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下来诊断写,肝功能异常鉴别诊断行动不便是什么意思

肝功能各项指标这正常,可化验单上临床诊断却是:肝功能异常,求解答,谢谢!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肝功能各项指标这正常,可化验单上临床诊断却是:肝功能异常,求解答,谢谢!请看图片,本人是乙肝小三阳(根据化验结果确切说应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根据化验单,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DNA定量也在参考范围内,按理说应该是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吧,为什么化验单上临床诊断结果是:肝功能异常,请内行人指点,另外,这种情况能办食品健康证吗?感激不尽.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男30岁|科室:感染科
图片仅提问者本人可见
石棉县人民医院
你好,这个是临床诊断哈,不是化验诊断哈,这个不影响结果的哈,以结果为准,乙肝携带者办不到食品类健康证的
那我这种情况到底是属于肝功能正常呢还是异常?谢谢.
你好,这个肝功能是正常的哈!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你的乙肝病毒数量是比较高的,加上有脾大,应该注意做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查排除肝硬化所...
你好,这三项有点异常意义不大的,平时注意低脂饮食
你好,从化验结果看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都增高,这提示有黄疸,而且谷草转氨酶也增高...
对于您的肝功检查都在正常范围内那就没事没有肝功受损的先观察!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肝酶明显升高,而且甘油三脂也很高,考虑肝损害,平时喜欢饮酒,...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异常是不是同一回事
我的图书馆
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异常是不是同一回事
我上大学时体检时查结核菌皮试时,有水泡呈强阳性,现在在服药,最近又出来一项肝功能的检查报告,肝功能栏上写84M是什么意思,而且被告知肝功能异常,服药时说明书上说肝功能严重不全者禁用,请问我还能不能继续用药吗,肝功能异常和肝功能不全是不是同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物质代谢、生物转化(解毒与灭活)、凝血物质的生成和消除、胆汁的生成与排泄。肝脏有丰富的单核吞噬细胞,在特异和非特异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变性、坏死、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异常。但由于肝脏具有巨大的贮备能力和再生能力,比较轻度的损害,通过肝脏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异常。如果损害比较严重而且广泛(一次或长期反复损害),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称为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严重肝功能损害,不能消除血液中有毒的代谢产物,或物质代谢平衡失调,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肝性脑病),称为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引起肝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1.感染 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2.化学药品中毒 如四氯化碳、氯仿、磷、锑、砷剂等,往往可破坏肝细胞的酶系统,引起代谢障碍,或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TP生成减少,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氨柳酸、异菸肼、某些碘胺药物和抗菌素(如四环素),即使治疗剂量就可以引起少数人的肝脏损害,这可能与过敏有关。 3.免疫功能异常 肝病可以引起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异常又是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损害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等能结合到肝细胞表面,改变肝细胞膜的抗原性,引起自身免疫。又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血内有多种抗体(抗小胆管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等),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4.营养不足 缺乏胆碱、甲硫氨酸时,可以引起肝脂肪性变。这是因为肝内脂肪的运输须先转变为磷脂(主要为卵磷脂),而胆碱是卵磷脂的必需组成部分。甲硫氨酸供给合成胆碱的甲基。当这些物质缺乏时,脂肪从肝中移除受阻,造成肝的脂肪性变。 5.胆道阻塞 胆道阻塞(如结石、肿瘤、蛔虫等)使胆汁淤积,如时间过长,可因滞留的胆汁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和肝内扩张的胆管对血窦压迫造成肝缺血,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6.血液循环障碍 如慢性心力衰竭时,引起肝淤血和缺氧。 7.肿瘤 如肝癌对肝组织的破坏。 8.遗传缺陷 有些肝病是由于遗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例如由于肝脏不能合成铜蓝蛋白,使铜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肝豆状核变性;肝细胞内缺少1-磷酸葡萄糖半乳糖尿苷酸转移酶,1-磷酸半乳糖不能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而发生蓄积,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硬化。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肝功能不全时,代谢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维生素等。而且能反映在血液内血浆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含量的变化。 (一)蛋白质代谢变化 主要表现为血浆蛋白的含量改变。 血浆蛋白主要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微量的酶及酶原(如凝血酶原)等。正常人血浆蛋白总量为6-7.5克%,其中白蛋白3.8-4.8克%,球蛋白(α1、α2、β、γ)2-3克%,纤维蛋白原0.2-0.4克%,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为1.5-2.5。 1.血浆白蛋白减少 血浆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损害时,血浆白蛋白降低。肝脏每天合成白蛋白约12-18克,半衰期约为13.5天,因此急性肝炎在短期内,血浆白蛋白改变不明显。肝细胞受到极其严重的损害(急性或慢性),如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白蛋白才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减少(低于2.0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产生腹水或全身性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2.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凝血物质减少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均在肝细胞内合成。肝细胞严重损害,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Ⅸ、Ⅹ)生成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是肝病患者出血倾向的重要原因。 3.球蛋白增多,主要是γ-球蛋白增多。γ球蛋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肝脏疾患时,由于抗原的剌激,γ-球蛋白产生增多。β-球蛋白是由肝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合成的,其主要成分是β-脂蛋白。肝脏疾患时,β-球蛋白常常也是增多,特别是在胆汁淤滞时,如阻塞性黄疸患者,血中β-球蛋白明显升高,这可能与脂类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 肝脏疾患时,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增多。因此,虽然血浆总蛋白可以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降低,可以小于1.5-1,甚至倒置(即球蛋白多于白蛋白)。 (二)血浆胆固醇含量变化 人体内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动物性食物,二是在体内合成。肝脏、小肠粘膜、皮肤合成胆固醇的能力很强。血浆胆固醇大部分来自肝脏,一部分来自食物,肝外组织合成的胆固醇一般很少进入血液。肝细胞分泌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在血浆中将卵磷脂分子中β位置上的不饱和脂酰基转移至游离胆固醇的分子上,生成胆固醇脂,肝脏本身也能将游离胆固醇转变为胆固醇脂。因此,血浆中胆固醇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游离胆固醇(占20-40%),二是胆固醇脂(占60-80%)。正常血浆胆固醇总量为150-250毫克%。胆固醇一部分由肝桩经胆道系统直接排入肠内,绝大部分(约占80%)在肝内先转变为胆酸和脱氧胆酸,以胆盐的形式经胆道系统排入肠内。肝功能不全时,胆固醇的形成、酯化、排泄发生障碍,引起血浆胆固醇含量的变化。 1.单纯胆道阻塞,胆固醇排出受阻,血浆胆固醇总量明显增高,而胆固醇酯占胆固醇总量的百分比正常。 2.肝细胞受损害,胆固醇酯生成减少,血浆胆固醇酯含量减少,在胆固醇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降低,血浆胆固醇总量降低或在正常范围内。 3.肝细胞受损害同时伴有胆道阻塞(如黄疸型肝炎伴有小胆管阻塞),血浆胆固醇总量可以增高,但胆固醇酯在胆固醇总量中的百分比降低。 (三)血糖的变化 肝脏在糖代谢中具有合成、贮藏及分解糖原的作用,使肝糖原与血糖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维持血糖浓度在一定水平。正常血糖含量为80-120毫克%。一般地说,轻度肝脏损害往往很少出现糖平衡紊乱。当肝细胞发生弥漫性的严重损害时,由于肝糖原合成障碍及贮存减少,表现为空腹 时血糖降低。当血糖低于60-70毫克%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此时病人感到软弱、疲乏、头晕。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葡萄糖的氧化,而脑糖原的贮存量极少,主要依靠血液供给葡萄糖。当血糖急剧降低至40毫克%时,由于脑的能量供应不足,发生低血糖性昏迷。低血糖性昏迷常见于急性坏死、肝硬化及肝癌的晚期。由于肝细胞损害,不能及时地把摄入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食多量糖后,可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血糖升高。 二、血清酶的改变 肝脏是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酶的含量极为丰富。肝细胞受损或肝功能障碍时,也可反映到血清中某些酶的改变,有的升高,有的降低。临床上常利用血清中某些酶的变动来衡量肝脏功能,了解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或胆道系统的阻塞情况。 (一)有些血清酶升高 1.在肝细胞内合成并在肝细胞内参与代谢的酶,例如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由于肝细胞受损害(变性、坏死、细胞膜通透性升高)而释放入血,使这些酶在血清中升高。在肝细胞中谷—丙转氨酶活力比较高,因此当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谷—丙轻氨酶升高比较明显。正常值;金氏单位&100,穆氏单位&40。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变化。 2.从胆道排出的酶,因排泄障碍或生成增多,而在血清内增多。例如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 碱性磷酸酶(AKP)的作用是在碱性环境中水解有机磷酸脂类化合物,并促进磷酸钙在骨骼中沉积。正常人血清AKP主要来自肝脏,正常成人为3-13单位(金氏法),在正常情况下可经胆道排出。当胆道阻塞、胆内胆汁淤积时,该酶从胆道排出受阻,而随胆汁逆流入血,与此同时,肝内AKP的合成也增加,故血清AKP的活性明显升高。而在肝炎或肝硬化等肝细胞病变时,此酶活性变化不大,据此可以为区别阻塞性和肝细胞性黄疸指标之一。此外,当肝脏中有原发性肝癌或肝内占位性病变(如肝脓肿)时,也可见血清AKP增高,尤以转移性肝癌病人,增高更显著。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对于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吸收、分泌和合成都是必需的。主要存在于肾小管及肝毛细胆管处,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肝脏和由胆道排出。它能将谷胱甘肽中的γ-谷氨酰基团转移到其它氨基酸或多肽上。 病毒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时,此酶可轻度升高,而在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时明显升高。无黄疸而γ-GT明显升高,注意排除肝癌。 (二)有些血清酶降低 在肝细胞内合成并不断释放入血的酶,例如血清胆碱脂酶(或称假性胆碱脂酶),因肝细胞受损害,合成减少,血清胆碱脂酶降低。正常值:比色法为30-80单位。 血清内酶活性的变化,取决于组织内酶释放的多少、组织内酶产生的改变和酶排泄的异常三个因素。这些改变缺乏特异常性,不同的疾病均可引起同一酶活性的变化,但如果把各种不同的酶组合成酶谱,用以分析不同疾病时酶谱的谱型,则能弥补单项酶活性测定之不足。在由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磷酸已糖异构酶(PHI)和γ谷氨酶转肽酶(γ-GT)组成的酶谱中,若GPT、PHI显著高,其余各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升高,则提示肝细胞受损,称为“肝细胞损伤型酶谱”,若以γ-GT和AKP活性升高为主,则称为“梗阻型酶谱”,如GPT正常或轻度升高,其余和酶显著升高,则称为“肝癌型酶谱”。临床上所作的酶谱测定,利用不同的谱型对肝胆疾病作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一)解毒功能降低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例如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在肝内变成无毒的尿素,从大肠吸收的有毒物质(如氨、胺类、吲哚、酚类等)以及直接来自体外的毒物,随血液进入肝脏后,在肝细胞中经生物转化作用,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这些变化称为解毒功能。 肝脏的解毒功能有氧化、还原、结合、水解、脱氨等方式,其中主要是氧化和结合解毒。 1.氧化解毒 氧化解毒是最常见的解毒方式。许多有毒物质在肝内经氧化后,即被破坏而失去毒性。例如,在肠内经腐败作用所产生的胺类,可由肝组织内活性很强的单胺氧化酶及二胺氧化酶的作用,先被氧化成醛及氨。醛再被氧化成酶,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及水;氨在肝内合成尿素。 2.结合解毒 结合解毒是体内最重要的解毒方式。许多有毒物质常不能在体内被氧化或还原,或虽经氧化或还原仍有毒性。这类物质的解毒方式是在肝细胞的内质网中与葡萄糖醛、硫酸盐、甘氨酸等结合,生成无毒、毒性较小而易于溶解的化合物,然后从体内排出。由于肝脏能合成葡萄糖醛酸,因此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解毒方式最常见。例如食物残渣在大肠内腐败后,常产生许多有毒的酚类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被吸收后,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也能与硫酸盐结合解毒。 又如色胺酸在大肠内腐败生成有毒性的吲哚,被吸收后先在肝内氧化成为吲哚(吲哚酚),然后再与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无毒的尿蓝母,随尿排出。 当肝功能不全时,肝解毒功能降低,引起机体中毒。 (二)对激素的灭能作用低 正常有些激素是肝脏内破坏的(称为肝脏对激素的灭能作用),例如雌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 雌激素在体内降解主要是在肝内进行,雌激素在羟化酶作用下,生成雌三醇,孕酮被还原为孕二醇。雌三醇和孕二醇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盐结合,随胆汁和尿排出。动物实验及人体研究证明,肝脏受损害后,对激素的灭能作用减退,使体内及尿内的雌激素含量增加。有些肝病,(如门脉性肝硬化)患者,血与尿中的雌激素都增加,并出现蛛蜘痣(皮肤上以小动脉为中心及其向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组成的一种小血管扩张现象)、肝掌(手掌充血发红)。蜘蛛痣及肝掌的出现,与肝脏的灭能作用减退,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此外,雌激素破坏减少,男子出现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女子可出现月经失调。 肝脏对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也具灭能作用。实验证明,肝浸出物有破坏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肝脏损害时,对抗利尿激素的灭能作用减弱,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实验证明,将醛固酮和肝脏切片放在一起,置于保温箱内,醛固酮潴留钠的作用即可消失。当肝脏受损害时,醛固酮在肝内破坏减少,在体内增多。因此,在肝功能不全时,尤其是肝硬化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增多是引起水肿及腹水的原因之一。 (三)排泄功能降低 肝脏有一定的排泄功能,如胆色素、胆盐、胆固醛、碱性磷酸酶以及Ca++、Fe+++等,可随胆汁排出。解毒作用后的产物除一部分由血液运到肾脏随尿排出外,也有一部分从胆汁排出;As+++、Hg++及某些药物和色素在某种情况下进入机体后,也是胆道排出。肝脏对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有毒物质的排泄,必须经过肝细胞的摄取、生物转化、输送及排出等一系列过程。肝脏排泄功能降低时,由肝道排泄的药物或毒物在体内蓄积,导致机体中毒。 临床上常用酚四溴酞钠(BSP)清除试验,来判断肝脏的排泄功能。BSP是一种无毒性、在血液内不变化的染料,注入血液后,大部分与白蛋白及α1-球蛋白结合。在健康人体内约80%由肝细胞摄取,15-20%由骨骼肌摄取,仅2%由肾脏排出。BSP在肝细胞内与谷胱甘肽等结合的形式排入胆管。试验时,由静脉注入BSP5mg/公斤体重,正常注射后一小时,血内已不能查出这种染料,或只有很微量,如果注射后30分钟,血内还滞留有注入量的10-40%,表示有轻度肝功能减退;滞留50-80%,表示中等度肝功能减退;滞留90%以上,表示有严重的肝功能不全。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所呈现的精神、神经综合病症。它包括从轻度的精神、神经症状、到陷入深度昏迷的整个过程。早期有性格改变(欣快或沉默少言,烦躁或淡漠);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精神错乱,行动异常,定向障碍(什么时候、地点、是谁分辨不清),两手有扑翼样震颤(让患者平举两上肢,两手呈扑翼样抖动);严重时发展为嗜睡,昏迷。 肝性脑病常见于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毒)肝硬化和肝癌的晚期,以及一部分门体分流手术后的病人,上述情况造成的肝功能严重损害和门体分流是导致肝昏迷的重要原因。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不能消除血液中有毒的代谢产物;由于门腔静脉分流术或自然形成的侧枝循环,使门静脉中的有毒物质不经过肝脏这个起屏障作用的重要脏器,而进入体循环,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 急性型肝性脑病,起病急骤,迅速出现躁动、谵妄以至昏迷,大多数短期内死亡。多见于重型病毒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引起的广泛而急剧的肝细胞破坏。 慢性型肝性脑病,起病较缓,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如上消化道出血),常在慢性肝疾患(如肝硬化)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的基础上发生。 (一)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 关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肝性脑病时脑的形态变化,在急性型除少数可见脑水肿外,大多无特殊的病理形态变化;而在慢性型,特别是有反复发作史的患者,通常可见明显的星形细胞肥大和增生;在少数的慢性型特殊病例,可见脑神经元变性和髓鞘脱失现象。由于星形细胞的生理意义还不完全清楚,因此在目前,还很难以脑的形态变化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脑的形态变化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认为,肝性脑病时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主要是代谢性的或功能性的,是多种发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血氨增多(氨中毒学说theory of ammonia intoxication)正常人血氨浓度低于100微克%,80-90%的肝性脑病的病人,有血氨升高,有的增高到正常人的2-3倍以上(200-500微克%),而且有时还可看到血氨增高与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相平行。给动物注入氨化铵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因此血氨增多,可能是肝性脑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常血氨的主要来源、①组织代谢过程中形成的氨,包括氨基酸脱氨基过程中产生的氨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谷氨酰胺经谷氨酰胺酶水解产生的NH3。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NH3,除了扩散到肾小管与H+结合形成NH4+,起着排NH4+保碱的作用外,也有部分氨弥散入血。②肠道内形成的氨。未被吸收的氨基酸以及经肠壁渗入肠腔的尿素,在大肠内经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的作用,产生氨,由肠道吸收入血。正常对氨的处理,绝大部分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再从肾脏排出和经肠壁渗入肠腔(图15-2),部分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 (一)血氨增多的原因 1)尿素合成障碍:肝功能不全时,由于代谢障碍,ATP供给不足以及肝内酶系统受损害,导致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合成能力降低,由组织代谢过程中形成的氨及肠道吸收的氨在肝内合成尿素减少,血氨增多(图15-2)。 2)门体侧枝循环形成:肝硬化时,由于门静脉高压,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由肠道吸收门静脉血的氨,经侧支循环绕过肝脏,直接流入体循环,血氨增多(图15-2)。 3)产氨增多:门脉高压时,可因胃肠道粘膜於血水肿或胆汁分泌减少,而使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胃肠运动迟缓,肠内蛋白质及其含氮的分解产物,受细胞作用(腐败),产氨增多,物别在进食高蛋白膳食或上消化道出血时(每100毫升血液约含15-20克蛋白质,还有尿素),将更加重血氨的升高。体检虽有繁简深浅之分,但大部分体检都包括肝功能的血液检查。医生建议,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必须追踪检验及进一步检查。酒精性肝炎患者须停止喝酒习惯,脂肪肝患者则需要避免摄取脂肪并适当运动。 血液的肝功能检查,一般都只是简单的筛检,有时只有作GOT及GPT两项,所以在发现异常时,往往不能立即断言是甚么原因引起的;受检人的过去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嗜酒与否、工作环境及是否长期服药或曾否接受输血等,都有助于察清病因。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可能需要很复杂的检查,甚至活检切片才可确定,但一般常见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例如乙型肝炎)、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炎,所以如果受检人没有喝酒的习惯,外观也不肥胖,则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便相当高,再追踪检查时,除了比一般较为详细的肝功能血液检查外,应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甚至胎儿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检查等。 如果检查一切正常仍需继续追踪检查,追踪检查的时间与间隔可视情况增减,追踪时也可加作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等。 酒精性肝炎患者需要停止喝酒的习惯,脂肪肝患者则需要避免脂肪的摄取及增加适当的运动,当然定期的追踪检查也是不能或缺的。 最后补充一点,这个病是不传染的,是个人的疾病,不是病毒感染,如果治疗及时,一般能治愈.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这是检验报告单上的 : 乙肝三系定量 ,临床诊断:肝功能异常 标本种类:血清 。说肝功能异常有点担心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这是检验报告单上的 : 乙肝三系定量 ,临床诊断:肝功能异常 标本种类:血清 。说肝功能异常有点担心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项目 结果 参考范围 单位&br /&1乙肝表面抗原 0.02 - &0.05 1U/ml&br /&2乙肝表面抗体 &1000.00 + &10.00 mIU/ml&br /&3乙肝e抗原 0.41 - &1.00 S/CO&br /&4乙肝e抗体 2.04 - &1.00 S/CO&br /&5乙肝核心抗体 0.13 - &1.00 S/CO
没有乙肝,但如果肝功能异常,考虑是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功能异常,请问你的肝功能异常指标是哪些,升高多久?有没有乏力,腹胀,腹泻,肝区疼痛、厌油、尿黄的症状?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你现在的情况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了,请问你现在身体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吗?如乏力、厌油、腹痛、肝区不适、呼吸困难等。
你好,请问你进行B超检查了吗?肝功能异常,那你有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说明没有乙肝,抗体高不易被传染上乙肝,不用打疫苗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肝功能检查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肝功能检查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的检查。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肝功能检查的项目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检查项目都需要做,通常医生会结合患者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
肝功能检查基本含义
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与肝功能有关检查有、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血清浊度和絮状试验及检查等;与肝病有关的血清酶类有、、及乳酸脱氢酶等;与生物转化及排泄有关的试验有磺溴酞钠滞留试验等;与胆色素代谢有关的试验,如定量及试验等。通过化验血液来对这些检查项目做出准确的检测。
肝功能检查基本项目
肝功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肝脏的蛋白质代谢功能、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功能、酶学指标、脂质代谢功能、肝脏排泄和解毒功能的检测。
肝功能检查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的指标
主要包括(TBil)、直、、、血胆汁酸(TBA)、γ—(γ—GT)及(ALP)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白蛋白、、及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
(4)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
(5)肝脏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
肝功能检查
现消化道出血。一般,最早出现、减少最多的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Ⅹ,最后出现,减少最少的是因子Ⅴ。
A、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值为11~15秒,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病人PT明显延长。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B、(PTA)
正常值为80%~100%.其临床意义同PT
C、(HPT)
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Ⅹ合成障碍。临床检测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降低。病情越重,HPT越低。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
1、肝功能检查前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必须保持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个小时。
2、肝功能检查前一晚不可饮酒,不能吃辛辣食物,不能吃油腻食物,必须以清淡为主。
3、肝功能检查前一晚不可熬夜,不能服药,否则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检查异常。
肝功能是常规检查项目,所有的肝功能检查都是要求采取空腹抽血的,这是因为正常人血液内含有一定量大分子的β和γ球蛋白,可与某些化学试剂结合而沉淀,而小分子的白蛋白和α1- 球蛋白,便可预防沉淀的产生。当在正常人血清中加入规定的化学试剂后,因为白蛋白的抑制作用,不发生沉淀或轻微沉淀,乙型肝炎患者因为血清中白蛋白减少,β和γ球蛋白增多,其血清中加入化学试剂以后,发生明显的沉淀。
也就是说在肝功能检查之前进食后,血清中的成分一定会发生改变,化验检查过程中在所抽取的血液中加入化学试剂后,即使正常人的血清也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沉淀,特别是在进食高蛋白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后,更容易发生明显的沉淀,这时候检查的结果很容易让医生把正常人误诊为肝炎患者。
肝功能检查最新项目
近期有关部门新增五项肝功能检查最新项目,具体如下:
1、(CG):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时,血液中CG含量就明显增高,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ALT等更敏感,能早期发现轻度肝损害,对区别慢性肝炎病
肝功能检查
情严重程度有帮助。
2、铁蛋白(SF):在肝内合成并储存,肝细胞可使SF合成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可使SF释入血中,SF上升程度与肝细胞受损轻重呈平行关系,但在严重低蛋白血症、缺铁性贫血可明显降低。
3、(PA):对早期发现重症肝炎及慢性肝损害有一定意义。病愈重值愈低。
4、转铁蛋白(TF):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转铁。急性肝炎时TF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则可低。其他多种感染时TF降低,而缺铁性贫血和妊娠末期TF升高。
5、(TBA):是肝排泄的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控制,当肝功能损害时,其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肝功能检查八项检查
1、总蛋白(TP),正常情况:60~80g/L。减少:长期腹泻,慢性肝病,肝硬变,肾病综合征,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营养不良。增加:高渗性失水,多发性骨髓瘤,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症等。
2、球蛋白(G),正常情况:20~29g/L。减少:出生后至3岁,球蛋白呈生理性降低。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增高:疟疾,失水,结核病,风湿热,麻风,肝硬变,淋巴瘤等。
3、白蛋白(Alb),正常情况:40~55g/L。减低:肝病,肾功能衰竭,少数营养不良等。增加:当患者脱水时,导致血液浓缩等。
4、谷草转氨酶(AST),正常情况:0-50μmol/L。增加:各种肾炎、肝病、心肌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
5、谷丙转氨酶(ALT),正常情况:0-40μmol/L。增高:心肌炎,急性胰腺炎,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心肌梗塞,肺梗塞等。孕妇,熬夜,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
6、总胆红素(STB),正常情况下成人为1.7~17.1μmol/L。其升高常见的有: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均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变等。总胆红素与间接明红素偏高:血型不合输血,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恶性疾病等。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偏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毛细胆管发生肝炎,胰头癌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7、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情况:0~3.4μmol/L。增高:当红细胞大量死亡时,释放出的间接胆红素增多,经肝脏代谢,生成的直接胆红素因胆道堵塞,排泄不畅时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
8、胆碱酯酶(CHE),正常情况:比色法:130~310U/L。增高:见于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减低:见于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恶性贫血、急性感染、营养不良、肌肉损伤、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摄入氨茶碱、雌激素、可可碱、吗啡、巴比妥等药物。
肝功能检查正常值
下面是肝功能各项检查指标的正常值:
一、血清总蛋白TP60-80g/L;白蛋白A35-55g/L;球蛋白G20-30g/L。
二、谷丙ALT5-40u/L;谷草转氨酶AST5-40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54u/L;乳酸脱氢酶LDH109-300u/L(速率法);碱性磷酸酶AKP35-125u/L(速率法);胆碱性酯酶CHE4.2-9.8ku/L(速率法)。
三、凝血酶原时间PT11-14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80-100%。
四、胆固醇CHO3.1-5.7mmol/L;甘油三酯TG0.23-1.24mmol/L。
五、血糖GLU3.89-6.11mmol/L;AFP50μg/L;免疫球蛋白GIgG12.87±1.35g/L;免疫球蛋白AIgA2.35±0.34g/L;免疫球蛋白MIgM1.08±0.24g/L。总定量TBiL1.7-17.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0-6μmol/L。
谷丙转氨酶(ALT) 0~40 U/L
(AST) 0~37 U/L
谷草/谷丙(AST/ALT) 0.80~1.5
(GGT) 7~32 U/L
(ALP) 53~128 U/L
(TBILI) 5.1~19.0 umol/L
(DBILI) 0.0~5.1
(IBILI) 5.0~12.0
(TP) 60~80 g/L
白蛋白(ALB) 35~55
(GLB) 15.0~35.0
白球比(ALB/GLB) 1.20~2.00
葡萄糖(GLU) 3.89~6.11 mmol/L
(BUN) 1.7~8.3 mmol/L
(CRE) 53~108 umol/L
乳酸脱氢酶(LDH-L) 109~245
肌酸激酶(CK) 24.0~195.0
(CHOL) 3.35~6.45
(TRIG) 0.48~1.17
(UA) 202~416 umol/L
肝功能检查检查试验
提起肝功能,人们马上会想到转氨酶,甚至有人认为转氨酶就是肝功能。其实,肝功能的种类很多,反应肝功能的实验已经达到700多种,新的试验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类。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1μmd/ L为黄疸病例,如果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加重,有转为重症肝炎的可能。
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肝功能检查重要性
定期进行肝功检查十分必要。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担负着多样的生理功能。当各种原因引起损害时,可引起肝细胞内各种物质代谢的异常,导致血液中与肝脏有关的代谢产物和酸含量改变。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的病因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总胆红素的检查。肝功能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是否患有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胆系统疾病等要作肝功检查的市民注意,必须在空腹时抽血检查。空腹时间一般为8-12小时,对于初次检查肝功能者,尤应如此。抽血检查前一天最好禁酒类,为了确保肝功能检查的准确性,还要避免检查前服用刺激性药物[1]
。肝功能检查多项内容测定值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如饮酒易使某些血清酶值升高,进食油腻食物后可以使血脂增高等。肝功能的检查费用跟各地的消费水平、检查项目的多少、检查方法、还有医院的级别等有关。肝功能的检查所需的参考费用大概是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不同的医院开展不同的项目,收取的费用也不太相同,具体费用大家可以咨询当地的正规大医院。
肝功能检查检查意义
肝功能是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肝功能检查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常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指标了解肝功能,如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包括胆红素、白蛋白、、转氨脢、胆道酵素、血清氨、凝血脢时间等。
肝功能的检测,尤其对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判断极为敏感和重要。当这些病变时,首先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合成功能等,使得这些及其敏感的指标在肝功能检查中体现出来。同时肝功能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对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肝功能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早期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是否患有急、、酒精肝、、、肝硬化、及肝胆系统疾病等。
肝脏的生理功能极为复杂,因此肝功能检查种类繁多,医生常选择几种有
肝功能检查
代表性的肝功能项目来了解肝功能,如功能试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包括血液和、尿胆原和)、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
但是肝功能检查也不是万能的,有一定局限性。首先肝功能检查的敏感程度有一定限度,而且肝脏代偿储备能力很强,因此肝功能检查正常不一定没有肝病,另外,肝功能检查中的有些指标缺乏特异性,所以也不一定就是肝病。此外,血清酶的活性是一项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它不反映肝脏功能,酶的指标只是对肝细胞完整性的估计。总之,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全面地综合分析。
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谷氨酰转肽酶(GGT)
白蛋白(ALB)
直接胆红素(D-BiLi)
总胆红素(T-BiLi)
总蛋白(TP)
间接胆红素(I-BiLi)
球蛋白(GTB)
间接胆红素
白蛋白/球蛋白(A/G)
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1、引起升高的原因:
(1) 急性和
(2) 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如炎症、、、癌症等)
(3) 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
(4) 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5) 其他引起ALT异常因素(、肝癌等)
(6)(乙肝、丙肝、甲肝等)
2、谷草转氨酶结果的分析:
谷草转氨酶(AST)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肾炎、肌炎。
3、ALT/AST比值结果分析:
AST主要分布于,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由于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对的敏感度不如ALT,升高的幅度也不如ALT大,但如果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
4、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结果分析:
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1)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
(2)肝胆其他疾病:、肝阻塞性黄胆、、、、、、、等、GGT明显升高。
(3)长期或大量的饮酒,也会导致该酶的升高。
(4)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口服避孕药等也会使GGT升高。
5、胆红素的结果分析:
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分解和破坏的产物。它分为、、三种。因此,胆红素测定结果有3个方面的作用。
(1) 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2) 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3) 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6、、白蛋白、球蛋白的结果分析:
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如果蛋白质降低就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害,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表现,如、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一些非肝脏疾病也可以使血液中蛋白质发生变化,所以分析结果时要注意一些生理性的影响因素。
肝功能检查评价标准
肝功能试验方法很多,说明了某些试验方法的特异性不强。临床上分析肝功能检查结果时,要评价肝功能是否正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2]
(1)肝脏储备能力很大,具有很强的再生和代偿能力。因此,肝功能检查正常,不等于肝细胞没有受损。反之,当肝功能检查异常,必然反映肝脏有广泛的病变。
(2)目前还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功能的全貌,因此,在某些肝功能受损害时,对其敏感的某个吁功能检查首先表现出异常,而其他肝功能试验可能正常。所以临床上常同时做几项肝功能检查。
(3)某些肝功能试验并非肝脏所特有的。如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在心脏和骨豁肌病变时,亦可以发生变化,所以在判定肝功能试验结果时,要注意排除肝外疾病或因素。
肝功能检查检查费用
肝功能检查费用大概在100左右。
定期进行肝功检查十分必要。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担负着多样的生理功能。当各种原引起损害时,可引起肝细胞内各种物质代谢的异常,导致血液中与肝脏有关的代谢产物和酸含量改变。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做肝功检查的注意,必须在空腹时抽血检查。空腹时间一般为8-12小时,对于初次检查肝功能者,尤应如此。抽血检查前一天最好禁酒类。肝功能检查多项内容测定值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如饮酒易使某些血清酶值升高,进食油腻食物后可以使血脂增高等。
肝功能检查选择检查
体检知识:去体检的时候,当要检查肝功能的时候,你了解怎么样样选择?下面,为你介绍选择肝功能检查的方法:
1、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的程度时,可检测GPT()或。试验、血清和胆红素定量。如为慢性肝炎,除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如病人无黄疸、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不能排除轻度肝脏损害者,可检测。对,除一般的外,可进行AFP(甲胎蛋白)、γ- GT(γ-谷氨酸)、AKP等测定以帮助临床诊断。在各项较大手术前,一般检查血清GPT、A/G,必要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脏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2、根据病情选择某几项肝功能试验并定期复查作动态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是否有效。如急性肝炎病情好转时,GPT由增高恢复到正常;如GPT长期波动或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炎有转慢趋势等。某些肝脏功能试验有肝外疾病时,检查结果也可见异常,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浆和白蛋白减少;等可有血清胆固醇减低。而某些药物、外伤等,均可导致血清升高。因此在选择肝脏功能试验及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肝功能检查与健康证关系
1、肝功能正常,HBV-DNA为正常且无肝炎症状,这种又被称为乙肝携带者,这种情况下的乙肝大小三阳是可以拿到健康证的。
2、肝功能异常,且HBV-DNA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处于高复制阶段),这种情况下的乙肝大小三阳患者传染性很强,是不能拿到健康证的,是需要进行积极治疗,待肝功正常,HBV-DNA处于稳定,才能拿到健康证。
.重庆骑士肝病诊疗中心[引用日期]
.中国肝病防治中心[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功能异常的鉴别诊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