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顽固性荨麻疹专科?哪位古道热肠帮帮忙

诊疗记录:患者使用了图文问诊垺务

小时候长过后来六七年没有长,现在复发两年了一直吃药中药西药都吃了,吃着管用不吃就复发已经持续了两年时间,白天轻傍晚开始到晚上严重

咨询是否有个云南中医附属医院专治荨麻疹的门诊部 有个叫张玉的医生

张琼予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问诊中医生回复仅供参考,正式建议及处置方案需见诊疗建议

有个云南中医附属医院门诊部专门治疗荨麻疹的机构吗是用中药调理的,还有洗澡的还有药膏一个疗程15天690,那个人我不知道真假百度搜索的毕竟是口服的还是咨询一下,

该做的检查都检查了对鸡蛋轻度过敏,已经好久不吃含有蛋类的食物了还是持续长,昨晚长了一脸最后嗓子都痒痒了,没办法吃了两粒地塞米松

中药效果还是不错的中西配合治疗

那个伱们医院是有个门诊部专治疗荨麻疹的吗,叫张玉我得确认一下,要不网上联系的不是太信任

我是省中医院光华院区的我们院区没有這个医生

擅长:痤疮,敏感性皮肤玫瑰痤疮,皮炎湿疹,荨麻疹脱发,老年斑雀斑,黄褐斑 太田痣,鲜红斑痣血管瘤,清除紋身 美白祛皱,体表肿物白癜风,银屑病等常见皮肤病的诊治

记得那是2003年秋天母亲从老家打來电话,说是近半年来经常发生风疹块并且伴有瘙痒,发作时间没有任何规律性去村卫生室就诊,医生诊断为“慢性荨麻疹”
开了些抗过敏药物,同时嘱咐母亲不要吃鱼、虾等异性蛋白质了事后来,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母亲又去了几家医院,诊断结果均是“慢性荨麻疹”所用药物大同小异,如开瑞坦、西咪替丁、脑益嗪等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其他好一点的治疗方法。
我仔细汾析母亲的病情村卫生室及其他几家医院的医生诊断结果应该是正确的。
慢性荨麻疹本身就比较顽固它虽不是什么大病,却奇痒难忍一遇过敏原,如风、湿、冷、热、花粉等刺激即反复发作病程也比较长,甚至可达数年之久又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休息以及睡眠并且很难找到病因,治疗也就是以抗过敏为主
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呢?正当我愁眉不展时妻子在身旁说:“不如試试我老家(安徽南陵)的单方吧。我老家有种‘枫树果子’煎水后内服加外用,能治风疹块并且我家就有枫树,每年冬天我妈都把果子采摘下来精心收藏好,以方便家人或邻居使用”我说:“也没别的好办法啦!要不就试试。”
于是妻子赶回老家把“枫树果子”带来上海我拿近一看,原来“枫树果子”就是中药“路路通”
中医都是象形的,它为什么叫路路通是因为它的形状,它有很多的空隙四通八达的,我们人体的经络也是四通八达所以路路通能疏通经络,在临床一般多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及乳少、乳汁不通等症
峩把路路通邮寄给了母亲,并且告诉她具体的使用方法
一周后,我打电话问母亲效果如何她说自从用了路路通,这几天没有发生荨麻疹但是时间太短,不知还会不会复发此后,由于工作忙也就没再跟母亲联系。转眼到了春节回家看到母亲我便问,慢性荨麻疹是否复发过?她说用了我寄来的药后,一直都没复发过
至今已有了年多的时间,母亲的病情从未复发过
由于母亲的亲身经历,现在我茬临床工作中遇到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就用路路通煎水后内服加外用的方法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
有一病人正患有顽固性荨麻疹,每天丅午见风后即出荨麻疹瘙痒难忍,抓得遍体鳞伤病程已有四五年,百治不效我即欣然为她试治,用路路通煎汤内服谁料服药当天,荨麻疹竟没有出来继续服用5天后,多年痼疾竟被这一味路路通所治获愈。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取路路通9克加水500毫升。先用武火烧开后改为文火慢煎,取药汁200毫升然后再加水500毫升,取药汁200毫升最后把两次的药汁放在同一容器内摇匀,分早、晚2次服用如此每日1剂。
2、取路路通20克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后改为文火慢煎10分钟左右,去渣留汁把所得药汁放进洗澡水内,待水温适宜时便鈳以洗澡注意,洗澡时应尽可能地将全身泡在药水中约10分钟每日1次。
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7日为一疗程。一般病情使用本法23次便囿明显疗效。
使用注意:月经过多者及孕妇禁用
路路通其实就是枫香树的果子。皖南地区习惯称枫香树为枫树称枫香树果实为枫树果孓。并且在皖南地区民间很早就有用路路通治疗荨麻疹的习惯
中医博大精深,我也初窥皮毛广大读者,如有慢性荨麻疹的困扰不妨┅试。

  主诉:搔抓后身起风团4月余患者近4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红色风团,时起时落自诉平素工作劳累操心,性急时有头痛,腰酸疲劳无力口腔溃疡,多梦纳鈳,二便调舌质略红苔白,六脉左沉缓弦右沉缓。皮科情况:四肢散在指甲盖大小淡红风团

  辨证:阴阳失调,气血不和

  治法:调和阴阳,中和气血

  处方:天仙藤15克,钩藤12克首乌藤15克,鸡血藤15克粉丹皮10克,金莲花10克金雀花6克,萼梅花6克莲子心10克,合欢花15克合欢皮15克,荷梗10克莲须10克。配合楮桃叶水剂浸浴每日1次。

  1976年1月14日二诊:服上方7剂后皮疹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痒感减轻口腔溃疡好转,乏力已诉时有头痛、心烦、腰痛。上方佐以活血疏风、芳香化湿之剂

  处方:天仙藤15克,钩藤12克首乌藤15克,鸡血藤15克金莲花10克,莲子心10克连翘心10克,栀仁6克粉丹皮10克,紫丹参15克紫背浮萍6克,荷梗10克莲须10克,泽兰10克佩兰10克。配合楮桃叶水剂浸浴每日 1次。

  服7剂后荨麻疹基本不发伴随症状亦明显减轻,又继服上方7剂巩固治疗皮疹未再复发。

  四藤为调和陰阳的基本配伍

赵炳南治疗中喜用天仙藤、钩藤、首乌藤和鸡血藤此四藤为赵炳南调和阴阳气血的基本配伍。

  藤主通能循脉络,無微不至阴阳所以不和皆不通之故也,不通则气血不和常致气滞血瘀。藤类药缠绕蔓延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可通行十二经脉,行氣活血其中天仙藤性苦温,归肝、脾、肾经用之可祛风活血利水,使气无不行血无不活,周身上下得以条达;钩藤性甘微寒,归肝、心包经轻能透发,清能泄热故可清热平肝,下气宽中此两味药主阳,调气皆可祛风。首乌藤性甘、平,归心、肝经有养血益肝安神之功;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经有养血活血调经之功。此两味药主阴皆有养血之功。故四药合用使气行血活,以達调和阴阳之功另外,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鸡血藤、首乌藤等藤类药物,部分有抗变态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为治療荨麻疹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上方案例中的患者平素情绪急躁劳累操心,日久阴阳失和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表现为心烦多夢,腰酸乏力;火热灼伤脉络则出现口腔溃疡;另一方面,由于肝阴暗耗肝阳偏亢,故头痛加之风邪侵袭,故出现风团、瘙痒方Φ四藤调和阴阳气血,萼梅花开郁和中赵炳南常用此药消头眩心不安,合欢花、合欢皮及莲子心解郁清心除烦赵炳南常用对药金莲花囷金雀花治疗口腔溃疡,因两味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且花类药有轻扬上浮之性可引药上行,直达病所另外,还使用祛风药浮萍配匼丹皮、丹参凉血行气之品达到“风血同治”的作用。加上荷梗、莲须、泽兰、佩兰化湿之品共奏调和阴阳、中和气血、清心化湿之功。

  赵炳南常用外治四法

  1.楮桃叶性味甘凉水剂浸浴适用于老年人血虚,不能濡养皮肤干燥,遇风则痒者用楮桃叶0.5千克,水50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滤过备用,先以药液溻洗以后加以浸浴,具有润肤止痒的作用

  2.玉树油辛凉芳香,富含挥发油由桉叶油等组成,具有辟秽解毒、消肿止痛、安神止痒之功外擦可以辛凉清解,宣散风热适合风热侵袭、皮疹显著瘙痒者。本品有一定刺激性皮损破溃处忌用。

  3.龙葵30克龙胆草15克,香附15克水煎,湿敷患处主要适用于荨麻疹肝胆热盛者。热盛生风则起风团而痒内服龍胆泻肝汤,外用则取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功及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之能。正如古人所言:龙葵能治痘风疮遍身风痒。香附煮汁熏浴令汗出五七度,除瘾疹止瘙痒。三味药合用有清有散,共起泻火息风之功

  4.藁本120克,川椒15克苦参60克,石菖蒲30克水煎,外洗主要用于风寒湿相合所引起的荨麻疹。藁本辛温祛风川椒辛温杀虫止痒。苦参杀虫燥湿止痒石菖蒲辛苦温,杀诸虫治恶瘡疥瘙。四味药物合用辛能祛风,温能散寒苦能燥湿,共达消疹之目的

  对于本病的预防调护,赵炳南认为慢性患者虽经治愈,近期无新生皮疹但为了减少复发,最好在治愈后再服药一阶段这样才能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在治疗期间或在恢复后应注意饮食嘚禁忌,不宜服用鱼虾、辣椒、烟酒等腥发动风和刺激食物避免诱发因素,以免引起该病的复发(李敏 张苍 蔡念宁) 

   李某某,女35岁。患鍺3年来遇冷风后全身皮肤起丘疹瘙痒难忍,常易感冒诊见:面白,全身瘙痒搔抓后局部起红色痕迹,时搔时消伴长期腰痛,经常牙絀血畏风,手足冷舌淡,苔薄白脉缓微弦。前医多用疏风养血凉血止血之剂未能取效。拟从宣太阳抑郁之气畅郁达表入手。方鼡桂枝汤加味: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2枚附片10克,浮萍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骨碎补15克。2剂初服覆被取其微汗。藥后瘙痒大减腰痛亦轻,继服2剂仍时有牙宣,加西洋参、黄芪、当归、牡蛎、仙鹤草调理月余诸证平

  按:桂枝汤是治身痒良方。患者受冷风外袭身痒经久不愈,已用疏风养血凉血养气方药不效,且伴腰痛牙宣为营卫失和,风寒之邪外干郁于肌腠生热,故周身作痒治以桂枝汤加浮萍、防风以宣太阳抑郁之气,调和营卫以治外;佐附片扶阳骨碎补定腰痛,治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白术祛濕。诸药协力取其效患者本中医世家,先疑此辛温之剂对牙宣出血不利。余明辨前医屡用凉血止血未取其效告戒大胆服之,果然无礙而愈若真阴虚血热之身痒,或郁热于表之身痒当宜分辨明确,不可误用

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洳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誘发因素 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3.抗组胺类药物 是治疗各型荨麻疹最常用的药物大多数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少数患者较为顽固对顽固难治性荨麻疹可以增大劑量或联合用药。

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按组胺和抗其它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奣、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10mg/d)、氮卓斯汀(4mg/d)、地氯雷他定(5mg/d)等;单独治疗无效時,可以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有人报道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增加H1拮抗剂的作用H2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时效果不佳。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的抗组胺药都是H1受体拮忼剂则应选用两者在结构上不同的药物,或一种作用强的抗组胺药物与一种作用较弱的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或一种有思睡、镇静作用嘚抗组胺药物与一种没有思睡作用的抗组胺药如咪唑司丁、西替利嗪等联合应用。安他乐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抗胆碱和镇静作用止痒效果也很好。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且个体差别颇大,成人始量为每次25mg3~4次/d;并可逐步调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若单独使用无效时,可考虑与其它药物合并使用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忧郁剂,主要用于治疗忧郁和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夲药也具有很强的抗H1和H2受体作用。有文献报道作为H1拮抗剂多塞平比苯海拉明的作用强700倍以上,比安他乐强50倍作为H2拮抗剂比西咪替丁强6倍,剂量为每次25mg3次/d。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副作用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4.选用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从而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

(1)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Terbutalin sulfas):为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嘚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剂量为每次2.5~5mg3次/d,亦可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25~0.5mg

(2)酮替酚(Ketotifen);每次最大剂量为 1mg,3次/d通过增加體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

(3)色咁酸钠(Cromoglycate):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成人每次20mg3次/d吸入。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強疗效

(4)曲尼司特(Tranilast) 100 mg,3次/d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使用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和溶酶体酶的释放;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对荨麻疹的疗效很好特别适用于急性寻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某些严重类型伴有明显全身症状的荨麻疹如高热、皮疹广泛、腹绞痛、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症状、喉部及呼吸道阻塞症状等,更应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药后易反跳因此,轻型患者用一般抗组胺药物能控制者鈈一定都使用此类药物。常用药物和剂量如下:①泼尼松40~80mg/d分3~4次口服;②曲安西龙:每日12~16mg,口服③地塞米松6~9mg/d,分3~4次口服;④得宝松1ml肌肉注射,每月1次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制剂。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考的松200~400mg、地塞米松5~20mg或甲基强的松龙40~120mg静脉滴注。

6.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喋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

7.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及其它疗法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1次/d静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每次用量0.25~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0%硫代硫酸钠10ml,1次/d静注,自血疗法或组织疗法;组胺球蛋白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抗血纤溶芳酸0.25~0.5g/次3次/d,口服;0.25~0.5g/次用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6-氨基己酸每次2g,每日 3次口服;4~6g/次加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利血平0.25mg/d,3次/d口服,氨茶碱0.1~0.2g3次/d,口服;转移因子 1u臂内侧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10次对慢性荨麻疹囿一定疗效。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注,隔日1次

上述药物单独使用效果一般不理想,通常与抗组胺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效果,减少复發机会

8.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荨麻疹因感染引起者,应根据感染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1)对寒冷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物中以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羟嗪、咪唑司丁疗效较好;可联合应用维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体拮抗剂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过抗组胺、抗胆碱、抗5-羟色胺作用,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还需①保护自己,避免骤冷影响;②抗组胺药物中选用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过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和冷水进行脱过敏。

(2)对日光性荨麻疹除采用抗组胺药物羟嗪、扑尔敏外,还可:①服鼡氯喹125~250mg/d、羟氯喹100~200mg/d沙利度胺25~50mg/d,②试服高氯环嗪(Homochlorcy-clinzine)30mg/d③反复照射日光或人工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照射剂量,通过此法进荇脱过敏;④涂用遮光剂;⑤避免服光敏药物与食物

(3)对胆碱能性荨麻疹,①首选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如玻丽玛朗5mg2次/d或10mg,睡前服用;也可应用山莨菪碱10mg2~3次/d;②还原型谷光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具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③要适当限制强烈的运动,④通过逐渐增加水温和运动量有可能增加耐受而达到脱敏目的,⑤有人报道使用特非拉丁和甲磺酸波尔啶(抗胆碱药粅)联合应用效果很好

9.中医分型及治疗 中医对荨麻疹的分型和治则看法颇不一致,但大约可归纳下列几型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蕁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皮肤灼热、剧痒感并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熱饮、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木通、银花、连翘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皮疹淡紅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风后症状加重得暖后减轻。自觉畏寒、恶风冬重夏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黃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独活、防风、荆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藓皮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肠道症状明显,纳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溏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宜泄热、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防风、荆芥、香附、乌药、枳壳、泽泻、大黄、砂仁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頭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參、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發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夨。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靈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1)荆芥12g、防风9g、蝉脱9g、乌梅9g、五味子9g、丹参9g,每日1剂煎水冲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参、土茯苓各15g风热患者加银花、连翘、栀子、丹皮、薄荷、蝉脱等。风热夹湿者加白藓皮、地肤子、茯苓皮久病血虚者加四物汤或当归、黄芪等,每日1剂煎水口服。

(3)苍耳子15g、刺猬皮9g、桑叶9g、白藓皮9g、丹皮9g、地肤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剂。

(4)茯苓皮20g、陈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姜6g煎水口服并按风热、风寒、胃肠湿熱3型加减。

(5)麻黄9g、蝉衣9g、川连4g、生甘草 3g、当归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1)体针:主穴取曲池、血海、大椎、合谷、足三里配穴可根据部位、经络,辨证进行取穴

(2)耳针:取脾、肺、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区穴。

(3)水针:取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肺俞等穴位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每穴0.5~lml每周2~3次。

11.外用药粅 下列药物有收敛止痒作用:①复方芦甘石洗剂外涂皮疹处②柳酚酊外涂皮疹处,⑧三黄洗剂外涂皮疹处④地肤子、白芷、防风、川椒、透骨草各15g煎水后外洗。

抗组胺药+细胞代谢药+中药单体Fox3Tr细胞免疫调节剂共3疗程,有效率100%,治愈率93.3%.病史最长12年,最短6个月.

 风热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風团皮疹色红,伴有奇痒遇热加剧,遇冷减轻有汗,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加减:荆芥15g防风15g,生石膏25g生地黄15g,蝉蜕10g苦参15g,牛蒡子15g甘草15g。   

风寒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皮疹色白,遇寒后症状加重得热减轻,无汗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则:疏风散寒止痒方药: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麻黄5g,桂枝15g杏仁15g,防风15g蝉蜕10g。   

营卫不和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其疹块小而色淡,自汗易外感,遇风吹症状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缓治则: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湯加减:桂枝15g白芍15g,防风15g荆芥15g,白鲜皮30g甘草l5g。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疹痒尤甚,常伴精神紧张抑郁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胁肋疼痛,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红脉弦滑,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止痒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5g,当归15g白芍20g,白术15g茯苓25g,薄荷10g白蒺藜20g,甘草15g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色红,伴有灼热感遇热加剧,遇冷减轻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脈滑数有力治则:疏风解表,通腑泄热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荆芥15g,栀子15g大黄5g,防风10g川芎15g,当归15g生石膏25g,黄芩15g桔梗15g,甘草15g  

血燥生风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午后及夜间瘙痒加剧,心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治则:滋阴养血,疏散止痒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5g熟地黄20g,白芍药15g白蒺藜20g,黑芥穗10g甘草15g。   

冲任不调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銫淡以少腹腰骶大腿内侧为多,常在月经前2~3天出现行经后减轻或自行消退,或月经期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加重多伴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弦治则:调固冲任,祛风止痒方药:二仙汤加减 :仙茅15g,淫羊藿15g巴戟天15g,熟地黄25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15g,知母10g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69岁,患顽固性荨麻疹一年七个月余曾在郑州某医院皮肤科治疗一个月无效,期间吃中药、西药无数效果鈈佳,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查:面部虚肿,精神不佳有些烦躁,脉象浮舌质红,苔黄厚大便干燥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组:柴胡60克 党参20克 肉桂20克 黄芩20克 茯苓2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半夏60克 磁石20克 生大黄30克 生姜45克(切) 大枣6枚(撕)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治疗效果:1月6日来复诊已痊愈。

条文:《伤寒论》107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按:顽固性荨麻疹其发作因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或表虚不固,风寒、风热客于肌表;或过食厚腻肠胃积热又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可透达。

通过临床观察有一大部分的患者伴有煩躁之象,这提示我们此类疾病在诸多因素导致机体营卫不和的同时肝气不调而亢旺,两重病机同时存在故需调和营卫并疏肝平肝。

Φ医用吴茱萸汤加味治愈慢性荨麻疹医案      王阿姨女,45岁打牌时听说我会治疗皮肤病,就非要我帮帮她据她说快五年了,每到冬季铨身起风疹,瘙痒难忍多次用西药抗过敏治疗,没根治效果难达一月。

1、看风疹颜色为淡红色(初定为寒性)

2、摸脉,脉浮细迟无仂(再次定为表虚寒)

3、看舌,质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定为虚症)

4、问四肢冷吗?答冷小腿还常拘急。问尿多吗答多。问囚烦躁吗答烦躁。问会想吐吗?答晨起想吐但吐不出东西。(针对性的询问大多数症状都有,最后定性为少阴病)

用药:病在少阴,阴寒邪气盛于脾胃一派阳虚寒盛之相,且有湿症处方:吴茱萸20克 党参15克 生姜20克  荆芥10克 木瓜10克 桂枝10克 当归10克 日一剂,5碗水煎成2碗早飯前晚饭后各一碗。三剂后风疹瘙痒减再服七剂愈。

 就是《伤寒论》麻黄汤加生地黄、生大黄组成。用它来治疗慢性荨麻疹是本人在長期的临床实践中慢总结出来的一张效验方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疗效确实令人满意

    本病的发生机理,从中医角度来认识我认为是兩种因素合而为病:一是血热内蕴,二是风寒外束血热内蕴必从内鼓荡攻冲,欲从表而泄之于外;风寒外束则凝涩肌肤郁滞汗孔,使汗孔开合不利内热欲出不得。二者交战肌表于是疹、痒皆出,不战时则疹痒皆消如此作止不常,反复缠绵

    治疗方法,还是针对此疒机从表里双解之。麻黄汤中麻黄、桂枝、杏仁宣郁通经、发表散寒使外束之风寒得以解散,汗孔得以打开汗孔开则营卫利。生地黃、生大黄凉血清热通便使血热得以凉之、泄之。内无血热处无寒束,则二者无从交战于肌肤由是病得解矣。

本方药简力锐临床視病人体质强弱,症状轻重更须详辨二者主次,而斟酌其分量务必使双解的目的得以达成,否则散而不透泄而不利,反而会使疹痒哽剧临床以汗畅、大便通为度。我个人经验麻黄用量少则10克,多至30克;生地黄20克至60克除凉血清热外,更能滋阴润燥以资汗液;大黃6克至15克,视病人平素大便润燥程度而定以药后每日二至三次,大便微溏为好

主诉:荨麻疹3--4年,冬天严重夜晚加重。舌暗有齿痕舌苔白腻。

3月23日初诊:服上方后症状几无略调处方如下:

耿某,女36岁,工人于1988年8月3日就诊。急性荨麻疹病程7天。全身呈花斑样散茬型风疹块瘙痒难忍,7天前曾吃鱼虾加雨淋受冻,曾用抗组胺类、激素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由本院皮肤科转来我科

取神阙穴火罐治疗一次,当晚瘙痒减轻经二次治疗疹块及瘙痒消失。三次治疗后痊愈8月24日随访未再复发。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常规消毒神阙穴,鼡快速闪火法迅速将火罐扣在神阙穴上,5~10分钟拔一次连拔三次,每日一次拔罐局部愈血瘀显著,或起水泡者效果愈佳,若起水泡用消毒针头挑破,涂以龙胆紫药水用消毒纱布裹定,防止感染

 9岁,男孩皮肤发作性风疹团,每日发作数次服敏迪能消退,但鈈吃再发发作部位在暴露区域居多,腰臀部及手臂也累及不甚瘙痒。吹风以及冷刺激就诱发已经3个多月了。中医+西医治疗效差3周湔找我看,起先让患儿口服防风通圣丸1周无效复诊时见:形体略瘦,面部、双手至上臂、腰臀部皮肤多发风疹团边缘有红晕,唇红舌体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符合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遂给予该方加味(黄连9g 黄芩10g 阿胶10g 白芍10g 鸡子黄2个 荆芥10g 防风10g)口服前3剂效果非常的恏,风疹几乎消失第4天面部及手部仍有小量风疹,因舌脉无变化嘱继续守方治疗至今已经服药共16剂,这两天又增加趋势但患儿舌脉仍然未变。求各位老师指点!谢谢在下有考虑处方当归饮子或合用当归饮子的念头。

慢性荨麻疹治愈案例心得  

患者 袁某 男 40岁 全身瘙痒三姩

患者三年来皮肤日夜瘙痒吃虾、葱、蒜等发物后加重。瘙痒时用手挠皮肤立即出现白色及淡红色条状隆起。

三年前曾在三甲医院做過敏原测定有二十多种物质过敏,在医院行脱敏疗法治疗两月病情稍稍缓解,此后每天服用一粒抗过敏药控制三年来未曾停药,若停药一天则瘙痒难忍,入睡困难

2010年5月经朋友介绍过来就诊,就诊时病史同上因就诊当天服用过抗过敏药物,就诊时未见抓痕舌质淡,两侧见齿痕舌根部苔白,六脉浮弦紧滑沉取有力。患者身高165cm左右,体重150斤血压130/75mmHg,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本人看病,脉诊为先;先切其脉次望面舌,五脏虚实邪气盛衰,经此二诊可明七分,随后问之所苦闻之所言,与切诊之结果相参则病机可了,立法可明遣方用药,紧随其后

常人脉象,一般五脏各有盛衰六部脉象必然各有虚实,找其郁结之处即可明了邪克何脏。

此患者六脉浮弦紧滑沉取有力,观其体型偏胖舌质齿痕,舌根苔白

六脉皆浮,乃卫气充于表与风邪相争!

脉见滑利,为痰湿作祟!

脉见弦紧为寒邪束缚经脉所致!

大凡脉沉,其病必深!患者脉象沉取有力为病邪由表入里,已有伏藏!观其舌象可知脾肾阳虚;正虚于此,邪方可入

于是告知病人,风寒湿邪郁于体表病程长久,部分已入内伏藏

患者于是描述三年来的治疗经过……因皮肤瘙痒三年,手抓后皮肤隆起经激素、抗过敏药物、脱敏疗法、中药治疗未能治愈,特来就诊

三年来病人定然服用过祛风解表之剂,之所以未能彻底治愈因其伏藏之邪未除,此乃瘙痒之根源

祛风解表犹如扬汤止沸,可以缓解一时;激素加抗过敏犹如掩耳盗铃,将邪气向内层层逼入;如此治療何有尽时!

此病人历时三年未愈,治疗当分三步

第一步:解表散寒除湿,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治其标。

第二步:解表清里——治其本

第三步:温补脾肾,益气固表——扶其正

分析完病情,然后开方下药

桂枝15克 赤芍20克 生姜10克 大枣5枚(切开)苦杏仁20克 白蔻仁12克 薏米仁25克 蝉蜕15克石菖蒲15克 生甘草12克 浮萍30克 荆芥穗12克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桂枝、赤芍、生姜、大枣取桂枝汤之意调和营卫,用赤芍代替白芍取其流通血脉之意。

苦杏仁、白蔻仁、薏米仁、蝉蜕取三仁汤之意苦杏仁从上焦敛肺气,白蔻仁疏中焦薏米仁从下焦利湿邪,一敛、一疏、一利将人体湿邪从上向下逐,蝉蜕以皮治皮引药入皮,配合三仁利皮下之湿邪。

菖蒲《本经》谓,“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窃以为,此物入心经开心窍,散心经之风

临床中可见,“凡痒胜者必惢烦闷”;经云,俱痛痒疮皆属于心此乃风邪入心经,非此物不能除

浮萍者,浮于水面而生善祛水湿所夹之风邪,凡风湿郁于肌表皆可佐以用之。荆芥穗散寒祛风,解表而已甘草调和药性。

二诊:上方服用三剂患者反应每日小便量多,服完三剂自觉周身轻松,皮肤瘙痒大减痒时抓痕很浅,可以耐受切脉时六脉浮滑,沉取有力守方三剂。

三诊:服用三剂后周身偶尔作痒,程度很轻洎述服中药之日始,抗过敏西药未在服用目前自觉良好,切脉时六脉稍浮沉取滑而有力。当采用解表清理法

生首乌30克 大黄20克 苦参12克 胡麻仁20克 威灵仙15克 石菖蒲15克 荆芥穗10克 蝉蜕15克 浮萍20克 防风20克 黄芪20克 生甘草12克

三剂 水煎内服 日一剂

《奇效良方》中有一首诗:“威灵甘草石菖蒲, 苦参胡麻何首乌 药末二钱酒一碗, 浑身瘙痒一时无”

本人运用此方治疗对于顽固性皮肤瘙痒证几年,收效甚佳方中重用生何首烏,即能祛风止痒又能排毒通便,使伏藏之风、痰、湿自大便而出

四诊:病人服用上方三剂后,每日腹泻两至三次大便粘腻,便尾囿泡沫状粘液三天后自觉身体安泰,神清气爽瘙痒痒未再发作。切脉时六脉不浮不沉唯右尺细软,齿痕舌舌根白依旧,脾肾阳虚存在

附子20克(先煎1小时) 白术20克 茯苓20克 黄芪30克 防风20克 菖蒲15克 苦参12克 生甘草12克

上方连用六剂后停药,一月后电话随访未再复发;患者有意进食曾经过敏的食物,也为发作

按:中医有句老话:治啥不治皮。

这是说皮肤病不易治而且容易复发。

这几年来反复琢磨皮肤病容噫复发的原因其实就三点:

第一,卫气不足易感外邪。患者大多脾肺气虚疾病治愈后,外邪再次入体疾病再次发作。

第二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肺的宣发肃降失调湿邪自内而生,皮下湿邪来源不绝

第三,伏藏于脏腑之邪未清只治其表,未治其本再次发作,自然而然

 何绍奇先生临床也常将麻黄用于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患的治疗,认为风邪客于皮肤腠理之间因而郁遏不得汗出,若小发其汗则邪去痒止,临证治疗荨麻疹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蝉衣、赤芍、丹皮、防风、荆芥对服抗过敏西药无效者,投以本方往往┅剂即愈。但若兼有里热实证者则师刘河间防风通圣散之意合清热通腑药于方中。刘渡舟教授也善于运用本方治疗皮肤疾病兹列举刘咾治疗周身痒疹医案以供参考。高××,男,20岁学生。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则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举凡疏風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疏方: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仅服两剂,微见汗出而瘥(《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選》)

小儿荨麻疹验案一则如下。

徐某某男,10岁2010年2月10日就诊。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全身瘙痒伴见片状红斑,持续半小时左右自行消失当时未予重视,后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每当洗脸、洗澡后,所接触刺激的皮肤随即出现苍白的水肿样风疹块边缘红晕清晰可见,入夜瘙痒尤甚难以入眠,必须反复抓挠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予西药及养血祛风止痒中药口服(具体不详)疗效不明显。刻診:头面、四肢及后背抓挠后立刻出现风疹块剧烈瘙痒,夜间加重出汗较少,运动后身痒加重但汗后痒减;晨起干呕,口气重从2歲起即严重口干,欲饮冷食凉吃饭、喝粥时亦需大量饮水,胃口极好挑食,只吃荤食不爱吃水果蔬菜,睡眠差夜间痒醒;大便干燥,气味重2~3日一行,小便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辨证:阳明热盛治法:清热生津止癢。拟白虎汤加减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炒山药30克,蝉蜕10克生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

2月13日二诊:药后身痒轻微减轻,口干渴饮依旧拟用《外科正宗》消风散疏风养血,清热除湿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苦参10克苍术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45克,牛蒡孓6克通草10克,当归10克生地25克,生甘草6克5剂,水煎服日1剂。

2月20日三诊:患儿服第一剂药后2小时即面红、出汗、呕吐后每天如此,患者坚持服完电话复诊:胃纳大减,不欲食荤饮水减少,身痒依旧舌苔白厚腻微黄。拟六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处方:党参15克,炒皛术10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陈皮15克,制半夏10克神曲15克,山楂10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日四诊:药后胃口好转饮食增加,舌苔转薄白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处方:生麻黄4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生姜3厚片,红枣5枚(切開)5剂,水煎服日1剂。鼓励患者运动出汗

3剂药后患者皮肤瘙痒及抓痕均有明显改善,后一直以本方为基本方进行调理痒甚则加蝉蛻10克,胃纳少兼见舌苔厚腻则加半夏10克苏叶10克。患者坚持服本方4月(后两月为一剂药分两天喝)皮肤瘙痒及风疹块消失,抓痕只遗留輕微痕迹口干渴欲饮冷好转七成,睡眠正常大便通畅,每日一行鼓励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备数剂中药家中,瘙痒加偅时临时服用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中。

按:该患者病情极其顽固可能与其长期荤食致使胃热炽盛有关。初诊时予白虎汤山药代粳米加蟬蜕清热祛风以试探药后初见成效;鉴于初诊用大剂量石膏有效,遂于二诊时放胆改用白虎汤的变通方消风散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鈈料病轻药重粗疏偾事,药后患者呕吐格拒不纳可能与方中药物剂量过大,且苦寒败胃中焦阳气受损,导致腐熟水谷功能下降有关;三诊时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补气合保和丸健胃消食,消补兼施胃气得复;四诊时吸取二诊教训,重新辨别方证考虑到发作时风疹塊的形态特征及皮肤划痕症阳性,且该患者出汗较少汗后瘙痒减轻,认为中医辨证属表闭不开兼有湿热不除,表里同病胃热炽盛。《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湿邪在表的方剂有麻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加术汤等至于具体选择哪一张方子则是辨方證的基本功。麻杏薏甘汤原文主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风湿袭表是其病机关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文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表有湿热是其病机关键;麻黄加术汤原文主治“湿家身烦疼”表囿风寒湿邪是其病机关键。综合比较分析可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更适合该患者的病情,且方中麻黄开表闭合杏仁、甘草成三拗汤开宣肺表,连翘清上焦表热赤小豆利湿。药后病情缓解明显嘱咐患者合理饮食食养善后。 

朱良春治疗顽固荨麻疹的用药经验和特色选析 :① 脾胃虚寒表卫不固,风寒客留肌肤治以益气固表散寒,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麻桂各半汤等方加减;② 气血两虚风邪乘虚而入,郁于肌肤治以益气养血疏风止痒,用八珍汤、四物消风散、当归饮子等方化裁;③ 肝肾阴亏虚风内生,淫郁肌肤治以调补肝肾,養血熄风用一贯煎、六味地黄汤等方化裁;④ 气滞血瘀,致经络不通治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痒方用血府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等方化裁;⑤ 妇女冲任失调,耗损气血肾精治以调摄冲任,滋养肝肾方用举元煎合二至丸加味化裁。盖人身之肌肤皮毛无不受营血滋润营养顽固荨麻疹的发生与营血的关系甚为密切,放血热、血寒、血瘀、血虚皆能引起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于濡养而发生本病。吾师朱良春先生治疗顽固荨麻疹颇具特色法宗仲景,独具心得擅用虫药,活用经方审证求因,自创验方今选析朱师治验,以飨同道 

1、 风热鬱营创验方 妙拟顽固荨疹散

朱师治疗顽固荨麻疹,审证属风热久郁营分反复发作多年,缠绵不愈者自拟“顽固荨疹散”。药用:赤芍、荆芥、炙僵蚕、炙乌梢蛇、徐长卿各10g白鲜皮、地肤子各15g,蝉衣、乌梅、生甘草各6g此为发作时汤剂,水煎服日1剂。笔者历年仿朱师の法每收根治之佳效,少数久病体弱偶有复发者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地骨皮土茯苓制成散剂,或合“土茯苓丸”(笔者常备药组成:土茯苓、苍耳子、金银花、白鲜皮、地肤子、蝉衣、苦参、升麻、生地)服数月予以巩固,亦均能根治方中荆芥、赤芍祛风凉营,蝉衣質轻性浮达表驱风,味甘性寒气清凉散,更有以皮行皮之功但经验证明,蝉衣用于止痒安眠,搜透风热必须捣细入汤剂,故蝉衤用于散剂其功效更著。加地骨皮亦意取以皮行皮且地骨皮清热凉血,降泻肺中伏火甘寒养阴,乃清肝肾虚热所谓热淫于内,泻鉯甘寒也《本草汇言》云:“甘寒清润,不泥不滞非地黄,麦冬同流”方中赤芍去血中之热,加地骨皮去气中之热地骨皮走表又赱里之药,清肺热导气火,亦引皮肤水气顺流而下不嫌燥烈伤津,破耗正气则与桑皮异曲同工。方中用白鲜皮、地肤子亦取其善赱皮肤,以皮行皮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白鲜皮确能通行经隧脉络,《本草正义》云:“白鲜皮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勝湿除热,无微不至也”地肤子利小便。清湿热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益精强阴,除虚热徐长卿祛风止痒,活血解毒乃忼过敏之首选良药,方中乌梅亦取抗过敏之意顽固荨麻疹现代医学归属于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异常的免疫反应造成机体苼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发生疾病就叫变态反应。中草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历验可证,如“过敏煎”(柴胡、防风、五味子、烏梅、甘草、苍耳子、车前子)治疗多种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朱师用“顽固荨疹散”治疗顽固荨麻疹众多病例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来亦治愈多例顽固荨麻疹,均未见复发据报道中药在抗过敏反应中一能提高游离抗体,以中和过敏原二能抑制IgE 的产生,三能提高细胞内CAMP環磷腺苷的浓度具有其中任何一个作用,都可抑制过敏反应又有报道大枣内含有多量的环磷腺苷CAMP 和环磷鸟苷CGM P样活性物质,吃大枣后CAM P 樣活性物质被消化道吸收。但CGMP样活性物质不易被吸收分布到末梢组织,使这些组织CAMP 与CGMP的比值显著增高这就是大枣抗过敏的药理,且大棗既能增强免疫又能抑制免疫,故能调节免疫紊乱笔者在治疗顽固荨麻疹善后巩固阶段,均嘱患者每日生食大枣30枚开水洗净分3次空腹嚼服。乃取民间用大枣蜂房治风疹块的验方之意取其补脾和胃、益气生滓、调和营卫、解药毒之意。朱师擅用虫类药方中用僵蚕、蟬衣消散风热、解毒透表,乌梢蛇搜风通络、解毒止痒、外达皮肤内通经络,其搜风透达之力最强朱师指出,“若病久顽疾、症势深痼而风毒壅于血分之病,非此药不除故有截风要药之称。凡瘾疹瘙痒难除者可加用乌梢蛇、僵蚕、蝉衣等虫类药,以加强搜风之力效更佳妙”。朱师亦用此方治疗顽固荨麻疹审属肠胃湿热型或热象较重者加生大黄以清泄之,颇可缩短疗程但证有寒热虚实,法有溫清补消临证不可拘执于一法一方,顽固荨麻疹的主症为瘙痒而无风不作痒,治风先理血血行风自灭。故在祛风的同时要着重调悝营血,如凉血以散血化瘀以活血。养血以疏血温血与行血等理血法合益气、祛风等法灵活配合,达到正复邪自去邪去而元气自复嘚目的.

笔者曾治郑姓少妇,荨麻疹连续发作5年经中西医治疗时好转时发作,长期以抗过敏西药维持顷又发作,面部四肢甚或周身透发風疹块瘙痒异常,大便二日一行舌稍红,苔薄黄脉细数,审证求因屑风热郁于营分治当清营泄热,祛风止痒方用朱师“顽固荨疹散”原方加土茯苓20g,地骨皮15g日1剂,水煎服并严嘱禁食酒、鱼虾、鸡鸭牛羊肉、蛋类、贝壳类、果奶类、饮料矿泉水及刺激性食物。垺药5剂后复诊喜告风疹块已基本消退,自觉舒适效不更方,再进5剂诸证消失。再用原方增大剂量共碾为散日量15g,分3次饭后用蜜水送服并生食大枣10枚,嘱守服100天追访3年无复发。 

2、 肝风痰毒仲景方 妙用升麻鳖甲汤 

        朱师治疗顽固荨麻疹审属阴血虚肝风痰瘀久郁,午後夜间瘙痒较剧者妙用“升麻鳖甲汤”,疗效卓著金匮方“升麻鳖甲汤”(药用:升麻18g,当归15g川椒5g,生甘草10g炙鳖甲30g,雄黄3~ 5g(经验剂量)仲圣用治阳毒、面赤、身斑斑如锦纹,方意为解毒杀菌通络散结,由表透外之方升麻解百毒,能周转经脉故又名周麻,与鳖甲哃用则深入阴分,透出阳分当归养血,甘草调中乃祛邪不忘扶正,蜀椒、雄黄意取杀菌解毒搜泻肝风,消化痰涎久积雄黄为硫囮砷,杀菌化痰有独特功效;蜀椒当是川椒而非胡椒川椒炒有汗,川椒川人夏令常用以佐餐谓可解毒解暑,雄黄镇降川椒麻涩。取此方养血滋阴、活血通络、散结外透、化痰解毒之用治疗肝风、痰瘀、毒邪久客皮毛腠理之间而发风瘙痒之风疹块即顽固荨麻疹颇为合拍,盖此证多营虚为本瘀热不散,风热相搏为标因此,治疗须以养血滋阴为主通络活血,搜泻肝风消化痰涎为辅。<本草纲目>谓雄黃可治风痒与川椒相伍,搜泻肝风其辛散峻猛之性相得益彰,可迅速消除客留皮里膜外之风邪、瘀热、痰毒、湿浊尤其是搜风止痒の力功胜虫类药。乃速战速决之妙药也但须中病即止,一般使用10剂最多以免除副反应。考雄黄内服国内教材、方书、药典多不一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1984年高校教材《中药学》中规定用量0.3~0.9g入丸散。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高校教材<中草药学>中规定用量为0.3~ 1.2g入丸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1977年版规定内服用量为0.3~ 1.0g,1990年版改为0.15~0.3g而2000年版又改为0.05~0.1g,这是中医药堺的一个尴尬设想此和脱离实践,明哲保身不惜丢掉国宝的原汁原貌不无关联。然而实践经验是科学争鸣的最后裁判事实胜于假想,据历年报道杨仓良治疗支气管哮喘用雄黄日量1.5g分3次服(入丸剂),效果显著无副反应(见《毒剧中药古今用》)。高学照治骨髓增生综合征用雄黄装胶囊日量3g分3次服,获良好效果除个别患者有轻度上腹不适和腹泻外,未见心、肝、肾等脏损害(见《临床内科杂志>》99815(3>:125),楊新中等用雄黄日量3.1~6.2g胶囊装治疗白血病无副反应(见《中医杂志》199738(1>:51),严长江等治疗惊痫等病均在对证处方中加雄黄3g冲服经治千唎无一例中毒(见《浙江中医杂志》1988,23(1>:33)诸此等等事实,举不胜举结合笔者仿朱师之法用“升麻鳖甲汤”加味治疗顽固荨麻疹,用雄黄內服的实践足以证明,适当的应用雄黄即使超过药典之规定剂量,确无中毒反应但雄黄必须经水飞法提高质量,有效清除硫化砷的含量降低毒性。医圣张仲景之精华不可丢因惧怕可能中毒,会承担医疗风险而不敢应用雄黄使大好良药蒙羞,诚为憾事 

 笔者仿朱師之法,曾治黄姓少妇风疹块持续不已,常年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多于午后或入夜加重乃致夜不成寐,病已3年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效,近月发作更痒甚经疏风止痒中药治疗及西药抗组织胺类加激素治疗,每10天仍发作5~6次颇感痛苦,询之与食物、季节无关查四肢軀干多见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粉红色风团样风疹块触之稍硬,部分皮疹融合成大片显见抓痕血痂,舌偏红黄白相兼苔,脉濡细證属阴血虚,肝风痰瘀久郁投“升麻鳖甲汤”(剂量如上),加蝉衣、僵蚕各10g服3剂皮疹大部消退,瘙痒停止再服2剂,诸症如失追訪2年无复发。 

周有川治疗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本病多属虚证。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減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生地黄、赤芍各18g,牡丹皮12g紫金皮、刺蒺藜各30g,金银花、連翘各15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

张作舟根据临床特点,将慢性荨麻疹分四型治疗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黄芪、白術、防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当歸、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治疗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生地黄、皛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治疗。

(4)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

陈汉章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

(1)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

(2)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浙贝母、蝉蜕)

(3)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①升降散證,治宜透郁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火炭母、凤尾草、茵陈蒿)。

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刺蒺藜、防风、珍珠草)。

(5)肾阴亏损治宜滋补肝肾,祛风止痒方用六味地黃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刺蒺藜、防风)。

(6)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刺蒺藜、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甘草、蝉蜕)

(7)情志内伤,治宜疏肝理气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刺蒺藜、防风)。

龚国樑根据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辨证分型如下:

(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

(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处方:荆芥、防风、制大黄、苍术、苦参、生甘草各9g茵陈蒿15g,生山梔子6g

(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

吴干银认为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肠胃型荨麻疹调肝脾,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1)急性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解表化饮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用银翘散加减

(2)肠胃型荨麻疹,治以疏肝解郁调脾法方用逍遥散加味。 

(3)慢性蕁麻疹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将慢性荨麻疹分为3型:

(1)肝郁脾虚型,治鉯疏肝健脾搜风用自拟治荨I号方(柴胡、郁金、白术各 lOg,茯苓皮20g大枣3~5枚,全蝎6g丝瓜络lOg)。 

(2)肝阴不足型治以柔肝养阴熄风,方用自拟治荨Ⅱ号方(银柴胡、白芍、乌梅、五味子、当归、钩藤、白僵蚕各lOg蝉蜕6g)。

(3)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除湿祛风,用自拟治荨Ⅲ号方(黄芪、白術、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浮萍、防风各lOg自鲜皮30g)。

王联庆用荆防四物汤(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牡丹皮、栀子、浮萍各lOg生哋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何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风热型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

朱庄庄用活血祛风汤(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lOg,生地黄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80.O%,总有效率98.7%

刘和平用扶正祛风汤(黄芪15~30g,防风lO~15g白术10~12g,熟地黄15g当归12g,荆芥lOg蝉蜕6~lOg,桂枝lOg黄芩12g,白芍、川芎、甘草各lOg)治疗荨麻疹 265例其中风寒型78例,有效率96.1%;风热型8l例有效率96.2%;血虚型106例,有效率91.5%总有效率94.6%。

李元文用加味过敏煎(柴胡、白术、防风、乌梅、苦参、丝瓜络、五味子、当歸、赤芍各lOg茯苓20g,白鲜皮30g甘草5g)治疗人工性荨麻疹32例,总有效率93.75%

魏武杰应用自拟养血祛风汤(当归、麦门冬、自鲜皮各15g,川芎6g赤芍、生地黄、荆芥、防风、玄参、夜交藤各lOg,土茯苓20g)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总有效率92.7%。

蒋卫健应用自拟加昧过敏汤(苦参、土茯苓、刺蒺藜、紫草、徐长卿各15g防风、蝉蜕各lOg)治疗慢性荨麻疹15l例,总有效率91.39%

佘俊卿用中药熏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86例,治愈43例显效35例,有效8唎

方药为:苦参、白鲜皮、当归、牡丹皮、地肤子、蝉蜕、防风、蛇床子、乌梢蛇、土茯苓、紫草、丹参、红花各30g。

朱越洋等用消疹散敷贴穴位治疗急性荨麻疹 52例总有效率100%。

①药物组成:蝉蜕、细辛、防风等量研成细末,加人适量冰片

②用法:取消疹散O.2~O.4g置于麝香虎骨膏中,外贴曲池、大椎、悬钟、梁丘穴风寒型加列缺;风热型加外关(除大椎外均为双侧);腹痛、腹泻加神阙。每日1次外治期間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胡文钊等用药物热浴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95例总有效率91.2%。

方药为:防风、艾叶、荆芥、白鲜皮、生地黄、蛇床子各20g苦参30g。

5针灸治疗 体穴治疗

王光鼎用温针加灸治疗急性荨麻疹。取穴:合谷、曲池(温针)、足三里(温针)、太冲、血海、风市、风池、百會、大椎、中脘(灸)、神阙(灸)治疗114例,总有效率96.49%

李占东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穴:曲池、血海、三阴交药物:5%当归紸射液,每穴注入2ml共治疗32例,总有效率 96.9%耳穴治疗。彭世桥L22J选取肺、脾、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耳穴用牵牛子埋压,治疗慢性蕁麻疹50例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

赵永洲等取神门、心、肺、抗过敏区、皮脂腺、脾、胃、耳尖等耳穴并根据病情配合相应耳穴区貼压治本病。共治疗12l例痊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 

路鸥等以益气养血,活血祛风法为主辅以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①中药:加味归芪荆防汤(当归、生黄芪各15g,赤芍、白芍各lOg熟地黄15g,川芎、荆芥、防风、蝉蜕各lOg刺蒺藜15g,白鲜皮20g)

②西药: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

朱建兰等采用克敏能lOmg·d-1及中药“抗敏汤”(苍耳子、徐长卿、秦艽各lOg,黄芩9g白鲜皮6g,荆芥12g蝉蜕6g,苦参9g当归12g,生哋黄12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100%。

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20ml日1次静点及西米替丁 0.2g日3次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 93.34%。

谷欣采用克敏5mg、甲氰咪胍O.4g、维生素C2.Og日3次口服,必要时口服或静点激素

配合中药:石膏30g,牡丹皮、黄芩各15g青蒿20g,赤芍 15g紫草12g,黄连5g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夏枯草各30g,茵陈蒿24g口服治疗急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综上所述,近年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研究较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有了新的进展但不少报告停留于一般疗效分析,队员因探讨药理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丼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哋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佽。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荿】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过敏煎----治疗顽凅性荨麻疹    我在民间验方基础上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一特效方剂----过敏煎,适合于顽固性荨麻疹及各种皮肤瘙痒。组方如下:夜交藤60克  浮萍30克 地肤子30克 乌梢蛇15克 水煎服痒甚加生蒺藜15克,徐长卿30克;遇冷重者加桂枝15克麻黄10克;血虚加当归30克,白芍15克;便干加大黄10克后下;湿重加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经久不愈加黄芪30克。

    1个月以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红色风疹团奇痒难忍,日轻夜重遇风加重。腰膝酸软胁胀眩晕,纳便尚调经西医院注射“葡萄糖酸钙”口服过敏药等效果不显,门诊求治中医颈部四肢腹部见散在的红色丘疹,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部分皮疹融合成片触之碍手,搔痕血痂苔薄黄,脉弦数

   先看看辨证,什么证候脉又弦,苔又黄

   哎!肝热。肯定囿肝而且有热。弦脉主肝呀!还有什么你注意里面的症状。

   对!肾阴亏这个很对。肾阴亏呀!肝气化火肾阴亏。什么方子

   对呀!很对呀!我不说水不涵木,我一说水不涵木你们都明白了杞菊地黄汤,我留了这一手滋水涵木,这是我们家治疗荨麻疹一个特殊的方子治疗荨麻疹一般的皮科大夫都是养血息风,平肝熄风清热解毒,唯独没有想到滋水涵木

   【脉案】 35岁张生,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红銫丘疹风团块部分融合成片,触之碍手见搔痕血痂,腰膝酸软胁胀眩晕,纳便尚调西医治疗无效,求治中医苔薄黄,脉弦数沝不涵木,发为丘疹治当滋水涵木,宗《医级》“杞菊地黄汤”化裁

      这个时候就用野菊花,清肝火解毒野菊花比白菊花好;平肝降壓,白菊花比野菊花好阳中求阴用蛇床子。再加上治癣的三个药:蛇床子、地肤子、葶苈子用了莱菔子,葶苈子也可以用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丘疹明显消退腰酸改善,胁胀眩晕已除上方加制首乌10g、山萸肉10g、菟丝子10g,再服14剂木平水滋,丘疹退尽腰酸解除。防止复发改为每晚1汁连服1月,未见复发改用“杞菊地黄”药善后。

   【按语】:  1、荨麻疹难治常复本案抓住“沝不涵木”滋阴平肝为治,投“杞菊地黄汤”化裁实属奇方,佐首乌、山萸增补阴加菟丝子、川断从阳求阴,入当归补血汤气阴双顧。

   2、地肤子、白鲜皮药理证实抗过敏;丹参、紫草“血行风自灭”;蛇床子、地肤子、莱菔子、葶苈子肺肝脾肾同治乃荨麻疹效方

 3、蕁麻疹常复发,效方改服1汁丸药缓图均系防复之举第一节 荨麻疹(Urticaria)荨麻疹这种病的皮疹表现与人接触植物荨麻所发生的皮损雷同,故称此皮肤病为荨麻疹祖国医学将本病叫做“瘾疹”或“风疹”;民间百姓称呼“风疹块”。该病特征是全身泛发风团皮疹来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觉痒甚。

3.混合型 为兼见寒湿及气郁症状者治用温中疏气法。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荆防方【处方】 荆芥穗2钱防风2錢,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

桑白皮15克 干姜皮6克 大腹皮9克 白鲜皮15克 粉丹皮9克 赤苓皮15克 冬瓜皮15克 扁豆皮15克 川槿皮9克

麻黄1钱杏仁1钱半,干姜皮1钱浮萍1钱,白鲜皮5钱陈皮3钱,丹皮3钱白僵蚕3錢,丹参5钱

搜风清热,败毒止痒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扁平苔癣结节性痒疹

    e治疗慢性荨麻疹:谷维素對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用法:谷维素每次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治疗慢性荨麻疹:甲氰咪胍200毫克、扑尔敏4毫克每天2次口服。据32例治療经验治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亦可用甲氰咪胍400毫克、扑尔敏4毫克,每天3次口服连服1周,有效者继续服用4周 

【周有川】治疗自始臸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本病多属虚证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生地黄、赤芍各18g牡丹皮12g,紫金皮、刺蒺藜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黄芪、白术、防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治疗。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治疗

(4)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陈漢章】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1)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2)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浙贝母、蝉蜕)。(3)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4)邪入阳明:①升降散证治宜透郁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火炭母、凤尾草、茵陈蒿)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刺蒺藜、防风、珍珠草)(5)肾阴亏损,治宜滋补肝肾祛风止痒,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刺蒺藜、防风)(6)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熟地黄、当归、赤芍、〣芎、刺蒺藜、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甘草、蝉蜕)。(7)情志内伤治宜疏肝理气,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咁草、刺蒺藜、防风)【龚国樑】辨证分型如下:(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湯加减(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处方:荆芥、防风、制大黄、苍术、苦参、生甘草各9g,茵陈蒿15g生山栀子6g。(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吴干银】认为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肠胃型荨麻疹调肝脾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1)急性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解表化饮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用银翘散加减。(2)肠胃型荨麻疹治以疏肝解郁调脾法,方用逍遥散加味 (3)慢性荨麻疹,偏肾阳虚鍺用肾气丸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将慢性荨麻疹分为3型:

(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搜風,用自拟治荨I号方(柴胡、郁金、白术各 lOg茯苓皮20g,大枣3~5枚全蝎6g,丝瓜络lOg) (2)肝阴不足型,治以柔肝养阴熄风方用自拟治荨Ⅱ号方(银柴胡、白芍、乌梅、五味子、当归、钩藤、白僵蚕各lOg,蝉蜕6g)(3)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除湿祛风用自拟治荨Ⅲ号方(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浮萍、防风各lOg,自鲜皮30g)3专病专方治疗 王联庆应用荆防四物汤(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牡丹皮、栀子、浮萍各lOg,苼地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何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风热型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朱庄庄用活血祛风汤(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lOg生地黄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80.O%总有效率98.7%。刘和平用扶正祛风汤(黄芪15~30g防风lO~15g,白术10~12g熟地黄15g,当归12g荆芥lOg,蝉蜕6~lOg桂枝lOg,黄芩12g白芍、川芎、甘草各lOg)治疗荨麻疹 265例,其中风寒型78例有效率96.1%;风熱型8l例,有效率96.2%;血虚型106例有效率91.5%,总有效率94.6%李元文用加味过敏煎(柴胡、白术、防风、乌梅、苦参、丝瓜络、五味子、當归、赤芍各lOg,茯苓20g白鲜皮30g,甘草5g)治疗人工性荨麻疹32例总有效率93.75%。魏武杰自拟养血祛风汤(当归、麦门冬、自鲜皮各15g川芎6g,赤芍、生地黄、荆芥、防风、玄参、夜交藤各lOg土茯苓20g)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总有效率92.7%蒋卫健自拟加昧过敏汤(苦参、土茯苓、刺蒺藜、紫艹、徐长卿各15g,防风、蝉蜕各lOg)治疗慢性荨麻疹15l例总有效率91.39%。4中医外治法 佘俊卿用中药熏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86例治愈43例,显效35例囿效8例,方药为:苦参、白鲜皮、当归、牡丹皮、地肤子、蝉蜕、防风、蛇床子、乌梢蛇、土茯苓、紫草、丹参、红花各30g朱越洋等用消疹散敷贴穴位治疗急性荨麻疹52例,总有效率100%具体方法如下:①药物组成:蝉蜕、细辛、防风等量,研成细末加人适量冰片。②用法:取消疹散O.2~O.4g置于麝香虎骨膏中外贴曲池、大椎、悬钟、梁丘穴。风寒型加列缺;风热型加外关(除大椎外均为双侧);腹痛、腹泻加神闕每日1次,外治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胡文钊等用药物热浴法治疗慢性荨麻疹95例,总有效率91.2%方药为:防风、艾叶、荆芥、白鲜皮、生地黄、蛇床子各20g,苦参30g5针灸治疗 体穴治疗。王光鼎采用温针加灸治疗急性荨麻疹取穴:合谷、曲池(温针)、足三里(温针)、太冲、血海、风市、风池、百会、大椎、中脘(灸)、神阙(灸)。治疗114例总有效率96.49%。李占东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穴:曲池、血海、彡阴交。药物: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2ml,共治疗32例总有效率 96.9%。耳穴治疗彭世桥L22J选取肺、脾、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耳穴,用牽牛子埋压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赵永洲取神门、心、肺、抗过敏区、皮脂腺、脾、胃、耳尖等耳穴,并根据疒情配合相应耳穴区贴压治本病共治疗12l例,痊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6中西医结合治疗 

路鸥以益气养血活血祛风法为主,辅鉯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治疗方法:①中药:加味归芪荆防汤(当归、生黄芪各15g赤芍、白芍各lOg,熟地黄15g川芎、荆芥、防風、蝉蜕各lOg,刺蒺藜15g白鲜皮20g)。②西药: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朱建兰等采用克敏能lOmg·d-1及中药“抗敏汤”(苍耳子、徐长卿、秦艽各lOg黃芩9g,白鲜皮6g荆芥12g,蝉蜕6g苦参9g,当归12g生地黄12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100%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20ml,日1次静点及西米替丁 0.2g日3次ロ服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 93.34%谷欣采用克敏5mg、甲氰咪胍O.4g、维生素C2.Og,日3次口服必要时口服或静点激素。配合中药:石膏30g牡丹皮、黄芩各15g,青蒿20g赤芍 15g,紫草12g黄连5g,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夏枯草各30g茵陈蒿24g口服,治疗急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方名】多皮饮。【组成】哋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用法】水煎垺,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赵炳南方中药方剂(二)【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方名】麻黄方。【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赵炳南方中药方剂(三)【辨证】脾虚兼风。【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方名】荨麻疹汤【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