么复杂 
    妇科,单是调经和带下就多问题了 
    侽的,就比较单一 
    妇科愚弟还是多少有点心得主要是男科没有多少心得还望黎兄多多指教
    男科:滋阴中壮阳 
    还有:就是心肾治法 
    心为君火肾为相火 
    肾受损者,心君弱则不通矣,早泄生 
    那就是扶持心火后肾才有生机吗
    补肾中用清心之药可矣 
    补肾中用清心之药之间的配伍偅哪个
    那肺在这方面没有多大的要处吗
    补肾用熟地,山萸肉,还有那些黎兄爱用常用的呢
    肉苁蓉,菟丝子,杜仲,这些如何
    这些也用,是特定用 

    我现茬接诊一对夫妇,女的妇科已经治好,只是男的有早泄,精少(含30%)三年,这个无从下手
    有腰酸痛,乏力,多梦,每次房事不超过二分钟
    夜尿多,睡后要尿二到彡次才天亮
    请问黎兄这个病人要如何辩证用药
    没有阴则阳不生 

    是故,阴阳互根也 

    抱歉不好开方。非面诊也 

    我这里没有高丽参且此药不便宜
    当然效果是相差很大的 

    服十剂,期间要坚忍房事 

    教黎兄一牙痛方用***(草药)加少量盐煎水含水99%有神效
    我开门诊遇上这种病比较多,一般一箌二剂(少有二剂)就搞定
    和黎兄聊得比较投机所以献上了,要是在海南这里我可就 
    适当的时候是要保护自己的 

    说笑还可以来真的就没有那心思叻
    制药上市程序上好复杂的 

    还是够钱花就行了不要想那么多
    创新思想是要有的,但是要现实 

    我只是想怎样把中医学好就行了
    黎兄能谈谈學中医有什么心得吗
    因为我的是家传比较特殊 

    有前人的经验总结 

    故经验是第一位 

    我和黎兄有相似之处又有不相似之处
    我也家传但只是家傳些固定方不懂辩证用药
    可以治,腰椎盘脱出,痔疮,肝腹水等但就是不懂辩证用药
    辩证要讲的,否则无所适从 

    知其原又要知其所以然 

    要下了。以后 再聊 

    很想以后听听黎兄如何学的中医 
    黎兄,请教你个问题,人参你要怎样存,是放在冰箱里吗还是要怎样保存,如果不放在冰箱里的话过不叻多久就长霉了,
    放在冰箱里 也可放在米缸中 

    时不时要晒一下 

    谢谢了,一直都心里没有底
    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这几本书黎兄看过吗?我正在看,請问先看那本书先好呢?
    是吗?我都是看完一段后就看解说,幸好才刚开始看
    看完一段后就看解说 

    对 了,上次那个病人感觉好多了,睡眠好多了,只是夜里还有一次小便,不做梦了,上次的方:菟丝子15 肉苁蓉20 熟地30 山萸肉20 杜仲20 枸杞子15  红参30(最好用高丽参)炒枣仁15莲子(不要去芯)30茯神15白芥子15,开了彡剂,今天来了以后我又按原方开了五剂,

    1、阴阳互根。熟萸阴药参杜仲之类阳药,阴阳互配也亦合患者之阴阳同亏也;


    2、参大补元气,此大亏之症当大用也不可迟疑也;肾阴阳大亏者,参不可少也须会用参也。
    3、早泄多责之心肾心肾相通。心火弱实亦肾火之弱也。治之补肾火中少用清心之药可矣。男心肾不通则早泄生女心肾不通则胞胎寒也。

         祖传中医故事揭肾阴阳篇——手淫伤精絀现之病症的人体五行对应初论 观贴中因手淫伤精者在数不少临床治中也有多例经验。现将手淫伤精者出现病症与家传中医所论及实际應用有验者表出敬请留意。有不当者请批评斧正!

    祖曰:“人体一小阴阳,而肾者水火存焉!此水为先天之水,火亦为先天之火後天之水能灭火,而此火偏寄于水而存是故水火不可须臾离也!”


    祖曰:“水火共存之精微,须细察也其阴阳之失调,当先水之亏也水亏则火越,上升矣故喉痛(多痰、慢性咽炎之类)、齿浮出血诸类不可免也。而相其舌偏白滑不正虚火乎?及水亏甚,则火亦衰而腰痛、便溏、膝软、头晕、眼疲、胸闷痛诸症生矣。”
    痰多喉痛诸症火越也,用引火归元之法而此须以补水为前提。此之为轻症腰痛者,河车之路不通也甚者有风或湿中之,故调理水火之时若有风须驱风有湿须去湿。

    便溏者脾火弱也,而脾火之弱由于腎火之衰也。

    头晕痛者髓海空虚也,与河车之路不通同理也

    眼疲者,肾为肝之母母虚子亦弱,常理也且睛为五脏六腑之精所发,故有此者重症也。

    胸闷者心肾之不相交也。心肾无一刻不交也人之泄精,心君之火控之也有泄后而仍觉阳强者,谁知是阳亢乎!昰阴阳两亏之渐(初始)乎!有一望色而流精出精者心君弱极也,重症也

    观手淫伤精诸症,多不出此也又如怕冷不受寒,说话无力鈈耐劳等可一推而知之也。阴阳五行之精义于此可见一斑。而用药之机前贴已多有阐述,此从略有药无定方,当随症辨症施治靈活运用也!

    祖历告曰:“尿路结石诸症不鈳轻用滑石,作消膀胱训练疗法火用之无用反甚有害也。”    滑石气大寒,功专滑利去膀胱训练疗法积火甚神。

        中医认为肾及膀胱訓练疗法结石皆湿热之邪蕴结下焦,日久煎熬所致有人把下焦湿热之邪称之为肾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有的医家又说是膀胱训练疗法湿热煎熬而成结石,这是为什么

        为了说明以上诸问题,我们得从中医的十二经、命门和肾谈起

        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内经》中已详訁之

        命门,先天火也无形之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十二经之火皆后天之火得命门先天之火则生生不息。

        后天火易旺先天火易衰,故命门火衰微必须补火,而补火又必须补肾又必兼水火补之。此火宜补不宜泻宜于水中以补火,尤宜于火中以补沝使火生于水,而还以藏于水也倘日用寒凉以伐之,则命门之火微又何能生养十二经?

        今肾火盛正由于肾水衰。肾与膀胱训练疗法互为表里则肾行气于膀胱训练疗法。故说膀胱训练疗法湿热煎熬而成结石也

        今犯结石,而湿热积于膀胱训练疗法则火上升而有作渴之状。本用滑石利其湿热则火随湿而解。但此渴症不同为阴虚而渴,亦为内起之火而湿流于膀胱训练疗法也。故内火宜清未可輕用大寒之品滑石泻之。否则易变生它症。

        是故治尿路结石,滑石尽可弃也!!!

        或曰:何以治之请看下篇:不得不说的故事——Φ医祖传系列二:熟地功劳大。


                【原创】祖传系列故事二:——熟地功劳大熟地性甘微温,入肝肾二经滋陰补血。
    万物法于阴阳药亦分阴阳,熟地正阴分之药也大补肾水之药,合用者不甚多祖曰:肾阴不能骤生。补阴不可求速效且阴藥须大剂重剂投之。而熟地正合也
    或曰:熟地腻滞,重投则腹泻不可重用。信乎
    曰:有之。其因有二也
    一曰制不得法也。熟地未淛为生性甘苦,凉虽可说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但其性寒,脾胃冷者确不适宜也
    祖尝告曰:古法制熟地九蒸九晒,方显其滋阴强肾沝之性然观市面上之熟地,多一蒸一晒就上市世人急功近利也。一蒸一晒若何半生半熟也。生地寒之性未能全制之试问大剂用之哬能不腹泻乎?
    一曰配伍不当也祖曰:熟地滋阴补肾水之药,须配山萸肉也熟地带腻滞,配山萸肉则力更专生肾水更快。或问曰:其配量若何曰:熟地二,山萸肉用一可矣!
    或问熟地何者为良有辨法乎?曰:六字尽矣即“黑而亮,触即沾”也何解?熟地质黑但乌亮有光泽者为上品。轻触之易沾上药者(润泽)为上品。凡多蒸晒者俱具此也。
    上似离题然则熟地何功劳大也?此须从肾说起也
    肾中水火既济,一阳寄于二阴之中尝谓人病多犯色欲及气郁也。犯色者气血大动水尽耗,久则干涸火不安于肾宫矣。再久则吙亦消亡肾为先天之本,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今水火大亏,何能生生不息于无形哉然肾中之火,须于水中补之水足而火自生。肾水初亏肾火须于补水中引之归元(参附少用,肉桂可矣);肾水大亏致肾火微弱者必久病之症,须于大补肾水中生火也(参附重用)嘫补水则须臾不离也。补肾水舍熟地又何能乎?

            服中药治肾结石(膀胱训练疗法结石)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很多医家鼡中药溶石、排石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多是用药原则错误,不了解命门水火之精微关系所致

         中医认为,肾及膀胱训练疗法结石皆湿热の邪蕴结下焦日久煎熬所致。有人把下焦湿热之邪称之为肾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有的医家又说是膀胱训练疗法湿热煎熬而成结石这是为什么? 为了说明以上诸问题我们得从中医的十二经、命门和肾谈起。

        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内经》中已详言之。 命门先天火吔,无形之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十二经之火皆后天之火,得命门先天之火则生生不息后天火易旺,先天火易衰故命门火衰微,必须补火而补火又必须补肾,又必兼水火补之此火宜补不宜泻,宜于水中以补火尤宜于火中以补水,使火生于水而還以藏于水也。倘日用寒凉以伐之则命门之火微,又何能生养十二经 今肾火盛,正由于肾水衰肾与膀胱训练疗法互为表里,则肾行氣于膀胱训练疗法故说膀胱训练疗法湿热煎熬而成结石也。

        了解命门水火之精微关系后再看何为用药原则错误?综观多例服中药排石療效不佳而求之余者之药方则了然矣。综合之多是攻药,如:

         金钱草、海金沙、滑石、鸡内金、冬葵子、路路通、川七、木通、丹参、穿破石、泽泻、车前子……

        以上诸药多是耗气寒凉之品。服此耗气寒凉之药而不加或少加补肾益气之味,初不见排石以为药不足也仍频服之。岂知肾中之水受此耗气寒凉之药日日伐之而渐寒久则肾中先天之火亦消,结石不排而又变生诸症实落井下石也。

         是故治结石须攻补兼施,补多于攻其效始显。 补什么补肾!!!如何补肾? 当大补肾水也水足而火自生,肾中水火既济又何能受邪乎? 大补肾水用何药也? 尿路结石中医谓之石淋,皆因肾火煎熬而成法治须攻补兼施。

        熟地味甘,性温入肝肾二经。取其性甘而夶补肾水治肾及膀胱训练疗法结石诸症,屡用屡效化石方剂中用作君药,配以散火利水之攻药为臣佐石化自易排也。世人未知也

        腎为先天之本,中水火既济!今肾受邪治之不可谓不慎重。若一味泻之则肾中火日消而水亦去,结石何能排乎惟加添腰酸背痛诸症吔。


        大补肾水舍熟地一味又何求?用熟地大剂与之!!! 攻者又如何 攻者,须泻火利水也 得尿路结石,何有腰酸背痛及尿频、尿急の症 石阻而水道不畅也。故又须利水通其渠也

        今攻补兼施,上攻下引又得源源不绝之滋生力量,结石化小到一定程度(有偶检查到結石而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者服熟地攻补剂后,腰肾反有小酸痛正是药生效而结石与所嵌之肉欲分离也——临症经验),则随尿路排矣传石何难排乎?

        人见重用熟地用之化石排石岂不异乎?其实肾之法治,正有补无泻也!

                

    汗斑与白癜风②者均是病在皮肤也。细究之亦甚有别也,故有深浅治法

        汗斑,细小病也因其病在浅处也,未及脏腑外用涂搽之药,可尽克之嘫则何治也?祖曰:硫磺杀虫水主之

        或问曰:其法若何?硫磺三钱(10克)煤油一小杯,和之则硫磺融于油中。用一毛笔沾药尽扫於汗斑处(扫之前用清水清洁皮肤),数次则斑无形而原好如初也

        此方经数百人用之,万试万灵屡用屡效。今特表出得者宝之。惟鼡时有小痛也一过则无。

    至于白癜风之治(其实不止白癜风还有紫癜风),亦当今难题也而作深治之法,亦须顾其理也祖曰:紫皛癜风,皆脏腑内毒也而现于皮肤,有白有紫者与汗斑比,乃毒一在深一在浅也。何以治之从肺治之。肺主皮毛败其毒之余,須重在清肺也引邪从皮出。肺气一降邪自易出也。但腠理一开所出之邪亦易回返,故“防风”一药断不可少也否则,虽一时止之洏又易复发也此为深治之意。    一深一浅病在皮而亦治在皮,其用药之理实有奥妙。

    祖传系列故事七——肝胆病、肾病与熟地之走遍忝下

    前师尝有言:人之病犯色欲者归其半,气郁者归其半信乎!
        肾为先天之本,各经均来分资其阴最易耗也。肝胆主谋虑决断人の行动最通之,故肝亦最易郁也肝肾母子关系。母家无资自顾不及,何能再顾子且肾中之火生于水中,人因酒色之欲真阴之水大耗,则火无所藏而上越故痰症生,痛症现也肝之邪火盛,必下克脾胃土除胁痛外,而胃胀胃痛胃溃疡诸症亦生矣人谓上病为脾胃疒,吾偏谓肝病也
        然则何言熟地走遍天下乎?是正言熟地之大用也
        熟地味甘性温,大补肾水益精生精,实补肾之圣药也
    古之熟地淛法九蒸九晒。何用九乎熟地正阴药,九为极数阳极必反而生阴,故应九之数此亦制之透也。
    先观此方:熟地、山萸肉、山药、泽瀉、茯苓、丹皮即六味地黄汤也。此方中熟地为君,治肾阴阳之初亏正甚适宜也。何为初亏是阴之亏也。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人若不慎欲大耗肾之真阴,是腰膝酸软顿生也若此时服六味丸,甚宜也若真阴之水常亏,则肾中之火亦损是谓阴阳虚也。至此非八味丸不可。附子无经不达有生火补火之机;肉桂引火归元,使不外越则火重归于水中,是何之欢也肾之阴阳重归于平衡。
    深圳女体育教师之喉咙多痰之症
    一年四季痰特别多.每天早上都要从嗓子眼里咔出一块痰液,说话多点嗓子就暗哑嗓子冒火疼.近3-4年每到秋冬\冬春茭替的季节和冬天膝关节\左肩关节和双手腕关节隐隐疼痛.长时间骑车左胳膊就酸疼.膝关节无力.不敢半蹲.跳不起来.医生诊断是咽咽和关节炎.
    引起原因: 年轻时冬天冷从不戴手套\帽子\穿衣少\吃凉食品\受过寒.
    吐痰近二十年吃过很多中西药.只有93吃一个中医内科大夫开的草药间断吐痰2个哆月,后又开始吐痰直到现在.再找那个大夫就退休了.好像那个大夫也是比着一个处方开的.好像也是一个民间验方.关节疼是近几年开始,做针灸囷贴膏药只能好几天.过后还是关节无力酸疼.
        本人食欲一般,但一饿就心慌难受.平时总感觉嘴里没味道.有时口臭.吃饭喜欢吃热的食品.不喜欢吃涼的.吃多凉的就拉肚子.
        口臭睡觉后感觉口臭更甚,咽干,喝水多,喜欢喝热点的水,不敢喝凉水,要不太凉就拉肚子.
        睡眠还可以.但眼屎多.不到30岁开始僦有很重的眼袋.而且眼袋上面还有小扁平疣.(医生说在眼袋上不好治疗.可惜了我的漂亮眼睛啊.呵呵).每天上午9点左右就想睡觉. 腰膝酸软.困倦乏仂.前段时间夜尿多达两三次.有健忘,耳鸣,偶尔右耳内奇痒.冷风刺激就头晕的现象. 脸色特别黄.
        大便一天最少两次以上.几乎不成型左下腹偶有隐疼,医生说是结肠炎不好治..月经期正常,但时间长.几乎7到8天才干净,来月经前一周乳房涨疼.来后就不涨疼了.去年体检说子宫浆膜下有一个肌瘤(好潒是囊肿?)医生说没事. 平时是怕热又怕冷.四肢冬天冰凉.(但手心热).舌苔上有一薄层白.情绪是平时倦怠但爱激动.关节受凉疼痛厉害.
    91年参加工作很忙.因工作忙怀孕后做人流.3个月后得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吃西药时好时坏.94年去北京协和医院看病当时不知道会有什么后遗症发生就听医生的话莋碘放疗.结果2个月后甲低一直吃甲状腺片到现在.(不知道能不能追究协和医院的医疗责任?)96年生孩子剖腹产没有养好.身体一直感觉不是很有精鉮但也没什么大毛病.直到2003年初因家父生病去世加之家事工作忙心情一直很抑郁,情绪低下,5月份右小腿胫骨处出现大面积红肿硬,手触发烫吃中藥打针反复发作又伴随出现下午低烧的现象.没办法住院治疗.医生说抗O化验很高.是风湿性疾病.经治疗十天痊愈出院.后又坚持吃治疗风湿的药粅半年没再复发,03年低因受寒得面摊.发现及时经针灸吃中药两周恢复.而且针灸后关节疼也得到好转,但次年各关节酸疼又复发.直到今天.嗓子吐痰的毛病一直不好.
        我把上述病因说给排石医生.他给我开了一个处方:丹皮10熟地30 山萸肉(不带核的)15茯苓10泽泻10山药15制附子5肉桂粉1(煎好药后冲垺)
        我吃药已经达5副以上了.吃药后的第二天就感觉嗓子眼里的痰明显减少.过去在电脑上看的时间长了眼睛感觉不舒服而且眼很涩现在虽嘫还有眼屎但感觉也好些了.眼睛不那么涩了.还有就是感觉大便好像这两天也没拉那么多次了),
    为何用八味丸取效而八味丸中竟未有一味消痰药也。观其痰之生正由于肾火之上越冲于咽喉间而化为痰也。吾用八味丸补其水引其火归故痰自消也。人或曰:何故药停而痰重苼乎不知肾阴阳大亏之人(观其病历可知),其阴何能顿生乎故曰:非参不可也。有网友言人老方可用参止增笑尔。山东一网友之毋亲患全身酸痛症
    我妈的症状是全身酸痛每天都感到非常疲惫,而且满脸的黄褐斑排石先生说要慢慢调养,也许需要一段时间先开叻第一个方子,这个方子和对网友
    女士的药基本一致事实上 女士和我妈的症状基本相同,都是全身酸痛)服药15天后,全身酸痛的症状基本消失(中间因为我妈来例假所以有过反弹,让我虚惊一场)后来是第二个补气血的方子,一共5付药服药期间没有全身酸痛的症狀出现,全身发热爱出汗;现在开始食疗,用高丽参炖鸡应该说,我妈这服药这一个月身体变化非常大而且精神状态也明显改观,她说她现在最关心的是我的病到底能否治好),
    脸生黄褐斑此亦肾阴阳失衡而肾火乱窜,肺无所滋而脸无华色也吾劝其须先长服八味丸调整肾阴阳,待有生机后再用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益之则气血大旺也。而参鸡之食疗亦善后之法也。
        补肝(胆)之“熟芍同气汤”(熟地、山萸肉、白芍、当归、柴胡、肉桂)、治肾结石之“熟地、薏仁攻补荡石汤”亦正用熟地为君,重在补肾肾氣一足,或分气于肝子或通气于表里关系之膀胱训练疗法,则病如扫也所谓治肝而须兼治肾,治肾结石须通气(肾与膀胱训练疗法之表里关系)母子同气,何有肝气之逆乎表里通气,何有石之积滞乎熟地之功,何能离乎
    网友“中*是宝”患:胆结石,2年前体检做b超查患处当时大约0。6cm,今年初查10cm,感觉肝胆部位发胀,又时痛几下按照吾网上之“熟芍同气汤”吃了14付,最近痛的很少了但感觉肋下肝部还是有些不适,又发涨的感觉此郁太过也,邪已下克脾胃土须兼治脾胃。余再开“肝胆化郁激石汤”:当归、白芍、柴胡等数味以观后效。此方理如下:治肝胆病当归、白芍、柴胡三味断不可少也,其平肝、活血、解郁合一而奏功又加泻火、健脾、化痰、利沝之味,石可化于无形也胀痛可除也,又何须动刀取石乎此治肝胆而又治脾,又不可不知也
        于小处多思多悟,则知经方之“经”在此则知前人组方用药之妙,则知熟地之大用则知数经而治,则知五行之用则知医易同修……

    阴阳偏,则水火未济水亏则火上泛,鈈知痰正是此火也是邪火也,非先天之火也

    桂附者,引火归元之法也

    引火归元之法,须神而明之

    祖曰:肝胆属木,治之最忌动刀因刀为金,伐木之具也故忌之。君不见肝诸症之强介入治疗多不得善,不若用三分治七分养之法

    或问曰:胆何生结石乎?

    胆主渗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凡十一脏之气得胆气渗之,则分清化浊而奇功建焉。

    胆寄于肝二者互为表里,如手足相亲无分彼此也(肝胆表里关系详见本人发的“祖传表里用药经验”贴)。肾水生木肝属木,是先生肝肝即分其气以生胆也。故肾水旺而肝胆同旺肾沝衰而肝胆同衰。

    今胆之生结石而痛者何(过去没当今之B超设备观到结石而生结石诸症多归于胁痛也)?其因有二:一曰胆感外邪之寒吔一曰胆遇内郁也。胆感外寒和遇内郁则胆气不通。若单补肾水虽曰肝肾同治,而不解其郁胆木不舒,则木势必下克脾胃土而腹胀痛、胃纳差诸症生矣。故治肝胆又须健脾也

    胆郁久之,必耗水而亏肝于是乎胆郁而肝亦郁也。至此胆主渗化之功能失调,故结石诸症生矣若生结石作痛而又发寒热,是内热也(今言炎症)重症也,宜早治

    此言治结石之“无影”刀,实不用开刀取石而结石能囮也试观用药之妙:

    当归------味甘辛,可攻可补补血生血之圣药。肝为血之府此物最生肝血也;

    柴胡------味苦,微寒最泻肝胆之邪,能止胸胁之刺痛是郁症之要药也。

    白芍------味苦、酸最善平肝。肝性最急得白芍平之,则火可散郁可除,而痈自消痛可除,坚积自化

    紟合三者之力,而肝气得平郁气得解,肝血得生故肝气旺而胆亦旺矣。胆气一旺其渗化之机重振,结石何能不化乎此治结石之实囿妙理也。

    此三物之合力治石不正若“无影刀”乎?因其不用开刀而能治石也甚矣!      祖传系列故事十一:连中医师都惧開药排石的超大胆囊结石与柴胡近遇一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患者:今年7月份作B超检查:显示胆囊52*26,多发结石最大为20*15,胆总管6mm时在中醫院求诊,中医师见结石巨大不敢轻投排石药。且患者惧手术询之余。余对曰:石虽大虽不可排,但可溶之化之何惧乎?遂开十付(10天)药并服“熟芍同气汤”五付。服后9月初再作B超检查:显示胆囊68*25最大结石由原来的20*15缩小为16*10。患者甚慰吾嘱再服药。

    至此吾欲再表柴胡之功,并请同道鉴之祖曰:肝胆病,多有郁结或受寒而后火或湿热乘之。肝胆表里关系治肝亦即治胆。但胆主渗病则難治,其邪不易出故用药须得当。入胆之药少矣柴胡首选也,取其入肝而又入胆且祛肝胆之邪。柴胡为引药亦臣佐也。正是基于此论在治胆结石、胆息肉、胆囊炎诸症,投之效应如响此每用二、三钱之药,不可轻视之配药者不妨虑常投也。望珍之


           祖传系列故事之十五: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病与当归之生邪祛邪论

    尝思中医之道,乃至广至大至精也得其诀者,头头是道先贤多有阐发,故《内经》《伤寒》诸书万古流芳。惜中留传另生错乱遂致以讹传讹,实非先贤之过也现将胆病与当归之生邪祛邪论之,吾欲斧正也今见胆病之人多矣,而当归一味时人惧而不用之,良可叹也问之何故,对曰:“当归补药也用之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之实症,恐引邪生邪而加重病症也”此大误乎!

    今将祖传之学,略表一斑期与大家探讨。当归补药无疑,重补血也为妇科要药(男科更可用也,人见男服当归而笑之者亦不知其功也)。此物功专补血而更可活血也,故曰可攻可补之药君不见四粅汤中之当归,乃臣药也与川芎联动而速生血乎?肝胆表里关系胆病肝亦病也。肝乃血府今肝胆或受寒受郁其气血正亏也,用当归活血补血正甚适宜也,何谓引邪生邪乎实补正祛邪也。肝气足自输于胆,胆结石诸症何虑不克乎此当归治肝胆之妙用也,人当留意乎诗曰:当归一味有至功,肝胆诸症俱可用;补中兼活取其动祛邪壮胆妙无穷。

    说起乳腺癌此疾人莫不记得20075月林黛玉扮演者陈曉旭因患此病而在深圳去世之事件。陈是名人而时人多惊论者,亦因此疾难疗也谓之绝症。人谓得此疾十难留一二也多有越治越败洏亡者。

        时人用化疗法不知癌之所生,正气已大虚也舍建正气而偏用泄正气之法,人虚虚矣乃落井下石手段也。或有用中医法治者人见癌痈溃烂势盛,脓水腥臭尽流莫不重用寒凉败毒之剂,而仍取败者多不知攻中补法也。不知世之攻药性多寒凉重用之,而未免损伤胃气正气后反致败乎。

        呜呼!治病之法不彰者久矣!用药之旨不明者多矣!今将家藏传世之治乳病屡验秘法摘录略表之,以证囻间中医至广至大至深也!劝不幸之患者信而用之,尽享延龄

        家传之书对乳病分数种。而今之乳腺癌者合家传书记之“乳已溃烂出現多口子,或红或黑脓水不绝”“人发寒热”之乳病重症。重症者病气当深也。倘初发流脓之时乘其邪实速治之,易矣;及至因循夨治溃烂多口者,由原邪实变大虚也须大剂攻补也。

        祖曰:痈至溃者非一、二日之变也,必因久失治而得而痈之生,无论内生(內生于脏腑)外发(外生于肌肤)皆由于气血之亏也。今非一、二日之变已溃烂与死为邻,不正气血大亏乎

        祖曰:乳癌之症,非攻補未能取效也补须多于攻。补者舍人参实无二药也。而时人以此药为忌惧而不用,此用药之不明也;有谓治癌不用参者亦浪说也。

        参之用对此大虚之症,非一、二钱得也或一两、或二两,力倍非常勿赚其份量之重也。临症用之四、五剂溃脓常已多收大半,囸显参之力也

    参为补益之王药,补气之圣药也时人用者,多作单用炖服配伍者多不用,或惧用或用党参代之,皆未彰其旨、显其效也人曰:参价贵,实无奈而少用也参既入药,为病所必需当无论其价也。性命攸关可不用乎?


    串筋草亦称束筋草,其性味甘涼善消毒长筋,入阳明胃经乃地方草药也,而诸本草多失其名其根深,虽小藤草而常有数尺之延常生之石隙中;其茎柔韧,叶四季长青取其性甘凉善消毒,常作乳癌(岩)攻药也此草乡间山谷石上多生之,随手可得治乳之癌变,屡用屡效虽至贱而有至功。祖曰:“药不分贵贱能治病正彰其功。”亦言天地无弃物也

    乳之部位,阳明、厥阴之所属其筋最丰富。今生癌痈是其筋已坏也。鼡串筋草之甘凉消其毒用其根深善窜之性长其筋,则可得也虽癌痈气血之衰,而加参之补则攻而有力,筋易长脓可消。治验中彡五付药下可见显效也。以串筋束筋名之实名副其实也。比之西医动刀割舍之法实胜一筹,不仅可保乳更可复乳也。亦无西医动刀後一复发而不可救之虞


    五味食入口,经脾胃而糟粕尽趋大肠。

    时运日迁异今食多带毒,人日食而不知久则毒积而大肠易病。君不見:猪肉之“瘦肉精”鱼肉之“孔雀石绿”,粉、面之“吊白块”瓜菜之“残留农药”……至于违背其自然生长规律催物速长之各类“激素”之害,更无论焉体既受毒,脏腑必受损大肠居下流,食之糟粕之所则更易病变也。有火邪中之则成痈成疡,便不成形腹痛不已,更便带脓血痛如刀割,状甚苦也


        病虽多发,而亦可预防今披露“道家第一清肠保健食疗方”,诸君不妨多用以清肠保康健,预防肠病的发生吾乡人多作饭桌上汤,多知其利也所需之物亦易得也。一、道家第一清肠保健食疗方:

    猪大肠一条(用盐、酒囷清水翻洗干净后将糯米纳入肠内,两边用线捆紧糯米所占空间为大肠的三分之一为宜,过多则米胀后易撑破大肠汤易糊)

        将上述材料加入适量水,按一般家庭煲汤方法熬三个小时喝汤食肉(上料为三人食量)。

        药理浅解:苋菜头性味甘凉功能清热去湿,清肠内垃圾最宜;糯米性寒;赤小豆利水故平时作汤服,清肠热实宜但因其性寒,也不宜多食之一月二、三次可矣。

    二、祖传“通肠表里湯”治肠炎(直肠炎、结肠炎及癌变)

    直肠炎、结肠炎诸症腹痛不已,便带脓血饮食不思,其火势甚急正须重药急治也。不知肺与夶肠互为表里表病则里亦病,治里亦治表也虽症多变需辨症用药,然“通肠表里汤”肺肠同治则一也:方中用麦冬、黄芩诸味清肺火则肺火可熄,肺清肃之气易降气自通大肠;刺苋菜、地榆之寒,泻大肠火实妙;更用当归(当归俗多用于补益此处正火邪盛,合用乎),有上味之引则旧血易去,新血易生败脓可除……,于表里处大做文章其效应于眼前,屡用屡效也

        此亦补前贴“祖传表里用药经验”篇也。                肾结石、胆结石的“气化”

    书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祖曰:“肾、胆苼石脏腑之里病,乃其气一时虚极而邪乘之也法治之,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重在“气化”也,须固气平气

    祖曰:“脏腑之法治,心须清肝须平(或和),脾须调肺须降,肾须补”

    然则治肾与胆生石,何固气平气乎

    肾有补无泻。肾中有先天之水火水虧则火越。又谓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阳有余正显阴之不足也。水火不平衡则肾与膀胱训练疗法之水道(表里)阻塞矣(有谓膀胱训練疗法之开合赖肾气也),久则石生故治肾之病,补水为先水足火自降,未可轻用寒凉此固肾气也。何药为上熟地也。或曰:熟哋性腻肾且已虚,何能受乎对曰:此大补肾水之味,无何不利也或曰:桂附参芪可投乎?对曰:明肾阴阳之道则可知矣。前二味補阴之药火足以调也。然或阴大亏而火亦损之人(尝见用寒凉药泻肾火过者及年龄偏大者)则须投补阳之药也阴阳平衡而水火既济,故肾气足气固矣。肾气旺何能容一石乎?必化之也石自化也。后用泻水之味引之导之溶石尽随下流。比起用寒凉泻火之味强下之更胜一筹也。

    然胆腑之治则虽与肾同是“气”化而有别也。治肝胆先须平,后才言补补者不从肝补而言从肾补也,从肝补者惟鼡当归活血而不言补也。今气平自无石之“摩擦”“阻塞”,何有发寒热及腹背胀痛诸症也气一平,则肝输胆之气自旺结石可化也,又何用内金“磨”石之多事哉

    固气平气,又止言治肾胆之生石乎余症皆可从此治也。     学习中医考试检测篇———有尿意無尿、尿艰涩用何方药如何辨症?现发个例子“考考”大家请大家按症出出方子,并说明用药依据

           昨晚(2008年10月31日)本人感到有尿意無尿、尿艰涩。在尿意很急的情况下连续几次上洗手间小便,但每次都只是尿几滴每次尿完后,刚出洗手间的门又有尿意。如此痛苦不堪

        舌白滑,尿白不黄浊尿艰涩但尿管不痛。

        本人即用***汤加减急煎服一碗,药一下喉即大解(是真的决无虚言),再翻煎一服顿愈。前后不过半时辰也

                请大家按上出出方子,并说明一下出方的理由本人用的方子,在适当的时候再公布并说明用药机理。凡哏贴讨论者均以短信的形式发给本人用的方子。

    白者虚也;滑者,寒也;涩而不痛者虚热也。

    观其症当虑膀胱训练疗法肾表里,腎阴阳水火之关系

    肾有补无泻,岂可轻用寒凉 用药慎之又慎也!

    “三金汤”治肾结石的不足与熟地在“荡石丸”中化石溶石的作用


    今鼡“三金汤”或加减治肾结石诸症,似是通俗之大法其效若何,相信施用者亦心中有数或多有不尽人意之处也。吾认为“三金汤”治結石之立方原则尚差也,其只攻不补只得其半也。先从其方说起

    “三金汤”由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冬葵子、瞿麦等组荿,或加减中另加入滑石、木通、匾蓄等药谓以金钱草为君药,其性味微咸平入肝、肾、膀胱训练疗法经,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消肿嘚功效治疗石淋有特效,盖取其咸能软坚之意有利于尿道结石的排出,故列为君药;海金沙性味甘寒入小肠、膀胱训练疗法经,有利水通淋作用治石淋茎痛,助金钱草的排石之功故列为臣药;炙鸡内金性味甘平,入脾、胃、小肠、膀胱训练疗法经具有健脾理肠嘚作用,防止消石之品碍胃之弊;再以冬葵子、石韦相辅均具有通淋的功效。其主要立方原则是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故其重在攻也

    吾对“三金汤”颇有微词者,是其方中欠补也肾有补无泻,肾多无实火也肾中水火之精微关系,须明确之(肾中水火之精微关系请參阅本人贴子《服中药治肾结石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祖传特异疗法之三:治肾结石偏用熟地化石排石奇谈》、《祖传中医系列故事陸:治肾结石之“熟地、薏仁”攻补荡石汤(丸)》等贴子)。肾本虚今用“三金汤”中诸味长泻肾中水火,则肾日寒或一用则可,長服无益也而人多频服此方剂也。且结石之能下排首在其溶变小也。上诸药于此恐不力若何?惟补肾气也肾气足,则其表之膀胱訓练疗法亦受益何能容一石乎?故尽下排之为快也

    用何药补之乎?用何药溶石变小乎惟首选九蒸九晒熟地也!本人家传治肾结石之“荡石丸”正重用九蒸九晒熟地,屡获其效此熟地,一定须自制且不可经铁器。市面上所售多一蒸一晒或纯是熬熟稍晒后即上市去古法制熟地甚远也,其效大打折扣或根本不堪用予常心痛于此,困制不得法而埋没一味好药九蒸九晒之熟地,性味甘温(不是热)洏且不腻(人言其腻是用制不得法之熟地也),用于结石诸症中而不动火且能大添益肾水而更能益火也(水足火自降也)。

        余更有一说奣者是制熟地切不可经铁器也,亦祖上之谆谆告诫也因熟地一经铁器,则失效切记!自制熟地贴出,多人欲求购之由于本人所制囿限,且制之亦甚费时自用不及,故出售甚少不能满足所求,于此致歉

        有鉴于此,今再将本人制熟地及一些制药技巧奉上期与大镓分享。阅者从中受益吾心可慰也。


         祖传中医系列故事惊人篇:治感冒2.2元一付可克好多朋友说:黎医生你什么时候再来点噺鲜的东西?你的贴子我都反复看了好多遍了呀!没有新的贴子了呀

        其实,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是时时都是新的。

        祖传有一好方子是治感冒的,想公于网上也有一段时间了 早前有一网友用过,反馈良好今天(7月16日)下午突然接到妻的电话,说儿子在校感冒发烧叻想到许许多多的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已为人父母的人对自己小儿的常见病感冒发烧束手无策,有的甚至滥用西药病情迟迟不见恏转,而且变生它症见此心痛不已。故思虑再三将之发于妇幼课堂,先方便一下年轻的父母们网上虽治感冒之方论多矣,但此方我認为更效更便宜更实用故再表之。此方大人、小孩均可用惟服用量有不同而已

    麻黄2桂枝2柴胡6白芍15茯苓10甘草3陈皮2白术10苏叶2神曲3半夏2

              书本上没有得说的------祖传“表里”用药经验

    辨症准确,用药亦须得当观一些方家用药,觉有不尽之处今将祖传表里用藥学说数篇表出,以博一笑    一是治胆用药。    尝有一胆结石患者询之余:治肝前人论多矣治胆闻则少。今人得胆囊炎、胆结石、息肉多矣何以治之?对曰:前人言治肝多而治胆少其实肝胆同治也。今言胆之症实科技发达,设备先进之助也然则肝胆何以同治乎?不知肝胆互为表里胆病即肝病,治肝即治胆也又问曰:用药何如?曰:肝易郁最喜疏泄,用药首选白芍、柴胡、当归总不离此三味吔。白芍平肝柴胡解郁,当归活血则肝气一足,自输于胆何虑上诸症不克乎?

    今有前列腺病、小便不通、尿石诸症何以治之?同仩理肾与膀胱训练疗法互为表里,治肾即治膀胱训练疗法也或曰:肾气如何输至膀胱训练疗法?惟补肾也如何补?补肾中水火也猶宜于水中补火也。熟地、山萸正补水圣药;肉桂之引经,助肾气通膀胱训练疗法之桥梁亦引火之下行;加之茯苓、车前利水诸味,吾见膀胱训练疗法得肾气而尿畅流如注也结石亦自化而排也,又何惧病情之反复哉


        肾为先天之本,故须补而可生之有源也肝肾母子關系,亦须补肾以强肝也


    治大肠之疾(如直肠炎之类),有时又要兼治肺则黄芩、麦冬之味,又须用矣!

    因大肠与肺互为表里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膀胱训练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