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打瞌睡怎么办用圆规扎哪里(最好是手或手臂上)不会出很多血?

百岁神醒脑书之一
百岁神醒脑书之一
一、本质剥去瓜子皮揭开煮饭锅看见囊中物羞愧不必说谁知掌中书远古绕云雾夜静无人语独有风吹之本质相对地讲,应该是物质或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现象。从字义上分解,本质可以理解为根本的质料,或初始的状态。例如由于温度的降低水会凝结成冰,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时的冰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水。在此时要追查冰的根本、冰的本质,亦或冰的真实面目,只要提高温度,冰就会还原成为水,也就证明了冰的本质,亦或冰的本来面目正是水。其实世界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物质。德谟克利特的结论是:“事实上,除了原子和虚空,什么也没有。”五彩缤纷的世界,正是由物质这单一品种所繁衍、所派生。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说世界万物都是由一种物质所生成的。如果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出发,世界所有的生命亦是从一种微生物进化、演变而成的,微生物亦是从单一的物质而转变形式的产物。老子所说的“道生一,”是不是说宇宙包含一种绝对的一级物质?“一生二,”就是这种绝对的一级物质派生了二级物质,而“二生三,”就是二级物质派生了三级物质,“三生万物。”就是世界万物都是由三级物质所繁衍与派生的呢?谁又是三级物质呢?有理由相信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上级物质就是三级物质。除了绝对的一级物质外,也许其它物质只是不断变化、不断转变形式的现象或假象而已,尤其是三级和三级物质所派生的万物。例如转瞬即逝的闪电、地球上灭绝的恐龙,以及诸多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东西与现象。所谓的昼与夜、上与下,其实也是这样一种假象。昼夜这种假象是由太阳而形成的,没有太阳就没有白昼,与白昼对比,也就突现了所谓的黑夜。上下是由吸引力和参照物而形成的,没有吸引力和参照物,又如何产生上或下这样的概念呢?正像航海家们没有指南针也会迷失方向一样,参照物正是显现方向的真正幕后者。人们平时所日用的酒、酱油、醋、汤、饮料、口服液、粥等物品,它们的主要成分亦来自一种共同的原料“水”,水亦是这些物品的主要本相或本质。通过简化物质的程序,剔除物质或事物的表象,便可以清楚地认识物质或事物的本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流传,也正是因为小司马光有通过现象看透本质的本领。小伙伴掉进水缸里,营救的办法无外乎三种:捞出来;把水抽干;砸缸放水。对于第一、第二种显然是小司马光做不到或来不及的,砸缸放水,小伙伴自然就会浮出水面。小司马光恰恰是看透了这种真相,亦或这种本质。黑格尔说:“本质是映现在自身的存在。”这有些不好理解,如果采取调换名词的方法,也许会好理解些。例如把本质调换成忠诚,把自身调换成狗,把存在调换成可爱之处,就可以把这句话调换成,忠诚是映现了狗的可爱之处。如果把本质调换成精神,把自身调换成人体,把存在调换成精髓所在,就可以把这句话调换成,精神是映现了人体的精髓所在。黑格尔这句话是说,本质不等同于物体(或事物)本身,但本质却是它的关键所在,或精髓所在。所谓的映现,是强调了两者的关联程度,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物,就没有影子,没有自身,就没有本质。本质必须依赖于自身的存在而存在。每个人都有刨根问底的习惯,事物的本质,就像大树的根,亦或像大海的底一样,它正是人类寻找的那个根本,那个源头。生命中有很多个为什么,其目的就是为了查清事物的本质。查清了事物的本质,处理事情才会游刃有余。比如说想喝水,可面前却只有一块冰,如果知道水是冰的初始状态,亦或是冰的本相,把冰加热,问题不就可以解决了吗?认识本质很关键,如果连是什么都不知道,一切又从何谈起呢?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老子所谓的“一”,是不是所谓的本质或真相呢?如果是,百姓得“一”不就可以畅游人生了吗?认清本质、认识真相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决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一种物质,都有它自己的本质,甚至一样东西有多种本质。有些东西的本质,还在不断的变化。例如一本图书,就有一种本质。励志类书籍的本质是鼓舞士气,哲学类书籍的本质是探索或说明真理,历史类书籍的本质是真实的记录历史事件,数学类书籍的本质是准确的计算结果。可谁又知道世界有多少种图书呢?一条狗,嘴有嘴的本质,心有心的本质,毛有毛的本质,而狗又有狗的本质。可以把吃做为狗嘴的本质,把思做为狗心的本质,把暖做为狗毛的本质,把忠诚做为狗本身的本质。再例如细菌,一组基因,就是一种细菌的一种本质,可是这组基因,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人类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物质本质,面对的是多种多样的种类及事情的本质,面对的是变化无常的物质本质。这有些像面对浩瀚的大海、面对浩瀚的苍穹一样,使人类显得苍白、短促和渺小。不过人类既然能从动物中进化而来,想必也有超常的本领。与人类相比,动物仿佛是继承落后式的遗传方式。而人类则是越过猴子、能人、直立人、智人,直接进化生成现代人。动物继承的遗传,是动物初始状态的基因。例如,猴子当初什么样子,现在生下来的小猴子还是什么样,当初猴子怎么叫,现在还怎么叫。当初怎么爬树,现在还怎么爬树。人类则直接越过猴子、能人、直立人、智人等几个状态,直接继承了现代人的基因。这种遗传给人类认识本质,带来很大便利。这样解释也许不能令人信服,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文字这种符号,帮助人类走出了低级动物的沼泽,是文字符号帮助人类真正进入文明社会。以至德国犹太裔哲学家卡西尔这样评价文字符号:“没有符号系统,人的生活就会被限定在他的生物需要和实际利益的范围内,就会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这个理想世界是由宗教、艺术、哲学、科学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为他开放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在纵向,知识的遗传性,像接力赛一样,文字符号可以使人类直接继承前辈的成就或科研成果。在横向,分工协作则像编织草席一样,人类通过文字符号可以把零星的认识,编辑在一起,使人类认识本质趋于系统,也趋于完整。此外,人类还创造了一些化学试剂,及一些仪器设备,亦或称之为工具也好。也帮助人们认识本质而做出了贡献。例如为了认识宇宙,而借助于天文望远镜。为了认识微生物,而借助于显微镜。为了认识时间,而借助于钟表。为了认识地理,而借助于地图。为了认识方向,而借助于指南针。为了认识温度,而借助于温度计。为了认识真理,而借助于哲学。凡此种种都是人们认识物质本质、或事物本相一条便捷的途径。本质也与需求和目的有关。百姓到市场去买肉,他要认清肉的本质是牛肉,还是羊肉,或者是猪肉。而到了卫生检疫部门,肉被关心的本质则是微生物超不超标。而工商部门关心肉的本质则是不是假冒伪劣产品。也就是说一种物品或事物,具有多种本质属性,需求者只分析和截取所需要的目的本质就足够了。全面分析一种物品或事物的本质,或许是科学家以及社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吧。人与动物的差别,实质上就是符号的差别。而符号的差别,决定了对本质或真相的认识差别。人与人的差别,实质上也是认识上的差别。为什么有人富裕,而又有人贫穷呢?为什么有人聪明,而又有人愚蠢呢?为什么有人受人尊重,而又有人受人轻蔑呢?虽然有遗传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认识上的问题。没有认识本质的能力,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方法,没有有效的方法,也就只能忍受一切不公平的遭遇。虽说有些本质是需要科学家或一些专业人士来研究和认识的,但为了提升生活品质,大众还是需要了解和认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本质。例如学习的本质、音乐的本质、正义的本质、婚姻的本质、真理的本质、生命的本质、美的本质、善的本质、劳动的本质、财富的本质等。人生常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不断蒙蔽人类的眼睛与心灵。有人认为偷窃是一件不劳而获的巧方法,结果最终走进了监狱的大门。有人认为懒惰是享受人生的捷径,结果赘肉挂满他的全身。狐狸认为狡猾是一种高超的智力,结果狐狸却成了猎人的目标。不认清世界就会被动挨打。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唯一方法,就是用心地去学习,努力地去寻求认识本质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和认识本质也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坚持“水滴石穿”的坚韧作风;只要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求实态度;只要坚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霸气;一切就有希望,一切就有可能。其实掌握本质、认识真相,能不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是一件次要的事。更多的时候人是自己在本能地活着。所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建立自己无悔的人生,让世界在自己眼中变得清晰、明亮才是最重要的。三千年前,伟大诗人荷马感慨地问:“既然无所事事亦难逃一死,何不奋斗终生?”是不是这种信念,让一个流浪荷马,成为了诗人荷马呢?有时盲人用心灵所洞察到的世界,比正常人用眼睛观察到的世界还要清晰和明亮。一切行动的巨人,都是从认识本质开始的。想必社会的行为,也会以善始为开端,以善终为结束吧!二、正义滔滔黄河水巍巍我长城横刀看关羽立德孔孟行千年华夏梦强盛且繁荣正义炎黄子屹立世界中工具书把正义解释为“公正的道理。”如若拆分解释,“正”则代表不偏不倚的公正,“义”则代表道理。如果用圆规画一个圆,那么圆内的点,正是正轴心。在正轴心的上下左右,各画一条等长相交直线,就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则代表“正”,正方形内的正轴心则代表“义”;社会代表正,个人就代表义。所谓的正义,就是人在社会环境中,所选择的恰当位置。瓦匠在砌墙的时候,总用一根吊线来观察墙是否很直,用一只水平尺来看墙是否砌得很平。学生在听课时,老师也是一再强调坐姿要端正,学生写字时,老师也一再强调要横平竖直,这些都属于正。枪手射击时所要求的准,踢球射门时所要求的稳、准、狠,则倾向于义。当一个球门不很方正时,一个球射的准不准就很难判断。当一个球门很端正时,一个球又射得很准时,这就相当一个很恰当的正义。正义的反义词是邪恶,恶的反义词是善,这样我们就可以推理出正义的义包含善、代表善。那么这个代表善的义和正组合,就是正善、极善。一座大楼通常包含着许多正,它的地基是端正的,地基端正,大楼才能端正,大楼端正,它的每户房间才是端正的,房间端正,门窗才能端正。它的地面也需要是平坦的,地面平坦,桌子、椅子才不会倾斜,桌子、椅子都不倾斜,人才能坐得端正。正义从合理性方面来讲,就是端正和精确;从人性方面来讲就是至善;从伦理方面来讲,它就是需要必要的东西做支撑。人,包括躯体和思想两个部分,位置如何,端不端正,准不准确,影响着自己与社会两个方面的利益。人在社会活动中,常常被无形的四条线包裹着。例如开车在路上,会遇到前面或上方的一条线,是前面的汽车。后面或下面的线,是后面汽车。左右两条线,一般公路上都有。人和车,必须始终行驶在正方形的正中央,快开,就会撞上前面的车;慢开,就会妨碍后面的车。越过左线,有与对面的车迎头相撞的危险。越过右线,则会与自行车发生矛盾。也就是说,车偏离正轴心越远,风险系数越大。越接近于正轴心,也就越接近于准确。恪守自己的位置,在某种角度讲,它也是正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正义形式从主观的角度来看,它也是人的一道安全屏障。与利益紧密相关的是责任,如果责任很重时,就会带来一种负担。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他五十岁就知道天(上帝)的命令,即公正的道理,七十岁就掌握了高超的驾驭技能,既能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又能不逾越规矩,不逾越哪个四方形。不让四方形控制自己的办法,就是让四方形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就像放飞的风筝,牵在自己手中。但这一切的基础都需建立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没有“志于学,”就没有“随心所欲。”人在坚持正义时,是不能蛮干的,就像嘎吱嘎吱响的破车,总要注入一点机油才会消停一样,人在坚持正义时,也是要注入一定的知识与智慧,才不会拌倒自己。正义近似于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近似于真理,但正义不完全等同于真理。它俩像一对孪生的兄弟,是长的相象的两个人。真理是普遍地存在大到宇宙,小到沙尘每一件事物当中,而正义只是突出地表现在某一类事物当中。真理近似于哲学范畴,正义近似于道德范畴。真理显示的是事物的是与否、真与假、、黑与百,正义显示的是事物的道德情操与精神操守。它们有相同的血缘,却有不同的性格。古罗马《民法大全》有一条非常著名的法律条款:“宁可漏网一千,不可屈枉一人。”中国历史上两位帝王汉子的楚汉相争,就是由项羽在鸿门宴上放掉刘邦这条漏网之鱼造成的。亥下之战证明范增的判断与逻辑都是正确的,但却与正义相驳,“宁可屈枉一千,不可漏网一人。”是地地道道的邪恶品性。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宋国打仗,楚军在泓水北岸,宋军在泓水南岸。公子目夷建议宋襄公乘强大的楚军在渡河之机,对楚军进行攻击。宋襄公以不合仁义为由,予以拒绝。宋襄公还说:“见到受伤的人,就不要在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尽管这在有些人眼里有些迂腐,但这就是光照千秋的正义。世界有两条论英雄的标准,一条是以成败论英雄,一条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以成败论英雄的标准是真理(智慧),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标准是正义。正义给人的印象往往都是在和邪恶做较量,其实不完全是,楚汉相争就是正义与正义的拼杀。刘邦近似代表国格上的正义,项羽代表人格上的正义。谁的失败都是人类整体的失败。有人认为刘邦是厚黑学的代表,这多少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在国家这件大事上,帝王确实不能有妇人之仁。但项羽的人格魅力的确在刘邦之上。《史记》记载,项羽死后,刘邦因为楚怀王曾经封项羽为鲁公,鲁地又是最后一个投降的,就封项羽为鲁公安葬在鲁地。并亲自为项羽发丧致哀,痛哭流涕一番之后,怅然离去。刘邦没有诛杀项氏宗族的任何人,还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是项氏族人,刘邦赐他们姓刘。从这些事来看,项羽的人格魅力的确令人敬仰,刘邦也的确是仁人宽厚之君。项羽没有采用范增的卑劣手段,宋襄公也没有采用公子目夷的卑劣手段,但刘邦却采用陈平的卑劣手段,应该说特事特办是正常的,常事特办就是错误的,普通人不究其因盲目效仿就是东施效颦。正义在与邪恶的较量中,一开始就处在一个不公平的竞技场上。在两个拼刺刀的人当中,谁会先扣动扳机呢?多半是邪恶之徒。“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就决定了正义之士所处的劣势地位很难改变,这也带来历史上正义之士的悲壮结局。这时韬光养晦,或按曾国藩所谓的委屈含宏,就是仁人志士保全自身的灵丹妙药了。世上没有绝对的善,因此也没有绝对的恶,所谓的邪恶只是一些人的思想内含有一些不良倾向而已。善待它,它就会再倾斜回来。狗急跳墙,要是一味气势汹汹地要将它斩尽杀绝,也就逼良为娼了。正义最终必将战胜邪恶,但这并没有什么玄妙之因,而仅仅像人们的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先进一样,这只是人类素质不断提高的结果而已。汉朝时期的丞相窦婴被免除职务后,渐渐的门可罗雀了,只有灌夫与之交往如旧,不巧耿直的灌夫又得罪了丞相田蚡,窦婴为了拯救灌夫不惜铤而走险,不幸被一并打入死牢。灌夫是正义的,窦婴也是正义,处死他们就等于减少了正义资源,如果他们不是能对田蚡造成什么潜在的危害,还是留着他们为好。正像太阳是人类共同的温暖一样,正义也是人类共同的温泉。地球就像一个人类唯一公共的饮水池,每个人手里都分别捏着一把污水剂(邪恶),和一把清水剂(正义)一样。当只有一人把污水剂(邪恶)投入水池时,它对人类并没什么影响,甚至对离他距离很遥远的人,压根就没丝毫影响,但它已经使水质下降了亿分之0.02(按世界有50亿人口计算)。当往水池里投入污水剂的人不断增加时,水的质量就会持续下降,从而导致人的生存质量也持续下降。人类的一切灾难都和正义与邪恶这对道德概念有关,只是它错综复杂的通过各种渠道,缓慢而隐蔽的渗透到人体,而使人不易发觉。当水池的水污染到一定程度,人就会有无力回天的感觉。地球上的任何人也都难独善其身。人坚持正义、宏扬正义并不是基于什么高尚地目的,而仅仅是为了维护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以及不让人类共同地断子绝孙。“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正义与邪恶和其它事情一样,都有传染性,正义对人的传染能力比较弱,而邪恶对人的传染能力却非常强。为什么呢?原来邪恶一是可以获得眼前的利益,二是在邪恶者眼里,正义者是十足的傻瓜。人性的弱点正是怕被人当作傻瓜。人们宁可当恶棍,也决不愿意当傻瓜。三是当有十个人组成的一个团体中,如果有多数人是非正义的,那么少数人如果还在明目张胆的坚持正义,就有些不识时务了,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社会的正义程度,决定和影响着个人的正义程度。因此要遏制非正义的传播,确实是一件艰苦而烦琐的事业。正义往往是由两股势力组成的,一股是社会正义,另一股是个人正义。如果把社会正义比做一栋建筑的框架。个人正义则相当于这栋建筑的墙体、外装修及内装修。没有社会正义,个人正义只是一滩散沙。而没有个人正义,社会正义仅仅是一个宏伟蓝图,或一个半拉子工程。只有社会正义与个人正义很好的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宏伟的建筑,才能算做一件完整的作品。甚至只有个人正义,达到一个相应高度,社会的正义才能更好的体现与执行,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因为形成一栋建筑框架的社会正义材料,也可能来自于个人正义的。因此个人正义就是社会的细胞,有什么样的细胞,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为什么要追求正义呢?从个人角度来看:“义,百事之始,万利之本。”正义可以使自己心灵净化,净化的心灵可以使人感觉舒适,舒适的心情,使人的外表显得慈善、尊贵、高尚,慈善、尊贵、高尚的外表可以获得尊重,尊重则令人愉悦。再则正义可给予他人以愉悦、财富及一身正气。前面说过,正义具有传染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属性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良性循环就是一个圆圈,经过不断旅行后,又回到原来位置。也就是说正义具有帮助喜欢修行的那个人,得到正果的力量。而非正义,正是搬起石头砸向自己脚的人。从社会的角度讲,“义,万事之纪。”只有正义昌盛的社会,才会是物质与精神共同繁荣的社会,人们也才能真正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人生,以及人生所需要的真正幸福。三、财富父耕满身土儿食大白薯可怜舔犊情养出一条虫子壮当自强岂肯吃剩汤西山打老虎烈火炼金刚随着时代的奔跑,人越来越衰老丑陋。而财富却越来越年轻貌美、婀娜多姿。有三样东西令男人癫狂,权力、美女、财富。可透明的社会已把权力肢解的支离破碎,缺少主心骨的美女仿佛正在蜕变成卑躬屈膝的俾女。财富一边吸允着权力的底蕴,一边剽窃着美女的姿色。当她宣布自己成为三栖明星时,世俗的目光一起投向了她。再硬的汉子,在枪林弹雨中没眨眼的汉子,在大家闺秀面前梗了梗脖颈的汉子,却在财富面前咽了咽口水。毋庸置疑,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在这个淫荡的婊子面前失魂落魄、瑟瑟发抖了。因为她风情万种、美若天仙,“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男人不是把精液射进了她的卵巢,而是淌在了她的石榴裙上。说她是一座山,她就是一座山,世上的每一个人都被拦住去路。说她是一望无际的海,她就是一望无际的海,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在此翻船。考虑太多时伤神,考虑太少时伤身。我们的祖宗没有它,凭借一亩三分地,照样从土里刨出食来,也能过的悠哉、悠哉。今天的我们像上山的毛驴,被前拉后赶,身不由己地行走在山坡上。中年秃顶是因为它,少女卖淫是因为它,夫妻反目离异是因为它,拦路抢劫是因为它,父子对簿公堂也是因为它,甲乙双方违约是因为它,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因为它,贪污受贿是因为它,跳楼自杀是因为它,顶风作案也是因为它。如若再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剩下的光阴就只能被吹到西伯利亚与严寒为伍了。应不应该去赚钱并不值得思考,因为小孩子都知道这东西有用。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的意思是,财富这东西如果能谋求到,就是挥鞭子给人赶马车,他也干。“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没有隐士那样的清高品行,而又长期心甘情愿的忍受贫穷,出口就大话什么仁义道德,这种人才是真正羞耻的人。孔子曾教弟子三千,那也不是白教,你总得带点干肉、粮食之类的当学费,才能教你。按现在的话说,孔子也属于自谋职业。孔子这么大的教育家也是这样务实的。因此对财富采取务实的态度,才值得尊敬。喜爱财富,几乎是人类的共性。即使一些圣贤也很难摆脱财富的诱惑。只不过是圣贤们更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已。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类对财富的贪欲,并没有把人引领到生活的天堂。更多的时候是走错了门,而误入了地狱的大门。适可而止的欲望,是决定方向和最终结局的关键。因此适度的财富,才会带来舒适的生活。不过“富不过三代。”历史在不断重复着创业—富翁—穷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如果创业者知道结果竟会如此,莫不如不让儿子成为富翁,后代岂不更好一些。其实事实正是如此,这正像一个小孩,吃了一个大人的饭量,会患消化不良一样。一个没有创业经历的人,也一定不懂得珍惜继承的遗产。挥霍艰辛者的财富,并不亚于抽老子的耳光。钱财对于缺乏经验的人,也会招来一些祸患,这正像皇权身边,经常杀机四伏一样。所以留给子女大笔财产的行为,却非明智之举。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容易被人联想到不义之财。相反,很贫穷的人,又很容易被人联想为懒惰之人。因为更多的时候,财富代表的是劳动成果。没有劳动自然就不会产生财富。如若一个人在不断地劳动,而又没能产生财富,通常是工作的方法有问题。如若工作方法也没问题,那么通常则是选择的环境有问题。如若环境不能被选择,不能被修改,那只能是命运的问题,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解决的事情。但这很令人质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其实财富也一样,它对一切决心征服它的勇士,都会低下它那高昂的头颅。即使是像珠穆朗玛峰这样的高山,也能经常被壮士们踩在脚下。财富没有被征服,不是不能被征服,通常是人类作茧自缚的结果。有一个故事似乎说明了这样的道理:1796年的一个傍晚,一个19岁的青年按例行开始做导师布置的作业。导师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的作业,是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做出正17边形。这个天才数学青年,做起来非常吃力,往常只需要2小时的作业,他做到第二天清晨才完成。当青年把作业交给导师时,导师惊呆了,自己都没攻克的难关,竟然被一个孩子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原来这道题是一个两千多年都没解决的历史数学悬案。导师是不小心才把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放在青年的做业里。后来青年回忆说,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这是一个2000多年的数学难题,我也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不能成功并不是本身就该如此,更多的时候是心灵的羁绊起了关键的作用。获得财富依然如此,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有回报的。获取财富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过程好、结局好也很重要。也就是说获取财富的目的一定要纯正,切不能跳进自己为别人设下的陷阱。获取不义之财则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道理很简单,不义之财必然损害他人利益,这也必然会遭到反击而使情况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赚钱的游戏,必须符合社会的游戏规则,才能得到喝彩,才能玩的尽兴,也才能够圆满的收场。只有这样获取财富的初衷,才能为获得人生幸福的目的画上圆满的句号。强调过获得财富的主观性之后,一定也要强调获得财富的客观性。即确实也有一些人,经过种种努力之后,他们依旧还不富裕,甚至依旧还很贫穷。怎么办?一个没有正义的社会,是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财富,以及真正的幸福的,当然自身的损失也必定包括在其中。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秩序的社会,才会是其乐融融的社会。从另一个角度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言放弃,姜太公70多岁出山,不也依旧成就了一番事业吗?耐心永远是财富的伴侣,有耐心才会浮现光明。凡是都有一个例外,一个社会,永远有这样一个团体—老弱病残。财富对他们也许是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一个社会总有落井下石的人,也总有锦上添花的人,当然也有雪中送炭的人。关心和帮助老弱病残者,无疑是雪中送炭式的美德。一个人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会游离于老弱病残团体之外,一旦滑落到这个团体,人才会感知这种美德的伟大。一个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品格,和他对逆境中的人所表现出的态度,是评价人最公正的标尺。在这里,人的优劣一目了然。富翁通常是由英雄、盗贼和幸运儿组成的。继承遗产、中彩票等因机遇而获得财富的人,都属于幸运儿。明偷明抢能成为富翁的倒是不多见,披着合理外衣,榨取不合理利润成为盗贼富翁的倒不少。那些正常纳税,赚取合理利润、阳光利润的人,才属于社会的英雄富翁。有一些富翁是狡猾的,他们把钱捐给了上不起学的孩子、看不起病的穷人,他们做的是最高明的生意,他们用自己身上多余的赘肉,不但减轻了自己的累赘和负担,而且换来一份感动、一份荣誉、一份爱、一份尊重和一份真情。可以说真情是感觉最好的面包,人一旦丧失真情,感觉便有饿死的危险。感觉被饿死的人,就会沦丧为麻木不仁的人。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给人的第一件礼物,就是感觉,所谓的感知、感情,所谓的‘我思我存在’,都是在强调感觉的存在。因此感觉是上帝给予人类一件非常非常珍贵的礼物。至于第二件礼物—理性、第三件礼物—财富,它们只是第一件礼物的延伸品,因为理性只是第一件礼物的卫士(保镖),而财富只是第一件礼物的工具而已,若问这件工具有什么用途,也只能说它是为了使感觉更敏感、更丰富的工具而已。如若财富没起到这样的作用,那就是人因愚钝而辜负了上帝的恩赐。其实多余的财富,确实是一种累赘,这就像吃饱后,再进食就会成为负担一样。人在永恒的宇宙之中,只不过是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生不能带来什么,死亦不能带走什么,因此多余的财富也是一种负担。有一首诗写的很好,它是这样写的:“百千万贯犹嫌少,堆积黄金北斗边,可惜太师无脚费,不能搬运到黄泉。”是啊,既然不能把财富搬运到黄泉,要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还有一种富人叫守财奴,这是诸多富翁中最可怜的一种人。他们不断的把道德、健康、正义抛向大海,换回那些闪闪发光、令他们兴奋不已的废品,因为他们不知道财富不经过流通,就不能产生价值。这种满足心灵的虚荣,是幻想和电脑游戏也能达到的。财富的价值在于使用,并非是占有。这就像一个人占有一筐苹果,并没舍得吃掉,而是使它白白烂掉。这种过度的占有社会资源,归根结底的讲,也是一种不道德的愚蠢行为。和谐社会,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财富的和谐。海啸、非典、禽流感可不管什么穷人,什么富人。财富和谐可以促成教育的和谐,教育的和谐可以形成社会效率的提高,效率可以形成环境的和谐,以至提高社会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那样富人才能和穷人共享文明社会的诸多便利。试想,一个华丽富翁突然遇到一个肮脏的乞丐,会怎么样?若说是肮脏的乞丐玷污了华丽的富翁,倒不如说是贪婪的富翁造就了畸形的社会。所以,丧失环境、丧失健康、丧失正义而换取的财富,确实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愚昧行为。即使现在品尝不到这种愚昧行为的苦果。这种痕迹也一定会雕刻在宇宙的某一个角落。四、契约日日三餐饭碗端饥饿方知盼丰年天天出门把衣穿寒冷才觉炉火暖信用就是一道天违约要用地偿还宁学伯夷弃君位叔齐魂绕首阳山契约是半文明半愚昧社会下的一种产物,文明越发达的地区或国家,对它的依赖性就越少。相反,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法院及监狱越多,它的文明程度就越低、愚昧化程度就越高。契约是高度文明社会的一种累赘,因为它必将消耗人宝贵的精力、及人有限生命的一部分。契约应该是人类心灵真实的反映,一旦这块基石被扳倒,无论做出何种努力,都会无济于事。这种不幸甚至还会向其它领域蔓延。因此遵守契约不仅是一种智慧在世间的表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对文明社会进步的一种贡献。契约是一种行为的约定,也叫协议或合同。不仅人与人存在这种关系,其实天与地也存在这种关系。例如地球每一年围绕太阳转一圈,就是地(地球)与天(太阳)的契约。地球不遵守契约行不行?不是一年转一圈吗?给它改成转十圈,或者地球干脆不围绕太阳转了,改成围绕海王星转,行不行?行为的约定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定向规律的任何改变,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这正像机动车走反道一样,进行倒行逆施,必然带来严重后果。不仅地(地球)与天(太阳)存在契约。人与上帝也存在契约,例如农民按季节种植,上帝就会给他粮食的丰收。工人努力的劳动,上帝就会给他丰厚的薪水。学生认真的学习,上帝就会给他优异的成绩。伯夷与叔齐不食周粟,上帝就会给予贤良的名声。人遵守契约,上帝就给予宏大的美德。总之,什么样的原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契约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事情结局。伯夷与叔齐,分别是殷代孤竹国国君的长子与幼子。国君欲传位给幼子叔齐,叔齐认为长子继承君位符合传统的约定,便执意将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认为叔齐继位是父亲之命,遵从父命才是符合伦理的约定。双方各持己见,争义避利,并先后出逃,以躲避继承君位。伯夷和叔齐在避位途中,听说西伯姬昌(周文王)尊老敬长,很有美德,便携手投奔。不巧,入周时周文王已死,周武王正率众征伐商纣王,不久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伯夷和叔齐认为(周武王)父死不葬,大动干戈就是不孝。周为殷商之臣,以臣伐君,就是不仁。对于不仁不义者,再食其粮食就是耻辱,不久两人饿死在首阳山。“人有耻,必以进死为荣。”美德正是这种以不合道理的行为约定为耻辱的人。看似美德的东西,正是他们恪守的一种原则,这种原则不能被生死所左右,亦不能被生死所变更。契约所恪守的就是正义。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难免与别人打交道,打交道就难免发生矛盾,产生分歧。为了统一思想,减少分歧,提高效率。把各自的主张进行压缩,并统一成双方都认可的一种格式化的内容加以固定,就形成了契约。契约也有另外一种形式,既父子不需要协商约定,他们就天然的存在契约关系。包括国家与公民,丈夫和妻子,朋友之间,他们都有一种天然的契约,也可以称之为潜在契约。还有一种是口头契约,这些契约往往是一些不重要,或通过有很深信任基础关系产生的契约。契约的种类有很多,有地契、房契、婚契、商业契约等等,桃园三结义是就是一个友谊契约,刘、关、张约定,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非常讲信用,一个简单的约定,让他们演绎成感情至深、千古流传的友谊范例。老子说:“绝智弃辩,民利百倍。”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如果刘、关、张当中有一个有使小聪明的耍滑头,他们的故事也就不感人了。也许最纯正、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很平实的履行承诺。愚蠢的人会被法律所约束、或国家机器所制裁的。常规人被契约所约束,道德的人被心灵所约束。考驾驶执照,就需要学习交通法规。这交通法规就可以理解为是国家与驾驶执照持有人所订立的契约,而婚姻法则可以理解为国家为婚姻双方设立的契约。可以说没有契约就没有标准,没有契约就没有秩序。国家建立法律正是为了建立秩序。法律是一种强制手段,也可以说是外科医生,主要治理外在的、已经表现出来的,通常称之为治标。契约也是一种建立秩序的手段,它和法律相比更强调自觉性。违反法律的人具有愚蠢性,可违反契约却有一定狡猾性,遵守契约的人是道德的人。教育是防洪大堤,强调的是以预防为主。属于内科医生,一个人犯错误,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另一方面是无知所为。教育则能让人知道是非,辨别真伪,防患于未然。契约是介于法律与教育中间的一种职能,如果把教育看作骨骼,法律看作皮肤,那么契约就是经脉血肉。如果骨骼能让人或一个民族更挺拔、更苍劲,皮肤能让人或一个民族更生动、更俊秀,那么经脉血肉则让人或一个民族更丰满、更顺畅、更生机盎然。虽然法律、契约、教育都有强化秩序的职能,但贯彻其中的,则是知识与正义。知识兴、正义兴,秩序则井然;知识衰、正义衰,则秩序混乱。公司和它的职员,是有契约关系的。职员要为公司做工作,而公司则要向职员支付薪酬。同样帝王和他的大臣也是存在契约关系的。帝王给大臣高官厚禄,大臣则需尽职尽忠。父母和他的子女,是有契约关系的。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但是这些不一定都要写在书面的合同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是一条纽带,把双方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但合同或协议却是一道鸿沟,把双方泾渭分明地隔离开。像门锁是防坏人的一样,契约也为不道德之人设立的。契约是为正义服务的,正义是为秩序服务。像大臣不能为国家尽职尽忠,那么大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一样,契约没有为正义或秩序服务时,契约就没必要被执行。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正义和道理才是更重要的。履约不是一件坏事,有时甚至是一石仨鸟的好事。第一,“人之初,性本善”。只有履约与善才是吻合与协调的,人的心情才是愉悦的。第二,履约的人是大受欢迎的。为什么关羽几千年来一直受人尊敬,这与他的信用与仗义是分不开的。不但好人尊敬他的品德,就是坏人也崇拜他的义气。第三,履约可以降低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履行契约看似狡猾,实际是再愚蠢不过了。一些宗教教导人们忏悔,正是为这些看似狡猾的愚蠢而忏悔。即使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机会忏悔,他们临死之前也一定要忏悔。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活着的时候是违心的人,而死的时候又成为违心的鬼。其实违约并不都可耻,可耻的是为私利而毁约,可耻的是缺乏正义的毁约,可耻的是因毁约而带来的标准扭曲,可耻的是因毁约而导致的秩序失常。可悲的是因毁约带来的无法挽回的后果。契约像一把锁,它永远是防君子而无法防小人。履行契约是社会的公正标准,而一些人发现不履行契约,也居然大有好处,这就使标准框架扭曲变形。私利正是不断啃食公义的蛀虫,一旦公义的大树损毁,蛀虫便也失去了栖息的场所。毁约像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的交通堵塞,自己要交罚款,别人也跟着消耗时间。像往汤里放了一条臭鱼,别人不能喝汤,自己亦无法喝汤。像农夫与蛇的故事,蛇不但绝了自己后路,而且绝了蛇类的后路,即使任何蛇被冻僵,也不会再有农夫愿意把它放在怀里救活它的生命。私利是毁约的根源,知识的贫乏和判断的荒谬,则是私利的根源。知识的贫乏与判断的荒谬,只有靠学习才能补充与匡正。五、智慧钻木取火翁今睡何山中世间聚财富为你立头功佛祖菩树下祈法度众生庖丁解牛者他乡战诸雄人人都想拥有智慧,但结果并非都能如愿。正像人人都想拥有财富,可结果也是并非都能如愿一样。而且有些反常现象,还常常令人匪夷所思。一个人要喝尿,一定会认为他脑子有了毛病。可是如果一群人,都争着要喝尿,人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脑子出了毛病。前段时间有一家报纸报道说,一群人排着队在公园门口争购老虎尿喝,有的甚至还得走后门,这到底是不是怪事?这喝尿和古代三人成虎的故事颇为相似,说的或做的人多了,假的便成了真的。智慧是什么呢?工具书解释聪明就是智慧。聪明即耳聪目明,耳聪即耳力聪慧、听力敏感。目明,即眼睛明亮,目光敏锐,观察事情清晰透彻。聪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偏重强调了耳朵和眼睛的信息收集作用。实际情况又怎样呢?东周时期齐国和鲁国打仗,鲁国人曹刿帮助鲁庄公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可是鲁庄公一直也没看明白,就问曹刿:“为什么齐军擂第三通鼓,你才下令反攻啊?为什么追击敌人,你还先看看齐军车辙和队形才同意追击啊?” 曹刿说:“我听齐军第一通战鼓,士气最足;第二通战鼓,气就松了一些;第三通战鼓,气已经泄了,所以敌人第三通鼓,是进攻最好时机。至于观察敌人情况,是担心齐军有埋伏,我一看车轴乱七八糟,再看旗帜东倒西歪,我就放心了。”通过曹刿打败齐国的事例发现,耳朵的收集与眼睛的观察,确实是聪明的一个前提条件。人的智力状况大约有四种,愚蠢、狡猾、聪明、智慧。愚蠢,即不知道事物来源,又不知所终的人。狡猾,即南辕北辙,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人。聪明,即观察仔细、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决策果断的人。智慧,即思想与行为一致,判断与结果一致。经过久久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及至真、至善、至美的人。也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其实聪明与智慧是应该有区别的,它们就像猿人的手与脚一样,既有区别,又有重叠。对于这四种智力状态,人们最讨厌和蔑视愚蠢的人,最惧怕和痛恨狡猾的人,最接受和尊敬聪明的人,最崇拜和热爱智慧的人。这四种智力状态的属性和表现,分别是什么呢?就像地球只有黑夜与白昼一样,人类智力的属性也只有善恶两种,与人于利(益)的谓之善,与人于害(损)的谓之恶。其中狡猾属于恶,而愚蠢、聪明、和智慧基本同属于善。为什么说愚蠢不属于恶呢?因为愚蠢主要是由教育与遗传形成的,并不一定是本质问题,因此应该暂时把它划归善阵营。而聪明属于善的前提条件,就必须是善大于恶,也就是说聪明是善恶兼有,善大于恶。而智慧是一种绝对的善,这种善缘于本质,并非行为。 应该说愚蠢的表现是,做事是既对自己没好处,有时对别人也没好处。也可以说是以不利己为主,损人时而有之。比如说典型的“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聪明的表现是善大于恶,但聪明与狡猾很容易混肴,其原因就是它们认识问题的能力是相近的。区别是在于它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人们常常把私心偏重,做事损人利己的行为定义为狡猾。把私心轻,做事利大于弊的行为定义为聪明。聪明与狡猾之间由于环境、教育、以及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也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智慧的表现为利人利己,或舍己为人。智力的四种状态,完全是由认识与判断所决定的。愚蠢人因为不能认识世界,所以常常说或做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聪明人因被世俗的利益所诱惑,因而不能大彻大悟。它们二者由于在性质上与智慧相同,区别只是像产品的质量有等级区别一样,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差别而已,因此他们被智慧所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狡猾是以私利为轴心,而智慧是以公义为轴心的。狡猾是认为惟利是图是正确的。他们“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们宁可让10人、百人有损失,但不可让自己损失一根毫毛。而智慧则惟义是从,唯道理而行,重视的是真理的得失,而非物质利益的得失。人的智力状态,尤其是历史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必须经生活的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被人类、被社会、被历史、被群众、被未来所评价和总结。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南宋一代名将岳飞用毒药害死在风波亭,留下千古骂名。秦桧不聪明,就无法爬到宰相这个位置,不狡猾就无法全身而退。你说你骂他,说他死后掘他祖坟,说来世让他下地狱,他根本不在乎。从哲学的角度讲,秦桧是现实主义者,他所追求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他所追求的是本身利益和本身安全,根本就不会在意社会的舆论。也从不相信有什么天堂和地狱,更不会相信什么转世轮回。他符合“小人喻于利”的特点。俗话说“恶有恶报,”如果没有地狱、没有转世轮回,就无法看到“恶有恶报”在秦桧身上有所体现。唯一的希望,就是对他心灵的惩罚。但秦桧的成本似乎又太低了,这就好像掠夺大量财富,只交纳少量罚款,不仅对恶人起不到警戒作用,反而是一种诱惑。与秦桧相比,商朝纣王的狡猾和残暴,则带有十足的愚蠢,他处死了忠心耿耿的三朝元老鄂侯,逼走了蔗兄微子,囚禁了叔父萁子,另一叔父比干被剖腹取心。应该说纣王是自亡其唇,而唇亡齿寒。不知他在登鹿台自焚,是由衷的忏悔,还是对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惩罚。相信上帝并不会宽恕他这迟到的醒悟。假如说纣王还有一丝忏悔,那么秦刽则把他的恶带至坟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感觉狡猾与愚蠢相比,似乎愚蠢是小蠢,而狡猾就是大蠢。智慧是全善,而狡猾就是全恶。难怪英国谚语说:“狐狸虽然狡猾,狐皮却常在店里悬挂。”与狡猾相比,智慧却幸运的多。孔子是中国一座智慧的高峰,他在2000多年前,竟活了七十多岁,这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堪称奇迹,这和他的智慧、他的善、他的胸怀坦荡是分不开的。孔子不仅受到黎民百姓的尊敬与热爱,也受到历代君王的普遍崇拜与敬仰,康熙皇帝曾赞誉他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爱屋及乌,由于对孔子的热爱,必将也会惠及他的子孙后代。尚若有天堂地狱,他也必居天堂的神位,而所有中国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佛主释迦牟尼寿命也至80岁高龄。他一心想要获得解除人生苦难的终极办法。经过49天的冥思苦想,他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了解脱生死的涅槃之道,创立了佛教的基本教义。那年他35岁。在佛主那里,我们看到他的智慧就是善,在他心里只有普度众生。现在佛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佛教徒遍及世界各地。古波那齐说:“世界上的恶,是为了宇宙的善而存在的。”看来世间的狡猾,也是为世间的智慧而存在的。就像没有黑夜,就不知道白昼有多么明亮;没有丑,就不知道美有多么绚丽。六、真理人生雾茫茫真理在何方我问垂钓者期盼是希望我问播种者收获是理想我问施舍者心善命自强我问回家者近路是方向我问取财者交换需有方我问求索者正义是脊梁我问智慧者仁爱是天堂什么是真理呢?或者说真理是在那里诞生的呢?可以肯定地说,真理诞生于人类的探索、追求与发现之中。真理既是人类的引导者、领导者,更是人类的附属品和利用品。在人类出现之前真理是不存在的,也是毫无价值的。培根说“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轴。”既是说人是真理的中心,也是说人是宇宙的轴心。至少现在还没有发现另外一颗星球也有一种生命的存在,即使发现了,人类依旧会以自己为轴心研究另外一种现象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是真理的发现者、创造者,人类是真理的至高无上的主人。真理是人类通向幸福康庄大道的最佳工具而已。人与真理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人类就会被他所创造的东西所奴役。人类的神奇是宇宙的神奇,人类的光辉也是宇宙的光辉。如果说是太阳点亮了人类的光辉,那么人类则点亮了宇宙的光辉。不是人类为宇宙而骄傲,是宇宙为人类而自豪。真理不管它有多么神圣,一但失去恩赐或施舍的本性,人们也就再也没兴致和它纠缠下去。人们之所以追求它,正因为它是人类取之不竭的宝藏。对于老百姓,什么是真理呢?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按此分析粮食食品就是百姓的真理。什么是一个要回家的人的真理呢?当然一条回家最近的路,就是他的真理。谁又是父母的真理呢?当然让子女健康、学习进步、幸福快乐的方法,就是父母的真理。谁是经理者的真理呢?少投入、多赚钱的方法,就是他的真理。谁是国王或总统的真理呢?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他的真理。这样说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需求的被满足就是真理。这样理解也不能被人完全接受,只能说这仅仅是真理的一种属性。真理不能被完全的认识,也不能被全面的描述。老子《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意思是说真理能被准确的描述,准确的概括,真理就不是真理了。那么真理有多少属性呢?只能说真理的属性像天空的星星一样多,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以及不同的国家,它都有不同的属性。而且像变色龙一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会变来变去,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地球中心说,在古代很多个世纪里一直被人信奉为真理。而且这种信奉,是至真至纯的,这种信奉也将如影随形地伴随那个时代的人一生。他们升入天堂,这种真理就伴随他们升入天堂;他们下至地狱,这种真理就伴随他们下至地狱。总之这种真理是那个时代的人永远不能回避,永远无法放弃的永生永世的唯一真理。说它是错的,显然有些肤浅。说它是对的,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讲显然又很荒谬。唯一能给它下的结论就是,真理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属性。鉴于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说,就怀疑亚里士多德的智慧,那也不尽合理,他毕竟给那个年代一种方向、一种信仰、一种标准,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它所产生的价值,甚至于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虽然如此也不妨碍人们更加尊重哥白尼的日心说。毕竟还是日心说,才真正闪耀真理的光芒。地心说充其量也只是到达这种光芒的一块跳板。虽然功不可末,但总归不是人类最终需要的客观真理。说过时间的真理属性,再谈谈其它的真理属性。例如说男女之别的真理属性,什么是男性的真理呢?如果说阳刚之美,是男性的真理属性的话。那么阴柔之美,则是女性的真理属性。再比如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那么圣诞节最快乐,就是西方人的真理。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那么春节最快乐,就是中国人的真理。从这些真理的属性看,它总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化。那么有没有一种永恒的真理呢?应该说不但有,而且还很多。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宇宙也会永恒存在,这些都是不会变化的。通过上面的谈论似乎发现一些问题,那些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化的真理,有一些相对性,因而它们更近似于相对真理。那些永恒不变的真理,则更接近于绝对真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相对真理减少时,绝对真理可能会增加。为了证明这个有趣的现象存在,可以先假设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会发现在现代社会的相对真理阵营少了一个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而绝对真理阵营就会多了一个哥白尼的日心说。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它的趋势又是什么呢?可以这样理解,一些相对真理有些靠不住,有些需要被修正,它的趋势是相对真理阵营成员越来越少,而绝对真理阵营成员越来越多。这种趋势势必导致人类在时间这座熔炉的冶炼下,含金量会不断提高。因此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会随着真理的更新而攀升。但这并不应该影响对一些相对真理的尊重,其中之一是必须尊重相对真理的变化过程,让一粒种子在没有过程的情况下变成果实,是让人难已接受的。其二就是一些相对真理具有绝对性,也就是它们的相对性,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例如男性的阳刚之美,女性的阴柔之美,他们什么时候的改变,都有可能留下遗憾。老子说:“长短相较,高下相倾”,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相互比较,相互依存的关系呢?至少人类有兴趣这样怀疑。探讨过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在来探讨探讨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真理属性。人的思想语言就是一种真理,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孔子,它的思想语言至今依然被人们所喜爱、所沿用,有理由相信再过2000年,甚至2万年,他的思想语言仍然可以烁烁生辉。所以他的思想语言就是真理,甚至是永恒的真理。来给真理一个大致的结论吧:“真理是一种符合道德标准、法律标准,追求和实现人或人类利益最大化的方法。”这个结论也许有些铜臭的味道,但是高尚的理论不能和现实的生活相结合,人追求它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么谁给人带来的利益是最好的,最大的呢?有人看电视最快乐,有人欣赏音乐最陶醉,有人下棋特愉悦,有人踢球最提神,有人赚钱感觉爽,总之人的爱好林林总总,世界观也是千差万别,虽然应该尊重相对真理的差异性,但人也应该知道,它们之间也存在高低、胖瘦、强弱、甚至真伪、善恶、美丑等区别。好在西方的本体论的哲学家们早已告诉人们,常识、经验、感觉这三样东西并不可靠,因此引导理性超越常识世界、经验世界、感觉世界,才有机会到达彼岸的客观真理世界。甚至有必要像建立医院那样,建立真理院,以帮助大众解决日常的真理问题。应该说相对真理过多,是一件坏事,统一的标准才会减少矛盾的产生。标准真理正像标准配件、标准认证、标准语言一样,它减少了(人类)程序,增加了社会利益。最后用三句话,结束探讨真理的旅程吧:第一句是佛祖释迦牟尼说的:“心可以为地狱,亦可以为天堂。”能否快乐取决于你自己,并非他人施舍,罗斯福也说:“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让你感觉卑微。”也就是说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够阻止你的快乐!第二句是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必须向优秀的学习,帮助落后的提高。才能完善这个世界的人文环境。第三句是老子说的:“将欲夺之,必固予之。”这是一种公平的交换原则,这是获取的最高艺术,它也是通向成功的最佳途径。永远不要让你囊中羞涩,没有能力交换,留给自己的只能是耻辱。知识、意志是获取财富的海洋。永远不要吝啬你的爱,爱别人,就是爱你自己。七、论美钻石项链颈项间书生论语页页观临渊羡鱼河流水退而结网蹬船帆盲人摸象难见全昭君出塞传美谈被褐怀玉肃起敬不斩红杏终不还美是什么?假如美是钻石、美是钻石项链,那它只有戴在美女的颈项上,才能烁烁生辉。如果美是一部《论语》,它只有捧在书生的手上,才能弥漫出浓郁的清香。美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必须被感知、被发现,它的能量才能释放,它的价值才能凸现。“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这句话,甚至比他雕塑的《永恒的春天》等优秀的雕刻作品更为精彩。是啊,缺少发现不正是人类缺少美的结症所在吗?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那么就只能任由美不舍昼夜地从我们身边流逝。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不就是一位因缺少发现而险些被葬送的美女吗?如果不是她自己应征汉朝与匈奴和亲之事,她也许永远是后宫的一个小宫女。也许中国的历史就会缺少一位这样的美女。美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它有时需要主观的发现,才能释放出应有的光辉。它有时需要一些偶然事件,才能被正常的显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想发现美,想成为发现美的伯乐,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认识和鉴赏美的能力也需要不断的提高。想成为千里马,要有强壮的骨骼、发达的肌肉、鲜亮的毛色等,当然也需要意志与能量的储备。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常常需要互换的。一会儿是需要被欣赏、向人展示美的千里马,一会儿是欣赏、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当一个人是教师时,他需要像伯乐一样,发现优秀的学生。同时也需要校长像伯乐一样发现自己。无论身处何种位置,总是需要自己优秀,美好的事物才会降临。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具有相同品质的人,更容易相互认识、相互发现。所以要认识有层次的美,那么自己的品质必须接近这个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垃圾堆所发现的美,也一定带有一些怪味道。有时候,也可以把美视为符合视觉系统、听觉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研判系统的一种形式,当看见一朵鲜花时,它是美丽的,当聆听一首歌曲时,它是优美的,当自己咀嚼食物时,它是美味的,当伴随音乐翩翩起舞时,它是逸神的,当看过《巴黎圣母院》,经过研判系统,发现那个奇丑无比的老头加西莫多,心灵是圣洁的。而这些让人感受的,带给人愉悦的就是美。受视觉、听觉、感觉、运动、研判等主观意念所影响的美,通常可以视做主观美,或暂且称之为主观美。美在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千里马不管被没被伯乐发现,客观上讲它都是存在的,可以把这种美称作客观美。还有一种是形式不能正确反映内容,现象不能正确概括本质的美。例如黄山的日出很美,例如冬天中午的太阳暖洋洋的。这些现象是被主观感觉到的,而且这种感觉也是真实和客观的。但客观上讲,太阳的本质是一个火球,是一个十分恶毒的东西。也就是说太阳的本质和现象是背向的。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它就是距离。还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中的绿水在客观上讲它是无色的,但眼睛看到的确实是绿色的。人可以暂时把这种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相矛盾的美,称之为矛盾美。主观美,可以把它视作盲人摸象,主观是盲人,美是大象。归根结底的错误,还是人的认识能力问题,还是人的缺少发现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只有睁开眼睛、擦亮眼睛、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才会减少美与我们擦肩而过。当然“三思而后行”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客观世界虽然不能被人所左右,但人的主观世界,却全部操纵在自己手里。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不经你的同意,任何人也没有这一领地的发言权。这也许正是一个小孩可以把一团泥巴玩的忘乎所以,而一个大人却不能把一团肉嚼出香味的缘故吧?在把握主观世界上,小孩有时也许比大人做得更好。客观美,可以把它看成“红杏出墙”。客观上讲,红杏出不出墙,都是那个红杏,可是不出墙,被发现的机会就在减少;出墙,被发现的机会就会增多。王昭君应征汉朝与匈奴和亲之事,以及毛遂自荐,都属于主动的红杏出墙。主动的红杏出墙,有时又会形成客观的美,虽然昭君应征匈奴和亲之事,对于她本人,这是一种主观行为。但对于匈奴,以及中国历史,“昭君出塞”这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因此,在很多的客观世界里,是能被主观世界所改变或部分所改变的,人放弃这种努力,也就是在放弃这样一种权利,也同样是在放弃一种唾手可得的幸福与快乐。矛盾美非常有趣,本来一件坏事,本来塞翁丢失一匹马的坏事,却成为带回一群马的好事,本来狼吃羊是羊的一件坏事,可是因为这件坏事,羊却日渐强壮,并成为生育能手。本来恶毒毒的太阳,一直被太阳附近星球称之为魔鬼,可十万八千丈之外的地球却一直歌颂着太阳。人所追求的客观,是一种相对于主观的客观,是一种和主观发生关系行为的客观。这两种现象有重叠的必要,也许主观有更多的靠拢义务,但对客观也许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太阳给人类的感觉有三种,热、温暖、寒冷,这三种感觉都来自于距离,近则热,远则寒冷,只有合适的距离,才是温暖。在世俗的人际关系中也有这样的民谚:“远则僵,近则臭,不远不近美个透。”人与人的关系,也是适当距离才能产生美。老子说:“圣人被褐而怀玉。”这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美。在一切美中,人本身的美,高于人之外的一切美。思想与品德的美,则是最高境界的美。也就是说内容或本质的美,胜于现象与形式的美。思想或品德的美,是内容或本质美的灵魂与于统帅。所以探讨美,首先要注意思想与品德的美。惟有思想和品德的美,才能达到“一引其纲,万目皆张”的统帅与灵魂作用。八、论生命一轮朝阳出黄山百代美女附红颜盛开桃花落地土月攀树梢叹悲欢福禄归西命归天堂堂君子不愧先神秘殿堂何为谏心安理得见判官如果说人像植物一样,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一定觉得很可笑。那会是从哪里来的呢?达尔文说人是猴子变的,猴子是由微生物不断进化演变而成的。那微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夏天常常看见柳絮飞扬,如果不把它和柳树联系起来,很难理解柳絮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人相似于柳絮,但人脱离于他的树干时间太久,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出生地。生命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由两类代表性物质所组成:一种是植物,另一种是动物。微生物具有繁殖性与活动性,应该把它暂时划归动物类别。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地球像现在的月亮或火星一样,光秃秃的表面,既不快乐,也不痛苦。世界只有石头和球体没有感觉地相互撞击着,这种摩擦像没加润滑油一样,干巴巴的。为了给地球送来一丝生机,微生物经过漫长的准备,在静寂的宇宙终于横空出世。小时候或读过或在电视里看过西游记,说唐僧去西天印度取经,以拯救这些多灾多难的生灵。微生物有一个更大的任务,是去一个更遥远的星空圣地取经,以拯救多灾多难的星空。人类常常在地球上能看见坠落的陨石,那就是死亡的星球。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微生物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化。终于,动物从微生物中脱颖而出,猴子又从动物中勇挑重担。邪恶之神为了阻止它们星空圣地取经的宏伟蓝图,急忙调遣了豺狼虎豹四路大军,对欲展抱负的猴子们进行紧急的围剿。正在几近斩尽杀绝之际,一小撮猴子急中生智逃到树上。可是不久豺狼虎豹开了一个会,研究出一个狠毒的四面大围剿,这一次对猴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大部分战友阵亡,侥幸剩下的几个残兵败将心灰意冷,垂头丧气,纷纷准备放弃抵抗,束手就擒,坐以待毙。正在此时,有一个猴子站起来对大家说:“天将降大任于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心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个猴子不是别人,正是孟子的祖先。)大家一听,觉得对呀,我们身上有天神的使命啊!现在经历的苦难,不正是磨练意志的机会吗?豺狼虎豹的追杀围剿,不正是增强力量,增长智慧的时机,让我们无所不能,战无不胜吗?大家一想到这里,立即感觉身上充满精力,并挫败了豺狼虎豹的追杀围剿,成功地实现了突围。上帝对它们最大的奖赏,就是让它们在不断的逃逸、不断的抗争中脱颖而出,并成功的演变成了人类。人类在成为地球主人之后,为了复仇、为了雪耻,对豺狼虎豹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反围剿、反屠杀,并把一批罪大恶极的战犯关进牢笼里,进行展示、限制和惩戒。人的分歧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认为正是它们的迫害,才使猴子进化成人类,庄子说过“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人不但不应该记恨它们,反而应该感激它们才对。在这些人的努力下,终于给它们、人类曾经的仇敌修起了一些保护区。幸哉,幸哉!在动物园,只要小朋友手里拿着食品,小鹿就会跟着他跑来跑去,鸽子也会跟着他飞来飞去,目标很明确,就是小朋友手里好吃的东西。吃,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类六欲中的首欲,它的渴望性最强、次数最多、活动量最大。其次是性欲。如果简化动物的复杂性,就会发现动物的主要特征,一种进口,一种出口,这个动物加工厂设计的有点鬼斧神工,进则来者不拒,出,就一种产品,两种废料。这种产品是稀有的宇宙神液,用100斤原料才能生产一两,甚至更少的产品,这种产品就是精子或卵子。人们似乎发现一个问题,也就是动物的一切活动都以吃为轴心,包括睡觉、奔跑、吼叫以及休息。而吃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繁殖。那繁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它们也有一个什么神授使命呢?这不由的让人想起,那些曾经追杀过猴子的豺狼虎豹们。前面说过,生命是由植物与动物组成的。而动物是由微生物、动物与人组成的。微生物的数量最大,分布最广,适应能力最强。而动物则覆盖面比较广,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类,陆地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天空上有各种各样的飞禽,植物里有各种各样的昆虫。人的差异性则较小,除了黑、白、黄三种颜色及发音也有些差异外,其它则较为雷同。但人类有一样的差异,是动物所无法比拟的,那就是贫富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使富有者中的一部分强者逐渐演变进化成超人。也可以使贫穷者中的一部分弱者逐渐演变退化成行尸走肉。共同进步是上策,也是人类的福音。但需要强者有爱心,勇但社会责任;需要弱者自强自立、积极进取,并有强烈的感恩心理。人是什么动物都吃的,但无法吃微生物,动物之间则是弱肉强食,最小的动物可能会吃微生物,对于它们而言,微生物可能会像小米、高粱、黄豆甚至土豆、西瓜那么大。微生物吃什么呢?微生物是地球通吃的霸主,什么都吃,就连贵为人类的高级动物,也不列外。相信一个人体内的微生物,并不比地球上的人少,也可以说,一个人或一个动物,就是一个细菌或微生物的饲养场。对于微生物而言,也许一个人体就是微生物的一个地球,它们从一个地球上飞跃到另一个地球。相对而言可能要比人从地球上攀登到另一个星球上容易的多。微生物注定是地球最早的居民,它注定也是地球最后的居民。人们也许还记得另外一位地球居民—恐龙。它的灭绝不仅成为千古之谜,而且也给多愁善感者带来深深的沉思。什么臭氧层变薄啊、暖冬啊、男子精子质量下降啊。假如臭氧层每10年减薄5%,它的极限又是多少呢?假如气温每年升高1度,人又能撑多久呢?假如男性精子质量每10年下降5%,他又会什么时候丧失生育能力呢?虽然慈祥的上帝,每每在人类危难之际,总能伸出他那魅力的大手,让人逢凶化吉。既然有上帝的保佑,又何必杞人忧天呢?既然猴子能从豺狼虎豹中成功地实现了突围,聪明的人类为何不能从疾病、暖冬、环境污染中成功突围出来呢?既然有上帝的保佑,又何必那么担心?美美的睡上一觉,当醒来的时候,什么艾滋病啊、暖冬啊、环境恶化啊,这些妖魔鬼怪也许统统会逃之夭夭。但美好事物毕竟不是靠梦来完成,而是依靠行动来实现。前面说过去西天圣地取经拯救星空的事情,那么有人会问星空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要人去拯救?人有这个能力吗?西天圣地的经书内容又是什么呢?事情大体是这样的:天上有很多很多颗星球,但它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每个星球都光秃秃的,没有水,没有动物,没有植物,因此没有植被。人类的地球有些山也经常山体滑坡,为什么会山体滑坡呢?因为没有植被。星球也一样,因为缺少植被它们转一圈,就少一层,这样转来转去,一直到小得连轨道也不能承载它为止,它就掉下来摔死了。每一个星球,就相当于一栋建筑中的一块砖,当一栋建筑不断有砖石从建筑上掉下来的时候,由于失去和谐,这栋建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危险。宇宙也是一样,当不断有星球死亡,当宇宙的框架失去和谐时,危险就诞生了。覆巢之下无完卵,地球也难逃殃及之灾。人类又怎样拯救宇宙呢?事情很简单,人只要把水酵母、微生物、草籽和他们的司令官—人这四样东西运到星球上,就万事大吉了。有这几样东西,星球就会披上绿色的植被,星球安全了,宇宙也安全了。至于经书,由于是一种古怪的文字,有些看不懂,大概内容有五类:第一类像一个地图,描绘着一些星球的位置以及行走路线、距离和攀登途径等。第二类像是一个宇宙登陆器的制造图纸,并对材质及燃料做了一些说明。第三类也类似一个圆形图纸,以地球为轴心一圈一圈的,由里至外,每一圈就是一层星球,大致意思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寿命最短,这就像地球的城市一样,越大的城市污染越严重,越是远郊区空气越清新。经书并更正说,即使在地球上,人类的寿命也应该是1000岁。人为什么没有活那么长时间?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善、正义与智慧。人在离地球最近的那层星球上生存,寿命大约是2000岁,第3层是3000岁,依次类推。第四类是一个宇宙美女图,它为每一位征服宇宙的勇士,都奖赏了一位另类的美女。据说,这种美女可不是一般的美女,和它们睡上一觉,勇士的智慧、勇气、耐力与寿命就会成倍增长。第五类是类似房产证似的星球拥有证,谁开发的星球,谁就是那里的球长,即使有人想谋权篡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不掌握这个星球的生存秘密和生存技能。即使篡位成功,也无法正常的安居乐业。宇宙大帝听说地球上因为争夺金银财宝,产生了很多阴谋,流了很多血,很是生气。他说我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金山银山,你们不来取还互相残杀。你们人多,还搞什么内耗,我这里这么多星球,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他说怪不得地球戴眼镜的越来越多,原来你们只能看见眼皮底下那么点利益。宇宙大帝一看踢足球就更生气了,他说我给你们一人准备一个星球你们不要,一大帮人抢一个皮球到挺来劲。有人忿忿的争辩了一句,我们怎么有那么大本事?“胡说!” 宇宙大帝勃然大怒,我通过《易经》告诉的清清楚楚,“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你做了吗?嗨,看西游记,难免看出一些幻觉。幻觉也不一定都不好,只要我们还在准确地掌控着我们的神经,一切就OK。生命既然能随遇而安,就随遇而安吧!九、论爱情咫尺相隔千重帘钟表清脆似催眠忽觉窗外人影动定睛黑夜月孤明万里之遥转瞬间鸳鸯报喜枝相连一夜只说悄悄话夫唱妇随度百年如果说哲学所有的基础是—爱,人生所有的基础是—情,那么人类富丽堂皇的大厦就是全部建立在爱情这一根根基上的。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么沐浴在爱情的春风里,要么寝泡在苦涩的海水里。人类一切的一切—财富、荣誉、真理、珠宝、友谊等等,统统是爱情的嫁妆。尚若有人把它们作了其它用途,就等于把金丁钉在了羊棚里。人类最美好的时刻,不是处处都用黄金铺设了大道,而是人人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把婚姻与性也纳入爱情的范畴,就像往黄金里添加银和铜一样,会使黄金的成色大打折扣。如果把婚姻与性完全从爱情中分离出来,又会使爱情显得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就算清高的爱情一定要与它们划清界线,也像我们剔骨头一样难免会带下一些肉来。其实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腰部、臀部与腿部之间的关系一样,我们说这个人的腰部时,这个腰部已经含有这个人的部分臀部;我们说这个人的臀部时,这个臀部已经含有这个人的部分腰部与部分腿部;而我们说这个人的腿部时,这个腿部已经含有这个人的部分臀部了。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以及理解立场等问题,张三所说的爱情已经不是李四所说的爱情了。较为客观的看法是:含有感情成分较多的恋爱、婚姻与性,可以被视为爱情;含有物质利益成分较多的恋爱、婚姻与性,不能纳入爱情的范畴。或者把爱情分为三种:以真挚的感情为基础衍生的恋爱、婚姻、性,视为金质的爱情;以感情成分居多,兼顾物质利益的恋爱、婚姻、性,视为银质的爱情;将其它各类两性关系统统视为铜质的爱情。如果这样的话,有饺子的就不吃窝头了,饥不择食的人就会拿面片当燕窝了。爱情究竟是什么,我们很难说清楚。有时爱情像海水,水和盐已经溶化在一起,说它是盐水或者说它是水盐,已经无所谓了。或许可以说爱情是感情冲动与理智抑制相调和的一种产物。从基础来看,爱情是性构建的;从上层建筑来看,它又是精神的。过分强调性的不是妓女,便像嫖客,即便他(她)的行为尚未坠落到如此地步,但他(她)的精神已经是如此了。反之,过分强调精神的,就是修建海市蜃楼者,观之很美,却缺乏了实用性。美丽、帅气产生的是性欲,权力像避风港一样产生的是安全,财富征服的是奴仆。若问爱情为何物?我们只知道情是它的一条左腿,性是它的一条右腿。正像电脑是由硬件与软件、人是由躯体与精神组成的一样,由情爱与性爱组成的爱情才是完美的。或者这样来说,衡量一个人的身体健不健康,要看他能不能满足体检上的一些医学指标;评价一种感情是不是爱情,要看他能不能满足爱情的一些基础条件。首先,爱情必须建立在两性之间,以和谐的性爱为基础之一;再则,爱情必须以情爱为内容;第三,爱情必须以真诚为灵魂。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而其它材料堆积的感情,只不过是赝品而已。人遭遇饥饿,就会渴望食品。人遭遇寒冷,就会渴望温暖。人遭遇寂寞,就会渴望爱情。但爱情从来都不为时刻等待爱情降临的人,绽放花蕾。更多的人等来的是性或者婚姻,而并非是爱情。正像钻石首饰戴在尊贵女士手上才更显光辉一样,爱情也不会随便到处光顾,而降低自己的身份。有钱人身边虽然可以美女如云,但都是付钱才能享用的商品,正像卢梭所说:“爱情不仅不能买,而且金钱必然扼杀爱情。”无知的人错把婚姻当作爱情。书呆子因为对爱情要求苛刻,而错过了青春大好时光。浪荡公子因为囫囵吞枣,而未品尝到爱情的甜蜜。虽然有人孜孜以求,但到手的未必就是爱情,也许是一份感动,或一份怜悯。爱情是吝啬的,即便是面对贵为天子的君王,还是圣人的贤良,她都不会慷慨解囊,伏身屈就。因为爱情只在平等的人之间产生,也只在相同思想的人之间产生,当然也只能在相同德性的人之间产生。一旦失去平衡、失去和谐,爱情便不再是爱情。皇帝没有爱情,是因为没有同地位的女皇帝与只相平衡,圣人没有爱情,是因为没有同德性的异性圣人与之相和谐。俗人没有爱情,是因为俗人之间没有必要的德行做引力,而使感情显的松松垮垮。个别人的财富可以靠博彩获得,但单凭运气期待爱情就要水中捞月了。爱情珍贵稀少,但决不是不可以得到。它对有魄力、有追求、有充分准备的人,还是留有一定机会。健康的体魄和充足的知识,是爱情必备的养料,缺少这些养料的花,不是过早的凋零,便是过早的枯萎。真实的感情与火热的激情,是爱情的燃烧剂。对爱情的虚伪,本身就摧毁了爱情的大厦。真情是爱情的灵魂,亦是爱情的支撑。一定的物质条件也是爱情的保护伞,有它便多了一分宁静。当有了这样的准备后,爱情即便没来,一个美好的婚姻也会光顾。有时婚姻比爱情更实惠。当然爱情永远比婚姻更圣洁。有时爱情是一件昂贵的奢侈品,它会消耗生命里,另外一些昂贵的资源。因此没有智慧储备、没有德性储备、亦没有健康储备的人,不要幻想爱情的到来,正像没有钞票就不能消费一样,不但得不到爱情,而且凭空增添了不少烦恼。“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爱情亦是如此。愚蠢的人,把爱情又还原成婚姻。有德行的人,则把婚姻演绎成了爱情。巧言和外貌可以令两性之间,如干柴遇烈火一样产生性欲的冲动。但能震撼心灵深处的,非美德莫属。大哲学家柏拉图也说:“为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是一件很美的事。”爱情难得难守的另一个原因是,它需要和谐。和谐就是人们通常讲的般配,相貌需要般配,身高需要般配,学历需要般配,甚至家庭需要般配。其实这些般配,都是婚姻的条件。对于爱情而言,美德的和谐是至高无上的。一些真挚的友谊,往往都产生于腥风血雨,炼狱般的患难之交。爱情亦是如此,没有经过同甘共苦的爱情,像花瓶一样易碎。如果一些夫妻遇到一些生活困难,则正是把婚姻变成爱情的好机会。提高婚姻质量亦是一件好事。宽宏是一个人必守的情操,因怀疑或猜忌,而打击报复的人,正是与美德背道而驰的坏德行,不仅会与爱情无缘,婚姻也可能会葬送于此。“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人人都成为金风或玉露时,人类就有资格把遗憾二字从字典中删除。也许激荡的爱情之水,会把世俗世界冲刷的光亮如新。观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在今日头条、UC新闻、网易新闻及天天快报的搜索栏中输入百岁神,然后选择百岁神迅练营进行关注。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岁神迅练营进行咨询。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谢绝转载。北京百岁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上课打瞌睡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