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县旧庙满井游记注释的18岁的女学生她爸爸出车祸了,叫郑佳红现在她爸爸在阜新市中心医院治,发说说了

阜新吧-百度贴吧--阜新吧;阜新人的网络之家--阜新吧是阜新最大的网络交流平台,身为阜新人的我们更应该关心她,爱护她;阜新吧在我们大家的关心爱护下;他会茁壮成长;阜新吧宗旨;关注民情;关注民生;关注民意;
感谢你与本吧的一同成长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排名:
本吧签到人数:1034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阜新吧;阜新人的网络之家
开心每一天
阜新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难道就没有算卦大师 阜新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难道就没有算卦大师
有没有29/30号左右去沈阳的私家车主?付费!!!!!
阜新哪里有实体店卖电子烟啊?求推荐
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的话,胜负归谁,还真没人知道。
1中国,说明你拥有很深的爱国情怀。2美国说明你只看重自己的物质生活,没民族大义。3夏威夷,说明你
以后出门遛两只大边牧是不是很威武,留的是黑白,但很喜欢那只小灰灰,他最小了,每天都要吃小灶。
有时候出门,只是为了秀一下新鞋和新衣服。浮肿的要把鞋撑破了,想涂指甲油我同学给我这么分析自己
小米售后不在乐语通讯二楼了,已经搬到了兴隆b座南门右手边。兴隆外围的一个门店。
这个兴隆要是完了,是不是这个万达广场要起来啊。
求领养一只小猫 好好养 打疫苗绝育 你不用操心
需要招聘一个有心理咨询专业的人
阜新哪里有好一点的中医,不坑人的。求介绍
来人评评理呀,我觉得我说的没毛病
这30来度大爆天你们一个个的腿上箍个大袜子不热麽,跟穿长裤子啥区别,我都提你们热
贴吧和现实一点不远,这两天我朋友圈还有几个阜新群的讨论也有说李大妈这件事的,其实玩贴吧就能看
我想做脑血栓后期康复去哪里?
今天去动物园无意中看到“大象”在耍流氓
这个点饿了。 哎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响应,谢谢啦。 如果谁受了委屈,哪天一顿小烧烤。
想去成都玩,两个人最少得多少钱啊
阜新高铁站能给周边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阜新市区,小学生11岁左右想学射击去哪学?哪位吧友了解请告知,谢谢了
辽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阜新分公司 我本人驾驶小型汽车在日晚由东向西行驶G25长深
从北京6月15号回阜新只剩下无座了 好可怜
明天有没有从沈阳回阜新的,我开车可以带回去
听说阜新附近有很多砖厂,有谁知道具体位置或电话的能告诉我吗?谢谢
3月末有丢黑色拉布拉多的吗,
在线等!阜新县到锦州怎么坐车?有顺风车吗
花花,距离你跟家人走失已经整整过去11天,这段时间不知道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很担心你。担心的
记录只是为了更好的回忆。 近期天津入户政策放开,40岁本科也可以入户(当然得给中介一部分费用,资
银通华府毛胚房,大概价格在多少左右,物业好不好?
检证需要在网上学习,但是总是提示“学习时长小于课件播放最小时长”是啥意思,然后就从头开始了,
26日五月天沈阳演唱会的门票,因个人有事无法去,现原价转让,别问为啥不打折,因为一票难求,早已经
洗牙以后大夫让我用云南白药牙膏,我就一直用云南白药牙膏,,用了有几个月了,这上点火又立马牙龈
蛋总媳妇挺漂亮! 蛋总还是挺有才的!
现在去还是十月去呢?我怕下个月热。我12..年时候花4500,后来没考完,不要了,现在不能接了吧?
同学想买证 学习不好没办法 各位吧友有没有门路 我叫中国好同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吧...
发贴红色标题
签到六倍经验
兑换本吧会员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
助攻总额: 43W
贴吧热议榜
发表后自动分享本贴
使用签名档&热门教育培训品牌
当前位置: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53315|回复: 1
美丽的旧庙我的家
常言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部的旧庙镇,虽然没有名山大川,却有着一个悠久美丽的传说。有朋友要问,怎么叫这样一个名字,太土太不顺耳了,听起来让人有些心寒。也许旧庙有什么庙宇?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大体上还是来源于这里当年确实有座庙。
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年春天,一僧人携徒弟路经此地,只见祥云缭绕,奇花斗艳,山巅苍松挺拔,山脚溪水潺潺,一场春雨过后,一架彩虹横跨南北,犹如佛光普照。师徒二人见状,急忙跪倒礼拜。念念有词: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心里头。人人都想灵山塔,要向灵山塔下修。 师徒俩决定不再西行求佛,留在此地修庙以表诚意。庙宇建成之后,香客络绎不绝。也许是设计的原因,建成后感觉很陈旧,当地蒙古族人发音为 haoqingsumu ,译成汉语就是 旧庙 的意思。据当地蒙古族人士讲,在蒙古族书籍中有记载:旧庙的喇嘛不干活,伙食不好,粥里没肉。奈木科(旧庙北边的一个地名)的喇嘛经念得好,名声在外,伙食好,粥里有肉。但奈木科的庙南有一长坡,出入不方便。别看旧庙的名字有些土,但真实地反映了旧庙当年的史实,而又由于旧庙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最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阜新县仅有的几个村寨之一。
随着对旧庙更深一步的了解,知道了旧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地方。
旧庙镇地处阜蒙县北部,距县城41公里,镇中心位于东经121 37 ,北纬42 23 。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库仑旗接壤,总土地面积326.6平方公里,合4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5.4万亩,森林面积19.5万亩,森林覆盖率39.2%,总人口2.7万人,14个行政村,73个自然屯。沟奈线、古务线公路呈十字型贯穿全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距锦州港150公里,距锦阜高速公路63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202公里。
旧庙村在元朝(年)名为驿安站。驿安站是国家设置的,驿站是承担传递军情、政令、信件的机构,成系统地布设在全国各地。每个驿站住有驿夫,养着许多马匹,随时准备接送文件。上一站有文件传来,值班驿夫马上交接,立刻出发送往下一个驿站。按指令准时送达目的地。驿安站是元代辽阳行经大宁(今内蒙宁城)去大都(今北京市)的唯一通道。又是漠北蒙古(今蒙古国和内蒙东部)经广宁(今北镇)去辽阳、沈州(今沈阳市)的通道。驿安是两条干线的交汇点,当年康熙皇帝出关祭祖曾经由此地,可见当年旧庙的交通发达和地理位置的重要(详见《见元史 地理志》)。在旧庙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河边上有一个自然屯叫 喇嘛荒 ,传说那就是当年皇家的放牧场。
解放战争初期旧庙是最早的解放区。陶铸及夫人曾在这一代战斗过。阜新地区的第一个人民政府 一区 就在这诞生的。当时,阜新地区的军事形势敌强我弱。根据上级部署,1945年12月末,中共阜新地委和阜新县委机关进行战略转移,撤出城市。撤至阜新县北部的旧庙、福兴地、平安地、勿欢池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旧庙成为阜新市、阜新县的后方根据地。
为落实中共阜新县委 要在旧庙地区建立区政府 的指示,经过多方筹备,于日成立旧庙区人民政府。这是阜新地区第一个区人民政府。区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农民组织农会,打土豪,分田地,支援前线。区政府办公地点设在现旧庙镇新邱村古寺庙,旧庙区人民政府的成立,有力推动了整个阜新地区的工作进展。
日在旧庙成立中共阜彰县委,日在旧庙村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6周年群众大会。这种纪念 七一 的群众大会,在阜新市是第一次。会上,当场有四百余名青年报名参军,投入解放战争之中。后来这400多人中有许多成长为新中国的干部。据他卜郎村84岁的老人崔树三讲:他参军那次有80多人同他一起参军。解放战争时期有42位烈士安葬在旧庙的土地上。旧庙是一个为共和国作出过贡献的地方。
自解放战争以来,旧庙镇已经有三千多人应征入伍,他们当中有26人战死在疆场。有年仅19岁的孟可巴图、辛德子,有年仅23岁、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姜根全,他们为新中国的解放及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那些活着的英雄中,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戎马生涯十几载的退伍老兵 陈凤财、何有财、刘俊山 也有1994年12月应征入伍,现仍然在部队服役的,由于刻苦学习、痴迷科技、献身国防,荣立二等功的翟文凯。更有80后远赴非洲利比里亚维和,受到胡总书记接见,获联合国一级和平勋章的维和英雄刘明。
现年83岁的何有财,家住他卜郎村,何老1947年春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入党,从军8年,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还送兵到过朝鲜,荣立过大功一次、小功三次。
家住海力板村的翟树仁,解放锦州的时候被炸掉一条腿,靠假肢生活了六十多年。看着他行走艰难的样子,更让人感觉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已故老兵吕洪卿,战争期间失去一只眼睛,但谁也说不清楚老人的眼睛是怎样失去的。听人说:老人当年是机枪手,一次打恶仗,老人的机枪管都打红了,老人也全然不顾,硬将眼睛烤坏了,不得不摘除,但谁也不知道时间、地点、经过、证明人,老人的眼睛也成了一个战场上的迷。他们是旧庙人的骄傲,旧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旧庙这块土地上的42座烈士墓,只有微乎其微的几座能说出来历,多数都是无名烈士墓,旧庙村南有22座烈士墓,是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每逢清明节都要去祭扫,举行新队员入队和新团员宣誓,步入成人宣誓等活动,但谁也说不清墓主人的来历。还有人说其中有两座是日本反战同盟的国际友人,这也成了历史之谜!
旧庙的昨天,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红色的人民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有着悠久历史的旧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阳极氧化冷水机的重视。2007年春夏之交,旧庙曾遇到严重的干旱,自年初至6月29日,只降雨30mm,严重的干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旱灾的发生,引起了县、市、省乃至中央的高度重视。7月3日,对于旧庙老百姓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那天9时许,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8位部长、3位副部长及时任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张文岳,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等多位领导的陪同下察看了旧庙的灾情。
在一力好侵村,回良玉副总理看了农民受灾的农田及农民补种的现场。
在旧庙村,回良玉副总理走访慰问了老党员耿文学,详细了解了党的各项亲民政策的落实、执行情况。
回副总理对耿文学保持革命晚节、勤俭持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老耿要继续保持光荣传统,争做致富带头人。
回良玉副总理对旧庙的视察给旧庙人带来的是党的关心和厚爱,增强了全镇上下干好工作的决心及信心,虽然那年春夏受灾严重,但当7月初下透雨后,全镇人民紧急行动,抢种晚熟作物,对有苗的地块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有效的促早熟措施,当年农作物还获得比较好的收成。特别是那年绿豆等杂粮由于价格上涨,多数老百姓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春旱使大多数农田都因降雨晚,历年大田的当家种植作物玉米、高粱都因生育期不足而改种生育期短的绿豆、豇豆、葵花、花生、谷子等生育期短的杂粮。还真是歪打正着,由于我国适宜种植杂粮的地域比较窄,产量比较低,经济效益差,但杂粮因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大增,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2007年全镇杂粮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占全镇总耕地的近40%。据初步调查,每亩豆类产量200至400斤,按市场最低价格计算,每亩收入不少于600元。除去每亩投入50元,种一亩杂粮,每亩纯收入550元以上。全镇9万亩,纯收入495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近2000元。祎景村王国民,林间种绿豆40亩,除自留500斤外,10月12日一次卖绿豆7600斤,收入24012元。周平28亩地绿豆产量5900斤,卖了18000元;6亩地豇豆,产量2400斤,收入6480元。海力板村沙质土地多,全村种花生面积近一万亩,平均亩产350斤,每市斤2.6元,全村1870口人,人均花生收入4000多元。
种杂粮一是投入少,每亩地投入50元就很不错了。与大田玉米、高粱比每亩少投入50元以上,杂粮对地块要求不严,一般肥沃程度就可以,不少地块不适宜种玉米、高粱,而种杂粮产量还不低。大多数杂粮都是豆科植物,由于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菌,能固氮,能起到肥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更让农民朋友容易接受的是种植杂粮所需人工少,种植时一次投肥,不用追肥,一亩地如果使用3元钱的除草剂,基本用不了多少人工了。种杂粮地块,第二年还不用灭茬整地了。一亩地还可以少投入15元的灭茬费用。
杂粮的种植,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商品品种,加速了杂粮营销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当年涌现出各类杂粮营销经纪人37位,各类杂粮收购网点85家,从业人员四百三十多人。旧庙的杂粮远销到上海、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大连等地,并建起了一条稳定的营销网络。
杂粮的种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每天全镇最少也得出动150台农用三轮车从事杂粮的贩运。从业人员不少于300人,每人月收入不少于2000元。
杂粮的种植,促进了杂粮加工网点的进一步完善。孙廷前的红小豆加工厂,解决了近百人的就业问题,产品远销日本。建起了年加工30万吨的杂粮加工厂,并注册了 芳山 、 乌兰山 、 孙六 牌绿色食品商标, 芳山 、 乌兰山 、 孙六 牌荞麦米、小米已远销深圳、香港、北京、沈阳、大连。2011年9月,在宁波举办的中国国际粮油及设备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这是辽宁省农产品唯一一项金奖。如今 孙六 杂粮系列产品已经销售到大连、北京、厦门等大城市。厦门早龙食品有限公司同孙六签订了永久供货合同,每月提供 孙六 牌免淘小米100吨。
在孙六的带动下,全镇新增3个花生加工厂。日加工能力30吨以上。各村都争先恐后地上农产品加工项目,旧庙的杂粮加工,从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旧庙是一个蒙古族聚集的地方。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7%左右,有3个完全蒙古族自然屯。在如今的生活中,许多汉族人还保留着许多蒙古族风俗习惯。比如旧庙人还有喜欢摔跤、骑马运动,还有爱吃荞麦面饸饹、荞面猫耳朵汤、馅饼等正统的蒙古族美食的习俗。
在旧庙,蒙汉两个民族十分团结,在四家子村四板自然屯就有一条民族团结的乡村小路,很是感人。这条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民族团结路的山村小路是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边界。
在自然屯中央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是由来已久的辽宁与内蒙内的边界。2米多宽,路南是辽宁,路北是内蒙。当地有一段顺口溜:一匹辕马跨两省,前蹄子踏辽宁,后蹄子踩内蒙,出省串门不用身份证,步行不用半分钟。全自然屯不到百户,辽宁不足60户,内蒙不到40户。全屯不论蒙族、汉族,全用蒙语交流。在村小学举办的蒙古族语文诵读比赛中,这个屯的汉族同学往往能取得好名次。
四板屯,从解放初辽宁人与内蒙古人就共同居住,但人们一直遵循以屯中间的土路为界。土地耕种、房屋建筑从没人越界。在上个世纪中期,入合作社时,路南辽宁人口不超过70口,路北内蒙内的人口不足40口,同自然屯不同的两个省居民都同意共同组建一个生产合作社,并分别报告给了上级,得到的回答是维持原有地界,分别入社。这就样,一个自然屯两个省的事实一直延续到今天。
一位曾在辽宁工作现已退休的王老先生讲得更有趣:第一次到这个自然屯的人,谁也不可能知道我家门口的这条小道就是两个省的边界。其实我们一个自然屯的居民谁的心里都没有两个省的概念,都是一个屯的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比如盖房子、打井、婚丧嫁娶,大家都相互帮助,甚至是互相借个铁锹、镰刀谁不会想你是辽宁的,我是内蒙的。我们虽然是内蒙古的村民,但我们赶集上店都去辽宁的旧庙。旧庙距我们二十多华里,而去我们的乡所在地,少说也得40里,就连我们用的电、电话,也都是辽宁的。我们往乡里打个电话是跨省长途。我们虽然是两个省的居民,如果没有这条土路,外人是分不清楚的。
近几年,路南路北已经有4对8户人家儿女结婚,谁都没把谁看成是两个省的人。但就是办结婚登记、户口迁入手续费劲,都得去县里和旗里办手续。
不同的两个省的居民,就这样以一条土路为界,各自幸福地生活着。据该屯80岁的孟义和老先生讲:我都80岁了,虽然我们是两个省的居民,却从来没有因一条垄、一株苗、一棵树发生过冲突。民族团结,其乐融融。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这样建设中。
德德玛的一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她那婉转动听的曲调,美妙感人的歌词,让人对草原产生无限的遐想及向往,草原真美,草原真可爱。然而,笔者认为:再美的草原,也没有旧庙的山水田林路多姿,更没有旧庙人的与时俱进。
旧庙,49.8万亩的土地,相当于香港面积的1/3,列全省各乡镇之首。2.7万勤劳的人民,在以白晓光为班长的党政一班人的带领下,几工业冷水机品牌年来,经济及社会有了快速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稳定,党委书记功不可没。
常言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旧庙党政有个好班子有一个好班长。
党委书记白晓光,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具有帅者风度,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为旧庙人民描绘出了绚丽的蓝图。
镇长马武林,军人出身,作风硬朗,办事果断,雷厉风行,心甘情愿做旧庙人民的孺子牛。
在旧庙,每当同旧庙镇老百姓唠嗑,提起白晓光、马武林,人们总都会情不自尽地说:那可真是两位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干部啊。
2003年3月,35岁的白晓光被组织任命为旧庙镇党委书记。十多年来,为了旧庙的老百姓,他人瘦了、脸黑了,年纪轻轻的小伙却谢顶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旧庙的山清了、水秀了,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镇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0年前的234万元,到2012年底的2430万元;老百姓人均收入由1600元增加到13000元。旧庙镇党委被省委命名为 五个好 党委。在日前这个镇召开的领导干部述职大会上,白晓光的述职报告引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白晓光一上任,仅用7天跑遍了全镇14个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老百姓缺少致富手段和方法;孙凤等老党员、老干部仍然住着险房;部分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缺乏;个别村班子不团结,党支部没有真正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导核心。同时,他也看到了旧庙镇土地资源丰富,有待大力开发,农业生产内部增产、增收的潜力很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致富的有效途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前景看好 白晓光似乎找到了旧庙经济发展的 命脉 。
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如今的广大农村,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好的党支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是很难让山村变样的。白晓光任职后的第一项大动作就是加强村支部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 三个代表 的学习,整顿了14个村中的6个党支部,说服5个文化底子薄、年龄偏大的党支部书记离职。选任了5名年轻、有致富头脑、工作热情高的村党支部书记,这样,一下子就使多年沉闷的工作局面打开了。
旧庙村新任的党支部书记邓显民刚39岁。他原是这个村里有名的运输个体户,家有2台解放车,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8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在带领乡亲们治山治水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村民经商做买卖,到集市中挣钱。到2011年底,全村经商户已达764户,月营销额5000万元。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0877元,年均增长31%。这个村也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经济增长先进村、 五个好 党支部,邓显民也被省农业厅命名为 小康工程带头人 。
梁南村的李树森,是由一个种粮状元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这个村没有矿产资源和村办企业,唯一的优势是人均8亩地。李树森带领全村走种杂粮、植果树、栽烤烟、发展暖棚生产等农业调整之路。现在该村杂粮种植面积人均5亩,2011年亩收入超过1000元。全村310户农户,户均2亩果树,其中发展好的22户,亩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烤烟生产是我市农村少有的订单农业,是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富民项目。李树森不论烟的价格高低,年年坚持栽7亩地烤烟,亩收入不少于2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烤烟面积已达600亩以上,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145万多元。
后查台村党支部书记刘凤林是位退伍兵,一上任就发扬我军特别能战斗的作风,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带领村民共创美好的蓝图。修筑村级公路11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农民种的农副产品因运输便利成为附近农贸市场上的畅销货。
2005年春,后查台村计划实行退耕还林,恢复生态栽山杏、扁杏310亩,在刘凤林等同志的努力工作下,实现1420亩,一下子就使这个村的林木覆盖率提高6%。
后查台村多年来人们生活比较殷实,但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念,这个村党支部、村委会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决定引进适合本村实际的暖棚生产技术,自日动工,建保护地350亩。并从山东请来技术员,经一个冬天的经营,实现了真正的冬闲变冬忙,塞北山村一年四季绿油油。如今这个村暖棚已达1032亩,暖棚生产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马尔营子村、梁北村、哈四村、祎景村在新的党支部班子努力工作下,近几年分别被阜新市委授予 经济增长先进村 称号。
在农村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工作作风很大程度上决定乡镇的一切。白晓光十分注重班子成员的理论、业务学习。几年来,这个镇党委成员坚持两周一次用业余时间集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多位同志都写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心得,白晓光的8篇文章已被有关新闻单位采用。
多年来,旧庙镇发展思路明确,重点盯在项目上,突出招商引资,积极盘活当地资源。党委政府出重拳大力发展经济,坚持 一牧、二林、三调整、四招商 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全力构建 工业旧庙、绿色旧庙、人文旧庙、小康旧庙、和谐旧庙 ,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常言说得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抓农业,为农业服务,让农民增产,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是富民工程。但只有集体收入增加,才能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白晓光等同志认准了这个理。这是位吐口唾沫能成钉子的主儿,说干就干,一场抓工业强镇的大行动在旧庙悄然展开。
旧庙镇距阜蒙县城41公里,在旧庙镇40公里半径之内,年可产玉米瓤1000万吨。玉米瓤是生产糠醛的唯一原料,糠醛是化工行业很重要的原料。学过化工的白晓光将着眼点放在了玉米瓤上了。如果玉米瓤得到加工,既能为工业提供原料,也能因农副产品出售农民收入增加。1亩地玉米的玉米瓤可卖80元。全镇10万亩玉米,全部卖出可达800万元。为此,白晓光8次去北京,11次跑沈阳,最后同山东临淄化工厂达成协议,在旧庙镇建年生产糠醛2500吨的阜新顺达化工厂,基本建设投资1500万元,流动资金600万元。2005年11月投产,产值1500万元,利税243万元,解决15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劳动力工资,年可增加社会效益90万元。糠醛厂的投产,为二百多辆农用三轮车找到了创收的机会,通过收购运输玉米瓤,每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他们成为了农村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代表。
旧庙镇是阜新市杂粮生产的重要乡镇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要吃得健康,而吃杂粮是吃得健康的有效方法。这就给杂粮生产加工带来了生机。杂粮加工,既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可通过深、精加工,将杂粮推向大市场。白晓光等同志有战略眼光,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组织资金,在旧庙建起了4家年精加工杂粮30万吨的加工厂,并注册了 芳山 、 乌兰山 、 孙六 牌绿色商标。由于原料产地无污染,加工讲究,3个绿标小米、荞麦米、荞面已远销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孙六杂粮加工厂还向日本出口精选红小豆3000吨。如今旧庙有四百多人从事杂粮精深加工,年可增加社会收入1000万元。
旧庙属浅山丘陵地貌,风沙大是这里的一大自然 景观 。旧庙老人常说:一年刮两场风,一场刮六个月。在旧庙不刮风的日子反而是特殊天气。说起风,人们会想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徐徐的春风扑面,也会想到让人行走艰难的大风、扬起满天飞尘的沙尘暴。
风,常常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极大地影响工农业生产。风,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自然现象,而今,风在旧庙已经改变了形象,正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刮钱来!
这不是天方夜谭。
阜新华能风电场二期阜北风电场工程日在旧庙镇祎景村破土动工,设计发电能力为30万千瓦。于2009年6月末并网发电。年纳税千余万。
华能阜北二期工程已经为山村经济及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日经省发改委批准的,投资10亿元,装机9.9万千瓦的辽宁国际大唐风电前、后查台项目区,日正式于后查台村开工。66台风电机组落户旧庙,得到了旧庙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保证项目进展顺利,镇党委、政府派出了以人大主席史廷树,党委成员、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白井远为组长的9人工作小组,全程跟踪服务,解决施工中遇到的一切问题。2010年早春是寒冷的,但工作小组从1月3日起,就顶风冒雪不顾严寒,帮助工程项目部门测量占地,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忘我精神。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涉及3个村、2个国营林场、21个村民组、244户、545块地、511亩的测量任务。连续多日坚持野外作业,9人中6人冻坏了手脚,但没有一个退却。当领导去看望他们时,得到的回答是:能为家乡作贡献,受冷、挨冻也值。
一年多来,这个工作小组解决占地、边界等涉及百姓利益及工程进展的事宜606件次。
建装机9.9万千瓦的风电大项目,涉及到六百多农户。人要过百,各抒己见,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大唐国际风电项目在旧庙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9个常驻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中,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整个风电场修出5米宽的施工作业路58公里。工程正式开展时,7个施工招标单位,六百多施工人员,安置这么多人的住宿就给后查台两委班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但后查台村圆满完成了工程所需。
常言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日是入伏的第7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然而,辽宁大唐国际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现场,工程进入到紧要关头,风车基础浇灌混凝土。那可是一个集技术、人力、时间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要将一个直径20米、深3.1米,已经绑扎焊接了5层,重38.8吨钢筋的大坑在8小时之内,用393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灌完成,工程要求高,时间紧,整个浇灌过程没有一把铁锹,全部机械化。在现场,只能听到机械的隆鸣、看到指挥员的旗语,火热的骄阳下,人人汗流浃背。进行现代化的施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个萝卜一个坑,工程进展井然有序,一气呵成。
据现场技术经理廉立峰介绍:整个施工现场有7个施工招标单位六百多人,44台套大型施工设备进行着紧张的施工作业。作业战线长五十多公里,已经修通作业区的作业路58公里;挖出直径20米、深3.1米的风车基础坑66个,顶骄阳在深坑中绑扎焊接钢筋酷暑难耐,但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取起早贪晚点灯夜战等方式,抢抓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按期顺利完成。
据现场负责人白雪峰介绍:工程的另外两个攻坚项目一个是32公里输电线路的架设。另一个是建升压站,已有阜新鼎鑫、营口建电两个安装公司在紧张地建设安装中。前、后查台风电建设项目区已经被总部评为 辽宁国际大唐项目文明样板工程 。工程建设之顺利,工程质量之好,创下了公司创建以来的新记录。
在风机安装现场,当420吨的大型国产吊车发出有节奏的轰鸣,风车立柱或翅膀在缓缓升起,只有10名工人师傅在工作,那个时候才会感觉到现代科技力量的神奇,那数百吨的庞然大物,要是没有机器,将会是什么情景。在现场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含意。
大唐国际阜新前、后查台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过程是日15时20分开始的,到10月10日17时48分最后一台F9号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历时13天紧张的机组动态调试,实现了66台风电机组全部顺利并网发电。
大唐国际阜新风电场与风机制造厂家共同策划了并网工作程序,实行的是分阶段送电、机组分批调试并网,有效地缓解了最后集中调试的压力。风场人员精心组织,认真筹划,合理安排,在短短的13天时间里完成了66台风电机组的调试并网任务。生产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对设备进行试验、送电过程中,及时解决了设备在试验中发现的问题。
大唐国际阜新前、后查台风电项目经17个月的紧张建设,工程较原计划提前3个月,创下大唐国际辽宁分公司建设速度之最快、工程质量之最好的样板工程。一次并网,全部合格,再一次说明工程质量过硬。
登上旧庙镇后查台西山,向东望去,方圆十几里范围之内几十座银白色的风车,耸立于山间田野之中,巨大的风车在徐徐转动着,在夕阳的照耀下,闪动着道道银光。旧庙的风能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流入祖国电网这条大动脉中。成为电网这条大动脉中的新鲜血液,旧庙的风也为祖国建设在作贡献。
如今,风电已经成为旧庙镇重要经济发展项目,继阜北10万千瓦工程并网,华能沙金5万千瓦工程也已正式交工,而今的大唐国际阜新前、后查台风电项目的66台风电机组按计划又提前交工,为旧庙镇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按计划,今后几年内,旧庙镇有望实现风电工程50万千瓦,年将纳税数千万元。
风在为旧庙人民经济发展作贡献,风在为旧庙人民刮钱来!
旧庙镇有一个有远见的领导班子,为让特有的 大风 早日为人们造福,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多方面考察了解,得到了市气象局崔广局长等人的支持,早在2006年春就投资10万元在梁南、祎景建起两座高达70米的测风铁塔,为科学利用风能积累下了宝贵的数据,为建风力发电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硫化罐导热油电加热器如今在旧庙镇境内有121座风车达18.5万千瓦机组在运行中,每年可纳税2770万元,每座风车年发电利用小时达2132小时,总计年上网电量1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30万吨标准煤,减少向大气层排放二氧化碳90万吨,风电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及经济社会效益。
风电场已经成为旧庙及周围乡镇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旧庙已经是真正的风电之乡了。
旧庙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迈出大步,主要是这个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吃透了上级精神,领会透了上级思想,结合本地实际,深层次开发利用本地资源,政策灵活,服务周道,为引资企业做到保姆式服务,修路、拉电、跑手续,党委都派专人去办,土地可零价位租用。
日,大雨整整下了一天。初夏的雨给大地注入了生机,给农民带来了希望。白晓光坐在办公室内,正在整理劳务输出调查报告,电话铃响了,传来的是个体大户孙廷前在北京同京日集团日方老板在进行谈判,决定在旧庙投资150万元建杂粮精选加工厂,谈判已近尾声,得到消息的白晓光很惊喜,建厂是好事,可以给老百姓造福,但这可不是仨瓜两枣哇!场地、资金、人员、设备等都要搞好落实。这上百万元的项目,孙廷前可别出啥闪失。不行,我得去北京,给他把把关,助助威。雨天开夜车跑长途危险多多,一心为老百姓办事的白晓光全然不顾这些,天亮了到北京,孙廷前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一早,他俩早早地赶到京日集团,不仅与中方代表达成了建厂协议,又考察了该公司的精选车间以及豆沙加工等工序。当晚,他俩高兴地返回了旧庙。
日,糠醛厂要拉电。拉电、埋线杆,必须经过46户农民的责任田。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项目必须上,没有别的拉电路线,挖坑、拉电柱,车、人必须走庄稼地,没人深的庄稼必然要遭到损害,46户农民的利益将受到冲击。
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工厂适当拿一定的补偿,农民朋友做出一定的牺牲,双方协商,工厂同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予补偿。
农民的工作很难做。
白晓光等连续2昼夜、3次召开有关农民会议,46户农民家走访了2遍,心诚则灵,书记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讲清利弊,堡垒一个个被攻破了,仅用48小时,46户农民的工作做通了,招商引资企业的电顺利地拉上了。
愚公移山能感动上帝,经白晓光等人如此努力的工作,旧庙镇乡镇企业已有了一个大飞跃。
如今旧庙镇已经有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4家在生产中,2011年又新上2家,投资3500万元。2100万元的财政收入,91%是企业完成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许多领导干部的口头禅。白晓光从没说过,但他做到了。白晓光到旧庙镇工作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机关办公室用多根柱子支着,已是险房。俗话说: 官不修衙门,客不修店。 干实事的白晓光顾不了那些,什么事能比人命关天的事大呢!
为了让旧庙镇机关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白晓光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建了投资230多万元的、2300多平米的政府办公楼及2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镇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安心了、心情舒畅了,更重要的是旧庙镇整体形象上了一个新台阶。
旧庙镇是阜蒙县北部重要的商贸文化中心,几年来,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加大了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为了全面提升镇区的服务能力,把旧庙镇真正打造成阜蒙县北部的商贸文化中心,做大做活杂粮加工和畜牧市场,几年来这个镇投巨资在完善小城镇的基本建设。
旧庙镇的供排水一直是影响这个镇小城镇发展的大难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党委、政府一班人,在多方咨询专家的前提下,重新规划设计系统,投资189万元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改造。八百多户镇区居民饮排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又投资30万元更新安装了30组新路灯。
养老难是一个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近日,这个镇在得到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为其投资80万元,又自筹资金200万元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2039平方米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敬老院的建成,将面向周边乡镇服务,解决120人养老难的问题。
旧庙是阜蒙县北部重要的农贸市场及商品集散地,小城镇秩序、环境卫生等严重影响着小城镇形象,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 脏乱差 的问题,白晓光牵头,重新组建了 城管队 ,成立街道党支部,印制两千多份宣传单,分发所有商户家中,投资十四万多元购置了垃圾车、建了垃圾箱等必备设施,治理初期,每天早5点白晓光就到市场指挥工作人员工作,用司机刘大路的话说:白书记的精力也太充沛了,每天都能那样早,比白书记小十多岁的他都有些吃不消了,但白书记仍然一天不落。经一个多月的努力,如今的旧庙街道,没有任何一家商户乱堆乱放,没有任何一商贩随意摆摊,没有任何一辆车随意停放。从而带来的是市场繁荣、环境清新,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市场新气象。
影响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旧庙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转变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吸纳资金。一是通过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已经成功吸引沈阳双星房地产开发公司资金550万,日动工,开发商贸楼5000平方米,二是通过联建筹集资金开发商贸楼12万平方米;三是跑省进京,千方百计争得上级资金支持,现已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250万元,用于改建街道基础设施及垃圾处理场的兴建。
在市、县水利部门的支持下,投资500万元,解决了9个村、16个自然屯,1221户、近四千口人饮水难问题。
旧庙镇为从根本上解决水源不足、制约农业生产的问题。2011年秋冬,在素有 旧庙镇粮仓 的哈达营子村西大地2000余亩肥沃土地上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俗称 滴灌 ,投资200万元。
滴灌 就是利用泵站的水压,通过输送管带给每株作物都安一个 滴管 ,一旦天旱,24小时都会有潺潺清水滴于作物根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再也不会出现因水不足制约作物生长情况,将彻底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而实施 滴灌 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水源,旧庙镇由于地理原因,水源比较难找,镇水利工作站的同志在站长付艳伟的带领下,深入现场认真走访,精心测绘,及时拿出设计方案,在2000亩耕地上,打深井28眼,每眼必须保证出水8吨/小时。自11月5日,已经有3个打井队24小时连轴转,到12月底,完成打井28眼的计划。
东北的小雪已过,是真正的冬天,滴水成冰,在这样的日子里打井,真有预想不到的困难,但旧庙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工程有序地进行。
为农田实施 滴灌 技术,真正实现旱涝保收,得到了哈达营子村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按计划在谁家的地里打井,谁都十分支持,没有一个因机车轧地等说点什么。党支部书记刘洪坤整天工作在打井工地,打井队的同志曾开玩笑地说:刘书记比我们队员来得还早、走得还晚,我们应该给他开份工资,他可真不容易。
当哗哗的水流流入久旱农田的时候,将是旧庙农业真正走上富裕的那一天,这一天不远了!
更让人激动的是,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540万元,建造总面积6000平方米的职工福利楼。解决了职工、干部的后顾之忧。
如今,旧庙镇区已经有楼房面积9.5万平方米,仅2011年新增楼房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小城镇功能基本完善,旧庙镇已经成为塞北的一颗明珠。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工作的出发点都要放在这个基点上。旧庙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14位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到14个村,同贫困户结对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将党的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上。
白晓光同后查台村82岁的老党员孙凤结对子。孙老家首要的问题是住房破旧,建新房是当务之急,白晓光帮助出主意,组织资金建房。他不但出资给跑水泥、买砖,房子上盖那天,还率全体班子成员集体帮工。
他卜朗村卢明家不慎失火,白晓光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了解损失实情后,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500元,说先救急要紧。
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的姜洁家庭经济困难,面临辍学的危险。白晓光除在机关干部会上带头捐款外,还找同学、朋友帮忙,结果姜洁如愿按时上学,几年来,经他手救助的大学生达二百二十多人。
我在旧庙工作已经32个年头,见证了旧庙的发展变化。刚来旧庙的感觉:旧庙真的不美,矮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年两场风,一场风刮6个月。一年难得几天晴,风刮飞沙迷眼睛。同我的家乡没什么两样。当时农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业,沿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广种薄收,结果是 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吃一顿,剩不多。 而今,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收入成倍翻。种植业发生了质的变化。温室暖棚让四季如春,返季蔬菜应有尽有。全镇已经建暖棚3120亩,东北山村实现了一年多收,这是当年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
当年,人们穿衣是遵循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的穿过了小的接着穿。 而现在,人们大多都是买成衣、选名牌,而且是 新半年,旧半年,过了当年不再穿。 特别是一些女青年, 唱戏的靴子脚下踩,时髦的服装扔得快。皮裤衩子不奇怪,貂皮大衣脖子露在外,不时尚的马上就淘汰。
想当年人们住的是低矮的土房。下雨时常常是 外边大下,屋里小下,外边不下,屋里还滴哒。 社会在进步,上世纪70年代建砖石房,靠的是农村的土瓦匠;80年代建砖房,前后都有双层窗;90年代建楼房,没有资质别逞强(在农村建楼房也需要有资质的工程队)。这阵又时兴住别墅,冬暖夏凉又宽畅。随着小城镇的开发,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水、电、路、交通、通讯与大都市基本相似。
每当夜幕降临,路灯将镇区主要街道照映得如同白昼,在路灯下,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扭起秧歌。随之而来的是耍钱闹鬼的少了,人们的身体好了,精神更愉快!
旧庙的小城镇开发速度真快。楼房总面积近十万平方米,小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山村楼房已经基本同城市一个样。小城镇开发,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旧庙的农副产品飞往祖国各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招商引资让山区大变样。糠醛厂让废物玉米瓤成了宝,风力发电让山区成了画,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省级公路穿镇而过,铁路也在修建中,村村通了大客车。摩托车、三轮车、四轮家家必备。
生活四件事:吃穿住行。而今,旧庙的老百姓,在党的富民政策激励下,在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心情况下,又有新突破,家用轿车已经走进了普通百姓家。连续几年风调雨顺、天公作美,人均占有近十亩耕地的旧庙镇,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大力进行农业结构内部调整,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啥来钱种啥,绿豆、谷子等杂粮成为了种植业的主体,物以稀为贵,农民从中却得到了实惠。有钱了,谁都想更享福,买家用轿车是最便捷地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据调查,到日,旧庙镇7458户居民,拥有1554辆家用轿车,有家用轿车的占居民的20.8%。
旧庙村经商办实业的多,家用轿车也多,且档次也高,有奥迪A6、丰田吉普,也有便宜的国产夏利、松花江,全村978户,有各类轿车404辆。车好、车多,出行方便,也方便业务往来。开高档车的孙廷前等人起早去北京,当天回来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了。开松花江的多位商贩,起早去市里进货,9点就回来,一点也不影响集日的集市贩卖。
海力板村的安良辉、哈达营子的王奎勇等人,靠贩运花生起家;旧庙村的刘东林靠贩运松树塔发家;耿久亮靠贩运玉米瓤致富。一大批生意人既搞活了市场,又将旧庙的农副产品推向了全国的大市场,农产品也都卖上了好价钱,他们也都腰缠万贯,坐上了豪华的家用轿车。
靠种地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的哈四村陈海红,种一百多亩地,连年的风调雨顺,加之信科学、舍得投入,玉米亩产都在1500斤以上,亩纯收入1000多元,有钱了,买辆轿车玩。
哈达营子村郎家窝铺屯只有44户人家,14家有家用轿车。这是一个人均近十五亩地的小村庄。除了3户从事花生贩运外,绝大多数都是靠天吃饭、靠体力赚钱。村民牟学红家老少三辈5口人,老两口外出打工,从事建筑业,既是木匠还懂瓦匠,小两口耕种六十多亩地,三分之二的耕地种花生、谷子等杂粮,年收入十几万元。买车就是为了享受,在这个屯是一种时尚。
梁南村村主任廉会清告诉笔者:今年农业丰收,越丰收人们越有干劲,家家都比着干,他们村已经有310人外出打工(包括在本镇工矿企业),平均一家有一人。多数人去了大连、天津、沈阳等地,在家的也都去铁矿等地找活干,仅在铁矿开车的就有31人,杨富等人月收入都在5000元上下。今年秋天这个村又有二十多人参加了驾校的学习,这几天有6家新买了轿车。其实,在外地打工有车也用不上,就是在那放着,看着心里也敞亮。
农民兄弟买车潮让商家看到了商机,近日,旧庙街已经有4家商户改行,从事起轿车销售业务,经营起高中低档各类轿车。县保险公司也将业务员派到了旧庙,购车人不用进城就可以办理所有的保险手续,极大地方便了购车户。
更重要的是,党和国家为了节能,减少环境污染,鼓励购买小排量轿车,每台给3000元以上的补助,农民朋友的购车积极性更高了!
买车,享受,从一个侧面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的农村已经初见成效,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开着轿车去种田,已经不是西洋景了。
旧庙是阜蒙县小杂粮及畜产品的重点产区,为促使旧庙的小杂粮及畜产品真正走向全国的大市场,党委、政府一班人千方百计想办法,扩建了年加工能力50万公斤的杂粮加工厂3座,扩建改建花生加工厂6家,畜牧业市场正在筹建中。旧庙人的理念是:建全国一流农产品市场,集全国各地农产品为旧庙人加工,旧庙人将一流的加工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旧庙镇党委、政府视开发商为上帝,成立了小城镇开发领导小组,不论是哪儿来的开发商,都会主动为其服务,不论是办手续,还是落实项目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用沈阳双星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人员讲:旧庙的投资环境真是一流的。
某开发商开发场地涉及两户民房,由于两家院墙交错,成为插花地,在那个寸土寸金的场地内,为从根本上解决两家的分歧,工作人员甚至以厘米为单位丈量,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两家都受感动。
工作于旧庙镇已经32年了,见证了旧庙镇的发展变化。而我的住房经历与旧庙小城镇的变化完全一致,我为我所在的小镇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自豪,
我经历过找房住、住简易房、建砖石房,特别是近10年,借国家的好政策,我住楼房,女儿住楼房,儿子买楼,我的住房经历说起来还真能让人回味。大约每五年就有一次大变化,但可始终遵循一条标准:就是越来越好,尤其最近十年的变化在30年前做梦也不敢想。
我们刚结婚的时候,每个月的工资两人还不到一百元。老家又离得远,单位没有家属房,自己想建房口袋空空,没有一点积蓄,如同白日做梦。为了生计,寄住于岳父家西屋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土房内。
过了5年,我在一个邻居废弃的旧房框子的基础上,花了几百元钱,建了40平方米的简易房。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不过住这房可得加小心,在炕上站起来,不注意要碰头。
又过了6年,经我们夫妻二人的艰苦奋斗,在院子内扣暖棚,育树苗,生活有了好转,工资也涨了,我们拆了简易房,盖了三间90平米的砖石房。房子的前面是水刷石,其他三面是拨拉灰、水泥砸地的院子,当时,在我们那个近百户的自然屯是最好的了,双职工家医疗专用冷水机庭吗!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18年,取出了多年的积蓄,借了几万元住房贷款,买了一套近百平方米的住宅楼,过上了和城里人没有啥两样的生活。又是过5年,帮扶女儿也住上了宽畅明亮、110平米的住宅楼,2010年还为儿子在省城沈阳买下了80平米的新居,真的令人开心。其实,我的住房经历只是旧庙镇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
人的需求无止境,我就是这样,住上楼房,过上了幸福生活,但还不安于现状。我天生好动,在即将退出工作岗位之前,我又为自己描绘出退居 二线 后的生活蓝图,自那一天起,我将周游祖国各地。孩子们都十分支持我的计划,55岁的时候,参加了驾驶员培训,拿到驾驶证,让多位朋友惊喜。此前有朋友曾讲:这么大年龄了,还费那力气干什么?但我知道,学习驾驶,为丰富我的生活将增添一项技能,自己驾车,随时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采风,而不会存在出行难问题,今天,我已经成为了有车族,进一步感觉到了生活的幸福。
2011年的秋天,对于旧庙镇的教育来说,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是一个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秋天。
新学年开始,旧庙镇21所村小学全部撤并,从而结束了村村办小学的历史,全镇两千余名中小学生、六百多名幼儿,全部集中到旧庙学校一个大院里学习,旧庙学校从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从幼儿园到九年一贯制的完全学校!
旧庙学校是阜蒙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曾是阜蒙县第八中学,始建于1958年。曾获得过辽宁省农村示范性初级中学、市级模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平安文明学校、初职教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质量,始终居阜蒙县前列。建校至今五十多年来,大成德馨,钟灵毓秀,豪杰辈出,群英荟萃。旧庙学校毕业生任守卿、高德庆已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曾任阜蒙县人民医院院长的史振富;辽宁省气象厅巡视员、阜新市市委书记顾问、阜新市气象局长崔广,分别获得了全国 五 一 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吕春杉考入清华,史庆夫就读北大。考大学,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不计其数。
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学校。建校五十多年来,年年传捷报,年年有创新。2011年中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九年级毕业生共232人,参加初中升高中考试的115人,公费升入高中79人,升入师范、中专学校68人,共有147人被各级各类学校录取。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1%。李佳奇中考781.8分,列全县第26名。
这是一个勇于创新的学校。学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当作头等大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秀教师群体正在形成。全校共有高级教师42名、中级教师102名,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1.85%。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的守则是:每一名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喜欢读书人,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沉得下去搞教学研究,有较高的学科素养。教师中学习提高风气很浓。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呈现良好的态势。在省市县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都取得佳绩。李敬党的《母羊繁殖期的管理》一课被评为省级优质课;贾敏、朱桂秋在阜新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被评为教学优胜者,二人所讲的课被评为市级优质课;李光吉、谷丽新、李琪莉、莫丽颖、白凤英获县级优质课;李敏、王晶在辽宁省 十一五 教育规划课题中期总结会上提交的论文《如何上好一堂英语课》,被评为二等奖。
这是一个日趋成熟的学校。社会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为强劲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幽雅的学习环境,2011年镇政府投巨资,新建3355平方米有30个教室的小学部教学楼,全镇小学实行集中上课;投资230万元兴建了2637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投资240万元兴建了能容纳600名幼儿的中心幼儿园并为其配套了食堂、厕所、锅炉房等,全年教育总投资132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00万元。中、高年级学生于11月初实现寄宿,所有学生在2012年9月全部寄宿。
为保证按期交付使用,党委书记白晓光、镇长马武林及主管教育的副镇长葛鹏、主管城镇建设的副镇长李云龙,每天都起早贪晚到工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督促施工方加快进度,施工方有时24小时连轴转,为按期交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校。德育教育列于各项工作之首。旧庙学校校务委员会在校长吕发、书记王吉的带领下,牢固树立创建和谐校园的理念。
每年的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校团委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建设的有效载体。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共享平等、宽容、理解、激励和关爱。六年三班学生丛思全,从一年级开始一直担任班长、大队长,工作积极主动,对人热情、有礼貌。是班主任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是同学的好朋友,他乐于助人,充满爱心,时时以小学生的道德规范标准要求自己。同学赵明君的父亲去世,由此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放弃学习,顶撞老师,丛设法帮助其打开心结,并且带领班级干部为他买学习用品,帮助其寻找生活的快乐。在生活上他坚持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到了自强自立,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待邻里,他讲文明礼貌,做好事,经常帮助他家后院两位八十多岁的包家老两口买东西,打扫卫生,冬天早晨起来帮助生炉子、抱柴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两位老人称之为 大孙子 。2011年被评为阜新市 优秀学生干部 。学校组织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校园风气的大转变。
旧庙学校不但注重培养孩子丰富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健康的体魄,普及多项文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队在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中学部获全县中学组总分第5名;吕佳媛同学获女子1500米、3000米两项冠军;女子接力队获中学组4 400米冠军。在全镇 庆七一大型红歌演唱会 上,刘淑辉等4人的女声小合唱及李军老师的独唱分别受到很高的赞誉。
诺贝尔曾说过: 坚韧不拔的勇气是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旧庙学校的教师在争当一流教师上下功夫。学生在为争做高素质的一流学生而努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为了写好这篇作品,我曾数次深入村屯,到田间地头,找农民朋友拉家常,找到了很多感人的素材。
这是一个风调雨顺年,红红的高粱映红了半边天,玉米棒子又粗又长,金黄色的子粒晶莹剔透,山村到处都是美景。而在新邱村,村党支部书记周玉民一再提醒我:还是写写我们村的崔来吧,那可是一位开着轿车的养羊人,在他的带动下,我们村这几年养羊业有了大发展,养羊已经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之一。开着轿车的养羊人?很有新闻点。在周玉民的带领下,我一刻也没停,去了崔来家。
在新邱村沙力脑屯的最东头,两排蓝色彩钢建筑吸引了我。周玉民讲:这电升温油加热器就是崔来的家及羊舍。这占地得多少?我问。周告诉我:两排羊舍建筑面积八百多平米,总占地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好大的院子,好大的羊舍。我工作在农村32年,个人建这样大规模、有气势的羊舍还真是 大姑娘坐花轿 头一回 ,让我产生了立即见识一下崔来是个什么人的想法。
走进崔来家,四间北京平房前停放着两辆运输大货车。羊舍门口两条大狗看见我们两个陌生人,叫个不停。犬声中,从羊舍里走出两位中年人,吆喝住了狗,热情地同周玉民打招呼,并问周:这位是谁。周玉民介绍说:搞宣传的老史,来看一下崔来及他养羊的情况。中年人说:你们来得不巧,崔来出去了,说是一会回来。还是上屋抽支烟吧!中年人在同我们说话的时候眼睛还盯着羊舍,我们知道肯定有活,也没进屋,同其一起去了羊舍。
在等崔来的空儿,我们将崔来的羊舍前后左右好好看了一下。
羊舍内八百多只育肥羊,只只膘肥体壮,羊舍后边2010年秋建的五百多立方米的青贮窖,青贮还散发着浓浓的酒香味。再看看仓库里饲料、饲草摆放得井井有条,给人感觉这可是个真正的过日子人家。
随着一声喇叭响,一辆轿车进了院,一位175以上身材,健壮、标准的东北小伙子走下车来。周玉民说:这就是崔来。别看年龄不大,从事养羊可是老把式了,已经有了8年规模养羊的经历。这几年是真正发了羊财。
一身名牌的崔来已经没了往日养羊人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土的样子,当同我握手时,腕子上露出金表,好一派现代养羊人的风采。
当周玉民告诉崔来我们来的目的时,小伙子好像还有点腼腆。不过小伙子说出的养羊经,让人振奋。
他养羊8年多了,已经连续5年饲养量都在2000只以上。他是采用草原放牧及短期快速育肥相结合的办法,不过他的育肥方式应该说是更科学。
他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上承包了两万多亩草场,每当水草丰盛的时节,他将七百多只基础母羊运到草原放牧。同时在草原设立收购点,遇到合适的、可以育肥的羊只及时收购,同他家断奶的公羔羊一起,及时运回家育肥。根据市场行情,育肥时间可长可短,长的羔羊3个月,成羊也许10天半个月,最多的也不超过60天。看市场行情,一旦价格看好,立即出售。
他家的育肥羊是按配方供给的全价饲料,主要成份是号称草食家畜 罐头 的玉米秸秆制成的 青贮 。2010年他家制作了500立方米的青贮,仅人工、机械费用就投资7000多元。他还从黑龙江运回来大豆果皮,从草原运回优质牧草,从通辽运回酒糟,加上本地的玉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羊饿了就吃,吃饱了就反刍、睡觉。他养的羊一旦进了他家的圈门,就再也出不去了,是真正的舍饲。再出圈门就是出售了,根本没有放牧等过程,也不会因运动量大,影响长膘等现象的发生。
崔来养羊十分注意选择品种。每年入冬,他都要选择绒山羊育肥,绒山羊不但抗寒能力比本地羊强,出肉率、饲料利用率基本一样的情况下,重要的是绒山羊皮有绒,一张羊皮要比本地羊皮多卖100元左右,每到冬季,他都要育肥1000只以上。
养羊还解决了7人的就业,草原牧场和育肥棚两处雇用了5名饲养员,还有2名货车司机,每月支出工人工资9000元。有很显著的社会效益。
养羊也成全了他的事业。2011年初到11月29日,已经出栏1850只,平均每只收入在150元以上。养羊让他真正成为了富裕户。有了钱,买了自家车,收购、销售、管理更方便了,养羊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已经将收购点安在羊更便宜的边境城市满洲里市,家里还在扩建饲养场,建新青贮窖。在镇畜牧部门的帮扶下,正在筹建旧庙镇养羊专业合作社,组织更多的农民兄弟从事养羊生产,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村已经新增养羊户11个,养羊已经成为了新邱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轿车养羊的小伙 崔来,了不起!
如今在旧庙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养畜专业大户,全镇现有各类养畜专业大户535户,所饲养数量占全镇家畜总量的85%,畜牧业占人均收入的41%。
旧庙镇是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南侵的风口浪尖,为还辽宁一个绿水青山,几年来,这个镇强力推进以坡耕地造林为主的林果业生产,连续两年造林突破了一万亩。林业站从年初就深入各村屯开展造林护林的宣传,连续多年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党委书记白晓光是省政府表彰的绿化造林先进个人。
农机站重点推广以 保护性耕作 为重点的新技术,保护性耕作面积已经达到2.5万亩。
为保证财政税收按时完成,镇长马武林等同志组织相关人员多次跑省城,去大唐、华能沈阳办事处,及时收缴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等税金。同时,镇政府派12名机关同志深入非煤矿山,加大对税收工作的管理,杜绝以往税收跑、冒、漏现象的发生,督促税收上缴。并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在地税局阜新镇分局同志们的支持下,对城镇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等零散税收加大小型风冷冷水机组收缴力度,做到了应征必征,足额均衡入库。
经济充裕了,生活幸福的旧庙人民更注重文化艺术上的熏陶,在近50万亩土地上,时常响起锣鼓声、悠扬的歌声及掌声、喝彩声。
全镇14个村有16支秧歌队。农闲时节,晚饭后,各村都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劳作一天的人民群众,踩着欢快的鼓点,扭秧歌。用运动流出的汗水,冲去一天的疲劳,人人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
在祖国母亲60岁生日的时刻,为了让全镇人民群众过一个勤俭、欢乐、祥和的国庆日,早在8月初镇党委、政府就下发了《关于迎国庆系列活动的通知及方案》,得到了全镇人民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
自9月初全镇14个村中的7个村、4个镇直单位组织起了11个红歌演唱合唱队,通过在各村、各单位及集市广场演出的形式,在全镇形成了一个千人唱百首红歌、万人欣赏的火爆场面。
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场所、是国庆活动的重点单位。9月1日刚开学,学校党支部就制订了《 迎国庆颂祖国 文艺演出方案》。到9月27日,全镇一所中学、11所小学,排练出曲艺、舞蹈、器乐、歌曲、诗歌朗诵等多种类型歌颂祖国的文艺节目43个。通过集中汇演及分散演出,两千多师生参与活动,八千多人次观看。
旧庙镇每个月都有这样那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农民篮球赛,每年的新年都要举办文艺汇演,春节都要举办秧歌汇演,基本做到了月月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旧庙镇开展的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既隆重欢快,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全镇党员干部及人民大众在参与的同时,又受到了教育。
为提高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党的基础知识水平及对党的认识,党委书记白晓光利用周日结合旧庙的实际,为全体机关同志上党课,每次参加人数都在200人以上。
七一 前夕,党政班子成员分别率包村同志分赴各村为所有村党员上党课,对年老体弱的老党员送党课上门,750多名党员几乎都受到了教育。
6月25日,这个镇隆重举行 纪念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表彰大会暨 庆七一唱响旧庙 大型广场文艺演唱会 。展示了旧庙人的多才多艺及爱党之情、敬党之意 当演出结束时,台上台下两千多人同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的中国 的时候,台下近两千面党旗、国旗竞相挥动,全场是一片红旗的海洋。
何有财等10名几十年来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优异成绩的老党员及10名年轻党员、10名党务工作者、5个先进党支部分别受到表彰。
县民族艺术团部分演员在全国著名马头琴表演艺术家、团长包玉明的率领下,友情客串演出了部分节目。
旧庙镇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为逐步解决民生问题,从整体上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投入4万多元完善学校安全设施,积极创建 平安校园 。几年来,全镇没有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动力,使旧庙镇各项工作都有了一个大飞跃。机关同志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老百姓不论什么时候来政府办事,都有人笑脸热情接待。旧庙人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更加突出的工作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工作着。
美丽的旧庙我的家!
作者:无风无浪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常言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位於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北部的舊廟鎮,雖然沒有名山大川,卻有著一個悠久美麗的傳說。有朋友要問,怎麼叫這樣一個名字,太土太不順耳瞭,聽起來讓人有些心寒。也許舊廟有什麼廟宇?對這個問題說法不一,但大體上還是來源於這裡當年確實有座廟。
相傳,很久以前的一年春天,一僧人攜徒弟路經此地,隻見祥雲繚繞,奇花鬥艷,山巔蒼松挺拔,山腳溪水潺潺,一場春雨過後,一架彩虹橫跨南北,猶如佛光普照。師徒二人見狀,急忙跪倒禮拜。念念有詞: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心裡頭。人人都想靈山塔,要向靈山塔下修。 師徒倆決定不再西行求佛,留在此地修廟以表誠意。廟宇建成之後,香客絡繹不絕。也許是設計的原因,建成後感覺很陳舊,當地蒙古族人發音為 haoqingsumu ,譯成漢語就是 舊廟 的意思。據當地蒙古族人士講,在蒙古族書籍中有記載:舊廟的喇嘛不幹活,夥食不好,粥裡沒肉。奈木科(舊廟北邊的一個地名)的喇嘛經念得好,名聲在外,夥食好,粥裡有肉。但奈木科的廟南有一長坡,出入不方便。別看舊廟的名字有些土,但真實地反映瞭舊廟當年的史實,而又由於舊廟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是最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上阜新縣僅有的幾個村寨之一。
隨著對舊廟更深一步的瞭解,知道瞭舊廟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十分豐厚的地方。
舊廟鎮地處阜蒙縣北部,距縣城41公裡,鎮中心位於東經121 37 ,北緯42 23 。北與內蒙古自治區庫侖旗接壤,總土地面積326.6平方公裡,合49.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5.4萬畝,森林面積19.5萬畝,森林覆蓋率39.2%,總人口2.7萬人,14個行政村,73個自然屯。溝奈線、古務線公路呈十字型貫穿全鎮,交通通訊十分便利。距錦州港150公裡,距錦阜高速公路63公裡,距沈陽桃仙機場202公裡。
舊廟村在元朝(年)名為驛安站。驛安站是國傢設置的,驛站是承擔傳遞軍情、政令、信件的機構,成系統地佈設在全國各地。每個驛站住有驛夫,養著許多馬匹,隨時準備接送文件。上一站有文件傳來,值班驛夫馬上交接,立刻出發送往下一個驛站。按指令準時送達目的地。驛安站是元代遼陽行經大寧(今內蒙寧城)去大都(今北京市)的唯一通道。又是漠北蒙古(今蒙古國和內蒙東部)經廣寧(今北鎮)去遼陽、沈州(今沈陽市)的通道。驛安是兩條幹線的交匯點,當年康熙皇帝出關祭祖曾經由此地,可見當年舊廟的交通發達和地理位置的重要(詳見《見元史 地理志》)。在舊廟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界河邊上有一個自然屯叫 喇嘛荒 ,傳說那就是當年皇傢的放牧場。
解放戰爭初期舊廟是最早的解放區。陶鑄及夫人曾在這一代戰鬥過。阜新地區的第一個人民政府 一區 就在這誕生的。當時,阜新地區的軍事形勢敵強我弱。根據上級部署,1945年12月末,中共阜新地委和阜新縣委機關進行戰略轉移,撤出城市。撤至阜新縣北部的舊廟、福興地、平安地、勿歡池一帶,開辟革命根據地。舊廟成為阜新市、阜新縣的後方根據地。
為落實中共阜新縣委 要在舊廟地區建立區政府 的指示,經過多方籌備,於日成立舊廟區人民政府。這是阜新地區第一個區人民政府。區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幫助農民組織農會,打土豪,分田地,支援前線。區政府辦公地點設在現舊廟鎮新邱村古寺廟,舊廟區人民政府的成立,有力推動瞭整個阜新地區的工作進展。
日在舊廟成立中共阜彰縣委,日在舊廟村召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6周年群眾大會。這種紀念 七一 的群眾大會,在阜新市是第一次。會上,當場有四百餘名青年報名參軍,投入解放戰爭之中。後來這400多人中有許多成長為新中國的幹部。據他卜郎村84歲的老人崔樹三講:他參軍那次有80多人同他一起參軍。解放戰爭時期有42位烈士安葬在舊廟的土地上。舊廟是一個為共和國作出過貢獻的地方。
自解放戰爭以來,舊廟鎮已經有三千多人應征入伍,他們當中有26人戰死在疆場。有年僅19歲的孟可巴圖、辛德子,有年僅23歲、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薑根全,他們為新中國的解放及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康,獻出瞭寶貴的生命。而那些活著的英雄中,有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戎馬生涯十幾載的退伍老兵 陳鳳財、何有財、劉俊山 也有1994年12月應征入伍,現仍然在部隊服役的,由於刻苦學習、癡迷科技、獻身國防,榮立二等功的翟文凱。更有80後遠赴非洲利比裡亞維和,受到胡總書記接見,獲聯合國一級和平勛章的維和英雄劉明。
現年83歲的何有財,傢住他卜郎村,何老1947年春季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入黨,從軍8年,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還送兵到過朝鮮,榮立過大功一次、小功三次。
傢住海力板村的翟樹仁,解放錦州的時候被炸掉一條腿,靠假肢生活瞭六十多年。看著他行走艱難的樣子,更讓人感覺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已故老兵呂洪卿,戰爭期間失去一隻眼睛,但誰也說不清楚老人的眼睛是怎樣失去的。聽人說:老人當年是機槍手,一次打惡仗,老人的機槍管都打紅瞭,老人也全然不顧,硬將眼睛烤壞瞭,不得不摘除,但誰也不知道時間、地點、經過、證明人,老人的眼睛也成瞭一個戰場上的迷。他們是舊廟人的驕傲,舊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地方。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舊廟這塊土地上的42座烈士墓,隻有微乎其微的幾座能說出來歷,多數都是無名烈士墓,舊廟村南有22座烈士墓,是中、小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每逢清明節都要去祭掃,舉行新隊員入隊和新團員宣誓,步入成人宣誓等活動,但誰也說不清墓主人的來歷。還有人說其中有兩座是日本反戰同盟的國際友人,這也成瞭歷史之謎!
舊廟的昨天,告訴瞭我們一個事實: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先人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紅色的人民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有著悠久歷史的舊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受到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重視。2007年春夏之交,舊廟曾遇到嚴重的幹旱,自年初至6月29日,隻降雨30mm,嚴重的幹旱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瞭嚴重的影響,旱災的發生,引起瞭縣、市、省乃至中央的高度重視。7月3日,對於舊廟老百姓來說是一個永遠難忘的日子。那天9時許,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8位部長、3位副部長及時任省委書記李克強、省長張文嶽,市委書記、市長,縣委書記、縣長等多位領導的陪同下察看瞭舊廟的災情。
在一力好侵村,回良玉副總理看瞭農民受災的農田及農民補種的現場。
在舊廟村,回良玉副總理走訪慰問瞭老黨員耿文學,詳細瞭解瞭黨的各項親民政策的落實、執行情況。
回副總理對耿文學保持革命晚節、勤儉持傢給予瞭充分肯定,並鼓勵老耿要繼續保持光榮傳統,爭做致富帶頭人。
回良玉副總理對舊廟的視察給舊廟人帶來的是黨的關心和厚愛,增強瞭全鎮上下幹好工作的決心及信心,雖然那年春夏受災嚴重,但當7月初下透雨後,全鎮人民緊急行動,搶種晚熟作物,對有苗的地塊加強田間管理,采取有效的促早熟措施,當年農作物還獲得比較好的收成。特別是那年綠豆等雜糧由於價格上漲,多數老百姓都獲得瞭較好的收成。
春旱使大多數農田都因降雨晚,歷年大田的當傢種植作物玉米、高粱都因生育期不足而改種生育期短的綠豆、豇豆、葵花、花生、谷子等生育期短的雜糧。還真是歪打正著,由於我國適宜種植雜糧的地域比較窄,產量比較低,經濟效益差,但雜糧因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量增加,價格上漲,農民收入大增,老百姓的錢袋子鼓瞭起來。
2007年全鎮雜糧種植面積達到9萬畝,占全鎮總耕地的近40%。據初步調查,每畝豆類產量200至400斤,按市場最低價格計算,每畝收入不少於600元。除去每畝投入50元,種一畝雜糧,每畝純收入550元以上。全鎮9萬畝,純收入4950萬元以上。人均收入近2000元。禕景村王國民,林間種綠豆40畝,除自留500斤外,10月12日一次賣綠豆7600斤,收入24012元。周平28畝地綠豆產量5900斤,賣瞭18000元;6畝地豇豆,產量2400斤,收入6480元。海力板村沙質土地多,全村種花生面積近一萬畝,平均畝產350斤,每市斤2.6元,全村1870口人,人均花生收入4000多元。
種雜糧一是投入少,每畝地投入50元就很不錯瞭。與大田玉米、高粱比每畝少投入50元以上,雜糧對地塊要求不嚴,一般肥沃程度就可以,不少地塊不適宜種玉米、高粱,而種雜糧產量還不低。大多數雜糧都是豆科植物,由於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菌,能固氮,能起到肥田、增加土壤有機質的作用。更讓農民朋友容易接受的是種植雜糧所需人工少,種植時一次投肥,不用追肥,一畝地如果使用3元錢的除草劑,基本用不瞭多少人工瞭。種雜糧地塊,第二年還不用滅茬整地瞭。一畝地還可以少投入15元的滅茬費用。
雜糧的種植,為市場提供瞭新的商品品種,加速瞭雜糧營銷經紀人隊伍的建設。當年湧現出各類雜糧營銷經紀人37位,各類雜糧收購網點85傢,從業人員四百三十多人。舊廟的雜糧遠銷到上海、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大連等地,並建起瞭一條穩定的營銷網絡。
雜糧的種植,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瞭很大的空間。每天全鎮最少也得出動150臺農用三輪車從事雜糧的販運。從業人員不少於300人,每人月收入不少於2000元。
雜糧的種植,促進瞭雜糧加工網點的進一步完善。孫廷前的紅小豆加工廠,解決瞭近百人的就業問題,產品遠銷日本。建起瞭年加工30萬噸的雜糧加工廠,並註冊瞭 芳山 、 塵世中的覺悟烏蘭山 、 孫六 牌綠色食品商標, 芳山 、 烏蘭山 、 孫六 牌蕎麥米、小米已遠銷深圳、香港、北京、沈陽、大連。2011年9月,在寧波舉辦的中國國際糧油及設備博覽會上榮獲金獎,這是遼寧省農產品唯一一項金獎。如今 孫六 雜糧系列產品已經銷售到大連、北京、廈門等大城市。廈門早龍食品有限公司同孫六簽訂瞭永久供貨合同,每月提供 孫六 牌免淘小米100噸。
在孫六的帶動下,全鎮新增3個花生加工廠。日加工能力30噸以上。各村都爭先恐後地上農產品加工項目,舊廟的雜糧加工,從此步入瞭發展的快車道。
舊廟是一個蒙古族聚集的地方。蒙古族占總人口的17%左右,有3個完全蒙古族自然屯。在如今的生活中,許多漢族人還保留著許多蒙古族風俗習慣。比如舊廟人還有喜歡摔跤、騎馬運動,還有愛吃蕎麥面餄餎、蕎面貓耳朵湯、餡餅等正統的蒙古族美食的習俗。
在舊廟,蒙漢兩個民族十分團結,在四傢子村四板自然屯就有一條民族團結的鄉村小路,窗的隨想(一)很是感人。這條被當地老百姓稱為民族團結路的山村小路是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邊界。
在自然屯中央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土路,是由來已久的遼寧與內蒙內的邊界。2米多寬,路南是遼寧,路北是內蒙。當地有一段順口溜:一匹轅馬跨兩省,前蹄子踏遼寧,後蹄子踩內蒙,出省串門不用身份證,步行不用半分鐘。全自然屯不到百戶,遼寧不足60戶,內蒙不到40戶。全屯不論蒙族、漢族,全用蒙語交流。在村小學舉辦的蒙古族語文誦讀比賽中,這個屯的漢族同學往往能取得好名次。
四板屯,從解放初遼寧人與內蒙古人就共同居住,但人們一直遵循以屯中間的土路為界。土地耕種、房屋建築從沒人越界。在上個世紀中期,入合作社時,路南遼寧人口不超過70口,路北內蒙內的人口不足40口,同自然屯不同的兩個省居民都同意共同組建一個生產合作社,並分別報告給瞭上級,得到的回答是維持原有地界,分別入社。這就樣,一個自然屯兩個省的事實一直延續到今天。
一位曾在遼寧工作現已退休的王老先生講得更有趣:第一次到這個自然屯的人,誰也不可能知道我傢門口的這條小道就是兩個省的邊界。其實我們一個自然屯的居民誰的心裡都沒有兩個省的概念,都是一個屯的人。誰傢有個大事小情,比如蓋房子、打井、婚喪嫁娶,大傢都相互幫助,甚至是互相借個鐵鍬、鐮刀誰不會想你是遼寧的,我是內蒙的。我們雖然是內蒙古的村民,但我們趕集上店都去遼寧的舊廟。舊廟距我們二十多華裡,而去我們的鄉所在地,少說也得40裡,就連我們用的電、電話,也都是遼寧的。我們往鄉裡打個電話是跨省長途。我們雖然是兩個省的居民,如果沒有這條土路,外人是分不清楚的。
近幾年,路南路北已經有4對8戶人傢兒女結婚,誰都沒把誰看成是兩個省的人。但就是辦結婚登記、戶口遷入手續費勁,都得去縣裡和旗裡辦手續。
不同的兩個省的居民,就這樣以一條土路為界,各自幸福地生活著。據該屯80歲的孟義和老先生講:我都80歲瞭,雖然我們是兩個省的居民,卻從來沒有因一條壟、一株苗、一棵樹發生過沖突。民族團結,其樂融融。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這樣建設中。
德德瑪的一曲 美麗的草原我的傢 唱遍瞭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她那婉轉動聽的曲調,美妙感人的歌詞,讓人對草原產生無限的遐想及向往,草原真美,草原真可愛。然而,筆者認為:再美的草原,也沒有舊廟的山水田林路多姿,更沒有舊廟人的與時俱進。
舊廟,49.8萬畝的土地,相當於香港面積的1/3,列全省各鄉鎮之首。2.7萬勤勞的人民,在以白曉光為班長的黨政一班人的帶領下,幾年來,經濟及社會有瞭快速的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穩定,黨委書記功不可沒。
常言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舊廟黨政有個好班子有一個好班長。
黨委書記白曉光,年輕有為,運籌帷幄,具有帥者風度,思想解放,視野開闊,與時俱進,為舊廟人民描繪出瞭絢麗的藍圖。
鎮長馬武林,軍人出身,作風硬朗,辦事果斷,雷厲風行,心甘情願做舊廟人民的孺子牛。
在舊廟,每當同舊廟鎮老百姓嘮嗑,提起白曉光、馬武林,人們總都會情不自盡地說:那可真是兩位為老百姓幹實事的好幹部啊。
2003年3月,35歲的白曉光被組織任命為舊廟鎮黨委書記。十多年來,為瞭舊廟的老百姓,他人瘦瞭、臉黑瞭,年紀輕輕的小夥卻謝頂瞭。然而,隨之而來的是舊廟的山清瞭、水秀瞭,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瞭。鎮政府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10年前的234萬元,到2012年底的2430萬元;老百姓人均收入由1600元增加到13000元。舊廟鎮黨委被省委命名為 五個好 黨委。在日前這個鎮召開的領導幹部述職大會上,白曉光的述職報告引起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白曉光一上任,僅用7天跑遍瞭全鎮14個村,進行瞭深入細致的社會調查:農民人均收入水平還很低,老百姓缺少致富手段和方法;孫鳳等老黨員、老幹部仍然住著險房;部分村小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備缺乏;個別村班子不團結,黨支部沒有真正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領導核心。同時,他也看到瞭舊廟鎮土地資源豐富,有待大力開發,農業生產內部增產、增收的潛力很大;農村勞動力轉移是一項致富的有效途徑,農產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前景看好 白曉光似乎找到瞭舊廟經濟發展的 命脈 。
常言道:村看村,戶看戶,村民看黨員,黨員看幹部。在如今的廣大農村,無數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好的黨支部帶領農民脫貧致富是很難讓山村變樣的。白曉光任職後的第一項大動作就是加強村支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通過 三個代表 的學習,整頓瞭14個村中的6個黨支部,說服5個文化底子薄、年齡偏大的黨支部書記離職。選任瞭5名年輕、有致富頭腦、工作熱情高的村黨支部書記,這樣,一下子就使多年沉悶的工作局面打開瞭。
舊廟村新任的黨支部書記鄧顯民剛39歲。他原是這個村裡有名的運輸個體戶,傢有2臺解放車,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8人。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在帶領鄉親們治山治水的同時,鼓勵和支持村民經商做買賣,到集市中掙錢。到2011年底,全村經商戶已達764戶,月營銷額5000萬元。村人均收入達到瞭10877元,年均增長31%。這個村也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經濟增長先進村、 五個好 黨支部,鄧顯民也被省農業廳命名為 小康工程帶頭人 。
梁南村的李樹森,是由一個種糧狀元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的。這個村沒有礦產資源和村辦企業,唯一的優勢是人均8畝地。李樹森帶領全村走種雜糧、植果樹、栽烤煙、發展暖棚生產等農業調整之路。現在該村雜糧種植面積人均5畝,2011年畝收入超過1000元。全村310戶農戶,戶均2畝果樹,其中發展好的22戶,畝純收入超過瞭4000元。烤煙生產是我市農村少有的訂單農業,是個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富民項目。李樹森不論煙的價格高低,年年堅持栽7畝地烤煙,畝收入不少於2000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烤煙面積已達600畝以上,僅此一項年收入就達145萬多元。
後查臺村黨支部書記劉鳳林是位退伍兵,一上任就發揚我軍特別能戰鬥的作風,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帶領村民共創美好的藍圖。修築村級公路11公裡,極大地方便瞭村民的出行,農民種的農副產品因運輸便利成為附近農貿市場上的暢銷貨。
2005年春,後查臺村計劃實行退耕還林,恢復生態栽山杏、扁杏310畝,在劉鳳林等同志的努力工作下,實現1420畝,一下子就使這個村的林木覆蓋率提高6%。
後查臺村多年來人們生活比較殷實,但距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通過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理念,這個村黨支部、村委會為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決定引進適合本村實際的暖棚生產技術,自日動工,建保護地350畝。並從山東請來技術員,經一個冬天的經營,實現瞭真正的冬閑變冬忙,塞北山村一年四季綠油油。如今這個村暖棚已達1032畝,暖棚生產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馬爾營子村、梁北村、哈四村、禕景村在新的黨支部班子努力工作下,近幾年分別被阜新市委授予 經濟增長先進村 稱號。
在農村鄉鎮,黨委班子成員的理論素質、工作作風很大程度上決定鄉鎮的一切。白曉光十分註重班子成員的理論、業務學習。幾年來,這個鎮黨委成員堅持兩周一次用業餘時間集中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學習多位同志都寫出瞭很有價值的學習心得,白曉光的8篇文章已被有關新聞單位采用。
多年來,舊廟鎮發展思路明確,重點盯在項目上,突出招商引資,積極盤活當地資源。黨委政府出重拳大力發展經濟,堅持 一牧、二林、三調整、四招商 的發展戰略不動搖,全力構建 工業舊廟、綠色舊廟、人文舊廟、小康舊廟、和諧舊廟 ,經濟社會始終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常言說得好: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抓農業,為農業服務,讓農民增產,富瞭農民的錢袋子,是富民工程。但隻有集體收入增加,才能服務於社會,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白曉光等同志認準瞭這個理。這是位吐口唾沫能成釘子的主兒,說幹就幹,一場抓工業強鎮的大行動在舊廟悄然展開。
舊廟鎮距阜蒙縣城41公裡,在舊廟鎮40公裡半徑之內,年可產玉米瓤1000萬噸。玉米瓤是生產糠醛的唯一原料,糠醛是化工行業很重要的原料。學過化工的白曉光將著眼點放在瞭玉米瓤上瞭。如果玉米瓤得到加工,既能為工業提供原料,也能因農副產品出售農民收入增加。1畝地玉米的玉米瓤可賣80元。全鎮10萬畝玉米,全部賣出可達800萬元。為此,白曉光8次去北京,11次跑沈陽,最後同山東臨淄化工廠達成協議,在舊廟鎮建年生產糠醛2500噸的阜新順達化工廠,基本建設投資1500萬元,流動資金600萬元。2005年11月投產,產值1500萬元,利稅243萬元,解決150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僅勞動力工資,年可增加社會效益90萬元。糠醛廠的投產,為二百多輛農用三輪車找到瞭創收的機會,通過收購運輸玉米瓤,每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他們成為瞭農村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代表。
舊廟鎮是阜新市雜糧生產的重要鄉鎮之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要吃得健康,而吃雜糧是吃得健康的有效方法。這就給雜糧生產加工帶來瞭生機。雜糧加工,既可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又可通過深、精加工,將雜糧推向大市場。白曉光等同志有戰略眼光,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千方百計組織資金,在舊廟建起瞭4傢年精加工雜糧30萬噸的加工廠,並註冊瞭 芳山 、 烏蘭山 、 孫六 牌綠色商標。由於原料產地無污染,加工講究,3個綠標小米、蕎麥米、蕎面已遠銷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孫六雜糧加工廠還向日本出口精選紅小豆3000噸。如今舊廟有四百多人從事雜糧精深加工,年可增加社會收入1000萬元。
舊廟屬淺山丘陵地貌,風沙大是這裡的一大自然 景觀 。舊廟老人常說:一年刮兩場風,一場刮六個月。在舊廟不刮風的日子反而是特殊天氣。說起風,人們會想到 大風起兮雲飛揚 。徐徐的春風撲面,也會想到讓人行走艱難的大風、揚起滿天飛塵的沙塵暴。
風,常常破壞建築物,吹倒或拔起樹木、電桿,撕毀塑料溫室大棚和農田地膜等。此外,大風刮倒電桿造成停水停電,極大地影響工農業生產。風,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自然現象,而今,風在舊廟已經改變瞭形象,正在源源不斷地為人們刮錢來!
這不是天方夜譚。
阜新華能風電場二期阜北風電場工程日在舊廟鎮禕景村破土動工,設計發電能力為30萬千瓦。於2009年6月末並網發電。年納稅千餘萬。
華能阜北二期工程已經為山村經濟及社會發展註入瞭新的生機。日經省發改委批準的,投資10億元,裝機9.9萬千瓦的遼寧國際大唐風電前、後查臺項目區,日正式於後查臺村開工。66臺風電機組落戶舊廟,得到瞭舊廟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保證項目進展順利,鎮黨委、政府派出瞭以人大主席史廷樹,黨委成員、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白井遠為組長的9人工作小組,全程跟蹤服務,解決施工中遇到的一切問題。2010年早春是寒冷的,但工作小組從1月3日起,就頂風冒雪不顧嚴寒,幫助工程項目部門測量占地,工作中表現出很強的忘我精神。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瞭涉及3個村、2個國營林場、21個村民組、244戶、545塊地、511畝的測量任務。連續在時光裡漫步多日堅持野外作業,9人中6人凍壞瞭手腳,但沒有一個退卻。當領導去看望他們時,得到的回答是:能為傢鄉作貢獻,受冷、挨凍也值。
一年多來,這個工作小組解決占地、邊界等涉及百姓利益及工程進展的事宜606件次。
建裝機9.9萬千瓦的風電大項目,涉及到六百多農戶。人要過百,各抒己見,工作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大唐國際風電項目在舊廟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9個常駐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中,工程進展得十分順利,整個風電場修出5米寬的施工作業路58公裡。工程正式開展時,7個施工招標單位,六百多施工人員,安置這麼多人的住宿就給後查臺兩委班子出瞭一個很大的難題。但後查臺村圓滿完成瞭工程所需。
常言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日是入伏的第7天,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然而,遼寧大唐國際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設現場,工程進入到緊要關頭,風車基礎澆灌混凝土。那可是一個集技術、人力、時間於一體的系統工程,科技含量高。要將一個直徑20米、深3.1米,已經綁紮焊接瞭5層,重38.8噸鋼筋的大坑在8小時之內,用393立方米的混凝土澆灌完成,工程要求高,時間緊,整個澆灌過程沒有一把鐵鍬,全部機械化。在現場,隻能聽到機械的隆鳴、看到指揮員的旗語,火熱的驕陽下,人人汗流浹背。進行現代化的施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一個蘿卜一個坑,工程進展井然有序,一氣呵成。
據現場技術經理廉立峰介紹:整個施工現場有7個施工招標單位六百多人,44臺套大型施工設備進行著緊張的施工作業。作業戰線長五十多公裡,已經修通作業區的作業路58公裡;挖出直徑20米、深3.1米的風車基礎坑66個,頂驕陽在深坑中綁紮焊接鋼筋酷暑難耐,但工人們克服瞭重重困難,采取起早貪晚點燈夜戰等方式,搶抓工程進度,保證瞭工程按期順利完成。
據現場負責人白雪峰介紹:工程的另外兩個攻堅項目這個夏天,我愛瘋瞭一個是32公裡輸電線路的架設。另一個是建升壓站,已有阜新鼎鑫、營口建電兩個安裝公司在緊張地建設安裝中。前、後查臺風電建設項目區已經被總部評為 遼寧國際大唐項目文明樣板工程 。工程建設之順利,工程質量之好,創下瞭公司創建以來的新記錄。
在風機安裝現場,當420噸的大型國產吊車發出有節奏的轟鳴,風車立柱或翅膀在緩緩升起,隻有10名工人師傅在工作,那個時候才會感覺到現代科技力量的神奇,那數百噸的龐然大物,要是沒有機器,將會是什麼情景。在現場真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井游记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