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到很苦恼,总是胡思乱想,抑郁症患者发脾气,爱发脾气

解郁网-抑郁症关爱家园
解郁网()&&抑郁关爱之家,抑友网上乐园。解郁网是抑郁症/焦虑症朋友的康复乐园,在这里能远离世俗的偏见、嘲笑和歧视,与众多同病相怜的患难之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发泄愤怒,诉说痛苦,分享成功解脱。
&现如今,由于工作压力大,紧张焦虑的情绪带给人诸多困扰,严重的还有可能患上抑郁症,这并不新鲜。但由于职业不同,易患的程度也各异。据调查,最易患抑郁症的八大职业排行情况如下:&&&&&第一、社会工作者入榜理由: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如果说医生的职责是为人们医治生理上的疾病,那么,社会工作者的职责首先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更多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面对的事物都是带有负面性质的,比如家庭暴力或者其他家庭纠纷,邻里纷争等等。每天要与带有强烈负面情绪的人打交道,很容易造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易产生疲劳、焦虑。&&&&&第二、餐饮服务人员入榜理由:餐饮服务人员接触的人群比较复杂,有些客人爱发牢骚或者心情不好时便会把火撒到服务人员身上;而且服务人员工资一般都很低,工作很累。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下工作生活,内心积存的情绪垃圾多,若无处释放很容易产生抑郁症。&&&&&第三、医护工作者&&入榜理由:医护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治疗师和其他类似的专业人员,医护工作者不但工作时间超长、没有规律,而且总是生死攸关。每天面对疾病、创伤、死亡,会从整体上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会使他们长期处于消极的状态下,认为人生充满痛苦。而且,职业的阴影有时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比如,妇产科的男医生,一般来说,婚姻生活不幸福的概率会比普通男性大很多。&&&&第四、艺术家、演艺人员、作家入榜理由:这些艺术工作者需要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有时哭有时笑,情绪波动较大,有时如果接触的是一个悲观消极的角色,很长时间不能出戏,会给自己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另外,比如作家,长期的隔离会使人因内心孤独而产生焦灼。并且这些工作薪水一般不太稳定,会使人缺乏安全感,处于焦虑状态。&&&&&第五、&老师入榜理由:会长期面对孩子成绩的压力以及家长的质疑或问询,工作繁多,有些时候还要把工作带回家,并且由于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需要不同对待,这也很费心力。&&&&第六、维修工入榜理由:他们工作时间长,需要适应季节性或各种各样的倒班,还有经常性的夜班。他们完成一份艰巨的任务,薪酬却很少。&&&&&第七、财务顾问和会计入榜理由:他们需要为别人的财务负责,而他们对市场无能为力。当顾客赔钱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愧疚,可能经常会有人对他们大喊大叫。&&&&&第八、销售人员入榜理由:工资不稳定,签单的巨大压力,以及不稳定的工作时间,造成在高压职业中员工心理上的长期紧张。他们需要经常出差,所以很多时间都不在家人和朋友身边。根据心理学家的建议,有三种方式可以适当的排遣压力:1、找人倾诉,说出心中积郁;&& 2、多跟家人待在一起;3、看场电影、逛街、做运动等等。附:&&&
最近经常在问答中发现大家问关于抑郁症的问题,很多人根据自己偶尔的抑郁等情绪就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抑郁症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大家不要过于担忧,下边的标准是给医生用的,作为没有心理学和医学背景的人也未必完全看的明白,所以不要轻易对号入座,如果确实身上有比较多的下述症状,可以考虑寻找合格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主诉患者最初可能表现出一个或更多的躯体症状(疲乏、疼痛)。进一步询问会发现抑郁或兴趣的丧失。有时易激惹是主要问题。某些群体是高危人群(例如,最近分娩或患过中风者,帕金森氏症或多发性硬化症)。&诊断要点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下列相关症状经常出现:睡眠紊乱自罪或丧失自信疲乏或精力减退或性欲减退激越或运动、言语迟缓食欲紊乱自杀观念或行为注意集中困难焦虑或精神紧张症状也经常出现
&&&近些年来,“心理中暑”人群持续增长,这种病症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波及他人不幸。据一项医学调查表明,夏季因受“心理中暑”导致的生理健康疾病占夏季常见病的60%以上;而交警部门反映,由“心理中暑”出现“路怒症”引发的交通事故也相当严重。  “心理中暑”不可小视  每到炎炎夏季,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就会出现反常表现,不少人会感到心烦气躁、思维紊乱,往往为一点儿小事便大动肝火,专家称这是一种病,还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心理病,俗称“心理中暑”,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出现这种心理反常的人群还会伴有生理反常,比如睡不着或嗜睡、食欲不振、恶心等。  心理专家分析,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再加上天热人容易出汗,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便出现了“心理中暑”现象。  室外高温工作者、压力大的青少年以及情绪波动较大的人,都是“心理中暑”的高发人群。据红十字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夏季因中暑就诊的患者只属个别,倒是“心理中暑”的病人明显多了起来,因“心理中暑”导致的生理健康疾病占夏季常见病的60%以上;交警部门也反映,每年夏季,是“路怒症”的高发时期,司机一边被晒得晕头转向,一边还要集中注意力驾车,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  为了避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幸,心理专家建议,高温季节要注意“修心养身”。  “心理中暑”要降心火,玫瑰花茶为情绪养生&&&&&&&&&中医认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最明显的功效就是理气解郁、活血散淤和调经止痛。此外,玫瑰花的药性非常温和,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镇静、安抚、抗抑郁的功效。女性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常会有些情绪上的烦躁,喝点玫瑰花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在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即使不是月经期,也可以多喝点玫瑰花,安抚、稳定情绪,美容养颜。玫瑰花茶对于、焦虑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玫瑰花蕾干花,每次用5至7朵,配上嫩尖的绿茶一小撮,加红枣三颗(要去核),每日开水冲茶喝。  心理专家表示,防止“心理中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从生理角度进行物理降温。二是心理降温,主要通过放松心情,让心态静下来。  生理降温具体包括让房间通风,补充水分,注意饮食调整,多吃清火的食物、多喝清火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充分休息等。心理降温则通过自行调整作息和心态来实现,越是天热,人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注意培养浪漫情绪,想像树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画面,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以降低“心理热度”。  “心理中暑”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并非是直接由高温导致,而是同环境影响紧密联系,比如上下班路上堵车、与他人偶然的口角,都会引发“心理中暑”现象,所以这是极易波及他人安危的一种病症。为了避免自己和他人的不幸,专家提醒夏季要严防“心理中暑”,夏季常喝玫瑰花茶情绪养生、降低“心理热度”。&&&&&&中饮玫瑰花茶疗法是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花费千元的新潮发型,却被好友讥为“雀巢”;精心打扮去赴约会,平时20分钟的路却狂堵一小时;熬了通宵马上完工的报告,电脑死机偏又忘了保存……&&&&&&&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Nandi Nelson )研究发现:人的一生中,平均有30%的时间都会被坏情绪占据,而让我们心情不爽的很多就是这些突如其来的小麻烦。因为毫无心理准备,我们的情绪反应通常更为强烈和糟糕,仿佛瞬间从天堂堕入地狱。坏情绪不但影响你,甚至还殃及周围的人和事,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踢猫效应”。怎样迅速调整心情?&&&&&“方法很多,比如改变表情”,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说。他曾在实验中要求受试者装出厌恶、忧伤、愤怒和快乐等表情,结果发现他们的身体也相应变化。当受试者装出恐惧的表情时,他们心跳加速,皮肤温度降低,并感到恐惧;同样,当受试者装出快乐的表情时,他们也果真感受到幸福和愉快。&&&&&&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开普勒(Stephen Kepler)则发现,办公室窗户靠近自然景物的职员,比位于喧闹环境的职员工作热情更高,效率也更高。“因此,即使不能摆脱环境,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也对改变心情有好处。”此外,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发现,书写能释放压力;而英国颜色疗法治疗师吉尔·希尔曼(Jill Hillman)则建议,深呼吸,同时想象不同的颜色,能对改善心情产生良好影响。&&&&&&迅速改变坏心情,别让苦瓜脸持续的时间太长。要相信,人人都有自己应对沮丧的小窍门。TIPS:踢猫效应&&&&&&&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评,回到家,把在沙发上蹦来跳去玩耍的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心中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问问自己,你还在“踢猫”吗?人人都能迅速安抚自己&&&&&&&谁都难免有突然袭来的挫败感。有的人一连几天怒不可遏,有的人沮丧片刻便积极应对。其实,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找到一个通道,让坏情绪赶紧走开,好心情迅速回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不断摸索和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做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让身体配合你的心。比如微笑、放慢呼吸、甚至手舞足蹈,都可以用来改善心情。暂时远离刺激源,避免冲突升级。如果必须表达,那就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而不要解释对方的动机。你可以说“你说报告准备不够用心,我感到有些委屈”;而不要说“你觉得我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吗?”自我对话。每个人的方法不尽相同,只要能让你进行冷静的自我对话的方法,就可以尝试。暂时恢复好心情,并不代表解决了问题。接下来要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迅速调整心情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小事上的积累和自我修养的提高才真正有效。做眼保健操& TATA软件研发公司行政助理&&&&&&&第一次跟老板谈加薪,结果他把我列出来的贡献一一否定,毫不留情。从老板办公室出来,我整个人都要爆炸了,我完全没想到他对我的评价是这样!回到座位上,我几乎什么都干不下去。后来,我十分认真地做了一套眼睛保健操。虽然是简单的按摩,却让我感觉舒服了些,头不那么疼了,心里也平静了许多。中午我没和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而是一个人去公司后面的街心公园散步。那里有条石子铺成的小路。我脱掉鞋,赤脚走在上面,强迫自己正视现实,而不是胡思乱想。下午回到公司,我又是正常人了。对着镜子努力笑玛氏中国宠物食品研发高级经理&&&&&&&工作中遇到特烦心的时候,我会去洗手间用凉水洗脸,这样立刻能舒服许多。如果还不行,我就会对着镜子笑,努力做出很爽的表情。如果旁边没人,我就对镜中的自己说几句安慰话。另外我还有一个习惯:从不在同事面前掩饰。如果心情还没调整好,我会主动告诉同事我现在情绪不好,可能会影响沟通。如果事情不是非常紧急,我们可不可以换个时间再谈?幽自己一默媒体制作公司编辑&&&&&&&上月订了辆毕加索。专卖店的小伙儿特热情,说10天内准提车。我回家就跟刚出院的老妈许诺,车到了就带她去郊外兜风。好不容易盼到日子,售车小伙儿却说还要再等两周。我这个气啊。&&&&&&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就看各种笑话。平时手机里存了不少,翻出来再看一遍,或者给朋友们发,催他们给我“换货”……我还找报纸上的笑话版看,或者做“找不同”游戏。记得一次特郁闷时读到一个笑话:一个男的臭美,用鸡蛋清抹头,这样头发特亮。结果回家用热水洗头,全变成鸡蛋花了……关爱之家——解郁网&
&&&心理导读: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互联网上充满五光十色的声像,一个人说他离开电脑去睡了,经常是去躺在床上继续看手机。&—当走饭在微博上玩味词句时,谁也不会想到她已下定决心去死。当饭局上的陌生人笑盈盈递来名片时,谁也不会想到抑郁症已成世界第四大疾病。&科技每天都在更新,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填补了原本用来空虚、无聊、发呆的时间,甚至侵占了原本应该用来工作、交谈、睡觉的时间。网游里有最性感的虚拟女友,微博可以引来数万人关注,视频网站的电视剧不插广告,网上商城24小时不打烊……互联网上充满五光十色的声像,让人不睹不快,一个人说他离开电脑去睡了,经常是去躺在床上继续看手机。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克尔在《一起孤独》中写道,我们好像是一个陌生人处于一个陌生的世界。“你感觉如何,感觉如何?/当你自成一体,无家可归。/像个局外人,又好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过去在《像一块滚石》中唱的,多像今天双眼紧盯显示屏的我们。然而众声喧嚣之中,我们却感觉越来越孤独了: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微博看好友在干些什么,邮件没有被立刻回复就感到沮丧不安……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左右了我们的情绪,饭桌上,每个人都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话题也经常围绕着社交网站上正在发声的人和正在发生的事展开。为什么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因为我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羡慕别人而看轻自己,因为年老者无所依靠、独生子女孤独长大,因为有人背井离乡、情感无着,因为我们对社会缺乏信任、对城市缺乏认同,因为有人为声名所累、为创作与世隔绝,因为孩子患上孤独症,因为总有人选择独善其身。尽管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好处跟困境都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的情感需求却从没变过,这十二种孤独证实了今天中国人的焦虑,他们正一路小跑地追求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却在陌生的途中陷入喧嚣的孤独。赫拉巴尔的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是一位孤独的废品收购站打包工的独白,他独自在肮脏的地下室工作了35年,用那些被丢弃的字纸将自己武装成心灵最丰盛的人。这个精心酝酿20年之久的故事,实际上是赫拉巴尔面对喧嚣的孤独时给出的解决方案——“在社会的垃圾堆之上而不掉进混乱与惊慌”。“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我从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第一种孤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想你,请与我联系”。2000年12月,艺术家何岸在深圳街头设置了一个霓虹灯箱,吸引数百个陌生人打来电话。2011年10月,失恋的美国人杰夫·罗格斯戴尔也做了类似的事,他将电话号码贴遍纽约,竟接到6.5万通来电。来电五花八门,有推销的、寻一夜情的、谈想法的,也有孤独者闻到同类气味而来。今天,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生活中我不认识你,但报上网名,发现我早就关注了你。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博就是你加我QQ,网上点餐,在线游戏,通信基本靠摇微信,连亲密接触都可通过视频完成,只要自己的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连线的是不是一条狗。对网络的依赖,也使我们成为精确的目标消费者。看了亚马逊根据购买纪录推荐的“你可能感兴趣”,真会产生一种被了解的感动。第二种孤独:谁都过得比我好Instagram这类拍照工具,就是为了把平淡无奇的生活美化成传奇,晒出来让围观的人感到羡慕。雪莉·图克尔将这种炫耀称为“演示焦虑”。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此类“焦虑”,你所观看的每一个人都把暗面转到后头,只给你看精彩和美好。尤其是女性,展示与比较是她们最为看重的,包括可能令人羡慕的细节,也包括阅历和见识。花在观看别人幸福上的时间越多,你就越沮丧。“人们为查看曾经好友、配偶、同事的信息支付了心理代价,他们不该再关注这些,这有害情绪健康。”雪莉·图克尔说。第三种孤独:老无所依87岁的撒切尔夫人如今年迈多病,儿子一个多月才来探望一次,女儿经常忙得几个月都来不了。英国保守党成员斯派塞在新书《斯派塞日记》中透露,撒切尔夫人也后悔过,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将为了家庭放弃从政。在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正逐渐失效,最经常的相处方式是:子女为生计奔波,老人则照顾孙辈发挥剩余价值。退休之后,大多数老人就失去了社会认同,也缩减了社交。今年春节,一位68岁的大连老太独自在家,寂寞到摁马桶玩,两个月冲走了98吨水。第四种孤独:独生子女过去,中国人生活在充满情感联系的关系中,要面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妻子、孩子等,大家庭中诸多热闹。而独生子女一代没有兄弟姐妹,亲戚也越来越少。每个孩子都处在“421”家庭结构的金字塔顶端,被整个家庭细心呵护。小儿之间的推搡嬉闹总在第一分钟就被大人制止,谁也不许自家孩子吃亏,唯有减少物理接触。父母希望孩子有玩伴,但这玩伴也要是他们认可的,在合肥,甚至有网站组织“宝宝相亲”,由父母为孩子挑选玩伴。过去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世故,今天很多都被从简从略了,唯独自我被越放越大。面对硕大无朋的自我,难免有深切的孤独感。第五种孤独:离开故乡2012年4月,郭台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如果我们对员工有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就不会像现在‘要一个来三个……”&事实是,为生计,初入城市的农民工只能流血流汗。流水线上的工人,哪一个做的不是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过去在乡村野蛮生长,一入厂门,再也不得自由,甚至私生活受限,连基本的情感需求都无法满足。在男女比例失调的东莞,一些厂内“一夫多妻”是常事,女工怀孕后多被抛弃。可怜离开故乡时,她们中的许多人还只是孩子。第六种孤独:因为爱情2011年,台湾未婚女性为217万,男性为270万,平均婚龄持续推后,很多人找不到情感归宿,连林志玲也嗲嗲地说:“没有男生追志玲,只有时间追志玲。”36个月爱情即退潮的危险始终存在,艰难相处磨损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当初,有伴侣常比没伴侣更孤独。法国连环枪击案嫌犯穆罕默德·梅拉赫的律师也拿情感理由当辩词:“梅拉赫在行凶前婚变受刺激,他作案时肯定感觉自己像‘一匹孤独的狼’。”第七种孤独:我不相信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有多少用来“互害”?你有地沟油,我有假蜂蜜,你卖毒牛奶,我卖的牛肉其实是染色猪肉。为了逐利毫不犹豫同流合污,东窗事发便说是行业潜规则。食品不安全,学历是假的,慈善多做秀,名声不符实……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变成逐渐对一切持怀疑态度的过程。第八种孤独:水泥森林高楼占领了城市,家升上半空,变成一个门牌号。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交流的触点,每个人都留心地锁好防盗门。城市充满几何感,那些设计是为了制造奇观而来的,越来越多巴西利亚式的沉闷城市,体量无比巨大,没有神经末梢,“个人处于其中会感到迷失,就像一个人在月亮上那么孤独。”(马歇尔·伯曼语)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只希望车流通畅,夜间灯火辉煌,人们彼此保持安全距离。第九种孤独:成为名人唱《孤独患者》的陈奕迅真的感到很孤独。“两三年前我还敢去坐地铁,但现在不敢,好像看到人会觉得害怕,不知道怎么应对。”关注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粉你,一种是骂你。既有女大学生执着@蔡康永325次求回复,也有网络水军骂得舒淇一夜之间删光微博。名声越大越需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不能服软,否则便会被长期积累的负面能量压垮。范冰冰放言,她的成功不是白来,“我能受得了多大的诋毁,就经得住多少赞美。”第十种孤独:创作里尔克写作时总是与世隔绝;里希特抱怨人人都喜欢他的艺术,因为这种喜欢大抵与对名利的追逐有关;马尔克斯则说:“一百万人决定去读一本全凭一人独坐陋室,用二十八个字母、两根指头敲出来的书,想想都觉得疯狂。”创作的过程是无法与世人分享的,唯有熬过了那些被孤独照得通体透明的日子,才有可能得到正果。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后,建筑师王澍心情复杂:“我这么多年在探索过程中感到有些孤独。但如果很真诚地去思考、认真地工作,把理想坚持足够久的时间,那么最后一定会有某种结果的。”第十一种孤独:孤独症与抑郁症全世界有6700万孤独症患者,过去20年里,发达国家的孤独症病例呈现出爆发式上涨。在中国,2011年仅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约7万名孤独症患者,而且还在逐年增加。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斯科特·塞立克说:“遗传和环境因素各负一半责任。”孤独症不是因为被身边人冷淡,而是一种病。同样的,抑郁症也不仅仅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被抑郁症折磨6年的歌手杨坤说自己“一方面特别渴望跟人交流,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一个人”。第十二种孤独:独善其身“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孤独,这种感觉淹没一切。”日,坐单人深潜器潜入11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美国导演卡梅隆说。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少地忍受独自一人,而是随手去捡那些容易得到的乐趣。面对外界强加的排斥缺乏承受力,为了不孤独,宁愿不自由,包括接受他们并不享受的生活方式、朋友和社会观念。君子必慎其独也。为追问生存的意义而进行孤独的努力仍是值得的,面对生命的真相,再长的寂寞都会获得补偿。“我觉得孤独很快乐,比如12点你翻开一本新书,闻到墨香的感觉,这是他人无法给的。”崔永元说。
 似乎构成了一个演化悖论。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研究估计有30%~50%的人曾出现符合当前重度抑郁临床诊断标准的症状。大脑在促进人类生存和繁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进化的压力应该使得大脑能够抵御发病率如此之高的脑功能障碍。一般来说,精神障碍确实很罕见,可为何抑郁症不是这样呢?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抑郁症实际上是人类一种适应能力。抑郁不是病症,而是身体告诉大脑,我有重要问题要分析了。分析复杂问题需要心无旁骛,而抑郁则帮助人们收心。比如离群索居,减少社交时间;丧失食欲性欲,避免耽于享受;嘴巴的咀嚼和说话会妨碍大脑运算。抑郁的人更能解决两难困境,因为抑郁性沉思更容易使他们专注,他们会分析事情不同选择所带来的得失利益。  有时人们不愿透露抑郁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尴尬或者本人比较敏感,他们相信不必去理会这些问题或者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实际上抑郁是通过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告诉人们,他们正出于专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人员应该鼓励这种抑郁性沉思,放在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引发抑郁的问题上。只有了解了抑郁背后的真正含义,深受抑郁困扰的人们才会明白他们痛苦的根源,并解决这个问题。
&&&&&三十出头的王老师向来心思缜密、做事认真。近半年来常常睡不好觉,脑子里总在想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入睡后很容易惊醒。白天始终担心父母和孩子会出意外,同时伴有头疼、背疼等不适,时常心慌出汗。虽然勉强授课阅卷,但是工作效率比以前降低很多。  从事销售工作的张先生几周来一直心情不好,总是感到乏力,没有精神,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做事注意力不能集中,连最钟爱的欧锦赛都提不起兴趣。同事和亲友都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  相似的案例如果发生在你的身边,你是否意识到对方可能患有焦虑症或,是否能建议他们前往精神科或精神卫生中心咨询和就医。先来看看上海、北京、长沙三地焦虑大众知晓度调查结果,约1800位三城市成年受访者中,超过90%认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不过是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或情绪波动,依靠自我心理调节减压即可恢复。  诚然,适度的焦虑是生活中的一个正常部分,它有利于我们发挥才能,帮助我们避开危险。但是,当焦虑进入每天的生活中,持续存在、不合理且无法抵抗,便成为焦虑障碍的征兆,需要引起重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赵靖平教授表示,焦虑障碍是真实的、严重的疾病。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为了帮助大家识别与抑郁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何燕玲教授指出,焦虑不仅表现为担心,强迫症、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焦虑障碍,都包含在内。尽管每一种焦虑障碍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症状表现各异,但是它们都会引起极度的恐慌或担忧,从而干扰正常的生活方式。若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愤懑不平的状态,可引发多种疾病,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尽早咨询精神专科医生获得明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医治。绝大部分患者在接受精神心理科医生的指导后,经过规范的疗程会获得康复。  本次调查还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焦虑或抑郁障碍即使求医也首选内科医生。对此,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名誉主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明园教授呼吁,大众要建立对焦虑抑郁等疾病的正确认知,同时非精神专科医生对于抑郁或焦虑的疾病识别率亟待提高。  
&&&一项最新研究称,在儿童时期受过伤的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高,包括焦虑症、酗酒和吸毒。&&&&&&&该项研究首次探寻了心理问题和一般责打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简单体罚的影响,更加严重的虐打被排除在外。&&&&&&&&&&&&&根据加拿大的曼尼托巴大学研究表明,在孩童时期被责打过的人往后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比常人高2-7%。&&&&&&&&&&&&&专家称,从美国近一半的人都有童年被责打的回忆来看,这个概率着实不高。但它实实在在地表明了身体上的惩罚会增加往后问题出现的风险。&&&&&&&&&&&&&&&&&&&&&&&&&&&&&&&&&&&&&&&&管教:美国儿科学会反对在任何情况下打罚儿童&&&&&&&&&&&&&纽约北岸长岛犹太医疗系统的维克多·佛罗伦(Victor Fornari)说,“这项研究相当有价值,因为它开启了父母管教儿童方面的对话。”&&&&&&&&&&&&&没有参与调研的佛罗伦表示,这个概率“并没有显著提高,但联系到身体惩罚会对成年人的精神系统造成潜在威胁,这项概率就很高了。”&&&&&&&&&&&&&往年的研究反复表明,幼年时受过身体责罚的人长大后更易产生精神困扰,而且也更易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但这些研究包含了太多典型的严重虐待,因此没有说服力。&&&&&&&&&&&&&在美国杂志《儿科》(pediatrics.2012 Jul 2.)上刊载的最新调研,是根据600余名美国成年人的回忆展开的。所谓的虐打既包括性虐待,也包括造成瘀伤、疤痕的身体虐待。该文章就将重点放在定义为推、抓、搡、打耳光等方面的“恶劣体罚”上。&&&&&&&&&&&&&全球有32个国家发出了禁止打罚儿童的申令,而美国和加拿大并不包含在内。在英国,只要不造成“发红的皮肤(表皮伤)”,父母是可以责打他们的孩子的。&&&&&&&&&&&&&研究一个有653名美国人参与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样本,专家发现回忆起童年有过被虐打经历的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几率更大。研究表明,2~5%的精神紊乱者,包括、焦虑症、人格分裂症、厌食症、暴食症,都是由于童年时期遭受过身体责罚。而4~7%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比如说人格障碍、强迫症、智障等,都与童年时期的虐打有关。&&&&&&&&&&&&&研究者强调,这些调查并不能证明童年时的责打就会导致某些成年人的精神紊乱,只能说明这些童年时的回忆和更高的心理问题发生概率有一些联系。&&&&&&&&&&&&&该项调查数据来自于年之间的全美流行病学调查(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 NESARC),调查群众为20岁以上的成年人。&&&&&&&&&&&&&参与调查的人被询问:“在孩童时期,你多常遭到父母或其他长辈的推、抓、搡、打耳光等体罚?”&&&&&&&&&&&&&回答“有时候”或“常常”的人被纳入数据分析。&&&&&&&&&&&&&罗亚·萨缪斯(Roya Samuels)是一名纽约科恩儿童医疗中心的儿科医师,他表示,父母的基因可能既会影响他们对待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态度,又会遗传一些家族疾病。&&&&&&&&&&&&&她说,“只会用机械的身体惩罚来管教儿童的父母,他们自己也有患上抑郁症和精神障碍的风险。因此,这些家庭可能会得一种世代相传的病症。”&&&&&&&&&&&&&&未来的调研会更广泛地揭示这些问题。而此时此刻,这项研究已经敲响了一个警钟:严厉责打不可取。在医生看来,用积极方式强化训练以及设置奖励等管教方式比打骂有效多了。&&&&&&&&&&&&&佛罗伦说,“事实证明,在50%经历过责打的人中,大部分孩子变得更具逆反心理了。要是家长能用比责打更好的方式管教孩子就好了。”&&&&&&&&&&&&&“而且对于一些脆弱的孩子来说,责打更会增加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几率。因此让身体惩罚最少化或者消失真的很重要。”&&&&&&&&&&&&&美国儿科学会反对以任何原因责打儿童,加拿大儿科协会表示医生应该坚决阻止身体惩罚的发生。
&&患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家里有病人,同样不轻松。平时与一些病人的家属交流,有时我感觉,他们比抑郁症患者更艰难。尤其是那些讳疾忌医、不愿诊治的病人家属,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受苦受罪,自己却无技可施,那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心急如焚的焦虑,那种痛苦的程度,不亚于抑郁症患者本身。&&&&为了爱你的人,为了你爱的人,请抑郁症患者不要讳疾忌医,应该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接受。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康复之后,你和你的家人、朋友,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轻松健康的生活。&&&&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患有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你应该这样帮助他:&&&&首先,要鼓励他接受专业治疗。如果你感觉他存在什么心理问题,感觉他不对劲,他的表现和你所看到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很相似,先不要急着下定义:“你这样子一定是得了抑郁症,敢紧去看看吧!”。有的病人自己并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有的病人自己也早就怀疑自己有了抑郁症,但因为种种顾虑而不愿就医。对于没有经过确诊的病人,你首先应该做的是鼓励他到医院检查,确定是哪方面的问题。心理疾病有外在的躯体症状,如失眠、头疼、心慌、厌食等等,你可以借着检查身体的机会,带病人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比如他失眠很严重,你可以说陪他去看失眠,医生不会简单的你说失眠,他就当失眠来看,经过确诊,一是明确属于哪方面的疾病,再是让病人正视自己的问题。&&&&我患抑郁症多年,但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即使多次自杀,即使严重失眠、厌食,即使不敢接听电话,不愿外出见人,我也没有想过是自己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没有想过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如果当时有人劝我去看心理医生,估计我也是嗤之以鼻。但是当我被失眠折磨得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到医院开点安眠药,医生却告诉我:“你得的是抑郁症”。此后,我才开始了解什么是抑郁症,才开始反思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才开始进行治疗,也才有了今天我的康复。&&&&在病人确诊之后,你能为他提供的帮助是:&&&&督促他按时按量服药,抗抑郁药物起效比较慢,一般前两三周可能没有改善,病人会有失望的情绪,加之药物的副作用,病人可能会拒绝服药,或者不按时按量服用。你要鼓励他听医生的话,告诉他这个药起效慢,得有个过程,再吃一段时间看看,如果还不管用,再去问问医生。&&&&每次复诊,尽可能陪同病人前往,听取医生的建议,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询问医生。因为病人对于医生的嘱咐,回家之后转述时,可能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会有所隐瞒。&&&&药物起效之后,症状有所缓解,如果病人想停药,请一定咨询过医生的建议。不要觉得药物有副作用,现在好了,就别再吃了。我听一位病人家属说:“现在他好些了,我就不叫他吃了,再吃下去不是把人都吃傻了吗?医生还不是巴不得你吃得越多越好啊!不能听医生的”,如果你这么想,就是害了你的孩子,不听医生的,还听谁的?抗抑郁药物后期治疗是维持和巩固,预防复发,即使症状完全解除,没有医生的指导,不能擅自要病人停药。抗抑郁药物没有赖药性,也不会上瘾,更不会影响大脑发育,“把人都吃傻了”的。&&&&病人有所改善时,一定要加以赞赏和鼓励,肯定他的努力,支持他继续治疗。对病人些许的进步,都要进行及时的强化,比如病人今天做了一点家务,或者外出参加活动,都要很肯定地指出他的进步,而不要说:“你又不是做不的事,我天天上班累得要死,回来还要做这么多事,没看见我有病?你就是懒出来的病”。请你理解病人在疾病状态下,对于健康人来说很轻松的事情,对他们都是非常困难,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和努力才能做到的。而让病人能够坚持下去的办法,就是让他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看到好转的迹象,看到康复的希望。不管多么小的进步,都要指出来,告诉他,肯定他,鼓励他。&&&&抑郁症病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在消极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在错误的认知观念的影响下,病人的观念会缺乏客观和理性,不要用你的观念去和病人争个是非黑白。你是出于好意教育他,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却觉得你不理解他,和你没法说,因此交流而出现障碍,病人得不到你的帮助和支持,治疗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病人的消极负面情绪,不要表现出过分的关注,不要强化他这种负面情绪。在病人不停地抱怨和倾诉自己有多痛苦、有多难受、有多倒霉的时候,别和他一起研究他的心跳多少了,昨天只睡了几个小时了,可以在表示适当的关心之后,及时转移话题。&&&&比如:“昨天晚上又没睡好……”——病人说了一大通有关他失眠的情况,“那今天就出去活动一下,晚上能睡得好些,听说xx公园现在有xx展,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把相机拿上,咱们全家好久都没照过相了,干脆晚上不回来吃饭了,就在街上吃点吧,上次你说的哪个店子的面条好吃来着?……”诸如此类。&&&&病人乱发脾气或者无端取闹,请你予于宽容和忍耐,事后病人会感到内疚和自责,只是当时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病人只是对家人发泄,因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家人是最宽容最爱他的人。请你想着,只有病人康复了,这个家的生活质量才得以提高,为病人好,也是为了你自己好,请多为了将来想一想。&&&&宽容和忍耐不是无原则的纵容。病人失眠,通宵不睡,就任由他去;病人不敢出门,就让他呆在家里,不上班就不上班,不上学就不上学,大不了养你一辈子。——这是错误的。抑郁症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不仅仅是看心理医生,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改变。健康积极的行为方式能够改善不良情绪和消极心态。睡眠障碍需要规律作息,社交恐怖需要扩大人际交往,厌食需要按时吃饭,切不可因为病人觉得难受,就任由他沉沦消极下去。&&&&在治疗的后期,有了好转之后,会出现一些波动。病人往往在这个时候容易失去信心,这个时候更需要你的支持和鼓励。病人会觉得费了这么大的力气,结果还是这样,觉得康复没有希望了。你要鼓励病人,继续坚持下去,数一数他做的改变,他好转时的情形,鼓励他只差最后一点路,坚持走下去。&&&&做为病人家属,你不是精神科医生,不是心理咨询师,你不能替代医生的职责,不要给自己过多的精神压力。抑郁症患者的康复,离不开你的支持和鼓励,但是康复最终,取决于他个人的主观努力。自己有什么压力要及时排解,抑郁症治疗需要一个过程,在病人彻底康复之前,请先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帮助病人摆脱疾病的困扰,需要你自己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的前提,是你自己没有问题。鼓励他积极治疗、乐观生活,需要你自己对他的康复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做为病人家属,你能做的,就是督促他规律生活,鼓励他外出活动,帮助他培养兴趣爱好。用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去感染他、带动他,在他失去勇气和信心的时候为他加油鼓劲。请不要越俎代庖扮演医生的角色,你不能决定他吃什么药、用什么治疗方案,也不需要担负病人康复的全部责任。你可以借阅或购买一些健康积极的励志书籍放在家里,也可以多陪同病人外出活动,可以和病人多谈论一些积极乐观的话题,病人的康复,需要你的支持和鼓励。&&&&做为病人家属,你应该保持这样的信念和观念:&&&&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完全可以康复。&&&&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进行治疗。&&&&抑郁症让人很痛苦,尽量理解病人的痛苦,不去批评和指责。&&&&抑郁症康复需要一个过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加速抑郁症的康复,病人需要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不是医生,我只是病人的家属,我能为病人提供的不是药物或治疗方案,而是关心、爱护、支持、鼓励。&&&&我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要及时缓解,我要用我自身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去感染他、引导他、带动他。
&&&&&&各位病友大家好,我自从2002年得双相已经到现在8.9年了。总是好个三四年犯病一次。这个病折磨我好痛苦。我就自己找原因,感觉这个就是富贵病,我的工作很清闲没什么压力。以致我常常感觉空虚容易胡思乱想。得的朋友大多数可能都心理素质不过硬吧。别人对待考试,升职,换工作,下岗都能乐观的对待。而我们却把事情放大,拿着放大镜看事情胡思乱想多了怎么不得病。&&我一位朋友建议我钓鱼。虽然我以前很少钓鱼。但我真的去湖边钓鱼了。那一天我感觉特别好。水塘边风和日丽的空气清新,而我注意力在钓鱼上就没有想我是个抑郁双相病人。钓一下午虽然没钓几条鱼,但我感觉人的精神好很多。回来后我又在网上看钓鱼网。把钓鱼的好处说出来&&常到河边走,能活九十九。常往河边跑,七十不显老。一竿在手,其乐无穷。一竿在手,啥病没有。挥动钓竿,百病不沾。动中有静,修身养性。垂钓生乐趣。怡情健身心。鱼儿勾人魂,神仙也难抵。强身之道在于动,钓鱼胜过练气功。&&&&传统医学举荐钓鱼是一种很好的医疗保健处方。它能祛虑,平衡心态,解除“心脾燥热”。现代医学把生理、心理和环境三种因素确定为人体致病的机理。而钓鱼恰对这三种致病机理具有“抗、控、防”的效应。许多有着多年钓鱼经历的人这样总结:钓鱼是一项多功能的文体运动,静中见动,集锻炼与娱乐于一身,其中的乐趣只有钓鱼者才能体验到。人们还对钓鱼总结了三乐四得:独钓有静乐。群钓有同乐、竞钓有比乐。一得精神愉快,身心健康;二得鱼鲜美味,补充营养;三得新鲜空气;四得充实生活。&&“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春暖花开,让我们走向大自然,到湖滨河畔,溪流塘边,绿茵之下,菱荷之侧垂钓去吧!&钓鱼休闲好处多!  一、提高反应能力。钓鱼的关键就在于观察鱼漂和及时提竿。初学钓鱼的朋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得心应手,这可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脑细胞的灵活性  二、保护和恢复视力。眼科医生经常会说:常看远方,常看绿色,视力就不易减退。一般读书看报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是在40厘米左右的近距离用眼,再加上看电视对目力的损害,还有人需要经常对着电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视力很容易下降。而钓鱼主要就是看几米或者几十米之处绿水中的浮漂,经常钓鱼,既看远处,又看绿水,能对视力具有保护和恢复作用。&&&&三、整理钓具使人心灵手巧。钓鱼前,买来的鱼竿、鱼线、鱼钩、鱼漂以及手轮等等,必需自己动手组成钓组。由于要钓的鱼类鱼种的不同,天气、场地和季节的差异,这些鱼具组合起来的方式也就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千变万化。组合钓具是很难请别人代劳的,既要开动脑筋,还需要有一双巧手,长一点、短一点、粗一点、细一点、轻一点、重一点,如果调配不当,就必然影响鱼儿的上钩率。&日本商品论坛 FE ]!q;AY A  四、使人心态平和。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也比较大,身心有时很难放松下来,当进入“你与池水一线牵”的境界时,什么荣辱、悲欢、得失、功过等等挂心的事情,都会被面前这池清水过滤得干干净净。  五、强身健体,远离污染。垂钓地点,一般远离闹市,听不到各种噪音,闻不到汽车废气。特别是在春秋两季这两个垂钓的黄金季节,绿水青山,日光浴、空气浴任君选择,清新空气大量免费供应。一、钓鱼环境有益养身保健;  钓鱼于江河湖海,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噪音小,是养身保健的良好环境。江河湖海边的空气中氧气充足,经常呼吸新鲜空气,可引起人体各种相应的良好的生理反应;日光可使人获得健美的皮肤,红润健康的面容。人体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以增强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城市噪音已构成环境的严重污染,经常到空旷恬静的水域钓鱼,幽静的环境能消除两耳的疲劳,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听觉功能。  二、钓鱼活动能控制和消除精神方面的各种不良情绪  参加钓鱼活动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活跃各种生理功能,是保持心理健康卫生,防止抑郁症、精神沮丧及焦急、暴躁等不良情绪的好方法。钓鱼使人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精神饱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会胡思乱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