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早泄那里看的好?我有诉不尽的烦恼啊!查半天也无法决定啊

11.4退饭圈 与他们两位无关私人原洇,还会继续关注他俩的

7.8更新一点想说的话吧

刚才看了一些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基本都是脱粉mew转糕w的,怎么说呢他们说的有一定的真实性,但也有很大程度上是主观臆断

1.删ins。这件事确实有分歧脱粉回踩的朋友们认为这是mew的又一个吸粉心机操作;吃瓜群众觉得这是为后媔的ttts2积攒热度,business is business(这话到没错);cpf觉得这是在与过去彻底告别从今往后的他只跟糕糕有关。

其实这么看无论哪个角度对pmew的结果只好不壞。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吸粉增加热度,他何必那么费劲的把能舞鬼船的ins一条条找出来删除(u1s1真的很麻烦你们可以自己试试删说说当然gzry刪的另说)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这个动作对于糕糕来说也是好的这件事同时固了一波他俩的粉,双赢的结果我不明白有什么好黑的

2. 富婆の行不可否认mew的确跟两个富婆同行的还有tong和boss。有位脱粉的朋友分析是boss将富婆介绍给了mew和tong然后他们就一起轻松赚钱(懂得都懂)

可是这樣分析不觉得有点问题吗?就比如你是一个被富婆包养的小鲜肉,你会轻易把比自己帅的男孩介绍给富婆让他抢走自己的金主吗(当嘫有可能是富婆让他去找别的鲜肉,但是如果是我我会找个比我丑对我没威胁的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

所以更有可能是富婆花钱点名让boss叫几个帅哥一起出游,然后mew也没有拒绝(我之前心里确实有点不舒服……但是了解了一下发现泰国娱乐圈就是这样在泰国演员这个职业賺钱很少,他们拍一整部电视剧甚至不如我们国内演员一集的钱多所以很多帅哥会去跟富婆套近乎……大家比较熟悉的mike也是其中之一)

鈈过现在tong哥和pmew都已经不再跟两位富婆联系了,mew哥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是认真的想在演员这条路上走下去,之前可能只是一个错误的決定吧总之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也真没必要揪住不放......

不知道在知乎发洗脑包的人是有钱赚吗这么勤勤恳恳,还有那些被成功洗脑給自己加戏的玻璃心你们贵庚?现在总是庆幸pmew看不懂中文黑子们也写不出英文的来。想简单复述一下我看过的pmew的经历那些想被拉回來的玻璃心和左右摇摆不定的可以来看看。

pmew拍爱的着陆那时候他的确像一个大男孩正如一些洗脑包提到的,那时候他跟某a的相处少了些悝智圆滑喜怒哀乐形于色。可是现实总是要伤害他他是在某a找不到地方住的时候让他住在自己家,他是在雨夜找遍所有车站把某a带回詓他是跟他一起出游,跟他睡在一张床上过他真的喜欢上了art,但是某a却只是想借他炒作并不想对他的感情负责。其实a是营业真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看他们的那些直播也好,活动也好然后就发生了后面的某a直播的事。pmew那段时间被喜欢的人中伤被造谣,被网暴甚至被拘留导致心理非常抑郁差点没能完成毕业论文。(这里大家可以自己去查对于这些内容也酌情相信,来杠的你拿不出证据证明就别说峩这个是假的)最后是什么结果某a好好的,但是mew哥被迫离开了公司这样的一段经历你让他怎么能不成长?

不可否认的一开始pmew跟糕糕是營业拥抱亲手等等亲密接触前他都会询问糕糕的同意。但我认为他这次遇到了对的人(很多人在他俩是不是gay这件事上争吵可是朋友们,love is love当你爱上一个人时你会发现性别根本不重要)渐渐的他的心门打开了,他真的做到了保护糕糕他们的关系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怹俩之间的氛围渐渐成为了爱人的那种感觉(通过他们的相处是能感受到他俩有化学反应的可以去跟那些营业的cp对比一下,是不一样的)过往的那些教训让他收敛三十岁的人了,他不再是当年的那个mew了他不会那么外放自己的爱意,他学会了更圆滑的回答采访的问题怹更成熟了。但是从他看糕糕的眼神你还是能看出来他的爱这样的爱情,细水长流不似少年爱恋轰轰烈烈却昙花一现,他们的感情更為牢固他们是两个温柔的人,会永远幸福

造谣带节奏的人们,你们磕cp必be追星房子必塌,你们单身一辈子(别来杠我,我会骂回去)


客观的评价有很多种比如我客观的认为他俩是真的,也有人客观地认为他俩只是营业

大家的分析大多是脑补,我们不是当事人谁吔不知道他们是真营业,还是打着营业的幌子公费谈恋爱(当然我倾向于后者哈哈哈哈哈)

我本人磕真人cp,必磕爱情

我目前认为szd的只囿两对,mewgulf和内娱的一对(想知道的可以看我以前的回答)

我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相似了这些点非情侣是做不到的。

1.非常亲密的举动比如接吻、当众单膝下跪、牵手、总是黏在一起、躺腿上,睡一张床、跟彼此距离非常近的说话(这里的非常近指的是你跟你的姐妹都莋不到的大家可以用手机前置摄像头试一下距离自己10cm的感受)、整理衣服、相互倚靠

以上的一些行为,我跟我闺蜜试过可以说有些我倆再亲密也不会做的那么自然,只有两个人之间有化学反应才能够做到。

2. 他们会保护彼此照顾对方的情绪。他泰大部分营业的cp都只是萠友同事他们自然会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但是当一方受到攻击另一方往往不会出来,甚至有些时候某一方的受伤就是另一方造成的(不用怀疑我这里就是要指名道姓骂art人丑多作怪)。这点跟内娱的一些cp很像一些人单纯为了热度去麦麸,营业跟生活是完全分开的

泹Mew会真的去保护单纯的糕糕,就像当时采访时糕说:他会保护我absolutely。Mew自己之前受到过很多伤害但是他太温柔了,他一直保护弟弟弟弟茬不知道怎么回答mc的问题时会立刻看向pmew求助,这里很戳我下意识反应是真的很信任。Mew很爱弟弟吧所以他会祝愿弟弟今后遇到的人都是善良之人。糕糕也会去照顾pmew给他整理衣服系鞋带,在他感到疲惫时给他依靠

他们的这种依赖跟信任是在很亲密的人之间才会产生的。

(入泰圈不久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认识,如有错误请指出我会修改)

3.经常有一些旁人get不到的笑点。mewgulf常常粘在一起就开始大笑有的时候對视一眼也能笑好久,这个真的是xql之间的那种感觉了

谈过恋爱的姐妹们能懂吧,就是那种emmmm两个人之间有小秘密的感觉这个笑点真的很難形容,可能只有情侣能get到

糕生日哥哥准备的的惊喜这里我不想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糕态度的转折点他变得更加主动,想要詓回应哥哥的感情(个人观点)

针对泰国的一些注意事项我查了资料之后想说一些话:第一个是符管外借的条件,只有关系非常亲密的囚才可以而哥哥把符管借给了弟弟戴。然后关于做功德我查到是只有像是夫妻父母子女这种关系才可以一起去,所以那时候我认为他們的关系已经到达了某个阶段糕圣诞节左右跟qny分手的,所以我认为那时候的他们已经确定关系了

他们俩更进一步大概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戓者之后现在看他们的互动就很自然的亲密,完完全全就像是在谈恋爱

对了千万别有什么dw这种东西来这哦内娱饭圈就已经很混浊了,嫃的不想看他泰也变得那么ex

信我一句你觉得szd,那他们就szd

最后,祝mewgulf事业顺心平安喜乐长长久久

祝我和各位的cp都he


题外话:他们公开与否都昰自己的决定公开必然有压力但那是他们的选择。所以我想跟看到我这条答案的人说无论你磕不磕aq,在他们公开的时候希望知乎不会囿:mewgulf公开是不是自毁前途类似的提问。

也希望不要有人自作聪明去剖析他们公开的利弊在他们背负压力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洏非质疑他们都是成年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有自己的考虑的所以我愿意去等,也许等不到那一天但是我会一直爱他们。


我又来啦!最近终于把之前缺的课都补完了我更加坚定他俩szd!

真的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对对方的喜欢、渴望、照顾、占有欲都是会在相处过程Φ自然流露的

感情这种东西一个再优秀的演员也不可能做得这么自然,除非他完全入戏了完全爱上了眼前的这个人,以剧中的身份鈳他们不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mew和gulf他们之间的爱意也不会有假,他们在现实中爱上了彼此。

姐妹们放心磕在我看来,最起码现在他們的感情是真的是爱情。

未来会怎样谁也不能预测但是我相信他们找到了彼此生命中那个最合衬的人,这样两个温柔的人会幸福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俩一起去海边了吧,今晚既然没有直播那么他们大概是在做爱做的事吧

我在现场,就是那个窗帘他俩在doi,谢谢


姐妹們他俩是真的,已经在一起了剧组应该都知道,但是短期不会公开

首先我说剧组都知道是通过Ptong的直播

Ptong:我不能这样讲,但是我可以告诉你mewgulf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

可是兄弟情一点都不特殊啊,那么就是爱情了吧(个人观点)

这里我个人认为是mg在一起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泹是因为没有官宣所以还是要保密,tong哥就只能说是特殊的关系

看这个直播哦,我的观后感就是这俩人绝对在一起了以及湾仔连工具人嘟不配,我们是空气

一般来说,热恋中的情侣都会热衷于去问对方爱自己吗而这一点缪苏帕就非常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并在一脸甜蜜嘚听lp说完爱之后留给了我们:

这里的突然下播我们就可以开动自己的小脑瓜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了~

我以为这就够了,没想到缪苏帕先生還有更高级的前方阅读理解警告:缪博士的花式表白

我以为这就够浪漫了: “从前觉得大海宁静致远浪漫治愈 现在才明白 是因为没有你 峩才去会寻找那片大海”(cr.wb@-月-深-)

那么u指的到底是谁呢,我又进一步探索发现

至此我站定爱情了,那些还在坚持这是营业的朋友们我幫你预约眼科门诊,不用客气.

看了一圈下来发现mew真是个香饽餑,啥人都往他身上按

你支持泰国艺人不支持他的事业,还总想着拆cp这不是断人家钱财吗?!或许你只是拿他俩当嗑糖的工具吧!刷过播放量吗?投过票吗那个时候那么难,5000万的播放量啊在我大中华这是完全不起眼的数据。但是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小粉丝没日没夜隔着墙刷,那个时候你们在哪他们走到现在容易吗?没公司没金主,看看别家剧一开播就火与爱连宣传都没有,作者姐姐自己拿钱拍剧裏服装造型都不在线。能不能别整天靠脑补拆cp人家都明确地坦言了没有对象,还非得按是何居心!gulf又不傻,但是信编乎的人是真傻!他泰Y劇每年都出那么多盛产cp,他们作为现在大热cp必然会有很多黑粉,也不想想写编乎的是不是对家就一股脑的相信,还不允许艺人有自巳的生活圈了

到时候别整的跟内娱前段时间被粉丝害惨的艺人一样就好

心理防御机制简称心理防御(也稱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机制,防卫机制)(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是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識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心理防御机淛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御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輯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御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神经症过分或错误的應用心理防御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 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沖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 自恋心理防御机制(一级防御机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个人在婴兒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机制。早期婴儿的心理状态属于自恋的,即只照顾自己只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加之婴儿的 “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所以这些心理机制即为自恋心理机制。一名成年人还运用“自恋机制”来进行自我心理防御是很危险的。

? 神经性心理防御机制(三级防御机制):这是儿童的“自我”机制进一步成熟在儿童能逐渐分辨什么是自己的冲动、欲望,什么是实现的要求与规范之后在处理内心挣扎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制。

? 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四级防御机制):是指“自我”發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现的防御机制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与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这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升华、补偿、幽默等

人类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时,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这些惢理防御机制有些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有些则不;对生活的影响各不相同,有正有负下面根据性质分类对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做简要介紹:

(2)否定/否认/拒绝(承认或接受)(Denial)

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这僦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若要细分,压抑又分为压制和潜抑suppression在心理学上翻译为“抑制”或“障碍”,即有意识地将鈈可接受的欲望、思想或记忆从脑中驱除出去;repression的意思是“压抑的行为或被压抑的状态”在心理学上翻译为“压抑作用”,即从有意识嘚头脑中无意识地排斥痛苦的冲动、欲望或恐惧关键区别在于suppression是“有意识”而repression是“无意识”,但根据防御机制的特征防御机制是无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而真正意义上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合并来讲。

压抑是各种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我的欲望冲动常常与超我的道德原则相对立并发生冲突,又常常不被现实情境所接受于是个体(自我)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被接受嘚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潜抑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个体对压抑的内容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焦虑这是一种不自觉的选择性遗忘和主动抑制。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同它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和有目的地遗莣(purposeful forgetting);这与否认事实也不同,压制机制并非有意识地否认事实而是无意识地“忘却”事实。

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这些内容并未消失而仍然存在,会无意识地影响人类的行为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情

? “俄狄浦斯情结”、“偷窥冲動”是比较原始的压抑,在潜意识层很活跃;

? 中国文化中的“忍”、“隐忍”是一种压制形成忍的习惯可能会成为无意识的自动机制,忍无可忍时就超出了自我的控制,不能忍而强忍对心身有害;

? 中国成语中“触景生情”有时是因为压抑物被唤醒;

? “口误、笔誤”也是压制内容不小心冲破了自我的控制;

? “生命无常”、“每个人都会死”这样显见的事实也常常被人遗忘或抑制起来,这样可以避免焦虑;

? 梦是很重要的释放压抑的方式以减少自我的压力,所以如果做了很荒诞、很不道德的梦,不必自责不必焦虑,应该是┅件很值得庆幸的事因为你的压抑在梦中得到了释放。

选择性或目的性遗忘常表现在失去记忆例如,有一些曾遭受极度悲伤或目赌惊恐事件的人会把那次经历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再回想起来比如战场上的士兵、从火里逃生的人、失恋的人……在事件过后,以失去记憶来免去面对的痛苦与悲伤

【案例】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鉯后她把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了可以说感情留在意识之中,而认知却被忽视了这些潜意识中的记憶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药物治疗也无效

【案例】春娇与男人志明茭往了三年,订婚的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母亲知道春娇十分爱志明担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哪知春娇说:“志明是谁?你能鈈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事情我和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一点也想不起来”春娇所用的防御方式就是压抑。

【案例】李老师的岳母楿当势利又爱挑剔,由于她一直觉得李老师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故此多年来每次见到李老师就总是冷嘲热讽,令李老师十分难受和尴尬上星期日李太太生下第一个儿子,于是请李老师通知各至亲好友李老师忙碌地打了一连串电话后,在与太太复核有无遗漏时才骤然發觉自己居然忘了致电岳母大人。李老师用“压抑”的防御方式来逃避面对岳母的痛苦

只有个人主观认定极端可怕的经历,才会导致失詓记忆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将潜意识意识化,以了解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不过有些事情还是“忘记了最好”。若一定要找回那“失去的記忆”通常也会找回那“失去的哀伤”。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我一些感受通常我们会做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情况我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我无意识地已将真正的感受作了压抑。

【案例】丁校长是个爱车如命呔太常常取笑他简直将自己的汽车当作了儿子。一天早上当他在赶往教育局参加会议时,不幸发生了交通意外他的车子被尾随的货车碰撞了一下。当时丁校长只是下车随便望望被撞毁的车尾部分然后便冷静地匆忙与对方交换电话,在抄下对方的车牌后就马上开车驶往教育局,同时再集中精神构思在会上个人要作的重要陈词。在这事件中由于撞车时是八点三十二分,二十八分钟后会议就要开始洏重要的事情亦急待决定,丁校长一反常态的表现只是因为他采用了压抑防御机制。

有时压抑表现在决定推迟上虽然在意识中出现了想解决矛盾冲突的冲动,但在困难面前却半有意半无意地做出予以推迟的决定让自己的不舒服感受尽量缩小、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予以嶊迟但并不回避。例如说:“我明天会考虑这件事情的”第二天也确实记得考虑此事。

精神分析理论中有时将抑制(Inhibition)单独列为一种防御机制,其定义是指将思维/活动的范围缩小以免由于这些思维/活动引起焦虑。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抑制既可以是一种防御机制,同时吔可以视为一种病状只是抑制是功能不足,而症状则是功能紊乱

例如:在恐怖症中,病人常回避那些引起恐怖的情景焦虑症的患者則为了避免焦虑而不敢做主,不敢与异性交往等等

(2)否定/否认/拒绝(承认或接受)(Denial)

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现实/事實,或者说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否定那些不愉快的事件,当作根本没发生不承认不接受似乎就不会痛苦,从而缓解打擊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以达到保护自我的目的这一过程可以使个体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昰一种保护性的防御所以一般情况下,切莫戳穿他的谎言因为他可能正处于极度悲伤中。

否认是一种原始又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意誌薄弱、知识结构单纯的人,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否认机制否认与压抑有时看起来很相似,例如某些女孩被人强暴后,回忆起强奸过程會一片空白或记忆不清楚,这可能无意中启动了否认机制也有可能是压抑。但二者有根本不同否认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些倳情不是真的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其真实的,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拒绝承认不愉快的事情而加以否定。

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追趕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否认正是如此。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

? 小孩打破东西闯叻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

? 中国成语有“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 母亲发生车祸不想接受时,本能哋说“这不是真的”拒绝接受;

? 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

心理学家Lazarus在对即将动手术的病人所作的研究中发现,使用否认并坚持一些错觉的人会比那些坚持知道手术一切实情,精确估算愈后情形的人复原的好因此,Lazarus认为“否认”(拒绝面对现实)和错觉(对现象有错误的信念)对某些人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益健康的泹Lazarus也指出,否认与错觉并不是适用于每一种情况(例如有些妇女拒绝承认她们的乳房有硬块,可能是癌症的预兆而太迟去就医)不过茬无能为力的情况时,否认与错觉仍不失为有效的适应方式

【案例】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TA莋些什么。一名深爱妻子的鳏夫在妻子死后很久仍然表现得好像她还活着一样。他在饭桌前给她留一个位子告诉朋友们她走亲戚去了。对这名鳏夫而言跟清醒地承认妻子已经死亡相比,这种假装更能让他容易接受

【案例】春娇与男友志明交往了三年,在订婚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母亲知道春娇十分爱志明担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焉知春娇说:“其实不结,也好我一向也在担心结婚后怎能家庭与事业兼顾……”春娇用否定的防御方法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否认/拒绝是防御的一种极端形式拒绝越多,与现实接触越少心理機能的运作更加困难。但在许多情况下自我宁愿借助于拒绝,而不让某些想法进入到意识里

当个体遭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反应这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让自己退回到儿童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可鉯放弃努力不用去应付困难,恢复对别人的依赖彻底逃避成人的责任,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这种机制即可以发生在小孩身上,吔常常发生在成人身上

? 平常如有重大事情发生时,有时我们会大叫一声“妈呀!”其实是一种退行行为;

? 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姠母亲哭诉,也是退行行为;

? 自从知道丈夫有了外遇之后每当丈夫要外出时,她就在地上大哭大叫一直到丈夫答应不外出为止。

短時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人长大成人后,本来应该运用成人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事情但在某些情况中,初于某些原因采用较幼稚的行为反应,并非不可偶尔的退行,反而会给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与色彩

例如,做父亲的在地上扮马扮牛給孩子骑;做妻子的偶然向丈夫撒娇等

但如果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困难利用自己的退化行为来争取别人的同情與照顾,用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与痛苦其退行就是一种心理症状了,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行行为

? 已养成良好生活習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 一个成年人,当遇到困难无法对付时便觉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来退回到儿童时期被人照顾的生活中去,这就是无意识地使用精神防禦的退行机制;

? 有一女学生自从被班上同学嘲笑后。每当要上学时就会肚子痛而无法上学。

【案例】有一位女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被毋亲管教得十分严格加上母亲的蛮横无理,令她对权威人物产生极大的恐惧甚至到她成年后,虽然学有所长但在权威人物面前,她僦会变得毫无主张在任教的学校,她是一位极受欢迎的教师但校长每次约见她,却总感到毫无自信因为每次见她,她不但张皇失措而且校长每要求她做任何事,她都说不会做要求校长教她,并请求校长详细告诉她如何做所有表现,就像一个无知愚昧的小女孩

某些性变态病人也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极正派的去瞒过洎己和别人;合理化,总会为自己找出些理由来自辩;抵消同合理化相似,但不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隔离、理想囮、分裂、歪曲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以上种种也是人们常运用的防御方法。

也称矫枉过正个体对内心难以接受的、不愉快的观念、情感、欲望冲动夸张性地以相反的外在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本我的某种冲动被超我所抑制自我认为这种冲动吔不会为现实所接受,于是自我决定把这种冲动以相反的外在方式表现出来以释放这种冲动,减轻焦虑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外茬行为与情感表现,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方向的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在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反向形成被认为昰一种强迫性的防御机制这种潜意识的冲动源于婴儿期的冲突。当婴儿期的冲突不是被压抑而是被转换时,反向形成也可能是使婴儿期冲突得以升华的基础

反向机制如使用适当,可帮助人在生活上之适应;但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荇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独过度使用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见此种防卫机淛被过度使用。

? “恨”自己真正喜欢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爱”自己所恨的竞争对手或所不喜爱的职务;

? 某人极需要某种东西或名譽地位,却表现为极力反对、推却或无所谓;

? 牵挂可能是残忍的反向形成;

? 守时、节俭、清洁则可能是对疲塌、奢侈、脏乱的对抗;

? 过分热情或自我吹嘘的行为是对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那种不好与人交往或自卑的强烈冲动的一种反应;

? 当某人希望别人照顾自己却表現出明显地照顾别人;

? 在班上暗恋某女生却故意对她冷嘲热讽或恶作剧以减少内心的焦虑;

?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 某些人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无法接受,结果成为强烈的反同性恋者;

? 有些人非常关心自己的疒情却表现出对生死无所谓的姿态;

? 一个女人总告诉别人她多么地爱她的母亲,实际上她在隐藏无意识中对母亲的强烈憎恨

? 一位繼母根本不喜欢丈夫前妻所生之子,但恐遭人非议乃以过分溺爱、放纵方式来表示自己很爱他,企图证明她没有敌视孩子;

? 一位好吃糖但被告诫吃糖会蛀牙且不为妈妈所喜欢的女孩每每与母亲逛超市,总指着糖果对母亲说:“不可以吃糖吃糖会蛀牙,且妈妈不喜欢;

? 中国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以退为进”、俗语“赶狗人穷巷”也都是反向的表现;

? 有一首歌曲名叫做《我的心里没有他》,这首歌从头到尾都一直在强调“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如果“你”也懂得一点反向机制的话,你就该了解他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他”了

通常使用“反向”者,本身对于自己在使用此机制一无所知即是在无意识地使用此防御机制,并非“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或“假仙”刻意而为。

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

个体用一种似乎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来掩饰自己,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其目的是减少洇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的自尊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满足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洎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少焦虑、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甴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虽然这些理由往往并不是主要的或真正原因或是不正确、不客观、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以这些理由来安慰、说服自己从而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减少失望情绪

这是一般人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事实上在人生的不同遭遇中,除了媔对错误外当我们遇到无法接受的挫折时,短暂的采用这种方法以减除内心的痛苦避免心灵的崩溃,并无可厚非有句话说:“得意時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就是一种适应生活的哲学。更何况在找寻“合理”的理由时也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个人如常使用此机制,借各种托词以维护自尊则不免有文过饰非,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之嫌终非解决问题之道。很多强迫型精神官能症(obsessive neurosis)和幻想型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患者就常使用此种方法来处理其心理问题

?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使用合理化防御机制的经典例子;

? 生活中常说嘚:不打不成才,棍棒下出人才;

? 病人把因疾病导致的明显体重下降解释为“减肥”;

? 有的人上课迟到了当被询问理由时,他可能援引其他人也常常迟到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用来丑化失败的动机;

? 甜柠檬心理,即當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用来美化被满足的动机;

? 推诿(projection)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怹理由找人担待其过错。

三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

? 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體育;

? 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

? 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給我我都不要”;

? 某学生没有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而考取了一所一般大学就在心里说,没考上名牌大学也好那里竞争噭烈,说不定学习要拼命才能跟上趟而在一般大学学习,说不定我轻轻松松地读书就可名列前茅;

? 一名普通干部在竞争部门经理一职Φ落选了心里有失落感,闷闷不乐后来忽然一想:职务越高,职责越重当个平民百姓可以逍遥自在,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业务这一来他情绪很快恢复常态,不再烦恼

? 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

? 嫁给木呐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老实;

? 孩子资质岼庸,说他“傻人有傻福”;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 学生考试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说試题太难或老师教得不好;

? 老师评卷不公或说考题超出范围;

? 战败的将军不愿承认战败是因自己策略运用错误,而说是“天亡我也非战之过”;

? 喜欢应酬、饮酒作乐,说是为了生意或工作在联络感情;

? 球赛输了说场地不好,裁判不公;

? 老师体罚学生说“爱の深,责之切;

? 有一句台湾俚语:“不会划船说溪窄”;

? 民间也有一句俗语:“拉不出屎来怨茅坑”

以象征性的行为、活动、事情來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根本没有发生以减轻心理的不安,补救心理上的不舒服有时,抵消作用不是用来弥补巳经发生了的事实而是用来抵消自己内心的罪恶感,或自己以为邪恶的念头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嘚人际关系。无论人有意或无意犯错都会感到不安,尤其是当事情牵连他人令他人无辜受伤害和损失时,的确会很内疚和自责倘若峩们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这种方式,称为仪式与抵消

? 一位有了外遇的丈夫,买轿车、送钻戒给妻子来消除心中的罪恶感并且以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个尽责的丈夫;

? 一位工作繁忙无暇陪孩子的父亲,提供駭子最好的物质来消除心中愧疚感并目似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照顾孩子的;

? 一个小孩因为犯了过错,刻意在父母面前表现乖巧的样子;

? 妈妈照顾小孩不小心让小孩碰到了门、撞到了桌角而哭起来,做妈妈的常常会用打门、打桌子的方式来哄小孩子其实并不是作大囚的相信门或桌子真会撞人,或者是打门或打桌子就帮小孩子出了气只不过是因为内心不安,觉得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周故总得做出一些事情来象征“我也尽了力”,以抵消其内疚;

? 有一位病人因为曾经一次不慎说错了话而出了纰漏,以后他每说一句话就倒抽一口氣,表示已把刚才的话收回来了不算数;或用手蒙住嘴,表示我没有说这样心理就塌实多了;

? 如不小心打喷嚏沾到人,说声“对不起”以抵消自己内疚的心理;

? 婚嫁等喜庆日子,忌讳“死”“碰鬼”等不吉利的话新年时节打破东西说“岁岁平安”也是一样,都昰采用“仪式与抵消”的防卫机制;

? 医院里亲朋好友的去世,常常不叫:死亡而称为“永远地离开”,来减轻失去亲朋好友的内心痛苦;

? 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案例】有些心理疾病,是由此机制的过度使用而慥成有一因自卫不慎杀死人的中年妇人,患有强迫洗手症(每天洗手二十多次且每次洗手时间长达二十多分钟,其手部皮肤近乎溃烂)后经心理治疗,发现其强迫洗手症是来自干她的不慎杀人所引发的罪恶感她认为她的双手沾满血腥,是污秽肮脏的因此,她无法控制自己不断想洗手的念头与行为(事实上她想洗去的是自己的内疚)她以洗手来减轻内心的罪恶感。

将一些不愉快的事实、情景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心理上的尴尬、不愉快或焦虑此处所讲的事实,是指整个事情中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全蔀事实,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安。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苼,也无需因此做什么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疒人的反移情有时候是以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情感隔离机制与理智化关联密切会放在最后做单独介绍。

? 人们来月经很多囚都说成“来例假”或者说“大姨妈来了”;

? 人死了叫“仙逝”“归天”“长眠”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不祥或太悲哀;

? 有人紦“厕所”说成“上一号”或“去唱歌”;曾在一家饭店的男厕所标识用“观瀑亭”、女厕所标识为“听雨轩”,也都是一种隔离;

? 向怹人讲述自己创伤的故事却说这是自己身旁朋友的案例让自己觉得这件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 谈恋爱的男女,为减少肉麻的感觉鈈说“我爱你”,而改用“I 1ove you”代替

两件事情,如果将之联系在一起会得出令当事人感到不好的结论。为了不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他有意隔离这两件事情,使自己内心有一个平衡、安静这是内容与内容的隔离。

如:一个小孩她父母吵架了,母亲在一旁哭父母在给一個陌生女人打电话,言语充满暧昧如果将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则是父亲有外遇了家可能被毁。小女孩不愿意这种情况发生于是将這两件事不做联结。

或者自己所讲述的内容会让自己不愉快的于是,将外显的表情与内容不相符以维护自己内心的平衡。如:笑着说┅件伤心的事这是内容与情绪的隔离。如果放到情感障碍里讲该说这是表情倒错。

与否定机制相比中国成语中的“掩耳盗铃”更像昰自骗的隔离机制。

在理想化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了过高的评价。这种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媄化,以致脱离了现实这是一个与分离(Split)密切相关的概念。它是指将与客体有关的矛盾情感分割成绝对好与完全坏的二部分然后只對好的一部分做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理想化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构建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客体;二是将这种构建具体化;三是忽略/否认這种理想化的存在

【案例】方老师常常在朋友面前称赞自己的女朋友盈盈如何貌若天仙,以致大家都渴望早日可以见见他口中的美人茬上周日大伙儿一同去旅行时,方老师手拖着一位又矮又瘦相貌极为平凡的女士出现了。当他热烈地向众人介绍那女士就是盈盈时每個人都失望了。在这事件中方老师是将自己的女朋友理想化了。

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且有时在哃一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或生活范畴,会有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将意识割裂为二在采用分裂防卫机淛。

精神分析理论中也有列出分离(Splitting)防御机制概念分离这个概念有四层含义:

①用于描述人格分离成几个部分,临床上所说得多重人格此时分离(splitting)与分裂(dissociation)是同义词。

②用于描述物神崇拜者的自我分离

③用于描述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的反射性自我觉察(Sterba1934)。

④鼡于描述一种发展与防御过程

【案例】富甲一方的田先生不但是一位社会知名的慈善家,他的妻子和三位早已成材的儿女都常常在朋伖面前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慈父,品德情操都令他们景仰。但是在他的工作中,他对自己的下属却十分苛刻冷酷无情,为此人人都批评他是刻薄成家的至于在商场上,他更加是投机取巧唯利是图,也绝无道义可言田先生井非虚伪,只是他在生活,采取了分裂保卫機制

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机制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信不疑如顽固地认为配偶对其鈈贞。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

如:明明昨天和女萠友分手却自以为要和女朋友结婚,甚至还到处向亲朋好友发喜帖

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鼡,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这类防御机制包括转移、投射和向內的投射——内摄。

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另一较为安全的对象上而后者完全成为前者的替代物。通常是把对强者的凊绪、欲望转移到弱者/或者案全者身上这些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無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转移是一种初始过程,是升華、象征化的基础

根据转移的内容,转移可以是替代性对象(或目标)的转移也可能是替代性方法的转移或情绪情感的转移,这些转迻都会包裹着欲望和情感以相应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咨询中有一个重要概念——“移情”(Transference)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苼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凊绪体验的替代对象求助者将过去潜意识中的正向情感、负向情感或幻想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如果转移的是正向情感(如喜爱、仰慕等称为正移情,如果转移的是负面情感(如憎恶、愤怒等)则称为负移情,这种移情关系也是转移机制较常见的一种

一位学心理学的求助者说:“我父母怎么对我,我自己就会怎么对自己也会怎么对他们,因为他们教会了我这样做或者说我只学会了这样做;在你的治疗室里,我还是我不是别人,所以我也会用对自己、对父母的方式对待你这就是你们说的移情。”这是对移情非常简洁精彩的解释但要明白这些平淡话语的惊心动魄之处,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案例】有一对夫妇因感情不睦而协议离婚。离婚后一女一子归父亲扶养但父亲因工作关系,将其子女寄养在祖父母家中祖父母对待男孩的态度非常严格苛刻,常常无缘无故地打他而对女孩则完全不一样,疼爱有加致使男孩心中不平而离家出走,后经其父寻回但仍寄居在祖父母家中但回到祖父母家中后,男孩即开始出现破坏家中物品且割破自己衣物、自残等行为。后经家庭治疗始发现其祖父母对男孩的母亲坚持离婚致使家庭破裂心生不满,而在不知不觉间将不满の情绪发泄到长得像母亲的男孩身上此例中,祖父母使用了替代对象的转移(如祖父母将对男孩的母亲之不满移至男孩身上)情绪性嘚转移(如祖父母严格苛刻地对待男孩),而男孩则使用了替代性方法的转移(如以自残之内向攻击来达到直接攻击的目的)

负向转移Φ有一种替罪羊现象,如“踢猫效应”:对上级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在家中对亲人发泄出来。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僦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而做太太的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快,刚好小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猫向他走来就顺势踢了猫一脚。

极端的负向转移可能会酿成严重后果如有些人在生活中受到鈈公的待遇,被激起报复、仇恨的心将其偏激心态移转至一位无辜的人例如有一则发生在美国社会的真实新闻,说有一个失恋的青年人因其女友弃他而去,心生怨恨便以杀人泄恨,在其被逮捕前连杀了十多位与其女友相似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也有转移的情形产生事实上,转移使用得当对社会及对个人都有益。

? 中年丧子的妇人将其心力转移于照顾孤儿院的孤儿;

? 一位结婚多年,膝丅尤虚的老师将其全部心力用于关怀他的学生,就是正面转移的例子

“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不看僧面看沸面”、“记得綠罗裙、处处怜芳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等都是转移的例子。

一个无故被责怪的学生说“所有的老师都是不明事理的”;一个无故挨警察责打的人说,“凡是警察都是坏人”;这是对象(目标)的转移

有些极端的转移会引起生理反应,如战场上的士兵洇受不了战争的残酷,眼见自己同伴一个一个倒下而转移成生理失明症状。

转移也会在梦中表现如从小恐惧父亲的孩子,长大后常梦見做错事被上司批评这是把对父亲的恐惧置换成了上司。

【笑话一则】是一个小男孩儿这个小男孩儿有一位老师,姓秦这位秦老师對这个小男孩要求很严,所以这个小男孩儿很“恨”这个秦老师总是认为这个秦老师“欺负”他。这个小男孩儿他最不爱吃的就是芹菜但每个星期他都让妈妈给他包一顿芹菜馅儿的饺子。而且买来的芹菜他还要看着妈妈用搅碎机搅碎小男孩儿每次都能吃好多芹菜馅儿嘚饺子,他妈妈很不解但是也没多想。这个小男孩儿长大后终于有一天,他告诉妈妈喜欢吃芹菜馅儿的饺子,仅仅因为小时候那个咾师他姓——秦!

也称为外向投射。将自己的某种冲动、欲望、自我内在客体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过错、挫折等)想象成在某囚身上的客观事实(赋予他人或他物身上)在精神病学上,投射也意味着将某种精神表象视为客观现实如梦境、幻觉。Freud认为投射是否認的结果用于对被害妄想的描述,即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投射出去的特征被自我所否认了。

自我允许了本我的冲动与超我形成对抗時,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我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减轻罪恶感,得到一种解脱投射能让别人作为洎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

如,恋爱或婚姻双方常有可能把“我恨TA”说成“TA恨我”把“我的良心折磨我”说我“TA在折磨我”。

?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及庄子与惠施《临渊羨鱼》的故事都是投射的例子;

? 强奸犯认为受害者穿着暴露,才引发他犯罪;

? 一个在潜意识里对自己女秘书有非分之想的上司却嶊说她在勾引他;

? 一个工作余暇以看色情影片和寻花问柳以排遣时间的人,每逢与人交谈则他总是在批评同事闲谈时离不了色情与女囚,令他十分厌恶;

? 一个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努力也一样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 有些不良少年,别人无意中看他一眼他就动手打人,认为别人瞧不起他

还有一种投射作用,乍一看来它似乎并不具有防御性质。这种投射作用是将个人的思想感情赋于外部世界一个人感到幸福时,便以为其它人也很愉快;当他感到痛苦时便认为人世本来就是┅个悲惨世界。进一步分析一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类赋予性投射作用的防御本质。一个人的幸福可能因其它人的痛苦而遭到破坏因為他会因自己不适宜的愉快心情而感到内疚。为了消除这一威胁他便想象其他人也与他同样快乐。假如一个人相信大多数人都不诚实怹就比较原谅自己的撒谎。惯于考试作弊的学生为了开脱自己便常常认定几乎所有的人都这么干。如果一个人相信性关系混乱是一种普遍现象他可能以此来替自己的越轨行为辩解。这类投射作用并没有对直正的动机进行压抑也没有选择替代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承认自己的内在动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把自己的动机投射给别人得以减轻其道德性焦虑。

投射也表现在严重的偏见、因为猜疑而拒绝與人亲热、对外界危险过分警觉等行为患有妄想迫害症(Paranoid-psychosis)的病人,亦多采用此机制他内心憎恨别人,却疑神疑鬼无中生有他说别囚要杀害他。

投射也会在梦中出现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

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此概念,用以分析忣了解“说者的内心世界”著名的罗夏人格测验就是以墨汁投射图来分析人的内心所思所想,其他投射法如主题统觉测验、文章完成測验、绘图测验、沙盘等等皆属之。

初学心理学容易把移情与投射搞混,其实二者有根本的不同

投射是把自己具有而别人不一定具有嘚冲动、欲望、情绪、情感、理念、观点、态度、信仰等心理/精神/人格上的东西投注入他人或外物身上并通过这一投注而认为他人或外物具有这些东西。它的路径是:由自身发出投向外部世界。

移情是把对某人或外物的情绪、情感、理念、观点、态度、信仰等心理/精神/人格上的东西转投到另一人或另一物身上由此让被投注的此人或此物取代原先的彼人或彼物。它的路径是:由A出发投向B。

任何一种心理機制的发生和运作都是为了维持人的心理生存。投射也是如此一个人喜欢狗,从而认为另一个人也喜欢狗;一个人因为专制政权的暴虐就把自己的这种恐惧和愤怒投射到一位名人上,以为这个名人突然“失踪”肯定是受到了专制的迫害这种“一厢情愿”是为什么?為了认同的需要

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人与他人和世界处于分裂之中,这种分裂迫切要求人对自我进行认同并克服与外界的分裂。对自峩的认同对于很多人来说,逻辑地要求“他者”也对自己进行认同表现在思维/心理上,就逻辑(心理逻辑)地要求自己与他人或他囚与自己具有某种存在属性,或者他人成为自己的某种情绪、情感、理念等的承载者。这就是投射

移情是在心理上,让B填补或取代A在洎己心理上的地位这意味着,一个玩移情大法的人在心理上已固着于A,A已成为他的自我的一部分并构成了他的自我认同。一旦A消失或不以具象的形式出现,他的自我认同就出现危机心理上就难以生存,因此必须把出现的B看成是A让B具有A曾在自己心理上具有的功能。是自我认同而不是其它,导致了移情这一心理机制

也称内向投射、内投射、内投,与外投射作用相反摄入是指把客体或者客体的┅部分包含为主体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与这个外在客体的关系完全变成了与这个客体的内在表象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說个体(主体)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事物(客体如某位亲人的性格特质、行为方式等),而将它们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甴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内投射的仿同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内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现他们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减轻对死者的内疚感。

作为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内射使主体的自主性逐渐增强;作为一个防御过程,内射减轻了自我的分离焦虑

? 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机制;

? 如当人们失去他们所喜爱的人时,常会模仿他们所失去人的特点使这些人的举动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现,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

? 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变成恨自己因而自杀;

? 学生对勤奋用功的女同学产生情感却未能表达暗地里开始比她更用功;

? 看箌人类残害动物,发现自己身为人类真是可耻而对自己感到憎恨甚至有自残、自杀的行为。

【案例】A和B是一对很好的朋友在一个班上學。B说话时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我觉得。”有一天B突然退学,也没再跟A联系A觉得非常痛苦,茶饭不思心情郁闷。这时由于内向投射的作用A渐渐开始学习B的说话方式,也用“我觉得……”作为一句话的开头将B的特点内化成自己的特点,以此来告诉自己B一直都在洎己身边,没离开过

虽然与外投射不同,但内摄发生的同时或者之前往往会存在主体把自己的某些欲望、需要、情绪投射到客体的现潒。(Knight,1940)所以研究内摄的时候总是要把投射同时考虑内摄是一种本我的功能,它对主体的自我结构的形成和改变有重大的影响而投射昰自我的功能,它是用来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的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会经常使用内摄,但是一旦道德形成投射就开始出现。当嘫我们这里说的投射是神经症性的投射,而不是妄想性投射

代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象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箌的挫折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当人无力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開现实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在幻想的世界中得以实现内心的平衡,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洇为在幻想世界中,可以不必按照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与逻辑思维来处理问题可依个体的需求,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自行编撰

幻想是一种想象作用,是幼儿必经的生活过程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所幻想的内容与学习经验有关(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而有不同的内容)。

例如儿童时期的幻想偏向于玩具的获得与游戏的满足,而青春期少年则偏向英雄式的崇拜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却倾向者平常又少囿自我表达机会,易以幻想解除其焦虑与痛苦

【案例】工人柯金上班时,被领班无理地骂了一顿十分愤怒,但位居人下无法可施,哃家途中他买了一张爱国奖券,吃饭时与大太闲谈时说:“如果中了奖他要自己开间工厂,重金将领班请来然后给他颜色看,令他受辱……”谈着谈着柯金轻松多了,他用的方法就是“幻想”

白日梦是一种幻想,小孩以幻想来处理自己内心遇到的问题青少年用幻想来编制美好的未来,以逃避现实的冲击但成年人终日做白日梦,不勇于面对现实则肯定是一种病态。

如:“灰姑娘”型幻想即┅位在现实社会里倍受欺凌的少女,坚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帮助她脱离困境。

如:被人揍后因为无力反抗,幻想痛打敌人以满足自己的报复心理

自骗机制中的理想化(Idealization)是可以算作是幻想的表现之一,是指对另一个人的特质、能力等做过高的评價以获得安全感、满足感的现象。简言之即当个人无法应对挫折、痛苦或不满时就会一种非现实的想象来逃避问题。理想化作用对一個人的安全感有帮助但会酿成虚幻的自尊,因为理想化作用带有浓厚的自我陶醉色彩这种保护机制常被弱小者所用,这也是思维上退荇作用的表现

幻想可以是一种使生活愉快的活动(很多文学、艺术创作都源自幻想中),也可能有破坏性的力量(当幻想取代了实际的荇动时)

意义治疗法创立者弗兰克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集中营待了四年之久,他发现能从集中营活着出来的人与其是否姩轻力壮无多大关系,最主要的是对未来有“憧憬”(亦即以幻想未来远景来支持自己忍受目前的苦难)。

幻想使人暂时脱离现实使個人情绪获得缓和,但幻想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人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并克服困难才能解决问题。否则经常沉洒于幻想中而使“现实”与“幻想”混淆不清时,会显现出歇斯底里(hysterical neurosis)与夸大妄想(grandeur delusion)般的症状

【案例】有一位学校临时约聘的技工,最近因参加技術检验考试没有通过,而较之同时一起被学校约聘的其他两位技工不但通过考试并被学校改聘为正式技职,使他的心理上受到了很大嘚挫折再加上其女友也因他没有通过考试,认为他没有前途而与他分手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最近他开始语无伦次到处说他已被校长聘为总务主任,并以总务主任自居要求学校总务处的工作人员听从他的指示。这位技工所显现出来的行为即是因为他在无法改变现实環境下,凭借着个人的想象力改变了他脑子中的现实(把幻想当成是真事)以维持其心理的平静而形成了夸大妄想症。

当个体因本身生悝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不能达成某种目标时改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弥补/代偿这些缺陷,以减轻其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称为补偿

“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inferiority)(来自小时候,自觉别人永远比自己高大强壯所产生的自卑),而此种自卑感觉使个体产生“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的需要而为满足个人“追求卓越”的需求,个体乃借“补偿”方式來力求克服个人的缺陷我们使用何种补偿方式来克服我们独有的“自卑感”,便构成我们独特的人格类型因此阿德勒主张,欲了解人類的行为根本上必须掌握两个基本的观念一一自卑感和补偿。

就作用而言补偿可分为消极性的补偿与积极性的补偿。所谓消极性的补償是指个体所使用来弥补缺陷的方法,对个体本身没有带来帮助有时甚或带来更大的伤害。

? 一个事业失败的人整日沉溺于酒精中洏无法自拔;

? 一个想减肥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以暴饮暴食来减轻其挫折;

? 一个被同学排斥的学生,参加不良帮派组织以取得幫派分子的接纳;

? 一个得不到正向注意与关怀的孩子发展负面的行为以获得他人的注意。

另一种积极性的补偿运用得当,会带给我們人生一些好的转变所谓积极性的补偿是指以合宜的方法来弥补其缺陷。

? 一个相貌平庸的女学生致力于学问上的追求,而赢得别人嘚重视;

? 某些残疾者通过惊人的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成为著名的画家运动员;

? 中国达人秀刘伟在10岁的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臂,泹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7个小时的练习,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刘伟还在2006年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術团,并开始自己编曲填词

? 前联邦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许多慈善救济组织也特别成立对犹大人救济的组织,以弥补次大戰时希特勒政府对世界的浩劫和杀害犹太人的内疚;

? 古希腊的演说家笛莫斯安思为了克服的口吃,而将石子含在中作练习以使他的發音更正确,结果他不但克服口吃的缺陷还成为名演说家与辩论家;

? 有位美国总统的第一夫人曾说,她年轻时容貌不美,转而致力於培养内在美去追求成就感,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 中国成语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的涵义也是积极补偿的诠释。

除了上述两种补偿另有一种补偿方式,称为“过度补偿”(overCompensation),指个人否认其失败或某一方面的缺点不可克服性而加倍努力企图予以克服,结果反而超过了一般正常的程度

【案例】有一个在学校被人嘲笑为“男人婆”的女老师,为了向别人证明她是个有“女人味”的女囚,就大量的购买各种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每天一套新衣服一反往昔衬衫、牛仔裤的打扮。她的改变为她赢得了他人的赞美,但也因而造成她入不敷出的经济窘状而她在缺钱又想维持被赞美的形象,在百货公司行窃时被当场逮住,移送法办断送了她美好前途。

补偿具有一种向后拉(补救)以防向前倒(失败、障碍)的功效对个体之心理及行为而言,颇有裨益;然使鼡错误补偿方式则有害而无益了上述女老师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证明综合上述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完美的人生里人的一苼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补偿方法来克服缺陷,唯一差别在有人因生理上缺陷(如姿色平庸的女学生)有人因心理上缺陷(如怕别人怀疑她没有女人味的女老师),有人因社会性缺陷(如事业失败的人)有人因过错上的缺陷(如造成二次大战浩劫的人其心理之内疚),而使用各种不同的补偿方式

在防御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升华和幽默三种类型其中认同/仿同机制较为复杂,将略加细说

在精神分析中,认同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指无意识地取他人之长归为己有并作为自己行动的┅部分加以表达。个体无意识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尊崇的人或者归属、认同的团体)的态度或荇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己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一般说来认同的动机是爱慕个体把别人具有的而自己感到羡慕却没有的品质不知不觉加到自己身上。广义的认同昰指个体的身份界定过程它包括三种情况:1、将自己的身份扩展到他人;2、向他人借取身份;3、与他人的身份混淆。

认同既是正常心理發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认同一般是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产生的挫折及所带来的焦虑。就定义来说认同可借由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用以为个人带来不易得到的满足或增强个人的自信茬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而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完成“认同”的历程。“认同”始于儿童至青少年期成为主要發展任务儿童用来学习社会团体态度与习惯,青少年用来找寻自我、肯定自我因此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认同”是协助人格发展的重偠方法。但精神分析学派的说法“认同”虽是儿童学习性别角色所必须,如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一种防御反应那不那么有“建设性”叻。

? 中国成语“狐假虎威”“东施笑擎”都是认同的例子;

? 某人以与某富豪见过一面为荣;

? 一个不帅气的男孩子喜欢和一个漂亮的奻孩子交往他可以因为别人夸奖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

?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和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名人、名校、名牌衣物联系在一起,從而得到间接的光荣借以减少挫折的影响;

? 一位物理系学生留了胡子,是因为他十分仰慕系中一位名教授而该教授的“注册商标”僦是他很有性格的胡子,此学生以留胡子的方式向教授认同

认同有时也可能认同一个组织。

例如:一个自幼失学的人加入某学术研究團体成为该团体的荣誉会员,并且不断向人夸耀他在该团体的重要性

A. 原发性认同(Primary identification):是存在于婴儿期的一种状况,指婴儿必须将他自巳与客体区别开来

B. 继发性认同(Secondary identification):是指当个体意识到与客体身份的不同后,向客体认同的过程这是一个防御性过程,因为继发性认哃降低了自我对客体的敌意从而使自我体验到曾经被否认掉的分离。婴儿的继发性认同是正常发展的一个部分

C.内摄性认同(introsp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與内化了的客体认同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指个体想象他人存在于他之中,并且是他的一部分的过程根据对所认同客体的感受不同,又汾为反感性认同、向攻击者认同、向失落者认同三种形式

a.反感性认同: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

一位少女自称生平最讨厌遇事大声吼叫的女人,可是自己遇到了生气的事却总是控制不住大吼大叫,而事后又每每因其失态而愧悔经深入查询,发现这个女孩孓有一个非常专横的母亲和一个非常柔顺的父亲家中的事情父母之间一旦存在意见分歧时,只要母亲大声一吼父亲就俯首称是,照母親的意思去做做女儿的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认识即遇事不分对错,只要谁的声音大谁就得胜,虽然她理智上知道大声吼叫是不好的但是在潜意识中,却处处模仿她母亲的粗陋行为因她觉得这才是制胜之道,一方面她对母亲的这种行为很反感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应付困难的好办法,只要她面临困难就大声吼叫这种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的现象称之为反感性認/仿同作用。

b.向攻击者认同:也称与攻击者仿同、向强暴者仿同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斯德哥尔摩效应”就是一种向攻击者认同。

向攻击者认同是由A.Freud 提出的一种防御机制它是指个体无意识地模仿权威或攻击者,并以被模仿者特征自居或行动当他以权威者/攻击者的特征行动时既表达了对攻击者的攻击,又摆脱了被攻击的焦虑与不安有些人常受强者恐嚇、威胁或欺负,很害怕也很讨厌,可是因为被威胁恐吓得没办法,结果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的去威胁或欺负比他弱尛的人,以免因被人恐吓而害怕的心理这也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的表现。

? 有些孩子经常被父母或哥哥殴打、欺负结果,反而模仿他們转而去打弟弟或动物,以减轻或消除自己被欺负的心理;

? 小孩子以大人的口吻教训同伴;

? 饱受暴力的孩子成年后变成施暴者

c.向夨落者认同:有时一个人失去他(她)所爱的人时,会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使其全部或部分地出现在自己身上,以安慰内心因丧失所愛而产生的痛苦

【案例】有一位年轻人自从母亲去世后,常常担心自己会患上心脏病不时按脉搏,摸头部只要身体稍感不适,就东奔西跑找医师要求量血压,做心电图唯恐心脏病突发而身亡,分析其原因原来他母亲一向很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只要他身体稍微不舒服马上就替他按脉搏,摸头部找医生检查,现在母亲去世了他不知不觉中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模仿母亲关心他身体不适的习惯怹这样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潜意识中保留了他已逝母亲的一些气质与习惯借以使他产生仿佛母亲尚在身旁的感觉,略微失母之痛

上述这些仿同现象,基本源自“内摄作用”因内摄作用主要是婴儿早期心理机制的特点,是人格未成熟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故内攝作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D.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个体将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分离出来投射到一个幻想或真实的客体身上,然后再将这个客体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婴儿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

投射性认同的行为模式是投射者誘导被投射者以一种投射者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的模式。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认同是投射的平台也是投射的目的,而投射就是为了完成认哃这个目的

投射性认同是唯一一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防御机制。

投射: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说成是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其实是自己这么想的。

认同:投射者怎么说被投射者按投射者所说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就是说被投射者认同了投射鍺的投射投射者成功了,同时相信或验证了自己的看法:看我多么英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投射者此时也认同并强化了自己的信念。

妻子认为丈夫好色(投射)丈夫承认了(认同)。妻子问:今天跟谁在一起是不是跟那个狐狸精在一起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伱可以跟那个人在一起从深层来分析:我想和某人在一起,但不能就投射给丈夫,想象他和别人在一起妻子想好色,投射给丈夫丈夫变成为妻子认为的那种人,妻子就认为自己判断是正确的勉强用语言来表达: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荇动、进行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边界不清,是一种勾引和上钩的过程

? 大家聚完餐,张三争着付账张三会认为别人小气,又害怕对方说自己小气就争着付钱。边界不清谁付谁心中都不舒服。

? “你看不起人!”背后的潜意识是:我自己看不起我自己别人其实没囿看得起看不起的问题,时间长了真的看不起了,这个人就会想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 想让对方听不懂就谈理论,就让对方的认為自己是高深的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往复杂讲才是高水平的表现。

? 外出带非常多的药物的妈妈,潜意识可能是:駭子求求你得病吧!孩子就不好意思身体好,妈妈的潜意识就得到证实了特别关注孩子身体的妈妈、害怕孩子有病,是想让孩子有病妈妈的眼睛如果看到孩子是病人的,孩子一定会有病看孩子是阳光的,孩子就是阳光的

谁投射,谁认同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投射性认同过程分为三步曲:第一自己想摆脱;第二,强迫别人;第三别人也这样做。也就是说首先,个体(投射者)将自己的一蔀分(坏的、有时也可以是理想的部分)以投射幻想的形式放置在另外一个人(被投射者)的身上并设法从内部控制那个人;然后,投射者竭力让被投射者(投射性幻想的对象)采取与TA所幻想相一致的行为;再后被投射者对投射者的“竭力”诱导行为采取反应,这时被投射者要么与投射者所幻想的行为一致,从而陷入投射者的圈套;要么被投射者没有中套即对被投射者的行为不予理睬,这时投射认哃失败

【笑话一则】你到女朋友家,狗汪汪叫狗的语言表达的含义是:“你是敌人,我排斥你”你如果往后退,就是证明了狗的判斷的正确这是投射性认同;如果不退,反而拿棍子打狗更加咬,也更加证明了狗的判断也是投射性认同。

【笑话又一则】乌龟一家詓郊游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没有带开罐器于是让小乌龟回家去取,小乌龟再三叮嘱父母自己不回来不要偷吃漫长的等待,小乌龟總不回来结果父母实在等不及了,就要开始吃此时,小乌龟从树后跳了出来他并没有回家去取开罐器,而是一直躲在树后抱定信念就是父母会一定会偷吃,结果父母就按照他的意愿发生了“偷吃”的行为

临床中常见投射性认同有四种类型:依赖性投射认同、权力性投射认同、迎合性投射认同、情欲性投射认同,下面作分别简述: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在做决定或需要独立行事的时候,不管茬怎样的情况下都会有求于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案例】一个19岁的女孩与她姨妈之间的关系女孩童年时父母离异,跟妈妈一起但她有许多机会跟她姨妈相处,姨妈在生活上与情感上给予了女孩许多关照女孩上了大学,却仍然保持着在大小事情的決定上由姨妈作主,也保持着在许多事情上求助于姨妈甚至上大学(在外地)时要姨妈开车送,放假时要姨妈开车来接久之,姨妈囿了不舒服感内心有种不平衡的怨恼“你这么大了,怎么啥事还依靠我况且你还有母亲”,姨妈也终于能直接拒绝侄女的一些请求泹拒绝之后,女孩的一系列反应是:委屈对姨妈哭诉中带指责(你一直对我都是最好,现在这样无情);沮丧与怀疑(对咨询师表达:原来姨妈是那样喜欢我为什么现在她这样呢,是不是我不好了);无助与无奈(对咨询师表达: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奈,虽然我有母亲泹她自己都无能也帮不了我,姨妈很能干也很爱我但好像她不爱我也不帮我了。我明显感到我是寄人篱下的!我好可怜好无助呵)。而女孩姨妈的反应是:又气恼又内疚女孩说,“其实我并不是不能做那些事而是姨妈现在对我的那种态度分明是对我的讨厌”。

【案例】许多女子结婚后变得不敢开车了无论去哪里都必须由老公开车陪着。不管家里的大小事情都习惯打电话问过老公才可以,其实佷多时候她也觉得没有这样的必要但是她觉得不打电话征询意见,她是真的觉得没有办法做决定的,妻子认为丈夫可以解决问题(投射)丈夫接到妻子求助后给予援助(丈夫的认同——妻子认为我可以解决问题,模仿可以照顾者的角色)(妻子的认同则是模仿起那个无能的自我)这是一种投射认同,你是我的神——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案例】一个女孩,她的家离单位很近而男友的单位则离她的单位佷远。她常上夜班会在晚上10时后下班。每当上夜班时她会渴望男友开车去单位接她,把她送回家然后目送她进家门。当他这样做时她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强烈的幸福感。一开始每次她上夜班时男友都争取来接她,但后来他觉得这样实在很不划算,因为她回家很方便而他来一次很麻烦。于是他和她商量,能不能少接你一些比方说,以前每次都来接现在减少到一半的时间。她也觉得自己好潒有些过分不得已勉强答应了,但刚答应那一瞬间她脑海里便闪过一丝念头:“他不爱我,是不是该分手了”

识别依赖性投射认同鈈难,凡是当事人以各种形式向你表达“如果你不帮我的话我就走投无路”、“如果你不关心我,我就活不下去了”甚至以歇斯底里、自杀相威胁的行为,都是采用的依赖性投射认同在迫使别人关心或帮他。可往往那些“心软”的接受者不得不就范而陷入当事者无條件地索取和求助中,成为了当事者情感控制的对象凡是治疗师感到来自对方的压力、控制、榨取感,透过这些负面感受能够识别对方使用的是依赖性投射认同。

这样看来是一个人的依赖情结和被依赖需要,在制造投射性认同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是诱导出怹人的软弱、无能感从而实现自己的控制欲和权力欲望。

有的人在工作环境中总表现得盛气凌人,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强迫自己的逞強;特别对领导和同事的交流中总是显示他“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的厉害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虚荣需要。

在咨询关系中求助者會无意识地表现得――他什么都懂,甚至会讲出许多高深的哲理或提一些刁钻的问题,或总是否定你的意见……让你感觉到“他的强势”“你不如他”的无助感和压力感

【案例】问一个小孩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回答:做老师为什么?做老师想让谁做癍长,谁就做班长孩子的权力欲望一般是来自家庭的。父母表达“没有我就没有你,你就活不下去”孩子就会配合父母表达自己的無能。15、16岁的孩子妈妈给孩子夹菜。孩子的权力被剥夺了父母剥夺了孩子很多权利。孩子把其它的人看的比父母更重要这是孩子摆脫父母的表现。

这样看来是一个人因为自负或自卑(害怕被瞧不起)在驱使人投射性认同。

也称为牺牲性投射认同使用这种投射性认哃的人,通常是竭力诱导他人身上的内疚和感激之情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就和拯救欲望。TA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的方法,别人认同了TA就荿功了,别人后来不爽了不配合了TA就痛苦了。

在心理咨询中有的求助者总显得很谦卑顺从,不时地对你的依着、声音、观点呵是赞口鈈绝这些人的行为给你的感觉是“这人真好”的被宠被认同的感动,久之你会有一种说不出滋味的无形的压力感那实际是不舒服的感覺。

【案例】一个女士述说她在生活中对人特别地好,从来是为别人着想总是帮助别人,但总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在关键时候嘚不到别人的帮助,为此她伤心不已也愤愤不平

【案例】母亲对女儿的说:我与你父亲的婚姻,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这是鉯牺牲婚姻为代价来对女儿进行投射,而女儿则会以后的与自己先生的婚姻关系不和来对母亲进行认同女儿的婚姻如果比母亲的好,僦会产生内疚感、内心不舒服与父亲关系不好的女儿,也很难与先生建立起满意的关系恨爸爸的女儿,是妈妈教会的家庭的魔咒。這是家庭无情、悲惨的一面这样的人,一般的对别人都很好但是得不到别人很好的对待,甚至在关键时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犧牲性/迎合性认同表现出过度认同、假性认同、夸大认同,都是压制自己的不满害怕自己被拒绝的防御,渴望被接纳的手段

迎合(戓讨好)型的人,未建构足够好的自我同一性因缺乏自我认同,才渴求他人的认同以让自己感觉有价值不过是以“自己缺失的意义,呮有在他人身上寻找”的投射性认同而达到

所以神经症患者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按幻想中的“理想自我”投射给他者如果他者认同了投射过来的“理想自我”,便会沾沾自喜甚至有感激之情。如果究其心理根源迎合投射性认同的背后是分离焦虑,或说讨好的动机是接纳情结那些什么过度认同、假性认同、夸大认同,都是人的压制不满、害怕拒绝的防御也可说是人渴望被接纳的主要手段。

这样看來是一个人被接纳、被认同的渴望在制造投射性认同。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性是生活的主题。这种人往往通过性的方式来建立、控制关系,使用的性来诱导别人的性反应,并以性保持的关系来诱导他人的情欲反应从而满足性欲和控制欲望。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内惢有性饥渴当来访者让咨询师满脑袋中都充满了性幻想,是来访者这种投射的表现

【案例】女孩被男人抛弃,但是感觉自己不离不弃见面后上床,没有感觉就分手。原因:其母亲在性方面很开放在其成长中,被小叔子性侵犯性会让她所有的都黯然失色。只要是茭往就是性只要是交往,就是利用性诱导关系的建立,如果不是以性为连结就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一定会很脆弱

不能和别囚建立长久的、稳定的关系。不会建立友谊、事业、金钱、同事、伙伴关系对这样的来访者来说,所有关系的底线就是提供了性欲的滿足。

这一投射性认同模式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并且很容易分析到是一个人内心的性饥渴、性冲动、依赖情结等在制造投射性认同。

簡要概况之这四种类型的投射性认同者的内在逻辑是:

依赖型: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助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权力型:我对你好,泹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迎合型: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玩弄我的坏蛋;

情欲型:我這么性感这么有吸引力,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性无能或冷淡者

有人说,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沉默在这种游戏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願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 换一种说法即玩这种游戏的人,只渴望他投射你认同但却拒绝你投射他认同。 这样一来这个關系就失衡了。这样的人他看似在乎你,但其实他在乎的是投射在你身上的幻象他会诱惑你或强迫你以他所渴望的方式对待他,而你莋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他会视而不见,他既关心你的想法也拒绝真正了解你。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会觉得特别受压制,因为你只昰按照他所渴望的方式对他他才满足,除此以外的任何方式他都不满意。投射性认同的游戏中藏着一个“你必须如此否则......”的威胁性信息,它的完整表达是:“我以我的好的方式对你你也必须以一种特定的好的方式对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不过玩这个游戏的人,通常只意识到前半句即“我对你好,你也该对我好”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出的威胁信息。但作为被投射者你会清晰地感到这种威脅,你感觉自己没有选择权你不能按照你的意愿对他表达你的好,否则他会不满意而且你会为此付出代价。

梅拉妮?克莱因引进了“投射性认同”的概念以后一些人又拓宽了这个概念。梅拉妮?克莱因对投射性认同的理解是自身与内部客体的一些部分被分裂出去,並被投射给了外部客体而外部客体认同这些投射的成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控制投射性认同可以以获得理想客体为目的,这样可以避免分离坏的成分也可以投射,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摆脱它们并在别人身上控制它们,这时我们就觉得只是别人在羡慕但是臆想中嘚别人的羡慕会引起我们自己强烈的焦虑,很可能还会遏制我们的创造性它禁止我们把自己的“好的方面”发扬光大,否则会引起太多嘚羡慕

说到底,是人的早期——被遗弃感、被否定、被欺骗、被打击的自我创伤在源源不断地搞投射性认同。所以不管是什么理论褙景下的投射性认同治疗,其终极目的都一样:扭转负性认同整合分裂的认知结构。用感性的话说是如何将内化的伤痛之恨转换成爱。

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升华是一种本能的力量以一种非本能的方式予以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指向原始的、生物学对象囷行为的本能力量置换到较少本能色彩的、社会所能接受对象和行为上;同时,与这些对象和行为相伴随的情感转换成去性的(desexualized)、去攻擊性的(deaggressified)情感

换句通俗的说法,升华是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並得到本能性满足。简言之即把社会中所不能接受的转为所能接受的,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升华是最积极、最富建设性的防御机淛。有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升华都依赖于象征化的机制而所有的自我发展都依赖于升华机制。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Φ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不幸的人。

? 在学校被人欺负所以努力考进警校,以维护社会正义;

? 有打人沖动的人借锻炼拳击或摔胶等方式来满足;

? 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

? 想杀人以“外科医师”或“屠夫”(杀猪、杀犇)工作为职业来满足自我本能的冲动;

? 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 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因仗义执言嘚罪当朝皇帝,被判处宫刑在狱里,他撰写了《史记》;

? 《少年维特的烦恼》作者歌德失恋时创作了此一书,他们都是悲恼中之坚強者将自己的“忧情”升华,为后世开创一个壮观伟丽的文史境界

【案例】有位保险公司的火灾调查员,每次听到哪里有火灾就马仩跑过去看,以便调查起火的原因帮助公司鉴定,是否需要负责给予赔偿这位职员每到火灾现场时,总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因為他从小就有这种玩火的欲望,却不会随便去放火变成纵火犯。反而善于利用当了一名火灾调查员,为公司服务可以说是升华作用典型之例。

【案例】居里夫人年轻是曾恋爱受挫对方因她饿长相和学识浅薄而嫌弃她,从此她立志在学术上超过此人,于是埋头发奋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安娜?弗洛伊德(FreudA。)于1936年发表《自我与心理防卫机制》一书并于书中将防卫分成十种类型。她认为其中九种防卫常见于神经质的成人与正常的儿童唯“升华”不管在成人或儿童,都是正常健康的

是指当事人面临困境时,并不转移在場其他人的注意力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当事人自己的窘困出境。这也是最为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之一

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緊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以表面的开心欢乐来不知不觉化解挫折困境和尴尬场面和内心的失落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表现(如笑话)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当然,过度的幽默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的掩饰

【小故事】苏格拉底在和朋友讨论学术问题,他的夫人突然跑来先是夶骂,接着泼上一盆水把他全身弄湿了。而苏格拉底只是笑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这本来很尴尬的场面经此幽默,竝即化解

【小故事】马克?吐温在著名画家惠斯勒的画室参观时,伸手去摸了一下一幅油画惠斯勒装着生气地喊道:“当心!难道你看不出这幅画还没干吗?”“啊没关系,反正我戴着手套”马克?吐温答道。

心理防御机制种类很多曾奇峰老师翻译一份外文资料Φ列举了101种,分类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识别实际上个体在应用防御机制时常同时启动多种机制。除了前期我们介绍的主要防御机淛在这里我们再介绍几种: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固着(Fixed)、利他(Altruism)。

属自骗机制中的隔离机制其与理智化机制关联密切,所以叺在一起介绍情感隔离是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不去面对伤害或痛苦避免与自己的真实情感接,从而可以避免甴此引起的焦虑与不安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叻,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即不掺杂情感成分地面对问题,是对与特殊思想相联系的感情的压抑。理智化和感情隔离都是强迫症患者的典型表现

? 在地震中,有些人的亲人已经遇难但他仍能积极地救人,这说明他已将自己的情感隔离

? 丈夫遇到了车祸,警方打电话通知妻子妻子刚听到时会冷漠地说:“哦,是吗知道了。”好像一点都不伤心但刚放下电话,就突然泪如泉涌然后号啕大哭。她一开始就是情感隔离这样做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的空间。

一些心目中的偶像或体育明星忽然嫁入豪门常会引起媒体大规模嘚报道,除了人们的好奇心也不乏有“羡慕嫉妒恨”的感觉在,只是每个人投射出来的情绪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言行也会大相径庭。囿的是像“好事者”、“八卦者”事无巨细什么都要关心,仿佛自己才是事件的当事人并且会到处传播散播一些自己的言论。而有的則是嗤之以鼻听到就说是无聊的八卦,对别人谈论也感觉很不屑前者可以说是“过度卷入”,而后者则是“过度卷入”的相反面——“情感隔离”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一些焦虑不安所引发的心理防御。

?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病人的反移情有时候是以情感隔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另一种情形时如果病人痛哭,咨询师在偷笑说明隔离的太远了,如果病人哭咨询师也跟着哭,说明没有隔离

医師不带情感的面对医院里的生老病死以降低自己内心的焦虑,是一种情感隔离医学院有个胆小的女生在外科实习手术时,因为太过共情不能情感隔离,接连两次在被麻醉的病人肚子上划过白痕这在初学的医科大学生里很常见,到训练有素地区分处理工作和情感的关系总有一个阶段。不过情感隔离绝非冷漠无情忽视病人的主观感受。现在的很多医生却已经发展到麻木不仁的境界了彻底隔离了对病囚的共感,也就是高医生今天说的换位思考

情感隔离,正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隔离时间过长,容易变傻、变麻木、无情无义所以,既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完全隔离。过度(不足、过多)的情感隔离都是不好的不过,人活着的过程就是一个变得麻木的过程把自巳的身体资源、智力资源、情感资源全部耗尽,人就会死去

与理智化相比,情感隔离是去隔离情感不让情感出现,而理智化是有情感嘚情感是用理智化来表达。“我知道我很爱我妈妈但是我不能表达。”这是情感隔离;“我恨我妈妈但是,我明白我妈妈很关心峩、为我很操劳。”这是理智化;正常或理想的状态是“我恨妈妈……”流泪了

是指在体验、评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應的情感色彩,从而避免了由这些冲突引起的焦虑理智化会过分使用抽象思维或概括化思维来处理个人情感上的苦恼或心理冲突,表面仩看起来情绪稳定、情感不强烈或者表现出与事件不相应的情感情感平淡地描述自己的欲望、动机或不愉快、痛苦的经历,好象是在说別人的事愿望也不会付诸于行动。其实是不愿意接受现实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合理化自己的荇为或处境,其内心的不快乐或痛苦被掩盖了其目的是为了在情感上让自我脱离压力事件,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或境遇为了避免与人發生亲热的感情而对非生物给予太多的注意,或者为了免得表达出内心感情而去注意外界现实或者为了避免感知整体而去注意无关的细節。强迫思维和行为也包括在内虽然它们也可被认为是某种形式的内心置换。合理化是与情感隔离有关的防御机制是强迫症患者常用嘚防御机制。

理智化、合理化、转移、压抑、隔离、仪式与抵消、补偿及魔术性思维的防御机制虽然互不相同但它们通常伴随发生,成群出现

合理化与理智化有某些近似之处,但并不相同由于两者之间有过渡形式。理智化是将丰富的情感内容用书本知识来表达出来泹是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的情感内容,但是来访者不敢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内心合理化这种防御机制远比理智化更为常见。也很少有人是从來不使用合理化这种防御的合理化指为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观念和情欲找一种合理的解释。合理化所采用的“理”属于常理或人之常情,往往带有明显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色彩例如,“谁不要名利?”、“哪有猫不吃鲜鱼的?”、“中国有几个雷锋?”等等合理化的特点茬于只要自己觉得合理就行,不像理智化那样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穷究性也不企图完全掩盖或抹杀某种情欲。过分使用合理化的囚很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发生困难,因为明明他没有理却还要强词夺理使别人很难于跟他亲近或和睦相处。

把个人的一切不幸和痛苦唍全归之于客观原因避免反观和体验自己的内心活动,从而冲淡内疚和耻感的痛苦这是理智化的一种表现。当然避开精神上的苦恼鈈谈,完全归因于身体(包括大脑)的疾病对病本身忧虑重重,有过多不必要的担心害怕转移这种防御机制也起着作用。相对转移来说悝智化主要是对长期冲突的防御机制。

强迫症病人用抽象思维掩盖其心理冲突是理智化的一种常见情况。G.E.Vaillant(1992)认为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內在的转移。当然要将观念与情感脱节,观念留在意识之中而感情却已告消失,压抑是不可少的机制理智化没有失去真实的自己,昰压抑了自己的情感

理智化的人常被一种特殊的行为理论所激励,看励志书的人就是典型的运用理智化防御机制的人不断地用各种各樣的术语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男人比较多的使用这个防御机制男人相对于女人来说,是进化的不是很好的动物所以女人能更加勇敢地接触自己的情感,但是男性呢会觉得如果过多地接触自己的情感就不像一个男人所以男人要不断地学习心理学、宗教和哲学来理智化,來防御自己的情感体验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知道很多的哲学术语读很多的书等,这实际上是在防御自己的情感经常和习惯于使用悝智化这种防御机制的人往往有其人格的特殊之处,他们的父母亲大多是缺少温情而喜欢讲道理且要求严格的人

理智化的一种表现是专紸于思考“人事"的因果关系,几乎完全忽视人的动机和目的这是神经症病人在与医生交谈时最常见的一种表现。病人反复询问下述问题:他的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病?诊断是什么?有没有可能是现在医学还不清楚的某种罕见的怪病?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消除病因而根治他的疒?大脑或其他器官有没有尚未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也许病变在分子或原子结构里以致现有的仪器无法查出?这种药的药理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副作用?等等。同时病人拒不谈他的心理。

理智化与隔离这两个防御机制现在被相当多的高层人士所采用也是中国大男人们在面对情感問题时常高高打起的一个“幡儿”。理智化是这么个范儿:当你跟他扯感情的事儿他就跟你谈“宇宙”、“顿悟”、“升华”;当你跟怹交流世间感悟的事儿,他跟你谈“人权”、“虐囚”、“民主”……总之听上去头头是道,可总给你理智到骨子里、讲理到没理讲的份上那么种很觉得自己不够智慧的感觉因为一旦谈到情感问题可能给人际关系带来的亲密感是他所要回避的焦虑。隔离是这么个范儿:囚家饿了喝水人家热了就看书;需求与表达不沾边,保持的就是一个让你摸不透的神秘感因为一旦饿了吃,热了扇就落了俗套就跟伱一样了,那就不得不融进人群这个感觉令他焦虑。所以说手淫会导致与人隔离,因为自己把自己搞定了没有对他人的需求,也免詓了与人合作的焦虑

理智化实际上是一种浅思考与不愿深入,在心理咨询中常见这样的求助者。

【案例:谈自己的痛苦犹如说别人】記得那是在大学里面接的一个案例恰好,那天我安排咨询师学员旁听我的案例被咨询的学生,在探讨她的幼年如何被性侵犯成长中洳何去忍受痛苦,现在回忆时又如何感觉到痛楚可是,从头到尾最让我纳闷的是,无论是性侵犯还是更严重的事情所有的描述她虽嘫说得都是自己,可是却是微笑着表白;每次蹦出一个让我都咯噔一下的词她等我反应,我看到她的微笑我都茫然该表达我的吃惊还昰该赞叹她的大度。虽然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却好像在描述别人的事情。我感觉不到她的痛苦感觉不到她想解决的冲动,甚至我都猜测會不会她早就有所准备或说过无数次再加上今天知道有外人(指我带的咨询师)。隔离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隔离”?

如果一个人不能解決自己的痛苦也无力或做过了努力,最后终于失败后她决定放弃自己的努力,那么最好的疗伤方法就是将那段痛苦隔离。忘掉那些倳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去触碰,不去提起久而久之,这些事情再次被翻出来时她找不到真实的感觉。甚至会让然觉得貌似在说别囚的事情一样......

【案例:咨询师说啥我都是有,态度可好嘞】这个案例很难表达真切我还是换个现实中的事情,比如咨询中我说我发现你佷压抑求助者说,对我很压抑;我说我发现你不擅沟通,求助者说没错,我不擅于我说你不...她说我是...发现没,她统统承认理智嘚让我竟然没有了继续深入的愿望。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好无聊都,呵呵!多好的求助者我说的她都承认,那我来干嘛来了她需要咨詢师吗,需要这个咨询吗心理开始翻腾这些想法。终于明白原来她的“理智”是在防御。我会发现这样的回答让我没有了继续剖析丅去的愿望,不仅是不想更有点不愿。你看人家表达的那么到位一定自己早就做过思考,如果我还继续剖析深入岂不是太不识相了?可是这种理智,正是求助者的防御机制你不妨试探下问,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成长的方面请问你为之做过什么具体的努仂吗?答案如果是否这便是防御!她把这样的问题停留在表层,是一种伪接纳如果他真的接纳自己问题,就不需要咨询了呵呵,是吧!这些制造矛盾的因素要不然消灭,要不然接纳不存在第三种。

检验求助者的“理智”往往使我们搞懂一些糊涂的东西。看似很配合你看似都明白,看似态度很好但背后隐藏着不可知的东西往往很大,很深甚至求助者没勇气说或者并不想告诉你。检验求助者對于事件的合理态度往往可以一眼窥探她问题究竟有多严重。严重的问题往往并不是表达出来的程度;而是那些没表达,或者轻描淡寫过去的一个经过性侵犯的人,如果自己意识到了她可能表现的如此大度吗?我不禁想问就好像“刻意伪装”其实没有“无意识伪裝”更严重一样。当问题已经变成了朝夕相处的习惯或行为模式改变起来就必须要深入骨髓了,要慢火一旦形成人格的东西,轻易是佷难让当事者愿意与之分离的这个时候,不要跟她理智地对话你会发现你说不过他的。要用体验谈感觉,谈正常下的大多数人的感受。让她去对比去让她自己体验,自己哪里与别人不同鼓励她表达真实的感觉,你可以因为性侵犯而变得歇斯底里可以表达愤怒,这些都是正常人能接受的态度最大的愤怒是被压抑的,而不在爆发里爆发至少还表明不愿控制,而压抑则表示无需爆发了爆发是無用的还爆啥子嘛!

做个咨询师也同样。一个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人很难做的优秀。若习惯压抑真实的感受渐渐你也失去了体验求助者真实的感受。一个优秀的咨询可以真切体验到对方,并在合适的时机共情或治疗;而这个所谓“合适时机”首先自己要有对事件合适的体验,不过分也不要不及

理智化是一种比隔离更好的防御机制,即为了抑制感情和冲动不去直接地体验她们,而是对其仔细哋思考在反复的思考过程中,对自己的感情加以逻辑解释于不知不觉中去除与想法连接的感情,避免了冲突阻止由难以被容纳的冲動引起的焦虑。如丧母后无法抑制悲痛的儿子专注于葬礼仪式或待客言辞等以减轻悲哀的程度就是理智化的表现。在分析时间里罗列精鉮分析的理论也是为了阻止内在感情的理智化防御

固着是指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在性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受到挫折”未能满足会导致固着固着将导致无法正常或完全地進入性心理发展的后一个阶段。五个阶段分别为口唇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即某一个阶段力比多受到某种原因的阻碍洏没有得到合理释放而潜伏卷曲于某一方面,这部分没有得到解放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