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位置上了钉的手术会出现肩胛骨粘连怎么锻炼的情况吗

可吸收骨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可吸收骨钉
&&可吸收骨钉市场竞争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目的 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出现钢板螺钉折断,足部外观基本正常.1例患者出现表浅皮肤坏死.足部Maryland评分优良率89.6%.结论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42例手术治疗分析|共2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10期 文档列表
中国医学创新论著
作者:陈妍 杜秀玉 裴毅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030001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 山西省肿瘤医院
作者:张立春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 678000
作者:姚优修 王承海 王诗军 张树栋 邵伟
 单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潍坊医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 264008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作者:方驰华 郝建志 范应方 胡海北 黄燕鹏 项楠 杨剑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510282
作者:王煜 邓洁 钟琪 孟鸿琼 齐云萍
 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 650051
作者:谢江南 谢姣莲 彭凌
 单位: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412000
作者:刘成功
 单位: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 257300
中国医学创新临床研究
作者:吴丽
 单位: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513000
作者:仕丽 匡旭 王檀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0021
作者:魏传芳 杨金山 杨雨山 李立群 王萍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枣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77000
作者:曾少勇 幸丽娅 吴候柏 张志程 王任之
 单位:广东省电白县人民医院 525400
作者:王建荣
 单位:四川西昌市人民医院 615000
作者:刘杰
 单位:广东省新兴中医院 527400
作者:徐绍辉 胡胜平 谭昌荣 姚圣
 单位:湖南省华容县人民医院 414200
作者:李新柱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南庄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 045000
作者:胡光环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人民医院 453500
作者:魏苏
 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234000
作者:李志英 谭峰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 525000
作者:郑卓敏 钟喜廷 庄泽平 连乐林 黄芸珊
 单位: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 515300
作者:杜复勤
 单位:河南信阳市妇幼保健医院 464000
作者:张留定
 单位: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650031
作者:钟华 莫西玲 陈国伟
 单位: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 545005
作者:张春红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255000
作者:唐文军
 单位:山东省兖州市铁路医院 272100
作者:赵惠芳
 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人民医院 451100
作者:阿不来提·司买提
 单位: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44400
作者:冯丹
 单位:辽宁锦州市中心医院 121000
作者:曹瑾琼 付郁
 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 464000
作者:高春强
 单位:云南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 655000
作者:吴志丽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510172
作者:陈汝杰 翁小雄 张进东
 单位:广东省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 524100
作者:潘翠金
 单位:广西柳州市肿瘤医院 545006
作者:杨坚
 单位:湖南省洞口县人民医院 422300
作者:毛国风
 单位: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浦东分院 200125
作者:卢璐 向红军
 单位:湖北省钟祥市妇幼保健院 431900
作者:林晓媛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473000
作者:王正祥 张炳灿 洪建斌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医院 671000
作者:涂志强 杨海燕
 单位: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41200
作者:杨素娟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 518103
作者:张春燕 张丽萍 范蕾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妇幼保健院 458000
中国医学创新调查研究
作者:马效民 李玉霞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同济医院 115100
作者:史玉云
 单位: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300
作者:赵珊
 单位: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450000
作者:卢光祥 袁媛 蒋方
 单位:贵阳武警贵州总队医院 550005
中国医学创新个案报道
作者:张家杰 曾小莉
 单位:兰州军区空军机关医院 730020 成都军区空军机关医院
中国医学创新调查研究
作者:江强
 单位:山东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271000
作者:王丽琼
 单位:云南省江川县妇幼保健院 652600
中国医学创新影像与检验
作者:索永刚 许艳 陈志君
 单位:上海中冶职工医院 200941
作者:赵卫忠 徐志江 武洪林 唐庆放 李红尧 吴惠明 薛维 殷超 周明霞
 单位:常州市武进奔牛人民医院 213104
作者:张波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医院 430015
作者:朱峰 黄仙娥
 单位: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 335000
中国医学创新护理园地
作者:董佳丽 苏琳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030001
作者:史晓红
 单位: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 030053
作者:张志凤 王丽
 单位: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250013
第99-100页
作者:杨德艳
 单位:迪庆香格里拉人民医院 674400
第100-101页
作者:罗锭红 刘薇
 单位:四川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628017
第101-102页
作者:张俊霞 关英华 李玉梅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71003
第103-104页
作者:杨智敏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650011
第104-105页
作者:石趁梅 郭新萍
 单位:河南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475000
第105-106页
作者:姜会枝 杨心灵 李艳红
 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467000
第107-108页
作者:遏伟君 陈颖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 115000
第108-109页
作者:郝玉芬 王丽霞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八医院 014040
第110-111页
作者:华丽
 单位: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人民医院 842000
第111-112页
作者:王圆圆
 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妇幼保健院 476000
第112-113页
作者:李楚英 石孟莹 栾桂娟 王彩霞
 单位: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40 柴河林业局职工医院
第114-115页
作者:黄淑萍
 单位:江西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333000
第115-116页
作者:陈彩霞 胡冬梅
 单位: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363000
第116-117页
作者:者晓玲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 677000
第118-120页
作者:邵菲
 单位:江苏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25002
第120-121页
作者:杨德花 王治英
 单位: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
第121-122页
第122-122页
作者:鲁慧敏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463000
第123-124页
作者:王永红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卫生学校 121000
第124-125页
作者:严桂 李进梅
 单位:河南沈匠县人民医院 466300
第125-126页
作者:王庆萍
 单位:云南昆明市延安医院 650051
第127-128页
作者:王钦
 单位:龙陵县人民医院 678300
第128-129页
作者:李付娟
 单位: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110013
第129-130页
作者:雷全珍
 单位:云南省漾濞县人民医院 672500
第130-131页
作者:李丹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中医医院 644400
第132-133页
中国医学创新个案报道
作者:张学军 何平 闫吉霞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453002
第133-133页
中国医学创新经验交流
作者:余伟
 单位: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院 435000
第134-135页
作者:王雪丽
 单位:云南红河县人民医院 654400
第135-136页
作者:张晓红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民医院 125100
第136-137页
作者:杨革军 赵华磊 查建跃 刘御 陆顺
 单位:云南临沧市人民医院 677000
第138-139页
作者:白丽萍
 单位:湖南岳阳市华容县人民医院 414200
第139-140页
作者:田广勤
 单位: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二人民医院 150518
第141-141页
作者:郭志豪 刘晓潭 王宏伟
 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453003
第142-143页
作者:刘冬
 单位:新疆巴州人民医院 841000
第143-144页
作者:刘志明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 061001
第145-146页
作者:郭辉 方千峰 周宗祥 孙学会 徐雷
 单位: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77011
第146-147页
作者:梁成芳
 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医院 535400
第147-148页
作者:吴刚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 277100
第149-149页
作者:张九雨 李刚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六医院 067200
第150-151页
作者:窦华林 侯丽霞 孙慧君
 单位: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
第151-152页
作者:刘林
 单位: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650011
第152-153页
作者:李刚
 单位: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650011
第153-154页
作者:万江生 朱新胜
 单位: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844000
第155-156页
作者:全光豪 康登顺 石型海
 单位:贵州省黎平县中医医院 557300
第156-157页
作者:刘霞
 单位:山东东营胜利油田胜东社区胜东医院 257091
第157-159页
作者:熊景鹏 雷兰芳
 单位:武汉市武昌医院 430063
第160-161页
作者:王慧勇 张栋 王希鹏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116100
第161-162页
中国医学创新个案报道
作者:施洪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226121
第162-162页
中国医学创新医学综合
作者:孙丽君 马恩祥 张德芳
 单位: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430064 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
第163-164页
作者:邱梅婷
 单位:广西柳州市肿瘤医院 545005
第165-166页
作者:雷丹
 单位: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 643010
第166-167页
作者:徐括琴 崔晓黎 董卫红
 单位:郑州市中心医院 450000 郑州市中心医院
第168-169页
作者:厉绿萍
 单位:浙江省磐安县尚湖镇尚湖卫生1室 322303
第169-170页
作者:黄伟芬
 单位:广西省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545007
第171-172页
作者:张德芳 马恩祥
 单位: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 437100 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第172-173页
作者:樊玲燕 丁晓仙以 丁晓仙陈益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15300
第174-175页
作者:郑海英
 单位:牙克石市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022150
第175-176页
作者:蔡艳晖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妇幼保健院 458000
第177-178页
作者:李丰萍
 单位: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473058
第178-179页
作者:周敏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19075
第179-180页
作者:郑成学
 单位: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妇幼保健院 835100
第180-181页
中国医学创新综述
作者:梁英学
 单位:广西德保县人民医院 533700
第182-184页
作者:王理德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中医院 529100
第184-186页
作者:张新安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110102
第186-187页
作者:余红玲
 单位:广西东兴市人民医院 538100
第188-189页
作者:董国红
 单位:内蒙古开鲁县第二医院 028400
第190-192页
作者:矫青 黄宇戈
 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524001
第192-194页
作者:毋子亭 张芬
 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 461000
第194-196页
中国医学创新个案报道
作者:裴林夕 张耀灵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慢病院 518000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
第196-196页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1-5784/R
邮发代号:82-189
创刊时间:2008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1.706
综合影响因子:0.266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若需要删除请联系我们 蜀ICP备号-13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附:1 拼音gēn gǔ gǔ zhé2 英文参考fracture of calcaneu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3 概述跟骨骨折(fracture of calcaneus)为病名。是指以足跟部剧烈,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跟骨骨折。即跟骨的骨或骨连续性中断所导致。因跟骨骨折多为坠落伤,并且约5%跟骨骨折合并有胸、,故对每一跟骨骨折病人都应想到这一点,查体并照胸腰段正片,以免漏诊。成年人较多。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丰富,者甚少见。但如线进入或复位不良,后遗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4 疾病名称跟骨骨折5 英文名称fracture of calcaneus6 分类骨科 &
& 踝与 & 足部损伤7 ICD号S92.08 跟骨骨折的病因跟骨骨折为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跌落的高度、地面性质及均为损伤之;另有从下方反冲击力于足跟所致。8.1 跟骨结节纵行骨折跟骨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8.2 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8.3 跟骨载距突骨折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固定4~6 周。8.4 跟骨前端骨折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8.5 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凸出成摇椅状。9 发病机制9.1 垂直压力约有80%的病例系因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视坠落时足部的位置不同,其作用力的方向亦不一致,并显示不同的骨折类型,但基本上以压缩性骨折为主。此外尚依据作用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其压缩的程度呈不一致性改变。9.2 直接撞击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其多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
9.3 肌肉拉力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过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撕脱;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但后者罕见。10 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依典型的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宽而扁的以及跟骨向斜呈外翻、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X线片主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片,摄轴位片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片上从跟骨的节突到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B?hler角),正常为20°~40°(图1)。一般分为以下2型:10.1 关节外型关节外型指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包括:(1)跟骨后结节骨折(图2):又有纵形骨折、横形骨折及撕脱性骨折之分。(2)跟骨前结节骨折(图3):如图所示,其骨折线穿过跟骨前结节。(3)载距突骨折(图4):表现为跟骨之载距突呈断裂状,多伴有移位。(4)结节前方近跟距关节之骨折(图5):实际上此处已波及关节,在处理上应注意。10.2 关节型骨折视其及受损程度等又可分为以下4型(图6):(1)舌型(tongue type)骨折:多系垂直暴力所致。(2)压缩型(depression type)骨折:亦因纵向垂直外力所引起。(3)残株型(stump type)骨折:即波及距骰及跟距关节的纵(斜)向骨折。(4)粉碎型(crush type)骨折:多由强烈的压缩暴力所致。11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11.1 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限局性部位压力增大后,易形成、疼痛,由于跖侧皮质不激跖,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11.2 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11.3 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腓骨卡压表现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时疼痛,易被为距节创伤性关节炎行,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腱,即可缓解。
11.4 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 见于屈趾及屈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11.5 跟腱无力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11.6 跟后垫痛跟垫破坏,,痛阈下降。11.7 神经嵌压胫后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11.8 足外翻畸形跟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11.9 跟骨感染跟骨常因撬拨复位或所致,严重者可引起。12 检查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扫描或,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来骨折的严重程度。13 跟骨骨折的诊断跟骨骨折的诊断一般多无困难,除依据外伤史及临床症状外,主要从X线平片(正、侧位及轴线位)加以确诊,并依此进行分型。仅个别病例需CT扫描或MRI检查。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14 鉴别诊断跟骨骨折需与足跟扭伤相鉴别。15 跟骨骨折的治疗15.1 非手术治疗15.1.1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15.1.2 (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下行复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15.1.3 (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等。
15.2 手术治疗15.2.1 (1)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撬拨复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6周。15.2.2 (2)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15.2.3 (3)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即行切开复位并植骨,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及足纵弓。视情况用或内固定。术后用小腿石膏固定6~8周。15.2.4 (4)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行关节融合术,包括跟距、跟骰关节。但多数人主张先行功能疗法,以促进消退,预防肌腱、关节粘连。待出现并发症时,再行。15.2.5 (5)手术方式15.2.5.1 ①骨圆针撬拨复位及固定手术在麻醉后气囊进行。于跟骨后结节跟腱外侧方,用尖刀戳一小口,由此插入一粗骨圆针,到近折块内(图7)。然后将膝屈曲,以松弛腓肠肌。术者握住骨圆针向足跖面下压,使骨折块复位。最后将骨圆针击入远位骨折块内固定(图8)。15.2.5.2 ②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自外踝2~3cm始向前作一弧形,止于舟骨(图9)。切开深筋膜后,将腓骨肌腱牵向后方,显露跟骨体横形骨折及跟距关节(图10)。直视下用剥将移位骨折复位,由后骨折块的外面向前上用一枚加压螺丝钉固定(图11)。舌状骨折或后结节骨折螺丝钉由上向下固定(图12)。15.2.5.3 ③切开复位和骨移植术切口及软组织显露同上,显露距骨下关节面和压缩凹陷的跟骨骨折及其关节面。用骨膜剥离子插至跟骨凹折下缘,将压缩的骨折块撬拨复位(图13)。残留空隙填以取自髂骨的三面有皮质骨的骨块(图14)。术后用石膏固定于功能位6~8周。如系压缩粉碎形骨折,B?hler角消失,可在手术切开后,由骨折处插入骨膜剥离子,将后骨折块向后下撬拨,以恢复B?hler角和足纵弓。残留空隙如上骨块。15.2.5.4 ④关节融合术此处介绍两种,均以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为指征。跟距关节旋转植骨忆扩钉:取距下关节外侧横形切口,长约4cm。切开深筋膜后,显露距下关节中部,清除距骨窦内的脂肪组织。如距下关节间隙变窄,可用0.5cm宽的骨刀,凿除其上下软骨及部分。然后用内径1.5~2.0cm的环锯,跨越跟距关节由外向内开窗,取出骨芯。将忆扩钉在0~5℃冰水中约5min后夹闭,植入骨芯中央扩大了的关节隙中。将骨芯旋转90°,植窗内(图15,16)。术后石膏固定同前。忆扩钉为本文作者专利。由水平臂和两斜臂组成。水平臂可防止该钉滑入内,两斜臂远端张开距为1.5~2.0cm。由镍钛加工后经热处理而成。其特性是在O~5℃冰水中浸泡5min后变软,可被夹闭。复温至37℃左右,两斜臂自行扩张(图17)。利用扩张时的扩张力,挤压固定植骨块。故对骨块有加压作用,可促进植骨愈合。我们除在颈前路旋转植骨应用外,尚在腰椎滑脱前路旋转植骨融合,踝关节融合和距下关节融合中应用,效果良好。其指征是无内或外翻畸形者。足3关节融合术:取足外侧相当于跟距关节平面的弧形切口,起自外踝后下2~3cm,止于舟骨前面,足背外侧(图18)。切开深筋膜后,向内牵开趾长伸肌腱,向后牵开腓骨肌腱。切开跟距、距舟和跟骰关节,显露此3关节的关节面,清除距骨窦内纤维脂肪组织,用2.5~3.0cm宽的骨刀,分别截去此3关节的软骨面。如有内、外翻或跖屈畸形时,注意在截骨的同时予以矫正(图19)。然后将各关节面对合逐层缝合切口。厚棉垫包扎,小腿石膏托固定2~3周。拆线后换小腿管型石膏再固定8~10周。15.2.5.5 ⑤跟骨截骨术由于跟骨横形压缩骨折,早期未予复位,B?hler角及足纵弓消失,但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不明显或较轻者,可行此手术。跟外侧微弧形切口(图20),切开深筋膜后将腓骨肌牵向前上方。骨膜下剥离跟骨上后、外侧及跖面。将跟骨作楔形截骨,取出三角形骨块后,用一枚加压螺丝钉由跖面向上固定(图21)。术后固定同前。
15.3 康复治疗无论手术与否,石膏固定期间均应作股四头肌及足趾的主动活动。拆石膏后骨折已愈合或关节已融合,更应积极锻炼踝关节及足部功能,包括器械的应用。16 预后一般骨折跟骨,预后尚可。当严重的粉碎形骨折时,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7 参考资料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治疗跟骨骨折的中成药丸及左归丸加减治疗,6~8个月后根据症状、体征、跟骨小梁之X线片改变等评定疗效,结果显效42例,占8...古籍中的跟骨骨折之文,敢以存俟高明,定其可否也。一、自颠顶骨至足跟骨,详加论注,并引手法治验,复增咽喉、肚腹二条,以...相关文献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跟骨骨折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抱歉,功能升级中,暂停讨论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三 16:33:46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肿瘤病友社区
消化系统区 乳腺区 内分泌系统区
呼吸系统区 泌尿和生殖系统区 脑部区
糖尿病病友社区
糖尿病病友讨论区
糖尿病并发症区
〉疾病词条
唐山市人民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跟骨骨折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本病成年人较多发生,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3.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4.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X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本病患者主要有以下的表现:1.外伤后足跟疼痛,不能站立、行走。2.局部肿胀、压痛、畸形或摸到骨擦音。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
患者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仅个别病例需&CT扫描或MRI检查。
1.非手术治疗(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下地行走。(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按摩等。2.手术治疗(1)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圆针撬拨复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6周。(2)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3)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即行切开复位并植骨,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及足纵弓。视情况用或不用内固定,术后用小腿石膏固定6~8周。(4)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行关节融合术,包括跟距、跟骰关节。但多数人主张先行功能疗法,以促进水肿消退,预防肌腱、关节粘连。待后期出现并发症时,再行足三关节融合术。(5)手术方式&&①骨圆针撬拨复位及固定;②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③切开复位和骨移植术;④关节融合术;⑤跟骨截骨术。3.康复治疗无论手术与否,石膏固定期间均应作股四头肌及足趾的主动活动。拆石膏后骨折已愈合或关节已融合,更应积极锻炼踝关节及足部功能,包括器械的应用。
预后尚可。当严重的粉碎形骨折时,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点击量:975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肩胛骨粘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