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用老用别人的医保卡看病病怎么办

【孩子看病刷父母医保卡】- 融360
孩子看病刷父母医保卡
&&&&&&信用卡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信用卡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信用卡知识的学习是日常用卡过程中必要的东西,享受信用卡带来的优惠的,避免在使用过中出现逾期影响信用的情况。
孩子看病刷父母医保卡-攻略
村卫生所可刷医保卡提高医疗条件 缓解偏远山村居民“看病难”
2月2:近30公里的山路,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程,一来一回,半天就过去了。过去在白交祠村,连拿个降压药都是件麻烦事。不过事情在两年前有了改观:村里的卫生所开始可以刷医保卡,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刷卡拿药,方......
2月2:近30公里的山路,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程,一来一回,半天就过去了。过去在白交祠村,连拿个降压药都是件麻烦事。不过事情在两年前有了改观:村里的卫生所开始可以刷医保卡,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刷卡拿药,方便实惠。到去年12月,同安区实现了全部111个村(含村改居)卫生所都可刷医保卡。村卫生所与医保系统联网是同安区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同安区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农村卫生所的硬件和软件均得到有力提升,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条件大大提高,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居民,特别是偏远山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就医方便全区村卫生所可刷卡药品零差率销售同安区111个村卫生所均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村卫生所药品由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采购和配送,村卫生所医药费结算实行网络化服务。村卫生所与医保系统联网,使得药品的质量和价格可以得到监管,村民能够真正得到实惠。85岁的白交祠村民高秀凤患有高血压多年,一直需要吃降压药。药不能停,儿孙却在外,老人只能自己搭车到镇卫生院拿药,年纪大了,一坐车就晕,每次拿药都一路吐,很吃力。老人身体吃不消,只好叫孙子帮忙。高秀凤介绍,她孙子在外上班,回来得少,有时为了拿药,要专门从岛内跑回来,很麻烦。高秀凤的遭遇,在同安偏远山村不算少见。为方便村民就医,2013年10月,同安区首批12家村卫生所纳入医保服务体系,实行刷医保卡看病,参保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每年500元医保刷卡免费治疗的实惠。2014年1月,军营村、白交祠村等高山卫生所也开始实行刷卡看病。村卫生所可以刷卡看病后,高秀凤可高兴了,走几步路就能拿药,方便多了。一个多月前,随着尾林村、四林村等8个村卫生所正式与医保系统联网,同安区所有的村卫生所全部可以刷医保卡了。村卫生所可以刷卡,既方便了村民,也有效引导村民就诊看病流向村和社区。2015年,同安区村卫生所共为村民诊疗刷医保卡服务12.05万人次、医药费医保支付结算共315.76万元。作为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同安区111个村卫生所均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村卫生所药品由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采购和配送,村卫生所医药费结算实行网络化服务。村卫生所与医保系统联网,使得药品的质量和价格可以得到监管,村民能够真正得到实惠。
扩散深圳人微信又出新功能啦!看病用手机支付将可刷医保卡~
住在深圳的小伙伴们, 是不是经常觉得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出门钱包都不用带,一部手机就能走天下! &&这不,继微信挂号省去......
住在深圳的小伙伴们, 是不是经常觉得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出门钱包都不用带,一部手机就能走天下! &&这不,继微信挂号省去排队烦恼后, 深圳人微信又出&逆天&新功能!
用微信挂号、看病缴费可以直接刷医保卡! 并且,这一利好率先在咱大深圳落地! 其他城市的小伙伴们,不要太羡慕哦~ 看病用手机支付将可刷医保卡
深圳人微信新功能~ ▼ 日前,腾讯公司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微信将全面打通深圳医保体系! 深圳医保体系与微信智慧医疗全面打通后,深圳的小伙伴只要在微信里绑定社保卡(医保卡),在医保定点医院,通过微信支付即可轻松完成医保缴费。不用楼上楼下跑,不再有排队、等待的困扰,用微信轻松搞定哦~
越来越多的深圳患者开始习惯于微信看病,因为预约、挂号、诊中支付、医保缴费,全部都装进微信里了!需要在线下做的只剩三步:取号、就诊、取药 。 以深圳市儿童医院为例,家长不仅可以通过微信能预约挂号和诊中支付。更厉害的是,医院在处方单印上了二维码,家长只要用微信扫描处方单,就可以直接跳转到支付页面,完成交费,最快只需3秒!省下半小时有没有!
还不知道怎么挂号? 打开你的微信&&钱包&&城市服务,就能直接在线预约挂号,还能缴费报销!超级方便!
用支付宝也将可以在线刷医保
2015年12月,支付宝与深圳市人社局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利用支付宝的实名体系、风控及支付能力,共同建设医保在线支付平台,提升用户就医体验。这也是国内第一个落地的医保在线支付平台。 据支付宝平台介绍,最快月内,深圳的小伙伴去医院看病,完全不用排队,用手机就能轻松刷医保卡缴费啦! ①点击支付宝首页上的&城市服务&进入&智慧医院&,关注相关医院的服务窗; ②在服务窗内绑定社保卡,付钱的时候选择医保缴费,系统会自动识别医保部分和自费部分,一键完成支付。如图所示&
目前已经与支付宝达成合作意向的医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 深圳市眼科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南山区人民医院 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 南山区西丽医院
当然除了就医,微信城市服务功能,还可以轻松搞定查天气、查路况、查社保、查公积金、办签注,找工作、预约挂号、买地铁票等30多项办事业务! 在深圳可以说是 一手机在手,干啥都不愁! 相信以后在深圳生活, 一定只会越来越方便~~ 赶紧将好消息也分享给身边小伙伴们吧!
文章内容部分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请将#换成@)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谁来解决“漂老人”异地就医报销难-中国青年报
06版:法治社会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谁来解决“漂老人”异地就医报销难
本报记者 李林 实习生 杨梦晨
中国青年报
&&&&爸妈又要走了。王沐心里难受,泪水在眼睛里打转,但还是强忍着,帮两位老人收拾行李。
&&&&因为看病不能在当地报销,老两口经常是在女儿身边住不了多久,就得再回老家。王沐已经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送爸妈走。
&&&&“儿女在哪,父母在哪,父母在哪,家就在哪。但老人跟着孩子漂,一旦生病,就很麻烦。”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萍也提出了这个担忧。
&&&&这位来自西部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说,现在人口流动频繁,一些孩子选择留在外地工作,父母也就跟着过来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漂老人”这样的特殊群体。
&&&&“但很多老人得了大病,承担不起医疗费,就需要回老家去报销,这已经成为社情民意里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张萍说。
&&&&不踏实的晚年
&&&&吴大爷就是这样一位“漂老人”。
&&&&今年82岁的他,在新疆乌鲁木齐生活了大半辈子。2009年时,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儿子添置了新房,便把老人接了过来。
&&&&儿子在身边,冬天也不像乌鲁木齐那么冷,这让吴大爷很快就喜欢上了在北京的生活。但和原来不同的是,因为医保还在原单位,吴大爷每年看病报销,比过去多了一道程序——跑邮局。
&&&&“原来在乌鲁木齐看病配药,能报销的钱就直接扣掉了。但现在,需要自己先垫上,再把发票寄回去报销。”吴大爷说。
&&&&因为有冠心病,几乎每个月,吴大爷都要去医院开一次药。来北京后,他就有了门新“功课”:每次开药后,要把收费票据一一理好,攒够一年寄给单位。
&&&&为了不寄丢,他还特地选了寄挂号信。这么多年下来,吴大爷也慢慢养成了习惯。
&&&&不过,比起吴大爷,王沐的父母就麻烦多了。
&&&&2007年毕业后,王沐没有回重庆老家,而是选择留在江苏南通工作。之后的几年,王沐成了家,便彻底在南通定居下来。
&&&&但8年来,远在重庆的父母一直牵扯着她的心。王沐多次向父母提出,想让他们来南通定居,但每次两位老人都是匆匆赶来,住不了多久,又匆匆回去。
&&&&拦在王沐父母面前的,就是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
&&&&王沐的爸爸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打3次胰岛素,需要定期去医院配药。遇上突发并发症,还得住院治疗。王沐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两位老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只有2000多块,看病是最大的一笔开销。
&&&&“现在医保报销比例差不多能达到70%,如果不能报销,我们就更承担不起这笔费用了。”王沐说。
&&&&所以,刚到南通工作,王沐就想到帮父母办理异地就医报销手续,好让父母安心跟着自己安享晚年。然而,了解过相关政策后,王沐的父母说啥也不让王沐再提这件事了。
&&&&“当时工作人员说,一旦办理了异地就医报销手续,就不能再享受原参保地的就医报销。”王沐告诉记者,父母有时还要回重庆生活一段时间。他们担心,办了手续后,如果在重庆发病了,又会影响在重庆的报销。&
&&&&为此,每次来南通,老两口都是提心吊胆。动身前,王沐的爸爸都会跑到重庆的医院先做一个彻底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身体状况良好,他才肯去女儿那小住。
&&&&而来了南通,老两口的心也是一直悬着的。去年2月,王沐满心欢喜地接来爸妈,结果刚住了两个月,王沐的爸爸就吵着要回去。
&&&&“这才住了多久啊?又回去?”王沐心里一惊。
&&&&“这几天老觉着头晕,可能会犯病,搞不好还要住院,提前回重庆心里踏实。”听爸爸这么一说,王沐想留住父母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尽管不舍得,王沐还是帮他们订了直飞重庆的机票。
&&&&但千防万防,还是免不了有意外发生。一次,王沐的父亲在南通生病了,打了一周的点滴。看着医疗费单据上的数字越变越大,爸爸心疼,病情刚有点好转,就急着要回重庆去。
&&&&“他是不想让我多花钱,怕成为我的负担……”孝顺的王沐声音哽咽了。
&&&&属地化管理是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问题的最大障碍
&&&&留在老家,就要面临和儿女们的长期分别;跟着儿女,又经不起异地就医报销的来回折腾。希望异地报销能更方便些,就成为许多“漂老人”和子女们的最大心愿。
&&&&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打通医保报销还有难度。他提到,目前,我国医保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很多情况下,医保政策是区县级统筹,“各自有各自的医保规定,报销种类、报销药品目录也不一样,统一起来比较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仇雨临也表示,受实践发展等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异地就医报销政策。
&&&&据仇雨临介绍,现有的异地就医报销政策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已经开通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地区,包括区域性、点对点的异地就医结算,以及在全省范围实现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地区。在这些地方,患者不需要自己“垫支”。“看病就医时,直接刷卡就可以实现即时结算。”仇雨临说。
&&&&另一种是还没有实现异地联网结算的地区,据仇雨临介绍,这就还需要患者先行垫付,再回参保地报销。
&&&&“但无论哪种,医疗保险都有属地性原则。”仇雨临说,根据目前的政策,只有两种情况下的异地就医是可以报销的:一种是在外地的急诊急救,另一种是在参保地办理了异地就医报备手续。
&&&&顾昕认为,属地化管理,使得管医保的机构非常多,呈现出碎片化的问题。“别说跨省、跨市,就是跨区县就医,都会产生报销难的问题。”顾昕坦言,这种医保体系带来的麻烦,甚至可以体现在一颗小小的六味地黄丸上。
&&&&“全国有几十家药厂在生产六味地黄丸,各省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不一样,中标的牌子也不同。老百姓不看目录,就不知道这个差异。如果在异地就医,没有医保所在地药品目录中的那个牌子,就没法报销。”
&&&&一位从黑龙江牡丹江市来北京生活的“漂老人”就曾向顾昕倾吐过自己的不解。“牡丹江和北京都在中国,为什么我在牡丹江市交的钱,不能挪到北京来用呢?”
&&&&顾昕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但现实的问题是,北京的外来人口太多,如果来京的人都在北京报销,光相关工作人员的匹配,就是一大难题。
&&&&“更何况各地的规定还不一样。”顾昕说,县区级统筹让全国的报销规定五花八门,如果全国报销的规则是一样的,才有可能实现打通。因此,顾昕认为,最要紧的是要把医保体系的统筹层次提高。
&&&&“其实,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不光老人有,所有在异地就医的人都会遇到。”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说,“现在人口流动性那么大,年轻人可能上半年在北京工作,下半年就去了上海工作。医保问题将来会越来越突出。”
&&&&庹国柱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实现全国联网。但他也表示,目前直接实现全国联网的难度还比较大,“可以先实现省内联网,再慢慢扩展到全国。”他建议。
&&&&此外,庹国柱还提到,现在,各地的报销药品目录也都不一样,全国的医疗目录怎么能较好地统一起来,也是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异地就医报销难能否解决
&&&&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发现,2014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计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4〕93号文件)。该《意见》明确了下一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
&&&&根据文件要求,2015年,将基本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建立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到2016年,将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文件还提出了完善市级统筹、规范省内异地就医结算、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这一分层次解决异地就医问题的思路,并明确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和异地住院费用结算为工作重点。
&&&&人社部医疗保险司负责人在解答异地就医有关问题时曾解释说,所谓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就是指按照户籍政策取得居住地户籍的长期居外退休人员,主要是退休后随子女居住的老人。
&&&&“他们普遍年龄大、医疗负担重,长期不返回参保地,异地就医报销时的‘跑腿’和‘垫支’问题,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因此,对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需求最为迫切。”该负责人表示,这部分人群界限相对比较清晰,也有利于跨省异地就医工作的稳妥起步。因此,《意见》明确以这部分人群作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重点人群。
&&&&王沐不知道相关政策什么时候能解决她的问题。
&&&&“现在,我还是常叫他们过来,想照顾他们。但我爸总说,最近身体不是很好,还是再等等,再等等。”
&&&&可眼瞅着爸妈年纪越来越大,王沐根本安不下心来等。2011年的时候,母亲曾出过一次车祸,还做了手术,王沐撇下手头的工作,请了假就往重庆赶。但到现在想来,她还是十分后怕。
&&&&“万一母亲再突发意外,父亲又发病住院,我在那么远的地方,谁来照顾他们呢?”王沐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能尽快解决。“这样,我爸妈就不用再觉得他们是我的负担,也能踏踏实实地留在我身边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沐为化名)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数字版首页 >
第A12:关注
“新京籍”老人医保报销为何难?
国务院医改办给出“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时间表,2015年前参保者省内异地就医可直接报销
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去年7月4日,北京友谊医院内,一老人在咨询医改问题。“新京籍”老人拥有北京户口,却不享受北京医保,存在就医报销难。图/CFP
  随着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大城市立业成家,他们的父母,也面临着如何“养老”的两难抉择。  留在家乡,是“空巢老人”;异地投靠子女,却面临就医报销难。  养老难,对于一部分老人来说,首先难在看病就医。  目前,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0多个医保统筹经办单位,2000多种医保目录和报销政策。  一个人,可以流动迁徙,医保关系却难以转移接续。医保信息不联网、政策不统一、异地就医报销面临难题。  今年7月、8月,国务院两次发文,提出加快推进医保费用跨省即时结算。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国务院医改办已对“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拿出时间表,2015年前全面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重点针对退休职工等人群研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办法。  【困境】  不敢看病成“新京籍”老人常态  这是一个被惠民政策忽视的群体。  他们年过花甲,来京投靠唯一的子女,办证若干后,最终有了一个“北京户口”,却无法在京享受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  这个群体,被称为“新京籍老人”。由于没有北京医保,身为北京市民,他们只能自费看病。  2005年秋天,江西的老李随女儿入京落户。当上北京人,逛公园不花钱、坐公交也不花钱,出国玩一趟,办个护照都能就地解决。就是在基本医保问题上不能享受“市民待遇”。  因老李觉得自己在江西缴纳了医保,而且当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没有在意异地养老的看病就医费用报销问题。可近两年,老李出现了脑血栓等疾病,花费近万元,但因为李老先生的医保是在江西缴纳的,其医保无法在北京报销,只能自掏腰包。  更让“新京籍老人”为难的是,各地医保目录差异很大,但不少项目(尤其是门诊费用)是北京医保的报销范围,不符合老家医保报销条件,也得自费。  比如,2012年,北京市不少三甲医院的“挂号费”改称“医事服务费”,人次门诊收费按医生级别分别定为42元、60元和80元,较原挂号费翻了8至14倍,北京医保给予定额40元的报销,但“新京籍老人”只能连同药费全部自付。  如今,老李说起看病这点事,就直摇头。不敢看病,成了很多异地安置老人的常态。  ■&政策  按照北京市的现行规定(京劳社就复[号文件),入京老人退休前,在外埠享受医保待遇,医保关系无法转移,也不能享受北京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2010年,北京市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将能够参加居民医保的退休后无医保老人,仅仅限定为知青或“老三线”回京人员。  这意味着,即使随子女落户北京的老人,退休前没有参加过医保,他们也无法参加北京的城镇居民医保。  “新京籍”老人就医困境全国存在  “新京籍老人”的就医困境,是很多异地安置老人医保转移难、就医难的缩影。  新京报记者查询了深圳、大连、广州、上海、杭州等多个大城市人社局的现行规定,随子女异地安置,或随子女入户的老人,原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均无法转移。  年近7旬的周伯和老伴,随大学毕业落户广州的独生女儿一起生活了六年。  他们也曾做过迁户入穗的努力,但中途发现拿到广州户口,退休前的养老、医保关系均无法转移。“人老了,最需要的看病报销政策无法享受,一纸户口,对我们有啥意义”。  几年前,周伯和老伴在家乡盐城办理了“异地就医”手续。然而,几年过去了,老两口几乎没有去那些医院看过病,有病都扛着。“一是定点医院离家较远,二是门诊费用不报销,即使是住院,回盐城报销,耽误的时间精力,来回的花费,可能更高。”  ■&政策  按照上述城市人社部门的答复,随子女入户老人,如果无医保,可以在户籍变更当年,在新户籍所在社区,参加当地的城镇居民医保。  参加当地居民医保,也有重重条件。比如在深圳,老人首次参加医保时,必须缴足一定费用。时任深圳社保基金管理局局长袁建勇曾公开解释称,以深圳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0元为例,老人需一次性缴纳7万元。  【求解】  1&异地报销缘何困难?  各地居民参保缴费水平不同  我国现有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医保制度并存,城乡居民总参合率已达到95%以上,接近“人人享有医保”的目标。为何参保者的医保关系异地报销结算如此难?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教授、所长李珍介绍,我国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层次偏低,统筹基金多以地市为单位,甚至是一县一统筹,每个县都设一个医保经办单位。在如此背景下,各地居民参保缴费水平不同,医保基金规模差异大,报销目录和报销比例也不一样,导致参保者的医保关系异地转移结算难。  医保跨区域转移结算难,与近年来人口流动迁徙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越来越多随子女异地安置养老的外省老人,因为医保关系无法异地转移接续,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负担,正在加剧。  不仅仅是老年人群体,我国近2亿农民工群体,到城市打工后,以前在家乡参保的新农合派不上用场,在城市工作不稳定,即使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也因难以按时缴费,造成医保“作废”。近年来,不少城市出现农民工参保意愿低、比率低,甚至“退保潮”。  2&跨省就医报销出路何在?  试点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机制  早在4年前,我国新医改大幕拉开之时,就正式提出“医保异地转移、结算”课题。由于没有明确时间表、服务路径,这项工作的进展,主要以省域内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报销)为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代涛指出,目前,异地就医报销难,主要难在跨省就医无法即时结算。全国2000多个医保统筹单位,一个省有几十个医保经办机构。如果想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北京一家医院就需要和这个省的几十个医保经办机构分别签订协议、分别进行医疗费用信息对接,医院的压力会骤增。  今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网站向社会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异地就医医保报销问题,获得专门阐述。国办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逐步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建设新农合国家级信息平台,目前已联通北京、内蒙古、吉林等9个省级平台和29所大型医疗机构,为跨省即时结算奠定基础。  【猜想】  异地结算加剧大城市就医难?  专家建议医保报销水平的杠杆应与分级转诊结合  据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介绍,到2015年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初步实现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全面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并针对退休职工等重点人群研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办法。  但孙志刚也坦言,从长期来看,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是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重要途径。然而,各地在经济发展水平、筹资和支付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多年来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也在影响医保统筹层次的提高。  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已被认为是一项惠民之举,但在目前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现状下,是否会“鼓励”患者涌向大城市大医院?加剧看病难?  近年来,李珍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担心。她说,中国的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也呈现非常明显的特征,“农民工从农村流向城市,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试想,如果普遍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那么大量患者会流向城市、大医院。随之,医保资金、各种医疗资源也会加速向大城市、大医院聚集。相应的,低收入、不发达地区的医保基金支付额骤增,很快会收不抵支。  “因此,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推与不推,都会陷入两难困境”。李珍说,如果政府想解决流动人口的就医保障,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强制全民参保,贫困者由政府或慈善组织代缴保费;属地参保,每个参保者在自己的工作居住地参加医保,可以选择不同的保障档次,在当地就医享受相应的医药费报销,权利与义务对等。  代涛也认为,如果政府不尽快建立分级转诊制度,所有患者自由选择机构就诊,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势必会造成患者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医院。他的建议是,医保报销水平的杠杆,应与分级转诊结合,遵循分级转诊的患者,报销比例高;直接去大医院就医的患者,报销比例降低,“不能像现在这样,分级转诊制度没建立,为鼓励大家去基层医院就诊,‘一刀切’式的画道杠,基层医院报销比例高,大医院报销比例低。这样,对大病患者是不公平的。”  8月14日,国务院发布《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医保费用中央和省级结算平台,推进医保费用跨省即时结算”,为退休后随子女异地安置老人在居住地安心就医的心愿,又多了一道承诺。  【个案】  办异地高血压医保5年不成功  2002年,新疆退休干部李桦与老伴周女士来到北京,与在此落户工作的独生女儿团聚。2004年,李桦和老伴成为新京籍老人。在这期间,两人办理了异地医疗保险。每次办理医保报销,从寄资料回去到拿到报销费用,都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  更改定点医院半年未有答复  退休前,李桦曾在自治区政府机关任职,其医保关系在区级医保单位。周女士退休前曾任乌鲁木齐十三中教师,医保关系归属乌鲁木齐市。  正常的报销过程总是比较漫长。李桦称,比如爱人2011年曾报销冠心病住院费用,出院后把各种证明材料近40页的文件寄回了爱人退休前工作的中学总务处。经当地超过两个月的审批和核准后,才收到了报销回来的费用。  今年年初,家住龙泽的李桦为了自己和老伴就医更方便,打算申请更改定点医院。3月,李桦将更改申请分别寄往两人退休前的单位。申请寄出两个月后,李桦收到了自治区的批准复函。而至今近半年过去了,老伴的申请始终没有回音。  办慢性病医保折腾五六年无果  周女士常年受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折磨。几年前,李桦想帮老伴办理慢性病医保,于是按照乌鲁木齐市人社局的要求,将三级医院的鉴定、病历等材料一并寄回当地,“来来回回折腾了五六年,但得到的答案却是办不了”,李桦说,当地人社局对此并未给出任何解释。  针对李桦的情况,记者拨打了乌鲁木齐市人社局的热线。对方称,高血压在当地属于慢性病医保的范围,只需三级医院证明高血压病Ⅱ期(含Ⅱ期)的病情等文件就可以办理。如果审核通过,通常在7至10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医保异地安置人员同样可以办理,条件与本地居民相同。但是她表示,人社局不接受邮寄的文件,“办了异地医保的人可以托人把文件送来我们单位”。  “医事服务费”增加异地参保人负担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后,部分医院以“医事服务费”取代“挂号费”。在李桦的定点医院积水潭医院回龙观分院,挂普通医师为42元,按照北京公布的标准,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医保患者每人次个人支付标准为普通门诊2元。  “北京市医保可以报销,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新加入京籍的老人就只能连同药费全部自费,因为外地医保门诊是不予报销的。”他说。  在咨询了相关部门,新落户北京的老人能否缴费参加“一老一小”后,李桦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说我是有医保的,可是我这外地医保在北京用不了,太不方便了”。  李桦表示,目前,新疆和北京对住院费的报销标准不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院费报销通常在七成左右,在北京则达到九成,“每个地方的标准不同,这是为什么医保难以转移的原因,我建议医疗保险进行联网。”  异地参保者在京就医报销需注意什么?  就医前,应先到参保地的医保办问清楚,在北京是否有可以异地结算报销的定点医院,一般可以选择两家。北京有些大医院有东院、西院之分,还有分院,医疗发票有时不一样,也需要提前咨询清楚。  各地的医保报销所需资料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地方报销需要复印医嘱,有的地方则不需要。因此,就医之前还要向当地医保办公室问清楚,报销时需要哪些资料,最好列一个清单。  如需住院,在办理入院手续时不能为图方便、托熟人而不挂门诊号,不让医生填门诊病历卡就直接办住院手续,这样会因缺少门诊病历卡而不能报销。即便再回去补办,又因日期对不上,补办也会困难。  出院时,最好花一点时间仔细核对提前准备的资料清单,看看有没有缺项。&比如,有的地方报销需要“疾病证明书”,如果有缺项,要及时和主管大夫沟通。  出院后,一定要保管好所有的资料,尤其是出院小结,防止丢失。&另外,有些地方在报销时会把这些资料收走,所以一定要提前复印,留好备份。复查时要带好出院小结。  声音  我们这些新落户北京的老人或许数量不多,但也是一个群体。我希望未来我们可以缴费加入北京的一老一小保障系统。毕竟我们把退休金花在了这个城市,也应该享受公平。——李桦  A12-A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魏铭言&蒋彦鑫&李丹丹<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女医保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