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与没药的区别、没药、元胡与鸡血藤、蒲公英能一起用药吗

常用中药药性归类;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祛风解表散寒)麻黄、桂枝、紫苏、;3.发表解肌透疹:葛根、升麻;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知母、石膏、天花粉、栀子、夏枯草;;2.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3.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紫;4.清热解毒:双花、忍冬藤、蒲公英、地丁、穿心莲;5.清虚热: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
常 用 中 药 药 性 归 类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祛风解表散寒)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白芷、羌活、香薷、藁本。2.辛凉解表:(疏风解表清利肝目)薄荷、菊花、野菊花、木贼、牛蒡子、蝉蜕、桑叶。
3.发表解肌透疹:葛根、升麻。4.和解退热,疏肝解郁:柴胡。5.升举阳气:柴胡、升麻、葛根。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知母、石膏、天花粉、栀子、夏枯草;(清利肝目:谷精草、密蒙花)。
2.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
3.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紫草、大青叶、马齿苋、白头翁。
4.清热解毒:双花、忍冬藤、蒲公英、地丁、穿心莲、牛黄、蚤休(重楼)、土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马勃)、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白蔹、白藓皮、漏芦、山慈姑、绿豆、白毛夏枯草、升麻、羚羊角。
5.清虚热: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1.攻下: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2.润下: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柏子仁。
3.峻下逐水: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商陆、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1.辛温祛风除湿:独活、灵仙、木瓜、五加皮、狗骨、白花蛇、乌梢蛇、海风藤、松节、千年健。
2.辛寒驱风除湿:防己、g莶草、络石藤。3.苦平驱风除湿:秦艽、桑枝、桑寄生、寻骨风、丝瓜络。
五、辛温芳香化湿药
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湿药
1.甘平利水渗湿:茯苓、茯苓皮、猪苓、薏苡仁、通草、金钱草、石韦、萆Z、茵陈蒿、冬瓜皮、葫芦、赤小豆、q蓄、灯芯草。
2.甘寒利水渗湿: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海金沙、地肤子、瞿麦、冬葵子。
七、温里药
制附子、乌头(川乌、草乌)、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胡椒、荜拨、丁香、高良姜、小茴香。
八、理气药
1.疏肝解郁:青皮、香橼、枸橘、佛手、香附、荔枝核、娑罗子、八月札、玫瑰花、川楝子(即金铃子,有苦寒性)。2.理气健脾:橘皮、木香、乌药、青木香、薤白、檀香。3.顺气降逆:枳实、沉香、刀豆、槟榔、柿蒂。
九、消食药
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
十、驱虫药
多种寄生虫: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贯众。
十一、止血药
1.凉血止血:大蓟、小蓟、地榆、苎麻根、白茅根、槐花、侧柏叶、茜草。2.收敛止血:紫珠、白及、棕碳、藕节。3.化瘀止血:血余炭、三七、蒲黄、花蕊石、海蛸。4.温经止血:艾叶、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药
1.辛温活血行气止痛:川芎、乳香、没药、元胡、鸡血藤、红花、五灵脂、降香、泽兰、月季花。
2.辛寒活血行气止痛:郁金、丹参、虎杖、益母草、穿山甲、凌霄花。
3.破血行气止痛:姜黄、莪术、三棱、土鳖虫、水蛭、虻虫、刘寄奴、苏木、干漆。
4.苦平活血祛瘀:桃仁、牛膝、自然铜、王不留行。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 燥湿化痰:半夏、天南星、白附子。2. 温化寒痰:白芥子、皂角刺。
3.行气消痰:桔梗、旋复花、白前、礞石、胖大海。
4.清化热痰:前胡、瓜蒌、贝母、天竺黄、竹茹、猪胆汁。
5.咸寒化痰软坚散结:浮海石、海蛤壳、海藻、昆布、瓦楞子。
6.辛温止咳平喘:杏仁、百部、紫苑、款冬花、苏子、枇杷叶。
7.辛寒泻肺利水平喘:桑白皮、葶苈子、马兜铃。8. 甘平收涩敛肺平喘:白果。
十四、甘平安神药
1. 重镇安神:朱砂、磁石、龙骨、琥珀。2. 养心安神: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
十五、平肝息风药
1.咸甘寒息风止痉:羚羊角、钩藤、天麻(甘平)、地龙。2.辛温息风解痉:全蝎、蜈蚣。
3.咸寒平潜肝阳:石决明、牡蛎、龙骨、珍珠母、僵蚕。4.咸寒平肝定惊:玳瑁、紫贝齿、代赭石。
5.清肝明目:刺蒺藜、决明子、罗布麻。
十六、开窍药
1.温开:石菖蒲、麝香、苏合香。2.凉开:冰片。
十七、补虚药
1.补气: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扁豆、饴糖、蜂蜜。
2.补阳:鹿茸、巴戟天、肉苁蓉、仙茅、淫羊藿、葫芦巴、杜仲、川断、狗脊、骨碎补、补骨脂、益智仁、虫草、蛤蚧、胡桃肉、紫河车、菟丝子、沙苑子、锁阳、黄狗肾、韭子、阳起石、蛇床子。
3.补血:当归、熟地、何首乌、白芍、阿胶、元肉。
4.补阴:1.肺阴虚:沙参、麦冬、天冬、黄精、百合。2.胃阴虚:石斛、玉竹。3.肝肾阴虚:枸杞子、桑椹子、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4.滋阴潜阳:龟甲、鳖甲。
十八、收涩药
1.敛肺: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米壳、2.敛汗:浮小麦、麻黄根
3.涩肠止带止血:椿皮、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海蛸。
4.益肾固精缩尿:莲子、芡实、山茱萸、金樱子、桑蛸、覆盆子。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50常 用 中 药 药 性 归 类等内容。 
 常​用​中​药​断​面​,​横​切​面​归​类...断面有粉性,莪人川芷卿,何太防香茎(根 何首乌(有粉性) 太子参(显粉性) ...  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 破结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尝观五灵脂...此六十种药 性之者也。 温性 温药部括,医家素谙。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  本品被称为疮家圣药,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 各种疮...临床 常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 本品生用能清热泻火,除烦...  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 ,故常简 称为他汀类。 现已有 5 ...在治疗中应充分发挥他汀类的作用, 做到早期、足量、合理使用。尽早使用调脂药,...  古代为了增强药效,常以这些药物为主药, 将其组成方剂,其中有代表性的为六味...四)补阳药的使用现状 凡具有补阳作用,用以治疗阳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阳药药...  “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半身不遂、下肢肌 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发散止咳化痰类 品名...  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停用排钾利尿剂,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者,用利多卡因或苯...缺铁性贫血 治疗药物 铁剂(硫酸亚铁) 服药时间 餐中或餐后 不良反应 胃肠道...  但是由于消化类药物种类繁多,在使用 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仅影响到药物的疗效,...但是该药物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使用的最佳剂 量为0.2 mg/次, 2~3次/日...  ,中医常按作用趋向将药物分为升浮药与沉降药两类...然而, 中药归经的作用特性其根本也是由于中药中的...为药 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血藤与鸡血藤妙方
核心提示:有人误以为血藤与鸡血藤是同一种药物,其实不是。两者科属不同,性味归经不同,功效亦有差异。
温馨提示:
喝水时,如果在水中加一样东西,有助排光体内毒素,外表年轻10岁。具体加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饮水 了解详情。
  血藤又名红藤,也叫大血藤或活血藤,系大血藤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大血藤的藤茎。鸡血藤又名血风藤,乃豆科植物昆明鸡血藤和山鸡血藤的藤茎。血藤性平而味苦,入大肠经,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治疗肠痛之要药,又可用于跌打损伤、妇女、风湿性等症。鸡血藤性温而味辛、甘,入肝经,能活血补血,舒筋活络,可以治疗、、经闭、痛经、腰膝酸痛、肢体麻木、;又可治人因血不养筋所致风湿痹痛及手足痿弱;还可治疗放射性减少症。下面分别介绍几个以血藤或鸡血藤为主药的不同药方。
  以血藤为主药的
  治肠痈方
  血藤30克,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20克,连翘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丹皮15克,元胡10克,甘草6克,大黄10克。水煎服,每天1剂。
  治胃肠炎方
  血藤10~15克,水煎服,每天2~3次。可治胃炎或肠炎而腹部疼痛者。
  血藤、茜草根、当归各10克,水煎服,每天2次。可治疗妇女闭经腹痛。
  治慢性方
  血藤、败酱草、蒲公英各30克,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各20克。水煎2次去渣,浓缩至100毫升,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保留灌肠3小时,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月经期间停药。
  治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方 血藤60克,蒲公英30克,生大黄9克(后下),厚朴9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另加元明粉冲服。
  此外,如急、慢性及前列腺肥大等症,均可用血藤进行治疗。
  以鸡血藤为主药的方剂
  鸡血藤膏
  取适量鸡血藤煎煮3~4次,浓缩成膏。口服每天1~3次,每天10~12克。本方能补血活血,可治疗血不养筋之筋骨酸痛,以及腰酸肢麻等症。
  治白细胞减少症方
  鸡血藤45克,生黄芪30克,制首乌15克,红参6克,木香6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本方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鸡血藤250克,川牛膝、桑寄生各100克,老母鸡1只(重1~1.5公斤)。将药物布包,与宰杀的老母鸡共煮,至肉脱骨为度。食肉饮汤,连吃3~7只老母鸡,一般疗效较佳。
  治急性腹泻方
  鸡血藤60克,加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3次口服。每天1剂,连服4剂,大多能取效。
  治妇女闭经方
  口服鸡血藤糖浆,每次10~30毫升,每天3次,以1~4周为1个疗程。
(实习编辑:伍智聪)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中医】即可观看视频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便秘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病,由于老年人肠胃消化能力退……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当归和鸡血藤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功效,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体胖者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发的疼痛效果较好。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中医筋伤学资料汇编
骨伤风湿常见病证用药选讲
1、活血止痛汤:归尾,赤芍,桃红,苏木,红花,乳香,没药,元胡,留行子,落得打,络石藤,自然铜,生山楂,枳壳――骨折早期2、接骨续筋汤: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续断,骨碎补,接骨木,五加皮,鸡血藤,松节,桑枝,牛膝,陈皮,枳壳――骨折中期3、坚骨壮筋汤:党参,生黄芪,生白朮,当归,白芍,川芎,生熟地,补骨脂,枸杞子,杜仲,续断,牛膝,千年健,鸡血藤,茯苓,枳壳,麝香――骨折初期连接,患肢痿软乏力,肌肉萎缩,关节僵硬。4、逐瘀护心散――治疗或防止瘀血攻心,昏迷不省人事之症。珠砂、琥珀、乳香(去油)、没药(去油)、三七各5份,麝香1份,共为细末,每服3g,日三次,黄酒冲服。(郭维淮经验方)5、展筋丹组成:人参,珍珠(煅),琥珀,冰片,当归,乳香(去油),没药(去油)、三七各5份,血竭20份,麝香2份,牛黄1份,共为细末,瓷瓶收贮备用。治跌扑损伤,瘀肿疼痛。 (郭维淮经验方)6、全蝎防风汤――组成:当归,茯苓,桔梗,乌药各9g,白附子6g,僵蚕3g,白芷、川芎、白芍、荆芥穗各6g,全蝎4、5g,姜黄连3g,甘草2g,水煎服。治伤后肝风内动,口眼歪斜。(郭维淮经验方)7、活血疏肝汤――伤后瘀血初起,破血逐瘀,行气止痛,当归12g,柴胡、赤芍、枳壳、槟榔、大黄(后下)各10g,黄芩、厚朴各6g,桃仁、陈皮各5g,红花、甘草各3g。水煎服,日一剂。(郭维淮经验方)8、消肿方:当归15g,黄芪20g,鸡血藤15g,川芎10g,桂枝10g,土元10g,地龙10g,丹参15g,茯苓15g,泽泻10g,猪苓10g,木通10g,牛膝10g,路路通10g,水煎服,日一剂。9、消肿外洗方:透骨草30g,归尾15g,红花15g,苏木15g,白芷15g,姜黄15g,威灵仙15g,羌活15g,五加皮15g,海桐皮15g,牛膝15g,川楝子15g,土茯苓15g,花椒9g,乳香6g,水煎外洗,每日2次。10、坚肾方:熟地15g,当归15g,黄芪20g,枸杞子10g,菟丝子15g,川断15g,淫羊藿15g,肉苁蓉10g,何首乌15g,地龙10g,桂枝10g,牛膝10g,鹿角胶(冲)6g,龟板胶(冲)6g,杭芍12g,甘草6g。水煎内服。11、洗药方:钩藤30g,牛膝15g,乳香15g,没药15g,姜黄15g,片姜12g,三棱9g,莪朮9g,透骨草30g,大力草30g,地骨皮12g,水煎外洗。12、复方公英汤:蒲公英50g,生地50g,黄芩50g,水煎,过滤,洗创面,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于有较多分泌物的创面。13、地榆膏:生地榆200g,凡士林适量,祛腐生肌,促使创面愈合,用于分泌物减肉芽组织较新鲜的创面。14、外敷软膏 组成:四猛将:生川乌15g,生草乌15g,生南星15g,生半夏15g;四清凉:生蒲黄15g,生大黄12g,生黄栀18g,生黄柏18g四辛开:猪牙皂18g,生白附12g,细辛12g,羌活12g,独活12g;四香窜:麻黄12g,乳香15g,没药15g,丁香12g,麝香0、9g;用 & & 法春令:四猛将量增加50%,加用红花12g,骨碎补12g,五加皮12g;夏令:四清凉量增加50%,加用甘松9g,姜黄12g,五加皮12g秋令:四辛开量增加50%,加生麻黄12g,当归12g,山萘9g;冬令:四香窜量增加20%,加樟脑9g,骨碎补12g,苍朮12g,白芥子9g;主治:外伤科之瘀血红肿热痛症,并治陈旧性损伤,局部疼痛。15、治跟骨骨刺方 熟地9g,鹿角胶6g,狗脊9g,牛膝9g,赤芍9g,丝瓜络15g,威灵仙9g,日一剂,水煎服。16、接骨丹:象皮30g,象牙30g,乳香9g,没药9g,无名异g,木瓜15g,龙骨15g,天冬12g,地龙30g,番木鳖15g,元寸30g,梅片6g,土鳖30g,三七6g,自然铜15g,川断30g,儿茶30g――接骨、消肿、止痛,共为细末,鸡蛋清调匀敷患处。17、展筋活血散:高丽参1.5g,珍珠1.5g,琥珀2g,乳香2g,没药2g,三七2g,元寸0.5g,血竭花2.5g,红花10g――展筋活血、消炎散肿、展筋疼痛,共为极细末。18、展筋壮骨丸:当归60g,川芎30g,白芍30g,炒熟地12g,杜仲60g,无名异30g,川断45g,五加皮45g,骨碎补90g,桂枝30g,田三七30g,刘寄奴60g,土元90g,自然铜30g,黄芪9g,破故纸60g,菟丝饼60g,党参60g,木瓜30g,虎骨30g,蜜为丸,6g/丸,早晚各一丸。19、续骨活血汤:川断炭9 g,落得打9 g,地鳖虫3 g,骨碎补9 g,鲜生地12 g,杭白芍9 g,自然铜9 g,归尾9 g,乳香炭、没药炭各9 g;长骨、活血、祛瘀止痛――骨断、骨碎、肿痛,水煎服,日一剂。20、脊背续骨汤:杜仲、乳香、没药、当归、赤芍、生地、地龙、川断、远志、补骨脂、地鳖虫、骨碎补;治胸腰椎骨折,背部严重损伤。21、血肿消汤:泽兰叶、归尾、炒赤芍、川牛膝、制大黄、元胡各9g,乌药2g,红花、生甘草各3g。水煎服日一剂。治髌上滑膜囊血肿。外用:①生大黄粉、葱白、生姜等量、捣烂外敷;②四肢洗方:落得打,淫羊藿,独活,桑寄生,当归,伸筋草,透骨草各30g,红花5g,水煎外洗、热敷。22、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云苓20g,猪苓30g,白朮15g,泽泻5g,穿山龙20g,泽兰叶30g,牛膝10g,香附15g,丹参15g,水煎服,日一剂。23、治疗膝关节积液①瘀血型:当归尾,莪朮,乳香、没药,赤芍,牛膝,鸡血藤,桃仁,陈皮,茯苓,木通,黄芪,黄芩,水煎服,每日一剂。②脾虚型:白朮,白芍,山药,茯苓,扁豆,砂仁,大枣,薏仁,泽泻,水煎服,每日一剂。③肾虚型:当归,熟地,杜仲,续断,巴戟天,肉苁蓉,桑寄生,怀牛膝,丝瓜络,车前子,黄柏,萆薢,萹蓄,乌药,水煎服,每日一剂。④气虚型:太子参,黄芪,白朮,当归,茯苓,赤芍,白芍,乳香,没药,熟地,桂枝,牛膝,黄柏,甘草,车前子,水煎服,每日一剂⑤风寒型:羌、独活,荆芥,当归,熟地,山药,穿山龙,桑寄生,怀牛膝,土茯苓,萆薢,车前草,水煎服,每日一剂。⑥湿热型:荆芥穗炭,防风,当归,熟地,陈皮,怀牛膝,丹皮,茵陈,水牛角,萆薢,穿山甲,茯苓,蝉衣,木通,水煎服,每日一剂。24、肩痹汤:山茱萸30~60g,黄芪30g,葛根12g,鸡血藤、白芍各15g,五加皮、桂枝、炙甘草各10g,大枣5枚,关节周围游走剧痛加白花蛇10g,水煎,日一剂,治疗肩周炎。(娄多峰经验方)25、三痹膏:生川乌、生草乌、生大黄、樟脑各30g,细辛,生半夏,生南星,生姜,白芥子,乳香,没药,白芷,肉桂,花椒各15g,冰片10g,共为细末,蜂蜜、米醋适量调膏,外敷局部。治疗肩周炎。(娄多峰经验方)26、蛇麝散外用:白花蛇(烤黄)10g、乳香、没药各5g、麝香1、5g,肉桂、川乌、草乌、川椒、白芥子各5g,冰片少许,研末,撒在胶布上,贴于压痛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7、蛇麝散内服:葛根、威灵仙各30g,全虫6g,透骨草、仙灵脾、白芍、狗脊、鸡血藤、木瓜各15g,桑枝10g,青风藤12g,水煎,日一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8、颈椎病方:川芎15g,黄芪30g,15g,姜黄15g,桑枝10g,丹参15g,茯苓15g,甘草10g,水煎服,日一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9、颈病消晕饮:天麻12g,钩藤(后下)12g,蔓荆子12g,当归9g,川芎9g,生白芍12g,首乌12g,丹参12g,白菊12g,青葙子12g,生龙骨(先煎)12g,生牡蛎(先煎)15g,石决明(先煎)20g,元胡12g,姜黄12g,杜仲12g,桑寄生12g,和血、活血、潜阳、镇痛,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马在山经验一、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病的经验1、病因认识:①脏腑娇嫩,骨气未成――圆韧带动脉尚未参与股骨头血供②先天发育不良――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③脏气清灵,易趋康复2、X线特征:①骨骺发育迟缓②骨骺线增宽,不整齐③股骨颈短而粗,颈干角小④关节囊膨隆⑤修复后关节面逐渐完整而光滑3、诊断特点:①多见于2~13岁儿童②难以早期诊断③疼痛不明显④过度活动后出现跛行,疼痛不适⑤X线分型:马氏主张分三期:坏死期,修复期,愈合期4、治疗:①马氏1号(补骨片)――象皮粉,骨碎补,血竭,石菖蒲,透骨草主治长期服用激素药物或慢性酒精中毒等引起的股骨头缺血坏死。②马氏2号――土鳖虫,血竭,百草霜,石菖蒲,乳粉等、施维智经验一、颈椎病1、神经根型――颈项肩背挛急疼痛,指节麻木主症。 &&& &治则:疏风化湿,活血通络药物:桂枝、防风、羌活、秦艽、威灵仙、当归、赤芍、川芎、三七、生姜、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伸筋草、陈皮2、椎动脉型――眩晕,头痛,胸闷欲呕,偶尔猝然昏倒。 &&治则:平肝熄风,化痰降逆,活血化瘀药物:羚羊角粉、钩藤、白菊花、生石决明、珍珠母、半夏、陈皮、藿香、竹茹、当归、川芎;呕吐――吴茱萸、炒川黄连、旋覆花、代赭石;头痛――白芷、蔓荆子、细辛; & & & &心悸不宁――远志、枣仁;视力模糊――谷精草、密蒙花3、脊髓型――肌肉萎缩,皮肤清冷,肌软无力,步态不稳治则: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温经散寒,搜风通络药物:桂枝、炒白芍、红花、炒生地、砂仁、熟地、苁蓉、续断、党参、当归、川芎、枸杞子、陈皮;疼痛――羌活、威灵仙;有束带状――川楝子、小茴香;麻木不仁――炮山甲、刘寄奴、防风本文转载自http://user./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5:57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关于血藤与鸡血藤妙方
鸡血藤性温而味辛、甘,入肝经,能活血补血,舒筋活络,可以治疗贫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腰膝酸痛、肢体麻木、瘫痪;又可治老年人因血不养筋所致风湿痹痛及手足痿弱;还可治疗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下面分别介绍几个以血藤或鸡血藤为主药的不同药
  治肠痈腹痛方  血藤30克,15克,紫花地丁20克,连翘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丹皮15克,元胡10克,甘草6克,大黄10克。水煎服,每天1剂。  治方  血藤10~15克,水煎服,每天2~3次。可治胃炎或肠炎而者。  治闭经方  血藤、茜草根、当归各10克,水煎服,每天2次。可治疗妇女闭经腹痛。  治方  血藤、败酱草、蒲公英各30克,紫花地丁、、金银花各20克。水煎2次去渣,浓缩至100毫升,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保留灌肠3小时,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停药。  治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方 血藤60克,蒲公英30克,生大黄9克(后下),厚朴9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另加元明粉冲服。  此外,如急、及前列腺肥大等症,均可用血藤进行治疗。  以鸡血藤为主药的方剂  鸡血藤膏  取适量鸡血藤煎煮3~4次,浓缩成膏。口服每天1~3次,每天10~12克。本方能补血活血,可治疗血不养筋之筋骨酸痛,以及腰酸肢麻等症。  治白细胞减少症方  鸡血藤45克,生黄芪30克,制首乌15克,红参6克,木香6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本方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治坐骨方  鸡血藤250克,川牛膝、桑寄生各100克,老母鸡1只(重1~1.5公斤)。将药物布包,与宰杀的老母鸡共煮,至肉脱骨为度。食肉饮汤,连吃3~7只老母鸡,一般疗效较佳。  治急性腹泻方  鸡血藤60克,加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3次口服。每天1剂,连服4剂,大多能取效。  治妇女闭经方  口服鸡血藤糖浆,每次10~30毫升,每天3次,以1~4周为1个疗程。(图片来源:CFP)
关键词:&&&&&&痛 经-----程宇宏总结
我的图书馆
痛 经-----程宇宏总结
逐 瘀 调 经 汤---哈院---血瘀型痛经当归 10 克,赤芍 10 克,五灵脂 10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0 克,益母草 15 — 30 克,肉桂 3 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 3] 天为适合。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 10 克,杜仲 10 克,狗脊 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 10 克,黄芪 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 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 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 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 6 克,〈包煎〉、雪竭粉 6克分吞,花蕊石 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 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 10 克、勾藤 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 10 克、大黄 6 克〈后下〉。&哭来笑去痛经方---付济华& & & & &组方:肉桂5g(后下) 当归尾9g 川穹9g 白芍9g 醋五灵脂6g 延胡索15g 玫瑰花9g 香附9g 小茴香6g& & & &&功效:温经散寒、散瘀止痛& & & &&注意事项:注意避寒保暖&&&&&&& & & &&方解: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止痛,当归、川芎、白芍乃四物汤去熟地,功在活血养血,五灵脂、元胡活血散瘀尤善止痛,玫瑰花、香附、小茴香均可理气止痛,其中香附又有疏肝之能,玫瑰花又有活血之功,(此方为付济华中医师原创)小茴香又有温经散寒之效。诸药合用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则寒邪可散,气血可通,痛经自然霍然而愈。& & & &病案举例:何月婷,女,24岁,双手捧腹,面色惨白,自诉痛经多年,痛苦不堪。我见此状急忙为其施针,十七椎温针灸,又予上方一剂水冲服(我老婆门诊的中药是用的颗粒剂)&,服药后不足十五分钟,病人面色转红润,疼痛若失。连呼神奇!又疏本方在经期服用,连用两个月经周期后完全康复,至今未发.&痛 &经--沈绍功--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病史:胡某,女,19岁,初诊节气,谷雨。& &&素性内向,经常忧郁,初潮5年,经行腹痛,影响学习和生活。甚则需打止痛针,方能暂时缓痛,前二天生气不快,今晨经潮,小腹冷痛,喜温拒按,经少瘀块,胁胀心烦。苔薄白,质紫暗,脉弦细。& &&讲解与互动:& &&这么一个病人,坐在你面前,痛得很厉害。你怎么辨证?什么证类?给她开什么方?想一想。自由发言,没问题。错了没关系,错了我再给你点播,你印象就深了;对了你印象就更深了。别紧张,自由发言。& &&学生:“我觉得这是个肝郁气滞。”& &&哎!肝郁气滞。对。& &&学生:“还有寒。”& &&还有寒。这个瘀这是偏寒了,也可以叫肝寒。肝不一定火,肝有寒的。有好多小腹冷痛了,用温肝的药,哎!她管用了。这个辨证很对。开什么方呢?& &&学生:“我认为她疏肝理气,散寒调经。”& &&什么方?& &&学生:“温经汤。”& &&对。& &&学生:“少腑逐瘀汤。”& &&少腑逐瘀对瘀有好处,对寒呢?对肝呢?& &&学生:“天台乌药散。”& &&哎!也可以。天台乌药散。温肝的药。对!辨证基本上没问题了。你看冷痛,舌质是紫暗的,出来的血是瘀血,又是胁胀,心烦,所以这个病人呢,肝郁气滞,有瘀血,这个没问题;而且偏寒,当然心烦也有热,但主要是偏寒,你看舌苔是薄白的。中医辨证好多主证都有假象,唯独舌苔脉博,这是一锤定音。尤其舌苔,你看得见,摸得着,你证和舌苔有矛盾了,就以苔为准。古人讲:“舍证从脉”。我把它改了叫“舍证从舌”。舌的客观性比脉更重要,苔是薄白的,舌质是有瘀呀,这个辨证基本上对了,方子也差不多。& &&脉案:& &&少女胡某,素性内向,经常忧郁,初潮5年,经行腹痛,影响学习,甚则打针,暂时缓痛,二天前生气不快,今晨经潮,小腹冷痛,喜温拒按,经少瘀块,胁胀心烦,苔薄白,质紫暗,脉弦细,肝郁血瘀,寒凝胞宫,不通则痛。治当疏肝化瘀,暖宫止痛,投《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合《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化裁,温通定痛。& &&关键在温通定痛。通就包括理气化瘀,而且要温通。通则不痛来解决她痛经。& &&处方:& &&柴胡稍10g &&&赤芍10g &&&川芎10g & &丹参30g & &桂枝10g &&&乌药10g & &鸡血藤10g &&&香附10g &&&红花10g && &当归1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徐长卿10g & &晚蚕砂(包)10g & &炮姜10g & &苏木10g& & &&&用的是柴胡稍,就柴胡的尖,这是我老师四川名医叶心清他善于用柴胡的尖,舒肝理气的效果更好,叫柴胡尖、柴胡稍。鸡血藤、香附治疗痛经是一个有效的药对。川楝子、元胡叫金铃子散。它治疗实痛还是虚痛?记得嘛?& &&学生:“实痛。”& &&哎!治疗实痛用金铃子散。现在虚痛用什么药?记得嘛?张仲景的方子& &&学生:“小建中汤。”& &&学生:“当归芍药散。”& &&不是当归芍药散。& &&学生:“芍药甘草汤。”& &&哎!白芍甘草汤。《伤寒论》里面的方子,他分虚实。但临床来讲,虚实都可以用金铃子散。他不光实痛,虚痛也用金铃子散。假如虚痛,里面不要搁甘草。因为甘草中医认为是国老,调和诸药。实际上甘草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对中老年人,心血管不好的,甘草里面有激素,它的留纳潴水,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经方都要用甘草,实际上甘草不要用,唯独用甘草的就一个地方,解毒和淋病的阴茎痛用生甘草,生甘草的尖,其他就不用甘草。甘草不是国老,它有副作用。所以体虚痛就金铃子散也能用,在加个白芍,这样疼痛也是个好药。& &&徐长卿和蚕砂也是我们家治疗疼痛的有效的药。蚕砂知道吗?蚕的粪便。但是一定要包蚕砂不给它包煎,化开来等于让病人喝粪汤了。我们家还有一个药,治疗疼痛而且疗效非常好的就两头尖。两头尖,但这个药现在我不用。为什么呢?对粪便的药,现在中医界很有分歧,有的认为是有效,是个特色;有的认为要中毒。蚕砂没问题,中不了毒。老鼠屎两头尖就要注意了,因为老鼠能致人体好多疾病,所以两头尖你不用了就用蚕砂。中医呀,很讲究保护,你给病人开一个蚕屎,那病人就恶心了;开个耗子屎,病人更恶心了。叫两头尖多好听!开蚯蚓病人也恶心,开地龙一看,哎呀!了不得,地上的龙啊!好药。中医讲究保护。灶心土,一把土,病人说:“怎么让我吃土呀?”这是好药啊!灶心土,中医叫什么?“伏龙肝”。哎!伏龙肝,一看这个龙还是伏在里面的肝,龙里面的肝,了不得,很讲究呀!&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经行较畅,瘀块减少,腹凉已除,腹痛显减,胁胀不显,情绪好转,瘀血寒凝渐解。上方去炮姜,加地龙10g增化瘀之力,再服7剂,经净痛止,苔薄白脉弦细,嘱稳定情绪,开朗性格,如经潮腹痛,再服上方,未再复诊。& &&按语:& &&1、痛经不可一味止痛,也应辨证论治。本案肝郁血瘀寒凝胞宫,除疏肝化瘀外,应配温通暖宫,乌药、桂枝、炮姜是谓主治。& &&肯定疏肝化瘀能止痛,但是不够,要温通暖宫。& &&2、柴胡稍疏肝解郁,药力更大。鸡血藤、香附是止痛经无论虚实均系有效药对。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合当归药理证实可缓解子宫痉挛,也是解痛经的有效药队。& &&3、苏木化瘀,蚕砂、徐长卿定痛,系家传专镇痛经的效药,蚕砂应当包煎。二诊加地龙系活络之品,增强化瘀之力,有利于去胞宫之瘀。& &&这个病例是个实例,以后你碰到痛经的病人,假如肝郁气滞,你后面就祛寒暖宫的药不用;假如两个都有,你就全用;还有一种病人肝郁气滞不明显,完全是寒凝,你就用后半段。一般疼痛这两种类型肯定多见,用对头会有效果。&痛经--沈绍功--温经汤加减 &病史:陈妇,35岁,初诊节气,霜降。& &&痛经3年,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治无效,门诊求治。刻下经行第一天,小腹痛甚,按之能缓,得热则舒,经行量少,经色发暗,平素怕冷,四肢不温,纳谷不香,大便溏薄,腰酸腿软,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 &&讲解与互动:& &&怎么辨证?& &&学生:“肾虚。”& &&有肾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学生:“肾阳虚。”& &&还有嘛?& &&学生:“脾虚。”& &&哎!脾虚,脾肾两虚。还有嘛?& &&学生:“还有点瘀证。”& &&哎!也有一部分瘀,但不明显。这个辨证都对了。& &&脉案:& &&陈妇患子宫内膜异位症。首日行经,小腹痛甚,按之能缓,得热则舒,经行量少,经色发暗,平素怕冷,四肢不温,纳谷不香,时有便溏,腰腿酸软,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训“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阳病者脾肾阳虚矣,阴胜则寒凝胞宫也。治当温补脾肾,暖宫止痛,以《金匮要略》“温经汤”化裁。& &&处方:& &&白人参(另煎炖服)5g &&&白扁豆10g &&&当归10g &&&生白芍10g & &桂枝10g &&&生杜仲10g &&&桑寄生10g &&&川断10g &&&鸡血藤10g &&&香附10g&&蚕砂(包)10g &&&生山楂15g &&&鹿角霜10g &&&葛根10g &&&麦冬10g & &三七粉(冲)3g& & &&&这个病人用了人参,白人参。人参一定要另煎,兑服,单独煎,煎三遍,把这个水兑在汤药里面,把人参的渣子吃了,这样人参最好的吸收。加上白扁豆,这是个特殊用药。我们家里面是用扁豆衣,5g的扁豆衣来健脾。但现在做药的老药工不在了,药房也不准备扁豆衣,所以改用白扁豆10g。当归和白芍是柔肝的好药。杜仲一定要生用,因为杜仲起作用的是里面的丝。炒了以后,这个丝就破坏了,杜仲就不起作用了,所以用杜仲一定要用生杜仲。岭南地区呀,我现在每个月去一次清远,去了三年了。第一年治疗妇女病,治高血压,杜仲应该是非常有效的,最后我才发现,疗效受影响,就是因为他们那边没有生杜仲,都用炒杜仲,甚至于杜仲炭,这样没有丝了,它补肾的作用降压的作用基本就消失了,所以一定要加用生杜仲,这样疗效提高了。那么炒杜仲和杜仲炭什么地方用呢?唯一就用在子宫功能性出血,经量多呀;或者五更泻便溏,脾虚的便溏就用炒杜仲或者杜仲炭。鹿茸、鹿角胶都是好药,但有偏性,它温阳但伤阴呀!中医讲五脏里面有两个脏的有两个:一个就肺,肺中医西医没有区别,华盖,通调水道,司呼吸,没有区别;第二个两个脏就肾,西医没有区别,中医区别大,一个水一个火,一个阴一个阳,完全不一样了,左边的肾和右边的肾不一样的。那么你温燥的药:鹿茸、仙茅、阳起石能温阳但是燥伤阴,就影响肾的阴阳平衡。所以你在温阳的时候一定不用温燥的药,要用温润的药。比如:补骨脂、肉苁蓉、杜仲、桑寄生,这些温润的药。既能温阳又不伤阴,这是临床用药的关键。但鹿角霜它不燥,温而通,所以不用鹿茸用鹿角霜来温通。& &&“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没办法,有的时候西医做手术,手术的复发率很高,根治不了。中医是优势,很有疗效优势。&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7剂,腹痛明显减轻,5剂时经已净,经量仍少,怕冷肢凉,腰酸、纳呆改善,便溏已解。嘱服杞菊地黄胶囊,艾附暖宫丸,经时再复诊。第二个月经周期腹凉痛已轻,未见便溏,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葛根、白扁豆、生山楂加炒白术10g、补骨脂10g、川楝子10g、玄胡10g、徐长卿10g,增温阳止痛之力,连服7剂,经量增加,已无血块,腹痛轻微,纳便正常。嘱平时服丸药,经期服汤药,未再复诊。& &&按语:& &&1、阳虚寒凝的痛经,“温经汤”对证,但要化裁乃经方今用。吴茱萸、姜、草、半夏虽温但燥,不利于阴阳平衡应去掉。因有便溏,升阳的川芎、葛根更对证。丹皮寒性反佐,因有麦冬,更能阴中求阳。阿胶、熟地已用归芍,也可去之,加入鹿角霜增其温通之力。& &&丹皮是个寒性反佐,因为里面都是温阳的药,怕它过。中医的窍门要强调反佐,这是寒性反佐;另外丹皮也能调经止痛,用麦冬就是阴中求阳。& &&2、处理经量少不单行血一法。温通健脾也可增量,加入山楂即开胃口又增经量还可止痛。三气养血和血,也是止痛增量。& &&补肾不如调肾。补肾都是阳虚的温阳,阴虚滋阴,这叫补肾。有效。但是调肾用张景岳的从阴求阳,从阳求阴。这个温阳药里面,加一两个滋阴药,这就不是补肾了,是调肾了;反过来,滋阴药里面加一两个温润药,那就调肾了。调肾的疗效比补肾效果会更好。& &&家传调经分期调经。怎么叫分期调经呢?经前就病人来月经前有反应了,胀啊,烦啊,头痛啊,这个时候关键在调气,调气用舒肝理气的办法;见了红了叫经期了,要调血;月经干净了,平常了,要调肾。这个是我们家传调经主要分期调经,三个办法。& &&3、蚕砂、金铃子散、徐长卿系祖传止痛经妙药,其效可靠。鸡血藤、香附行气活血也是止痛经有效药对。& &&4、杜仲、桑寄生、补骨脂、麦冬均系调肾阴阳的效药。& &&5、祖传调经大法乃经期调血、经后调肾,此案可证。& &&学生提问:& &&老师:讲一讲调肾和补肾的区别。& &&补肾就是阳虚温阳,阴虚滋阴,这叫补肾。补肾有效。但是呢,明代的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面他提出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为什么?就是温阳药里面加几个滋阴的药,这就叫调肾,能提高疗效。反过来,“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就是滋阴药里面加几个温润的药,提高疗效,这就是叫调肾法。调肾的阴阳比补肾法的疗效更好。但你第二条要注意滋阴药里面,不要用滋腻的药。比如熟地、玉竹、天冬都是滋腻的药。要滋而不滞的药:枸杞子、女贞子、麦冬、芦根、石斛这些都是滋而不腻。第二个刚才讲了:温阳药里面,不要用温燥的药,要用温润的药。这两条掌握住,虚证八九不离十。痛经治疗用药经验介绍 &&1,艾叶,小茴香,经期冒雨或贪凉,使寒客胞中,另外,阳虚体质,阴寒内盛,这些都可导致血行凝滞,而致痛经,西医认为有的女性子宫受前列腺素等刺激而过度收缩,压迫血管导致缺血,即发生痛经,这与寒主收引,主痛的认识基本一致,艾叶,小茴香可以入下焦,暖肝肾,散宫寒,效果比较稳捷,我多加用肉桂,紫石英等增强散寒之力。&2,黄芪,当归,各种原因引起了气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故痛经,另外,气虚运血无力,亦可至淤,黄芪补气助血行,当归补血活血,故多用之。3,菟丝子,肝肾不足故精血亏虚,经后精血更虚,胞宫失养,发生痛经,菟丝子补肝肾善填精,阴阳并补,偏于补阳,为我治疗女科肾虚证的常用药。其实针对虚性痛经,我一般都是气血肝肾同补的,因为气血精可以相互化生,临证根据病情,所补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贫血引起痛经,加用阿胶重补血等等等等。&4,柴胡,元胡,肝以血为本,气为用,藏血养其体,疏泄遂其用,若情志郁闷导致肝失疏泄,势必导致气血瘀滞冲任,发生痛经,疏肝理气,我首选柴胡,元胡,柴胡为疏肝要药,元胡更善理气活血止痛,常与香附,川芎等伍用。&5,乳没,全蝎,所谓不通则痛,不论从疼痛性质,还是月经血块上看,瘀血指证再明显不过,故活血化瘀成了众所周知的治疗方法,乳没2药相需为用,善行气血,用于此病,颇为适合,全蝎善于攻凝通络,祛风止痛,此处用全蝎的另一用意是取其善解痉挛之意,它可以使子宫过度收缩的现象快速得以缓解。&&临床所见,阳虚体质受凉引发痛经最为多见,多数属于阳虚寒凝,气滞血瘀,尚有继发性痛经,多与盆腔炎,子宫肌瘤等有关,治疗当然要针对原发病,用药多在月经前一周至月经第2日,周期性治疗,顽固性痛经或虚性痛经则按疗程不间断服用,有些常用药如红花,细辛,桂枝,龙胆草,牛膝等。明显提高疗效。治痛经用药要点 &王金亮& 父亲集其一生临床经验,余录达如下。  经前治疗法:经前勿滥用补法。不宜滥用补药,因补益药品,性多腻滞,会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经行不畅,而产生经行腹痛腹胀。  经后治法:经后勿滥攻,宜益肾和脾。月经过后,多血亏,气也相对不足,患月经过多者尤甚。故经后用药,一般以滋养肝肾,调和脾胃,补养气血为主。切不可再行攻伐,用破气损血之品,免伤正气反而致病。蒲辅周治痛经验方&& & 茺蔚老姜汤 &茺蔚子(益母草代亦可)1两,煨老生姜1两,红糖2两。& & 煎取3碗,分3次热服。治疗经行腹痛,每月行经时服之,多年痛经往往亦愈。& & 当归艾叶汤 &当归1两,生艾叶5钱,红糖2两。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每月经期服。& & 经行腹痛,下腹凉,手足不温,属血寒者。此方为蒲辅周在农村用之有效的经验方,多年痛经、月经不调,服之经痛消失。& & 艾附丸 &&艾叶、四制香附,等分为细末,红糖熬膏为丸,每次服三钱,开水送下。& & 妇科痛经、月经不调,属胞宫有寒,肝气不舒者,用之有效。此方简验便廉,是蒲辅周在农村常用之的效方。何任大师:当归芍药散治女子痛经 && & 【组成】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 【加减】虚者加黄芪、川断,实者加木香、川楝子、川芎,寒者加木香、小茴、苏梗,热者加丹皮,白芍易赤芍,血淤者加蒲黄、五灵脂。& & 另外,对于血淤明显而喜热的痛经患者,何老多用少腹逐淤汤。对于比较轻的痛经,或因学习工作服煎剂不方便的患者,何老建议冲服益母膏止痛。痛经4方1、经凝作痛,新旧相搏,血室停寒,宜温经药。温经汤:温经归芍牡川芎,参桂莪甘牛膝同,血室凝寒,新旧搏,扰脐气滞痛难通。治经水不通,绕脐寒疝痛甚及寒客血室,血滞不行,新旧相搏作痛;2、淋沥不断,断后复来,或为涩滞,桃仁散之属;歌诀:桃仁散:桂红参丹,四物蒲甘漆泽兰,经断复来,来断复,腹疼血至服之安。治月经不调,或淋沥不断,断而复来,血滞作痛;3、脐腹作痛,症瘕寒疝,消息虚实,大延胡散;大延胡散:朴槟黄,赤芍芎归橘木香,逢棱桂楝苓甘草,症瘕攻冲痛莫当。治腹中满痛,或症瘕痞块,血气攻痛。4、月经五色相杂,注下不时,冷痛日久,伏龙肝宜;歌诀:伏龙肝散芍归芎,赤脂甘艾桂姜冬,冲任脉虚经色杂,腰脐腹痛冷攻冲。治劳病冲任脉虚,经血不时下注,或如豆汁,五色相杂,腰腹冷痛。5、入于大肠,犹如血痢,去瘀生新,桃仁承气汤;6、、血虚潮热,经候不调,腰脐胀满,乃用逍遥;邪客经凝,血化为水,泛滥为肿,调营分理;临床运用阴阳八纲,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诊断。一、&风寒1、症状:下腹寒痛,得热则缓,形寒畏风,头痛身痛,经色暗黑,舌苔白,脉象沉紧。2、病因:由于经前或行经期间,感受风寒,侵袭下焦,阳气失宣。3、治法:祛风散寒。方名、吴茱萸汤加减:由吴萸3克、细辛3克、桂枝6克、生姜6克、荆芥6克、当归9克、川芎6克、防风6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以上四证,再可酌加桂香琥珀散。桂香琥珀散:肉桂末1·8克、沉香末3克、琥珀末3克组成。三味调和,分两次服。二、&&虚寒1、症状:下腹寒痛,得热则减,喜暖喜按,畏寒肢冷,腰背痠痛,经色淡,舌苔薄白,脉象沉软。2病因:由于肾阳不足,冲任二脉虚寒,下焦阳气失宣,以致下腹疼痛。3、治法:温经通阳。方名、温经汤加减:由吴萸3克、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熟地12克、生姜6克、川断12克组成。水煎服。三、&气滞1、症状:面色黄滞,胸闷胁痛,下腹胀痛,胀甚于痛,经行不爽,舌苔黄腻,脉象弦涩。2、病因:由于忧思恼怒,肝脾郁结,气化失其升降运行,遂致经行腹痛。3、&治法:疏肝解郁。方名、逍遥散加减:由柴胡6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术9克、茯苓12克、薄荷6克、制香附6克、青皮6克、乌药6克、川楝子9克组成。水煎服。&四、瘀阻1、症状:下腹疼痛剧烈拒按,下之则痛减,经色紫黑有块,舌质边紫,脉象沉迟。2、病因:由于行经或产后,恶血排泄未尽,瘀积于内,而致行经受阻。方名、琥珀散加减《女科证治·钱伯煊》:由三棱6克、莪术6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6克、延胡索6克、乌药6克、官桂3克组成。水煎服。功效:活血化瘀。体实者宜之。如体虚弱者,原方去三棱、莪术,改用制香附6克,生蒲黄6克。徐经印桂辛香草汤治原发性痛经&& &&&桂枝10克,细辛6~20克,香附10~20克,乳香10克,小茴香10克,益母草2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泽兰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  功能&&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用法&&于经前7日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7日。  加减&&有热象者加丹皮、赤芍;月经量少痛甚加红花;月经量少色淡,经后腹痛者加黄芪;寒凝湿重加吴茱萸、茯苓;兼肾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  临床运用&&临床一般要求服药3个月经周期,痛经重症可连服4~5个月经周期,在治疗期间还应避免寒湿侵袭,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痛经患者由于惧痛精神紧张,肝气素郁以致“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因此,保持情志舒畅,消除紧张,对治疗痛经亦有积极意义。较剧痛经的对治——夏桂成&1& 膜样血瘀痛经膜样血瘀痛经专方 对膜样性血瘀所致月经过多&亦为专用方& 还适用于如下病证:①原发性疼经 ②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经&③.。④.严重的血於痛经 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证& 或膜样疼经等病证中。膜样血瘀痛经为。内膜不得溶解,不易从子宫内壁剥脱而加剧子宫肌肉的收缩力量是以发生剧烈的疼和出血量增多。中医讲 膜样血瘀由脂膜 痰湿 瘀血凝结而成 ,非峻品不足以直捣窠穴 攻泻除之五灵脂化瘀止血 止疼 助棱 莪逐瘀 且能防其出血增多。枳 益 均有收缩子宫之作用,且有排经血下行之能,佐以棱 莪 以脱膜,并排出阴道膜样血瘀 涉及痰湿脂膜 痰湿凝结不分 必与阳虚有关。所以本病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肾虚阳弱。肉桂辛甘大热 不公有温阳运血 有助于逐瘀脱膜的作用。且有补肾助阳的功能。川断亦是补肾阳之品 还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之用 得棱 莪以逐瘀 合桂以补肾助阳 是有双向调节作用 桂 断助阳 还有合枳 益 归 芍 调节子宫收缩之用。木香理气止痛。 还发现剧烈疼又必与心肝有关,所以有时尚须加入钩藤 琥珀以镇之。逐瘀脱膜汤: 肉桂(后下)6克 五灵脂 三棱 莪术 炒当归 赤白芍各10克 益母草15-30克 广木香6—10克 元胡12克 续断15克 或加蒲黄6克 三七粉6克 炒枳壳6-9克& 服法;行经期一日一剂 水煎分2次分服。疼甚者加炙乳没各6克 如头昏疼,体弱汗出者 可加入党参20-30克 黄芪15克。 腰酸明显加杜仲 寄生 制狗脊各10克 甚则可加骨碎补 补骨脂各6-10克 ; 小腹冷疼明显者 可加入紫石英(先煎)10克 制附片6-10克 艾叶6-9克 炙桂枝10克 温阳祛寒; 神疲乏力 小腹作坠,大便或溏者 可加入炒白术10克 黄芪12克 党参15克 煨木香10克 ; 如腹疼剧烈 甚则昏厥 四肢冰冷 可加入 琥珀粉3-5克 制止乳没各5克,景天三七10克控制疼 七 乳没 还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如月经过多者 可加入炒蒲黄(包煎)9克 血竭粉 三七粉各3-6克(分吞)。若瘀结较轻者 应减棱 莪量, 减为6克 腰酸明显者 断 仲 各改为12-15克& 疼颇剧者 元胡 灵脂改为12-15克。阵发性剧疼者 有时还须加入全蝎以止痉挛2& 一般性的亦即是功能性痛经 &痛经汤 :& 钩藤15 丹皮 丹参 赤芍 五灵脂各10 肉桂后下5 木香6-9 元胡12-15& 川断 杜仲各10 益母草15 茯苓10.。由于本病属于属于功能性疼经, 而且又属于不孕症,所以在治疗上抓住两个关键时期, 行经期服痛经汤,经间排卵期服补肾促排卵汤 如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基本上控制疼痛,继则再治疗3个月经周期,基本上控制了疼痛,继则再治疗3个月经周期而受孕。章次公治痛经&1.麻黄之治痛经,以子宫痉挛为当,如炎症,则无效。病者经后凝痛,在腹之右侧,按之亦痛。生麻黄2.4克,旋覆花9克(包),六轴子1.5克,丹皮9克,制香附9克,粉甘草3克,延胡索9克,羌活6克,香甘松6克,桃仁泥15克。[按]经后凝痛,为寒凝不散之象,麻黄、羌活之属有温经散寒、解凝止痛作用,故可拾之。2.吴女。经不以时下,有一月再见者,有四五十日一行者,但行必痛,其痛与经相终始。全当归9克,粉丹皮9克,官桂皮6克,失笑散12克,大川芎6克,延胡索12克,小茴香4.5克,桃仁泥12克。[按]此方为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减而成。王氏此方,为治疗妇女痛经之名方,且能调经种子。3.胡女。经净后之痛,多属实质上变化,如内膜炎、附件炎等。有炎症,多有热,当归芍药散。当归9克,泽泻9克,生苍术9克,大川芎4.5克,炙乳没各4.5克,杭芍9克,柴胡6克,延胡索9克,粉甘草3克。[按]此案明确地提出痛经由于炎症所引起的特点,“有炎症,多有热”,可谓一语而扼其要。当归芍药散治疗月经不调、经期腹痛,有养血、调经、缓痛的作用。参用柴胡以疏肝,元胡活血、理气,乳没散瘀止痛。4.陈女。经已行而少腹依然胀痛者,属诸瘀凝,故其色紫黑。凡瘀滞亦有虚实之分,虚者以温运为主,实者以攻瘀为主。今患者喜热按,两脉无力,当着重温运。淡吴萸4.5克,姜半夏9克,白芍9克,党参9克,全当归9克,阿胶珠15克,川芎4.5克,丹皮9克,肉桂末2.4克(分3次吞),清炙草3克。5.郑女。经将行,腹必痛,痛甚剧,量多更痛。炮附块4.5克,全当归9克,川断肉9克,全毛脊9克,菟丝子9克,生艾叶g克,延胡索9克,生麻黄4.5克,全蝎3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服3次。6.蔡女。正值经行,骤逢拂逆,从此经少而少腹胀痛。古人谓木不条达,正对此等证候而言。全当归9克,白芍9克,丹参9克,柴胡9克,云苓12克,薄荷尖3克(后下),甘草2.1克,生姜3片。五灵脂、香附、莪术、肉桂各6克,研末,每服1.5克。7.沈女。前人以经后腹痛拒按属诸瘀滞,行气攻瘀,无非使局部之瘀血得以通行。今经已净,因痛而再见淡红水。丹皮炭9克,桃仁泥12克,藏红花2.4克,丹参9克,茜草9克,苏木6克,乳没各4.5克,延胡9克,炒条芩4.5克,失笑散12克(包)。8.杨女;经行时重受寒,少腹绞痛殊甚,按之硬,是内有所积,脉弦苔白。当温通之。生麻黄3克,莪术9克,五灵脂9克,炮干姜3克,桃仁泥12克,台乌9克,延胡9克,小茴香3克,肉桂末1.8克(分2次吞)。另:白芷、川草乌各6克,共研细末,葱汁、蜜糖调敷患者痛处。9.李女。经将行,腹先痛,经色紫黑,量少。川芎、丹皮、延胡、丹参、艾叶、当归、香附、泽兰、失笑散(分2次吞)各9克,桃仁泥12克。[按]痛经一证,皆由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而又以寒凝、气滞为多。案中有用温补的,盖为虚寒而投;有经行重受寒,而用温通的是因为寒凝留瘀;有因瘀滞而用行血活血;有因肝气不舒而用疏肝解郁。以上6案,都是因症处方,随机应变。功能性痛经&&&& 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故又称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在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功能性痛经每发作于月经第1、2天,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阴部和腰骶部,时伴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疼痛剧烈时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出冷汗,甚至昏厥。亦有部分患者于经前1~2天即有下腹疼痛,经行时力口剧。患有膜性痛经者则于月经第3-4天疼痛最剧.待膜状块物排出后消失。& &&方名:化膜汤 &行气活血,化瘀散膜。主治功能性痛经,膜性痛经(其临床表现以经痛剧烈、经血中夹有膜片状瘀块为特征)。&【处方】蒲黄15克、五灵脂12克、山楂12克、青皮4.5克、血竭粉3克,水煎服。&【加减】偏热者加红藤、熟军,偏寒者加小茴香、炮姜。&【疗效】30例患者经3个月经周期的全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朱南孙。&【按语】本方由朱氏学生徐斌超整理发表。朱氏发现膜性痛经患者在整体上有血E2水平异常升高和血液粘滞性增高的病变,以及局部微观上的子宫内膜的病理、组化改变,可认为是气滞血瘀之重症。本方集破气行滞、活血化瘀于一身,具有降低异常升高的E2的水平,改善机体的血液粘滞性及子宫瘀血状况等作用,促进子宫内经血的流畅,使患者获得膜化痛止,接近向愈的结果。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方名:当归止痛汤 &行血理气,缓急止痛。主治原发性痛经。&【处方】当归30克、元胡2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5天服至经净。&【加减】气滞血瘀者加香附、乌药、五灵脂、桃仁;寒凝血瘀者加吴茱萸、桂枝、五灵脂、桃仁,血瘀挟热者加生地、丹皮,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生熟地:肾虚加熟地、杜仲、肉苁蓉、巴戟天;颈痛加白芷、全虫:乳房胀痛加王不留行、麦芽。&【疗效】8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来源】山东省滨州医学院刘孟安。&【按 语】刘氏认为本病病机不外乎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因胞宫失于濡养,以致不荣而痛。本方以当归、元胡、川芎行气和血,调经止痛;白芷、甘草缓急止痛,继以辨证加减,疗效稳定可靠。方名:益肾通经汤 &育肾疏肝,行血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处方】山药20~30克、巴戟天、香附、当归、熟地各9-15克、柴胡12~15克、白芍12~18克、郁金9~12克、丹参15~21克,水煎服。【加减】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芪、阿胶,寒湿内盛者加肉桂、吴茱萸、木通。&【疗效】88例患者,总有效率力95.45%。&【按 语】本方以山药、巴戟天、熟地滋肾补肾,促使天癸的成熟及冲任的通盛;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调肝,理气解郁:当归、白芍、丹参养血活血。全方共奏养肝肾,调冲任,行血止痛之功。尤以经痛伴有腰竣神疲等肾虚者为宜。方名:葵楂散 &散滞行气,化瘀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处方】山楂(去核)50克、向日葵籽(不去皮)25克,烤干研粉,每日1剂,分2次服。经前1日起连服2剂为1疗程。服时酌加红糖少许,温开水送下。&【疗效】90例,总有效率为82.22%。&【按 语】痛经多为血瘀寒凝所致,或因肝气郁结,以致经行不畅;或因感受寒湿,致使经血凝涩。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化瘀活血行血;向日葵籽平淡而能散滞行气;红糖有健脾暖胃,散寒行血,缓解疼痛之功。故本方于经前服之,能使气血流通,通则不痛。尤宜于伴有乳胀胁痛及寒畏肢冷者。用Rb85示踪法证明,山楂对子宫肌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方名:化瘀定痛汤 &行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原发性痛经。&【处方】柴胡4.5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6克、当归9克、川芎4.5克、牛膝9克、枳壳上5克、甘草4.5克,水煎服。&【加减】气滞血瘀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失笑散;寒凝血瘀者加附块、干姜、肉桂、淡吴萸,血热夹瘀者加丹皮、山栀、黄芩,气虚夹瘀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疗效】70例,总有效率为92.86%。&【按 语】血瘀为本病主要病机,治疗时需抓住这一关健随症加减,或温而通之,或清而通之,或补而通之,或和而通之。药证相合,遂获良效。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方名:痛经宁方 &行血调经,理气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处方】炒当归9克、炒川芎6克、紫丹参9克、制香附9克、炒延胡索9克、炒金铃子9克、红花6克、炙甘草4.5克,水煎服。【疗效】118例,总有效率为91.5%。&【按 语】本方验证118例患者,均以未婚者为主,并排除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本方验证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并分血瘀、气滞血瘀、宫寒、宫寒血瘀四型进行观察,118例为服药组,其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按中医分型观察,血瘀型疗效最佳,气滞血瘀型次之。在临床观察电作者还发现月经周期异常的痛经患者服本药后,周期有恢复正常的趋势。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方名:痛经饮 &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中偏于气滞寒凝者。&【处方】当归10克、炒川楝子10克、醋炒元胡10克、炒小茴香10克、川芎6克、乌药6克、益母草30克、炒白芍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加减】行经前痛者加青皮6克;行经期痛者加炮姜6克,行经后痛者加党参、熟地各15克&【疗效】92例,并随访半年以上,服1-3个月经周期后,经行痛止者76例,经行痛减者16例。&【按 语】功能性痛经以未婚室女最为多见,而室女每易伤于情志变化,或感冒风寒。方中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川楝子舒肝现气;元胡活血止痛,小茴香、乌药行气敝寒;益母草养血祛瘀;白芍、甘草柔肝缓急。诸药相伍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效。阴虚湿热致痛经&  湿热水邪浊毒盘结胞宫、胞脉瘀结不行作痛,久之冲任受损。乙癸源枯、肝肾阴虚必生内热,胞脉阴塞更甚、终成虚实挟杂、病重症杂难治之痛经重病。当用滋阴化湿清热解毒逐瘀法。  清化去除子宫湿浊热毒、疏通阻塞瘀积之胞脉,修复湿热毒邪损蚀之胞宫,以恢复其正常行经功能。  拟定基础方剂:  大生地30-60g 北沙参20-30g 生白芍30-45g 生甘果9g  土牛夕20g  蜀羊泉20g   泽兰叶10g   败酱草20g  泽泻10g   佩兰叶10g   忍冬藤30-50g 丹参15-20g  川栋子6g   元胡6-10g   益母草20g   血竭粉2g(冲服)  薏仁米30g  白头翁10g  加减:肝肾亏加兔丝子、苁蓉、女贞子;湿热重加红藤、虎仗根、小青草(爵床);气血亏乏加熟地、党参。  三、体会  该病虚实挟杂症重难治,总是阴虚湿邪热毒瘀结为害。自拟基本方重用生地、生白芍、北沙参峻滋肝肾之阴,充养血海、胞脉之源。化湿之品易伤阴,重用滋阴药势在必行,以防虚实更耗肝肾之阴。虽滋阴药易恋湿,一般为治湿法违忌,但近代不少中医学认为滋阴药与化湿药相伍,乃相辅相成。著名中医专家赵超琴先生善于处理滋阴化湿一法,以治阴虚湿热诸症。肝肾之阴得充,更利于清热化湿,逐瘀诸品发挥疗效,使湿去热除毒瘀散。加快疾病痊愈。大剂量生白芍配伍甘草,更有解痉止痛功能。川栋、元胡相配为伍为传统名方金铃子散,善止诸痛而功胜失笑散。且无腥臭败胃之虑。血竭、白头翁、丹参、泽兰、蜀羊泉诸药相合增强化瘀止痛功效。其中,白头翁是近代发现的善治妇科瘀热症瘕疼痛的良药。蜀羊泉(白毛藤)不只有较强清热解毒作用,更有止痛奇效。著名中医药专家浙江名医何任先生创用仙鹤草配蜀羊泉,以镇癌症剧痛。血竭不只行瘀止痛、且有生肌之力,投之能修复损伤之胞宫。土茯苓、土牛夕、忍冬藤、败酱草得佩兰、薏仁为一队强有力的清热化湿散结组方,湿去热清瘀散,乙癸之源得洁净滋生,新血昌生,正气渐复、痛经自会得愈。  自拟方较适合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用以临床收效较佳。&痛经医案二则 &例一&&林氏,20岁。据云每月经胱,预先胸骨、乳房胀痛,胃呆作呕,纳食不进。经将至,则小腹发剧烈疼痛,面唇脱色。病已三年,经中西医诊治未效。授以行气化瘀法。& & 当归6克 白芍6克 香附6克 延胡6克 青皮3克 乌药4·5克 柴胡3克 川楝6克 丹参9克 桃仁6克 牛膝6克& & 嘱于月经前七日,服药至行经时,诸疼如失……。& & & & & & & & & & & & & &&例二&&蔡女& & 正值经行,骤逢拂逆,从此经少而少腹胀痛。古人谓木不条达,正对此等症候而言。& & 全当归9克 白芍9克 丹参9克 柴胡9克 云苓12克 薄荷尖3克(后下) 甘草2.1 克 生姜3片& & 另:五灵脂、香附、莪术、肉桂各6克研未,每服1. 5克。& & & & & & & & & & &【评按】:痛经以月经前后或行经中少腹部疼痛伴有腰酸痛为主症,临床又以气滞血瘀为常见病理。另有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情况,须根据不同的病闺、病理确立治法。& & 例一为气血瘀滞,肝气郁结,治以行气化瘀疏肝法,是痛经较常见类型的一种治法。例二以“木不条达”为主要病机,治以逍遥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以疏肝调经养血,另以四药研未配合治疗,有温经法瘀之功,是为章氏的经验方,此案治法对读者权衡临证用药,颇有启发。速效救心丸可治痛经2.痛经 &&在剧烈疼痛时,口服此品10~15粒。疼痛缓解后,每次含服4~6粒,每日2次。对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尤为有效。调经解郁方 & &治疗经前乳胀、经前忧郁症、月经失调、痛经【处方】柴胡10g &白芍10g &当归15g &川芎7g &制香附15g &川楝子12g &杜仲15g &广木香10g &苏噜子10g &桔叶、桔核(各)15g &甘草5g。【功能】疏肝理气,养血益肾。【主治】经前乳胀、经前忧郁症、月经失调、痛经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月经紊乱等)【用法】煎服,1日2次。经前1周起及临经时服。【说明】此方理气通络为主,治疗月经失调、经期前后诸证等功能性妇科病效果显著。扶阳气化理论治疗卵巢囊肿术后痛经案女,36岁。妇科卵巢囊肿引起痛经,西医手术囊肿切除术治疗。术后痛经仍然没有减轻。初诊:体瘦,面色憔悴,两眼神采不足。言语轻微,性格偏内向。腹痛,经期前一天和经期内疼痛明显,腹诊小腹冷,按压疼痛明显。月经规律,月经量少,经期开始2天颜色黑暗,有块,没有明显异味。伴腰酸,精神不集中,睡眠质量不高。饮食一般,喜暖畏冷,不食辛辣。汗出少,天热亦然。手脚冷,冬季明显。脉沉细,弦紧。舌淡苔薄白。& 考虑寒湿侵袭下焦肝肾,冲任损伤,淤血内阻。治疗以暖肝肾,行气活血温经。处以扶阳温经止痛汤:& &熟附片30(先煎两小时)桂枝30 石菖蒲15 赤白芍各15 乌药15 青皮15 丝瓜络15 吴萸15 小茴香20 当归15 淫羊藿30 砂仁10 黄柏10 鳖甲15(先煎半小时) 炙甘草6 生姜30。七付。& &服上方疼痛减轻。& &8月15日来月经,经期服药,疼痛减轻。服药第四付后,上火,口角烂,疼痛,起口疮,特别明显,胃脘不适。告诉去掉先煎药熟附片、吴萸、鳖甲。继续服用4付。& &8月25日二诊:服用去掉先煎药后感觉舒服。怕冷也得到改善。药已经对症继续温通活血,处方如下:& &桂枝30 石菖蒲15 赤白芍各15 乌药15 青皮15 丝瓜络15 小茴香20 当归15 淫羊藿30 砂仁10 &黄柏10 鳖甲15(先煎半小时) 炙甘草6 生姜30。七付。& &服上方无明显变化,9月5日三诊继续守方。&气滞血瘀型 &&膈下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 15 克,川芎 lO 克,赤芍、白芍各 15 克,桃仁 15 克,红花 6 克,枳壳 15 克,延胡索 15 克,五灵脂 9 克,蒲黄 9 克,牡丹皮 15 克,香附子 15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如属肝郁血瘀,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明显者,可选用逍遥散合失笑散加三七末、延胡索、益母草等,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如属膜样痛经,则宜在主方中加逐瘀化膜之品,如三棱、莪术、土鳖虫、山楂、鸡内金、肉桂。如属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宜加强软坚散结化瘀消症,主方中可选加水蛭、三棱、莪术、土鳖虫、九香虫、三七末、血竭、鸡内金、蜈蚣;并坚持平时和经期同时治疗。&(1) 三七痛经胶囊 ,经前一周始服至来经 1 ~ 2 日。每次 3—5 粒,每日 3 次。如痛经严重者,可酌情加大药量或于月经中期后即开始服药。本品对气滞血瘀及寒凝痛经有较好疗效。&(2) 伤科七厘散 ,每次服 1 瓶,每日服 3 次。来经时服 1—3 日。(1) 云南白药,按说明服。&(2) 三七末,每次 3-5 克,每日 1-2 次,于经前或经时开水冲服。&寒凝胞中型 &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小茴香 10 克,延胡索 15 克,五灵脂 9 克,蒲黄 9 克,当归 15 克,川芎 10 克,干羌 5 克,肉桂 5 克 ( 煽服 ) ,赤芍 15 克,没药 12 克,益母草 30 克,艾叶 15 克。水煎服,或留渣再煎,每日 1 剂。&如体质属阳虚内寒者,则可选用温经汤 ( 《金匮要略》 ) 加熟附子、艾叶、小茴香,以温经暖宫止痛。&湿热下注型 &清热调血汤加减&处方:当归 15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5 克,生地黄 10 克,黄连 9 克,香附子 12 克,桃仁 15 克,红花 9 克,莪术 12 克,延胡索 15 克,牡丹皮 15 克,七叶莲 15 克,丹参 20 克。水煎服,每日 l 剂。&如妇查有盆腔炎者,经净后按盆腔炎治疗。&气血虚弱型& &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当归 15 克, ' 白芍 20 克,川芎 10 克,茯苓 20 克,白术 15 克,泽泻 5 克,益母草 30 克,香附子 12 克,延胡索 15 克,北黄芪 15 克,党参 20 克。水煎服。&2 .乌鸡白凤丸,每次 1 丸,每日 2-3 次,开水送服。&肝肾不足型 &&调肝汤加减&处方: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山茱萸 15 克,巴戟天 15 克,阿胶 15 克 ( 烊化 ) ,山药 20 克,甘草 6 克,台乌 15 克,益母草 30 克,香附子 12 克,石楠藤 1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2 .乌鸡白凤丸,每次 l 丸,每日 2 ~ 3 丸,开水送服。&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   (2)临床表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3)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   2.西医诊断标准: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症状:痛经、不孕。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及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1.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官桂、赤芍、乌药、巴戟天。   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加减。枳壳、乌药、香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牡丹皮、延胡索、五灵脂、甘草。   中成药:丹莪妇康煎膏、散结镇痛胶囊等。   3.肾虚血瘀证:补肾益气,化瘀止痛。   仙灵化瘀汤(经验方)加减。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首乌、牛膝、丹参、赤芍、黄芪、党参、莪术、川楝子、延胡索。   4.湿热瘀阻证:清利湿热,化瘀止痛。   清热调血汤加减。生地黄、黄连、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莪术、延胡索、香附、白芍、败酱草、薏苡仁。   1.中药保留灌肠:三棱、莪术、当归、延胡索、川芎、赤芍、桃仁、红藤、牛膝。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经期停用。   2.中药外敷 &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证加减,进行穴位贴敷、脐疗等疗法。继发性痛经临证经验 &蔡连香& & &  痛经的痛感属多源性,由子宫收缩异常,子宫缺血、缺氧;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峡部神经丛的刺激等因素所致。  目前痛经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避孕药等,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痛经症状,但这些药物可引起消化道、心脏或肝肾等不良反应,或对正常机体代谢平衡有影响,因而其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主任以养血和血、理气为基本原则治疗继发性痛经,辨证辨病相结合,分阶段调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蔡主任治疗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痛经的病因病机  “不通则通”,亦有“不荣则痛”。  2 养血和血理气止痛为基本治则  自拟“和血调气止痛汤”:当归、川芎、白芍药、吴茱萸、小茴香、栀子、延胡索、桂枝、丹参、砂仁、黄芪。  临症加减:气虚者予健脾益气:党参、山药、白术等。肝肾不足者加菟丝子、女贞子、何首乌、山萸肉等补益肝肾;怕冷、得温痛减等寒凝者加艾叶、肉桂、附子等温经散寒止痛;下焦湿热加车前草、薏苡仁、黄柏、苍术、败酱草、等清热利湿;量少者加刘寄奴、五灵脂、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量多者加三七、茜草根、蒲黄炭等祛瘀止血;阴虚加麦冬、生地黄;胀痛者可加乌药、香附;肛门下坠者加柴胡、升麻。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黄芪、女贞子、山萸肉、丹参、赤芍药、莪术、马鞭草、鸡内金、威灵仙等。  慢性盆腔炎:红藤、蒲公英、椿根皮、茵陈蒿、败酱草、萆薢、车前草等。同时补气扶正以提高免疫力,如黄芪、女贞子、知母等。  蔡主任治疗上述二病,不是一味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常补气以提高免疫功能。  4 配合外治法  中药腹部外敷,借药力及热度使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加强,改善组织营养状况,协同中药口服达到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治疗目的。应用活血化瘀、芳香辛窜类药物如白芷、当归尾、鸡血藤、千年健、桂枝、红花、红藤、威灵仙、透骨草、艾叶等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加减。保留灌肠法具有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的特点,根据辨证分别用活血化瘀消癥或清热利湿化瘀药物,常用徐长卿、威灵仙、赤芍、皂角刺、没药、马鞭草、鸡血藤药。需要注意的是经期、急性炎症期停用外敷及灌肠药。  5 病案举隅   32岁。 痛经3、4年,未避孕未怀孕1年余就诊。患者近3、4年经期腹痛明显,伴恶心、呕吐、怕冷,第1、2天经量较多,腹痛明显,有血块,经前时有乳胀。在外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末次月经(LMP)日。现月经周期30天,经期4~5天。平素症见:疲乏、时有腹胀、便溏、肛门下坠感。经产史:孕1产0,日自然流产。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诊断:痛经,继发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脾肾不足,伴气滞血瘀。非经期补脾肾,佐以养血化瘀,党参20g,山药20g,莲肉15g,扁豆15g,菟丝子20g,女贞子15g,当归10g,丹参15g,莪术10g,生黄芪15g,威灵仙10g,鸡内金10g,升麻3g,柴胡6g。腹部外敷方药:千年健10g,白芷10g,当归尾10g,川椒10g,桂枝10g,威灵仙20g,艾叶100g,青陈皮各10g等。外敷方法:将中药装入布口袋,用前隔水蒸20~30min,(第一次药干,应喷些水),趁热敷于腹部患处,最好敷上30~60min,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停3~7d再敷,每剂药可连用10次。注意:经期停用。经期在养血和血的基础上酌加温经止痛、和胃之品:当归10g,川芎6g,赤白芍各10g,熟地黄10g,桂枝6g,没药6g,小茴香6g,吴茱萸3g,延胡索15g,砂仁6g,枳壳10g,升麻3g,鸡内金10g,炒三仙30g,栀子3g,生黄芪15g。  二诊日,LMP9月13日,经期5天,腹痛较前明显减轻,有血块,疲乏,无肛门下坠感。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治法同前,去柴胡、升麻。  随症加减治疗8月余,经期腹痛明显减轻,量色正常。疲乏、腹胀、便溏等症明显减轻。日M16,BBT上升19天,食欲差,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99.18mIU/ml,孕酮(PRO)32.74nmol/L,证实妊娠。  按语:此患者的治疗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阶段调理、内服外敷相结合、多途径用药。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该患在外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自然流产史,不孕一年余,症见痛经,月经量较多,量多时疼痛明显,有血块,伴恶心、呕吐,经前时有乳胀。平素疲乏、便溏、腹胀、肛门下坠感。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四诊合参,该患病机为“脾肾不足、气滞血瘀”。②分阶段调理:非经期治疗辨证求因而治本,治以补脾肾、养血化滞,并加莪术破血消癥。党参、山药、莲肉、扁豆、菟丝子、女贞子补脾肾;黄芪补气,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鸡内金:健补脾胃,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柴胡与升麻同用,调达肝气,升清阳之气而举陷。经期在养血和血的基础上酌加温经止痛、和胃之品。当归、川穹、赤白芍、熟地养血和血;没药活血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小茴香、吴茱萸能温补冲任、散寒止痛;桂枝温通血脉,通络止痛;栀子清热泻火,佐使温热药调和阴阳;砂仁活血祛瘀、温中行气止痛,同时因熟地质地滋腻,在使用时宜配伍砂仁,这样可免除滋补药妨害消化可谓一举两得;枳壳行气宽中除胀,气行则血行;鸡内金、炒三仙运脾消食和胃,鸡内金又可活血消癥;黄芪补气以生血。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和血,温经行气止痛之功。③配合中药腹部外敷,提高疗效。  6 结语  应用中药治疗痛经的优势在于:通过养血和血、调理气血等既可止痛,又可使部分患者得到预防和根治。使月经不调、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得到治疗,不仅缓解了疼痛,而且起到调经、助孕的作用。痛经案&&女,20岁,痛经3年。 & &刻诊:失眠头痛,呃逆,心下痞,无汗,腰痛,手足冷,经期有血块,便干,尿黄,舌红苔白,脉沉细。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3、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当归30& 桂枝30& 白芍30& 细辛30& 炙甘草20 木通20 大枣25个& 生姜80& 吴茱萸60四付水煎服。&复诊:头痛,心下痞闷,腰痛减轻,手足偏温,睡眠佳。舌淡红,边有齿痕。右脉寸沉濡,关尺浮弦数;左脉寸沉细数,关尺浮细数。从脉象看,阴寒开始温化了,关尺部代表中下焦,脉浮了,是阳气鼓动的征兆。寸沉,是上焦阳气尚未恢复,舌边见齿痕,舌淡红,是水饮被化后的一种暂时表现。诸症有缓解,守住原方不动,继续服用四付。三诊:头痛,腰腹凉,恶心,饮水偏多,手足温暖,便溏,舌红,苔薄白,右脉弦,左脉关沉弦细,寸尺沉细弱。当归30& 桂枝30& 白芍30& 细辛30& 炙甘草20& 木通20 大枣25个 茯苓40&& 白术40&& 生姜80&&四付水煎服。四诊:腰腹稍有冷感,口不渴,头微痛,心胸舒畅,大便正常,舌边尖红,苔白。右脉寸沉弦缓,关尺浮弦,左脉弦细。原方四付水煎服。从舌脉和症状看,是疗效比较显著了。效不更方,原方四付水煎服。五诊:周身疲乏,时有呃逆,余无异常。舌淡红,边缘有齿痕,尖偏红,苔薄白。右脉弦紧微数,左脉沉细弦。这个时候,病人的两手脉,基本接近同等了,左脉微沉而已。因继续好转,原方四付水煎服。六诊:前日月经来潮,少腹微痛,经量正常,无血块,余无异常。嘱继服原方四付巩固,停止治疗。近日其母亲告知,一切正常。(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为减少前列腺素的释放,可于经前3~5天口服消炎痛25mg,或乙酰水扬酸0.3g,或甲氯灭酸250mg,均每日2~4次,可能有显效。(四)性激素治疗1.抑制排卵 由于痛经主要发生在有排卵周期,可试服避孕药Ⅰ或Ⅱ号,以抑制排卵,用法同避孕方法,可能减轻症状。也可口服安宫黄体酮5~10mg/日、炔诺酮2.5~5mg或甲地孕酮4~8mg,每日一次,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连服20~22天,共3个周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年较长者均可使用。2.雌激素 常用于子宫发育欠佳者。每晚服用已烯雌酚1mg,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服20天,重复三个周期。此法能抑制排卵,亦能促使子宫发育,但应随访。3.孕激素 治疗膜性痛经。通过补充孕激素,使与雌激素重新恢复平衡,月经期子宫内膜得以按正常情况以碎片状剥脱,可减轻子宫因痉挛性收缩所造成的疼痛,自月经第二十一天起,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5次。(五)止痛解痉 下腹置热水袋,酌服索米痛、可待因或颠茄合剂,必要时注射阿托品0.5mg。最好不用或少用杜冷丁、吗啡等,以防成瘾。(六)对症治疗 宫颈口小或颈管狭窄病人,试月经前用宫颈扩张器,缓慢地按顺序扩至6~7号,使经血畅流,并能减低宫颈口周围交感神经纤维的感受能力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必要时可连续进行2~3周期;子宫后倾后屈者,可试胸膝卧位,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痛经,该如何选药?&老药新用维生素B6有良效疼痛较轻时,在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服药,每次服用维生素B6两片(2 0毫克),每天服药3次,连续服药7天至月经来潮停药;疼痛较重时,服药方法同上,只是服药剂量加至每次40毫克,也就是剂量加倍。&月经来潮时才发生腹痛。医生告诉她可以采用维生素B6即时服药法治疗。即当月经来潮时,口服维生素B6 40毫克,4小时后再服用40毫克,共服用两次即可。研究证明,维生素B6能促进镁离子(Mg++)透过细胞膜,增加胞浆内Mg++浓度,因此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一般经过4~6个月治疗,痛经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呈进行性下降。妇科医生们观察证明,使用维生素B6治疗痛经,90%以上的患者用药后腹痛消失或减轻。该法无副作用,既经济,又方便,适合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 & &痛经散敷脐治疗痛经 &处方:肉桂12 &炮姜12 &当归10 &川芎10 &赤勺10 &桃仁10 &香附子10 &五灵脂12 &生蒲黄12 &元胡12 &琥珀3 &共为细末用法:取药面适量以60度白酒调膏敷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连敷5--6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敷脐治痛经&& & & &止痛暖宫散&:当归,红花、吴茱萸、荜澄茄、小茴香、艾叶、刘寄奴、五灵脂、元胡、乳香、没药、细辛、干姜 &&研为细面,备用。& & 热敷痛经袋使用方法:取上药50克装袋与黄酒和醋适量烝热,毛巾裹好,敷于脐及小腹,月经前2~3天开始敷用,直到本次月经结束。一般需三代可用一个月经周期,止痛暖宫散连续调治4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热敷40分钟即可见效。& &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调经理气。& & 方解:方中当归、红花养血活血。荜澄茄散寒逐冷、暖肾胞。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具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乳香、没药、五灵脂、刘寄奴、元胡活血化瘀、行滞止痛。艾叶、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合而用之,共成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调经理气的功效。& & 典型病案& & 赵某,女,24岁,患者主诉痛经3年余,伴月经错后,每逢月经来时小腹冷痛,疼痛剧烈,时伴呕吐,胸胁胀,肢冷汗出,得热则减,喜按,经行不畅,量少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如此痛经已多年,曾服止痛药物得以缓解,时有影响日常生活,曾在医院做B超检查提示:未发现异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 诊断:痛经(寒凝瘀阻胞中)。& & 调治,经期前后用止痛暖宫散敷于脐及小腹部,用药调治1个半疗程后,再次月经来潮时无不适感,随访半年未复发。中药泡脚 轻松治痛经 &  气滞血瘀型 &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川芎、红花各10克。加入约两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等药冷却至50℃时连渣倒入盆中泡脚,盆中药液量应该浸没踝关节,如果药液不足量,可加适量温水。脚在药中不停地活动,让足底接受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钟以上。  阳虚寒盛型 &肉桂、丁香、乌药、当归、川芎各15克,干姜、小茴、吴茱萸各6克,食盐少许,煎水泡脚。月经前一周左右每晚一次,泡到月经干净,一般3疗程就可治愈。痛经的辩证药酒治疗方气滞血瘀型痛经丹参祛痛酒:丹参、元胡各30g,川牛膝、红花、郁金各15g,酒500ml,冷浸或热浸法制取。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3次,每次15~20ml。田七丹参酒:田七30g,丹参60g,黄酒5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20~30ml,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气血不足型痛经归花酒:当归、黄花各15g,大枣100g,黄酒15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5~25ml。肝肾亏损型痛经固精酒:枸杞子60g,当归30g,熟地90g,黄酒15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2~3次,每次15~20ml。阳虚内寒型痛经胡桃酒:胡桃仁120g,小茴香、杜仲、补骨脂各60g,白酒2000ml,冷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20~30ml,月经前7天开始服用。湿热下注型痛经公英薏仁酒:蒲公英50g,薏苡仁30g,黄酒10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20~30ml。月经前7天开始服用。  茴桂酒:小茴香30g,桂枝15g,白酒300ml。冷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5~25ml。月经前3~5天开始服用。红糖黄酒:红糖10g,黄酒50ml。文火煮沸后顿服,每日一剂。痛经,五型五药膳 &气滞血瘀型,二皮蜜:柚子1个、陈皮60克、白酒适量、蜂蜜500克。将柚子去肉取皮,切碎,与陈皮一起装入砂瓶内,加酒适量,浸泡6小时,煮烂,用蜜拌匀,每天早晚各服两匙或加水冲服。行气化滞寒凝血瘀型,茴香胡椒焖牛肉:茴香3克、胡椒3克、牛肉30克、绍酒15毫升。洗净牛肉,与茴香、胡椒、绍酒,一起放入高压锅内,加水焖煮,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文火煮,调味,取出牛肉,切片食用。祛寒、暖胃、补虚。湿热蕴结型,茵陈山楂煎:绵茵陈20克、山楂子10克、银花15克、红糖适量。洗净上药,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入红糖溶化后,分次饮用。清利湿热,活血散瘀。气血虚弱型,黑豆大枣汤:黑豆100g,大枣50g,红糖20克。将黑豆、大枣加水适量,煮成粥状,加红糖调服,为1剂。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连服10剂为一疗程。益气养血,调经止痛。肝肾不足型,黑豆米酒鸡蛋汤:黑豆60g,鸡蛋2枚,米酒120ml。将黑豆、鸡蛋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煮至豆熟加入米酒,吃蛋喝汤。滋补肝肾,调经止痛。痛经有五种中医分型论治&  湿热瘀阻型:黄柏12克,香附6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防己12克,栀子6克,姜黄4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经前3~5天开始服用,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或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各3克,泡开水温服,每日一剂。  气血虚弱型:当归12克,川芎10克,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经前3~5天开始服用,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或黄芪200克,红枣100克,当归50克,鸡血藤30克,将药材研成细末,每次用黄酒冲服15克,早晚各一次。  肾气亏损型:首乌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五加皮15克,女贞子(酒制)15克,枣皮6克,牛膝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经前3~5天开始服用,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或刺五加60克,甘草10克,石斛60克,枸杞60克。将药材研成细末,每次用黄酒冲服15克,早晚各一次。  气滞血瘀型:肉桂3克,川芎12克,木香3克,延胡2克,茜草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经前3~5天开始服用,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或鲜益母草6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益母草煎汁除渣,然后与粳米、红糖共煮成稀粥。经前3~5天温服,每日1~2次。  寒凝血瘀型:五灵脂10克,白芷12克,赤芍15克,吴茱萸10克,制没药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经前3~5天开始服用,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或生姜12克,红枣20克,花椒6克。将生姜剥皮并切片,红枣洗净,同花椒一起加适量水煎服,热服,每日两次,每日一剂。& & &痛经一症辨证治疗的体会 &平时调理以温经汤为主; 经前经期调理以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再加失笑散。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五味药组成。是祛瘀化癥之剂,仲景用来治疗妊娠腹中癥块所致之经血漏下不止。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六味药组成。仲景用来治“妇人腹中诸疾痛”,是治疗痛经肝郁脾虚、血滞湿郁的代表方剂。在治痛经时我喜欢再加入失笑散更为周全。(药物组成:蒲黄、五灵脂。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以这个混合方为主,治疗痛经寒者加艾叶小茴,热者加丹皮栀子,气滞者加乌药香附,血实者加红藤鸡血藤,虚者加菟丝子鹿角霜阿胶等,基本上治疗痛经一症就差不多了。&而气滞者必胀,血瘀则痛甚,先胀后痛乃气滞其血,先痛后胀为血凝碍气,不可不细辨之。前者宜用“加味乌药散”(乌药,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槟榔,甘草。主治:经前腹痛偏腹胀者,为气滞所致。)后者宜用本事“琥珀散”(三棱,莪术,赤芍,当归,刘寄奴,丹皮,熟地,官桂,乌药,延胡索。主治:经前腹痛,痛过于胀者,为血瘀凝结不行所致。)二方余验证多年,其效甚优,汝可一试。”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气滞血瘀型:若月经前1-2天及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属于寒症;若痛甚于胀,经行时有血块排出,排出后腹痛减轻,属于血瘀。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吴茱萸3克,小茴香、 川芎、甘草各6克,桂枝、干姜各5克,当归、法半夏、香附、延胡索各10克,乌药9克,白芍12克,水煎服。也可用中成药“痛经停”,每次1袋,每日3次。●湿热瘀阻型:经期腹痛拒按,痛连腰骶,经量多,经期长,经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粘液,伴小便赤黄。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生地黄、黄连、当归、川芎、红花、延胡索、薏仁、车前子各10克,白芍、败酱草各15克,水煎服。也可用中成药银甲丸,每次3丸,每日3次。●肾气亏损型:经来小腹绵绵作痛,面色晦暗,经血暗淡,经量少,健忘失眠。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方药:当归、熟地黄、巴戟天、艾叶各15克,乌药、杜仲、桑寄生、 枸杞各10克,续断12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也可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少女痛经的中医诊治与预防&少女痛经的主要症状:每次来例假前会有小腹下垂、小腹疼痛,严重的会痛得直不起腰,甚至于痛得脸色发白、直冒冷汗;第一、二天,月经下来时,会出现血块状,颜色发暗;有些少女会出现例假推迟,几年后会出现例假无规律;持久得不到治疗,会出现月经持续不净。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1、对少女痛经症状较轻的,如来例假前会有小腹下垂、小腹疼痛的可采用诊治方药:干姜6克、制附子2克、川芎6克、丹参10克、当归15克、炙草6克、青皮6克。七剂。在例假前一周开始服用,老朋友来时,停止服用。到下个月例假前一周再开始服用,老朋友来时,停止服用。一般二个周期(七天为一个周期)就会痊愈。2、对少女痛经症状较重的,如来例假前会有小腹疼痛,常常痛得直不起腰,痛得脸色发白、直冒冷汗的可采用诊治方药:干姜6克、制附子2克、乌药6克、川芎6克、丹参10克、当归15克、炙草6克、青皮6克,玫瑰花5克、肉苁蓉10克、炒白芍10克、续断6克、杜仲10克。七剂。在例假前一周开始服用,老朋友来时,停止服用。到下个月例假前一周再开始服用,老朋友来时,停止服用。一般三个周期(七天为一个周期)就会痊愈。3、对少女痛经症状严重的,如平时小腹感觉冷冷的,例假常常推迟,或已出现例假无规律现象,来例假前小腹疼痛难忍,或已出现月经七天以上持续不净的可采用诊治方药:干姜6克、制附子3克、乌药5克、川芎9克、丹参10克、当归15克、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香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