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查异常能不能恢复

大三阳肝功能异常后又恢复正常,要抗病毒吗??? - 乙肝交流 -
肝胆相照论坛 -
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 记住密码
0) {$('ls_answer').style.display='';$('ls_answer').focus();} else {$('ls_answer').style.display='none';}">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你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你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你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最后四位数字
& 大三阳肝功能异常后又恢复正常,要抗病毒吗??? ...
查看: 4869|回复: 28
现金87 元&精华0&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风雨不动 于
06:32 编辑
不到30岁,大三阳近10年,肝功能一直正常,三个月前突然异常(ALT和AST都100多,DNV超过10的5次方),吃甘平一个月后恢常正常,随遵医嘱减量,复查正常,停药近一个月后查也是正常,这样的情况是否应该进行抗病毒?
现金45820 元&精华12&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如果B超一直不错,继续观察,尽量少用降酶药。
本人不是医生。
现金34872 元&精华12&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监测肝功能和病毒量变化水平!
4、10大靠谱交流群
旺哥交流群
5、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现金1520 元&精华1&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谁无生死那一日?待我肝病再好时!我让长江水倒流!有朝一日我出山!我让血染半边天........
现金87 元&精华0&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谢谢版主的及时回复,小弟B超一直正常呢,现在降酶药停了一个多月,肝功保持了正常。三个多月前检查过一次DNV,准备再去检查一次。迷茫啊,不知道应不应该做抗病毒。
现金87 元&精华0&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再次请教,看了你签名下的文章,有几点不太明白,不知道下面的理解对不对。
1)免疫激活期应该是转氨酶不正常,或者说用药时正常停药后反弹,但停药后肝功全能保持正常,这个属于免疫激活期吗?
2)自身免疫消除病毒时,是不是转氨酶(或者肝功)就一定会不正常?
现金45820 元&精华12&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ggtt1069 发表于
回复 我随心动 的帖子
再次请教,看了你签名下的文章,有几点不太明白,不知道下面的理解对不对。
1)免疫激活期应该是转氨酶不正常,或者说用药时正常停药后反弹,但停药后肝功全能保持正常,这个属于免疫激活期吗?
大部分患者在免疫激活期ALT会异常,你目前需要继续观察看看ALT和dna的变化,才能判断。
2)自身免疫消除病毒时,是不是转氨酶(或者肝功)就一定会不正常?
少数不会,或者异常很轻微,大部分会。
本人不是医生。
现金87 元&精华0&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在停药三个月后(停药一个月时肝功是全部正常的),上周去复查肝功,血常规及DNV,肝功ALT在正常范围内,AST 61(10-50)有点升高并异常,血常规全部正常,DNV与7月底查的那次在同一级别1.48*10^6,请问这样的情况建议做抗病毒吗?还是说先观察观察?(B超正常)
现金45820 元&精华12&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ggtt1069 发表于
回复 我随心动 的帖子
在停药三个月后(停药一个月时肝功是全部正常的),上周去复查肝功,血常规及DNV, ...
可以继续观察。
本人不是医生。
现金87 元&精华0&帖子&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能指点一下现在这样子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吗?需不需要用药保肝?
Powered by您的位置:
> 肝功能异常,不一定是乙肝引起
肝功能异常,不一定是乙肝引起
摘要:有些人在体检、婚检的时候查出来AST、ALT异常,可是到医院检查,不是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引起,也不是药物性肝炎引起,到底怎么回事呢?最后查到了罪魁祸首——脂肪肝。
  别不把当回事,当脂肪肝引起AST/ALT大于1.3时,提示并发进展性,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血清水平可以缓慢下降,当转氨酶恢复至正常水平时,可能已经发展至了。
  据统计,48%~100%的脂肪肝患者无,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脂肪肝呢?以下检查可以让自己早知道!
  超声是诊断和随访脂肪肝的首选工具
  超声检查具有简便、价廉、无创等优点,可粗略判断肝脂肪变程度的变化,以及脂肪肝是否好转或消退,是目前诊断脂肪肝和检测其发展过程的首选方法。
  但若是肥胖者的话,腹壁太厚,可使B超的声像图衰减,导致假阳性结果。所以肥胖人群需要下面CT检查来确定。
  CT检查不受腹部脂肪和结肠等含气脏器的干扰,比B超更敏感、准确性更高。根据肝脾CT比值可确诊并划分脂肪肝严重程度。
  肝脏弹性检测:脂肪肝、肝硬化&一箭双雕&
  瞬时弹性记录仪可以敏感判断慢性肝病患者是否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脏弹性值越大,提示肝纤维化程度越重,将来发生肝硬化并发症的风险越大。随访过程中,若肝脏弹性值下降,提示肝纤维化减轻,肝癌风险降低。
  瞬时弹性记录仪比B超和CT更敏感,可准确检测肝脂肪变&5%的脂肪肝,一次性完成肝脏组织形态、肝脏纤维化程度和肝脏脂肪变性的全方位评估。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专家讲解肝病的基本常识 患者夏季饮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凤凰号出品
为什么乙肝转阴,肝功能恢复了,患者仍有可能发生肝硬化?
都说,乙肝并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其带来的后果,因为部分慢性患者可能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是不是很差异?明明已经抗病毒成功,不再复制病毒,肝功能也没受影响,为何,还会处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之中?乙肝静止期仍可破坏肝脏正常情况下,乙肝病毒一旦感染,很难去除,且病毒在入侵肝细胞后,就会令肝脏细胞表面发生改变,引起免疫系统对肝脏的袭击及破坏。即便,临床通过药物控制住病毒复制,乙肝进入处于静止期(乙肝转阴),也依然会破坏肝脏。事实上,无论肝炎处于活动期,还是静止期,肝脏细胞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炎症,不断地被破坏,在肝炎活动时则破坏更甚。倘若肝脏在经过长时间的破坏后,受伤的肝脏就会形成许多瘢痕,即肝脏纤维化,最终会发展到肝硬化或者引起肝癌。发生肝硬化后就会严重损害肝脏功能,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进而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当然,最大的危险乃是肝癌,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2%会发生肝癌。即便是肝脏损害不明显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仍有发生肝癌的危险,特别是携带病毒时间在20年以上者。乙肝静止期该怎么做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乙肝患者在选用药物前务必要到正规医院肝病专科咨询医生,遵从医生指导,通过抗病毒保护肝功能进行治疗,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建议一年左右做一个肝功能和B超检查。当然,要想减轻肝脏受损,除了定期检查和积极治疗,还得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1、饮食均衡人体要健康运行,不仅要小病早治,更要注重饮食调养以摄取"水谷之精华"为身体加油。所以,养肝护肝,饮食是很关键的一步,必须注意营养均衡,即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复合菌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海产类、菌类等等这样的食物,仰甘复合菌酵素对患者的肝脏有很的帮助。2、摒弃不良饮食习惯即使病毒转阴,肝功能基本恢复,患者依然不要暴饮暴食或经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均你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失调。当然,尽量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3、多喝水:减轻肝脏负担多喝水能补充人体流失的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能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四、少喝酒:不为难肝脏由于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有限,酒喝多了,就会损伤肝脏。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KG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g究竟,若超过限量,肝脏就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究竟损伤肝脏,仰甘复合菌酵素对患者的肝脏有很大的帮助。葛根酵素——仰甘复合菌配方:枸杞子、葛根、蜂蜜、荞麦米现在网上也有用菌药科技调制出的仰甘复合菌,相比熬煮造成的流失,经发酵后的药用成分含量更高,也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葛根是中国的传统药物,一直以来都是用于缓解酒后的头晕、头痛呕吐的症状。葛根水提物通过刺激乙醇脱氢酶活性降低乙醇的浓度,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葛根中的一些成分对酒精代谢障碍和肝功能有改善作用。而葛根中所含有的皂角苷和异黄酮在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中叶发挥着协调作用。他们的共同作用就是改善由酒精引起的新陈代谢异常。仰甘复合菌发酵液采用人工培育的益生菌代谢,超过72h长效厌氧发酵,可以将葛根中原有的活性成分通过结构修饰,使其改变结构,得到解酒高效的成分,达到提高多倍解酒目的,有一定的提高酒量作用。五、适量运动:怡情养肝养肝护肝千万不要偷懒,要经常去户外运动,不要以为是做什么剧烈运动,只是做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即不使人感到疲劳,还可以使人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目的。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画一方美地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十个你不知道的乙肝误区!
我的图书馆
十个你不知道的乙肝误区!
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发病率高。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乙型肝炎的防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误区。来源:护肝卫士(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得授权)  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发病率高。根据最近的一次普查()数据显示,乙型肝炎仍然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乙肝病毒(HBV)感染率为60%,人群中约有10%为乙肝病毒携带者[1],在这些慢性携带者中,约15-25%,即有2千万病人最终会死于肝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等[2],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以至人们对乙肝谈“虎”色变。  近10多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乙型肝炎的防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人们,甚至包括一些医务人员,对乙肝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区,给社会公众和乙肝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恐惧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正确认识乙型肝炎对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以下就人们对乙型肝炎认识上常见的“误区”加以阐明,以提高人们对乙型肝炎的正确认识。  1、“通过空气和一般接触可传染乙型肝炎。”  目前医学已证实[3],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液和某些体液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输注了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包括全血、血浆、血清和其他血液制品);②使用了被污染的器具,如针灸针、注射器针头、手术器具、血液透析用具、采血用具等;③母婴垂直传播;④性交传播。经口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较小,曾经在人的实验性感染中,给予45名“志愿者”口服乙型肝炎患者的粪便悬液,结果均未发病。蚊虫叮咬传播乙型肝炎,医学上尚未得到证实[4]。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处理也有明确的规定:[5]“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管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及行业卫生,牙刷、剃须刀及盥洗用具等应与健康人分开。”因此,与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性的接触是不会感染乙肝病毒的,空气更不会传播乙型肝炎。  2、“HBsAg阳性就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诊断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二是要有肝细胞的炎症、变性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当血液中检测到HBsAg时,仅仅表明感染上了乙肝病毒,如被检者肝功能长期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则可能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者只有在出现肝功能异常时,更准确地讲,HBsAg阳性者只有在肝组织出现病理改变时,即出现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炎症改变时,乙型肝炎的诊断才成立[5-7]。  3、“‘大三阳’比‘小三阳’病情严重”  大三阳“与”小三阳“均是俗称,所谓”大三阳“系指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检查中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系指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临床上,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乙肝标志物来了解乙肝病毒在人体内的存在和复制等情况。”大三阳“相对于”小三阳“来讲,病毒复制相对更加活跃,传染性相对更强[6-7]。但乙肝病人病情的轻重(即肝损害的程度)不能依据”大、小三阳“来判定,因为乙肝病毒导致人体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复杂的免疫介导机制造成的免疫损伤,而非乙肝病毒直接损害肝细胞。许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8-11],乙型肝炎病情的轻重与HBeAg阳性与否、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多少无明显的直接关系。”大三阳“者可以没有任何肝功能损伤或任何临表现,而仅表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小三阳“者则可能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重型肝炎、肝癌患者。  4、“感染乙肝病毒后很难痊愈。”  感染乙肝病毒后很难痊愈”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急性感染者中约90-95%的感染者均可痊愈,病毒可以完全被清除,机体可产生保护性抗体[1]。慢性感染患者中绝大多数仅为病毒携带者,而无严重病变。能够发展成慢性肝炎者仅占5-10%,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确实很难用什么药物一次性根治,但经过合理的治疗和身体保养,使肝功能恢复和保持正常,使病情保持长期稳定,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或防止病情恶化、延缓病情发展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少数慢性乙肝患者经过积极和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后,仍有可能完全康复。  5、“转氨酶越高、黄疸越深,传染性越强。”  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弱取决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及血液和体液中病毒数量的多少。而与乙肝患者病情的轻重、转氨酶高低、黄疸深浅无明显关系。转氨酶越高、黄疸越深是肝细胞破坏较多、肝损害严重和病情越重的表现,并不表示患者的传染性越大。可能恰恰相反,转氨酶越高、黄疸越深,肝损害越严重,其传染性越低。因为乙肝患者肝细胞在遭受破坏的同时,乙肝病毒亦同时被清除,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常常见到,一些重型肝炎患者,尤其是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其血清中检测不到HBVDNA,甚至检测不到HBsAg,反而部分患者可检测到抗-HBs[12]。所以,肝损伤越严重,其传染性可能越小。  6、“保肝药物治疗多多益善。”  许多患者,包括一些医务人员都有这样一种误解,“保肝药物是保护肝脏的,多服、长服是有好处的”。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乙肝患者在肝功能正常和稳定的情况下,无需治疗或无需长期治疗。只有在肝功能有损伤时,才需进行保肝等治疗,治疗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有效地用药,切忌多用、滥用、过量用药,否则事与愿违,反而增加肝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因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解毒的器官,过多的药物会增加肝脏代谢的负担,药物与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其药理作用不一定是协同或相加。  选择药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用药须对症,依据病情,有的放矢。②用药勿偏信,一些药物广告和药品推销员的宣传往往夸大疗效,不可全信;一些自称的“祖传名医”和“祖传秘方”更不可轻信,有疑问或问题应去正规医院咨询和诊治。③用药目的须明确,用药应以减少肝细胞的坏死、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延缓和阻断病情向肝硬化方向发展为主要目的。④保肝治疗用药不宜过多,疗程不宜过长,一般病人选择1-2种不同类型的药物联合即可,用药越多,并非多多益善,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巩固一个月,即可停药观察。⑤治疗和观察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肝功能,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7、“乙肝患者不能运动,宜静养。”  对于乙型肝炎急性期的患者,休息是至关重要的,急性期的患者宜采取卧床休息。因为卧床时肝脏的血流量明显高于其它体位,充足的血流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受损肝细胞的恢复。同时,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诸如乳酸等大量代谢产物,需经肝脏代谢,势必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疾病恢复。当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应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适当的活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更有利于减轻疾病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利于病人康复。此外,过度的静养,身体容易发胖,可能出现脂肪肝,脂肪肝又影响肝功能的恢复。  8、“得了乙肝就会得肝硬化和肝癌。”  社会上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医务人员可能认为,感染乙肝有三步曲:“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以致于人们对乙肝谈“虎”色变,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恐惧。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肝癌和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就好象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一样。  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社会公众也不必恐惧。慢性迁延性肝炎肝损伤较轻,经系统治疗,预后良好,不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慢性活动型肝炎虽然治疗难度较大,但经过科学、系统、合理的治疗后,病情亦可得到控制,不致恶化。个别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但即使是肝硬化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癌者也是为数极少的。  9、“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结婚和生育。”  我国目前的《婚姻法》并没有规定乙肝病毒感染者不能结婚和生育,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可以结婚和生育的,这也是他们的权利。但考虑到配偶和下一代的健康,防止出现夫妻间的传染和/或母婴垂直传播等问题,应依据情况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夫妻一方如果有乙肝病毒感染或携带,另一方应该接种乙肝疫苗,待机体产生保护性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Ag)后,可以避免乙肝病毒的感染。如果机体没有产生抗体,夫妻间过性生活应该使用安全套,夫妻感染乙肝病毒的一方,在性生活方面应该适当节制,同时应该避免过于劳累和酗酒,尤其是当肝功能有异常时更注意。至于生育问题,如果乙肝病毒感染者是男性,其实并不影响婴儿的健康,乙肝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只要婴儿出生后,作为父亲的注意一些个人卫生,就不会传染给孩子,加上我国对刚出生的婴儿全部注射乙肝疫苗,父亲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母婴传播的发生率与HBeAg阳性与否有明显的关系,“小三阳”的母亲发生母婴传播的可能性要明显低于“大三阳”的母亲。  因此,建议“大三阳”的女性,如果希望生育的话,最好在HBsAg转阴后再怀孕生育。“大三阳”的女性生育,只要婴儿出生后及时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80%以上儿可以阻断母婴传播。“小三阳”的女性生育的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90%以上可以阻断母婴传播。婴儿出生后,最好进行人工喂养。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不能结婚和生育,而是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再结婚和生育。  10 、“成年人无须接种乙肝疫苗。”  人类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亚洲人群,既往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和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均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成人也不例外。尤其是处于乙肝病毒感染高危状态的易感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人群:①全体新生儿、幼儿园的孩子和新入伍的军人;②有职业危险的传染病科、口腔科、血液透析室和经常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保健人员及卫生防护人员;③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性接触者或其他接触者;④注射毒品成瘾者;⑤到乙肝病毒感染高发区去的国际旅游者;⑥血液透析者;⑦使用血液制品者;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⑨需长期应用免役抑制剂者;⑩男性同性恋者、有多个性伙伴的异性恋者。  正确认识和防治乙型肝炎,不单单是个医学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乙型肝炎患者不仅仅需要医学的治疗,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定会找到攻克这一顽疾的方法。参考文献:[1] Dai ZC,Qi GM. The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hepatitis B. In: Viral hepatitis in china : seroepidemiological survey in Chinese population(part one)。 Beijing. China:Sci Tech Pub..[2] Mast EE Alter MJ.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 over-view[J]. Semin Viro 1993;l4:273-283.[3] 高寿征。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M]. 北京,北京出版社,.[4]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第十版,263-276.[5]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324-329[6] 周平。 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940.[7] 李景泰,林万明。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现状和未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8] 周平,张木森,蔡庆,等。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意义[J]. 当代医师杂志,):15-16.[9] 周平,张木森,蔡庆,等。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意义[J].华人消化杂志,):263-264.[10] 周平,蔡庆,关键,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损伤的关系[J]. 世界感染杂志,):102-104.[11] Zhou P, Cai Q,Guan J,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HBVDNA and liver damage in serum of the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J]. J Gastroenterol and Hepatol, 2001;16(supple):A302.[12]高寿征。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M]. 北京,北京出版社,7.授权声明:“护肝卫士”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乙肝公益病友交流平台。每天提供有关肝病治疗的公益科普、互相交流、患者治疗日志、国外最新治疗经验……关爱健康,从护肝开始。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功能异常和乙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