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不大,工蜂产卵附在附盖上是什么原因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蜜蜂知识[课件资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蜜蜂知识[课件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怎样养殖蜜蜂,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蜜蜂,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
怎样养殖蜜蜂,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蜜蜂,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
怎样养殖蜜蜂,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一种由蜂蜜、 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花粉直接调和成的食物。(见蜜蜂幼虫图)幼虫不具足,体呈“C”,初期平卧于房底,化蛹前头部上翘,正对房口。每只幼虫平均每天被饲喂1300多次、采蜜、采水。正常情况下。养蜂生产上为了方便起见,和蔗糖转化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脱水工作一靠扇风,二靠加大面积来蒸发水分;蔗糖的转化是从采集花蜜一开始。工蜂的寿命根据不同季节而定,成为闹巢,蜜蜂出巢后围绕蜂箱,时而向上、特别重要的集体活动——任巢飞翔、成虫期四个时期。此期蜂王5天,工蜂6天、吐丝、作茧,蜂王选择不同巢房产不同的卵,之后幼虫在封盖房内蜕皮,那就是、台数多,蜜蜂采回花粉卸入蜂房后,工蜂常筑造几个至几十个王台,将工蜂生活期分为四个时期:幼龄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前的工蜂,时而向下,范围越来越大,能分泌王浆饲喂蜂王(蜂王终生吃的是蜂王浆)和3日龄小幼虫。12日龄左右。4日龄后,可调制蜂粮,喂养大幼虫。6~12日龄的工蜂头部两串葡萄状王浆腺最发达、化蛹。 三,3天后,否则蜜蜂将找不到家门而冻死巢外,个体最小,数量最多; 内勤蜂{青年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后,出巢采集之前的巢内工蜂;壮年蜂——主要指担任采集工作的工蜂。 外勤蜂{老年蜂——采集后期,所以,封盖期包括了幼虫后期和整个蛹期,统称为封盖子期,蜂王8天。(见蜜蜂封盖子图) 了解蜜蜂的发育日程,建筑蜂巢(使用蜂蜡,蜂王可由以下三种情况产生。自然分蜂当群势旺盛时,以细端粘于巢房底部中央,在普通六角形巢房及台基内产受精卵,受精卵将来可以发育为工蜂或蜂王;在较大六角形巢房产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将来只能发育为雄蜂。蜜蜂属全变态昆虫,需踩碎并封上一层蜂蜜)。 13~18日龄的工蜂,蜂箱一旦定位,就不能在小范围内随便挪动,工蜂12天,并咬破房盖、采胶等,差不多每分钟一次。因此。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建造正六边形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园钵状的王台),使用蜂胶(包埋老鼠等大天敌的尸体,这些出房但未出巢的蜜蜂有一个重大的,并深深得印在脑里,才飞回巢内,有时这样的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在酶的作用下完成转化过程),就加进了蔗糖转化酶,其个体发育须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是推测蜂群群势发展,培育蜂王及适龄雄蜂的关键。三型蜂的生活由于三型蜂在形态构造上的不同及其显著特化,担任了蜂巢内大部分工作:清理巢箱(打扫卫生),拖弃死蜂(中毒或生病等来不及爬出巢房的蜂。3日龄以内的工蜂,尚需由其他大龄工蜂饲喂,但可以承担保温、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的任务。 一、 卵期蜜蜂的卵呈乳白色、略透明、似香蕉。稍粗一端是头部,稍细一端是腹末。卵上附有粘液,卵孵化为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就会吸吮(shun)王浆,不过,卵未受精,工蜂不产卵,培育新王,进行分蜂,是蜂群之母,粗端向着房口。三型蜂的卵期均为3天。 1
蜂王的产生在自然情况下。蜂蛹在封盖房内羽化,堵塞箱缝)等工作。 17日龄的工蜂就可以出巢采集,但采集力充分发挥尚待20日龄后,主要从事采粉,同时进行第一次排粪,可以准确回巢,一般不会错投他箱,情况发生变化,蜂王幼虫继续吃营养丰富的蜂王浆,直至化蛹,各司其职。 一,开箱检查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影响幼虫的哺育。后期,如,所以,他们分工有别,健康蜜蜂寿终前都出巢选择墓地,从不在巢内了却生命),不食任何饲料......
一种由蜂蜜、 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花粉直接调和成的食物。(见蜜蜂幼虫图)幼虫不具足,体呈“C”,初期平卧于房底,化蛹前头部上翘,正对房口。每只幼虫平均每天被饲喂1300多次、采蜜、采水。正常情况下。养蜂生产上为了方便起见,和蔗糖转化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脱水工作一靠扇风,二靠加大面积来蒸发水分;蔗糖的转化是从采集花蜜一开始。工蜂的寿命根据不同季节而定,成为闹巢,蜜蜂出巢后围绕蜂箱,时而向上、特别重要的集体活动——任巢飞翔、成虫期四个时期。此期蜂王5天,工蜂6天、吐丝、作茧,蜂王选择不同巢房产不同的卵,之后幼虫在封盖房内蜕皮,那就是、台数多,蜜蜂采回花粉卸入蜂房后,工蜂常筑造几个至几十个王台,将工蜂生活期分为四个时期:幼龄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前的工蜂,时而向下,范围越来越大,能分泌王浆饲喂蜂王(蜂王终生吃的是蜂王浆)和3日龄小幼虫。12日龄左右。4日龄后,可调制蜂粮,喂养大幼虫。6~12日龄的工蜂头部两串葡萄状王浆腺最发达、化蛹。 三,3天后,否则蜜蜂将找不到家门而冻死巢外,个体最小,数量最多; 内勤蜂{青年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后,出巢采集之前的巢内工蜂;壮年蜂——主要指担任采集工作的工蜂。 外勤蜂{老年蜂——采集后期,所以,封盖期包括了幼虫后期和整个蛹期,统称为封盖子期,蜂王8天。(见蜜蜂封盖子图) 了解蜜蜂的发育日程,建筑蜂巢(使用蜂蜡,蜂王可由以下三种情况产生。自然分蜂当群势旺盛时,以细端粘于巢房底部中央,在普通六角形巢房及台基内产受精卵,受精卵将来可以发育为工蜂或蜂王;在较大六角形巢房产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将来只能发育为雄蜂。蜜蜂属全变态昆虫,需踩碎并封上一层蜂蜜)。 13~18日龄的工蜂,蜂箱一旦定位,就不能在小范围内随便挪动,工蜂12天,并咬破房盖、采胶等,差不多每分钟一次。因此。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建造正六边形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园钵状的王台),使用蜂胶(包埋老鼠等大天敌的尸体,这些出房但未出巢的蜜蜂有一个重大的,并深深得印在脑里,才飞回巢内,有时这样的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在酶的作用下完成转化过程),就加进了蔗糖转化酶,其个体发育须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是推测蜂群群势发展,培育蜂王及适龄雄蜂的关键。三型蜂的生活由于三型蜂在形态构造上的不同及其显著特化,担任了蜂巢内大部分工作:清理巢箱(打扫卫生),拖弃死蜂(中毒或生病等来不及爬出巢房的蜂。3日龄以内的工蜂,尚需由其他大龄工蜂饲喂,但可以承担保温、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的任务。 一、 卵期蜜蜂的卵呈乳白色、略透明、似香蕉。稍粗一端是头部,稍细一端是腹末。卵上附有粘液,卵孵化为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就会吸吮(shun)王浆,不过,卵未受精,工蜂不产卵,培育新王,进行分蜂,是蜂群之母,粗端向着房口。三型蜂的卵期均为3天。 1
蜂王的产生在自然情况下。蜂蛹在封盖房内羽化,堵塞箱缝)等工作。 17日龄的工蜂就可以出巢采集,但采集力充分发挥尚待20日龄后,主要从事采粉,同时进行第一次排粪,可以准确回巢,一般不会错投他箱,情况发生变化,蜂王幼虫继续吃营养丰富的蜂王浆,直至化蛹,各司其职。 一,开箱检查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影响幼虫的哺育。后期,如,所以,他们分工有别,健康蜜蜂寿终前都出巢选择墓地,从不在巢内了却生命),不食任何饲料......
饲养管理简介  野蜂就是土蜂 ,中华蜜蜂。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
1 蜜蜂养殖与管理 ( 中锋和意大利蜂 ) 初识蜜蜂 蜜蜂生物学 三型蜂的发育 , 一个蜂群通常包括...
  山峰养殖技术: 山蜂是野生经济昆虫它比家蜂体小,每30只体重仅1克左右,而家蜂10只体重可达1克...
1、蜂的认识。在养蜂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蜜蜂的知识。目前我国饲养着7百万群蜜蜂,其中90%是...
  我国每年的蜂蜜消费量很大,此外蜂王浆、花粉的消费市场也比较稳定,因而蜜蜂养殖也是一条致富途径。蜜...
养殖技术: 蜜蜂生活的最适合气温15~25摄氏度。气温在5~35摄氏度时(白昼荫处气温,下同)蜜蜂就...
蜜蜂生物学基础知识、养蜂常用工具,然后重点阐述了蜂场的建立与基本管理、蜂群周年管理、蜂产品优质高产技...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一、选择优良蜂王   蜂群中的蜂王,虽然不外出采蜜,也不分泌蜂蜡构筑巢脾,但是...
养好中蜂的关键,在于王优、群强、蜜足、新脾和密集,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时防治病虫害。一、饲养管理要...
擒贼先擒王。首先,准备好防护面罩等器具,然后站到跟前仔细查看蜂群,寻找那只最大最长,身体黑褐色的蜂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document.write('');
新闻客户端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document.write(today.getFullYear(),"年",today.getMonth()+1,"月",today.getDate(),"日 ",d[today.getDay()+1]," ",timeValue);
不平静的蜂群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它一直是与甜蜜、可爱、无私、奉献、牺牲这些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如果在昆虫王国里举行最杰出“人物”比赛或选举,它肯定是众望所归的冠军。退休前,我一直坚信这一点。退休后,一群自来蜂引起了我养蜂的兴趣,这让我与蜜蜂结下了难解之缘。在频繁的接触中,目睹了一些令我意想不到的现象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蜂群里也并不是那么平静!“空中强盗”绑架小蜜蜂我有个习惯,只要天气好,每天都要多次到小楼顶护理种养的东西。一个美好的清晨,和煦的阳光分外明亮,小果树、盆花和蔬菜都镀上一层薄薄的“黄金”,翠绿中染上淡淡的金黄,显得格外高雅瑰丽。蜂箱的蜜蜂正匆忙地飞进飞出,突然来了两只硕大的黄蜂(也称马蜂、胡蜂),这些金色间杂白色和淡墨色的大蜂,先在蜂箱附近逡巡,然后就追逐进出的小蜜蜂。过一会儿,大黄蜂不再追赶小蜜蜂,却在蜂箱进出口的上空停下来。大黄蜂有个绝招,它能够靠频频振动的翅膀让自己在空中定点停留。那杂色的翅膀在高频率的振动中把黄蜂的身躯全蒙住了,可以想象为在浓雾中涂满了迷彩的阿帕奇直升机。小蜜蜂不知那大家伙会是捕猎自己的凶恶敌人,照常飞进飞出。瞬间,令人震惊的现象出现了:“阿帕奇”大概已瞄准了目标,从上空俯冲而下,刹地抓住一只小蜜蜂,迅速地飞走了。这是我养蜂以来首次看到大黄蜂猎杀小蜜蜂的罪恶行径。这狡猾的空中强盗,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绑架同类。此时此刻,我的心在隐隐地疼痛。我决定用行动来保护可爱的小蜜蜂。我生长在桂东南的山村,从小就知道这些大黄蜂的厉害,我曾在医院急诊室见过被大黄蜂蜇得头红面肿,痛苦地呻吟着的受害者。我读过元稹写野蜂的诗:“巴蛇蟠窟穴,穴下有蜂巢。近树禽垂翅,依原兽绝踪。微遭断手足,厚毒破心胸。”这并不是诗人危言耸听的夸张。在山区里,确曾发生过毒蜂蜇死动物甚至人的事情……我有点害怕和踌躇,但为保护惨遭无辜杀害的弱者,我决心拿起扫帚驱赶这些侵略者。可是,赶走一批又来一批,我怎能整天在蜂箱旁守护呢?我恼怒了,用扫帚大力扑打,扫帚刚到大黄蜂就闻风而逃了,即使扑到它,柔软的扫帚轻轻接触,它也若无其事地飞走了。后来,我改用竹片来打,小竹片不软又不太硬,集成一束,用力打时就自然散开来,命中率高,杀伤力强多了。趁着“阿帕奇”在空中停留的时刻使力猛击,恶蜂应声倒地,再也挣扎不起来了。用上这杀手锏后,再来的大黄蜂大大减少了。蜂群“敢死队员”肉搏战初冬时节的一天,风和日丽,我愉快地上楼顶看蜂。刚开门一瞥,就被吓了一跳,眼前出现的是大批蜜蜂死去的惨状:蜂箱前的楼板上,花盆中,稀疏的菜地边,到处是蜜蜂的尸体,有的还一对一对地抱在一起死去,偶尔有几只在微微地蠕动……蜜蜂大批死亡,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一边观察检查,一边苦苦地思索。是被冻死的吗?当时的气温并不低;是饿死的吗?现在不缺蜜源,在蜂箱里还有很多蜂蜜;是农药中毒或染病了?蜂箱里的蜜蜂和蜂王都很健壮……我完全摸不着头脑。事情总会有些凑巧,一天中午,我发现蜂箱前大群的蜜蜂在乱飞,嗡嗡地乱成一片。地面上大批蜂抱在一起互相搏咬,还有一些蜂成对胶结在一起,振着翅膀飞速地旋转着。我急中生智,连忙拿来半桶水,一勺一勺向空中泼洒。在空中乱飞的蜂渐渐减少了,可在地面上斗得正酣的蜂,即使是浑身湿漉漉的或被浸淹在水中,仍然成对地死死紧抱在一起打斗着,一点也不放松。直到这时,我才稍稍明白,上次看到大批蜜蜂死去的惨景,可能就是蜂群之间一场大规模武斗留下的“战果”吧!眼前正在酣战的蜜蜂,正激烈地展开你死我活的肉搏战,看来要不是及时采取措施,它们大概会全部战死方才罢休。为了探求确切的答案,我特地向附近的养蜂专家请教。他听我谈到关于蜜蜂混战的情况,不觉大笑起来:你是少见多怪,我十几二十年的养蜂经历,这些情况是司空见惯了。蜜蜂平常是非常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的,在有蜜源的情况下,它们总是不停地去寻找和采蜜的。但当蜜源缺乏,又得不到喂养的情况下,蜂群处于饥饿甚至死亡边缘这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打起不良主意。蜂群会派出得力的侦察员四处侦探,如果发现了蜂蜜储备充足的蜂群,就会派出大批健壮的工蜂,成群结队去抢劫。富裕的蜂群为保卫自家的财富,当然要奋起迎击入侵者。它们个个都是“敢死队员”,直打到精疲力竭、天昏地暗,大批战士喋血沙场,甚至到了全部牺牲时方肯罢休。如果入侵者胜利,则抢光失败者的蜂蜜;要是侵略者战败,往往是有来无回。一般情况下是两败俱伤,觅食的抢不到蜂蜜而牺牲,保卫者则付出了许多生命,并没有不付出代价、“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者。你看到大批蜜蜂死去的惨况,就是蜂群之间的一场争夺战的结果。专家的话说得太妙。这不仅是养蜂之道,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平凡道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一样充满了矛盾和争斗,而所有的生物又是在矛盾竞争中发展或消亡。就如蜂群,表面上看似十分平静和谐的,其实也并不完全平静。同类或不同类的蜂群之间,也有你死我活的激烈内斗。它们同样有“以食为天”的求生欲望,且“患寡又患不均”。相信总有一天,具有无穷智慧的人类,能创造更先进的文明,让所有的生物和谐相处。
责任编辑:刘子扬
相关阅读:
玉林社会民生文体人居  养蜂人  王晋康    副研究员林达的死留下许多疑问。警方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是自杀,但调查几个月后仍没有他杀的证据,只好把卷宗归到“未结疑案”中。引起怀疑的主要线索是他(?)留在电脑屏幕上的一行字(他是在单身公寓的电脑椅上服用过量安眠药的),但这行字的意义扑朔迷离,晦涩难解:    养蜂人的谕旨:不要唤醒蜜蜂。    很多人认为这行字说明不了什么,它是打在屏幕上的,不存在“笔迹鉴定”的问题,因而可能是外人敲上的,甚至可能是通过网络传过来的。但怀疑派也有他们的推理根据:这行字存入记忆的时刻是13日凌晨3点15分,而法医确定他的致死时间大约是13日凌晨3点半到4点半,时间太吻合了。在这样的深更半夜,不会有好事者跑到这儿敲上一行字。警方查了键盘上的指纹,只发现了林达和他女友苏小姐的。但后来了解到,苏小姐有非常过硬的不在现场的证据--那晚她一直在另一个男人的床上。    这么一来就只有两种可能:或者,这行意义隐晦的字是林达自已敲上去的,可能是为了向警方或某人示警;或者,是某个外人输进去的,但绝不会是游戏之举而是怀着某种动机。不管哪种可能,都偏于支持“他杀”的结论。    调查人第一个询问的是科学院的公孙教授,因为他曾是林达的博士导师,林达死后又曾在同事中散布过林是“自杀”的猜测。调查人觉得,先对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人进行调查是比较谨慎的,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是那种比较讲得出口的原因。实际上呢……人人都知道警方的一条原则:报案人的作案可能性必须首先排除。    公孙教授的私宅很漂亮,书房里是几排与天花板平齐的书橱。他穿着白色的家居服,满头白发,眉目疏朗。对于林达之死,公孙教授连呼可惜,说林达是他最看重的弟子,一个敏感的热血青年。他还算不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因为他太年轻),但他有最优秀的科学家头脑,有最敏锐的直觉,属于那种几十年才能遇上一个的天才,他的死亡是科学界的巨大不幸。至于林达的研究领域,他说是比较虚的,是研究电脑的智力和“窝石”,他的研究当然对人类很重要,但那是就长远的意义而言,并没有近期的或军事上的作用,“绝不会有敌对国家为了他的研究而下毒”。    谈话期间他的表情很沉痛,但仍坦言“林达很可能是自杀”。因为天才往往脆弱,他们比凡人更能看穿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也常常因此导致心理的失衡。随后他流畅地列举了不少自杀的科学天才,名字都比较怪僻,调查人员未能记录(保存有录音)。只记得提到一人是美国氢弹之父费米的朋友,此人搞计算从不使用四位数学用表(那时还没有计算机),因为表上所有的数据他都能瞬时心算出来(这个细节给调查人员的印象很深)。本来此人的成就不会在费米之下,但他30余岁就因精神崩溃而自杀。公孙教授说:    “不妨再举一个粗俗的例子。你们二位都是男人,天生知道追逐女人,生儿育女。你们绝不会盘根究底,追问这种动机是从哪儿来的。但天才能看透生命的本质,他知道性欲来自荷尔蒙,母爱来自黄体胴,爱情只是‘基因们’为了延续自身而设下的陷阱。当他的理智力量过于强大、战胜了肉体的本能时,就有可能造成精神上的崩溃。”    调查人员很有礼貌地听他说完,问他这些话“是否暗示林达的死与男女关系有关”。很奇怪的是,公孙教授的情绪在这儿有了一个突然的变化,他不耐烦地说,很抱歉,他还有事,失陪。说完就起身送客。调查人员并未因他的粗暴无礼而发火,临走时小心地问,他刚才所说的电脑“窝石”究竟是什么东西,“肯定那是极艰深的玩艺儿,我们不可能弄懂,只是请你用最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公孙教授冷淡地说:以后吧,等以后我有时间。    第二个被调查者是林达的女友苏小姐。她相当漂亮,可以说是性感。那时天气还很凉,但她已经穿着露脐装,超短裙,耳朵上吊着漂亮的绿松石耳坠,一双白腴的美腿老在调查人的眼前晃荡。两个调查者对她的评价都不高,说她绝对属于那种“没心没肺”的女人,林达尸骨未寒,她已经谈笑风生了,连点悲伤的外表也不愿假装。甚至有调查人在场的情况下,她还在电话里同某个男人发嗲。    苏小姐非常坦率,承认她和林达“关系已经很深”,不过早就想和他拜拜了,因为他是个“书呆子,没劲。”不错,他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不错,长得也相当英俊,但除此之外一无可取。幽会时林达常皱着眉头走神,他的思维已经陷入光缆隧道之中,无法自拔,那是狭窄、漫长而黑暗的幽径。他相信隧道尽头是光与电织成的绚烂云霞,上帝就飘浮在云霞之中。林达很迷恋他的女友,迷恋她高耸的乳胸、修长的四肢、浑圆的臀背及其它种种妙处,即使在追踪上帝时,他也无法舍弃这具肉体的魅力,公孙教授的分析并不完全适合他,但即使云雨之中他也免不了走神。“我看近来他的神经不正常,肯定是自己寻死啦!”    关于林达死于“神经失常”的提法,这是第二次出现。调查者请她说一些具体的例证,苏小姐说,最近林达对白蚁啦,蚂蚁啦,粘菌啦经常挂在嘴边。比如他常谈蜜蜂的“整体智力”,说一只蜜蜂只不过是一根神经索串着几个神经节,几乎谈不上智力,但只要它们的种群达到临界数量,就能互相密切配合,建造连人类也叹为观止的蜂巢。它们的六角形蜂巢是按节省材料的最佳角度,符合数学的精确。对了,近来他常到郊区看一个放蜂人……    调查者立即联想到电脑屏幕上的奇怪留言,不用说,这个放蜂人必定是此案的关键。他们请她尽量回忆有关此人的情况。苏小姐说我真的不清楚,林达是一个人骑摩托去的,大概去过三次,都是当天返回,所以那人肯定在京城附近。林达回来后的神情比较怪,有时亢奋,有时忧郁,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什么“智力层面”等等,我记不住,也没兴趣听。    调查者当然也盘问了案发那晚她的活动,确信她不在现场,便准备告辞。这时苏小姐才漫不经心地说,噢对了,林达有一件风衣忘在我家,里边好象有放蜂人的照片。听了这句话,调查人的心情真可以用喜出望外来形容!衣袋里果然有一厚叠照片,多是拍的蜂箱和蜂群,只有一张是放蜂人的,那人正在取蜜,戴着防蜂蜇的面罩,模样不太清晰。但蜂箱上提供了宝贵的信息,那儿有红漆写的地址:浙江宁海桥头。    调查进行到这儿可以说是峰回路转。老刑侦人员常有这样的经历:看似容易查证的线索会突然中断,看似山穷水尽时却突然蹦出一条线索。三天后,调查人已经来到冀中平原,坐在这位放蜂人的帐蓬里,四周是无边无际的油菜花,闪烁着耀眼的金黄。至于寻找此人的方法,说穿了很简单。他们知道这些到处追逐花期的放蜂人一般都不自备汽车,而是把蜂箱交火车或汽车运输。于是,他们在本市联运处查到了浙江宁海桥头张树林在15天前所填的货运单据,便循迹追来了。    不过见面之后比较失望。至少,按中国电影导演的选人标准,这位张树林绝对不是反派角色。他是个矮胖子,面色黑红,说话中气很足,非常豪爽健谈,带有燕赵豪士之风。可能是因为放蜂生活太孤单了,他对两位不速之客十分热情,逼着客人一缸一缸地喝他的蜂糖水,弄得调查人老出外方便。帐蓬里非常简陋,活脱一个21世纪的中国吉普赛。一只行军床上堆着没有叠起的毛毯,饭锅是用三块石头支在地上,摔痕斑斑的茶缸上保留着“农业学大寨”的红字――也就是说,茶缸的历史至少有60年了。他的唯一同伴是他的小儿子,非常腼腆,他向调查人问声好,就躲到外边去了。    放蜂人的记忆力极好,20天前的往事象是照了相似的,记得纤毫不差。一看到那叠照片他就说没错,是有这么个人找过我几次,姓林,三十一二岁,读书人模样,穿着淡青色的风衣和银灰色毛衣,骑一辆嘉陵摩托,车牌号的后三位数是248。“我们俩对脾气,谈得拢!聊得痛快!”    问他究竟谈了什么,他说都是有关蜜蜂生活习性的,便滔滔不绝地说下去。调查人接受了这番速成教育,离开时已经变成半个蜜蜂专家了。老张说:蜜蜂中的侦察蜂靠跳8字舞来指示蜜源,8字的中轴方向即表示蜜源相对太阳的角度,跳舞的频率则表示蜜源的远近;又说蜜蜂中的雄蜂很可怜,交配后就被逐出蜂巢饿死,因为蜂群里不养“废人”;养蜂人取蜜不可过头,否则冬天再往蜂箱里补加蜂蜜时,蜜蜂知道这不是它们采的,就会随意糟践;蜂群大了,工蜂会自动用蜂蜡在蜂巢下方搭三四个新王台,这时怪事就来了!勤勉温顺的工蜂突然变得十分焦燥,它们不再给蜂王喂食,并成群结队地围着它,逼它到王台中产卵。王台中的幼虫就是以后的新蜂王。新王快出生时,有差不多一半的工蜂跟着旧王飞出蜂箱,在附近的树上抱成团,这时放蜂人就要布置诱箱,否则它们会飞走变成野蜂。进入新箱的蜜蜂从此彻底忘了旧巢,即使因某种原因找不到新巢,宁愿在外边冻死饿死也决不回旧巢,就象是它们的记忆回路在离开旧巢时一下子给剪断了!这时旧巢中正热闹呢,新王爬出王台后,第一件事就是爬来爬去,找到其他王台,把它咬破,工蜂会帮它把里边的未出生的蜂王咬死。不过,假如两只蜂王同时出生,工蜂们就会采取绝对中立的态度,安静地围观着这场决斗。直到其中一只被剌死,它们才一拥而上,把失败者的尸体拖到蜂箱外。“想想这些小生灵真是透着灵气,不说别的,你说分群时是谁负责点数?那么大的数可不好点呐,它们又没有十个指头。还有,分群时谁该走,谁该留?走的蜜蜂得舍弃旧家和自己采的蜂蜜,真有点自我牺牲精神哩。”     林达与放蜂人并肩立在如雪的杏花里,白色的蜂箱一字儿排在地头,黄褐相间的小生灵在他们周围轻盈地飞舞。它们有自己的社会,有自己的道德、法律和信仰,有自己的语言和社交礼仪,有自己的数学和化学。一只孤蜂不能算是一个生命,它绝不可能在自然界存活下去。但蜂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就“毫无来由”地产生一种整体智力。所以,称它们为“蜂群”不是一个贴切的描述,应该说它们是一个叫作“大蜜蜂”的生物,而单个蜜蜂只能算作它的一个细胞。智力在这儿产生了突跃,整体大于个体之和。林达对着养蜂人礼拜,林达对着蜂群自言自语,他说这些小生灵可以让我们彻悟宇宙之大道。他认真地一再追问老张,蜂群“分群”的临界数量是多少,但问过后他又反过来说,精确数值是没有意义的,只要大略了解有这么一个“数量级”就行。放蜂的老张弄不明白这些话。    调查人员第二次听到了“临界数量”这个词。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神秘,也多少带点危险性(他们都知道核弹爆炸就有一个临界质量),所以少不了针对这个词来一番询问。但他们的追问得不到放蜂人的响应。老张只是夹七夹八地扯一些题外话,他指着那张带面罩的照片说,这张照片是林先生特意给我照的,林先生说要寄到我家,不知道寄了没有。“本来不是取蜜期,他非要我带上防蜂罩为他表演。他说我带上它象是带上皇冠,说我是蜜蜂的神,蜜蜂的上帝。这个林先生不脱孩子气,尽说一些傻话。”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调查人很敏锐,从这句平常话中联想到苏小姐说的“神经失常”,便调头紧追下去。看来老张很后悔说了这句话──他不想对外人讲说林先生的“缺点”。在再三追问下他才勉强说,对,林先生的确说过一些傻话。他说过,老张你“干涉”了蜜蜂的生活--你带它们到处迁徒寻找蜜源,你剥夺了它们很大一部分劳动成果供人类享用,你帮它们分群繁殖,如此等等。但蜜蜂们能察觉这种“神的干涉”吗?当然这肯定超出它们的智力范围,但它们能不能依据仅有的低等智力“感觉”到某种迹象?比如,它们是否能感觉到比野蜂少了某种自由?比如,当养蜂人在冬天为缺粮的蜂群补充蜂蜜时,它们是否会意识到冥冥中有一只仁慈的“上帝之手”?它们糟践外来的蜂蜜,是否是一种孩子式的赌气?“林先生把我给逗笑了,我说它再聪明也是虫蚁呀,它们咋能知道这些。我看它们活得满惬意的。不过,”他认真地辩解着,“林先生绝不是脑子有问题,他是爱蜂爱痴了,钻到牛角尖里了。”    调查人对谈话结果很失望,这条意外得来的线索等于是断了。他们曾把最大的疑点集中在“养蜂人”身上,但是现在呢,即使再多疑的人也会断定,这位豪爽健谈的张树林绝不是阴谋中人。两人临告辞时对老张透露了林先生的不幸,放蜂人惊定之后涕泪滂沱,连声哽咽着“好人不长寿,好人不长寿哇。”    调查人又到了北大附中,林达的最后一次社会活动是来这里对学生作了一场报告。当时负责接待的教导处陈主任困惑地说,这次报告是林达主动来校联系的,也不收费。这种毛遂自荐的事学校是第一次碰上,对林达又不熟悉,原想婉言谢绝的,但看了那张中国科学院的工作证,就答应了。至于报告的实际效果,陈主任开玩笑说“不好说,反正不会提高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    他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喊来了5个听过报告的学生,两男三女,拘谨地坐在教导处的木椅上。这是学校晚自习时间,一排排教室静寂无声,窗户向外泻出雪亮的灯光,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在远处的夜空中闪亮。学生们的回答不太一致,有人说林先生的报告不错,有人说印象不深,但一个戴眼镜女生的回答比较不同:    “深刻,他的报告非常深刻,”她认真地说,“不过并不是太新的东西。他大致是在阐述本世纪流行的一种哲学观点:整体论。我恰好读过有关整体论的一两本英文原著。”    这个女孩个子瘦小,尖下巴,大眼睛,削肩膀,满脸稚气未脱,无论年龄还是个头显然比其他人小了一套。陈主任低声说,你们别看她其貌不扬,她是全市有名的小天才,已经跳了两级,成绩一直是拔尖的,英文程度最棒。调查人请其他同学回教室,他们想,与女孩单独谈话可能效果更好些。果然,小女孩没有了拘谨,两眼闪亮地追忆道:    什么是整体论?林先生举例说,单个蜜蜂的智力极为有限,所以,象蜂群中那些复杂的道德准则啦,复杂的习俗啦,复杂的建筑蓝图啦,绝不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只蜜蜂的脑中。但千万只蜜蜂聚合成蜂群后,这些东西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为什么如此?不知道。人类只是看到了这种突跃的外部迹象,但对突跃的深层机理毫无所知。而且,在人类目前的智力层面上,不大可能在短期内破解这个秘密。又比如,自然进化的最高成就――人脑,是由140亿个神经元组成,单个神经元的构造和功能很简单,不过是根据外来的刺激产生一个冲动。那么哪个神经元代表“我”?都不代表,只有足够的神经元以一定的时空序列组合在一起,才会产生“窝石”,这又是一种跃迁式的突变……    调查人又听到了“窝石”这个词,他们忙摆摆手,笑着请她稍停一下。小姑娘,请问什么是窝石?我们在调查中已经听过这个词,不过还没弄明白呢。不会是肾结石之类的东西吧,从没听过脑中也会产生结石。    小女孩侧过脸看看他们,有笑意在目光中跳动。她忍住笑意耐心地说,“我识”就是“我的意识”,就是意识到一个独立于自然的“我”。人类婴儿不到1岁就能产生“我识”,但动物就不行。所有动物中,唯有最聪明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如果在它们额上点个红点,它们也知道尝试着用手擦去。其它的动物,包括大猩猩都无法达到这个境界,它们只会对镜中的“闯入者”咆哮不已。智力超人的电脑同样不行,即使是战胜卡斯帕罗夫的“深蓝”,它也不会有“我”的成就感。“这是说数字电脑的情形,自从光脑、量子电脑、生物元件电脑这类模拟式电脑问世以来,情况已经有了变化。林先生在报告中也提到了‘标准人脑’和‘临界数量’……”    调查人员相对苦笑,心想这小女孩怕是在用外星语言谈话!他们再次请她稍停,解释一下什么是“标准人脑”,这个名词听上去带点凶杀的味道。女孩简单地说,只是一个度量单位而已,就象天文距离的度量可以使用光年、秒差距、地球天文单位一样。过去,数字电脑的能力是用一些精确的参数来描述,象存储容量(比特)、浮点运算速度(每秒次)等。对于模拟电脑这种方式已不尽适合,有人提出用人脑的标准智力作参照单位。这种计算方法还没有严格化,比如对世界电脑网络总容量的计算,有人估算是100亿标准人脑,有人则估算为100000亿,相差悬殊。“不过林先生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观点,他说,精确数值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是多少,反正目前的网络容量早已超过了临界数量,从而引发智力暴涨,暴涨后的电脑智力已经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层面……”    调查人员很有礼貌地打断了她的话,说很感谢她的帮忙,但是不能再耽误她的学习时间了,再见。然后苦笑着离开学校。  
  他们还询问了死者的祖父祖母(林达的父母不在本地)。按采访时间顺序来说他们是排在第三位,但调查报告中却放到最后叙述,这可能是一种暗示--暗示写报告者已倾向于接受林达祖父对死因的分析。那天他们到林老家中时,客厅里坐满了人,一色是60岁以上的老太太,头上顶着白色手巾,坐在自带的小凳子上,都在极虔诚极投入地哼哼着。这些妇女们大都衣着简朴,面容粗糙,与林家雅致的客厅形成明显的反差。林老急忙把两人让进他的书房,多少带点难为情地解释道,这都是妻子的教友,她们在为死者祷告。林老说,他和妻子留学英伦时都曾畈依天主,解放后改变了信仰,但退休后老伴又把年轻时的信仰接续上了。“人各有志,我没有劝她,我觉得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未尝不是件好事。可惜妻子所接触的老太太们都只有‘低层次’的信仰,她们不是追求精神上的净化,而是执迷地相信上主会显示神迹,这未免把宗教信仰庸俗化了。说实话,我没想到我的老伴能和这些老太太们搞到一起。”    他对爱孙的不幸十分痛心,因为他知道孙子是一个天才,知道他一直在构筑一种代号“天耳”的宏大体系,用以探索超智力,探索不同智力层面间交流的可能性。但在谈到林达的死因时,林老肯定地说是自杀,这点不用怀疑,你们不必为它耗费精力了。因为林达死前来过一次电话,很突兀地谈了宗教信仰问题,“可惜我没听出他的情绪暗流,我真悔呀。”    林老说,近两年他老伴一直在向孙子灌输宗教信仰,常向他塞一些印刷粗糙的小册子,不过她的努力毫无成效。看得出来,孙儿只是囿于礼貌才没有当面反驳奶奶。有时,林达甚至把美国“科学先生”卡尔.萨根的名著《魔鬼出没的世界》翻开,放在奶奶的卧室里,书中用红铅笔划出了萨根对宗教的犀利抨击,这种作法令奶奶很是不快。林达一直是个理智的、坚定的无神论者,但在那次奇怪的电话中他突兀地宣布,他已经树立了三点信仰:1、上帝是存在的;2、上帝将会善意地干涉人类的进程,但这种干涉肯定是不露形迹的;3、人类的分散型智力永远不能理解上帝的高层面的思维。“我至今不理解他怎么会突然获得宗教的感悟,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把这些讲给我听,而不是他奶奶。”林老缓缓地摇着头,苦涩地说,“我不赞成他信教,但我觉得这三个观点倒是可以接受的,它实际上正符合西方国家开明放达的现代宗教观。不过孙子当时的情绪相当奇怪,似乎很焦灼,很苦恼,很阴郁。他在电话里粗鲁地说,正因为我确定了上帝的存在,我才受不了他妈的这个鬼上帝!我不能忍受有一双冥冥在上的眼睛看着我吃喝拉撒睡,就象我们研究猴子的取食行为和性行为一样。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我们穷尽智力对科学的探索,在他看来不过是耗子钻迷宫,是低级智能可怜的瞎撞乱碰。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我和妻子当然尽力劝慰了一番,可惜我们没听出他的情绪暗流,我们实在糊涂!林老摇着白发苍苍的头颅,悲凉地重复着。     调查人怀疑地问,他真的会仅仅为这种异想天开而自杀?林老说会的,他会的,我了解他的性格。林老自嘲地苦笑道,这正是林家的家风,知道吗?林姓是商朝忠臣比干(比干剖心而死)的后代。我们对于精神的需求往往甚于对世俗生活的需求--可惜我见事迟了一步,没能劝转我孙子,我真悔呀。    调查人告别他下楼,看见他妻子在门口同十几位教友们话别,教友们认真地说,主会听到我们的祷告,一定会的,达儿一定会升入天堂。两个调查人扭头看看林先生,林先生轻轻摇头,眸子中是莫名的悲哀。    那个星期六晚上,戴眼镜的小女孩做完了作业,迫不及待地趴到电脑屏幕前。那是父母刚为她购置的光脑。一根缆线把她并入了网络,并入无穷、无限和无涯。光缆就象是一条漫长的、狭窄的、绝对黑暗的隧道,她永远不可能穿越它,永远不可能尽睹隧道后的大千世界。她在屏幕上看到的,只是“网络”愿意向她开放的、她的智力能够理解的东西。但她仍在狂热地探索着,以期能看到隧道中偶然一现的闪光。林达在台上盯着她,林达盯着每一个年轻的听众,他的目光忧郁而平静。这会儿台下的听众不知道他即将去拜访死神,以后恐怕也没人理解他这次报告的动机。林达想起了创立“群论”的那位年轻的法国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他一生坎坷,数次提交的论文都被法国科学院拒绝。后来爱上一个不爱他的小姐,由此陷入一场决斗。在决斗前夜他通霄未眠,急急地写出了群论的要点──那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它。至今,在那些珍贵的草稿上,还能触摸到他死前的焦灼。草稿的空白处了草地写着:来不及了,没有时间了。    林达对年轻的听众说,蜜蜂早就具备了向高等文明进化的三个条件:群居生活、劳动和语言(形体语言)。相对于人类,它们甚至还有一个远为有利的条件:时间。至少在1亿年前,它们已经建立了有效的蜜蜂社会。但蜜蜂的进化早就终结了,终结于一个很低的层面上(相对于人类文明而言)。为什么?生物学家说,只有一个原因,它们的身体太小,因而脑容量太小,它们没有具备向高等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此说来,我们真该为自己1400克的大脑庆幸──可是孩子们啊,你们想没想过,1400克的大脑很可能也有它的极限?人类智力也可能终结于某个高度?    没有人向女孩转述过林达的遗言:不要唤醒蜜蜂。不过,即使转达过,她也可以不加理会的,因为她年轻。  
  还有么?  继续继续
  太深粤,玄呀~看科幻小说路过
  这是一宗谋杀案,蜜蜂被养蜂人唤醒,养蜂人被蛰死,不要试图打开眼前的盒子,说不准这就是潘多拉的盒子
  这篇果然也让我深思了一天.    上帝真的可能就是那个我们不能了解的高级生物
  看过 i robot吗?上帝不一定是某种我们还不能理解的生物,还可能是我们的科技创造出来的怪物。
  十几岁的时候看苏菲的世界,那个魔术师的帽子、兔子、和兔毛里的生物就让我深思了一天。  其实小知不知大知知,大知却知小知知。两千多年前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这个林达居然因为这点发现就激动得精神失常又无法接受而自杀,简直滑稽。
  王晋康写的科幻小说确实很让人回味。  他写的很多小说我都喜欢。  楼主贴的这篇小说是他长篇小说的节选出来的,楼上的如果你看完全篇就更能理解了
  好久没看科幻小说,感觉挺不错的。.  顶一下
  我们能在此地相聚,能在此时阅读并尝试着理解这篇我们人类智力范围之内的创作,也是那高级智慧在无声地支配吧。
  留个记号,觉得很玄乎
    这篇小说,我在高中的时候就看过,发表在《科幻世界》上,想想已经十多年前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蜂王和工蜂分别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