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您已加入轻松筹微爱大病互10元助行动,覆盖癌症等30种重大疾病!请尽快补全身份

> 轻松筹:大病众筹平台走红朋友圈
轻松筹:大病众筹平台走红朋友圈
DoNews2月20日消息(记者 刘莹) &始开国内社交众筹先河的轻松筹意外“走红”于朋友圈,同时也“受累”于朋友圈。在外界看来,轻松筹更多地是和重大疾病的个人救助联系在了一起,而对于CEO杨胤而言,轻松筹只是一个帮助草根实现梦想的平台。 “谁让我摊上了,在我面前那就别让,就去做。”42岁的创业者杨胤向记者坦言,“受到救助人的感激可以让我忽略掉所有的骂声。”作为最早进入轻松筹的一批员工, 张颖丽算是见证了公司发展最快的两年。到了今年5月,原先位于东雍创业谷的轻松筹办公地点已容纳不下快速扩充的员工队伍,她和100多名技术人员一同搬进了另外一栋不远处的写字楼。开启社交众筹的先河一家初创公司在2014年会遭遇到什么?那便是无法阻挡的移动互联网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大量流向移动互联网。资本市场的热潮让大量投资人从 VC 机构中出走。从IDG出走的多位投资人名单里可以看到,张震、高翔、岳斌后来成立了高榕资本、毛丞宇成立了云启创投。现任轻松筹CEO杨胤也是在2014年离开了IDG,她选择开创了一家基于社交的众筹模式的互联网公司。回顾杨胤过去20年的职业生涯,不可谓不熠熠生辉。IDG全亚洲销售冠军、经历8个月将与同学共同创办的Popmap公司卖给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随后加入IBM中国公司,负责IBM互联网营销策略、2002年再次回到IDG,担任IDG China 副总裁兼IDG会展集团总经理。当时,杨胤在IDG有一个天使投资的项目叫做“轻松筹”,最初只是一个给众筹网站搭建平台的背后技术支撑团队,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无法使其规模化。而与此同时,微信已接近4亿的月活跃用户数(截至14年7月底)和国外众筹网站Kickstarter 的走红引发国内很多的效仿者纷纷跟进,彼时刚满40岁的杨胤按耐不住了。“社交众筹的模式是轻松筹开创的,往往在一个市场中,最新的技术和理念革新就会让整个市场搅动。”杨胤认为,轻松筹对于自己来说或许是一个转型的机会,“我自己那会正好40岁,如果我想再创业,这个时间点挺好,那我自己来做吧。”然而,谁也始料未及的是,轻松筹从最初立足于梦想众筹到现如今发展成为了一个“接地气”的众筹平台。“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2014年8月,轻松筹正式上线。微信版轻松筹上的项目大多聚焦在用户的日常生活领域,比如一次聚会、一个生日礼物等。这些众筹项目大多只是发起人一个小愿望,并且也比较容易得到朋友间的反馈和支持。从梦想众筹切入也是源于轻松筹现任副总裁于亮对于硬件产品的热爱,早年记者出身的他便常常在国外的众筹网站淘各种有趣的硬件产品。杨胤用“拽”字来形容轻松筹最初的一批核心用户,这批核心用户分成了三类,分别由技术人、媒体人和投资人组成。“我们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用户数才做到了一百万。我们这一百万是真真正正的用户,不是靠补贴来的,不是靠买来的,是他们真实的需求所建立起来的。”成立第三个月时,轻松筹便拿到了IDG的融资,这使得其能够快速发展,而后在2015年4月和2016年1月、2016年6月又先后获得3轮融资,经历过四轮融资之后,估值已达到3.5亿美金。“意外”走红于朋友圈15年年初,一位工程师因生病急需用钱而在轻松筹平台上尝试发起筹款,由于平台之前积累的用户以技术人员居多,经微信朋友圈进行转发传播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这起案例则成为了平台上第一个被定性为个人救助的类型。第一例爱心众筹经朋友圈发酵之后,杨胤觉得个人救助类众筹特别容易得到传播和引起人们的共鸣,“像我们几个人如果弄一件好玩的事情来众筹,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社会效应。”杨胤决定将平台上的不同需求拿出来做针对性运营。在此之前,轻松筹上所有的项目都归结到了梦想清单中,而个人救助则被分离出成立了独立的板块“微爱通道”。从第一例“工程师爱心众筹”到现在,轻松筹上线两年以来,平台发起个人救助项目近7万个,总支持近1500万人,筹款金额超过了6亿元。于亮曾不止一次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解释,个人救助项目并不属于我国新慈善法规制的募捐范畴,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轻松筹官方并不会明确针对个人求助的项目进行网页展示,平台也不会对求助项目进行任何推荐和传播。今年3月25日,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范晔开始以“《陌生人》一看就明白的爱”为题在轻松筹上众筹治疗费用。众筹的目标设定在6万元,一个月后直到众筹结束,由范晔主笔的《陌生人》一书首次在轻松筹获得了2999次支持,筹得金额171322元。范晔作为马戈一线公益志愿者生涯最后一个救助对象,他为此倾注了全力。多年的救助经验让马戈意识到,现如今网上的求助信息非常之多,可怜贫困的故事比比皆是,能成功得到大笔数额救助的患者可谓凤毛麟角。在于亮看来,范晔筹款的成功,一方面是基于个人努力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大家,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范晔遇到了马戈”,将个人的不幸用了一种恰当的方式呈现给人们,因为“这个社会永不缺乏爱心。”然而,“轻松筹”项目的快速发起和资金利用,虽可解燃眉之急,但其熟人圈属性,也限制了目标人群的范围。通过一窥现如今的中国互联网慈善的发展路径,不仅仅关乎到爱心,同时也在考验着现实人们的社会资本和人脉资源的积累以及众筹平台长期累积的公信力。葛布一开始并不知道有轻松筹这个平台的存在。在北京已打拼了6年的农村少年,俨然过早就担负了家庭的重担和责任。而他现在最愁的,就是钱。今年7月13日傍晚,葛布的大姐因额头中部大血管瘤突然爆裂,第二次手术急需用钱。葛布打工所在的烤鸭店经理在得知葛布家里的情况后,告诉葛布可以通过轻松筹去给大姐筹钱。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葛布开始在轻松筹上发布信息。他的目标金额是15万,让他无奈的是,他的转发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善心的回报。截止筹款结束,葛布仅筹到1万多。“根本筹不到钱,我们的圈子就那么小,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葛布说道。“90%的个人救助项目一般筹到的金额在1到2万之间,教师群体以及人脉资源特别强大的特殊群体筹款成功的额度比较高除外。”于亮坦诚,个人救助无法筹到款项的情况只能希望能够被基金会所认领,这样才有希望被更多的人知晓。受累于朋友圈最初对于个人救助粗放式的管理,没有专门的审核使得平台出现很多被曝光的“骗捐”案例。去年12月,广东佛山卢兆泉在“轻松筹”上为女儿筹集治疗费约10万元。遗憾的是,孩子因治疗无效去世,卢兆泉用剩余善款中的1.3万元,和妻子一道去西藏为女儿 “做法事”。今年春节期间,卢兆泉在朋友圈晒出马来西亚度假照,更是引发轩然大波,不少捐助人直呼“被骗”……于亮觉得,“因为大家看不到审核风控的过程,网络夸大了个案的严重程度。”为了消除用户、媒体对“轻松筹公益项目”的质疑, 2015 年12月,“轻松筹社会责任部”正式成立,经过一个月的方案制定和商讨,轻松筹决定把“轻松筹微基金”设立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受其监管。杨胤将自己标榜为一个理想并没有被泯灭的现实主义者,然而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她觉得自己一次次被理想主义所指引,“中国一点也不缺少人情。” 她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道。很多时候,杨胤也会经常上微博去看网友对于轻松筹的评论,“一件善事持续发展的运营逻辑肯定需要很多改进的地方,我们需要外界更多的耐心让我们慢慢变好。”有时候,公司的年轻员工因承受不住外界的谩骂而私下哭泣,杨胤则用平台上受过帮助的人来开导大家,“没关系的,委屈了就看看人家写的感谢信,想想人家出院了自己不吃不喝跑来公司蹲在门口下跪,还有的人会亲自蒸馍寄来公司。”不过杨胤深知,这些感人的东西是无法形成传播力的,“大家要看的是糟糕的事情。”持续的造血能力如今,轻松筹新的办公地点位于东城区的歌华大厦十层,经常能在办公室看到经由全国各地寄来的水果、干果堆放在了地上,工作人员正在一一清点数目,检查是否存在残次品。一股赣南脐橙夹杂着各色水果的清甜充斥着整个办公区域。“我们从来没想过卖水果啊,但是社交圈更容易买低质、价格不贵的产品,比如好吃的桃和辣酱,尝试下吧,不是坏事。” 轻松筹CEO杨胤笑言。如今的轻松筹,看上去则更像一个电商平台。“我们更看好农业众筹这部分,你看我们平台上很多农民可以在上面卖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额提高了不少呢。”于亮对记者说道。轻松筹上的尝鲜预售板块以农产品众筹为主,主打“新品上市速尝鲜”,是对农业电商领域的开拓,旨在帮助农民朋友向外界进行产品输出,解决全国经济欠发达区域信息不畅导致的农作物堆滞等问题。10月23日,秦岭山麓猕猴桃果农通过轻松筹发起的猕猴桃尝鲜预售项目成交金额达到了90万,整座山沸腾了起来,这次众筹的成功让优质的有机猕猴桃得以走出大山。目前,平台用户已经突破一亿,在地区性民族贸易和扶贫项目上已经开展了全面细致的产品业务。已有超过13840位少数民族用户通过轻松筹进行众筹,累计金额达到1亿6百多万,平均7663元。未来,轻松筹将强化帮扶村县贫困户、创业者,开展同更多县市的深度合作。除了发展农村电商,轻松筹在今年还上线了“轻松互助”项目,目前推出了微爱大病互助行动和少儿健康互助行动。截止到目前,微爱大病互助行动已累计加入304万人,少儿健康互助行动已累计加入10万余人,增长速度同样惊人。于亮告诉记者,并不能指望公益众筹来挣钱,在个人救助项目中收取的2%手续费,其中1%用于微信支付接口费用,另外1%用于运营成本,只是希望通过公益众筹来积累用户和口碑,通过内部转化来购买商品,让捐赠用户变成消费用户。“对于外界的质疑,我们理解,因为不了解情况产生的质疑,我们都愿意耐心解释。”通过收取5%的手续费,尝鲜预售则成为了目前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作为一家非慈善组织的商业公司,于亮觉得,慈善业务的持续运营需要公司自身具有一定的盈利造血能力。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联合发起人师曾志教授也认为,互联网公司做慈善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互联网慈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互联网公司有一定的收入保障为前提,单纯不依靠任何盈利收入的平台是无法确保慈善项目的实施和交付。“同时需要培养社会的信任机制以及对于互联网慈善平台加强监管。”师曾志说道。“我们不怕监管。”于亮说道,“如果有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像基金会那样,规定一个准入门槛,颁布一些管理条例,让整个行业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下良性发展,平台也才能更好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天秤座的杨胤似乎透露着与生俱来的优雅与自信,这份自信同时契合了她对于公司未来的一份期待。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杨胤依旧认为,即便是在当前这个看似冷漠的社会,每一个人的基因中也都存在着“小善”,只是缺乏一个公平公开的场合使它展示出来,而技术的力量可以开启善的DNA,需要的是不断改进与探索的空间。未知的是,公众对于轻松筹以及中国的互联网慈善究竟还留存了多少耐心和希冀?2016年11月份的最后一天,朋友圈被“罗一笑”刷屏,先是如潮的爱心,后来是如浪的讨伐,成为网络募捐困境的一次典型呈现。12月24日凌晨,罗一笑走了。网络慈善的争议并未结束。“真人真事,伸出手你就能挽救一个家庭……”网络中再次遇到这样的求助时,网友是该伸出援手,还是袖手旁观?摆在公众和企业之间的仍旧是一道重塑信任危机的难题。 (完)
{{news.author}}
{{news.timeFormat}}
正在加载......轻松筹微爱大病互助是真的吗?要提供身份信息会泄露吗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爱大病互助行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