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怕见熟人,表情尴尬,一紧张就脸红怎么办,脸红是什么病?

王涛:从表情看人的心理
文/王涛(国学名家)
表情是我们内心的晴雨表,也是当今社交活动中少数能够超越文化和地域的交际手段之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肤色、不一样的语言,却可以用表情传递共同的心愿。然而,表情也具迷惑性,稍不小心,我们就会被表情蒙蔽,作出错误的判断。
表情很多时候就是一张“面具”
人的脸部有43块肌肉,基于人们对“甜”和“苦”的生理反应,形成了“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最基本的表情。心情“愉快”自然面部的肌肉松弛,而心生“悲哀”,自然会伤心落泪,甚至表情比言语更能明显地表达心理的动态。
比如,动物遇到敌人,会龇牙咧嘴,让敌人不敢靠近;当阳光耀眼的时候,则会皱起眉头来挡住点阳光,以便看清对方的一举一动。所以人类发怒时,也会咬牙切齿,横眉瞪眼。人类与动物表情不同的是,动物不会隐藏心思,而人类则不可能把任何情绪都表现在脸上。表情对于人来说,是心情的写照,更是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它常常与说话内容配合,因而使用频率比手势高得多。所以当一个人在说谎时,他的表情也往往跟着在说谎。
表情是我们内心的晴雨表,也是当今社交活动中少数能够超越文化和地域的交际手段之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肤色、不一样的语言,却可以用笑脸传递共同的心愿。然而,表情也具迷惑性,稍不小心,我们就会被表情蒙蔽,作出错误的判断。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看到一只龇牙咧嘴的狗,我们可以确定它是愤怒的、有恶意的;但若是见到一个笑容满面的人,我们却不敢肯定他是不是“笑里藏刀”。这一切都是因为:
1 表情可以人为控制
面部表情的动作大多遗传自我们的祖先,但后天学来的也占不小的比例,比如新生儿就能模仿父母的表情。因此表情是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的,既可以夸张也可以抑制,还可以掩盖和伪装。演员就是通过想象和模仿,真实地体验所扮角色的感情的。
2 文明礼仪需要一张“面具”
今天,表情不再只是一个内心符号,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生意的洽谈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方由于始终面露笑容,给人似乎极为满意的回应,本以为成交必然毫无问题,后来却发现对方以各种理由加以婉拒。由此可知,当时的面露笑容只是一种伪装,这时表情变成了一种交际手段,使人看不清对方的“庐山真面目”。
3 人有自我保护的本能
人类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没有人愿意把内心活动完全暴露出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需要自己的“**”。某些人在某些场合很担心自己的心理动态被察觉,于是极力隐藏内心活动,表情和内心形成鲜明对比,别人无法从表情看透其内心的真实感情。
虽然人们极力戴上“面具”来掩饰自己的内心,但面部的细微表情还是会出卖他们,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学会如何观察人的表情,也就可以读懂潜藏在人心中的秘密。
“无表情”不等于“无感情”
生活中有个别人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露声色,这副没有表情的面孔几乎没有动作。无表情的面孔最令人窒息,它将一切感情隐藏起来,叫人不可捉摸,它往往比露骨的愤怒或厌恶更能深刻地传达出拒绝的信息。其实,对于社交高手而言,这种情况不难破解。
无表情≠无感情
无表情的人很多时候都是在极力压抑情感。因此,从面无表情的脸上可以看到同说谎者的表情类似的内心痕迹。随着面无表情者心情的变化,脸部的肌肉不变化,必然会呈现不自然的表情,例如会眨眼、皱鼻子、脸部抽动等。这些都表现出了内心的不满或自卑感。
同样的无表情,有时还展现出极端的不关心和忽视。比如,当一个女孩对一个男孩产生爱慕之心时,由于羞于对自己爱慕的对象表现得过于露骨,也不想让第三者知道,这就使她进入了左右为难的状态。所以,当你喜欢的对象对自己露出这样毫不关心的表情,而非厌恶或戏谑,就说明他(她)心中在乎你,此时就可以继续向他(她)传递自己的心意。
注意脸部的重要线条
我们应该知道,脸上的某一块区域对辨认某些情绪特别重要。对于悲伤与恐惧而言,眉毛及额头就特别重要;而厌恶与喜悦的情绪则以嘴巴的表情最有意义。只要抓住对方脸部几个重要的线条,特别是眼部和嘴周围的肌肉动作,我们就能理解这人的真实情感。那么,人的脸部究竟有哪些重要线条值得注意呢?
嘴角的线条首当其冲,应注意嘴角是上扬还是下垂,嘴是张开还是紧闭。眉眼处的线条也很重要,应注意眉毛是上扬还是下垂,眼角是上扬还是下垮,眼睛是睁大的还是微眯着的。还要注意额头,眉毛上扬到额间有横纹,眉头紧蹙则眉间有直纹。忽略了这些细节,就无法看到他人稍纵即逝的微妙情感。
抓住无意识情态
我们的表情时常在隐瞒或伪装自己,因此,要探知一个人的真实情感是很困难的。不过,当一个人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以克制自己的情感时,其心理线索仍然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要控制发怒或忍耐不愉快的事,精神会绷得很紧,表情也会随之僵化,甚至出现面部痉挛。这种心理状态和一个吹胀的气球类似,也就是当用手捏住一个地方,别的地方就会鼓起来了。所以当我们在情绪高昂时,精神的紧张度有所增加,这时如果内在的情绪没有外露,肌肉就会变得紧绷,必定会通过某些细节表现出来。如过分地皱眉、不停地眨眼、不正常的面部抽动、鼻尖出现皱纹等,这都是被压抑的情感在无意识地表露。总之,通过这些不均衡的表情,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个人正在隐瞒自己真实的情感。
抓住瞬间的“微表情”
谎言在人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因为谎言能掩饰人的真实想法,从而博得别人的好感。所以普通人10分钟说3次谎就不足为奇了。
掠过脸上的细微表情往往暴露出说话人真实的感情。看破谎言的关键在于对脸部和手部动作的观察,特别要注意眼和嘴周围肌肉的动作。比如说,当人觉得自己撒谎成功的时候,嘴角会微微上翘。这种被称为“微表情”的表情只持续不到0 05秒。只要善于发现,就能经常注意到这种“微表情”,比如说谎时面目表情不对称、频繁眨眼等。
当一个人试图唤起自己的记忆回答问题,他会把目光暂时移开;如果撒谎时,他早有准备,不用唤起记忆,目光则不会移动。过去,我们觉得一直注视我们说话不移开眼光的人是真诚的,说谎的人不敢看着对方。实际恰恰相反,越是心里“有鬼”越倾向于看着对方说话。
还有人“睁着眼说瞎话”,明明清楚对方提出的问题,却说“我怎么知道”,此时多半他(她)的一边眉毛正往上扬。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好脸色”
这里的脸色,也是我们所说的表情的一种。
每人都有一张脸,人与人的脸由于五官的排列或所占的位置比例不一样,再加上脸上的五官可以任由人的心、脑所牵制,所以起变化出来的脸色也就不一样。
有的脸色你是可以不看的,比如售货员的脸色,如今的商品琳琅满目,商店比比皆是,你没给好脸色我可以不买你的东西而离得远远的。可是,有的脸色你却不得不看。比如你的上司的脸,你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公司干活,你是非看不可的。再就是关起门来的一家人,你每天吃喝拉撒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这其中只要有一张脸摆起了面孔,那其他人员的心情就不会好到哪儿去。难怪有些孩子把父母的脸看做晴雨表,是欢喜还是悲哀,是高兴还是懊恼全由他们的脸色儿决定。而一家人之中,无论哪一位成员发“神经”,为一丁点儿小事摆起一副面孔,那这家的餐桌上即使有山珍海味也会什么味都吃不出来。
“好语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三伏寒”,每个人都在寻找最好的说话技巧,却不知和颜悦色的脸部表情最温暖人心。《论语》记载了一段关于孝的对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什么意思呢?子夏问:“怎样做才是孝道?”孔子说:“最难的是在子女的脸色上。如果遇有事,就由年轻人去操劳,而对于老年人,就只关心他们有没有吃饱吃好,难道说这就是孝了吗?”孔子的话不愧为经典,仔细想想,孝道的最难之处不就是每天都能对自己的父母和颜悦色吗?
我们要给人以好脸色,自然也要学会看人家的脸色。父母看孩子脸色,孩子看父母脸色,上学看老师的脸色,就医看医生的脸色,工作看上司脸色,人生在世,就必须看别人的脸色。相应的脸色是一个人喜、怒、哀、乐的写照,脸也是一个人的“面子”所在,考虑到了别人的面子,就会顾及他人的感受,适时给人台阶下。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敢于正视现实的表态,是一种冷静睿智的表现,提醒一个人不要冲动、冒失。
走家串门,你是否受欢迎,对方给你的脸色就是对你的答复:喜欢还是讨厌,欢迎还是拒绝。不看脸色,肯定吃亏。出门办事,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如果没个熟人照应,“门难进,脸难看”是必定的。
曾有一位为自己工作调动而看尽各种脸色的朋友说,如果下刀山下火海能办成事而可以免去看那一张张冷漠无情的脸,他宁愿去尝试一下。
由此看来,人的脸色可不能随心所欲的变,即使自己难以控制,也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因为,你的脸除了蒙在被子里外,其他时间基本上是与别人相对的,是让别人看得到的。也就是说,你的脸色往往会影响到别人的心情,有时甚至会传染给别人,会剥夺别人的欢悦和快乐,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不悦,只有弊而无一利。
生活赋予了我们很多的快乐和幸福,即使经常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让你心烦,你也应该尽量不把难看的脸色展示给别人。多一些豁达和宽容,多一些开心悦怀的笑,自己高兴别人也快乐,于己于人都有利。
秀色可餐,脸色可读,但愿能在你的脸上读出甜蜜和快乐。
看脸色既可知健康,也可知心情
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看脸色是第一步。这是由于人的全身气血的盛衰,常常从脸部显示出来。身体健康的人,脸色红润,表示血气充盈;而身体不适的人脸色苍白,表示血气虚衰。对一般的中国人来讲,健康人的脸色通常是微黄,红润而有光泽;不健康的人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
观脸色知健康,也可知心情。观察一个人脸色的变化,比观察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更容易,相对而言,脸色变化在面部停留时间更长,更不容易隐藏。
脸红是最常见的脸部颜色,害羞、愤怒和高兴等心理,使大脑皮质刺激肾上腺,肾上腺素导致更多局部血液流过脸颊,脸就不由自主地红了。这是泛泛而论的脸红。不同情绪的脸红,还要结合不同的情况具体看待。如果脸红是因为与不熟悉或与比较重要的人交往,出现心跳加快,脸部发红,说明这人很紧张、激动或内向,我们就要给他安慰和鼓励。人在感到尴尬时也会脸红。法国影星苏菲o玛索在2005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不小心走光了,她的脸上也出现了尴尬的红颜。此时的脸红是伴随突如其来的羞涩感产生的自然反应。而紧张时的脸红,常常伴随鼻尖和额头细细的汗珠;害羞的脸红则是双颊似桃花拂面的微红;愤怒的脸红,通常满脸通红,颜色很深,就是所谓的“脸红脖子粗”。
此外,稍有不悦时,脸大多是灰色的;对人不满或者快要暴发愤怒时,脸就成了青色;惊吓过度,脸大多是白色的;如果正在隐瞒不可告人的事情,脸也会变白;在极度气愤的时候,脸部就会红一阵、青一阵,有时转为苍白,这是肾上腺素一阵阵地大量分泌,使血管收缩,交替充血贫血或使血管较长时间地处于贫血状态的缘故。
所以,通过看脸色来洞察对方内心的动机是有章可循的,而且历史上这方面的人才也是非常之多。春秋时期的淳于髡就是这样一个“高手”。
当时,梁惠王雄心勃勃,广招天下高人名士。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因此,梁惠王连连召见他,每一次都屏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前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哪里是这样。要不就是我在他眼里是一个不足与言的人。”
推荐人以此言问淳于髡,他笑笑回答道:“确实如此,我也很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
那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回忆,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叹服淳于髡的识人之能。
就是说,当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否面对面,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各自的情绪,与此同时也注视着对方做出的各种表情。正是这种过程,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而又细腻深刻。
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如下这些“脸语”是比较容易读懂的:蹙眉皱额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绪;双眉上扬、双目睁大,可能是表现惊奇、惊讶的神情;皱鼻,一般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等。
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有被观察的机会,它的特点是:嘴角拉向后方;面颊往上抬;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它的特点是: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另外,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发自内心的感情通常由右脑控制,却具体反映在左脸上;而左脑则专司理智性感情,然后反映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多为真的,右脸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感情,必须强迫自己去观察对方的左脸。
当然,仅从一方面就来评判一个人的性格显然是不对的,要养成正确的判断力,还要避免“假性沟通”。假性沟通是指人们在互相交流时,只考虑到他人的语言用词与身体表情的表面含意,而忽略其深层的真正意义。如一对总是各忙各的夫妻,难得聚到一起,妻子表情诚恳地对丈夫说我们好久没有一起好好吃顿饭了,事实上,她希望同丈夫好好聊聊。如果丈夫仅仅就妻子言辞的表面意义,而只陪她吃一顿饭,必然会造成误会。
在高明的观察者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心理情绪的“海报”,而这也是表现其内心风云的“气象报告”,就看我们能不能在社交中对这些“报告”进行又快又准的解读。
读懂眉毛的“七十二”般变化
观察一个人的心境,不一定要通过和他交谈才能了解,对方眉毛的细微变化,就能传递出许多信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琳o克拉森认为,当眉毛向下靠近眼睛时,表示他对周围的人更热情,更愿意与人接近;而眉毛上挑,则表示这个人需要尊重,需要更多时间适应现在的场合。“如果你遇到的人将眉毛向上挑,此时不要靠他太近,可以先与他握手,让对方主动靠近你,以免让他感觉不舒服”。
据统计,眉毛有大约20种动态,观察对方眉毛的一举一动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把对方的性格猜个**不离十。很多精明人就是善于捕捉以下细节:
皱眉是一个人把眉头皱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当一个人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迷惑不解或者是否定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皱起眉头;如果是受到侵略、心感恐惧时,人也会皱眉,在这种情况下,人不仅会低眉,还会将眼睛下面的面颊往上挤,以提供最大的防护,这时眼睛仍睁着并注意外界动静,便形成了皱眉的动作。眼睛周围的肉上下压挤的形式,是面临外界攻击时最典型的本能反应,当然如果是突然遭遇强光,也会出现这种皱眉的动作。
这个表情分为双眉上扬和单眉上扬。当人的某种冤仇得到伸张时,常会扬眉吐气。一个眉毛高挑的人,正是想逃离庸俗世事的人,通常有自视高深的傲慢表现。双眉上扬,是人在极度欣喜或者极度惊讶的情况才有的眉毛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心情起伏一定比较大。如果你想告诉对方什么事情的话,最好等他的心情平复了以后再去。单眉上扬,是表示不理解、有疑问的一种动态,说明他正在思考问题。
该表情是指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后下降的一种动作,通常还伴随着嘴角迅速往下一撇,而脸上其他部位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这表示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惊奇或者是无可奈何。另外,对方在强调自己观点的时候,也往往会出现这种动作,目的是要让你赞同他的观点。
这个表情是指眉毛闪动,眉毛先上扬,然后在瞬间下降,表示一种友善。当两位情人相见的一刹那,往往会出现这种动作,而且常会伴随着仰头微笑或者拥抱。眉毛闪动如果出现在对话里,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每当要强调一个字时,眉毛就会扬起并瞬间落下,这是在表示:“你最好记住我所说的每一个字。”
5 眉毛抬高
该表情分为眉毛完全抬高和眉毛半抬高。眉毛完全抬高是表示完全不可置信的一种动作,当刚接触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的一刹那,我们就会有这种眉毛表情;眉毛半抬高表示“大吃一惊”,和完全抬高有相似之处,只是程度不太一样。
6 眉毛降低
此表情分为眉毛半降低和眉毛完全放下。眉毛半降低是很不理解的姿态,对对方所做出的举动存在着一定的疑惑。眉毛完全放下是表示非常生气,已达到了“怒不可遏”的程度,如果谁在这个时候还去惹他,那就等于是老虎嘴上拔毛——找死。
眉毛倒竖、眉角不拉,说明对方极端愤怒或异常气恼,说不定是有人背叛了他,或者是被人耍了。反正就是老虎发威了。
8 眉毛上下活动迅速
说明心情愉悦、内心舒畅或对你表示亲切,在对你的观点表示赞同的时候也会以这种动态来表示。
锁眉指的是紧锁眉头,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内心极度忧虑或犹豫不决,这个时候非常需要别人的劝慰。
正好和锁眉相反,此时的心情比较愉悦、坦然,正是适合外出旅游的好机会。
眉毛虽然也只是人面部一个很小的部分,有人的眉毛甚至不是十分的明显,但作用却很大,它的一动一静,都会无形中透露了你的心境,如果要不想让别人看透你的心思,你就得让自己的心态再老成一点,最好能处变不惊,但尽管这样,也不能完全阻止对方发现你的心境。当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小部位的举动,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社交任务。
笑其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对心理学家而言,笑也是一件严肃的事,因为笑能透露人的某种心理。
心理学家们发现:笑是人类与他人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但是很久以来,人们只把笑当成是幽默感的体现,人类笑是为了和别人团结一致或者嘲笑他人,要么就是用笑和别人**。说到底,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早在学会说话之前就学会“笑”了,但是真正了解“笑”,掌握“笑”的内涵的人却不多。
女人比男人更擅长笑
当男人发出低沉的笑声时,频率达到43赫兹,而女人尖锐的笑声能高达2083赫兹,甚至能让玻璃破碎。此外,女人的笑声更加动听,而男人大多数时候只能喘息一样地笑。但是当男人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更能笑。当女人和男人在一起时,她们笑得更多。
当女人和陌生男人交谈时,如果她只发出“哈哈哈”的笑声,那就说明她没什么兴趣。如果女人笑出声的次数越多,那么她对这个男人的兴趣越浓厚。当她的盈盈笑语和那个男人的话语同步产生的时候,她的兴趣就最浓厚。
女人比男人更会利用笑
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更懂得笑的艺术?这是因为女人要比男人更需要主导“找伴”的过程。相比而言,男人不像女人那样挑挑拣拣,所以他们的交流技巧,包括笑的技巧,始终停留在比较粗糙的阶段。
笑不仅仅是个人感觉舒适或者高兴的表现,笑还能让人在面对其他人时唤起某些情绪。女人好像能通过她们笑的方式向男人提出要求,愿意和他们下次再见面。女人这样还能不用说出自己的意图,微妙地表示接受一个男人或者干脆拒绝。
因此,女人的笑不仅是用来征服异性,它还能帮助女人摆脱男人潜在的侵犯计划。比如,单调的“哈哈哈”笑声既能达到了防御性的目的,同时又不让男人丢脸。
不同的笑和地位有关
关系不错的男人在一起时,他们用哼哼的笑声和咳嗽的声音互相逗乐,这样能让他们之间的交谈一直保持积极的方向。或许男人们之间形成这种“笑的联盟”,可以阻止互相间竞争和侵犯性的感觉产生。
在我们生活的各方面,笑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嘲笑的笑声把“受害者”搞得像傻瓜,把自己弄成侵犯者。一个团体内的人如果嘲笑一个人的话,等于把他排除在这个团体之外。尽管职员的上司经常是无趣的人,他们还是用一种低声下气的笑表示附和——这都是为了在上司那里得到一个好印象。而上司们则用一种不同的笑让下属感觉自己的主宰力量。如果他们不采用一种简单的“呵呵”笑的话,却要边说话边放肆地笑,那么就要失去下属对他们的尊敬了。
你以后还敢随便笑吗
1 经常悄悄笑的人
这种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害羞,头脑缜密而冷静,他们总是能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事情,而且很善于隐藏自己,轻易不会将内心真实的想法透露给别人。这种人大多能委以重任,有领导的风范。
2 开怀大笑的人
这种人的性格一般比较豪爽,心胸开阔,眼光不势利,不嫌贫爱富,不欺软怕硬,比较正直。在别人犯了错以后,他们也会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和谅解。当别人取得成就以后,他们很少产生妒忌心理,只会送出自己真心的祝愿。他们比较有幽默感,总是能在不经意间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同时他们还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经常会力所能及地给别人适当的帮助。
3 放声狂笑的人
这种人表面上比较木讷,但笑起来却一发而可收拾,或者经常放声狂笑,笑得甚至是前仰后合。这样的人性格比较直率和真诚,重义气,重感情,开始与这种接触可能会给人冷淡的印象,但一旦与其真正地交往,他们一般是十分看重友情的,并且在一定的时候,能够为朋友作出牺牲。所以,这种人的人缘也比较好,能够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4 笑起来发出“哧”的声音的人
这样的人对自己非常严格。他们的创造性也很强,想象力比较丰富,常常会有一些惊人的举动。而且他们很有幽默感,这是聪明和智慧的一种自然流露。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必能全力以赴,不畏艰辛,奋战到底。
5 小心翼翼地偷着笑的人
在这种人的性格里,内向、传统、保守的成分占了很多,而与此同时,他们在为人处世时又会显得有些腼腆,但是他们却能与朋友患难与共的。缺点是他们对他人的要求往往很高,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常常发脾气,影响自己的心情。所以,在与这样的人接触时,要多加小心;做这样的人的下属更要加倍小心。
6 附和别人笑的人
这种人一般是看到别人笑,自己就会随之笑起来。他们的性格大多是乐观而又开朗的,生活比较积极向上。缺点是容易情绪化,心理波动较大。
7 笑不出声的人
这种人一般只是微笑,很少发出声音,他们的性格大多是内向而感性,性情比较低沉和抑郁,极易被外界所感染,比较情绪化,但是外表温柔、亲切,能够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他们有一些浪漫主义倾向,并且能在合适的时候,不惜代价地制造浪漫的机会。
8 用手遮笑的人
这种人性格大多比较内向,而且很温柔,多有城府,很少向外人透露自己的信息,包括自己的亲人。他们大多疑心比较重,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很少相信人。通常他们心理压力非常大,常常胡思乱想。在工作中他们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扰乱心智。
9 笑声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的人
这种人的性情大多是比较冷淡和漠然,比较现实和实际,自己也不会轻易地付出什么。他们善于观察,思维比较缜密,能观察到他人心里在想些什么,然后投其所好,待机行事。
10 笑中带泪的人
笑一般是不会出现眼泪的,但是一些人由于笑得比较剧烈,就会笑出眼泪。如果一个人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那就说明此人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而且怀有一定的进取心和取胜**。他们在生活上也非常乐观,喜欢把自己的空间装扮得多姿多彩的。他们会在力所能及之内帮助别人,并不求回报。
11 笑起来声音柔和而又平淡的人
这样的人性格多较稳重,遇事比较冷静。他们比较明事理,凡事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他人考虑,人际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善于化解矛盾和纠纷。
12 笑声尖锐刺耳的人
这种人一般精力比较充沛,大多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为人比较忠诚和可靠。他们的感情比较细腻和丰富,生活态度积极乐观。
13 笑从鼻子发出的人
这种人其实是想忍住不笑,结果让笑声从鼻子哼了出来。这种人性格比较腼腆,为人谦虚,待人周到体贴,很受人尊重。他们也很善于交际,朋友很多。做事有原则,遇事沉着、冷静,一般不会鲁莽行事。
14 笑不可止的人
这种人性格比较开朗、活泼,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十分直爽,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充满正义感,乐善好施。所以,这种人朋友比较多,亲朋好友都非常喜欢他们。
15 经常“嘿嘿嘿”冷笑的人
如果一个人经常发出这样的冷笑,那么就说明这人非常阴险、狡猾,当与别人商谈时,如果对方发出这种笑声,则可以断定这次商谈多半不能成功,双方缺乏交流的基础。
16 经常发出不同笑声的人
这样的人,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发出不同的笑声,他们大多是比较现实的,而且思维敏捷、适应能力比较强。
鼻子如何表达“情绪”
一般来说,鼻子所传递的信息远远不如眼睛和嘴丰富,但也能提供给我们若干的身体语言信息:除了皱鼻子之外,还有歪鼻子,这表示不信任;鼻子抖动是紧张的表现;鼻孔张合代表发怒或者恐惧;哼鼻子则含有排斥的意味;嗅鼻子是对任何气味都有的反应。
思考难题或者极度疲劳的时候,人们会用手捏鼻梁;特别无聊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则常用手指挖鼻孔。这些触摸自己鼻子的动作,都可视为自我安慰的信号。
如果有人问我们一个难以答复的问题,但我们为了掩饰内心的混乱,勉强找出一个答案应付时,手会很自然地挪到鼻子上,摸它、捏它、揉它,甚至还特别用力地压挤它,好像内心的冲突会给精巧的鼻子造成压力,而产生一种几乎不为知觉的瘙痒感,以至于我们的手不得不赶快来救援,千方百计地抚慰它,想要使它平静下来。这种情形常见在不会撒谎的人的面部表情上。
考虑难题时会捏一捏鼻梁,这个动作可能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鼻梁下的鼻窦部位由于紧张会产生轻微的痛感,用手指捏一捏鼻梁可以减轻疼痛,或至少是对疼痛的一种反应。
鼻子这一部位的表情,也的确能提供一定的心理表现的线索,我们可以通过任何微小的变化来掌握更多不为人知的身体语言信息。
首先,从鼻子的短时间的表现
1 鼻头冒出汗珠
这就表明对方心里焦躁或紧张。如果对方是重要的交易对手,必然是急于达成协议,意思也就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完成这个交易,因为心情焦急紧张,鼻头才有发汗的现象。
2 鼻子稍微胀大
沟通过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表明对方非常得意或者想要表达不满,或情感有所抑制。作家们常用“张开的鼻孔”来表示好色、**或愤怒情绪。在医学上,人的鼻子胀大,在兴奋或紧张的情况下,由呼吸和心跳加速引起的。
3 其他情况
皱鼻子表示厌恶;歪鼻子表示不信任;抖动鼻子是紧张;鼻孔箕张代表发怒或恐惧;哼鼻子是排斥。鼻子有明显的伸缩动作时,是有异味和香味刺激,甚至整个鼻体都会微微地颤动,接下来就是打喷嚏。这些动作其实都是在反射心理信息。
其次,从鼻子的颜色来分
1 鼻子泛白
这表示对方的心里有所恐惧或顾忌。如果对方不是交易的对手或与自己无利害关系,那这种情况就是踌躇、犹豫的心情所致。另外,在自尊心受损、心中困惑、有点罪恶感、尴尬不安时,也会出现鼻子泛白的情形。
这种情况多与健康状况有关,比如长期饮酒,食用辛辣食物过量、情绪过于激动紧张、内分泌障碍等。除了这些,鼻头发红也有可能暗示心血管疾病或者是肝功能异常,如果鼻子呈现蓝色或棕色,要当心胰腺和脾脏的毛病,如果鼻头发黑又枯燥,则有可能是纵欲过度了。
由此可见,鼻子虽然是人体五官中最缺乏运动的部位,但也是有着自己的语言的。当你观察一个人时,不妨从鼻子的语言入手去看透对方。
绝不能忽略的嘴部动作
进食需要嘴巴咀嚼,交流需要嘴巴说话,正是这些日常动作,让嘴巴和嘴巴周围的肌肉变得异常发达,也让嘴部动作成了看穿对方内心的突破口。观察脸部表情,绝不能忽略嘴巴的表现。一张一合、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抿紧放松这些基本的嘴部动作,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暗示。
嘴部常见的动作很好解读。如果嘴巴张得大大的,暗示这人处于极度震惊或者诧异之中;如果是无意识地微微张开嘴巴,表示这人正专注于某件事情中;微笑是放松的表现;打哈欠是无聊和困倦的表现;咬指甲是紧张、焦虑的反应。
还有一些嘴部动作很迅速、幅度很小,稍不留意,我们就会错过,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这些嘴部动作的心理暗示。
1 嘴唇往前撇
人的下嘴唇往前撇的时候,表明他对接受到的外界信息,持不相信的态度,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肯定的回答。
2 嘴唇往前撅
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表明此人的心理可能正处在某种防御状态。
3 嘴角向后
在与人交谈中,如果对方的嘴角稍稍有些向后,表明他正在集中注意力听人谈话。
4 嘴巴抿成“一”字形
大部分人在需要作重大决定,或事态紧急的情况下会有这样的动作。他们一般都比较坚强,具有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面对困难想到的是战胜它而不是临阵退缩。他们也是倔犟一族,每件事都经过深思熟虑而采取行动,这时候谁也阻挡不了他们。他们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心理,所以获得成功的概率较大。
5 牙齿咬嘴唇
在交谈的时候,通常的情况是上牙齿咬下嘴唇、下牙齿咬上嘴唇或双唇紧闭。这表明他们正在聆听对方的谈话,同时在心中仔细揣摩话中的含意。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分析能力,遇事虽然不能非常迅速地作出判断,但是决定一经作出,往往义无反顾。
6 嘴角上挑的人
机智聪明,性格外向,能言善辩,善于和陌生人主动打招呼,并进行亲切的交谈。他们胸襟开阔,有包容心,不会记恨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有着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最困难的时候常常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7 偶尔用手捂住嘴巴的人
此类人容易害羞,特别是在陌生人或关系一般的人面前更是沉默少语。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保守和内向,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当中极力掩藏自己真实的感受,同时也不喜欢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他们的这个动作有时候类似吐舌头所表达的意思,表示他们对刚才说出的话或做过的事已经意识到了错误。
此外,口齿不清,说话比较迟钝的人,可以分不同的情况来讨论:一种人是不仅在说话方面表现得不够出色,在其他各个方面的表现也都是相当平庸的,这样的人若想获得很大的成就,可谓是不易。还有一种人,他们的语言表达不精彩,而且也不太经常表达自己,但一旦表达,肯定会是不凡的见解,这说明这个人具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比较出众的才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紧张就脸红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