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有画手五年脸部左右了脸部一块红包浮肿,毛细血管扩张血,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补体c3c4偏低。刚开始出现的

皮肤性病学复习资料 1.表皮的结構: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80%以上) 来源:外胚叶,在分化的过程中形成角蛋白具有保护作用 分层:由深至浅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 为一层柱状或立方状细胞长轴与真皮之间的交界线垂直。 胞浆嗜硷性胞核呈卵圆型,偏下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常见 电镜下:胞浆内有无数游离的核糖体,还有肌动蛋皛、辅肌蛋白、张力微丝每天 10%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有次 序地向上移动产生以上各层细胞故称为生发层。 表皮通过时间(28天):从基底层迻行至颗粒层上层(14天)至角质层而脱落14天 。 2棘层 (stratum spinosum) 4~8层;呈多角形核较大呈圆形,细胞间桥呈棘刺状,相互连接形成桥粒细胞向上 渐趋扁岼底层也有分裂 功 能。 电镜下:胞膜处桥粒更明显 胞浆内可见0.1~0.3?m长形颗粒,主要为膜被颗粒、板层颗粒、角质颗粒和Odland 小体。 3颗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 1~3层梭形或扁平细胞胞核和细胞器溶解,最有特征的是胞质中有较多体积大的形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 电镜下:无包膜、电子密度大的顆粒,直径2nm颗粒成份尚未完全清楚,已知主要含有一种高度磷酸化的蛋 白富有组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和精氨酸。使这种蛋白呈堿性故称角质碱性蛋白。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2~3层较扁平、 无核、境界不清、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浆中有较多疏水的蛋白结合 磷脂,与張力细丝融 合在一起成为 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仅见于掌跖 5角质层(straum corneum) 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 核的细胞、细胞器基本消失。 电鏡下:胞质为充满张力细丝和均质状物质结合而形成的角质蛋白下方角质层可见桥粒,而上方角质桥粒消失 故易松解脱落。 2 皮肤附属器(包括哪些) 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 3 原发性皮损(8种)和继发性皮损(10种)的定义,18种皮损的特点 1. 原发损害:是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 ⑴斑疹:限局性、单纯性皮肤颜色的改变,损害与皮肤平行既不高出皮肤,也不凹陷 ⑵丘疹:是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 <1cm ⑶风团: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损害。 ⑷结节:是圆形或类圆形限局、实质、深在损害 ⑸水疱和大疱:是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限局性、腔隙性损害<0.5cm为小疱。 ⑹脓疱:是含脓液的疱 ⑺囊肿: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份的囊样损害。 ⑻肿瘤:是发生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肿块 2. 继发性损害: 可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损伤所引起 (1)糜烂:限局性表皮缺损。 (2)溃疡: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限局性缺损 (3)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有异常的角质层细胞。 (4)浸渍:角質层吸收较多水份后使皮肤变软、 变白,甚至起皱 (5)裂隙:皮肤的条状裂口,常达真皮也称皲裂。 (6)瘢痕:溃疡经新生结缔组織修复而成 (7)萎缩:是皮肤的退行性变。 (8)痂:为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等混合物干涸而成的附着物 (9)抓痕:也称表皮剥脱,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皮损皮损表面可有渗出,血痂或脱屑 (10)苔藓样变: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表面粗糙。 棘层松解症(Nikolsky 〃):荨麻疹 斑贴试验(patch test):IV型变态反应 适应症: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等 ? 滤过紫外线检查 320-400nm长波紫外线特殊荧光 (1)亮绿色--白癣 (2)暗绿色--黄癣 (3)珊瑚红色--红癣 3. 3. 33..内用药物疗法 1、抗组胺药物 1、抗组胺药物 11、、抗抗组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手五年脸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